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推孝康章皇后外家恩,赠佟图赖一等公,仍以国纲袭。
二十年,授镶黄旗汉军都统。疏陈世系,请改入满洲,下部议,许以本支改入满洲。
二十八年,命与内大臣索额图等如尼布楚,与俄罗斯使臣费耀多罗等议立约定界。
二十九年,大将军裕亲王福全率师讨噶尔丹,以国纲参赞军务。八月己未朔,师次乌阑布通,噶尔丹屯林中,卧驼於前,而兵伏其后。国纲奋勇督兵进击,中鸟枪,没於阵。
丧还,命皇子迎奠。将葬,上欲亲临,国纲弟国维及诸大臣力阻,乃命诸皇子及诸大臣皆会,赐祭四坛,谥忠勇。上以翰林院撰进碑文不当意,乃自为制文,有曰:“尔以肺腑之亲,心膂之寄,乃义存奋激,甘蹈艰危。人尽如斯,寇奚足殄?惟忠生勇,尔实兼之!”
雍正初,加赠太傅。
注释:佟国纲是一个性格直爽脾气火爆的人,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军旅生涯恐怕是在适合他不过。作为康熙皇帝的亲舅舅,佟国纲并未就此养尊处优,而是始终参与这大大小小的战役。其实,一个皇亲贵族参加战争在清朝初期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特定的社会情况和民族传统决定了满洲贵族在战场上的表现。但是,像佟国纲那样真正奋不顾身的人,在日渐稳定的康熙朝中起还确实不多见。尤其是在乌兰布通战役中,与索额图、明珠那样虽然参加了战斗,但却令几百人保护自己,枪声一响连马都不敢上的满清贵族比起来,佟国纲的精神和勇气确实是值得赞许的。
7、佟国维:满洲镶黄旗人,佟国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孝懿仁皇后父也。
顺治间,授一等侍卫。
康熙九年,授内大臣。
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
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恩,封一等公。
二十九年,师征噶尔丹,命参赞大将军裕亲王军务,次乌阑布通,与兄都统国纲并率左翼兵进战。
三十五年,从上征噶尔丹,出独石口,以驼运稽迟请罪,上贳之。
三十六年,复从上征噶尔丹,噶尔丹窜死。叙功,还所镌级。
四十三年,以老解任。
四十八年正月,召诸大臣诘孰先举允禩,实出大学士马齐。国维引罪请诛戮。上复谕曰:“朕特为安抚群臣,非欲有所诛戮。尔初陈奏,众方赞尔,谓如此方可谓国家大臣。今尔情状毕露,人将谓尔为何如人?朕断不加尔诛戮,尔其无惧,但不可卸责於朕。观尔言迷妄,其亦为人镇魇欤?”
五十八年,卒,赐祭葬。
雍正元年,赠太傅,谥端纯。世宗手书“仁孝勤恪”榜,命表於墓道。
注释:与佟国纲相比,佟国维先的老成持重的多。作为康熙皇帝的舅舅兼岳父(孝懿仁皇后、悫惠皇贵妃父),佟国维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然而到了晚年,佟国维却卷入了王子夺嫡的争斗中。佟国维反对太子,支持八阿哥,这件事情大大触怒了康熙皇帝,虽然最后康熙并没有严厉的处罚佟国维,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他身后的事情上远比其父兄潦草的多。
8、鄂伦岱:满洲镶黄旗人,佟国纲长子。初任一等侍卫。出为广州驻防副都统。
康熙二十九年,擢镶黄旗汉军都统,袭一等公。
三十五年,上亲征噶尔丹,鄂伦岱领汉军两旗火器营,出古北口。扈跸北巡塞外。
三十六年,擢领侍卫内大臣。坐事降一等侍卫。寻授散秩大臣。
四十六年,复授领侍卫内大臣。
五十九年,命出边管蒙古驿站。世宗立,召还,授正蓝旗汉军都统。
雍正三年,谕曰:“鄂伦岱与阿灵阿皆党於允禩。当日允禩得罪,皇考时方驻跸遥亭,命执允禩门下宦者刑讯,具言鄂伦岱等党附状。鄂伦岱等色变,不敢置辩。四十九年春,皇考自霸州回銮,途中责鄂伦岱等结党,鄂伦岱悍然不顾。又从幸热河,皇考不豫,鄂伦岱日率乾清门侍卫较射游戏。皇考於行围时数其罪,命侍卫鞭挞之。鄂伦岱顽悍怨望,虽置极典,不足蔽辜。朕念为皇祖妣、皇妣之戚,父又阵亡,不忍加诛。令往奉天与阿尔松阿同居。”
四年,与阿尔松阿并诛,仍谕不籍其家,不没其妻子。
注释:纵观鄂伦岱的一生,可谓是一个典型的贵戚公子哥的一生。虽然身居高位,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得到了家族的荫蔽。父亲佟国纲的阵亡令得鄂伦岱在政治上拥有了很多可以不劳而获的资本。不过可惜的是,康熙对他的恻隐之心并未让鄂伦岱变得知恩守礼。本就不够聪明的他却偏偏卷入皇子们的争斗,缺乏心计使得鄂伦岱处处锋芒毕露,授人把柄。尤其是得罪了后来的雍正皇帝,终于让他落得了个不可善终的结局。当然,这一悲剧并非只有鄂伦岱一人造成,事实上他还是受到了堂兄隆科多的牵连。
