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场不输人,职场不输阵
情场不输人,职场不输阵 第一部分
第一章:懂·得(1)
导语:
佛遇见一位诗人。
诗人年轻英俊,才华横溢,家资不菲,难得的是,有娇妻在侧,温柔貌美。
诗人过得并不快乐。觉得生活中缺少那么一样东西。
遇到佛之后,他对佛说:“我万事皆足,只欠一样东西,你能给我吗?”
佛答:“你要什么,我都可给你。”
诗人思量片刻,说:“我只要幸福。”
诗人的话把佛难倒了。他久久的思索,良久之后终于了然,微笑着对诗人说:“好的,我给你幸福。”
接下来,佛把诗人目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拿走了:夺去了他的财富,拿掉了他的才华,毁坏了他的容貌,收走了妻子的性命。
做完这一切,佛也走了。
一段时间之后,佛再次遇上诗人,那时的他已经衣食无着,落魄到命不久矣。诗人就那样褴褛的在尘土中挣扎,甚至连质问佛的力气都没有了。
佛看着他。又把之前他拥有的一切还给了他。才华,财富,容貌,娇妻。一切都原封不动。又一次,佛离开了。
一段光景后,佛去看诗人。
诗人拥着妻子,笑容满面的向佛道谢。
这一次,他真的得到了幸福。
……
常对那些有情惑的男男女女讲:“如果他(她)还未体悟到你的好,那就先不要对他(她)太好。”
因你给他的,不是他所迫切需要,给他多少,他都不会真的稀罕,更别谈珍惜。
世上规律大致都是如此:总是让你先获得,才让你懂得。从“获得”过渡到“懂得”之间的这段时光,很多人却迅速的失去了。
若是不懂你所拥有这一切的价值,幸福是不会跟随你身边的。
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获得,而懂得。
人总是因为懂,故而才能得。
爱,不是相守,便是想忘。
可惜,只有那些不能相守亦不能想忘的爱,才会被称为真爱。
为了它,我们宁肯一遍遍的伤害自己……
相忘,相爱
时常六月,会想起它。
想到它的时候,记忆,都被染得绚丽。
只一瞬的惊艳。
似乎青春,短暂。
似乎爱情,绝然。
它是昙花。
很小时候就知道有一种花,傲气,神秘。
一年只开一次,一次只开三四个小时。
短暂的惊艳,稍纵即逝。
传说昙花原本花神,爱上了每天护理她的园丁。
神仙思凡,惹怒了玉帝。
玉帝对二者做出惩罚:
惩罚花神每年只能开一次的花,美也只一瞬。
园丁则被送去出家,侍佛修心,彻忘前缘。
很多很多年之后,这位已更名为“韦陀”的园丁果然忘记了花神,只一心向佛。
很多很多年之后,已成昙花的花神依旧忘不了灌她雨露的园丁,依然痴痴的挂记。
昙花会选择每年韦陀下山来采集朝露的时候,来完成自己这一年的绽放。
等了整整一年,攒了整整一年,一年的精气神,昙花自然开得格外美艳。她想:韦陀,你总会看我一眼吧?你总会记起我吧?
不知多少年过去了。昙花依旧一年一年的开,韦陀依旧一年一年的下山采露。
他始终没有记起她。
……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想:韦陀真的再也想不起昙花了么?曾经那么深爱的人,说忘就能忘得干净彻底?时间会冲淡爱情,时间真的会彻底消磨掉爱情、直至不留一点痕迹吗?
