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柏拉图全集 第1卷

_21 柏拉图(古希腊)
篇对话是柏拉图的原作,是我们可以用来研究柏拉图思想的第一手资料,而对附录中的两篇对话则可当作参考资料来用。
柏拉图的《书信》共有
封,主要是关于柏拉图思想和实际活动的传记性记录,对于了解柏拉图的生平及其为人都很重要。对其真伪,学者们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长的第七、第八两封信是真的;对第一、第二、第

三封信则认为是伪作的较多。柏拉图从事对话写作前后相距约
年,要为它们安排一个写作时间上的顺序非常困难。古代似乎还没有人想到要把柏拉图的全部著作按先后次序排列,只是有人将它们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如上面提到塞拉绪罗将柏拉图的对话分别定为伦理的、政治的、逻辑的,等等。第欧根尼还记录了他们的分类法:将对话分为两大类:教授的和研究的,教授的又可以分为理论的和实践的,理论的分为物理的和逻辑的,实际的分为伦理的和政治的;研究的也可以分为
两种,一种是训练心灵的,另一种是战胜论敌
;前者又分为助产
术的和试验的;后者又分为提出批评反驳的和推翻论敌主要观点的。
世纪一些哲学史家和古典学者提出有关柏拉图对话的分类和先后次序的看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家。古典“解释学 ”的创始人、德国著名的柏拉图专家施莱尔马赫
①第欧根尼
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
卷,第
节。
认为柏拉图从青年时代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哲
学目的,有完整的系统框架,所以他撰写对话有明确意识到的顺序。据此他将柏柏图对话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预备性的,主要是《斐德罗篇》、《普罗泰戈拉篇》、《巴门尼德篇》,作为辅助的有《吕西斯篇》、《拉凯斯篇》、《卡尔米德篇》、《欧绪弗洛篇》、《申辩篇》、《克里托篇》等。第二,间接探讨性的,主要说明知识和理智活
动,
门是《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多篇》、《斐莱
布篇》,作为辅助的有《高尔吉亚篇》、《美诺篇》、《欧绪德谟篇》、《克拉底鲁篇》、《会饮篇》等。第三,建设性的,主要是《国家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作为辅助的是《法篇》。
阿斯特()的看法恰恰相反,从根本上否认施莱尔马赫的论断。他认为各篇对话之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这些对话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戏剧性的,每篇对话都是一个哲学的剧本,其目的是多方面的,不可能设想有共同的哲学目的,绝大多数对话没有肯定的哲学结果。他认为柏拉图是融诗人、艺术家、哲学家于一身的人,根本不会提出任何肯定的见解,没有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他无非是推动学生们去思考研究,每篇对话都是独立的著作,每篇伟大的对话都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是精巧完成的均衡的整体。他将柏拉图的著作分为三类:第一,诗和戏剧性占优势的,有《普罗泰戈拉篇》、《斐德罗篇》、《高尔吉亚篇》、《斐多篇》。第二,突出辩证法因素的,有《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巴门尼德篇》、《克拉底鲁篇》。第三,诗和辩证法因素相结合的,有《斐莱布篇》、《会饮篇》、《国家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
①施莱尔马赫:《柏拉图对话导论》第
篇对话是柏拉图的真作。 ①
页。
他还认为只有这
赫尔曼
)和施莱尔马赫一样认为柏拉图的全部
著作是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但他并不认为它们是事先设计的产物,而是柏拉图思想发展过程的自然产物。他以苏格拉底之死和第一次西西里之行结识毕泰戈拉学派这两件事实作标志,将柏拉图对话分为三个时期:第一,苏格拉底学派时期,都是短篇对话,主要有《吕西斯篇》、《卡尔米德篇》、《拉凯斯篇》、《普罗泰戈拉篇》、《欧绪德谟篇》,认为这些对话都写于苏格拉底被处死以前,写作目的是反对当时的智者;苏格拉底死后接着写下《申辩篇》、《克里托篇》、《高尔吉亚篇》、《欧绪弗洛篇》、《美诺篇》。第二,麦加拉时期或辩证法时期,《泰阿泰德篇》、《克拉底鲁篇》、《智者篇》、《政治家篇》、《巴门尼德篇》。第三,成熟时期,从公元前
