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奥义书

_3 乃文 (印)
‘我以苏瓦(svar,须梵)以及这个儿子、这个儿子和这个儿子为安住之所。’
4. 当我说:‘我在呼吸中安住’时,是的,呼吸就是这里存在的一切,无论何物,而我就在其中安住。
5. 而当我说:‘我在菩尔中安住’时,我是说:‘我在大地上安住;我在中间界安住;我在天空安住。’
6. 而当我说:‘我在菩瓦中安住’时,我是说:‘我在火中安住;我在风中安住;我在太阳之中安住。’
7. 而当我说:‘我在苏瓦中安住’时,我是说:‘我在梨俱韦达中安住;在夜柔韦达中安住;在萨满韦达中安住。’
我所说的原是如此。
第十六章
1. 是的,一个人就是一场献祭。他的头二十四年如泼洒晨酒,因为伽耶特里节律有二十四个音节,而泼洒晨酒之时
所唱的正是伽耶特里颂诗。瓦苏们与献祭的这一部分相关。是的,各种生命之气就是这些瓦苏,因为他们使这里的一
切得以延续(√vas)。
2. 假如疾病在这一时期快要将他夺去,让他说:‘啊生命之气,瓦苏们啊,让我继续泼洒晨酒,直到正午献酒的时
分。不要让我这场献祭中止在瓦苏的生命之气的半途。’他就会站起来,自疾病中脱离。
3. 接下来的四十四年为正午的献酒,因为特立什都普(tristubh)节律有四十四个音节,而正午献酒时所唱的正是
特立什都普颂诗。如得拉们与献祭的这一部分相关。是的,各种生命之气就是这些如德拉,因为临走时,他们使这里
的一切忧伤(√rud)。
4. 假如疾病在这一时期快要夺走他的生命,让他说:‘啊生命之气,如德拉们啊,让我继续正午的献酒,直到第三
次献酒的时分。不要让我这场献祭中止在如德拉生命之气的半途。’他就会站起来,自疾病中脱离。
5. 接下来的二十八年为第三次献酒,因为扎伽提(jagatī)节律有二十八个音节,而第三次献酒时所唱的正是扎伽
提颂诗。阿笛提亚们与献祭的这一部分相关。是的,各种生命之气就是这些阿笛提亚,因为临走时,他们将这里的一
切都带走(ādadate)。
6. 假如疾病在这一时期快要夺走他的生命,让他说:‘啊生命之气,阿笛提亚们啊,让我继续第三次献酒,直到生
命的尽头。不要让我这场献祭中止在阿笛提亚生命之气的半途。’他就会站起来,自疾病中脱离。
7. 是的,马希达萨-艾达列亚在说“你何以让我受这病痛的折磨?当我还不该死在它手下”时,他深知这个道理。
他活了一百十六岁。知道这个道理的人能活一百十六岁。
第十七章
1. 当人饥饿、干渴和心中不爽时,那就是他的献礼的开始(dīksa)。
2. 当人有吃有喝,心中喜乐时,他就加入了乌帕萨达(Upasada,优婆沙提)仪式。
3. 当人欢笑、进食和做爱时,他就加入了唱诗诵诗(stuta-shastra)的行列。
4. 苦行、施舍、正直、守己、诚实,这就是他交给祭司的礼物。
5. 所以他们说:‘他必生养众多(sosyati)!他已生养众多(asosta)!’这就是他的再生(punar-utpādana)。在
这次献礼之后,死亡只是沐浴。
6. 当郭拉-昂吉拉撒(Ghora āngirasa)对德瓦吉的儿子克里什那(Krsna)讲解这个道理时,他(克里什那)已经
了却了一切欲望,因此他还讲讲到:‘在最后的时分,人还要在三个思想中得到安息:你是不灭的;是不移的;是生
命的本质(prāna)。’梨俱中有诗为证:
7. 从远古的种子而来,
他们看见了清晨之光
在天国的头顶闪亮。
从遍布一切的黑暗中走出,
我们凝望着高天的一道亮光;
是的,我们凝望着那光,
朝向述利亚,这神中之神,
我们已触及了至高无上的光!
真的,至高无上的光!
