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门,看到的多数是韩国客,本地人只有老饕才会去。还未够水准欣赏韩国菜的,去光顾那些自助餐式的饭馆吧!
烧烤是大家最先接触到的韩国菜,这里的用料很考究,但价钱并不太贵,最高级的纯肉眼扒才卖一百五十块一客。
懂得吃韩国菜的人,则很少叫烧烤了。
从烧烤牛肉到点炆牛肋骨,已经是进一步。“梨花园”的炆牛肋骨永远有水准,软硬恰好,非常入味,百食不厌。
由炆牛肋骨到蛋拌生牛肉,你已毕业。他们的生牛肉一向用最新鲜的肉,我吃了三十多年,没吃出过毛病。
如果你会点烩琵琶鱼,那么你已是博士级了。这个辣死人的菜,主要是吸噬鱼骨之精髓。
更具特色,自助餐中不会出现的精选有:一、韩式猪肠;二、黄芽白猪肉;三、炒辣八爪鱼;四、酱油炒鱿鱼;五、泡菜炒猪肉。六、韩式辣生蟹;七、辣海鲜汤;八、烤牛肉片拌杂菜;九、韩式猪肠锅;十、泡菜煎饼。
饭面类有:一、杂菜捞面;二、韩式炒粉丝;三、小萝卜泡菜饭;四、生牛肉石头火锅饭;五、辣海鲜面;六、炸酱面。
“梨花园”的炸酱面受了山东人的影响,黑漆漆的一团,和我们吃惯的完全不同。但是如果你在韩国的山东人中华料理店吃过,你会想念它的。
酒类有来自韩国的真露、清河和OB酒,更有和尚喝的清酒。
“梨花园”从来没让我失望过,也许不能说好过在韩国吃的韩菜,但至少抵食,不会走样。韩国菜万岁,真喜欢吃它。
图片说明
蛋拌生牛肉的生牛肉保证最新鲜。
奇辣无比的烩琵琶鱼是给真正欣赏韩国菜的人吃的。
炆牛肋骨数十年如一日保持水准。非常好吃。
《》 第一部分 中环(1)
镛记
地址:中环威灵顿街32—40号
电话:25221624
曾经被外国的旅游杂志选为世界十大餐厅之一,卖烧鹅著名的“镛记”,由一间小小的大牌档开至一座大厦,确有它的道理。
近年有些朋友说试过“镛记”烧鹅,不过尔尔,还没有深井的那么好云云。这是小撮人的批语,我在“镛记”的经验,却是愉快的。
首先,它的皮蛋,没有人做得保持那么好的水准,这是不容置疑的。
老板甘健成每天盯场,也是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位先生喜欢研究失传的菜式,有什么要重现的,找他聊聊好了,他亲切近人,会达到任何顾客的要求。
前一阵子家禽灾难,没有鹅卖,生意损失了不少,现在恢复了供应,“镛记”推出全鹅宴,当然有它的招牌烧鹅,还有白灼鹅肠、鹅脑冻、鹅戈乍、鹅肾片、京烧鹅排翅、鲍鱼鹅肝卷、鳌胶扣鹅翼、鹅油双蔬、鹅红粥、烧鹅粽,和甜品的布甸及果盘,每席卖三千八百八十块,够十二个人吃。也可叫半席六位用,收两千。
中环一带少不了中午客,有一天请外国朋友,简简单单来个几味。
先上菜的是太座鸳鸯会,用新鲜发菜的深色和鱼唇的浅色拼成,清淡中见功力。云耳胜瓜炒牛腱则是家庭菜,平凡之余,用的是金钱腱,咬头和滋味十足。椒盐海参扣,采用海参内脏,酒楼之人称之为桂花蚌。这里的海参扣,是桂花蚌的头尾尖部,像是猪的肚尖部分,很特别。
印象最深的倒是金镶豆腐,把豆腐炸得外面略焦,里面全软,实在是不容易。问怎么做法?原来是要将豆腐浸在极咸的盐水之中,浸个两小时,再拿出来吸干水,在大油锅中猛火一炸即取出来。美味之极,吃时不够过瘾,再叫两大块。此道菜可以大力推荐给吃斋的人。
再上桌的是叫为黄金万两的姜葱炸水饺,是炸后再去炆的,手续繁杂,我兴趣不大,反而喜欢一点材料也没有的太子捞面,用鹅油拌面,试试看,包君满意。
今夜又在中环的“镛记”设宴。
老板甘健成和我有深深的交情,常听我一些无理要求。为了答谢参加过我的旅行团团友,每次都在甘兄的餐厅举办大食会。菜式非特别不可。
第一次和甘兄研究金庸先生小说中的菜,只听过没吃过,做不做得出?
