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人类的哲学》
第一部分 第1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
【译者导读】
拯救人类的哲学是什么
无锡市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会长曹岫云
《拯救人类的哲学》日文原版书刚刚问世,日本“盛和塾”本部事务局就给我寄来了一本。首先,《拯救人类的哲学》这个书名具有强烈的冲击性。人类怎么了?人类需要拯救吗?拯救人类的哲学是什么?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由日本“经营之圣”、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先生和日本文化大师、著名哲学家梅原猛先生两人对谈构成的这部著作。在阅读过程中,一种鲜见的紧迫感推动着我,令我决心尽快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让今年84岁的梅原和77岁的稻盛这两位睿智的长者对地球命运和人类文明的思考,包括他们深刻的忧虑、卓越的见识和无私的胸怀,传递给中国的读者,以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思索和讨论。
拯救人类的哲学译者导读
梅原先生是稻盛先生所尊敬的、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著作颇丰,曾和稻盛先生共著《哲学的回归》、《谈新哲学》两书。稻盛先生赤手空拳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50年间从未亏损,甚至在萧条中也能持续发展。稻盛一贯强调,京瓷和KDDI的成功,决不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技术,或赶上了潮流,而是因为京瓷和KDDI具备了正确的、明确的经营哲学,而且这种哲学为全体员工所共有。京瓷公司的社训是“敬天爱人”,京瓷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50年来稻盛先生和他的员工们坚持实践这一社训和理念。稻盛先生是通过光明大道到达巨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从稻盛先生成功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稻盛先生抑制私利私欲、“敬天爱人”的利他哲学不仅可供企业家们参考,而且值得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深思。
两百多年前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追求“更加富裕、更加便利”的欲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构筑了高度文明的近代社会。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又反过来助长了人类欲望的膨胀。而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破坏了环境,招致资源的枯竭,以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由最时髦的所谓金融技术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恰是这种欲望最新的表现。
第一部分 第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
现在的地球人口近70亿,是200年前的7倍;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而现有和新增人口的大部分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他们也有摆脱贫困、追求富裕的权利,今后也会以经济的高增长率为目标。他们要消费的食品、水、能源等将有飞跃性的增长。而要求发达国家自动放弃富裕的生活也不现实。这么不断倍增的沉重的负荷,地球能承担得起吗?许多人把希望寄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认为依靠人类的智慧,到时总有办法解决。但曾经开发了“一个新石器时代”、被称为太阳能开发利用先驱的稻盛和夫先生却认为这是人类的一个幻想。
三千年灿烂的埃及文明的崩溃、四百年绚丽的罗马文明的衰落,这些都是某个时期、某个局部的人类文明的消失。而在今日的“地球村”里,如果人类不收敛自己的贪欲和傲慢,如果重蹈历史上文明消亡的覆辙,出现的将会是地球规模的文明崩溃,整个人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既非杞人忧天,亦非危言耸听。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道德的停滞乃至衰退,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尖锐而深刻的矛盾。这个矛盾不仅使人和人之间、集团和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纷争不断,而且使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人类在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同时也破坏了人性,在将自然作为奴隶驱使的同时,人类逐步堕落为欲望的奴隶,堕落为“欲望人”。
拯救人类的哲学就是要将“欲望人”还原为“良心人”、“理性人”。这种哲学的核心十分简单,用四个字表达,就是“利他自利”,用两个字表达,就是“利他”。
“利他”有各种层次。包括家庭、单位、地区、国家、国际范围内的“利他”,也包括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利他”。“利他”必须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利他”在儒教就是“仁”,在基督教就是“爱”,在佛教就是“慈悲”,“利他”存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人的精神能从利己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发挥出“利他”的即无私的热情,就能“人助天助”,使人生和事业取得成功。稻盛先生在企业经营领域、梅原先生在学术领域以及中国和全世界的先贤达人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无不证明了这一真理。
第一部分 第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
企业、国家、人类都是人的共同体。“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把利他之心,即人本性中良心的一面、理性的一面、真善美的一面切实地发扬光大,人类就能分享有限的资源,互助合作,培育并保持优良的人性,缔造“精神发展的社会”,人类就能与地球万物和谐共生。
在探讨如何建立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社会模式时,本书还总结了日本江户时代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在如何更有效地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时,本书提出了基于欧盟经验的有关“世界联邦政府”的设想。这些分析中透露出的真知灼见,可以引起人们更多的思索、讨论和行动。
【序言】
稻盛和夫
作为一个工程师,作为一个经营者,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普通人,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近代文明的由来,以及这个文明未来的走向乃至终点。
大约250年前,欧洲兴起了产业革命,以此为契机,近代文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基于人类秉赋中的好奇心和探求心,与此同时,人类所具有的“希望更加富裕、更加便利”——这种不知餍足的欲望,也成为发展的原动力。
人类把这种欲望作为引擎,发挥自身的智慧,推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结果是人类构筑了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但与此同时,人类又不得不面临地球环境的问题和能源的问题。
然而,人类还在企求进一步的富裕,将无休止的欲望当做动力,持续不断地追求经济的增长。那么,人类这种追求增长的模式,能够无限地继续下去吗?遵从这种模式,人类能够持续生存下去吗?我心中时常抱着这样的疑问。
这时候,我平素非常尊敬的哲学家梅原猛先生,建议我一起去考察古代的埃及文明。由埃及学权威、沙伊巴大学校长吉村作治先生当向导,梅原先生夫妇、东京大学教授松井孝典先生夫妇、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安田喜宪夫妇一起同行。
“与这几位当代日本的知识精英们同行,去探访五千年前辉煌的埃及文明的遗迹,此乃不可再得的良机。”我毫不犹豫,决定夫妻俩一起参加。
这时,梅原先生又提出一项建议,希望以文明论为题同我展开对谈。尽管我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力难胜任,但梅原先生是哲学家,在历史和考古方面的造诣也颇为深厚,最有资格谈论有关文明的话题,听一听他的文明史观,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考虑到这一点,我接受了他的提议。
第一部分 第4节:拯救人类的哲学(4)
开头所提及的、长期以来我对近代文明所持有的疑问,在访问埃及之后愈加强烈了。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曾经如此繁荣的埃及文明崩溃了,只剩下遗迹,这是为什么?
