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_5 李杰卿 (当代)
除了上述师徒俩,其实还有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也都有类似的巧合。他们都是水瓶座,都出生于2月2日。他们就是雅沙?海菲兹和弗里茨?克莱斯勒。这对小提琴演奏家,还有前面说到的两位钢琴家,或许可以说是这些巧合的代表。
我们怎么能不感叹世界的奇特呢?
孪生疾病
双胞胎之间,总有太多的相似。长相相似,爱好相似,甚至疾病也相似。对于疾病相似,科学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始终没有确切而合理的解释。这里我们来讲三个孪生疾病的事例。
第一个事例和著名的老年学者罗克斯泰因的秘书有关。罗克斯泰因的女秘书结婚多年,夫妻一直很恩爱。可是有一天,女秘书闷闷不乐,甚至还独自哭泣。罗克斯泰因一问才知道,原来她的丈夫刚刚过世,就在上周末。罗克斯泰因见过她丈夫,是个身体很壮实的男人。几天后,罗克斯泰因收到一封来自牙买加的信,信直接寄到了他的办公室。信中有一张照片和一封吊唁信,而照片上的男人是女秘书的丈夫。罗克斯泰因很诧异,不明白信为何会从牙买加寄来。他又询问了秘书,秘书也很奇怪,后来才明白,那照片是她丈夫的孪生兄弟的,他也死在了上周六。
另一个事例发生在1975年5月4日。两个空军驾驶员冠心病突发,分别被送往同一城市的两个医院抢救,结果很不幸,两人都去世了。巧合的是,这两个空军驾驶员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同时入伍,同时驾驶飞机,现在又同时去世。事后两家的家属才知道,他们几乎同时在不同的急症室中接受抢救,死亡的时间也几乎相同。
不仅是孪生兄弟,孪生姐妹也有这种情况。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在青春期时,差不多同时修补了同一颗臼齿,后来又都做了脊椎切除术,切除了相同的椎间盘。在44岁时,她们又都做了甲状腺手术。除此之外,她们都是年轻时就近视。在年迈的时候,姐姐在医院做完阑尾炎手术,几个小时后,妹妹也得了阑尾炎,不得不到医院做了相同的手术。
为了弄清孪生疾病的情况,几十年来,孟德尔研究院总共研究了15000对以上的孪生人士。大量的记录显示,只要孪生中的一个得病,不久就会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体现出来。吉列德博士提出了“时间表遗传学”的理论。他认为,遗传基因携带着时间的遗传信息,这些基因决定了某些遗传病发生的时间。对于那些基因极其相似的双胞胎来说,他们同时得病的机会显然要比普通人大。
但是,父子、母子间的基因差别也不大,为什么没有出现这些巧合呢?因为类似的质疑,所以吉列德博士的新理论还没有被人们普遍地接受,还有待更广泛的临床实践来检验和证实。对那些孪生疾病,通常,我们只能认为是巧合。
双胞胎的街道
这件巧合有趣的事,发生在湖南长沙县黄花镇大兴村一条30米长的小街上。街上居住着三十多户村民。可就在这条不长的街上,不到8年的时间内,竟生育出了14对双胞胎。这条街也因此被称为“双胞胎街”。
首先有人会问,这些村民是不是都有血缘关系?因为如果是一个家族,有可能是遗传。可实际上,这三十户人家大部分是从不同的地方迁移而来的,他们基本没有血缘关系,就也就排除了遗传说。当然,也有同一个家庭出现多人生双胞胎的情况,例如村民杨敏,她的叔叔杨建辉几年前曾喜得龙凤胎,杨敏的另一个叔叔杨国兵则生育了三胞胎。他们家是这条街上孪生子女最多的家族。
除了他们村,就是在黄花镇也有不少双胞胎。据镇计生办统计,镇上每年都有十对以上的双胞胎出生。这些双胞胎都是正常出生的,没有人使用药品。如此高的双胞胎出生率使得当地的计划生育工作一直落后于其他乡镇。
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双胞胎中,有些人长得并不像。村民杨玲芝的两个孩子就是这样,不但不像,而且大孩子还更胖些,没人能看出他们是双胞胎。虽然外观差别大,但是兄弟俩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感应,经常出现相同的病症。他们分别长在奶奶家和外婆家,但是如果老大拉肚子,几天后,弟弟也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同样的病状。即使两个家庭吃的食物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情况出现过很多次,家人一直很费解。
大兴村的“双胞胎街”逐渐闻名远近,这也引起了县里和省里的专家的注意。专家们分析后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药物、环境、气候、心情等,而除了这些外部原因,应该还有生理上的。专家表示,女性排卵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容易增加排卵数量。另外饮用水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也可以大大提高双胞胎出生的概率。
但是,这些说法都不能解释一点,那就是为什么只有一部分村民生双胞胎,而不是所有的人都生育双胞胎呢?这种种疑问,我们至今都无法解释,只能认为是巧合。
电影与灾难的巧合
伊尔温?艾伦是现代灾难电影最早的编剧,他的《海神号遇险记》开创了上世纪70年代灾难电影的先河。电影讲述的是大邮轮“海神”号沉没的故事,“海神”号在圣诞节前的返航过程中被巨大的风暴掀翻,船上的船员和乘客绝大部分都葬身海底。一部分船员在牧师恩?哈克曼的带领下,突破重重困难爬出水面得以生还。这部影片在1972年10月全面上映,票房一路上扬,创造了当时影片票房的新高。巧合的是,当影片同月在英国上映时,英国的豪华邮轮“伊利沙白皇后”号在大西洋沉没,也是只有少数人生还。
两年后,伊尔温?艾伦编剧并且参与导演的另一部灾难电影《冲天大火灾》在全世界公映。影片讲的是摩天大楼失火,人们如何在惊慌失措中逃生的故事。片子一上映就受到影迷的一致好评。艾伦为了能扩大自己在灾难片方面的影响,准备将影片上映范围扩大到南美洲,而巴西则成为第一选择。于是,在这年的6月份,艾伦将《冲天大火灾》带到巴西圣保罗公映。巧合的是,上映的同月,巴西圣保罗焦玛大厦就发生特大火灾。因为逃生电梯不足,这次火灾共导致近200人死亡,成为巴西死亡人数最多的大楼失火案。祸不单行,随后的几个月中,巴西境内又有三栋摩天大楼失火,情形颇似《冲天大火灾》。
此后,伊尔温?艾伦停拍影片数年。四年后重返影视圈,以一部火山喷发的灾难片《末日》作为复出的第一步。可是,谁也没想到,就在《末日》上映的同时,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爆发。这座火山是旅游胜地之一,每年前来观光的人络绎不绝。就在《末日》上映前的几个月,圣海伦斯火山一直声音隆隆,还不时喷出水汽和火山灰,这一切都预示了火山要喷发。然后,就在《末日》上映的同时,圣海伦斯火山大喷发。火山喷发导致美丽的景观完全改变,圣海伦斯火山不再是森林茂密、雪景映照,而是布满了火山灰。它的山顶也不复存在,而是被整个掀掉了。圣海伦斯火山的高度从喷发前的2950米减至后来的2560米。
圣海伦斯火山喷发时,冰雪融化,携带着碎石、泥沙冲入山谷。这种种景象比《末日》中火山喷发的景象还要可怕,少了许多特技,却多了更多的恐怖。
虽然伊尔温?艾伦在灾难影片界的崇高地位,迄今无人能比。然而,这些神奇的巧合总是让人认为艾伦的电影是招灾电影。
此后,伊尔温?艾伦基本停止了灾难片的拍摄和编剧,退出影视圈。可是,招灾电影的命运却没有结束。2004年,一部好莱坞大片《后天》,以其精彩的特技和崇高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无数的影迷,成为当年票房最好的大片。《后天》讲述了因为人类的破坏,全球气候异常,而人类依然无知,最终导致大灾难的故事。影片中,寒冷的气候覆盖了整个北纬23度以北的地区,大西洋海平面上涨,淹没了整座城市。片中海水倒灌纽约的镜头,尤其让人触目惊心。同年底,印度洋发生大海啸,数十米高的海浪呼啸着拍向海岸,与《后天》中的镜头极其相似。巧合中的巧合。
俄罗斯版9?11
位于西半球的美国纽约发生震惊世人的9?11事件后,时隔三年,在东半球的俄罗斯境内,也发生了俄版的“9?11事件”,可谓无独有偶。
2004年8月24日晚间,机场航站人员发现,由莫斯科飞往俄罗斯南部的两架民航客机几乎同时从雷达上消失了。这一消息被立即上报。不久,有消息传来,一架客机于当晚11时左右在莫斯科以南的图拉坠毁了,另外一架飞机依然没有消息;又过了大约6个小时,有关人员在俄南部的罗斯托夫附近找到了第二架飞机的遗骸。这两架飞机上,至少有8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坠机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官方一直三缄其口,但国内和国际社会立即开始对此次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人们发现,该事件与2001年美国的“9?11”相比,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在同一个国家、同一天夜晚、同时发生的两次空难。这种巧合概率极低。在美国,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两架客机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冲向了世贸大厦,还有一架撞向了五角大楼,另一架则坠毁在空地上。而在俄罗斯,在两架客机坠毁之前,在莫斯科还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
第二,两次事件的策划都十分周密,实施也是如出一辙。事实上,俄罗斯境内的恐怖组织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车臣恐怖分子是“基地”组织的摇篮,不少“基地”骨干都是在车臣获得的实战经验,而车臣的恐怖组织又多半是从“基地”组织那里获得经济和人员支持的。因此,当“基地”组织策划了“9?11”之后,车臣的恐怖势力很自然要如法炮制,以达到威慑俄罗斯官方的目的。
第三,在两个恐怖事件发生之前,相关部门都接到了警告。在美国“9?11”事件发生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曾发出飞机可能遭恐怖分子劫持的警告,但包括其中一架被劫航班在内的各航班都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而俄罗斯在劫机事件发生之前,航空监管部门曾经向西伯利亚航空公司发出过警告,声称已接到了有关劫机的信号,要求各家航空公司提高警惕。
