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是时,韩信拥兵于齐、彭越拥兵于梁,英布拥兵于淮南,却均不敢踏入西楚地盘一步,说到底,他们还是畏惧项王啊!
在这种情况下,刘季决定向西楚议和了,既然咱们谁也打不过谁,那不如就算了吧,你把我爹还给我,我俩各自退兵,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项羽也有同样的想法。做不成兄弟,也做不成君臣,便做了好几年对手,结果又分不出胜负,咱们不如和平共处,让两国百姓好好的休养生息几年再说。
于是,在公元前203年八月底,刘季先后派出谈判专员陆贾与侯公,向项羽求和。
第一次陆贾没能成功,第二次侯公成功了。
陆贾是汉代非常有名的辩士、文学家和儒学大师,为什么他没成功,反而名不见经传的侯公成功了呢?
原因很简单,陆贾者,儒生也;侯公者,纵横家也。儒生通常喜欢居高临下跟人讲道理,纵横家则往往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其权衡利弊,你说像霸王这样的人会爱听谁说的?
于是在侯公的劝说下,项羽与刘季议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此后两国互不侵犯,和好如初。
鸿沟,我们前面说过了,就是那条流经广武涧的古运河,这条河大致是从现在的郑州市西北引黄河水东流,到开封市附近向东南流,到现在的河南淮阳县汇入颍水,再向东南经今安徽的阜阳汇入淮河(今只剩郑州段贾鲁河)。按照这样划分两国疆界,其实是非常粗糙的,从象棋的棋盘来讲,楚河汉界,兵卒拱两步也就过了,相信这道合议即便最终得以实施,之后的边境纠纷也会少不了。
然而现在,楚汉双方都急于罢兵,所以一时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公元前203年九月,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终于达成合议,休兵罢战。刘季乃封侯公为“平国君”,这可是诸侯级别的名号,然而咱们侯先生却不辞而别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半点云彩。
原来,侯公不止是个纵横家,也是一个道家, “平国”与“倾国”只有一线之隔,此等名号,深知进退之术的道家岂敢受之?
九月底,被软禁在项羽军中两年零五个月的刘季家人们,也被放回汉营。营中汉军大呼万岁,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看样子,久违的和平即将到来,乱世终于要结束了。
不见得。
日期:2009-1-7 15:13:31
42. 项王有信,不觉有挫,欲向彭城醉南山
汉营之内,刘季见过太公,哭拜于地:“父亲,孩儿不孝,让您受苦了!”
刘太公却一声冷笑:“汉王何必行此大礼,老朽没成为大王腹中之羹,已然很知足了。”
刘季一阵尴尬,站起身来,又对吕雉施礼道:“一别多日,夫人身体可好。”
吕雉却也一声冷笑,道:“好,好的很。不过却没有大王好,大王一边打仗,一边还能纳那么多夫人,身体一定比妾身好多了。”
刘季更尴尬了,但是没办法,谁叫他欠家人这么多呢?成功人士不是那么好当的,问世间帝王,家庭和睦者能有几人?
楚寨之内,项羽忙乎完了一天的撤军工作,回到大帐,连沉重的盔甲都未及脱去,就一下子跌坐席上。他累了,真的很累。
不一会儿,门开了,虞姬像一阵风儿般,钻入项羽的怀中,咯咯的笑着。
“再不用打仗了,虞姬,从今以后,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项羽搂着虞姬,开心的说。
虞姬却仰头看着项羽,幽幽的说:“真的吗?你和汉王真的要撤军,从此不再争斗?”
项羽笑道:“当然,男人看重是的诺言.讲的是信义。何况鸿沟和议我与汉王都签字了,白纸黑字,岂能赖账?”
虞姬却担心的说道:“可是我总觉得事情还没有结束,项王,你要小心啊!”
男人有信义,女人却有直觉。男人的信义不一定能相信,女人的直觉却往往很准。悲哀的是,有时候直觉比信义还要靠得住
项羽摸了摸虞姬的俏脸,微笑着说:“你们女人哪,就是会瞎担心。人无信不立,人不讲信用,猪狗都不如。放心吧,我和汉王都不是猪狗,我们是一国之君呢,君无戏言,你懂么?”
虞姬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开始为霸王宽衣,两人含情脉脉的看着,一时间,天地都融化了。这一对可怜的小儿女,正可怜的享受着他们的最后时刻。
汉营和楚寨,项羽和刘季,今夜注定无人睡眠。
日期:2009-1-7 16:19:08
第二天一早,项羽早早的起床,开始部署楚军撤退,不一会功夫,广武山东麓的楚军就撤了个干干净净。
刘季也很早的起了床,他偷偷的来到壁垒上,看着楚军有条不紊的撤退,心中感慨万千。
终于结束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楚汉两军像被胶水一样紧紧的粘在这座广武山上,神仙都该累了。刘季不得不承认,项羽实在是很厉害,这些年来,自己不知道在他手底下败了多少次,还有将近六七十万的汉军先后被他吃光。不过刘季也很骄傲,自己败了这么多次,每次却都能奇迹般的全身而退,最后还能占到几分优势,这当然不光是运气使然。他虽然没能彻底击败项羽,但他并不感到十分后悔,能与霸王平分秋色,他已经感到很知足很骄傲了。
刘季正在胡思乱想,身后已经多了两个人。
张良,陈平。
“属下见过大王。”
刘季头也不回,说道:“两位爱卿,项王既已引兵解而东归。你们也快去准备准备吧,明日一早,大军西归。”
“大王,此事万万不可。”
刘季突地转过头来,沉着脸道:“卿等此言何意?”
陈平和张良神秘的笑着。
刘季一愣,脸蹦的更紧了:“莫非,莫非你们要寡人毁约?”
