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东亚战争全史》

_13 服部卓四郎(日)
  (一)大致为东经70度以东至美洲西岸的海面,以及在这一海面中的大陆和岛屿(澳洲、荷属东印度、新西兰)等地区。
  (二)大致为东经70度以东的亚洲大陆。
  二、德国、意大利
  (一)东经70度以西至美洲东岸的海面以及在这一海面的大陆、岛屿(非洲、冰岛)等地区。
  (二)大致为东经70度以西的近东、中东及欧洲地区。
  根据作战情况,在印度洋上可各自超越协定所规定的界线进行作战。
  第二,作战行动大纲
  一、日本为策应德、意对美作战,在南方及太平洋地区实行作战。
  (一)摧毁英美荷在大东亚的主要根据地,进攻并占领其领土。
  (二)歼灭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的美、英陆海空军兵力,确保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权。
  (三)当美、英舰队几乎全部集中在大西洋方面时,日本除在整个太平洋、印度洋地区加强通商破坏战外,并派一部分海军兵力到大西洋方面直接协助德意海军作战。
  二、德意为策应日本在南方及太平洋地区作战,对美英进行作战。
  (一)摧毁美、英在近东、中东、地中海和大西洋上的主要根据地,进攻并占领其领土。
  (二)歼灭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的美、英陆海空军兵力,并破坏其通商。
  (三)当美英舰队几乎全部集中在太平洋方面时,德意派遣部分海军兵力到太平洋方面直接协助日本海军作战。
  第三,军事合作要领
  一、相互通报作战计划中的必要事项。
  二、相互协助进行通商破坏战。
  (一)相互通报通商破坏战的计划。
  (二)相互通报通商破坏战的经过、所需情报和其他必要事项。
  (三)在各缔约国分担的军事行动地区以外进行通商破坏战时,须先相互通报其计划;在作战基地的使用、军队补给、休整、车辆、武器修理等方面,相互协助。
  三、相互协助搜集和交换有关作战上的必要情报。
  四、相互协助制订有关作战战略。
  五、相互协助军事通讯。
  六、在开辟日德意三国间军用航空线(在技术条件允许范围内)、开辟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线和海上运输方面相互协助。
  日本帝国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的代表、德国国防军参谋长、意大利全军参谋本部的代表各在本协定上签字,以资信守。
6.对泰国的对策
  在南方作战中,为了实施对马来及缅甸作战,不仅必须通过泰国领土,而且作为对两方面作战的后方基地,泰国与法属印度支那有着同等重要意义,把泰国确保在我方阵营中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然而对建立自昭和16年(1941年)1月以来一直成为悬案的日泰间紧密军事关系的问题,后来却完全没有采取任何对策。
对泰施策的秘密准备
  在前述《帝国国策实施要领》中已经规定:“发动武力之前应与泰国建立紧密军事关系”。当时泰国国内的实际情况是,亲英势力仍然很强,只要不面临日本断然与美英开战的形势,即便是具有亲日倾向的銮披汶政权,也不可能与日本建立军事合作关系。然而日本却始终确信,銮披汶首相历来赞成所谓东亚共荣圈的设想,在紧急情况下一定会与日本合作。因此,关于对泰国的施策,考虑到尤其需要保密,便采取了直到发动武力之前再加以实施的方针,并认为这样作足以按我方意图控制局面。
  根据上述宗旨,大本营、政府在11月13日的联席会议上决定了如下的对泰国的施策大纲。
  一、进驻开始之前,对泰国提出下列要求,并使其迅速承认之,即使泰国不接受帝国要求,帝国军队也按预定计划进驻,但应努力将日泰间的武装冲突限制在局部地区。
  1.允许帝国军队通过并对之提供各种方便;
  2.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帝国军队通过时日泰军队发生冲突;
  3.如果泰国希望,可缔结共同防御协定,
  注:在这项谈判开始之前,勿使对泰态度发生特别变化,尤其对隐蔽开战意图应加以万全的考虑。
  二、进驻后,对下列各项应在当地迅速具体地达成协议。
  1.关于帝国军队的通过和驻屯事项;
  2.利用和新设、增强军用设施;
  3.利用所需的交通通讯机关和工厂设备等;
  4.对通过和驻屯的部队提供宿营、给养等;
  5.提供所需军费借款;
  备考:在谈判第一、第二项时,可以昭和16年(1942年)1月30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决定的对法属印度支那、泰国施策纲要为准则,保证尊重泰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另外,根据泰国的态度,可暗示将来可将缅甸或马来的一部分领土割让给泰国,以利于谈判。
《对泰施策要领》
  接着于11月23日,作为对泰国施策的具体措施,大本营、政府决定了如下的《对泰施策要领》,并将这一要领指示给了当地陆海军最高指挥官及坪上驻泰大使。指示中所说的“X日”当然就是12月8日。
  《对泰施策要领》
  一、进驻前的谈判要领
