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第17本:CCTV10探索发现系列- ,《复活的军团》

_4 CCTV10(现代)
  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但也是秦灭亡的起点。秦帝国仅仅维持了15年。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军队就随着帝国大厦的倒塌而灰飞烟灭。在大厦将倾的时候,秦军战斗过,但它的战斗力与15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秦军最后的日子起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知的那段历史。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900名征集去戍边的壮丁,因为大雨耽误了行期,按照秦法,误期当斩,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各地民众立即响应,起义如干柴烈火蔓延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在起义者即将踏进咸阳的时候,奋起抵挡的并不是帝国的正规军,而是一支由囚犯拼凑而成的部队。在秦始皇下葬以后,规模浩大的地下陵墓仍然没有完工,几十万囚犯一直在忙碌善后。刻在这些陶片上的人名,就是他们曾经劳作的见证。
  当起义军离秦始皇陵不到10里的时候,即位的秦二世赦免了这些囚犯,命令他们拿起武器,镇压反叛。问题在于,秦军的主力部队在哪儿呢?
  秦统一以后,军队有过两次最大的集结。这是广西桂林附近一个叫严关的要塞,50万秦军曾从这里南下,与土著人作战。当起义突然爆发的时候,这部分秦军正在戍守刚刚平定的南部疆土。在帝国存亡的关头,他们选择了沉默。司马迁记载,当地的最高长官下令,堵塞南北之间所有的通道,军队严禁北上作战。南部秦军就这样彻底抛弃了自己亲手创建的大帝国。
  秦军的另一支主力在帝国的北疆。打败了匈奴骑兵以后,30万精锐并没有南撤,而是镇守在长城沿线。当都城告急的时候,这支秦军开始南下。但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的行动为什么异常缓慢。
  保卫都城的任务只能托付给那支由囚犯临时组成的秦军。出人意料的是,这支军队体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战斗力,他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击溃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满目创痍的帝国似乎看到了希望。然而,一个来自于楚地的贵族改变了一切,这个人叫项羽。
  在今天河北省一个叫巨鹿的地方,最后的两支秦军终于会合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会合就是他们的结局。秦军与项羽的军队在巨鹿决战,在楚人难以置信的勇气面前,几十万秦军在战场上倒下,剩下的全部投降,秦军至此彻底覆灭。
  历史学家推测,焚烧和毁坏这些兵马俑的人很有可能也是项羽。
  一支伟大军队的结局竟然如此令人沮丧,历经500年没有衰竭过的战斗意志转瞬间土崩瓦解,这样的事实仍旧令人难以置信。
  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这个深藏不露的力量同样决定了这支军队的沉浮。
  在中国历史上,秦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秦人功利实用、满怀开拓和进取精神。他们崇拜规则和秩序,相信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或许,这种文化传统在秦人发迹之前就决定了日后的崛起,同时也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是秦始皇将这支军队带到了辉煌的顶峰。但是,这个帝王超越了时代的野心耗尽了帝国的国力。无论如何,一支军队的命运是紧紧依附在它的国家之上的。在秦军最后的日子里,帝国的秩序已经崩溃。当士兵们在前方拼杀时,他们的家已经无人来养活,覆灭的命运不可逆转。
  让我们再一次凝视这些两千多年前的军人,他们曾经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也造就了我们的历史。今天,我们使用着的文字来自于秦人,我们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我们统一的中华民族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2000多年前的那个大帝国,仍然和我们血脉相连。(编剧 金铁木)
幕后花絮
难忘的冬至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5日 17:33
  2001年冬天,摄制组在西安拍摄秦始皇兵马俑。为了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摄制组跟博物馆的领导请求;允许下坑拍摄一次。这是只有总统和元首才有的待遇!在请示了国家文物局、作了大量的安全准备工作之后,馆领导终于同意了。8000兵马俑面世之后,就被保护在巨大的现代化建筑之下,平时很难接触到阳光。所以,一般人看到的兵马俑图像都是阴森森的、面无表情。下坑的那一天是冬至,太阳最低的一天。下午四点钟,柔和的夕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光线一点点洒到了兵马俑身上。奇迹发生了,鬼斧神工般的光线使8000兵马俑复活了。沐浴在夕阳下的兵马俑极其壮观,语言根本就无法形容。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感动了,包括常年工作在博物馆的专家们,夕阳下的兵马俑他们也难得一见。现场的摄影师感慨不已,太阳不愧是最伟大的照明指导。西安冬天多雾,透亮的晴天极其罕见;一年当中只有冬至,太阳最低的这一天,阳光才能通过玻璃窗以最佳的角度照射到兵马俑。所有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同时发生了,摄制组撞上了大运!毫无疑问,摄制组拍到了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兵马俑影像!