张良道:“正是。大王,汉今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矣;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却使项王解而东归,倘养成锐气,兵马复振,大王独能安处西土乎?所谓养虎遗患,终成大害。王当熟计,不可失也!”
张良与陈平已经把道理将的很清楚了,但是刘季依旧很迟疑,关键的问题是,他在心底还是十分畏惧项羽,他害怕彭城之战的事件会重演。要知道,霸王虽然现在处于弱势,但这位战神毕竟还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失败过,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再次上演奇迹,像彭城之战一样反败为胜,将形势逆转。
于是刘季迟疑的说道:“鸿沟之约,已有盟誓,今若变更,不足以取信于天下也。”
这时在旁久未发言的陈平说道:“拘小信而失大义,明智者不为也。大王不拘小信,天下诸侯未必因此而不信大王;大王若失大义,则天下诸侯必不附大王矣!”
陈平这句话彻底说进了刘季的心里:我们如果撕毁协议,与项羽决战,就可以将韩信彭越英布诸侯绑在我们的战车上,大大提高胜算;反之如果遵守鸿沟之约,与楚和解,那么这些诸侯必将观望局势,另谋出路,到时候我们只会更加危险。
权衡利弊之后,刘季终于决定食言而肥了:项老弟,你不要怪我,我不是存心想背叛诺言,只是不得不背叛诺言,目下天下汹汹,傻傻遵守诺言的人只有死路一条,但是我不想死,所以,还是你去死吧!
日期:2009-1-7 18:23:23
43. 固陵阳夏,杀气如虹,齐梁不至原为贪
项羽一生最大的错,便是奋起私智,自矜功伐,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而图霸王之业,而期结束乱局。却不知“霸王之业”并非结束“天下匈匈”的良方,“帝王之业”才是,天下必须一统,才能摆脱乱世。秦始皇的路子并没有错,只是走的太快了些,项羽却一开始路子就走错了。刘季刚开始也没想明白,但经过张良陈平一点拨,他顿时豁然开朗,所以他才兵行险着,撕毁协议,去主动追击项羽,我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当然便大功告成,赌输了却要万劫不复。
公元前203年十月,项羽的军队南撤至陈郡的固陵(今河南省淮阳县北)时,突然停住了脚步。
因为他们发现,胆大无耻的刘季,居然没有依约西归,而是尾随着楚军追了上来。
项羽怒极反笑:“看来汉王不舍得寡人走啊,那么好,寡人就再陪你们玩玩儿吧!”
在后面追的正起劲的刘季听说楚军停了下来,也不敢冒进,便在固陵北面的阳夏城( 今河南太康)下营。固陵与阳夏之间是一片典型的河南平原地貌,正是楚汉大会战的好地方。
当是时,刘季的汉军有十几万,项羽的楚军有十万左右,汉军兵力并不占优,双方若在平原上展开会战,刘季必败。
刘季长于战略,长于守城,野地会战并不是他的强项,真要具体到一场战役上来拼战术,他比项羽还差的远呢!
于是刘季便派特使分驰韩信及彭越处,与两人约期出兵共击项羽。三个臭皮匠,抵的上个诸葛亮。刘季想:我一人打不过项羽,三人联手,总能干的过他吧!
到了约定时刻,刘季出兵了,然而韩彭二人却并没有如约而至,刘季骑虎难下,只能单独与项羽交战。
战争的结果不消说,项羽一出手,果然很强大,刘季一出手,果然很没用。在平原作战,项羽是无敌的,楚军兵锋所指,汉军溃不成军。
刘季落荒而逃。
逃跑,是刘季的拿手好戏。在平原上逃跑,刘季是无敌的,他经验丰富。
打不过就跑,没啥好丢人的。
刘季以数万汉兵的代价,终于逃回了阳夏壁垒之中,坚守不出。
守城,更是刘季的拿手好戏,他经验更丰富。
西楚大军,将阳夏团团围住。这一次,项王怒了,他决心要把这个无信小人的头给扭下来,当尿壶使。
项羽从来没有像这次般憎恶刘季,他生平最讨厌不守信用的男人。
在项羽看来,无信之人根本不配做人,更何况是人主了。
项羽错了:对于普通人而言,跟朋友守信用当然很重要,但对情人就未必了。合得来就好,合不来就分。“爱你一辈子”,“永远和你在一起”,通通都是善意的谎言而已,这世上有几人能做到。没感觉了还硬要在一起,只会让两个人更加痛苦。
项羽更错的是:对于人主而言,对老百姓守信用当然很重要,但对政治对手就未必了,“取信于民”和“守信于敌”是两回事儿,
总之,跟敌人讲信用是政治幼稚的表现,这搞政治就跟谈恋爱一样,需要“自欺”和“欺人”。
日期:2009-1-7 19:03:34
刘季骗项羽,韩信彭越骗刘季,政治就是骗来骗去。刘季一开始还真没想明白:说好了一起揍项羽,咋事到临头这俩小子就退缩了呢?
这可如何是好,没有韩信彭越帮忙,刘季再修炼个十年,也不是人家项羽的对手呀!
孤独的夜色里,刘季面朝北方,伤心的哭喊:小韩小彭,你们快来,我一个人承受不来;小韩小彭,你们快来,世界因你们而精彩!
张良听到刘季的哭喊,赶紧冲上来问:汉王,你咋啦!
刘季哭丧着脸说:“诸侯不从,柰何?”
刘季很喜欢对张良说“奈何”,张良也很喜欢回答他,这两位的关系亦君亦臣,亦师亦友,相处极有默契。
张良说:“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韩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
刘季闻言,恍然大悟,张良的话太对了:这个世界是很现实的,不给人好处,谁来帮忙,你以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啊,歌词而已,别傻了。
但是,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全封给彭越,把陈郡以东直到大海的地盘全封给韩信,这不就等于把整个西楚地盘分给他们二人了吗?我刘季忙乎了半天,结果却把项羽的地盘打下来分给别人,这样我岂不是太傻了点儿?
