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古名将英雄梦(全景展示中国三千年战争史)

_25 江湖闲乐生 (现代)
  然而,项王失算了,关键时刻,汉王使了一招反间计将九江王英布诱反,楚军后院着火,项王无奈只得派龙且去平叛,韩信抓住时机,将赵境内的楚军全部扫清,打通赵国与荥阳之间的通道,不断派兵去增援被项王打的惨兮兮的汉王。
  汉王在韩信与英布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然而好景不长,这一年的十二月,龙且击败英布,收编了他的军队,以战胜之姿,增援至楚军荥阳前线。项王于是将韩信放在一边,倾全力猛攻汉王,汉王危在旦夕。
  看来攻齐一事,只能暂且搁置了。公元前204年春,韩信率二十万大军南下,直至魏地最南部的小城修武(今河南省获嘉县境内),安营扎寨,观望局势。
  韩信没有轻举妄动,是因为现在还不是渡河与项王正面对决的时候,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况且,赵国的局势还未稳定,万一他与项王交上火,相持日久,燕齐趁机去攻赵,那么他好不容易打下的局面就全玩完儿了。
  所以,他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观望,且看局势发展,再定行止不迟。
日期:2009-03-13 17:11:07
  12.修武高眠,汉王夺印,攻齐两难,不知如何是好
  韩信没有想到,面对项王暴风骤雨般的进攻,汉王竟毫无还手之力。
  汉王手底下不是没有人啊!论武将,他有英布、周勃、樊哙、灌婴、纪信、周苛,个顶个儿都是勇武过人;论谋臣,他有张良、陈平、郦生、辕生、侯生、陆贾,个顶个儿都是才智超凡;可谓人才济济。这么多人才辅佐他,竟还守不住一个荥阳?
  汉王手底下不是没有兵啊!关中有萧何兢兢业业的输粮输兵,北边儿有韩信源源不断的派军增援,南边儿有英布不住从九江收来旧部参战。这么多兵给他打,竟却越打越少?
  只有一个原因,项王实在太厉害了!
  公元前204年五月,汉王在陈平的谋划下又是使缓兵之计,又是使离间之计,结果还是没能挡住项王所向披靡的兵锋,最终只得让纪信做了替死鬼,自己金蝉脱壳跑到关中向萧何要兵,然后再出关在宛、叶一带与楚军相持。项王于是攻破成皋,率大军兵压宛、叶,打得汉王头都抬不起来,幸亏关键时刻彭越在楚军后方捣乱,迫使项王回军去救,汉王这才得以北上重占成皋。
  公元前204年年六月,项王轻松打跑彭越,回头攻下荥阳,烹杀荥阳守将周苛,引兵复围成皋,汉王再次大败,只得与夏侯婴两人孤身逃出,不久,成皋再次失守。
  这两个月来,汉王被项王揍的跟条狗一样狼狈四窜,无奈只得数度命令韩信引军南下救援,韩信却迟迟不肯渡河。总之,你要兵,我给你;你要我亲自领兵去跟项王正面对撼,对不起,不行!
  说实话,韩信在内心是有点儿怵项王的,在这个世上,韩信只怵项王一个人。
  韩信拥有鬼神般的军事智慧,这种智慧,足以击败世上任何人的军队,除了项王,因为项王拥有鬼神般的战斗力。
  当一支军队与他的统帅拥有鬼神般的战斗力,只有集合整个天下的力量,才能将之毁灭。
  所以,这世上任何精妙的谋略,都对项王都无效,对付他只能靠实力,只有具备压倒性的实力,再加上带兵多多益善的超强指挥官,才有可能击败项王,
  韩信是一个带兵多多益善的超强指挥官,但他现在手里并不具备足够的兵力,所以他不敢碰项王,这不是胆小,而是情势使然。
  他和汉王,还有彭越英布,他们四个人只有联合起来,一点点儿充实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儿消耗项王的力量,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公元前204年六月的某个黄昏,汉王与夏侯婴正疾驰在黄河岸边。
  他又败了,败的惨不忍睹,数十万大军全被打散了,现在只剩了他自己与夏侯婴两个人,像两条丧家之犬一样亡命天涯,惶惶不可终日。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彭城一次,荥阳一次,再加上这一次,总共三次了,丢人哪!
  然而汉王并没有气馁,因为除了齐国,全天下的诸侯都站在他这一边,只要给他时间,总有一天他会耗死项王的,这一点他与韩信英雄所见略同。
  现在,他要去修武找韩信要兵,接着跟项王耗,他相信韩信一定会听命的,因为他俩是栓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只有一起蹦跶,才能跳出一个新天地来。
  但是,汉王不能就这样狼狈的去见韩信,毕竟韩信已今非昔比,他现在可是一支庞大军队的主人了!自己这个领导怎么能像条丧家之犬般去见他,这会助长韩信的骄焰,更会损伤自己的威信,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事情。
  他是去收兵的,而不是去乞兵的,这是原则问题,不能随意。
  要怎样才能威风凛凛的进入韩信的军营呢?汉王抬头看着漫天的乌云,深深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突然,汉王一声长笑,在车上立了起来,口中连道:“有计矣,乃公有计矣!”
  夏侯婴回头要问,渡口已至,只见曹参带着几名亲兵,正满脸笑容的迎面而来。
  起风了,大风吹乱了汉王的头发,也吹散了密布的乌云,夕阳温柔的亲吻着云彩,将它变成了满天的花儿。
  眼见此等壮丽美景,汉王不由神思飞逸,负起双手高声吟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得猛士兮略四方!”