“文明必然走向崩溃”——畅游在尼罗河上,这个念头在我头脑中挥之不去。从埃及回国后,对谈即将展开。建筑在人的欲望、也就是本能和利己之心基础上的近代文明,在不太久远的将来,恐怕也难逃自我崩溃的命运,抱着这样一种近乎绝望的想法,我和梅原先生开始了对谈。
人类如果不肯遵照佛陀有关“知足”的教诲,节制自身的欲望,与地球这个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一切生命共存共生,回归朴实的、有节制的生存方式,那么,人类就会滑向自我灭亡的深渊。
不!人类或者已经开始在自我毁灭的坡道上滑行。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威胁,但我们又没有勇气来承认这个紧逼的事实。我和梅原先生两个人的声音虽小,却想面向人类敲起警钟。
读者之中,可能有人认为,针对人类的前途,本书中将有许多悲观的论述。但是,我们决不是悲观论者。我们是要怀着危机感,正确地认识现实,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进而怀抱希望,努力向前。也就是说,悲观处既要深入地思考,又要以乐观的态度从容应对。这就是我们的观点。
谦虚地反省迄今为止文明的发展过程,从今以后,大家都来推崇“知足”这种生活方式,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就一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为此,首先要正视严峻的现实。
2008年秋,从美国次贷问题发端,金融风暴袭击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度降临。
危机的直接原因似乎是金融衍生产品使用过了头,但事情的本质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失控的资本主义的暴走狂奔。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金融危机,正是上天为我们人类敲响的警钟。
人类现在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来和这个地球共生共存?这就必须从爱、慈悲、同情以及利他之心出发,而不是无止境地追求基于欲望和利己之心之上的所谓经济增长。
第一部分 第5节:拯救人类的哲学(5)
终结依靠欲望和利己之心发展至今的现代文明,构建基于爱、慈悲、同情以及利他之心的崭新的文明。让一切人类活动的动机,从欲望转变为利他,使21世纪成为历史性变革的新世纪。
通过本书,希望能唤起更多读者的共鸣,这就是我们的祈望。
第1章文明的崩溃开始了
高度的文明为何消失了
稻盛
一部分有识之士认为,现在的人类社会不久即将归于破灭。我是企业人,在文明论方面缺乏认识。但不久前与梅原先生一起访问了埃及的古代遗迹,引发了我的许多思索。
灿烂的古代埃及文明从五千年前开始,延续了三千年之久。参观它的遗迹,对我而言是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我从一开始就产生了疑问:如此辉煌的古代埃及文明为什么就消失了呢?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现代埃及人竟然说:“建造如此巨大的金字塔,不太可能是我们的祖先所为,那是外星人干的,是别的世界的人干的。”
的确,繁华的古代埃及文明同现在的埃及之间有一种强烈的反差。同样,南美的安第斯文明也只剩下了遗迹,创造了这种文明的先住民几乎是突然间消失了。构建了如此高度文明的民族却走向了衰落,那里的文明到现在依然停滞不前。看到这些,我禁不住不寒而栗:现代的人类文明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另外,我们还需考虑到今后整个地球可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爆发式的人口增长需要消耗的能源、食品等等,正在一步步超越地球的允许范围。整个地球规模的文明崩溃,或许在某个时刻即将开始。
这里必然存在一个巨大的临界点,在某个时刻之前,变化或许还在悄悄地进行,一旦超越临界点,问题将以激烈的形式出现,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那么,我们人类现在该怎么办呢?我们到了必须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灭亡吗?