年到去世,受毕泰戈拉学派重大影响的著作有《斐德罗篇》、《会饮篇》、《斐多篇》、《斐莱布篇》、《国家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最后是《法篇》。
上述学者的分类或分期带有很强的主观成分。这种主观性解释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蒙克(。他认为柏拉图对话是在苏格拉底死后将他当作真正的哲学家的理想典范来写的,因此他主张一种完全不同的排列次序,认为这些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一生的哲学成长;从苏格拉底作为一个少年出现的《巴门尼德篇》开始,由巴门尼德将他引进哲学,直到苏格拉底一生的最后一幕,表现苏格拉底之死的《斐多篇》是最后一篇对话。从《巴门尼德篇》到《斐
①阿斯特:《柏拉图的生平和著作》第
页,引自格罗特:《柏拉图及
卷,第苏格拉底其他友人》第
页。
②赫尔曼:《柏拉图著作的历史和体系》第
页,引自格罗特:

《柏拉图及苏格拉底其他友人》第
卷,第页。
多篇》,部分是艺术的顺序,是相继的历史剧;部分是哲学的顺序,是他学说的发展史,这就形成了一个苏格拉底的圆圈。但这种看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接受了。

世纪后半叶开始,学者们逐渐采取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经过学者们的长期努力,有关柏拉图对话的先后顺序和分期问题基本上取得了比较一致或相接近的意见。他们研究使用的方法有以下这些:
第一,根据文体风格和语言检验。
柏拉图的著述活动前后经历半个世纪之久,他使用的词汇、文法、句子结构必然是有改变的。一些学者根据这个特点研究柏拉图的对话,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古典学者坎贝尔在他
年发表的著作《柏拉图的<智者篇>和<政治家篇>:附修订的希腊语校
勘和英语注释》一书中提出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
中说《法篇》是柏拉图晚年著作,迟于《国家篇》,第欧根尼
拉尔修记载说《法篇》是柏拉图死后留在蜡版上未加修饰的著作。
坎贝尔依据这些记载,把《法篇》定为柏拉图的最后著作,作为一个鉴定标准。他又赞同学者们的普遍看法,《申辩篇》、《克里托篇》是柏拉图最早的著作,作为另一个鉴定标准。确定了柏拉图最早的对话和最迟的对话以后,他考察柏拉图各篇对话中使用的词汇、文法、结构,考察文体风格的演变和各种语言现象,尤其是柏拉图使用小品副词和虚词(如冠词、副词、前置词、连接词等)的演变情况。通过这样的考察可以看出《法篇》和《申辩篇》的区别很大,《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斐莱布篇》与《法篇》比较接近,可以将它们定
①蒙克:《柏拉图著作的自然顺序》,引自卢托斯拉夫斯基:《
拉图的逻辑学的起源和发展》第
页。
②第欧根尼
卷,第
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
节。
为后期著作,而《国家篇》、《斐德罗篇》、《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
篇》等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第二,根据古代著作的直接证据。古代著作中提到的柏拉图对话的先后材料是确定它们的次序
的有力旁证资料,如上面提到过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法篇》后于《国家篇》以及第欧根尼
拉尔修提到《法篇》是柏拉图最后未加润饰的
作品。但是这类材料不但不多,使用时也必须慎重。第三,根据对话中涉及的有关人物和事件。这也是判断对话编年顺序的有效方法,可惜在对话中提到的
这类事实也不多。一般都举《泰阿泰德篇》为例。这篇对话开始就提到参加科林斯战役的泰阿泰德因受伤和染病被送回雅典,不久死亡。历史上发生过的科林斯战役有两次,分别在公元前
年和
年。学者们经过仔细考证,肯定泰阿泰德参加的是公元前年的那一次,由此确定这篇对话写于这一年以后。又如《法
篇》
