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

荆柯守(现代)
《大唐》
作者:荆柯守
第一卷 扬州乱波浅浅起
―第一章 - 醒来(上)―
梦里,刀光剑影,冰冷的剑刃触肤生寒,鲜血飞溅,一个中年妇女挣扎着杀退敌人,追杀延续着,河道中,一个眼神凝聚不散
无需告诉,他就明白,这是一种秘法,以燃烧生命为代价,可以获得超越常人的力量,他跌在水中,他看见了母亲最后的眼神,那是为了孩子舍命的觉悟,一瞬间,他对那白衣女子的仇恨就算是用五湖四海之水也难以洗尽。
张宣凝猛的从床上坐了起来,他心中翻滚,大口大口的呼吸着。
很久,他才舒了一口气:“原来还是梦啊!”
从这个世界上已经重生了半个月了,重生的自己,这个身体不过是十四岁左右,而在周围,却是一个简单的房间,房间不大,就几张桌椅。
“啊,天快亮了,快起来了,要不然,老板就要骂了。”
床上还有一个同样的少年,被惊醒了,他睁开了眼睛,看见外面已经蒙蒙亮,就麻利的开始穿上了衣服。
看见他还呆呆的,这个少年不由说着:“还不穿衣起来,你是贞嫂从河中救出来的,可别给贞嫂丢脸,老板虽然不错,可是老板娘可喜欢找她的麻烦呢!”
这是崔寒,同样是十四岁,老板请的学徒工。
张宣凝从回忆中醒过来,放弃继续追究这个身体的残余记忆,想要回答,却不知从何说起,当下也起来,穿上衣服。
出了小房间,就到外面的客堂,虽然二人起的很早,但是外面已经有人了,是个年轻的女人,如果按照现代的年纪来看,长十七八岁的模样,一身粗布衣裙,容貌倒有几分美丽,已经在干活了。
“贞嫂好!”
“小张小崔,来的好,快准备开门吧!”贞嫂母家姓何,城中小民一个,欠的钱,也不过是二十两银子——这个店的老板是老冯,之所以肯要她,不但看在她很漂亮的份上,更需要一个能够放心的帮手。
应了一声,取过了粗布,就忙碌将桌椅全部擦过,然后又将昨天夜中准备好的包子,一一架到蒸笼之上,点上了火,就烧了起来。
就在火光照上了面,蒸汽已经上升,开始飘出了包子的香味之时,里面传来了声音,然后就听见有人满意的说着:“恩,已经干的差不多了?很好,很勤快嘛,来,先喝点粥,喝完了,就开门。”
“老板早上好!”张宣凝不需要看,就知道是老板和老板娘出来了,连忙上前,又在一张桌子上擦了擦,其实桌子已经擦的很干净了,但是这就可以使老板心里觉得舒服。
然后,就端起两碗米粥,一碟咸菜奉上,就是老冯夫妻二个的早餐,老板满意的点头,老板娘却哼的一声。
前半个月,如果不是因为贞嫂救的他,是一个还不满十五岁的少年,她早就借题发挥了,虽然张宣凝干活很勤快,但是她就是看不顺眼。
屋子里,慢慢弥漫出包子的香味来,冲淡了用木柴,不可避免的烟火味儿。
“你也吃吧,等会还要干活呢!”老板对着贞嫂说着,男人总是喜欢年轻美丽的女人,这个小妾很让他满意,再说,大妇四年没有孩子,他还希望这个小妾给他生个儿子呢:“还有你们,快喝了粥,开门办事!”
贞嫂应了一声,她开出一笼新蒸好的包子,给自己的丈夫送上,一笼八个,老板和大妇各三个,自己吃一个,还有一个分成二半,给二个小厮。
张宣凝和崔寒,当然没有资格上桌吃,二人各将半个包子吃下,然后狼吞虎咽的把一碗薄粥喝下,看老板一家都吃的差不多了,二人一个乖巧的上去收拾,一个就连忙开门去。
门一开,外面的喧闹就传了进来。
“老板,开门啦,来,来三笼包子!”虽然太阳才出来,但是已经有熟悉的客人在等待着了。
“我也要二笼!”