9、补熙:鄂伦岱子,自廕生授理籓院员外郎,袭国纲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职,官至绥远城将军。卒。谥温僖。
10、隆科多: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子,孝懿仁皇后弟也。
康熙二十七年,授一等侍卫,擢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四十四年,以所属人违法,上责隆科多不实心任事,罢副都统、銮仪使,在一等侍卫上行走。
五十年,授步军统领。
五十九年,擢理籓院尚书,仍管步军统领。
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大渐,召受顾命。世宗即位,命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袭一等公,授吏部尚书。旋以总理事务劳,加一等阿达哈哈番,以其长子岳兴阿袭。次子玉柱,自侍卫授銮仪使。
雍正元年,与川陕总督年羹尧同加太保。
二年,兼领理籓院事。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并充总裁,监修明史。复与羹尧同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三年,解步军统领。
初,隆科多与阿灵阿、揆叙相党附,既又与羹尧交结。至是,上尽发阿灵阿、揆叙及羹尧罪状,宣示中外。又侍郎查嗣庭为隆科多所荐,坐悖逆诛死,上诘隆科多,隆科多不以实对。
五年,宗人府复奏劾辅国公阿布兰以玉牒畀隆科多藏於家,阿布兰坐夺爵幽禁。上命夺隆科多爵,召还京,命王大臣会鞫。以圣祖升遐,隆科多未在上前,妄言身藏匕首以防不测;又自拟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将至之时”;上躬祀坛庙,妄谓防刺客,令於案下搜查;上谒陵,妄奏“诸王心变”。具狱辞: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党奸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凡四十一款,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上谕曰:“隆科多罪不容诛,但皇考升遐,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今以罪诛,朕心有所不忍,可免其正法,於暢春园外筑屋三楹,永远禁锢;妻子免入辛者库,岳兴阿夺官,玉柱发黑龙江。”
六年六月,隆科多死於禁所,赐金治丧。
注释:隆科多应该是佟佳氏家族知名度最高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抛却野史中他篡改康熙遗照的传说,雍正的即位确实得到了隆科多鼎力的支持。稍稍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九门提督这个职位的职能,以及京城在发生重大变故后九门提督所能起到的作用。加上康熙万年对隆科多的信任,他确实是有足够的资本支持雍正顺利登基。至于隆科多最终的下场,其实与那些跟雍正争夺王位的皇子们没什么不同。但是隆科多的死在佟佳氏家族的历史上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一段辉煌历程的终结。
11、舜安颜:佟佳氏,隆科多子,孝懿仁皇后侄。康熙三十九年尚康熙帝第九女和硕温宪公主。康熙四十八年因党附允祀,削其额驸,禁锢於家,後释免。雍正二年总督三凌班务,授领侍卫内大臣,是年去世。
注释:舜安颜世隆科多的儿子,同时也是佟佳氏家族唯一的一位和硕额驸。顺安颜出生时,佟佳氏家族已经达到了辉煌的鼎盛时期,躬逢盛世的舜安颜可谓是享尽了天之骄子的荣耀。而温宪公主的下嫁更是令这种荣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事实上,不论是这段婚姻还是后来的经历,对于舜安颜来说都是不幸的。最终,顺安颜雨祖父佟国维都因支持八阿哥受到了惩罚,十几年的圈禁生活彻底粉碎了舜安颜的人生,以至于后来短暂的获释、起复似乎都不具有任何的意义了。
(四):百年煊盛——富察氏家族
盛时期:康熙初年——嘉庆初年
代表人物:哈什屯、米思翰、马斯喀、马齐、傅恒、福康安、明瑞...