梅原
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论断:农耕文明诞生于15000年之前,自那以来延续至今的人类文明,500年后即将灭亡。500年后人类将不复存在,现在就考虑到那时候的地球,进而要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习惯,这是很难的。一般的见解是:地球环境固然重要,但因为我们不愿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多数国家不肯提出根本性的对策。比如,地球变暖的原因,大家认为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但是日本的排放量,比缔结《京都议定书》时反而增加了。决议1997年通过,2005年生效,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的排量,以1990年为基准,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日本的削减目标为6%。而增加的排放量,以购买发展中国家的排量配额来抵冲。用这种方式来达到约定的削减目标,是低劣的行为。既然是承诺的目标就应该遵守,从别国购买是错误的。
第一部分 第6节:拯救人类的哲学(6)|福www哇fval小cn说|
正如稻盛先生所言,从人类生存这一角度来思考,现在如果再不提出根本性的对策,一旦超越某种界限,人类文明将一举崩溃。这种崩溃发生在100年后还是500年后,尚不清楚,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乃是不容置疑的。
石油枯竭,都市将变成废墟
稻盛
我认为不会有500年那么悠长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再过50年,到2060年前后,据说地球人口将达到80亿,那时将消耗多少粮食和能源?粮食和能源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问题。
现代文明从18世纪到19世纪,由英国发明蒸汽机、兴起产业革命开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大量消费能源的基础上,构建了现代的物质文明。纽约耸立起了摩天大楼,日本当然也会模仿,而最近在中国的上海和北京,以及全世界其他主要都市,摩天大楼林立。利用高耸的电波塔所发出的电波信号,人们可以用手机同世界各地通话。
这样的文明,主要建立在以石油为能源的基础之上。然而石油的埋藏量,一般认为只够再用50年。即使再发现新的油田,也不够再开采100年。到时候,如果原子能及自然能等替代能源能够落实、能够稳定,当然最好,但事情并不那么容易解决。
能源一旦枯竭,汽车便无法行驶,摩天大楼的电梯、空调将全部停止,供水也会成为问题。到那时,摩天大楼林立的大都市将化为废墟。百年后那些幸存的人们,仰望作为历史遗迹的摩天大楼,会发出这样的慨叹:“20世纪到21世纪的大发展时代竟然有过这样的文明。”
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从“人类还有没有明天”这样的观点出发,为解决环境、能源、核武器、民族纷争、宗教战争等问题认真展开讨论。
为什么埃及文明持续了三千年?
梅原
人类要摆脱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代文明。为此仅仅批判近代文明是不够的,必须从“人类为何物”、“人类曾创造过哪些文明”等基本问题上追根溯源。
古代埃及文明历经三千年,其间虽有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的反复盛衰起落,却总能维持它的繁荣。虽经亚历山大大帝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前336至公元前323年在位。的蹂躏仍能延续下来,直到被罗马征服而灭亡(公元前31年)。
第一部分 第7节:拯救人类的哲学(7)福哇txt小说下载www.FvaL.cn
这一文明构筑了一个优秀的、高等级的社会。希腊文明的繁盛期只有四百多年,而埃及文明要古老得多、漫长得多。
那么,为什么古代埃及文明能够如此长寿呢?本书中我想以我的方式来解析它的原因。但我认为,对自然的崇拜,特别是在对太阳的崇拜中,隐藏着重要的启示。希腊文明中勉强留下了对阿波罗神(即光明之神)的崇拜,但这种崇拜因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普及而丧失殆尽,进入近代文明以后,就完全以人类为中心了。所以,有必要再次提出“回归自然”、“回归太阳”的思想。
也就是说,在思考拯救人类的哲学的时候,首先要提出复活“太阳崇拜的思想”。
人类忘却了对自然的敬畏
稻盛
的确,以埃及文明为代表,古代的人类都对太阳抱着某种信仰,也就是对自然都怀有一种敬畏之情。大家都抱有一种笃定的思想,那就是人类靠自然的恩惠才能生存。
然而到了近代,充满好奇心的人类发挥自身的智慧,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近代文明的发展,不是以自然而是以人类为主体的,似乎发挥人类的智慧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自然。因此不断地改变自然、放肆地破坏自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高度的科学技术支撑的近代文明。
对人类而言,近代文明构建了卓越而舒适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觉得自己的一切理想都能实现。从宏观而言,人类飞进了宇宙空间;从微观而言,人类踏入了纳米世界,甚至已经能够操纵生物的DNA。
然而,结果是人类生出了傲慢之心:“我们可以为所欲为!”“只要让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将无所不能!”