最后,恐怖分子都选择了心理威慑这一杀手锏。他们劫持飞机作为恐怖袭击的工具,并非因为飞机杀伤力大,而是因为它能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9?11”事件中恐怖分子用飞机撞击的目标是五角大楼、世贸大厦和白宫,这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权力的象征,一旦遭受打击,产生的震撼力不言而喻。俄罗斯坠毁的两架客机中,一架就是飞往俄罗斯索契地区的,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当时就在索契度假。一旦真的成功,其影响不可估量。
虽然,直到目前,俄罗斯官方仍然没有公开宣布空难事件与恐怖活动有关,但世人的猜想却一直没有平息。
惊人巧合的坠机事件
现如今,飞机已经成为交通的重要工具,它们在世界各地穿梭,几乎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飞机飞行在两国甚至多国之间,飞机失事的情况也难免越来越多。
荷兰与英国隔英吉利海峡相望,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往返于两国的主要方式,无疑非飞机莫属了。在两国的飞机交通史上,飞机失事还不多见,但1985年3月17日的鹿特丹机场坠落和1995年3月17日的利物浦坠落,却非常巧合。
1985年3月17日,一架英国航空公司的货机从鹿特丹机场起飞后不久,便在附近坠毁。具体情况是:当天的16时04分,隶属于英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大型货机,满载货物之后,从鹿特丹机场起飞,三分钟后突然坠地爆炸。飞行当天,鹿特丹天气晴朗,能见度正常,附近没有飞行物,飞机在不明情况下坠落。坠机地点位于一座正在开发建设的小区工地上。
飞机爆炸产生了相当于175千克TNT当量炸药爆炸的冲击力,目击者称飞机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声响,犹如惊天之雷。据鹿特丹市地震监测部门的监测,飞机坠地的撞击强度相当于级地震。飞机的坠毁导致3名机组人员遇难,飞机在坠落后砸中了工地,又导致5名工人死亡,几十人受伤,附近居民区大片房屋受损。
另一次坠机是在1995年3月17日,也正是上次飞机失事10周年的日子。不同的是,这次失事的飞机是荷兰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飞机。时间早了6个小时,而且坠机的地点发生在英国。然而,两架飞机失事,仍然有许多巧合。
其一就是坠机的日子,都是在3月17日。这一天,荷兰国航一架飞机执行鹿特丹至利物浦的航班任务,该飞机于8:37从鹿特丹机场起飞,预计飞行两小时后到达利物浦机场。当时利物浦机场天气晴好,能见度也正常,可就在将要降落的时候,飞机突然从雷达显示屏上消失,撞在了一座公寓楼上。因为这次是客机,所以伤亡情况非常严重,当时飞机上共有117名乘客与9名机组人员,最终只有39名生还。
另外,飞机在坠地时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据英国地震监测部门监测,此次飞机坠落的撞击强度也是相当于级地震。虽然是如此不幸的事件,但我们实在不能忽略它与10年前飞机坠落的惊人巧合。
死在同一个铁路口
在英格兰的埃塞克斯市,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利莎?波特和她的母亲。利莎?波特很小的时候,父亲在一次意外中死去,留下了她和母亲两个人。利莎的母亲勤劳俭朴,努力抚养利莎,很艰难地将她养大。
利莎虽然长在单亲家庭,却没有因此而变得忧郁,这或许跟她母亲的教育有关。母亲经常教育利莎要坚强,勇于面对一切挫折。所以,利莎从小就养成了超强的忍耐力。虽然经历一次次挫折,却从没有低下过头。她很少哭泣,只有在母亲伤心的时候,才会陪着落泪。
随着年龄的增长,利莎?波特越来越懂事。在成长的过程中,她遇到过许多次危险,可每次都能吉人天相,化险为夷。母亲认为这是她死去的丈夫在庇佑利莎,可是,这样的话,母亲从未跟利莎说过。她认为只要女儿能安全地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利莎?波特在20岁生日那天,准备跟妈妈一起去姨妈家过周末,姨妈要为她在舞会上介绍男友。利莎的母亲十分兴奋,决定立刻动身。他们一起走过埃塞克斯莫茨线铁路的铁道口,这是去往姨妈家的必经之路。在过铁路前,利莎的母亲突然面色苍白,她似乎想起了什么。她对女儿利莎说:“10年前,你父亲就是在这个铁道口被过路的火车轧死。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很紧张,我们还是不要从这个路口穿过了。” 利莎似乎不大理解母亲的话,她认为这是母亲过于思念逝去的父亲所致。而且,要是绕行需要走很长的路,对身体不好的母亲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利莎告诉母亲不要害怕,或许父亲的灵魂在保佑着她们。听到这话,母亲更加害怕,坚决要求绕行。利莎觉得这是母亲的潜意识在作怪,要消除这种恐惧心理,自己就应该先过。于是,她开始穿过铁路。母亲面色苍白,浑身发抖地看着女儿穿行。就在女儿即将过去的一刹那,一辆列车呼啸而来,利莎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列车碾过,当场死亡。
同在一个地方,父女两人死于同样的方式,不知道撞死他们的列车是否是同一列。虽说是巧合中的巧合,但事前母亲的感觉已经向她示警,只是女儿不相信罢了。
巨大海难的巧合
1997年,一部讲述生离死别的好莱坞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轰动了全球。其主题曲《我心永恒》,曾引起无数人共鸣。只是没有人会想到,登上这艘船的人会遭遇怎样的磨难。
当时所有人都把能够参加世界顶级邮轮“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视为殊荣。有位叫奥昆纳的企业家,他为能参加处女航而满怀喜悦。可是,就在“泰坦尼克号”正式起航的前一周,他做了一场奇怪的梦,梦见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他满腹狐疑,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启示。于是,他来到伦敦实业家*的俱乐部,要求退票。周围的所有实业家都很不解,因为能够拥有一张票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有人希望奥昆纳把船票转让给自己。也有人问他:“奥昆纳先生,为什么放弃泰坦尼克号的首航票呢?这种票可难买啦,谁都想要,放弃这种幸运的机会是因为您有其他事情要忙吗?”许多人纷纷追问他是怎么回事。奥昆纳自然不敢提噩梦,可是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吞吞吐吐地说了实话:“不,不是因为别的事,就是做了一个不吉利的梦啊。”
“什么梦呀?”“其实我平时不大做梦,只是在三天前,做了一个讨厌的梦。梦中看到泰坦尼克号翻船啦,许多船员和乘客都掉进了深海中。”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简直不可理喻,认为奥昆纳先生是实业界有名的人物啊,怎么会因为一个怪梦就退缩了呢。
听了这些议论,奥昆纳自己也感到有些鲁莽,觉得放弃船票的理由并不充分。但也没有再申买船票。其实,奥昆纳乘船,是为了到纽约去谈一笔生意,也并非普通观光旅游,再加上那个怪梦的影响,他就放弃了这趟航船,改乘下一班。
泰坦尼克号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船”、“梦幻之船”。在所有人看来,乘坐它是最安全不过的了。这个拥有超大吨位的油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船上设施应有尽有,有餐厅、酒吧、咖啡厅、舞厅、游艺厅、电影院,还第一次有了游泳池和健身馆,整艘船耗资750万美元,有11层楼高,总长达882英尺,如果竖立起来要比当时纽约最高的摩天大厦还要高。能够参加“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乘客,也都是社会名流和商界巨子,平常人根本买不到船票。
1912年4月10日中午,“泰坦尼克号”从南安普敦港启航,驶往纽约城。乘船的绅士和贵妇们,在甲板上得意洋洋地向岸上的人招手告别。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所有人都为此次航行欢呼鼓舞的时候,谁又能想到,一艘巨轮竟会在五天之后,在大西洋的纽芬岛海面上撞上冰山,悲惨地沉没呢。船地上的2223名乘客中,有1517人葬身大海,其余的人因为数量有限的救生艇才得以逃生。这起震惊世界的海难事故,一下子打压了人类自以为是的嚣张气焰,“泰坦尼克号”的时代昙花一现。而奥昆纳先生在事后非常庆幸自己的那场噩梦,因为那一个梦,他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
飞向自己的鱼雷
二战时期,海军实力最强大的是美国,他们的潜艇也非常出类拔萃。
然而,就是在强大的美国海军中,也曾发生过一个巨大的意外,一艘潜艇发出的鱼雷竟然飞向自己,并准确命中,结果艇毁人亡。
这艘倒霉的潜艇名叫“唐格”号,于1943年10月编入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训练,于1944年1月22日开始第一次执行任务,在“冰雹”战役中,潜艇受命在特鲁克群岛西部海域占领阵位,切断日军舰船退路。随后,它开始独立执行任务,在舰长奥克恩的率领下,屡立战功。
1944年9月,“唐格”号在中国东海海域封锁台湾海峡,拦截日本运输船。在战斗中,击沉日军三艘船只,击伤两艘运输船。当只剩下最后两枚鱼雷时,奥克恩决定用它们把受伤未沉的两艘运输船各补射一枚,将其彻底击沉。不知道是天意,还是死神在作怪,他们发射的鱼雷出现了人间罕见的奇景:一只飞出的鱼雷突然掉头,180度大转弯后,直奔“唐格”号潜艇。
艇长见情况不好,急忙下令转舵规避,但已经来不及了。鱼雷击中了潜艇的尾部,发生猛烈爆炸,艇长和舰桥上的人都被抛出了潜艇。潜艇耐压壳体破裂,舱室大量进水,“唐格”号急剧下沉,栽入海底。
艇内官兵大部分丧生,许多人跳入大海,随波逐流。还有些船员被日本军舰救起,成了俘虏,关进了战俘营。
