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时的海军状况来看,即使以部分兵力实行海上进攻,其可能性也不无疑问,但若只靠陆路进攻,需时过久,不能符合火速攻占莫尔兹比的要求。另外,为了维持攻占后的防御和补给,确保海路也是绝对必要的。
南海支队主力的进攻
第17军司令官根据上述协定,在部署进攻东部新几内亚的同时,考虑到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作战有增强兵力的必要,便于8月1日采取措施,将步兵第41联队从达沃调到腊包尔。
这样,第17军进攻莫尔兹比的准备工作在积极进行,但因8月初布纳附近的制空权掌握在敌人手中,便改变登陆计划,先令海军设营队在布纳附近登陆,设置战斗机用机场后,8月中旬,南海支队主力再登陆。
海军设置布纳机场的工作,由于受到8月7日敌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的影响而延迟了若干时日,但16日机场已能使用,于是第17军便令南海支队主力(司令部及步兵两个基干大队)于8月18日夜在巴萨布阿登陆,同时还命令16日到达腊包尔调归南海支队长指挥的步兵第41联队也于8月21日夜在巴萨布阿登陆。这些部队每人背着估计到攻占莫尔兹比时为止的约一个月所需粮食的半数(约5升,即16日份),开始向奥因斯坦列天险前进了。
另外,前此已占领了科科达的横山先遣队,8月7日从该地出发,途中逐步击溃敌人的抵抗,8月26日挺进到伊斯拉巴附近敌阵地前面,继续作进攻淮备。恰在这时,南海支队长也进到该地,在这里掌握了横山先遣队,倾注全力开始了攻击。敌人顽强抵抗,经激战后于8月31日占领了该地。尔后南海支队集中精力进攻莫尔兹比,一面克服困难的地形,忍受炎热的气候,一面排除敌人一再的顽强抵抗继续前进。
2.美军开始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
瓜达尔卡纳尔岛——陆军全然不知
正当南海支队主力将要开始对莫尔兹比作战的时候,美军对所罗门群岛中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吐拉基的反攻开始了。这两个岛位于腊包尔东南方约550海里处。原来吐拉基是所罗门群岛的首府所在地,也是交通要冲。而瓜达尔卡纳尔岛只是南海上只有土人居住的一个岛屿,但海军在该岛发现了适合修建机场的场地,便自7月以来,派遣营建队,正在建设机场。该机场于8月5日基本建成,已可供海军航空部队使用。
8月初,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有海军警备兵力约240名、设营队约2700名,吐拉基及嘎布茨有航空队兵力约400名、警备兵力约200名,此外还配备有设营队约140名。但奇怪的时,直到敌人登陆时为止,大本营陆军部从未从海军方面接到任何有关海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建设机场并将部分兵力派到该方面的通报,因此陆军对此全然不知。
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
美军开始登陆
8月7日午前5时30分,驻在腊包尔的第8舰队司令部接到急电报告:瓜达尔卡纳尔及吐拉基正处在敌海空炮火猛烈轰击之下。接着收到吐拉基方面的报告:“敌庞大船队在强大的空军部队及护卫舰队的协助下,已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吐拉基奇袭登陆,当地警备队及设营队正在苦战中,6时许,吐拉基守备队已下了最后的决心。”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敌人从正午前后也开始了登陆。据报,敌登陆作战兵力为,战舰1、航空母舰2、巡洋舰3、驱逐舰15、运输船30至40艘。
第8舰队的反击(第1次所罗门海战)
三川第8舰队司令长官接到敌人登陆报告后,立即决定以当时可以使用的全部轻型舰艇策应基地航空部队的攻击,歼灭正在登陆之敌。7日午后2时30分,5船甲级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1艘驱逐舰,共计8艘从腊包尔出击,8日午后穿过所罗门中央水道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急进。
当天夜里,这支舰队突破敌驱逐舰警戒线的间隙,巧妙地逼近敌主力部队,午后11时30分开始了奇袭夜战。激战53分钟后,海面上连个残存的敌人影子也没有了。据报,战果是击沉巡洋舰8艘、驱逐舰6艘 [ 注:据美海军正式报告,美方的损失是:沉没巡洋舰4艘、损伤巡洋舰、驱逐舰各1艘。 ] 。但舰队司令长官考虑到天明后敌空军的攻击,对聚集在锚地的敌运输船队竟未进行攻击就返航了。这样我方便失掉了反击作战的最初良机。
第8舰队司令长官还另外采取了措施:以在腊包尔的约500名陆战队编成增援队,用3艘运输船紧急派往瓜达尔卡纳尔岛,同时派第7潜水战队进入瓜达尔卡纳尔锚地袭击敌船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判明敌登陆兵力意外强大,因此,至8日正午,不得不停止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派遣增援部队。
第11航空舰队和联合舰队
当时正在腊包尔附近的海军航空部队,接到敌人登陆报告后立即出动,长驱南下550海里 [ 作者注:大致相当于从东京到北海道北端的距离。 ] 蜂拥飞临敌舰船上空。攻击一直继续到8日,据报,战果是击沉大型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击伤中型巡洋舰3艘、运输船11只。 [ 注:据美海军正式报告,美方沉没驱逐舰1艘、运输船1只,损伤驱逐舰1艘。 ]
第11航空舰队司令长官8月7日由忒尼安进到腊包尔,直接担任该方面作战的指挥。
另一方面,当时正在濑户内海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大将很重视这一事态,企图将联合舰队海上决战兵力的大部集中于所罗门方面,歼灭敌人,7日午后下令舰队准备出击。又鉴于所罗门方面的作战很需要基地航空部队来积极加以配合,便又采取措施,命令第11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统一担任东南方面全部海军部队的作战指挥。
接着,联合舰队主力为了支援陆军部队夺回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决定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北方海域集结。近藤中将指挥的第2舰队(先头部队)于11日、南云中将指挥的第3舰队(机动部队)于16日、旗舰大和号于17日,分别先后由内海西部出击南下。第3舰队是中途岛败战后为代替原来的机动部队而于7月14日新编成的部队。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当时还采取措施,命令当时正在印度洋方面作战的第7战队和第3水雷战队合并于第2舰队。
第17军任务外的增援措施
当时第17军的任务已集中在攻占莫尔兹比上,对所罗门方面没有任何作战任务。但第17军司令官获悉敌登陆瓜达尔卡纳尔的报告后,马上意识到增援海军是当务之急。但由于当时除了预定用于新几内亚的南海支队外,已经没有可以立即使用的兵力,便采取措施,将当时正在帛琉的第35旅团急速调往腊包尔。
