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顾客买东西都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希望从中得到实惠,所以一些商场总会适时地进行一些打折的让利活动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德鲁比兄弟假耳聋真推销其实就是一种对顾客的价格战误导,顾客以为德鲁比克因耳聋听错了价位,便急忙掏钱买下了衣服,本以为自己从中占到了便宜,其实正中对方圈套。许多商场超市也经常亮出打折促销的方式吸引顾客,从表面看打八折、七折乃至五折会让消费者感到很实惠,其实很多时候商家是在提高原价后又进行的打折,从而给人造成了一种很实惠的假相,让顾客感到了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
第146节:要让顾客占你的"便宜"(2)
齐格是位烹调设备的推销员,他推销的现代烹调设备每套价格高达395美元。有次在某个城镇举行大型的集会,齐格赶到后在集会场示范着这套烹调器,并强调它的节能性,以便为消费者节省下燃料费用,同时他还把烹好的食品散发给现场的人们,免费请大家品尝。
此时,有位顾客在尝过食品后禁不住称赞道:"味道的确不错,不过你这设备有点太贵了,400美元买一套锅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再好我也不会买的!"周围的观众听后都觉得有理,于是便交头接耳议论起来了。齐格抬头看到说话的这个人原来他认识,是当地一个著名的守财奴。
齐格心里明白,对待这样的顾客只能智取,不能强求,他心中经过暗自盘算后想出一个好主意,从身上掏出一张1美元的钞票而后把它撕碎扔在了地上,然后问守财奴:"你心疼吗?"
守财奴对齐格的这一举动开始感到十分惊讶,但随之便稳定下了心神,而后镇定地回答:"我心疼什么,撕的钱是你的,你尽管撕好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齐格笑着说:"其实撕的钱不是我的,而是你的。"
守财奴听后感到惊讶不已,禁不住问道:"怎么会是我的钱呢,明明是你的吗?"
齐格突然问道:"你结婚有多少年了,应该不会低于20年吧?"
"不错,已经23年了,你问这个是什么意思?"守财奴更加疑惑了。
"就按20年算吧,如果每年以360天计算的话,使用这个现代烹调设备烧煮食物,一天就可节省1美元,360天就能节省360美元。照此来算,你在20年内没使用烹调器就等于浪费了至少7200美元,这不等于撕掉了7200美元吗?从现在开始,如果你依然不用这个烹调设备,那么过20年后你又要撕掉7200美元。与400美元相比,哪个更划算呢?"
守财奴听后心底也暗自盘算了半天,最后乖乖地买下了一套烹调设备。周围的观众见这么吝啬的守财奴都买了,自然也不肯放过机会,结果齐格推销的烹调设备瞬间销售一空。
第147节: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1)
一般的推销员在推销时只知道介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比其他同类产品有哪些优势,这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推荐方式很难打动消费者,让其产生购买欲。而齐格的成功推销便避开了这一俗套,而是站在顾客的角度来分析购买自己的产品后会得到哪些实惠。比如,推销家用电器之类的产品你可以侧重于节能省电,推荐食品你可以侧重于营养和保健,当顾客觉得有切实的利益可图、有便宜可占时自然会高兴地买下你的产品。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
正如一首歌中唱得一样:"常言道强闯少不免逆流,人柔弱似水却可以载舟。"生活中固执己见的往往容易碰壁,固执就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东西。懂得灵活变通就是一剂处世的良药,能使人左右逢源,进退自如。
一场大雨过后引发了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教堂里的祖父向上帝祈祷着。当洪水淹没到他的膝盖后,一位救生员驾船来到教堂冲祖父大喊:"快上船吧!不然你会被淹死的!"神父镇定地说:"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吧!"不久,洪水已经上升到了神父的胸口,但他依然站在祭坛边祈祷着不肯离去,此时又有一艘救生的小船在此路过,救生员再次大喊着要求神父快上船,但他还是拒绝了,并声称自己要守住教堂,等待上帝前来搭救自己。最后,一架救生机在洪水的上空盘旋时再次发现了已经爬到教堂顶端的神父,他手拿着十字架依然在祈祷着,但他还是拒绝了他人的营救,一心等着上帝。
最后,固执的神父还是被洪水淹死了,他没有等到上帝前来搭救自己。死后的神父十分生气,见到上帝后禁不住质问:"主啊,我一生信奉于你,从来没有过二心,为什么在我生死悠关的时候你对我置之不理?"上帝叹了口气说:"我怎么没有救你,前两次我分别派了木船和救生艇去救你,你拒绝了,后来我又派直升机去救你,但你依然没有接受。因此,我以为你想死后来身边陪我,便没有再派人搭救你。"可见,人生中的许多磨难与障碍并非是由他人造成的,相反倒是由我们个人过于固执的秉性甚至是愚昧无知造成的。
第148节: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2)
聪明人做事很少看到他们匆忙的背影,就已经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任务,这就是他们的高明所在。目光远大,能掌控全局;机敏灵活,不墨守成规;知己知彼,才百战不殆,这便是成功的诀窍。