第十八章
1. 要将心灵尊为梵,以此来尊崇自我。要敬畏诸神,要将空间尊为梵。这两点就是关于自我和诸神的两条教导。
2. 那梵有四个方面(尺),一面是话语,一面是呼吸,一面是眼睛,一面是耳朵。这是指着自我而言的;对神而
言,则一面是火,一面是风,一面是太阳,一面是天国。这两点就是关于自我和诸神的两条教导。
3. 话语确是梵的四分之一,它以火神之光闪亮。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也会闪光,带着声誉、辉煌,以及神圣的知识。
4. 呼吸确是梵的四分之一,它以风神之光闪亮。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也会闪光,带着声誉、辉煌,以及神圣的知识。
5. 眼睛确是梵的四分之一,它以日神之光闪亮。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也会闪光,带着声誉、辉煌,以及神圣的知识。
6. 耳朵确是梵的四分之一,它以天国之光闪亮。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也会闪光,带着声誉、辉煌,以及神圣的知识。
是的,知道这个道理的人。
第十九章
1. 太阳是梵,记住这个教导。进一步的解释如下:起初,只有虚空。它存在,发展,并形成一个卵。经过一年的孵
化后破碎分开,卵的一半为白银,另一半为黄金。
2. 那白银就是地,那黄金即是天。原来的蛋壳变成了群山,内膜成了云雾,血管成了河流,其中的液汁成了大海。
3. 然后,自其中诞生了太阳。当它诞生,四面欢呼雀跃,一切生物和愿望都向它伸张。因此,每当它升起,每当它
归来,一切都欢呼雀跃,一切生物和愿望都向它伸张。
4.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就尊太阳为梵。结果,那悦人的欢呼将临到他的头上,使他喜乐满怀。是的,使他喜乐满怀。
第四篇
第一章
1. 唵!有一个人叫扎那希如提(Jānashruti),他是扎那希如达(Jānashruta)的曾孙,虔诚的施舍者,慷慨的给
予者,食品的布施者。他在各地建立了接济所,心想“让人人都吃我的粮食吧。”
2. 后来有一次,一群天鹅夜行经过。其中一只对另一只说:“嘿!嚯!短视,短视!那是扎纳西如提的光,他是扎
那希如达的曾孙,他的光在天边展现。别碰它,否则它会烧着你!”
3. 那一只回答说:“过来!你说的那人是谁?怎么听起来跟驾车的莱克瓦(Raikva)一样。”“敢问车的莱克瓦是怎
样的?”
4. “就像掷骰子时,所有点数小的都归于点数最大的赢家,有生之物的所有善举都汇集到他一人身上。凡见过他的
人都跟我这样说。”
5. 扎那希如提,扎那希如达的曾孙恰好听到这话,就起身对从人说:“瞧!你们说起我来就像说起驾车的莱克瓦似
的。”“敢问驾车的莱克瓦是怎样的人?”
6. “就像掷骰子时,所有点数小的都归于点数最大的赢家,有生之物的所有善举都汇集到他一人身上。凡见过他的
人都跟我这样说。”
7. 那从人就出门找,回来了说:“我没找到他。”他就对从人说:“哦,在哪里寻找梵,就在那里寻找他。”
8. 他就走近一个坐在大车下搔痒的人,说:“请问先生,你是驾车的莱克瓦吗?”“啊是的,我就是。”他回答。于是
从人就回去说:“我找到他了。”
第二章
1. 扎那希如达的曾孙扎纳西如提于是就带了六百头母牛和一副金项链,驾着骡车回去找他。他对他说:
2. “莱克瓦,这是六百头母牛,一条链子,并以辆骡车。尊者啊,请你指教我你所敬畏的是什么神明。”
3. 那人回答说:“啊!那项链、大车和母牛你就拿走吧,贱民(shūdra,首陀罗)!”扎纳西如提于是带了一千头母
牛、一条项链,驾着骡车,带着女儿又到他那里。
4. 他对那人说:“莱克瓦,这是一千头牛、一条链子、一驾骡车,还有一个妇人,这就是你所住的村子。恳请你不
吝赐教。”
5. 莱克瓦把头抬起,看都没看他一眼说:“他带着这些来了!贱民,就凭你这一点面子,我这就开口说话。”于是他
就依言在名叫莱克瓦巴那(Raikvaparna)住下,住在马哈瑞沙人当中。然后他对他说:
第三章
1.“风神瓦由真是贪得无厌。真的,一把火烧完之后,就到风里去了。太阳一落山,也到风里去了。月亮垂落天边,
也一样到了风里。
2.当水汽蒸发上扬,也是到风里去。因为风将一切都抢到自己那里。这是关于神明的。
3. 至于人自己:呼吸食贪得无厌的。当人熟睡,他的话语就成了呼吸;他的眼睛也归了呼吸;耳朵也归了呼吸;神
志也归了呼吸,因为呼吸将一切都攫取到它那里。
4. 是的,此二者都贪得无厌:众神之列有风神,生命之气中有呼吸。
5. 从前,肖那卡-卡佩耶(shaunaka Kāpeya)和阿秘普拉塔林-加查森尼(Abhipratārin Kāksaseni)正在坐
席时,一个梵学生向他们行乞。他们不给他。
6. 那学生就说:
“一个神(deva)吃掉了四个巨人(mahātman)。
卡佩耶啊,谁是世界的守护者?
