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智道人生智慧的88个支点

_5 张斌(现代)
其实你用不着烦恼,也用不着感到不快。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心虚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很自卑的,他们害怕人们不重视他,害怕人们轻视他,不把他当回事,因而他们便常常表现得非常冲动,并且往往会故意制造一些让人们注意他的事端。因而我建议你,如果你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你最好别在乎他干什么,也不必在乎他说什么,不要受他的干扰,干你自己该干的事,对他的言行表现得冷淡一些,对他所制造的事端并不在意。这样一来,对方就会因你的表现而感到非常的无趣,进而也就不会再纠缠你、影响你,你也就不会再因为这样的人而感到烦恼了。
事实上,只要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仔细分析其内在的原因,然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出相应的反应,那么所有的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第四部分:智慧的误区 第40节:别让别人都害怕
【智慧支点】
将你的工作程序准确及详细地列出来,并将资料加以组织,成为人人都可运用的手册。让其他人知道这本手册放在什么地方,好让他们参考。遇到适当的机会,尽量分发工作给其他人以及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知识。他人需要协助时应尽力帮忙。放心地让家人去处理所有发生的事情,你可以是协助者而不是主导者,让每一个人都有自主的能力。
65作恶
收起你的那份作恶的心,好好地改恶从善,这会让你不至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别让别人都害怕
每当事情不称心时,工作出现问题时,你便会借撕毁报告、摔笔或敲打键盘来发泄,甚至大吵大闹直至大打出手,让别人都以为你是魔头而害怕你。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常常以能够让别人害怕自己而为荣,以为别人害怕自己,就可以在一方称王称霸。不是曾经有人说过“我是流氓我怕谁”这样的话吗?这样的人,稍有不如意,他便会大耍泼皮,一副无赖流氓嘴脸,目的就是要人们把他当成恶人而害怕他,不敢跟他计较,并由此而大占便宜。
事实上,这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心态,试想一想,如果有一个人活在世上,追求的是让每一个人都怕他的地位,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恶魔,一个胡作非为的小丑,一个遭人唾弃的害虫,这样的人会活得有意义吗?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那么我劝你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你应该想一想,当别人都害怕你的时候,你是否还会得到真正的友谊,是否还会得到真正的爱。一个没有真正友谊和真正的爱的人,活在世上还有快乐可言吗?
“为善者人必善之,为恶者人必恶之。”因而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收起你的那份作恶的心,好好地改恶从善,做一个人人都亲近敬重的人,远比做一个人人都害怕的人要幸福得多。
【智慧支点】
遇上令人烦恼的事情时,保持冷静,发脾气之前要三思。尝试在问题刚出现时立刻将之解决,确认自己的感受,但不要失控。如果在别人面前失控而发脾气,事后必须道歉。如果觉得负担太沉重,可找别人协助,你无需单独面对你的困难。66反复
你的情绪反复无常,有时你可以自控,但有时你则任其爆发。你周围的人都对你小心翼翼,严加提防。
情绪不稳定
任何人都有情绪反复的时候,因为人避免不了七情六欲。如果是正常形态之下的情绪反复,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可以自身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即使偶尔有控制不住的时候,也只是一时的激动,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但是,如果因情绪不稳定而达到反复无常的程度,而且是经常性地如此,那就危险了。
如果你是一个情绪反复无常的人,那么你给人的感觉将很不好,你的心情会因你的情绪而变得郁郁寡欢,你周围的人也会因为你的情绪问题而避免与你亲近,这样就会导致一种直接的后果:你成了孤家寡人,因为没有人愿意接近一个情绪反复无常的人。
如果你有情绪不稳定倾向,相信你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而且我也相信你是希望自己能够改变这一习惯的。可是你又无法控制自己,也无法实现改变自己的目的,原因就是你的情绪已经左右了你,而不是你的意识在左右它。面对这种情况,你不能太着急,不能希望一两天就彻底改变你的这一习惯。你最好的做法是,耐心些,冷静些,自信些。你要给自己以信念,要相信自己最终能够和其他人一样,达到控制自己情绪的目的。你要知道,事实上你之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从真正意义上讲是由于你的心理非常脆弱,因而只要你能够让自己的心理坚强起来,并且找到一种能够让你宣泄内心不满的有效方式,比如在无人的旷野大声喊叫,在狂风暴雨中做一次狂奔,或者找来沙袋狂打一气,或者干脆避开人大哭一场,等等,方法应该是多的。如果你能够找到让自己宣泄的方法,我相信你的情绪就会得到改变。
同时,我要提醒你的是,善待自己,不要因为情绪而失去了自我,更不要因此而伤害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部分:行为的危机 第41节:让他人都向我看齐
