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战国史-先秦别史资料

_35 杨宽(现代)
郡名所在地没置经过南阳郡因南阳地区而得名。辖境有今湖北襄阳、随县以北,河南栾川、鲁山以南,信阳以西,湖北均县、河南西峡以东地区。
原为韩、楚、魏三国交界地,公元前二七三年魏被迫献南阳地给秦,秦把所占韩、魏的南阳和楚的上庸地合建为郡(《史记。秦本纪》)。郡治宛(《水经。淯水注》。宛即今河南南阳)。
陶郡因陶邑(即定陶)得名。
辖境有今山东阳到定陶一带。
原为宋地。齐灭宋后,为齐占有。五国合纵破齐后,为秦所得,作为魏冉封邑。魏冉死后,设立为郡(《史记。穰侯列传》)。公元前二五四年陶郡为魏所攻取。秦灭魏后,未再设郡。
上党郡辖境相当于赵和韩两国的上党郡。有今山西太行山以西、以北,和顺、榆社以南,沁源、沁水以东地区。
公元前二五九年长平之战后,秦攻占韩的上党郡(二年后为韩收复,公元前二四七年再度为秦攻占)。公元前二三六年秦又攻占赵的上党郡(《史记。秦本》、《秦始皇本纪》)。郡治长子(《水经。浊漳水注》。长子在今山西长子西)。
黔中郡辖境较楚黔中郡为大。有今湖南洞庭湖以西,包括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
公元前二八○年秦攻取楚的黔中,但不久被楚收复。公元前二七七年秦又攻取巫郡、黔中郡及江南地,没置黔中郡(《史记。秦本纪》、《水经。沅水注》)。但在次年又被楚收复十五邑(《史记。秦本纪》、《楚世家》),到战国晚期才全部为秦所有。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太原郡因地区在太原而得名。辖境相当于今西句注山以南,霍山以北,五台、阳泉以西,黄河以东地区。
原为赵地。公元前二五九年为秦攻取,次年被赵收复。公元前二四七年秦又攻取这个革区三十七城,后二年高置太朱郡(《史记。秦本纪》、《燕世家》)。郡治晋阳(《水经。汾水注》。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
三川郡辖境和韩的三川郡相当。公元前二四九年秦攻韩,韩献成皋、巩地,界至大梁,重建三川郡(《史记。秦本纪》、《蒙恬列传》)。郡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郡名所在地设置经过东郡因方位得名。辖境有今山东东阿、梁山以西、定陶、成武以北,河南延津以东,清丰以南,长垣以北地区。
原为魏地。公元前二四二年秦攻取这个地区,初建东郡。后又得卫的旧都濮阳等地,兼入东郡(《史记。秦始皇本纪》、《魏世家》、《卫世家》)。
郡治濮阳(《水经。睢水注》。濮阳在今河南濮阳南)。
雁门郡辖境和赵的雁门郡相当。
公元前二三四年前后,秦攻赵,取其地,重建为郡(《汉书。地理志》)。郡治善无(《水经。河水注》)。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南)。
云中郡辖境和赵的云中郡相当。
公元前二三四年秦攻赵,取其地,重建为郡(《水经。河水注》)。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颍川郡因颍水得名。辖境有今河南登封以东,尉氏以西,包括舞阳、临颍等地。
原为韩地。公元前二三○年3秦灭韩,取其地设郡(《史记。秦始皇本纪》、《韩世家》)。郡治阳翟(《水经。颍水注》。阳翟今河南禹县)。
邯郸郡因赵都邯郸得名。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光芒河以南,河南浚县北,山东冠县以西地区。
原赵地。公元前二二八年秦灭赵后设郡(《汉书。地理志》)。郡治邯郸(今河北邯郸)。
巨鹿郡因巨鹿泽得名。辖境有今河北白洋淀以南,南运河以西,晋县、任县以东,平乡、威县北,山东德州、高唐以西地区。
原为赵地。公元前二二二年秦灭赵后设郡(《汉书。地理志》、《水经。浊潼水注》)。郡治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广阳郡因地名广阳得名。辖境相当于今河北雄县、易县、房山及北京等地。
