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国学集萃

_2 佚名(现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却不肯随声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出自《论语-宪问》。不抱怨天,不责备人,学习社会上的普通知识,而能通晓天命。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论语-宪问》。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论语-宪问》。君子以那种说得多、做得少的事为耻。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有了过错不改正,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卫灵公》。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结果没好处,还不如学习。
【当仁,不让于师】出自《论语-卫灵公》。面临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后用“当仁不让”指能做的事就主动承担,毫不谦让。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出自《论语-卫灵公》。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卫灵公》。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自《论语-卫灵公》。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避免别人对你的怨恨了。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因为某人说上几句好话便提拔他,也不会因为某人品德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善意规劝。
第一篇 经部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6)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论语-卫灵公》。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情不会忍耐,便会坏了大事情。
【道不相同,不相为谋】出自《论语-卫灵公》。不是同路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出自《论语-卫灵公》。众人厌恶的,必须仔细观察;众人喜欢的,必须仔细观察。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要考虑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要考虑听得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温和,自己的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出的语言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名利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出自《论语-阳货》。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可以抒发不满。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出自《论语-阳货》。在道路上听到传言,就在道路上四处传播,这种作风,是道德所唾弃的。涂:通“途”,道路。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出自《论语-阳货》。一个人整天就知道吃饱喝足来满足口腹之欲,却不进行任何学习和思考来充实自己的精神,这真是一场灾难啊!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难以和他们相处。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失礼;太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论语-微子》。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自《论语-子张》。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物能恳切地向别人求教,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出自《论语-子张》。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掌握真理。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当官当得好时还应该注意学习,学习学得好时就应该去当官。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出自《论语-子张》。君子的过失就像日蚀和月蚀,犯错误的时候,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仰望着他。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出自《论语-尧曰》。不懂得客观规律,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道德规范,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别人的言论,就没办法了解人。
第一篇 经部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1)..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各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作《孟子》七篇。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出自《孟子-万章上》。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出自《孟子-万章上》。要使先通晓事理的人去启发尚未通晓事理的人,要使先觉悟的人去唤醒尚未觉悟的人。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如及时雨沾溉万物,有成全道德品质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私自学习的。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出自《孟子-尽心上》。善于施政百姓就敬畏他,善于教化百姓就爱护他。善于施教可以得到百姓财力的支持,善于施教可以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出自《孟子-尽心上》。自私的人连拔一根汗毛有利于天下这样的事情也不干。后以“一毛不拔”形容人的极端自私。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出自《孟子-尽心上》。做一件事情好像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出自《孟子-尽心上》。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出自《孟子-尽心下》。贤人总是把问题弄明白了再去教别人,使其明白;现在的人自己对问题还糊糊涂涂,却去教训别人,使别人明白。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出自《孟子-尽心下》。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春秋无义战】出自《孟子-尽心下》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第一篇 经部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2)..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出自《孟子-尽心下》。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那国家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的关系就会混乱;没有好的政治,国家的用度就会不够。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出自《孟子-告子上》。阐明教与学都必须遵循法则。大匠:高明的木工。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因而能得到天下,这样的事一概不为。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出自《孟子-离娄上》。要垒高一定要利用高出的山丘,要掘深必然要凭借低陷的川泽,治国不沿袭先王的法道,能够说是明智的吗?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充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咚咚战鼓一敲响,士兵们拿起刀枪对打起来,刚一交战,有人就抛下盔甲拖着武器就往后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只跑了五十步的人就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胆小,你觉得怎么样?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典出于此。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我的力气足以举以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清楚,却不能看到一车子柴火。这句话说明不肯用力和不想看,而不是无力与看不见。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约之】出自《孟子-离娄下》。广泛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以后,再加以简约。
【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有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渤海,告诉人说:“我不能做到。”确实是不能做到。替老年人折取树枝,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去做,不是不能做。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出自《孟子-尽心下》。有些人的毛病就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却要去替别人耕田,要求别人的很重,自己负担的却很轻。比喻不自修而外务。
