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本营陆海军部的讨论
德苏开战的情报——德国事前没有通知!
陆军部内的争论——北进?还是南进?
陆军的设想——待命的阵势
陆海军的磋商
海军对陆军的牵制
陆海军部的新国策方案
2.松冈外相的对苏开战论
讨论新国策
松冈外相的立刻对苏开战论
决定修改新国策方案
会而不议,议而不决
3.7月2日的御前会议
会议的列席者
近卫首相的说明
杉山参谋总长的说明
永野军令部总长的说明
同原枢密院议长之间的质疑和答辩
国家机密“新国策”被克里姆林宫获悉
4.关东军特别大演习
陆军空前的动员和集中
没有战争决心的作战准备
第三次近卫内阁——《对苏外交谈判纲要》
围绕远东苏军封锁无线电讯的争论
决定对苏措施——奉敕颁布
《帝国陆军作战纲要》
1.大本营陆海军部的讨论
德苏开战的情报——德国事前没有通知!
关于德苏开战,日本政府事先没有接到德国政府的任何正式通知,因此,日本在6月22日据同盟社消息获悉确已开战以前,对是否真的开战曾有些怀疑。
4月以来,驻德大使和武官曾多次电告关于德苏开战的情报。驻欧各国陆军武官也报告德国大军陆续向东线集中。参谋本部于5月15日召开首脑会议,讨论并分析了有关德苏开战的情况,结论是德苏不会马上开战。认为德国大军向东线集中是为了支援外交的,德国不会做出强行对英、对苏两面作战的蠢事。
德国外相里宾特洛甫对访欧的松冈外相曾夸口说:无论如何也要打垮苏联,照现在看,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办到。然而,松冈外长当时并没有理解这就是表示要开战的意思。外相在5月28日曾发给里宾特洛甫一份文电内称:“鉴于目前我国周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希望德国现在尽量避免同苏联发生武装冲突”。当时,里宾特洛甫回答说:“现在德苏开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确信,如果战争爆发,用两、三个月时间就可以结束作战。军队已经调动完毕,苏联也在列阵对峙。战争的最终目标仍然是英国,如果现在打垮苏联.英美就不会动手。”然而,松冈外相却似乎认为德苏之间的悬案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得到解决。
德国副总统赫斯于5月21日只身潜入英国本土,这一事件使人对英德可能媾和感到不安,但是还没有看成是德苏开战的前兆。6月2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勃伦纳山口举行了会谈。
在这种形势下,6月6日,大岛驻德大使打来了报告,说他在6月3、4两日和希特勒、里宾特洛甫直接会谈的结果,使他确信,德苏一定开战。这时大本营和政府才估计有开战的可能,并开始深入研究应付这种形势的国策。至于到底怎样决定了新的国策,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德苏开战意味着日本可以从北方苏联的沉重压力下解放出来,这时可以趁机南下,建立自给自足的态势,这是一种论点。另一种论点是:德苏开战意味着北方苏联的削弱,这时应该北进,消除北面的忧思。这两种论点在当时是必然出现的课题。
陆军部内的争论——北进?还是南进?
6月6日,陆军省佐藤贤了军务科长和真田穰一郎军事科长,特别要求和参谋本部的土居明夫第二科长(作战)、唐川安夫第八科长(综合情报)及有末次第二十班长(战争指挥)进行会谈,强调应断然以武力南进。佐藤军务科长提出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武力南进;第二个方案是和美国妥协,解决北方问题;第三个方案是维持现状。佐藤军务科长主张采用第一个方案。土居第二科长和唐川第八科长附议,有末第二十班长反对。有末班长的意见是,第一个方案不用说是对前述《对南方的施策纲要》的否定。这个《对南方的施策纲要》的精神是,南进应以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为限,即使英国真的崩溃了,也不应该以武力南进。达一基本方针是昭和15年(1940年)秋季以来大本营陆海军部之间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研究才得出的结论,现在不应该因为德苏开成就改变它。另外,改变《对南方的施策纲要》的精神,从和海军方面的关系上来考虑毕竟也是困难的。
同一天,参谋本部的有关科长也讨论了这个问题。土居第二科长主张,随着德苏开战,应该缩短对华战线。都甲徕第七科长(对华情报)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中国的抗战并不是依靠第三国,靠的是中国自己的抗战力量——这一点不同于以前的判断——,而现在中国自身的抗战力量已濒于崩溃,所以不能缩短战线。天野正一第六科长(对欧美情报)同意武力南进方案。天野说,很难同意中国现在已濒于崩溃的观点,即使解决了中国事变,不南进日本也没有活路。不搞三国轴心就搞对美妥协,二者必居其一。争论热烈,没有得出结论。
陆军的设想——待命的阵势
第二天(7日),参谋本部召开了首脑会议。因杉山参谋总长和田中新一第一部长(作战)在公出中,拍电报要他们赶紧回京。台上大多数倾向于既不决定向南方,也不决定向北方,而是主张作好准备相机而动。
这就是说,德苏开战解决了多年来成为陆军悬案的北方问题,是确保北部边境安定的极好机会,但是陆军大部分兵力正在进行对华作战,已经没有余力。并且绝对不能允许中途放弃对华战争,其至有人主张不如趁机加强对重庆的压力。武力南进到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还可以,如果继续向前推进,就需要有对美一战的决心,鉴于海军的态度,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总而言之,从当时日本国力的递减形势、美英正在加重的对日压迫、中国事变的现状和命中注定的陆海军对立等情况来看,要大力而彻底实现日本的抱负是困难的。这样,日本便不得不回到这样的设想上来,即日本继续向处理中国事变方面努力,同时,对北方只作必要的准备等到德苏战争出现有利于日本的进展,譬如斯大林政权崩溃或苏联远东地区陷入混乱的时候,再行使武力解决北方问题;对南方,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后,静现局势,待机而动。
关于同德国的关系,当然也有争论。鉴于日德意三国条约缔结的经过和目的,德苏开战时日本当然不承担协助德国的义务,相反,日本根据日苏中立条约,对德苏战争却承担应当严守中立的义务。塚田参谋次长感到愤慨的是,日本从日美谈判一开始就事先要求德国谅解,而关于德苏开战问题,德国却事前不同日本作任何商量。他强调日本应该自主地采取行动。但考虑到构成三国同盟基础的日德两国当时在东西西洋还有着对苏或对美英的共同利害关系,因此,这时还完全没有想要废弃三国同盟,脱离轴心阵营。就是说,仍然认为应该以三国轴心精神为基础采取行动。