皇帝座驾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5日 17:32
  是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将秦军带到了辉煌的顶峰。在民间传说中,他是残暴的化身。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统一中国前后,秦始皇基本上在到处巡游。摄制组根据考古资料仿制了皇帝的巡游座驾,那应该是2000多年前最豪华的车了。但扮演秦始皇的演员始终认为,皇帝的座驾一点都不舒服,在车上颠簸15分钟是他的极限。拍摄结束后一个月,他还感觉到天旋地转。而那个伟大的帝王,在这样的车中巡游中国整整几万公里。
7米长矛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5日 17:31
  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发现了接近7米的长矛,这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刺杀兵器。在拍摄秦军长矛方阵挺进战场的时候,摄制组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美术部门根据资料完美地复制了大批长矛,副导演从骑兵营跳选了30名身高在1米80以上,体格最剽悍的战士扮演秦军的长矛手,但一试才发现,他们竟然扛不动这些长矛!大家对这种兵器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有这样长的长矛吗?导演告诉大家:练练再看。结果最后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一周以后,30个精心挑选的战士不仅能够扛矛挺进,还可以演练多种队形!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大家在拍摄实践中认识到:2000多年前,秦军的长矛手肯定是经过严格训练而造就的“特种兵”。
生死战车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5日 17:30
  战车是那个年代最为重型的武器。根据历史资料,摄制组在北京制作了六辆战车,六台载重卡车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将这些庞然大物运抵内蒙草原。到了拍摄现场才发现,骑兵营的马不拉战车。人家本来就不是用来拉车的!营长亲自动手,挑选了一批最容易“屈服”的战马,强化训练一周,2000多年前的战车就这样开始在草原上奔驰了。四匹马拉着三个战士,这就是一辆战车。当战车高速奔驰的时候(时速接近40公里),车上的战士要保持重心已经很不容易,很难想象他们还要挥舞长兵器砍杀格斗!战士们已经被“魔鬼导演”折腾得不成人样了,他们怂恿导演上来试试。为了拍到一个特殊的角度,摄像机被搁在一个巨大的铁箱子中,埋在地下。拍摄开始了,战车冲着摄像机驶来,速度越来越快。这时候,就听见一声巨大的声响,一个人影横空落地!导演飞出了战车。战车不幸碾过了突出于地面的铁箱子,震动之剧烈超过了导演的忍耐程度。幸运的是,导演只是屁股着地,除了瘸腿一周之外,没有遭受致命伤害。一报还一报,战士们和导演扯平了。
裸背骑马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5日 17:30
  长平大战是秦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为了拍摄这场战争,摄制组将外景地选在距离北京600多公里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那儿是中国现存最后一个骑兵营的驻地。没有这些最后的骑兵战士,再现2000多年前的秦骑兵根本就无法进行。谁也没有想到,拍摄第一天,整个剧组就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在秦的时代,骑兵既没有马鞍,也没有马镫。遵照导演的“旨意”,撤掉所有的马鞍和马镫,双腿下垂、骑光背马!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仅一天时间,骑兵营的战士们屁股就全破了!所有的“秦骑兵”都成了“伤兵”。有人问导演,还要拍几天?导演回答:刚开始。从第二天开始,导演就成了“人民公敌”,绰号“魔鬼”。
首页 上一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