日期:2009-03-15 20:18:49
  修武城外的汉军大营,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韩信与张耳正在帅帐内商谈军情。
  最近汉军在成皋前线的战事很不利,韩信这些天也睡不安稳,他经常对着地图发呆,思考如何阻挡楚军东进的方法。只有让汉王拖住项羽,他才能腾出手来灭掉齐国,打破楚汉之间的均衡,否则继续这样耗下去,天下永远也定不下来。
  “此地便是广武山……”韩信指着地图给张耳看:“赵王,你看此地如何?”
  张耳苍老的眼睛里突然神光四溢,开心的一跃而起:“妙哇!广武山背靠敖仓,前临深涧,正是与楚军相持的绝佳之地,大将军此计甚善,我明日就与你联名上书汉王,要他……”
  两人正谈的起劲,曹参突然揭帐而入,口中大叫:“这么晚了两位大人怎么还没睡,有啥事儿明天再商量也不迟!来,陪末将喝一杯怎么样?”
  张耳连忙拱手谢道:“耳年老不擅饮酒,且明日还有要紧事情办,我看就算了吧!”
  韩信也道:“是啊是啊,大家若是醉了,明日可要误事的。且我军军法有严令,除非庆功饮宴,将士一律不得饮酒。我等大将,更要以身作则才对。”
  曹参立刻变了脸色:“两位大人看不起末将?”
  韩信张耳赶紧要解释,曹参已不由分说拉二人入席,命军士摆上酒菜。
  “参自随大将军渡河北讨,下魏灭赵,战无不胜,此皆乃大将军神机妙算、领导有方也。参心中感佩,早就想敬大将军一觞了,将军幸勿再辞。”
  韩信还要推辞,夏侯婴又道:“只此一觞便罢,如何?”
  韩信无奈,只得陪曹参喝了一觞,毕竟人家是汉王的心腹爱将,这点面子还是得给的。
  曹参接着又奉承了张耳一番,举觞来敬,张耳无奈也只得陪饮。
  没想到才一觞酒下肚,韩信张耳立刻醉倒,不省人事。
  这酒里面有啥猫腻,不用小生多说大家也该知道了吧!
日期:2009-03-16 15:38:47
  第二天,汉王与夏侯婴早早的就起床了,两人到客栈的柜台里结了账,便驱车直驰韩信大营。
  大营外,曹参早早就在门口等着了,他骗说汉王乃是汉使,将其迎入壁内。
  三人直入韩信帅帐。
  韩信张耳二人正抱在一起呼呼大睡,口涎流了满席,夏侯婴忍不住笑出声来。
  “噤声!”汉王瞪了夏侯婴一眼,踮着脚小心翼翼地摸到案边,一把拿起案上元帅印符,回头看了看曹参二人,得意的笑了起来。
  夏侯婴即上前,摇醒韩张二人。
  韩信睁开惺忪的睡眼,却见自己正抱着张耳,不由大窘,赶忙跳起来,两人同时惊叫。
  汉王在旁嗤笑道:“原来二位关系竟如此融洽,看来寡人让你俩做搭档,可真是挑对人了。”
  韩信张耳正在尴尬,又见汉王驾临,不由大为惊惶,赶忙再拜道:“臣等不知大王驾到,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汉王装模做样的长叹一声,道:“轻骑数人绕营,驰骤直入中军,将军尚睡未起,印已取过,左右亦无人报知。倘刺客诈称汉使因而入营,取将军之首,如探囊取物耳!将军坐镇一军,敌人新降,疏漏如此,岂足以争衡天下乎?”
  韩信一愣,忙抬头去看曹参,却见曹参将头扭在一旁,做事不关己状。
  汉王又责张耳道:“汝为监军,正当参赞军务,严加谨慎,昼夜关防,勿使敌人窥探虚实,方为节制之兵。若汝营阵欠严,关防不密,纵人驰骤往来,真同儿戏,汝亦不能无罪。”
  张耳大怒,起身便要分辨,却被韩信一把按住。
  这件事明摆着就是汉王与曹参的阴谋,他们岂会承认?不如配合演出吧,给汉王一个面子,否则大家都不好看。
  汉王满脸欣慰的看着韩信,终于长长舒出一口气。
  ——韩信果真是聪明人,嗯……有前途!
  于是,汉王赶紧放缓了口气,道:“若以军法论之,韩信即当废斥,张耳当斩首,庶可警众。但念汝等累有勤劳,又兼天下正多事,适在用人之际,姑尔饶恕。若复疏虞,决正军法!”
  韩信张耳二人只得苦笑。
  除了苦笑,他们还能咋样呢?
日期:2009-03-17 09:44:50
  汉王即升帐召来诸将,言韩信张耳之过,然后径自发令,调换诸将职守:大将陈武、赵国降将程黑等人调入汉王麾下,往击项王;代相张苍迁为赵相,辅佐张耳镇抚赵国;曹参、高邑等其余诸将,仍随韩信东伐齐国。
  诸将虽然惊愕,但见汉王印符在手,遂不敢多问,只得一一领命。
  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现在君在内且有兵符在手,再骄横的将军也得俯首听令。
  问世上有哪一个帝王,靠着鸡鸣狗盗的手段,还能不失颜面威风凛凛的发号施令的,只有汉王,只有汉王而已。
  汉王又责问韩信道:“我荥阳、成皋二处受困,汝不亲至救援者,何也?”
  韩信解释道:“燕齐之地,变诈不常,大军若动,恐复作乱。”
  汉王怒道:“既如此,何不速速攻下齐国?”
