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杰)。在投资银行六十年的历史中,只有摩根士丹利自始至终保持了领导地位。
最初,没有人确定只靠摩根的盛名能否建立一家世界级的证券公司。公司最早的合伙人
满怀忧虑,并把公司成立之初的几年描述成"汪洋中的一条小船"。不过到三十年代末,这些
忧虑全部烟消云散,小船已经进化成钢铁铸就的豪华巨轮。摩根士丹利很快成长为最具贵族
的血统的显赫投资银行,除它之外没有其他公司享有如此殊荣。古董桃木办公桌和优雅餐厅
反映了公司低风险的业务。公司客户都是深受尊重的公司 -- 铁路、公用事业、电话、汽车、
石油、采矿业最大的企业。几十年间,摩根士丹利垄断了上市承销业务,而且坚持独自包揽
最大的交易。
摩根士丹利保守的文化一直持续到了七十年代初,到那时为止公司连一个经纪或交易员
都没有。1994年,《商业周刊》称摩根士丹利"仍旧是最有声望的投资银行"。公司通过无懈
可击的声誉建立了强大的以客户关系为基础的业务。就像广受尊敬的基金经理斯坦福伯恩斯
坦曾经说的,"摩根士丹利的业务就意味着适当的业务"。到了七十年代,摩根士丹利已经成
为投资银行业务的教父。
然而,就在摩根士丹利谨慎的前进的时候,更为进取的银行 -- 特别是所罗门和高盛 --
开始越来越赚钱了。这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是个严重的问题。投资银行是个现金为王的行业,
一家银行的目标是赚钱,而不是保持纯洁。如果摩根士丹利能利用它的声望比竞争者赚更多
的钱,没问题。但如果声誉差些的银行赚到了更多的钱,摩根士丹利的作法就有问题。
这家公司需要改变。在《机构投资者》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公司1984 -1990年的董事长,
小帕克吉尔伯特也承认,"从1935年到1970年,摩根士丹利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 不论
是规模还是业务。"
作为对竞争者的成功的回应,摩根士丹利的改变始于七十年代中期。最初是试探性的更
新军备。首先,公司聘请了以巴顿碧斯为首的团队。《机构投资者》把碧斯形容成"可以介绍
给你的女儿的那种枪手"。接着,公司提升了野心勃勃的年轻合伙人鲍勃格林希尔到资深岗
位。格林希尔是前海军突击队员,外号"终极武士",他后来被称为摩根士丹利第一场恶意收
购战的"陆军元帅"。据摩根士丹利专家荣切尔诺说,格林希尔的墙上挂了阿尔卡普的漫画《无
畏的福斯迪克》,上面布满了枪眼,标题写着"皮肉之伤"。格林希尔和理察德费舍的友谊可
以追溯到商学院,他们着手进行的激进计划将成为摩根士丹利未来的蓝图。
可是很久以来,摩根士丹利固执的拒绝承担重大的风险和发展"名誉欠佳"的客户,改革
的计划因此屡遭拖延,还有它的新武器,也处于休眠状态。它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到了八十
年代初,摩根士丹利已经失去了很多投资银行业务排名的榜首地位,而且正在错过八十年代
收购热潮的丰厚利润。这家公司迫切需要和它的军备相配的新理念。
1985年初是关键的转折点。如今已是十亿富翁的罗纳德帕瑞尔曼在当时不过是个爱嚼雪
茄的三流收购专家。他正打算用他新收购的公司,Pantry Pride,收购比它大得多的露华浓。
帕瑞尔曼明确表示在这场收购战中代表他的银行将得到巨额佣金。
摩根士丹利并不是意料中的选择。露华浓属于家喻户晓的精英级公司,摩根士丹利已往
从来没有冒过疏远这类公司的风险。另外,这笔交易涉及 "垃圾"债券,摩根士丹利过去一
直拒绝销售这类低于投资等级的高风险债券。摩根士丹利多年来拒绝从事高风险的业务,现
在几乎丧失了参与的资格。公司最近在垃圾债券市场发起的攻势以失败告终,造成了一千万