“我食量小,就来半笼好了,哈哈,老冯,里面还有座位吗?”
“哎呀,娶了妾,又请了人,老冯你真是越来越发财了,今天要请客,要请客啊!”一个中年男人度步过来。
“好啊,刘爷说什么话,您来,我还要你付钱吗?您来,就是给我增光啊,来,快请进,快请进!”老冯这时,满脸是笑,打着招呼。
门一开,外面的人就向里面涌入,老冯亲自把那个刘爷请到一处桌子上,张宣凝连忙快手快脚的上前,把桌椅再擦擦,然后就把三笼包子送上,连半刻也没有让那个刘爷等着:“刘爷,您请用。”
“恩,几天没有见,这个伙计干的还不错嘛!”刘爷随口说了一句。
“是我小婆娘,从河上救上来的,想不到干活还算利落!”老冯满脸是笑,这个刘爷,可是得罪不得,店里能够赚点钱,全靠他笼着呢,如果不是有点亲戚,哪有这样的好事?每天三笼包子早餐,三笼包子夜宵,就可以打发了?
其它的客人也来往不断,现在大妇只要收钱了,其它的什么也不干了,而其它的三人,都忙的团团转。
这里的包子是一笼八只,每笼十五文,三笼就是四十五文,但是如果单个卖,就要一只二文钱,进到店中的人都是吃整笼的,外面的零卖的,贞嫂托着一笼热气腾腾的菜肉包交到铺前时,见得老板和老板娘在里面忙的团团转,就以非常快的速度,执了二个包子,塞到了跟着出去帮忙的张宣凝手上,低声说着:“吃吧,我知道你没有吃饱,你们吃的粥太薄了。”
张宣凝快速的抓起一个包子,往口里塞去,含糊不清道:“贞嫂,你真是一个好人!”
他的确饿了,这可是非常忙的活,每天要干到深夜,早晨太阳没有出来就必须起来作准备。
快速的吃下二个包子后,他又到里面去帮忙了,要把崔寒换出来,他也有份,张宣凝心中清楚,如果自己吃独食的话,崔寒绝对会告密,这无关其它,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随手又应了一声,拿起二笼包子,进了店中,向崔寒打个眼色,崔寒轻声欢呼一下,连忙退出人群,到外面帮忙去,顺便享受着他也应该有的二只包子。
都是十四五岁,都在长身体,当然食物需要很大,薄粥根本不能满足。
包子的确美味,客人也很多,直到上午辰时后,吃早餐的人群才慢慢散去,老板和老板娘已经满意的清点着今天的收入了。
在老板和老板娘,将所有的钱都清点完毕后,可是稍微休息的时间了。
太阳近中午了,包子店虽然不提供午餐,但是也有一些人坐着喝茶,或者有几个人弄点包子和小酒,不过,这都是附近认识的人。
自古以来,这种地点就类似于客栈,是天下间消息传的最快的地方,几个一看就知道跑码头,甚至是类似小帮会分子的人,就在那里吹了起来:“你知道吗?司徒大人造反了,不过又被朝廷平了下去了。”
“哎,今上二征高丽,司徒大人就在六月里造反呢,使今上不得不回师,功亏一篑啊!不过,听说死了,就在上个月,八月啊!”
对于平常人来说,这些议论就好象是在听说书一般,但是张宣凝却注意的听着,来了这里半个月,他也知道这是隋朝了,听见的话,仔细和历史考究一下,就知道现在是大业九年九月,毕竟病床上,几年书,不是白读的,何况因为喜欢大唐双龙传,他还特地读了隋唐史。
如果想的没错的话,这个司徒大人,就是杨玄感吧,家世显贵,朝臣中多其父故吏,又见朝政紊乱,义军星罗棋布,遍及全国。玄感见有机可乘,于六月三日率兵据城,开始造反,又于八月初,死于葭芦戍。
第一卷 扬州乱波浅浅起
―第一章 - 醒来(下)―
“哎呀,你们啊,多吃点包子,少说这些事情啊,少说这些事情吧!”老冯却不喜欢听见这样的事情:“我们小民,还是少说这些事情啊,别给公差听见了,还有,小张,别听了,和我一起去买菜!”