  韩信道:“兵久用则疲,将久守则懈,国久围则敝,敌久拒则困。臣以数万之众,累战取胜,往来齐魏之间,行数千里,若不休息士马,遽尔驰骋行阵,倘敌人以逸待劳,我兵决败。故臣与张耳屯兵于此,一则休整士卒,操演军法,以强战力;二则可就近援助大王,以备不时;臣近日正议扼楚伐齐之事,适值大王驾到,正得面陈。”
  汉王见韩信胸中已有成见,心中大喜,立马一改前态,和颜悦色,毕恭毕敬的躬身请教韩信道:“将军既有良策,敢请以教寡人。”
  大王就是大王,演技果然高超,韩张二人不由心中拜服。
  “此地便是广武。”韩信展开地图,指给汉王看:“夫广武,险阻形胜之地,天下积聚敖仓之所在也,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大王若急进兵,收取广武,屯兵于此,必可顿楚军于壁下。而后,大王可遣一将往助彭越,略取梁地,绝楚之粮道,使项王前后不得兼顾,则臣可趁此机会引兵东去,得仗大王威力,一鼓平齐,而后乘胜南下,与大王会兵伐楚,则天下可定也。”
  汉王大喜,连忙道:“此计甚善,甚善!只是楚军甚是强悍,修武之军当随寡人往收敖仓。至于伐齐之兵,将军就另想办法吧!”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就连曹参夏侯婴两人都觉得汉王有些过分了。
  ——汉王有没有搞错啊,齐地方千里,有城池七十余座,带甲三十余万,是楚汉之外第三大国。当年项王亲自出马,转战千里,都迟迟未能平定齐国。你现在把韩信的兵都调走了,又要他攻下齐国,这不是把韩信往火坑里推嘛!
  汉王却深情的望着韩信,肉麻的说道:“将军虽无兵,亦必可一鼓而平齐也,寡人对你有信心。”
  诸将全体石化。
  ——妈的,信心有个屁用,信心能当百万雄兵吗?汉王咋这没谱。
  没想到韩信却呵呵一笑,自信满满的说道:“信即回赵收其丁壮,九十日练兵,十日伐齐,百日之后,必献齐王之首于大王麾下。”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韩信军虽被夺,然志气不改,果真英雄本色。
  汉王于是大喜,即拜韩信为相国,地位和萧何相等,且仍掌大将军印。又令赵王张耳守备赵地,筹集粮秣,以助韩信伐齐。
  收走二十万精兵,补偿一个相国的虚位,这笔买卖真是太赚了!
日期:2009-03-18 11:45:14
  汉王如此对待韩信,韩信心里当然不是滋味,但他还是忍了,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局。
  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优秀的战略家的心中只能有大局,而不能有自己,除非下了战场。
  于是,韩信在赵国招兵买马,准备伐齐;汉王在修武收亡纳叛,欲谋敖仓,两边忙了个不亦乐乎。
  三个月后,韩信重新训练出了一支数万人的新军;汉王亦兵势复振,一面遣刘贾往助彭越骚扰楚之后方,一面引兵南下谋取敖仓。
  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的大军从赵地出发,往击齐国,齐王田广亦派出大将田解与华无伤,屯兵于二十余万于黄河东南岸的历下(今山东济南),以防汉军渡河。
  历下是齐国的生命线,它非常非常重要。
  春秋时,诸侯争齐,多在历下。自战国以迄秦楚之际,历下多事,则齐境必危,当年蒙恬攻齐,也是一破历下,齐王建立马完蛋。
  所以齐国几乎将全国的兵都压宝在这儿了,保住历下,就等于保住齐国。同样,韩信攻破历下,就等于得齐之半。
  一时间,历下战云密布,眼看双方之就要爆发一场大战,汉王属下第一辩士郦食其却将韩信的计划全部打乱。
  汉王夺得韩信大军以后非常高兴。觉得腰也直了,气也壮了,腿脚也不抽筋了。现在对楚战事一片大好,彭越刘贾夺取了梁地十几个城池,直接威胁楚国大本营彭城,项王已回军去救了,这正是汉王重新夺取正面战场优势的大好机会!只有韩信那边让他有点儿不放心,韩信真的能一举攻下齐国吗?不会是吹牛的吧!
  韩信的能力无可置疑,但齐国毕竟是天下第三大国,实力远非赵国可比,连项王都数征而无功,韩信估计也不行吧!
  主上有忧,臣必担之。郦食其前次说魏不成,坐视韩信将功劳抢去,心中不爽,这次便又打起齐国的主意来,他想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国加入汉阵营,共同来对抗项王。
  郦食其认定,韩信是不可能平定齐国的。夫齐,东有螂琊、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两千里,持载数十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十有二焉!况且,如今齐国的当权者田横可不是个好惹的家伙,当初项王攻齐,大败齐军于城阳之野,田横之兄田荣被杀,田横遂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而收散卒数万人据城阳以反楚,项王连战之,竟未能下,最终只得无功而返,与齐讲和,可见此人厉害。
  而且,田横此人在齐素有威望,其善用贤者,有惜士之名,是个孟尝君般的人物。据传田横身边有五百门客,个个对他忠心耿耿,就算是为他赴汤蹈火,也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所以郦食其认为:与田横这样的人物为敌,实在不智,只有将他变成我们的盟友,才是明智之举。至于韩信,你还是站一边儿凉快去吧,也该我老郦出出风头了。
  古有苏秦张仪,今有我高阳酒徒,哈哈,我老郦就要流芳百世了,你们等着鼓掌吧!
  老郦对汉王说:“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解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族甚强,且其后负海(大海)岱(泰山),前阻河(黄河)济(济水),南近楚,齐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陈其利害,说齐附汉,使为东藩,不劳张弓矢而能屈人之兵,所谓谋之上者也。”
  汉王心想:对啊,与其让韩信去打那成败未卜的一仗,不如就派郦食其去试试看吧,如能不战而下齐七十余城,当然大善;如若不成,最多也不过损失一名辩士而已,有什么关系!