美元的亏损。与此相反,进取的德克塞尔伯汉姆兰伯特公司和它如今声名狼藉的领导者麦克
尔米尔肯却攫取了一半以上的垃圾债市场,还有数亿美元的佣金。六十多年来,摩根士丹利
第一次被拖到了外围。
露华浓交易不但能拯救摩根士丹利,还可以使公司发生革命性的剧变。这笔交易是埃瑞
克格里切尔的主意。他是摩根士丹利的另一个新生代领导者,主管公司的收购兼并业务。格
里切尔原本是海军突击队的指挥官,正是他的强悍作风说服了帕瑞尔曼选择了摩根士丹利和
德克塞尔公司共同操作露华浓交易。这笔交易顺利完成后,摩根士丹利收取了将近两千五百
万美元的佣金。
露华浓仅仅是个开始。既然摩根士丹利已经尝到了禁果,高风险高收益的滋味使它更加
如饥似渴。公司接着操作了华尔街历史上规模最大,风险最高的交易,二百五十亿美元的
RJR纳贝斯高杠杆收购案。尽管这笔交易风险极大,而且耗费了大量的工作,它所带来的两
千五百万美元佣金创下了单笔交易的佣金纪录。在进入高风险高收益领域后,公司合伙人越
来越贪得无厌,对经纪和交易业务的依赖也开始越来越深。
摩根士丹利自三十年代起一直是一家私人企业,公司的合伙人几十年来一直抗拒上市出
售股票。但是现在,出售股票的利润的诱惑变得不可抗拒。1986年3月,公司的合伙人终
于决定套现。摩根士丹利的普通股公开上市后,包括董事长迪克费舍在内的许多合伙人每人
都获得了至少五千万美元。他们已经无可挽回的改变了公司的性质。摩根士丹利的新客户不
仅包括帕瑞尔曼,还有来自美萨石油公司的公司掠夺者T.布尼,若干个阿拉伯酋长,甚至还
有迪姆斯特斯。几年之内,摩根士丹利重新回到了最高地位,它的白鞋子粘上了永久的污点,
却再次成为了股本收益率最高的投资银行。
全副武装的摩根士丹利夺回了原来的明星地位,但这一次是通过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方
式。金融界对摩根公司的性格突变感到震惊。著名的公司律师马丁立普顿公开质问:"你们
怎么能和德克塞尔上床呢?"但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木已成舟,重生过的摩根士丹利是不
会因为羞愧而退缩的。
1994年2月我加入摩根士丹利的时候,风险的闸门早已打开,老摩根士丹利所有古旧沉
重的痕迹已经消失殆尽。新生的摩根士丹利是安装了强力发动机的造钱机器,凭借强大的经
纪-交易业务赢得了精英投资银行的战争,同时制造着巨大的风险和更巨大的利润。到1994
年,公司的主要收入已经来源于经纪-交易业务,衍生产品则是推动它前进的发动机。
尽管我的部门,DPG(衍生产品部的缩写)只雇用了几十个人,但它却是公司的一个重
要核心部门。DPG被定位于公司的两大核心业务 -- 投资银行部(IBD )和固定收益部
(FID )-- 之间。初到摩根士丹利时,我觉得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记住所有的缩写。摩根
士丹利以及众多的分公司都有缩写名称:MS、MSG、MSCS、MSI、MSIL等等。公司内几
乎每个部门、产品和业务都有各自的缩写。新雇员在最初的几个月就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
学字母。至今,我的字母表包括了DPG、IBD和FID。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缩写加入。
IBD,投资银行部主管公司融资(为公司融入资金)和收购兼并(安排一家公司购买另
一家公司),是公司传统的支柱。IBD在公司成立之日就已存在,是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投资银行部,年轻的助理经理夜以继日的准备计划书,以供资深银行家在和客户公司会谈
时翻阅。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命运堪虑。写过几年计划书后,你要么被解雇,要么获得升迁 --