【王顾左右而言他】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齐王回顾他的左右,避开正题说其他的事情。后用以形容对主要问题故意不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孟子-离娄下》。喜爱别人,别人就会喜爱他;尊敬别人,别人就会尊敬他。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孟子-离娄下》。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第一篇 经部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3)..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出自《孟子-离娄下》。要做君王,就要尽到做君王的责任;要做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职责。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果想要管理一个国家并使其太平,在当今这个世上的人,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上面有喜好什么人,下面一定有喜好喜好得更厉害的人。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民事不可缓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古代的人,得志的时候,恩泽加于百姓;不得志的时候,修养个人品德,使自己的德望昭是于世。窘迫穷困时就完善自己的修养,顺意得志时就为天下人多做好事。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出自《孟子-尽心上》。仁德的言语比不上仁德的音乐入人心之深,良好的政治比不上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于培养我自己的盛大刚直之气。
【人必自侮,然后人必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出自《孟子-离娄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人皆可以为尧舜】出自《孟子-告子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贤。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出自《孟子-离娄上》。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因为施行仁义,他们(的后人)失去天下是因为他们不施行仁义。一个国家的衰败和兴起、生存和灭亡,都是这个道理。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出自《孟子-离娄上》。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出自《孟子-离娄上》。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第一篇 经部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4)..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出自《孟子-离娄上》。顺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他们产生于这个人群中,但是远远超出同类,高出同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称一下,然后知道轻重。量一下,然后知道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出自《孟子-离娄下》。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暴:通“曝”,晒。成语“一暴十寒”典出于此。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其进锐者,其退速】出自《孟子-尽心上》。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出自《孟子-告子下》。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出自《孟子-离娄上》。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性命。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出自《孟子-尽心下》。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出自《孟子-尽心上》。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出自《孟子-离娄下》。君王有仁德,国人莫不有仁德;君王讲求义,国人莫不讲求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第一篇 经部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5)..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仁则荣,不仁则辱】出自《孟子-公孙丑》。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出自《孟子-离娄上》。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自《孟子-告子上》。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出自《孟子-尽心上》。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第一篇 经部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6)..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出自《孟子-离娄上》。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出自《孟子-离娄上》。仁,是人们最安心的住宅;义,是人们正确的道路。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出自《孟子-尽心下》。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出自《孟子-离娄上》。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出自《孟子-离娄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养心莫善于寡欲】出自《孟子-尽心下》。修养心性的没有比少一些贪求、欲念更好的办法了。说明清心寡欲可以陶冶人的精神和情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出自《孟子-告子下》。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出自《孟子-尽心上》。做一件事情,你要探求,就能得到;放弃,就会失掉。这是有益于收获的探求,因为所探求的对象是在我本身之内。
第一篇 经部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7)..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出自《孟子-尽心上》。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心。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最无耻的。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出自《孟子-离娄上》。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出自《孟子-万章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孟子-离娄下》。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仇敌。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依靠道德使人归服,才会使人心悦诚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尊敬自己的老人,并把这种尊敬推及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爱护推及别人的孩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施行王道仁政的时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王道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出自《孟子-离娄下》。有道德的人就是能保持那种婴儿的天真纯朴的心的人。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志气的人不害怕自己的尸体被弃置小沟,勇敢的人不害怕自己的头颅被人砍掉。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全国的人都说这个人是贤才,那么就先考察他;见他果然是贤才,然后才任用他。
【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出自《孟子-离娄上》》。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应该杀掉,然后考察他,见他真的应该杀掉,然后再杀死他。后以“人人皆曰可杀”形容对民愤大的罪大恶极之人,一定要绳之以法。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下》。人民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也】出自《孟子-离娄上》。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后来用这两句话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出自《孟子-离娄下》。周公想兼学夏、商、周三代君王的美德,来实践禹、汤、文王、武王所做的四件事;如果有不合于当时情势的,就抬着头思考它,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侥幸地得到了答案,就坐着等待天亮。
第一篇 经部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著作(8)..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人,百姓也把他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人,百姓也把他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出自《孟子-尽心上》。曾经到过大海见过海水,觉得其它的水就难说是水了;除去巫山上的神女之云,再也没有如此奇美的云了。今人用此两句,常喻人的阅历广,眼界就开阔,追求的目标就更高。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百姓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国君的军队。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出自《孟子-离娄上》。观察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出自《孟子-离娄下》。一个人的声望超过他的实际,君子以此为耻。
