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战国纵横

_65 寒川子 (现代)
“老奴领旨!”
二人退出后,惠文公思忖有顷,趋至列国版图前,久久凝视楚、越的地盘。放眼望去,楚国竟像一张巨毯,牢牢地扣在版图上。天下之大,尽在楚地。相形之下,韩、魏、赵、齐,无非是弹丸之地。即使燕、秦加起来,也不过是它的五分之一。寒泉子先生将楚视为天下三强之首,当真是独具慧眼。楚地本已如此辽阔,若再灭越——
惠文公不敢再想下去,眉头拧成两个疙瘩,连内臣进来禀报几位重臣叩见的声音都没有听见。内臣候有一时,又禀一声,惠文公这才愣怔过来,点头道:“宣他们进来!”
公孙衍、樗里疾、司马错、甘茂四人鱼贯而入。君臣礼毕,惠文公将他们领到版图前面,指图缓缓说道:“诸位爱卿,你们都看到了,几个月来,关外列国连走几步棋子。先是越人陈兵琅琊,蓄势伐齐,齐人严阵以待,再是楚人伐宋,魏人不去救宋,却远征项城;楚人弃宋回救,魏、楚对垒。就在齐人举国备战之时,越人竟又陡然掉头,弃齐袭楚,反被楚困,当真是好棋连连啊!”
四位重臣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版图。这些情势四人早已熟知,只不知惠文公突然召见他们并重提此事有何深意,因而一面审图,一面揣测上意。
“诸位爱卿,”惠文公从版图上移过目光,扫向众臣,“关外列国连出奇招,招招出人意料,让天下目不暇接,瞠目结舌。寡人琢磨许久,越琢磨越觉得其中玄妙,只是妙在何处,寡人尚未完全明白过来。今儿请诸位过来,是想借一借你们的脑袋。大家随便说,有什么谈什么!”
诸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愿首先发话。
惠文公扑哧一笑:“怎么,都成哑巴了!就跟平日一样,畅所欲言嘛!”
《战国纵横2飞龙在天》第五部分 论政坛苏秦说一统 守遗命秦公弃大才(2)
仍是沉默。
“好哇,你们都不说,寡人只有点将了!”惠文公说着,将目光落在公孙衍身上,“公孙爱卿,你是怎么想的?”
公孙衍抱拳道:“微臣以为,关外列国此番纷争,源起于泗上之争!”
“嗯,好,”惠文公点了点头,微微一笑,“你就说说泗上是如何争的?”
“回禀君上,”公孙衍望向版图,指着泗上一片小国,“泗上诸国位于齐、魏、楚、越、韩、赵几个大国之间,国小地肥,人口众多,阡陌交通十分便利,历来就是鱼米之乡,山东诸国俱想据为己有。六年前,魏王出兵伐卫,非卫公不敬,实欲趁机灭卫。齐、韩、赵出兵救卫,名为义举,实为各有贪念,谁也不愿让魏独吞这口肥肉——”
不待公孙衍说完,司马错急急问道:“这——泗水远在鲁、宋,与卫国并无关联,大良造为何言及卫国?”
“国尉有所不知,”公孙衍笑道,“在下说的是泗上,不是泗水。今说泗上,指的是这一片的十余国,并非鲁、宋、滕、薛等几个小国!”
“呵呵呵,”司马错亦笑一声,“是下官无知了!”
公孙衍接道:“泗上诸国,国小力微,却能保国至今,皆因大国互不相让,结果是谁也无法独吞。泗上诸国,宋国地盘最大,宋公偃偏又是个刺儿头,看准了这一点,因而谁也不靠,一心只过自己的日子。楚人打来有齐人,齐人打来有魏人,魏人打来有楚人,十几年来竟也是有惊无险。至于传闻宋公射天鞭日,都是大国为伐他而寻出的借口。宋公此番称王,必是受魏王挟持,由宋人惠施居中撮合的。魏王因称王之事惹出一身麻烦,此策无非是想搅乱天下,混淆视听。”
惠文公连连点头:“公孙爱卿,说下去!”