一家全国知名的大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招聘工作的负责人给前来应聘者出了这样一道测试题:"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期限是10天。"这一问题提出后立马让前来应聘的人犯了难,有些人甚至认为该公司是在拿他们开玩笑,怎么能把木梳卖给没有一根头发的和尚呢,因此多数应聘者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了三位答应了这个测试。10天后,三位应聘者如期而至。
第一位的销售结果是卖出去了1把,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为了能卖出去梳子我受到了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下山时在途中碰到一个晒太阳的小和尚,他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于是我灵机一动便递给了他一把木梳,小和尚用后很高兴地买了一把。"
第二位的销售结果是卖出去了10把,他讲述的经历是这样的:"我到了一座名山古寺,因为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得十分零乱,我找到寺院住持说香客蓬头垢面是对佛祖的不敬,应该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听后买了10把木梳。"
第三位的销售结果是卖出了1000把,他讲述的销售过程是这样的:"我去了一个全国著名的深山宝刹,那里每天进香拜佛的朝圣者络绎不绝。我对住持说进香朝拜的人都有一颗虔诚的佛心,你们宝刹最好也应该回赠礼物以示纪念,于是我便向主持推荐了木梳,并建议其在上面刻'积善梳'三字,这样他们宝刹的名声在民间便会越传越大,而香火也必会越来越旺盛,就这样住持高兴地买下我1000把木梳,还请我在他们寺中小住了几天。"
虽然三个接受应聘的人都卖出去了梳子,但第一个人的方法显然是墨守成规的,他只想到了梳子与和尚的联系,认定了梳子不但要卖给和尚,而且和尚还应该是梳子的使用者。第二个显然要进了一大步,他把木梳的使用者从和尚转移到了香客身上,但是并不是销售对象。只有第三个才算做到了完美,首先他选择的是全国著名的宝刹名寺,然后把梳子介绍给主持时不是直接的销售,而是视其为一种对香客回赠的礼物,这样不但扩大了寺院的影响,同时也会招揽更多的香客信徒。因此,第三个应聘者的销售方式才是最具创新意识、最有成效的,自然业绩也便最好。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便是:墨守成规的人很难有太大的作为,只有善于变通、敢于打破常规的人才会在绝境中找到出路。
第149节:学点讨价还价的本领(1)
学点讨价还价的本领
实际上,著名的分蛋糕博弈就是一个类似于讨价还价的博弈模型,蛋糕只有一个,两个人怎么分呢?经过商讨想到的最好办法便是一个人切、另一个人选。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最后不得不忍痛把一件传家宝卖给某个财主。农民认为这件传家宝至少值500两银子,而财主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他认为这件传家宝最多只值600两,由双方最初的各自估价我们可以得出这件传家宝的成交价格应该在500~600两银子之间。
从动态博弈问题的倒推法原理来分析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因为财主认为这件传家宝最多值600两,所以只要农民的提价不超过600两银子财主就会选择接收报价。那么,从第一轮的博弈来看农民会拒绝由财主开出的任何低于500两银子的价格,如果说财主开价550两银子购买传家宝,农民在这一轮同意的话,就只能得到550两;如果农民不接受这个价格,那么就有可能在第二轮博弈时财主会将价位提高到590两银子。因此,在讨价还价中谁先开价很重要,如果财主先开价,农民后还价,那么卖方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是后出价的"后发优势"。
其实,财主也懂得讨价还价的许多博弈策略,他有可能会先让农民出价,然后自己再选择降价,因为财主明白农民的最初开价一般必有回旋的余地。再者,财主也可以选择一次性出价,不允许农民再讨价还价,这时只要财主的出价高于500两,则农民就一定会把将字画卖给财主。因为500两银子已经超出了农民的心里价位,一旦不成交,他一文钱也拿不到,只能继续受冻挨饿。
在商场竞争中讨价还价的现象又分很多种,非常急切想买到物品的买方往往要以高一些的价格购得所需之物;急切于推销的销售人员往往也是以较低的价格卖出自己所销售的商品。正是这样,富有购物经验的人买东西、逛商场时总是不紧不慢,即使内心非常想买下某种物品都不会在商场店员面前表现出来;而富有销售经验的店员们总是会劝说顾客,"这件衣服卖得很好,这是最后一件"之类的陈词滥调。
第150节:学点讨价还价的本领(2)
讨价还价是一个重复博弈的过程,所以你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也一定要有灵活多变的策略。如果你看好了某件商品,最好不要单刀直入地问价格,而是先佯装挑选其他商品,因为你随意的样子会分散卖家的注意力,然后你再突然问到你想要买的商品价格,这种情况下店主往往会因猝不及防报出较低的价位。
当店主报价后你自然会用"太贵"来回绝,此时卖家可能会主动降价,然后你再装作转身离开的样子,这一招在砍价中十分关键,而且屡试不爽。店主见你要走自然会想喊住你继续降价,但你不要回头,而是照走不误,等溜达一圈后你再回到店中。此时装傻充愣地再问:"刚才你说多少钱?是不是x元?"当然,你说的这个价位其实比刚才店主说得还要低,不管对方否认还是认可,你接下来便可以用"刚才我看的那家的更便宜"来应对 。接下来,店主便会继续降价,此时你再开始观看商品,装作很专业的样子来指出不足之处,然后再以一个双方都比较满意的价格成交。
下面是一个很有趣的关于讨价还价的幽默故事,虽然其中不乏调侃、讽刺的味道,但这个顾客讨价还价的能耐确实非同一般。
顾客:老板,请问这条裤子多少钱?