“好的,老板!”张宣凝连忙应了一声,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力气很大,比得上成年了,可搬上百斤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老板会收留他的原因,因此要是买菜,搬东西,经常叫我去。
跟着老板出了店门,城内共有五个市集,其中又以这里面向长江的南门市集最是兴旺,提供各类缮食的档口少说也有数十间,大小不一,乃准备到大江乘船的旅客进早缮的理想地点。
而城门于卯时(北京时间5点到7点)开启,与酉时关闭(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张宣凝凝神观察,只见大批工人来往码头,出入南门,这码头在城外,随着工人来往,昨天抵达的舟船上的货物,不断卸下码头,送入城来,一时车马喧逐,人群来往不绝。
而长江码头之上,船只林立,东下长江,竟然和倭国、琉球及南洋诸地有贸易联系,看到这些,张宣凝略皱眉。
虽然说扬州设的很早,自汉武帝始,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临淮倚江,交通便利,随着东南地区的开发,军事、经济地位日益重要,三国时,成为魏、吴激烈争夺之地。东晋南朝,扬州作为“王畿”,地位在诸州之上,号称“神州”。
但是,这样繁荣也超出了想象,特别是工人,似乎记得,在中国历史上,直到明时中期,才正式开发繁荣,杭州才出现“雇户”这种脱离了农业的工人。
而现在,这里全部有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泛起一丝狐疑。
虽然心中盘算着,但是干活还是毫不懈怠,老冯在菜场,讨价还价,买了菜和肉,准备回去作包子,晚上又是一次销售的重点,夜中还要准备明天上午的份,因此,分量很重。
卖的老主家,是一个苏姓的老人,已经年过五旬,身体有些瘦弱,看见张宣凝一手一拿的抓起上百斤东西,笑了一下,嘶哑着声音说着:“你这个伙计,看起来还小,力气倒不小,想当年我在竹花帮中时,也有这样的力气呢!”
说到这里,老人突然停住,低头看了看自己已经拐了一条腿的身体,一声长叹,然后几声咳嗽。
“苏爷,好汉不提当年勇了啦,竹花帮的大爷,还是不错的,您不是开了菜店,生意还不错吗?”老冯连忙打断了他的话。
“说的也是,托帮主的福。”坐在凳上,苏爷还想再说什么,却看到张宣凝已经拿着东西赶回去,呆了一下,闭口不言。
“竹花帮啊,怎么这样耳熟?”提着上百斤菜,张宣凝却感觉到毫不吃力,心中也惊疑自己的身体,赶着回到了店门口,这时已经是中午了。
就在这时,看见了贞嫂正在忙着煮饭,张宣凝本想去帮忙,但是他感觉到了几道目光,却还是把菜和肉整理一下。
崔寒也上来帮忙,然后轻声说着:“哎呀,贞嫂又在忙呢!”
“我们这里也很忙,忙完了再帮贞嫂办事吧!”张宣凝心平气和的说着。
崔寒狐疑的打量着他一下,眼见眼前的少年,虽然和他一样都穿着旧衣服,但是面容俊秀,神亮气清,自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气度,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嫉恨,然后才低头继续检菜洗肉。
张宣凝却是发觉了,不知道为什么,他对别人视线非常敏锐,视力和听力也非常敏锐,再加上自己也算是再世为人了。
看了看老板娘和崔寒,又看了看自己,心中已经是一叹,虽然自己安心作事,但是言谈举止,却和他们格格不入,这不要说别人了,就是他自己也明显感觉的出来。
因为自己的缘故,贞嫂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吃了一些亏了,这里,并不是自己能够留下来的地方啊!