【智慧支点】
注意将怒气转化为有建设性的工作,尝试多运动或培养一些爱好,避免情绪暴躁,要尽量保持平静收敛。气愤的时候,慢慢由十倒数到一,并做深呼吸。说话的声音及速度要保持平衡。如果有不满,就将你的不满写在纸上,并向会同情你的人吐一吐苦水。
67自负
你很难跟与自己的想法、行为方式及表现不同的人相处,你觉得你的方法才是最正确的,希望他人都以你为标准。
让他人都向我看齐
一个人有充分的自信是优点,但是如果自信过分而至自负,就不可取了。
一般自负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习惯地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是要求其他人都能够保持与自己一致的态度,他们希望自己的想法、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都能得到大家的赞同甚至仿效,他们几乎将自己的言行视为世间的惟一标准,因而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他人的榜样。
可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因为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尽相同,世上找不出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同样也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就算是克隆的人也会与原型有着区别。因而就算是你的身上充满了优点,也不可能让其他人都保持跟你一样。你要知道,其他人的身上也有他们各自的优点,你之所以要求他人都跟你一样,就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因而你才会自视自傲,因为你是以自己的优点去对比他人的缺点。
你这么做是很不明智的,因为你的优点他人已经看到了,同时你的缺点他们也同样看到了,你不是圣人,不会全身上下没有缺点的,说不定你的缺点还比其他人要多得多。所以你的眼睛不要总是盯着他人的缺点不放,要多注意他人的优点,这样你就会明白,他人的身上也有许多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如果你能这样看待他人了,那么你就不会再那么自负了,因此你也就变得成熟了——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智慧支点】
承认人各不同这个事实,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尊重不同形式的多元化,包括种族、性别、文化及宗教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所以要尽量运用各人的长处,不要存有偏见或妄下判断。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把自己的焦点放在成果上,而不是放在分歧上。你即将发现原来你跟其他人是有很多共通点的。
68责任
争取主动性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你要锻炼自己的主动性,你要建立起自己的责任心,你应该学会承担风险。
不肯承担责任
你不愿意承担责任,你经常等候及按照别人的吩咐做事,由于你没有负上责任,因此即使出了错你也不用受到谴责。
如果你是一个不愿意负责任的人,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你似乎感觉到自己很轻松,你的生活波澜不起,你的工作墨守成规,你从来都不会主动地去寻找任何事情做,你在任何时候都等待着他人来支使你,你在工作的时候总是先将责任放到别人的身上,然后你才会放开手脚去做,如果需要你承担一定责任的工作,你是不会考虑去做的。你把自己的这种性格,看成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你甚至也为此而感到志满意得,因为你过得很平稳。
如果你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你是否对自己有过认真的思考呢?事实上,这表现了你的心理上的软弱,因为你从心里不敢承担责任,你害怕承担责任的后果会让你失去你现有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你不敢于冒险。像你这样的人,只能平庸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即使是在机会降临到你的身边的时候,你都不会想到主动伸出自己的手去把握,因为你的不敢承担责任的习惯性心理会提醒你,在这个机会里也同样充满了风险,你不会让自己去承担这份风险。
当然,如果你愿意就这么平庸地活一辈子,谁都不会说你做的不对。可是问题是,在你的脑子里还在设想着在自己平庸的生活中获得永久的平安与稳定,这相对于你来说似乎又有些不太可能。你要知道,一个不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是不可能获得他人的信任的,因而在某种时候,你会被那些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挤垮,从而失去你的那份维系你生活的工作。甚至,由于你的心理软弱,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出现问题,在别人的眼里,你将会被视为一个无能的人——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第五部分:行为的危机 第42节:嫉贤妒能之心
争取主动性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你要锻炼自己的主动性,你要建立起自己的责任心,你应该学会承担风险。当然,你改变自己的重要前提是:不要害怕失败!