“楚人数年前伐宋,因齐人援助而功败垂成。此番越人伐齐,齐自顾不暇,楚人以为是天赐良机,再度伐宋,不料魏人再次援救。楚定料到魏会出兵,因而有所准备,万想不到的是越人竟又趁火打劫……”
看到公孙衍这样一味叙述下去,没有讲在点子上,惠文公不禁眉头微皱,打断他道:“公孙爱卿,这些寡人都看到了。寡人想问的是,这几步棋的背后有何玄机?如果说是妙棋,妙在何处?”
“妙在魏人救宋!”
“嗯,”惠文公点头道,“魏人救宋,不去宋国,却奔项城,当算一步妙棋。”扫一眼诸臣,“诸位爱卿,你们可知此棋是何人所下?”
司马错急道:“必是庞涓!”
“不不不,”惠文公连连摇头,“从棋风上看,此棋绝非庞涓所下!”
公孙衍怔道:“君上何以知之?”
“若是庞涓,魏军必赴宋国,先断睢水,将楚人困在睢水以北,再与其决战!”
“君上圣明!”公孙衍沉思有顷,不无叹服地说,“这——不是庞涓,又会是谁呢?”
“是庞涓的师兄孙膑!”惠文公断言,“此人入魏之后,先让魏民大量返流,坏我大事,这又来个攻其必救,玩弄昭阳于股掌之上,使楚人疲于奔命,损兵折将又失地。今日看来,此人之才,不知要高出庞涓多少!”
众臣纷纷点头。
“不过,就这几步妙棋来说,”惠文公望着诸臣,话锋一转,“魏人救宋虽然甚妙,却不为最妙。诸位爱卿,你们可知最妙的又是何招?”
见众臣面面相觑,惠文公一字一顿:“越人袭楚!”
众人更是惊异。
“越人袭楚?”樗里疾打个惊愣,恍然悟道,“是的,越人袭楚,的确是妙棋。越人不知齐人,却知楚人。楚人所短,正是越人所长。楚遍地水泽,却无舟师,越人舟师天下无敌,正可在楚横行。楚人西困于巴、蜀,西北困于秦,东北正与魏国大战,后腹最空,越人溯江而上,直入其腹,真是恰逢其时,用其所长,当真是最妙的一招!”
“上大夫所言甚是!”司马错甚是叹服,“越人至楚,如入无人之境,数月之内,就已攻至云梦泽,直逼郢都。若不是屈武的西北大军及时回救,当年吴祸必已重演了!”
《战国纵横2飞龙在天》第五部分 论政坛苏秦说一统 守遗命秦公弃大才(3)
惠文公不予理睬,直将目光转向公孙衍:“公孙爱卿,你也这么看?”
“回禀君上,”公孙衍沉思有顷,“越人袭楚是否妙棋,微臣眼下尚看不出。不过,微臣甚是奇怪,越人长驱直入,楚人未加设防不说,似是一触即溃,未见任何抵抗。唯在越人强渡汉水时,楚人方才拼死相争,双方互演攻防,互见伤亡。除此之外,越、楚之间并无恶战。依微臣观之,楚人腹地再空,断不至于似此般不堪一击!”
“嗯,”惠文公连连点头,“爱卿所言在理,说下去!”
“微臣以为,这种情势唯有两种可能,一是楚人犹记当年吴祸,从内中惧怕越人,因而望风而逃,二是楚人另有图谋!”
“有何图谋?”惠文公倾身问道。
“这——”公孙衍迟疑一下,“微臣未想明白,微臣以为,楚人极有可能在与越人斡旋,以和代战,或在等待时机,与齐谋越,夹击越人!”