张良神秘的笑道:非也非也,不是大王打下项羽的地盘送给韩信彭越,而是韩信彭越打下项羽的地盘送给大王。大王……
张良笑的更诡异了:大王,这些地盘迟早还是您的。
刘季看了看张良,又看了看张良,突然大笑起来:“子房啊子房,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天下无人能及君也。”
张良闻言,却没有一丝得意的表情,他低下他那宛如女子般秀美的脸庞,温柔的垂下眼帘,轻声道:“大王谬赞。此非臣之能,是大王能用臣之计也。微大王,臣虽有百谋,亦百无一用。”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看到好处的韩信、彭越终于出兵了。
韩信三十万大军从齐地南下,其先锋军灌婴部,一路攻至西楚腹地,连下傅阳、下邳、下相、广陵诸地,继而攻下楚都彭城,俘虏楚柱国项佗、亚将周兰,尽占淮河南北之地,彻底扼断项羽东归之路。韩信的主力,则在灌婴扫平道路后,兵锋直指陈郡,从东向西夹击项羽。
彭越则在项羽从广武撤军时,早已率军从谷城南下,攻克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运至阳夏,以给汉王食。继而汉王发使使彭越,称王彭越于梁地,彭越于是率军数万从昌邑出发,从北向南夹击项羽。
与此同时,刘季也派出一直在西楚腹地打游击的堂兄刘贾率军数万南渡淮河进入九江郡,威逼利诱九江郡的楚军统帅周殷投降,周殷随即叛楚投汉,举兵屠灭了六地不肯降汉的楚军,然后与英布军会和,一同攻下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并将此城效忠楚国的军民全部屠戮,随后与寿春的刘贾会师,合兵共十万众,北上合击项羽。
到得此时,东有韩信,西有刘季,北有彭越,南有英布刘贾,四路汉军,合计近六十万之众,一步步朝项羽军围逼而来。
项羽已经到了最后时刻,怎么办,在固陵坐以待毙吗?
当然不行,那么回彭城?
也不行,彭城早已被韩信部将灌婴攻克,项羽现在有家归不得。
这时,项羽想到了江东,那个他发迹的地方。
如今,长江以北的楚地太半为汉所占,只有江东之地还在楚的掌握之中,项羽决定和他的八千江东子弟回那儿去,就算要死,也要死在家乡啊!
项羽很快做出了决定,他命令钟离昧率军三万死守固陵,抵挡刘季东进,自己则率领七万楚军,往东南方向撤退,目标——江东。
然而,项羽和他的八千江东子弟最终还是没能回到江东这片故乡热土,刘季与韩信这两个死敌,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
日期:2009-1-8 8:22:21
44.垓下兵稀,霸业灰飞,输尽河山万里
公元前203年12月,项羽引军东撤,一路收集被汉军打散了的楚军,兵至十万众,一直退到垓下(今安徽灵璧南)这个地方,终于走不了了。
在此之前,刘季已汇同韩信的先锋灌婴部,击败钟离昧,突破楚军固陵防线,从西向东追击项羽。在更早一些时候,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等部也顺利击败楚之残敌,数路大军从东、北、南三个方向会师垓下,以近六十万的绝对兵力将项羽军团团围住。
刘季很清楚,论打仗,汉军这边没人比韩信更厉害,能与项羽一较高下的,也只有他了。于是韩信当仁不让做了联军统帅,指挥六十万大军与项羽正面对决。
此时的韩信,信心已然爆棚,六十万对十万,我就不相信项羽能逃得出我的手指山?项王啊项王,你有眼重瞳而不识泰山,现在泰山就要让你后悔,后悔至死!
项王一点也不后悔,在他看来,自己还没有输呢,六十万又怎么样,从前彭城之战,我项羽还不是带着三万骑兵把汉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这一次我就叫历史重演!
项羽错了,上一次他的对手是刘季,这一次他的对手却是韩信。项羽和韩信都是顶尖的军事天才,如果双方兵力相同,鹿死谁手很难讲,但是韩信现在是以六敌一,项羽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果然,楚汉一交锋,韩信便以压倒性的兵力取得了上风,汉军一层层的压上来,根本不给项羽喘息的机会。韩信明白,对付项羽这样的对手,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那就是拿兵砸,反正我的兵比你多,看谁耗的过谁。
项羽最擅长的就是突击战术,那就是依靠骑兵的速度优势,朝敌阵一个方向死冲,只要冲开一条血路,杀入敌人的指挥中心,破坏敌人的指挥体系,敌阵必瘫,敌军必溃。韩信正是摸准了这一点,将指挥体系放在远离战阵的地方,以连环阵重重防御,然后故意诱使楚军突入,接着左右大军合围,以优势兵力,将项羽活活挤死。
结果,项羽被层层叠叠的汉军挤了个晕头转向,汉兵杀了不少,却杀了又有,杀了又有,无穷无尽,没完没了,他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靠近那个以近似变态的阵法所防御的汉军指挥台。
韩信和刘季躲在后军嘿嘿笑了起来,你想冲到我们面前打突击,没那么容易,弱智才会跟你一样身先士卒找死呢!你有超级骑兵,我有人海战术,两相消抵,你讨不了大便宜。怎么样,没招了吧,傻大个儿!