怪过韦陀骂过韦陀。现在懂了:大概,韦陀也曾记起过昙花。但一入空门,情爱皆幻。记起又能如何?权当前事尽洗。记起,不如记不起吧。
阅历越来越长,越来越不敢随便用“眼里有你没你”来作为“爱不爱你”的唯一判断依据。
他眼里不再有你。或是因他心里已然无你。
第一章:懂·得(2)
他眼里不再有你。或是因他心里全是你。
心里没有你,所以看见或看不见,你都不过浮云。
心里全是你……那他,早已不是在用眼睛看你了。——爱一个人爱到一定程度,是会用心去代替眼睛的。
爱,都是一样的。
每个人爱法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相爱,便要永不相忘。
有些人,爱的最好方式,便是,相忘。
时间,终将我们改变。
那些爱的、不爱的,随时间流转,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一生要学会一种妥协
爱易滋生的年代,爱情也易成为鸡肋:他(她)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他(她)不是最想要的,也不是最不想要的……
鸡肋的感情,大家都在犹疑,捻在手上,不知该松掉,还是该握紧。
女孩总会讲看不到未来的爱情:他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跟他的未来,一切早已了然。只是真若分手,之前的时光也便如打水漂……
周围的人都劝她要当机立断、长痛不如短痛、女人的青春不是长久……她依旧守着鸡肋,神思恍惚的一年再一年。
感情世界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曾为鸡肋之爱发过愁的男女,最终大多数人会照常结婚。牵起那双已然不再心动的手,走入结婚的礼堂……
也曾经感慨:习惯比爱情有杀伤力。
历经了许多,终于明白:其实,所有来自外界的说服,都不是真正有力量的。我们在等的,不过是一个有关“时间”的答案。一个到了“时间”尽头再无退路的出口。
虽然不肯丢掉鸡肋的爱情。
我们都不是对“鸡肋”还存以改变的幻想,只是对未来的自己存以改变的幻想。
每一段鸡肋的感情面前,你都在等。
不是等它变成鲜美的鸡翅。
也不是在等奇迹的突然出现。
是在等待时间。
等待自己,跟随时间改变。
既然明知时间改变不了对方,那就等待时间改变自己。
站到了人生十字路口处。
如果一个人决定了要等,那最终,他一定会被时间说服。
因他早做好了准备,接受该接受的一切。
只不过,他在等待。
等待一个最终有力的理由,一个再无可退辩的理由。
接受现实,我们需要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那理由只有,时间,教会你的妥协。
如果注定人生必要有一次爱的错失。
我情愿,那是在我最美的时候。
失去后,记住的,都是彼此最美的经历。
在你最美的时候遇见了谁?
席慕容在诗中写道:“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女孩最是迷恋这氛围:最美的时候,最爱的人,最妙不可言的际遇……
迷恋归迷恋。
经历也教会很多女人:最美的时候,遇见最爱的人,不一定有最好的结局。
金童玉女总难白头,郎才女貌未必偕老。
在你最美的时候,你欣赏的是自己的美,非爱情的美。纵然谈一场唯美恋,也是太过关注自己的感受。
最美时分的际遇,往往演化成人生中最扼腕的憾事。
于是很多不敢谈爱的女孩,见多了有伤的爱,生怕阅历尚浅的自己受了爱的愚弄。
她们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希望等待成熟,慢慢学恋。以期邂逅属于自己那场万无一失的感情。
在安谧的等待中,岁月静静流逝,静静带走了她们最美的年华。
无端怅惘。
这个时代,越来越多在爱情面前错失了青春的男女,外界称他们“剩男”“剩女”。
他(她)们,非到了不美的年华,才猛然间想要绽放最美的爱。
匆匆忙忙的找寻中,他们懂得了,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梦到头再难寻。
第一章:懂·得(3)
是尴尬、是遗恨。
是谁混淆了爱的真意?
