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此人究竟是谁?
日本宇都宫市千手町。手冢屋旅店。
两名探员进入一间屋子,带走了一名形迹可疑的中国男子。
这名中国男子自称王礼钧,中国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氏,声称来日本是为旅游,可是自从此人到了宇都宫千手町之后,却足不出户,结果引起了探员的注意。
到了警署之后,这名"王礼钧"交代了这么一段供词:仆实性(姓)名杨度,清国留学生会馆干事。此次学生纷扰,欲将文部省规则全部取消,仆最为反对。诸学生恨仆反对,有持刀枪,有(欲)杀仆并杀杨公使者。杨公使与仆皆不挽救,且同盟休校之事及全体归国之事,皆仆所反对。今避众人之凶恶,故暂避于此。
原来这个中国人的真实姓名,叫杨度。
杨度,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简单的人物。但是他偏偏生在一个复杂的时代,结果导致了他反倒成为了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
杨度最早出现在历史上,是在戊戌变法之后的一次经济特科考试,这次考试由张之洞主持。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三百七十人,但由于竞争激烈,众考生为了清除人生道路上的竞争对手,就纷纷举报别的考生是康党,结果三百七十名考生中,有一百八十人进了监狱,还剩一百九十人,总算是平安无事地进入了考场。
考试结果公布,排第一名的是广东人梁士诒,第二名的就是杨度。
众落榜生勃然大怒,仔细一研究第一名梁士诒的名字,啧啧,康党中的大将梁启超姓梁,这梁士诒居然也姓梁,这难道是偶然巧合能够解释得了的吗?再看看梁士诒的名字,士诒,天啊,原来康有为的字是康祖诒,这里又一个字碰上了,这就更明显了。
上书朝廷:"梁头康尾,其人可知。"第一名梁士诒就这样被清除了,然后轮到了杨度。
杨度的名字是挑不出毛病来,但没毛病正是最大的毛病,连名字都没毛病,可知此人心机之深,居心险恶啊……就这么搞下去,杨度终于招架不住了。为了保命,他不得不逃亡日本,成为了清国留日学生的领袖。
但从他这一纸供词上看起来,这一次杨度又遇到了麻烦。
没办法,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麻烦。而中国人扎堆的地方,麻烦就更多。
不管杨度逃到哪儿,哪怕是上天入地,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武林公司大斗法 第90节:日本中国人
12日本中国人
如果一定要追究责任的话,我们只能说,都怪杨度这个人是革命党中的异类,立宪思想的推动者,民国时代的怪物,恢复帝制的主力军……正是他一手把中国从共和时代又推回了帝制时代,绝对标准的帝制余孽……这些还都不够离奇,最离奇的是,此人还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总之,这个人的社会角色从来都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让看到他的人无不头晕目眩,目瞪口呆。
杨度其人一生,如此另类,如此出位,如此极端,说到底,还是他的为人太简单了。
一个简单的人,却引领一个观念变革过于激烈的时代,这本身就是个不简单的事情。
再追究下去的话,第一个责任人应该是袁世凯,这家伙目前正疯了一样地推进大清帝国的宪政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猛,能够接受的大概只有慈禧太后,连逃居海外的康有为看得都连连摇头。
实际上,袁世凯堪称清廷的终结者,"清政府"的创建非他莫属。
他将朝廷的一切部、院、府、寺等过了时的老机构统统裁撤,设责任内阁,新成立了法部,陆军部,海军部,资政院、审计院与交通部……老朝廷中唯一没有被袁世凯撤销的部门,只剩下了一个学部。