虽然他执首各种形体,阿秘普拉塔林,
凡人却不能看见他。
是的,这食品也没有给予它当属之人。”
7. 肖那卡-卡佩耶沉思了一会儿说:
“众神的自我,造物之主的自我,
有着金牙的大食者,真正的智者,
人们称他的大能为大;
他吃的并非事物,而他也不被吃。
因此,梵学生啊,我们确实敬畏它。给他施舍吧。”
8. 于是,他们给了他。
这个五加上另一个五就是十,这就是骰子所能得的最大数字。所以在所有地方,最大的掷点就是食物。那就是维
拉支(Virāj)和其他食者。借着它,这世界走向光;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整个世界都为他打开,他必得饱足。是的,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
第四章
1. 有一次撒铁卡马-扎巴拉(Satyakāma Jābāla)对他母亲扎巴拉说:“夫人,我想过一种梵学生的生活。求你告
诉我,我有一个什么样的身世?”
2. 她对他说:“亲爱的,我不知道,不知道你的身世。我年轻时,流落四方做女仆,那时就有了你。所以我不知道
你的身世如何。不过,我叫扎巴拉,而你叫撒鉄卡马。所以你可以说你自己叫撒铁卡马-扎巴拉。”
3. 于是他到哈里德鲁马它-高达马(Hāridrumata Gautama)那里,说:“我想当一个梵学生。尊者,我想拜你为
师。”
4. 他对他说:“亲爱的,请问你出身如何?”他说:“我不知道我的身世如何。我去问过我妈,她说:‘我年轻时,流
落四方做女仆,那时就有了你。所以我不知道你的身世如何。不过,我叫扎巴拉,而你叫撒鉄卡马。’所以先生,就叫
我撒铁卡马-扎巴拉吧。”
5. 他于是对他说:“一个非布拉曼(非婆罗门)是不能作如此回答的。拿柴火来(译注:用于行拜师之礼),亲爱的,
我收你为徒。你没有偏离真理。”收了他做徒后,老师分选出四百头瘦弱的母牛,说:“亲爱的,跟我来。”他一边放
牛,一边对他说:“我要是不带回一千头,我就不回来。”这样,他几年没有回去,直到牛群长到一千头。
第五章
1. 领头的公牛对他说:“撒铁卡马!”