杉山参谋总长和田中第一部长回京后,从6月8日到10日连日召开了首脑会议。田中第一部长很重视武力解决北方的问题,他强调“应该制造和抓住良机行使武力”。杉山参谋总长也颇有意以武力解决北方问题。这样,参谋本部时结论虽然没有改变作好准备待机而动的方案,但在颇大程度上转到以解决北方为目标的方案上来了。
陆军省对北进的牵制 后来又与陆军省进行了商洽和探讨,6月14日,决定了大本营陆军部的《适应形势演变的国防国策》方案。陆军省首脑对武力解决北方问题态度消极,主张只有北方的形势达到瓜熟蒂落的时候才应该行使武力。于是参谋本部“制造和抓住良机”的想法便后退到只是“抓住良机”的方案上去。陆军省对德苏战争的看法,并不象德国领导人所说的那样乐观。陆军省认为,解决北方问题势必需要大规模地行使武力,为此所需的战略物资,尤其是液体燃料实际上必须求之于南方。因此断定强行解决北方问题是危险的。由于佐藤军务科长也积极主张南进,陆军省反倒重视起必需南进时所面临的情况来了。
陆海军的磋商
上述的陆军方案当天就提交给海军方面了。对此,6月20日,大本营海军部向陆军方面表示了意见。海军方案的设想也是作好准备待机而动,但它的内容是,对南方的武力准备要充分,对北方的武力准备则只以现状为基础加以整顿。而且海军的方针是,无论对北方,还是对南方,是否用武力加以解决都要根据当时的形势来决定。
海军的想法是只进行准备,根据当时的形势来决定意向。与此相反,陆军则是想先决定意向,然后再进行准备。这种分歧是由于陆海军武力作战的方式不同而必然提出的要求,和由此而来的想法不同造成的。
如前所述,这一时期,关于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问题,陆海军把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说服松冈外相方面去了。6月16日,大岛大使报告,下周内德苏将开战。6月22日,这个报告被证实了。先前在昭和14年(1939年)夏,德苏曾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现在又面临着德苏开战的现实,历史的演进使人深感变幻莫测。
陆军对德苏战争进展的判断 大本营陆军部航空作战主任幕僚久门有文中佐接到德苏开战的报告后,立刻大叫:“希特勒犯了大错!”可是,大本营却认为德国对苏开战在奇袭上会取得成功。6月中旬,建川驻苏大使报告说,莫斯科还没处于开战前夕。大岛大使重又报告说,已了解到,德国领导人确信能在几个月内打败苏联。对此,参谋本部第五科(对苏情报)判断,苏联很难象德国所吹嘘的那样,可以在短期内被打败,战争要持续相当长的时期,但却肯定德国将取得最后胜利。
6月22日,田中第一部长、冈本清福第二部长(情报)、有末第二十班长、武藤军务局长以及其他主要幕僚在参谋本部聚会,研究形势,并就不改变过去经过讨论的国策方案这点统一了意见。
海军对陆军的牵制
第二天(23日),陆海军军务局长和作战部长等聚会,就新国策讨论了四个小时。海军对陆军武力解决北方问题的意图附加种种条件,试图加以抑制,但最后还是同意了“瓜熟蒂落主义”的武力解决办法。不过,海军强调,不要因此大大妨碍保持对英美作战的基本态势。对此,陆军表示同意,认为这是当然的事。
本来,对既定的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陆海军并没有任何不同意见。然而海军对南方的意图却始终不明确,好象仅仅打算完成对英美作战的准备。如前所述,当时海军首脑并没有对英美作战的真正决心,这是很明显的,就是在德苏开战以后也没有变化。陆军也是这样。不过,象前述那样,把“不惜孤注一掷地同英美一战”又改成了“不惜对英美一战”。
另外,海军主张强化对华作战,加重对重庆的压力,但是陆军却拒绝进一步扩大战局。
陆海军部的新国策方案
6月24日,大本营陆海军部决定了下列《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草案。
《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
第一、方针
一、无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将坚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确立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方针。
二、帝国仍坚持为解决中国事变而努力,并为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继续向南方扩展;另外,根据形势的演变解决北方向题。
三、为达上述目的,帝国决心排除一切障碍。
第二、要领
一、为促使蒋政权早日屈服,进一步从南方各地加强压力。
根据形势的演变,随时对重庆政权行使交战权,并接收在华的敌对性租界。
二、帝国为自存自卫,促进对南方重要地区的各项施策。为此,做好对英美作战的准备。首先,根据《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贯彻执行对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的各项措施,借以加强向南方扩展的态势。帝国为达此目的,不惜对英美一战。
三、对于德苏战争,以三国轴心的精神为基础,但暂不介入,秘密作好对苏作战准备,独立自主地加以处理。
如果德苏战争的进展情况对帝国极为有利,就行使武力解决北方向题,以确保北部边界的安定。
四、为实施前项要领,在决定各项对策、尤其决定行使武力时,不要大大妨碍保持对英美作战的基本态势。
五、应根据既定方针极力防止美国参战,万一美国参战时,帝国根据三国条约采取行动,但行使武力的时机和方法,应自主地决定之。
六、迅速向彻底加强国内战时体制过渡,尤其努力加强国土防御。
七、关于具体措施另行决定。
2.松冈外相的对苏开战论
讨论新国策
在6月25日的联席恳谈会上,讨论决定了《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以后,松冈外相正在向与会者说明他如何就日本的态度随便应付了来访的德国大使鄂图和苏联大使斯梅塔宁时,及川海相特意发言:“过去的事就算了。现在国际形势十分微妙,望您慎重些,不要事前没有统帅部同意就抢先讲出去。”随后就开始了关于新国策的讨论。
当天仅限于恳谈,从第二天(26日)到28日,以大本营陆海军部方案为基础,连日进行了讨论。会议自始至终围绕着松冈外相的对苏开战论进行了争论。
联席恳谈会从昭和15年11月开始以来,到6月26日这一次,已经是第33次了。塚田、近藤二位统帅部次长也出席了这几天的重要会议。塚田参谋次长首先宣读了大本营陆海军部的方案,然后杉山参谋总长对此作了说明。
外相:关于方针的一、三两项没有异议。关于第二项中的“坚持为解决中国事变而努力”还可以,直到“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还行,但所谓“继续向南方扩展”和“另外,解决北方问题”的“另外”的意思,我不懂,还有,要领第二项的“促进各项施策”云云,也不懂。
参谋总长:你想问的是什么?是不是关于南、北的轻重问题?