这样,由于完全没有料到敌人会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致使形势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即南海支队已被迫推迟在新几内亚登陆,一度集中于新几内亚的当地陆海军部队也不得不把注意力逐渐转向所罗门方面。敌南太平洋部队司令官格尔牟列中将早就企图在吐拉基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由于7月20日我横山先遣队在巴萨布阿登陆,使新几内亚的紧急事态加大了,作为应付这种事态的紧急措施,遂断然登陆了。美军的这一行动效果,逐渐影响到日军的行动上来。如今南太平洋上敌我遭遇战的作战主动权正在转到同盟军手中。
3.大本营的形势判断和措施
大本营的形势判断——晴天霹雳
美军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对大本营来说确是个晴天霹雳。特别是陆军部的好多人连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位置都不知道,即使知道其位置的人也是在获悉敌人登陆消息的同时才知道这个岛上配备有海军部队的。
这些暂且不提,美军很快在昭和17年(1942年)8月就开始了反攻,这是大本营很多幕僚没有预料到的。
认为美军的反攻将在昭和18年(1943年)中期以后,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当时仍占统治地位。另外,开战伊始珍珠港的巨大战果在很多人的头脑里还没有消失。特别是在对中途岛败战的真相所知无几的陆军部里,这种气氛尤为浓厚。
在这种情况下,从东南方面的第17军和第8舰队得到了美军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及吐拉基的首次报告。报告的内容全都模糊不清,只不过是抄转了第一线报告而已。8月7日,敌登陆后不久,大本营对形势的判断大致如下:
一、从敌人最近的夸口和反攻的势头(一进入8月,敌机对吐拉基方面的袭击次数急剧增加了)等情况来判断,一部分人认为敌人最近有可能在东南方面开始积极反攻,但从敌方战备和航空母舰势力来看,估计这次反攻还没有超出侦察登陆的范围。
二、即使敌人的登陆是正式的,如果从美军全面的反攻态势尚未整备的情况来判断,以我陆海军部队夺回两岛并不困难。
然而如果瓜达尔卡纳尔机场被敌人使用了,日军今后的作战将要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夺回作战需要按速决方针迅速进行。
大本营的判断就是如此。当时正逗留在日光 [ 译者注:日光是日本关东地方的一座城市,在枥木县。 ] 离宫的天皇获悉这—战况后,感到事态非常严重,立即说要返回东京。侧近及有关人员大为惊慌,便将此事告知永野军令部总长。该总长惶恐不安,立即前往日光谒见天皇,奏上统帅部的看法,结果总算使天皇打消了返京的念头。
大本营的措施
大本营陆军部根据上述判断,8月10日采取措施,令中途岛作战后驻在大宫岛(关岛)的一木支队开往特鲁克,隶属于第17军指挥,并在第17军司令官从达沃出发的同时,令已调归驻菲律宾第14军指挥的青木支队(以第2师团步兵第4联队为基干)重返第17军。
另外,大本营陆军部8月13日制定《关于适应形势的、东部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的陆海军中央协定》,并将这一协定下达给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及第17军司令官,其要点如下:
一、作战方针
按既定计划迅速进行莫尔兹比进攻作战,同时利用所罗门海战的战果,陆海军协同迅速夺回所罗门群岛要地。
二、使用兵力
陆军:第17军(以南海支队、步兵第41联队、一木支队、步兵第35旅团、青木支队等步兵约13个大队为基干)
海军:以第8舰队及第11航空舰队的大部为基干的东南方面部队。
以第2舰队及第3舰队的大部为基干的联合舰队主力部队。
三、作战要领
(一)按既定计划迅速实行攻占莫尔兹比作战。
(二)以可以迅速出发的第17军之一部协同海军歼灭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之敌,夺回该岛要地,尤其是机场。
另外力争迅速夺回吐拉基。
(三)在上述各项作战期间或攻占其要地后,进行戡定东部新几内亚的作战(攻占拉比、萨马赖的作战)。
上述作战要领的精神是,打算将东部新几内亚的作战与夺回所罗门方面的作战同时进行。
敌奇袭登陆马琴岛
瓜达尔卡纳尔方面之敌行动仍很活跃,并正在逐渐增强兵力。恰在此时,8月17日,敌人似乎是为了策应瓜达尔卡纳尔作战,以两艘潜艇奇袭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琴岛,并在该岛登陆。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第4舰队司令官夺回马琴岛,破坏并占领瑙鲁、大洋两岛,以应付中部太平洋方面的形势。
敌登陆马琴岛的部队破坏了该岛的我方设施之后就撤退了,因此第4舰队不久便将它夺了回来,并加固了防务,但瓜达尔卡纳尔方面的战局却仍然混沌不清。
4.一木支队的攻击与第二次所罗门海战
一木支队先遣队的进攻
第17军司令官根据大本营的指示,决定与海军协同,乘敌在瓜达尔卡纳尔立足未稳之机迅速夺回该岛。这个任务首先交给了驻在特鲁克的一木支队,经与当地海军协商结果,命令先遣队(支队长指挥的该支队主力,即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工兵中队)搭乘驱逐舰在太保岬登陆。
一木支队先遣队搭乘6艘驱逐舰自特鲁克启航,驶向瓜达尔卡纳尔。在此期间,敌在瓜达尔卡纳尔登陆的兵力约2000名,战斗意志并不旺盛,并正在逐步向吐拉基方面后退中。又据日本驻苏大使馆陆军武官的通报说: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的目的仅在于破坏机场。先遣队于18日夜半踊跃登上太保海角,不待后续部队登陆立即西进,着手准备攻击机场附近之敌。海军也将当时在特鲁克的横须贺第5特别陆战队一部于17日夜紧急派到瓜达尔卡纳尔。该部队在塔砂法龙登陆,并与所在海军部队取得了联系。
一木支队先遣队自20日夜起,在瓜达尔卡纳尔机场东侧的铁那尔河畔对美军进行了攻击,但未能轻易取胜。及至21日午夜,反而遭到敌人的强烈反击,结果以支队长为首的先遣队大部分阵亡,一百几十名幸存者不得不后退到太保海角附近,一面确保该地,一面等待后续部队。
以地面兵力进行的第1次反击竟这样以徒劳而告终,敌人自20日起已开始使用瓜达尔卡纳尔机场。
企图增强地面兵力
另一方面,派遣一木支队先遣队时曾决定,下余部队将于20日搭乘两艘运输船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此外,第17军司令官19日接到一木支队先遣队于18日夜登陆成功并已开始西进的报告后,立即企图加强地面反击,一举夺回该岛,便部署步兵第35旅团(步兵第35旅团长川口清健少将指挥的步兵第124联队为基干,后来称为川口支队)于28日由两艘运输船运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并已达成陆海军之间的必要协定。
然而到了8月21日傍晚,腊包尔陆海军司令部已大致判明,一木支队先遣队的进攻已经失败,该部正陷入极度困境中。23日,该部队的一切通讯联系完全断绝。向瓜达尔卡纳尔岛增援地面兵力虽属火急,但鉴于敌水上部队的活动情况,一木支队余部的登陆日期终于不得不推迟到24日。这时,一木支队的余部和川口支队为在联合舰队主力支援下在瓜达尔卡纳尔登陆,正停泊在特鲁克的运输船上待命。
第二次所罗门海战
先前接到美军登上瓜岛报告的联合舰队主力,在山本司令长官的直接率领下,已自内海基地出发,正在向东南方面海域挺进。21日,第2和第3舰队正从特鲁克的东南方南下,联合舰队的旗舰位于特鲁克的西方。