“先生!”他回答说。
“亲爱的,我们已经够一千的数了。带我们回到那学者的家去吧。
2. 请让我告诉你梵的四分之一。”
“请讲,先生。”
那牛便对他说:“十六分之一是东,十六分之一是西,十六分之一是南,十六分之一是北,这就是梵的四分之一,
它包括四个的十六分之一,名叫灿烂。
3.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就会尊四个十六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一的梵为灿烂,就会在世上发光闪耀。于是,知道它并
且尊四个十六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一的梵为灿烂的人,就会赢得闪亮的世界。
第六章
1. 火将告诉你四分之一。”第二天一早,他就赶着牛群上路。到了晚上,他生了一堆火,将牛入栏,然后架上柴火,
坐在火堆西侧,面朝东方。
2. 火就对他说:“萨铁卡马!”“尊者!”他回答。
3. “亲爱的,请让我告诉你梵的四分之一。”“请赐教,尊者。”它就说:“十六分之一是土,十六分之一是中间界,
十六分之一是天,十六分之一是海,这正是梵的四分之一,它包括四个十六分之一,名叫无限。
4.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就会尊四个十六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一的梵为无限,就会在世上成为无限。于是,知道它并
且尊四个十六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一的梵为无限的人,就会赢得无限的世界。
第七章
1. 一只天鹅将告诉你四分之一。”又有一个清晨,他又赶着牛群上路。到了晚上,他生了一堆火,将牛入栏,然后
架上柴火,坐在火堆西侧,面朝东方。
2. 一只天鹅飞落到他的身上,对他说:“萨铁卡马!”“尊者!”他回答。
3. “亲爱的,请让我告诉你梵的四分之一。”“请赐教,尊者。”它于是说:“十六分之一是火,十六分之一是太阳,
十六分之一是月亮,十六分之一是闪电,这正是梵的四分之一,它包括四个十六分之一,名叫光明。
4.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就会尊四个十六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一的梵为光明,就会在世上成为光明。于是,知道它并
且尊四个十六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一的梵为光明的人,就会赢得光明的世界。
第八章
1. 一只鱼鹰将告诉你四分之一。”又有一个清晨,他又赶着牛群上路。到了晚上,他生了一堆火,将牛入栏,然后
架上柴火,坐在火堆西侧,面朝东方。
2. 一只鱼鹰飞到他的身上,对他说:“萨铁卡马!”“尊者!”他回答。
3. “亲爱的,请让我告诉你梵的四分之一。”“请赐教,尊者。”它便说:“十六分之一是呼吸,十六分之一是眼睛,
十六分之一是耳朵,十六分之一是心智,这正是梵的四分之一,它包括四个十六分之一,名叫有支(Possessing-
a-Support)。
4.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就会尊四个十六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一的梵为有支,就会在世上拥有支柱。于是,知道它并
且尊四个十六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一的梵为有支的人,就会赢得拥有支柱的世界。
第九章
1. 就这样,他回到了老师的家。老师对他说:“萨铁卡马!”“尊者!”他答应着。
2. “亲爱的,你真的象知梵者一样闪亮。请告诉我,谁教导了你?”“他们不是人,”他这样承认。“但请你也赐教;
3. 因为我听到那些和你一样的先生们说,自老师处学到的知识最有助于学生达成正果。”他于是就向他宣扬梵的道
理,直到一览无遗,是的,一览无遗。
第十章
1. 确实,乌帕可撒拉-卡马拉亚那(Upakosala Kāmalāyana)曾与撒铁卡马-扎巴拉住在一起,研习梵学。十二
年中,他一直照看他的火堆。于是,尽管他习惯于让别的学生回家,但从不让他回家。
2. 师母说:“这个梵学生已守了他的道,他看火尽心尽力。不要让这火堆等着你去教他,你自己去教他吧。”但他
(老师)却背着他出游去了。
3. 后来,由于得病,他(乌帕可撒拉)开始不进食。师母对他说:“梵学生啊,吃饭吧。请问你为什么不吃东西?”
他说:“这个人有很多杂念。我全身是病,不想吃。”
4. 这时,火苗们开始彼此交谈:“这个梵学生已经守了道,他看护我们也尽心尽力。来吧,让我们开导他。”于是它
们对他说:
5. “梵是生命。梵是快乐。梵是空。”他就说:“我明白,梵就是生命,但不明白梵还是快乐和空。”它们说:“快乐
(ka)与空(kha)实际是一回事。空就是快乐。”它们继而向他解说生命与空间。
第十一章
1. 于是,主人(Gārhapatya)的火就教导他说:“地、火、食物和太阳是我的形态。太阳之中见到的那个形体就是
我。我就是那个形体!”
2. [众火苗的合唱:]“知道这个道理并敬畏火的人,就能自身驱走恶灵,拥有一个世界,达到生命的极限,长生不
死。他的子孙必不致灭亡。知道这个道理并敬畏火的人,我们在此生及来世都侍奉他。”
第十二章
1. 于是,南边的祭祀之火(Anuvāhāryapacana)就教导他说:“水、天国的四方、星星和月亮是我的形态。月亮之
中见到的那个形体就是我。我就是那个形体!”