家族总论
抛去时代的差异,如果一定要在满清四大家族中做一个排名的话,那么富察氏家族无疑将高踞榜首。纵观有清一代的满洲大家,无论是兴盛的时间、地位的尊崇、名臣的人数等等,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与富察氏比肩。贯穿整个康乾盛世,富察氏五代成员中涌现了数十位载入史册的著名人物,这在满清家族史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
有句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可富察氏却是经历了四朝天子仍旧荣宠不绝,如果佟佳氏在康熙朝被称作“佟半朝”,那么富察氏在整个大清朝就是名副其实的“富五代”了。
应该说,富察氏家族是通过家族史研究清朝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这样讲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其典型性。这个家族的发展历程基本映衬和对照了整个清皇朝的发展历程。顺治时期,历经挫折后站稳脚步;康熙时期,通过种种考验完成了家族的崛起;雍正时期,平稳顺利的过渡;乾隆时期,达到繁荣的巅峰;嘉庆时期,开始走向衰败。可以说,富察氏家族与清朝同起、同兴、同衰、同败,就像一面镜子,用一家之况缩略了整个王朝的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第二个原因则是其地位的特殊性。富察氏家族有一个当之无愧的称谓,那就是“禁卫军世家”。封建王朝的禁卫军是护卫皇帝安全的最亲近的部队。而五代富察氏家族的著名成员几乎都是禁卫军出身,并且大都担当过禁卫军首领。这样的特殊身份,使得历代富察氏家人都与皇帝保持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他们皇帝的心腹肱骨,往往代表了天子最真切的意图。这一点在每一代均有佐证,比如三藩叛乱前期,富察氏第二代的米思翰便是朝中仅有的两个支持康熙撤藩的大臣之一。又比如乾隆间只有傅恒一人支持乾隆对准噶尔用兵。也许正因为如此,富察氏家族得到了从顺治到乾隆四代君主的信任与器重。
富察氏家族之所以能够维系百年的兴盛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人丁的兴旺。米思翰是个儿子中,大半都颇有成就,到了第四代、第五代,成员重多的富察氏更是一门的贵盛。在这个不只男人争气的家族中,女人同样能够给家族带来荣耀。
乾隆中,孝贤皇后的册立使得禁卫军世家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朝外戚。乾隆皇帝和孝贤皇后的深厚感情尽人皆知,以至于对于皇后的娘家人也优待有嘉,加上富察氏本就人才辈出,又如何能不得到皇帝至极的恩宠呢?
最终,一切的焦点集中在富察氏第五代的代表人物福康安身上,不论福康安到底与乾隆有什么样特殊的关系,我们所看重的是他带给整个富察氏家族的影响。福康安成为了三藩后大清唯一的异姓王,这种荣耀又追封至三代以上。至此,富察氏家族一跃脱离了其他的世家行列,成为了堂堂的王族。
不过,否极泰来的自然规律是无法避免的,随着乾隆的驾崩,富察氏失去了最大的依靠,虽然嘉庆并没有像整治和绅那样立刻将富察氏肃清,但一直以来对这个家族存有不满的新皇帝还是处处寻找机会打击富察氏的后人。最后,曾经不可一世的不败将军福康安被嘉庆皇帝树立成了专横挥霍的反面典型,而富察氏家族也结束了他沸腾了百年的兴盛之势。
家族人物——第一代
1、哈什屯: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先世居沙济。祖旺吉努,当太祖时,率族来归,授牛录额真。
哈什屯事太宗,以侍卫袭管牛录。擢礼部参政,改副理事官。讨瓦尔喀,招明总兵沈志祥。从攻锦州,明总兵曹变蛟夜袭御营,先众扞御,被创,力战却之。
顺治初,授内大臣、议政大臣,世职屡进一等阿达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睿亲王多尔衮摄政,诸大臣巩阿岱等并附之,哈什屯独持正,忤睿亲王,降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
肃亲王豪格以非罪死,巩阿岱等议杀其子富绶,哈什屯与巴哈力持,事乃已。
世祖亲政,累进世职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拖沙喇哈番。
十二年,奖奉职恪勤诸大臣,加太子太保。康熙初卒,谥恪僖。
