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

_4 杰克·雷恩(英)
二十六、埃纳攻势
杰克·雷恩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贝莱奥森林
  在探索取胜之道时,鲁登道夫判定英国人是不能在又一次大败中生存下去的,他准备在佛兰德发起打击。因为那个地区的英法联合部队极为强大,足以击退那里的任何进攻,鲁登道夫策划了一个方案,设法把一部分法国兵力吸引到别处去,从而使形势对德国人有利。他选择了谢曼-德-达姆,该处是1917年尼韦尔将军遭遇不幸的地方。
  贝当将军曾一向担心德国人可能企图攻占这十五英里长的陡峭山脊,但终于被消除了担心,认为这个地方会依然是一个“平静的防区”。法国驻防部队剧减,以支援其他战线的部队,四个受到严重挫败的英国师派到谢曼—德—达姆去休整。
  鲁登道夫仔细周到地制订他的计划。在攀登这三百英尺毫无遮蔽的斜坡之前,他的部队首先得渡过埃莱特河,以及穿越其周围的分布着积水弹坑的沼泽地带。在攻占山脊后,德军下一步得渡过二百英尺宽的埃纳河,并在协约国援军到达之前夺取南岸。取胜要靠奇袭。
  采取了精心安排的预防措施,特别要避开每天作侦察飞行的协约国飞机以便把备战的行动隐蔽起来。所有去集结待运地的部队调动都在夜间进行,在白天,不准有超过一个营以上的兵力编队或行进。大炮和马匹都隐蔽在靠近树木多的地方,给牲口喂料和饮水都分小批进行。夜间活动留在地上的踪迹都擦掉。在前方地区,运货车和炮架的轮子为了消声,都用锯屑袋作“轮胎”。在突击发动前一天晚上,工程兵们装配桥梁时,在沼泽中青蛙的一片呱呱的受欢迎声中完成了这件工作。
  炮兵的展开归格奥尔格·冯·布鲁赫米勒上校指挥。突击前不到两周,潘兴的战斗部署处首脑塞缪尔·T·哈伯德少校提出告诫,敌军的下一目标将是谢曼—德—达姆防区。在战斗情报方面是位新手的哈伯德推断德国将选择这个地区,因为该地实际上是协约国伤员和筋疲力尽的人的休养营地。哈伯德还说,这个防守薄弱的山脊是个明白的标志,即协约国并不以为那个地方会受到进攻。
  福煦和贝当把哈伯德看作是个未经战斗考验的新手,而竟敢在复杂的情报专业方面进言。最后,哈伯德说服了法国情报处首脑德·库安特上校。但是,库安特象他在凡尔登的前任一样,未能说服统帅部,而统帅部是赞同第六集团军指挥官德尼·迪歇纳将军的意见的,谢曼—德—达姆防区就在该将军的辖区内。
  迪歇纳的集团军由七个法国师和四个英国师组成。由连遭挫败的部队和无经验的新兵补充的英国师,防守谢曼—德—达姆山脊的东半部,法军则防守西半部。面对协约国军的是两个德国集团军——贝洛将军的第一集团军和马克斯·冯·伯恩将军的第十七集团军——包括前线十七个师和后方十三个师。
  1918年5月27日午夜后一小时,四十英里前线上的四千门德国大炮同时向法国第六集团军开火,使整个谢曼—德—达姆处在炮火和毒气下透不过气来。轰击开始后头几个小时里,迪歇纳的全部指挥系统就陷于混乱了。他的前沿地区的指挥部、军火库、通讯中心和铁路末站,都被最初的炮火击中。
  迪歇纳对下级和部队的残暴,使得无人为其尽忠。他还不顾贝当的在纵深系统运用弹性防御的指示,墨守把大部分步兵分派在前沿防线的战术,致使前线甚至在德军前进前就已死伤累累了。
  当熹微的晨光照射到滚滚烟火时,大量德国步兵出现在弹幕后面。不到一小时,他们就占领了半个谢曼—德—达姆。迪歇纳甚至没有时间炸毁横跨埃纳河上的桥梁——桥上早巳挤满大量步行赴南岸的德军了。到日暮时,德军窜犯的地方比堑壕战开始以来哪一天都多,他们跨过了三条河——埃莱特河、埃纳河和韦斯勒河——到了十三英里外的菲斯默村。
  鲁登道夫的时间表要求他的牵制性挺进在菲斯默停下来。象他原先设想的那样,协约国后备军急忙抽调上来阻止他的部队,而鲁普雷希特皇子则做好一切准备向空虚的佛兰德防区发起打击。但鲁登道夫抵不住可能的惊人胜利的诱惑,他允许继续进攻。在他们滚滚向前时,德国部队展开来,占领了苏瓦松的关键性的铁路中心。到5月30日,德军又到达马恩河畔的夏托-蒂埃里,离巴黎还有三十七英里,在四年前他们曾在这个地方被赶走。
  在法国统帅部,迪歇纳的声望依然是高的,直到他的被打败和士气涣散的第六集团军丢下巴黎,让它暴露于入侵敌军前为止。他的成千的惊慌失措的士兵,扔掉了武器和军装,然后消失在络绎不绝经过首都南行的成群结队的平民中。
  法国人求助于潘兴将军,于是潘兴派美国第三师增援迪歇纳的第六集团军。这个没有经验的师那时正在一百英里以外接受基本训练。6月1日,乘火车和卡车火速赶赴马恩河的这支庞大部队,从久经沙场的德军那里接受炮火的洗礼。以后七十二小时,开初吃惊,继而目瞪口呆的德军被阻止渡越马恩河。在夏托—蒂埃里以西向巴黎前进的德国部队只得同美国第二师对阵。这是一场反复的争夺战。短兵相接的血战,突然把进攻者制止了。鲁登道夫于6月6日结束攻势。这次攻势是他在西线的杰出的战术上的成就。
