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个老记者12年的诡异经历

_5 胡不归1975(现代)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6 22:19
  还有一部分!稍等!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6 22:21
  
  标本馆的镇馆之宝当然不是“灰太豺”的标本,而是两张暂时没有制成标本的熊猫皮,据李处说这两张熊猫皮比象牙馆里所有的象牙艺术品加起来都值钱。大家也许会奇怪熊猫标本虽不多见,但也不至于如此珍贵。恩,这两张熊猫皮可以说是大有来头。熊猫大家都见过,黑白分明,憨态可掬,而标本馆里的这两只熊猫乃是种族中的天纵英才,通灵人性,它们意识到自己的衣食保暖皆是人类所赐,而在人类社会中想混得好,有一个通行的规则:千千万万不能黑白分明,中间色“灰色”是最好的,你看灰色收入让人致富,灰色地带让人滋润,还有大家奉为圭璋的潜规则简直可以称为“灰色规则”嘛。此二猫从善如流,努力地与自己的天然属性做斗争,苍天不负有心猫,它们越长大,黑白就越不分明,及至垂老之际,既然以灰扑扑的形态傲视同侪。动物学家说这是返祖现象,这种说法未免迂腐,小看了这两只神猫,不过返祖的说法却让两只神猫在生前获得极大的优待,你想啊,熊猫本就是几亿年前的物种,是活化石,如今活化石都返祖了,那还了得。
  学校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才争取到这两张熊猫皮的,据说押送熊猫皮的两个兄弟是坐飞机回来的,被校长大骂一顿,说你们敢坐飞机,飞机要是掉下来,你们挂了也就挂了,皮丢了怎么办?并非校长草菅人命,实在是灰熊猫皮太珍贵了,正是由于珍贵,弄回来以后一直没有做成标本,校领导的意思是要招标,找最好的公司做,顺便扩大学校知名度,毕竟这两张皮在全国也找不到第三张了。眼下这两张皮就在学校的标本馆标本制作室的保险箱里放着。
  
  李处和张老师检查了保险箱,恩,还好皮子还在,保险箱也没有被撬动的痕迹。眼下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向领导汇报,如何回报。两人意见有了分歧,张老师觉得不能如实汇报,就说标本馆最近被贼盯上了,要求加强看管,李处认为不能欺骗领导,应该如实汇报,可能李处觉得被贼盯上这个说法对他的事业不利,非常的坚持如实汇报,张老师只得让步。
  
  谁知道,新书记一听,差点气昏过去,恨不得把这两位的眼睛挖出来。好嘛,不就让你装个豺眼嘛,至于这样三番五次地和我折腾嘛?欺负我是新人啊,说的话整个不顶事了,装个豺眼就费这么大劲,以后我的一揽子改革计划还怎么推行。
  
  不消说,新书记又是劈头盖脸地把这二位一顿狠批评,责成李处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并放出狠话,再妖言惑众,保安处长就可以不要当了。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6 22:25
  等下还有一些!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6 22:40
  李处吃了大亏,决定自己守夜一探究竟,事先他仔细的将事情盘算了一下!
  
  首先如果是有贼,那么一定是内贼,不然一个外人如果打开防盗门,打开保险箱,取走熊猫皮呢!何况外人又如何知道运进了两张熊猫皮呢?
  
  但是如果真有这么个内贼的话,两个晚上早该得手了?为何熊猫皮安然无恙呢?
  
  那么是不是豺仙显灵呢?李处打电话咨询了刘工的那个小叔叔,得到的答复是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规矩就是规矩,并没有说破坏了规矩就会出什么事。而且标本馆里的豺就是地地道道的豺,当年刘猎户抓到的那个动物只是像豺而已,天长日久,已经没有人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动物了。
  
  李处稍微安心点了,为安全起见,他将熊猫皮换到学校另外一个地方保存,当天晚上,张老师将钥匙交给李处,表示一切门窗都已锁好,李处要多多保重。李处叫了第一次听到动静的保安陪他一起守夜,电棒也充足了电,自觉今晚便是盗帅楚留香亲至,也要让他就地伏法。
  这一夜果然又有了动静,依旧是窸窸窣窣,乍一听还真觉得有动物在里面爬行,李处两人在门口听了一会,也说不出是什么声音,虽然像东西在爬,但似乎老在一处转悠,两人鼓足了吃奶的勇气,开门冲进去,没开灯先拿着强光电筒四处乱扫,并没有人或者动物的身影,但那声音居然还没有结束,李处大喊一声开灯,自己拿着电筒往声音处冲去(这些都是李处讲的,他是不是真这么勇敢,存疑存疑),就在他要到未到之际,声音没有了,等也亮了,标本馆里一片通明,李处发现发出声音的地方并不在展览区,而是靠里面的几间标本制作室,那地方的灯开关在里面的过道,此时并没有亮,黑洞洞地渗人得很,李处心道看来真的是有贼人想打熊猫皮的主意,于是示意那个保安,打开电棍,从两边往制作室包抄。
  