  1.进驻前夕的对泰外交谈判开始时间(预定为X日前一天的午后6时以后)由中央指示驻泰大使,其决定时刻(定为X-1日午后6时以后至X日午前零时以前)由陆军最高指挥官与驻泰大使联系决定。
  上述联系应力求在X-1日午后6时前进行。
  至上述时刻如仍无联系,谈判应等待有联系后再进行。
  2.(甲)在进行前项谈判时,驻泰大使(陆海军武官同行)应通过外交手段,向銮披汶提出:要求泰国允许日军通过并对之提供各种方便,同时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日泰两军发生冲突銮披汶如果答应,就不作成文件,立即使之采取具体措施,或者根据要领附件草成协定。(本件达成协议时,只要泰国方面不反对,可在进驻后发表。)
  (乙)倘若泰国方面不答应我方要求,则应通告对方,日本军队将按预定计划开始进驻,并要求对方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使泰国军队不要抵抗。
  (丙)如果銮披汶下台或辞职(包括因英军进驻所造成的结果),则根据前要领与其后任者或可能成为后任者的人进行谈判。
  如果没有谈判对手,应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施。
  3.谈判情况应由大使(武官)迅速报告当地驻军。
  二、谈判与进驻泰国中部的关系 自法属印度支那由陆路进驻的部队,其开始进驻的时机和对曼谷开始直接登陆的时机,应根据陆海军中央协定,在情况许可范围内,本着避免日泰两军冲突的方针,由陆军最高指挥官决定之。但有关登陆部队的行动,应由当地陆海军指挥官协商决定。
  三、结合进驻的各种交涉
  1.结合有关进驻的谈判,由当地陆海军最高指挥官指派驻泰陆海军武官开始有关军事方面的谈判。
  2.驻泰大使在以后进行的交涉事项中,应将所需军费的借款等项包括在内。
  四、如果在日军进驻之前英军侵入泰国领土时,军方应不失时机地将这一情况通报给驻泰大使,先开始谈判,然后进驻泰国。
  这时,驻泰大使应按以下附记各项采取措施。
  如驻泰大使事先察觉上述情况时,应不失时机地通知当地驻军,并与泰国方面开始交涉。关于在此种情况下开始交涉的时机,应由大使与陆军最高指挥官联系决定之。
  附记
  1.立即质问銮披汶,英军的进驻是否已取得泰国同意,如果对方回答已取得同意时,则对此提出严重抗议,并以我方自卫上的需要为理由,向对方提出应同样允许日军进驻的要求;如果对方回答说未经同意时,日军则作为援救泰国及应付紧急事态的自卫措施,要求进驻。不论哪种情况,均应要求泰国采取措施,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
  2.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交涉时,应特别注意,不得泄露我方作战意图,应单纯作为进驻泰国的行动进行交涉。
  结合上述驻泰大使的交涉,有关军事方面的各项谈判应按第三项执行。
  五、有关保护驻泰大使馆、领事馆官员、当地日本侨民的生命财产和帝国权益问题,应由驻泰大使和当地陆海军通力合作,力求采取万全措施。
准备中的坪上·銮披汶协定草案
  附件
  《坪上·銮披汶协定草案》
  本日我们两人会谈结果,就下列各点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一、日泰两国约定共同防卫泰国;
  二、泰国为此给予日本国以必要的军事上的协助(包括允许日军通过,并对之提供各种方便,以及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日泰两军发生冲突);
  三、关于前两项的实施细目,由各主管官员之间具体协商制订;
  四、日本国保证尊重泰国的独立、主权和荣誉,并协助收复泰国的失地;
  五、本件商定各点,将在日后适当时机由两国政府间作成正式文件。
  注1.根据谈判进展情况,可以约定,“日军在上述协定草案第二项所规定的必须给予军事上的协助的事态一旦消除时,将立即从泰国领土上撤兵”。
  2.如果泰国希望,可以约定,在经济上尽量援助泰国。
  附记
  1.对泰国说明,此文件系记录性质,是为了日后之用而将会谈结果记录下来的文件;
  2.对泰国说明,根据上述协定草案第五项的保留,此文件无需履行我国国内法律手续;
  3.但实质上应以此文件约束两国,并按此文件行事。
  备考:
  1.关于一
  (甲)如泰国希望缔结攻守同盟时,则应将文件写成“日泰两国建立攻守同盟关系”;
  (乙)如泰国希望加入三国条约时,则应将文件写成“泰国加入三国条约”,在此种情况下,可将协定草案第二项里的“为此给予日本国以必要的……”一段删掉;
  (丙)如泰国对共同防卫或缔结攻守同盟均不感兴趣时,可将协定草案一、二、三项合为一项,作如下改动:“为应付东亚紧急事态”(或泰国为协助建设东亚新秩序),或者同时使用“‘新秩序’和‘紧急事态’的提法”。有关前项“给予日本国以必经的军事上的协助(包括允许日军通过,并对之提供各种方便,以及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日泰两军发生冲突)”的实施细目,由两国军事当局之间具体协商制定;
  在这种情况下,原案中四、五两项应移为二、三项,原文不动。
  2.如泰国对共同防卫或缔结攻守同盟或加入三国条约均不感兴趣,而只打算在军事上进行协助时,则可约定尊重泰国的中立政策。
  3.关于第四项,如泰国方面对法属印度支那失地问题提出质问时,坪上大使可答复,将来一旦时机到来,帝国政府将对上述问题予以善意的考虑。