评注:哈什屯是自富察氏全族归附第一代有突出作为的人物。他是一个能征惯战的骁勇战将,曾经在战场上身中十余创仍旧冲锋在前保卫皇帝,因此受到了清太宗的赏识,一路升迁至内大臣、议政大臣。
到了多尔衮执政时期,性格刚烈又忠于皇帝的哈什屯因为不愿依附多尔衮而遭到了打击报复。在那个人人以摄政王马首是瞻的年代,哈什屯却勇于站出来为已故的肃亲王豪格鸣不平,并极力保护豪格的儿子(后来的显懿亲王)。
哈什屯的这些作为刚刚好反映了后几代富察氏成员的行为准则,那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候,永远站在距离皇帝最近的一边,永远与皇帝保持一致。
家族人物——第二代
2、米思翰:哈什屯长子,袭世职,兼管牛录,授内务府总管。辅政大臣从假尚方器物,力拒之。
圣祖亲政,知其守正,授礼部侍郎。
八年,擢户部尚书,列议政大臣。是时各直省岁赋,听布政使存留司库,蠹弊相仍,米思翰疏请通饬各直省俸饷诸经费,所馀悉解部,由是勾稽出纳权尽属户部。
十二年,尚可喜疏请撤籓,吴三桂、耿精忠疏继入,下户、兵二部议。米思翰与兵部尚书明珠议三籓并撤,有言吴三桂不可撤者,以两议入奏。复集诸大臣廷议,米思翰坚持宜并撤,议乃定。
既而吴三桂反,上命王贝勒等率八旗兵讨之,议者谓军需浩繁,宜就近调兵御守。米思翰言:“贼势猖獗,非绿旗兵所能制,宜以八旗劲旅会剿。军需内外协济,足支十年,可无他虑。”於是请以内府所储分年发给,复综覈各直省库金、仓粟,以时拨运,悉称旨。又疏言:“师行所至,屡奉明诏以正赋给军需,恐有司尚多借端私派,请敕各督抚严察所属,供应粮饷薪刍,一切动官帑,毋许苛派;其购自民间者,务视时价支给,勿纤毫累民。”上命如议速行。
米思翰寻卒,年甫四十三,上深惜之,予祭葬,谥敏果。时三桂势方张,精忠及可喜子之信皆叛,议者追咎撤籓主议诸臣,上曰:“朕自少时,以三籓势日炽,不可不撤。岂因其叛,诿过於人耶?”及事定,上追忆主议诸臣,犹称米思翰不置。
评注:米思翰是富察氏家族崛起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刚正不阿、正直守礼,颇受康熙皇帝的赏识。而后来关于撤藩和是否对三藩动武的问题中,米思翰也都是力排众议支持康熙。不过很可惜,米思翰最终没有看到三藩平定的那一天就去世了,显然的如果他能够长寿一些,必然会成为不亚于明珠、索额图的康朝权臣。当然了,米思翰这么快去世,恐怕与那段时间身上承受的巨大压力有关。细想想,康熙与米思翰之间还真有些患难与共的意思,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后来米思翰的儿子们多能得到康熙的重用了。
家族人物——第三代
3、马斯喀:米思翰长子。初授侍卫兼佐领。康熙二十七年,自护军参领授武备院卿。
二十八年,迁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寻擢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兼管火器营。
三十五年,上亲征噶尔丹,马斯喀率镶黄旗鸟枪兵以从,先期命与诸大臣议定出征营阵队伍序次。上驻郭和苏台,命阅留牧马群,议分马群为七,择水草佳处为牧地。上进驻西巴尔台,距克鲁伦河已近,而费扬古军未至图拉,谕王大臣集行营议。信郡王鄂紥请驻师以待,马斯喀与内大臣苏勒达、明珠请进薄敌营,上从之。复进次克鲁伦河,噶尔丹望见御营严整,遂惊遁。上亲统师逐之,至拖诺山。授马斯喀平北大将军,率师进至巴颜乌阑。噶尔丹败於昭莫多,北走,所部丹巴哈什哈等诣马斯喀军降。马斯喀与费扬古师会,收集降人,遣兵卫送至张家口外,乃还师。列议政大臣。复从上出塞,率师驻大同。
三十六年春,授昭武将军,移师驻宁夏,都统巴浑德、齐世,将军萨布素,都统兼前锋统领硕鼐,护军统领嵩祝,总兵王化行并参赞军务。寻命与费扬古会师,马斯喀以将军参赞费扬古军务。初,伊拉古克三胡图克图盗马归噶尔丹,及噶尔丹死,复投策妄阿拉布坦。费扬古令马斯喀率师追之,次摩该图,不能及,引师还。上遣侍郎常绶等谕策妄阿拉布坦,得伊拉古克三胡图克图以归,诛之。马斯喀坐追剿迟缓,当夺官,上命留内务府总管及佐领。
四十一年,授镶白旗蒙古都统。
四十三年,卒,赐白金千,遣内大臣奠茶酒;发引,命皇子往送。赐祭葬,谥襄贞。
评注:马斯喀是第一位担任正式禁卫军首领的富察氏家族成员,同时也是康熙朝最年轻的领侍卫内大臣。从军事上来说,马斯喀的确比董鄂妃的弟弟费扬古稍差,但在当时的诸多将领中还是非常出色的。事实上,五代富察氏家族的成员中,百分之九十都是以武立身,而马斯喀则是其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了。
4、马齐:米斯翰次子。由廕生授工部员外郎。历郎中,迁内阁侍读学士。
康熙二十四年,出为山西布政使,擢巡抚。