  为什么从两边包抄呢,展览区的中间和两边都是动物标本,两边有参观的过道,两人就是从两边的过道分别往标本制作室的门逼近,哎!可怜的李处,这时候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两条过道,他选择了错误的一条。李处选择的这条过道的左手边正摆着那只豺的标本,虽然李处此时全副精力都放在黑洞洞的标本制作室上,但是还是鬼使神差地看了一眼豺的标本。
  就这一眼,差点把李处吓得坐地上,赶紧把那个保安叫过来问,你平时看这只家伙的脑袋是朝哪个方向的?保安此时也发现不对,说这东西头以前都是朝着过道,怎么会这样的?是的,那只重见光明的豺以前是右半边身体对着过道,脑袋转过来目光直视过道,而此时,它的脑袋转了90度,直视前方,李处只能看到它的后脑勺,有没有眼珠也看不真切,两人又惊又怕一时楞在当场。
  
  
  
  
  
  
  
  
  
  
  
  
  
  
  
  今天就更新到这,接下来故事的一个结局,现在说说为什么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如今流行爆料,我也破天荒地爆一下自己的料,我以前有个很好的朋友,最喜欢听我讲故事,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再也不能经常给这个朋友讲故事了,这让我觉得非常遗憾。这个朋友常常上天涯,于是我把讲过的和没有讲过的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这个朋友能看到,事实上这个朋友也看到了,只是不知道作者是我,今天是这个朋友的生日,而“灰太豺”的故事又多多少少和这个朋友有些关系,恩,如果这个朋友看到了这个故事一定就知道作者是我了,那么《一个老记者12年的诡异经历》就权当我送给这个朋友的一份小小的生日礼物。这是我一点小小的私意,希望没有影响大家读故事的心情,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6 22:43
  今天更新了6000字 写得头晕眼花,大家过瘾了没有!有个小小的订正:《一个老记者12年的诡异经历》第一季就权当我送给这个朋友的一份小小的生日礼物!哈哈!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8 23:36
  不好意思!昨天和今天都有事,没空上来更新!因为最后的结局大概还要3000多字,不是一会能写完的。
  
  前天更新后,我那位朋友到昨天晚上果然看到,并猜到我是谁了!这非常令我愉快,多谢部分网友们对这位朋友的祝福,谢谢大家。
  
  关于灰太豺的故事我总觉得和今年年初在红霞山发生的一件轰动全市的事情有非常大的联系,但是baidu了一下居然没有找到当天的新闻。于是今天上午打电话给当时第一现场采访的记者,基本上了解完了大概,有点意思,本市的朋友如果常看报纸一定记得这则报道,当时是正版配图的!
  
  恩,明天来把这个故事更新完毕,绝不爽约!谢谢大家支持!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0:16
  稍等稍等!绝不爽约!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1:34
  马上 马上!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1:37
  马上马上!快写完了!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03
  
   作者:piccolopiccolo 回复日期:2009-11-17 15:24:00 2606#
  
    有眼睛,千万不要无下面啊!!
    
    顺便问下,那个灰熊猫生前叫什么名字呢?好奇ING
  
  不知道,反正是返祖现象,专家说的!
  
  
  
  
   作者:mmayy555 回复日期:2009-11-19 14:44:00 2678#
  
    老胡,你是不是喜欢看王小波的书?
    
    总觉得你的文字里,有王小波似的幽默。
  
  
  王小波大牛人,他的作品我看过一部分,还是蛮喜欢的!
  
  
  下面是今天的正餐,大家开心!
  
  李处怀疑是不是自己熬夜熬得眼睛花了,但是既然保安也这么说那一定不是自己看花眼了——那只豺标本的脑袋确实扭了个方向,这时李处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见怪不怪,直接冲过去,打开标本制作室的灯看看怪声倒是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二是赶紧退出标本馆锁上门,一切明天再说。
  
  恩,李处说他其实倒也不怕,主要是考虑到国宝灰熊猫皮已经转移的地点,如果是贼的话那什么也偷不到,如果真是豺精作祟,那么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犯不着把自己搭进去。恩,此时他越发地觉得标本制作室里面黑得惊人,仿佛170年前在红霞山夜奔的传教士马上就要从里面奔出来了。
  
  两哥们很有默契地一起退出标本馆,锁好门,继续守夜,并且很有默契地绝口不提“豺标本转头”的怪事,胡天海地扯点别的,死撑到晨曦初露,百邪辟易的早晨。早晨上班。李处和保安拦住了张老师说了晚上发生的事情,李老师说你们两吓糊涂了吧,怎么可能的事情,别吓我啊,我以后好得守夜,这玩笑不能开。李处说你自己进去看啊,那鬼东西还不知道在不在呢?于是三人开门进去看,让大家失望了,那只豺的脑袋还在原来的位置,棕色的玻璃眼珠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神气。李处直发愣,张老师说你看看说你眼睛花了吧,不可能的事情。李处和保安一合计,说不可能,怎么可能两个人都看花了,没有可能的,你们标本馆有几个豺的标本,张老师表示标本馆内的每一粒灰尘他都了如指掌,当然只有这么一只豺的标本,而且这只标本是眼睁睁地看着从一张皮慢慢撑出了如今的形态的,虽然没有眼珠,这两年这豺乖得很,从来
  