“试试看,试试看。”是甘兄的口头禅。
做出来的结果,令人满意。唯一不足的是“二十四桥明月夜”。书上说是黄蓉把豆腐镶在火腿中给洪七公吃的,简直不可思议。经三番四次地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把整只金华火腿锯开三分一当盖,用电钻在余下三分之二的肉上挖了二十四个洞,再用雪糕器舀出圆形的豆腐塞入洞里,猛火蒸之八小时,做出来的豆腐当然皆入味。客人只食豆腐,火腿弃之,大呼过瘾也。
这席菜后来也搬到台湾去,为金庸先生的座谈会助兴,*和马英九都来试过,大赞“镛记”的厨艺。
之后我又出馊主意,向甘老板说:“才子袁枚写的《随园食单》也都只是听闻,要不要办一席?”
“试试看,试试看。”他又说。
当晚客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熏煨肉,食谱写的是:“用酒将肉煨好,带汁上。木屑略熏之,不可太久,使干湿参半,香嫩异常。”
甘兄依足古法,做了三次,我前来试过三次,才召集好友。熏煨肉分十小方块上桌,一桌十人,每人一块,早知一定有人叫“安哥”(again),已做定了另一份,大家又一口吞下,第三次要吃,已经没了。
《》 第一部分 中环(2)
最后这一回是临时举办的,没有时间试做试吃,要做些什么才好?我给甘兄三天去想。
不到三十分钟,他已写好一张菜单传真过来。一看,菜名抽象得很,像“风云际会迈千禧”、“红雁添香”、“萝卜丝鱼翅”、“徽州鱼咬羊”、“顺德三宝”、“玉环绕翠”、“银丝细蓉”、“佛手蟠桃”、“菱池仙果”和“上林佳果”。
“我有把握。”甘兄在电话上告诉我,这次,他连试试看也不说了。
以剁成小粒的猪肉包的细蓉云吞,肥四瘦六,加点鲜虾,包成金鱼状,拖了长尾巴。云吞要即包即渌,如果先煮好再浸滚汤的话,那鱼尾一定烂掉,今晚上桌的细蓉云吞完整,面条爽脆。我指出在街边一碗碗做,也许完美,我们十三桌上,共一百三十碗,碗碗都那么好吃,才叫细蓉。甘兄听了拥抱我一下。
“怎么没有腐乳?”客人问。
“饶了他吧!”我指着甘先生说。
“镛记”的腐乳是一位老师傅专门做给甘兄的父亲吃的,又香又滑,最重要的是:又不咸,因为老人家不可吃太多盐分。
上次聚会,我忽然想起,说要吃他们家的腐乳,甘兄勉为其难把所有的都拿了来,吃得大家呼声不绝,但害老人家几星期没腐乳送粥,真是过意不去。
我在这里写的并不是食评,而是探索一家餐厅的成功,以为借镜。
甘兄是一个很谦虚的人,在这一行已四十年。
“你们的皮蛋为什么做得那么好吃?有什么秘密?”我开门见山地:“听说卖皮蛋赚来的钱,都分给伙计做福利,有没有这一回事?”
“是的。”他笑着:“全都分给他们。我们的皮蛋,和其他皮蛋差不了多少。问题在我们卖得多,知道如何控制时间。皮蛋由腌制到上桌,第二十八天最好吃,天冷了就要三十天。你觉得旁的地方的皮蛋不行,那是因为它们是过期蛋。”
好个过期蛋,把我笑得由椅子上掉下地。
“烧鹅呢?难道也只靠经验?”