原为燕地。公元前二二六年秦灭燕,后二年设郡(《水经。淯水注》)。郡治蓟(今北京西南部)。
上谷郡辖境相当于燕的上谷郡。
公元前二二四年秦灭燕,垢二年重建为郡(《水经。圣水注》)。郡治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渔阳郡辖境相当于燕的渔阳郡。
公元前二二五年秦破燕后,次年重建为郡(《水经。鲍丘水注》)。郡治渔阳(今河北密云西南)。
右北平郡辖境和燕的右北平郡相当。
公元前二二六年秦灭燕后,次年重建为郡(《水经。鲍丘水注》)。郡治在无终(今河北蓟县)。
郡名所在地设置经过辽西郡辖境相当于燕的辽西郡。公元前二二年秦破燕后,次年重建为郡(《水经。濡水注》)。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
砀郡因砀山得名。辖境有今安徽砀山以西、毫县以北,河南开封以东,山东巨野以南地区。
原为魏地。公元前二二五年秦灭魏,取其地设郡(《水经。雎水注》)。郡治砀(今安徽砀山南)。
楚郡因楚国在陈建都而得名。辖境有今河南舆以北、柘城以南,包括淮阳、鹿邑等地。
原为楚地。公元前二二四年秦取陈以南至平舆,次年灭楚,在这一带设置楚郡(《史记。楚世家》)。《史记。陈涉世家》说陈涉政陈《今河南淮阳》时,“陈守,令皆不在”,因为陈是楚郡治所,所以有守有令。犹如秦的河东郡治所在临汾,秦戈铭文有称“临汾守”的。
泗水郡因水得名。辖境有今安徽江苏淮水以北,宿迁以西,涡阳以东地区。
原为宋地,齐灭宋后,为齐所有,旋又为魏所得。秦灭魏后,于公元前二二四年设郡(《水经。雎水注》)。郡治县(今安徽宿县西北)。
薛郡因薜国得名。辖境有今山东新汶、枣庄、济宁之间地。
原为薛国旧地。战国初年齐灭薛,后业作为田婴和田文的封邑。秦取得其地后,于公元前二二四年设郡(《水经。泗水注》)。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九江郡因地区名九江得名。辖境有今安徽淮河以南,赣江流域以东江西大部。
原为楚地。公元前二二三年秦灭楚后,设郡《水经。淮水注》)。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
长沙郡因地名长沙得名。辖境有今洞庭湖以南,湖南大部和江西西部。
原为楚地。公元前二二三年秦灭楚后,设郡(《水经。湘水注》)。郡治临湘(今湖北长沙)。
会稽郡因会稽山而得名。辖境有今江苏长江以南,安徽黟县、旌德以东,及浙江金华以北地。
原为吴、越地。公元前二二二年秦攻取其地,设郡(《史记。秦始皇本纪》)。郡治吴(《史记。项羽本纪》。吴即今江苏苏州)。
郡名所在地设置经过代郡辖境和赵的代郡相当。公元前二二八年秦攻破赵国,赵公子嘉出奔到代,自立为代王。公元前二二二年为秦所灭,重建为郡(《水经。淯水注》)。郡治代(今河北蔚县西北)。
辽东郡辖境相当于燕的辽东郡。原是燕郡。公元前二二二年秦灭燕后,重建为郡(《水经。大辽水注》)。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
齐郡因齐国得名。辖境有原齐国大部地区,以今山东淄博、益都、广饶、临胞等地为中心。
原为齐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齐后,设郡(《史记。田世家》、《汉书。地理志》、《水经。淄水注》)。郡治临淄(今山东淄博东临淄北)。
琅邪郡因地名琅邪得名。辖境有今山东沂源以南,平邑以东,临沂以北地。
原为越地,后为齐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灭齐后设郡(《汉书。地理志》、《水经。汶水注》)。
郡治琅邪(今山东胶南西南)。
附注:①以上秦国的郡,除陶郡以外,共三十五郡,合京都地区的“内史”,共三十六郡。《史记。东越列传》说:“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水经。沂水注》说:“郯县故鲁地,秦始皇以为郯郡。”闽中郡和郯郡的设置年代不详。