  都没有意见,这么装了眼珠都要折腾呢,实在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李处当即决定熊猫皮转交保安处保管,直到标本制作完成。但是怎么向新书记交待呢,如果说实话实说,除了一顿臭骂之外,那新书记发起甩了,说不定第一把火就烧到他身上,那真叫一世英名付之东流了。张老师说要不是学校换书记,穷折腾,根本就不会有这档子事。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04
  恩,张老师指的穷折腾并不是新书记要求给豺标本装眼珠的事情。而是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本国的优良传统,大到一个政权,中到一个单位,小到一个家庭,只要权力发生转移,总不免矛盾丛生,暗潮汹涌,哪怕这种转移是绝对地合情合理合法。父子相继都有家庭反目的危险,何况是学校换书记这样“新朝天子旧朝臣”的大动作呢?老书记在任之际,学校老校区的全面改造计划早就提上日程,党组也基本通过,谁知道新官上任,表示学校盍需提高软实力,硬件方面倒是可以搁一搁,话说得冠冕堂皇,改造计划就被搁置下来,改造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各处重要的地点装上监控设备,象牙馆和标本馆自然是重中之重。张老师觉得如果早装上监控设备,那么无论是盗贼神鬼都可以无所遁形。李处多神气的人啊,自然知道新书记的良苦用心,但对张老师的牢骚不以为然,装了监控防盗贼倒是没有问题,但是从昨晚的情形看来只怕真的是
  
  豺仙作祟,你想啊,标本都能扭个头,搞坏个把监控摄像头还不是小事一桩。
  这时候张老师和李处的世界观掉了个个,张老师成为唯物主义战士,认为是有人捣乱,早装摄像头早求平安。李处觉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只怕真有豺仙这东西,他到真想让张老师把豺的眼珠拿掉,或者干脆把标本烧掉,但是精明他意识到,这样简直是逼张老师火中取栗,张老师一定不肯,标本馆也不是自己直接负责,到不必操这个闲心。于是打定主意按照学校几个重点部位的安保措施盍需加强向新书记做了汇报,且表示可能真的有人盯上了象牙馆标本馆里的东西。张老师参加了汇报工作,他表示灰熊猫入馆前,监控设备不到位,他就不敢管理标本馆了,万一出了事,他也付不了这个责任。新书记只说知道了,还需研究研究,在没有装监控前还请李处多多费心。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06
  打这事后,李处就把标本馆的怪事丢开了手,只听说为了装监控的事情张老师也找了新书记几次,李处偷着乐,其实这丫也怕鬼物,嘴上还挺硬的。但是他私下里问张老师到底有没有再有怪声,张老师说一切太平无事,那怪声只怕是有的窗户松动了,风吹得作响。李处心说,滚你丫的,我值夜那天根本就一点风也没有。
  
  经过新书记的一番全面筹划,老校区的改造工程终于还是动工,而且规模还比以前定的计划大,到我去采访的时候,路面的改造还没有完工,才引起了本故事开始时那一场纠纷。标本馆和象牙馆当然是有特别的待遇,除了装了20几个摄像头外,还专门在以前守夜的小房间里设立了一个监控室,如果那豺标本胆敢再胡乱扭头,免不得要被拍下来,然后素材卖给央视的某知名栏目,该栏目一旦关注此事,那么管你什么豺仙豺鬼地必然要成为“科学”这面神圣大旗下的一个牺牲品。此后,李处也几次询问值夜的保安,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怪事。保安表示再也没有过任
  
  何动静,有一个摄像头的位置专门对着那只豺标本,多少天了再也没有见它晃过脑袋。
  
  李处讲到这,说,你看看,这事还邪门啊,我总觉得那天我没有看错,但是包括刘工都说我看错了。刘工说,是的,后来制作灰熊猫标本的时候,我特地检查了那只豺标本,没有被动过的痕迹,而且标本内部的金属结构是固定死的,如果有人来回扭动的话一定是会留下痕迹的,皮毛的皱褶也会不自然,我看那只标本是没有人动过,我小叔叔也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
  
  我觉得故事到这就谈不下去了,但是对刘工祖上刘猎户的故事表示充分的兴趣,约好有机会找刘工那个神神叨叨的小叔叔好好聊聊。从刘工处告辞处来。李处突然又说了些情况,恩,让我觉得这个事情别有一番意味。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19
  李处说,学校的工程开工的之后,由于他负责安保工作,监控系统的安装工程是由他和中标公司接的头,开工之前,中标公司的人请他吃饭喝酒,张老师赫然在座,李处原也觉得正常,可是这酒喝着喝着,李处就觉得张老师和中标公司的人关系似乎不一般,似乎早就认识了,李处这酒就喝得不是滋味了,虽然酒席结束,小有斩获,但是晚上回去一夜没有睡好,幻想丛生,仿佛那只豺标本的脑袋变成了张老师的脑袋,在扭来扭去,不得消停。第二天,李处就发动人脉,开始打听,很快有了眉目,结果却让他又是疑惑又是感慨。事情是这样的。
  