并非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结合。
更有那一些爱,只是为了丰富人心的历练。
只有当人不害怕失去,也才真有可能全权得到。
故而,总在我们不期望结局的时刻,最美的情感,才会降临。
也许最终的因缘际会总让彼此擦肩。
但至少,人总因经历而丰富了内心。
爱,要早一点去尝试的。
在你最美的年华,遇到那个人,是幸运。
不论结局如何。
至少,那不是在你不美的年华里。
那是在你最美的年华里。
即便抓不住姻缘,至少留住了回忆。
只此,纵有凄楚,了已无憾……
男人爱跟女人玩笑——他还不太爱她的时候。
女人也爱跟男人玩笑——她爱上他的时候。
一男一女的玩笑开得热火朝天时,他们心里的爱,一定是不对等的。
玩笑引来的爱恋
男女间很多恋情,是由“玩笑”开始。
男人女人对异性表示好感的第一步,多半是从开她(他)玩笑开始。
爱跟女人玩笑的男人,通常异性缘不会太差。
爱跟男人玩笑的女人,常常身边也是桃花处处开。
逗趣,玩笑,是男女间最普遍的调情手法。 玩笑,也是专属异性间的游戏。同性之间,不要随意开玩笑,同性之间,玩笑的底线不好把握。
通常,在玩笑的问题上,女人更喜欢由男人主动挑头。偶尔,女人也愿主动跟男人开开玩笑,女人的玩笑背后,一定不止是“玩笑”这么简单。
时常提醒那些处在恋爱阶段的男孩子们,面对女人的玩笑,一定要谨慎:
当女人一本正经时,不妨跟她开开玩笑。
当女人跟你逗笑打趣时,男人要开始装正经。
女人装正经,内心的真实需求是需要男人来哄她、逗她。此时男人陪她一起正经,会让她得出如是结论:此男无趣,不解风情。
女人装不正经,内心的真实意图是想试探这男人是否正经。若是此引诱之下,男人大开色戒开始不正经,马上会得到她的冷脸:色棍,滚开!
女人还未确定是不是爱上了那个男人,会愿意用贬讽的口气跟他开开玩笑。若他能招架得住应对得体,她会渐渐确认自己的心意。等到她彻底确信了爱情之后,她不再跟他玩笑,她只会纠结于“你之前跟我说的那些话到底是不是开玩笑”?
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会愿意用明贬实褒的玩笑逗她开心。当男人得到一个女人之后,不会再想到跟她开开玩笑。《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跟范柳原结婚之后,“他的俏皮话都说给别的女人去听了”。
玩笑啊玩笑,莫不是还没到手之际的一份隐隐调戏。
一对男女,一段感情,尘埃落定,没那个心思再把玩笑继续。
可惜,到了那时,大家才会静下心来追思:之前的玩笑,到底是真是假?!
关系还不确定之际,总是他等她。
尘埃落定之际,换了她等他。
前者的等待,常是满心期待的欢喜。
后者的等待,则是满心失落的熬煎。
你在等人吗?
有些时候,想知道一对男女的关系稳定到了哪种阶段,就看他们约会到场时的先后顺序。
刚追求的时候,他一定提前早到。工作啊,应酬啊,堵车啊……都不是理由。
刚被追的时候,她一定会晚点才到。其实她也不是想迟到,只是害怕比他早到。工作啊,应酬啊,堵车啊……都成了理由。
关系稳定了之后,他一定会踩着时间到。
她则紧随其后。
因电话里她已反反复复跟他确认了:“你几点能到?不会迟到吧。”
进入到婚姻之后,她会比他早点到。先找个视线好、通风好的位置坐下来。
第一章:懂·得(4)
他开始屡屡迟到。
她在电话里已来来回回叮嘱过:“你早点出发、早点到。我先到那儿等你!”
他会不耐烦:“知道啦知道啦!我也得忙完工作、忙完应酬、还得准备出路上堵车的时间!”
……
婚前,总是男人等女人。
婚后,换了女人等男人。
等啊等。
等男友变成了老公。
等女友变成了老婆。
一切的生活规则,全不一样了。
大多中国式的女人们,习惯了等待。
等他下班回家。等他应酬归来。等他的心彻底安稳下来。
她以为,只要肯等,浪子总会有敲门的一刻。
可惜,浪子敲门之后,也总还有下一次的离家。
唉。
皆是因为,忘记了等待时的煎熬,也就舍得无所顾忌的去煎熬对方。
擅长等待的女人们,偶尔,也该有离家的时候,至少,要有比他晚归的时候。
给他个机会,让他等你。
没尝过等人的滋味,永远不会知道等待的滋味。
等,也得等来你的价值。
爱他,就要去追他。
爱他,也不要追得太久。
一个男人,久久不肯被你追到,那是他真的不想被你追到。
为何他总不肯被你追到?
