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才引导的历程

_9 邓纳姆(美)
bh,面积(正多边形)
b
2
= bh+ bh+ ..+bh n
11 1 ,共有项
22 2
=
1h(b+b+ ..+b )=
1
hQ
22
因为(b+b+..+b)是周长。证讫。
简单明快。阿基米德的第二个定理当时也非常著名,而且显然是不证
自明的。这一定理称,如果给我们一个已知圆,我们可以作圆内接正方形;
欧几里得在命题.. IV.6中已证明过这种作图。当然,正方形的面积肯定小于
其外接圆的面积。我们通过平分正方形的每条边,就可以确定圆内接正八

边形的顶点位置。当然,正八边形比正方形更接近于圆的面积。如果我们
再平分八边形的每条边,就可以得到圆内接正.. 16边形,这当然比八边形又
更接近圆的面积。
边形的顶点位置。当然,正八边形比正方形更接近于圆的面积。如果我们
再平分八边形的每条边,就可以得到圆内接正.. 16边形,这当然比八边形又
更接近圆的面积。
先给定的面积。例如,如果预先给定的面积为1 平方英寸,我们可以
500
作一个内接正多边形,而使
面积(圆)-面积(正多边形)<1 平方英寸
500
这一正多边形也许有几百条边或几千条边,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存
在。
外切正多边形也具有类似的规律。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正
多边形的规律,即,对于任何已知圆,我们都可以作出它的内接正多边形
或外切正多边形,其面积可任意接近圆的面积。正是这句“可任意接近”
成为了阿基米德成功的关键。
以上就是阿基米德的两个初步命题。下面,我们有必要就他论证两个
面积相等时所采用的逻辑方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逻
辑方法比我们以往所见到的任何方法都更复杂,或者说,至少更曲折。例
如,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欧几里得是如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正方形的
面积等于两条直角边上正方形面积之和的:他直接推理,证明了问题中的
面积相等。他的证明方法虽然非常巧妙,却只是正面论证。
然而,阿基米德在论证更为复杂的圆面积问题时,采用了一种间接证
明的方法。他认为,任何两个量.. A与.. B,一定只能属于下列三种情况中的
一种:A<B,或.. A>B,或.. A=B。为了证明.. A=B,阿基米德首先假设.. A<B,
并由此推导出逻辑矛盾,因而排除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然后,他再假设.. A>B,并再次推导出逻辑矛盾。排除了这两种可能性后,就只剩下了一种可
能性,即.. A等于.. B。
这就是阿基米德极为精彩的间接证明方法——“双重归谬法”,将三
种可能性中的两种引入逻辑矛盾。这种方法初看起来似乎有点绕圈子,但
细想一下就会觉得非常合理。排除了三种可能性中的两种,就迫使人们得
出结论,只有第三种可能性是正确的。当然,没有人能比阿基米德更熟练
地应用双重归谬法了。
依据这两个初步定理,我们就可以来看一看这位几何大师是如何证明
《圆的测定》一书中的第一个命题的。
命题.. 1任何圆的面积都等于这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该直角三
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等于圆的半径,另一条直角边等于圆的周长。
证明阿基米德首先作两个图形(图.. 4.3):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
周长为.. C;直角三角形的底边等于.. C,高等于.. r。我们用.. A代表圆的面积,

用.. T代表三角形的面积,而前者就是阿基米德求证的对象。显然,
用.. T代表三角形的面积,而前者就是阿基米德求证的对象。显然,
1rC。
2
命题宣称.. A=T。为证明这一点,阿基米德采用了双重归谬法证明,他
需要考虑并排除其他两种可能性。
例1假设.. A>T。
这一假设表明,圆面积以一定量大于三角形面积。换言之,其超出量
A-T是一个正量。阿基米德知道,通过作圆内接正方形,并反复平分正方
形的边,他就可以得到一个圆内接正多边形,其面积与圆面积不等,且小
于正量.. A-T。即
A-面积(内接正多边形)<A-T
在不等式的两边各加上“面积(内接正多边形)+T-A”,得
T<面积(内接正多边形)
但是,这是一个圆内接正多边形(图.. 4.4)。因此,多边形的周长.. Q
小于圆周长.. C,其边心距.. h当然也小于圆的半径.. r。我们据此得出
面积(内接多边形)=
1hQ<
1
rC = T
22
至此,阿基米德推导出了预期的矛盾,因为他已得出.. T<面积(内接
多边形)和面积(内接多边形)<T两种结论。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例.. 1是不可能的;圆面积不能大于三角形面积。
现在,他来考虑第二种可能性。
例2假设.. A<T。
这次,阿基米德假设圆的面积小于三角形面积,因而,T-A代表三角
形面积对圆面积的超出量。我们知道,我们可以作一个圆外切正多边形,
其面积大于圆面积,但小于.. T-A。也就是
面积(外切正多边形)-A<T-A
如果我们在这一不等式两边各加上.. A,则
面积(外切正多边形)<T
但是,外切正多边形(图.. 4.5)的边心距h等于圆的半径.. r,而正多边
形的周长.. Q显然大于圆的周长.. C。因此
面积(外切正多边形)=
1hQ>
1
rC = T
22
这样,就再次出现了矛盾,因为外切多边形的面积不可能既小于、又
大于三角形的面积。因此,阿基米德推断,例.. 2也是不可能的;圆面积不
能小于三角形面积。
最后,阿基米德写道:“由于圆的面积既不大于、也不小于(三角形
面积),因此,圆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证讫。
这就是阿基米德的证明,这颗小小的明珠出自一位无可争议的伟大数
学家之手。阿基米德用圆面积既不大于、也不小于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来证
明这两个面积一定相等,这种证明方法使一些人感到甚为奇特。一些人感
到这种论证方法太绕圈子,对他们我们不妨引述《哈姆雷特》中大臣波洛