  德军在5月28日受到严重的心理上的打击,那时美国第一师攻占了康蒂尼村。这是第一次美国的独立作战,德军在半小时稍多一点的短暂而猛烈的战斗中被击溃。这一场所的损失是关键性的。康蒂尼座落在一块高地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协约国阵地,同时屏障德国的后方区域。
贝莱奥森林
  在急忙赶往具有威胁性的德国突出部的协约国后备军中,有美国第二师的第四海军陆战旅,这个突出部由苏瓦松、兰斯和夏托—蒂埃里形成一个大致的三角形。美军被派往夏托—蒂埃里西北、靠近贝莱奥森林的战线,在那儿,法国部队正从有利的陡坡阵地上溃退下来。6月3日傍晚,退却中的法军在这个防区外几英里的地方遇见了海军陆战队。一位法国少校去见劳埃德·威廉斯上尉,告诉他发生的情况,并敦促他退却。威廉斯反驳道,“退却,他妈的!我们刚到这里!”他手下的一位排长回忆,他的话“如燎原之火迅速地传遍部队”。
  紧挨着这个同名城镇南面的贝莱奥森林,树木茂密,矮树丛生,其间遍布岩块和大的砾石,临着通向吕西—勒博卡热村和布雷舍村的麦田。德军用面向村庄的三重堑壕线把这座森林布防起来。象棋盘般地排列的互相支援的机枪掩体,把进攻者置于来自所有方向的火力之下。沟壑、溪谷和狭路,都由发射纵射火力的马克沁重机枪来控制,狙击手的散兵坑都隐蔽在紧紧缠绕着的灌木丛后面。一排一排的有刺铁丝保护着这个系统。
  一份错误的法国报告,使海军陆战旅指挥官詹姆斯·哈博德准将错误地以为贝莱奥森林除东北角外是没有德军的。海军陆战队缺乏通常来自战斗经验的起码的谨慎态度,忽视了对这个地区进行搜索。
  6月6日拂晓,海军陆战队开展进攻。当士兵们排成四行——每人相距十五英尺,每行相距六十英尺——大踏步前进时,德国枪手看了简直不能相信。然后连续的机枪把他们扫倒了。然而,海军陆战队不愿认输。他们反复向前进,为夺取这个地区一码一码地战斗着。贝莱奥森林是很适合狙击行动的,而这是许多美国人的普通技能。
  经过三周的战斗,海军陆战队士兵把敌人赶出了森林。德军是很少碰到这种战士的,他们怀着勉强的钦佩称他们为“魔犬”。美国第二师计伤亡九千七百七十七人,其中五千一百八十三人是海军陆战队员。
  从军事标准来看,贝莱奥森林之战的成果是不大的,但它的心理影响是深远的。随着夏托—蒂埃里胜利之后,协约国目睹德国在美国的打击之下垮掉了。
  按照法国政府的指示,接替迪歇纳的让·德古特将军把这座打成了秃山坡的森林重新命名为“海军陆战旅森林”。现在归美国政府所有的这座森林,仍是大战期间在欧洲作战的所有美军的纪念物。
二十七、德国的暗淡日子
杰克·雷恩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埃纳—马恩攻势
亚眠
圣米耶尔
  美国参战后,慷慨地支援协约国。到1918年夏,运往海外的食物和补给,增加到每月近一百万吨。但是,望眼欲穿的部队运输船只直到1918年春才开始到达。即使在那个时候,协约国军事领导人仍低估美国的作战能力和工业潜力。当福煦预言大战将持续到1919年秋时,很少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后来年代的大部分英法著作家,写美国参战都只限于不足道的寥寥几笔。温斯顿·丘吉尔的历史记事巨著《世界危机》,分了四卷出版。如果把他讲到美国武装部队的篇幅加在一起,它们总计十页左右。这不是有意贬低。在持续了足足四年多的战争中,美国人只在最后六个月中参战,而且与协约国的惊人损失相比,美国的伤亡是微小的。
  开头的时候,美国部队都和英法军队编在一起。潘兴曾同意这种安排,但保留他的组成一支独立美国军队的计划。在威尔逊总统和牛顿·D·贝克陆军部长的支持下,潘兴说服现在是协约国军总司令的福煦,得到他的同意,在8月10日组成了独立的美军指挥部。福煦最初对美国的作战能力是有怀疑的,现在称赞他的新盟国了。潘兴同意福煦的要求,第七十七师继续归协约国指挥。在以后几周中,美国军队防守了整个战线的近四分之——比筋疲力尽的英军防守的战线长得多。
  德国的最后战役以3月21日的米夏埃尔行动为开始,包括1914年第一个大战役曾夺取过的很多领土。但是当美国的人力壮大了协约国军队后,鲁登道夫的大规模进攻就逐渐减弱了。他最后一次的被称为第二次马恩之战的进攻开始于7月15日,不过两天之后就告终——1918年四个月的战斗,使德军付出了八十万无法补偿的部队的代价,而美军则轻易地补充了协约国方面合计的三十五万人的损失。
埃纳—马恩攻势
  德国未能有喘息的机会。自7月18日开始,德军连续遭受猛击,被迫采取守势。福煦策划的反击,要攻下敌人的三个突出部,收复经过前线、把亚眠和阿兹布鲁克这两个战略接合点连接起来的铁路线。最初的矛头都指向以前德国大规模进攻期间形成的突出部——来自第一次进攻的亚眠突出部;第二次突击造成的埃纳—马恩;以及自1914年以来已经存在的圣米耶尔。