7.对荷兰的措施
在荷属东印度的登陆时机和对荷兰的处理
  日本虽然在12月1日就下定了与英、美、荷开战的决心,但日军对荷属东印度的最初军事行动是,开战约一个月以后才预定在荷属婆罗洲的打拉根岛登陆。在这中间,大本营和政府为避免由日本挑起与荷兰进入战争状态,12月4日对处理荷兰问题作了如下决定。
  《关于处理荷兰问题》
  一、对于荷兰,在与该国进入战争状态之前,作为准敌对国处理,禁止使用密码,对该国驻日公使及公使馆官员严加保护和监视(因而完全不得与敌国进行往来)。
  二、如荷兰对我宣战时,我方应发表与荷兰进入战争状态的声明;如在荷兰对我宣战之前已同该国进入战争状态时,我方也同样发表与荷兰进入战争状态的声明;以后即根据国际法,将荷兰作为敌国处理。
  注(1)否认荷兰政府,好处在于可将荷兰驻日公使作为私人对待,但既然可按第一项来处理,也就没有必要否认荷兰政府。
  (2)如果否认荷兰政府,荷兰在法律上对保护我侨民等就将不再负有国际法上的责任,如果荷兰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日本与荷兰的关系就将被置于不受国际法约束的地位,这对我方撤退领事馆官员将产生不便。
  (3)迄今为止,事实上荷兰政府是被作为对手的,因此,即使立即否认它,除前记(1)以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如果等到开战时再行否认,则已在可按纯粹敌国加以对待之后,因而已无否认的必要。
  在宣战诏书中,将荷兰排除在战争对手之外,这虽然与这个决定的精神不无关系,但实际上考虑的是:将已经亡命英国的荷兰政权与英美同样对待,不太合适吧!当时是这样一种心情。
  开战后不久,荷兰政府因为日本已对同荷兰有亲密不可分关系的美英开战,所以曾通告日本,认为日荷之间已存在战争状态。不过,日本尽管已经作了上述决定,由于还有后面叙述的一些情况,对此未加理睬,等到昭和17年(1942年)1月17日,日荷两军发生了战斗状态,政府才在第二天(12日)发表了声明。
开战初期的对荷兰措施
  在这以前,鉴于战争一开始已经取得了意外的成功,大本营和政府便企图以这个战果为背景,对荷属东印度实现所谓不流血的进驻,并于12月13日决定了如下的对策。这完全是适应开战初期状况的措施。
  《适应战争演变的对荷属东印度战争指导要领》
  鉴于形势的进展,以下列各项为准则,力求不使用武力,按既定计划达到进驻目的。
  一、对荷属东印度政府大致按下列条件,以本年底为期,努力进行适当的谈判。
  1.荷属东印度放弃对帝国的一切敌对行为,采取措施,防止帝国军队进驻荷属东印度重要地区时可能发生的纠纷,防止破坏各种设施和资源。
  2.帝国尊重荷属东印度的现存行政机构,并严格保护所有居民的生命财产。
  二、不论谈判进展如何,作战按既定计划进行。
  如果谈判达成妥协,将不使用武力,实行进驻。
  三、在本谈判进行期间,不发表与荷兰进入战争状态的声明。
  四、当进行本谈判时,应不涉及将来荷属东印度的归属及其他处理问题。
  上述工作是通过瑞士进行的,但终于失败了。起首就曾估计到,成功的希望极小。
第四章 大本营作战计划
服部卓四郎 [日本]
[出自《《大东亚战争全史》》] 1971
  制定陆海军作战计划
  御前军棋演习
1.陆军作战计划
  帝国陆军整个作战计划
  陆军最关心的——马来登陆作战
  决定采纳甲案和小泽海军中将
2.海军作战计划
  帝国海军作战方针
  海军最关心的——珍殊港奇袭
  决定采纳奇袭夏威夷方案
  保守机密
制定陆海军作战计划
  如上所述,陆军统帅部自昭和15年(1940年)末就认真着手制定对美、英、荷的作战计划。最初制定的是马来作战计划、菲律宾作战计划等区域性的作战计划,后来自昭和16年(1941年)4月左右,改为制定综合作战计划。当然,在这期间,陆海两军统帅部的作战幕僚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并共同进行了图上研究。到了8月,陆海军制定作战计划的工作已基本全部告一段落。
  9月,陆军统帅部全体作战幕僚集中在三宅坂的陆海军集会所,连续研究了一个月,对上述作战计划作了最后的探讨,基本上完成了这项工作。
  作战计划基本完成之后,海军在9月,陆军在10月,分别进行了有关作战计划的军棋演习。
  海军方面的军棋演习,自9月10日至13日,在海军大学举行4天,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主持,有联合舰队各级指挥官、幕僚以及军令部的幕僚们参加,研究了西太平洋管制作战(进攻南方重要地区的作战)和夏威夷方面奇袭作战两项。
  陆军方面的军棋演习,从10月1日至5日,在塚田参谋次长主持下于陆军大学举行5天。参加演习的有准备去南方作战而组建的各军的参谋长、主要参谋以及参谋本部作战幕僚,研究了作战初期对南方重要地区的进攻作战。
  参谋本部的作战幕僚和军令部的作战幕僚分别参加并参观了海军和陆军的演习。
  经过上述一番准备,至10月末,陆海军统帅部分别决定了作战计划,并为南方作战达成了陆海军中央协定。杉山参谋总长和永野军令部总长在11月3日和5日两天,并肩将上述计划上奏天皇,并在11月5日得到天皇的批准。
御前军棋演习
  陆海军统帅部又于11月15日进行了御前军棋演习,向天皇说明了南方作战计划,由陆海军大臣陪同出席。
1.陆军作战计划
  大本营陆军部的作战计划,是以南方作战为主体的计划,由大本营的基本计划和根据这个计划制定的作战各军的作战计划所组成。上述作战各军的作战计划还涉及到第一线各军的计划。