不错,是人类孕育了卓越的科技,但人类却因此滋生了傲慢之心,现在的人类正在错误的道路上加速奔走。我们不必提倡复古,但应该像古埃及人一样,感谢太阳的恩泽,对太阳抱有虔诚的信仰之心。也就是说,傲慢的人类,应该重新以敬畏之心应对自然,回归尊重自然的哲学。
太阳崇拜才是人类文明的原点
梅原
我提出“太阳崇拜”的观点,契机是与稻盛夫妇一起的访问埃及之旅。这次旅行由埃及考古学者吉村作治先生当向导。去年春天我接受了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秋天又接受了蓄脓症的手术,身体有些虚弱,所以最初对于出访埃及并不热心。
第一部分 第8节:拯救人类的哲学(8)
但是卫星科学家松井孝典先生劝我说:“你一定要去,去埃及对梅原先生的哲学一定会产生非常有益的刺激。”我也有这种想法,后又听说稻盛先生也会参加,我就觉得非去不可,毅然决定同行。
正如松井先生的预言一样,这次旅行让我收获颇丰,其成果以与吉村先生对谈的形式,出版了《追寻“太阳的哲学”》一书。
旅行出发时,我连走路都不稳,在迪拜机场换机时,只能坐轮椅移动,但回来时已经兴冲冲快步走在大家的前头了。大家都很惊奇,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在沙漠中步行让我的体能得到了训练;另一方面,恐怕是埃及太阳神Ra的灵感或能量,让我全身恢复了元气。
一般人都认为,西洋文明始于希腊哲学和以色列宗教,这以前的埃及文明是未开化的文化,真正合理的文化是从希腊和以色列才开始发达的,这是西方知识界多数人的共识。但是通过这次对埃及的实地考察,我认为上述结论是不对的。
早在希腊和以色列文明之前,就有长达约三千年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很神秘,而且有关神的观念也发展得非常具有思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中包含着了不起的哲学。
这一哲学的中心就是太阳神Ra。这个神的有趣之处在于:每日必死。太阳神日出即生、日落即死,接纳他的是莲花,莲花清晨开蕾,傍晚闭合,开放时放出太阳,关闭时吸收太阳,莲花被认为是太阳的母体。
埃及文明崇拜太阳是理所当然的。小麦农业最需要的就是太阳和水,水是尼罗河的水,由Isis女神掌管。Ra和Isis是埃及神的中心,因为对农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太阳,其次是水。
稻作农业也一样,太阳第一,水次之。有强烈的太阳光照,有充足的水分,小麦农业、稻作农业都会兴旺。农业文明共同的神就是太阳神和水神。中南美洲的玉米农业也是一样。
再回过来看日本,《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里天照大神是中心,天照大神也是太阳神,而且在传说《天之石屋》中,天照大神曾一度死后复活。
日本最古老、最原始的信仰是二见浦的太阳崇拜。二见浦位于三重县的伊势市,一到正月人们专程来此拜日。这种信仰现在依然盛行,在二见浦附近建造伊势神宫决非偶然,日本神道的核心就是对太阳的信仰。
第一部分 第9节:拯救人类的哲学(9)
日本的密教(佛教)也很兴盛。密教的本尊是大日如来,源自对太阳的神格化;密教其次崇拜管水的十一面观音,十一面观音左手拿着水瓶。
然而,当希腊和以色列孕育新的文明之时,太阳神却不见了。从与吉村先生的对谈中得知,以色列人在埃及被当做奴隶使用,他们不是农民,后来由莫耶(公元前13世纪著名的古以色列民族领袖)率领他们离开埃及,成为游牧民,他们从事畜牧业,而不是单纯的农耕民族。
这个民族不以农耕为主,虽然也受过埃及文明的影响,但还是创立了新的以色列人的宗教,他们以上帝为唯一的神。
另外,希腊也不是农耕民族,他们属于战争民族或贸易民族。读柏拉图和阿里斯托勒斯的著作,其中几乎完全不涉及农业的话题。希腊神话中登场的阿波罗虽然也是太阳神,后来却变为预言之神、哲学之神。忘却了太阳崇拜,简言之,就是忘却了自然,创立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文明。
其结果是,近代文明一步一步脱离了对自然的崇拜,人类处于世界的中心,人类开始支配自然。人类普遍认为,自然可由自然法则阐明,只要研究这些法则,人类就可以把自然当做奴隶来自由支配。基于这种思考,人类就将自然当做奴隶一样任意驱使,这就是产业革命以来四百年的人类历史。
忘记了太阳的价值,忘记了自然,由此产生的近代哲学,必须重新回到以自然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清醒地认识到太阳的恩惠。人每天都需要睡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和太阳一样,每天都经历生死循环,我们应该回到这种观点上来。
人一旦傲慢必定灭亡
稻盛