  派了四个法国集团军去袭击埃纳—马恩突出部的环形防线。面对突出部西边的是夏尔·芒让统率的第十集团军(他在尼韦尔的大败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后,已从默默无闻中恢复过来),以及让·德古特将军统率的第六集团军,其次是马里·德米特里将军的第九集团军和亨利·贝特洛将军的第五集团军。支援这些部队的,是八个美国师,四个英国师和两个意大利师。
  芒让用他的二十个师,包括两个美国师和两个英国师,率先冲击,他熟练地使用三百五十辆坦克,向具有战略意义的苏瓦松和苏瓦松—夏托—蒂埃里公路大规模进攻,威胁着要瓦解德军的交通。德军抵不住芒让的冲击而退却,用后卫作战来阻滞协约国部队。
  苏瓦松以南的美国第一师和第二师,深入到敌人的突出部,但顽强的、由激烈的肉搏战进行的抵抗,推迟了他们的前进。于是八个美国师(二十二万四千人)参加进来,把突出部压成平直,迫使德军退到埃纳河和韦斯勒河。
  把敌人赶出埃纳—马恩突出部,为巴黎带来了欢庆,这座城市不再面临入侵的威胁了。8月6日,不到三小时,协约国就夺取并掌握了主动。那一天,感激的法国政府给予福煦以法国元帅的司令杖。
亚眠
  埃纳—马恩突出部被攻陷后两天,福煦和黑格开始削平亚眠突出部。在这一主要由英军担承的攻势中,亨利·罗林森爵士的第四集团军,得到马里·德伯内和乔治·洪贝尔指挥的法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的支援。他们又都得到一支强大的部队——一个有四个师的加拿大军,一个有五个师再加上三个骑兵师的澳大利亚军,和一个美国师——的支持。此外,他们的机动装甲部队包括最新式的六百辆坦克,他们还有二千门大炮。空中支援方面计有八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对付这支强大的部队,鲁登道夫只能集结马维茨的第二集团军和胡蒂埃尔的第十八集团军,共计二十个师,青少年和年纪较大的后备役军人也包括在内。
  协约国于8月8日上午4时20分进攻。罗林森的大量坦克,使他能重演在康布雷和以后坦克突击中曾取得显著成果的奇袭。没有用预告进攻的炮火轰击。想把敌人打死或打晕过去的这类炮击,常常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它提醒防守者躲入战壕等待冲上来的步兵。在徐进弹幕射击的掩护下,罗林森的装甲纵队和步兵突然前进。象在康布雷那样,发出铿锵声的车辆使防守者士气涣散,不到两小时,英军就捕捉了一万五千名俘虏和缴获了约四百门大炮。这次进攻甚至出乎比较高级的指挥阶层的意外,一个师级参谋人员正在吃午饭时被俘。到黄昏时,进攻者已越过德军防线九英里。
  协约国比较容易地突破防线,揭示了德军的困境。大为沮丧的鲁登道夫终于认识到不可能获胜了,甚至有利的和平也不再行得通了。
  他写道,“8月8日是德军的暗淡日子……,……士气已今非昔比。敌人缴获了许多对他们有无可估量价值的文件。……退却中的部队遇上一个新近开来投入战斗的师,就向他们大呼,‘捣蛋鬼’,‘你们在拖延战争’,——一再听到这种说法。……在许多场合,军官们丧失了他们的左右之力,听任自己被推着走……8月8日那天还使双方参谋人员的眼睛看清楚了,我的眼睛肯定已经看清楚了。”这位将军不再轻视美军了,承认形势“随着更多的美军参加进来,必然会愈来愈不利”。
圣米耶尔
  自1914年以来,德军就在凡尔登以南的默兹河和摩泽尔河之间守住一个楔形的突出部,以保护梅斯和布里埃铁矿的关键性中心,该矿是德国炼钢所需矿石的丰富源泉。这个突出部插入法国的右侧翼达十六英里,既切断了凡尔登—土尔铁路,又切断了巴黎—南锡铁路。要在默兹河和阿尔贡森林之间的防区进行任何成功的大规模进攻,消除这个突出部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防区已被选作为下一个目标。肃清圣米耶尔突出部的德军,已成为美军在其自己指挥下的第一个行动了。
  从突出部的顶端圣米耶尔起,它的西边成斜线地延伸到默兹河东的树木茂密的高地,它的南边从圣米耶尔延伸到摩泽尔河横切河两岸的高地。在高地之间是沃夫勒平原,它被小溪、沼泽、大的池塘和一片片的林地所切隔,不易通行,尤其是在雨天。
  潘兴的最后计划要求同时向两边推进,突击的重点放在南边。牵制性的进攻将指向突出部的顶端。为了大规模进攻,集结了超过五十五万的美军和十一万法军的兵力。在参加这次进攻的三个美国军和九个附加的师中,两个军和九个师都无战斗经验。
  空军集结了一千五百架飞机,大都是由法国人和英国人提供的,这是为一次攻势所曾集结的最大数量。在突出部的两边,集中了约四百辆法国坦克。三千门以上大炮和三百三十万发炮弹,保证进攻者将使用高爆炸药把敌人阵地彻底炸遍。