眼看公孙衍就要说到点上了,忽又游离开去,惠文公甚感失望,略顿一下,扫视众臣:“寡人方才说,越人袭楚是步妙棋,但它妙在何处,你们这还没有说呢?”
众臣又是面面相觑。
“妙啊!”惠文公顾自陶醉其中,“妙啊,此棋当真是妙不可言哟!”
“敢问君上,”樗里疾问道,“此招妙在何处?”
“你们若能猜出此子为何人所下,就知妙在何处了!”
“君上,”甘茂恍然悟道,“微臣猜出了,此棋必是魏人所下,旨在转移视线!”
惠文公连连摇头。
司马错一拍几案:“君上,末将知道了,此棋必是齐人所下!越王伐齐,旨在报复昔日勾践之仇。齐人惧怕越人舟师,这才生出此计,嫁祸于人!”
惠文公再次摇头,将目光缓缓转向公孙衍:“公孙爱卿难道也看不出来吗?”
“这——”公孙衍沉思有顷,“总不会是楚人所下吧?”
惠文公点了点头。
“楚人?”众臣皆惊,“这不可能!”
惠文公微微一笑:“可能不可能,你们这就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何时琢磨透了,再来禀报寡人!”
众臣互望一眼,叩道:“微臣告退!”
诸人退出后,惠文公又在御书房中呆坐一会儿,轻叹一声,叫道:“来人!”
内臣急至:“臣在!”
“怡情殿!”
终南山的山坳里,那眼寒泉仍在汩汩地朝外涌水。因天气转冷,泉中涌出的已不是寒水,而是暖水。泉眼下面的水潭里,水汽蒸腾。水潭旁边是耳房,林仙姑正与几个年轻师弟、师妹在房中静坐。
耳房后面是寒泉子的草堂。寒泉子端坐堂中,竹远跪叩于地,连拜几拜:“弟子修长叩见先生!”
寒泉子微微颔首:“修长,坐吧!”
竹远谢过,改跪为坐,将列国情势约略讲述一遍,末了说道:“近两年来,天下局势有此大变,皆因庞涓、孙膑、张仪三人。弟子探知,此三人均从师于云梦山的鬼谷子师伯!”
寒泉子闭目有顷,点了点头:“师兄若动悲悯之心,天下或可有救了!”
“先生,”竹远不无疑惑地望着寒泉子,“鬼谷子师伯之前为何不管天下?”
“唉,”寒泉子轻叹一声,“说来话长。先师关尹子追随师祖老聃进终南山之后,苦寻师祖未果,只好在此结草为庐,参悟道境。然而,先师参悟一生,终未得道。仙去那日,先师深以为憾,召来鬼谷子师伯和为师,谆谆叮嘱:‘人生之至,莫过于得道,为师苦修数十载,虽有所悟,却未能得之。常语云,功到自成,果熟蒂落。为师功力未到,果未熟,蒂已落,与道失之交臂。天地绵长,人生苦短。你二人时日尚多,当日日参悟,不可稍懈。俟有所成,方不负为师一片苦心矣。别不赘述,你二人好自为之,为师去也!’言讫,就在我们师兄弟的眼皮底下,先师闭目凝神,越缩越小,于瞬间化作一团气雾,飘然散去,看得我二人瞠目结舌,好半日方才意识到先师已化气而去,这才悲从中来,葬先师衣冠于后山之上,也就是你们每年祭拜之处。”
《战国纵横2飞龙在天》第五部分 论政坛苏秦说一统 守遗命秦公弃大才(4)
先生讲完祖师化气的往事,竹远听得惊心动魄,好半日方才回过神来,若有所悟:“弟子明白了,鬼谷子师伯必是谨遵师嘱,一心用在参悟大道上,没有时间过问天下!”
