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接下来我们讲讲,介绍一下芭蕾的起源。芭蕾这个东西,说起来是高雅艺术也好,严肃艺术也好,但最终它是一个贵族艺术,这样说是比较准确的。所谓贵族艺术,它起源于哪里?其实它还是起源于民间舞,为什么呢?它是起源于意大利。在意大利的时候,当时就是Ballo,用英文拼就是Ballo,Ballo意思是什么?就是跳,蹦蹦跳跳,那代表的是一种什么呢?是一种天真、纯朴、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舞。那么到了意大利的宫廷,后来又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经过宫廷舞蹈家的提炼之后,它上升为Ballet这个词,实际上就已经带着高度城市化的语言,把动作城市化了,加工提炼之后的这样一个结果。就是一句话,归结到起源的方面来讲的话,我们说芭蕾,实际上它的根还是民间的艺术,民间舞。
在世界各国,其实不仅仅是欧洲的艺术。在中国、在印度都是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现象,舞蹈在戏剧的理想中,它是诗、乐、舞,它是三位一体的这样一个起源。那么芭蕾也是不例外的,实际上芭蕾舞或者芭蕾舞剧,它就是意大利和法兰西的这些艺术家们,他们想重建古希腊的那种诗、乐、舞三位一体这样一种形式。那么也就是在芭蕾舞剧上讲,我们可以说它首先要有文学剧本,那接下来要有音乐伴奏,然后是舞蹈动作,手势语言,面部表情,还有舞台的服装,灯光呀,布景呀等等。这些综合性的因素集大成,它才能够成就一部舞剧。因此我们常常说,舞剧也好,芭蕾舞剧也好,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它是一个群体艺术,靠任何一个人的,无论你智商有多高,都很难成就的这样一种群体性的艺术,这是第一点。
再一点那么在芭蕾舞剧的历史上,我们统称叫做世上芭蕾第一部的。有这么一部舞剧,它是1581年诞生在法国宫廷中的一部舞剧,它的名字叫《皇后喜剧芭蕾》,那么这个芭蕾舞剧。今天我们看一些图片,看一些文字记载,觉得很幼稚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部舞剧,它的发生的背景放在1581年,那个时候的话,我们就会觉得它有很多很多的,令今人瞠目结舌的地方。我把它概括了一下,在艺术上它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或者说三个第一,第一、在当时来讲,它是第一个把若干个不同的希腊神话的故事,放在一个完整的戏剧构架和主题之下。这第一次,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它是第一次从编舞来讲的话,它意识到舞蹈的动作编排应该和音乐的旋律、节奏同步起来,这在编舞史上,在世界的编舞史上是一大进步。人类从无意识地跟着音乐去跑到有意识地意识到,要跟音乐怎么样去水乳交融起来,要做到同步,这是第二个第一。第三个第一是它在构图上,在舞台的构图上,舞者的调度上,它第一次去体验,体现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叫彼达格拉斯。他有一句非常重要的,非常有趣的话,叫做几何也能表现思想。那么这部舞剧体现这个思想。什么意思呢?用美学的概念讲,就是典型的对称平衡的这样一个美学概念。这个舞剧,它是《皇后喜剧芭蕾》嘛,皇后坐中间,皇帝在中间,文武大臣在两边,这样一种对称的平衡,给大家一种稳定感,稳定感的结局。实际上是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宏扬一种同样用今天的话说,安定团结,这样一个概念。这种概念,其实古今中外都是有的,在这个舞剧充分能够体现出来。
这些话说起来,好像今天觉得是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它的意义是非同小可。对于整个芭蕾的发展至今,起了同样重要作用的有另外一部芭蕾,叫做《夜芭蕾》,夜晚的芭蕾,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大家知道,芭蕾真正地发展到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7世纪有一位法国的皇帝,他就叫路易十四。他一口气建了五座学院,第一所是舞蹈学院,然后是音乐学院,建筑学院,文学院等等。五个学院里面,首当其冲的是舞蹈学院,为什么?因为他酷爱舞蹈,他从小就爱舞蹈,那么这个《夜芭蕾》就是专门给他,1653年的《夜芭蕾》就是专门给他编导的,那么百闻不如一见,正好法国的一个电影复排了1653年《夜芭蕾》中这个路易十四自己主演的,这个片子中间的一段,请大家过目。旭日东升的时候,皇帝从天边冉冉地升起。我们想像一下,在17世纪中叶,就是1653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辉煌的状态。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说一说舞剧,那么我们提出一个舞剧舞剧,它到底是舞蹈的范畴呢?还是戏剧的范畴?我们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通常我们在头脑中有这样一个印象,那是讲戏剧。讲话剧的时候,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常常这样说,但是对舞剧是不是这么回事呢?那么我们先请大家看一个片子,然后我们再来解释。给大家看的是古典芭蕾舞剧代表作《睡美人》中的双人舞,《蓝鸟》双人舞,演出团体是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我们对芭蕾舞演员,什么样的舞者才是最合适的,我们称他为三长。我有四句话,我们随便就给介绍一下,叫三长一小一个高;二十公分顶重要;三长一小不言而喻;长胳膊、长腿、长脖子,外加一个小脑袋,大头不成,大头找不着重心;一个高是什么呢?高脚背,脚出来以后,这个脚背非常高,这样适合平衡,因此才美;二十公分顶重要,是指腿部要比躯干长出二十公分来,这个是最严酷的这样一个标准,对于芭蕾舞演员来讲。男变奏二,通常都有两次,让男演员出尽风头,这是最难的;二十四个击脚小跳,我有很多版本,比较一下,这个版本是没有偷工减料的,老老实实二十四个;然后第三句话叫做开绷直立爹妈给,轻高快稳师傅教,一会儿我们来细讲。开,是指我们一般说两脚打开,老百姓大家熟悉的八字脚;绷,是脚背绷起来,然后直是膝盖,在很多腿部直立的动作的时候,膝盖必须绷起来;直,膝盖是直的;立,是脊椎要跟地面呈垂直的状态,那样才像贵族,那么这是身体的要求;还有第四句话叫做轻高快稳师傅教,轻,轻盈飘逸;高,是爆发力的高;快,速度的快;稳,是最后不管你完成的小圈跳得多高,所以说最后收不不住,前功尽弃,最后收要收得稳。八个字,“开绷直立,清高快稳”,回头我们再细说。