顺着佛陀“知足”的思想去考虑,那么,可以意识到,现代文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已经足矣,即使不再前进也无妨。有人会说:“不!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更加富裕的生活。”我想对这些人说:“让我们更谦虚一些吧。”
历史上凡是失却谦虚的文明,全部灭亡了。在这一点上,个人也一样。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谦受益”的说法。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实业家,不管取得过怎样的丰功伟绩,一旦失却谦虚,傲慢起来,那就必然灭亡。
第一部分 第10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0)
但问题是,现在的人类不约而同地一齐傲慢起来,所以回归谦虚、重新树立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非常重要。在此之上,必须建立人类共同的哲学,特别希望梅原先生,基于上述想法,构建21世纪拯救人类的新哲学。然后,希望全世界的领袖们会聚一堂,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共同探讨人类的出路。
太阳曾是日本思想的中心
梅原
近代文明以人为中心,认为人类处于世界的中心。笛卡儿所倡导的“我思,故我在”就是这个意思。我从很早前就一直批判这种哲学的错误。
日本自古以来的观念中,就存在“草木国土悉皆成佛”的思想。不仅是人,就连草、木,甚至矿物和无机物都有佛性,都可成佛。
原来的佛教只承认动物有佛性,可以成佛,没有植物和无机物可以成佛的说法。“草木国土悉皆成佛”是平安时代末期《天台本觉论》中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镰仓佛教共同的源头。
因此,不管是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日莲宗也好,其背后共有的思想就是“草木国土悉皆成佛”。其区别只是成佛的方法,禅宗和日莲宗认为“今世成佛”,禅宗由坐禅成佛,日莲宗由念唱“南无妙法莲华经”成佛。
另一方面,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认为“现世难以成佛,来世可去极乐净土”。去极乐净土是成佛的第一步。虽然有上述区别,但与“草木国土悉皆成佛”的思想是一致的。
这种思想很有日本特色,日本自绳文时代以来,就把自然当做神,这种观念渗入佛教,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佛教。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思想,我一直以这种思想批判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但有时又感到某种不足,这次去埃及,恰好发现了自然的中心就是太阳。
在日本思想中,神道最高之神是天照大神,佛教最高之佛是大日如来,其中心都是太阳。然而在希腊和以色列,这样的意识却很淡薄,在近代哲学里更是越来越淡薄,他们认为自然应该为人类所支配,被人类所奴役。
近代西洋所孕育的科学技术与文明,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富裕,但从负面来看,也破坏了自然,带来了地球变暖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人类傲慢之心所产生的思想哲学,也许会让人类一时繁荣昌盛,但从长远看,正是这种繁盛将导致人类的灭亡。
第一部分 第11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1)
在《平家物语》中,用“不在平家不成人”来描述平家的荣耀。但平家自那以后仅仅30年,就没落消亡了。与此相同,人类在自诩“不在文明人之列不成人”的过程中,也难免灭亡。对此我抱有强烈的危机感。
如果说,像我这样的哲学家发出这样的议论是不足为奇的,但像稻盛先生这样的实业家,日本首屈一指的经营者也这么想,那就难能可贵了。
然而,更可贵的是,在日本产业界,稻盛先生又是最早把目光投向太阳能,研究太阳能发电的先驱,而且制造出了相关的产品。我一直从哲学角度论述太阳,而从技术角度讲,我也认为太阳能应该成为最基本的能源。
工业文明靠使用化石燃料发展起来,化石燃料来自于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当时也靠太阳生存。电发明后,发达国家主要靠火力发电,同时也需要依赖化石燃料。有一种期待,就是以原子能发电替代火力发电,但原子能发电具有危险性。如果发生了太阳能革命,我想或许可以拯救人类。说到这一点,我对稻盛先生和京瓷的先见之明深感敬佩。
在这里,想请教稻盛先生,京瓷从何时开始研究太阳能,动机是什么?