外相:是的。
参谋次长:二者没有轻重之分,要看形势如何演变。
外相:所谓“继续向南方扩展”是不先搞南方的意思吗?
军令部总长一时发窘。把军令部次长叫到身旁,近藤军令部次长小声说,“先搞南方”。可是过了一会儿又补充说:“是指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
外相:如果那样,陆海军的见解就不同了。
参谋次长:我要讲清楚。南北没有轻重。顺序和方法根据情况来决定。不能同时搞。先搞南北哪一面现在不能决定。
外相:本案要领第一项里所谓“行使交战权”是什么意思?
军令部次长:指的是让第三国的使节撤退进行轰炸,或把临场检查扩大到公海等。
陆相:还有让第三国人全部撤退进行轰炸等等,说起来要搞的事情有的是。
外相:对本项没有意见。
接收敌对性租界可得要下决心呀!
所谓“适应形势演变”指的是什么?
海军军务局长:指对英美开始作战等等。
陆相:此外还有。
外相:南京政府接收不了租界,必须日本自己来搞。要领第三项里的“独立自主地”是指什么?关于行使武力问题同人家商量不商量?
参谋次长:事关政略的除外,有关纯属统帅的事项没有必要和德国商量,也并没有发生那种情况。
一商量就会被拖住。为了不被拖住才决定了“独立自主地”进行。
外相:加入同盟反而不和人家商量,参战和行使武力是不可分的。如果不商量的话,混合专门委员会不是就不需要了吗?
参谋次长:政略上的事我不知道。关于统帅方面的事,我们不是没有和任何国家商量而随意处理的吗!没有再商量的必要。从统帅的机密和迅速这点来说不能商量。
陆相:到现在为止,德国的干法也没和我们商量。
参谋总长:德国从来就没有及时、适当地和我们商量过。
外相:不管德国商量不商量,我们这边必须以诚相待,必须用诚意来争取它。
参谋次长:有关政略问题可以商量,但是,战略问题是胜败的问题。高级政策可以商量,但统帅问题不可以商量。
外相:如果形势进展得不是极为有利时怎么办?
参谋次长:如果认为极为有利就干,认为不利就不干。而且认识有种种情况。德国认为极为有利,而日本认为不利时就不干;德国认为不利,而日本认为有利时就干。
外相:所谓维持对南方的基本态势,不要大大妨碍的“大大”指的是什么?
参谋次长:“大”就是大。有小小妨碍那是当然的。统帅部并没有随心所欲的那些兵力。是不是大大妨碍,这不到临时不知道。
内相:也有不使用武力而参战的情形。即使不使用武力,参战还是参战。外相说参战和行使武力是不可分的,不使用武力就不是参战吗?
外相:是那样。参战和行使武力也可以有时间上的差别。
参谋次长:所以,把行使武力和参战分开,自主地干不是也行吗?
上述讨论结束后,永野军令部总长发言,谈了自己的看法。
军令部总长:虽说是独立自主地采取行动,但到了要动手的时候,考虑同盟的情谊,我想有商量的必要。我认为宣战必须要同时使用武力。
外相:对于陆海军方案根本上有些意见。但大体上同意。
陆军军务局长:那样的话,请把意见写出来!