  德国防御力量包括在火线的八个师和两个旅,以及作后备的五个师。即使潘兴强调采取煞费苦心的保密措施,德军也开始意识到部队和物资的集中预示一次进攻。预料到这一打击将势不可挡,他们于9月11日逐步从突出部撤走了。
  下一天上午6时,轰击从突出部的南边开始。三小时后,从西边开始第二次弹幕射击。尽管多方设法,德军仍不能完全免于潘兴仔细安排的结果。工兵用特制的爆破筒——装满三硝基甲苯的长铁管——炸开一排排的有刺铁丝。以锋利的钢丝钳和斧头装备起来的其他士兵,则在密集的有刺铁丝中开出宽阔的缺口。给前进中步兵作保护衬垫用的一卷卷小方格的铁丝网,铺在障碍物上。
  进攻部队这样快速地通过乱糟糟的有刺铁丝网,这是前所未有的。美国人的创造性在实战中的运用使法国人感到惊愕。几天后,数百名军官到现场访问,学习这是怎么搞的。潘兴回忆:“其中有一个军官在踏勘之后,一本正经地议论说,美国人比法国人优越之处是他们腿长脚大。”
  为截断他的敌手的退路,潘兴下令两路钳形强行推进。在二十四小时内,从南面来的第一师和从西面来的第二十六师在维纳勒村会师。到傍晚,这个突出部基本上被攻陷了。仅仅因为以前同福煦有过协议,使美军未能向梅斯推进。
  在不到三十小时的战斗里,德军有一万六千人被俘,四百五十门大炮被缴获并失地约二百平方英里;他们士兵的伤亡数不详。美军的伤亡计七千人。
二十八、默兹—阿尔贡攻势
杰克·雷恩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8月份以来德军的连连败北,使福煦深信胜利能够在1918年赢得,而不是他以前预期的要一年以后了。协约国作战是要瓦解从伊普雷东北的海岸延伸到瑞士边界的兴登堡防线。(这个战役本身并没有扩大到凡尔登以东。)预定在9月26日发动的攻势,打算夺取或切断德军赖以调动部队和补给的铁路线。丧失了它的运输系统,已经削弱的军队将进一步被削弱。
  载运德军和物资到前线的铁路,从梅斯向西北延伸到梅济埃尔、奥努瓦、莫伯日、蒙斯、根特和布鲁日等主要接合点,那里有许多支线通向不同防区。福煦的计划要夺取包括梅济埃尔和奥努瓦这两个铁路接合点在内的五十英里狭长地带,截断德国退路,从而把他们暴露在一次次突击之前。这一机动意在实施钳形攻击——法英部队从西面向奥努瓦推进,与从南面的默兹—阿尔贡向梅济埃尔大规模进攻的法美部队会合。
  协约国在默兹—阿尔贡的作战胜利将使他们占领铁路系统,并阻断分开的敌军部队之间所有地上交通。这一打击将使德军只得走经列日和莱茵河流域的迂回费时的路线,来恢复他们支离破碎的联系。
  鲁登道夫认识到,在快速前进的猛攻下,他的部队简直不可能指望有秩序地通过列日的拥塞隘道而撤退。因此,德军继续进一步加强已经戒备得非常森严的默兹—阿尔贡地区。每一个树林和村庄都变成一大片障碍物,并在前方阵地后面还建立了好几道防线。在分派给潘兴进攻的防区那里,铁路线比较靠近前线,面对该防区,已经构筑了纵深十英里的堑壕防御系统。
  德军的有利条件,在于默兹—阿尔贡地形是天然适合防御的。正好在默兹河的东面,就是科特—德—默兹的陡峭高地,这是优良的炮兵射击阵地,并且是进攻者几乎攻不破的障碍。阿尔贡的峭壁和有很深裂缝的山丘,由在防线之间来回迂回的几英里的有刺铁丝、混凝土机枪掩体、重机枪和各式各样障碍物连成一个设防地区。
  在默兹和阿尔贡的中途,有一座能够看到周围地区全貌的戒备森严的蒙福孔山丘。二十英里的正面已被加强固守,唯一可行的突击方法,是猛攻蒙福孔两边防线的突出部,用侧翼进攻来扩大突出部,然后威胁防守者的后方以迫使他们退却。
  不象以前的法国和英国攻势那样,在进攻之前要作几个月的准备,九个美国师在仅仅一周内就向前线推进。只有三个师有过进攻经验,并且,四个被派有炮火支援的师同他们的支援部队既未曾一起作过战,也未曾一起受过训练。还有三个师在近处作为后备队。在从圣米耶尔短距离调动部队中发生了运输上的意外困难,到进攻那一天,只容一个经过战斗考验的师开抵前线。可是,美军以八对一的比例在人数上远远超过德军。
  在向德军全线发起的进攻中,默兹—阿尔贡仅仅是其中一个防区,同时有比利时军和英军在佛兰德进攻,和英军在康布雷-圣康坦绵亘的田野。法军在中央的香巴尼进击。协约国合起来的兵力有二百二十个师——一百零二个法国师,六十个英国师,四十二个美国师,十二个比利时师,两个意大利师和两个葡萄牙师。除美军外,全都不满员。在决定行动计划时,福煦是个热忱的人。他的战斗口号是“人人作战”,他派出一百六十个师到前线,六十个师作后备军。
  对付协约国部队,德军只能集结起一百九十七个师——一百十三个师在前线,八十四个师作后备军。除兵力的严重缺额外,这支军队同以往几年一度不可一世的力量相较,已大不相同了。来自国内战线的饥饿的传闻,加剧了部队自身日益增长的厌战情绪。