三十多年前着手的太阳能发电
稻盛
36年前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冲击(1973年)是一个契机。面对世界范围内能源的即将枯竭,全世界都发出了“应该开发新的可替代能源”的呼声。首先是太阳能发电,然后是风力发电、海洋温差发电等等,大家从技术的可能性上议论探讨。当时我想,如果开发太阳能电池,凭京瓷的技术应该可以做到。
于是我向当时松下电器和夏普的领导人提出:“我们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合资企业,共同进行研究与开发。”他们立即表示同意,合资企业很快成立了,但研究工作进展得却很不顺利。石油冲击的阴影已过去很久了,当时石油已能充足供应,但大家的热情却减弱了,松下和夏普退出了。但我觉得事业好不容易开了头,到了这一步,就是京瓷单干也要把研究继续下去。
这是一项很花钱的研究,研究持续了30年,太阳能发电才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这项事业很符合大义名分,全世界都满怀期待,都希望见到开发成功,太阳能发电的商业价值也开始体现出来。
第一部分 第1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2)
看到这里有利可图,现在世界上有很多企业都开始做太阳能电池,甚至有点一哄而上的味道。
我们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后进者反倒似乎得了便宜。但是从积极的角度讲,由于我们长期艰苦的努力,全世界才开始觉醒:“大家都来重视于地球有益的自然能源的开发”,大家都来保护地球环境。这种转变应该值得我们高兴和自豪。
汽车行业加重了地球环境的负担,但现在他们也站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丰田开发了减少污染的混合动力车。制造这种汽车的丰田爱知县工厂的屋顶上铺设了我们生产的太阳能电池,这家汽车装配厂一半的电力通过太阳能发电来提供。在环保的工厂里生产环保的汽车,我们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人造太阳”与“重归太阳的恩惠”
梅原
我父亲是一位技术员,可以说是他奠定了丰田的技术基础。30年前,我们俩进行过一场“父子对谈”。当时他就断言:“将来的能源一定是太阳能。”听到这话时我很吃惊,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太阳能发电,当时的丰田并不热心,关心是从最近才开始的。像丰田这样的大企业能够参与进来,我想是一件大好事。
太阳能发电,不单纯是一个能源问题,它背后一定包含“重归太阳的恩惠”这样一种思想,这个思想非常重要。
很久以前,有一位研究核聚变的朋友同我关系很亲密,当初我不得志,他也不走运,但我们俩意气风发,组建了a会,信心十足地要创立日本的新学问。当时他满腔热情地向我介绍核聚变:“这个事业一旦成功,能源问题将全盘解决。”“再过十年,核聚变就能完成。”我这位朋友后来成了日本核聚变研究的中心人物,但可惜核聚变至今没有完成。
核聚变就是“人造太阳”,这种思想同“蒙受太阳的恩惠”正好相反,而且根本上就是错的。真正伟大的是太阳,农业文明的发展全靠太阳的恩泽。在这里,我们要再次回到“万物靠太阳”这个思想上来,将这一思想同技术论融合,创立一种新的哲学。稻盛先生身上就体现出了这种哲学,所以当别人都从太阳能发电的研究领域撤退时,他仍能单枪匹马,义无反顾,坚持到底。
第一部分 第1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3)
希腊式悲剧都是描绘人们因傲慢而灭亡的过程;《平家物语》也表达了这种思想;我创作的超级歌舞伎《日本武尊》中也有这样的台词:“日本武尊最终患了大病,这病毁灭了这位高傲的王子。”总之,无论古今东西,使人走向毁灭的无非就是傲慢。
现在人类的智能还在发展,科技已经进步到可以用人工手段克隆出人的生命,我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不管科技多么进步,人类应该始终保持谦虚之心,因为还有许多事情人类尚不清楚。
在我家的院子里,森青蛙年年产卵,所谓森青蛙就是在树上产卵的青蛙,卵呈泡状。这树的正下方必有水塘,孵化出来的蝌蚪一定落进水塘,产卵的位置极为精准。而且树下哪怕只是很小的水坑,森青蛙也是必在其正上方产卵。为什么能进行如此准确的测量?我们人类是无法解释的。
鳗鱼产卵,一定要去关岛附近的洋面,从日本游到关岛,然后再回到日本。如此漫长的旅行它们为什么必须这么做?
自然界千奇百怪,人类不懂的事不胜枚举,有人凭着一知半解的生物学知识,就妄想制造出新的人类。
生物学发现了DNA的存在,这DNA在人类和猩猩之间几乎没有区别,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员,在DNA层面上,所有生物差别都不大,差别的程度只相当于聪明人和傻瓜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DNA教给了我们“生物平等性”的道理。
然而,人类却在利用DNA赚钱谋利。生物学教给我们人类要反省自己的傲慢,我们却置之不理,这是十分可悲的。
所谓保护“国益”助长了傲慢之心
稻盛
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长,都靠太阳的恩惠,靠太阳的恩惠才形成了地球这个生命圈。在这个舞台上,生物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对包含太阳在内的伟大的自然怀着虔敬的态度,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古埃及人把太阳当做神来崇拜。
我们现代人,也应该对自然的伟大力量抱着虔敬的态度,这样才能稍稍节制人类的傲慢。
人类的傲慢破坏了自然环境,带来了以地球暖化为象征的、深刻的环境危机。地球已处于危险状态,2008年参加洞爷湖西方八国会议的首脑们都承认了这个事实,但谁也不肯承诺“自己率先垂范,为改善环境做出牺牲”。对危机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具体对策却向后拖延,会议就这样草草收场。
第一部分 第14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4)
我以为,“国家”存在的本身就带来了人类的傲慢。不论大国还是小国,不论先进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在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国益”。所谓“国益”,实质上是“以国家为单位的私利”,各国为争夺自己国家的私利而陷入傲慢。