  于是汉王同意了郦食其的计策,不过他一面派郦食其出使齐国,另一面却并未收回韩信攻打齐国的命令,他这叫做政治军事双管齐下,双保险。
  正是汉王的这个最保险却最不厚道的决定,害死了老郦,害惨了田横,也害苦了韩信。
日期:2009-03-19 10:37:12
  田横正密切注视着韩信大军的情况,正这时,郦食其来了,说是来讲和的。
  田横顿时搞不懂了,你们一下子要打,一下子要和,究竟在玩儿什么花样,耍我们吗?
  郦食其赶紧解释:和的了就不打,和不了就打。
  田横不吃这一套,说:谁说要跟你们和了,打就打呗,怕你们不成!
  眼见田横挺横的,郦食其便打了哈哈,转而问齐王田广道:“陛下可知天下之所归乎?”
  齐王田广是个老实人,当下便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不知也。”
  郦食其道:“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保也。”
  田横在旁道:“妖言惑众!吾齐国地方数千里,国富兵强,内有文臣致治,外有武将安边,按甲屯兵,坐观胜负,如何未可保也?
  郦食其叹道:“公何欺人之甚耶?公自度与项王勇武何如?项王得关中而不能守,走彭城而不能敌,五国皆叛,关中尽失。今齐以千里之区而欲保全于乱世,不亦误乎?”
  齐王田广一听郦食其讲的蛮有道理,便又问道:“既如此,天下何归?”
  郦食其道:“天下归汉。”
  田横在旁冷笑道:“大言不惭!”
  齐王田广却很有耐心的问道:“先生何以言之?”
  郦食其闻言大喜:哈哈,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机会来了,看招!
  于是他喝了一口水,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以缟素为资,为义帝发丧,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叛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楚若强而实弱,汉似弱而实强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破北魏,举三十二城;下井陉,诛成安君: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也。今已据敖庾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厄,拒飞狐之口,抚安百姓,虎视天下,吾知天下之所归者,诚在汉不在楚也。大王急早归附,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如若不然,危亡可立而待也。臣之此来,实为齐,非为汉也。大王宜熟思之!”
  鼓掌!郦食其这番话,历陈利害,雄辩滔滔,实在太牛了!这下子不仅老实人齐王田广大觉有理,就连挺横的齐相田横也不禁心动了。
  ——是啊,项王残杀齐人,且与我有杀兄之仇,此仇不共戴天。若是齐可中立自保,不去管楚汉的闲事儿也罢,毕竟齐国的实力比不上楚汉任何一方。但是看这形势,中立恐怕不可能了,那么就投靠貌似厚道些的汉王吧,总之先解决了目前的危险再说,打仗总是对国家不好的。
  于是,田横与大侄子齐王田广一商量,最终决定先站在汉这一边,日后如果汉不行了,再投靠楚也不迟,总之,齐国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只要绝对的安全,安全第一。
  既然决定归顺汉了,当然要表示表示诚意。齐国遂解除了历下的战备,并遣一使臣前往汉王那里洽谈联盟事宜,至于郦食其,自然就成了齐王的坐上贵宾,他为老郦安排了连场酒宴,每日里山珍海味醇酒佳肴宫花红袖美女歌舞连番攻击,打的老郦心花怒放老树逢春醉卧欢场风月无边洪波涌起上下天光乱红飞去一泻千里朝朝暮暮浮生若梦不知今夕是何年。
  可惜,这是老郦最后的疯狂了,谁都不会想到,他的生命,早已在汉王派出他的那一刻已经完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了汉王与韩信的壮志,老郦注定要被牺牲了。
日期:2009-03-20 11:28:50
  汉齐已经达成了和平协议,但是汉王并没有下令韩信停止对齐国的用兵,他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让韩信一劳永逸搞定齐国的好。毕竟齐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背山靠海,擅渔盐之利,商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地近楚国后方,战略位置优越;总之好大的一块肥肉,不吃太对不起自己了。
  再说了,谁能保证齐国日后不会反水?汉王平生最不相信的就是一纸合约,当初信誓旦旦的怀王之约,也没见项王遵守过!之后信誓旦旦的鸿沟和议,也没见汉王认真过!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乱世,傻子才会相信白纸黑字呢!血与火打出来的江山才是王道!
  当然,这些心思他不能告诉郦食其,也不能告诉韩信,这需要他们自己去领会。
  郦食其却没能领会汉王的精神,他还以为他已建不世之功,万户侯行将到手,自己必当名扬天下流芳百世,殊不知他很快就要乐极生悲永垂不朽了!
  韩信也被汉王弄糊涂了,他的大军刚开至齐赵边境的平原津(黄河之渡口,在今山东平原县),就听说郦食其已经说降了齐国,不由大感意外,颇为踟蹰。
  现在该怎么办?进军呢不妥,别人已经同意投降了,不进军吧又不甘心,毕竟自己已经准备了这么久。况且齐国一向多变,它既不肯安心附楚,又怎会诚心归汉?
  进军?还是不是不进军?韩信陷入两难之地。
  正此时,韩信手下一个叫蒯通的谋士站了出来,煽风点火,力劝韩信攻齐。
  蒯通,范阳人氏(今河北涞水县南),本来叫蒯彻,后因与汉武帝同名,故史书讳称之为蒯通。当初张耳陈馀等人攻打范阳时,他曾仅凭着一张利嘴搞定三十余座城池。赵国能在秦末时复国成功,蒯通居功至伟。后来韩信平了赵国,蒯通就加入到了韩信的帐下,为他出谋划策。
  与韩信兵家不同,蒯通是个大纵横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纵横之术,最后还根据毕生所学与实践,写出八十一篇这方面的论文,集结成书,号曰《隽永》,概称其论可适万世,隽永不衰。(《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蒯子》五篇,与苏秦张仪齐名。)
  但与范增、郦食其等人的纵横术不同,蒯通的纵横术偏重于倾危与阴谋,讲的通俗一点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具体实施方法就是将局势搅乱,然后从乱中取胜、由乱中取利。这是一门非常恐怖的学问,玩的儿好无往不利,玩儿的不好万劫不复,总之没有一点儿胆量、没有一点儿在乱局中保持冷静的本领,那是千万不能碰这门学问的。
  然而,蒯通却非常醉心于这种刺激无比的学问,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先是想用这门学问帮助赵国,赵王歇不用;接着他又想用这门学问帮助项王,结果项王封他做官,却不用其策;最后他便找上了韩信,从而改变了韩信一生的命运。
  蒯通跟韩信说:“将军攻齐在即,如箭在弦上,切不可止。”
  韩信道:“公何所见而不可?”