在芭蕾舞剧中,双人舞可谓叫做钻石美酒,就是最精彩的部分是双人舞。那么看这一段双人舞,目的是什么?大家想想,在剧中,这个舞和剧的比例到底谁重要,你看它一次一次地,每一次变奏之后,变奏完了以后都出来和观众频频谢幕。对于舞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如果剧是首当其冲的时候,你不可以想像在话剧中,哪个话剧演员,即便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也一样,话剧演员哪一段台词,字正腔圆说得特别漂亮,观众一阵掌声,话剧演员走到台前跟观众鞠个躬再回去了,这不可思议的,那是为什么?因为剧在话剧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可是在舞蹈中,为什么呢?使这样谢幕成为一个习惯,成为一个传统呢!这是我自己考证的一个想法,就是说明剧在芭蕾舞剧中,不是首要的。舞剧舞剧,舞是首要的,观众鼓的掌是对它那个舞,精彩绝伦非常成功地完成了那个舞段而鼓的,掌声是冲着那个去的,而不是冲剧去的。否则就不可能允许这样一种,那就成陋习了,一个双人舞,他出来好多次,出戏这么多次,这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剧在芭蕾舞剧中,那么重要的话,那么国际上,大家知道在现在世界上大的芭蕾舞比赛,有十来个,那么没有一个芭蕾舞比赛是比戏剧表演的,尽管戏剧的表演对于舞蹈、舞剧演员来说是举足轻重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比的都是双人舞和独舞,在各大比赛中,没有谁例外的,比的都是双人舞和独舞,独舞就是刚才那个变奏。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就是剧虽然重要,但是对芭蕾舞剧来说它不是最重要的,那么我想说的,我想证明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说对于芭蕾舞剧来讲,舞剧舞剧还是以舞为主的,这是几个要点。
第二个方面就是来龙去脉,前面我们已经给大家勾勒了一下,它起源于意大利,成型于法国,然后鼎盛于俄国,从俄国走向世界各地。那么在这个五百年的过程中,它先后经历了五大时期,我们通常称它为早期芭蕾时期,浪漫芭蕾时期,古典芭蕾时期和现代芭蕾时期,最后是当代芭蕾时期。
那么早期芭蕾时期,先后有三百年的历史。那么从1832年《仙女》在巴黎的问世,这部芭蕾舞剧开始,我们说它进入浪漫时期,也就是今天我们闭上眼睛能想到芭蕾的代表性形象,就是从《仙女》1832年开始。芭蕾女演员在通常情况下,她要上脚尖翩翩起舞,今天所说的脚尖舞是从1832年开始的。那么它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处女作是《仙女》、《吉塞尔》,喜剧代表作《葛蓓莉娅》《海盗》,《西而为呀》有五部戏传承到今天,还在舞台上演出。那么这是到了19世纪的中叶,19世纪下半叶,最后芭蕾的重心就移到了俄罗斯,俄国去了。在俄国进入了古典芭蕾时期,古典芭蕾舞剧实际上是我们接触更多的,最代表性的,它有六部,而六部之中又有三部,可以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不管咱们看过还是没看过的,会倒背如流,几乎是,首先是哪部,“老柴” 的三大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接下来在这之前它其实还有两部,叫做《唐吉。诃德》,还有《舞姬》,然后还有《蕾蒙达》他有六部戏一直传承到今天的。在这中间这三部舞剧大家是最熟悉的,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那么到1909年,就是20世纪的发端的时间,就进入现代芭蕾,当时在古典芭蕾大本营中,有一批不安于现状的这些芭蕾精英们,在一个非常著名的芭蕾经纪人,他叫谢尔盖。佳吉列夫,这个人是非常有趣,他学过音乐,学过绘画,最后都不成大气候,最后他做了经纪人。做了经纪人以后,因为他对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有一种触类旁通的理解,所以他带着俄罗斯古典芭蕾中这些精英人物有编导家,有表演家,然后又杀回了巴黎。为什么叫杀回巴黎?大家脑子里肯定有些印象就是俄罗斯芭蕾是取之于法国的,最后等于还之于法国,那么到了巴黎以后,旗开得胜,就是他在巴黎有两个演出季。首先一炮打响的就是一部芭蕾舞剧叫做《仙女们》,那么其实精确地讲这个剧已经不要了。第一部芭蕾,就是1909年。我们称这个《仙女们》为现代芭蕾的处女作,为什么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它是第一部没有情节的芭蕾或者是芭蕾舞,因为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了,那就没有戏剧了,那就回到舞蹈本体,动作上来做文章。所以,Ballet这个词就不能再翻成一个剧,因为它应该没有剧了。那么从1909年到20世纪的70年代,70年间,20世纪是我们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世纪,20世纪也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这样一个世纪。那么因此在芭蕾舞剧,现代芭蕾这个时期中,也可以说是完全是同步的。因此这个代表人物、代表作可以说是多得数不尽数。因此我们为了方便起见,把70年的这个过程中,把它分成早、中、晚三期,这么一个过程。那么代表作、代表人物就太多了,那么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之后,我们称它为当代芭蕾时期,当代芭蕾时期可以说是在前面四个时期上,一个集大成的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各个代表人物,它不再像以前,20世纪初,现代芭蕾刚刚出现的时候那个样子,为任何所谓的主义去走极端。而是把前人,芭蕾舞的近五百年的历史,前人所积累的这些经验,来化为己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最大的一个趋势。这个时期里面也出现了非常多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这是五大时期。那么在这个五百年过程中,我们今天称得上流派的,不知道大家注意过许多,有多少个?我们现在通常说,举世公认的有六大流派。首先是意大利,它是老祖奶奶,是发源地。意大利流派,法兰西流派,俄罗斯流派,另外还有个丹麦流派。到了20世纪以来,20世纪30年代,还有一个美国和英国,这是板上钉钉的。另外在近年来,古巴的芭蕾舞在世界范围里也开始取得了相当辉煌成就,被人们开始,尤其是被西方的权威的,这些芭蕾的评论家和史学家们,开始把它当做一个流派来认同。