②《战国策。楚策一》载城浑游说楚的新城令说:“郑魏之弱,而楚以上梁应之;宜阳之大也,楚以弱新城圉(原误作”围“)之。蒲反、平阳相去百里,秦人一夜袭之,安邑不知;新城、上梁相去五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上梁亦不知也。……故楚王何不以新城为主郡也?”金正炜《战国策补释》认为“上梁”是“上蔡”之误,是正确的。据此可知楚原在上蔡设郡,后来韩得上蔡后在上蔡设郡,是沿袭楚国的。城浑以魏的安邑和楚的上蔡相比,可知魏曾在安邑设郡,安邑当为魏的河东郡治年。《水经。涑水注》说:“秦使左更白起取安邑置河东郡。”秦设河东郡当是沿袭魏国的。江西遂川出土秦戈,铭文有称“临汾守”的,可知秦后来把河东郡治迁到了临汾。
附录二战国封君表
战国时代各国的封君,由于史料不充分,我们所能了解的,比较零星。
兹列表如下:
(一)魏国的封君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魏挚中山君中山公元前四○六年魏文侯攻灭中山,命长子击守之。后三年,封少子挚于中山(…… 《说苑。奉使篇》)。
乐羊灵寿为魏文侯将,公元前四○六年攻取中山,因攻封于灵寿(…… 《史记。乐毅列传》)。
中山君中山公元前三四二年魏惠王任用中山君为相(…… 《史记。六国年表》)。
山阳君山阳魏惠王时的封君。楚国大臣江乙为使楚宣王憎恨昭奚恤,曾为魏的山阳君请封于楚(…… 《战国策。楚策一》)。
碧阳君魏襄王时封君。《开元占经》卷一一三引》竹书纪年》:“今王四年碧阳君之诸御产二龙。”
成陵君成陵魏襄王时封君。公元前三一一年魏攻取卫二城,卫君害怕。
如耳为卫君入魏游说,使魏退兵,并把成陵君免官(《史记。魏世家》)。
公子劲魏襄王时封君。公元前二九九年“魏公子劲、韩公子长为诸侯”(…… 《史记。秦本纪》)。
成侯魏襄王时封君。到魏安厘王时,安陵君对信陵君对信陵君的大使说:“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地也,……”(…… 《战国策。魏策四》)。
魏无忌信陵君信陵公元前二七六年魏安厘王封其异母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史记。六国年表》)。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长信侯曾为魏安厘王的相国。公元前二七三年秦大败赵魏于华阳,魏安厘王将入朝于秦,由于支期向魏国相国长信侯游说,乃作罢(《战国策。魏策三》)。
宜信君魏安厘王时封君。由于鄢陵将被攻陷,说客向田佯建议,劝魏王离开大梁,退保单父。田佯因此宜信君送他到大梁面见魏王(《战国纵横家书》二十六)。
安陵君安陵(一作鄢陵)
战国晚期封君,仅五十里地(《战国策。魏策四》,《说苑。奉使篇》作鄢陵君)。
魏咎宁陵君魏被秦灭亡后出逃,秦汉之际一度称魏王(《史记。陈涉世家》、《魏豹列传》)。
信安君秦召魏相信安君,信安君不欲往,苏代曾为游说秦王(《H 战国策。魏策二》)。时间不详。
济阳君济阳是个狡猾的重臣(《韩非子。内储说下篇》)。受封时间不详。
龙阳君因是“美人”而受封,曾与魏王共舟而钓(《战国策。魏策四》)。受封时间不详。
李宗段干老子之子,为魏将,封于段干(《史记。老子列传》)。
受封时间不详。
(二)赵国的封君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赵周代成君代赵襄子封其兄鲁子周(《史记。赵世家》)。
番吾君番吾赵烈侯时的封君。公元前四○三年番吾君自代来,向相国公仲连推荐牛蓄、荀欣、徐越三人(《史记。赵世家》)。
赵豹阳文君赵肃侯、赵武灵王时的封君。公元前三二五年,即赵武灵王元年,阳文豹为相(《史记。赵世家》)。
赵章代安阳君东安阳赵武灵王的长子。公元前二九六年封为代安阳君,次年争夺君位作乱,被杀(《史记。赵世家》、《水经。淯水注》)。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赵成安平君公元前二九五年与李兑一起平定公子章之乱,因功为相国,封安平君(《史记。赵世家》)。
李兑奉阳君公元前二九五年与公子成一起平定公子章之乱,因功官为司寇,后来升为相国。封奉阳君(《战国策。赵策四》吴师道《鲍注补正》)。