项羽的确没招了,无奈之下,项羽只好退回楚营固守。此一战,楚军损兵八万,汉军损兵十多万。乍看起来,好像汉军吃亏了,其实不然,继续这么打下去,项羽总有把兵拼光的那一天,而汉军的兵源,却无穷无尽,要知道大半个天下都在刘季手里呢,就算你项羽在江东的援兵来了,也根本不够你玩儿的。
全天下的兵力,再加上刘季、张良、陈平、韩信、彭越、英布、灌婴、樊哙、周勃全体楚汉群雄,对付一个项羽和仅剩的两万楚兵。就好像用整个中国篮球队去打一个乔丹,这球赛还用比吗?
日期:2009-1-8 12:24:41
然而,就算到了这个时候,项羽还是不肯认输,他还指望着江东的援兵到来。
他跟士兵们打气说:只要江东的郡守带着援兵和粮草赶到,我们一定能击退汉军,顺利撤回江东。江东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也,我们仍然可以东山再起。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待援!
垓下是个高岗绝岩之地,周围不少河流都是天险,西楚军高筑壁垒,坚守在此,韩信一时也奈何不了他们。
然而,一晃十多天过去了,项羽翘首盼望的江东援军并没有来。
难道江东父老抛弃了江东子弟?难道江东抛弃霸王?
正是如此。八千江东子弟曾经是江东人的骄傲,西楚霸王项羽也曾经是江东人的偶像,但是现在,一切都永不复返了。天下之大局已定,江东人现在需要的是和平,他们不需要骄傲,更不需要偶像。
我亲爱的项羽哥哥,江东你注定回不去了,正如我的老乡王安石所言: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一晃,又过去了好几天,垓下的存粮已经吃光,楚军开始挨饿,此时已界寒冬,在刮过几天带着冰渣子的猛烈寒风之后,天空终于下起了鹅毛大雪,恶劣的天气下,军营的营火再也无法燃起,不少士兵因此饿冻而死。
楚军开始杀马充饥,近万匹战马很快被吃的只剩千余匹,数万人嗷嗷待哺,这千余匹战马,恐怕也撑不了几天。
不到最后时刻,项羽是不会下令军士杀马的,因为战马就是一个战士的第二生命啊,它陪你出生入死,它为你冲锋陷阵;在你最危险的时候,最先救你命的总是你的战马;你最亲的人都有可能出卖你,但是马永远不会,
更重要的是,项羽最擅长骑兵战术,如果没有足够的马匹,楚军取胜的希望将大大降低。
但是现在,项羽却顾不了那么多了,毕竟人的生命比马更重要。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每天都有兄弟饿冻而死,他不能!
项羽明白,他的末日大门已经敞开,对此他有太多的不甘,可是却无可奈何,他只能看着所有的辉煌在他身边短暂地停留过之后,又轰轰烈烈地向前驶去。去吧,去吧,就算要去,也要轰轰烈烈,生如夏花般绚烂,死也要如夏花般绚烂,我不要寂寂无闻的秋夜。
日期:2009-1-8 12:54:38
45. 一夕箫声,四面楚歌,西楚儿郎泪散
另外一边,汉营之内,韩信正为迟迟无法攻破垓下而愁闷无比,这时,张良来了。
又是张良。
每到关键时刻,必有张良出马。
张良对韩信道:“韩元帅,良有一策,可教西楚数万大军一夕散尽。”
韩信大喜,忙问:“此言当真?敢请先生明示。”
张良便从怀中取出一管洞箫,言道:“古之善吹箫者,有秦女弄玉、仙人萧史,其箫一吹,可使凤凰来仪,白鹤舞于阶下;张良此箫,则足以感慨人心,以动归乡之思。西楚士卒,皆为远乡之人,情思最是悲切。元帅可于夜静更阑之际,遣军中乐师随良吹动此箫,悠悠余韵,耿耿悲声,使字字为之断肠,句句为之解体;管教一吹之后,数万楚军不劳元帅张弓支矢,自然离散。”
韩信闻言叹服道:“先生有此妙技,虽秦女萧史,不能及也!”
是夜,下了好几天的大雪终于停了,但刺骨的寒风兀自呜呜的刮着,楚军士兵们都窝在营帐之内,挤在一起互相取暖,当是时,天地寂静如死,只有凄厉的风声吹过耳际,冷冷伴着这个无眠的寒夜。
忽然间,从汉营那边顺风传来一阵阵断断续续,呜呜咽咽的箫声,其声如泣如诉,低迴悲凉,一声高,一声下,一声长,一声短,透入愁怀,感动离情,泪下千行,百计难解,如露滴苍梧,如鹤唳九皋,如声送玎冬,如漏滴铜壶,愈伤而愈感,愈闻而愈悲。楚军士兵听了,全都跑到营外来看,但见惨淡的星光中,几只极大的风筝在天空飞舞着,上面的竹哨随风响起,与箫声相和,更添几分悲凉。
项羽和虞姬闻声也跑了出来,看着眼前的奇景,不由傻眼。两人正在纳闷,楚营四面的汉营里又传出一片哀怨的楚歌声相和,歌中唱到:
腊月寒冬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
最苦戌边兮,日夜傍徨;披坚执锐兮,骨立沙岗!
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宿孤房。
虽有腴田兮,孰与之守?邻家酒熟兮,孰与之尝?
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
胡马嘶风兮,尚知恋土;人生客久兮,宁忘故乡?
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骨肉为泥兮,衰草濠梁。
魂魄悠悠兮,不知所倚;壮志寥寥兮,付之荒唐。
当此永夜兮,追思返省;急早散楚兮,免死殊方。
我歌岂诞兮,天遣告汝;汝其知命兮,勿谓渺茫!