涅斯一句话的大意:“这虽则是疯狂,却有深意在内。”人们可能会感到
奇怪,这么简短的证明方法,希波克拉底或欧多克索斯或欧几里得怎么会
忽略了呢?事后聪明总是不难。这里,我们再次引述普卢塔克关于阿基米
德数学的描述:
涅斯一句话的大意:“这虽则是疯狂,却有深意在内。”人们可能会感到
奇怪,这么简短的证明方法,希波克拉底或欧多克索斯或欧几里得怎么会
忽略了呢?事后聪明总是不难。这里,我们再次引述普卢塔克关于阿基米
德数学的描述:
既然阿基米德已证明圆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相等,那么,他是否可以
解决我们曾在第一章中讨论过的人们长期探索的求圆面积问题呢?答案当
然是否定的,因为要成功地解决圆的求积问题,就必须要作出与圆面积相
等的直线图形。但是,阿基米德的证明没有,也没有声称能够提供任何有
关如何作这种等面积三角形的线索。当然,作出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等于
圆的半径并不难,难的是作出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使之等于圆的周长。
因为
C=πD,所以,要作出圆的周长,就必须作出π。我们已知,这种作
图是根本不可能的。阿基米德的证明决不能被解释成他试图据此作出圆的
等面积正方形;情况不是这样。
尽管如此,读者从阿基米德的定理中,也许仍然看不出我们所熟悉的
求圆面积公式,因为他所证明的毕竟只是圆面积等于一定三角形的面积。
但是,我们将看到,这正是典型的阿基米德方法——使一个未知图形的面
积与一个更简单的已知图形面积相联系。然而,问题不仅如此。因为我们
所说的三角形,其底边等于圆的周长,这里有两层重要含义。其一,阿基
米德不像欧几里得那样,不是将一个圆的面积与另一个圆的面积相联系(这
基本上是一种“相对性”的方法),而是将圆的面积与它自己的周长和半
径相联系,并反映在它的等面积三角形之中。这样,通过证明A=T=
1rC。
2
阿基米德就在一维概念的周长与二维概念的面积之间建立了联系。因为
C=
πD=2πr,我们可把阿基米德的定理重新写成
A=
1rC=
1r(
π)
2r = πr2
22
这就出现了几何学中我们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公式之一。
还应指出,阿基米德的命题显然包含了欧几里得关于两个圆面积之比
等于其直径的平方比这一比较平淡的命题。也就是,如果我们设一个圆的
面积为
A
1,直径为
D
1,设第二个圆的面积为
A
2,直径为
D
2,则阿基米德证

22
A1 =pR12 =p(
D1 )2 =p D1 和A2 =pr2
2 =p(
D2)2 =p D2
24 24
因此

D2
A p 1
D2
141
==
A D2 D2
2 22
p
4
这就概括了欧几里得的定理。所以,阿基米德的命题足以表明欧几里得的
命题是一个不甚重要的系定理。因而,阿基米德的命题标志着数学上的一
个真正进步。
回头再看以前的讨论,现在我们能够确定“欧几里得”表达式
A=KD
2
中常数
k的数值。因为根据阿基米德的发现,我们知道,
πr2=A=kD2=k(2r)2=4kr2
因此,4k = π,k=
4
p。换言之,欧几里得的“二维”面积常数恰好等于
“一维”圆周长常数π的四分之一。所以,阿基米德的命题带给我们一个
好消息,我们无需计算这两个不同的常数。如果我们能够从圆周长问题中
确定π的值,就能够将其应用于圆面积公式。
这后一点也没有难倒阿基米德。实际上,在《圆的测定》一书的第三
个命题中,他就推导出了常数π的值。
命题3任何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都小于31 ,但大于310 。
7 7110 1
用现代符号表示,即:371
<π<37
。将这些分数化为等值小
数,阿基米德的命题就成为
3.140845..<π<3.142857..:这样,就
确定了常数π的值,精确到两位小数,为
3.14。
阿基米德得出π的估计值,又一次显示了他的才能。他准备再次应用
他非常有用的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不同的是,这次他不再求面积,而
将注意力集中在多边形的周长上。他首先作圆内接正六边形(图
4.6)。
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其长度我们称之为
r。因此,
π=
圆周长