马齐入觐,上褒其居官勤慎,勉以始终如一。久之,上命九卿举督抚清廉如于成龙者,以马齐及范成勋、姚缔虞对。寻命偕成龙、开音布往按湖广巡抚张汧贪黩状。初命侍郎色楞额往按上荆南道祖泽深,并令察汧,色楞额曲庇,不以实陈。马齐与成龙覆按,具得汧、泽深贪墨状,并色楞额论罪如律。
二十七年,迁左都御史。时俄罗斯遣使请定界,诏遣大臣往议。
马齐疏言:“俄罗斯侵据疆土,我师困之於雅克萨城,本可立时剿灭,皇上宽容,不忍加诛。今悔罪求和,特遣大臣往议,垂之史册,关系甚钜。其档案宜兼书汉字,使臣并参用汉员。”诏如议行。寻命偕尚书张玉书等勘阅河工。
二十九年,列议政大臣。都御史与议政,自马齐始。寻迁兵部尚书。时喀尔喀诸部避噶尔丹侵掠,举族内乡。诏沿边安插,命马齐偕侍郎布图等先期檄左右翼部长至上都河、额尔屯河两界以待。上出塞,喀尔喀诸部朝行在,定诸王、贝子、公等爵秩牧地。乌珠穆沁台吉车根等叛附噶尔丹,命马齐往按,寘诸法。调户部尚书。
三十五年,上亲征噶尔丹,命马齐檄喀喇沁、翁牛特兵备战。还京师,兼理籓院尚书。噶尔丹旋败遁,诏来春复亲出塞,命先期往宁夏安置驿站。
三十八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赐御书“永世翼戴”榜。
四十七年冬,皇太子允礽既废,储位未定,佟国维奏请速断。上召满、汉文武诸大臣集暢春园议诸皇子中孰可为皇太子者。上意在复立皇太子,而诸皇子中贝勒允禩觊为皇太子最力,诸大臣揆叙、王鸿绪及佟国纲子鄂伦岱等为之羽翼。集议日,马齐先至,张玉书后入,问:“众意谁属?”马齐言众有欲举八阿哥者。俄,上命马齐毋预议,马齐避去。阿灵阿等书“八”字密示诸大臣,诸大臣遂以允禩名上,上不怿。明年正月,召诸大臣问其日先举允禩者为谁,群臣莫敢对。上严诘,群指都统巴珲岱。上曰:“是必佟国维、马齐意也。”马齐奏辩。巴珲岱言汉大臣先举。上以问大学士张玉书,玉书乃直举马齐语以对。上曰:“马齐素谬乱。如此大事,尚怀私意,谋立允禩,岂非为异日恣肆专行计耶?”马齐复力辩,辞穷,先出。翌日,上谕廷臣曰:“马齐效用久,朕意欲保全之。昨乃拂袖而出,人臣作威福如此,罪不可赦!”遂执马齐及其弟马武、李荣保下狱。王大臣议马齐斩,马武、李荣保坐罪有差,尽夺其族人官,上不忍诛,命以马齐付允禩严锢,李荣保、马武并夺官。
四十九年,俄罗斯来互市,上念马齐习边事,令董其事,李荣保、马武皆复起。寻命马齐署内务府总管。
五十五年,复授武英殿大学士。
世宗即位,降敕褒谕,予一等阿达哈哈番,寻命袭其祖哈什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进二等伯,加太子太保。
雍正元年,改保和殿,进太保。
三年,复降诏褒其忠诚,加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其子富良袭。
十三年,引疾乞罢,许致仕。
乾隆四年,病笃,高宗谕谓马齐历相三朝,年逾大耋,举朝大臣未有及者,命和亲王及皇长子视疾。寻卒,年八十八,赠太傅,谥文穆。
评注:前面我们说到过,富察氏家族的成员百分之九十都是以武立身,然而马齐却是其中一个特例。不但是特例,还是一个非常有建树的特例。马齐是康雍乾三朝宰相,不论是殿阁大学士还是太子太保、太保,稍稍了解清朝官制的朋友都清楚这已经是做到了文臣的极致,而又以文臣的身份加封到伯爵,如此地位,再数数又能有几人?虽然马齐曾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经触怒过康熙,但从康熙处置他还有另一个“祸首”佟国维的情况看来,康熙除了一时的气愤之外,更主要的是利用这两个朝中最有分量的臣子“杀一儆百”,由此来遏制那些拥护八阿哥的大臣的势头。同时也未尝不是对马齐等人的保护,以免他们再次卷入夺嫡的漩涡。最后,不论是马齐也好,还是佟国维也好,全都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这件事情也并没有影响马齐的仕途,即使是雍正皇帝也未曾因此与他为难,可见其中的端倪。马齐活了八十八岁,一生平安顺利,生前位极人臣,死后无限哀荣,算得是富察氏家族中最有福气的一个了。
5、马武:米思翰第三子,马齐弟。
初授侍卫,兼管佐领。累擢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因马齐得罪夺官。旋起内务府总管,迁镶白旗蒙古都统。世宗即位,授领侍卫内大臣。雍正四年,卒,命视伯爵赐恤,授三等阿达哈哈番,赐祭葬,谥勤恪。
评注:长达五十年的禁军生涯,马武可以说是富察氏家族中担任禁卫军首领时间最长的一个。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护卫皇帝安全的工作上打拼,虽然曾经受到兄长马齐的牵连,但这位清前期唯一的一位两朝禁卫军首领却仍旧有着他非比寻常的人生。