汉王有德兮,降军不杀;哀告归情兮,放汝翱翔。
勿守空营兮,粮道已绝;指日擒羽兮,玉石俱伤。
楚歌之声震耳,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齐唱,项羽大惊道:“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羽实在不必惊成这个样子,楚汉同枝,汉军之中多有楚人,会唱楚歌不足为奇。事实上,此时江北之地虽已尽落入汉军手中,但江南之地尚属于楚,项羽仅凭“四面楚歌”就判断“汉皆已得楚”,恐怕有些“惊弓之鸟”的意思,他是因见江东援兵迟迟不来,所以才做出了这个错误判断。
项羽听歌听到大惊,而楚兵听歌不仅听到惊,而且要当逃兵了!
这个世界上没人喜欢当逃兵,特别是对项羽忠心耿耿的楚军士兵,他们宁愿饿死,冻死,也不愿当逃兵,然而家乡的歌曲一袭来,他们就立刻崩溃了。
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而言,饿冻的考验也比不上那一抹乡思啊!
再坚固的人,也抵不住乡思。它缠绵绕骨,无可逃脱,它能瓦解任何一个人的信念和斗志,即便是勇猛无畏的西楚霸王,也同样逃不出它的魔掌。
项羽喝住了要去追赶逃兵的虞子期,苦笑道:“子期,让他们去吧!”
“霸王!”
项羽没有说话,他满脸平静的挥了挥手,转身走回大帐,众人分明看到,霸王的肩膀是垂下去的。
众将从来没有看过霸王如此落寞的背影,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掩面低声哭泣。
日期:2009-1-8 14:50:35
46.拔山力尽,醉酒高歌,歌罢伤泣,泣对虞兮奈若何
士兵们都抛弃自己而去,项羽不但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觉得很内疚:大家跟着我南征北战,每一次战斗都要有人舍弃性命,他们图的什么?他们既不能封王又不能受地.所求的仅是有一个和平的日而我却不能给予。现在他们要回家,就让他们去吧,这是我欠他们的。
想到这儿,项羽突然觉得很寂寞。从前项羽功成名就雄霸天下的时候,寂寞总是很容易打发的,然而现在项羽失去了一切,他突然发现寂寞就像是自己的影子一样,用鞭子抽都抽不走。死亡,也许只有死亡,才能摆脱这种可恶的感觉吧。
于是项羽喊道:“诸公都进来吧,我这里还有些酒,咱们一起喝光它,一醉方休!”
众将于是进入大帐,虞子期道:“霸王,士兵们走了大半,只有三千江东子弟留了下来,他们愿随大王血战到底!”
当年,八千江东子弟随项氏叔侄渡江争霸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如今,八千打得只剩三千了,这些人是项羽的铁杆信徒,不是几句楚歌就能打发去的。
“别说这些了,来,喝酒!就让这四面楚歌声,为我们佐酒吧!”项羽大喊着举卮,与众将一饮而尽。
平生能有如此痛饮,死亦无憾!
刘季,我要谢谢你,在我死前,还能奏响这家乡的音乐,为我饮酒助兴,快哉,快哉!哈哈哈哈……
项羽忘情的大笑着,笑中带着点点泪花。
“虞姬,再为寡人斟酒!”
虞姬于是为项羽斟酒,项羽又连干了几卮,终于不饮了,他愣愣的看着虞姬,突然像个孩子般放声大哭起来:“我军将士俱已散去,今汉兵又攻围甚急,我恐今生无法与汝长相厮守了。此数日,我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我思与汝相守数年以来,朝夕未尝暂离,虽千军万马之中,亦同汝相随而行。今恐与汝长别,恋恋之怀,实难割舍!”
生离死别,世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帐内,诸将闻霸王之语,均感怀在心,而泣下数行,伤心到头都抬不起来。
帐外,战马呜呜嘶鸣的声音卷在风里远远传过来,项羽认出,那是乌骓,它仿佛也在此时感受到了主人心中之恸。
项羽缓缓站起身来,缓缓歌出他的生死绝唱: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粗豪悲壮的吟啸声,一下子盖过了四周如潮的楚歌声,它穿越两千年的时空,至今犹在我们耳边回荡。
数万汉军的歌声,只是击散了数万离家游子的斗志,而项羽一个人的歌声,却击中了历代无数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个部分。
这首诗如果直译就没什么意思了,换成现代诗,我们可以这么译:
我曾经力敌万邦,与全世界为敌,
如今被制伏,被百万大军团团围住,千里神驹都没了用武之地。
命运的神啊!如今你遗弃了我,
在四面楚歌的绝境里走向灭亡!
但我并不在乎,尽管如此凄凉。
只是呵,一个人让我放心不下:
虞姬,我的爱人!只有对你
我的心还没关闭。不管感情多少
我把仅有的一点都倾注在你身上。
过了明天,我就要突围,生死未卜,
留下你一人孤零零活在世上,
虞啊,虞啊,我该怎么办啊!
日期:2009-1-8 16:31:38
47.惜别玉帐,贱妾何为,为君剑舞,舞尽一生尽君欢
在虞姬的眼里,项羽从来都是无敌的,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项羽,现在这个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项羽,为了从前的项羽,虞姬可以付出全部的爱情,为了现在的项羽,虞姬可以付出全部的生命。
好,为了霸王此歌,虞姬愿剑舞一曲,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
于是,伴着项羽苍凉的歌声,虞姬缓缓抽出自己的佩剑,酣舞飞扬。大帐内,虞姬娇小的身躯宛若一只蝴蝶,在风中跳跃,她手中的宝剑则化为电光,随着她轻盈的舞步灵动。不一会儿,虞姬的身体就不见了,她整个人融进了漫天剑影之中,越舞越快,越舞越快,快到让人简直睁不开眼来。
这一刻,虞姬用生命舞动奇迹。
帐内中人全傻住了,如此精妙的剑法,绝对不在项羽之下,原来霸王身边这位寡言少语的美人,竟然如此厉害。
项羽的歌声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简直高到了帕瓦罗蒂的高度,他很骄傲,真的很骄傲,只有虞姬这样的女子,这样冰雪聪明、温婉多情,而又文武双全、柔中带刚的女子,才配得上我项籍啊。明日,我就和你一起冲出重围,杀他个天翻地覆慨而慷,就算要死,我们也要死在一处。
这时,剑影中的虞姬也开始高歌以和,歌出她的爱情绝唱:
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在虞姬之前有少数出色的女诗人,在虞姬之后有很多出色的女诗人,但这些女诗人所有的诗作加起来也比不过虞姬这首诗,因为这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五言诗,是用虞姬用毕生的爱情与鲜血谱写而就。
这首诗如果直译就没什么意思了,换成现代诗,我们可以这么译:
敌军兵临城下,我们身陷绝境,
四面飘来了悲凉的楚歌声。
大王呵,上天注定我们不能成功。
即使败了,你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你要是不在了,我怎能苟且偷生?