假如你还没累死的话。再过几年,你可能有机会拿着计划书参加会谈,到了一定的时机,甚
至还可能有说话的机会。我有几个朋友进了这一行,有的现在还在拼命工作。而我对此避之
不及。
我对FID -- 固定收益部,也被称为"经纪-交易" -- 的感觉就好得多了。FID位于交易厅,
比IBD年轻,规模也小得多。这个部门是1971年成立的,即使经过了二十几个盈利和发展
的年头,也只有九百个雇员,还不到公司的十分之一。FID的雇员买卖交易各种债券,包括
政府债券、垃圾债券、住房按揭债券和新兴市场债券。FID的经纪和交易员承担巨大的风险,
而且FID的利润波动性比IBD的要大得多。但是如果摩根士丹利某年获得巨额利润的话,
那要一定是FID的功劳。
FID在交易厅,这里没有计划书。新来的助理经理只有三项工作:第一,喂饱你的上司;
第二,经受虐待;第三,学习。这种工作比投资银行更摧残人的自尊,但工作时间一般在十
二到十四小时之间,还算不错。经纪-交易工作的步调也要快很多,几个月之后你可能就真
的在销售或者交易债券了。工作的风险很高,如果你犯了错就可能被炒鱿鱼;但如果你为公
司赚了钱,你的回报也极为丰厚。
和大多数衍生产品经纪一样,我也是个嗜赌成性的人,所以FID对我的吸引力比IBD
大得多。幸运的是,我并不需要选择。公司把衍生产品部定位在两项核心业务的交叉点 -- 这
样做自有它的道理。衍生产品为公司贡献了大笔利润,所以衍生产品经纪和交易员需要也应
该得到他们想要的支持。DPG同时受益于投资银行家的业务网络和经纪人、交易员对待风
险的专长。为了方便起见,DPG位于四楼电梯旁的中心位置,就在摩根士丹利巨大的债券
交易厅旁边。
衍生产品部就象是公司内部两个最强大部门的"合资体",这种组织结构还有另外一个原
因。通过把DPG夹在投资银行部和固定收益部中间并且分享衍生产品的巨额利润,管理层
希望降低部门之间在年终奖金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
在第一波士顿时,我已经了解到这两个部门之间关于奖金的激烈争端。投资银行和经纪
交易业务之间的鸿沟就象大海一样宽广,而且同样不可逾越。投资银行家是保守、有教养、
做事慢性子的男人(和一些女人),他们向公司高管提供加入乡村俱乐部的建议;他们的口
头禅是"这真是太有趣了。"而经纪和交易员是狂野、狡诈的野蛮人,他们给基金经理出的主
意无外乎如何欺骗上司,和到哪里去找新的脱衣舞酒吧;他们的口头禅和性行为有关。投资
银行家吃水果,经纪和交易员吃肉,而且最好是炸的肉。根据法规,两个部门之间要设立被
称为"防火墙"的壁垒,以防止他们讨论某些业务。实际上,防火墙是多余的;两个部门位于
不同的楼层,而且非常满足于每年只交谈一次 -- 就是为奖金争吵的时候。这类关于奖金的
争论就和物质与反物质的争论一样势不两立。
摩根士丹利的员老们对大萧条后J.P摩根是如何被一分为二的历史记忆犹新。最近几年,
某些公司遭受内部政治斗争之害,结果导致了分裂、失败,或是和其他公司合并。摩根士丹
利需要处理好任何有关衍生产品的内部分歧,这样摩根公司才不会再次被分裂。公司的未来
要靠衍生产品,而衍生产品部的未来要靠公司内部的合作。
DPG的历史就和衍生产品的历史一样,并不广为人知,即使在摩根士丹利也是如此。因
为这个部门是庞大的造钱机器,很多人都对其有所耳闻。然而很少雇员,也包括我自己,意
识到这个部门有多新。DPG在1990年前并不存在。事实上,摩根士丹利在最近几年以前根
本就不销售任何衍生产品。从前,公司有限的衍生产品业务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且这类业
务总的利润相对来说也不高。
实际上,虽然有些衍生产品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 农民通过远期合同对冲风险,古