可是自己心中有一个迷团还没有解决,而且零碎的记忆也没有完全恢复,虽然心中已经有几分明白,但是现在还不是离开的时候。
“贞嫂,我来帮你!”等自己的事情办完了,张宣凝才上去帮着贞嫂
贞嫂模样略有点憔悴,是辛苦,也是受了大妇的气了,见到他来帮忙,她垂下了眼帘,轻轻的说:“不用了,你作点别的吧,这里,我已经弄的差不多了。”
张宣凝略有点无奈的点了点头,中午伙计的饭当然不会很好,不动声色,吃完了自己的东西,收拾了筷碗,下午就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了。
“哎呀,去睡一会。”张宣凝说着,这是允许的,因为如果按照现代时间的话,晚上必须干到十点,早晨四点就必须起来,睡眠的确不足。
当下,张宣凝也不再思考,他躺回了自己的小床,不再注意周围的动静。
有意无意的,他感觉到了一些声音,心中冷笑一声,他开始试探着,按照记忆碎片中获得的呼吸,来慢慢调养自己。
随着呼吸,腹部一团热气慢慢出现,这是非常微弱,也非常明显的事情,按照记忆中的呼吸法,才进行了三天,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这不会是他的天赋,而是这个身体原本的底子吧!
“内气已成,以后就是巩固和培养了。”张宣凝如此的想着,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不知道身在那里,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但是对于一个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人来说,这无疑使他从寂寞一人的疏远感中迅速醒悟过来。
他就如快被淹死时抓的稻草一样,几天前从记忆中获得基本的内气运转方法,没有丝毫犹豫,就开始锻炼起来,毫不畏惧可能的走火入魔。
这就是为什么,他甘心在这里作伙计的原因,因为他觉得只要忍耐,再等一段时间就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
第一卷 扬州乱波浅浅起
―第二章 - 明悟(上)―
在张宣凝故意低调和避嫌的情况下,这份工作倒还作的可以,毕竟勤快又有力气,还不用付钱的雇工,不是很多。
每日夜中和午中静修,正是不传之秘,张宣凝发现这是一种极好的修炼方法,一团真气不断的精纯和强大,唯一的遗憾就是,残余记忆似乎挖掘的差不多了,印象最深的一些片段,特别是武功还记得一些,但是其它事情就再也无法恢复了。
转眼,又是三个月了,天越来越冷了。
“啊,夜中下雪了!”在张宣凝从温暖的床上起来去开门的时候,突然间发现了天地之间的一片雪白,难道南方也有雪吗?
崔寒也跟着起来,一脸心不甘情不愿。
到了冬天,夜中也长了,不过店的生意还是相当不错,所以他们还是要天蒙蒙亮,就开店开张。
张宣凝瞟了动作迟疑的他一眼,没有说什么,他已经看破了崔寒,无非是一个有点心计,但是本质上还是庸俗不堪的小人而已,正因为如此,他在寒冷天作事就没有这样勤快了——老板虽然有点疑心和提防,但是还是喜欢更勤快的张宣凝,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归根到底,为老板干活和赚钱的伙计才是好伙计。
“老板早。”张宣凝作完了事情,将门板卸开,才准备扫门前的雪,就看见老板也出来了,老板打了个哈欠:“哎呀,小张,已经出来了呀,去,菜场上买点东西,今年最后一天了,有什么就买什么,这里的雪不用你扫了。”
“好的,我立刻就去。”张宣凝拉起二轮的菜车,从雪地上就毫不费力的将菜车拉了出去,无视老板在背后的奇怪表情。
拉着菜车,走在街上,张宣凝想起了以前在现代世界的情景,那时的冬天,再怎么样,也没有现在这样洁白的雪吧……虽然街上的人还是很多,但是远比平时要少了许多了,毕竟马上就要过年了,在这个时代,过年可是最神圣的日子,绝对没有人为了赚点钱,而放弃过年……
张宣凝走的极快,拉着雪车,并不觉得辛苦,雪花落到了他的身上,真气缓缓的流动,张宣凝不由,抬头望向天空。
“小张,又出来拉菜啦!”
“恩,李叔,是啊,过年前,最后一车了。”
这三个月来,张宣凝有意亲自了解一下这个世界的人们生活,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因此经常有空时,帮周围的邻居作点什么,在附近街上的人缘相当好,许多的人见到他都会打招呼,而他也一一回应。
没有多少时间,张宣凝就熟门熟路的来到了菜场的店,就见有几个车家正挽了车招徕客人,张宣凝一笑,过年了,这些生意也少了。
停下车,入得门来,就见得一个老者,坐在了店中,苏爷正在喝茶,看到喝茶,张宣凝不由又一皱眉。
茶,是在唐朝中期,才有所谓的点茶煮茶之说,目前是隋时,应该没有吧,不过,到了这个世界,他早已经看多了与历史记载不符的东西了,当下也不在意,只是笑的说着:“苏老,我向你拜个早年呢!”