老板:180元,刚从广州进的正宗货,你想买一条吗?
顾客:我先看看……
老板:放心,绝对是好面料,给你优惠点,170吧!
顾客:这也叫优惠啊?
老板:呵呵,我再降30,140怎么样,这回可以了吧?
顾客只是默不作声地微笑。
老板:笑什么,难道还嫌贵?
顾客:岂止是贵,简直是在用水泵抽我的血!
老板:没那么夸张吧,小兄弟,看你是本地人,再照顾你一下,120如何?
顾客依然默不作声。
老板:难道还嫌贵,我现在只挣你几块钱呀?
顾客:我不是说贵,只是我裤子里的钱没这么多。
老板:那你口袋里有多少钱?
顾客:90元。
第151节:学点讨价还价的本领(3)
老板:你在和我开玩笑吧,再添10元,凑个整数,100块吧。
顾客:我很想给你120,但真的是无能为力。
老板:那就90吧,就当交个朋友。
顾客:不行,我不能把90全给你,因为还要留10元的车费。
老板:车费?什么意思?
顾客:因为我的家住在郊区,我到时必须得坐长途汽车回去。
老板:得了,那就80吧!
顾客:可我还得吃饭呀,从早晨到现在我一直饿着肚子呢!
老板:小伙子,你真是太滑头了,简直有点过分,你不会又说还要买瓶饮料吧?
顾客:就这些了,我没有其他要求了。
老板:好吧,那就70吧。
顾客:不对呀,老板,裤子这里的颜色怎么明显与其他地方有差别呀?
老板:这是磨砂的颜色,故意弄成这样的。
顾客:是吗?我怎么老觉得像条旧裤子。
老板:不可能的,你看看我的进货单……,上周刚进的货。
顾客:噢,的确,看来是我误会了!哎呀,这上面的进货价可是每条裤子20元呀。
老板:哦……,不对,那是税前,税后每条成本50多元呢。
顾客:你当我是傻瓜吗,老板,这明明是增值税发票吗,这条裤子进价就是20元。
老板:嘿嘿……,做生意吗,光每天的门面租金就上百块,不多赚点我吃什么呀?
顾客:可你不该这么黑心呀,你的行为是对消费者心灵的莫大伤害。
老板:不要说得那么夸张,兄弟,我再便宜些,给你按25吧。
顾客:什么?这个数字也太难听了吧,跟二百五有什么区别?
老板:得了,再便宜一块,24吧。
顾客:4同"死",太不吉利了,我可是很迷信的。
老板:哎,23吧,这个数字总可以了吧。
顾客:好吧,成交。
从整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这位顾客先后采用的一些实用招术:首先选择的是沉默不语,先静等老板自己慢慢降价,然后再跟进说明自己所带的钱不够,从而继续引导老板降价。接下来的一个关键是这位顾客挑裤子的毛病,不管商品有没有毛病我们一定要用到这一招,因为这也是诱使老板继续降价的重要环节,而这位顾客挑毛病的意外收获便是发现了裤子的实际进价。
第152节:怎样选择最佳爱人(1)
第12章恋爱与婚姻--如何收获美好爱情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从恋爱到婚姻,几乎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但是爱情之路并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完美。有相恋也有失恋,有结婚也有离婚,有的渴望与相爱的人长相厮守,但偏偏是中途夭折,有的与自己喜欢的恋人马上就要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了,结果却是被他人横刀夺爱。所以,爱情是幸福的,但有时也是残酷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体味爱情的幸福,远离爱情的伤害呢?