希腊人利用期权投机 -- 大部分衍生产品的创新却是在过去十年间才出现的。1994年时摩根
士丹利销售的基本上都是这些新型产品,其中的多数,包括我以后将详细介绍的结构性票据
和利率掉期,在1980年之前根本不存在。华尔街一旦开始创造这些衍生产品,它们的使用
和受欢迎程度都突飞猛进。不过,最赚钱的衍生产品,包括我将要销售的那些,都是在里根
政权 之后才发明的。
DPG在成立初期受益于公司的风格改变,从中赚了些钱。这个部门向一些不那么受尊敬
的新客户(通常是来自中东和亚洲的富豪)出售高风险的杠杆衍生产品。九十年代初,有些
客户在衍生产品上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不过摩根士丹利自然没有声张,就连那些赔了钱的客
户也再三回来购买更多的衍生产品。
在我加入公司的前一年,DPG安排了数百笔衍生产品交易,为客户融资超过二百五十亿
美元。新产品包括我闻所未闻的衍生产品 -- 美元化收益率曲线票据、非连续分配看多票据、
固定期限国债浮息券、基准-同业浮动利息票据、石油连结票据和实际收益债券分拆票..
还有我记都记不住的缩写名称。
公司的客户群体也随着产品进化,不再仅仅是石油酋长和房地产大亨了。扩充过的客户
范围包括从保守的大公司和地方投资委员会到最进取的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经纪们也学会
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交易的利润率,他们每星期,甚至每天,都在改变策略。 我和DPG
的七十来个同事在两年里创造了大概十亿美元的佣金。由于公司的"合资"安排,我们不能独
吞全部利润,所有公司雇员都从衍生产品销售的利润中获得了利益。即便如此,我们仍有足
够的钱剩下来付给衍生产品经纪-- 公司里薪水最高的雇员。
这是摩根士丹利的欢乐时代。似乎没有人关心数以百计的衍生产品的风险有多高;没有
人在意客户是否了解他们购买的产品暗藏风险。公司只是一笔交易又一笔交易,一年又一年,
一个客户又一个客户的继续着。受人尊敬的摩根公司用一张张纸牌建造着一座危险的房子。
四位资深董事总经理,恰当的被称为"四人帮",掌管我所在的部门。他们都是千万富翁,
也是衍生产品领域最有权力也最令人敬畏的人。他们尽最大努力为自己和公司的衍生产品业
务保持低调,大部分情况下也获得了成功。即便在摩根士丹利,这四个人也不是特别为人熟
知。
四人帮包括毕德育特森,部门在纽约的总指挥;史蒂夫贝纳代特,一个颇具政治关系的
纽约人,同时也是重要的衍生产品游说机构,国际掉期交易商协会的前任总会计师;乔治詹
姆斯,伦敦分公司的头儿;保罗丹尼尔,设在香港的东亚分公司的领导者,那里的业务正在
急速扩张。
这四个人都在摩根士丹利度过了大半职业生涯。他们都已非常富有,七位数的年终奖金
只有在和别人竞争时才显得重要。每个人都想比同僚挣更多的钱,不一定是因为钱和他们的
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而是因为他们把这看成是击败对手的标志。钱本身的意义并不大。毕
竟,当你有了五千万之后,一二百万就不算什么了。四人帮中的一个声称,由于错误的认为
美元兑日元将升值,他差不多输掉了1994年的全部年终奖金 -- 有好几百万美元之多。他
因为判断错误而不开心,但是似乎对几百万美元的损失并不在乎,起码并不比对他在赛马场
的几百美元损失更加在乎。
尽管最初的大本营是在纽约,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全球化"战略,DPG的管理控制权也和
公司其他部门一样在向纽约之外的地方转移。纽约在传统上一直是DPG精力的焦点,但是
伦敦发展得很快。伦敦的乔治詹姆斯是出名的快枪手,而且还被认为是四人帮中最聪明的一
个(尽管很多人怀疑这主要是由于他有一副漂亮的玳瑁边眼镜)。香港的保罗丹尼尔是个瘦