“啊,是小张啊,好好!是你老板叫你来提菜的?”本来寂寞而坐的苏爷,眼睛一亮,笑了一下,嘶哑着声音说:“难得你还有心,给我老头子请安问好,来吧,菜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你来了,这车菜后,我也要关门过年了。”
“真是让苏老久等了,实在是不好意思。”张宣凝笑:“而且,向苏老请安,也是当然的事情,别的不说,这几个月,多受你照顾了。”
苏老也就点了点头,看着他忙活,将一捆捆菜毫不费力的抱到了车上。
“说话真是文质彬彬呢,以前读过书?”看到这里,老人突然问着。
“也许吧,我会读些字,也许是以前读过几本书,但是以前的事情,忘记光了,到底是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坐在胡凳上,苏爷还想再说什么,但是看见寒冷风中,这个少年身上的衣服还真是单薄,却没有丝毫畏寒,却是眼神一凝,等了一下,是一声低叹,又闭口不说。
沉默中,只见少年麻利完成,正在他堪堪要装车的时候,苏爷沙哑的声音又响起:“那你就是贞丫头救的?没有和老板签了身?”
“没有。”
张宣凝干脆利落的说着,他才没有签什么卖身签呢,在老冯那里,只是暂时混口饭吃,也是为了微薄的报答贞嫂的一点恩情,但是如果要变成人家的奴才,绝对是不肯的。
才把菜和肉绑好,琢磨一下,觉得路上不会松了,张宣凝抬起头来,正准备长长的吁口气,却看见老人凝视着他,目光很是奇怪。
“苏老,有什么话,对我说吗?”张宣凝心中狐疑,他取出了买菜的钱,一钱一文的排好,奉上,多余的铜钱,清点数目对了,又收好。
“恩,是的,来坐着说,你跑的快,在这里多说一些,也不耽误了。”苏爷看着他,迟疑了一会。
张宣凝听了,笑着:“好!”
就在他对面坐着,虽然一时苏爷没有说话,但是还是心平气和,没有半点焦急的意思。
“你练过武吧?”苏爷突然之间问着。
“是啊,我练过,前一阵子,虽然以前的事情记不清楚了,但是还是有点事情记起来了,似乎我以前练过武。”张宣凝也不掩盖的说着,他这样的情况,有点眼力的人都知道他练过武,不过,这个世界,就他观察,武风极盛,扬州城中,就有多家武馆,连个公差也有几下三脚猫,这也算不得太过特别。
“那你今年几岁?”
“十四吧,过年就是十五岁了。”
“还好,没有耽误,没有耽误。”苏爷喃喃的说着,顿了一顿,他又说着:“我观察你好多时了,作事勤恳,办事牢固,从不贪,从不怨,你这个年纪,真是难得啊。”
“苏老,你过奖了。”张宣凝心知,苏爷说的,其实就是他这几个月,一直勤恳作事,买菜之类,也从来不贪一文钱——这其实在其它人,是经常的事情。却不知,张宣凝根本看不上这几文钱的事情,不肯为这点小事自污而已。
“不是过奖,而是事实如此,比如说,那个崔寒,喜欢小聪明,作事就及不上你一半。”苏爷摇头的说着:“你读过书,又练过武,虽然许多忘记了,但是足够了,苏爷我,和你商量一个事。”
“苏爷你太客气了,有什么吩咐,直接跟我说,我一定照办就是。”
“这事不同普通,必须和你说说,你知道竹花帮不?”