在所有富察氏族人中,马武是真正离皇帝最近的人,他所担任的官职使得他一直都留在康熙身边贴身侍奉。因此对于康熙来说,马武跟那些亲近的臣工有着本质区别。打个比方,如果索额图等人算是康熙的脊梁肱骨,那么马武就是康熙的眼耳心腹。
马武每日跟随皇帝,为皇帝差遣,康熙对他的信任可谓无以复加。每当康熙对某个大臣、某件案子拿不准的时候,都会差遣马武进行正面或秘密的调查。而忠厚正直的马武也从来不令康熙失望,凡是他经手的调查结果无一都是最最真实的。
不只是康熙,马武与雍正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作为康熙的贴身近侍,马武在皇子门很小的时候就哄着他们玩耍。以至于雍正在马武病重时,还泪流满面的向大臣王子们回忆小时候滚在马武怀中游戏的情景。雍正对马武的评价是“恪恭谨慎、胸怀坦白、性情平和、比较宣力封疆赞襄朝宁者更为大!”这几乎是将马武置于所有臣工之上,可见其中的真情且意。
因为马武的关系,富察氏在康雍交替中站得更加稳固,也使得皇帝将富察氏视为了亲信家人。为之后乾隆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6、李荣保:米思翰四子。
袭世职,选入侍卫,迁禁卫军护军参领、前锋参领,兼管牛录,累迁至察哈尔总管。乾隆二年,册李荣保女为皇后,追封一等公。十三年,册谥孝贤皇后,推恩先世,进封米思翰一等公。十四年,以李荣保子大学士傅恆经略金川功,敕建宗祠,祀哈什屯、米思翰、李荣保,并追谥李荣保曰庄悫。
评注:在富察氏第三代的成员中,李荣保因为英年早逝,所以地位并不突出。但是最后,他的父亲与祖父却都是因他而得到追封。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李荣保生了一个好女儿孝贤皇后,又生了一个好儿子傅恒。所以才会得到这至高无上的死后哀荣,也算是光耀门楣了吧。
六、家族成员——第四代
7、富良:马齐子。袭爵,进一等伯,十五年,加封号曰敦惠。自散秩大臣授銮仪卫銮仪使,累迁西安将军,兼领侍卫内大臣。卒,谥恭勤。
评注:又一位富察家的领侍卫内大臣,看来富察氏称作禁卫军世家真的是名副其实。
8、保祝:马武子,初授侍卫。累迁直隶提督,以病解任,起正红旗蒙古都统。卒,谥恭简。
评注:保祝没有继承其父马武的禁军内臣道路,而是在以侍卫出身后,外放为官。虽说最终地位也相当显赫,但比起始终留在皇帝近身马武来说,显然逊色的多。看来禁卫军家族的成员还是要走亲皇的老路,才能有更大作为啊。
9、傅恒:字春和,孝贤纯皇后弟,父李荣保。傅恒自侍卫洊擢户部侍郎。
乾隆十年六月,命在军机处行走。
十二年,擢户部尚书。
十三年三月,孝贤纯皇后从上南巡,还至德州崩,傅恒扈行,典丧仪。四月,敕奖其勤恪,加太子太保。时讷亲视师金川,解尚书阿克敦协办大学士以授傅恒,并兼领吏部。讷亲既无功,九月,命傅恒暂管川陕总督,经略军务。寻授保和殿大学士,发京师及诸行省满、汉兵三万五千,以部库及诸行省银四百万供军储,又出内帑十万备犒赏。十一月,师行,入四川境,马不给,上又命尹继善往来川、陕督察。旋以傅恒师行甚速,纪律严明,命议叙,部议加太子太傅,特命加太保。固辞,不允。发京师及山西、湖北马七千佐军。傅恒发成都,经天赦山,雪后道险,步行七十里至驿。上闻,赐双眼孔雀翎,复固辞。傅恒途中疏请诛良尔吉等,将至军,使副将马良柱招良尔吉来迎,至邦噶山,正其罪,并阿扣、王秋悉诛之。事闻,上褒傅恒明断,命拜前赐双眼孔雀翎,毋更固辞。
十四年正月,上以金川水土恶,赐傅恒人蓡三斤,并及诸将有差,屡诏召傅恒还。又以孝圣宪皇后谕封一等忠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傅恒奏言:“金川事一误……若不扫穴擒渠,何颜返命?”并力辞封赏,上不允,手诏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乃骠姚武人锐往之概。大学士抒诚赞化,岂与兜鍪阃帅争一日之绩?”反复累数千言,复赐诗喻指。傅恒率师还。上优诏嘉奖,命用扬古利故事,赐豹尾枪二杆、亲军二名。三月,师至京师,命皇长子及裕亲王等郊迎。上御殿受贺,行饮至礼。傅恒疏辞四团龙补服,上命服以入朝,复命用额亦都、佟国维故事,建宗祠,祀曾祖哈什屯以下,并追予李荣保谥,赐第东安门内,以诗落其成。
十九年,准噶尔内乱,诸部台吉多内附。上将用兵,谘廷臣,惟傅恒赞其议。
二十年,师克伊犁,俘达瓦齐以归,谕再封一等公,傅恒固辞,至泣下,乃允之。寻图功臣像紫光阁,上亲制赞,仍以为冠,举萧何不战居首功为比。
二十一年四月,将军策楞追捕阿睦尔撒纳未获,上命傅恒出视师,赴额林哈毕尔噶,集蒙古诸台吉饬军事。傅恒行日,策楞疏至,已率兵深入,复召傅恒还。
三十三年,将军明瑞征缅甸败绩,二月,授傅恒经略,出督师。时阿里衮以副将军主军事,上并授阿桂副将军、舒赫德参赞大臣,命舒赫德先赴云南,与阿里衮筹画进军。