外相:不能写出来。
松冈外相的立刻对苏开战论
6月27日还是始终围绕着外相对大本营方案的意见展开了争论。外相的想法是,下决心立刻参加德苏战争,先搞北面,然后再搞南面,在此期间解决中国事变。
外相:大岛曾经几次提出建议。他的主要论点是,日本决定方策可能相当困难,但德苏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德英战争也会在本年内结束。不可以过分地观望形势。我早就草拟了外交作战计划,后来也曾对此作过反复考虑,我曾经认为,德苏发生战争只有一半的可能性,但现在却已经发生了。
对于昨天大本营的方案我大体上同意,但从外交上看,还有一些意见。以下想谈谈我一向的想法。和重庆直接谈判是没有实现全面和平希望的,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重庆进行大包围。我们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虽然不依靠德国,但也在同它合作,剩下的就只有美国了。我在访欧期问曾以个人名义给美国写过一封文电,中心意思是劝阻其参战和使其停止援蒋活动。回京以后接到美国的答复,但内容却与我的想法相反。之所以这么离奇,是因为有人在中间插了手。前几天美国来了回信,内容实在离奇。当然,如果我们停止对华战争,也许会一帆风顺,但那是办不到的。结果最后在拉拢美国的问题上出了毛病。
现在德苏已经开战。日本虽然暂时可以观望形势,但迟早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打开难局。
如果断定德苏战争将在短期内结束,日本就不能南北都不动。如果断定将在短期内结束,就应该先搞北面。在德国打败苏联之后,再谈解决对苏问题,那在外交上是不好办的。
如果赶快搞苏联,估计美国不会参战。事实上美国是不会帮助苏联的。因为美国本来就讨厌它。美国大致不会参战。我的判断也许部分有错误,但我还是主张要先搞北面,然后再南进。
向法属印度支那扩张,很可能酿成同英美的战争。经过军方两个星期来的说明,向法属印度支那扩张的必要件我完全懂了,并不是蛮干。
和苏联开战,如果3、4个月左右的话,我还有信心能压制住美国。如果象统帅部方案那样观望形势的话,日本将遭到英美苏包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日本应该当机立断,先搞北面,然后搞南面。
陆相:那么和中国事变的关系如何处理?
外相:去年年底以前,我曾主张先搞南面后搞北面。我认为搞了南面中国问题就会解决,可是不行了。现在我认为,可以北进到伊尔库茨克,即使北进到那里的一半左右,就会影响到蒋介石,或许会实现全面媾和。
陆相:你认为即使把中国事变放下也应该北进吗?
外相: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停下来也要搞北面,不可以吗?
陆相:中国事变必须继续加以解决。
海相:世界战争是十年的问题。在此期间中国事变将化为乌有。可以在这期间搞北面。
外相:我主张道义外交。三国同盟不能作废。最初不签订中立条约就好了,我们不能在利害上作打算。我们必须在德苏战局胜败未定时就动手。
内相:松冈先生,请您仔细考虑一下当前的问题。您是说立刻就去打苏联?是说作为国策应当立刻对苏联开战?
外相:是的。
内相:现在事情必须赶紧办。就是使用兵力也需要准备。执行国策也必须作准备。总之,先进行准备是必要的吧!
外相:我主张先决定搞北面,并希望把此事通知德国。
参谋总长:搞道义外交当然不错,可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实际上办不到。统帅部是要作好准备的,但是干不干现在决定不了。要使关东军转入战时体制、采取攻势,必须进一步增加兵力,这些准备至少需要四、五十天。那时德苏战争也许会见分晓。如果这样可以的话就干。
外相:所谓“极为有利”的“极”我讨厌,我希望现在就决定打苏联。
参谋总长:那不行。
军令部总长:问题相当重大,统帅部要慎重考虑。
外相:我对大本营方案大体上没有意见。可是我的意见你们采纳不采纳?
参谋总长:可以加上外交方面的意见。
外相:那最后添上“进行相应的外交谈判”就行。说让搞外交,我看对美国的工作也就到此为止了。
决定修改新国策方案
6月27日夜,召开了陆海军部、局长会议。武藤陆军军务局长主张在某种程度上采纳外相的意见,并提议将大本营方案要领之三的“秘密做好对苏作战准备”修改为“在决心行使武力的情况下开始秘密准备”。但是冈海军军务局长坚决反对,参谋本部田中第一部长对此也面有难色,结果决定按原案进行。
于是,在第二天(28日)的联席恳谈会上,在大本营方案中加上了外相的有关外交方面的意见,对此作出了决定。修改的各点如下:
一、要领之二的第一部分“促进对南方重要地区的各项施策”一段,改为“对南方重要地区继续进行必要的外交工作,促进其他各项施策”。
另外,同项的第二部分“首先,根据《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一段,改为“首先,根据《对法属印度支那、泰国的施策纲要》和《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
二、在要领之三的第一部分之后,加上“在此期间当然要以周密的准备进行外交工作”。
三、删去要领之三第二部分中“如果德苏战争的进展情况对帝国极为有利就行使武力”的“极为”二字。
四、将要领之五“应根据既定方针极力防止美国参战。”一段,改为“应根据既定方针采用外交手段及其他一切方法极力防止美国参战”。
大本营和政府之间意见已趋于一致的新国策,仍然是以日德意三国轴心的精神为基本方针的。回顾第二届近卫内阁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正如已经多次讲过的那样,本来是想把日德意三国轴心扩大为日、德、意、苏四国合作,以便在国际政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可是,由于德国单方面发动了对苏作战,致使这个设想泡沫似地破灭了。日本本应借此机会废弃三国同盟,可以考虑走完全自主的道路。可是在联席恳谈会上.大本营和政府却都没有提出过这种意见。
会而不议,议而不决