2. [众火苗的合唱:]“知道这个道理并敬畏火的人,就能自身驱走恶灵,拥有一个世界,达到生命的极限,长生不
死。他的子孙必不致灭亡。知道这个道理并敬畏火的人,我们在此生及来世都侍奉他。”
第十三章
3. 于是,东边的祭祀之火(āhavanīya)就教导他说:“呼吸、空间、天和闪电是我的形态。闪电之中见到的那个形
体就是我。我就是那个形体!”
4. [众火苗的合唱:]“知道这个道理并敬畏火的人,就能自身驱走恶灵,拥有一个世界,达到生命的极限,长生不
死。他的子孙必不致灭亡。知道这个道理并敬畏火的人,我们在此生及来世都侍奉他。”
第十四章
1. 火苗们于是说:“亲爱的乌帕可撒拉,你已掌握了我们的学问,以及自我的学问,而老师将把道传给你。”就在这
时,老师回家了。老师对他说:“乌帕可撒拉!”
2. “先生!”他答应着。“你的脸像知梵者一样闪亮。请问,是谁教导了你?”“敢问先生,是谁教导了我呢?”这次
他也象上次一样不说出来。“是它们!它们现在的脸色与以前不同!”他指着火苗说。“请问亲爱的,它们究竟告诉了
你什么?”
3. “是这样的,”他终于承认了一切。“是的,亲爱的,它们确实已经告诉了你整个世界。但我还要告诉你一点。正
如水滴不会附着于一张莲叶,知道这个道理的人,邪恶也不会附着于他。”“先生,请赐教。”于是他就开口说话:
第十五章
1.“在眼睛中看到的那个人就是自我,”他说。“它不死且无畏。它就是梵。所以,即使有人朝它泼澄清的奶油或者洒
水,也一滴不沾地从两边流掉。
2.他们称之为‘集可爱于一身者’(samyadvāma),因为所有可爱之物(vāma)都聚集(samyanti)到它身上去了。知
道这个道理的人,所有可爱之物也将聚集于他的身上。
3. 它也是‘赐福者’(vāmanī),因为它带来(√ nī)一切美好之物(vāma)。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也带来美好之物。
4. 它还是‘带来光明的人’(bhāmanī),因为它在每一界都闪耀(√ bha)。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在每一世界都会闪
光。
5. 不管他们是否主持火葬仪式,死者都投于烈火之中,并自火中进入白昼,自白昼进入盈月的半个月,自盈月进入
太阳北移地六个月,,自这些月份进入一年,自已年进入太阳,自太阳进入月亮,自月亮进入闪电。然后,就有非人
类的(a-mānava)一位(purusa)在那里出现。
6. 他引领他们到达梵。这条道是通向神的道,通向梵的道。凡踏上这条路的人,不再回到人间。是的,他们不再回
到人间。
第十六章
1.在这里洁净的,是一次祭礼。确实,当他移动,他洁净整个世界。由于他在移动(yan)时洁净这整个世界,他确实
一次祭礼(yajsha)。他的两条路径分别是心智和话语。
2. 布拉曼祭司以其心智构成其中一条路径;赞颂祭司、主事祭司和歌咏祭司以其话语构成另一条。
假如晨祷已经开始,布拉曼祭司在最后一个诗节之前将它打断,
3. 则他只构成一条路径。另一条路径中断了。
正如一条腿的人在走路,或者单轮的马车在行进时将会受伤,这样的祭祀也会收到损害。在这个受到损害的祭祀
以后,主持祭祀者也会受到伤害。他在祭祀之后,情况反而变得更坏。
4. 假如在晨祷结束之后,布拉曼祭司在最后一个诗节前不曾将它打断,则它们构成了两条路径,另一条路径没有中
断。
5. 正如两条腿的人在走路,或者双轮的马车在行进时将非常平稳,这样的祭祀也会十分平稳。在这个受到损害的祭
祀以后,主持祭祀者也强十分平稳。他在祭祀之后,情况就会变得更好。
第十七章
1. 那时生命之主普罗扎帕提正在孵化世界。诸世界受到孵化时,就析出精华:自地析出了火,自中间界析出了风,
自天空析出了太阳。