【男女授受不亲】出自《孟子-离娄上》男女之间,不亲手给予、接受东西。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的人,统治者靠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共同原则。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出自《尚书-太甲中》。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逭:逃避。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热爱而内外有别,老少之间要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异不为拙射变其毂率】出自《孟子-尽心上》。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者废弃规矩,后羿绝不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
【引而不发,跃如也】出自《孟子-尽心上》。即君子教导别人应该如射箭一样,拉满了弓,却不发箭,以便让别人观察和体会。
【却之却之为不恭】出自《孟子-万章下》。一再推却拒绝别人,是不恭敬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于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出自《孟子-告子下》。(如果)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然后再把重大使命降落到这个人的身上。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饿肚子的人饥不择食,唇舌焦枯的人也不挑剔饮料。
第一篇 经部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1)
五经
原为六经。《庄子》一书首先称《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为六经。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之为“六艺”。
其中《乐经》散失,只留存下来《乐记》一篇,并入《礼记》中,因此在汉朝,以此五本著作作为经典,称为《五经》。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这种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周南?关雎》。雎鸠关关相对鸣叫,栖居在河中的小洲上。纯洁美丽的姑娘,是好男儿的好配偶。雎鸠:一种小鸟,相传雌雄之间情意专一。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出自《诗经?周南?关雎》。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到天亮。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提出意见的人没有罪,听到批评的人应当引起足够警戒。
【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出自《诗经?小雅?小晏》。在大路旁边盖房子,总是征求行人的意见,行人的意见多种多样,所以房子总也盖不成。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比喻世事多变。
【日就朋将,学有缉熙于光明】《诗经?周颂?敬之》长期不懈地坚持学习,就能达到无比光明的境界。缉熙:积渐广大。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出自《诗经?小雅?巧言》。花言巧语像吹奏笙簧那样动听,这种人脸皮真厚。簧:乐器中用于振动发声的薄片。如簧:如吹奏笙簧一样动听。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出自《诗?小雅?棠棣》。妻子儿女感情深厚,好像是鼓瑟和弹琴。兄弟团结和睦,融洽无间快乐无比。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苍鹰在天上飞翔,鱼儿在水里跳跃。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方正的前额弯弯的眉毛,轻巧的笑流动在嘴角,那眼儿黑白分明多么美好。螓:虫名,似蝉而小,额宽广而方正。蛾眉:蚕蛾的眉(即触角),细长而曲。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是死是活都在一起,当年与你早就约好。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共偕老。
【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出自《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吹来冷飕飕,大雪纷纷落得久,承你多情来爱我,愿意和你牵手一道走。
第一篇 经部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出自《诗经?小雅?隰桑》。内心敬爱他,为什么不告诉他!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那有一天会忘记不受折磨。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王风?木瓜》。他赠送我木瓜,我赠送他佩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自《诗经?小雅?蓼莪》。可怜我的父母,生我养我操心受累太辛苦。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王风?采葛》。分开一天不相见,好像隔了三季那么长久。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句,源出于本诗。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出自《诗经?唐风?葛生》。夏日缓缓,冬夜漫漫,待我死后,与你同穴而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河畔芦苇白茫茫,夜业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的那一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出自《诗经?郑风?子衿》。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自《诗经?郑风?风雨》。凄风苦雨来得急剧,屋外的雄鸡啼叫不已。已经同你见了面,我的病怎能不痊愈?人们用“风雨如晦”比喻社会黑暗、前途艰难,“鸡鸣不已”则比喻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中,君子仍不改自己的气节。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出自《诗经?小雅?隰桑》。心里爱极了他,为什么不对他说明?内心深处藏起来,什么时候能忘掉。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女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出自《诗?小雅?伐木》。鸟儿嘤嘤在叫,想找到同类朋友。看那只小鸟都寻找自己的朋友,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找到知心的朋友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想当初我出征到前方,杨柳青青柔枝飘荡,今日我战罢返故乡,大雪纷纷,漫天飞扬。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出自《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不该说的话和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父亲啊,生了我。母亲啊,养育我,抚摸我,爱护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顾我,关怀我,出入抱着我。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还大。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别人赠送我鲜桃,我用李子报答他。后以“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小心谨慎,就像走近深渊旁边,就像踏在薄冰之上一样。
【它山之石,可以工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将玉器打磨好。引申指别人的好经验可以借鉴利用。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出自《诗经?大雅?抑》。不但当面教诲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嘱咐。后常以“耳提面命”比喻教诲殷切。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有个文雅的君子,他努力进修学业,就像切断骨角制成骨器一样,又如磨光象牙一般,似雕琢美玉,又和磨制石头相同。以后“切磋琢磨”比喻人们在学业德行上应当互相商讨研究,取长补短。
第一篇 经部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3)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出自《诗经?邶风?静女》。女孩含羞不语多么秀丽,她在城脚边等我相见。心仪的人儿怎不出现,急得我搔头又心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的是你衣襟,悠悠的是我芳心,纵使我不去看你,你难道就不回音。讲述的是对恋人的思念心情。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出自《诗经?豳风?伐柯》。砍伐树枝当斧柄,手中拿的斧柄就是砍取斧柄的标准。后以“伐柯”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准则。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自《诗经?国风?南风?桃夭》。桃树蓓蕾挂满枝头,鲜艳夺目的一树桃花。这位少女就要出嫁,和乐美满成了新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仰望高山,走着大道。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令人敬仰;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值得仿效。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既深明整理又聪明的人,能够保全自己。以后“明哲保身”指回避斗争保全个人利益。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