【智慧支点】
争取主动及不断找出新颖及更好的方法去处理工作,经常乐意接受各项既新颖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找出需要完成的工作,并要求上司就一件你现时参与不多的工作负全责。要学习独自处理事务,不要害怕失败。
69嫉妒
将他人的成就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一个让自己努力去超越的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奋力前进。
嫉贤妒能之心
由于别人比你优秀便感到极不舒服,心生嫉妒,并由此而设计破坏对方,让对方受挫,看到对方失败你会觉得很舒心。
人的能力各有大小,人的心态也各有不同,这样的不同便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丰富多彩。不过有一点在人的内心里是相同的,那就是嫉妒,无论你是什么人,你都难以避免地有一颗嫉妒心。你的嫉妒心会让你从心理上对他人产生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会左右你,致使你成为一个良性的竞争者还是一个恶性的竞争者。
如果你在心理上将嫉妒化为一种良性的竞争力,那么你就会因为嫉妒他人的才能而努力学习,发誓要超过他人,或者你发现他人的成就远远高于你,于是你因为嫉妒而奋起直追,直到赶上或超过对方为止。你的这种竞争心理,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使你最终成为一个被他们所嫉妒的人。可是如果你不是这样,相反的在嫉妒他人的时候,不是鞭策自己奋起直追,而是因为他人的成就而心怀不满,因而便想方设法去破坏他们。
损害他人,只有在对方遭受挫折的时候,你才会从心理上得到某种安慰,你也总是从他人的失败上得到快乐。在你的内心里,一直都隐藏着一个阴暗的念头,这个念头也是一直主宰你产生嫉贤妒能心理的主要原因。
我想告诉你的就是,如果你怀有了这样丑恶的念头,那么你的人生将因此而变得危险了,因为你会因此变得心术不正,你会极具破坏欲。你最好的做法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你要知道别人的成就是靠他们努力得来的,而你也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赶上他们,甚至获得比他们更大的成就。你可以将他人的成就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一个让自己努力去超越的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奋力前进。你要收敛你内心里那种因为他人的成功而感到愤懑的念头,如果你想让对方成为失败者,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你自己的努力获得比对方更大的成功。
【智慧支点】
千万不要因嫉妒而去伤害别人,要记住成功才是最大的报复。如果别人的能力比你强,那你更要挑战自己,超越他们。请他们作为你的导师,经常听他们的意见及忠告。如果你确实没有本事,可寻求其他方法获得成功。你可以把比你优秀的人当成你需要超越的目标,这样你才可以获得成功。
70孤立
将自己充分地融入团队之中,你的成功不仅会来得更加容易,同时也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发挥团队精神
人都不是孤立的,你时时都在与他人共同分享着团队的作用,然而你却畏惧团队的作用,你觉得这是无意义的,你不愿意其他人来分享你辛勤工作得来的功劳。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一个孤立者,只要你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必然要与你周围的人们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与你有最直接联系的,就是你的工作伙伴们,你不会摆脱他人而成为一个孤立的员工,你需要与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你们所面临的工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团队合作。而且你可能也非常清楚,团队合作的力量远比你个人要大得多,如果在良性的合作指导之下,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与优势,那么在这样的团体中,就几乎不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是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所有的问题你都可以独立完成,因此就不愿意将“功劳”与他人分享,那么你就会走入一个怪圈,你会成为一个孤立者,一旦你需要他人合作的时候,他人会因为你的态度和习惯而远离你,不会给你以帮助。事实上,你应该明白,在任何时候单单靠你自己是很难成功的,你之所以会做出独立完成工作的决定,只不过是你自身所存在着的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私欲为你造成的一种障碍。如果你有意识地克服这种障碍,那么你就会感觉到,其实运用集体的力量,对你来说不仅不会有损你的利益,相反的,你的利益还会得到扩张。因为事实上,当你协助他人或接受他人协助的时候,你都会从中获取一份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会获得一份成功的收获。同样,在你乐意与他人分享你的成功的时候,他人也会很乐意地将他们的成功让你来分享,因而你就不仅仅只是拥有你独自的成功,你也同样拥有了他人的成功。而这样的成功,是团体的力量而实现的,对于你个人来说,你所获得的,是超越了你所期望的。因而,将自己充分地融入团队之中,你的成功不仅会来得更加容易,同时也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第五部分:行为的危机 第43节:不要离群索居
【智慧支点】
认识与其他人分工合作的价值及利益,不要再抱着“我可以独力应付”的态度,有需要时,找其他人帮忙。找寻分工合作的乐趣,表现自己抱有正面的态度、见解及士气。自告奋勇地接受工作,并与那些成功的及有趣的人为伴。
71离群
从现在开始,尝试着接近他人,尽可能地参与到他人的热闹之中去。
不要离群索居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孤独的境地,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不愿意参加一些特别的聚会,他们害怕出席各种各样的庆祝会议,他们只愿意把自己封闭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里。对于他人的邀请,他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加以拒绝,他们甚至有意回避与他人相处。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我要提醒你,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是一个将自己置身于让他人厌弃的地步的习惯。你要知道,你的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不愿意去凑他人布置的热闹,这于你来说只不过是一次与他人同乐的机会,可是对于他人来说,他们会因为你的回避或拒绝而感到无趣,在他们的眼里,你是一个扫兴的人。一个扫兴的人,是不可能为人们所重视的,因而你会逐渐失去在人们心目中应有的位置。大家会渐渐地把你遗忘,会渐渐地把你从他们的印象圈中剔除,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你只能在自己的孤独中承受寂寞。