  在陆军中,作战各军的作战计划(称作作战要领),包括第—线各军的作战计划,都由大本营制定,然后指示作战各军,把它作为指导作战的行动依据。
  作战各军当然要依据大本营所指示的作战要领制定各自的作战要领。
帝国陆军整个作战计划
  大本营陆军部的基本计划要点如下:
  帝国陆军整个作战计划要点
  其一 南方作战
  一、作战目的
  南方作战的目的在于摧毁美、英以及荷兰在东亚的主要根据地,并占领和确保南方重要地区。
  依照本作战计划,准备占领的范围是菲律宾、关岛、香港、英属马来、缅甸、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苏拉威西、俾斯麦群岛、荷属帝汶岛等。
  二、作战方针
  在陆海军紧密配合下,对菲律宾和英属马来同时开始作战,争取在短时间内达到作战目的。
  三、作战指挥要领
  (1)以派往马来的先遣兵团的登陆和对菲律宾的空袭作为战斗序幕,然后利用航空作战的成果,主力部队先后在菲律宾、马来登陆,并迅速攻占之。另外,在作战初期要占领关岛、香港和英属婆罗洲等要地,并确保泰国和印度支那的安定。
  在此期间,尽速占领俾斯麦群岛、荷属婆罗洲、苏拉威西等要地,然后随着马来作战的进展,占领苏门答腊南部要地,并作好对爪哇的作战准备,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占领马鲁古群岛和帝汶岛要地。
  (2)随着对爪哇的航空基地的整备,压制敌方空军势力,攻占爪哇。另外,在占领新加坡后,相机占领苏门答腊北部重要地区。
  (3)在进行上述作战时,即使为应付美军主力舰队的行动,我联合舰队转入迎击准备,或者出现苏联参战的局面,也要继续进行在菲律宾和马来的作战,并尽速达到既定的作战目的。
  (4)在此期间,伺机夺取缅甸南部的航空基地等;另外,待作战大致告一段落,只要情况允许就进行解决缅甸的作战。
  (5)登陆作战要以击退敌陆海空军攻击,进行敌前登陆为原则。
  (6)在作战准备期间,如果英军先我侵入泰国时,应不失时机地以一部兵力由陆地和海上攻入泰国,确保曼谷,并尽力在南方取得航空基地。
  在上述情况下,如果我先遣兵团已从集结地点出发,就按既定计划进行作战,如尚未出发,就推迟先遣兵团主力的登陆时间,等航空作战有了进展之后再强行登陆。
  (7)在作战准备期间,如受到敌方先发制人的攻击,则以就近部队相机迎击之。如果已下达开始作战命令,就迅速开始进攻作战。
  四、使用兵力
  实施本作战所使用的陆军兵力,以11个师团、9个坦克联队、1个飞行集团和其他所需军队的直属部队作为骨干。其部队分配和使用地区预定如下:
南方军 第14军:以2个师团为骨干,在菲律宾方面作战。
第15军:以2个师团为骨干,在泰国、缅甸方面作战。
南方军 第16军:以3个师团(其中2个师团在完成其他作战任务后编入)为骨干,在荷属东印度方面作战。
第25军:以4个师团为骨干,在马来方面作战。
南方军直属部队:以1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2个飞行集团为骨干。
第23军(中国派遣军所属)以1个师团为骨干,在香港方面作战。
南海支队(大本营直属)以3个步兵大队为骨干,在关岛、俾斯麦群岛等地区作战。
  五、作战开始
  (1)作战开始日期(作战第一天)另定。
  (2)作战以第一天对马来进行奇袭登陆(根据情况,可先发制人地进行空袭),并对菲律宾先发制人地进行空袭开始。
  (3)即使因天气不良,在作战的第一天不能对菲律宾和英属马来方而进行空袭时,也在马来方面强行奇袭登陆,至于菲律宾方面,先遣部队的登陆时间应按该方面空军作战开始日顺延。
  (4)对香港的进攻,应待确认已在马来登陆或空袭之后开始。对关岛的进攻,应在确认对驻菲律宾等地美军实施空袭之后开始。
  (5)在作战第一日之前,当遇到敌方正式先发制人的攻击时,如我方已下达开始作战命令,应随时开始进攻作战,如尚未下达作战命令,应待另行下达命令时方可开始进攻作战。
  六、作战要领
  (1)对菲律宾作战
  对菲律宾的作战目的,在于歼灭在菲之敌,摧毁其主要根据地。
  开战伊始,陆海军航空部队自台湾、帛琉等方面及海上,协同对菲律宾方面敌空军兵力和舰艇等进行空袭;并以海军部队奇袭巴坦岛,迅速占领和整修机场。
  先遣各部队,应在对菲律宾进行第一次袭击的前日傍晚以后,从集结地出发,陆海军配合在阿帕里、维甘(继而拉奥)、黎牙实比以及达沃附近登陆,首先占领和整修空军基地,然后尽速占领和乐岛,并整修空军基地。
  陆海军航空部队随着上述作战的进展,应把航空基地向前推进,并继续进行航空作战,同时利用其战果,在以第3舰队为骨干的部队掩护下,最迟在作战第15日左右以前,以第14军主力,开始在仁牙因湾附近登陆,以其一部分部队在拉蒙湾附近开始登陆,并迅速攻占马尼拉,继而占领群岛内的要地。
  军主力登陆后,随时派遣1个混成旅团进攻吕宋岛,基本达到作战目的后,将第48师团作为进攻荷属东印度的部队,集结于马尼拉附近。
  (2)对英属马来作战
  对英属马来的作战目的,在于击溃该方面之敌,攻占其要地,尤其是攻占新加坡,摧毁英国在东亚的根据地。
  以第25军、第3飞行集团和南遣舰队为骨干的部队,以其先遣兵团于作战第一天在方伦、洛坤、宋卡、北大年附近奇袭登陆,迅速占领和整修航空基地。陆海军航空部队在作战的第一天以后,由南部印度支那方面,主要对英属马来方面的敌空军兵力及舰艇进行先发制人的空袭。