三十四年二月,傅恒师行,发京师及满、蒙兵一万三千六百人从征,上御太和殿赐敕,赉御用甲胄。四月,至腾越,傅恒决策,师循戛鸠江而进,大兵出江西,取道猛拱、猛养,直捣木梳,水师沿江顺流下,水陆相应。偏师出江东取猛密,夹击老官屯。往岁以避瘴,九月后进兵,缅甸得为备。八月,傅恒自南蚌趋戛鸠。奏至,上方行围木兰,入围获狍,畀福隆安以赐傅恒。傅恒道南底坝至允帽,临戛鸠江,时猛拱大头人脱猛乌猛、头人贺丙等,诣傅恒请降。师至,脱猛乌猛将夹江诸夷寨头人来迎,与贺丙具舟。傅恒命分兵徐济,夹江为寨猛拱后土司浑觉亦请降,献驯象四。上赉三眼孔雀翎,傅恒疏辞。师复进,取猛养,破寨四,诛头人拉匿拉赛。设台站,令瑚尔起以七百人驻守。遂至南董干,攻南准寨,获头人木波猛等三十五人。进次暮腊,再进次新街。师久攻坚,士卒染瘴多物故,水陆军三万一千,至是仅存一万三千。傅恒以入告,上命罢兵,召傅恒还京。傅恒俄亦病,阿桂以闻。上令即驰驿还,而以军事付阿桂。十月,傅恒还驻虎踞关,上命傅恒会云贵总督彰宝议减云南总兵、知府员缺,釐正州县旧制。
三十四年二月,班师。三月,上幸天津,傅恒朝行在。既而缅甸酋谢罪表久不至,上谓傅恒方病,不忍治其罪。七月,卒,上亲临其第酹酒,命丧葬视宗室镇国公,谥文忠。又命入祀前所建宗祠。其后上复幸天津,念傅恒於此复命,又经傅恒墓赐奠,皆纪以诗。及赋怀旧诗,许为“社稷臣”。
嘉庆元年,以福康安平苗功,赠贝子。福康安卒,推恩赠郡王衔,旋并命配享太庙。
傅恒直军机处二十三年,日侍左右,以勤慎得上眷。故事,军机处诸臣不同入见,乾隆初,惟讷亲承旨。迨傅恒自陈不能多识,乞诸大臣同入见。上晚膳后有所谘访,又召傅恒独对,时谓之“晚面”。又军机处诸大臣既承旨,退自属草,至傅恒始命章京具稿以进。上倚傅恒为重臣,然偶有小节疏失,即加以戒约。傅恒益谦下,治事不敢自擅。敬礼士大夫,翼后进使尽其才。行军与士卒同甘苦。卒时未五十,上尤惜之。
评注:傅恒无疑是富察氏第四代乃至整个富察氏家族中最为出众的人物之一。大清国舅,二十年的太平宰相,文武双全的本事,令得乾隆皇帝对这位内弟器重之极。当然,傅恒并没有让乾隆失望,不论人们对他至今仍存在多少争议,至少傅恒这位乾隆朝第一功臣仍旧是乾隆朝第一宰辅,紫光阁第一功臣,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也属于家族最浓重的一笔。
10、傅清:李荣保次子,傅恆弟也。雍正间,授侍卫。
乾隆初,累迁至直隶天津镇总兵。康熙中定西藏,留兵镇抚,以大臣驻藏办事,为员二,嗣省其一。是时驻藏副都统索拜当代,命傅清以副都统往。
十三年,命以提督拉布敦代,傅清还。复授天津镇总兵,迁古北口、固原提督。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请撤留藏兵,上从之。旋以副都统纪山代拉布敦。
十四年,纪山疏言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与达赖喇嘛有隙,请移达赖喇嘛置泰宁。上知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乖戾且为乱,命驻藏大臣复旧置二员,予傅清都统衔,自固原复往。
十五年,傅清与拉布敦先后至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迫其兄珠尔默特策布登至死,遂逐其子,遣使通准噶尔,叛益有迹。上命副都统班第赴西藏,与傅清、拉布敦密谋取进止,仍诏傅清、拉布敦毋轻发,并密谕四川总督策楞勒兵为备。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谋愈急,绝塘汛,军书不得达。傅清与拉布敦未得上诏,计以为:“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且叛,徒为所屠。乱既成,吾军不得即进,是弃两藏也。不如先发,虽亦死,乱乃易定。”
十月壬午,召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至通司冈驻藏大臣署,言有诏,使登楼,预去其梯,若将宣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方拜跪,傅清自后挥刀断其首。於是其党罗卜藏札什始率众围楼数重,发枪砲,纵火,傅清中三创,度不免,自刭死。拉布敦死楼下。主事策塔尔、参将黄元龙皆自杀。通判常明中矢石死。从死者千总二、兵四十九、商民七十七。事闻,上轸悼,宣示始末,谓其“揆几审势,决计定谋,心苦而功大”。
傅清追封一等伯,谥襄烈,旋命立祠通司冈。丧还,上临奠。其子孙以一等子世袭,赐白金万。上复降诏褒傅清、拉布敦,建祠京师,命曰双忠。