  问题果然是出在张老师身上,准确地说是出在张老师的女朋友身上。前文交待张老师30几了还没有结婚,女朋友在老家工作。是的,张老师这个女朋友是他的学妹,两人到时真心相爱,非君莫嫁,非卿莫娶,却始终无法好事得偕。这女朋友老家在本省南部的一处地级市,此地富庶非常,打安史之乱后即是东南膏腴之地,这30年来更是发展飞速,有人批评此地的居民小富即安,所以不如浙江发展得好,这简直是睁着眼说瞎话,此地居民非但不“小富即安”,简直是“小富即大不安”,特别爱折腾,尤其喜欢用无限的精力来折腾儿女的婚事,以非凡的创造力为儿女的婚事制定了种种规则。我们可怜的张老师是山东人,家境一般,人看着老实,而别无所长,通身上下没有一根汗毛让他女朋友的父母看着顺眼的,于是强烈地阻止两人的婚姻。更糟糕的是张老师的父母虽然不是农民,但是居然有做农民的亲戚,这更然女朋友的父母无法接受。此地靠近本省一个著名的大湖,历来以鱼米之乡著称,顾名思义,本地人的祖先很多都是优秀的农民,而然改革开放后,本地人感受到了现代化的热潮,他们乖巧地使自己相信自己本人以及十八辈祖宗都于农民没有一丁点关系,仿佛自春秋战国的先民起,他们就是住公寓开小车享受优秀福利的现代人,尤其是在儿女婚事上,更是谈“农”变色,闻“农”掩鼻,连带着本省北部都被视为农民成群的蛮荒之地,何况北了又北的山东乎?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22
  不过张老师和这女孩子倒是情比金坚,一直不肯放弃。张老师原计划去女孩子老家工作,甚至入赘也在所不惜,但是女孩子父母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条件——“两头蹬”。所谓“两头蹬”就是男方买一套房子,女方买一套房子,两套房子都装修,结婚后两头都住,也不算嫁女儿,也不算入赘,离婚了财产也好分割。张老师差点没有气晕过去,原来打算卖套房子两人负担,小日子也能过得不错,这样的条件简直是耍他啊。(其实我后来打听,到真不是耍张老师,当地这种风俗非常流行,这么能折腾,哪里是小富即安呢?)于是婚事只能一搁再搁置。
  
  后来老书记校区改造的计划给张老师带来点希望。他女朋友老爸开了个小公司,专门做安保系统啊,水电系统啊,这些建筑中的辅助工程的,张老师和女朋友一合计,认为如果能给未来的岳父拉笔业务,那么婚事有望。于是这个老实人厚着脸皮两头撮合,据说蛮有效果的。准岳父虽然没有在婚事上松口,但对他的态度已有改观,而学校这头也颇有了些眉目。谁知天不从人愿,老书记调走,新书记上任,改造计划搁置,对张老师而言这真叫“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了。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31
  李处长觉得后来的“标本馆豺仙事件”直接导致了改造项目的再次启动,而其中安保工程和部分水电改造确实落到了张老师准岳父的公司手中
  按照胖波洛的理论,谁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谁就是最大的嫌疑人,那么我们的老实人张老师就是头号嫌疑人。我突然觉得这个事情非常的好玩起来,但是和李处一合计有几个地方还是很不合理的!
  
  首先,如果豺扭头时张老师做的手脚,他是怎么做的,不可能用手扭,那么就可能有两只豺的标本,但是那一夜,李处没有睡,第二天一早是和张老师一起进去的,其中他应该没有时间去换那只豺标本。
  
  其次怪声是怎么出现的,是张老师躲在里面吗?显然不可能。那么是事先放了录音机,可能性也很小,那怪声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恰到好处地消失,这个不是放个录音机就能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李处其实走进了一个误区,“标本馆豺仙事件”并不是直接导致了改造工程的启动,毫无疑问在适当的时候这个工程就会启动,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是张老师作怪,那真是毫无道理的事情。他应该是在别的地方多下点功夫才对。
  
  我谈到最后一点的时候李处也很无语,只是笑笑而已。之后我有一次向李处打听张老师到底和女朋友成了没有,李处说没有没有,那家伙脸色
  
  越来越难看,我劝他放弃,他也不肯,神经病,迂夫子。嘿嘿,不管是不是张老师做的手脚,我心中还是默默地祝福这个可怜的朋友。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34
  等下还有!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43
  这事渐渐的我也忘记了,也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刘工的小叔叔。今年年初,那只消失的灰太豺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事情是晚报的记者首先得到信息的——红霞山上发现不明动物,山下的居民还拍到了照片,只是一个灰白色的影子,看不清楚,个头比狼大,比驴子小。第二天记者去蹲点,带了长焦镜头,那动物如约而至,但是隔得太远,依然只能拍到个影子,两个记者决定上山追踪,还没有出发,那动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于是当地园林管理人员上山找,没有发现任何踪迹。恩,这个神秘动物出现的山头,下临大江,消失处正是一处断崖。
  