“你说得是,”寒泉子点了点头,“师兄的修为远胜为师,因而更能悟出先祖所憾。先师去后,师兄与为师共同守护衣冠冢,守满三年,师兄突然告别为师,说是云游天下,自此一去不返。后来,为师从仙友列子口中得知,师兄远去云梦山中,在石洞里苦修,已有大悟。先师说得是,天地绵长,人生苦短,师兄深感时日苦短,数十年来,一意孤修,从不授徒。前些年列子又来,说是师兄身边多一童子,为师已知师兄仍未得道,这是在择徒接力。至于师兄忽然过问世间疾苦,又收授世俗弟子,实出为师意料,想是师兄受到什么触动,这才发心问苦救世!”
“师伯问世,果是不同凡俗,”竹远不无叹服地说,“就弟子眼下所知,师伯的几个弟子一个更比一个强,出山仅只几年,天下列国已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了!”
寒泉子没有应答,闭目思虑有顷,抬头问道:“你方才提到庞涓、孙膑和张仪,这才三人,照说当是五人才是!”
竹远惊道:“先生如何判知他们是五人?”
“道生一,一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相克相成,化生天下。师兄若是问世,必收五人,使五人互有磨砺,相克相生,相辅相成!”
“先生神算!”竹远愈加叹服,“据弟子探访,除童子之外,师伯果然另收五人,至于余下二人是谁,是否出山,出山之后又身在何处,眼下不得而知。”
寒泉子闭目凝神,陷入冥思,许久,睁眼说道:“其中一人,就要来到咸阳了!”
“要来咸阳?”竹远眼睛大睁。
“是的!”寒泉子点了点头,“你可探访此人。秦公若得此人相助,大业或可成就!”
“弟子谨遵师嘱!”
惠文公在贴身内臣的陪伴下缓步走向先君孝公的寝宫——怡情殿。自孝公走后,这个宫殿就由孝公的贴身老内臣看管,除惠文公外,平素少有人来。
两人尚未走到,远远竟见孝公的老内臣跪在外面。惠文公甚是纳闷,近前正欲问他,老内臣叩道:“老奴叩见君上!”
惠文公急前一步,亲手将他搀起:“公公为何跪在这儿?”
“老奴在恭候君上!”
“恭候寡人?”惠文公大吃一惊,“你如何知晓寡人要来?”
“回禀君上,”老内臣禀道,“凌晨时分,老奴在朦朦胧胧中看到先君,先君要老奴守在门外,说是君上要来!老奴不敢违命,一直守在这儿,君上果然来了!”
“你从早上一直守到这阵儿?”
“正是。”
惠文公大是惊奇,将老内臣搀进宫中,面对正堂上的孝公灵位跪下,拜过几拜,让众人退下,只留下老内臣。
“公公,”惠文公望着老内臣,“先君还对你说过什么?”
“先君还说:‘你对驷儿说,寡人交代他的事,莫要忘了!’”
“还有什么?”惠文公急问。
老内臣摇了摇头。
惠文公思忖有顷,吩咐老内臣:“请公公守在门外,寡人只想静一会儿!”
老内臣点了点头,起身退出,走至门口,将宫门反手掩上,守在门口。惠文公对灵位再拜三拜,起身走至孝公的榻前,闭上双眼,两手抚床,似乎孝公仍在床上。跪有一时,惠文公起身走至密室,打开密室之门,从中拿出石匣,摆于几案上,轻轻打开,两眼怔怔地望着石匣上的几行文字:“周数八百,赤尽黑出;帝临天下,四海咸服。老聃。”
与此同时,惠文公的耳边响起孝公的声音:“周数八百,是说周室当有八百年气运。赤尽黑出,是说周室气运当尽,大秦当兴……商为木德,国色为青;周为火德,国色为赤;秦为水德,国色为黑。上天造物,使五行相克,克木者必火,克火者必水,是以商为周代,周也终将为秦所代。此所谓‘赤尽黑出’。周数八百,今已七百有余。也就是说,不出百年,周室气数当尽!天下列国,能够取代周室的唯我大秦。此非我愿,实乃天意啊……驷儿,如此王业,寡人已是无能为力,只能指靠你了!列祖列宗,也只能指靠你了……”
《战国纵横2飞龙在天》第五部分 论政坛苏秦说一统 守遗命秦公弃大才(5)
惠文公面对石匣,亦是三拜,自语道:“君父所嘱,儿臣不敢有一日忘却。天命所托,儿臣不敢有一日相违,只是——”潸然泪出,“儿臣——儿臣虽然有心,却是德微力弱,孤掌难鸣,恳请先君、恳请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护佑儿臣得遇大贤之才,儿臣必鞠躬尽瘁,以应天命!”