女追男的事例很多。
在“追求”规律中:
男人的追求是从被拒绝开始。女人的追求是到被拒绝结束。
如今不同了。
不少执着的姑娘,追一个喜欢的男人追了若干年,还是迟迟没能得到想要的那份感情。
绝望!
不放弃!
最后一点幻想是:也许我再坚持的久一点,他就会被感动。
期待转机出现在下一刻。
其实,转机已经不会出现。
那些准备去向心爱男孩告白的女孩们要谨记:即便是下定决心去追一个男人,也不要坚持得太久。
若一个男人,短时间之内还没被你追到,那这之后被你追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男人的感觉比女人来得要快、去得也快。男人爱新鲜的程度超过女人。一个女人,若是短时间内没能征服一个男人,那随后,她对他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小。
男人对爱的第一反应,不是心动,是冲动。
一个女人,良久良久,都无一丝令他冲动的诱惑,又如何能让他心服口服的拜倒在裙下?
虽然面对一个追求自己的人,男人女人都会心软。
面对异性对自己的好,男人的表现会比女人理智清醒、依赖性更弱。
随处可见被男人追了若干年、终于被他诚心感动的女人。却鲜有被女人持久的诚心所感动的男人!
男人就是男人。
不爱就是不爱。
男人若是没能被一个女人深深的吸引,即便她有百般的好,也总难撼动到他的爱神经。即便勉强答应做她侣伴,也很难尽心投入、做到令她满意。
所以。面对狠追自己的女人,坏一点的男人会将计就计的占她点便宜。好一点的男人会铁面无情拒绝到底。不好不坏的男人会若即若离把她当备胎。
大多数男人是这不好不坏的第三类。大多数女人也没那么幸运,备胎总会被一直闲置下去。
为一个男人等了若干年的女人,我会很替她们心疼。
虽然也会安慰她们,心里却明白:她和他,总是不太可能有未来。
爱一个男人,一定要让他知道。
开始追之前,要明白,女追男,一定得是场速战速决的战斗:火力要猛,但不要久。
一个男人不想被你追到,只有一个答案:今生,你不是他的期待……
如果她不是倾国倾城的貌。
那至少,她希望自己会是多愁多病的身。
一袭病愁,也成全了女人的诗意。
优雅是一身娇无力
以前有人说,如果一个女人不漂亮,可以夸她有气质;如果不漂亮没气质,就夸她性格好;如果连性格也不好,就夸她身体健康。
第一章:懂·得(5)
……
前面的夸赞套路都没问题。最后一句则应该改为:如果她连性格都不好,那就夸她身体不太健康!
很多女人在被说到她孱弱的身姿时,会对对方表示出十足的好感。刚才或敌视或对立的姿态顿时缓解,一副偶遇知音的表情:“真的,我这身体真是个问题……”
或许她生得膀壮腰圆,丰腴健壮……但此刻她会搜索出身上的沉疴旧疾:“真的,我得过气管炎、生过水痘疹、二十岁后每年还会感冒一两次!身体素质真的不行!”
……
人都讳疾忌医,女人却希望别人说她些微的不健康。
女人总有点“林黛玉情结”。大都自怜。心底里希望赢得他人怜爱。
不论多么健康的女人,内心总觉得自己是柔弱的。
只有最厌烦的一件:是外人把她看得强大无比!
那些挑剔跋扈的女人,越是如此。若一开始便给她定上了“弱女子”的标签,接下来,她往往会克制言行,不会对你嚣张太过!
病美人多是优雅的。很难想象一个病喘吁吁的女人会如泼妇般骂街!
当你同情地说“你这多愁多病的身哟”……
自然,这是对女人另一种优雅的赞美了!
爱抢话的人缺乏自信。
爱抢座的女人缺乏爱情。
抢夺的背后,莫不皆因,我们心里,缺了点东西。
爱情养成淑女
生活在都市中,常见一道风景:抢位。
地铁,餐厅,每一个人多拥挤的地方,让你不想看也得看。
仔细观察,发现,爱抢位子的人里,女人多过男人。
从情感层面看,这种抢夺位置的欲望,也是女人爱欲不满的隐性表达。
粗鲁的女人,是因为缺了爱。
正爱着的女人,绝不容许自己在这个跟他共同生活的世界上,粗俗的活着!