瘦的年轻人。他是四人帮中的新星,不但控制了最大的业务范围,而且最为公司高层所熟知。
丹尼尔是公司个子最高的雇员之一,和矮小的纽约经理们(个个都远远不足六英尺)比起来
尤其明显。
除去伦敦,DPG的新鲜血液来自东亚,特别是东京分部。那里的头儿是乔恩金瑞德,一
个面色红润的交易厅经理,他为公司赚了几千万美元的佣金。金瑞德还不属于四人帮,但就
他的资历和年龄来说,已经是摩根士丹利最有权力的人了。
有迹象表明,四人帮中在纽约的两个正在走下坡路。史蒂夫贝纳代特并没有抗议他在公
司的失势,相反,似乎满足于他新的,有限的角色。他仍然管理着纽约的部分衍生产品交易,
但是似乎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和华盛顿的官员闲谈,而不是创造交易利润。贝纳代特是四人帮
中个子最矮的一个,尽管如此,如果他有过拿破仑情结的话,也早已平息了。他是一个真正
的好人。有一次,由于工资系统的问题,我有将近一个月没拿到薪水,最后财务部给了我现
金(而不是支票或直接转账)。贝纳代特主动让我把一大叠现钞存在他的办公室保险柜里,
直到第二天存进银行。
毕德育特森稍微高一点儿,却满怀拿破仑情结。森是个留着漆黑山羊胡子的中年印度人,
外形和魔鬼相像。他有着充满创意和才气的头脑,而且热衷于赌博和游戏,特别是国际象棋。
多年以前,森的棋艺使他成为了衍生产品大明星。他在衍生产品市场上的经验比华尔街的任
何人都长,远在很多我们销售的衍生产品发明之前,更远远在我听说衍生产品之前。他能回
忆起第一笔货币掉期交易的细节。那是1981年,交易方是世界银行和IBM。虽然在摩根士
丹利经常有几十个经理声称自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衍生产品,但是每当有疑问发生的时候,
大部分衍生产品部的经纪都相信功劳是属于森的。
森已经建立了令人畏惧的名声,最为著名的是他周期性爆发的狂怒。差不多DPG的每
一个雇员都能讲出在众人面前被森滔滔不绝的大声羞辱的经历。九十年代初,当衍生产品部
的控制权开始从森的手里向其他人,包括伦敦和东京的经理们转移后,他的狂怒也日益频繁
了。越是失去控制,森就越生气。整个1994年,在我来到公司的最初几个月里,他的爆发
就象教堂的钟声一样可以预期。
不幸的是,权力的丧失也导致森丧失了在工作中发挥创造力的兴趣。整个1994年我们
都很少在交易厅中央的位置上看到他,他甚至也不在他那间紧挨着交易厅的豪华临窗办公室
里。而他确实在的时候,也差不多整天在和电脑下国际象棋,只是偶尔停下来对某个他认为
愚蠢或是无能的人大喊大叫;要不就是为某项体育比赛的赌博坐庄。森一直在赌博,世界杯
和全美大学运动协会篮球锦标赛期间他显得特别生气勃勃,买卖不同球队的赌注,甚至创造
了基于各球队表现的奇特衍生产品。但是部门的业务很少使他感到兴奋。就我来看,除了时
而对其他经理尖叫之外,他几乎没干什么就拿到了几百万美元的年薪。
有少数几个人觉得森的长篇大论挺有趣,但几乎DPG的所有人都对他那种两个极端的
管理方式心存怨恨。森有时候也会试图对他的同事,尤其是新来的,好一点。他对我尤其的
好 -- 起码开始时是这样的。但是,他这种不是刻薄就是漠不关心的态度可以保证,只要他
留在这个部门,他永远只会令人畏惧而非受人爱戴。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会更多的了解DGP的历史,不过我觉得我最早接触的一笔衍生
产品交易足以代表这个部门的业务。这笔特定的交易,以及它的缩写,是摩根士丹利最声名
狼藉的早期发明之一,甚至时至今日在特定的客户中仍很受欢迎。这笔交易叫做PERLS。
PERLS代表"本金与汇率连结证券"(Principal Exchange Rate Linked Securities),名字的
由来是因为该笔交易本金的偿付是和各种外汇(例如英镑和德国马克)的汇率连结在一起的。