)中提到叙拉古征服洛克利,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
年,是狄奥尼修二世干的,当时柏拉图已经超过
岁了,由此也可以佐证《法篇》是柏拉图的晚年著作。但在使用这个方法时也要十分慎重。比如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讲的少年苏格拉底和老年巴门尼德的会晤,在《智者篇》和《泰阿泰德篇》又重提过。究竟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这样一次会晤?学者们也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并以此来推算巴门尼德的生年;有人则认为这是柏拉图的虚构,历史上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一次会晤。
第四,根据对话中相互涉及的内容。在一篇对话中提到另外一篇对话的有关内容,这是判断这些对话的先后次序问题的重要材料。《智者篇》和《泰阿泰德篇》中重
《巴门尼德篇》中叙述的那次苏格拉底和巴门尼德的会晤,许多
学者据此认为这两篇对话后于《巴门尼德篇》。《智者篇》开始提出
的问题是要讨论智者、政治家、哲学家这三种人的性质,要分别为他们下定义。由爱利亚来的客人和三个对话者塞奥多洛、少年苏格拉底、泰阿泰德分别讨论。《智者篇》是由泰阿泰德回答有关智者的问题,《政治家篇》是由少年苏格拉底回答有关政治家的问题。因此学者们认为《政治家篇》后于《智者篇》,二者是紧接着的一组;按照柏拉图原来的设计,本来还应该有由塞奥多洛回答有关哲学家问题的《哲学家篇》,可惜没有写成。这样《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四篇对话的先后次序大致可以肯定,它们的内容和形式也是比较接近的。与此类似,在《蒂迈欧篇》开始柏拉图也安排了三个人,蒂迈欧、克里底亚、赫谟克拉底与苏格拉底对话。《蒂迈欧篇》由蒂迈欧主讲有关自然界、宇宙直至动植物的生成和构造问题,《克里底亚篇》由克里底亚主讲有关政治、社会和国家的生成问题,可惜只写了个开始;也有人由此推论柏拉图原来可能计划还有一篇由赫谟克拉底主讲的对话,主要内容可能是讨论人、知识和哲学(或伦理道德)问题。
第五,依据苏格拉底在对话中的地位以及对话中戏剧性成分的多少来确定对话顺序。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和根据外,一般学者还使用另一种方法判断柏拉图对话的先后顺序,即看苏格拉底在对话中的地位以及对话中戏剧性的多少来确定。在柏拉图的早期对话直到《国家篇》中,苏格拉底始终是主要发言人,一直由他领导讨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都是通过他的口来阐述的。讨论的形式也比较生动活泼,一问一答,长篇论述较少,经常有别人插话,讽刺幽默,戏剧性的场面较多。从《巴门尼德篇》开始,苏格拉底成为少年苏格拉底,原来独占的主讲人地位被巴门尼德取代了。《智者篇》和《政治家篇》中,领导对话的是巴门尼德的同乡、从爱利亚来的客人,苏格拉底也只是少年苏格拉底,虽然在《政治家篇》中,他还是主要对话人,在《蒂迈欧篇》中苏格拉底仅只是个简单的提问题者,到《法篇》便根本没有苏格拉底出现了。这些后期对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原来戏剧性场面大为减少,对话往往由两个人进行,其中之一是主讲人,长篇大论地发表他的理论,另一个人不过简单提点问题而已。因此有人认为柏拉图年纪越大,年轻时的文学创作天才就越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那便是柏拉图的哲学思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熟和深刻了。当然这个标准也同样不能绝对化,在被认为是柏拉图的后期著作中,至少《泰阿泰德篇》和《斐莱布篇》是例外,这两篇对话的主要发言人仍是苏格拉底,对话的形式也比较活泼。其中《泰阿泰德篇》还是比较接近《国家篇》时期的著作,所以也有人将它列为中期对话。至于《斐莱布篇》,由于这篇对话是讨论伦理问题的,所以有人认为主要发言人当然非苏格拉底莫属。
西方学者使用上述各种方法,分别提出了各自有关柏拉图对话的编年顺序。罗斯在《柏拉图的相论》书中将它们总结概括排成对照表。
他们虽然各有不同,但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出有以下一些共同点:
第一,《卡尔米德篇》、《拉凯斯篇》、《吕西斯篇》,这三篇都是讨论某个伦理问题