那么什么叫流派?可能在座的朋友们会关注那么中国的芭蕾怎么样?怎么才能称为流派,我们也有几个标准。首先第一要有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训练体系。那么有了体系,就会有一大批驰名国际的芭蕾巨星,要大的表演家,表演家是那儿来的。要有自己大的编导家,有世界影响的编导家。第三条那么正因为有了他们。第四条要有大批的驰名国际的芭蕾剧目,这四条才能构成所谓的芭蕾流派。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说是芭蕾大国,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很难说是芭蕾强国,所以离流派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在近年来的演出市场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舞团,很多很多的一流的舞团也到了中国。但是大家有的时候,在看报纸的时候,通常有一些迷惑,很多团来了以后,有时候良莠不分,老是一流一流,到底一流有几个?我把国际上共同标准认定的芭蕾舞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首先是代表着早期浪漫古典和新古典四种风格的这样一个舞团,有六大芭蕾舞团。首先是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就刚才咱们看那个《蓝鸟》,然后这是法国的一个,然后俄罗斯的两个,圣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团。这个团1999年和去年2002年先后两次来中国,接着是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这个团来中国很多次了。接下来是美国的两个,纽约市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这两个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来过北京。然后第六个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这是六大芭蕾舞团,主要跳古典 跳传统的芭蕾的,那么跳现代时期的,现代风格的芭蕾舞团,有很多。真正成为世界级的有两大,一个就是曾经来中国在世纪剧院演出过《生命之舞》的,当时它叫贝雅洛桑芭蕾舞团,那么这个团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它曾经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当时叫20世纪芭蕾舞团,后来代表人编导大师莫里斯。贝雅,他是法国人。后来带这个舞团移师到了瑞士的洛桑,所以后来改名贝雅洛桑芭蕾舞团,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另外一个也是来过中国很多次的,是德国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这是现代芭蕾里面真称得上世界级的芭蕾舞团。那么当代芭蕾阶段中,有四大芭蕾舞团,真是世界级的。第一叫荷兰舞蹈剧院;第二个是德国的法兰克福芭蕾舞团;第三个是德国的汉堡芭蕾舞团。汉堡芭蕾舞团有来中国,1999年来过中国演出,《仲夏夜之梦》。然后第四个是叫做西班牙国家舞蹈团,这四个团都是板上钉钉的,当代风格的世界级的芭蕾舞团,这是给大家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第三个部分要给大家说一说巨星光彩,给大家介绍几个世界级的大腕明星。那么说到世界级大腕明星,我要给大家再强调一点就是我们说到芭蕾史。说到20世纪的芭蕾史,通常我们说实际上就是俄国人的、俄罗斯人的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明星的角度来说,我把它归纳成“三夫三娃”,这个“三夫三娃”是什么呢?一听,在座的很多老人家,我估计很多人精通俄文的。夫,是明显的男性的名字,娃,女性的名字,那么在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前面介绍的那个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带着一批俄罗斯的芭蕾精英,杀向巴黎,杀向欧洲的时候,把整个俄罗斯的芭蕾,这种影响可以说是做到了最大的限度。那么达到了什么样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呢?这些孩子们,这些女明星们或者说想成为女明星的欧洲人,不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一个什么娃,女演员不改成一个什么卡娅,什么娅,好像就找不着俄罗斯帝国芭蕾那种贵族味。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都把自己的女孩子名字都改成什么什么娃,所以满地都是娃。我是看着这个史实,突然想起来,在俄罗斯20世纪的芭蕾史上有三大巨匠,可以说是表演大师,我把她叫做三娃。大家可能有一娃,大家是耳熟能详的。第一娃叫做安娜。巴甫洛娃,就是第一个跳《天鹅之死》。我们现在经常看《天鹅之死》,她第一个跳。1907年的时候,第二娃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叫加林娜。乌兰诺娃。这是在座的,尤其是比我们长一辈的听众朋友们,一定很熟悉的,加林娜。乌兰诺娃对中国文化界,尤其是对中国舞蹈界,就是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们,受她的影响是终生的。今天很多舞蹈家,在回首往事,想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他们在中国、在北京亲眼目睹乌兰诺娃那种风姿的时候,常常还可以热泪盈眶,可以说是乌兰诺娃引导很多世界人,引导很多中国人走向了舞蹈生涯,就是她的影响确实是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之巨大的。那么第三个娃叫做娜塔丽娅。玛卡洛娃。好,咱们先看看这三位表演大师的风采。
接下来我们看加林娜。乌兰诺娃,她在刚才说的现代芭蕾处女作《仙女们》中间一段华尔兹。这个是1952年的电影片子,所以这比我们中国观众在50年代末期,看见她已经进入五十岁的时候,要年轻五六岁,所以身体的状态要比来中国的时候还好一点,这是42岁的时候。
接下来我们再看三娃,三娃中的老三娜塔丽娅。马卡洛娃,她跳的一个完整的形象非常清晰的一个《天鹅之死》。
好了接下来是三夫中的第一夫叫瓦斯拉夫。他是号称脚下击打动作,一次跃入空中,能击打五次的,达到登峰造极的一个男演员。