“不知道,还要苏爷你指点。”
“一听你这话,就知道你是谨慎人,读书人。哈哈,不过,你问起了,我就跟你说说。”苏爷说到这个,一丝自豪就出来了。
第一卷 扬州乱波浅浅起
―第二章 - 明悟(下)―
张宣凝也不打搅,仔细的听着,越听,越是惊讶,并且一种可能性越来越浮现在心中——如果是现实世界,黑帮之类的组织,他是鄙视到底,因为黑帮无论怎么样也上不了台面,但是苏爷口中的黑帮,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地会洪帮之类的帮会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有所过之,这个竹花帮,按照所说,不过是地区性的组织,但是组织非常严密。帮主之下,设有军师一名,接着就是‘风、晴、雨、露’四堂,统领下面的舵主、香主和众帮徒,帮众几乎遍于附近各郡,总人数高达万人以上,组织严密,上下森严,并且掌握大量财富和产业,因此,与其说是黑帮,不如说是准军事组织。
一边听着,张宣凝一边就已经思考着,等苏爷说完,他就试探的问着:“苏爷,你说这些的意思是?”
“你别看我老了,不中用了,当年,我可是跟着帮主一起闯天下的老人,后来负了伤,残废了,帮主还是体恤了我,给我在堂内留了一个位置,不过,我老了,还是回家中作事——但是附近,谁不卖我几分苏爷面子?”苏爷说到这里,就自然带着一分久违的威严:“别的不说,你的老板老冯也是我关照的,不然,他有这样太平日子过?你的事情,我也早知道了,留意你很久了,你人品不错,是个可造之才,你在店中不是久留之地,有点闲话,而且也委屈了你,能识字,还练过武,干这个就太窝囊了。”
“刘爷,你想收留我?”
“我老了,收留不了你,但是我可以介绍你入帮,甚至安排你和帮主见一次面,帮主这点面子,还是会给我的,以后,别的不说,在扬州城内,弄个副香主的位置,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名分啊!”苏爷意味深长的说着。
思考闪电一样而过,张宣凝立刻想起了这个苏爷的用意,不管以前多是旧人,半退出帮中,影响力就会下降,而他的儿子,早早被人砍断了腿,当没有前途可言了,是以在帮会中,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影响,给子孙留条后路,他动这个心思,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苏爷的美意,我明白了,孩儿拜见干爹。”张宣凝心中一动,就立刻跪了下去,深深的将头伏在地上。
这种干脆决断,倒也使苏爷一楞,他本想收个徒弟,或者其它什么,现在这个名分,也使他呆了几秒,才哈哈大笑:“好,好,吾儿快请起,快请起。”
等张宣凝起身之后,二人的关系就立刻不同了,在古代,这干爹干儿的关系,可绝对不同凡响。
想了想,苏爷就说着:“哎呀,吾儿,你这次回去,就把工作辞了,赶着回来,到我家吃年夜饭,你虽然失去了记忆,但是看你出身,也未必是平庸,我就不敢为你改姓了,就作个外姓儿子吧!”
“是,干爹,不过,我上午的工作,还是作完吧,为人属下,忠人之事嘛!”张宣凝如此说着,心中一笑,难道自己还会谋夺你这点家产不成?当下还是恭谨的回着,然后看了看,没有什么事了,说了几句话,就告辞了。
改姓不改姓,在古代是完全不同的,不改姓,也就是干爹,属于个人之间的亲戚关系,与宗族是无关的,改了姓,就变成宗族一分子,登记族谱,是有继承权的。
拉着菜车,回到了店中,虽然说现在近新年,但是还算是有些客人的,当下也不多说,只是把菜拉回去,然后连忙帮忙。
“天下风雨飘摇呀……”喝了几杯之后,一些来往各地的客人,就又开始聊了起来,他们比起当地人,就少了许多拘束:“可不是嘛……陈填、梁慧尚、李三儿、朱燮、管崇、吕明星都造反了,附近山贼越来越多了,情势不容乐观啊!”
“是啊,天下乱事多如牛毛啊,哎,一打仗,我们可就惨了……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众人说的,叹息就越来越多:“想当年,开皇年间,可比现在太平多了。”
随便听着,又随手作事,不经意的把目光转向了店面外面,却看见一个少年,也差不多十四五岁的模样吧,眉开眼笑的说着:“贞嫂你好,我买八个菜肉包子!”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但是看他的衣服,脸带油污,衣衫褴褛,脸上冻的铁青,他不由多看了一眼。
贞嫂见到这个少年,先担心的回头看了眼在里面忙个不了的老冯和大妇一眼,见他们看不到这边的情况,才放下心来。
她一边应付其它客人,一边假作娇嗔道:“没钱学人家买什么包子?”