袁世凯政改速度推进太快,是因为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他一定在抢在慈禧太后蹬腿之前,把更多的学子送到海外去,尽可能地改变大清国的人口素质比例,以便在复辟大潮狂涌而至的时候,他能够拥有足够的对抗力量。
所以袁世凯加快往海外送留学生的速度,越送越快,越送越多,由一年一次,改为了一年两次。
此外,给杨度带来麻烦的第二个责任人,应该算是清廷各地的地方官。
却说自邹容的《革命军》迅速流传开来之后,许多年轻人开始公开对大清"出不逊之言",这要搁在以前,铁定是个大逆不道、满门抄斩的罪名。可是现在呢,不唯百姓越来越清醒,官员的想法也在变化,并不认为对朝廷的质疑有何不妥当之处。
但是,质疑朝廷,总归是件麻烦事,万一朝廷较起真来,那自己的脑袋可就有点悬。
于是众官员想出一条妙计,将那些思想激进的孩子,统统弄到留学生的名单上去,让他们去日本扎堆吧……史载: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已增至八千人,革命倾向日趋激烈。
这时候再有华兴会的宋教仁,刚刚出狱的章炳麟,黄兴以及陈天华等人纷纷赶到,小小的日本列岛,顿时热闹非凡。
大批的中国留学生涌入,导致了日本二手房市场价格飞涨,供不应求,日本人把他们家的杂货铺隔离间,都高价租了出去,却仍然无法满足留学生的需求,于是日本房东顿觉奇货可居,欺凌中国留学生的事件屡屡发生,发展下去,甚至出现了虐待中国留学生的丑闻事件。
有的日本房东悍然提高房租,有的一屋两租,更有甚者,还有的日本房东收取高额押金,押一付一,押二付一,以至押三付一……而后再以种种错口,拒不交还留学生交付的押金。
于是就有人看不过去了,站出来抱打不平!宫崎寅藏先生,日本中国革命活动家,自号"白浪滔天"。
宫崎寅藏向日本人大声呼吁:时下这些中国学子,虽然处境堪怜,但他们都是中国最优秀的,等他们归国之后,许多人都会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徜使日本人虐待他们,引发中国最优秀的阶层对日本的仇恨,恐怕日本的将来会很可怕,很危险……宫崎寅藏之所以如此支持中国革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中国人不太熟悉的观念。在宫崎等人看来,清朝就不能算是中国,明朝才是中国,是被满人灭亡了的,而日本虽然自大唐以来就不肯臣服,却始终视自己为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呢,中国虽然被满人灭亡了,但是中国的一部分日本,还孤悬在外,因此现在的日本,才应该是真正的中国,而满人建立的清朝不作数。
所以这些做如是想的日本人就想要"复国"。
所以这些正宗的日本人,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我们称之为日本中国人。
但复国之举,所谋者大,日本人小鼻子小眼睛,非要说他们自己才是中国人,中国人哪会承认他们?所以他们一定要扶立正宗的中华本土英雄人物,才能够在真正的中国人之间产生强大的号召力。
武林公司大斗法 第91节:困难重重的筹款路(1)
被日本中国人扶立起来的大旗英雄,就是孙文!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缘故,所以才会有孙文二次惠州起事,身后追随着大批的日本人的怪事发生,日本志士山田良政甚至牺牲在中国。
这时候八千名思想激进的留学生涌入日本,可想而知宫崎寅藏先生是何等的兴奋,于是他急忙赶写了一部《三十三年之梦》,并将其中部分章节译作中文,题为《大革命家孙逸仙先生》,在留学生中广泛散发。
这篇文章对留学生的震动是无与伦比的,他们刚刚意识到要革命,这边大革命家就已经出场了。
于是孙逸仙于留学生中声名大噪,所有的人都如久旱望甘霖,期待孙文的出现。
然而此时的孙文,却正在德国留学生之间"行走江湖",以黑道大魁首的身份,震撼了莱茵河畔。
13困难重重的筹款路
却说自江湖人物毕永年死后,孙文顿失羽翼,失去了号令江湖的能力。这时候回过身来,再回首他首倡革命的根据地檀香山,恰见梁启超单枪匹马挑翻了他的兴中会总堂,并加入洪门,一口气从檀香山掳走二十多万的银元,令孙文怒发冲冠,立即返回檀香山,要稳定自己的大后方。