怎样选择最佳爱人
关于为什么要找老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无论如何要结婚,因为如果你找了一个好老婆,你会幸福一辈子;如果你找了一个不好的老婆,你就可以成为哲学家。"
那么,男人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好老婆呢?在情场中博弈有个著名的"麦穗理论",说的是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向其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伴侣的问题。苏格拉底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他们带到了一块麦田,然后要求他们沿着田埂一直向前走,不许后退,并命他们每人选一枝最大的麦穗摘下来,但机会只有一次。
第一个弟子走了几步看见了一枝又大又饱满的麦穗,十分高兴地摘了下来,但接下来他却发现前面有许多的麦穗其实更大,所以他为自己的过早摘取而感到后悔不已,最后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前者的教训,每当他看到一枝大的麦穗时便提醒自己后面可能还有更好的,于是他便这样一次次错过了许多机会,直到他最后走出麦田的那一刻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第三个弟子吸取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麦田的1/3处时,便对麦穗的大、中、小进行了详细比较,然后再用1/3来验证自己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等到最后1/3时他选择了属于较大一类麦穗中最满意的一枝。
关于三个弟子的选择,显然最后一个最理性,最合理,虽然他选的那枝麦穗不一定是麦田中最大的,但他的选择方式却是最得当的,他既没有像第一个弟子那样有选择后的烦恼与后悔,更不像第二个弟子的两手空空。所以,他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十分满足。
第153节:怎样选择最佳爱人(2)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选择最佳对象的搜寻策略是参照若干样本进行冷静地分析比较,选择其中一个明显高于他们全体的。从现实中不少人的择偶方式来看,第一个弟子的方式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型的,第二个弟子则是"追逐完美"型的。因为这两种择偶方式都有缺陷,所以他们才会一个后悔,一个一无所获。
"一见钟情"的恋情多是凭借相互间的第一印象和一时好感结识的,彼此间缺少更深的了解,所以很难建立起牢固的感情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缺点便会逐渐暴露,到时初识时的甜蜜便会变成相互间的忍让与迁就,最后发展到反感甚至是厌恶。因此,"一见钟情"式的恋情多是聚少离多,能够走到一起的少之又少。
有位年轻人在一个舞会上看上了公司的一位女同事,但他一直没有勇气表白,因为他害怕被拒绝。最后天公作美,他和女孩住在了一个小区,两人终于有了更多频繁接触的机会。但是,他发现那个女孩十分健谈,而且说到兴头上时经常是嘴角挂着白沫,此前心目中认为的那个魅力四射的女孩现在变成了唾沫四射。积存在他心中的浓浓爱意在一次次谈话后渐渐化为乌有。于是,年轻人最后选择了放弃,虽然女孩口才确实不错,但她的喋喋不休使之显得缺乏几分雅致,有点流于俗气,"一见钟情"的萌萌爱意就这样结束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追逐完美"的恋情更是不可取,男人希望得到具有温柔、贤慧、漂亮、孝顺、朴实、勤劳等优良品质的女人做老婆;女人也希望得到温柔体贴、英俊潇洒、有钱有势的男人做老公。先不说这样完美的女人和男人毕竟是少数,更重要的是作为追逐者的你是否也如此完美,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如果你自己不够优秀,又怎会得到更为完美的人的青睐呢?
两个年轻人经一位朋友介绍相识了,女孩是个大学生,男孩则在这座城市里有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女孩还能烧一手好菜,每天晚饭她都会做好饭菜等男友一起回来共享,然后男友再将她送回学校。后来,他们因为一个小小的矛盾分了手,高傲的男孩没有做出半点的让步与迁就,甚至对女孩的数次道歉都置之不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和反思,男孩终于为自己的冲动和不理智而感到后悔了,他通过多种方式想挽回自己的过失,可惜女孩的反应只是陌生人一般的礼貌回复。就这样,男孩因为自己过于完美的追求失去了一份爱情。
第154节:漂亮的女孩没人追(1)
所以,我们在选择男女朋友时就应该像"麦穗理论"中所提示的道理一样,最好不要选择第一个与你约会的人,因为他(她)适合你的概率是最低的,尽管在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些夫妻是初恋情人,而且婚后的生活也十分和谐美满,但在这里我们只是从爱情博弈的选择策略谈起,而不是信奉的命运或缘分。另外,就是不要试图寻找完美无缺的恋人,否则的话你将会后悔终生。选择最佳对象的策略就是冷静地比较若干样本后,选择下一个高于他们全体的那一个。
漂亮的女孩没人追
长相不太漂亮的女人没人追不难理解,可现实中偏偏许多漂亮的女孩也没人追,这到底是原因导致的呢?放到博弈学中我们可以用囚徒困境来解释这种现象。
在舞厅中有一位漂亮的金发女郎,无论是个人魅力和外在的气质都要比其他的女士明显要高上一筹,在场的所有男士见到后都必会为之心动,并以能与之共舞而感到荣幸。但是,舞厅内的男士们此时都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为什么呢?