那个少年陪笑道:“有拖无欠,明天定还你。”
贞嫂以最快的手法执了四个包子,犹豫片刻又多拿了两个,用纸包好,塞到他手上,低骂道:“这是最后一趟,唉!看你冻成这个样子。”
这个少年一声欢呼,退出人堆外,腰肢一挺,立即神气多了,还没有走几步,另外一个少年就抢了出来,探手抓起一个包子,往口里塞去大口的吃着。
看着这模样,张宣凝本来还在笑着贞嫂真是心软,不过心中却涌现出一丝暖意,当下还有意无意的阻挡住了里面的视线。
但是一注意,心中却突然之间一亮,眼前的这一幕,如闪电一样,将几个月来,心中的迷团,照了通亮。
顿时,心中大惊,不自觉的,上前一步,仔细打量着面前的二个少年。
大口吃包子的那个,肩宽膊厚,颇为粗壮,方面大耳,而另外一个,略高上一点,长相非常讨人喜欢,双目长而精灵,鼻正梁高,额角宽阔,嘴角挂着一丝阳光般的笑意。
这二个少年,突然之间也注意到了有人看着他们,看过去,看见是店中的伙计,连忙向外撤退,避入了人群。
眼看着张宣凝还望着他们,贞嫂喊了一声:“来,帮忙一下。”
“咦?来了。”张宣凝猛一惊,回过神来,上前帮忙。
虽然在寒风中,贞嫂还是忙的香汗淋漓,在擦身而过时,她低声说着:“刚才二个,是吃不上饭的小孤儿们的头头,他们聚集在城外的破房子中,要不是饿的不行了,他是不会来找我的。”
“贞嫂,你真好心。”说到贞嫂二个字时,他不由加读了重音:“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
“似乎一个叫寇仲,一个叫徐子陵,可怜啊,父母都被乱兵杀了,现在成了孤儿了。”
“是吗?”张宣凝平静的应着,手却在颤抖。
等忙过了一阵,店中没有人了,休息时间到了,他才允许自己的情绪暴露出来,走到了外面的雪地之中,看上去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又像连绵不断的帏幕,往地上直落,慢慢的,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
张宣凝在雪中一动不动,脑中好似无数惊雷炸响,心中翻来覆去只有四个字:“大唐双龙,大唐双龙……!”
第一卷 扬州乱波浅浅起
―第三章 - 拜礼(上)―
寇仲和徐子陵的事情先不去管它,张宣凝拜苏爷为干爹可迫在眉睫,而且在古代来说,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虽然准备在新年初一之前,先拜了父子关系,再过年,时间不多,但是苏爷就还是隆重的操办了,其中过程先姑且不提,到了十二月十八日,等张宣凝早早起来,换上了新衣服,不一会儿,苏爷的院内外就传来一片喧嚣。
“弟弟,出来吧,人差不多到齐了。”来叫的,是一个三十几岁左右男人,柱着拐杖。
张宣凝连忙走出屋子,忙抢上前去扶住了,说着:“我怎么敢叫哥哥亲自来叫呢?不敢当啊不敢当。”
此人,就是苏爷的亲子苏凌,苏凌听了,却也露出了一丝笑意:“今天是特别,按照礼数,就应该这样,这是你嫂子,还有你的侄女侄子。”
女儿大概是十岁左右,儿子才二三岁左右吧,当下也见了礼,说了话。
说笑之间,已是走到了中间的大房间处,虽然这次不是改姓,因此没有请得族中多少人,但是也来了几个族亲,至于帮中兄弟也来了不少,只是多半是附近的香主之类的,就在这时,外面人群一阵骚动。
有一个人上前,低声的对着苏爷说了几句,苏爷脸色一变,连忙说着:“来,跟我一起迎接沈堂主。”
“啊,连沈堂主也来了吗?苏爷还真是有几分面子呢!”有人就已经窃窃私语起来,张宣凝一眼望去,只见二十余人拥戴着一人前来,人才到面前,声音就传了过来:“哎呀,苏老弟,我代表帮主来看你了,帮主听说你收了义子,虽然事忙,还是特地叫我来看看呢!”