8月23日,第2和第3舰队已进到所罗门群岛的北方约200至400海里处,一木支队余部的运输船队在瓜岛北方约350海里附近正在不断与敌机接触。当时判断,敌正以瓜岛基地空军兵力和所罗门群岛东南海面的机动部队防备我运输船队的接近。于是联合部队司令长官下令,将一木支队余部的登陆日期推迟到25日,24日令联合舰队以全部海空力量捕捉和歼灭敌机动部队,并压制敌基地空军兵力。另外,还对正在特鲁克乘船待命的川口支队作了布置,命令该部乘此战机于28日在瓜岛登陆。
第3舰队搜索敌人的结果,于24日午后在斯图亚特岛的南方海面发现了敌机动部队并立即开始了攻击。第1次空袭部队先发制人地攻击敌航空母舰取得成功,重创和中创敌航空母舰各1艘。第2舰队企图予以协助扩大战果,但因敌已退避,由于燃料关系不得不放弃追击。
在这中间,作为第2舰队的别动队,正在单独行动的小型航空母舰龙骧号,午后1时以后遭到敌人的连续攻击,午后6时终于沉没。另外,护卫一木支队的第2水雷战队也受到部分损害,因而该部被迫进一步向西北方退避。大本营称这次海战为第2次所罗门海战,发表的战果是:重创敌航空母舰1艘、中创敌航空母舰1艘、中创敌战舰1艘。 [ 注:据美方正式报告,美方的损失是,大型空母1艘(企业号)受重创。 ]
停止对瓜岛的船队式运输——采取鼠式运输
第2次所罗门海战的情况已如上述,但认为这个战果还不能足以保证一木支队船队25日登陆。因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24日下令,以一木支队第2梯团的护卫兵力炮击瓜岛机场。当天夜里,5艘驱逐舰炮击了机场,但未能压制住敌机的行动。25日午前6时至正午之间,这个船队遭到以瓜岛为基地的敌机的连续轰炸,损失惨重,登陆已无希望。26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改变部署,以图再举,但当天可能使用的基地航空兵力已减到战斗机19架、中程攻击机29架、水上飞机4架了。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鉴于这种形势,在我空军力量得到增援足以压制敌基地空军兵力之前,不得不放弃依靠船队在瓜岛登陆的念头。因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在用尽一切手段努力增强空军力量的同时,为了救瓜岛之急,决定以高速舰艇避开敌机空袭,将陆军部队运往瓜岛。因为这种运输主要是趁暗夜象老鼠那样行动,所以被称作“鼠式运输”。于是,一木支队的余部便返回布干维尔岛南侧的肖特兰岛,川口支队主力返回腊包尔上陆,然后就决定靠“鼠式运输”向瓜岛运送。
陆军本来不愿意靠驱逐舰来运输的,因为这在重武器和补给品的输送上要受到很大限制,对登陆后的作战和战斗将带来极大的不利。事实上,后来以这种运输方式运往瓜岛的部队虽然拥有司令部、人员和轻武器,结果却没有足够的弹药、粮食和车辆。但是,不管怎样,8月28日,川口支队的一部竟以驱逐舰开始了这种“鼠式运输”。
5.海军部队进攻米龙湾
企图攻占拉比、萨马赖
8月24日,所罗门方面正在进行第2次所罗门海战,在东部新几内亚方面,以新几内亚东南端的拉比及萨马赖为攻占目标的海军护送船队,已自腊包尔启航正在南下。
这次进攻是根据7月28日大本营关于东部新几内亚作战的指示及同月31日达成的陆海军当地协定实行的,其直接目的在于获得空军基地以支援对莫尔兹比的部分海上攻击,进而打算与攻占莫尔兹比相配合,构成东部新几内亚防线的一翼。
这种尝试在过去4月份的海上进攻,即在珊瑚海海战时就已经计划过,但据7月31日的当地协定,海军部队要尽快实行这次作战。然而由于8月7日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结果海军不得不倾注全力首先对付该方面的作战,因而不得不推迟拉比方面的作战。然而,8月23日大本营却指示:应按既定计划实行东部新几内亚的作战。
根据上述指示,当时正集中力量进行夺回瓜岛作战的第8舰队决定拿出部分兵力首先占领拉比机场和米龙湾海上基地。其计划要旨是:在松山海军少将指挥下,由运输船两艘(搭载陆战队约810名,机场设营队约360名)和负有护航任务的第18战队(除两艘轻型巡洋舰外,还配属驱逐舰5艘、驱逐潜艇2艘)组成的进攻部队,8月24日晨自腊包尔出发,次日(25日)断然实行第一次登陆,接着迅速以舰艇运送增援部队(约770名)。航空部队予以协助,主要是进行巡逻,与此同时,将当时在布纳的陆战队之一部(约350名),经海路用机动舟艇运到拉比北方的新几内亚北岸登陆,由北侧推向拉比,相互策应夺取拉比,然后迅速修整机场。
陆战队登陆
当时拉比方面除原有机场外,在西方又建设了新机场,有战斗机30架以上进到那里,而且为增强该地防卫,同盟军的运输很频繁。但由于当时天气不佳和所罗门方面的战况,对该方面不能充分使用侦察机,因此在侦察不足的情况下便开始了作战。
进攻部队按预定计划自腊包尔出击。25日午后遭到敌十几架战斗轰炸机的攻击,当天夜里进到米龙湾北部锚地开始登陆。次日(26日)凌晨起遭到敌人的猛烈轰炸,好容易运到岸上的弹药和粮食丧失了大半。第一批登陆部队对此并未屈服,登陆后立即开始了进攻,但为空袭、不熟悉的密林地带、黑夜和湿地等所苦,前进受阻,迟迟没有进展。
在这中间,增援陆战队搭乘驱逐舰和巡逻艇于29日夜在拉比东方海岸登陆,与第一批登陆部队会合后立即开始了进攻。这些部队一面同降雨、泥泞作斗争,一面前进,31日拂晓挺进到机场附近,但在该地暴露在敌人猛烈防御炮火之下,激战数小时毫无效果,战况极为不利,进攻部队终于不得不后退。
放弃进攻,撤退
31日夜以后陆战队试图进行防御,但由于同盟军猛追,战线逐渐后撤。另一方面,同盟军通过舟艇机动开始威胁我军背后。于是,第8舰队司令长官期待所罗门方面作战告一段落后再行进攻,遂于9月5日决定停止进攻,命令登陆部队撤退。陆战队搭乘巡洋舰和巡逻艇,9月5日夜撤离米龙湾,返回腊包尔。
另一方面,8月24日从布纳出发的舟艇机动部队在古得以那夫岛附近遭到敌机攻击,丧失全部舟艇及电信机,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后来经潜艇等援救送到腊包尔。就这样,不惜放弃所罗门方面作战的部分要求而蛮干的攻占米龙湾作战,在很短时间内,就以我方的完全败北、一无所获而告终了。
6.大本营的指导与川口支队的进攻
作战指导重点向瓜岛转移
8月末左右,大本营尚未判明上述进攻拉比作战的失败情况,但先后收到了一木支队先遣队进攻瓜岛失败和继这之后一木支队第二梯队及川口支队未能登上瓜岛的报告。现在已经明确,我对瓜岛的增援运输正受到敌海空势力的严重阻碍,与此相反,敌人强有力的增援却正在源源而来。看来,在敌登上瓜岛的当时,日军对形势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因此,大本营的焦虑日益加深。
在当时的情况下,认为夺回瓜岛与攻占莫尔兹比同时进行是不可能的。大本营虽然一向试图迅速攻占莫尔兹比,但眼下鉴于整个战况,认为应该待夺回瓜岛的作战结束后,进一步增加必要的兵力,作好充分准备,然后再实行进攻,便于28日向第17军司令官提出意见说:“南海支队的突进,可适当控制在斯坦勒山脉南麓附近。”
接着改定关于东南方面作战的陆海军中央协定,8月31日发布了这项命令。其要点如下:
一、海军部队首先将主力用于所罗门方面,陆海军协同迅速击溃驻瓜岛之敌,夺回该岛要地尤其是机场。
另外力求迅速夺回吐拉基方面。
二、在上项作战期间,迅速占领拉比机场。
三、所罗门方面夺回作战大致完成后,将海军兵力调于新几内亚方面,以航空部队击溃新几内亚方面的敌空军兵力,令陆路攻击部队自科科达方面南下,陆海军协同,与在莫尔兹比附近登陆的海路作战部队相呼应,攻占莫尔兹比附近机场群。
发布上述中央协定后,海军部采取措施,从西南方面调来一个基地航空战队,作为东部新几内亚方面的作战兵力用于东南方面,同时尽量将更多的潜艇迅速集中于该方面。另外,陆军部8月29日下令将驻在爪哇的第2师团编入第17军的战斗序列。关于该师团的使用问题,无论中央或当地,最初都预定主要用于夺回瓜岛后的攻占莫尔兹比作战上。即根据新的中央协定,东南方面的作战方针改为优先夺回瓜岛,担任这项任务的地面兵力,主要寄希望于川口支队所进行的攻击。