你很少出席公司赞助的特别聚会及节目,老实说,你宁愿他们把钱留作年终奖金之用。你不合群,不愿意凑热闹。
那么,你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心胸放开一点呢?你要知道在许多时候,你是必须与他人交往的,如果你不愿意,那么对你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害无益。如果你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提议你从现在开始,尝试着接近他人,尽可能地参与到他人的热闹之中去,尽可能地接受所有对你的邀请,尽可能地为自己制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这样,你会发现与同事们交往原来是件多么快活的事情。你还会发现,在你与他人的交往中,不仅会使你自己变得开朗快活,同时你也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你肯定会为以往自己的孤立而感到惭愧。那么没关系,继续下去,直到与同事们打成一片,让你成为他们中自然的一员。到这个时候,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普通人了。【智慧支点】
尽可能参加公司资助的庆典及节目,这样可以显示出你真正对你的同事感兴趣,同时也制造出互相交往的机会。又有谁能够预知未来呢?你可能因此而认识到你的同事的另一面呢。要多抽时间来庆祝成功,包括自己及同事的成功。72帮助
你要相信,当你帮助了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应该是快乐的。
帮助他人等于扼杀自己吗?
当他人需要你的协助时,你马上就变得不高兴,你认为不能单靠自己完成工作的人,一开始就不应该接受这项任务。对你来说,助人并不快乐,相反的,帮助了他人无异于扼杀了你自己。
助人为乐,一直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的一种高尚风气。可是对于你来说,助人不会是一种乐趣,因为你从心里就不承认助人是一种乐趣。也许你耳闻目睹过许多助人的故事,而在这些故事之中,助人者并不能如人们所想像的那样能够乐起来,相反的,助人者往往会因为助了人而惹得一身烦恼,甚至是帮助了他人恰恰等于害了自己。
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也许正因为这样类似的事情你看到或者听说了,因而你才会把助人看成了对自己不利的一件事。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助人有时会反受其累的事实,但是如果因此便拒绝助人,那也就未免偏激了。当然你害怕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因而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以免麻烦上身,落一场不痛快,这本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却要劝你该帮助他人的时候,还是伸出手去帮助他们。你要相信这世上恩将仇报的人毕竟是少数,你不能因为这少数人便仇视所有人。你要相信,助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的体现,当你帮助了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是快乐的。
第五部分:行为的危机 第44节:避免自作聪明
【智慧支点】
以你与他人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以你自己的利益为大前提,要学习与他人合作,而不是跟他们对抗。多出一分力,协助他人完成对他们十分重要的工作。不过,如果你正在忙于一个更加重要的工作时,也可以向对方说明。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73聪明
不要去做那些意在哗众取宠的自作聪明的事,你就是一个聪明人。
避免自作聪明
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绝大多数人也都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可是事实上,世上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几乎是没有的,而本不聪明却要自作聪明的人,却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
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你都自作聪明地过来插一手,像行家一样指手划脚,最终却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你应该审视一下,你是否是一个喜欢自作聪明的人,如果是,你就应该注意了,最好收起你那自作聪明的喜好,扎扎实实地做好你自己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自作聪明的人总是会标榜他们自己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在他的周围,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需要解决,那么你自然就会见到他的影子。插手他人矛盾是自作聪明者的惯用伎俩,他们总喜欢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中显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并希望以此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耐。可是事实上,自作聪明的人几乎没有一次能够真正地帮助别人把问题彻底解决掉,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会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化。然而,如果你去问自作聪明的人他在干什么,他根本就不可能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充分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能力,面对问题冷静判断,量力而行,这才是聪明人应该做的。如果你真的想表现得比其他人更聪明一些,那么你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自知之明,没有必要总是要向他人强调自己的聪明,更没有必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以及不可利用的机会向众人表现你的聪明。你的聪明表现在你对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表现在你对自身生活的把握,只要你这两点做好了,而不是去做那些意在哗众取宠的自作聪明的事,那么你就是一个聪明人。