  在夜间,有近六十万美军进入默兹—阿尔贡作战地区,同时,法军守卫着前哨,直到战斗爆发,成功地使德军无法逼近以进行侦察。支援美军的,有二千七百门法国制造的大炮(半数都由法国炮手操纵),八百二十一架飞机和一百八十九辆法国小型坦克。
  9月26日清晨5时30分,在三小时的炮击后,进攻发动。亨利·古罗将军的法国第四集团军首先前进,继之以潘兴的第一集团军。行动受到清晨的浓雾、数千个弹坑、有刺铁丝网、滑脚的沟壑和密林的阻碍。
  黄昏以前,第一道防线已被美军攻下,美军还大规模进攻蒙福孔两边远离主阵地的突出部,并在第二天中午前由第五军的第七十九师占领它。除阿尔贡森林外,美军在同一天还占领了德军的第二个阵地。与此同时,鲁登道夫急忙从西线其他防区增调了七个师。
  到10月1日,顽强的抵抗制止了大规模进攻,但有经验的士兵代替新兵后,在10月4日恢复了攻势。在以后四周中,美军进行顽强的正面战斗,以不断增加伤亡的代价,夺取了第三道防线。
  对许多在国内从事狩猎的美国人来说,在茂密和错综的矮树丛中与难于辨认的敌人交手,并不是什么新经历。他们带来了关于武器的知识。在近距离战斗中,没有比12毫米口径锯短的猎枪更致命的了,德国人称使用这种武器违反了日内瓦公约,这种叫嚷被置之不理。
  军队中不断增加的麻烦引起了许多问题,潘兴把他的兵力一分为二,迅速解决了这些问题,第一集团军的指挥权交给亨特·利格特中将,负责默兹—阿尔贡战线;第二集团军交给罗伯特·布拉德中将,防守默兹以东的战线。
  10月31日,阿尔贡森林陷落给美军,他们已从进攻阵地向前推进了十英里。同一天,古罗的部队到达离出发阵地二十英里的埃纳河。美国的压力,迫使鲁登道夫动用他的二十七个最精良的后备师,以增援其摇摇欲坠的默兹—阿尔贡战线。美军吸引了这许多部队来对付美军,因此大大地减轻了在其他防区的盟军的负担。
二十九、停战
杰克·雷恩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协约国对兴登堡防线的打击,使德军摇摇欲坠。在德军差不多已从法国的全部和比利时的一部分土地上撤出时,战斗转化为猛烈的后卫战。德国的人力在下降中——约为协约国兵力的百分之三十七。在10月底,只有一个新建师列入后备军,拥塞的铁路使军事运输成为爬行,有五十多万士兵都处在离前线很远的地方,许多部队简直就开了小差。自8月协约国削平亚眠突出部的“暗淡日子”以来,除伤亡外,约有三十万德军被俘,鉴于人力的极度缺乏,德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从陆军名册上勾销了三十二个师。
  当春季攻势的收获到9月丧失时,鲁登道夫的权威消逝了。9月26日,正当默兹—阿尔贡进攻发动的时候,保加利亚退出了大战,这对他是一个双重的打击。两天后,他在精神上垮掉了。本来开始时是例行的参谋人员检讨军事形势的会议,却变成了一阵阵悲叹的会议,鲁登道夫在会上为德国的困境,责备除他自己以外的每一个人。在他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激烈的议论时,他的为难的下属坐立不安。最后,他因虚脱而倒在地板上。那天傍晚,仍然颤抖不已的鲁登道夫以他模糊的仅能被人听懂的言词,劝告兴登堡从所有占领的西方领土撤退,并根据看来是他曲解了的威尔逊总统在十四点建议中所表示的条件求和。兴登堡同意,并告知德皇,“形势要求立即停战以避免一场大灾难。”
  与此同时,德国的同盟国都垮了。协约国在西线的前进,使希腊人、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又有了希望,深信奥地利军队不能再指望得到增援,他们在自己的不同战线上出击。连续在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取胜的艾伦比将军,结束了奥斯曼帝国。
  德国和奥地利现在都单独作战了。得到协约国部队增援的意军进击皮亚韦河,迫使奥军退出意大利。不满情绪蔓延在整个哈普斯堡帝国,它的一些隶属国家宣布独立。处于革命动乱中的奥地利,于11月3日投降。
  为寻找适当的代言人同协约国打交道,德国政府于10月4日任命巴登的马克斯皇子为总理,主要是因为他的自由派观点。二十四小时内,和平试探者经由瑞士政府被派往华盛顿,但威尔逊总统推迟了两天才答复,没有通知协约国,他仅仅问了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马克斯皇子于10月12日发出了他的第二个照会,原则上接受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他还说,他代表德国新政府和人民发言。威尔逊总统有接受的倾向。