战后,奥克恩曾接受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一枚国会勋章,但是人们始终还是无法理解为何发射出的鱼雷会飞向自己。有人认为这是鱼雷的方向系统出现错乱,就像人迷失方向一样。可是我们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糟糕的巧合。
巧合的悲剧
“人生无常”是中国的一句俗话,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人生的种种变故。今天我们说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起悲剧。
西奥多?迪利塞是美国布鲁克城雅各布斯区域的莫比尔车站的收费员。他喜欢钓鱼,有时在海中钓鱼时会用来福枪对付鲨鱼。六月底,西奥多?迪利塞和别人合买了一条船,打算利用假日到洛克维海湾捕鱼。
这一天,他们驾驶渔船驶入洛克维海湾,找了个好地方钓鱼。他们把鱼竿放到水里,等待各种鱼类上钩。西奥多?迪利塞看见一只啤酒罐漂在浮标的旁边,就用随身带的来福枪瞄准练习射击。第一枪准确命中后,他又射了第二枪。
可是,第二枪他没有打中,子弹贴着水面飘了出去,就像打在钢板上反弹出去一样,只是这个反射的角度很大。子弹穿越海面飘向沙滩,因为他们的船距离海岸不远,所以子弹的冲击力还是很大。子弹穿过芦苇丛后,飞上沿海公路,击中了一位正在驾车的女孩——娜沙?麦克尤芬。女孩当场死亡。
当时,子弹接近轿车时已经开始减速,威力已经不是很大了。只是娜沙轿车左边的反照镜没有关上,子弹透过缝隙射穿了娜沙的后脑勺。当时娜沙开车的时速达到四十多公里,子弹在车经过的一刹那钻入汽车,这样的概率该是多么小啊。
娜沙?麦克尤芬当时只有17岁,第一次驾车通过布鲁克城外的一条高速公路,去参加父亲建筑公司的暑期劳动。就在她开着车子飞速驶过波洛米海滩时,头部挨了重重一击,当场歪倒在驾驶座上。对她来说,这就是飞来横祸吧。
布鲁克城的探长西德曼和他的同事,按照正常的枪击案来调查,可是他们在案发现场搜索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弹壳。最后几乎要放弃了,可是他们在莫比尔车站的办公室里跟收费员闲聊的时候,竟意外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因为那个收费员就是西奥多?迪利塞。
这种种的巧合,造成了娜沙?麦克尤芬的意外死亡。探长西德曼经过周密调查取证和模拟试验后得出结论,确实是迪利塞射出的第二颗子弹击中了娜沙。然而,法院无法给西奥多?迪利塞定罪,因为这种意外在国内外绝无仅有,没有先例可循。
这只能算是巧合,而且是多种巧合集合在了一起,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只是巧合的结果让人很难过,有些悲哀。
带来霉运的汽车
汽车杀人听起来有些滑稽,但是想想现代的交通事故,绝大多数都离不开汽车。然而,这里所说的杀人汽车,不仅仅制造事故,还每次都巧合地将它的主人杀死。
这是一辆配有鲜红色座位的游览车,是奥匈帝国皇储法兰兹?斐迪南的“坐骑”,由帝国专门定制,是为其视察波斯尼亚准备的。谁也不会想到,这部汽车不仅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上杀人最多的一部汽车,还在随后的日子里接连导致主人的死亡,成为名副其实的杀人汽车。
之所以说它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它承载的皇储法兰兹?斐迪南就死在这部车里,一战随后爆发。1914年6月28日,皇储法兰兹?斐迪南夫妇乘坐这部新车,前往萨拉热窝市政厅视察工作。其时,奥匈帝国内部民族矛盾突出,塞尔维亚人要求独立。他们经常反抗奥匈帝国的统治,斐迪南夫妇前来视察也是对塞尔维亚人的挑衅。双方可谓剑弩拔张,危机四伏。
游览车载着斐迪南夫妇缓缓驶向市政厅,视察完毕后,原路返回。在通过一个路口时,一个年轻人突然冲入人群,避开护卫,直接向斐迪南夫妇连开数枪。斐迪南夫妇当场死亡,现场一片混乱。随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德国的怂恿下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迎战。接着,德国、英国、法国、俄国等大国卷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战共有几十个国家参战,战争死亡人数在2000万左右。虽然这些不能归咎于这部车子,但是跟它有一定的关系。
一战开始后一周,奥匈帝国的布狄洛克将军得到了这部车子。然而,这位一直能征善战的将军却在华里也和战役中惨败,率领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将军被就地免职,最后退役回乡,后来穷困潦倒,不得不在穷人收容所里度过余生。
战后,这部车子被新任南斯拉夫总督当成了私家车。他希望用前皇储的车为自己增添光彩。然而,仅仅几个月里,他驾驶着这部车连续发生了四次事故,一次比一次凶险,最后一次让他失掉了右臂。
气急败坏的总督下令要把这部车毁掉,可是一个叫史尔基斯的医生执意要买下它当座驾。鉴于车子的晦气,总督几乎是以最低廉的价格将其卖给了医生。虽然买到了车子,但是史尔基斯找不到敢开的司机,他只好自己开。六个月后的一天,史尔基斯驾驶这部车时突然翻车,车子没受到太大的损害,但是史尔基斯却死在了车里。
另一位医生买了这部车,但是当他的病人知道他买了这辆车后,都害怕遭遇不测,不再来看病。无奈之下,他只好将车转卖给一个瑞士的赛车手。这个车手想用它来参赛,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就在他参加山间越野赛时,因转弯太急,被汽车甩了出去,撞在一堵石墙上死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巧合了,这部倒霉的汽车被塞尔维亚的一个富农买到。他在几个月的驾驶中都平安无事,他以为以前的那些都只是巧合,车子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一天,他驾车时陷进一片泥地中无法动弹。无奈之下,他请一个农民用马车帮忙拖拽。就在农民系上绳子想拉马的时候,车子突然开动了,由于无法刹车,那个系绳的农民被直接轧死。
最后买下这部车的是一个修车铺的老板,为了避开那些可怕的诅咒,他把车子漆成蓝色,自己驾驶。一天,他开车去参加婚礼,希望沾沾喜庆,结果在路上想超车时撞死了四个人。此后,这部车就再也没有人敢买,更没人敢驾驶。
最后国家博物馆出资将它买了下来,重新翻修,放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但是不幸还没结束。十几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盟军的飞机在一次轰炸中将这个博物馆炸毁,汽车随同博物馆化为灰烬。
厄运钻石——“希望”
“希望”钻石问世于500年前的印度。当时一个过路的老人在一座废弃的矿井里瞥见了一块闪光发亮的石头。经辨别,竟是一块硕大的蓝钻石。老人请工匠将钻石进行了加工,加工后的钻石更加夺目耀眼。老人去世后,他的3个儿子为了这枚钻石大打出手,结果钻石被族长充了公,并下令把钻石镶嵌在了神像的前额上。从此,“希望”钻石的厄运史开始了。
一天深夜,一个年轻人偷走了钻石。但仅仅几小时,他就被人捕获,并被活活地打死,成为了“希望”钻石的第一个牲牲者。“希望”钻石被重新镶嵌在了神像的前额上。
后来,“希望”钻石再一次地被人偷走,并被运到了法国,被宝石商琼?泰弗尼尔买下。琼?泰弗尼尔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将“希望”钻石卖给了国王路易十四。数年后,琼?泰弗尼尔到俄国做生意,竟被一条野狗活活地咬死。
路易十四在得到了“希望”钻石后,对它爱不释手,命人把它雕琢成两块心形的钻石,每颗重量67克拉,并命名为“王冠上的蓝钻石”。可是不久后的一天,他最宠爱的一个孙子不明不白地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击后,不久也撒手归天了。
路易十四死后,钻石由路易十六及玛丽?安东王后继承。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路易十六及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皇家侍卫雅各斯?凯洛蒂在大革命中乘乱窃取了“希望”钻石。法国临时政府在清点国库时,发现“希望”钻石失踪,于是贴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宝者处以死刑。侍卫雅各斯?凯洛蒂闻读后终日不安,最后竟然精神错乱,自杀而死。“希望”钻石也被政府找到,与其他王室珍宝一同被封存起来。
1792年,“希望”钻石又一次被盗,并一度销声匿迹无影无踪。直到1830年才又重新出现在伦敦。此时这颗钻石重量为克拉。由英国实业家亨得?哈卜以9万英镑的高价买下。后来,钻石继承给了弗朗西斯?哈卜。但是,没过多久,其继承人弗朗西斯?哈卜就破产了。
钻石很快又流入了东欧,一位王子曾把它赠给一位女演员。若干年后,这位女演员离奇地被王子开枪打死。后来钻石一度被一名希腊富商占有,但他却不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钻石辗转到了土耳其苏丹哈米德二世手中。他得到这颗钻石才9个月,就发生了1909年由青年土耳其党发动的军事政变,苏丹被赶下了台。
“希望”钻石的下一个主人是艾浮林?维尔西?马克林太太,她是第一个占有“希望”钻石的美国人。自从拥有这颗钻石以后,灾难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她,她的儿子和女儿先后遭遇不幸,丈夫也得了精神病。
1947年,马克林太太死后,珠宝商哈里?温斯顿买下她所有的珠宝,其中也包括“希望”钻石。或许是他吸取了前人的一些教训,对“希望”钻石有所忌惮,于是于1958年把珠宝全部捐给美国赛米斯?苏犬协会。
祖孙三代命丧一地
这个世界上巧合的事情有很多,几个人死在同一座桥上比较少见,当然战争状态下例外。如果是祖孙三代先后死在同一座桥上,就更少见了,然而世界上还真就有这样的怪事。如果真要解释一下这样一件事情,恐怕只能用巧合才能说得通。
1965年,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桥梁上,一个约14岁的小男孩戴卫?威斯勒和小伙伴们追逐嬉戏,浑然不知一场灾难正在向他逼近。在他正高兴的时候,忽然,一辆飞速奔驰的汽车向他冲来。可怜的小威斯勒躲闪不及,当场毙命。巧合的是,同戴卫?威斯勒一起玩耍的其他小孩则安然无恙。噩耗传来,小威斯勒的家人悲痛万分,却也无法挽回小威斯勒的生命。这座桥在此之前就已经发送过多次死亡事件,所以当地的居民称这座桥为“死亡之桥”。
难道仅仅因为一次交通事故这座桥就被冠以“死亡之桥”的称谓吗?其实,小威斯勒死在这座桥上,才成就了这座桥“死亡之桥”的恶名。因为,在戴卫?威斯勒之前,他的祖父和父亲也都先后死在这座桥上。