  如果英方戒备甚严,英军强劲舰艇出没于暹罗湾,认为登陆的可能性很小时,则陆海军航空部队应配合作战,在作战第一天以后,攻击敌空军兵力和舰艇,同时先遣兵团以少数奇袭部队自印度支那西海岸出发,于作战第一日中午左右力求隐蔽进入停泊地,并在洛坤以及宋卡、北大年附近奇袭登陆,迅速占领和整修航空基地。先遣兵团的主力应在作战的第二天以后开始登陆并扩大奇袭部队的战果。
  对哥打巴鲁的登陆:先遣兵团登陆后,只要掩护和航空基地整修情况允许,即应尽速付诸实施。但根据情况,在有关指挥官的协议下,估计可以少数部队与先遣兵团主力登陆的同时实行奇袭登陆。
  待掩护第14军主力部队登陆的舰艇返航后,令第25军主力逐步在泰国南部登陆,以扩大在马来登陆的先遣兵团的战果,并迅速攻占新加坡。随着作战的进展,令一部分部队相机尽量在南方在马来东岸登陆。
  (3)对英属婆罗洲的作战
  对英属婆罗洲的作战目的,在于占领和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航空基地。
  作战开始后,以南方军直属的一部分部队突袭占领米里,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航空基地。
  占领米里后应继续占领古晋,夺取和整修航空基地,以使海军航空部队向前推进。
  (4)对香港作战
  对香港作战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攻占香港。以第23军的一个兵团和第2遣华舰队作为骨干,在确认先遣兵团在马来登陆或空袭之后即开始作战。首先歼灭附近敌舰艇,并突破九龙半岛的敌方阵地,然后攻占香港。
  攻占香港的战斗结束后,该兵团作为进攻荷属东印度兵团,集结在当地附近。
  (5)对关岛和俾斯麦群岛的作战
  对关岛和俾斯麦群岛的作战目的,在于首先攻占关岛,然后占领俾斯麦群岛的航空基地,以消除敌人对南洋群岛方面的威胁。
  以南海支队和第4舰队为骨干的部队,在作战之初攻占关岛,然后,南海支队把关岛的守备任务移交给陆战队,然后伺机由陆海军配合占领腊包尔,并夺取航空基地。
  以后,南海支队把守备任务尽速移交给陆战队向帛琉附近转进。
  (6)对荷属东印度的作战
  对荷属东印度的作战目的,在于歼灭该地之敌,攻占其根据地,并攻占和确保该地重要资源地区。
  在菲律宾作陆海军协同,以第16军之一部,首先尽速攻占打拉根,然后根据菲律宾和马来的作战进展情况,逐次攻占巴厘巴板、马辰。在此作战期间或作战结束后,伺机攻占安汶及古邦,整修所需航空基地,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
  在此期间,海军大致在攻占打拉根的同时,先单独占领万鸦老,接着占领和确保肯达里和望加锡。
  打拉根和安汶地区的作战每告一段落,迅速移交海军担任守备。
  俟对马来作战取得进展后,另以第16军之一部伺机占领邦加岛要地和巨港,整修航空基地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
  随着整修航空基地,压制了爪哇方面的敌航空兵力后,以第16军之主力在巴达维亚(雅加达)附近西部爪哇登陆,另以由菲律宾方面调来的一个兵团在泗水附近的东部爪哇登陆,迅速占领雅加达、万隆、泗水,然后继续平定爪哇的重要地区。
  占领新加坡后,如能控制马六甲海峡,则以第25军之一部,随时自马来半岛西海岸洋面出发,在棉兰附近登陆,占领亚齐的重要地区,然后相机占领沙璜岛。
  (7)对泰国和缅甸作战
  对泰国和缅甸的初期作战目的,在于确保泰国的安定,以利于马来方面的作战,同时为以后的对缅甸作战作好准备。
  作战之初,第15军以一部由印度支那南部经陆地和海上进入泰国中部和南部,确保该方面的重要地区,同时以一部占领维多利亚海角附近。
  第15军主力中之一兵团,作战开始后循陆路立即从印度支那出发,另一兵团于作战开始后,自华北港湾出发,大约在作战四十日后分别向曼谷附近进发,占领泰国内的要地。
  第15军主力到达后,使第25军之一部尽速由陆路和海路向其主力部队方面聚拢。第15军以一部相机占领毛淡棉等航空基地。
  (8)直属南方军的一兵团,随第15军后续兵团之后,也由华北港湾出发,开赴印度支那,负责确保该地区的安定,特别要警惕中国部队的进入。
  七、航空作战大纲
  (1)作战方针
  陆军航空部队应与海军航空部队配合,在开战伊始,对敌空军基地实行先发制人的空袭,掌握制空权,以使陆军登陆作战顺利开展,然后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2)要领
  (甲)陆军航空作战的重点为马来方面。
  (乙)开战时的航空基地,应事前推进到下列地点:
  对菲律宾推进到台湾南部。
  对马来推进到印度支那南部。
  (丙)航空部队的进攻作战,自地面部队开始登陆日(X日)起开始,但如果在X日以前受到敌人正式攻击时,可与海军配合随时开始进攻。
  再者,如敌机对我重要基地和船队进行反复侦察时,可将其击落。
  (丁)对登陆部队船队的空中掩护任务,在又X-1日及X-2日,主要由陆军航空部队担任。
  (戊)航空部队的进攻作战以X日拂晓为期,一举奇袭敌主要基地,并使其陷于瘫痪,以利于登陆部队的行动。为此,应将敌轰炸机、尤其鱼雷轰炸机所在机场作为攻击的重点目标。
  (己)登陆部队登陆后,应速将基地推进到敌境,密切配合地面作战。
  为此,应派地勤部队的一半随同第一批登陆部队登陆,担任占领和整修机场的任务。
  (3)兵力部署