接下来第二夫鲁道夫。努里耶夫,鲁道夫。努里耶夫这是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在1958年在莫斯科芭蕾舞比赛获金奖的时候一个表演,双人舞《海盗》中间的片断,你看他这个冲劲。
好,接下来我们看那个三夫,叫做米哈伊。巴里什尼科夫。这个米哈伊。巴里什尼科夫是一个绝活,这个人是20世纪男演员中最大的一个天才,天在那儿呢?长得很cute,长的babyface一个娃娃脸,讨人喜欢。那么巴里什尼科夫他这是弹跳,动作本身他是一撒脚就能二位转,一撒脚就是八圈。像玩一样,我们讲如果在台上这个孩子一撒脚就是八圈。那么他在教室里练功的时候,他一定要十圈,十二圈以上。因为到台上都会紧张,一紧张发挥要受点影响。我们经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就是台上八个圈,台下至少有12个圈,这种能力才可以去做到。
那么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现在这个女演员是法国人,叫西尔维。吉扬。她是现在被誉为“天下第一腿”,而且这个演员和前面的演员还不一样。这一代演员是会思考的演员,现在从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独立出来和世界上六大芭蕾舞团全部签约,每年在全世界飞来飞去,然后请全世界最著名的编导家给她编舞。
第四个部分,给大家介绍几个吉尼斯的世界纪录。在芭蕾史上,首先是垂直的高度,垂直的高度大家猜是多少?一次直接跳上去这样一个垂直高度是多少?在吉尼斯记录上,史料上说是一米三,这么高,站这儿这样一个垂直高度,一下到这儿。你们想一想,那么这个人也是俄罗斯人,他叫尤里。索罗维也夫。因为在芭蕾舞剧中,不可能让他这样展示他的绝活,但是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现在来看看他,但是确实他爆发力确实不同。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看一个当代的三十多岁的男演员叫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就是2000年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第一个跳舞的男演员。我做过介绍,叫马拉霍夫。他的那个弹跳也是相当相当出色,但是没有人计算过到底他的弹跳高度是多少?但是你看看索罗维也夫的片子再看看他,你知道他在弹跳的高度上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第五个方面就是欣赏方法,其实我在前面一边看片子,一边我们都有介绍,就是那四句话,我把它总结的,现在大家是不是可以跟我说一遍,看看大家记住了没有。首先是什么?三长一小一个高,高是高脚背,二十公分顶重要,不然的话,你穿那么点,然后通常大家知道舞台还比观众高,舞台要比观众的视线要高,抬头看,没有二十分距离的话,没有二十公分长度的话,你看什么?就像火箭似的,你看火箭发射的全是细杆地往上走,是吧!底下一加力往上起来,火箭做得如果是粗的、是矮的,它就没有向上的动事。如果不够二十公分,从底下往上一看惨不忍睹,所以这是方方面面造成的,要求必须要是这种二十公分。下肢,因为从下往上看去,必须要二十公分,这样一个等差,下肢要比上身长出二十公分。第三句话,开绷直立爹妈给,什么意思?天生的,大多数是天生的,后天训练当然是很重要,但基本上是天生的。开绷直立四个字中,开,首当其冲,没有开就没有贵族艺术的风范,这个开是非常重要的;绷,前面讲的脚背。
那么通常我们在观舞的过程中,我们看明星要看脚背,所谓脚低下干不干净,这是行话,都是看脚背。因为脚背常常被人所忽略,但是行家就看脚底下,但是更重要的一个标准是什么?看群舞。直,是膝盖,大家知道膝盖,膝盖是很重要的,你绷起来之后,膝盖那个地方不能鼓一个疙瘩,但有的人怎么绷,也鼓一个疙瘩。那线条就不流畅,她又穿得那么少,所以做芭蕾舞这个行当就不行。要把膝盖那个骨头,膝盖骨要绷进去。我们叫开绷直立;直,是膝盖要一条线流下来;立,是脊椎要和地面呈垂直状态,那才有贵族的像。
我们中国的话叫做站如松;坐如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是那个意思。这四个字,开绷直立爹妈给,这是对身体的要求,对先天条件的要求。我有一句话叫芭蕾是什么,芭蕾靠条件,就是天生的东西太重要了。那么条件什么?就是那四个字,“开绷直立”,后面那四个字就是“轻高快稳”,那就是能力,我们说能力,技术的东西,为什么叫做师傅教呢?就是严师出高徒,那么为什么叫轻高快稳?首先轻,轻是首当其冲。因为在传统芭蕾中,它的体裁上,首先大量的人物都是什么?仙女、精灵、什么鬼魂等等这些东西。那种我们说是人为地杜撰出来,一些莫须有的这样一种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什么?我们叫做来无踪去无影的。因此你不能,一个爆发力特棒,跃入空中之后,落地有坑不成,要落地无声,那才是那个精灵,那才是那个艺术的形象。所以你虽然是(禁止)凡胎,去表现那个虚无缥渺的形象,但是你至少在人们的心目中要能接受。轻,是必不可缺少的,轻盈飘逸才有芭蕾的一切的美,轻;高,有了轻才有高,对不对!高,爆发力。刚才我们讲了,世界之最等等。有了高,才有后面的快,才有后面的多等等。快,速度快,轻高快。快,能否快得起来,也是判别一个舞者素质、能力高低的这样一个标准;稳,稳是这四个要素中最后一个集大成的因素。好了,我的讲、看、评、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听欧先生的讲座,大家有没有一种入戏的感觉,而且是入戏以后不愿意出来。欧先生用很好的口才、表情、手势等等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好的芭蕾欣赏入门的课,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欧先生的精彩演讲。
责编:英子 来源:CCTV.com
醉乡酒海——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 杜金鹏.txt
2月20日 醉乡酒海——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 杜金鹏
主讲人简介杜金鹏,男,汉族,1957年生,山东莱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20年来,致力于夏商考古研究,在史前考古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方面,亦有所探讨。是“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主要发掘者之一。他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偃师商城小城年代与分期研究》专题,从考古学上解决了夏、商年代界限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独著或合著有:《二里头陶器集粹》、《文明起源史话》等学术和知识读物7部,发表学术论文约70篇。曾获得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多次获得全国青年社科研究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内容简介