  蒯通反问韩信道:“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
  韩信摇头道:“无有。”
  蒯通道:“既如此,将军何以得无行!此实不遵汉王之命也。”
  韩信不由一愣,道:“依公所言,莫非汉王之意,乃说齐为虚,攻齐为实么?”
  蒯通笑道:“正是如此。齐人一向多诈,岂有一言而能服之?汉王不命将军回军,其间必有深意。”
  韩信动心了:莫非汉王果另有图谋?让郦食其哄骗齐人放松警惕,再让我乘其不备发动进攻?
日期:2009-03-20 15:00:49
  蒯通见韩信已经心动,继而又道:“况且,将军带甲数万,将一岁余矣,止下赵五十余城。今郦生乃一儒士耳,掉三寸之舌,凭一篇之言,下齐七十余城,以将军之威德,反一竖儒之不若,旋师何面目以见汉王耶?依臣之愚见,不如乘齐无备,长驱直入,一举而可下齐亦。”
  蒯通表面上是为韩信抱不平,心中还有句话没说的是:当初我蒯通一言下赵三十余城,如今郦生却一言下齐七十余城,轻松打破了我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是可忍孰不可忍!
  韩信闻言,又沉吟了好一会,才向蒯通道:“郦公尚在齐国,我若乘虚袭齐,齐必杀郦公。是我不杀伯夷,伯夷因我而死。我何忍哉!”
  蒯通道:“王命先遣将军伐齐,而无止将军之诏,将军伐齐,奉王初命也。若既遣将军,而又复差郦生,其失在汉王,不在将军也,将军何惑焉?”
  韩信长叹一声道:“话虽如此,我心实不忍焉!”
  蒯通于是再劝:“齐实惧我大兵在赵,不得已而归降,非其本心,今日虽降,不久决然复叛,那时又劳人马远征,往返之费,甚是不便。不若今日一鼓而灭齐,以除后患,此虽伤郦生一人之命,而成汉万世之业,轻重大小之分,昭然可见,将军又何区区为儿女子之态乎?”
  韩信最终道:“先生之言固善,然事关重大,且容我思之。”
  蒯通还要再劝,突有一军士来报:汉王诏令郎中骑将灌婴、右骑将傅宽,率骑兵一万前来从击齐国,大军离此止有百里。
  韩信闻信一跃而起,大笑道:“传我将令,整点三军,今夜渡河袭齐!”
日期:2009-03-21 12:26:21
  13. 克下临淄,沈沙决水,半渡而击,斩龙犹斩草
  这是一场货真价实的闪电战。
  公元前204年十月某夜,韩信数万大军乘齐军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黄河,奇袭齐历下军。灌婴率领的汉军骑兵,突入齐将华无伤的车骑大营,生擒华无伤及其亲兵部属四十六人,曹参指挥的步兵则攻破了田解的中军大营,一战,只此一战,二十万齐军全面崩溃!
  作为齐国的西大门,历城要塞城防坚固,背靠泰山,前临黄河与济水,其易守难攻之程度绝不会比井陉差多少,如果齐军有防备的话,韩信绝不可能这么轻松获胜。
  这一切都是郦食其的功劳啊!韩信如若有情,该对老郦大唱“军功章上,有我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才对!
  可惜,人再有情,政治也是无情的,可怜的郦食其,他的末日到了。
  齐国属于平原地形,过了历城要塞,就是一马平川,韩信大军很快兵临临淄城下。
  田横田广这一对苦命的叔侄顿时傻眼:
  完了完了,没了历城这条生命线,兵力空虚的临淄根本不堪一击,就算田单复活孙膑在世,恐怕也得阿弥陀佛无计可施。
  这一切,都是那郦食其给害的,利口巧言,满嘴喷粪,把我们当猪一样骗,我们还真傻傻的相信他了,好酒好肉好女人的伺候,我们可真是贱哪!
  好,好,你不是拿我们当猪嘛!那我们也拿你当猪办,寡人要活煮了你!
  一向自诩老实人的齐王田广,这时终于露出了他的虎狼真面目。他命人在临淄街头架起一口烹猪的大鼎,里面灌满水,下面用火烧,然后把郦食其活生生的给扔了下去。
  郦食其在越烧越热的鼎水中大声怪叫着,也不知是哭是笑。
  田广派人把郦食其从水里捞了起来,满脸堆笑的说道:“汝能止汉军,我便活汝!”
  郦食其大笑道:“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你老子我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
  田广大怒:郦生枉称天下大儒,竟然当面辱骂本王,真该万死!来人啊,把这竖儒再给我扔下去!
  几个兵士上前就要拉,郦食其一把甩开,朝田广深深一鞠躬,道:“臣此去便于黄泉等候大王,大王切莫思臣。”说着,郦食其缓缓脱下外衣,将头整个裹上,然后纵身跳入了沸腾的开水之中,狂笑而死。
  安息吧,郦食其,跳出这个残酷的人间,天堂自有孔孟之道,愿你一路走好!