川口支队登上瓜岛
如前所述,以川口支队之一部进行的第1次鼠式运输(驱逐舰运输)是8月28日计划的。这次运输开始时并不顺利。即8月28日的运输由于并没有压制瓜岛的敌基地空军兵力,竟以损失4艘驱逐舰而告终。但29日以后进行得比较顺利,至9月4日之间,川口支队主力(以步兵2个大队为基干)、一木支队余部及青叶支队的1个大队在太保岬登陆取得成功。青叶支队的1个大队是第17军为了加强川口支队的战斗力于8月29日配属给该支队的。
除驱逐舰运输外,大型机艇也在从布干维尔岛运输。通过这种运输,由步兵第124联队长指挥的川口支队的1个大队于9月5日晨在瓜岛西北端登陆。但这支部队在航行途中因台风和敌机的袭扰受到巨大损失。
9月6日前后,川口支队在太保海角附近,即在敌机场东方掌握了步兵约4个大队和炮兵1个中队,在敌机场西方地区掌握了步兵约1个大队,开始准备从东西两面夹击敌人。预定于12日开始进攻,据川口支队长报告,进攻的前途很有希望。
然而,9月9日晨,敌以运输船4艘开始在太保海角东侧登陆。东西夹击之势一变而成夹心面包片,川口支队主力后方受到了严重威胁。但川口支队长坚持夺回机场的决心,第17军司令官对此也表示同意,同时命令当时刚到腊包尔的青叶支队主力(以步兵1个大队为基干)9月11日在机场西方的卡民勃登陆,从而加强了川口支队的战斗力。
第1次总攻击
正当川口支队主力冒着巨大困难在密林中前进,一意进行攻击准备的时候,联合舰队以大致如下的部署摆好了支援川口支队进攻的态势。
一、以东南方面全部基地航空力量攻击驻瓜岛之敌,阻止敌增援并切断其退路。
二、以伪装运输船队(两艘)引诱敌机动部队出动,以我第2和第3舰队歼灭之。
三、以潜水部队阻止敌增援和切断其退路。
四、以第8舰队的水雷战队于12日夜突入瓜岛锚地,攻击敌舰船和炮击陆地。
川口支队主力12日夜终于到达伦加河右岸地区的准备进攻位置,当天夜里开始了连续夜袭,但由于地形不熟和攻击准备不足,还未来得及突入敌阵地就迎来了13日黎明。察觉我方企图之敌,以一部转为反攻,同时进行猛烈炮击。在这中间,从西方进来的攻击部队也未能突入敌阵地就迎来了13日的黎明。
于是川口支队长决定13日夜再行夜袭。这次夜袭取得了相当成功,主力方面突破了敌第一和第二道阵地,占领了机场南侧的高地。
另一方面,在腊包尔和联合舰队方面,自9月12日以来同川口支队的联系已经断绝,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还在按预定计划继续进行支援。由于敌机动部队没有露面,便停止了伪装运输船队的作战。12和13日两天,由基地航空兵力进行支援水雷战队实行了突入作战。至14日,初步判明了川口支队的情况,为了支援该支队14日的夜袭,当夜以驱逐舰4艘突入伦加锚地进行袭击,与此同时,另以驱逐舰7艘将青叶支队的余部(步兵1个大队)运到了卡民勃。
然而在瓜岛,从14日拂晓起就已逐渐露出攻击失败的迹象。敌人的地面反攻和炮击极其猛烈,川口支队的伤亡不断增加,甚至连掌握部队都困难了。因此,支队长决定暂时脱离敌人以图后策,便克服地形上的障碍,于15日勉强将兵力集结于伦加河左岸地区。
攻击失败与第17军
就这样,第1次总攻击没有获得成功。9月15日川口支队长根据第17军司令官的意图,决定再将兵力集结于马塔尼考河以西地区,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经欧斯丁山南侧继续转移。全体官兵同饥饿作斗争,吞食杂草嫩叶,沿艰险的密林地带西进。这确是大东亚战争开始以来陆军部队的第一次退却。自8月13日,一木支队在瓜岛登陆以来,参加作战的总兵力约为6200名,至9月下旬为止,伤亡已达1200名。
另一方面,联合舰队及第17军获悉川口支队进攻业已失败后,9月15日就以后的作战问题进行协商,结果决定,以原预定主要用于东部新几内亚方面的第2师团增援瓜岛,大致以10月中旬左右为期,在海军航空部队的协助下重新发动进攻,以图夺回瓜岛。
大本营方面鉴于川口支队进攻失败,也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第17军战斗力,遂于9月17日采取措施,下令将当时驻在荷属东印度方面的第38师团调往东南方面,同时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南方军和国内调来部分兵力,增强了必要的军直属部队。得到这批增援后,第17军又根据大本营9月18日的指示,于9月下旬左右制定了东南方面的全盘作战方案,其内容大致如下:
一、以第2师团加强瓜岛,按前述要领彻底戡定所罗门群岛地区,同时,令南海支队后退至科科达附近,确保该地附近,准备以后再次发动莫尔兹比作战。
二、以第38师团的步兵1个大队基干兵力作为海上机动部队,作好准备,以便随时可向瓜岛方面敌人后方出击。
三、以第38师团主力作为第2线兵团,令其步兵两个大队、炮兵1个大队的基干兵力集结于布干威尔岛的布因,其他主力集结于腊包尔,准备再次进行拉比作战,并根据需要,作好可以参加瓜岛战斗的准备。
四、由第2师团进行的夺回瓜岛的作战如获成功,则将第38师团主力用于东部新几内亚方面,实行攻占莫尔兹比的作战。
大本营的意图是,集中各种战斗力量首先一举夺回瓜岛,继而迅速攻占拉比、莫尔兹比,在连续这三点的一线上确立东南方面的防卫线。而夺回瓜岛是全盘作战成功的先决条件。如今东南方面作战的焦点正集中在预计10月份第2师团对瓜岛的进攻上。发生上述情况以后,奉命停止了7月以来对莫尔兹比的进攻,后退到科科达附近,准备以后再行进攻的南海支队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7.南海支队的后退
南海支队的顺利进击
正当瓜达尔卡纳尔岛方面一木支队的第1次进攻失败,从中央到现地,陆海军的关注都逐渐转向瓜岛的时候,南海支队正在东部新几内亚方面顺利进击。
南海支队于8月31日突破了伊斯拉巴坚固阵地后,以步兵第41联队主力为追击队,冲破了敌人的多次抵抗,克服了艰险的地形,9月5日左右迅速挺进到标高2000米以上的奥因所坦列山脉的顶线。另一方面,自腊包尔继续输送兵力,9月2日和3日,南海支队的后方部队已在巴萨布阿附近登陆完毕,完成了进攻的态势。
南海支队的前线部队继续进击,9月12日进到伊奥利柏(莫尔兹比东北约50公里)前面,打败占领该地阵地的兵力大致与我军相等之敌,16日占领了该地。支队自巴萨布阿出发时每人携带的5升米现在已所剩无几,自9月上旬已将定量减至每人每天1合(0.18公斤),全体官兵疲劳已极,但如今已经望见了莫尔兹比的灯火,士气十分旺盛。
第17军控制前进
在此之前,第17军鉴于一木支队在瓜岛进攻的失败和将来可能产生的南海支队的补给困难,决定控制南海支队由奥因所坦列山脉南侧要线的前进,8月28日命令南海支队:“一旦打垮奥因斯坦列山脉之敌,进至该山脉南测要线,应以一部确保该线,将主力集结于该山脉以北,准备以后的作战。”南海支队上述的进攻就是按照这项命令为占领奥因斯坦列山脉南侧要线而进行的,但这项命令并不意味着攻占莫尔兹比的计划将无限延期。
如前所述,第17军8月末左右的作战方针正在转向优先夺回瓜岛方面,而夺回瓜岛,当时正寄希望于预定9月中旬川口支队总攻击的成功上。因而青叶支队和第2师团均预定用于东部新几内亚,其作战方案是,以青叶支队增援海军,完成对拉比的攻占,以开辟从海上进攻莫尔兹比的道路;待第2师团到达后,从9月末开始再次进攻,同时使用海上机动兵力,一举达到攻占莫尔兹比的目的。即上述第17军命令的含意是,使南海支队在至9月末的大约1个月期间,一面控制单独前进,一面为以后的作战积蓄机动力量。
然而,后来所罗门方面的情况和新几内亚方面的敌情迫使第17军不得不改变前述的作战方案。如前所述,为了增强川口支队的兵力,8月29日以后,青叶支队已逐步转用于瓜岛。接着,9月8日,在瓜岛,当敌人在太保海角附近川口支队的后方重新登陆时,第17军司令官觉察到作战的前途不容乐观,便命令南海支队长将步兵第41联队从第1线调出,先在科科达附近集结待命。后来鉴于敌机对布纳方面的行动很频繁,估计敌人可能有进攻的企图,第17军便于9月4日令步兵1个大队集结于布纳附近,在该地附近严密警戒。