PERLS看起来象是债券,实际上也是一种债券,但它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债券,因为它的表
现就象是有杠杆效应的外汇汇率赌博。它们的发行人是有声望的公司(杜邦、通用电气信贷
公司)和美国政府机构(联邦国民按揭协会、学生贷款抵押公司),但与其他债券不同,发
行人并不承诺在到期日偿付全部本金,实际的偿付本金是用票面本金乘上一个和不同外汇汇
率连结的公式而得出的。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一种正常债券上投资一百美元,你会预期收到利息,并在到期日收
到一百美元的本金。但是如果你在PERLS上投资了一百美元,并预期在到期日收回一百美
元的本金的话,你多半会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严重。实际上,如果你买了PERLS并
期望在到期日收回本金票面额的话,你要么是不理解你买了些什么,要么就是个笨蛋。
象PERLS这样的债券叫做结构性票据,其实就是一种特别设计的债券。结构性票据是
给买家制造了最多麻烦的衍生产品之一。如果你买了一种结构性票据,你不会收到固定的利
息和本金。你的利息或本金 -- 或者两者 -- 可能需要通过一个或更多的复杂公式来调整。
假如你还没听说过结构性票据的话,不妨等着瞧。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发展最快的市场
之一。对它的规模的估计在几亿至上万亿美元之间 -- 平均到美国的劳动人口,几乎是每人
一万美元。
摩根士丹利的衍生产品经纪通过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销售PERLS赚了几百万美元的佣
金。PERLS的买家从哪来的都有 -- 中东、日本,甚至还有威斯康新州。他们当中既包括著
名的公司和公共基金,也有鬼鬼祟祟的企业和富有的个人。这些投资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
点,唯一的例外是他们各自都付给了摩根士丹利大笔的佣金,而且他们中很多人会在PERLS
上蒙受巨大的亏损。
我发现PERLS的买家有两种基本类型,我把他们叫作"骗子"和"孤儿寡母"。假如你是个
急于成功的衍生产品经纪,任何一类都不错。多数PERLS的买家 --"骗子"们 -- 都很精明,
他们通过PERLS,用其他投资者做梦都没想到过的方式在外汇市场投机。有了PERLS,无
权投机于外汇市场的投资者实际上也可以赌一把。因为PERLS表面看来象债券,它掩盖了
投资者在下面赌博的实质。就拿一笔很受欢迎的PERLS交易来说吧。它到期偿付的本金不
是一百美元,而是一百美元票面本金乘以美元的价值变动,加上两倍的英镑价值变动,再减
去两倍的瑞士法郎价值变动。本金偿付是和这三种货币相连结的,因而被称为"本金与汇率
连结证券"。如果这些货币奇迹般的按照公式精确变动 -- 这种可能性和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排成一条直线的概率差不多 -- 你将收回不多不少恰好一百美元。但是,你更可能收到的是
一个另外的数额,这要看货币是如何变动的了。假如你清楚你买的是什么的话,你希望得到
的要比一百美元多得多;尽管你同时知道,你得到的也可能会少得多。如果这些货币的汇率
向反方向变动 -- 假设美元和英镑贬值而瑞士法郎升值 -- 你可能会血本无归。
在PERLS聪明但是颇为可疑的营销活动中,DPG的经纪经常夸耀说投资者的"下跌风险
仅限于初始投资额"。这句话出现在摩根士丹利所有的营销文件中,总是使得经纪们窃笑不
已。讽刺的是,PERLS -- 还有我的部门后来销售的很多衍生产品 -- 的卖点之一就是投资
者最大的损失可能是分文不剩。
