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赖唧唧活百年
人为什么爱补肾呢?因为肾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元气藏于肾”。有人说精就是元气,精不是元气,精是元精。中医有元精、元气,精是一种物质,气是一种动能。
元气补不了。元气是父母生你之前就已经固定了的东西,是先天的,没法增加的。打个比方,你的元气就像是一罐煤气,煤气如果满满的,而且是保质保量的,就说明你元气足。但也有些煤气罐,虽然是满的,一掂,觉得挺沉的,拿了就走了,但其实这罐很沉的煤气,也许有半桶是杂质。所以这个人呢,虽然元气够量,但是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不是真正的元气足。有的人先天元气足,这个人呢,自恃身体好,所以老开大火煮水,成天地耗,一会儿炒菜,一会儿煮水,一会儿娶老婆,娶了一个不行再娶一个,耗着耗着,一下子就不行了。有的人先天元气不足,就半罐气,小半罐气,所以基本上不开火。要开就开一点点,听说娶媳妇要耗气就不娶了。这样从小病歪歪的人,却可以“赖赖唧唧活百年”。
◎六味地黄丸原本是小孩的药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的儿科医生钱乙从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化裁来的。现在谁敢把六味地黄丸给小孩吃吗?没有吧。这六味地黄丸原本就是小孩的药。为什么小孩吃六味地黄丸呢?小孩有一个特点,小孩特容易*,因为他们元气特别足,小孩*才叫真*。像大人那种*呢,都是淫念造成的*。所以,当小男孩元气真阳太足以后,*再也不倒下的情况下,怎么办?中国古代书上说,阳强不倒,六味地黄丸主之。
过去有钱人家门口有两个大缸,男人吃八味肾气丸,阴阳俱补;女人一般服乌鸡白凤丸。现在为什么八味肾气丸这么好的药不宣传,只给六味地黄丸宣传?那是因为三四百年以来中国的医学界认为天底下的人都虚,从朱丹溪那时候开始就盛行滋阴派。一个医生开什么药,他一定有一个固定的服务的群体。朱丹溪本身并不是名门贵族,朱丹溪也是“高考”考不上的主,后来他学的是理学,学了宋明理学以后,他老结交当官的人。这些当官的人爱酒色财气,朱丹溪特别喜欢用滋阴的方法,给他们补。他认为这些官员是三妻四妾,所以呢,需要补。这样就形成了一派,天天补,也就沿用到现在,才形成一肾虚就用六味地黄丸的习惯。
◎低烧比高烧更可怕
酉时是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身体不舒服发低烧,一定是伤肾气了,青春期*过度、新婚夫妇纵欲过度,都有可能引发低热。现在讲一个发低烧或高烧的问题啊。低烧在西医来讲,就是免疫力低下,低烧比高烧可怕,低烧久治难愈。高烧是一个气足的症,就是身体里的精气足、气血足,想把寒邪拱出去的象。有的人觉得低烧无所谓,高烧反而很可怕,事实不是这样。高烧,让人好像在一个火炉里面,使身体里很多的杂质都变成精粹;而低烧温吞的烧恰恰是没有那个劲烧,长期的低烧是免疫力整体下降。基本上低烧西医会让病人回家去养。那么,低烧怎么办呢?既然说低烧是免疫力下降,是肾气伤了,那就增强抵抗力和保肾气啊。比如多锻炼可以增强体质。
◎丸药与煎熬中药哪种药效好
现在人生病连煮药都不想去煮了,就想直接吃小药片,天下哪有这种便宜事。
其实,中药很重这个煮和煎熬的过程。因为在煮的过程当中,里面还有一个火候的问题,这里面还有一个各种药相互发生作用的问题。丸药是缓释剂,这些药比煎的药药效要小很多,一般在病情不重或病情特重受不了汤剂的时候用。而“汤”是涤荡的意思,一般药效很快。
再有就是你煮药的时候,最好能一边煮一边骂自己:我怎么把自己摧残成这样了,有一定的人生反省才好。反思一下我凭什么天天的受这么多人的委屈之类的,是不是我太爱多管闲事了?或者我自己怎么把自己折腾成这样,自己想想,一下想通了,毛病也改了,药也吃了,病也就没了,生活也就重新开始了。人呢,整个就在这煎熬药的过程中变了。
◎人如果像动物一样在地上爬会更健康
人和动物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人的一切的疾患都跟人的行为变化有关。就是人是唯一直立的动物,而其他动物大多都是趴着的。过去希腊哲学家在定义人的时候说:何为人?人,两脚直立的动物。后来发现不对,因为鸡也是两脚直立的,于是就加了一个特征“人是两腿直立并且能思考的动物”。现在西方社会对人的定义就是这句话,但是中国人肯定瞧不起这句话。因为老庄曾经说过“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即“你怎么知道鱼和鸡不会思考”,对吧,你又不是它们。
为什么人类会生病?那是因为人的一些疾患跟人类的直立有关。比如心脑血管病跟人的直立有关,因为直立存在着一个血压的问题。没有听说哪个熊跟狮子有高血压的问题吧?也没有听说哪个熊或狮子有痔疮吧。人有痔疮,也是因为人直立,造成直肠的压迫。
真的想要养生怎么办啊?特简单,要想不得痔疮不得高血压等,就天天拿一定时间在地上爬着就行,而且要像动物那样腿手直起来爬才管用。
◎家有丑妻是个宝
要想养肾精,古代有个说法:下士养生——分床,就是夫妻分床,夫妻分床少过性生活,下士养生是最低级的养生。中士养生——分房,这是中等境界的养生。最高境界养生该怎么办?不结婚?不结婚的人短命啊,孤阴不长,孤阳不生了。“家有丑妻是个宝”,这是上士养生的方法。妻子丑,丈夫都懒得看她,身心都清静了。历史上倒是有一个人做到了——诸葛亮。以上这些说法,代表了中国式养生的一个看法:认为生殖之精是造成人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不对呢?纵欲肯定是不对的,一味地禁欲也有问题,关键要适度。
有个笑话说有个人找某老中医看病,这老中医就问他,你抽烟吗?那人说不抽烟。那你喝酒吗?不喝酒。那你玩女人吗?不玩。那你还是有点病吧,要是再没点病活着还有啥意思啊。这个故事就是说啊,人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看,大家不要把人生过得太拘谨了,要有点情趣。
我们学这些知识,一方面,是要明理,要明这生命之理。中国文化里面一个特别核心的东西,中国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早上知道了大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的,中国人的快乐有不同的境界。比如说,吹拉弹唱是一个境界,找乐子是一个境界,找女朋友也是一个境界,找个丑妻更是一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