6月25日,近卫首相曾通知陆海军统帅部,表示不同意前一天决定的大本营方案,首相的意思是想脱离三国同盟。可是过了不久又订正说那是误传。据战后发表的近卫公手记所载,当时近卫首相的确曾向陆海两相等提出过废弃三国同盟的想法,但在连日举行的联席恳谈会上,近卫首相却照旧表现出会而不议,议而不决的态度。
3.7月2日的御前会议
会议的列席者
联席恳谈会上决定的《适应形势演变的帝过国策纲要》,7月1日,就其主要精神经内阁会议作了决定,第二天(2日)又提交御前会议讨论。出席会议的除首相、内相、陆、海、外三相、陆海军两统帅部长和次长、枢密院议长外,河田藏相和铃木企划院总裁也参加了会议。
近卫首相的说明
上述纲要是大本营和政府的共同提案。首先由近卫首相对提案的宗旨和方针作了如下说明:
考虑到当前世界形势,尤其是德苏两国开战后的形势和美国的动向、欧洲战局的进展以及处理中国事变对策的有关方面等,我认为,现在迅速决定帝国应采取的对策,是帝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因此,政府和大本营陆海军部反复协商,草拟了今天这个议题——《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我国国策的基础是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进而为确立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因此,本国策不应该因为世界形势的演变而有丝毫的改变。当然,帝国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必须继续努力解决当前的中国事变,但除此以外,为了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还要在南进的同时,随时解决北方问题,以消除北部边境的忧患,适应世界形势,尤其是适应德苏战争的演变。这无论在帝国国防上或是在东亚全局的安定上都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可以预料,为达上述目的,帝国将会受到各方面的妨碍和抵抗。但是因为帝国无论如何必须达到达一目的,所以想明确表示坚决排除一切障碍的坚强决心。
杉山参谋总长的说明
接着,由杉山参谋总长就处理中国事变和解决北方问题作了说明:
在目前形势下,帝国除直接对重庆政权加强压力外,还要向南方扩展,切断从背后支援重庆政权并使其抗战意志不断高涨的英美势力和重庆政权的联系,这是促进解决事变极为必要的措施。这次向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派遣军队就是基于这一宗旨而采取的行动。
大本营对各方面形势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在美国对德宣战或美、英、荷对日实行禁运,或帝国已在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站稳了脚根的情况下,帝国随时对重庆政权行使交战权,并接收中国的敌对性租界,这是促使重庆政权屈服的有效而适当的措施。
对德苏战争,固应根据三国轴心的精神行动,但因帝国目前正在忙于处理中国事变,而且同英美之间的关系处于微妙阶段,所以,以暂不介入为宜。但是,在德苏战争的演变对帝国有利的情况下,使用武力解决北方问题,确保北部边境的安定,也是帝国确实应该采取的重要措施。因此,秘密做好必要的作战准备,确立独立自主地应付局势的体制极为重要。
但是,鉴于英美等国的对日动向,特别有不容乐观的情况,在采取解决北方问题的措施时,尤其是在实行武力解决的办法时,经常保持足以应付对英美战争的基本态势,不至使它受到大的障碍,是十分重要的。
永野军令部总长的说明
永野军令部总长就解决南方向题和美国参战时帝国的态度问题,作了如下的说明:
帝国为在南方确立安定的国防和在大东亚共荣圈内确立自给自足的态势,对南方重要地区一面严密注视形势的演变,一面统筹促进政略和战略两方面的施策,以逐步向南方进行扩张,这在目前形势下是紧要的措施。
可是目前的形势是,英、美、荷等国压迫日本的态势越来越加强,因此可以预料,万一英美等国继续坚持阻碍日本的行动,而帝国又没有打开难局的途径时,势将对英美开战。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以不惜对英美一战的决心完成作战准备。首先应该着手的是,根据《对法属印度支那、泰国的施策纲要》和《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彻底推行对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的各项政策,以加强向南方扩展的态势。
如果美国参战,帝国当然要根据三国条约采取行动,但不能只停留在对德、意履行援助义务的观点上,为了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即使行使武力也要贯彻执行既定的政策。
但是,美国什么时候、经过什么阶段参战,事前无法估计。所以,对英美等行使武力的时机和方法,必须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帝国独立自主的观点来决定。
同原枢密院议长之间的质疑和答辩
最后,在松冈外务大臣说明有关外交事项后,原枢密院议长同政府和大本营之间进行了质疑和答辩。原议长质疑的目的在于,希望极力避免和英美发生冲突而专打苏联。原议长说,他担心接收在华敌对性租界和进驻法属印度支那会强烈地刺激英美,对此他希望要慎重行事。关于打垮苏联的问题,他强调的主要内容如下:
对苏开战对日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想诸位也会有同感。苏联向全世界散布共产主义,所以迟早必须把它干掉。日本现在正在进行对华战争,所以我想打垮苏联也不会轻而易举,但我认为应该看准机会打它。国民都在渴望打苏联。
因为有日苏中立条约,也许有人会说,日本打苏联是背信弃义。其实苏联是背信弃义的惯犯。日本打苏联不会被人说成是不守信义。我但愿打苏联的良机早日到来!