相反,摩根士丹利却立于不败之地。公司会通过和别的银行的其他交易来对冲外汇风险,
这样无论汇率如何变动公司都会赚钱。同时,还会向投资者收取数以百万计的佣金。PERLS
的利润比典型的银行交易高多了。正常的中期债券交易的平均佣金低于百分之零点五,就是
说银行每卖一亿美元的债券,可以赚几十万美元的佣金。相比之下,1991年的时候,摩根
士丹利向多方投资者发行的PERLS的费率高于百分之四。每卖一亿美元的PERLS,就有超
过四百万美元的佣金。不错吧。何况,有些交易的费率还要更高。
由于PERLS是隐藏在简单而安全的债券外表下的复杂外汇投机,它就会被"骗子"型的客
户滥用。尽管很多PERLS看起来象是AAA级政府机构或大公司的债券,他们实际上和期
权类似,是在日元、德国马克、瑞士或法国法郎上的投机。由于PERLS的外表,保险公司
的一些不诚实的经理对它特别青睐。他们想瞒着监管者或他们的老板在外汇市场上投机。
PERLS就是为了使这些骗子能够在波动剧烈的外汇期货和期权市场上进行赌博而设计的。
但是,也有一些PERLS的买家,他们完全缺乏理解这类产品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看到PERLS
的条款时只能看到债券,复杂的公式使他们目光呆滞。他们就是无法理解本金偿付要和汇率
变动连结的事实。我把这类买家叫做"孤儿寡母"。经纪人们喜爱这样的买家。
相当一部分买家不明白,购买PERLS是典型的针对一组"远期收益率曲线"的赌博。远
期收益率曲线是衍生产品销售中一个基本却至关重要的概念。最简单的"收益率曲线"描绘的
是不同期限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一般情况下,政府债券的期限越长,收益率就越高,因此
这条曲线向上倾斜。你也可以通过银行大额存单的例子来考虑收益率曲线 -- 五年期存单的
利率很可能比一年期存单的要高。收益率曲线就是不同期限的利率连成的一条曲线。
收益率曲线有很多种。"息票曲线"描绘不同期限的付息政府债券的收益率;"零息曲线"
描绘不同期限的零息政府债券的收益率。(零息债券,又称"分拆债券",将在下文更多的讨
论)。息票曲线和零息曲线是最基本的,每天你都可以在大多数报纸的财经版找到构成这些
曲线的收益率。华尔街日报的"信贷市场"专栏还会总结这些债券的每日交易情况。
但是,你在财经版上找不到对于衍生产品经纪最重要的收益率曲线 -- 远期收益率曲线,
简称"远期曲线"。实际上,远期曲线也有许多种,不过原理是一样的。远期曲线就象时间机
器,他告诉你市场"预测"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当期的收益率曲线是什么样子的。
当期收益率曲线里面暗含了不同未来时间的远期曲线。举例来说,"一年远期曲线"告诉
你当期收益率曲线"预测"在一年以后,同一条曲线会是什么样子的;"两年远期曲线"告诉你
当期收益率曲线"预测"在两年以后,同一条曲线会是什么样子的。收益率曲线预测未来的方
法和占星术或看手相有所不同。不过就象时间机器,远期曲线也不是完全精确的。如果是的
话,衍生产品交易赚的钱会比现在还要多。收益率曲线的预测,几乎象魔术一样,来自于套
利,也就是所谓在活跃、流动的债券市场的不同债券价格中获利的无风险交易。
我可以用一个例子来更明白的解释这个概念。假设一年期利率是百分之五,两年期利率
是百分之十,这就构成了一条很陡的收益率曲线。假设你打算拿出一百美元存两年,你可以
选择1、一下存两年,锁定每年百分之十的利率;2、先存一年,获得百分之五的利率,一
年后再看第二年的利率是多少。你会怎样做呢?如果你锁定两年每年百分之十的利率后,一
年期利率保持5%不变,你的选择就是较好的;而如果你锁定两年了每年百分之十的利率,
一年期利率却急升到了百分之五十,你的选择就是较差的了。什么样的第二年一年期利率能
使两者相当呢?换句话说,一年期利率需要上升多少才能使两种选择的收益率达到一致呢?