日期:2009-03-23 09:55:07
  烹完郦生,田广便急匆匆回到宫中,准备跑路。
  田广与众臣商量:韩信虽攻破历城,但历下二十万齐军只是被打散,兵员损失并不严重,现在只要派出诸将四收残兵,各自为战,事尚有可为。
  于是决定:
  齐将田吸,北走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北),找机会切断韩信东征军的粮食补给。
  相国田横,西走博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守相田光(副相),南走城阳(今山东沂水县一带);组织力量反扑。
  将军田既,东走胶东,收兵以巩固齐国东面半壁河山。
  齐王田广,南撤至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借助齐国最后仅存的一条堪比历城的防御线“潍水之险”阻截汉之追兵,并派使者紧急向楚国求救。
  项王对田广虽有杀父之仇,但值国家危亡之际,就算是引狼入室,也一时顾不了那么多了,先解决了燃眉之急再说。
  这会儿,刘项双方已如韩信所料的在广武山东西两麓耗上了,双方各出奇计,你来我往,斗了一个平分秋色。
  正此时,韩信轻松攻入齐都临淄的消息传到广武,汉王笑歪了嘴,项羽急开了锅。
  汉王对韩信非常满意:以齐的战略位置,与其留着这么一个实力强大且随时可能反水的同盟军,不如彻底干掉,韩信参透了寡人的心意,做的很好,很不错。至于牺牲了郦食其,反正黑锅有韩信背着,一切与寡人无干,哈哈!
  于是,为了彻底平定齐国,汉王再次大出血,派出陈武、陈涓两员大将,率军一万,前往增援韩信。
  项王对田广非常恼火:这家伙怎么这么傻啊,简直比猪还笨!这下糟了,齐国要是完蛋,韩信势力必将大增,而严重威胁楚之后方。没办法,现在只好派人去救这傻瓜了!也好,如能趁此机会灭掉韩信,再将齐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我便再无后顾之忧了!
  再穷不能穷孩子,再难也要救齐国,因为腹背受敌乃是大忌。于是,项王更加大出血,派出旗下首席猛将龙且为主帅,周兰为副将,并一口气抽调楚军近二十万北上援齐,务必将韩信给解决掉,以去心头之患。
  与此同时,韩信已率军追至高密,与齐王田广隔水相持,等待双方主力齐聚,再决一死战!
  在此之前,韩信已派曹参率军两万,在历城附近的著、漯阴、平原、鬲、卢诸等地扫荡先前被打散的齐军历下残军,以解后顾之忧。
  在曹参未搞定后方之前,韩信是不会轻举妄动的,还是那句话,腹背受敌乃是大忌。
  不久,曹参肃清残敌,急至高密与韩信会和,汉王派来的陈武援军也同时拍马赶到。
  汉之主力已经齐聚,现在韩信该动手揍田广了吧?
  还是不行!
  在楚国的援军没来之前,韩信是不会找田广麻烦的,因为他要借此机会大大消减楚军的有生力量,以为之后的楚汉决战做准备。
  还好,项王没有亲自挂帅来攻韩信,否则韩信绝不会如此从容。二十万楚军,好大的一份礼,项王真是太客气了。
  从彭城到高密,有近千里之遥,楚军又人多车杂,且没这么快到呢!韩信只好耐心等待。
  曹参灌婴诸将都劝韩信先揍田广再说,干掉田广,夺了潍水之险再来与楚军周旋,毕竟楚军战斗力远超汉军,且兵力数倍于汉军,统帅又是曾打败英布的猛将龙且,如果让齐楚会师且拥潍水之险,形势对汉军将非常不利。
  韩信却一笑置之。
  齐楚一向有隙,即便因为形势暂时凑合在一起,也是面和心不和,容易配合失当而犯下致命错误。当年汉王领诸侯联军六十万攻打彭城就是因为这样才惨败的,所以说对付齐楚联军要比单独对付楚军容易,容易的多。
  韩信之所以不解释,是因为这点他说给诸将听诸将也不会明白,且有揶揄汉王的嫌疑,不如不解释。
  至于潍水之险,还是留给齐楚联军来消受吧!韩信正要借助潍水,给齐楚联军回一份超级大礼,欢送他们去见阎王。
  水与火,自然界最普遍的元素,却是天下最伟大的两位名将生平最爱的力量。
  火,炽热的火,直白的火,爆烈的火,为项羽最爱。
  水,沉静的水,智慧的水,多变的水,乃韩信最爱。
  项羽毕生,燃烧毕生烈焰,焚耀千古,谱写一段传奇;韩信一世,倾泄一世血泪,冲扫天下,奠基一个大汉。
  悲哉!!壮哉!!
日期:2009-03-24 09:54:27
  龙且是个货真价实的超级猛将。
  在楚军中,自项王以下,最厉害的就是龙且、钟离昧二人,但龙且的军事能力远在钟离昧之上,他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恐怖人物。
  龙且的恐怖之处,在与他不下于项王的惊人战斗力,虽然在具体战术指挥上他不如项王。
  但是单论勇猛,就连章邯英布这样的牛人也不得不承认,龙且拥有鬼神般的战场冲击力,当这股力量完全爆发出来的时候,他们除了望风而逃,没有任何选择。
  龙且根本看不起韩信,比项羽还看不起韩信,确切的说,龙且从来没把韩信当过一根葱。
  ——韩信这个人我太了解啦,我们曾同朝为臣么!反正我看不出他有啥过人之处来,他能当上汉军统帅,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他能击败魏豹陈馀等人,更加是一个笑话,我龙且这次就是来看笑话的,哈哈!
  一门客提醒龙且:韩信从一个小卒混到大将军,恐怕不能光用笑话来解释吧!
  龙且大笑:就算他不是一个笑话,我龙且来了,也能把他打成一个笑话。
  那门客只能摇头而退。
  十一月,龙且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高密城,接受齐王田广与他手下那些脖子都盼长了的齐军的热烈欢迎。
  这些天来,齐军一日三惊,寝不安枕,天天害怕汉军攻过河来,现在救世主终于到了,他们开心的差点流出泪来。
  齐王田广赶紧大摆酒宴招待龙且、周兰、项冠、留公旋等楚将,拼命的讨好他们。
  谁都知道,楚军乃是天下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齐王田广要想复国就靠他们了,不讨好行吗?