赵胜平原君东武城赵惠文王同母弟。公元前二九八年封平原君(《史记。平原君列传》)。惠文王晚年和孝成王时为相。
田文武城田文原为齐相,封孟尝君。后又入魏为相。赵惠文王曾封田文以武城(《战国策。赵策一》)。
苏秦武安君《史记。苏秦列传》说赵肃侯封苏秦为武安君,苏秦封为武安君当在赵惠文王时。
乐毅望诸君观津乐毅为燕将破齐,封昌国君。后因燕惠王猜忌他,改用骑劫为将。他出奔赵国,赵封以观津,号望诸君(《战国策。燕策二》、《史记。乐毅列传》)。
赵豹(此为另一个赵豹)
平阳君平阳赵惠文王同母弟。公元前二七二年封为平阳君(《史记。赵世家》)。
赵奢马服君善于用兵。公元前二七0年大败秦兵于阏与,受封为马服君(《史记。赵世家》、《赵奢列传》)。
平陵君平陵韩上党守冯亭以上党郡归赵,赵孝成王召平陵君与赵禹而告之(《史记。赵世家》)。平陵君必为当时重臣。
长安君赵惠文后少子。公元前二六五年秦攻赵,赵向齐求救,以长安君入质于齐,齐乃出兵(《战国纵横家书》十八、《战国策。赵策四》、《史记。赵世家》)。
庐陵群赵孝成王时的封君。因燕国对他有意见,被赵王逐走(《战国策。赵策四》)。
冯亭华阳君原为韩上党郡守,因秦的进攻威逼,以上党郡归赵,赵封为华阳君(《史记。白起列传》、《汉书。冯奉世传》。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黄歇灵丘原为楚的令尹,封春申君。公元前二五九年秦围攻赵都邯郸,赵为了争取楚出兵来救,以灵丘封给春申君(《史记。赵世家》)。
李侯李谈为平原君的传舍吏之子,邯郸之战,他与三千人赴秦军,力战而死,因封其父为李侯(《史记。平原君列传》、《说苑。复恩篇》)。
郑安平武阳君魏国人,被范雎任为秦将,攻赵邯郸,战败降赵,赵封武阳君。二年后去世,赵收其地(《史记。赵世家》)。
魏无忌鄗魏公子无忌为魏相,封信陵君。因救赵,赵以鄗为他的汤沐邑(《史记。信陵君列传》)。
廉颇信平君尉文赵名将,官为相国。公元前二五一年赵孝成王把尉文封给他,号信平君(《史记。赵世家》)。
建信君(兵器铭刻作“建■君”)
赵孝成王时封君,官为相邦。与秦的文信侯(吕不伟)同时(《战国策。赵策三》)。
乐乘武襄君赵名将。公元前二五0年封为武襄君(《史记。乐毅列传》)。
春平君平都侯平都赵悼襄王时的封君。公元前二四三年秦召春平君到秦,把他扣留,世钧劝吕不伟释放春平君而扣留平都侯(《史记。赵世家》、《战国策。赵策四》)。
长安君饶公元前二三九年秦王政弟长安君降赵,赵悼襄王封长安君以饶(《史记。赵世家》)。
李牧武安君赵名将。公元前二三三年李牧大败秦军于肥,秦将桓齮出走,因功封武安君(《史记。赵世家》、《李牧列传》)。
(三)韩国的封君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安成君韩宣惠王时封君。曾与公仲朋一起主张联合秦魏(《战国策。韩策三》)。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公子长韩襄王时封君。公元前二九九年所封(《史记。秦本纪》)。
山阳君山阳韩釐王时封君,掌握韩的大权。公元前二七三年秦韩围攻魏的大梁,越燕来救,有人劝说山阳君联合魏赵燕三国攻秦(《战国策。赵策一》)。
成阳君城阳韩釐王时封君。主张联合秦魏。公元前二九○年入朝于秦(《史记。秦本纪》)。五国合纵攻秦时,由韩奔齐,旅又奔周(《战国策。秦策三》、《韩策二》、《韩策三》)。
市丘君市丘韩釐王时封君。五国合纵攻秦后,魏顺曾向他游说(《战国策。韩策一》)。
阳城君阳城韩桓惠王时封君。公元前二六二年秦兵分两路攻韩,韩派他入谢于秦,献上党求和(《战国策。赵策一》)。
韩成横阳君战国末年封君。秦汉之际曾被项梁立为韩王,不久被项羽所杀(《史记。留侯世家》)。
(四)齐国的封君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邹忌成侯成齐威王即位不久,即起用邹忌为相,一年后封为成侯(《史记。田世家》)。
田婴靖郭君或称薛公彭城薛齐的王族。齐威王时继邹忌为相,初封彭城。公元前三二二年改封于薛(《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引《竹书纪年》)。
田文孟尝君或称薛公薛田婴子。齐宣王晚年,继承田婴的爵位并担任相国。