歌住了,舞停了,剑影散去,虞姬倒地,倒在一片血泊之中。
四面楚歌也同时止音,垓下的夜晚一片寂静。
“啪”的一声,项羽手中之卮落地。但见酒花四溅,飞入寂静,穿过黑夜,划破雄图霸梦,撕裂了战争的是非黑白。
“虞……”项羽冲上去,搂着虞姬,他强壮的心脏已如那酒花,瓣瓣断碎。
虞姬微笑着看着项羽,鲜血顺着她雪白无暇的颈脖流下,流过她美丽的罗裙,流过项羽粗壮的双手,流过他们曾经肩并肩看过的每一轮圆月斜阳。
——项大哥,请原谅我的自私,我宁愿先你而去,而不要看着你在我面前死去。
说完这句话,虞姬阖眼死去,来如夏花般绚烂,去如秋叶般静美,只留下一颗晶莹的泪珠,缓缓滴在项羽颤抖着的掌心上,冷咧入骨。
项羽紧紧拥起虞姬冰冷的尸体,死死按在胸上,好久好久,蓦地抬起头,仰天长啸……
楚汉五年战争,五年都是项羽、刘季、韩信、张良、陈平等英雄男人的舞台,但是在这一刻,所有英雄在虞姬面前黯然失色。
日期:2009-1-8 17:54:25
48.英雄气消,阴陵失道,道虽不利,只此快战千古无
方才还在轻舞飞扬的蝶儿,如今已成了一朵沾满鲜血的昙花。
项羽缓缓抱起那朵残花,走向帐外,虞姬的鲜血顺着他的盔甲流下来,滴滴,嗒嗒,在他身后蜿蜒。
这一刻,他的壮志,他的傲气,他的所有奢望与梦想都随之东流。
——虞姬死了,我还活着干嘛呢?今天凌晨,我就冲出营去,血战至死!韩信,来吧,你这个天下间唯一击败过我的胯夫,如果我死在你的剑下,我死而无憾。我甚至感谢你成全了我,让我去与虞姬相会,让我项羽像个军人那样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但是,如果你杀不死我,就让我和虞姬再回一次江东吧,八年了,自我与虞姬在江东起兵,已经整整八年了。
项羽小心的取下虞姬的头颅,包好系在身上,然后匆匆掩埋了她的尸身,这样做的时候,耳中隐隐约约的似乎听到她的话声,约定回到彭城后,再来一次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永永远远在一起。鸿沟和议之后,他们总是坐在一起谈论着这些梦,但从今而后这样的情景再也不会有了。
——对不起,虞姬,我没能带你回南山,我失约了。我项羽空负拔山之力,却没办法保护一个心爱的女人,我还要这天下做什么!我现在只求把你的头颅带回江东,看一眼我们相识的地方,然后便随你而去吧!
想到这儿,项羽一跃跳上乌骓,大喊道:“原意随我突围去江东的上马,不愿的留在营中,天明就向汉军投降吧,你们不必为了我项羽一人而白白送死!”
最后有八百多名骑士跟了上去,不是因为这三千江东子弟不想随项羽回故土,而是战马只剩了八百多匹。而在如此紧密的包围之下,只有骑兵才可能冲出去。
当时正是凌晨三四点,项羽八百骑兵,便在这汉军守卫最薄弱的时候,从汉军守卫最薄弱的地方,溃围而出。
项羽的突围并不是没人阻拦,只是这些阻拦太无力,汉军士兵们还以为这支小部队只是听到楚歌声而逃跑的楚军士兵,所以便大意了,他们只是象征性的拦了一下,就放项羽他们过去了。
等到第二天一早,刘季的大军攻破楚营,杀光誓死不肯降汉的最后三千楚军,这才发现他非常惧怕的项羽已失去了踪影,还有他非常垂涎的虞美人也不见了,不由大感狼狈。
只要项羽还活着一天,刘季就睡不着觉,谁知道这个魔王还会掀起什么滔天大浪来。
刘季赶紧命令骑兵司令灌婴,带五千骑兵给我追,得项羽首者赐千金,邑万户。
普天之下,论玩骑兵最拿手的,如果项羽说自己第一,只有灌婴敢说自己第二,再加上还有“千金万户”的诱惑在后面鞭策,灌婴和他的五千骑兵立刻疯了。
天下没有人敢与项羽正面对撼,但如果人数占优,又有钱权刺激,那就另说了。什么穷寇勿追,滚一边儿去吧!
兄弟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为了千金万户,冲啊!