问题的答案,大约百分之十五,就是一年后的一年远期利率。这就意味着,根据一年和两年
期债券的交易情况,当前的收益率曲线预期在一年以后的一年期利率将是百分之十五。一年
后,实际的一年期利率可能是百分之十五,也可能不是。百分之十五是隐含在当期利率中的。
有很多详尽的公式可以算出所有期限的远期利率,从而推导出整条远期曲线,但分析方法并
不比上面的例子更复杂。
如果上面的讨论还不清楚,只要记住:如果今天的收益率曲线是平的,远期曲线也是平
的;如果今天的收益率曲线是陡的,远期曲线就是更高更陡。在某种程度上,远期曲线的形
态就是当期收益率曲线的延伸或放大。如果你不相信收益率曲线的预测,衍生产品可以让你
针对远期曲线赌博。
远期曲线这一概念在衍生产品交易中的作用强大和重要得超乎你的想象。如果你不懂远
期曲线却在投资银行工作,衍生产品经纪和交易员很可能在嘲笑你。如果你是不懂远期曲线
的普通人,而又投资了股票和银行存单外的任何其他资产,你很可能被懂得远期曲线的人占
了便宜。
对于拥有不懂远期曲线客户群的衍生产品经纪来说,PERLS不啻是个金矿。由于它的复
杂性,PERLS的利润率比正常的债券高多了。所以,如果一个经纪能使客户相信他买的是
正常的低风险债券,而实际上买的是PERLS时,这个经纪就可以拿到极高的佣金。面对销
售PERLS和正常债券的选择,你总是销售PERLS。那么,如果一个见识不高的客户以为他
只是买了AAA债券,可实际上却在外汇市场下了有杠杆系数的赌注,又会怎么样呢?如果
本金全额偿付了,客户永远也不会发现其中的区别;而如果没有的话,那么..
下跌的风险使得期限长的PERLS特别有吸引力。卖五年期的PERLS给孤儿寡母意味着
你在五年之内都不会为本金偿付而担心 -- 五年在华尔街可能是整个的职业生涯;而且,五
年后也会有象样的机会使得买家的判断正确并从中赚到钱。如果在到期日收回二百,而不是
一百美元,就算是孤儿寡母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衍生产品经纪都把PERLS卖给了孤儿寡母,但有些人肯定这么干了,
还有更多的人想推销和PERLS类似的债券。PERLS简单的外表与复杂的本质的组合使它具
有巨大的潜在杀伤力。
我曾听说过很多经纪向孤儿寡母销售PERLS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刚刚加入摩
根士丹利后听到的一个。
一个成功的经纪卖了八千五百万美元的PERLS给一家迟钝的保险公司,这家客户显然
没有理解这笔交易。几个月后,这家公司的高级财务官打电话给这个经纪询问PERLS的市
值。他以为它的价格大概是一百美元 -- 要么是99.99,要么是100.01。当他得知这种债券
的价格已经狂跌了一大半时,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他和这个经纪的对话是这样的:"但我们怎么可能在债券上赔这么多钱呢?不过刚刚过
了几个星期。而且,看在上帝的份上,这可是政府机构债券啊!我的老板会杀了我的。"
"好啦,你知道,在你买了债券之后的这几个星期,本金偿付公式里的各种货币都兑美
元大幅贬值。而且,时间价值的减损和波动率的变化也减少了PERLS里面含有的期权的价
值。"
"什么?你再用简单的英语说一遍。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说你大量投机外汇汇率,而且你输了。"
这个时候,保险公司的财务官慌了。"外汇汇率投机?你到底在说什么呀?我们没有投
机任何事,所以我们也不应该赔钱。我们没在外汇上汇率投机。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们是保
险公司,我们连买外汇的许可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