国家机密“新国策”被克里姆林宫获悉
如上所述,自从大本营和政府认真研究应付德苏开战后的新国策以来,经过大约一个月才由最高会议作出决定。政府于7月2日发布简单消息说:“本日御前会议作出了应付目前形势的重要国策的决定”。新国策作为“国家机密”严密注意保密,但不幸的是,通过共产国际的秘密党员尾崎秀实和佐尔格 [ 译者注:佐尔格(Richard Sorge,1895-1944)德国人 ] 被克里姆林宫知道了。
4.关东军特别大演习
根据御前会议决定,大本营陆海军部加强了对苏战备。
陆军空前的动员和集中
陆军当时为补充关东军(以12个师团和两个飞行集团为骨干、组成4个军和1个航空兵团)和朝鲜军(以两个师团为骨干)的战时编制贫乏的人马,决定编成朝鲜留守师团,并动员在国内的第51、57两个师团以及必要的军直部队,约200个队),增派到关东军,以加强对苏警戒战备。另外,为了加强满洲国内的防御,新设了含编5个独立守备队的关东防卫军。
为此,从7月上旬到中旬,下令征召和动员。从7月下旬到9月,最大限度地利用铁路、船舶、港湾,把应征人马和动员部队运送到了满洲和朝鲜。这次动员和集中是陆军创建以来最大的一次,满洲国作为战场,面貌为之一变。而且为了准备作战而积聚在满洲、朝鲜的作战物资,尽管后来多次转用于南方和国内,但在战争结束时还剩下了大约全部的一半。由于大规模地增派,关东军的兵员倍增,总兵力大约达70万,马匹约14万,飞机约6百架。德苏战当时,远东苏军兵力据判断约有30个师、2300辆坦克、1700架飞机。开战以后也未见有大量兵力西运。
关东军把上述行动称作“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略称“关特演”),隐蔽了真实企图。
没有战争决心的作战准备
关于解决北方问题使用兵力的规模问题,因为陆军省和参谋本部之间想法不同,所以迟迟定不下来。陆军省当局想采取彻底的“瓜熟蒂落主义”,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前述驻满洲、朝鲜的大约16个基干师团所辖的兵力来解决北方问题。对此,参谋本部当局的企图则主张,根据需要进一步从中国和日本国内向满洲增兵,以23个基干师团的兵力,强行解决北方问题。这样增加兵力,必须以国家意志作出有关武力解决北方问题的决定,单凭统帅部是办不到的。
对北方行使武力要受季节的制约,最迟必须在9月上旬开始行动,在严冬季节到来之前结束预定的作战。因此,如果要用23个基干师团的兵力强行解决北方问题,那就要估计一下运送增派兵员所需要的时间,至少要在一个月以前就得开始增调兵力。而这一行动的决断,又完全取决于德苏战争的演变情况如何。
另一方面,为了准备对苏作战,海军于7月5日新编成了第5舰队,第5舰队暂由轻巡洋舰、水雷艇各两艘组成,以大凑为根据地。
第三次近卫内阁——《对苏外交谈判纲要》
7月21日,在第三届近卫内阁组成后的第一次联席恳谈会上,决定把联席恳谈会重新称作联席会议,并决定把开会地点移到宫中大本营。铃木企划院总裁此后也成了联席会议的成员。
7月在“关特演”、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和政府改组中度过了。在8月1日和4日的联席会议上,讨论了新外相丰田提出的《对苏外交谈判纲要》,决定目前根据下述条件与苏联进行谈判。
一、撤消远东危险水域,消除上述水域对帝国的危害。
二、苏联在东亚的领土不得向第三国割让、出售、租借、提供军事据点等。
三、苏联和第三国缔结的军事同盟,其适用范围不得涉及东亚,不得与第三国缔结以帝国为目标的同盟等。
四、停止援蒋行为,停止向中国共产党下达抗日指令和进行援助。
五、确保库页岛北半部利权事业(矿产业)的充分开发。
围绕远东苏军封锁无线电讯的争论
这时候,参谋本部作战部担心苏联会轻率地断定“关特演”是本着开战决心所作的准备,从而可能向日军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尤其是空中攻击。因而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由最高会议事先就决心迅速对苏开战一事做出决定。但是这件事关系非常重大,杉山参谋总长认为,目前以上述情况为前提决心开战,从各方面形势来看,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但是参谋总长在8月1日奏请向满洲派遣第二批动员部队时,曾就前述形势预先作了上奏。
恰在8月2日傍晚,关东军情报主任参谋甲谷悦雄中佐用秘密电话向大本营报告说:苏联东部边境方面的苏军正在实施无线电讯封锁。大本营陆军部认为这是对日发动进攻的明显征兆,因而立刻陷入极其紧张之中。
作战科高级幕僚辻政信中佐为了打消苏军的进攻念头,立即指示有末第二十班长同苏联进行外交接触,强调告诫苏联,日苏之间的现存问题可以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
继上述电话之后,关东军司令官梅津又拍来了军机电报,内称“如果发生苏军大举空袭的情况,当和中央联系,但有贻误战机危险时,本军将根据独自判断以航空部队进攻苏联领土,诸事先予以批准”。参谋总长当即回电,“反击以限于国境内为原则,中央希望关东军采取慎重行动”。
空军进攻苏联领土势必发展为开战。而开战本来要等待最高会议决议,绝对不能允许当地驻军司令官自作主张。不过,单凭在满洲境内的截击来阻止苏联空军的大举来袭,从空战的特点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当地驻军司令官的苦衷就在这里。最高统帅部应该负责予以解决。
大本营陆军部认为,关于军队为了应战加以反击,需要进攻苏联领土的问题,必须得到政府的同意并须据此奏请天皇批准。8月3日上午2时到5时,田中第—部长、武藤军务局长等讨论并决定了《帝国对日苏现状所应采取的措施方案》。其要点是:“对苏军的正式进攻应不失时机立即应战,同时迅速由最高会议决定开战”。大本营海军部完全不同意这一决定,海军非常警惕被陆军拉向北方,严厉拒绝写上“开战”一类字样。
决定对苏措施——奉敕颁布
经过一再商议之后,8月5日,陆海军之间取得一致意见,并在6日的联席会议上做出了如下决定,
《帝国对日苏现状所应采取的措施方案》
一、充分做好对苏联的戒备防御,同时严禁刺激性行动;即使发生纠纷,也应努力限制在日苏不至于开战的局部范围内。
二、对苏方的正式进攻,要在防御上不失时机地进行应战。
三、关于帝国对前项情况的态度,应迅速由最高会议决定之。