首先,追根求源。(一)酒的发明:古猿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二)酒的种类:有白酒,有葡萄酒,还有就是米酒。中国古代的酒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肯定的。
其次,酒具综述。中国古代酒具,它从数量上讲是非常巨大,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一)酒器种类:按质料分类:陶、铜、漆、瓷、玉、金银、象牙、犀角、玻璃、竹木等;按用途分类:酿酒、储酒、盛酒、温酒、冰酒、斟酒、饮酒、挹酒等。(二)酒器的演变:按时代介绍代表器物,酒器演变综述。
第三,醉乡艺林。主要是讲酒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关系。主要从这六个方面:酒与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杂技的关系,做了大概的阐述。
第四,香醴饮经。(一)温酒健脾胃:商代铜斝、汉代温酒杯炉、宋代温酒注子;(二)冰酒驱暑热: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冰鉴酒缶等。
第五,酒令漫话。酒令有:猜枚、骰子令、酒牌令、筹令等。
第六,清酌礼俗。除酒令以外,民间还有好多习俗、活动跟喝酒有关:婚礼合卺、礼射、投壶、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
第七,酒楼清旗。既然有酒了,喝酒又有章法了,那么这酒是不是都要自己做啊?从哪儿来?杜教授讲了古代的酒坊、酒肆、酒店的一些问题。
最后,酒乡奇人。杜教授讲了古代饮界人物和饮酒的原则。
全文
各位朋友好!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就《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这么一个话题,来聊一聊,我感到非常高兴。
说到中国古代的酒具和酒文化,首先第一个话题就涉及到酒的发明。很可能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就是说中国古代的酒到底什么时候发明的?那你有了酒才能有酒具,没有酒那就谈不到酒具,也就谈不到酒文化的问题。所以,跟朋友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追根求源。我们来研究一下,或者说讨论一下,中国古代酒的发明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这么三个小的问题,一个是关于酒的发明,一个是酒的种类。还有呢,经过我们考古的发现,对于酒的发明这么一种实证性的东西。那么现在关于酒的发明,首先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年代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酒?谁发明的酒?现在有这么几种说法,一个说呢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我们的话题之外,因为它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了;第二种说法呢,是仪狄造酒。仪狄这个人物是夏代的一个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杜康造酒也是从汉代就开始传说了,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我们都很熟悉的曹操有一句诗言,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一喝了杜康什么忧愁都没有了,这个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很早就有了。
从现在看,说是中国古代的酒有几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我给大家说一些考古学上的证据,大概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一方面,是关于酒具,你既然是有了酒,就应该有酒具,拿什么喝?那就是有酒具了,用什么盛也是酒具。第一个就是说酒的实物,现在我们发现酒的实物,有这么几个例子。第一个,是在河北的中山王墓里头,出土过战国时候的酒,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确认它确实是酒,我们看到的这就是。比战国时代更早的时候,商代甲骨文里头,对酒已经有明明白白的记载。甲骨文里头问,就是占卜的时候问说,我们用酒去祭祀祖先,可不可以啊?问神灵,回答说:可以祭祀。就拿来大量的酒去祭祀,这是一条确实的证据。就是说商代确实有酒。
我们现在看的这件器物,实际是比甲骨文还要早数百年的一件陶器,考古学上叫“二里头文化”,历史学界叫它做“夏代的文化”。这是一件盛酒的器具,大家肯定已经看得出来,这件器具,跟刚才商代金文里头的“酒”字特别像。从现在看,中国古代的酒可能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肯定的。
那么,现在第二个小问题,就是关于酒的种类,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种?我们用俗语说,有白酒,有葡萄酒,还有就是米酒。最先发明的应该是米酒,就是用粮食做的酒。这些酒从商周时期以来吧,主要就是米酒,它的性状比较平和一些,不像白酒那么特别刚烈,大家喝起来可能是比较顺口一些。这也是当时的生产技术所决定的。
我们在考古发现里头就见过汉代的蒸馏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是上海博物馆从废铜堆里头捡出来的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经过上海博物馆的试验,用它来做蒸馏酒,出酒率相当高。也就是说,在汉代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制造白酒的这么一些技术设备。如果说对这一个大家还有什么怀疑的话,请看金代的一个蒸馏锅。这是出土在河北青龙县一件金代的蒸馏器,它下头是一个釜,上头是一个甑;下面加水,上面搁了米以后,发酵过的米,它就可以蒸出白酒来。