  于是晚报记者采访了各路专家,好多个山民,众说纷纭,没一个靠谱的。那记者虽然不甘心,但是终于还是放弃了追踪神秘动物的下落,之后那动物再也没有出现过,又或者当地居民见怪不怪,也就不向媒体爆料了。这条新闻连续两天在报纸上占了半版,还配了图片。可惜我百度一番居然没有找到,不知道可有本市的朋友记得了。我当时就想你该去采访刘工的小叔叔才对啊,多好得选题啊!不过和那个记者不熟悉,于是作罢。
  
  恩,这个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如果哪天我有机会遇到了刘工的叔叔,再听到什么内幕的话,会来告诉大家的。恩,本市真是所谓虎踞龙盘,帝王之宅,出一两个灰太豺实在是小菜一碟,虽然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这只神秘的动物,但是报纸上的图片和标本馆中那只眼睛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豺标本还是足以让我对“灰太豺”同志大江之畔,凭崖临风的神采向往不已。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47
  没有了!这个故事算完结了!累死我了!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2:49
  本来想多写点报纸报道的细节的!实在写不动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搜索看看能不能找到!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19 23:43
  作者:往事说不尽 回复日期:2009-11-19 23:18:00 2733#
  
    作者:胡不归1975 回复日期:2009-11-19 20:16:00 2693#
    
      稍等稍等!绝不爽约!
    
    ================================
  
  
  唉什么!不是来了嘛!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20 12:37
  作者:往事说不尽 回复日期:2009-11-20 10:54:00 2746#
  
    果然是一团白影,百度新闻里可以搜到的。
  
  在哪里 发个链接给我!我找半天没有找到!那个记者的图片也没有发来!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20 22:23
  作者:往事说不尽 回复日期:2009-11-20 22:13:00 2787#
  
    作者:胡不归1975 回复日期:2009-11-20 12:37:00 2752#
    
      作者:往事说不尽 回复日期:2009-11-20 10:54:00 2746#
      
        果然是一团白影,百度新闻里可以搜到的。
      
      在哪里 发个链接给我!我找半天没有找到!那个记者的图片也没有发来!
    
    
    老胡,地址我站内给你吧,原文已附上~
  
  
  
  非常感谢,你太神了!你用什么关键字搜到的??我咋找不到!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21 20:35
  作者:龙牙套 回复日期:2009-11-21 13:32:00 2808#
  
    白影的照片能发上来看看吗?
  
  
  不好意思,多方搜索 都没有发现配图的链接!其实看看了也看不清楚,山头上一团白影而已,这事后来不了了之了,让人郁闷!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21 20:36
  发现“狼”的那次,还连续几天跟踪报道,最后说其实是大狗,这次神秘动物 如此劲爆,居然被太监了,哎!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23 20:57
  作者:281391829 回复日期:2009-11-23 14:55:00 2850#
  
    有一个问题楼主没有解释清楚哦
    
    前面楼主在学校里看见那个豺时它是没眼睛的,
    后面学校给豺装的眼睛在后续中也没说摘掉了呀,
    那么楼主前面为什么没看到豺的眼睛?
  
  
  我以为我已经交代过了呢,后来一看只写了一句:
  
  
  但是报纸上的图片和标本馆中那只眼睛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豺标本还是足以让我对“灰太豺”同志大江之畔,凭崖临风的神采向往不已。
  
  为什么“得而复失”的原因没有交代。这里交代一下,据李处说,标本馆的监控系统安装完了以后,张老师又把豺眼摘掉。李处当时还很紧张问是不是监控拍到什么东西了,张老师说没有,但是自从装了这眼睛后我就一直不顺,反正平时没有领导来,就卸了,等领导来了再装上去。
  李处觉得张老师太甩了,万一领导来视察。那临时装上的眼睛掉下来,保不齐又是一场风波,不过看看张老师忧郁的眼神,只得作罢。很显然我不是领导,所以我去的时候,那豺只能是眼似枯泉了!
  
  
  作者:杰西卡的小宇宙 回复日期:2009-11-23 19:54:00 2853#
  
    楼主好有才~膜拜个 嘿嘿 作为大学生 我挺想知道高校里的诡异事件的 不知楼主有没有这方面的 挠爪纠心翘首含泪盼楼主
  
  
  非非常凑巧 在我的选题单里整有一个是关于大学的,非常热闹,那片大学城现在发展得非常好,非常漂亮,要不是房价太高,我当年都想过去安家。现在在那个大学城里上学的同学,可能多多少少听过一些传说,但是从上世纪末到大概2004年这段大学城逐渐成形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很有意思,但是这个故事比较杂,过段时间再说吧!
  