【智慧支点】
面对问题时要冷静判断,量力而行。对于不属于自己工作范畴的事更应谨慎。不可以不加分析胡乱表现。
74忙碌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整天都在忙忙碌碌,但是每天总结下来,却总是觉得这一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干成,那么你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忙忙碌碌却无所事事
如果我们现在遇到一位朋友,习惯地问对方最近如何,那么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得到对方这样的回答:“太忙了!”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状况下,似乎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忙忙碌碌地生活着。而“忙”在很多时候,也成了一些人的借口或习惯。
可是,如果我们去仔细调查一番,便会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这一现象就是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果然都是在忙碌中生活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永远都显得那么不够用,他们常常希望一天能有二十五个小时甚至三十个小时。可是同时,只要你再深入一层去探究他们,那么你就会发现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尽管表面上也显得忙忙碌碌,实质上却显得无所事事。这就是当我们问到一些人“忙些什么”的时候,对方却无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只能以“瞎忙”搪塞你的原因所在。
你整天的例行公事是吃饭、看报、喝茶和休息,不过你的手头总是有许多事情等着你去做,你整天忙忙碌碌,但是回想起来却又总是无所事事。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整天都在忙忙碌碌,但是每天总结下来,却总是觉得这一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干成,那么你就应该引起注意了。你要好好总结一下自己到底忙的是否值得,而且必须要搞清楚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如果你整天都是在无目的的忙碌着,而且忙碌的结果都是毫无成效的东西,那么你的这种忙碌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所事事,无论你如何的辛苦忙碌,最后都是毫无价值的。
第五部分:行为的危机 第45节:贪便宜之心
对于毫无价值的忙碌,最好不要因为习惯了这样的忙碌而去依恋它,你应该非常明智地去抛弃这种忙碌,你不妨坐下来让自己喘口气,然后静静地思考一番,重新确立自己的方向,设定自己的方式。在每天开始的时候,就对这一天所要做的事情进行一番规划,做到有的放矢,决不做徒劳无功的事。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你就有可能将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你的忙碌之中,而且你也会因此而不以忙碌为忙碌,并且活得很轻松。【智慧支点】
系统地安排自己整天的工作与休息时间,适当地运用应有的休息,并确保有人知道你的行踪。学会养成在离开座位之前找多种理由的习惯,避免重复或不必要的离座次数,适当记录自己每小时的活动并加以分析。搞清其他人对你的态度,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
75便宜
如果你的心里存在着某种自私的欲望,那么我奉劝你,最好不要去动那些不劳而获的邪念。
贪便宜之心
每一个人都有欲望之心,而这种欲望之心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的话,最终都很有可能转化为贪婪。人一旦生了贪婪之心,那么事情便到了危险的边缘。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如果你的家庭只是一个普通的大众化家庭,甚至你还可能生活在社会平均水平稍稍偏下的程度,当你看到其他人生活奢华,家里应有尽有的时候,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可是你又没有其他人那样特殊的才能,你对他们只有羡慕加嫉妒的份。
不过这种羡慕和嫉妒对你的心理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你很清楚自己与那些人相比缺乏竞争力,于是你就有可能另打主意。总是想把“公家”的东西变为自己所有的财富,总是想像着如果把公司的电脑、电话、传真机甚至办公桌放到自己家的客厅里将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便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个信号会让你发挥你的想像力,你会把目光投放到那些属于“公有”的财产上,正如上面所说,你会想像着公司里的电脑、电话、传真机等如果摆放在自己的家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你希望自己的家里也能像办公室一样布置得“有模有样”。于是,你的想像会一步一步地被挖掘出来,然后一步一步地付诸去行动。
想想看,如果你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那么你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像,及时地阻止自己的欲念,决定通过自身的奋发来改变自己的现有状况,这便是值得庆幸与赞赏的。可是如果你任凭自己的欲念发展下去,你就不可能安心于自己的工作,而会不住地将你的手伸向“公家”的财物,这样一来,你很可能会在一定时间里将自己的家布置成你所设想的规模,你也许会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些心理的平衡。但是,你没有想到的是,你的这种心理上的平衡是非常软弱的,只要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你完全崩溃。同时,当你将“公家”的财物占为己有的时候,你就已经犯下严重的错误,甚至已经成了罪犯,那么等待你的将会是什么,你自己应该更清楚。
你有可能因此而毁了自己的一生,你也有可能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而,如果你的心里存在着某种自私的欲望,那么我奉劝你,最好不要去动那些不劳而获的邪念。你要相信,别人那些令你羡慕的嫉妒的优势,都是靠他们自身的努力获取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就奋起努力的话,你也同样会获得那些你所梦想的东西。你要记住,任何东西都不可以用非正当的手段获得,因为那样得到的东西,从根本上讲并不属于你,总有一天你会为它们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这一代价很可能是永远都付不起的。
【智慧支点】
