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才引导的历程

_21 邓纳姆(美)
的值。
无疑,数学中最重要的收敛级数是几何级数,其形式为..
a+a2+a3+a4+..+ak+..
在此,我们设-1<a<1。因此,几何级数就是.. a及其所有高次幂的和。我
们用一个“17世纪式”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这种级数的收敛性,其证明如下:
设.. S=a+a 2+a3+a4+..为我们所求的和。将方程两边同乘以.. a,得..
aS=a2+a3+a4+a5+..,然后,将这两个方程相减,得
S-aS=(a+a 2+a3+a4+..)
-(a 2+a3+a4+a5+..)=a
除第项外,所有项都消掉了。所以,(1-a )=a ,因而,S =
(1a-a)

1S
由于.. S是原几何级数的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234
a+a +a +a +a 5 ..=
a
1-a
例如,如果a=
1 ,则
3
11
11111 1
++ ++ ..
+ k+ ..
= 3 = 3 =
392781 3 1 22
1
33
就数学的精密性而言,对无穷级数收敛性的这一证明显得十分幼稚,
相比之下,现代数学对这个问题的论证就精妙得多。并且,这个证明还掩
盖了我们最初为什么要设-1<a<1的原因,虽然a=2这一几何级数已经表
明了这一假设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直接应用公式,就得到..
234 2
2 + 2 + 2 + 2 + .=
1 -2
也就是说, 2+4+8+16+..=-2。这是一个“双重荒谬”的结果,一方面因
为这个级数显然是发散无穷级数,另一方面还因为人们无法想象一系列正
数相加的结果竟然得出一个负数。因而,几何级数的求和公式要求α必须
位于-1与.. 1之间。(对这一问题的更详尽分析,通常需要应用微积分。)
上述两个无穷级数说明了一般收敛级数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第一个..
α=
1 的几何级数来说,其一系列相加的项(1 ,1 ,1 等)越来越接
3 92781
近于零;因此,后面的各项可以越来越忽略不计。而另一方面,对于α=2

的几何级数来说,我们相加的各项则离零越来越远——4,8,16,等等,
其愈益增大的数值使其和不能等于一个有限数。
的几何级数来说,我们相加的各项则离零越来越远——4,8,16,等等,
其愈益增大的数值使其和不能等于一个有限数。

x1+x2+x3+x4+..+xk+..中,如果,并且只有当通项
x
k的值趋向于零时,
其和才能够收敛为有限数。正如结果所示,这个推测有一半是正确的。即,
如果级数收敛于一个有限数,则级数中的通项一定趋向于零。换句话说,
除非通项趋向于零,否则,我们不能将一个无穷级数表示为一个有限数。
然而,遗憾的是,其逆命题却是错误的。也就是说,有的无穷级数,
即使其通项趋向于零,但其和却趋向于无穷。这一事实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但却是我们即将讨论的伟大定理的内容。在调和级数
1+
1+
1+
1
+
1+
2345
..+
1+ ..(即正整数的倒数和)中,约翰·伯努利发现,虽然其
k
通项趋向于零,但它的和却是无穷大。
伯努利发现了当今数学家称之为“病态反例”的现象——即一个似乎
违反直觉的特定例子,其古怪之至,堪称“病态”。这一调和级数非常麻
烦:要使其和不大于
5,就必须将级数的前
83项相加,因为
1+
1
+
1
+
1
+
1
+ ..+
1
= 4.990020 ..<5.00而
2 345 82
1+
1
+
1
+
1
+
1 +..+
1
= 5.002068 ..>5.00
2 345 83
请注意一个突出的事实,在这一调和级数中,超过第
83项以后的每一项
1
都小于
83
,因而对其和的增值作用不大。所以,要使和大于,就必须
6
再加
144项。由于其和增值非常缓慢,因此,要使级数和等于
10,就必须
将前
12,367项相加,而要使级数和等于
20,就要加
2.5亿项!人们似乎
根本难以想象调和级数最终可能会超过一百,一千,甚至一万亿。
但事实的确如此!而这正是其之所以被称为病态和伯努利的定理之所
以值得我们注意的原因。
伟大的定理:调和级数的发散性
虽然这个证明是约翰·伯努利作出的,但却刊载在哥哥雅各布
1689
年的《论无穷级数》一书中。出于少见的兄弟情谊,雅各布甚至在书的序
言中承认了弟弟对这一证明方法的优先权。
约翰必须要证明调和级数向无穷发散。他的证明是以莱布尼兹的收敛
1111 1
级数
2+
6+
12
+
20+
30+ ..=1为基础,莱布尼兹的这一级数,我们
在本章前面已经讨论过。此事本身就很奇怪,因为,人们不清楚,这一清
晰易解的收敛级数怎么会成为古怪的调和级数的论证基础呢?无论如何,
约翰·伯努利作了如下推理。