恋爱,是女人的化妆品。
当女人爱上男人,性格就会发生极大的转变。也许她曾经是高嗓门、大嘴巴,爱情也会让她变得安静;会越来越少“动”的欲望,最大的渴望便是静静躲在一边默默思量他的一言一行;也许她曾是假小子,从没穿过娃娃裙,爱情来临,会让她不由自主想去尝试下粉红女孩的风格;也许她曾有自私毒刻的一面,真爱上了那人,也会不由自主的去试着放开待人接物的隘狭!
……
没有谁是天生的淑女。
能够成长为淑女,全赖爱的滋养——不见得全是爱情,更多的是周围人的爱、多多的爱。
这些和善的爱的目光,会把女孩子包裹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间,他们会让她知道:她时刻是被注意着的。
一个能意识到自己被更多人“注意”的女孩,首先会更增强内心的自信,其次会更加美化自己的言行。
于是不难理解:那些在外尖刻锐利不饶人的女人,总是因为没人保护她们、更没人真的注意她们。
有些人,你纵然瞧不上眼。
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她有她的可怜……
有人说:接吻,是女人的幸福,却只是男人的口福。
故而,女人想一吻定一生,男人却总是频频想换换口味。
一吻的热度
吻,是这世上最奇异的化学反应。
它可以如此炽烈,也可以如此魅惑,还可以如此纯洁。
这样一个都市里,有关“吻”的故事日日都在发生……
有些男女,是因爱而吻。
有些男女,会因吻而爱。
都市青春正好的女子,多浪漫、也多寂寞。脑袋里构想了千遍万遍浪漫的桥段,若某一日,一个多情又多才的男子,一吻的热度灼烫了全身,满足了女人的浪漫,缓解了女人的寂寞——这样一个男人,教你如何不爱他?
一个寂寞了良久的女子,最容易被胆大男人的一个吻便轻而易举的俘获。
吻,令女人销魂。
不在于其行为本身。
在于透过一个吻,女人看到的是被爱被尊宠。
男人表达爱恋的方式,80%以上要通过肢体上亲密热烈的接触。
一个日日缠腻在你身边索取亲吻的男人,女人皱着眉头说“烦”的同时,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证明这个男人的心和身,始终在她这里。
多少感情不痛不痒的夫妻,那种事可以照章办。亲吻的热度,已然不在了。
对女人而言,判断一个男人感情是不是在逐渐降温,要看他已经多久没吻你了。
男人心中,“吻”是“性”的一部分。只有当男人在生理上迫切需要一个女人的时候,他才乐意频频献出自己的亲吻。
女人心目中,“吻”是“爱”的同义词。越在心理上有爱的惶恐感,越渴望频频的亲吻。她是在用吻的多少,来证明自己对爱的把控力的强弱。
由此可以理解了。
恋爱伊始,女人并没那么喜欢亲吻。感情越历越久、婚龄越来越长,女人对吻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
证明着,这个男人,对她,依旧深爱。
一个女人越来越强烈渴望那个男人的亲吻,此时此刻,也许正是她感受到了爱的危机。
对女人而言,男人的千遍万遍“爱你”,不如一个吻来得实在……
女人出轨了,男人会报复女人。
男人出轨了,女人会报复自己。
为何倒霉的总是女人?
幸福第一课,放过自己
女人常说一句话:“我出轨了。老公让我生不如死。”
女人也常说一句话:“老公出轨了。我生不如死。”
这是个很令人心寒的现象。
某已婚女倾诉,一段办公室恋情意外曝光,老公知晓后勃然大怒,从此恩爱不再,动辄大吼大怒,蜜意全消。她有苦不敢言,老婆红杏出墙,老公绿帽加身,任谁都不能忍!