这样,到9月中旬,东部新几内亚的整个战况便发展成这样一种状况:攻占拉比失败之后,我方反而不得不考虑应付敌人酝酿的攻势。即对8月下旬以来南海支队的快速进攻感到震惊之敌,极力增强东部新几内亚的兵力,结果据判断,情况大致是,在拉比附近配备有澳洲步兵约1个大队,在莫尔兹比,除澳洲第2师约1万名之外,还配备有1千至2千美国陆军。另外,莫尔兹比和拉比方面各有敌机约30至40架,所以陆、空兵力均优于我南海支队。
南海支队的后退
9月15日,南海支队对莫尔兹比的陆路进攻发生了致命的情况。那就是瓜岛方面川口支队的进攻失败。如前所述,根据这一新情况决定将第2师团转用于瓜岛,而且攻占东部新几内亚的作战也不得不再次推迟。由于这次推迟,并考虑到南海支队的补给困难状况,以及敌人重新在布纳方面登陆的情况,致使南海支队被迫后退。当时南海支队的补给,由于难以从巴萨布阿地区及时输送物资,陷于极度紧张,加上当地缺乏粮食,只呆在奥因所坦列山脉内茫然待命已经不可能了。
鉴于以上情况,第17军司令官9月23日向南海支队下达了一般命令:将主力集结于奥因斯坦列山脉北侧的伊斯拉巴、科科达附近,确保以后的进攻据点,同时加强布纳附近的防御;为了加强布纳附近的防御,还命令迅速将步兵第41联队基干兵力派往该地区,另以一部分兵力努力确保奥因所坦列山脉南麓的地盘。过几天,9月30日,第17军司令官发布了南海支队的行动准则,目的是使该部的行动适应莫尔兹比的作战准备和布纳地区的防御。遵照这一命令,南海支队后来便各以一部来确保伊斯拉巴附近的进攻据点及布纳、吉尔哇(在布纳与巴萨布阿的中间)附近的防御据点,以主力在10月末以前将吉尔哇与科科达之间的道路改修成汽车路,将科科达与伊斯拉巴之间的道路改修成驮马路,同时继续努力确保奥因斯坦列山脉南侧的地盘。
南海支队根据9月23日军司令部的命令,26日忍痛撤离伊奥利伯,开始向科科达转移。途中将步兵第144联队的1个大队作为斯坦列支队留在斯坦列的顶线,主力于10月4日在科科达集结完毕。另一方面,当时集线于科科达的步兵第41联队也遵照军司令部9月8日的命令,于10月4日以前到达布纳地区,完成了防御部署。
从莫尔兹比方面出动之敌,尾随我后退的南海支队前来追击,自10月上旬起对我斯坦列支队开始了攻击。尽管有主力的增援和守备部队的奋战,战况还是逐渐恶化,10月下旬终予被迫放弃了斯坦列的顶线。
斯坦列顶线的丧失迫使南海支队作更进—步的后退,因为军司令部命令确保的伊斯拉巴和科科达,对从顶线上攻下来的敌人,都不适于防御。
因此南海支队长决定,10月末左右,以主力在科科达东方和库牟希河中间的奥依比附近占领阵地迎击敌人。先前在斯坦列支队战斗时,曾被命令急速由布纳地区向前推进的步兵第41联队也参加了这次防御。即在11月初左右,当时南海支队的战斗部队,打算倾注全力在奥依比附近与敌人交上一战。
8.第2师团的进攻准备与萨保岛海上夜战
第17军及第2师团司令部进驻瓜岛
于是,第17军司令官命令9月29日到达腊包尔的第2师团长(丸山政男中将):“急速向瓜岛前进,以攻占该岛为目的,在10月17日以前做好攻击机场附近的准备。”根据这项命令,第2师团长在10月2日至9日之间,靠驱逐舰的夜间运输,将师团司令部、步兵第16联队第3大队、步兵第29联队、师团炮兵1个中队、独立山炮兵第20大队及工兵第2联队的主力等运进瓜岛,他自己也于3日夜前进到瓜岛。
第17军司令官对新增援的第38师团(师团长佐野忠义中将)作完部署后,也于9日夜靠驱逐舰的运输将战斗指挥部推进到瓜岛,亲自指挥该岛的地面作战。
登上瓜岛后,第17军司令部才了解到,情况比原来在腊包尔判断的要困难得多。川口、一木两支队的战斗力已经极其微弱。炮击敌机场所必需的马塔尼考河左岸的炮兵阵地地区已经不在我川口支队手中,而是由敌人占领着。原来靠舰艇运送的补给品,实际运到当地的大约只达计划量的一半,当地部队正苦于补给不足。新登陆的第2师团和青叶支队加在一起,步兵约有5个大队,但炮兵却只有18门炮而已。
鉴于上述情况,军司令官就改变进攻计划问题反复进行了研究,结果决定,由后方调运兵力及军需品来填补和增强进攻的战斗力,然后以第2师团主力沿欧斯丁山南麓方面迂回,由伦加河右岸地区向北急袭机场。10月13日命令第2师团:这项准备务于10月20日左右完成。
萨保岛海上夜战
第17军攻击敌机场的方针已定,但其前提条件是要由腊包尔运到兵力和军需品。而有关这项运输,早在第17军司令官从腊包尔出发之前就同联合舰队达成协定,即同时利用运输船队输送,于10月上旬坚决一次运完。
海军航空部队为使这项运输顺利进行,10月初以来加强了对瓜岛的空袭,并正在节节取得成功。但为了延长在瓜岛上空的制空时间和加强船队上空的直接防卫,还需在瓜岛附近搞到机场。为此,加速了布干威尔岛上布因机场的施工,但该机场要等到17日以后才能使用,因此,决定以运输船队进行的运输延期至15日,在此之前,决定于11日夜,先以两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将第2师团的兵力、军需品运到塔砂法龙。
第8舰队为保证完成这次运输任务,计划以第6战队(巡洋舰3艘)及驱逐舰2艘炮击瓜岛机场加以压制。当这支射击部队11日夜9时48分驶抵萨保岛西北约8海里附近处时,突然遭到敌人射击,双方展开了遭遇战。敌方除取得先发制人之利外,还首次使用雷达,从第一发开始就以无照射射击打来命中弹,因而我方受到损害,旗舰青叶号中创,巡洋舰、驱逐舰各沉1艘。
于是射击部队一时陷入混乱,但由于衣笠号的奋战,取得了击沉敌大型巡洋舰及驱逐舰各1艘、重创巡洋舰1艘的战果。此间运输队在塔砂法龙登陆成功。大本营称这次海战为萨保岛海上夜战。 [ 注:据美方正式报告,其损失为驱逐舰1艘沉没,巡洋舰、驱逐舰各损伤1艘。 ]
船队强行卸载
自8月下旬一木支队第2梯队和川口支队的运输失败以后,在大约40天之间已经放弃了对瓜岛实行船队运输的企图。川口支队的进攻失败,证明靠所谓鼠式运输登陆的陆军部队的地面战斗能力是如何不足,而且这些部队又是分批逐步到达的。担任地面进攻的陆军部队特别希望能把足以保证进攻胜利的重武器、资材和大量军需品由运输船一次运到。
尤其这次第2师团的进攻,原来是无论如何必须保证成功的,所以决定在联合舰队的支援下,以10月15日为期,以6艘高速运输船组成船队强行靠岸卸载。而为了取得成功,压制瓜岛机场是个先决条件。为此,联合舰队甚至采用了这样的划时代的手段:即除以航空部队进行攻击外,还使用经过研究和准备的大口径炮用的特殊弹,由战舰进行舰炮射击来压制瓜岛机场。10月9日决定的联合舰队支援这次运输的部署如下:
一、13日以第3战队(战舰2艘)、14日以第8舰队的巡洋舰2艘、15日以第5战队(巡洋舰2艘)炮击瓜岛机场。
二、第2舰队和第3舰队在阻止敌人增援的同时,相机捕捉歼灭敌舰队。
三、第11航空舰队在高速船队运输期间大力直接护卫其上空,同时对瓜岛上的敌军飞机进行歼灭作战。
10月13日,高速运输船6艘在第4水雷战队的护卫下,自肖特兰岛出击,选定圣伊萨贝尔岛的北方航线开始南进。这一天,敌人似乎也开始了积极行动,在瓜岛南190海里和西南260海里处分别发现了一支以1艘航空母舰为基干的部队,并在瓜岛东南190海里处还发现了一支以1艘航空母舰为基干的部队。海军基地航空部队当日昼间对瓜岛机场的压制取得了成功。射击部队第3战队的战舰金刚号和榛名号等利用这—成果,途中未受任何损害,于午后11时30分驶抵伦加海面,大约在1个小时零10分钟之间,将918发35厘米炮弹射入瓜岛机场,使整个机场化为一片火海。
次日(14日)夜间,第8舰队根据既定计划,以巡洋舰2艘再次对机场进行射击。在此期间,运输船队尽管于14日昼间遭到敌机两次干扰,午后10时后终于驶进培砂法龙锚地停泊,并立即开始卸载。然而15日凌晨以来,敌机的攻击逐渐加剧,午前8时30分以后,受到敌机连续3个小时的攻击,3艘运输船终于遭到重创而被迫搁浅。但至午前10时左右,由于包括第2师团步兵第16联队主力和第38师团步兵第230联队的运输部队全部及弹药粮食之一部得以卸载登陆,于是护卫部队指挥官午后1时50分决定,令下余船队暂时退避到北方,等到当天入夜再驶进锚地停泊继续卸载。