正因为金发女郎太漂亮、太有魅力,所以很多男士在追求她时便会有许多的顾忌,如果所有的男士都去追求这位金发女郎,顶多也只有一位如愿,其他的男士都会面临遭到拒绝的尴尬。被拒绝的男人不但自己感到很没面子,甚至因此还会惹恼其他魅力十足的性感女士,这很可能导致有的男士连一般的舞伴都找不到。思想上经过这么一番思考后男士们便会放弃了对金发女郎的追求,转而追求其他女士,这样他们至少还不会空手而归,一无所获。
假设男士直接追求其他女士便会稳稳获得一定的收益,我们把收益定为1,而追到金发女郎的收益是其他女士的2倍,但一旦追不到则为零,用囚徒困境博弈表格表示如下:
以上这个表格还是在只有两位男士的情况下做出的,因为事实上舞厅的男士远远要多于两位,男士越多,则追到金发女郎的几率便越小,所以才有了金发女郎舞厅遭冷落的局面。
第155节:漂亮的女孩没人追(2)
那实际生活中漂亮的女人为什么没人追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第一,一般男人会对漂亮女人有这样的印象:爱财,过于追求高品位的生活;爱面子,虚荣心强;爱英俊潇洒的男人,一般人看不上。总之,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漂亮女人对各方面的要求条件都很高,所以多数男人都认为漂亮女人很难追到。于是漂亮女人就成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水中花、镜中月。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漂亮的女孩多更喜欢打扮自己,吃穿住用行往往都显得与众不同,高人一等,所以平日消费肯定少不了,给人留下了爱财的印象。再者,漂亮女孩多是被人宠着,给人娇生惯养的感觉,显得过于娇气任性,缺少内涵,往往被视为花瓶,有的甚至还有贪慕虚荣、嫉妒心强,不能善解人意等弊病。尤其是这后一条,一般人认为择偶应遵循郎才女貌这一原则,所以认为漂亮的女人是不可能看上长相一般的男人的,于是更多的男人在有自知之明的前提下便选择了拒绝追求美女。
第二,多数男人认为漂亮女人难养,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甚至是怕自己管不住。
男人以上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你是有钱的富家子弟,可能还不会担心漂亮女人给你带来的生活负担,可实际情况是更多的男人并非都腰缠万贯,所以他们不想找个花钱大手大脚的漂亮老婆。漂亮的女人容易寂寞,寂寞的女人便容易红杏出墙,如果你娶个漂亮老婆,每天自己在外拼命工作,你放心将其留在家里不管不问吗?如今发生"一夜情"、"婚外恋"的男女不在少数,男的多是有钱的花花公子,女的多是漂亮寂寞的温柔少妇,于是在情场上便有了"情人要找漂亮的"这句流言。
多数男人找老婆都偏向于中等的女人,有钱、帅气的男人虽然是少数,但又可划分为花花公子与渴望真情的两类,前者找漂亮女人做情人的多,因为老婆只有一个,但情人可以无数;而后者则更渴望得到温柔体贴的漂亮女人,所以对漂亮女人的选择往往更加慎重。
第156节:漂亮的女孩没人追(3)
回头再看关于舞厅的这个博弈事例,男士们都去追求其他女士也并非是最优策略,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避免空手而归,所以为了避免风险便去选择最稳妥的收益。一旦他们有了机会,看到舞厅的男士数量少时,必会有大胆的再次把追求的目标锁定到金发女郎身上。再者,如果金发女郎被闲置在那里,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在博弈中取得双赢的局面呢?当然是有的,那就是男士在选择舞伴时避开同时行动,而是有顺序的行动。假如舞厅多数男士都已经找到了舞伴,就剩下了罗西和彼得两人,罗西最后选择了其他女士,则彼得最好的选择便是去追求金发女郎。
漂亮女人受冷落,应验了俗话"巧妇常伴拙夫眠"。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与漂亮女孩相伴的是一些其貌不扬、能力庸俗的男人,给人一种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得不到我爱的人,就找爱我的人,这是典型的经济人次优选择,也是对这种情况的最好解释。
博弈论中讲到过风险投资,所以理性的人往往会在大的风险面前选择退而求其次,这也是漂亮女人遭冷落的原因。如果有两人追求一位美女,一个是帅哥,一个是"牛粪",那美女在做出选择前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她一定会考虑到帅哥既然很帅,肯定也会有许多漂亮女孩在追求他,而"牛粪"便不会有这么好的福气。
而对于被选择的帅哥和"牛粪"而言,追求鲜花的过程各有收益,成功时都可以说是无穷大,但失败了却要另当别论,因为"牛粪"只不过为零,而帅哥则很可能为负。道理很简单,因为帅哥在追求这位美女之前很可能暂时拒绝了其他漂亮女人的示爱(当然,也不排除帅哥"脚踏两只船"的可能)。如果这个帅哥追求美女失败,则他很可能会同时失去两个美眉,所以他付出的代价远远要大于"牛粪",而"牛粪"追求美女便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所以追求的过程中显得更投入,更真诚。