  (甲)第3飞行集团(包括第5飞行集团的战斗机、轻轰炸机、重轰炸机各1个战队在内,以5个战斗机战队、4个轻轰炸机战队、4个重轰炸机战队、1个侦察机战队为骨干)首先在华南和印度支那北部作中间展开,佯做进行昆明作战,然后,于开战前夕,向印度支那南部跃进展开,担任在泰国港湾的第25军先遣兵团的船队掩护任务。然后在X日,以主力先发制人地空袭马来北部,以期先发制人地空袭泰国南部的空军基地,以使登陆作战顺利进行。
  然后,尽速以主力向马来挺进,以一部向泰国挺进,继续进行航空歼灭战,同时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乙)第5飞行集团(战斗机战队、轻轰炸机战队、重轰炸机战队各缺1个,以1个战斗机战队、2个轻轰炸机战队、1个重轰炸机战队、1个侦察机战队为骨干)在台湾南部展开,配合海军航空部队先发制人地空袭北纬16度以北的吕宋岛空军基地,以便登陆作战顺利进行。
  然后,担任第14军主力船队的掩护任务,同时,尽速以主力向吕宋岛挺进,继续进行航空歼灭战,同时直接协助地面部队作战。
  在开战前夕增加1个战斗机战队。
  八、兵站大纲
  (1)以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作为整个南方作战的主要兵站基地,以台湾作为中继补给基地,以广东地区作为补助中继补给基地。
  (2)南方所需兵站部队,以抽调驻满洲部队为主,避免调用驻中国部队,留作总预备部队控制使用。
  (3)根据把大部分我军保有战斗力的部队投入南方作战的方针,应拨出满洲和国内的作战物资充实南方作战。南方军所需一次会战用的物资,要作为第一批输送物资,同登陆作战部队一起输送或紧接着发送。
  (4)以南方为我军补给的重点,以满洲和中国为资材补给来源,在中国,要力求彻底强化当地自给措施。
  其二 伴同发动南方作战的对华作战
  一、作战方针
  对中国,要与帝国海军配合,大致保持目前态势,同时消灭美、英等敌方在华势力,政略和谋略相结合,努力压迫敌人,务期使蒋政权屈服。
  二、作战指导要领
  (1)大致确保和稳定目前所占地区,即西苏尼特王府(作者按:张家口西北约200公里)、百灵庙、安北、黄河、黄河泛滥地区、卢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地区和宁波附近,特别要首先迅速恢复蒙疆地区、山西省北部、河北省和山东省各重要地区以及上海、南京、杭州之间地区的治安。
  (2)确保汉口下游的长江交通,以武汉三镇和九江为根据地,尽力摧毁敌方抗战力量。其作战区域大致为九江、信阳、安陆下游的汉水、岳州、南昌区间。
  (3)占领广东附近、汕头附近和海南岛北部各要地。
  广东附近的作战区域大致为惠州、从化、清远、北江和三水下游的西江区间。
  (4)迅速行使对华交战权,消灭美、英等敌国的在华势力,尤其要接收其租界权及其权益。
  (5)特别要加强对敌封锁。
  (6)努力确保重要国防资源地区,以培养我方战斗力。
  (7)南方作战开始后,如在北方有与苏联开战的可能性,应随时把所需兵力从陆地和海上调往满洲方面。
  在抽调兵力的同时,应对华北和武汉地区的一部分占领区加以整顿,确保所需地区,防止敌方势力抬头。
  其三 伴随发动南方作战的对苏作战
  对苏联大致要保持目前的态势,严加警惕,加强战备,极力避免交战,同时要尽力阻止美苏在远东建立军事合作。
  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采取必要措施,以期对苏警戒万无一失。
  在北方,如果苏、美联合或苏军单独向我挑战时,应不失时机地自中国和国内调动所需部队,迅速击溃敌在远东的空军兵力,同时作好以后的进攻准备;然后尽速击溃乌苏里方面之敌,占领该方面重要地区。
  上述作战结束后的作战,要看当时的情况而定,但如情况允许,可击溃黑龙江方面之敌,占领并确保远东苏方要地。
  另外随时占领库页岛北部和勘察加方面的要地。
陆军最关心的——马来登陆作战
  在上述作战计划中,陆军最关心的是作战伊始的马来登陆作战。该计划是,第25军先遣兵团对马来的登陆作战和对菲律宾的空袭作战要同时进行。即在开战之初,打算对马来强行奇袭登陆作战。这是陆海军之间的一个难题,因此,有关其实施要领的细节,直到作战开始前夕也没有作出决定。
  即,如果在马来东北岸宋卡附近实行登陆作战时,则我航空支援部队须从远离500公里的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我航空基地起飞,这样,从战斗机续航距离上考虑,我航空部队的支援作战要受到很大限制。与此相反,英军已将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和鱼雷轰炸机开抵新加坡。在这种情况下,我方重视了作为登陆作战原则的奇袭效果,认为航空歼灭战的开始和先遣兵团的登陆作战同时进行(当时称为甲案)较为有利。但在作战开始之前,敌方进一步增强马来方面的空军兵力时,则对我方来说将有很大的危险。由于有这种危险,既应在开战之初先进行航空歼灭战,仅以先遣兵团的一部进行奇袭登陆,待航空歼灭战和先头登陆部队取得战果后,先遣兵团主力再行登陆(当时称为乙案)。
决定采纳甲案和小泽海军中将
  陆军统帅部希望采纳甲案,但海军统帅部认为,采纳这种有危险的方案可能使舰艇遭受极大的损失,因而表示不能贸然同意。因此,大本营作了甲案、乙案两手准备。陆军统帅部调派作战幕僚辻政信中佐为驻法属印度支那的第25军参谋,责令他在当地进行研究。11月底,第25军建议陆军统帅部采纳甲案。大本营便于12月3日指示当地陆海军最高指挥官,终于决定采纳甲案。