千万不要因为贪财而私自将“公家”或他人的财物带回自己的家里,即使是一张弃置的椅子,也不可以占为己有。你可以考虑购置一些廉价的办公器材丰富你的家庭设置,如果因工作需要使用“公家”的东西,一定要获得有关人士的批准,并且要及时归还。
第五部分:行为的危机 第46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76邋遢
一个人的仪表是否能够让他人接受,对于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不修边幅
有许多人将不修边幅看成是一种潇洒,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所犯的,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认识问题,同时也有对他人的认识问题。那些不修边幅的人并不知道,他们的一副形象以及他们所谓的自身“特点”,常常会给他人带来多少不便和尴尬,同时也使他们自己的形象遭受到极大的损失。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无法看到仪表美的痕迹,而他们身上那股子熏人的气味,也会让我们退避三舍。
如果你身上也有这样的特点,那么我奉劝你早日纠正,你要知道,一个人的仪表是否能够让他人接受,对于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你可以想像得到,如果你一身邋遢地与他人会面,你会给他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相反的,如果你一身整洁地与他人会面,你又会给他人留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或者说,当你看到与你约会的人是一个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事实上,每一个人对外界及他人的判断都存在着一个近乎一致的标准,这个标准首先来自于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而你的仪表正是这个第一印象的直接表现。因而注意仪表的整洁,是你正常生活的首要条件。如果你想标新立异的话,最好是做出标新立异的成就来,这样才是你应该做的正事。
【智慧支点】
每天早上抽出一些时间注意一下个人卫生,随时修饰一下自己的仪表,勤洗漱,注意整洁,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洒些香水。77糊涂
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常常被你忽略,你觉得没有必要太认真,糊涂一点不仅可以让自己轻松,也可以让他人轻松。
难得糊涂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一句“难得糊涂”为天下传扬,于是许多人便将其视为宝典,努力地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糊涂人,而且常常以糊涂自得。这实在是对“难得糊涂”的一种误会,这样的人,他们所标榜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准则,从而在人们眼里成了一个糊涂佬,如果用雅一点的称谓,便可以称其为“和事佬”。
抱定难得糊涂者,往往都有粗枝大叶的习性。他们办事的时候从不过问细节,更不会追求事情的本质,总是糊里糊涂地就将事情做完了,可是细加分析,他们所做的事情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漏洞。可是他们自己却并不会为这些漏洞感到内疚,反会以此为荣,美其名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以为这样做不但能够让自己轻松,也可以让他人轻松下来。
然而,糊涂人却忘记了一点,他们将事情糊里糊涂地处理了,一般都只是暂时将事情的明显矛盾化解了一下,真正涉及到本质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而一旦这些本质上的矛盾再次暴露出来时,那事态就将很难控制。
要想克服糊涂的习惯,就必须养成细致认真的好习惯,那就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必须对事情的本质进行必要的分析,然后抓其根本,全面解决。如果发现任何一点疑点,都应该秉持认真的态度,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你办事糊涂的习惯,而且还可以锻炼你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你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智慧支点】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最好应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随身带着纸笔做笔记。预先写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提前预备一份包括所有相关问题的计划表,以确保所有的决定、行动以及职责都已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及总结,如有一点疑问,必须要问个清楚明白,这是避免临事糊涂的良方。
78敷衍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些意义,那么你就应该尝试着从工作中寻找到乐趣。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干一行爱一行,但是事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干一行怨一行。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就在于,几乎没有人会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获得真正的满足,甚至是真正的满意都不能达到。
第五部分:行为的危机 第47节:决不多干一分钟
你感到工作越来越沉闷,你惟一的期待就是发放薪金的日子及周末快些到来,你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你认为混日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你也许正为自己的工作而苦恼,你越来越感到自己工作得很沉闷,如果不是在乎那份薪金,也许你早已经放弃了这份工作。正因为如此,你才不会去认真对待这份工作,你觉得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混下去,每月能够按时将你的那份薪金拿到手,那么就万事大吉了。你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混日子和混薪金,因而在你的身上看不到一点进取的迹象,你已经将你的进取心掩埋了。
当然,在你的心底里你也并不愿意这样,可是你却会觉得自己眼下的工作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而且你的工作也毫无让你产生激情的理由,你对这样的工作一点兴趣都没有。在你的愿望里,是希望能够拥有一份实现你自身价值的工作,能够引起你的兴趣和激发你的激情的工作。可是现实是你不可能得到这样的一份工作,因而你只能维持现状,能混一天是一天。