各国只主张自己的“国益”,当然会发生冲突。极小、极小的领土归属问题,往往引发了国际性纷争。由开始时小小的火种最终导致了大动干戈,而且在核扩散难以遏制的今天,还可能诱发核战争。为了防止此类悲剧的发生,我们都必须回归谦虚的态度。
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如果各国一味强调自己国家的利益,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以“利他之心”考虑人类全体的利益,国际社会必须建立起能够持续和平繁荣的邻居式的友好关系。
在自然界,在这个狭小的地球上,动植物都在友好地共生共存,只有人类制造出国家,决定了国境,主张自己的“国益”,计较自己的得失。人类要向自然界学习,回归谦虚的美德,感谢自然的恩惠:不是我们在自然中“活着”,而是自然“让我们活着”。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重新回归谦虚和虔敬的态度。
“进步史观”将人类变为欲望的奴隶
梅原
在学生时代,我就产生了对近代文明的怀疑。在大学时,我喜欢阅读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的著作。尼采说:“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陷入了巨大的虚无之中。”所谓“自文艺复兴以来”,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当时,无论对西方还是全世界来说,都是所谓“光速时代”,然而尼采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预言。别忘了那是19世纪中叶,尼采的见解是非常了不起的。受这种哲学的影响,我也有了同样的预感,所以在毕业论文中,我提出了“进步思想是否会走到尽头”这样的问题。
当时社会上流行所谓“进步史观”。“进步史观”分两种类型,一种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行将崩溃,社会主义即将到来。”这种观点在知识阶层中非常流行,但我却有一种直觉,觉得这个观点在某个地方存在一定的错误。因为比我预料得更快,以苏联为首的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分崩离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种“进步史观“的错误。
第一部分 第15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5)
另一种“进步史观”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就能建立又富裕又便利的理想国家。”这种思想在战后的日本盛极一时,特别是部分社会主义崩溃后,有些思想家甚至提出:“这就证明了资本主义是正确的,是值得讴歌的。”但是,我认为这种论调也属谬误,我就一直在论述资本主义也将崩溃的道理。
战后的日本,有一种强烈的信念,相信“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即将到来”。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前首相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论”。但是大约十年前,这种美好的愿望开始变得令人怀疑,因为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发展的结果,出现了环境破坏和核武器扩散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不好应对与解决的。
二十年前,只有一小部分人意识到这些问题,但现在在大多数日本人的心里已经抱有这样的疑惧:“现代文明的方式存在问题”,但是,“话虽这么讲,问题总能解决吧。”大多数人愿意心怀乐观,因为人们从心底里“不愿放弃又富裕又便利的现实生活”。可以说,人类已经变成了欲望的奴隶,已经丧失了自己的人性。
稻盛先生对现代文明怀有深刻的危机感,这在日本的经营者中非常少见。稻盛先生的担忧始于何时呢?
经济增长或已不要
稻盛
大约从十年前开始,我的这种担忧就一年比一年强烈。正如梅原先生所说,“要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更加便利的社会”,我们人类将这种欲望当做动力,发展了科学技术,收获了富裕而便利的现代文明,这一切我们统统称之为“善”。
在近代文明形成之前,人类为满足自身的欲望开始掠夺自然。“要想富裕,只要利用自然就行”,这种无止境的欲望开始慢慢破坏自然。这种欲望的延伸,孕育了近代科学,造就了高度的物质文明。
然而,当人们开始觉醒时,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采伐量年年都在扩大。“热带雨林必须当做人类遗产保存下来!”许多国家发出了这样的警告。但是巴西亚马逊的住民们听不进这种呼声,他们的理由是:“多年来,你们将森林砍光,变成农业用地和畜牧的草原,你们获得了发展的成果,而我们却依然贫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做你们曾经做过的事呢?”对于他们的问题,我们无法回答。
第一部分 第16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6)
同时,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发达国家,无论政治家还是经济界,至今一致公认,经济增长就是善,通过经济发展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就是正确的政策,因此GDP每年至少必须有3%~4%的增长,现在正处于大发展中的中国等国家,更要求每年有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不甘落后的其他亚洲、中南美洲、非洲等各发展中国家,也无不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