在这次联席会议上,平素不大发言的近卫首相也罕见地发表了意见。他主张,第二项应该只限航空部队进攻领土以外地区。正要照这个意见修改时,丰田外相说:“仔细读了之后,觉得这个决定已经非常慎重,按原案即可,似乎没有修改的必要。”于是就按照原案通过了。
根据这个决定,大本营陆军部立即草成下记大本营命令,并经天皇批准后颁布。
大陆命令第523号
命 令
一、关东军司令官当受到苏联空军部队正式进攻,情况迫不得已时,为完成当前任务,可以航空部队进攻俄国领土。
二、有关细节由参谋总长指示。
昭和16年(1941年)8月6日
参谋总长杉山元
奉敕颁布
致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
虽然发生了上述一段紧张场面,但满苏边境却转入了平静。而德苏战争的进展并没有象德国领导人吹嘘的那样。德军虽然在国境会战中偷袭成功,但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却受阻一个多月。参谋本部第五科所作的形势分析指出:德苏战争将转入持久化。
另一方面,7月末美、英、荷冻结日本资产以后,南方形势突然给大本营陆海军部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帝国陆军作战纲要》
于是,大本营陆军部于8月9日通过了无论德苏战争如何演变,打消在昭和16年(1941年)内解决北方问题的企图,专心致力于南方的方针。为此制定出《帝国陆军作战纲要》。其要点如下。
一、以驻满、鲜的16个师团对苏严加戒备;
二、按既定方针继续对中国作战;
三、对南方以11月末为限,加强对英美的战争准备。
桫罗双树 2007-02-21 03:07
第九章 决心不惜对美英荷一战
1.松冈外相的下台
6月21日的美国反建议
赫尔的“口头声明”
联席会议讨论反建议
松冈外相大怒
继续讨论
日本的第二次修正方案
第三次近卫内阁——丰田外相上台
陆海军要求确认既定方针
2.日本的苦闷
美、英、荷断绝对日经济来往
陆海军的苦恼
提出局部地区的解决方案
近卫首相提议举行“日美首脑会谈”
近卫文电和罗斯福文电
丰田、克莱琪关于泰国问题的会谈
3.对《帝国国策实施要领》的讨论
陆海军的磋商——海军主动
陆海军关于战争准备的意见对立
陆海军取得一致意见
《帝国国策实施要领》讨论通过
永野军令部总长对提案理由的说明
重大修改——删去主要部分
近卫首相的想法
4.9月6日的御前会议
会谈前一天的秘密上奏和天皇的垂询
天皇不放心——杉山参谋总长受到申斥
严肃的御前会议
总理的陈述
军令部总长的陈述
参谋总长的陈述
企划院总裁的陈述
原枢密院议长的叮嘱
天皇破例的发言
5.政略战略根据御前会议决定的进展
划分确定和战期限的日美谈判
实现日美首脑会谈的努力——新提案
谈判的拖延——确定第三次修正提案
丰田外相处理修正方案的措施
陆海军加强作战准备
陆军发布决心开战前的作战准备命令
决定和战拭目以待
1.松冈外相的下台
6月21日的美国反建议
《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确定后,政府和大本营重又大力搞起日美谈判。在这以前,上述美国6月21日的反建议一直束之高阁。
美国6月21日的反建议,除序言外,其内容如下:
一、合众国和日本国关于国际关系及国家本质的观念:
两国政府确认,两国的国策旨在建立持久和平并开创两国国民相互信任与合作的新时代。两国政府声明,各国家和各民族遵循正义及公平,组成一个万邦和睦理想下的大家庭,乃是两国的传统及现在的观念和信念。即根据按和平程序规定的、以追求精神的与物质的福利为目的,相互关联的利害关系,承认任何一方均享有同等权利和承担责任。关于上述福利,各国家各民族应本着自己利益加以维护,使之不受他人损害。两国政府还承认,各自有责任抨击对其他民族进行压迫和剥削。
关于国家本质,两国政府应继续保持各自的传统观念、社会秩序以及构成国家生活基础的道义原则,坚决不允许由于违反上述道义原则及观念的外来思想或“意识形态”改变之。
二、两国政府对欧洲战争的态度
日本政府声明,三国条约无论过去或现在,均为防御性的而非挑衅性的,其目的是对防止欧洲战争的扩大有所贡献;合众国政府声明,其对欧洲战争的态度,无论现在或将来均将只根据防御和保卫本国安全的考虑决定之。
注:此处附加了一份换文的建议方案,以代替构成合众国政府1941年5月31日方案一部分的关于本问题的补充附件。
三、对于日华间和平解决的措施
日本国政府应将同中国政府进行和平解决谈判时准备提出的基本的一般条件,即根据日本国政府所宣布的睦邻友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近卫原则以及与这一原则的实际适用不相矛盾的条件通知结合众国政府。合众国总统将据此劝告中国政府,在中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相互有利并能接受的基础上,为结束战争行动和恢复和平进行谈判。
注:上述方案的第三项条文,在关于共同防御(包括在中国领土内驻扎日本军队问题)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及关于日华间的经济合作方面,根据今后的讨论可能有些变动。关于方案第三项的修改建议,认为在这样基础上予以研究最为适宜,即有关本项的任何修改提案均须完全按照本文附件中所载各点进行草拟,并将本项及附件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
四、两国间的通商
本谅解经两国政府正式承认后,合众国和日本国须保证:两国中的一方能够供应而又为对方所必需的物资,应相互供应之。两国政府并同意,采取必要措施,恢复曾为日美通商航海条约所确立的正常通商关系。如果两国政府希望缔结新通商条约,则应尽速进行谈判,并按正常手续缔结之。
五、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活动
日本国和美国相互约定:两国在太平洋方面的活动应依靠和平手段并遵照国际通商关系中无差别待遇的原则进行之。根据这一约定,日本国政府和合众国政府相约,两国政府应相互合作,使两国能够平等均沾各自为保护和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天然资源(例如石油、橡胶、锡、镍)在商业供应上的利益。
六、两国关于稳定太平洋地区政治局势的方针