2. 他孵化这三个神灵。他们受到孵化时,就析出精华:自火析出了梨俱颂诗,自风析出了夜柔礼仪,自太阳析出了
萨满唱诗。
3. 他又孵化这三种韦达。它们受到孵化时,就析出精华:自梨俱颂诗析出了菩尔(bhūr),自夜柔礼仪析出了菩瓦
(hbuvas),自萨满唱诗析出了苏瓦(svar)。
4. 所以,一旦与梨俱颂诗有关的事物受到损害,就要在室主之火前行泼酒礼,并念“菩尔!向你顶礼!”这样,通过
梨俱颂诗的精华,通过梨俱颂诗的大能,他就将祭礼中梨俱颂诗的损害补全。
5. 此外,要是与夜柔礼仪有关的事物受到损害,就要在南方之火前行泼酒礼,并念“菩瓦!向你顶礼!”这样,通过
夜柔礼仪的精华,通过夜柔礼仪的大能,他就将祭礼中夜柔礼仪的损害补全。
6. 此外,若是与萨满唱诗有关的事物受到损害,就要在东方之火前行泼酒礼,并念“苏瓦!向你顶礼!”这样,通过
萨满唱诗的精华,通过萨满唱诗的大能,他就将祭礼中萨满唱诗的损害补全。
7. 正如以硼砂补金器,以金补银,以银补锡,以锡补铅,以铅补黄铜,以黄铜或皮革补木一样,
8. 即便如此,因着诸世界的大能、神祗的大能、三种韦达的大能,人还是能将祭祀中的损害补全。是的,如果祭礼
中有布拉曼祭司懂得这个道理,那祭祀就能补全。
9. 是的,如果祭礼中有布拉曼祭司知道这个道理,祭礼就偏向北方(shankara,吉)。是的,关于这样的布拉曼祭
司,有诗为证:
无论他转向哪条路径,
众人也亦步亦趋。
布拉曼祭司一个人
像狗一样把守着整个祭祀。
是的,知道这个道理的布拉曼祭祀守卫着祭祀,也守卫着祭祀的主持者和所有的祭司。因此,要像这个明道的布
拉曼祭司一样,而不能像那些一窍不通者。是的,不能像那些一窍不通者。
第五篇
第一章
1. 唵!是的,知道首要的和最好的学问者,也将成为首要的和最好的人。呼吸当然就是首要的和最好的。
2. 是的,知道最优秀的道理者,必将称为万民中最优秀的人。话语就是那最好的。
3. 是的,知道这坚实的基础者,必在此岸和彼岸世界有坚实的基础。眼睛确是坚实的基础。
4. 是的,知道那成就者,无论是人间还是神界的愿望,他必如愿以偿。耳朵即是成就。
5. 是的,知道那住所者,必成为他的人民的住所。心智就是那住所。
6. 话说诸生息之间起了纷争,都想做大,都说:“唯我独尊!”“唯我为大!”
7. 生息们就到生主普罗扎帕提处,说:“尊者啊!我们之中何人为大?”他告诉它们:“你们之中谁离开之后使身体
变得最差,就以他为大。”
8. 话语/先走了。在外面待了一年后才回来,说:“你们没有我怎么活啊?”“就跟哑巴一样活呗,不说话,但用鼻子
呼吸,用眼睛看,以耳朵听,以心智想。仅此而已。”话语就回到身体中。
9. 眼睛走了。在外面待了一年后才回来,说:“你们没有我怎么活啊?”“就跟瞎子一样活呗,看不见,但用鼻子呼
吸,用话语(的器官)言说,以耳朵听,以心智想。仅此而已。”眼睛就回到身体中。
10. 耳朵走了。在外面待了一年后才回来,说:“你们没有我怎么活啊?”“就跟聋子一样活呗,听不见,但用鼻子
呼吸,用话语言说,用眼睛看,以心智想。仅此而已。”耳朵就回到身体中。
11. 心智走了。在外面待了一年后才回来,说:“你们没有我怎么活啊?”“就跟傻瓜一样活呗,没头没脑的,但用
鼻子呼吸,用话语言说,用眼睛看,以耳朵听。仅此而已。”心智就回到身体中。
12. 接着呼吸准备离开了,正如骏马奋蹄挣脱它所触及的所有羁绊,将其他生息全都撇在一边。它们就全都过来对
它说:“尊者,请留步!你是我们之中最大的。求你不要离开。”
13. 话语就对它说:“如果说我是最好的,你也同样是最好的。”眼睛就对它说:“如果说我是坚实的基础,你也同
样是坚实的基础。”
14. 耳朵就对他说:“如果说我是成就,你同样也是成就。”心智过来说:“如果说我是住所,你同样也是住所。”
15. 是的,它们不自称为“话语”、“眼睛”、“耳朵”、“心智”,而自称为“生息”,因为生命的气息就是他们的全体。