八年前,小威斯勒的爷爷比辛格路过这座桥梁的时候,不幸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死。当时比辛格是步行走在人行道上,从他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突然转向人行道,直接冲比辛格而去。当时,行人稀少,没有人来得及提醒比辛格,他当场就被撞死,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最奇怪的是,那位肇事的司机既没有喝酒,也不是疲劳驾驶。事后检查车辆,竟然没有任何问题,那位司机因此被起诉故意杀人罪,判处终身监禁。
比辛格去世两年后的一天早上,希拉姆准备出去买一些生活用品,并答应给即将过生日的女儿玛丽?威斯勒购买生日蛋糕与生日礼物。可是,当他走过父亲丧命的那座桥梁之时,感到心里一阵紧张,接着就感到头晕眼花,视线也模糊不清了。他正准备在路边休息一下,不幸就发生了,一辆重型卡车从他身后飞来,他被撞成重伤。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他知道这次伤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他满怀愧疚地向女儿致歉,未能给他买到生日礼物。很快,希拉姆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看到这里,读者一定会认同“死亡之桥”的说法了吧。一家三代先后毙命与同一地点,都是死于车祸,让人在为他们一家哀叹惋惜之余,也深深地体会到“天命难测”的无奈。
水手的倒霉运气
辽阔的海洋总是给人不同的感受,风平浪静的时候,风光无限,充满了平和宁静。风暴来临的时候,却又昏天黑地,海浪滔天足以致人死地。所以,在人类与海洋搏斗的时候,失败的总是人类,许多轮船因运气不好,沉入海底。
水手是海船上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的存在和优秀与否是决定海船能否顺利航行的根本因素之一。有这样一群水手,或许他们是厄运的代表,竟然使四艘海船接连遇难。只是因为水手中的一人与阔别多年的母亲相见,才结束了这一切。
这群倒霉的水手是英国快速船上的水手,一共21人。1829年10月的一天,他们随同“玛梅德”号,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的悉尼港出发,前往纽约。开始的几天,海面上风和日丽,天气十分晴好,水手们整天都在甲板上晒太阳。可是,一天下午,本来明媚的阳光突然就被乌云遮住了,随后天气骤变,狂风卷起海浪使劲拍打着船体。不幸的是,他们这次遇上的是热带风暴,他们的船在风暴中显得十分渺小,根本禁不起风暴的肆虐。第二天清晨,筋疲力尽的水手被迫弃船,因为轮船即将沉没了。水手们跳海后,拼命地游。渐渐地,他们都无法再抗拒风暴地打击,许多人都再也游不动。就在他们中有人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有人喊前面有礁岩,于是,众人使尽全身力气游到了礁岩上,等待船只经过。
巧合的是,两天后,“斯伊英特修阿”号轮船因为躲避热带风暴,改变航向往南偏行了几十海里,正好遇到这群水手。于是,他们幸运地获救。他们在“斯伊英特修阿”号获得了食物和水,补充了几天来饥渴的身体。可是,由于“斯伊英特修阿”号改变了航向,无法再回到原来的航线上,他们误入了一片从未经过的海域。这里有股强大的海流,“斯伊英特修阿”号在海流面前根本无法控制航向,只能随波逐流。3天后,“斯伊英特修阿”号被冲上浅滩搁浅,不幸的是,搁浅的时候,船整体翻过来,再也无法航行了。
水手们都在海滩上等待救援,这次他们更加幸运,因为几个小时后,澳大利亚政府的快艇“库梅特”号经过荒岛,将他们救起。然而,就在水手们感到庆幸的时候,他们又遇到了风暴,“库梅特”号太小经不起风暴,很快就沉没。水手们只得再次奋斗在海水中。他们挣扎着,许多原来“斯伊英特修阿”号和“库梅特”号上的水手都淹死了,但是“玛梅德”号上的这21名水手都没有失去信心,因为他们已经遭遇了两次危险。果然,不久之后,“嘎巴那?莱迪”号轮船经过,幸存的水手都被救起。这些水手中,除了“玛梅德”号上的21名外,已经所剩无几。
然而,或许这群水手注定会带来霉运,他们在“嘎巴那?莱迪”号上只待了几个小时。他们正在吃晚餐的时候,不知为何船舱突然着火,等到大家发现的时候,大火已经无法扑灭。船员只能乘坐救生艇弃船,两个救生艇装满了水手,原来的那21名水手全都坐在同一个救生艇上。
巧合的是,他们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煎熬,因为“嘎巴那?莱迪”号上的大火引起了附近船只的注意。邮船“丘比特”号率先赶到,将水手们成功救起。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这21名水手先后四次落水,四次被救起,人们不得不感叹世事的巧合。
或许是他们经受的磨难太多,上帝不愿意再惩罚他们,也或许是母子的真情感动了上帝。因为就在这艘邮船上,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处在弥留之际,他频频呼喊儿子的名字。但是,正处在航行中的邮船如何寻找他的儿子呢?于是,船长决定找一个水手顶替老人的儿子,以安慰病危的老人。正好21名水手中有位名字与老人儿子名字一样的人,于是就让他去顶替。谁知,这名水手一见到老人就大哭起来,原来这位老人真的就是水手的父亲。老人一见是儿子,立刻病情大转,竟然转危为安。
这种种的巧合,只有那些亲身经历过的水手们才能体会到。巧合的力量,让他们从死神的魔爪里逃脱了四次。
倒霉的猎人
猎人捕捉兔子似乎是从远古时期就存在的正常现象,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猎人捕捉兔子的工具和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从最早的弓箭射杀伴随陷阱捕捉,到近代猎人可以用枪支捕杀,兔子一直是被捕杀的对象。可是,你是否听说过兔子杀死猎手的巧合呢?
乍一听,似乎不太可能,兔子是食草类动物,它是不会攻击人类的,即使是在情急之下,它也没有攻击人类的能力。然而,确实发生过这样的奇事,一个猎人因为巧合的不幸,死在了兔子的手里。
这位倒霉的猎手河南淮滨县的王冬才,是一位农民,从小就练习打枪,所以练得一手好枪法。无论是飞鸟还是走兽,只要他看见就能准确地打中。王冬才还有个习惯,就是每当麦收的时节,都会背着猎枪到处转悠,寻找机会练练枪法。可是,他不知道,正是这个不是太好的习惯最终葬送了他的性命。
一年麦收的时候,王冬才看到山上麻雀成群地偷吃麦子,一方面出于气愤,一方面想练上几枪,就拿上自己的猎枪上山,准备打几只麻雀。他溜到麦田附近准备突放冷枪,多打下几只麻雀来。可是,正在他要开枪的时候,麦田里突然窜出一只灰色肥兔。意外而来的猎物激起了王冬才的兴趣,他放弃打麻雀的念头,直追野兔而去。追了一段时间,他发现野兔藏在一堆草里,于是王冬才赶紧端起枪瞄准,立刻开了一枪。可能是由于太兴奋,也或许是太着急,这一枪并未准确命中,只是打在兔子的耳朵上。受伤的兔子飞奔而去,结果不小心掉到了田地里的一口土井里。
王冬才追到井边乐开了花,他想这回不怕兔子跑掉。这个土井有两米多深,即使人掉下去也爬不上来,何况是只兔子。可是,王冬才也不敢下去,他也害怕爬不上来。于是,他一边抽着烟,一边想着法子如何逮住这只兔子。王冬才看到井边有只破水桶,估计是以前废弃的。他用绳子绑紧水桶,然后放到土井里,想把兔子捞上来。可是,那只兔子贼机灵总也不往水桶里爬。中午的太阳十分毒辣,晒得王冬才浑身大汗。再看到兔子依然抓不到,王冬才不免有些着急,想着总不能这样跟兔子耗下去吧。他趴在土井口,上身探下去,他的手已经距离井底不远了。于是,他想用枪托把兔子敲晕,然后再捞上来就容易多了。
枪身的长度加上王冬才的手臂,如果他在使劲探身下去,基本上能够到井底。他拿起枪,枪托朝下,使劲地往兔子身上砸。兔子受到了意外的重击,躺倒在井底,以避免再次受到重击。可是,枪托还是能打到它,绝望的兔子狂乱地在井底绕圈,逐渐地越来越慢。王冬才一看有戏,只要再给它几下就能打晕它了。
他准备使劲捅兔子一下,却不曾想,巧合的事情发生了。兔子在慌乱中挥舞着爪子,巧合地碰到了猎枪的扳机上,并勾动了扳机。猎枪发射出来子弹,正好命中王冬才的脑门。王冬才当场毙命,死在一只野兔的手里。
这是纯粹的巧合,无论谁都不会相信兔子能杀死人,然而事实上确实就发生了。如果王冬才当时别急于抓住野兔,完全可以等兔子折腾够了再抓它,或者一枪打死它也行,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活捉。乡村猎人王冬才最终不小心丢了性命,着实让人感到惋惜。
冰人诅咒
1991年,德国探险家赫尔穆特?西蒙来到阿尔卑斯山探险,当他爬上海拔3000米的冰山顶时,发现了一具被冻僵的木乃伊。这具木乃伊就是“奥茨”冰人,他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木乃伊,至今依然保存得非常完好,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但是,就在赫尔穆特?西蒙发现冰人的第13年,也就是2004年,他在攀登阿尔卑斯山时不幸葬身雪山。当地救援队出动了直升机和警犬展开大规模的搜救行动,但因山上突降大雪而一再受阻。8天后,人们在山顶发现了他的尸体,上面覆盖着一层冰雪,如同他发现的冰人一样。
事实上,这位知名的探险家赫尔穆特?西蒙并不是唯一一个接触过“奥茨”冰人而死于非命的人。
在赫尔穆特?西蒙之前,第一个接触“奥茨”冰人木乃伊的人是法医赖纳?亨恩。1991年,他自告奋勇、徒手从雪堆中将冰人“奥茨”的骸骨挖掘了出来。然而一年后,当他驾车前往一个与“奥茨”冰人有关的研讨会途中时,与另一辆汽车迎头相撞,最后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接下来是库尔特?弗里茨。当时,他是引导直升机搬运“奥茨”冰人的向导,也是他将冰层挖开,使木乃伊的脸重见天日。但是,在1993年的一次登山中,库尔特?弗里茨和队员们遭遇雪崩,可是让人惊奇的是,只有库尔特?弗里茨一人遇难,其他人则平安无事。
赖纳?赫尔茨是第三个死于“冰人诅咒”的人。当时,他是唯一一名被允许将木乃伊发掘全过程拍摄下来的记者。而在2004年时,他却突然死于脑瘤(平时非常健康,未见任何病症)。
赫尔穆特?西蒙是第四个死于“冰人诅咒”的人。当他的葬礼举行完刚刚一小时之后,负责上山搜救、并亲自发现西蒙尸体的救援队队长迪特尔?瓦内克猝死于心脏病,成为了第五位死于“冰人诅咒”的人。
接着,2005年4月,奥地利著名的历史学家、“奥茨”冰人调查小组负责人康拉德?斯宾德勒死于多发性硬化并发症,享年66岁。