说起来檀香山的兄弟们,确实是对不起孙文。孙先生在檀香山辛苦经营了多年,其间多有志士毁家纾难,卖房子卖地支援孙文的革命:最早的有位邓荫难先生,他卖掉了自己的农场,商店;孙文的胞兄孙眉则卖掉了自己家中的好多牛……如此轰轰烈烈筹款,才能勉强得到三万元,可是梁启超一举手一投足,就弄走了二十多万。最恼人的是梁启超这边筹到了如此之多的钱,却也没见到谁家卖房子卖地……那这檀香山众同胞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如果大家都有钱,怎么孙文想弄点就那么难?如果大家真的没钱,那梁启超一次性筹到的二十多万元,那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明摆着大家都有钱,可他们就是不掏给孙文,这又是何故?孙文想不通,遂一怒之下回到檀香山,先申请加入洪门,却不料洪门中众兄弟纷纷反对。因为这些兄弟更欣赏梁启超,对孙文没什么感觉。孙文忍辱负重,也不吭声,耐心地等洪门中的大佬作兄弟们的工作,终于被洪门接纳。
此后孙文先生修改洪门章程,尽逐梁启超的追随者出会,然后出其不意地将洪门总堂口卖掉,拿着钱去了旧金山,未几,钱已经花光,孙文再回檀香山,去找洪门兄弟要钱,洪门大佬黄三德东躲西藏,却又如何躲得过去?终于被孙文堵在一条死胡同里,黄三德逃无可逃,欲哭无泪,被迫挪借了一千元钱给孙先生。
才一千元钱就哭鼻子抹眼泪!梁启超一家伙弄走二十多万,怎么就没见洪门兄弟哭一声?真是太让人生气了。
武林公司大斗法 第92节:困难重重的筹款路(2)
洪门兄弟厚此薄彼的做法让孙文很生气,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后来民国成立,孙文做了大总统,檀香山洪门大佬黄三德大喜,急忙跑去追要这些欠款,孙文也学了他的招,东躲西藏,硬是没让黄三德找到,气得黄三德吐血……这是后话,略过不提。
拿着这区区一千元钱,孙文去了布鲁塞尔,然后去德国柏林,下榻于罗兰多福街三十九号,并于当晚亲切会见了清国留德学生,鼓励大家加入他的同盟会,共同革命,当晚入会者二十余人。其中有两个人,一个叫王相楚,另一个叫王发科。
然后孙文从柏林转回伦敦,再从伦敦去巴黎,同盟会队伍不断扩大,这其中又有两个人,一个叫汤芗铭,另一个叫向国华。接着,王相楚和王发科也赶到了巴黎,与汤芗铭及向国华见面。
四人一同去拜会孙文,其中两人热情地请孙文饭局,孙文欣然赴宴。这边的两个人潜入孙文的房间,用刀子划开孙文的提包,将同盟会在布鲁塞尔、柏林及巴黎分会的成员名单盗出……四人拿着秘密名单,飞奔了去清国驻法使馆,向公使孙宝琦自首。
驻法公使孙宝琦见到秘密会党名单,顿时拍案而起:胡闹!真是太不像话了!指着王相楚、王发科、汤芗铭、向国华的鼻子,公使孙宝琦痛骂道:你们知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偷窃,是无耻的偷窃,是侵犯孙文先生的公民权利!难怪人家外国人老说咱们清国没有人权……此时的驻法公使孙宝琦是袁世凯嫡系人马,宣统元年出任山东巡抚,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于阴历九月二十三日被山东革命党公推为山东都督……话说王相楚,王先科,汤芗铭,向国华四人盗出同盟会成员名单,疾奔驻法公使自首,遭到了公使孙宝琦的破口大骂,并被赶出门去。
赶走四人之后,孙宝琦将同盟会成员名单自己抄了一份,原件封好,派了人给孙文送回去。
盟据刚刚送走没多久,一个叫胡秉珂的人求见公使孙宝琦,孙宝琦知道此人系孙文派来打探消息,就请入内。
孙宝琦训斥胡秉珂:你们这些小毛孩子,不好好读书,就知道瞎胡闹,真是淘气,我送去的盟据你们收到了没有?胡秉珂装糊涂:盟据?啥叫盟据?孙宝琦:别装了,我告诉你吧,偷了盟据,来我这里告密的四个人分别是王相楚,王先科,汤芗铭和向国华,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弄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之后,胡秉珂立即跑回去,告诉了名单上的同学们,众同学闻知是那四人盗取盟据告密,无不大惊,相互议论说:让那四个家伙抢了先,我们就危险了,莫不如……于是众同学就去找告密的王相楚四人,对他们说:其实我们当时也只是玩玩,现在我们和你们一样,也都退盟了……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热爱大清国的……大家正在纷纷表态,这时候来了一个人-朱中和。