  
  第一季 已经结束了,第二季还躺在选题单上,我又不是劳模,朋友们请让我歇几天,也保证文字的质量。
  
  对于第一季的故事大家有什么疑问,发出来,我会尽量回答!谢谢朋友们支持!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1-23 21:34
  作者:xmasli 回复日期:2009-11-23 21:30:00 2863#
  
    其实我们家乡也有一种很神奇的传说,恩,应该是一种现象,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我很想讲给大家听,但是苦于没有没有楼主如行云流水的文笔,羞于启齿。
  
  
  文笔只是浮云 说来听听何妨!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2-21 22:59
  
  好的,我回来了,这一个月不怎么敢上老记者的帖子,就怕有人催我,第一我最近比较忙,第二总要把第二季的十个故事整理好,才好动笔。别人一催我就心急,而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我最喜欢吃
  豆腐了,这一点我很明白。那个我在第一季里提到的朋友告诉我,帖子里有朋友诅咒我排泄系统毛病频出,有朋友替我招魂,还有说我是不是要失约了,恩,这表示了朋友们对我的爱护和关怀——爱之
  深,恨之切,我夫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拿这话教育我,所以这一点我也很明白。在这里还是要感谢大家的关怀和耐心的等待。在开始第二季的故事前还是说两句闲话。
  
  首先是有朋友问到江苏卫视的《证明 风门血印》这档节目,问有没有什么内幕是电视上不好播出的,我有把握地告诉你,内幕是有的,不过与神秘事件本身没有关系,只是制作节目的一些内幕,你要是
  知道了,只能让你更加搞不清真相,所以不知道更好。我倒是可以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分析几个疑点。
  
  首先 风门村因为壮年男子大量死亡而不得不迁徙的传说,倘若真有此事,当地应该有记载,因为在户籍管理如此严格的今天,一个村子的整体迁徙在当地必然是大事情,到相关部门一打听就什么都知道
  了。片中的调查者没有这么做。
  
  第二,风门村以前的居民在死后,要把棺材放到村子三天,然后在回去入土的说法相当可疑,倘若是真的,那么说明当地土葬风俗很盛,这在如今也比较少见。其实也很简单,找个风门村以前的居民来问问就是了,这工作也不难做,甚至是做节目必要的步骤,对不起,片中没有。
  
  第三,两张诡异的照片,说某部分有人头像凸显,一般电视的制作手法会在那部分用记号标出来,让观众看得更清楚,片中也没有做,说是剪接师忘记加了,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第四。三座寺院,寺院中的居士,理所当然要去采访一下,看看他们口中的风门村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不起,片中也没有,寡听一个户外团的团长在那神神叨叨。
  
  第五,电视台带过去的专家研究风门村被遗弃的原因 说什么教育资源缺乏,水源缺乏等等,这些理由不需要什么专家去,我坐在家里也能想得到,可是中国有那么多没学校没有水源的山村,怎么就风门要搬家呢。
  
  
  《证明 风门血印》是想证明小女孩脖子上的血印是怎么来的,当然这类电视节目总不免《走进科学》里去,你就算证明了小女孩脖子上的血印不诡异,也不能就此推论关于风门村的传言都是假的。哎,总之这是档大家看了很不过瘾的节目,有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搜搜看。
  
  
  这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到了神奇马桂英,我朋友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观点,并给我看了一些十分实际的证据,让我觉得他的解释十分靠谱,并且他告诉我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在第二季里会讲出来,到时候顺便再说说马桂英,马粉们会发现要变得和马桂英一样有魅力或许没有那么困难。好的,下面开始第二季的第一个故事。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2-21 23:26
  我曾经在某本志怪笔记里面读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有某人在自己家的后园里看到一个小孩大小的白骨骷髅,正抱着他老婆的半个身体发足狂奔,此人追上去赶走小骷髅,将老婆的身上拿回家和那半边接上,老婆哭诉说:当年在前夫家时虐待继子,不给继子奶喝,继子号哭而死,如今到阎王爷那去告状,阎王爷将奴家半个身子判给继子,若非相公来得及时,奴家休矣!
  
  小孩子作怪,总让人觉得情何以堪,这也是为什么《杀人犯》这个电影,尽管剧情漏洞百出,很多朋友看了还是觉得不舒服,恩,我要说的这个故事 如果其中真的有鬼的话,那么这个鬼的年纪比小骷髅和《杀人犯》里的怪小孩都要小得多,如果有对这类题材反感的朋友,请自己跳过。
  
  2004年秋天,我接到一个选题,去郊县的一个镇子上查处黑诊所,爆料的是当地通讯员,他说这个黑诊所在当地开了好几年了,被查过一回,原以为不存在了,谁知道最近出了点事,才知道该诊所转移到了地下,继续为我国的城镇医疗事业作贡献。我问最近出什么事了,治死人了吗?通讯员说,其实不能算治死人,你来了就知道了。通讯员的语气暧昧不清,这当然是为了突出他爆料的价值,我当时的理解是也许是这个黑诊所把人治成了植物人,不然什么叫“也不能算是治死人”。
  
  到了镇上,通讯员先带我们去踩点,黑诊所位于镇东头一条小街上,是两间平房,“黑诊所”其实一点都不黑,房子用白涂料涂得煞白,门边上用红漆画了个红十字,底下两个大红字“诊所”,房子似乎连门都没有,里面黑洞洞的好像没有人。我之前参与查处过不少黑诊所,但是黑得如此光明正大,坦坦荡荡的还是第一次见到。正纳闷,通讯员说这是以前的黑诊所地址,上次被查处后就关了,正点子是后面那栋2层小楼,小楼就是以前黑诊所老板的家,据说他现在都是在家开展业务。作为记者我们是不会去查处的,这得和卫生监督部门联系,在这之前通讯员带我们去见了投诉人。恩,见到投诉人,我才知道什么叫“也不能算是治死人”。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2-21 23:27
  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朋友看到这可能会猜到,如今的黑诊所嘛,一定是什么老军医专治难言之隐等等,利用人们不好意思去大医院的心理骗财,偶尔还骗色。这么想的朋友年纪一定很善良,完全高估了当
  下人们的羞耻之心,自打民营医院遍地开花后,“老军医”“老中医”十之八九已被招安,专门围绕脐下三寸做文章的黑诊所早就销声敛迹了。咱们这个黑诊所偏偏能另辟蹊径,财源广进,实在是件很让人佩服的事情。
  