再某女,老公一段婚外恋曝光,她获知后震惊加震怒,负心汉、小三,被她恨得咬牙切齿!老公口口声声愿意将功赎过,她心里哪放得下这事!从此后,半夜被噩梦惊醒,周末不再逛街聚会,衣服化妆品全没兴趣……她固然不会让老公过得好,更没让自己过得好。
这是很讽刺的事实:不论婚姻中的过错方是谁,女人都是最终受折磨的那一方。
区别只不过是:对她“施虐”的人不同而已。
女人出轨了,男人会报复女人。
男人出轨了,女人会报复自己。
不值啊不值!
如此一来,真算是彻彻底底被“过错”压倒了!
犯错之后,要学会饶恕自己。
即便你不饶恕自己,错也不会自行消失。
尤其女人,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既然他已负了你一次,不要再给他第二次亏欠你的机会。
豁达确实是件很难很难的事。
但人生在世,不想接二连三的摔跟头,那么,吃亏、上当,一次足矣。
第二章:人生的布局(1)
导语:
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最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
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
梵高浓墨重彩成为惊艳传世之作,齐白石水墨丹青也是画界传奇。
西方的热情,中国的素雅。
一张五彩,映出的岂止山水草木?
那其中,更有处世的方圆之道。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余白。
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
中国画和中国话,总有相通之处。
在中国的土地上,处世交往,话语间常常需要“留白”。
抑或说,留白,是剖除不必要的旁枝杂蔓。
有些话,想说五句。
其实只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
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
听多了,对方反会腻。
交往之道,皆是这样的潜规则:
两人交往,谁的话越多,他的话在对方心里越没分量。
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心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
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话。
一个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自己话中传达的威力有信心的人。
信少,所以言多。
威重,故而言贵。
这一点,在社交关系中一定要牢记。
如果你对面的某一位,看你的眼神中少了几分的敬意,提醒你,可以减减自己的话量了。
行事时稍留一着,能让你多几分应急的把握。
言谈间稍留一句,能保你多几重服人的稳重。
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
妆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气质。
有些地方,注定要着墨少一点。否则,它会抢了要害之处的风头。
人生总需要留白。
总是那些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
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世故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明明你拥有它,却抵死不愿承认。
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
你的世故不在你的嘴里,它只在别人的眼里。
童颜世故
有些人,知世故却不世故。这类人,不论男女,都有一大堆倾慕者。
有些人,世故也知世故。这类人,不论男女,都有一大堆经验。
有些人,世故却不知世故。这类人,不论男女,都有一大堆麻烦。
我们生活的世界,半数以上是这第三类人。
之前大家认为,世故,是因为我们受的伤害多。
现代的世故,并不单单是伤痛经验的累积。并非是每一个世故的人都久经过沙场。他们其中,甚至大多数初出茅庐、青涩的面孔上布满了利益的世故心。
被人情世故摔摔打打过的人,世故一点,并不可怕。有了经历,也就拥有了驾驭世故心的能力。
从未被人情世故摔打过的人,满心世故,这才最可怕。没有过那些经历,他也就只学会了张狂的势利!
最最令人心寒的一种世故,是在从小的生活环境中一点一滴养成的。那种世故,甩也甩不掉。那种世故,成了性格。
我们生活的周围,总是不乏此类父母。
小人物见了小人物,会搂紧孩子说:“离那叔叔远点。别跟他学,一辈子没出息!”
小人物见了大人物,会怂恿孩子说:“快叫伯伯阿姨,长大后让伯伯阿姨带你去见大世面好不好?快去快去,跟伯伯阿姨亲一亲!伯伯阿姨是有大本事的人!”
每每面对孩子那些单纯幼稚似懂非懂的眼神,只感到一阵阵悲从中来:人的世故,大概就是这么一天天炼成的,从小便长进了性格里!