  可是,那一天,客轮“伦斯特号”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中了鱼雷,包括许多美国人在内的四百余人丧生。威尔逊在10月14日的答复中余怒未息,在德国继续奉行其“不合法和不人道的做法”时,他断然拒绝考虑任何谈判。
  德国的情况一天天变得更加危急了。半饥饿折磨着柏林和其他大城市。流行性感冒的传播夺去了成千个受害者的生命,而煤、煤气和其他燃料的缺乏则预示着困境的加剧。当国内战线看到军事上失败时,信心开始消失了。德皇不再被人尊敬为至高无上。“打倒德皇”成了富人和穷人的共同想法。威廉现在被看成了和平的主要障碍。
  德皇于10月27日试图通过迫使鲁登道夫辞职来顶住失败。但他认识到这一点为时已晚。下一天,威廉港爆发了海军反抗,并蔓延到基尔的公海舰队。红旗飘扬在战列舰的樯上,成千的水兵唱着马赛曲,在街道上行进。军官很少见到,偶尔遇到的都解除了武装,并被强行戴上红帽章。到11月4日,起义已席卷整个德国的北部,并迅即蔓延到南部和西部;所有的莱茵河上的渡口都被反抗者占领。11月7日,由中央党的领袖、新任国务部长马蒂亚斯·埃茨贝格领导的德国停战委员会,开始同福煦元帅在贡比涅的火车车厢里谈判。
  11月9日,兴登堡在比利时斯帕的德皇总部一次正式会面的场合,告诫他的君主,德国军队现在已经没有力量保护他,并说,“我必须劝告陛下退位,并前往荷兰。”在不到四十八小时内,震惊的威廉接受了劝告。在兴高采烈的协约国军能够集结起来侵入德国之前,一个共和国宣告诞生,停战条约于11月11日签订。
  德国同意从所有侵入的领土撤出,包括于1871年从法国夺取的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它还保证遣返所有协约国的军人和平民俘虏而不要求立即交换,并交出大量战争物资,内中包括五千门大炮和二万五千挺机枪。可是,对德国工业未加触动。
  十艘战列舰、六艘战列巡洋舰、八艘轻巡洋舰和五十艘驱逐舰的公海舰队连同全部潜艇,都被扣留。后来,这些水面舰只驰往斯卡帕弗洛的英国海军基地。法国人指望接收其中大部分舰只作为赔偿的一部分,但1919年6月,英国人毫无办法地瞪着眼看着德国水手把他们的战舰凿沉了。
  在德国崩溃时,将军们隐退了,避免在有条件的投降中扮演任何角色。没有高级军界人物参加停战的进程。鲁登道夫生怕有人会杀他,穿起便服和戴上黑眼镜化了装逃亡瑞典。埃茨贝格和他的同事担负着指引德国走向停战的重任。
  受克制的宣传运动强调指出,德国并没有被打败,而最高统帅部求和,为的是防止进一步流血和结束对妇女儿童的饥饿封锁。后来,在这种虚构逐渐消失时,军队则指责说,它被国内战线卖国贼“在背后捅了一刀”。军人反诘道,停战线不是终究在比利时和法国领土上吗?(根据停战条件,协约国部队占领了莱茵兰,但没有占领德国其余地方。)
  鲁登道夫于1919年回国,并象他的政治上同伙阿道夫·希特勒那样,捡起这个口号。在战败和怀恨的德国人中,没有什么口号比“背后捅了一刀”这一说法更易于触人心弦的了,这个主题成了纳粹教义的一根支柱。埃茨贝格是他们这种鼓吹的一个早期受害者。1921年,两名前军官把他当作签订停战条约的“卖国贼”,开枪把他打死了。
  很少有人同意潘兴将军的意见,即把停战——通过外交手段进行谈判—一同无条件投降混淆起来是有潜在危险的。这位美国指挥官于1918年10月30日致函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表示他的意见:“从军事观点上来看……究竟是否应该同意德国的停战要求。”
  他说,“在协约国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同意停战,宁愿接受一个谈判的和平的原则而不愿接受一个强制的和平的原则,协约国将伤害它们现在所持的道义立场,并可能丧失机会,来确保建立在持久基础上的世界和平。我认为,完全胜利只能靠继续战争直到我们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才能得到。……”潘兴建议的含意,是对这个国家实行全部军事占领,这个建议被听取了,但被忽视了。
  二十七年后,当盟国拒绝纳粹领导人安排停战的企图时,潘兴看到他的意见得到了肯定。这一回相反,“由德国最高统帅部授权”的德国参谋总长和德国海军总司令,被迫“向同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
年表
杰克·雷恩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政治上
宣战
西线
东线
巴尔干战线
意大利战线
中东
美索不达米亚
埃及和巴勒斯坦
海战
政治上
1914年