两国政府声明:本谅解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方针是实现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两国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依靠共同努力为维护和保持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做出贡献;同时两国中任何一方对上述地区均没有领土野心。
七、菲律宾群岛的中立化
日本国政府声明,准备在合众国政府希望的时候,为和合众国政府缔结一项旨在菲律宾实现独立时保证菲律宾群岛中立化的条约而进行谈判。
《日本国政府的补充附件》
三、对日华间和平解决的措施
本项内所谓基本条件如下:
(一)睦邻友好。
(二)(共同防御有害的共产主义运动——包括在中国领土内驻扎日本军队)。
今后须进一步讨论决定之。
(三)(经济合作)
关于国际通商关系中无差别待遇原则适用于本条款问题,其换文通过协商决定之。
四、作为睦邻国家,应相互尊重正在进行合作、对世界和平有所贡献并将成为东亚核心的各国国民所固有的特质。
五、应遵照日华间即将缔结的协定,尽快从中国领土撤退日本武装部队。
六、不合并。
七、不赔偿。
八、对满洲国问题进行友好谈判。
《合众国政府的补充附件》
四、两国间的通商
在目前国际形势继续处于非常状态的情况下,日本国和合众国应允许相互间的物资出口达到通常或战前的数量。但任何一方为本国安全和自卫目的所需要的物资可作例外。规定上述限制是为明确各自政府的义务,并非以限制对方为目的;且两国政府应按处理友好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精神应用这一规定。
赫尔的“口头声明”
另外,在美国的反建议中还附加了赫尔国务卿的如下口头声明:
“国务卿充分肯定,日本大使及其同僚们为日美两国带来更加友好的谅解,并为在太平洋地区建立和平做出了诚挚的努力,他还充分肯定,日本大使及其同僚们在历次会谈中所表现出来的坦率态度。本政府在希望日美两国建立起更加良好的关系,以及赢得太平详地区和平方面,并不逊于日本大使。国务卿本着上述精神,慎重研究了日本方面提案的所有观点。
“国务卿没有理由怀疑多数日本领导者和上述日本大使及其同僚们持同一见解和为支持达到达一崇高目的所采取的行动。
“不幸的是,本政府已从世界各种渠道搜集到证据,包括来自多年来一直对日本表示诚挚友好方面的报告在内,证明日本官方某些有影响的领导人,对于要求支持纳粹德国及其征服政策的方针,给以坚定不移的诺言,而且表明,他们可以赞同和美国达成的唯一谅解则是:如果美国执行其当前的自卫政策而卷入欧战,日本势将站在希特勒方面作战。
“日本国政府发言人在最近的正式声明中强调了日本在三国同盟下的誓约和意图,尽管这个声明毫无理由,但它的论调却证实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动向。只要这些领导者仍然身居公职,坚持这种态度,并且公开竭力往上述方向引导日本舆论,则指望现在探讨中的提案一旦采纳了会走向所希望的方向,为取得实质性的结果据供基础,岂不令人感到虚妄!
“对日本方面提案感到疑惑不解的其他原因是,日本政府似把承认日本军队驻扎在内蒙和华北某些地区的规定插入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解决条件中,作为为了抵制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合作的措施。本政府对于日本政府提出这类方案的动机进行了审慎的研究,对这个提案的实质不想加以讨论,但正如在很多场合向日本大使及其同僚们所作的说明那样,合众国所坚持的各项自由主义政策,不允许美国政府赞同与这些政策相矛盾的任何道路。
“关于只对当事国有影响的事项,在决定授与权利上虽不无若干斟酌的余地,但因现在审议中的事项将对第三国主权产生影响,所以本政府在处理这类事项时不得不极其慎重。
“因此,国务卿认为,本政府遗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不得不期待日本国政府就希望追求构成本谅解方案目的的和平道路一事,从整体上给予比迄今所给予的更为明确的某些表示。本政府诚挚地希望日本国政府能表明这种态度。”
赫尔的这个口头声明是在暗示要求松冈外相下台,因此外相非常气愤,认为这类事件在世界外交史上是罕见的。
联席会议讨论反建议
7月10日和12日召开联席会议,讨论了上述美国的反建议。在10日的联席会议上,外相首先请特邀出席的外务省顾问斋藤良卫发表对美方反建议的意见。斋藤顾问的主要意见如下:
一、当今世界正处于维持现状与打破现状、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相互混战之中。赫尔的反建议是维持现状的,是民主主义的。不消说,这是美国同英国和中国经过协商后提出来的。我想,这样一来,维持现状的国家既要团结一致共同压迫日本了。关于日华间的谈判,美国所想的也是要恢复到事变以前的形势。在这个反建议中,故意使用“中国政府”一词是大有文章的。我认为这等于让日本取消日华基本条约。这个“中国政府”一词需要好好琢磨和研究。
二、反建议认为满洲应该归还中国。总之,它是要把日满华共同宣言当成一张废纸来搞日华谈判!
三、它不承认为了治安驻扎军队,目的是无条件撤军。治安驻军是日本国策上最重要的要求。作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无条件撤兵,中国将由于共产党同国民党、重庆政府同南京政府互相斗争而大乱起来,如果出现这种局面,英美一定插手。
四、不承认为防共驻扎军队,日本要把迄今同中国缔结的条约全都认为有效,而美国则要铲除它。美国不承认防共驻兵的观点已反映在赫尔的口头声明中。
五、日本谋求日华间的紧密合作,而美国则主张在中国要无差别待遇。如果这样的话,东亚新秩序的建设就不可能实现。英美至今仍在继续其援蒋活动,企图将来在中国确保有利地位,一旦全面实现和平,将以今天的特权为基础,使拥有全世界80%黄金的美国“美元”势力弥漫整个中国。
六、反建议的意图是,要在日美两国之间来决定解决日华和平谈判的根本问题,在这个范围内由日华来直接进行谈判。这就是说,要将东亚的领导权让给美国,阻碍日本独立自主地推行国策。
七、日美两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总之不外是美国要参战,日本不要吭声。关于自卫权,美国作了非常广义的解释。而对日本甚至要求退出三国条约。这种想法当然必须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