那么,咱们古代的人喝酒都是用什么喝?用什么盛酒?用什么温酒?这个简单地过一过,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幅画是唐代的壁画,这位侍女手里端的是一个盘子,盘子里头是一个金杯,那么是一个酒具;这件是夏代的酒器,夏代的酒器、青铜器,这个时候是最早的,我们现在知道最早;这是一件象尊,商代的象尊,它的背部挖了一个孔,酒从这里灌进去,然后通过它的头,通过它的鼻子,从鼻孔里头可以倒出来;这是殷墟妇好墓出的一件象牙杯,非常精美,这个上头镶嵌的都是绿松石,这件文物是国家的国宝,现在已经规定不准出馆展览了;这是跟刚才那象牙杯是一对,只是花纹不一样;这一件是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金器,现在是我们目前所知道最早的一件金的酒器,它旁边有个小勺,小勺是个漏勺,干什么用的呢?就是捞酒沫的。
这是秦代一件玉杯。秦王朝我们一想起来,就是兵马俑,那是气势恢宏不得了,那么它这个酒杯子造得也是非常大气,花纹也精美;这是出在广州的一件玉器,西汉的一件玉觥,做得像一个牛角的样子,上头刻了一个花纹。觥在古代的时候,有一定的说法,它主要是酒桌上罚酒用的。为什么说罚酒用这个呢?因为它没有腿,没法放平,你装了酒以后,只能端了,你不喝完了是放不下,这就是它最妙的用处;这是马王堆出的一件漆酒器,叫漆画锺,非常精美,这个花纹是铜错的。这个是喝酒用的,上头写有字,叫“君幸酒”,“幸”是指的王后一级的请您用酒,请您喝酒;这件是北京故宫收藏的东汉的一件酒杯,这是西安出土的唐代的一个玛瑙杯,那么它实际也是一件觥,跟我们刚才看见的西汉那件实际是一样的。它做得就更为精致,特别巧妙地利用了原来的花纹,把这一头牛做得特别逼真,特别优美,然后又给牛的嘴上镶了一个龙头,是金制的;这件是西安出土的唐代的金铛,金铛是温酒的,温酒用的。李白曾经说:“舒州勺,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勺和铛就是配套的。
这是湖南长沙窑出土的一件唐代的酒注子,上头有一首诗特别优美,有八个“春”字:“春水春池满,春石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鸣春声。”这个是元代的渎山大玉海,长将近二米,这是元代的时候,做的一个大酒瓮,就拿这个盛酒;这是一件明代的内府梅瓶,那就是大内用的,皇帝用的,特别精美。
这是明定陵里头出土的皇帝御用品,金托玉爵,上头的爵杯是玉雕的,下头那个座子是金制的。盘子中央呢,是凸起一座山,山的下面刻的是江水海水花纹。周围镶的都是红、蓝宝石,用了二三十颗红、蓝宝石,相当珍贵;这是定陵出的一件玉杯,非常精美,和阗玉做成的,镶的是红、蓝宝石和珍珠;这是明代的一件瓷杯子。到了明、清时期,瓷制酒杯非常盛行,各种花样的都有。这一件呢,是一件青花瓷;这件是明代的犀角荷叶杯,古代喝酒曾经有个叫笔筒杯,就是把荷叶采下来以后,把芯刺破了,从荷叶的茎里头吸着喝,叫“荷叶杯”。这个是用犀角雕的;最后一件,这是乾隆年间做的叫“金瓯永固金杯”,干什么用的呢?元旦皇帝举行开笔仪式的时候必定要用。
那么,现在看中国古代酒具,它从数量上讲是非常巨大,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
现在,跟大家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是关于酒的一些用途,就是它有什么功用?我们做了酒,它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贡献?这个题目叫“醉乡艺林”,我主要是要讲酒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关系。我准备从这六个方面:一个是酒与文学,第二是酒与绘画,第三是酒与书法,第四是酒与雕塑,第五是酒与音乐,第六是酒和舞蹈、杂技的关系,做一些大概的阐述。
我们现在面前看到的这一幅画是清代的一个年画,上头是李白,上头又题了一首诗,说:“三月桃花放,绿柳真清凉。李白斗酒量,冲开锦绣肠。”这个很顺口,琅琅上口的。
大家非常熟知的是李白。李白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应该是人所共知的。唐代的杜甫在《饮中八仙》当中曾经夸过李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又写下很多特别有名的关于酒的诗,给我们后人是一个非常大地精神的财富,比如说,他在《将进酒》里头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说要喝,咱就喝它三百杯,少了别喝,喝少了不带劲。
这是关于李白,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创作、他与酒之间关系的一个很简单的缩影。接下来是跟李白同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诗人是杜甫。
杜甫曾经自己写过这么一句话,说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就是我这人呀,特别刚直不阿,爱喝两口,没别的爱好,爱喝两口,喝完了我就爱作诗。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总结。
据郭沫若统计,李白留存下来的诗文大概有1500首,其中直接写到酒的大概是占到了16%;杜甫留下来的文和诗有1400篇,其中有20%里头就有“酒”字。可见这两位对于酒的这种热爱,和酒对他们的事业的这种帮助。
唐代还有一位跟酒结下不解之缘,对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就是白居易。他在《醉饮先生传》里头对自己的一个描述,也曾经说过,说:“醉饮先生者,忘其姓名,乡里、官爵,忽忽不知为谁也。”不知道他是谁了,为什么呢?说:“性嗜酒,耽琴,吟诗。” 就是三种爱好:爱喝酒,爱作诗,还有就是爱弹琴。因此,凡是酒徒、琴侣、诗客,都与之游。其中有一首诗,他这么说的:“卖我所乘马,典我旧朝衣。尽将沽酒饮, 酩酊步行归。”
关于文学方面,我们还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物,是苏东坡。他是北宋的大文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苏东坡跟上面这几位比起来,有一个自己的特点,就是说,第一是特别好喝酒。第二条,不但喜欢喝,他还喜欢造酒,只要有机会就在家做酒,鼓捣着做酒,做完了以后就请朋友们来喝,因为什么呢?他自己说过,我看着别人喝酒啊,看他们喝得那么酣适,那么舒服,比我自己喝还好。所以他就喜欢做酒,做了酒就送朋友喝,邀请别人上他家里喝。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苏东坡的一件书法作品,叫《中山松醪赋》。他做了一个用松节,松树枝子做香料酿造的酒,做完了以后,他觉得香美无比,所以就写了这么一篇赋,来作为一个纪念吧。