陈戴盖《孟子。滕文公下篇》:“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
苏秦武安君苏秦为武安君而相齐,在齐湣王末年(公元前二八四年)乐毅破齐之前。当时有人游说主持伐齐的秦御史起贾。讲到此时齐如投靠魏,是“武安君之弃祸存身之诀也”
(《战国纵横家书》十七)。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田单安平君安平齐的王族。公元前二七九年,田单一举收复齐的失地七十多城,因功封安平君。
(五)楚国的封君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公孙宁析君析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四七七年)受封(《左传》哀公十八年)。
公孙宽鲁阳文君鲁阳楚惠王时封君(《国语。楚语下》)、鲁阳文君将攻郑,墨子闻而止之(《墨子。鲁问篇》)。
■(阳)城君阳城楚惠王时封君,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竹简,见裘锡圭《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七期。)
坪(平)夜(舆)君平舆同上■(养)君养同上。
■君同上。
■君徐同上。
析君析同上。
鄀君鄀声王或悼王时封君,见于江陵楚墓出土竹简,载湖北江陵拍香山楚墓民掘简报(《考古》一九七三年第三期》。
阳城君阳城楚悼王时封君。楚悼王去世时,阳城君与群臣在丧所围攻吴起,射中王尸。楚将依法办罪,阳城君出走,楚收回封国(《吕氏春秋。上德篇》)。
昭奚恤工(江)君江楚宣王时封君,官为相国(《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七)。
州侯州楚宣王时封君。江乙为魏出使于楚,对楚宣王说:“州侯相楚,贵甚矣,而主断”
(《战国策。楚策一》)。
彭城君彭城楚宣王时封君,曾与昭奚恤议于王前(《战国策。楚策一》)。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坛安陵君楚宣王时封君。以“色”侍奉楚宣王《战国策。楚策一》)。《说苑。权谋篇》作安陵缠,在楚共王时。安陵为封号,无封邑。
潘■(乘)
邸阳君邸阳宣王或威王时封君,见于江陵楚墓出土竹简,载(江陵天星观1 号楚墓》(《考古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
启鄂君鄂楚怀王时封君。据安徽寿县出土鄂君启节铭文,他拥有舟车往来长江中下游,经过关卡时,凭任可免税。
邸阳君邸阳楚怀王时封君。见于一九八七年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竹简,详见《包山楚墓》发掘报告以及附录何浩、刘彬徽《包山楚墓封君释地》。
鄱君濮同上。
阴君阴同上。
喜君同上。
噩君噩(鄂)同上。
■阳君■君同上。
羕陵君养同上。
鄱君潘同上。
■君六同上。
■君同上。
阳君阳同上。
荇君荇同上。
■君■同上。
■陵君■陵同上。
■君■(黄)同上。
新野君新野同上。
■同上。
■君■同上。
坪(平)夜(舆)君平舆同上。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勷君襄同上。
坪陵君平陵同上。
逆叴君逆叴同上。
■君■同上。
应君应威王或怀王时封君。见《江西靖安出土春秋徭国铜器》(《文物》一九八○年第八期)。
子晰鄂君鄂楚顷襄王时封君。楚大夫庄辛曾和襄成君谈论到他,说:“鄂君子晰,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说苑。善说篇》)。鄂君子晰和鄂君启可能是一人,启是名,子晰是字,因为“启”和“晰”的字义相通,时代又相当。
襄成君襄城楚顷襄王时封君。始封之日,楚大夫庄辛曾往拜谒(《说苑。善说篇》、《水经。汝水注》)。
夏侯州侯鄢陵君寿陵君夏州楚顷襄王时封君,都是楚顷襄王的近臣。庄辛对楚顷襄王说:“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战国策。楚策四》)。鄢陵、寿陵为封号,无封邑。