评注:傅清是富察氏家族第一位阵亡的成员。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献身,应当说,傅清的死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来依旧是可歌可泣的。尤其是像他如此出身又如此地位的人,仍旧能够怀揣着为国死难的大无畏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如果说在立国之初,有重臣捐躯是理所应当的,那么在盛世之下,富察氏家族仍然不断有身居要职的族人为国牺牲(第四代、第五代富察氏多人在军中阵亡),那就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傅清的死,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
家族成员——第五代
11、明仁:傅清子,以侍卫袭子爵。乾隆二十五年随军平定回疆之乱。
三十六年从征金川,屡建功。三十七年迁二等侍卫,十二月迁头等侍卫。四十年再伐金川,九月病殁于军中。
评注:明仁几乎一生都是侍卫身份,并且还是又一位军中阵亡的富察氏成员。
12、福灵安:傅恒长子,多罗额驸,授侍卫。准噶尔之役,从将军兆惠战於叶尔羌,有功,予云骑尉世职。三十二年,授正白旗满洲副都统。署云南永北镇总兵,六月因病殁于军中。
评注:傅恒的几个儿子在历史上都相当有名,福灵安就是其中之一。福灵安是个十分英武勇敢的少年,也因此得到乾隆的器中,很快便升迁至一等侍卫。乾隆三十二年,年纪轻轻的福灵安已经是正白旗的满洲副都统了,战功卓著。只可惜在出征缅甸时,与傅恒一样因为水土不服,病死在军中。倒是还比其父早走数年,实在令人惋惜。
13、福隆安:傅恒次子。尚高宗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授和硕额驸、御前侍卫。
三十三年,擢兵部尚书、军机处行走,移工部尚书。
三十四年,迁御前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
三十五年,任领侍卫内大臣,袭一等忠勇公。
三十六年,用兵金川,总兵宋元俊劾四川总督桂林,命福隆安往谳。福隆安直桂林,抵元俊罪。
四十一年,复授兵部尚书,仍领工部。金川平,画像紫光阁。
四十九年,卒,谥勤恪。
评注:在傅恒的四个儿子中,福隆安无疑是最像父亲的人,文武双全是傅恒留在福隆安身上最深刻的印记。乾隆皇帝对这个外甥的喜爱有目共睹,刚刚二十出头的福隆安便做到了一部尚书的位子,恐怕终清一世也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福隆安还成了皇帝的乘龙快婿,摇身变为皇家额附,这就更加拉近了自己与皇帝的关系。
于是我们看到,有自身才华的奠基,有皇帝精心的培养,福隆安的仕途一路向上,一帆风顺。二十三岁时就已经成为正一品的御前大臣,做到了禁卫军首领的第一把交椅。之后无论是内务府总管还是领侍卫大臣,福隆安几乎以一人之力承担了乾隆朝围绕皇室事宜的所有重要职责,显赫之势较其父傅恒更加为甚。
不过福隆安并没有安于现状,在那个八旗子弟尽醉于靡靡之音的时代,这位相府公子仍旧可以做到勤勉政事,为国效力。并帅军出征,图形紫光阁,维护了富察家武功立世的家族传统。
后来的福隆安,做过兵部尚书、步军统领、镶黄旗、正白旗满洲都统(旗主)、四库全书总裁、国史馆总裁、理藩院尚书、吏部尚书、军机大臣、议政大臣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朝廷要职。他的经历和际遇,怕是会让当时所有在朝为官的人都艳羡不已、自叹不如。
不过,福隆安没有逃脱英年早逝的梦魇,不到四十岁就离开了人世,给乾隆皇帝留下了大大的遗憾。
14、福长安:傅恒第四子。自蓝翎侍卫累迁至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武备院卿,领内务府。
乾隆四十五年,命在军机处学习行走。累迁户部尚书。
五十三年,台湾平。
五十七年,廓尔喀平。诸功臣画像紫光阁,福长安皆与焉。
嘉庆三年,俘王三槐,福长安以直军机处得侯。
四年,高宗崩,大学士和珅得罪,仁宗以福长安阿附,逮下狱,夺爵,籍其家。诸大臣议用朋党律坐立斩,上命改监候,而赐和珅死,使监福长安诣和珅死所跪视。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就迁员外郎。
六年,以请还京,夺职,发盛京披甲。旋自骁骑校屡迁:再为围场总管,一为马兰镇总兵,再署古北口提督。屡坐事谴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