第二章
1. 它说:“我以什么为食?”“这里的一切,包括狗与鸟,”他们说。所以这就是呼吸(ana)的粮食(anna)。是的,
呼吸是他署名。是的,知道这个道理者,没有一样不是他的食物。
2. 它有说:“我以什么为衣?”“以水,”他们说。所以,人们进食前和吃完后都以水束紧呼吸(漱口)。它习惯有件
衣裳,以不致于裸体。
3. 当撒铁卡马-扎巴拉向哥希如惕-维亚格拉帕提亚讲述这件事时,他还说道:“即便有人对枯木桩说,它也会抽
枝生叶。”
4. 一个人要是想伟大,他就要在新月之夜行预备的奉献之礼(Dīksā),在满月之夜将各种香草、酸乳和蜜混合配成
香膏。
“向至尊者和至善者顶礼!”他一边这样说着,一边对火泼洒酥油,并将剩下的倒在香膏里。
5. “向最优秀者顶礼!”他以便这样说着,一边对火泼洒酥油,并将剩下的倒在香膏里。
“向坚实的基础顶礼!”他以便这样说着,一边对火泼洒酥油,并将剩下的倒在香膏里。
“向住所顶礼!”他以便这样说着,一边对火泼洒酥油,并将剩下的倒在香膏里。
6. 然后,从火边爬回,将香膏捧在手心,他喃喃细语:“你的名就是他(ama),因为整个世界在你里面如同在家
(amā),因你至尊至上(shrestha),为君为王。愿他带给我无上的尊荣(shraisthya),并使我称为王者!让我心如
愿以偿!”
7. 是的,他于是依着梨俱颂诗的节拍,每吟诵半个诗行就喝一口:
“那萨维特里神的食品,”――他啜饮一口
“愿我们也拥有,”――再一口
“这绝美、爽心的食物,”――再一口
*---赐予者的力量!”――再一口
8. 在清洁饮具之后,他躺卧在火塘西侧的地上,或赤身,和垫上一层皮毛,然后屏心静气。如果他能看见一个女
体显现,就知道祭礼已经成功。
9. 有诗为证:
在礼仪之间许下心愿。
如有妇人在梦中显现,
就算大功告成,
当他在梦里看见这一景观。
当他在梦里,看见这一景观。
第三章
1. 希维塔开度-阿如内亚(shvetaketu āruneya)参加过一次邦加拉人(Pashcālas)的大会。当时,普拉瓦罕那
-扎依巴力(Pravāhana Jaibali)对他说:“年轻人,你爸爸教育过你吗?”“是的,先生。”
2. “你知道生命将会走向何处吗?”
“不知道,先生。”
“你知道他们怎么才能再归来吗?”
“不知道,先生。”
“你知道两条道路的分别吗?一条通向神,一条通向先人。”
“不知道,先生。”
3.“你知道另一世界为什么没有挤满吗?”
“不知道,先生。”
“你知道为什么在第五次献酒时,水能发出人声吗?”
“真的不知道,先生。”
4.“那么,请问你如何说你父亲教过你呢?连这些都不知道的人,怎么能说有人教过他呢?”他就这样闷闷不乐的回
到父亲那里,对他说:“真的,您没有教过我,却说‘我教过你。’
5.高贵种姓的人(rājanyabandhu)问我五个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他父亲于是说:“你所说的几个问题,我
也一个都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怎么会不告诉你呢?”
6.高达马于是就到王宫里去。国王见了他,礼遇有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议事厅。国王对他说:“尊贵的高达
马,这人世的财富,你可以随便为自己选取一些。”他回答说:“啊国王,愿世间的财富归于你!当着这个少年的面,
你居然对我说这些话!”于是,他有麻烦了。
7.“慢,”他命令他。然后接着说:“高达马,至于你对我说了什么,这样的知识在你以先的布拉曼们是不具备的。
所以普天之下都只能由王侯们来统治。”他接着说:――
第四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