2005年的10月,63岁的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汤姆?罗伊扎死在家中。早在12年前,他就开始从事对“奥茨”冰人的研究,但之后没多久,就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血液病。据他的助手透露,他生前打算将自己研究发现的一些关于“奥茨”冰人的秘密公之于众,并已经完成了笔记整理工作。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的家人搜遍了他的办公室和住所,却没有发现相关手稿,电脑中也没有文件的存盘。
据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教授、欧洲著名的冰人研究者沃尔特?莱特纳所说,在赫尔穆特?西蒙遇难的当晚,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他正带着一组美国记者在“冰人”发现地附近。正当他们互相探讨问题时,一场暴风雪席卷了他们的营地,并且阻断了下山的道路。就在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一架赶来搜寻的直升机发现了他们,并将他们救出。而沃尔特?莱特也成为了第一个没有被“冰人诅咒”咒死的人。
对于所有与“奥茨”冰人有关的离奇死亡事件,许多人都感到非常困惑。而这些事件根本无法用现有的科学来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许促成这些事件的是某种冥冥之中的力量,也或许这些不幸的事件就是纯属巧合吧,留待读者自己思索探求。
厄运难躲
1866年5月,俾斯麦亲王在下林登乘马行进。有一个名叫科恩?布林德的学生靠上来,从腰间迅速拔出左轮手枪,近距离向他开了四枪,其中有两枪击中了俾斯麦,一枪打在他的肩膀上,还有一枪击穿了他的胸部。然而这两枪并未击中他的要害。六天后,俾斯麦又再次露面,精神抖擞地骑马行进。那时布林德已经被捕,枪也被夺下了,那支枪被当成这一事件的纪念品送给了俾斯麦。
1886年的一天,俾斯麦和几位友人在屋中聊天。午餐后,俾斯麦夫人领着女士们参观各个房间,向她们展示房中的历史陈列物。俾斯麦本人和男宾则留在客厅里抽着汉堡雪茄。在首相的书屋里可以听到妇人们的讲话声。“看一看,这是什么”,一个声音说道,“是刺客布林德的手枪,他正是用这支枪来行刺首相的。”于是传来了一阵感叹声,紧接着发出一声巨响。 俾斯麦从椅子上跳起来,冲到隔壁房间里,但见女士们大惊失色地立在那里,不知所措,空气中缭绕着一股火药味。那支手枪掉在地上,还在冒烟。首相少有地大发雷霆地怒喝着:“你们怎么这么愚蠢,竟去动这支枪!这次没有人被击中真是个奇迹,以后我不允许任何人再去碰这支枪。”
1906年,一个名叫利奥波德的人同他的几个表亲住在腓特烈鲁。那是一个潮湿的午后,有几个年轻人来吃午饭。利奥波德让他们参观俾斯麦的书房。他从写字台上拿起那支手枪,说:“这是1866年布林德刺杀俾斯麦时用的手枪。20年前,当我的父亲在这儿的时候,有几位女士访问这里,其中一位拿起这支枪,愚蠢地扣动了扳机,就像这样……”话音未落,火光一闪,伴随着一声巨响,他们赶忙躲开,惊恐未定地面面相觑。姑娘们中有一位手上受了轻伤。利奥波德本人手指流了血,手被火药灼伤。那颗子弹,也是布林德手枪中的第六颗子弹,即最后一颗子弹,击中了利奥波德上臂的肌肉。
埃及少年幼王的诅咒(1)
杜唐卡门是埃及少年幼王,死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死后遗容被一个黄金面具覆盖着。这个面具做工精细,是纯金制成的。他的皮肤看上去很光洁,两只深澈明亮的眸子是由黑宝石装制而成,而瞳孔好像无比神秘,像海洋一般深不可测。眉毛、嘴唇、鼻子全然是经过细心雕琢,因而,这面具似乎就是一张活生生的脸庞,英俊而充满生气。已经死去三千多年的的杜唐卡门,依然保留着少年国王的翩翩风貌和威严。
杜唐卡门的发掘,是本世纪人类最大的考古成就之一。然而,发掘时虔诚的埃及农民纷纷传说:“安宁的日子不会再有,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了。”据说陵墓的入口处有这样一句可怕的咒语,上面写着“死神奥西里斯的使者亚奴比斯,将会用死亡的翅膀接触侵扰幼王安眠的人。”杜唐卡门的陵墓被掘开时,一位埃及农民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将会看到黄金,但是,他们同时也将遇到死亡。”
结果,死亡的阴影真的降临了。第一位牺牲者就是投资发掘的卡纳邦爵士。卡纳邦爵士接获到“发现杜唐卡门幼王墓”的电报后,赶紧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埃及。 他在离开伦敦前,一位相命闻名的预言家曾经对他说:“这次埃及之行对你来说异常凶险。”卡纳邦爵士对埃及学术颇有研究,因此他对古埃及玄秘的诅咒相当畏惧,上飞机时,不祥之感笼罩全身。
到达埃及之后,卡纳邦爵士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天天赶往挖掘的现场察看。有一天,当他正要步入王墓的入口时,左侧脸颊忽然被“某种东西”叮咬了一下,顿时有一种疼痛的感觉。由于光线不好,没有看清是什么东西咬了他,感觉好像是一只小虫,回去之后,左面颊被叮咬处就肿了起来。
那肿块不但没有变小,反而越长越大。几天之后,卡纳邦爵士正小心翼翼地刮胡须,虽然他尽量避免碰到肿块,可是手上锋利的刮胡刀却并不听使唤,像着了魔一样往肿块处滑动,最后竟将肿块割破。一般说来,这种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刮胡刀划破脸是常有的事。然而这次却非同小可,这一创伤竟然导致败血症。卡纳邦爵士全身发烧,被送进开罗医院。他全身肌肉疼痛,并且内心时常感到恐惧。据说,他在医院的床上不停地念叼着:“杜唐卡门 ……”“法老王……”“原谅我……”等等。一天早晨,陪侍的护士突然听见卡纳邦爵士提高嗓子呐喊:“我的生命到此已经走到了尽头,因为我已经听到呼唤声音了……”之后不久,大约凌晨两点,开罗市发生了5分钟原因不明的停电。当惊慌的护士重新奔回病房时,卡纳邦爵士早已气绝身亡,人们发现他的面部表情非常痛苦。
卡纳邦爵士死后不久,传言四起。人们传说卡纳邦爵士是被神圣的蛇蝎叮咬而死,虽然是传言,但至少里面包含着一种象征性的含义。
有一个奇妙的事实不容忽视。当一位学者用X光检查杜唐卡门幼王的木乃伊时,他在幼王的左脸颊上发现了一个疮伤。这个伤痕的位置竟然与卡纳邦爵士被“某种东西”叮咬的部位完全相同。
6个月后,卡纳邦爵士的同父异母兄弟奥布里?赫巴德上校,因“精神分裂症”而自杀身亡。在开罗医院照料他的护士,也不明不白地死去。南非的一位名叫袭尤的大富翁,刚刚从陵墓挖掘现场参观完杜唐卡门的黄金面具回到游艇后不久,竟然掉到风平浪静的尼罗河里淹死了。
埃及少年幼王的诅咒(2)
美国铁路大王杰艾?格鲁得,在走进杜唐卡门的陵墓后不久,突然莫名其妙地发起高烧来,在身体状况没有其他任何异常的情况下,猝然而死,后来查明死因是鼠疫。
神秘的死亡事件一个接着一个,开罗和伦敦的报纸笼罩着一种恐怖的气氛。报纸上牺牲者人数不断增加。
曾经是卡特得力助手的亚博?迈斯,在挖掘工作完成3年之后,因肺病不幸去世,享年52岁。卡特的另一位助理查得?凡赛尔,也于1929年猝然死亡,年仅45岁。而试图用X光检查木乃伊的亚齐伯尔特?理查德教授,也在工作进行数日之后全身发起了高烧,回到英国后不久便突然死去。
此外,直接接触木乃伊的道格拉斯?李德博士,发现刻有“杜唐卡门”字样的一位学者,以及其他参加挖掘或调查工作的专家们,也都在近期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奇死去,人数多达17人。另外,卡纳邦爵士的家人及亲戚也没能幸免灾难。1929年,卡纳邦爵士妻子的母亲伊莉莎白夫人被虫子叮咬后也猝然死亡。
那么,人们丧命的原因真的是“杜唐卡门的诅咒”造成的吗?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主犯”卡特为什么能够平安无事呢?卡特在挖掘工作16年后,也就是1939年,以65岁逝世。卡特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嘲笑“诅咒”,他认为自己能够平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便是对这个“诅咒”最好的否定。更何况,参与挖掘的人员并未全部丧生,有好几位都没有受到“诅咒”的伤害。
为什么卡特能被“诅咒”宽恕呢?关于这一点,各方说法不一。“卡特最宠爱的金丝雀,有一天被来历不明的眼镜蛇咬死。”暗示金丝雀代替卡特受“诅咒”而死亡,可等待他的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命运。那就是卡特的爱女(曾经也踏入了杜唐卡门的陵墓)——伊布琳?怀特之死。
伊布琳在父亲去世后不久便上吊自杀,留下了一封谜一般的遗书:“这个诅咒让我心里时时刻刻都感到恐惧,我再也无法忍受了。”伊布琳的抑郁症在父亲生前就已经开始,卡特看到爱女抑闷忧郁,逐日消沉,而自己却一点忙也帮不上,心中异常痛苦。
一连串的事情终于结束了,但“杜唐卡门的诅咒”却并没有终结。几年后,当“杜唐卡门”展即将在巴黎举行时,意外事件又再次发生了,埃及政府的文物管理官穆罕默得?伊布兰姆曾经强烈反对把遗物带出埃及。但是当他向政府妥协,同意政府决定后不久,他的女儿便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而他本人也在女儿死后几天内被汽车撞倒,头盖骨受重伤,住院3天后死去。
在伦敦举行的“埃及古物展”上,也发生了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件。筹备这次展览的加麦尔?梅弗烈兹博士,一向相信“世界上没有诅咒”,对所谓“杜唐卡门幼王的诅咒”不屑一顾,他相信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根本不会出现意外。然而世事难料,博士签订展览会协议书后一个星期,便猝死在伦敦的家中。
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两位飞行员在把黄金面具以及杜唐卡门的其它遗物空运伦敦不久,相继死亡,后来查明两人都是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死。为什么刚刚把东西送到后,他们的生命就终结了?另外,这些空运是军方的一项秘密任务,机上人员并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那么,毫不知情的飞行员为什么会惨遭厄运呢?没过多久这个疑问便解开了。
埃及少年幼王的诅咒(3)