  
  先说说投诉人,投诉人是一对小夫妻,邻省农村的,来镇上打工有些年头了,有些积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年初两人盘算一下,觉得能要得起孩子了,那就要一个吧,老婆也顺利的怀上了。几个月后两人到镇上医院做检查,医生说小孩一切正常,男的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啊?(我猜测这问题才是他做检查的真正目的)医生说这个我不能说,医院有规定做b超只看健康不健康,不看男孩女孩,再说什么年代了,生男生女不都一样啊。男的说医生我心急啊,睡不好觉,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知道到底是男的女人,当然医生根本不理这个男的。
  
  恩,你随便到哪个医院做检查,如果和医生关系不到位,医生都不会告诉你胎儿是男是女的,这既是医院规定,也是道德操守。这男人虽然佩服医生道德高尚,但是探求真理的欲望折腾得他夜不能寐,
  
  终于打听到有一家诊所,能做b超,而且会告诉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更准确地说这家诊所不做胎儿健康检测,只判断胎儿是男是女,据说相当专业。是的,我们故事里的这家黑诊所,其实不能算诊所,它
  全部的医疗设备就是一台b超仪,准确的讲它应该被称为某某镇胎儿性别鉴定中心。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2-21 23:29
  男人得到消息后如获至宝,第二天就带媳妇前去检测,一个披着白大褂自称是医生的中年妇女给男人的妻子做了检测,据男人说这个女医生还是挺专业的,至少显像器上能看到蠕动的胎儿,女医生对着显像器一阵比划,很遗憾地表示女人怀上的是个女孩子,并安慰男人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不必太介意。做这个检测男人花了600元,结果天不从人愿,居然是个女孩,这让他非常沮丧,回去和妻子商量,把孩子拿掉,重新怀一个,女人是怀第一胎,实在舍不得,男人就拿传宗接代的重要性来说服女人,无奈女人不吃这一套,直到后来男人说,你看看咱们村子里,谁谁谁生了个丫头,多不遭人待见,做月子婆婆也不伺候,你要是生的女孩,你有脸回老家嘛。女人生性比较要强,出来打工苦钱为的也是个面子,丈夫这话倒是打动了她,左思右想,趁着年轻身子骨好,打掉这个再生一个,一劳永逸,但是又担心再怀个女孩怎么办,丈夫说这不要紧的,那女医生不是说了,她有清宫祖传秘方,吃了包能生男的,拼着多花个几千元,也得生个带把的。于是两人就到镇上的医院把一个5个多月胎儿给引产引掉了,谁知道这一引却引出事来了。
  
  朋友也许会奇怪这都什么年头了,还有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么严重啊!是的,小夫妻家住一个山村里,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确确实实相当严重,当然我敢说这样的现象在不少的村镇都还存在,如今是21世纪了,人类的基因图谱都开始描绘了,很多人还不觉得基因的传承最重要,倒是觉得“姓氏”的传承比天大,当然不仅仅是村镇,还记得“灰太豺”故事里张老师吗,他女朋友的家乡,富庶发达。但是也不能免俗。
  
  关于女人的引产手术,男人是这么描述的,当做完以后,医生用塑料袋装了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给女人看,说 好了,都在这了。女人挣扎着问,男的女的啊。医生说,是个小子,挺健康的,可惜了。女的一听哼了一声,登时晕了过去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09-12-21 23:30
  今晚就先更新到这吧,这才刚刚开头,圣诞前后更新完毕第一个故事。这大晚上的估计没有什么人看,恩想把标题后面加上“第二季开始更新”几个字 不知道怎么加,有知道的朋友教教我!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10-01-01 16:09
  大家新年好,原本昨天晚上想来更新,但是上了一看,发现我在我身上发生了灵异事件了,这让我很兴奋。大家看下面这两段留言:
  
  作者:胡不归l975 回复日期:2009-12-28 6:23:00 3317#
  
    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半夜醒来用手机登录看到我的帖子居然在第一夜第二行,真有点感动啊,我会继续努力的,大家别着急
  
   此回复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我也要用手机回复此贴!
  