言讫,惠文公朝石匣再拜几拜,将石匣合起,重新放回密室,锁好密室房门,走至厅中几前坐下,轻声叫道:“来人!”
老内臣、内臣双双走进:“臣在!”
惠文公将目光转身内臣:“请竹先生御书房觐见!”
内臣禀道:“竹先生不在咸阳!”
“哦?”惠文公一怔,“你怎么知道他不在咸阳?”
“昨日臣有小事求教先生,贾先生说,竹先生暂时不在,要臣过两日再来,臣是以知道竹先生不在咸阳!”
惠文公沉思有顷:“传旨,竹先生何时回来,就让他何时觐见!”
“臣领旨!”
三日之后,竹远从终南山回来,早有宫人候在这儿,宣旨请他入宫。竹远洗梳一毕,换过衣冠,随宫人进宫,被内臣引入御书房中,叩道:“修长叩见君上!”
“先生不必拘礼!”惠文公微笑着扶他坐于客位席前,自己也于主席坐下,拱手道,“这几日嬴驷心中烦闷,特请先生过来聊聊!”
竹远拱手还礼道:“君上可为何事烦闷?”
“唉,”惠文公轻叹一声,“不瞒先生,君父有商君,方成大业。嬴驷不才,甚想仿效君父,有所成就,然环视左右,竟无一人堪比商君之才。朝无大贤,真叫嬴驷孤掌难鸣啊!”
竹远两眼凝视惠文公,面呈微笑:“大良造难道不是大才吗?”
“公孙爱卿是个人才,”惠文公回以一笑,“却不是大才。嬴驷原以为公孙爱卿可代商君,不想几年下来,甚失寡人所望!”
竹远点了点头:“时过境迁,才人辈出,群英荟萃,时下莫说是大良造,即使商君再世,怕也落伍了。”
“嗯,”惠文公笑道,“先生所言甚是。如果没有庞涓、孙膑,公孙爱卿之才,或可震撼列国!”略顿一下,“请问先生,士子街上可有新人?”
“君上招贤令一出,列国士子纷至沓来,仅只几年,咸阳士子街已是名满天下,堪比齐国稷下。据草民所知,街头所有客栈均已住满,每日仍有新人赶至,客房供不应求!”
惠文公乐不可支,抱拳谢道:“这都得力于先生的运筹,嬴驷谢过了!”
竹远还一礼道:“君上思贤如渴,用贤得当,这是自然之果!”
“请问先生,近日可有堪用之才?”
“小用或可,不堪大用。”
“不瞒先生,”惠文公和盘托出真意,“列国情势万变,人才纷出,嬴驷有点急了。此番请来先生,是求先生圆睁慧眼,速为寡人物色一个堪用大才!”
“修长鼎力而为!”
“听说先生近日回寒泉去了,可有此事?”
“修长刚从山中归来,立时觐见君上来了!”
“哦!”惠文公面呈喜色,“先生此去,想必见到寒泉前辈了?”
“家师托修长问候君上!”
“那——前辈可有点拨赢驷之处?”
“家师让修长转呈君上,”竹远抱拳道,“家师近日夜观天象,紫气东来,当有大贤赴秦,或可为君上驱用!”