当时机组人员兰法菲德中士曾经作出如下的证明:“那次的飞行任务非常顺利,我们一边哼着歌儿,一边打牌消遣。事后我想起,原来被我们在飞机上当成桌子的是杜唐卡门的棺木,并且我们还轮流在那上面坐过。”兰法菲德中士也没能摆脱厄运,4年后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吃野鸡致死
1682年,意大利传教士达索伦多在非洲刚果传道时,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因迷信禁忌而恐惧致死的离奇事件。
有个黑人青年外出旅行,到了晚上无处住宿,于是就近投宿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家中。这个朋友十分好客,不但准备了丰富的晚餐,而且还为他提供了一张舒适的大床。于是那天晚上,黑人青年休息得特别好。
第二天早上,朋友依旧热情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早餐。可是,当青年准备吃饭的时候却发现有一个盘子里的食物似乎是野鸡,因此他就问朋友早餐是不是野鸡。朋友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这么问。那个青年回答到,在他们的部落习俗中,有一条规定是严禁年轻人吃野鸡的。他的朋友听后,笑了笑说,早餐不是野鸡。于是他便放下心来,高高兴兴地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并且一个劲儿地称赞早餐的美味。
数年后,当黑人青年与这位朋友再次见面时,那位朋友问他还想不想再吃一次野鸡。青年惊恐地回答说他根本从来就没有吃过野鸡,因为巫师郑重警告过他绝不可以吃野鸡的。可是朋友听后哈哈大笑,并且接着告诉他那次早餐吃的正是野鸡。青年得知真相后,当场全身缩成一团,然后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便死去了。
被毒咒的女婴
1946,乔治亚州有个接生婆应召到奥克芬诺基沼泽区替三名产妇接生。不知她出于何种目的,竟一一诅咒那3名由她亲自接生的女婴。她诅咒第一个女婴不能活到16岁,第二个不能活到21岁,第三个不能活到20岁。结果,前两个女孩都分别在她们15岁和21岁生日之前在两宗不同的意外事件中死亡,于是第一、第二项预言都一一应验了。
1969年,第三个女孩要求进入巴尔的摩市一家医院,并且大叫说她注定会在3天后的20岁生日前死亡。虽然医生仔细检查后确定她并没有患重疾,但由于她所表现出的莫大的精神压力,于是获准其留院接受观察。
然而次日上午,即她生日前两天,护士前来巡视时却发现她死在了病床上,显然这个女孩是因为那个接生婆的咒语而丧生在20岁生日前的。
母亲的诅咒
俄克拉荷马州有个男子由他专制的母亲抚养成人。在他长大后,他的母亲又出资帮他开了一家夜总会,而且还一直协助他管理业务。
在他38岁成家立业后不久,他便决定转让夜总会。但是他的母亲坚决反对他这么做,并且诅咒他:如果将生意出让,便会遭遇不幸。
结果在他母亲说完这句话两天后,这个身体一向健康的男子竟然开始有点哮喘了,但他还是依然照原意把夜总会卖了。次日,他将此事告诉了母亲。于是他的母亲再次警告他说:“你没有听从我的劝告,不幸将会降临在你的身上。”他听后哮喘迅速恶化,最后不得不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男子的病情开始有所好转,但是他明白自己的病情与母亲的警告有关。于是康复后,他开始计划另一项生意,而这次并没有他母亲的份儿。不久,他又将此事告知了母亲。虽然母亲并没有阻止他的行动,但是却叫他准备接受“更可怕的后果”。结果,他打完电话不到一小时便因哮喘发作死了。
神秘的澎湖“百慕大”空难巧合
2002年5月9日下午3点8分,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民航班机CI611从台北国际机场起飞飞往香港。3点36分,当航班飞到澎湖列岛上空马公外海时,突然与地面失去了所有联络。4点36分,台北区空管中心发布消息,华航CI611班机疑似在马公外海十海里处坠毁。
据悉,此班机为波音747-200型飞机,机上乘客连同机组人员一共有206人。事件发生后,民众十分关注事态的进展。所有华航高层主管都赶往公司,共同处理这起意外事件,并请求警方全力搜救。飞行安全委员会也派人了解飞机消失前的轨迹图。从相关雷达资料来看,当飞机在雷达上消失的时候,大概在马公外海十海里处。
一个月后,台湾行政院“飞安会”公布了出事的华航CI611班机的另一个黑匣子——飞机航行资料记录器的解读内容。黑匣子的记录否定了是机师失误和外力导致的飞机失事。“飞安会”透漏,客机的一部引擎似乎有点失常,这可能是导致飞机失事的直接原因。目前调查可认定的是CI611确实是在空中解体,从飞机残骸和乘客遗体可看出没有火烧的迹象,因此看不出有外力的介入。在事前保安检查方面,也无任何异状,既没有乘客携带危险物品,也没有乘客突然投保巨额保险金。
相关专家指出,两个黑匣子的解读结果均显示:飞机在爬升时反常地加速。当飞机从3万3000英尺的高空爬升到3万4500英尺的高空时,爬升速度从每分钟1200英尺骤增到3400英尺。紧接着,飞机在高空解体,机身断成四截,机上所有人员因此罹难。
但是,飞机为什么会在空中解体?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只寻获10%到15%的机骸,如果有70%或80%的机骸从海中捞起,对调查工作将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只有将大部分飞机残骸寻获后进行检验、重组和分析,才可能找到失事原因,但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与此同时,在民间流传着另一个说法。网络上盛传一段“华航CI611罹难者的语音留言”,留言中听见低沉的哭泣声与间歇的海浪声,很多听过的人都说“很可怕”。
留言内容一开始是留言信箱的报时“送出,星期四,5点21分”,之后是长达10秒的哭泣声,声音听起来应该是个男人,但咬字不清,只能听到一连串 “呜呜呜”的声音,之后又是长达10秒钟的哭泣声。最后10秒继续一段很模糊的男性声音,大意是“不要,我不要死,不要死在这里”。一分钟到了,语音自动切断。录音的时间是2002年的5月30日,即华航罹难者头七的前一天。
一些人为了查出留言者的来源,曾经求助“远传*”。远传*也找不出答案。有人也到警局报案,可惜警察也帮不了什么忙。
后来人们发现,华航的一架飞机曾运送千岛湖事件的死者回台湾,之后该机坠毁在了名古屋。华航又派了另一架飞机运送死者尸体回台,那架飞机就是华航CI611班机。
随后的2002年12月22日,台湾复兴航空公司一架由法国制造的ATR72货机在飞往澳门途中,不幸于凌晨时分在澎湖西南海面坠毁。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架失事货机曾在2002年5月华航空难中负责运载二百多位罹难者遗体返回台北。ATR72坠机地点距离5月台湾华航客机失事的地点仅相距约只有10里。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会如此巧合呢?有台湾媒体说,澎湖西南近百海里常发生类似罗盘无故打转、海面出现白光等超自然现象。澎湖海域过去35年来发生10次空难,16年来,已经有5架飞机在这里坠毁了,因此,澎湖马公海地区有“澎湖百慕达”之称。
究竟这个地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是地球磁场异常,还是有所谓的秘密基地?这一切,都不在目前人类的认知范围之内。
好莱坞影星跑车之谜
美国电影明星詹姆斯?迪恩从小就有好莱坞的明星梦。高中毕业后,虽然在父亲的反对下,迪恩没有能主修表演,但他还是尽其所能地选修了各种戏剧课程,并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在校园戏剧表演中挑起大梁。
和大多数怀抱希望来好莱坞闯天下的年轻人一样,詹姆斯?迪恩很难在这里找到立足之地。不过,他一直没有放弃,仍然在随时随地的学习,在短短的时间内,迪恩就发生了质的改变,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毕业生变成了演员詹姆斯?迪恩。
后来,迪恩来到了纽约,通过层层筛选,进入了梦想中的演员工作室,这家工作室在50年代因为培养出马龙?白兰度、玛丽莲?梦露这样的电影巨星而名噪一时。
纽约繁荣的电视业为吉米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在快节奏的拍摄过程中,他完善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在荧屏上争取到重要的位置,并以出色的舞台演出吸引了好莱坞的关注。当时,正在为《伊甸园之东》选角的伊利亚?卡赞发现这颗新星,把他带回了洛杉矶。但是不幸的是,他的梦想还来不及实现,迪恩就英年早逝了,死时年仅24岁。
虽然迪恩的一生只拍过三部电影,但安迪?沃霍尔说:“即使他一生只拍一部电影,他依旧是五十年代最伟大的男明星。”在那个年代,迪恩不仅是银幕上,也是生活中反叛的巨人,他甚至就是另一位马龙?白兰度。艺术家沃赫尔?安迪称,迪恩“是我们那个年代被损坏却又美丽心灵的代表”。
迪恩的死完全是个意外。1955年,他驾驶自己的名牌保时捷跑车在郊区兜风时,与一辆福特汽车相撞,年轻的迪恩因车祸告别了这个世界,并留给他的影迷们无限遗憾。然而,奇怪的是,他的那辆跑车却在迪恩死后名声大噪,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迪恩的那辆被撞毁的跑车后来被拖到了一个修理厂里。在拆卸过程中,用来支撑的车突然坠地千斤顶,一名修理工的腿当场被砸断。
后来,这辆车的发动机被卖给了一名医生,这位医生将发动机安装在了自己的赛车上。可时隔不久,当这名医生开着自己的赛车参加一场比赛时,又不幸死于车祸。
接连发生的车祸让一些人开始觉得,迪恩的这辆跑车似乎有着神秘的诅咒,才使车主厄运连连。但是大多数人不相信这种说法,因为是大明星开过的车,很多人还是愿意买这辆跑车的哪怕只是一个零件。
可是不久之后,又发生了一件极其诡异的事。另一名购买了迪恩报废汽车方向轴的赛车手也在车祸中身亡了。更离奇的是,当迪恩汽车的外壳被人用来展览时,那个展厅突然发生了火灾,而火灾的原因却一直没有查出来。
还有一次,迪恩汽车的外壳在展览时从展台上突然跌落,砸碎了一位游客的臀骨。直到这时,大家才相信这辆跑车真的被附上了某种神秘的诅咒。
同名同命
人在逆境或命运悲惨的时候,往往会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句“造化弄人”可能常挂在嘴边。其实,这只是人们无法面对困难时的一句托词,然而有时命运也确实够巧合的。
如果有两个人同时结婚,我们会觉得这是喜庆的事情;可如果有两人同时离婚,还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们会不会说一句“造化弄人”呢?