自制、勇敢、友爱的,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其相似,自古以来被人摆在一起,加上讨论虔敬的《欧绪弗洛篇》讨论美德和知识的《普罗泰戈拉篇》,讨论美的《大希庇亚篇》和《伊安篇》,大体上都摆在一起,虽然先后次序各有不同,但都将它们归属于初期的苏格拉底的对话。
第二,《申辩篇》和描述他不愿越狱的《克里托篇》在时间和内
①罗斯:《柏拉图的相论》第
页,参看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述评》第页。
容上都是相联的,都是记述苏格拉底为人的,也属于初期对话。凡是主张柏拉图是在苏格拉底去世后才开始写对话的学者往往将这两篇置于所有对话之首,认为《申辩篇》是柏拉图写的第一篇对话,凡是主张柏拉图在苏格拉底去世以前已经写过对话的则将这两篇插进以上初期对话之中。
第三,《斐多篇》虽然写的是苏格拉底服毒以前的情况,在时间上紧接《克里托篇》以后,但一般学者都认为《斐多篇》陈述柏拉图相论的重要思想,和《国家篇》并列,是柏拉图中期的主要对话。不过《国家篇》的第一卷一般认为是柏拉图初期写的,后来才写第二至第十卷。
第四,《美诺篇》、《欧绪德谟篇》、《高尔吉亚篇》、《美涅克塞努篇》和《克拉底鲁篇》一般都列在初期对话和《斐多篇》至《国家篇》之间。
第五,《会饮篇》和《斐德罗篇》是两篇内容和形式都非常接近的对话,一般将它们和《斐多篇》、《国家篇》列在一起。《斐德罗篇》后半部分所讲的内容
辩证法,已经和《智者篇》、《政治家篇》接
近了。
第六,《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和《政治家篇》
这四篇对话,一般都连在一起,列在《国家篇》之后,已经属于柏拉
图后期对话,也有人将前两篇对话列为中期对话。
第七,肯定属于后期对话的,还有《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
《斐莱布篇》和《法篇》。
这样当代柏拉图学者大体上已经可以说是得出了基本上比较
一致的结论,虽然对某几篇对话应该摆前一点还是后一点还存在
分歧;但对主要对话的位置却基本上肯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不再认为《国家篇》是全部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总结,也就是最
后的对话,而认为它只是柏拉图前期相论的总结。
我国的希腊哲学专家范明生先生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柏拉图的对话分为三期,特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早期对话:《申辩篇》、《克里托篇》、《拉凯斯篇》、《吕西斯篇》、《卡尔米德篇》、《欧绪弗洛篇》、《小希庇亚篇》、《普罗泰戈拉篇》、《高尔吉亚篇》、《伊安篇》。这些对话属于所谓的“苏格拉底的对话”,它们的主要论题和方法基本上属于苏格拉底,其哲学内容主要作为苏格拉底和智者的思想资料来引用,但也包括柏拉图在写作加工中掺入的部分思想。
二、中期对话:《欧绪德谟篇》、《美涅克塞努篇》、《克拉底鲁篇》、《美诺篇》、《斐多篇》、《会饮篇》、《国家篇》、《斐德罗篇》。这个时期柏拉图已经摆脱苏格拉底的影响,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对话所表现的哲学内容可以视为柏拉图本人的思想。
三、后期对话:《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莱布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法篇》。与中期对话相比,这个时期柏拉图的思想发生显著变化,是对中期思想的修正、发展和更新。
柏拉图著作的编纂、校订、注释在西方学术界有很长的历史。最早的拉丁文版柏拉图著作于年由斐奇诺(
年)编纂,出版于翡冷翠(即佛罗伦萨),年在威尼斯重印。最早的希腊文版是由马努修斯(年在威尼斯出版的。

年由斯特方()在巴黎出版
①参阅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第
页。上述分期及对话次序与本书的编排顺序并不一致
请勿混淆。
的希腊文版,并附有萨尔拉努()的拉丁文译文的三卷本。斯特方所编定的分卷、页码和分栏
,以后为
, 
, , 
, 

,即指斯特方本第
各国学者广泛采用。如:《国家篇》
栏,中译《柏拉图全集》亦将标准页的页码和分栏作为边码标出。后来,德国的贝刻尔()将历来的注释一并辑入,
年于柏林发表了校刊本。迄今为止,公认为较好的柏拉图著作的希腊文版,是由英国哲学史家伯奈特(年)校订的