武林公司大斗法 第93节:大清皇室的基因突变(1)
此人将出任未来的民国陆军参谋部第二局局长。
他把王相楚四人拉到一边,问他们:你们知道孙文是什么人吗?四人摇头:反正我们不想被满门抄斩……朱中和:孙先生是江湖中人,洪门中的红棍,手下兄弟无数,皆是快意恩仇,杀人如麻之辈……四人神色大变。
朱中和:你们偷到了江湖豪侠身上,敢情是嫌自己命长了吗?四人大恐,想起了驻法公使孙宝琦的态度,若非杀人不眨眼的绿林豪侠,那驻法公使的态度岂会如此暧昧?想到这里,四人汗如雨下:朱兄救我……朱中和:若想保命,易尔,只要你们四人对此事守口如瓶,再也不要提起就是了……此后四人,果然再也不敢提起此事一个字。
解决了这个问题,朱中和就召集同盟会的学生们开会: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日本宫崎寅藏先生来信,请孙先生赴日,据说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革命运动大有发展……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弄点钱?给孙先生买张船票,总不能让孙先生因财力不举而困住吧……
14大清皇室的基因突变
群雄渡海,志士东来。
黄兴的华兴会,孙文的兴中会分路向东京集中,而暗杀团的志士却离开日本,潜入国内,开始了行动。
吴樾!中华第一死士!吴樾其人,与秋瑾、徐锡麟同属于暗杀团成员,这个组织是共和革命中流血最多的,付出牺牲最大的,对中国共和革命贡献也是最大的……所以中国人对暗杀团遗忘得最快也最彻底-志士们争相赴死,没人替他们做宣传,所以国人趁机忘却了他们。
暗杀团的成绩基本上都记到了同盟会的账上,但事实上,暗杀团与同盟会没任何关系。
此后暗杀团将更名为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关系更是水火不相容。
此次归国,除吴樾之外,尚有暗杀团成员赵声。
赵声说:此番北上行刺,当此任者,非我莫属。
吴樾问赵声:舍一生拼与艰难缔造,何者为难?何者为易?赵声说:舍生者易,缔造者难。
吴樾道:君为其难,我为其易。
他又说:异日提大军北上,而为某兴问罪之师者,必定是君。
这是吴樾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了这句话后,他就吞服了哑药,从此再也无法发出声音。
虽古之专诸、豫让,不过如此。
此次吴樾刺杀的目标,是军机大臣铁良。
铁良其人,实在是大清皇室中的基因变异之物种,爱新觉罗氏入关一百七十年,其子孙是越来越差劲,酒囊饭袋就算是出息的了,庸庸碌碌之辈,不在话下,全靠慈禧太后拿了鞭子,赶着袁世凯这个家伙替大清拉车,但等得铁良其人一出,皇室气色顿时为之一变。
武林公司大斗法 第94节:大清皇室的基因突变(2)
铁良此人的能力不在袁世凯之下,被革命党称之为"亡汉族者",意思是说将来灭亡汉族希望的人,一定是他,因为这个家伙有可能重振爱新觉罗氏,说不定会把清廷的统治再延续个一二百年……总之,铁良这个人太优秀,能力太强了,如果不干掉这个家伙,革命党的驱逐鞑虏,就不会有任何希望。
事实上,盯上铁良的不只是吴樾一个人,早在安徽志士万福华行刺退休老巡抚王之春未果之后,就有湖南科学补习班的一名"科学爱好者"王汉,曾持枪追杀铁良。
湖南的科学补习班是吴贞禄、朱中和及胡秉珂这几个人的朋友李步青所创办,目的是为了对群众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实质是一个秘密机关,但此机关遭两湖总督张之洞所破获,宋教仁也因此而暴露。
张之洞宣布:开除宋教仁同学的学籍,就算处理完了。