“太好了!”惠文公两眼放光,起身朝终南山方向长揖至地,“寒泉前辈,赢驷这厢有礼了!”
自出小秦村后,苏秦一路西行,不消数日,就已赶到咸阳。苏秦一路所见,无论民风、民俗,皆与山东诸国不同,虽说尚未达到齐人管仲治下的路不拾遗,但人民殷实、夜不闭户却是实情。苏秦早知秦法苛刻,因而在路过武成时,特地买来数卷《秦法》,一路读至咸阳,再结合所见所闻,对秦国大有了解,自信此番赴秦,是走对棋了。
《战国纵横2飞龙在天》第五部分 论政坛苏秦说一统 守遗命秦公弃大才(6)
苏秦的轺车缓缓驶进咸阳城门时,天色已近黄昏。入门不久,苏秦望到一个正在路边收拾小摊位的老者,吆住车子,跳下打一揖道:“请问老丈,士子街如何走法?”
老者还过一礼:“官人可一直向前,走过三箭地,向左拐,再向右拐,看到一条大马路,走下去就是宫城。士子街就在宫城左侧!”
苏秦谢过老者,驱车离去。望着渐去渐远的车马,老者摇了摇头,轻叹道:“唉,又是一个。富贵使人狂哟!”
按照老者的指点,苏秦不费多少周折,果然来到士子街。
天色昏黑,寒风凌厉。大街两旁净是客栈,无不是灯红酒绿,人影绰绰。苏秦大喜,从最边一家开始,连问十余家,均已住满。
苏秦倒吸一口凉气。他早就听闻列国士子赴秦者甚众,多至这种程度,却是令他震惊。稷下学宫虽有学子数千,但多是慕名前往求学的年轻人,真正学有所成的士子不过数百,而学有大成、堪称稷下先生的不过十几人而已。这条士子街却是不同,凡赴秦者,无不是饱学之士,或至少身怀一技之长,远行千里至此,都是谋业来的。
苏秦又问十余家,眼见走至大街尽头,竟是没有一家容他。苏秦真正急了。天色已晚,若是寻不下住处,在这咸阳城里,一无朋友,二无熟人,他这么高车大马,裘衣锦赏,若是混得露宿街头,岂不成为天下笑柄?
苏秦正自着急,前面又见一处门楣,抬头一看,上面写着“运来客栈”。门面甚是气派,前后占去二十余丈街道,不用多问即知是一家大店。眼下正是晚餐时分,苏秦驱车过去,看到店中人员众多,已知也住满了。
苏秦轻叹一声,毋须再问,正欲前往下一家,小二迎出来,看他一眼,小声问道:“官人可是来住店的?”
“正是!”苏秦连连点头,揖道,“请问小二,贵店可有空房?”
“客官赶巧了,”小二再次打量一番苏秦的车马和衣着,还礼道,“本店昨日刚刚腾出一套空房,还算齐整,不知官人愿意住否?”
苏秦大喜,连连点头:“愿意,愿意!”
小二喊过一个小厮,将车马牵至后院,领苏秦径进店中,对柜台后面的店家道:“空出的那套房子,这位官人愿住!”
店家打量一眼苏秦,点了点头,抱拳道:“官人愿住,请随我来!”
苏秦还过一礼,随他走至后院,绕过几个弯,走至一进小院:“就这儿了!”推开房门,“客官请看,这是厅堂,可会见客人。这是书房,可读书写字。这是卧室,旁边是盥洗室,早晚有热水供应。房内一切摆设,虽不算最好,但在咸阳城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苏秦打眼一看,果是奢华。想到自己出身寒微,前程未卜,却住这么大、这么好的地方,心中微颤,随口问道:“这——费用如何?”
“客官是长住呢,还是短住?”
苏秦迟疑一下:“这个却是难说!”
“嗯,”店家点了点头,“这倒也是,凡到此处的士子,有住月儿四十的,有住年儿半载的,也有住三年五年的,真还没个准儿。客官贵姓?”