牛津版六卷本《柏拉图著作集》
, 
从古以来,有关柏拉图著作,有大量的注释,如亚历山大里亚的欧多鲁斯(,约公元前一世纪)、士麦拿的塞俄
,约公元二世纪)和阿尔比努()等人的注
释,都受到后人重视。近代的一些学者对古代的注释进行
整理,汇集在一起出版。如斯塔尔鲍姆(年于德
国的戈塔
)和埃尔福特(
)出版的
卷本;赫尔曼
年于莱比锡出版的六卷本,以后,沃尔拉
布(年出版的修订版。现代各种通行语言的柏拉图著作的译本更是不胜枚举。这里择要列举英、法、德文的著名译本。
英译柏拉图著作的全译本,最早是泰勒
年于伦
敦出版的五卷全译本,接着是由卡里(
和戴维斯(
)等分
别译出的博恩(
)版六卷全译本。现在流传较广的是乔伊特年发表的牛津版五卷本,每篇对话都有详细的引论、分析提要;近年来有人进行个别修订,于
年出了第四版修
订本。此外,常用的还有由伯里(
、肖里(
)等分
别译出的
卷本洛布(
)古典丛书版,是希腊文和英译对照的。美国的汉密尔顿()和亨廷顿
凯恩斯(
年出版
了普林斯顿版的一卷本《柏拉图对话全集》,附有比较完整的索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法文译本比较通行的是由著名古典学者罗斑()和克若瓦塞(
)等分工译出的布德学会(
版本,每篇对话都有引论,说明写作的年代背景、来源、结构以及对话人物和讨论的主题等。重要德文译本有米勒()于年发表的莱比锡版的八卷本;施莱尔马赫译的六卷本,年柏林版;米
勒译的八卷本,年莱比锡版;阿佩尔特(
卷本,附有比较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比较详备的索引;奥托()等根据施莱尔马赫译本和斯特方编年发表的莱比锡版
码于年出版了六卷本的通俗柏拉图全集,称作版本
)又重新出版了米勒的八卷本,苏黎世和慕尼黑版;年霍夫曼等()等在施莱尔马赫和米勒版本基础上重新加工出版了《柏拉图研究版》,八卷九册,是德希对照本,希腊文根据的是法国布德学会版。
重要法文译本有:库赞()于年编译的卷本;罗斑等自
年吉贡(
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完成的布德学会版,一直享有盛誉,再版至今;还有苏依莱()译的全集,
年完成;尚布利()和巴柯()翻译的八卷本,自
年代至
年代巴黎版;
年代以来拉卡斯(
、布利松(
)等校订或重译尚布利和巴柯的译本,新译本在陆续出版。意大利文译本,现在常用的有三种:马尔梯尼()译
本,年第一版,
年第二版;瓦吉米利(
等九人合译的九卷本,
年最后完成;由阿多尔诺(和冈比亚纳()合译的全集,
年完成。自从
世纪
年代以来,柏拉图的思想经过中国学者们的
介绍和研究,逐渐为中国人所了解,柏拉图的许多对话已被严群、朱光潜、陈康等著名学者翻译成中文。许多重要学者也高度重视柏拉图对话的翻译,做过许多工作,如张东逊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又有一些新译本问世,香港学者邝健行亦翻译了一些柏拉图对话。尽译柏拉图对话是许多老一辈学者的理想和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柏拉图全集》一直未能问世,但他们作出的贡献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抹杀的。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亦为了能使读者对照已有译本进行研究,兹将译者所知道的所有柏拉图对话中译本列举如下(按出版年代先后为序):
吴献书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
年版,
年重印。张师竹等译:《柏拉图对话集六种》,商务印书馆,
年版。郭斌和、景昌极译:《柏拉图五大对话》,商务印书馆,

版。陈康译注:《巴曼尼得斯篇》(即《巴门尼德篇》),商务印书馆,年版,
年重印。严群译:《泰阿泰德、智术之师》(即《智者篇》),商务印书馆,年版。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出版社,
年版,
年重印。严群译:《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里同》(即《申辩篇》、《欧绪弗洛篇》、《克里托篇》),商务印书馆,
年版。邝健行译:《波罗塔哥拉篇》(即《普罗泰戈拉篇》),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年版。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即《国家篇》),商务印书馆,