  当决定采纳甲案时,由于协同这次登陆作战的当地海军指挥官,南遣舰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以毅然决然的态度表示:“本人豁出全军覆没也要干下去”,终于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2.海军作战计划
帝国海军作战方针
  大本营海军部对美、英、荷、中的作战计划概要如下。根据这一计划,联合舰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帝国海军作战方针概要》
  一、作战方针大纲
  继续压制中国沿岸和长江流域,同时迅速歼灭驻东亚的敌方舰队和航空兵力,占领和确保南方要地,以确立持久不败的态势。在此期间,如果敌舰前来进攻,则截击歼灭之,以销毁敌人的战斗意志。
  二、作战指挥要领
  (一)第一阶段作战
  (1)在开战之初,第11航空舰队协助陆军对菲律宾和马来进行先发制人的空袭,并继续担任该方面的航空作战任务。
  (2)与此同时,以第1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率领的航空母舰6艘为骨干的机动部队空袭停泊在夏威夷的美主力舰队。
  该机动部队在千岛接受补给后,在作战开始十几天之前,自日本国内启航,由夏威夷北方接近,于日出前一、二小时,在瓦胡岛北方约200浬附近,令所有400架舰载机起飞,以停泊中的敌航空母舰、战舰和左近飞机为目标进行奇袭。
  该机动部队进行奇袭后,立即退出战场,进行补给修理,然后担任防御南洋群岛及支援进攻作战的任务。
  (3)以第2舰队为骨干的部队,自作战开始时起,在菲律宾周围海面和中国南海,与航空部队的侦察相配合,搜索和歼灭敌舰,控制东亚海面,以保证陆军作战部队的海上运输安全。
  (4)以第二舰队的两个水雷战队加入第3舰队所组成的部队,担任攻占菲律宾作战部队的护航及其登陆掩护任务。另以第1舰队的约1个水雷战队加入南遣舰队所组成的部队,担任攻占马来作战部队的护航及其登陆掩护任务。
  但当输送攻占马来主力部队和掩护其登陆时,要从担任护航攻占菲律宾作战部队的舰艇中调给南遣舰队若干艘。接着当攻占婆罗洲、苏拉威西基地时,所需护航兵力,要逐步由菲律宾及马来地区调拨。
  进攻爪哇兵团的护航和登陆掩护任务,主要由以第3舰队为骨干的部队担任。
  (5)进攻香港要由以第3遣华舰队为骨干的部队协助进行。
  (6)当进攻关岛及腊包尔时,要由以第4舰队为骨干的部队担任进攻支队的输送及护航任务。另外第4舰队之一部,应在作战之初以海军陆战队占领威克岛。
  (7)第6舰队从作战开始数日前起,担任监视夏威夷的任务。努力侦察停泊在夏威夷的敌舰艇的动静,并把情况通知给机动部队。同时,如遇敌舰队出港,应进行奇袭或接触。
  联合舰队直属的两个潜艇战队,在作战开始前,配备在菲律宾及新加坡方面,担任奇袭攻击敌舰艇的任务。
  (8)以第5舰队为骨干的部队,担任日本本土东方海面的警戒任务,以防敌人的奇袭,同时担任小笠原群岛地区的警戒和保护海上交通线的任务。
  (9)各镇守府要塞部队,担任各自负责地区的警戒和保护海上交通线的任务。
  (10)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如美主力舰队来犯,应以联合舰队之大部(除第3舰队及南遣舰队)予以迎击并歼灭之。如敌舰队来犯是在进攻马来的主力部队登陆之前时,则须在该方面保留必要的护卫舰艇,担任护航及掩护登陆任务。
  (二)第二阶段作战
  (1)进攻作战结束后,第1、2舰队应尽快返回国内进行补给和修理,以防敌舰队出击。第3舰队担任菲律宾及荷属东印度方面的防卫任务,南遣舰队担任新加坡和苏门答腊方面的防卫任务。
  第4、5舰队的任务与第一阶段作战相同。
  (2)关于保护在持久战情况下的海上交通线的问题,除国内战斗部队外,以第3舰队、南遣舰队和联合舰队所属的水雷战队的大部,确保国内沿岸、日本海、黄海、中国东海等海上交通线,同时担任确保南方地区与帝国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任务。
  为了给敌人所策划的通商破坏战造成困难,应尽力奇袭和破坏敌可能用作潜艇基地的澳洲北部新几内亚和其他在南太平洋群岛的敌前进基地。
  为了破坏敌人的通商,派遣潜水部队之一部和特设巡洋舰等到美国西海岸、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方面,尽力破坏美国西海岸的通商,夏威夷的后方联络以及印度、大洋洲同美国和英国本土之间的交通线。
  (三)在对美英荷作战中与苏联交战时的作战
  (1)对南方的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如果与苏联交战,应大致根据昭和16年(1941年)度作战计划实行对苏作战。
  但第6舰队仍应继续监视美主力舰队。基地航空部队之一部,展开于南洋群岛方面,担任南洋群岛的防务、警戒和敌情侦察任务。
  另外,水上舰艇应视美舰队的动静,作好充分推备,以便立即向太平洋方面出击。
  (2)如果在南方进攻作战的中途与苏联开战时,主要以第5舰队和国内战斗部队先采取守势,专门担任本土沿岸海上交通线的保护和要地的防空任务。俟南方作战情况允许时,应随时调出快速部队及航空部队之一部,参加对苏作战,然后逐渐转入积极对苏作战。
海军最关心的——珍殊港奇袭
  开战时,日本海军最关心的是,用飞机和特殊潜艇对珍珠港进行的奇袭作战。