“免贵,在下姓苏名秦,洛阳人氏。”
“不瞒苏子,一般来说,本店是按月结算。不足一月,算是满月。这一进院子是本店里最好的一套,包月四个足金,膳食另计。我观客官是个大才,将来必定飞黄腾达,特别减去一金,算是交个朋友,今后也好有个仰仗!”
苏秦打了个惊愣,但想到一旦见用,这几金也不算什么,再说除此之外,真还无处可住,心里一横,打个揖道:“谢店家了。就这么定下!”
店家还过一揖:“请客官预付五金!”
苏秦从袋中摸出五金,递予店家。店家验过,见是足金,又在手中掂了掂,冲外面叫道:“来人!”
刚好小二提着苏秦的包裹走过来,应道:“小人在此!”
“侍候官爷住下,看官爷有何需求,一并办了!”
《战国纵横2飞龙在天》第五部分 论政坛苏秦说一统 守遗命秦公弃大才(7)
小二应声“喏”,放下包裹,冲苏秦揖道:“官爷,请!”
一切安顿好之后,苏秦随小二兴致勃勃地走到前厅,寻个席位坐下。厅中约有二十几人,不用再问,就知是列国士子。
然而,苏秦刚一坐下,就感到气氛有异。整个饭厅鸦雀无声,多数士子的目光中流露出哀伤。这且不说,几乎所有目光不无惊诧地射在苏秦身上,好像他是一个怪物。
这个气氛使苏秦极不自在。苏秦想了一下,猛然意识到自己穿戴不对。外面寒冷,裘衣锦裳自是没个说的。人都进屋了,他依然是这身穿戴,显然不妥。还真别说,屋中暖和,刚进来时显不出来,这一阵子身上倒是热乎起来,苏秦感觉汗都出来了。
苏秦寻到原因,起身进房,脱去身上裘衣,换了一套薄的穿上,又到镜前看过,确信并无异样,再度回到厅中。
然而,诸位士子并未因他换过装束而改变态度,依旧跟方才一样,满脸哀伤、目光诧异地直视着他。苏秦怔了。显然,士子们的态度与他的装饰无关。苏秦略想片刻,决定以动制静,遂正襟危坐,大声叫道:“小二,来两个菜,一荤一素。再来一壶热酒,加上姜葱!”
小二应了一声“好咧”,转身而去。不一会儿,小二端来两盘菜,一壶热酒,两只酒爵,摆在几案上。苏秦用酒洗过酒爵,提壶倒酒。
苏秦做这一切时,动作非常缓慢,一举手一投足,均显出他所特有的定力。果然,没过多久,一个三十来岁的士子踱过来,盘腿坐在苏秦对面,冲小二叫道:“也来两个小菜,一壶热酒!”
苏秦冲他一笑,将几上另外一爵倒满,抱拳道:“这位仁兄,若是看得起在下,与苏秦同饮如何?”
那士子亦抱拳还礼:“恭敬不如从命!在下姓贾,名舍人,打卫国来的。请问苏兄来自何地?”
苏秦端起酒爵:“在下是周人,打洛阳来。贾兄,请!”
贾舍人端起酒爵,与苏秦轻碰一下:“苏兄,请!”
两人同时仰脖,一饮而尽。然而,周围的气氛没有因此而稍有改变。坐在厅中的二十几个士子仍像方才一样,以哀伤而奇异的目光望着苏秦,看得他心里发毛。
苏秦扫一眼众士子,小声问道:“请问贾兄,他们这是怎么了?”
“唉,”贾舍人轻叹一声,“苏兄有所不知,这儿刚刚发生一件大事!”
“哦?”苏秦惊道,“是何大事?”