这样不幸的事情确实发生过,而且比这还要巧。在台湾苗栗县,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妇人,都叫谢福勤。两人命运极其相似,年龄分别是57岁和48岁,都有三名子女。他们的丈夫都好赌。两人在同一时间向法院提请离婚,理由也都一样——丈夫好赌,家庭无法持续下去。
年长的谢福勤同丈夫结婚三十多年了。多年来,丈夫一直酗酒成性,又非常好赌,从来不为家庭着想,回家的原因要么休息,要么拿钱。他整日游手好闲,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在谢福勤的身上。更可气的是,只要赌博输了钱,就回家向谢福勤要。谢福勤哪有那么多钱给他赌博?并且,丈夫从来就没有赢过什么钱回家。所以,谢福勤不给,他就大打出手,甚至还用菜刀威胁她,说要杀了她。谢福勤忍无可忍,最终选择离婚。
法官看完谢福勤的起诉书,问她不是前两天刚来过,怎么又来了?谢福勤很纳闷,说自己是第一次来。法官再三核对,发现原来两天前也有一个叫谢福勤的妇女递了离婚申请。巧合的是,两个谢福勤提请离婚的原因几乎一模一样。难怪法官会搞错。
另一位也叫谢福勤的妇女,今年48岁,结婚二十多年。丈夫也沉迷赌博,家里债台高筑,常有人上门讨债,家人提心吊胆。因无力还债,丈夫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还把房屋、汽车都做了抵押,去银行贷款,并申办多张信用卡、现金卡使用。再这样下去,疯狂的丈夫说不定就要卖人了。所以,谢福勤坚决提请法院准许他们离婚。
两个谢福勤的家庭都已经破裂了,婚姻无疑走到了尽头,离婚已是必然的结果。然而,同时离婚的两人竟然姓名相同,命运也都一样。如此巧合的事真是太少见了。法官没有太多迟疑,几乎同时批准了他们离婚。
莫名的信
酒店是人们旅行中首选的住宿方式。在旅游业发达的城市,酒店几乎随处可见,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康涅狄格州一位叫乔治?D?布莱逊的商人,长年为生意忙碌,曾经很棒的身体逐渐开始出现问题。医生建议他做一次旅行,放松一下,认为这样可能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布莱逊开心地接受了医生的建议。
安排好工作上的一切后,布莱逊就坐上火车去旅行了。他的目的地是南方幽美的风景区。这些地方被美国人称为“阳光地带”,相对东北部来说,阳光充足,又很少污染,是居住和旅游的绝佳去处。
火车一直向南开,沿途风景很好,让布莱逊的心情十分舒畅。经过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时,布莱逊觉得应该下车休息一下。结果,一下火车他就被当地的美景吸引了,当即决定不走了。此前,他从未到过这个城市,只是听说过。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全美主要的医疗保健中心之一,以外科手术及癌症治疗而闻名。他一直觉得很好奇。
既然是肯塔基州最大的城市,自然很繁华。布莱逊坐上出租车,漫无目的地游逛。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想起来要找个酒店,于是他就问司机酒店的情况。司机告诉他,如果他现在想休息的话,布朗饭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布朗饭店是这个城市最豪华,最现代化的饭店,而且离车站也不是很远。
如此好的建议,布莱逊当然采纳了。布朗饭店的大堂经理将他安排到307号房间。这里面朝俄亥俄河,风景秀丽,适于远眺河中的行船。正当布莱逊准备休息一会儿时,侍者进来告诉他有一封信。布莱逊十分惊讶,自己刚刚到达这个城市,又刚入住这家酒店,谁会给他写信呢?
然而,信上明明写着“布朗饭店307号房间乔治?D?布莱逊收”。布莱逊打开信,发现信根本不是写给自己的。布莱逊找来经理询问,经理也不能解释。后来,经理在登记册上查到,在布莱逊入住307前,也有一位叫乔治?D?布莱逊的人住在307。两个人的名字完全相同。
这纯属巧合,假如乔治?D?布莱逊没有被路易斯维尔美丽的风光和名声吸引,就不会停留在这里。如果不是听了出租车司机的建议,也不会住进布朗饭店,更不会住进307房间。这一系列事情,怎能不算是巧合呢?
2月29日的夫妻
我们知道2月是一年中天数最特别的一个月,正常年份它只有28天,在闰年时也只有29天。所以,如果有人出生在2月29,就意味着他只能四年过一次生日。全球出生在这一天的人非常少,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就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竟然都出生在2月29日,只是妻子比丈夫小四岁。丈夫陈家添,生于1960年2月29日;妻子王秀琼,生于1964年的2月29日。他们不仅生日相同,还是在四年才有一次的2月29日,这不能不算一个巧合。
他们的相遇还有一段佳话。那一年,正好是陈家添的生日,他准备去订一个生日蛋糕。但由于工作耽搁,当他赶到蛋糕房时,工作人员已经快下班了。几乎所有的蛋糕都卖完了,只剩下最后一个。陈家添准备付钱拿蛋糕,却被告知这个蛋糕已有人预定不能卖。要等客户明确说不要了才能转卖给他,而且要等到第二天。就在他们争执的时候,王秀琼出现了,原来蛋糕是她订的。
王秀琼一出现立刻吸引了陈家添,通过询问得知,她也是这天生日。于是两人决定同买一个蛋糕,一起过生日。此后,他们联系逐渐增多,走过了所有恋人走过的道路,最终走在一起。
一个巧合让他们相识,最终相爱,结婚。他们十分珍惜这份难得的感情,在几十年婚姻生活中,他们相敬相爱,羡煞旁人。
在同一天出生,又因巧合相遇,这一切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巧合的心灵感应
双胞胎不仅面相相似,而且具有神秘的心灵感应,许多双胞胎都有类似的经历和感觉。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科学解释,我们只能认为这些只是巧合而已。
飞机失事是人们旅行的噩梦,许多人都因为担心坠机而拒绝坐飞机。一位在洛杉矶等待妹妹的妇女,突然感到一阵剧疼,全身发热,眼前漆黑一片,并且从那时开始,心神不安。而此时,她不知道她的妹妹正在一架即将坠落的飞机上。这位妇女跟她的妹妹是双胞胎。
还有一位年轻的小姐正在公司上班,突然感觉腹痛,正当她要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她的母亲打电话告诉她妹妹正在做阑尾切除手术。于是,她和母亲急忙赶往医院,当时她的妹妹已经被送进手术室。可是,等了好久都不见手术室有人出来,母亲急问是不是手术快结束了?她说妹妹的手术才刚开始,我似乎能感到医生正在割阑尾和缝合刀口。等到手术真的结束的时候,她才露出笑容,果然,医生告诉她们手术时间推迟了。
最神奇的是弗吉尼亚州的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叫露丝?格罗费,妹妹叫南希?格罗费。她们中学都是在纽约州的奈亚克中学读的,她们的心灵相通是学校里出名的事情。一次考试,监考老师在先交卷的南希的考卷末尾写的几行字:南希和露丝分开坐在本教室的对角位置,她们选择了相同的考题,并且几乎每句话,每个字都写得一样,我们推测她俩是孪生姐妹。这让后来交卷的露丝很吃惊,因为这些考题都是经过她慎重考虑后,特意选择的。事后,问道南希,原来她也是如此。她们心灵相通的事情就传播开来,成为公开的秘密。
在美国印地安那州,有一对双胞胎名字分别叫斯特拉和迪拉。有一天,迪拉去参加狂欢节。而斯特拉不愿出去,就留在家里熨衣服,正在她熨衣服的时候,突然不小心被电熨斗烫了手。当时她忽然感到一阵恐惧,恶心地直想吐,预感将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她想到了参加狂欢节的姐姐,于是立即奔向正在举行狂欢节的公园,并且给救援队打电话说是公园出了危险事故。当斯特拉赶到公园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围在—架已经倒塌的滑车前。在高空中有个座舱在架子上晃来晃去,眼看就要断开,可怕至极。而她的姐姐迪拉正坐在上面。幸亏救援队及时赶到,不然迪拉真有可能出现危险。
英国一对异卵双胞胎姐妹,名字分别叫吉玛?霍夫顿和莉妮?霍夫顿。虽然外貌不尽相同,可是由于兴趣爱好相投,两人平时如影随行。几个月前,妹妹莉妮被诊断出患有癫痫症,无法再去学校,只能待在家中接受教育。上个月的一天,吉玛突然感到莉妮遇到了麻烦,但是当时莉妮应该独自在家中二楼的盥洗室中洗澡。于是,吉玛立即冲到楼上的盥洗室中只见莉妮癫痫发作,已经失去意识,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浴缸水底下。幸亏吉玛发现的及时,否则又会有一场悲剧。
以上这些,是真的有心灵感应,还是巧合?