在这种情况下,帅哥往往会做出次优选择,那就是对自己喜欢对方,但不知对方这位美女是否也对自己有好感时往往会采取退让的原则,而是把主要目标放到了已经确定追求自己的美女身上。正是基于这种心态,在帅哥和"牛粪"共同追求美女的时候,美女一般会做出这样一个判断:"牛粪"比帅哥更爱我。于是,她也会像帅哥那样心存遗憾地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一个认为更爱自己的老公,那就是"牛粪",这便是产生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根源。
第157节:脚踏两只船的根源(1)
脚踏两只船的根源
爱需要两个同样用心的人,但爱更需要真诚,它由不得半点的矫揉造作,更容不下虚伪,甚至一丝的玩笑。如果通向爱的心扉之门是虚掩的,你扭扭捏捏的爱便很可能会被误认为缺少真诚,可要是把心扉之门全都打开的话,对方又以为你是在开玩笑,真的是让你百口难辩,进退不得,因为爱也需要委婉和含蓄。如果情侣或是夫妻想更好地相处,彼此之间一定要学会沟通,通过沟通剔除误会,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爱。
追逐真爱拒绝脚踏两只船,最好的方式是只开半扇门。开半扇门,足够你在追逐爱的道路上出出进进、来来回回。为了爱,你可以独自一人坦然地出门寻觅;为了爱,你也可以安然地等待走进这扇门的人。因为半扇门的空间只能让一人走进你的心扉,而不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整扇门大开,出来的依然是你一个人,但进去的却很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这是寻求真爱的大忌。寻求爱不是凭数量取胜的,而是由质量决定的,因为你一生最多也只能得到一位。就算爱的道路上有太多的离散和分手,也是要一个走了,一个再来的,而不是对走的恋恋不舍,对来的又希望多多益善,要得到真爱是绝对不能贪多的。
对离开的你一定要学会忘记,但绝对不能因为伤害或打击而关闭敞开的半扇门,那是你想逃避,但又逃不掉;那是你想解脱,但其实是自欺欺人。你可以失望,甚至可以流泪,因为你一定要学会舔拭着伤口、懂得匍匐前进的悲壮与伟大,但你不能停下追逐爱的脚步,因为在爱情的原野上并不是你想象的那般荒凉和绝望。
来的你一定要学会欢迎和拒绝,欢迎第一个走进门内的人,拒绝第一个走进门内的身后人,也就是说,你要始终保证自己的门内永远只有一个人。你还要学会接受和送别,走进门内的不适合你,或你不适合他(她),你都要微笑着送他(她)离去,然后再接受第二个走进这扇门人。所以,只有真心真意地爱一个你才会得到幸福,才会在步入婚姻殿堂后享受家的温暖。
第158节:脚踏两只船的根源(2)
但是,现实恋情中对爱情专一的越来越少,而脚踏两只船的越来越多。从相恋的阶段来看,脚踏两只船的人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寻得新欢后难以割舍旧情,二是一方出现感情危机后暗中追求其他目标。所以,处于相恋阶段的某一方如果脚踏两只船,多数是因为感情不牢固造成的,因为这只能表明相恋的双方都还没有达到让对方完全相信自己的地步。如果一对恋人都能视对方为自己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人,就很难再给脚踏两只船滋生的土壤和空间。
结婚后如果夫妻某一方出现脚踏两只船的则只能有一种解释,不管是丈夫在外有情人也好,还是老婆是他人的情人也罢。男人只能说是花心,而女人用中国传统观念来评判就是不守妇道。如果生活中碰到了类似的尴尬境地时又该怎么办呢?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首先应该采用比较委婉含蓄的做法暗示对方自己已经知道了对方的所作所为,发出这样的信号就是要看接下来你的爱人会采取什么行动来补救。如果能断绝与情人的来往,你们就最好重归于好;如果依然我行我素,则分手或离婚未尝不是痛苦中的最佳选择。
有一个关于星座测验脚踏两只船的选择题,要求测试者对下面的三句话按照直觉进行回答,然后排好顺序:
1,切莫错过;2,我的爱;3,珍惜我吧。
答案如下:
1+2+3:被测试者呈现出的是金牛、天蝎的特质。也就是说持有这种心理的很想脚踏两只船,但是实际手法却有点笨拙。
1+3+2:被测试者呈现出的是巨蟹、摩羯的特质。如果有机会的话这类人会试上一试,只不过很容易露出马脚。
2+1+3:被测试者呈现出的是狮子、水瓶的特质。如果有心这么做,颇有能耐可以摆平两只船。
2+3+1:被测试者呈现出的是双子、射手的特质。短时间还应付得过来,时间长了便会露出马脚。
3+1+2:被测试者呈现出的是处女、双鱼的特质。这类人颇具掩饰技巧,如果不是细心的人很难察觉。
第159节:夫妻怎样和谐相处(1)
3+2+1:被测试者呈现出白羊、天秤的特质。越是刻意掩饰,就越容易引起两只船的同时怀疑。
如果你相信这个星座测试,如果你不放心你的恋人或爱人,不妨用这个选择题来测试一下。
夫妻怎样和谐相处
和谐相处是衡量家庭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实际上夫妻间一起生活免不了磕磕绊绊,吵吵闹闹,那怎么做才能更好地维系一个幸福家庭呢?夫妻生活就好比一场合作博弈,而维持合作博弈顺利进行的是共同的利益,拿到夫妻之间来说就是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良好的兴趣和生活方式,是一个家庭正常运转的基础,所以夫妻双方都应戒除不良嗜好,培养共同兴趣。如果夫妻一方存在嗜酒、沉溺网络、胡乱交友、赌博等不良嗜好的话,则婚姻破裂是迟早的事。