我想提醒你的是,你应该好好地分析一下你自己的心理因素,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些意义,那么你就应该尝试着从工作中寻找到乐趣,我相信在你的工作中你总会寻找到一点引起你兴趣的东西来的。如果你最终仍然不能寻找到,那么你不妨离开它,重新寻找一份能够引起你兴趣和激发你激情的工作,这样才能让你的人生活出意义来。如果依然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混日子,而不思进取,不思改变,那你的这一生也就完了。
【智慧支点】
尝试从工作中找寻乐趣,从你的职位中找出令你感兴趣的工作并尝试多做一点,可能你只需要多一点热忱,因为你就只欠这一点点。如果这个方法不能奏效,可以从事一些新的以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许你需要些时间思考及休息一下。也许可以考虑改变一下工作内容或换一个工作。
79守时
一个员工工作如何,上司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你不能获得上司的信任,那么最好是先找一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去分析问题的所在。
决不多干一分钟
当下班的时间一到,你便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并迅速离开,就算遇上紧急事务或员工会议,也不例外,因为你觉得下班时间是你自己的。只有在上司给你多一点报酬时,你才可能会觉得有义务多留一会儿。
如果你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甚至强到有些偏执的程度的话,那么我可以完全相信,你在工作中从来都不会有迟到早退的事情发生。你上班时绝不会提前或推后一分钟到达岗位,下班时也不会提前或推后一分钟离开岗位。你既不会利用上班时间去干私活,也不会让工作占用你的下班时间,就算是遇上了紧急事务需要加班,你也会在有偿的情况下才会留下。在你的意识里,只要能够把上班时间内的工作做好,就已经完成了你自己的使命,如果要让你去完成属于工作以外的任务,那么就理所当然地要获得额外的报酬。
当然,谁都不能说你的想法不对,也不能说这样的做法不对,在某种程度上,你的这种严守工作时间的态度还会获得一定的支持。不过问题是,如果是属于你自己的工作范围,而在你的工作时间里你并没有能够完全处理完毕,那么你在下班时间一到便离开,抛下这份工作,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如果是在你即将下班的时候突然遇上紧急事务,而你却因为已到下班时间便扬长而去,这又是什么行为呢?
事实上,也许你自己并不清楚,你的这种态度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你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热忱。尽管你在行为上可以标榜自己遵纪守规,但是你的本质上却是一种极端的自私。事实上,一个员工工作如何,上司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你不能获得上司的信任那么你就应该对自己引起重视了,不要等到突然失去一切的时候再去反思,那样就已经迟了。
【智慧支点】
如果你未能在下班前将问题解决,那你必须让别人知道。如果你不能继续留下来帮忙,那你应将工作交待清楚。就算是平常的日子,在下班之前你去知会一下你的上司也是好的。要知道每天下班前“借贷”出十分钟自己的私人时间,会获得令你意想不到的“利息”。
第五部分:行为的危机 第48节:好为人师
80马虎
如果你的身上有马虎的习惯,那么最好是认真分析一下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针对这一原因和关键进行改正。
得过且过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无论是什么事,只要你认真去做,那么就有可能做成。但是如果你缺乏认真的态度,抱着得过且过,马虎了事的心理去干事,那么即使是可以成功的事情,也会由于你的这种态度而丧失成功的机会。
你有马马虎虎的习惯,对事情的处理往往得过且过,认为一个人没有必要事事都太较真。
一般马虎的人,他们对事情的处理在习惯上常常给人“大老粗”的印象,然而他们又与真正的“大老粗”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真正的“大老粗”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感觉,或者是无意识的“粗”态。而马虎的人,并非对事情的处理没有能力,主要是由于自身的某种习惯或某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就是一种我们所说的不认真。是一种有意识的不认真,这种不认真一旦在一个人的身上形成习惯,那么面对需要的时候,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就不可能将所面临的事情做好。
事实上,办事马虎工作不认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用一个简单的事例便足以证明其普遍存在性。如一个水龙头经过长期使用而漏水,难以完全关闭,于是便会有人用铁丝将其绑紧,这样也能达到不让水源无限制流失的目的,可是这种铁丝捆绑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会给使用带来相应的不便,同时也会使水龙头受到更大的损坏,从而造成更多的水源流失。这样的例子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曾见过,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工作方式,就是一种马虎的工作方式。有着马虎习惯的人,通常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特点来,比如他们会说:“嗨,就这样吧。”“那么认真干嘛?”等等,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一旦这成为一个人的习惯,那么于工作于生活都毫无益处。如果你的身上有这样的习惯,那么最好是认真分析一下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针对这一原因和关键进行改正。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陋习而不去纠正,那么你的这一生都将因此而毫无建树。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一生只想马马虎虎地过去算了,那我也就对你毫无办法了。
【智慧支点】
马虎是成功的大敌,如果你想要你的人生有意义,你就必须有认真的态度。尽力改变你得过且过的习惯,养成细致的作风。
81师癖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人们不仅不会讨厌你,而且还会亲近你。可是如果你习惯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以一副师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么你最终的下场很可能是在别人的不屑中滚蛋!