   作者:胡不归l975 回复日期:2009-12-28 6:26:00 3318#
  
    原来时间已经是早晨6点多了,外面还那么黑,再小睡一会儿
  
  
  我看到以后相当惊讶,我不记得说过这话啊,而且我手机虽然也能上网,但我从来不用,也不会用,我以为是那个知道我身份朋友用我的id上的,一问,不是的,而且凌晨发帖实在也不是我们的习惯。
  
  于是我很认真地问我夫人:亲爱的,我是不是会梦游啊,告诉我,没关系,我受得了。夫人想了想说梦游没有过,但是常说梦话,我刚想问我说什么了,发现夫人眼神有点不对,赶紧岔开话题,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
  
  不过本人混迹江湖十二载,见过的大小骗局,奇人异事无数,这点小问题难不倒我,我很快发现,这个凌晨发帖的朋友其实不是“胡不归1975”,而是"胡不归i975",不仔细看看不出区别。
  
  感谢这位朋友对老胡的厚爱,我推测他的目的是看到我好久都不更新,帮我上来安慰一下各位朋友,二是我要是看到山寨版的老胡肯定要冒头出来说话。这正是“猪八戒智激美猴王”的故技重施,很幸运,在这个事情里面我扮演了“美猴王”的角色。
  
  好久都不更新,因为我在做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至于什么事情,今天更新完毕后再和大家说。今天要更新将近四千字,下午更新一部分,晚上更新一部分,这个故事的大概轮廓也将显露出来。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10-01-01 16:10
  为什么跟新出不来!难道是换页??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10-01-01 16:13
  我们采访这小夫妻两的时候,只采访了男人,当时就觉得妻子眼神发痴,不过受了大刺激的人,这样也正常,缓个几天也就好了。我们联系了当地的卫生监督部门,反映了情况,听说有媒体到了,相关部门的人一如既往地很重视,很快就有人赶到现场,并决定当天就抄了这个黑诊所。
  
  当天下午,我们通讯员同志摸清楚了黑诊所的男女主人都在家,正好可以一窝端了。卫生监督所两部车一前一后将那两层小楼堵住,执法人员进了小楼发现一楼有一对老夫妻,看到来了这么多制服男,吓得目瞪口呆,嘴里也不知道念叨什么,执法人员问你们家还有人呢?老头老太也不答话,冲着楼上喊。当地的方言我不是太能听懂,但大概能猜到,是叫人下楼来。过会一个30多岁的男人下了楼,应该就是黑诊所的男主人,他神情冷漠,但看得出来有些慌张,执法人员问,家里还有没有别人了。他说没有了。执法人员问,听说你家能帮别人做b超啊。他说,没有,不可能的事情。这时候那老太开始在边上叽叽喳喳地数落这个男人,执法人员说,你老实一点,我们是有证据才来的,带我们到楼上去看看。那男的低头想了一会,只好乖乖地带执法人员上楼。(有朋友要说了,这不等于搜查民宅嘛?不要搜查令的啊?嘿嘿,我跟随执法人员查抄各类黑窝点几十次,有一大半的黑窝点都以民宅作掩护,至于搜索令嘛?对不是,反正我是没有见过,但我想应该是有的吧)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10-01-01 16:15
  少了一段 我重贴一下
  
  回家后这小夫妻俩的日子算是没法过了,男人长吁短叹,终日以泪洗面,不过她到不怪丈夫,只是要求丈夫去找那黑诊所的人算账,男人胆气不足,但坳不过女人,去过一趟黑诊所,回家后什么都不和女人说,女人也知道丈夫的秉性,一定是吃了亏了,有心自己去大闹一场,无奈身子骨太虚,只得作罢,这女子生性刚烈,落到这般田地,心有不甘而又无可奈何,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渐渐地就有些神智恍惚,后来也因此惹出了一场绝大的风波。
  
  我们采访这小夫妻两的时候,只采访了男人,当时就觉得妻子眼神发痴,不过受了大刺激的人,这样也正常,缓个几天也就好了。我们联系了当地的卫生监督部门,反映了情况,听说有媒体到了,相关部门的人一如既往地很重视,很快就有人赶到现场,并决定当天就抄了这个黑诊所。
  
  当天下午,我们通讯员同志摸清楚了黑诊所的男女主人都在家,正好可以一窝端了。卫生监督所两部车一前一后将那两层小楼堵住,执法人员进了小楼发现一楼有一对老夫妻,看到来了这么多制服男,吓得目瞪口呆,嘴里也不知道念叨什么,执法人员问你们家还有人呢?老头老太也不答话,冲着楼上喊。当地的方言我不是太能听懂,但大概能猜到,是叫人下楼来。过会一个30多岁的男人下了楼,应该就是黑诊所的男主人,他神情冷漠,但看得出来有些慌张,执法人员问,家里还有没有别人了。他说没有了。执法人员问,听说你家能帮别人做b超啊。他说,没有,不可能的事情。这时候那老太开始在边上叽叽喳喳地数落这个男人,执法人员说,你老实一点,我们是有证据才来的,带我们到楼上去看看。那男的低头想了一会,只好乖乖地带执法人员上楼。(有朋友要说了,这不等于搜查民宅嘛?不要搜查令的啊?嘿嘿,我跟随执法人员查抄各类黑窝点几十次,有一大半的黑窝点都以民宅作掩护,至于搜索令嘛?对不是,反正我是没有见过,但我想应该是有的吧)
  
作者:胡不归1975 日期:2010-01-01 16:21
  少了一段 我重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