另外一边,项羽正日夜兼程南下。
由于汉军追的太急,楚军途中不断有人失散掉队,等到项羽渡过淮河来到阴陵(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时,八百骑只剩了百余骑,而且更糟糕的是,他们迷路了。
迷路了就要找人问路,我们中国人一向是很热于为迷途之人指路的,但也要看是什么人。
如果是一个可爱的小朋友或者一个漂亮美眉找我问路,我一定义不容辞,甚至不惜放下手中的事情带她到目的地。有可能的话,我甚至会问来电话号码,跟她做个好朋友。
但如果是个满脸横肉,吊儿郎当的混混找我问路,我一定把公安局的方向指给他。
现如今,就有一群满身血污、手持兵器、长的很像山贼的乱兵跟田间的一个农夫问路,农夫想也没想,就把一条死路指给了他们。
楚军朝那条死亡之路走去后,那农夫突然嘿嘿怪笑了起来:“这山贼,居然骗我说他是霸王,呸!如果他是霸王,我就是秦始皇啦!”
日期:2009-1-8 18:41:53
几个小时后,项羽一百余骑陷入了一个沼泽之中,那些烂泥路,别说骑马了,就算步行,也极易深陷其中,只有类似于乌骓等级的千里良马,才能凭借速度冲出去。
更糟糕的是,五千骑汉军眼看就要追上来了。
楚军只好分路逃跑,吸引追击。
这一次,项羽选中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几个小时后,他终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但跟上来的只剩下二十八骑,正是八年前最早追随项羽的那二十八位江东勇士。
项羽终究还是幸福的啊,他这一辈子见过了太多背叛,但至少虞姬没有背叛他,二十八勇士没有背叛他,至死都没有背叛他。
八年来,二十八勇士跟着项羽南征北战,每个人身上都伤痕累累,却没有一刻有过离开项羽的念头。
他们只是项羽的亲兵,他们没有官爵,也没有封地,更没有千金万户,他们只有一颗对项羽誓死忠诚的心。
项羽是幸福的,他毕竟得到了这个世界最珍贵、最至死不渝的爱情与友情,这,就足够了,这,就死而无憾了。
无暇感慨了,千馀汉骑前锋已经追了上来,将项羽及二十八骑团团围在一个小山头上。
一千多对二十九,等于五十个打一个,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谁赢谁输。
但是项羽却立马在寒风之中,回头望了望勇士们,傲然道:“诸公!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勇士们轰然应道:“诺!霸王无敌于天下,此撮尔小贼,我等何惧焉!”
项羽仰天大笑,遂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四向列阵,准备四面突围。
与此同时,汉骑已从四面小心翼翼逼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兴奋。
杀了项羽,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被项羽杀了,就啥也没了,这可真的好煎熬。
项羽看着汉军士兵们脸上可笑的表情,又大笑起来,他遥指着一个最神气的汉军将领道:“吾为公先取彼一将。公等则四面驰骑,期约至山东之下为三处,不可违也。”
众勇士轰然应道:“愿从大王之命。”
于是项羽一声长啸,喑哑叱诧,冲着那名汉将直冲而去,汉军士兵们吓坏了,直接左右让开,放项羽冲了进去,那名汉将大惊,赶紧举矛迎战,却被项羽势如闪电的一枪正中脸部,飞出数丈远,项羽随即策马赶上,将其踏成肉饼。
汉骑的前锋指挥官郎中骑杨喜一见项羽勇猛无比,所向披靡,便带着亲骑冲上来阻截,杨喜是灌婴属下第一猛将,平生还未遇过对手,他觉得项羽也没啥了不起,自己一出马,项羽该是手到擒来的。
然而,戏剧性的场面发生了。
项羽圆睁大眼瞪着这个不怕死的家伙,一声大喝!杨喜的三魂六魄顿时被吓掉两魂,再被震掉三魄,连人带马,一下子逃出去数里之远。
连项羽在内二十九骑,于是顺利在山下三个集合点汇合。
山上的汉军只好回身再追,由于无法判断项羽在哪个地方,所以分兵三处,再次围堵项羽。
项羽只得回马再战,乌骓扬蹄腾跃,如生双翅,飞入汉阵之中,将前阵一排汉骑尽数踢落马下,当场踏死数名汉卒。项羽于是大开杀戒,汉阵里面,只见他一道枪影,神出鬼没,不可捉摸,七上八下,戳倒人马数十百之众。汉军一都尉心胆俱裂,转身欲逃,项羽一声大喝,将其震落马下,然后拍马赶上,一枪刺透他的胸甲扎如心窝。
项羽再次冲出重围,集合剩余楚军,发现只折损两人而已。
汉军损骑数百,楚军只损二人,如此战果,简直就是神迹。
项羽环顾着身边这群满脸坚毅的骑士们,在漫天寒风中冷冷说道:“何如?”
二十六骑皆伏道:“如大王言。”
日期:2009-1-8 19:25:34
49.亭长无劳,平生英烈,不忍独生,羞面江东父老
又下雪了,纷纷杨扬的大雪把大江两岸化作一个纯白纯白的世界,纯白纯白的,没有一点杂色,纯粹的有如幻境。
这里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乌江浦(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乌江是一条由北向南流入长江的河)。不过当时,它籍籍无名。
乌江周围的村落因近来的战事人早都逃光了,如今是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
蓦地,在这一片死寂之中,传来了一阵打浆的声音,只见远远的,划来一支没蓬的小船,划船者是一个中年人,打扮的像是一个船夫,却不似一个普通船夫。
他就是西楚国乌江浦的亭长,他是来接人的,不是来接女朋友,而是来接偶像。
虽然这位亭长先生辖下的百姓和卒吏都跑光了,但他仍是西楚国的臣子,仍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铁杆追随者。
他知道,霸王败逃而来,随员一定不少,但这儿乌江的人早都逃干净了,上下都没有船只,只剩他这一苇小舟,只堪接走霸王一人,其他人恐怕就顾不上了。好在渡过乌江,就是江东地界,离此不远就是一座历下大城,城中有万余楚兵,足够抵挡汉军追兵了。
亭长正在遐思,忽然,从西北角上隐隐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愈传愈近。
只见在漫天的雪花中,一队火红色的人马踏雪而来,蹄声震动天地,也震破了冬的寂静。
呵,霸王终于来了!