  开战之初对美军驻夏威夷地区的主力舰队进行奇袭的想法,本来很早就在日本海军中酝酿。但这是用潜艇进行的小规模的战斗。后来由于航空母舰的发展,空袭的想法抬了头。首先提出实行大规模空袭的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在军令部内,多年研究的是迎击作战的设想。对夏威夷方面,曾考虑过用潜艇进行监视奇袭,并没有计划过航空攻击。
  昭和16年(1941年)8月,形势日益紧迫。随着联合舰队研究具体作战计划的进展,山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正式向军令部提出了关于进攻夏威夷的作战方案问题。
  当时,大本营海军部正苦于南方作战的航空兵力的不足,为了要把必要的海军航空兵力配备在只许成功的南方要地进攻作战方面,不能立即把几乎全部航空母舰的航空兵力投入奇袭夏威夷那样的投机作战上。
  因此,如上所述,9月上旬,在海军大学举行军棋演习时,只是少数有关人员在另一个房间里秘密研究了夏威夷奇袭作战,演习的最后一天9月13日,才召开了研究会。其结果是,认为美主力舰队停泊在夏威夷的可能性只有50%,因此是一场极为投机性的作战,根据美国的警戒程度,很可能变为强攻作战。不过,在夏威夷北方可能有美方搜索警戒所达不到的范围,因此唯一的办法是从这里乘隙进攻。据判断,如果奇袭成功,最好的战果是能击沉约停泊主要舰艇三分之二,但估计日方也会损失2、3艘航空母舰。
  夏威夷方面奇袭作战的难点主要在于:第一,能否不被美国的搜索警戒网发现而得以实行奇袭,第二,约需12天的进攻途中的补给,因为天气的关系,将是极其困难且不安全的,第三,即使万一侥幸未被敌方发现而接近了夏威夷,但很难预计美军主力舰队是否停泊在港内或已出动等。除此之外,在进攻技术上还有一些难点。即珍珠港水域浅,不能使用当时日本的航空鱼雷,而且缺乏能给主力舰以致命打击的大型穿甲炸弹。这样,不能立即得出结论,因而决定继续进行研究。
决定采纳奇袭夏威夷方案
  此后,陆海军统帅部之间的作战协定有了进展。由于陆军从满洲调出相当的航空兵力参加马来作战,估计在马来、菲律宾两个战役方面,我航空兵力都可以保持绝对优势,因而对南方登陆作战投入母舰航空兵力的必要程度减少了。于是大本营海军部才决定采纳奇袭夏威夷的方案。
  到了10月20日,内定了上述《帝国海军作战方针》。29日向联合舰队秘密下达了指示。其中包括袭击夏威夷的各项条款,已如前述。但当时开战时间尚未明确。另外,在美、英都在南方增强航空兵力的情况下,预计或许还要进一步加强我南方作战的航空兵力,所以对夏威夷方面究竟应投入多少机动部队尚未作出决定。但根据11月初的最高会议决定,于11月3日,永野军令部总长就《帝国海军作战方针》对进京的山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发出指示,并就此机会,对有关夏威夷作战问题指示山本:开战之初,以所有能够使用的6艘航空母舰奇袭美军主力舰队。
  开战时以特殊潜艇(当时为了保密,称作甲标的)侵入珍珠港奇袭美国舰队的设想,是昭和16年(1941年)8月左右由特殊潜艇训练部队提出的。这种特殊潜艇原来是由航空母舰搭载,在海上舰队决战时从航空母舰的舰尾卸下滑进海里,象鱼雷那样驶出去,然后对敌舰队进行百发百中的冲撞攻击。这是早自昭和15年(1940年)起就已设想出来的。
  海军统帅部决定采纳这种设想,并制订出一个方案,准备把它装在潜艇的上甲板上,潜航接近,就从港外把它放出去,使之侵入港内。于是,海军统帅部决定,这种攻击方法和空袭同时并用。
保守机密
  开战之前,陆军方面在昭和16年(1941年)8月才获悉日本海军正在研究奇袭珍珠港的计划。这一计划由军令部作战科秘密通知参谋本部作战科,说这一方案是开战伊始弥补海军劣势的最好方案,要求绝对保守秘密。陆军统帅部十分体谅海军方面的苦衷,对此没有提出任何意见。陆军方面当时如道这一作战方案的只有参谋总长、次长以及有关作战方面的极少数几个主要幕僚和陆军省的领导。
第五章 开战时的日本陆海军
服部卓四郎 [日本]
[出自《《大东亚战争全史》》] 1971
1.陆军军备
  扩充军备的过程
  南方作战军备
2.陆军作战的物资准备和军需工业
  军需整备三年计划
3.教育训练
  特点、重点、实况——地面、航空
  南方作战准备——台湾军研究部
  以攻占新加坡为假想的陆海军联合演习
  航空部队的训练——空降部队
4.陆军发动战争时的态势
  南方作战部队的战斗序列
  整个陆军部队的状况
  有关作战准备的奉旨命令
  攻占南方重要地区的命令
  陆海军作战协定
  南方作战部队12月1日的态势
  开战时的全部兵力和作战物资的配备
5.海军军备和训练
  加强军备及其经过
  对美军备的重点——海上舰队的决战思想
  教育训练情况
6.海军发起战争的态势
  关于实施作战准备的奉旨命令
  第一、第二开战准备——完成展开部署
  开战时的联合舰队兵力部署
  美、英的对日判断
1.陆军军备
扩充军备的过程
  在满洲事变前,日本陆军平时骨干兵力为17个师团,战时骨干兵力为30个师团,其装备远不如其他列强。不仅如此,国内的军需补给能力也极薄弱,根本谈不上足以确保作为东亚安定势力的日本国防的安全。
  昭和6年(1931年),随着满洲事变的爆发和苏联共产势力的兴起,特别是随着苏联大力扩充军备,使日本陆军也面临有必要扩充、加强军备。至昭和11、12年(1936、1937年)前后,便标榜建设国防国家,企图在结合大力发展重要产业的同时,划时代地促进扩大军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