夫妻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男方在选择电视节目时一般喜欢看武侠、警匪、文艺之类的节目,而女方多喜欢看娱乐、情感剧之类的节目。为此,夫妻双方很可能会发生一些小矛盾,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夫妻之间都做出一些让步,采取折中的选择,找个双方相对都比较喜欢的一类节目,比如雅俗共赏的喜剧片,这样的选择便往往会将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如果有孩子的话,夫妻双方都可以选择放弃,把机会让给孩子看动画片。
曾经有这样一对残疾夫妻,妻子半身瘫痪,平日只能依靠拐杖勉强行走,丈夫是个聋哑人,在一般人眼里看来这对夫妻可以说是最不幸的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生活反倒十分的幸福。譬如,他们出去买东西时总要结伴而行,丈夫骑着三轮车拉着妻子,由于自己不便与人沟通,讨价还价的事便由妻子负责。更难得的是在平日生活中他们从未发生过争吵,反倒彼此配合得十分默契,因为他们相互弥补了对方的缺陷:妻子行动不便,丈夫却有着强健的身体,丈夫虽然不能言语但妻子却能说会道,正是由于他们相互间能取长补短,所以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
第160节:夫妻怎样和谐相处(2)
夫妻间共同的兴趣爱好越多,便越能使感情更加融洽,家庭更加和谐。而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互相尊重:对对方与工作相关的专业兴趣和有关求症实用、艺术、娱乐的业余兴趣应当表示理解和支持,不能讨厌甚至埋怨对方正当的兴趣。
二,互相引导:夫妻之间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兴趣渗透给对方,使对方也逐渐产生共同的兴趣。
三,互相学习:对对方正当而有益的兴趣应主动了解学习,以增强自己的兴趣,增加夫妻的共同语言,擅长的一方也应耐心传授,同时多承担一些家务,腾出时间让对方学习。
除了爱好外,性格和脾气也是决定夫妻和谐程度的重要因素。夫妻间因矛盾而发生口角其实也可视为是一场心理博弈战,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夫妻双方的性格,因为夫妻双方各有两种应对的策略,要么强硬,要么软弱,而这场争吵也便随之演变成了四种组合:夫强硬妻强硬,夫强硬妻软弱,夫软弱妻强硬,夫软弱妻软弱。然后我们可根据这四种组合来说明哪种性格的夫妻感情最牢固。
显然,夫软弱妻软弱最有利于夫妻间的稳定生活,因为当遇到矛盾时夫妻双方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妥协退让,而不愿看到对方受到伤害或感到难过。甚至是一些动物专家都曾做过类似的试验,证明了性格温顺的雌鸟和雄鸟更能和睦相处,寿命也更长。
而夫强硬妻强硬则是婚姻最不稳定的一种,两虎相争不仅仅是必有一伤,更多的情况是两败俱伤,所以最后的结局也多是曲终人散,分道扬镳。夫强硬妻软弱或夫软弱妻强硬这两种结合是最常见的。夫妻间吵架多是以一方做出让步而结束,有的是丈夫忍气吞声躲到一旁点支香烟或是借酒消愁;有的则是妻子有委屈或苦处暂时往肚子咽,等到无人时再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或是回娘家及向好友倾吐心声。
很多夫妻最终不欢而散并不是因为对方对自己的爱不忠诚,而是因为性情不合导致的,平时经常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更要命的是谁也不肯承认自己有错,强硬到只想对方服软,而自己是寸步不让,结果只能使关系越来越僵。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你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
第161节:夫妻怎样和谐相处(3)
一对夫妻每次吵架后都是丈夫在说对不起,有时吵得厉害的时候气得丈夫用拳头砸墙也舍不得动她一根汗毛,因为妻子太羸弱了,随便用一根手指头都可能会让她疼痛不己,所以他舍不得。每次大吵之后妻子便会闹着回娘家,一遍遍地闹,直到丈夫低三下四地求她同来,她才有种胜利的快感和满足。其实,丈夫一直在娇惯着她,谦让着她,但她对此却全然不知,反倒认为丈夫这样做是软弱可欺,是没能耐。
后来,她有了外遇,找了个比丈夫更有钱的男人,从情夫那里她得到了世界著名的香水和路易威登的包,每天她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身边却少了曾经的那份关爱。她生气这样的男人没人情味,既不哄她开心,也不说些甜言蜜语,而是由着她的性子不管不问。
当丈夫知道她有外遇后便提出了离婚,她几乎没有怎么考虑便答应了。离婚后她原本想再找个有钱的人,但有钱人却冰冷地说:"我怎么会娶你这张被别人画过的纸?"在那一刻女人的心感到冰凉,知道自己走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步,也就错过了今生最爱的人。
平时一向倔强不肯服输的她低下了头,把他约了出来,然后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男人反问道:"为什么隔了这么多年你才有这一句话?"