15日昼间,第3舰队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的东南方攻击行进中的敌增援部队两群,据报,击沉敌中型巡洋舰1艘,击中巡洋舰1艘、运输船2艘。 [ 注:据美方正式报告,确认沉没驱逐舰1艘。 ]
15日入夜,第2舰队的第5战队按预定计划断然炮击瓜岛机场。可是预定再次驶进锚地的3艘运输船,由于联络不佳没有驶进锚地就返回了肖特兰岛,联合舰队大力支援的这次运输,没有取得足够的成果便结束了。另外,17日昼间,敌以驱逐舰及飞机对我登陆卸载点进行了炮击和轰炸,好容易卸到岸上的弹药和粮食却大部被烧掉了,真令人不胜惋惜。
于是,联合舰队于15日夜,以巡洋舰3艘、驱逐舰13艘将下余部队及军需品运往瓜岛,至此,第2师团向瓜岛的运送暂告结束。开始向瓜岛运送第2师团以来,海军用于运输的舰船,包括同时用于连续补给川口支队的舰船在内,计有运输船6艘、巡洋舰11艘次、驱逐舰121艘次。
第2师团推进攻击准备位置
上述船队的运送成果,对第17军司令官来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但总算是在瓜岛掌握了后续部队,又考虑到推迟进攻反会给敌人以增援的缓冲时间,军司令官便于10月15日向第2师团发出了进攻命令。如前所述,这项命令指示给第2师团的攻击要领是:“以主力自伦加机场南侧方面急袭敌侧背”,但这次特别明确指示要靠夜袭。第17军司令官在这项命令中还采取了如下措施:命令当时在肖特兰岛的第38师团所属步兵第228联队第1大队基干部队策应第2师团的进攻,借助海军舰艇在机场东方的克利海角附近强行登陆,并决定以日后将要登陆的第38步兵团长指挥的步兵第228联队的主力来充当进攻瓜岛的军预备队,把已在15日登陆的步兵第230联队配属于第2师团。
第2师团根据上述军司令部命令,16日正午开始前进,沿开辟的密林路指向伦加河上游。这条密林路以师团长之名命名为丸山道,路上陡坡很多,除了马塔尼考河和伦加河以外难以找到水源,各部队的行军相当艰苦。官兵背着粮食和武器弹药,以一列纵队努力前进,但中途不得不陆续丢弃了山炮。
这样,第2师团19日日落后才进到预定线,但伦加河右岸的地形却与预料相反,也很险峻,估计前进将很迟缓。因此第17军司令官将师团的开始进攻时日改为22日,并命令全体官兵必须誓死完成任务。在此之前,军司令官曾采取过如下措施:将第2师团的左翼部队(主要是由炮兵组成的住吉支队)改作军直属部队,令第2师团集中力量攻击机场。
9.第2次总攻击的失败
第2师团的进攻部署
第2师团根据上述军司令部的命令,大致作了如下的攻击部署:
一、22日午后4时发动进攻,利用黑夜急袭敌人,一举攻占机场,同时歼灭伦加河左岸之敌。
攻击重点为沿伦加河右岸指向机场西北地区。
二、右翼队(川口少将——后为东海林大佐指挥的步兵第230联队主力及步兵第124联队的1个大队)突破机场挺进到海岸线。
三、左翼队(以那须少将指挥的步兵第29联队为基干)突破机场挺进到伦加河口。
四、步兵第16联队为预备队。
21日晨,第2师团根据上述命令分别开始行动,但因地形错综复杂,前进迟缓,末了经军司令官同意,先将进攻开始时日改为23日,接着又改为24日午后5时。在此期间,军司令官命令将在克利海角登陆的步兵第228联队第1大队:须于23日正午乘海军舰艇自肖特兰岛出发,按占领机场的无线电信号,不失时机地断然在克利海角登陆;同时命令住吉支队自海岸方面向马塔尼考河右岸进击,协助第2师团的进攻。
第2师团进攻失败 24日傍晚,第2师团的总攻击终于开始了。但官兵最初碰上的敌人却是瓢泼大雨。夜间的密林完全不能行动,各队的出发受到了阻碍。第一线两翼部队待雨停后,于午后9时15分至10时30分之间,各以一部突进了敌军阵地。这本来是期待已久的突击,但其结果并未成功。
师团长调整态势,将预备队加派到左翼队,25日夜再次进攻,但那须少将、广安和古宫两步兵联队长以下大队长伤亡很大,进攻再次受挫。
当天,军司令官命令克利支队:不管第2师团的战况如何,迅速在克利海角强行登陆。但未能实现。军司令部预定作为预备队的第38师团的步兵第228联队主力尚未登上瓜岛,这时军、师团均找不出挽回战局的办法。因此,第17军司令官10月26日决定,进一步增加兵力,准备再次进攻,并向第2师团下达了军司令部的命令:将主力集结于伦加河上游地区。就这样,日军倾注全力的第2师团的总攻击终于宣告失败。
南太平洋海战
在第2次所罗门海战及萨保岛海上夜战中失掉了歼灭敌海军时机的日本海军,再次将希望寄托于第2师团总攻击这一机会上,因此当时还保持着支援10月14回至15日高速运输船队卸载时的态势。
随着地面攻击开始日期的一再推迟,海上部队怀起燃料不足的顾虑,因此一经决定24日开始进攻,机动部队立即在瓜岛东北450海里处迅速补充燃料开始南下。
24日午后9时,第8舰队接到已占领瓜岛机场的错误报告,便决心奋勇冲进伦加,25日凌晨开始行动,进到印地斯顿萨布尔海峡东方海面。但这时判明占领机场乃系误报,同时又因遭受敌机攻击已沉没、中创驱逐舰各1艘,便推迟了向伦加的冲击。
另一方面,24日开始行动的我联合舰队主力,25日与敌发生接触,但未能掌握敌人所在方位。因此,25日夜暂先返回北方,26日日出时努力掌握敌情。大约1小时后,在东南方约210海里处发现了敌人的大部队(各以1艘航空母舰为基干的3群)。
战斗以敌人先发制人的攻击开始。午前5时45分,航空母舰瑞凤号遭到两架敌舰载轰炸机的攻击,飞机起降已不可能。但我舰载机也于午前7时10分以后连续出动三次进行反复攻击,据报,其结果是:击沉敌航空母舰3艘、战舰1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1艘。 [ 注:据美方正式报道,其损失为:沉没航空母舰1艘(大黄蜂号)、驱逐舰1艘,损伤航空母舰、战舰、巡详舰、驱逐舰各1艘。 ]
在这中间,我方也又受到敌机的攻击,损伤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各1艘。大本营称这次海战为南太平洋海战,其特点是,与战果之大相比,我方一艘舰艇也未丧失。
大本营坚持夺回方针
第2师团的攻击失败对大本营来说也是个打击。10月下旬左右,大本营对整个形势作了如下判断,反复研究了对东南方面的对策。
敌人的反攻,估计包括中国、印度洋、西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及东北等方面,但在华美国空军的活动,从器材、燃料的补给及基地情况来看,将受到相当的牵制,因此大规模的攻击是困难的。另外,来自阿留申群岛方面的反攻,从该方面的气象、海象等情况来看,除了3、4、5月及9、10月份这个期间而外,以大部队作战也会是困难的。
然而,美国从南太平洋方面进行对日反攻,则可利用澳洲及其周围的岛屿和连接美澳之间的一系列岛屿基地,投入和展开陆、海、空的庞大兵力,因而从这方面夺回我南方占领地区,攻占南洋群岛及空袭破坏重要资源地带较为方便。
另外,威胁我在西太平洋上的制海权也最容易,因此—俟敌人的兵力得到整备和展开,很有可能将该方面作为主攻方向,进行正式反攻。
即必须预料到,围绕争夺东南方面的战略要点,势将发展成为日美间的决战。
上述判断与敌刚登上瓜岛后的判断相比,可以看出正在逐渐发生着巨大转变。不过,既然报有10月26日南太平洋海战的巨大战果,大本营就深切感到,“再努把劲”就可以扭转战局。大本营判断,增强第17军的兵力,尤其增强炮兵兵力,并且把这些兵力有组织地加以集中使用,就可以扭转战局。10月27日大本营以作战部长的名义将上述判断和企图电告第17军,同时采取下列措施推进了夺回瓜岛的作战准备。
一、10月28日下令,尽速将自法属印度支那运往关岛的独立混成第21旅团(旅团长山县梨花生少将,以步兵两个大队为基干)运抵腊包尔,编入第17军属下。
二、督促先前已于10月20日下令编入第17军的第51师团(师团长中野英光中将)尽快从华南运出。
三、给第17军增加其他必要的兵力和资材。
另外在瓜岛方面第2师团总攻击失败后,第17军司令官研究以后的作战方针,令第38师团主力在克利海角附近强行登陆,与第2师团互相呼应,迅速夺回瓜岛。但根据大本营的上述意图,又决定第38师团停止在克利海角登陆,改为在军主力方面登陆,令第2师团在马塔尼考河渡河点附近集结。