亭长忙将船儿划近,一面划,一面数,数到二十七,霸王已与亭长在江边相会。
赤盔赤甲的项羽立马在纯白的雪地中,看着眼前黑色蓑衣的亭长,开口问道:“公何人也?”
亭长道:“臣乃乌江亭长,姓名容后再叙。大王先请速速上船,迟则有变。今乌江之百姓已然逃尽,独臣有船耳。汉军追至,亦无法渡河以害大王。”
亭长说的那么急,项羽却一动不动,他不是不想带着虞姬的香魂渡过河去再看一眼江东,只是,只是这船这么小,如何载的过我这一干二十七人等。
我能抛下这群对我至死不渝的勇士们独自逃生么,我不能!
亭长见项羽迟疑不定,还以为他担心无法东山再起,于是又补充说道:“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项羽苦笑。即便回到江东当了王,那又怎样?没有虞姬相伴,王亦有何用?天下汹汹数年,都是这个“王”字给害的,虞姬是因它而死的,许许多多的百姓也被它害死的,我项羽这辈子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到最后,虞姬我也救不了,战士们我也一个救不了,斗到最后,我还要抛下最后二十六个江东子弟独自逃命、忍辱偷生,去做什么江东王?呸,如此丢人的王,根本没有脸面去见江东父老!
想到这儿,项羽便停住苦笑,高昂着头颅,从容道:“亭长之意项籍心领。然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说着又低下头来,黯然道:“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亭长还要劝:“胜败乃兵家之常。昔汉王唯水与大王交兵,被大王一阵杀汉兵三十余万,睢水为之不流,此时汉王独身逃难,几不能免,遂忍而至此。大王今日之败,犹夫汉也,何必区区以八千子弟而言?是何所见之小耶?故曰图大者不矜细行。王可急渡,汉兵将至矣!”
项羽大笑。我非刘季也,刘季其人虽故贱,然自恃智略,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穷途而不轻死,务立功而甘忍恶名。此达行耶?此鄙行耶?然无论达行鄙行,吾项籍不能为也。非吾不爱生,是我欲一死而殉烈名也。
亭长不明项羽之意,还欲再劝,项羽固止之道:“公无需多言,吾意已决。若汉兵至,惟付之一死耳!”
亭长见霸王意气已尽,死心已固,不由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日期:2009-1-8 19:35:06
50. 垂涕弃骓,骓嘶肠断,殉主逝水而去
项羽见亭长哭了甚久仍不忍离去,知道他是自己的铁杆粉丝、千秋少有的义士,于是他将心爱的坐骑乌骓牵了过来,对亭长道:“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八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今恐为汉王所得,又不忍杀之,公可牵去渡江,见此马即如见我也,此亦不相忘之意。”
亭长无奈,只得接过缰绳,但乌骓只是一个劲的嘶叫跳跃,回顾霸王,恋恋不肯上船。项羽见乌骓留恋不舍,不由得泣下数行,哽咽不能复言。
亭长亦哭道:“霸王无马,如何得脱!”
项羽将心一横,将马推上渡船,佯怒道:“吾无马亦能一战,公且速载之渡,否则休怪项某杀此马而衅旗!”
说完,项羽猛地转过身去,背对着呜咽的江水,听着亭长那艘小船“吱呀吱呀”的欸乃声慢慢远去。
乌骓呜呜地悲鸣着,声声断人心肠。
忽然,项羽听得左右惊呼,赶忙回顾,只见乌骓一声长嘶,望大江波心一跃,在江水中翻滚了两下,终于不见……
项羽为何不肯渡江?李清照有诗言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胡曾有诗言之:“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汪绍焻又诗言之:“骓马虞兮可奈何,汉军四面楚人歌。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然而清初李渔却认为:“羽之不渡乌江,疑为亭长所执。”
李渔这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项羽神勇无匹,岂会惧一亭长乎?亭长亦乃项王属臣、高义之士,他不可能陷害项羽,也没有能力奈何项羽。
其实,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东,一为不忍独生,二为不堪其辱,三为不愿再害江东父老也。
两千多年后,有一位蒋公如项羽般,也丢掉了天下,但他失败之后却渡过了海峡,妄图借助美国的力量,东山再起反攻大陆。最后的结果又怎么样呢?还不只是将自己孤独的困在宝岛上,让一衣带水的同胞们从此望断天涯?
面对失败,我们有时候必须卧薪尝胆,有时候却必须勇于接受。因为失败并非总是成功之母,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父亲,失败还只是失败之母。所以,当一切成功的可能已然不在,卧薪尝胆只不过是疯狂的自虐罢了,与其因此痴狂以至变态,不如轰轰烈烈的败去,也免得黎民为之受苦。千百年后,世人还会竖起大拇指,赞你一声“好汉”!
日期:2009-1-9 8:36:29
51. 非战之罪,罪殃黔首,首级慷慨赠故人
楚军目送着乌骓殉主而去,正自万分伤感,汉骑已至。
在乌江边耽搁了这么久功夫,汉军四千馀骑已尽数赶至,那马蹄声,由远及近,铺天盖地,如雷鸣一般。
然而,项羽却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一般,缓缓走到江边,重重地一顿,将霸王枪深深钉入雪地之中,然后缓缓坐下来,缓缓将身上装有虞姬头颅的包裹放下,放在雪地上,又缓缓将一身盔甲卸下,放在雪地上,接着脱下外衣,露出一身古铜色的钢肌铁骨。
二十六名楚军将士同时下马,也学着项羽的样子脱下全身赤色盔甲,扔在雪地上,就像扔垃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