接下来,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说古代的酒跟中国古代的绘画有什么关系?其实,跟文学一样,酒也是古代画家的一种创作的灵感。我们看到的这一幅,是南宋的画家梁楷的一个,叫《泼墨仙人图》。他的画的特点,就是说豪放,特别豪放,大笔一蘸,上去随意涂抹,涂抹完了以后,再细细勾画几笔,然后眉毛、鼻子就出来了。这一幅就是他的代表作,描述了一个喝醉酒以后的这么一位老先生,走在回家的路上,袒胸露腹,步履蹒跚,两眼半睁半闭,迷迷糊糊,憨态可掬 ,画得是非常到位。
那么,清代有一位,“扬州八怪”之一叫郑板桥,大家非常熟悉。郑板桥喜欢喝酒,而且,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是独有特色。我们看到的这一幅《竹石图》,就是他在杏花楼,一个人独斟独饮,醉了以后,兴之所至,信手画了这么一幅图,赠给酒楼的主人。这是他的一幅代表作。
另外一幅,这是唐代草圣张旭的一幅作品。我们都知道,草书有几种书体,现在说草圣呢,它的创始人大概就是唐代张旭。据史书记载,张旭这人很有特色,第一就是嗜酒,特别好喝酒,喝完了以后,是狂走。什么狂走?那就是乱跑一通。喝醉了酒就到处跑,跑完了以后,那就开始写,下笔如神,闪电雷鸣一般,我们看这幅作品确实有惊电雷鸣的效果,看似没有什么章法,但是力透纸背,非常有力。
唐代还有一位草书的名家是怀素,这是一位出家人,和尚。要是按照辈分算起来,是张旭的学生的学生。他的书法跟张旭的比起来,他又多了一份出家人的娟秀,不像张旭那么狂得没边,比较清秀,让人看起来清静感比较强。他的特点也是好喝,喝完以后,就开始写字。他年轻的时候,刚练书法的时候,家里头很穷,没有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拿芭蕉叶子写,写坏了的毛笔成大堆,他就把它集中起来,埋了一个墓,所以叫“笔冢”,就是毛笔的墓葬。可见他下的工夫的长短。
那么,酒与中国古代的雕塑呢,它也有好多关系。首先,就说古代的酒具,本身好多都是雕塑艺术品。我们看这件商代的青铜器,据说出自湖南。它就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一件青铜雕塑:一个老虎抱着一个人。对它的内涵,当然好多人是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只是说它作为雕塑艺术来讲,是非常精美;这是商代的一件青铜猪,它上面是有一个盖,可以装酒的,这件猪做得也是惟妙惟肖,非常好看;这是一件清代的瓷雕,描绘的是李白醉酒以后憨态可掬,非常酣适的样子,倚在那儿。
那么,也就是说呢,酒或者酒的这种素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提供了可以发挥的余地。
再接下来,酒对音乐也有它的重要的作用。我们看这一个是唐代的一面铜镜上的图案,两位先生席地而坐,一人弹琴,一人喝酒。那么,现在看,就说古人每每喝酒的时候,喝酒与吟诗,与歌唱,还有,比方说,弹琴都是分不开的,它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唐代的一幅名画,叫做《宫乐图》,一群贵族妇女,围在一张大的案子旁边,一边吹拉弹唱,一边喝酒。中间放的那一大盆就是酒;这一件是唐代的一件银器,就说是一个酒杯子吧。它的上头雕塑了很多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伎乐,也是在演奏各种乐器;大家看见的这张图像,是汉代的一个画像,要说明的什么问题呢?就是酒和杂技和乐舞的关系。你看有人在喝酒,然后一边观赏的都是杂技,其他几个人在演杂技;这件非常漂亮的器物呢,是唐代的一件银器,那么我们叫它“舞马银壶”。它最特殊的地方呢,上头有一匹马,马的嘴里头叼着一个酒杯子。
那么,既然是有了酒了,就要有一个喝法,怎么喝酒?古人是非常讲究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张,是商代温酒的一个铜器,叫“铜斝”,它三条腿的下边可以放上炭火,里头盛的酒就可以温热了。关于温酒的器具,在古代有很多。我们看到这件是汉代的,专门用来温酒的,下头是一个炉子,上面是一个杯子,炉子里头放上木炭,那么杯子里头的酒,就可以温热了,那你端着喝的时候就比较舒服。这一件是宋代的温酒注子,它是用开水倒在碗里,然后把壶里的酒就给烫热了。这一件是出土在湖北的一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非常有名,考古界大概没人不知道。它的特殊性呢,它是一个两层的器具,中间有一个胆,就比方说现在咱们的暖水瓶,外壳,外壳里头还有一个胆。这个胆的作用呢,实际就是说,你在两个夹层里头放上热水,那么它就可以加热;你要放上冰,那么它就可以冰镇,它是一个两用的东西。这是一件出土在江西的一件商代的青铜器,它的腹部有一个特殊的设计,就是有两个透孔,这两个透孔也是为了壶接触面更大一些,这样,你把壶放在热水里的时候,或者说放在冰水里的时候,可以起到加热或者冰镇酒的作用。
接下来,说一下酒令。酒令千变万化,而且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还有不同的人物,他们都会想出各种花招来。一个是猜枚,一个是骰子令,一个是酒牌令,还有一种是筹令。
我现在这个图像上呢,是汉代或者说是新莽时期的一幅壁画,上头呢,就是在猜拳饮酒;这件是汉代的一件骰子,这个骰子什么样?实际上就像现在麻将桌上的骰子差不多,有的是四个面,六个面,八个面,十六个面。这一件是十六个面;另一种酒令是酒牌,酒牌是用纸张做的,或者是用木板、竹板做的,在上头写上酒令。酒令的意思,也是有种种不同,反正就是规定,什么情况下谁来喝多少酒;另外一种是筹令,筹令实际用俗语来说,就是一些签,一些酒签,用一个竹子也好,木板也好,金属也好,刻成长条状的,上头写上酒令,规定好了,什么场合下谁喝多少,这是一种酒令的办法。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唐代的一组酒令,是银制的,它的上头用的是什么词呢?都是孔子《论语》里头的。大家看到的这幅图画是《怡红夜宴图》,表现的是《红楼梦》里头的一个喝酒的场面。这十二钗凑在一块,咱们玩一玩吧,喝一点吧,就喝上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里头,描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场面和故事,说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这个签筒,大家看到的图画中央的那个,那就是一个竹筒,里头装的都是酒签。