6月 28日 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及其妻子在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被加夫里洛·普林齐普暗杀。
27日 德国拒绝英国的调停新提议。
29日 俄国动员。
宣战
1914年
7月28日 奥匈对塞尔维亚。
8月 1日 德国对俄国。
3日 德国对法国。
4日 德国对比利时;英国对德国。
6日 奥匈对俄国;塞尔维亚对德国。
9月 12日 英国对奥匈。
13日 法国对奥匈。
23日 日本对德国。
11月 1日 俄国对土耳其。
5日 英国和法国对土耳其。
1915年
5月23日 意大利对奥匈。
8月21日 意大利对土耳其。
10月 14日 保加利亚对塞尔维亚。
15—16日 英国、法国和塞尔维亚对保加利亚。
19日 意大利和俄国对保加利亚。
1916年
8月 27—28日 罗马尼亚对奥匈,德国对罗马尼亚,意大利对德国。
30日 土耳其对罗马尼亚。
9月1日 保加利亚对罗马尼亚。
1917年
4月6日 美国对德国。
7月2日 希腊对中欧强国。
12月7日 美国对奥匈。
西线
1914年
8月 2日 德军侵入卢森堡。
4日 比利时被侵。
7日 英军在法国登陆;法军侵入阿尔萨斯—洛林。
14日 边境之战。
16日 德军攻克列日。
20日 德军进入布鲁塞尔。
22日 蒙斯之战。
26日 勒卡托之战。
9月 3日 法国政府自巴黎迁波尔多。
5日 马恩之战。
13日 第一次埃纳之战,导致“奔向大海”。
10月 9日 安特卫普失陷给德军。
11日 第一次伊普雷之战。
1915年
3月14日 圣埃卢瓦之战。
4月22日 第二次伊普雷之战。德军采用毒气。
5月9日 佛兰德和阿图瓦的法—英战役。
9月25日 在香巴尼和洛的法—英攻势。
1916年
2月 21日 凡尔登之战。
25日 杜奥蒙炮台被德军攻占。
7月1日 索姆之战。
9月15日 英军在索姆首次使用坦克。
10月24日 杜奥蒙炮台被收复。
11月18日 索姆之战结束。
12月 12日 罗贝尔·尼韦尔将军取代霞飞。
18日 凡尔登之战结束。
1917年
4月 9日 阿腊斯之战;维米山脊被攻占。
16日 尼韦尔的攻势(第二次埃纳之战)。
29日 法国军队中爆发反抗。
5月15日 亨利·贝当将军取代尼韦尔担任法军总司令。
6月 7日 梅西纳山脊之战。
25日 第一批美军到达法国。
7月31日 第三次伊普雷之战。
11月 6日 第三次伊普雷之战结束;加拿大军攻占帕尚达埃尔山脊。
7日 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成立。
20日 康布雷之战;首次密集队形的坦克突击。
1918年
3月 21日 把英同和法同的军队分隔开米的第一次德军攻势(米夏埃尔行动)。
23日 德军经过圣康坦向索姆大规模进攻;巴黎遭到炮击。
27日 德军攻占距巴黎三十二英里的蒙迪迪埃。
4月14日 费迪南·福煦将军被任命为协约国军最高统帅。
5月 27日 在四天内冲至马恩河的第三次德军埃纳攻势。
28日 美军攻占康蒂尼。
6月 2日 夏托—蒂埃里之战。
6日 比莱奥森林之战。
7月 15日 第二次马恩之战;德军攻势在两天内被制止。
18日 协约国反击,攻陷德军埃纳—马恩突出部。
8月8日 亚眠之战。
9月 13日 美国第一集团军攻占圣米耶尔。
26日 协约国对兴登堡防线的最后一次战役。
27日 兴登堡防线被攻破。
10月 4日 德国伸出和平触角。
27日 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辞去德国最高统帅之职。
11月 3日 法—美军队把德军赶出默兹—阿尔贡;奥地利投降。
4日 起义在德国蔓延开来;所有莱茵河渡口被反抗者占领。
7日 德国停战委员会会见福煦。
11日 停战条约于上午5时签订。上午11时停火。
东线
1914年
8月 10日 奥地利军从加利西亚侵入俄国波兰。
12日 奥地利军侵入塞尔维亚。
17日 俄军在第一次同德军的冲突中侵入东普鲁士。
18日 俄军侵入加利西亚。
26日 坦南堡之战。
9月 3日 俄军攻占伦贝格。
10日 第一次马祖里湖之战。
11日 加利西亚的腊瓦—鲁斯卡亚之战。俄军把奥地利军赶回喀尔巴阡防线,孤立普热米什尔。
10月 6日 德军把俄军赶回波兰和加利西亚。
12日 德军迫近华沙不到十英里。
21日 德军撤离华沙。
11月2日 德军被赶出波兰;俄军侵入东普鲁士。
1915年
1月31日 德军在马祖里湖的冬季之战中首次使用毒气。
2月28日 德军从上波兰退却。
3月22日 普热米什尔失陷给俄军。
5月4日 奥—德攻势在果尔利策和塔尔诺夫之间攻破俄军战线。
6月 2日 德军进入普热米什尔。
22日 奥地利军夺回伦贝格。
8月 4日 德军攻占华沙。
20日 德军占领整个波兰。
9月5日 沙皇尼古拉二世统率俄国军队。
1916年