她依然轻轻地回答:"只有低下头,才能看见爱。"
几天后他们复婚了,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此后,错了的时候,她总是说对不起。
就是这么简单,低下头,你才会发现真爱;低下头,你才会得到幸福的家庭!
第162节:面试:猫和老鼠的对决(1)
第13章职场规则--蜜蜂死了苍蝇活了
职场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稍有不慎便容易掉入背后深邃幽暗的隧道。在这场没有流血却你死我活的搏杀中,你可能一战成名,也可能沦为阵前的炮灰。
面试:猫和老鼠的对决
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或是其他求职人员来说,如何在就业压力面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最为迫切的事情。现实的情况是找份工作容易,但找一份让你称心如意的工作却是难上加难。从面试到试用,录取率越来越来低,最终成功留下的只是少数。
在面试这场博弈中应聘者是发出信息的一方,而招聘者则是接收信息的一方,然后根据接收的信息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所以面试其实又是一场信息博弈的过程,酷似猫和老鼠间的一场智力游戏。在这场博弈中面试者一般都处于被动的不利境地,如果想要变被动为主动,就要事先做积极的应答准备,尽量避免把自身的缺陷和漏洞暴露给对方。想想动画片《猫和老鼠》吧,老鼠杰瑞是怎么一次次成功逃过名叫汤姆的那只猫的魔掌。
如何投递简历:
投递简历是取得面试的前提,所以这一步很重要。简历,简历,最好言简意赅,因为即便你写得多面试单位也不可能会看得那么仔细。简历也要找关键点,重要的无非是工作经验、期望待遇、学历要求几个方面,但很多人却把简历写得过于复杂,就像写论文一样,把大学时开设过哪些门课程、获得过哪些奖励等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也都罗列在了其中。
再者,言多必失,简历写得越多往往失误就越多,比如,错别字出现的几率会很高,你有可能会表露出高傲的姿态或是急功近利的追求,这些反倒都有可能给招聘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将你排除在面试名单之外。
面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面试忌讳抢答。
前面讲到过"智猪博弈",其实面试者与主考官之间的博弈就酷似一场智猪博弈,面试者是小猪,主考官是大猪。由于小猪在这场博弈中处于劣势,所以面试者在面试时一定放平心态,有一颗平常心,切不可产生急切心理。很多面试者见到主考管不但表现出了对工作的极度渴望,甚至主动提到了自己经验很丰富,在此前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过哪些奖励,这种不问自答的结果多会被主考管拒之门外。
美国招聘一般分简历、电话面试和正式面试三关。在第二关的电话面试中招聘方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主要考察的是应聘者是否名副其实,跟雇主的文化合不合拍,也就是了解个大致印象,所以提的问题不会太多,但他们的最后一问却十分关键,那就是问面试者:"你有什么问题要咨询我们吗?"结果很多面试者就倒在了这个问题上。
第163节:面试:猫和老鼠的对决(2)
一位应聘教师职位的人对此前的问题回答得十分顺利,但是在回答最后这个问题时她却反问到一周要上几次课,又问有没有研究生助教,还问学校对教师的个人研究有多少支持等一系列问题。
熟悉教师行业的人应该明白,这位应聘者提出的这些问题虽然不过分,但关键的是不合时宜,不应该在电话面试中提及,最好是放到下个面试的环节中。因为招聘方很明白应征者问这些问题的目的,因为教师职业是份弹性很大的工作,课余都有自己的事要做,这些心照不宣的问题便明确表明了这位面试者很可能是个"想方设法减少工作量"的人,自然她便成了被淘汰的对象。
第二,尽量表明自己是长工而不是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