庄辛阳陵君淮北庄辛曾规谏楚顷襄王。楚失郢都后,封他为阳陵君,给与淮北地(《战国策。楚策四》)。
阳文君楚顷襄王的近亲,封为阳文君。楚顷襄王有病,楚太子留秦,黄歇怕阳文君二子继立为王,劝楚太子变服逃归(《史记。春申君列传》)。
项君项始封年代详。《史记。项羽本纪》:“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黄歇春申君淮北十二县后改封于吴公元前二六二年楚考烈王封黄歇为春申君,赐给淮北地十二县。后因淮北靠近齐国,请改建为郡,献出淮北十二县;遂改封于吴(《史记。春申君列传》)。
临武君楚考烈王时封君。春申君曾经要使临武君为将(《战国策。楚策四》)。其后他曾与荀况议论军事于赵孝成王前(《荀子。议兵篇》)。临武君当即楚名将景阳,说详本书第八章第六节。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陵君■陵战国末年楚封君,见于江苏省无锡出土■陵君三铜器。
详见《楚日■陵君三器》(《文物》一九八○年第八期)
(六)燕国的封君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襄安君燕国王族。燕昭王时封君。昭王曾派他到齐国活动(《战国策。赵策四》,《战国纵横家书》四)。
苏秦武安君《史记。张仪列传》称“苏秦封武安君相燕”。公元前二九五年燕昭王派苏秦出使齐国,即封以武安君,并授以相国名义。后来苏秦献书燕王说:“以求卿与封,王为有之两,臣举天下使臣之封而不惭。”
(《战国纵横家书》四),即指此而言。
乐毅昌国君昌国中山人,魏将乐羊后裔,由赵经魏入燕,公元前二八四年为燕将,攻破齐国,因功封昌国君(《史记。乐毅列传》)。
乐闲昌国燕惠王使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奔赵。惠王后悔,又以乐毅子乐闲为昌君(《史记。乐毅列传)》。
公孙操成安君燕惠王时封君。公元前二七二年杀死燕惠王,拥立武成王(《史记。赵世家》)。
荣蚠高阳君宋国人。燕武成王时封君(《战国策。赵策四》)。
(七)泰国的封君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公子向蓝田君蓝田公元前三六七年秦献公封其子向为蓝田君(《水经。渭水注》引《竹书纪年》)。
卫鞅商君於商十五邑(於一作邬)
卫的公族出身,由魏入秦,为秦孝公重用,实行变法。公元前三四○年鞅用计大破魏军,秦孝公封给於商十五邑(於一作邬),号曰商君(《史记。商君列传》)。
受封者封号封邑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樗里疾严君严秦惠文王异母弟,因居樗里,称为樗里疾。公元前三一二年协助魏章大败楚军,取得汉中,因功封严君(《史记。樗里子列传》)。
横门君秦惠王时封君。善用兵(《战国策。秦策一》)。
张仪武信君秦惠王封仪五邑,号曰武信君(《史记。张仪列传》)。
公子通国(一作“通”、“繇通”)
蜀侯蜀蜀王后裔。公元前三一四年秦惠王封他为蜀侯。后三年蜀相陈庄反叛,把他杀死(《史记。秦本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公子辉蜀侯蜀蜀王后裔。公元前三○八年秦武王封他为蜀侯。公元前三○一年遭后母陷害,被秦昭王派司马错逼得自杀(《史记。秦本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公孙绾蜀侯蜀公子辉子。公元前三○○年封为蜀侯。公元前二八五年秦昭王怀疑他反叛。杀之(《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魏冉穰侯穰后加封陶楚国人,》芈八子(即宣太后)的父弟。公元前三○一年后,封于穰。公元前二八一年加封攻齐所得的陶邑(《史记。穰侯列传》)。
芈戎华阳君新城君华阳新城楚国人,芈八子的同父弟。初封华阳,号华阳君。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