  但是谁也知道,田广的父亲田荣以及无数齐国军民,都是楚军害死的。明明心内痛恨不止,还要装出一副亲热的样子,齐人的心中在滴血。
  龙且却顾不着这些,他喝得兴起,竟爬到案上大声叫道:“我楚国天兵一至,汉军必望风而靡也!传我之令,大飨士卒,择日与汉军决战!”
  正此时,阶下一人突然高叫:“不可!不可!”
日期:2009-03-24 12:10:01
  龙且回头一看,正是前日那个劝他不能轻敌的门客,心头顿时不悦,怫然道:“为何不可?”
  那门客道:“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地,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
  这正是韩信所担心的,如果楚军深壁坚守,再配以齐军四处游击,汉军还真的很难办。
  毕竟齐国太大了,战线太长了,战争拖得越久越对韩信不利。
  然而这时,历史诡异的重演了,龙且像陈馀一样没有接受属下的正确建议,因为他们同样轻视韩信。
  龙且道:“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汝何惧之?”
  那门客道:“不然!韩信自下三秦而来,所到之处,无不风靡,其人足智多谋,变诈莫测。将军当仔细防备,不可轻敌。”
  龙且不以为然,嬉笑道:“韩信虽所向得胜,但未遇劲敌耳,昔魏豹不听周叔之谏,以致丧师;陈馀不用左车之谋,而斩水上;燕王畏声势而暂降,非心之服;三秦失地利而偶败,非战之罪也。吾今率百战百胜之师,受命救齐,与信决战,则远非诸国可比。信岂能用其谋哉?”
  门客无语,只能苦笑。
  ——韩信都快打下大半个中国了,你却说他是偶胜,你不觉得这偶然也太偶了点儿吗?
  龙且继续道:“况且,我奉命救齐,若不战而胜,岂非无功乎?今必战而胜之,则吾可得齐之半也。何为止?”
  龙且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他瞧不起韩信不过是其次,更主要的是他想凭战胜之威,趁火打劫齐王田广,搞一半齐地自己来当王!
  这世上最坏事儿的东西,就是一个贪字。
  凡是沾到这个字,神仙也救不了他。
  当然,龙且选择主动进攻,在有私心的同时,也是为了楚国的利益考虑,齐楚矛盾由来已久,如不能战胜立威,则无法彻底控制齐国,借齐抗汉的全局战略也就无从谈起。
  言至于此,门客无奈,只得放弃了自己的意见,闷头喝酒,听天由命。
  龙且的这个门客没有将名字留在史书上,但是光从他这几句话就可以看出,他的军事水平很高,甚至可以和李左车媲美,可惜了,这个人与刚出道的韩信一样身份低微籍籍无名,以至没能在历史中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最终惨被埋没。
  苏轼尝言:“噫!自古英伟之士,不遇机会,委身草泽,名湮灭而无称者,可胜道哉?”历史是残忍的,它所埋没的人永远比它所垂青的人多,还好,韩信属于后者。
  这都是命。
日期:2009-03-25 11:43:32
  龙且不知道,韩信早已为他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着他往下跳了。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至楚军到达高密的前一夜,韩信站在潍水之畔,默默的看着对岸齐军营地。
  诸将远远的站在韩信身后,不敢打搅他的思绪。
  经过这么多场奇迹般的胜利,韩信已经成了汉军的神,永不失败的神。
  就连灌婴曹参两人,也不得不承认,韩信是值得所有人信赖的一名伟大统帅,龙且绝对不是他的对手,这个天下能做他对手的只有项王和汉王。
  ——如果韩信与项王和汉王一起争天下,最后谁会赢呢?
  这个问题没人敢公开讨论,但大家内心都曾偷偷想过。
  他们没办法不去想,换做谁走到韩信这个位置,恐怕多多少少都会生起一点不臣之心吧!
  如果韩信击败龙且,全定齐地,这事情说不定真的会发生呢!
  真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必须在韩信和汉王之间做出选择了。而这个选择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武的战事,汉王胜则选择汉王,项王胜则必须选择韩信,这是利益乃至性命攸关的事情,感情必须放在一边。
  一轮明月泄影在眠熟的潍水之中,映着两岸灿烂的灯火,泛起点点波鳞,一如韩信的心。
  冷月无声,只有潺潺流水,搅人思绪。
  当时正值十一月严冬枯水期,潍水水位尚浅,堪及大腿,基本无需船只士卒就可涉水作战,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
  好事是这样韩信就无需苦思良策引诱楚军渡河了,他们见水浅,自会放胆入水。
  坏事是这样一来,韩信就无法对楚军半渡而击之了,这么浅的水,跟平地作战无异,看来韩信之前想利用水攻的计划恐怕行不通。
  龙且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决定放胆与汉军在潍水决战的,在这种情况下,韩信绝使不出啥阴谋诡计来。
  ——得,潍水之险咱谁也用不上了,就跟你堂堂正正的决战,看我厉害还是你厉害!
  龙且错了,一个真正的战神,不仅能利用自然的力量获得理所当然的胜利,还能创造自然的力量争取不可能的胜利。
  韩信不仅是战神,而且是兵仙,他很快想出一个绝妙的作战计划,绝妙到韩信自己都忍不住佩服起自己来。
  于是,在暧昧的水月间,兵仙韩信笑了,笑的很暧昧。
  诸将见韩信喜笑颜开,知道韩信已有妙计,于是忽的一下全围了上去。
  “大将军想到妙计了?”