年版。严群译:《赖锡斯、拉哈斯、费雷泊士》(即《吕西斯篇》、《拉凯斯篇》、《斐莱布篇》),商务印书馆,
年版。
黄克剑译:《政治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年版。戴子钦译:《柏拉图对话七篇》,辽宁教育出版社,
年版。杨绛译:《斐多》,辽宁人民出版社,
年版。
中译《柏拉图全集》的翻译工作是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不是上述中译文的汇编,不是老译文加新译文,而是由译者全部重译并编辑的一个全集本。之所以要这样做,那是因为汉语和中国的教育制度在
世纪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中青年读者若无文言文功底,对出自老一辈翻译家之手的柏拉图对话已经读不懂了。已有译本出自多人之手,专有名词和重要哲学术语的译名很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以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要,译者不得不放弃捷径,将柏拉图著作全部重译,这样做决不意味着对前人工作的不敬。
柏拉图对话的原文是古希腊文,要译成汉语,最佳途径当然是从希腊原文直接翻译。但是,这种做法要求翻译者具有很高的希腊语水平,而希腊语的难度是任何一位学过希腊语的中国人都能体会得到的。译者师从首开中国学界研究希腊哲学之先河的严群先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聆听先生教诲,修习了古希腊文。后来赴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又由
博士单独传授古希腊文两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译者至今仍未能达到抛开辞典和各种已有西文译本,仅依据希腊原文进行翻译的水准。本人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已经在向
岁靠拢,而又热切希望能尽早完成先师严群先生未竟之愿,故此这个译本各篇以希腊原文为基准,版本为娄卜丛书中的《柏拉图文集》
, 
, 
,翻译中参考了
, , 
学术界公认的权威英译文。这种做法希望学界人士予以理解。译者对中国学界所有能抛开一切西文译本,从希腊原文直接翻译希腊典籍的学者均表示敬意,亦望学者们能依据希腊原文指出译文中的问题,以利译者修正错误。
中译《柏拉图全集》在编排上借鉴了由伊迪丝
汉密尔顿和亨
廷顿
凯恩斯编辑的《柏拉图对话全集》
, 
,,,
。这个英译本
, , 
汇集了西方研究柏拉图哲学的顶尖学者(
, 
, , , 
, 
年为止已
等)的译本,其权威性在学术界得到公认,到
经重印
次。编者之一伊迪丝
汉密尔顿女士在这个版本中为各篇对话写了短序,对我们理解各篇对话的概况有一定作用,故采纳,作为中译本各对话的提要。
译者从读硕士研究生开始即有幸得到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等先生的教诲,对他们从事的多卷本《希腊哲学史》的写作过程很清楚,也为配合该书的写作编制过专门的“希腊罗马姓名译名手册”。为此,《柏拉图全集》的专有名词中译以《希腊哲学史》中的译名为基准,哲学术语的译法也尽可能多地吸取《希腊哲学史》的研究成果。
为了能够凸现中译《柏拉图全集》的学术功能,便于学者们在研究中使用,译者参考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已有中文研究著作,尤其是范明生先生的研究成果,制作了柏拉图年表、谱系表、译名对照表、篇名缩略语表和全书索引,在此对范明生先生的特许表示谢意。
翻译柏拉图对话需要有高度的哲学修养和文学修养,也需要有关于希腊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译者的学术兴趣主要属于哲学学科,在翻译中惟有本着“忠实、通顺 ”的原则,力求将文本的原意表达出来,因此有许多地方无法兼顾到文采,这也是要请读者们理解的地方。
译作的完成之日,就是接受批评的开始。敬请读者在发现错误的时候发表批评意见,并与译者取得联系(通信地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电子邮件:

以便译者在有需要再版时予以修正。
王晓朝于北京清华园年


首页 上一页 共21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