定理调和级数1+ 定理调和级数1+
2
+
13
+ ..+
k1
+ .的和是无穷的。
证明
引入A=
12+
13+
41+
15
+..+
k1
+..,这是一个缺少第一
项的调和级数。将这一级数“..变为分子是
1、2、3、4等等的分数”,
就得到
1234 5
A= ++++ + ..
261220 30
约翰将这一级数作为后面的参考。
然后,他设定前述莱布尼兹的级数为,并从这一级数中连续减去
C
111 1
2
,6
,12
,20
,等等,由此构成一系列相关级数:
C=
1 + 1 + 1 + 1 + 1 + ..=1
2 61220 30
1111 1 11
D=
6
+
12
+
20
+
30
+ ..=C -
2
= 1-
2

2
E=1 + 1 + 1+ ..=D -1 =1 -1 =1
122030 6 26 3
11 1111
F=
20
+
30
+ ..=E -
12
=
3
-
12
=
4
1 1111
G=
30
+ ..=F-
20
=
4
-
20
=
5
··
····
··
····
··
····
约翰接着将这一方程阵列的最左边两列相加,得到
C+D+E+F+..
1 . 11.. 111 .
=++ ++
è. .÷
+
è. .÷
2 66 121212
. 111 1 .
= +++ ..
è. .÷+
202020 20
= 1 + 2 + 3 + 4 + ..= A根据前面设定
2 612 20
另一方面,如果将这一方程阵列的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列相加,他发
现,
11 11
C+D+E+F+G+ ..
= 1+ ++++ ..
23 45
=1+A
由于
C+D+E+F+G+..既等于
A,又等于
1+A,因而,约翰只能得出结
论:1+A=A。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整体等于部分”。但是,显然没有一个
有限数会等于大于自己的数。约翰·伯努利认为,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1+A是无穷大。而
1+A则是调和级数的和,所以,他的证明完毕。
今天的数学家可以对这一证明提出一些公正的批评意见。伯努利是以

一种“整体论”的态度来对待无穷级数的,他将其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随
意处置。我们现在懂得,在处理这些数学问题时,必须特别慎重。并且,
他证明调和级数发散性的方法与现代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今天的数学
家采用下述方法证明:首先确定正整数
N(不论其数值多大),并证明该
级数必定大于
N;那么,既然该级数大于任意正整数
N,则这个级数一定趋
向无穷。但是,约翰没有这样证明。相反,他用更加简明的
A=1+A来证明
级数的发散性,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这是证明量的无穷性的一个最独特的
方法。
我们必须承认,伯努利作出这一论证之后
150年,才有真正精确的级
数理论出现,考虑到这点,或许可以不致过分挑剔。并且,尽管有种种异
议,但谁也无法否认约翰论证方法的巧妙。约翰的证明恰似数学王冠上的
一颗明珠。
雅各布在其《论无穷级数》一书中就他弟弟的证明强调了一个非直观
的重要推断,他写道:“一个最后一项为零的无穷级数之和也许是有限的,
也许是无穷的。”现代数学家称赞他提出了无穷级数的“最后一项”问题,
因为这些无穷级数的性质的确排除了任何最后项;然而,他的意思非常明
确。他所强调的是,在无穷级数中,即使其中的某些项接近于零,其和仍
然可能是无穷的。调和级数就是这种现象的首要例子,已如约翰所证明。
也许是因为这一结果太出乎意料了,雅各布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一
首数学短诗:
有限环绕无穷级数朝夕相伴,
在无限的王国中也存在着有限;
至大寓于细微之所,
而最狭小的有限中却见到无限。
在无限中认识细微是多么快乐,
巨大存在于细小之中,啊,神秘的上天!
最速降线的挑战
伯努利兄弟在他们时代的数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包括调和级
数和许多其他贡献。但是,关于这对相互竞争,难以相处的兄弟,还必须
要告诉读者另一个故事,它肯定是在整个数学史中最引人入胜的一则故
事。
故事开始于
1696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