现在经济增长本身已被作为目的,同时支撑这种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又走了样。迄今为止,财富的积累主要依靠实物经济,但这也被看成了过时的遗物,而那些驱使复杂数字的金融经济却大行其道,比如过去作为负债处理的东西,经证券化后拿到市场上去交易,变成了金融资产。特别是在美国的经济界,他们正在建立一种仅靠金融技术就能牟取暴利的经济体制。然而,最近出现的“次贷危机”已经给这种金融经济打上了一个大问号。
另外,当今的产业界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生物高科技的发展引人注目,这种技术如果用来增产粮食,或许对人类生存有益,但是如果违背伦理,将它错误地用来操纵遗传因子,那就将导致人类的灭亡。核技术也一样,根据使用方向的不同,它既可能促进人类的繁荣,也可能招致人类的灭亡。
正如梅原先生所言,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那些被称为“进步”的事物,它们的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看到这种情况,整个人类都有坠入地狱的绝望感。
在经济界,有人认为“经济增长或已不要”,但说这话是禁忌,说的人会被当成怪人,遭到他人的驱逐,所以大家只好都讲“经济增长好”。
像我这样的企业经营者,现在说出“经济增长或已不要”,也许会被视为异端,但稍稍学过以佛教为中心的东方思想的人,看到现在这个社会,首先想到的就是佛陀所说的“知足”这个词。
特别是发达国家,“自己已经足够了,应该满意了”,与其自己再增长,不如更多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采取这样的经济政策,需要的就是“知足”的观念。
最近,发生了一件可喜的事情,离“知足”观念最远的美国的政治家中,出现了原副总统戈尔这样的人物,他给地球变暖问题敲响了警钟。戈尔所著《难以忽视的真相》一书风靡全球。我和梅原先生的对谈,目的也是给世人敲响警钟,虽然我们的力量并不大。
第二部分 第17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7)
“欲望的无限解放”是近代文明的本质
梅原
怕中止经济增长,也要考虑人类永续的发展。”这种主张在当今世界是禁忌。然而,处于实业界第一线的稻盛先生勇敢地说出了实话,而且因为他置身于现实的经济活动之中,所以他的意见很有说服力。
在文明的历史上,曾经号称“不灭的大帝国”的罗马帝国,不到400年就灭亡了。现在流行“狗寿”(DogYear)的说法,指当今社会变化的速度是百年前的7倍,近代文明已有300年,所以,什么时候灭亡已不足为怪。
近代文明的特征,是这种文明已经扩展到了全世界。历史上,古埃及文明灭亡后有希腊文明,希腊文明灭亡后有罗马文明,罗马文明灭亡后又出现了西欧文明及伊斯兰文明等,新的文明接二连三兴起。然而,现在这个文明扩展到了全球,关系到所有人类的存亡。
近代人发明了科学技术,这一点非常伟大。那以前,虽然也有“科学”这个概念,却没有“技术”这个词汇。这个词汇源于“征服自然”,它的鼻祖是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在这里“我”是绝对的,自然不过作为“我”面前的对象物而存在,而自然依照数学和物理的法则形成,客观地认识这些法则,就产生了科学。这就是诞生在西洋的科学技术文明。
“征服自然是人类最大的幸福”——一种全新的价值观诞生了,而近代文明使这种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成了人类的奴隶,“加紧压榨奴隶就能增加财富”,进而依照这种思想创建了新的社会体制,并带来了繁荣。
同时,没有及时引入近代文明的亚洲和非洲的多数国家则沦为了殖民地,被所谓“近代文明之父”的欧洲诸国所统治。因为科学技术既是经济力也是军事力的根源。
与此相对照,明治时代的日本,及时引进了欧洲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同时在日本人中,也滋长了“征服自然就能增加财富”的观念。美国和日本从欧洲引入了对自然科学的信仰,促进了本国的发展,其发达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欧洲诸国。这个信仰最强烈的首推美国,其次是日本。
第二部分 第18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8)
笛卡尔说,支配自然的是人的“理性”。同稻盛先生一样,我认为支配自然的是人的“欲望”。表面上是理性,内在却是“欲望”,而“欲望的无限解放”正是近代文明的本质。
现代人可称之为“欲望人”,说到“欲望人”,让人联想到原始人,但却是原始人对自然更敬畏、更有自制心。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成了“欲望人”却不肯反省。可以说,现代人对外“破坏自然”,对内“破坏人性”。
第2章美国文明正确吗
由美国“强加的善”
稻盛
在第1章中,我与梅原先生一起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危机状况以及它的主要原因,即探讨了近代文明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章里,我们准备更深入地探讨近代文明的“宠儿”——美国的问题。
日本战败后,美军进驻日本,带来了美国的价值观和大量的美国文化,我对美国最初的印象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在战争前和战争中,我属于军国主义少年,接受所谓国粹主义教育,并受到那种价值观的熏陶。美国“自由”和“民主主义”的新的价值观带来了冲击,当时我满心欢喜:“这是多么好的体制,多么优秀的价值观!”
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过去60多年了,我对美国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的美国是超级大国,是世界领袖,但是,他却利用这种地位,把他的“自由”、“民主主义”的价值观强加于世界各国,对抵制的国家实行制裁,有时甚至还动用军队。美国这样做,是要让这些国家承认自己的政治体制不好,需要改革,而美国这种行为所体现的“善”,是所谓“强加的善”。
现今的美国,这种“唯我独善”的想法未免过于强烈。过去,美国社会曾经较为自由,较为宽容,能够允许“从左到右”的各种意见并存,允许健全的理想主义有自由呼吸的空间。但偏激而固执的“国家”意识,使美国社会现在变成了只看重自己“国益”的褊狭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