好为人师
他人犯错时,你会做出很大的反应去予以批评。有时,他们的失误要把你逼疯了,如果他们按你的指示行事,这样的错误是不会出现的。于是,你常像导师一样训导他们,试图用你的思想左右他们。
如果“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的话,那么“好为人师”就是一种虚荣了。中国古代大贤孔子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是身为一个普通人的你呢?
当然,如果你确实有学问,你的知识也足以够“为人师”的资格,那么自然而然地,他人也会尊你为师的。可是,如果你总是标榜自己,总是要对他人摆出一副师长的派头来,那就未免过分了。
更有甚者,是你为了表现自己的“为师之道”,常常会去寻找他人的“失误”,并且利用他人的“失误”来表现你的“师道”,拿他人的失误做文章,甚至不惜夸大这种失误的成分或后果,这就难免有些哗众取宠了。
因而你应该明白,你的那些自得的为师之道,也许会成为他人嘲笑的证据,也许会成为他人讨厌你的条件。如果你不加收敛,将会导致你从此越来越孤单,人们对你的话会不屑一顾,即使你在某些方面真的比他们懂得的多,他们也会对你的批评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的心理上,已经对你产生了反感。
第五部分:行为的危机 第49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所以你要警惕了,“师”并不是轻易就可以称得上的,如果你是一个智者,最好还是少称师的好。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人们不仅不会讨厌你,而且还会亲近你。可是如果你习惯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以一副师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么你最终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智慧支点】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批评都是针对自己的。你要宽容,记住人是从错误中成长的。忠告犯错的人如何纠正错误,而不要纠缠于过失上。要意识到有些错误是不能控制的,要聆听他们的自辩。要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以导师的形态出现。记住,你是朋友,不是导师。
82否定
当一个有价值的创意出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如果你给予否定,你将会失去一次极好的机会。
否定的态度
对他人的新创意不加分析便给予否定,一些常挂在你口边的句子包括“一定不可以啦”、“他们不会接受的”或者“我们以前也曾试过,还不是弄得一团糟”等,事实上这只是你的习惯。
否定他人以肯定自己,这是许多自私者所惯用的手段,而且也有许多人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凡是他人的提议,他根本不用分析,便立刻加以否定。这样的人往往认为,无论别人的提议或者创意有多大的优点,只要对其加以否定,就可以显示出他自己的高明来。
可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如果你是一个惯于否定他人的人,那么你会将自己渐渐地孤立起来。你的否定从一方面讲打击了他人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讲,也使他人更加激励自己,同时,也使他人对你产生了不满。你的一味否定,不仅伤害了他人,同时也伤害了你自己。在你的不断否定之下,他人不会再与你共同分享他们的智慧,他们会因为你绕道而行,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给他们以激励,只会给他们以打击。
与此同时,因为你对他人的否定,也使他人对你在潜意识里产生了否定的欲望,因而当你有什么新的提议或创意的时候,被你否定了的人也同样会回报你以否定。这样一来,在你的周围,将形成一个怪圈,一个否定的怪圈,从而将所有的创造性都破坏无遗。
所以你应该学会肯定他人,因为事实上,有许多创意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当一个有价值的创意出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如果你给予了它以否定,你将会失去一次极好的机会。如果这个创意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有价值的,那么你的处境将会如何便可想而知了。人们会嘲笑你,会对你嗤之以鼻,会从此把你放入他们交流的垃圾桶里,把你视为一个不可合作的人。这样一来,你势必成为一个孤家寡人,这对你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因此,学会肯定他人,改掉你一味否定他人的毛病,你才能在你自己的圈子中游刃有余。
【智慧支点】
事实证明,不寻常的创意往往是非常有用的,不要斥责非传统的创意,相反地,你需要创造一个对创意不设限制的环境。对他人的意见要感兴趣并以开明的态度面对。面对共同的难题时,要设法找出新的解决方法。除非你对事件有透彻的了解,否则万不可对任何观点做出判断。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