10.大本营夺回瓜岛的新设想与第8方面军的设置
11月初的东南方面
到了11月,围绕瓜岛的形势日益恶化,地面作战也已攻守易势。瓜岛上空的制空权已掌握在以该岛为基地的70至80架的敌机手中。11月1日以后,敌约两个师的地面兵力已从海岸方面向西转入反攻,其行动相当活跃。
对此,我地面兵力将第2师团、一木、川口两支队加在一起虽尚有1万7、8千名,但这些部队的官兵都已因连续苦战,精疲力尽。面对优势的美军火力,日军所拥有的火炮至11月5日仅为46门(其中包括高射炮12门),这些炮又都缺乏炮弹,至于高射炮自10月以后已几乎不能射击。
我航空兵力虽然海军已展开其全部力量的一半——三个航空战队,但由于连日在空战中逐渐消耗,除战斗机55-70架、中攻机55-70架外,只拥有少量的舰载轰炸机和水上飞机。而且其基地的情况是,除了一部分使用布因基地外,其余部分不得不主要使用腊包尔基地,对瓜岛的航空攻击也主要因为没有适当的中间基地而处于不能连续进行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第17军司令官命令原来未作部署的第38师团步兵团长伊东少将指挥的步兵第228联队主力搭乘驱逐舰急速前往瓜岛,以防敌军从海岸方面进行反击。事实上在瓜岛方面,第2师团的转进尚未完成,面对敌人的地面反攻,当时第17军的登陆根据地已危如累卵,由于伊东部队的登陆,才在千钧一发之际解除了危机。接着,第17军司令官为了调整下一步进攻兵力,制定计划,令第38师团主力趁11月月暗期搭乘11艘运输船向瓜岛前进。
运载第38师团主力和军直属部队的运输船队满载着瓜岛上全体官兵的希望,在12艘驱逐舰的直接护卫下,11月12日自肖特兰岛出发驶向瓜岛。另一方面,联合舰队为了支援这次运输,当时也动员了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并大致作了如下配备:
一、基地航空部队加强对瓜岛的航空攻击,同时担任直接护卫船队的任务。
三、第8舰队在直接护卫船队的同时,担任13日以后随时以大型巡洋舰压制射击瓜岛机场的任务。
三、第2舰队统一指挥第3舰队一部分可动用的兵力,担任支援整个作战及与敌舰队进行决战的任务。
特别是12日夜,以第11战队的战舰两艘对瓜岛机场进行压制射击,13日以后根据另行下达的命令,以大型巡洋舰反复进行之。
联合舰队各部队按照上述部署开始了行动。但这次作战的难点是,不仅没有足够的基地航空兵力,而且航空母舰也只剩有一艘,其余大部分为了补充或整备在南太平洋海战中的损耗,正在向国内返航途中。
第3次所罗门海战——空海消耗战
12日夜,担任炮击瓜岛机场任务的第11战队司令官指挥下的战舰两艘、轻型巡洋舰1艘、驱逐舰14艘,刚一驶进伦加锚地,便突然遇上以9艘巡洋舰为基干的敌舰队。由于视界狭窄,战斗发展成激烈的近战、混战。据报,由于各舰独立奋战,取得了击沉敌大型巡洋舰5艘、防空巡洋舰2艘、驱逐舰8艘、鱼雷艇1艘,中创和轻创大型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的巨大战果,基本上歼灭了所在之敌,但我方也丧失了战舰比睿号及驱逐舰2艘,没有达到炮击敌机场的目的。
运输船队预定13日夜驶进瓜岛,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下令推迟一天卸载。第8舰队的巡洋舰3艘和驱逐舰4艘按预定计划13日夜向瓜岛敌机场发射了20厘米炮弹1千发左右。另一方面,运输船队14日在拉塞尔岛西北海面遭到108架次敌机的攻击,11艘中的7艘不得已掉队,但仍在继续前进。护卫部队方面也有损失,除驱逐舰1艘沉没外,轻型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受了损伤。
当时总的形势是,炮击瓜岛支援船队是刻不容缓的,因此第2舰队司令长官近藤中将直接率领战舰1艘、大型巡洋舰2艘、轻巡2艘、驱逐舰9艘,14日昼间毅然决然穿过敌小型机的攻击圈南下。午后8时10分,刚一驶到萨保岛附近,果然遇上准备迎击我方的以数艘新式战舰为基干的优势之敌,当即开始夜战。由于我方指挥得当,给敌以重大损失,进而追击败敌,打开船队的前进道路,从而使4艘运输船得以入泊塔砂法龙。在这次夜战中,我方也丧失了2艘舰艇。
就这样,运输船到达了瓜岛,但到了15日便遭到敌人的炮击和轰炸,6时许以后,相继发生了火灾,只有人员约2千名和野炮、山炮弹药260箱、大米1500包得以卸载登陆。上岸的部队是,步兵约1个大队及师团工兵联队和辎重兵联队的各个主力。
大本营把上述几个海战统称为第3次所罗门海战,发表战报说,这次海战击沉敌巡洋舰8艘、驱逐舰4至6艘,击伤战舰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3至4艘,但我方也丧失了战舰2艘、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3艘。 [ 注:据美方正式报告,其损失为沉没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损伤战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 ] 围绕着瓜岛的空、海战如今已显然现出消耗战的状态。日本海军缺乏生产保障,海、空对美作战能力比例日趋降低,苦恼逐日加深。
另一方面,在新几内亚方面,南海支队准备倾注全力给敌人一次打击的奥依比防御态势,也出乎意外很快就崩溃了。自11月初开始,敌精锐部队已插到我军左侧背后,切断了支队的退路。该支队11月10日开始向东北方退却,从此以后支队主力去向不明。
编成第8方面军及第18军
上述10月末左右以来东南方面形势的发展,使大本营再次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为了加强以夺回瓜岛为核心的东南方面的作战,采取了划时期的措施。大本营的结论认为,摧毁瓜岛方面的美军反攻,确保我在南太平洋方面的优势地位,对予确立我必胜不败的态势是绝对必要的,因此决定,即使付出一切牺牲也要加强东南方面的作战。
首先着手的工作是加强东南方面的指挥系统及增强作战部队,尤其是增加投入陆军航空兵力。大本营先在11月上旬末命令编成第8方面军和第18军司令部,继而于11月16日又下达了第8方面军和第18军的战斗序列。两军司令官开始行使统帅权的日期定为11月26日。结合上述措施,决定第17军以后只专注于所罗门方面的作战,由新编的第18军接替新几内亚方面的作战,第8方面军司令官统辖第17、第18两军。
采取上述措施后,第17军(军司令官百武晴吉中将)的新的战斗序列与从前没有多大变化,该军由第2、第38及第51师团和步兵第35旅团(川口支队)、一木支队及其他军直辖部队组成,但独立混成第21旅团自11月26日起改为第8方面军司令官的直属部队。第18军(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目前只统辖现在布纳地区的南海支队及步兵第41联队。
11月16日,大本营下令,暂只把第6师团、独立混成第21旅团、第12飞行团编入战斗序列,作为第8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的直属部队。11月20日,将第5师团的工兵第5联队及步兵3个大队编入该军司令官隶属之下,11月27日又增强了第6飞行师团(在国内新编成的,包括第12飞行团),另于11月26日,又将驻菲律宾的第65旅团(以步兵第141联队为基干)编入第18军的战斗序列,加强了该军的战斗力。
大本营的新作战设想
大本营加强以夺回瓜岛为核心的东南方面作战的第二个重点是加强空军作战。大本营再次肯定,先前作战不利的主要原因在于丧失了制空权,从而认为压制敌空军势力是挽回劣势的绝对必要条件。