六边形周长

6r
=3
圆直径圆直径2r
当然,这是对π值的非常粗略的估计,但阿基米德刚刚迈出第一步。
接下来,他将这一内接多边形的边数加倍,得到一个正
12边形。他必须计
算出这个
12边形的周长。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使现代数学家惊叹不已,
因为要确定十二边形的周长,就要算出
3的平方根。当然,我们今天使用
计算器或计算机,这已不是什么难事,但在阿基米德时代,不仅这些先进
设备无法想象,而且,甚至没有帮助进行这种计算的适当数系。阿基米德

3的数值作了如下估计:
265 <
3<1351
153
780
这是非常接近的估计。
随后,阿基米德继续平分内接多边形的边,得到正
24边形,然后是正
48边形,最后得到正
96边形。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他都要估算复杂的

平方根,但他从不动摇。当他得到
96边形时,他的估算值为
圆周长正96边形周长6336 10
π=
圆直径

圆直径

1
>3
712017
4
阿基米德似乎意犹未尽,又转向外切正
12边形、24边形、48边形
和96边形,作类似的估算,并由此得到π值的上限31 。虽然他面对的
7
是糟糕透顶的数系,而且没有估算平方根的简单方法,但他的估算证实了
他令人敬畏的才华。这些计算采用了笨拙的算术方法,犹如一个人戴着沉
重的镣铐参加高栏赛跑。然而,阿基米德凭借他的智慧和毅力,成功地计
算出了重要常数π的第一个科学近似值。犹如本章后记所述,自此,科学
家再不曾停止过寻求高精确度的π近似值。
《圆的测定》一书流传到我们手中,只有三个命题,不过薄薄几页。
而且,第二个命题也不恰当,难以令人满意。毫无疑问,这是阿基米德谢
世后多少年来低劣的抄写、编辑和翻译造成的。表面看来,这样短的论文
似乎不太可能产生这样大的影响。但试想在第一个命题中,阿基米德就证
明了关于圆面积的著名公式;在最后一个命题中,他又出色地给出了π的
近似值,这篇短论文何以得到历代数学家高度评价,就显而易见了。论文
的优劣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其数学质量。根据这一标准,《圆的测定》
一书不愧是一部经典之作。
阿基米德名作:《论球和圆柱》
上述三个命题仅仅讨论了阿基米德数学遗产的一部分,除此以外,他
还写过有关螺线,劈锥曲面和椭球体的几何论文,并发现了通过求一无穷
几何级数之和来确定抛物线弓形面积的方法。这后一个问题(求曲线面
积),现在属于微积分领域,由此可见,阿基米德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有多
么远。
然而,相对于所有这些成就,他无可争议的代表作则是一部内容广泛
的两卷本著作,题为《论球和圆柱》。在这部著作中,阿基米德以其近乎
超人的智慧,确定了球体及有关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从而像在《圆的
测定》中对二维图形的研究一样,解决了三维立体的问题。这是一项伟大
的成就,阿基米德自己似乎也认为,这标志着他数学事业的顶峰。
我们首先应回顾一下古希腊人对三维立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如前
一章所述,欧几里得证明了两个球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直径的立方比;换言
之,这里有一个“体积常数”m,因而,
体积(球体)=mD
3
这是欧几里得对球体体积的认识,但对于球体的表面积,他却始终保
持沉默。因而,对这个问题的成功解决,再次有赖于阿基米德《论球和圆
柱》的出现。
这一部两卷本著作运用了一种大家熟悉的论述方式,首先是一系列定
义和假设,然后从中推导出复杂的定理。总之,还是欧几里得的模式。书
中的第一个命题平平淡淡:“已知一个圆外切正多边形,则其周长大于圆
的周长。”但是,阿基米德很快就转向了更复杂的问题。通观他的全部论

述,(至少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个很大的缺憾是,由于缺乏简明的
代数符号,他无法用简单的公式来表示体积和表面积,而只能依靠陈述,
例如: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