6月4日 俄军在普里皮亚特沼泽以南的攻势。
9月20日 奥—德军队制止俄军前进。
1917年
3月12—15日 俄国革命;沙皇退位。
7月1日 勃鲁西洛夫在加利西亚的攻势。
11月6—7日 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
12月22日 托洛茨基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开始和平谈判。
1918年
2月 10日 托洛茨基拒绝同德军谈判。
18日 德军重新对俄国开战。
3月3日 苏维埃政权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和约。
巴尔干战线
1914年
7月29日 奥地利军炮轰贝尔格莱德。
8月 12日 奥地利军侵入塞尔维亚。
16日 塞尔维亚军在亚达尔之战中击溃奥地利军。
9月8日 奥地利军第二次浸入塞尔维亚遭到失败。
11月11日 奥地利军第三次侵入塞尔维亚遭到失败。
12月 2日 奥地利军进入塞尔维亚军撤出的贝尔格莱德。
3日 塞尔维亚攻势迫使奥地利军再退过边界。
1915年
10月 7日 奥—德军队侵入塞尔维亚。
11日 保加利亚军侵入塞尔维亚。
14日 中欧强国打败塞尔维亚军。
1916年
7月25日 塞尔维亚残军到达萨洛尼卡。
8月27日 罗马尼亚参战。
9月1日 陆军元帅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的多瑙河部队侵入罗马尼亚。
9月20日 俄军和罗马尼亚军制止德军。
12月6日 德军击溃俄—罗军队;攻占布加勒斯特和普洛耶什蒂油田。
1917年
6月22日 亲德的希腊国王孔斯坦廷一世被迫退位,让亲协约国的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担任总理。
12月9日 罗马尼亚同德国签订停战条约。
1918年
9月 14日 法—塞军队开进塞尔维亚。
29日 保加利亚签订停战条约。
11月 1日 塞尔维亚军收复贝尔格莱德。
3日 奥地利人同意塞尔维亚的条件。
意大利战线
1915年
4月26日 英、法、俄签订秘密的伦敦条约,为使意大利加入协约国,给它以慷慨的领土报偿。
5月23日 意大利对奥匈宣战。
6月23日 第一次伊松佐之战发动;到1917年9月12日,共打了十一仗。
1917年
10月24日 卡波雷托之战;有时被称为伊松佐第十二仗。
1918年
6月15日 皮亚韦之战。
10月24日 维多利亚—威尼托之战。
11月4日 奥地利人同意大利签订停战条约。
中东
1915年
4月25日 英国和澳—新部队在加利波利登陆。
8月6日 英国部队在苏弗拉湾登陆。
12月19日 澳—新部队和苏弗拉湾的撤退开始。
1916年
1月9日 所有协约国部队撤尽;加利波利战役完全失败。
美索不达米亚
1914年
11月22日 英军攻占巴士拉。
1915年
4月12日 土耳其企图夺取巴士拉失败。
6月3日 英军攻占底格里斯河的阿马拉。
9月28日 英军攻占库特—伊马拉。
11月22日 吉泰西普洪之战;英—印军队向库特—伊马拉退却。
12月7日 库特—伊马拉被土耳其军包围。英国援军大规模进攻失败。
1916年
4月29日 库特—伊马拉的英军向土耳其军投降。
1917年
2月24日 新到的英国军队夺回库特—伊马拉。
3月11日 英军占领巴格达。
1918年
10月31日 土耳其的抵抗告终。
埃及和巴勒斯坦
1914年
12月18日 埃及成为英国保护国。
1916年
5月 英军在西奈诲岸开始铺设铁路和水管。
6月5日 麦加行政长官侯赛因组织反对土耳其的武装叛乱。
2月21日 英军攻占阿里什。
1917年
1月 通向拉法的铁路和水管竣工。
3月26日 第一次加沙之战。
4月17日 第二次加沙之战。
6月 艾伦比统率英国军队。
10月31日 比尔谢巴失陷给英军。
11月7日 英军赢得第三次加沙之战。
12月9日 英军攻占耶路撒冷。
1918年
10月30日 土耳其人签订停战条约。
海战
1914年
9月22日 英国战舰首次被德国潜艇击沉。
11月 1日 德海军在智利的科罗内尔附近打败英海军。
2日 英军把北海作为战区布雷。
9日 “悉尼号”和“爱姆登号”交战。
12月8日 福克兰群岛之战;海军中将冯·施佩的德国中队覆没。
1915年
1月23—25日 多格尔沙洲之战。
2月 18日 德国人宣布英国周围的水域是战区。
9日 英国海军袭击达达尼尔。
3月 1日 协约国封锁德国。
3日 协约国在达达尼尔登陆被击退。
18日 四艘英国和法国的战舰在进攻达达尼尔中被击沉。
5月7日 “卢西塔尼亚号”被鱼雷击中。
1916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