宋教仁跟黄兴等人逃去了日本,科学补习班的学员王汉却发了飙,提手枪一支,埋伏在汉口大智门车站,准备干掉铁良,未成,于是王汉不辞辛苦地衔尾追踪,一直追到河南彰德,铁良此去河南彰德,是去观看彰德秋操,秋操是由北洋段祺瑞带队,大战由黎元洪带队的自立军,两支军队十数万人,一支南守一支北攻,打得天地变色走石飞沙,这时候王汉突然冲了出来,给了铁良一枪。
没有击中。
再来一枪?来不及了,这里有十几万的军队,突然发现一个刺客,霎时间十几万人疯了一样向王汉扑将过来,王汉拼了命地奔逃,却又如何逃得了?幸亏前方突然出现一口枯井,王汉一头栽了进去。
王汉跳井自杀,铁良逃过了一劫。
武林公司大斗法 第95节:天下人的死仇大敌
15天下人的死仇大敌
吴樾谋刺铁良,与其说是替王汉复仇,莫不如说是替袁世凯那厮扫平道路。
概因铁良这个家伙是皇室成员,对汉人警惕性极高,防贼一样地防着袁世凯,再加上他本人的能力并不在袁世凯之下,于是他任由袁世凯训练他自己的新军,而铁良却自去训练旗兵,也好打消袁世凯的"不臣之心"。
为了训练旗兵,铁良这厮几乎将东南财税搜刮一空,他从上海制造局弄走了八十万,从江海关提去了七十八万,又从其他各地敛得百数十万不等,搞得袁世凯这边捉襟见肘,却硬是不敢吭一声。
这个时候袁世凯府中出了一桩怪事。[更多更新请关注福 哇 小說网www.fval.cn]
有刺客潜入袁府。
袁署护卫兵夜间拿获一革命党,并搜出手枪炸弹,袁屏退从人,与之座谈良久,予以百金善遣之,戒左右人勿声张,恐骇人听闻云。
很清楚的一件事情是,袁世凯这厮已经和革命党人走在了一起,不唯是他,兵部侍郎徐世昌经略东北,有革命党找上门去,要求老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与清朝划清界限,反戈一击。徐世昌请来人大吃了一顿,赠送两千金,让党人足足地赚了一票。
相比于徐世昌的大手笔,湖北立宪派头子汤化龙就吝啬到了家,这老兄一再急切催清政府速速立宪,否则他"将欲起事",于是就有党人闻讯赶来,要与汤化龙"共襄义举",汤化龙却只给了党人二十元钱,连买身像样的行头都不够,这叫人家还怎么革命?再看驻法公使孙宝琦向孙文买好示媚,可知这大清天下,早已是离心离德,而此时铁良则成为了大清的中流砥柱,不唯党人想做了他,最希望铁良死的人,袁世凯当排在首位。
所以袁世凯家中出现的刺客,以及他处理的方式,这就耐人寻味了。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吴樾的刺杀行动与袁世凯有关系,但是此后,吴樾就颇繁地出没于铁良府邸,寻找机会。
这机会却是不好找,此时铁良已经成为了全体汉人的死仇大敌,他自己心里清清楚楚,当然会更加严密地保护自己了。
吴樾在北京街头逛来逛去,见不到铁良,倒是看到全国各地的立宪派组成商团,纷纷进京上访,游行示威,静坐闹事。
按说立宪派闹事跟吴樾没关系,你闹你的事,我杀我的人,大家各干各的,谁也碍不着谁……可是闹着闹着,就闹出事来了,最终把吴樾给卷了进去。
叫立宪派不停地这么催促,慈禧太后就坐不住了,于是就决定顺应民意,加快宪改步伐。
五大臣出洋考察!五大臣者:镇国公载泽,此人系皇族中优秀分子,可知在朝廷中的分量。
户部右侍郎戴鸿慈,大清国唯一由军机处入相者,沉稳之风,可窥一斑。
兵部侍郎徐世昌,袁世凯幼年好友,未来民国时代的大总统之一。
户部署理右侍郎绍英,此人名气不大,但却是立宪的积极推动者。
湖南巡抚端方,大清国与袁世凯、张之洞齐名的能臣,后因潜入皇宫偷拍小寡妇隆裕太后,引发了共和革命。
……闻知这五大臣意欲出国考察,吴樾心急如焚。
倘若清廷快上一步,先行立宪,必可赢得国人之心,到时候你再号召"驱逐鞑虏",那谁还乐意跟着你干?朝廷立宪之举,将使革命失其依据,如之奈何?1905年9月24日,五大臣兴高采烈地告别朋友家人,出国考察。
早已吞服了哑药的吴樾,带着另一名志士张榕,也登上了火车。
他要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狙击清廷的立宪。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对清廷立宪的狙击,早已在大中国全方位地展开。
刀锋所向,矛头所指-袁世凯。
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