“哎呀,有劳帮主挂念,有劳沈堂挂念,老朽真是粉身碎骨,难以回报啊。”苏爷上前,深深的一躬,行礼,他本是帮主创业时就跟着的旧人,也曾经当过副堂主,当然不必下跪了。
张宣凝却是不行,立刻上前,跪拜在地:“张宣凝,拜见沈堂主。”
“哎呀,我和苏老弟是老兄弟,你既然是苏老弟的义气,就叫我一声沈叔好了。”
沈堂主笑吟吟,亲自伸手扶起张宣凝,张宣凝瞟了一眼苏爷,看见他点头,才顺势起来,又叫了一声:“沈叔。”
“好好,恩,果然是一表人才,少年英豪啊,苏爷你真有眼光!”沈堂主打量着一下,就笑的说着:“帮中又多了一个后起人才了,哈哈。”
张宣凝当然连声不敢,趁着他们和其它人打招呼,这才打量着沈堂主,沈北昌其实风竹堂正堂主,手下敢杀敢拼之人就有二千,势力遍于附近二十多县,当真是位高权重,周围二十个护卫更是气度沉凝,显是武功好手,但是其人也不过年近四旬而已,面容上甚至带着一份儒雅。
说过几句,见人聚的差不多,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一声令下,各人就自动按照地位和辈分,排列完毕。
“诸位亲族,诸位兄弟,诸位朋友,今天我就在众人面前,收张宣凝为义子,张宣凝,你过来,今日列祖列宗在上,帮内兄弟和堂主都在,希望你能够严守家风,守得帮规。”
没文化就是没文化,本来好好的认亲仪式,硬是被苏爷不伦不类的变成了好象是入帮仪式一样,虽然心中这样想说,但是张宣凝却一脸的恭谨,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着苏爷下跪,三拜九磕,行了认亲大礼。
然后抬头说着:“父亲大人,孩儿必遵你的教训而行事。”
说着,同样奉上茶,苏爷哈哈笑着,喝下一口,礼就成了。
“恭喜,恭喜!”礼一成,就无数人上前庆贺,本来静静的大厅,就立刻熙熙攘攘起来。
然后就是唱礼了。
首先就是帮主的礼,沈北昌咳嗽一声,站了起来,缓缓的说着:“苏爷是我们的前辈了,从帮主创业时就跟着的老人,帮主很是挂念,苏爷的儿子苏凌,也为帮中废了一条腿,可以说,父子都为帮中拼了命,流了血,建了功,这些,帮主都没有忘记,听见苏爷收了义子,帮主非常高兴,虽然事情很忙,不能亲自拉一,但是还是委托了我来,见见我们帮主的后起人才。”
这一说话,是代表了帮主殷开山说的,所有人都立刻鸦雀无声,静静的听着,这种威严的场面,顿是显得万人之主的威严了,就在这一刻,张宣凝才深刻的明白,竹花帮到底意味着什么力量。
见到众人都肃穆而听,沈北昌很是满意,他嘴角含笑,又轻言说着:“帮主让我送上白银一百两,丝绸十匹,刀谱一卷,以贺。”
“多谢帮主大恩,多谢帮主大恩,帮主果然没有忘记我啊!”苏爷五十岁的人了,这时,却痛哭流涕,就拜在地上,张宣凝真不知道这到底是真情流露,还是演戏,也不得不跟着跪下。
这是拜的帮主,当然要拜,沈北昌等他拜了三拜,才笑着说:“这还不算什么呢,我们帮,虽然在扬州城,并没有建舵,帮主说了,既然苏爷在扬州,又收了义子,那就建个香会,属于我风竹堂管辖,就任命张宣凝当副香主,如果作的好,过个一二年,就提拔当正香主,贤侄,还不谢过大恩?”
“属下多谢帮主大恩,多谢堂主大恩!”张宣凝伏在地上,深深的拜在地上。
“好,好!”沈北昌含笑说着,抬头望了众人一眼,又说着:“都起来吧,来来,我们兄弟一场,还用得着这样大礼,今天不论公事,只论交情,贤侄,还不扶你父亲起来?”
下一页 尾页 共6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