除了这种喝酒的酒令以外,就说规定了我们喝酒的时候怎么喝啊,有个什么规矩,实际民间还有好多习俗,还有好多活动,都跟喝酒有关。其中比较有名的,甚至流传时间比较长的,有这么几项:一个是婚礼合卺 ,一个是礼射,还有是投壶,再来就是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
所谓“婚礼合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喝交杯酒,夫妻双方要互相敬一杯酒。按照古人的记载,是把一个葫芦,中间剖开,那后头还要连在一块,互相拿着给对方喝,叫做“合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件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件彩陶,两件小壶连在一块。我们不敢说它肯定就是合卺杯,但是就说是合卺杯的原形。这个是出在中山王刘胜的墓葬里头,刘胜特别好喝酒,他的墓葬里头出的大酒缸可以盛数担酒。这件是明代的合卺杯,而且是出自名家之手,它又有一个名称叫“英雄杯”。其实汉代的时候,就有这种英雄杯。
还有一种礼数,是礼射。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射箭比赛来决定谁喝酒。这个活动虽然是跟政治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也是酒场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活动。
我们现在在出土文物当中发现过两件,有这个礼射图像的青铜器,其中有一件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图像,在这个图像的左上角正在进行射箭比赛,谁射输了谁就罚酒。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投壶,它放一个很小的细口的瓶子,然后拿了许多像比筷子长的那种细棍往里扔。这个是需要技巧的。这一件是明代定陵里头出土的箭壶,纯金的,金光灿烂。这是皇帝御用品,这也说明了投壶流行时间之长。据文献记载,投壶之风是始自春秋。
最后一个是上巳修禊与曲水流觞。所谓“上巳修禊”,就是三月三踏青,现在通俗一点说,就是三月三踏青的时候,到郊外去找一个小河流旁边,洗一洗,去去这一年的晦气。然后大家喝一杯庆祝庆祝,春天又到来了,马上要春暖花开的。那么,这个活动就叫“修禊”。
其中,我们看到的这篇,是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这么一幅书法作品。兰亭集就是修禊的时候,一群名士大家集到一块,到郊外去玩一玩吧,喝一杯。然后就在那儿饮酒作诗,作完以后集成一个集子,王羲之给它写了一个序,就是这么一篇,文辞非常优美。
这一幅是清代的一幅绘画,叫做《上巳修禊图》。图上是一群士子,坐在一个溪流旁边。上游有人往水里头放杯子,杯子里头有酒,然后杯子就顺流而下,飘飘悠悠,飘到谁的面前停住,那你就喝一杯;喝一杯不完事,你要作诗一首。
那么,你既然有酒了,咱们喝起酒又有章法了,这酒是不是都要自己做啊?从哪儿来?我们就涉及到做酒和卖酒。下一个题目就说关于酒肆、酒店的一些问题。
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东汉画像石的一个造酒作坊里头的一个图像,一口大锅,里头煮了好多米,发酵完了以后就可以往外榨酒。还有人正往外运酒,非常形象。
我们一说到酒肆,都知道一个特别著名的典故,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这俩人因为爱情走到一起去了,结果呢,不顾家庭一再反对,俩人就私奔了,就跑掉了。跑掉以后无法生活怎么办呢?就卖了车马,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酒店。然后,卓文君当垆,就是说,她在前面卖酒;司马相如涤器,专门刷盘子刷碗,小俩口就过上日子了。正是因为受了他们爱情故事的影响,东汉一直到魏、晋时期,许多名流都纷纷效仿,家里头不管有多富,也开个酒店,干嘛呢?玩,要追求这种趣味。
这幅图大家很熟悉,是宋代《清明上河图》,那么它表现的是一个特别大的酒店。宋代的酒店分为三种:一种叫正店。正店可以有造酒的权利,就是说你自己造自己卖,主要以批发为主;还有一种脚店,脚店你不能造酒,你可以上正店批发去,然后回来零售;还有一种,就是说更小的酒店了。那么,我们现在比较形象地看呢,金代壁画里头,不但酒店前头有一个酒旗,而且还有广告。广告词上写的什么呢?说:“野花钻地出,寸酒透瓶香。”你一看就想进去,怎么也得喝一杯。这个很形象。
我们现在看呢,这一幅是宋代的,叫《花坞醉归途》,它的意境就跟唐诗里头说的,清明诗里头描述的非常相像。大家都知道杜牧的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就中国古代酒具和酒文化,我想主要讲这么一些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多多批评!
提问:杜教授您好,您刚才说我国古代酒具花样繁多,那么您如何理解这些酒具在不同时代它具体的含义呢?能谈一下吗?谢谢!
答: 中国古代酒具,如果说要从发展史的角度,我看应该划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新石器时期。这个时期是以陶器为主,各种各样的陶器,它来作为酒具;第二个时期就是夏、商、西周。在这个时期,是以青铜器为主要的酒具,同时陶器依然存在,它还在用;到第三个时期,就是东周和秦、汉时期,那么这个时候最美的酒具是漆器,流光溢彩,做得非常漂亮。但是,这个时候新萌芽的呢,瓷器已经出现了。那么,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瓷器是在逐步地发展,逐步地壮大,在酒器圈里头逐渐壮大。隋、唐的时候,金银器又一枝独放,光彩照人;最后一个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可以作为一个大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金银器退居次要地位,瓷器占到了主流地位。还有一些自始至终没有成气候的,比如说玻璃器、木器、竹器,这些一直就没有占到一个主流地位。
我们从现在看酒器的历史的发展脉络,它实际是跟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直是在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同步的吧。你的科学技术发展了,你的经济发展了,你的社会时尚变化了,酒具也在变化。所以说,酒具它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窗口,你看到酒具变了,那社会也变了;至于怎么变,那还要具体分析。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