国王与平民相似的命运
国王应该是一个国家中地位最尊贵的人了,平民则地位普通,如果说国王与平民的命运相同,会让人很难理解。然而,在意大利确实曾有过这样的巧合。
意大利国王翁贝尔托一世,于1844年3月14日在米兰降生。1878年即位。翁贝尔托的一生处在意大利刚刚统一,并与欧洲其他强国争夺利益的时代。作为地位尊贵的君主,翁贝尔托没有想到,他的命运竟然跟一个平民的命运惊人地相似。
一个偶然的机会,翁贝尔托一世遇到了一个跟自己十分相似的人,他们在太多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1900年7月28日,米兰城外的蒙察举行一个运动会,主办方邀请国王参加闭幕式并给获胜者颁奖。翁贝尔托一世在副官的陪同下前往。参加完闭幕式后,国王、副官二人到当地的一家饭店吃饭。吃饭时,国王有了意外发现,他觉得饭店的老板跟自己长相十分相似,甚至连身高、声音都很相近。最让人吃惊的是,这个店主也叫翁贝尔托。
开心的国王,立刻邀店老板和自己一块共进晚餐。他们聊起了很多事,越聊越发现彼此有太多的共通之处。比如,店主也是出生在1844年3月14日。家也在米兰。也是在24岁结婚,且婚礼都在4月22日那天举行。国王的妻子名叫玛尔盖丽妲,店主的妻子也叫玛尔盖丽妲。当然,她永远不可能成为皇后。
另外,国王有很多小孩,有一个孩子叫维托里奥,店主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但也叫维托里奥。1878年1月9日,翁贝尔托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同一天,店主翁贝尔托在蒙察开了这家饭店。更巧合的事还有。因为国王是名人,很多人都认识他,店主也是其中之一。店主说,他和国王同时参军。1866年时,在军营里,店主作为二等兵第一次见到当时身为上校的翁贝尔托。那年,他们同时获得了英勇勋章。1870年,他们同时站在军营的授勋台上,不过店主晋升的是中士,而国王晋升的是军长,成为军区的统帅。
如此多的巧合,让国王很是意外。为了这些难得的巧合,他决定授予店主“意大利王室骑士”头衔。国王让副官第二天带店主去见他,准备在当地市政府颁发头衔。第二天,店主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准备去参加授勋典礼。然而,就在他走出店门的时候,外面发生了枪击,一颗子弹直接击中他的头部,店主当场死亡。在得知店主的死讯后,国王十分震惊。难过之余,国王决定参加翁贝尔托店主的葬礼,并让副官赶去安排。结果,副官刚走出国王的房间,就有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冲进来,对着国王连开三枪,其中两枪击中了国王的心脏。因抢救无效,国王于当天去世。
这世上有太多的巧合,让人们惊叹、惋惜,感叹造物主的神奇。两个同名同姓同日生的人,命运殊途同归,都死于非命。这是离奇的巧合,还是无奈的宿命呢?
上帝的宽恕
信仰上帝的人,在危机时刻往往会祈祷,祈求上帝的宽恕。你相信吗?真的有人成功获得上帝的青睐,逃过一场劫难。
美国有个叫珀维斯的年轻人,一天,他正在田地里劳作,突然来了几个警察把他逮捕了,说他谋杀了密西西比州哥伦比亚市的一个农夫。珀维斯不知所措,立即让家人找律师,请求法官裁决。
然而,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所有的证据都表明珀维斯是杀人凶手。十二名陪审员一致认定他有罪。法官于是依法判处他死刑。在庭审时,珀维斯多次发誓自己是无辜的,没有杀任何人,请陪审员相信。但是,十二名陪审员无动于衷。谋杀罪名成立,珀维斯已经必死无疑了。愤怒的“谋杀者”百口莫辩,他痛哭流涕大声告诉所有的陪审员,他要活下去,他要看着陪审员一个个死掉,陪审员不死,自己绝不会死。
1894年2月7日,年轻的珀维斯被推上绞刑架,他即将以谋杀罪被处死。他的朋友、亲人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很多人都站在绞刑台前为他送行。站在绞架上的珀维斯几乎要崩溃了,他极度绝望,但是绝不甘心。于是,他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够给他一次机会,让他逃过这一劫。
祈祷完的珀维斯看着活门板,紧闭双眼,等着上帝的判决。
就在绞刑员把活门板打开的一瞬间,或许是上帝真的被感动了,绞索竟然松解滑脱了。珀维斯直接掉了下去,只擦破一点皮。欣喜万分的珀维斯立即爬了上来。人们正在欢呼。当执法员要再次将他推上绞刑架的时候,现场的几千人愤怒了,他们高呼珀维斯的名字,要求法官重新审判。他们信仰上帝,认为珀维斯不该死,上帝已经恩赐了他缓刑,不然他刚才就已经死了。
群众的呼喊声惊动了哥伦比亚市法院,法官看到刑场上人情激愤,不敢断然再执行死刑。这时,围观的群众开始大声喊叫着歌颂上帝,甚至将珀维斯视为英雄。连执法的警官也被热烈、虔诚的场面感染,最后按照法官的要求,将珀维斯送回了牢房。
此后,珀维斯的律师多次向密西西比州最高法院上诉,但每次都被以证据确凿为由驳回。一年后,珀维斯再次被定为死刑,在当年12月12日执行。珀维斯对生命充满了向往,他在狱中写信告诉他的朋友们,他想活下去,最重要的是,他坚信自己是被冤枉的。朋友们看了珀维斯的信后,都非常感慨,联想到上次的意外事件,他们决定营救珀维斯。于是,在行刑前几天,珀维斯的朋友们劫了监狱,并把珀维斯藏了起来。
珀维斯的案件引起了美国各界关注。密西西比州最高法院几乎每周都会收到许多来信,有实名的也有匿名的,无一例外都是替珀维斯求情的。一个月后,密西西比州选出了新任州长。州长是位虔诚的基督徒,他相信珀维斯大难不死,是上帝在施以援手。他十分同情珀维斯,表示会重新审判珀维斯。珀维斯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感动。他主动自首,请求州长的原谅。
由于有新任州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珀维斯的死刑判决先是被改为终身监禁,后又被州长在州议会上提议赦免,获得议会通过。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我们可以说,这只是一个法律之下也有真情的故事。但是我们的故事是讲巧合的,珀维斯的好运还在后面。
珀维斯被释放二十年后,密西西比州一个叫比尔德的人在临终前,向法院承认,珀维斯杀害的那个农夫是自己杀的。他证明谋杀案确实与珀维斯无关。案发的时候,珀维斯只是恰好路过,并跟被害的农夫有过交谈,但并没有杀人。也就是说,珀维斯完全是被冤枉的。
冤案得以昭雪,这让那些支持珀维斯的人万分高兴,而那些判处珀维斯死刑的十二个陪审员则备受世人诟骂。或许已经没有人记得当年珀维斯在法庭上的咒言:我要看着你们死去,你们不死,我是不会死的。这些出自愤怒时的诅咒,谁也没想到会成为现实。就在珀维斯死前的第三天,十二个陪审员中的最后一个也死去了。
或许这一切都是巧合,或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吧。
法官的厄运
在法治社会,给罪犯量刑、定罪必须由法官依照法律来决定。法官的地位可谓至高无上。然而,就有这样一个巧合,审判一个罪犯的前后五任法官都陆续去世了,而且去世的原因也不甚明了。
这个走运的犯人叫布莱克曼,是英国伊斯特本市的劳工领袖。他成为被告的原因是:没有向妻子支付赡养费。布莱克曼夫妇在没有离婚的时候,也有过快乐美好的时光,但天长日久,双方性格中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二人经常大吵大闹,日子过得很艰难。布莱克曼忍无可忍,就向法院提出离婚。然而,在判决书上,法官同意布莱克曼妻子的请求,要求布莱克曼每月付给她一部分生活费。这一结果让布莱克曼十分费解,他认为既然已经离婚了,就应该自己养活自己,怎么能再让他付钱赡养呢?布莱克曼的妻子以他不遵守法院判决为由,屡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得到一部分赡养费。法官自然支持她的请求,要求布莱克曼支付赡养费。布莱克曼本来就认为判决不公,于是一直坚持不给。
20世纪20年代初,布莱克曼首次被起诉。由于一再拒绝支付赡养费,他被判入狱半年。然而,判定布莱克曼有罪的法官杜克,因年老多病,在一天工作结束后,突然昏倒在地,从此再也没有起来。
服刑半年后,布莱克曼出狱。他仍然拒绝付钱,于是再次被传讯。审判结束后,地方法官莫林诺斯郎宣判布莱克曼有罪。可是没多久,莫林诺斯郎就莫名其妙地得了重病,而且正当壮年的他竟然医治无效,最终去世。
接连的判罚都对布莱克曼不利,后来已经没有律师愿意为他出庭了。布莱克曼只好自己为自己辩护,这当然无法改变其败诉的命运。第三次出现在法庭的布莱克曼满不在乎,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当然,结果似乎是注定了的,他依然被判有罪。然而,就在布莱克曼被宣布有罪的几分钟后,法官竟突发脑溢血,当场死亡。这在英国历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次——法官死在法庭上。
经过三次审判的布莱克曼下定决心与法院对抗到底。巧合的是,他再一次让法官倒霉了。
那是他从狱中出来的时候,他赶上了法官麦卡尼斯的葬礼。奇怪的是,麦卡尼斯法官死前没有任何征兆,属于突然死亡。麦卡尼斯是在宣判布莱克曼第四次有罪后去世的。他的去世让人们开始惊叹布莱克曼的命运,他已经使四位审判他有罪的法官去世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