说话慢一点
形容一个人脾气急、性子火,可说他是快人快语。
快人说快语,舌头不打结。不论问或是答,总是脱口而出。
我们都不会太讨厌快人快语的他们。但绝大多数时候也未见得喜欢与快人快语的他们相交共事。
讲话急不可待如水泻闸,话里纵然没有任何恶意,但话音太快,也是一种不讨喜。
美国心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说话语速快、语调夸张、抑扬顿挫的人并不容易说服对方;相反,那些语速缓慢、沉稳有力且适时停顿的人,会更容易有说服力。
滔滔不绝的讲话,就等于没有给对方留任何思考时间;语调变化太多,则会使人显得不可靠。既然是谈话,那就是两个人的事,只有你在讲的同时,对方领悟到脑子里,这话,才算说的有意义!
说话,需要注意节奏。
答话,更需要注意方法。
总有些人,同样的话,能说出不同样的味道。
那是他掌握了节奏的妙处。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节奏,有时比内容重要。
多年前,曾遇到过一个以“善于说服他人”著称的前辈,大家盘问他“说服”的技巧,他笑呵呵地说:“也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只不过我这人性子慢,说话也慢,回答别人问话时总要迟上几秒钟。也许大家就是喜欢我这慢性子吧。”
大家都愤其自私、不肯向晚辈交底。
时隔多年,再忆他的话,忽而懂得了“答话之慢”的妙处。
在向对方提问的时候,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一定,是最希望得到他最真的心里话。
如何判定他接下来说的是不是心里话呢?
事实上,也许并没有太好的办法。人最喜欢用的一种办法是:看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过脑子。
过脑子的过程,思索的过程,时间,是可以证明的。
两个并不太相熟的人,因彼此的陌生感,无从判断对方的真心之际,会用更多的旁枝因素去揣度真相。
所以,社交场合下,遇到对方的提问,在回答他们之前,请稍加停顿。
即便你早已对答案了然于心。即便你早已整理好语序和语调。
还是,请慢一点回答对方的提问。
这两秒钟的迟缓,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思考中。
肯思考再作答的人,表明了是对对方的重视。
急性子也要慢修炼。
胜利在望,就看你慢不慢的下来这最后一步!
对人要好,不要太好。
不然不仅朋友交不到,身边的人也会离你越来越远。
“过度投资”使不得
心理学家霍曼斯曾经提出:人与人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如同任何一种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所得,不少于所付出。如果,所得少于所付出的,或者,所得,大于所付出的,都会导致人的心理失衡。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在大观园里是“及时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出钱又出力,帮过不少园中姊妹,黛玉、湘云、邢岫烟……无不受过她的恩惠。宝钗交友,那是很舍得花钱。
大观园姑娘们也常常念叨宝钗的好处,只是有个奇怪的现象:众姊妹口口称赞“宝姐姐好”,宝钗在贾府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挚友。大家闲来无事,反倒更愿去黛玉屋里玩耍,书中从来无一处写众姊妹相约去宝钗家玩闹的。
谁让,宝钗对人的帮助,是不求回报的!
时间慢慢长了,大家对这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姐姐敬而远之。谁都不想欠她太多。
人际投资,可以帮你交到朋友。
过度的人际投资,却难帮你交到心腹朋友。
第二章:人生的布局(4)
一个人接受了太多恩惠,又无机回报时,内心惶恐不安,不知未来得怎样的“涌泉相报”,这会演化成对友情的压力。进而宁愿选择疏远这位施恩太多的朋友。
这就是人际关系中,“过度投资”所产生的负效应。
人际交往莫要“过度投资”。
真正想交朋友,可以帮助对方,帮忙帮到一定程度后,要想办法找他点“麻烦”——求他办点事,给他一个能够帮你的机会。
这才是真正的体贴。此时对方心里会松一口气,会更加没有负担的与你交友。
宝钗再宽厚,也不是做朋友的料。
黛玉再刁蛮,朋友们也愿意时时围在她的身边。
友情、爱情,皆是一样。对对方太好,总是要出问题的。
那些交不到朋友的人该明白了:如果不是对他不够好,那就是对他太好了。
说好话,不如说对话。
学会说话,事便成了一半了。
“巧话”搞定“难事”
老人教育年轻人:“要学会办事。”
会办事固然重要。
学会办事之前,更重要是先学会说话。
在交际的时代里,会说话远比会办事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