为此,如前所述,大本营划时期地断然将陆军航空兵力派往东南方面,并决定在以后的作战指导上,要陆海军协同,首先迅速压制所罗门方面的敌空军势力。取得成功后,一举运送兵力及军需品,然后综合发挥所有战斗力夺回瓜岛。这个方针决定后,11月25日首先对第17军司令官重新下达了如下命令:
在整个进攻作战准备、特别是航空作战准备有所进展之前,须在所罗门群岛及新几内亚两方面与海军协同,确保现在所占地区附近要地,准备以后的作战。为此,
一、在瓜岛方面,基本上确保现在所占地区附近要地;在新几内亚方面,至少要确保莱城、萨拉摩阿及布纳附近要地,不得已时调整部分现有战线。
二、执行前项任务所需的军需品及情况紧急时所需的兵力,应尽各种手段运送,其余兵力和军需品则暂令在腊包尔附近等待装运。
三、特别是所罗门群岛方面的航空基地要排除万难从速修好。
接着,大本营又于11月18日决定下列的《关于东南太平洋方面作战的陆海军中央协定》,并指示给第8方面军司令官及联合舰队司令官。
一、作战方针
在陆海军密切协同下攻占所罗门群岛,同时确保新几内亚要地,准备该方面以后的作战。
二、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要领
(一)陆海军协同,迅速增设和整备针对所罗门群岛方面的必要的空军基地,同时设法加强各要地的防务特别是防空。此间在瓜岛方面,确保以后的进攻据点,并力图恢复和加强我军的战斗力,以尽量努力促进我军的作战准备。在这中间,海军则尽各种手段阻止敌在所罗门方面的增援;另外,陆海军协同,努力封锁敌机的活动,并与推进空军基地相配合,随时加强航空作战,乘压制住敌空军兵力的机会,一举运送陆军和其他兵力,扩充进攻准备。
(二)待上述各项取得进展后,统一发挥陆海军的战斗力,夺回瓜岛机场,歼灭所在之敌。
(三)另外,力求迅速攻占吐拉基及其他所罗门群岛要地。
三、新几内亚方面作战要领
(一)在前项作战期间,陆海军协同,在莱城、萨拉摩阿及布纳附近确保坚固的作战据点,并增设和整备机场,加强航空作战,准备以后的作战。
为此,陆海军协同,尽速占领马丹、威瓦克等,同时扫荡和戡定重要地区。
(二)新几内亚方面的以后作战准备以攻占莫尔兹比、拉比及路易加德诸岛等地为目的,在可能范围内进行准备,有关其作战另行协定。
四、航空作战要领
(一)使用的兵力
陆军为第6飞行师团约110架(根据需要再增加27架);海军为第11航空舰队约135架(但不包括随时协助作战的基地航空兵力及母舰兵力)。
(二)机场
海军主要使用卡维恩、腊包尔及布纳;陆军主要使用斯鲁米、莱城、萨拉摩阿、威瓦克及马丹(主要位于东部新几内亚)。所罗门方面的机场,应由陆海军协同急速修筑好。其使用划分由当地指挥官之间商定之。
(三)作战要领
陆军航空部队为夺回瓜岛,也要参加该方面的作战,但长期任务是负责东部新几内亚方面的航空作战。
海军航空部队担任所罗门方面的航空作战,并随时协助东部新几内亚方面陆军航空部队的作战。
另外,在制定上述中央协定时,大本营夺回瓜岛作成的日程方案是:预定12月下旬以前,修建好所罗门方面的航空基地,此后开始陆海军航空作战;在1月上中旬之间,向瓜岛大量运送兵力和军需品,1月下旬开始地面进攻。这个方案和中央协定均指示给了当地军司令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张玉祥、赵宝库、禹硕基等 [翻译] 1984
超星数字图书馆 [扫描]
yaojingzh [OCR] 2007
阿修比 [校对制作] 2007
第二章 国力的充实同作战的调整
服部卓四郎 [日本]
[出自《大东亚战争全史》] 1971
1.战争指导的关键——船舶问题
作战—船舶—国力三者之间的循环矛盾
油船的障碍
2.围绕海军解除征用油船的争论
决定妥协性的解除征用
海军部内的争论
3.7月陆军征用20万总吨
在陆军解除征用计划上的意见分歧
三方争论——决定征用
计划造船的措施
4.敌反攻的加剧与对世界形势的判断
形势的探讨
对世界形势的判断
5.围绕瓜岛作战对船舶的深刻苦恼
需要船,需要物资
消失了的解除征用
瓜岛要求70万吨
陆军省和统帅部意见对立
东条总理的发言
统帅部对阁议决定的愤怒
作战部长换人——问题的解决
6.12月10日的御前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
东条总理的说明
议题
参谋总长的说明
军部的企图和对今后的展望
军令部总长的说明
海军大臣的说明
企划院总裁的说明
质疑答辩——通过
1.战争指导的关键——船舶问题
船舶问题是战争指导上的关键。散在于广阔海洋上的岛屿作战,兵力的维持和保养等均要依靠船舶。由于南方作战的成功,日本所希望的资源圈如今均已处在我势力范围之内。开发和取得以石油为首的橡胶、锡、铁矾土等战争不可缺少的资源,可望取得超乎意料的成果。问题是尽快将这些资源运回国内,纳入充实国力和作战能力的轨道上来。它的成败将完全取决于确保运稳重要物资的船只运载量(即所谓C船)的情况如何。
作战—船舶—国力三者之间的循环矛盾
然而,开战时在极限线上所计划的船舶估计,只要有一个因素出了问题,就会从根本上被打乱。况且在那些因素中,占压倒比重的特别是战伤损耗和陆海军的征用。这两个因素在我方掌握战局主动权的初期作战阶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我方的意志来加以控制,但敌人的反攻一激化起来,就唯有看战局的发展趋势如何了。即为了适应作战的激烈化,就得要更多的船舶,而为作战征用船舶,势必相应地减弱国力,影响下次作战所需的纵深战斗力。这种作战与船舶,船舶与国力之间的循环矛盾在四面环海的日本的环境下,确实不能不说是命中注定的归结。因此,即使说整个战争期间,日本战争指导的关键,主要在于作战与船舶的调整,并不为过。
油船的障碍
在国力运用上,燃料(油)也是个最煞费苦心的因素。如前所述,对日石油禁运是日本决心开战的重要因素。开战前估计,南方石油运回国内,估计第一年为30万千升、第二年为200万千升、第三年为450万千升,加上开战前储备的840万千升和后来的国内产油及人造石油等,从总量上看,勉强可以应付三年之需。尤其是航空汽油,固然可以指望南方的石油,但估计到了战争第二年末左右,供求就将相差悬殊,这确是个岌岌可危的问题。
然而,南方初期作战取得了超乎预料的成果,当地的产油和炼油进展得极为顺利,第一年预计取得的60万千升大有增加到170万千升的可能性。仅就石油而言,前途似乎大有光明。
但这里却有个油船的障碍。开战当时,日本的油船约为38万总吨,其中约27万吨已被海军征用。因此运输南方生产的石油就不得不指望利用民用油船(约10万吨)和新造的油船。当时国内工业用油受到极大限制,增加工业用油的配给是充实国力的紧迫问题。另外,以航空燃料为主的陆军的燃料供求情况,也大有令人不安之处。只要有了油船,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这种期待取决于海军解除征用油船。但其能否解除,要看初期作战告一段落后海军的作战设想如何。
这里也存在着战争指导上需要加以调整的重要课题。
2.围绕海军解除征用油船的争论
随着初期积极作战告一段落,希望海军解除征用油船是当然的。当时,以陆海军石油委员会为中心,曾议论过如何解决石油的问题。昭和17年(1942年)4月中旬,陆军方面了解到石油产量有可能象上述那样出乎意料的增加和由于油船不足无法运输的实际情况,得出结论是,要解决这个矛盾,除非海军解除征用一部分油船,否则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建议海军实行这一办法。
对此,海军方面坚决反对,认为初期作战虽已告一段落,但为完成F·S作战,油船并不充裕。实际上,当时海军正在准备进攻中途岛的作战,因而就更不能同意陆军的建议。但是海军也有苦衷,因为中途岛作战是勉强说服陆军统帅部才决定下来的,本来是海军单独的作战,所以不能以此为理由从正面提出不同意的主张。
就这样,陆海军之间的谈判长达一月有余,但仍没有顺利解决的希望。5月11日,陆军方面寺内南方军总司令官还致电总理大臣,提出迅速解决油船问题的意见,纠纷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