  “哈哈哈哈,高邑,这次还是派你去,你有经验!”
日期:2009-03-26 11:45:54
  时间很快过去了二十四个小时,第二天傍晚,楚军开进高密,齐王田广为龙且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龙且喝得兴起,一番狂言,让某位可怜的门客大大郁闷了一回儿。
  欢宴还未尽兴,汉军已经趁夜大举涉水,朝高密攻来。
  龙且闻信大怒:好个不识好歹的韩信,竟敢败坏本帅酒兴,罪该万死!
  他立即命令,全军倾巢出击,今夜就将韩信解决掉!
  真是一个没脑子的命令,楚军方至高密,远行疲敝,此时决战,绝非明智之举也。
  然而龙且太相信楚军的战斗力了,他们是天生的战士,在任何时刻都彪悍无比,疲敝在他们的字典里永不存在。
  楚军赶至潍水之畔的时候,汉军正涉水涉了一半,龙且分明看到,韩信就在水中指挥士卒渡河,显然,汉军的主力也倾巢而出了。
  龙且大喜:孙武说兵贵神速果然没错,韩信哪韩信,你没想到吧,本帅来的这么快,刚好逮着你半渡,哈哈哈!
  趁着韩信半渡,楚军阵前的弓弩手开始疯狂的发射,汉军士卒被射了个措手不及,大批人马倒下,鲜血染红了潍水。
  韩信立刻指挥弓弩手还击,双方往来对射,但因汉军兵力不及楚军,又兼在水中机动性变差,所以渐渐不支,无奈只好边射边退。
  龙且奋臂四十五度,握拳高喊:“我固知信怯也。传令下去,全军追击!”激动的心情与酒精的刺激,让他的脸儿白里透红,分外可爱。
  这时那个瘟神般的门客又不知怎地冒了出来,张臂拦在龙且马前,大声道:“将军不可!潍水乃长流大河,今水深却只及马腿,此必阻上流而不行,使我兵过河,放水而下,将军何以御之?”
  龙且大怒,你个烦死人的苍蝇,你就不能消停会儿,浪费我宝贵时间,韩信跑了我拿你开刀!
  门客抱住马腿,声嘶力竭的喊道:“韩信奇谋之士,狡诈无常,将军不可不防哪!”
  龙且不耐烦的说道:“胯夫已大败,逃命不暇,岂有深谋?况河水随旱涝而为多寡,当此十一月隆冬之时,正水涸之际,河内以此水浅,何足为异?汝再多言,军法从事!”
  门客紧紧抱着马腿,放声大哭。
  龙且火起,手起剑下,将门客斩倒。
  残忍的历史,这都是命。
  楚军如潮般的涌入潍水之中,龙且一马当先。
  汉军骑兵纷纷跳下马,拔腿就跑。受惊的马匹刚好挡住楚军的追击路线,为汉军主力撤回岸边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数千名负责阻击的汉军士卒来不及回岸,被楚军全数杀死。
  这是胜利必须付出的代价,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都是命。
  龙且杀的快活啊,一柄大戟上下翻飞,在血海中劈波斩浪,砍到汉军无数。他那一骑当千的伟岸身影,就是提升楚军士气战力的超级催化剂,一时间,潍水之中楚军杀声震天,好似坦克般所向无前攻上岸来。韩信分明看到,顺利撤回岸边的汉军士兵每人都被吓的脸色发白,掉头狂奔不止。
  韩信一面跑,一面心中长叹:果然是山寨版的项王,战力非同凡响,如果不是我早有布置,此战必定凶多吉少了!
  待汉军逃入大营,数万楚军已在龙且的率领下上岸,其他大部楚军则尚处半渡,另外还有周兰率领的数万楚军与田广率领的数万齐军在对岸压阵。
  龙且一马当先很快追至汉壁之下,却见大营门口高悬一灯,其大如斗,下立一木牌,上书六大字云:“灯灭龙且死。”
  龙且狂怒,白里透红的脸儿变成了红的发紫。
  ——好你个胯夫,竟把自己当成孙膑,把本帅当成庞涓了,气死我也!我砍!!
  说着,龙且奋力一戟,将那个巨大的灯笼挑落。然而,什么事也没发生。
  龙且愣了半晌,突地放声大笑:“胯夫装神弄鬼,是惧我耶?”笑声未歇,忽听得身后水声大作,回头一看,却见潍水上流之水,滔滔汹涌而来,波翻洪浪,疾如箭发,霎那间将水中数万楚军全数淹没!!
  几万大军,几分钟的功夫全没了,有的被淹死,有的冲走,只有少数水性好的脱去甲胄游回了对岸,简直乱透了!
  数万大军,数万大军哪,这样就没了??龙且欲哭无泪,差点一口气背过去。
  哪里来的水,枯水季节,哪里生出来的洪水呢?难道韩信会魔术不成?
  为了解释这所有的疑问,让我们把时间再次拨回二十四小时,转到昨夜韩信布置妙计的时候吧!
日期:2009-03-27 11:24:49
  月上中天,韩信还在看着潍水发呆,枯水季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咋办呢?
  没有水,那就蓄水呗!这还不简单!当初白起水淹鄢城,王贲水灌大梁,都是靠着筑坝蓄水,现在韩信也要这么办,不过的他的这个计策,要比前辈白起王贲来的复杂精妙的多。
  想到这里,韩信忍不住嘿笑了起来:我咋这么有才呢?我太佩服我自己了!
  诸将见韩信喜笑颜开,知道韩信已有妙计,于是忽的一下全围了上去。
  “大将军想到妙计了?”
  “哈哈哈哈,高邑,这次还是派你去,你有经验!”
  韩信派给高邑的第一个的工作,就是收集一批沙袋,数量为一万个。
  高邑言听计从,立刻照办,不到一夜,万余沙袋已经齐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