“前日夜间,”贾舍人缓缓说道,“有位仁兄一时想不明白,寻无常去了,上吊走的,就吊在他住的那进院子里,挂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上。昨儿大家为他送行,今儿都还没有缓过神来呢。”
“哦,原来如此!”苏秦长出一口气,“敢问贾兄,那位仁兄所为何事?”
贾舍人苦笑一声:“没为什么,一时想不开而已!”
苏秦突然意识到什么,倒抽一口凉气:“这么说,在下住的那进院子——原是他的?”
“是的,”贾舍人点了点头,“那位仁兄姓吴,名秦,来自宋国,住的就是苏兄的院子。吴仁兄是去年冬日来的,住店那日,就跟今日一样,也是个冷天,也是在黄昏,也是高车大马,裘衣锦裳。据说吴兄自信胸中所学,将家中田产悉数变卖,一意赴秦,志在必得!”顿有一时,轻叹一声,“唉,一年过去了,吴仁兄一时想不开,拍拍屁股走了。看到苏兄方才的样子,简直就跟吴兄初来那日一模一样,大家因而呆了。”再次苦笑一声,“苏兄,世间总有许多巧合,是吗?”
贾舍人的话每一个字都像是特别说予苏秦听的。苏秦心头一震,迅即镇定下来,微微一笑,举爵道:“贾兄,世间不仅有巧合,也还有奇迹呢!来,这一爵算是为那位一时想不开的仁兄饯行!”
贾舍人亦举爵道:“苏兄果是不同凡俗!好,为吴仁兄饯行!”
秦宫,御书房中,樗里疾急急走入,叩道:“微臣叩见君上!”
《战国纵横2飞龙在天》第五部分 论政坛苏秦说一统 守遗命秦公弃大才(8)
惠文公伸手让道:“爱卿免礼,看座!”
樗里疾起身坐下,抬头望着惠文公:“君上紧急召臣,有何吩咐?”
惠文公微微一笑:“士子街上可有传闻?”
“微臣正欲禀报君上,”樗里疾凝起眉头,“前日子夜时分,有个从宋地来的士子上吊自杀了!”
“哦?”惠文公敛起笑容,神色黯然,“说说此事!”
“此人姓吴名秦,虽然满腹经纶,但见解迂腐,不堪实用,是个典型的书虫。莫说贾先生那里,纵使初评,也未获通过!”
“既是这样,那就安排他做个文案。此人不能做大事,抄抄写写应是行的,好歹让他有口饭吃!”
“贾先生也是这么说的。微臣安排他去学馆抄书,谁知他仅去一日,就再也不去了。后来听说,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天生大才,不肯做这抄抄写写一类小事。”
“唉,”惠文公轻叹一声,“读书读到这个地步,就是读死了。后事办了吗?”
“微臣已使人出钱厚葬。至于此人拖欠客栈的店钱,也由官费支了。”
“嗯,”惠文公点了点头,“如此甚好。秦地偏僻,士子肯来,即是有恩于秦,无论可用不可用,断不可伤了他们的心志!”
“君上宽仁之心,可感天地!”
“寡人今召你来,”惠文公言归正传,“是另有一事。今日晨起,寡人偶做一梦,梦到鸿鹄从东飞来。寡人请人解析,说有高士赴秦。真有高士赴秦,当是我大秦之幸。樗里爱卿,此事甚是重大,寡人托予你了!”
“君上放心,微臣全力寻访!”
出得“运来客栈”,贾舍人沿士子街走有一箭地,拐进一处高大而又典雅的客栈,跨进一进院子。
客厅中,竹远席地而坐,双目微闭。贾舍人走来,在对面的席位上盘腿坐下,缓缓说道:“启禀师兄,新来的这个人,名唤苏秦,似乎不俗!”
“哦,”竹远眼皮未抬,“如何不俗?”
“身稳,气稳,心稳。近他身边,可觉出一股凛然正气!”
竹远凝思有顷,抬头望向贾舍人:“既如此说,当是此人了。”
“不过——”贾舍人欲言又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