“是靠经验,而且保持水准。三个月大的鹅最好吃。”甘健成说。
“要不然就变成过期鹅了?”我问。
这次轮到他笑得由椅子上掉下地。
“镛记”烧鹅,一天要卖三百只,他们的饭盒,一天两千个。从东南亚地区来的人,尤其是泰国人,启程前都买一只带回去。甘健成把它们叫为“飞机鹅”
要求他带我去厨房学烧鹅,他欣然答应。厨房里有一百多个师傅。
“哪,”他指着木条炭:“这叫二坡。”
“二坡?”
“炭是新加坡来的最好。”他解释:“而且要用中型的炭条,炭条分一坡、二坡、三坡。”
他把整个烧鹅的过程说明,我本来要偷师,听完了之后举手投降说算了,还是买来吃干脆。
除了传统的烧鹅和皮蛋之外,甘健成也做一些新旧合体的菜,像用龙虾炒龙趸皮等,又鲜美又弹牙。
忽然,他又调皮起来:“我们来个溏心鱼。”说完请得力助手王扬威去叫厨房弄个黄花鱼炒球出来给我下酒,而且吩咐要去皮。
黄花鱼的肉很软脆,一下子就劏开,还要不连皮,那真是考工夫了。好在师傅做出来的是一片片,形状优美,肉还是外层炒熟,里面半生熟,所谓的溏心。
“还有什么东西吃?”我问。
“来个猪心蒂。”
上桌一看,像鲍鱼片,原来是连在猪心上头的血管,用汤烫熟,加上生抽。每一片是一个蒂,碟上足足有二十几个那么多。
“我喜欢吃的,都是些便宜货。”他说。
《》 第一部分 中环(3)
这正合我意,用猪心蒂下酒,天下第一。
“这些菜式,都是在餐牌上没有的。”我说。
甘健成点头:“我们这里,客人要些什么就做什么。有时研究来自己吃,觉得好便介绍给人家,烧菜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第一次做得不好,第二次一定行。总之要让客人高兴,我们自己也有满足感。”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名厨,非照菜牌点菜不可,这可完全错误。原来名气愈大,愈是有商有量。
“我们对每一个客人,都是一样。”甘健成说得诚恳。
“你自己呢?”我问:“最喜欢吃些什么?”
甘健成笑着:“把烧鹅腿切开,让那些汁流在捞面上,已是最丰富的一餐。”
后记:甘老先生已逝世,苏美璐为老人家作的一幅画,当今挂在墙上,望着甘老先生每天中午坐的那张桌子。
陆羽
地址:中环士丹利街24号
电话:25235464
离开香港好几个月,怀念的是“陆羽茶室”。“陆羽茶室”是香港最闻名的茶楼,也可以说在全世界也找不到另外的一家了。
散步至士丹利街,守门的孟加里,换了个新人,以前的老头退休,已回家乡享清福去了罢。
这里分成三楼,每层都布置得高尚清雅,壁上挂满了名家字画;半通的花瓶,插着刚摘下的剑兰。以中式装修,带点西方的影响。这种东方的ArtDeco多少餐厅学着模仿,但只有“陆羽”才是独一无二,抄袭下来。
ArtDeco一向没有中文译名,这个运动发生在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人清闲,富有雅致,虽然有点颓废,但都是懂得生活的一群,我们暂时只能叫做美好的年代。虽然已是过往,但这辈子的人,如果欣赏这份清雅,也可在这种旧建筑和装修找到失去的美梦。
侍者为我订了间房,今天看到的是邓芬的山水还是张大千的花卉?
坐在柚木长凳,一点也不会因坚硬而不舒适,木头油滑清凉,透过衣服感觉到肌肤中去,我爱中国家私。
茶和点心,是一流的。“陆羽”至今还是坚持用茶蛊沏茶,普洱、铁观音、白牡丹等等高级的茶叶,加上侍者不断地前来加添热水,的确做到广东话中所说的“水滚茶靓”。点心方面,桌上摆着一本小册子,印刷着各种咸甜小品,客人拿起铅笔,即点即蒸。小册子每一个星期更换一次,随着季节推出新的点心来。
连牙签也套在特制的纸包里,封套上印着地址和电话,等于是“陆羽”的名片,外国客人纷纷收藏。
茶室该有七八十年历史了吗?来过“陆羽”的文人墨客不可胜数,也发生过不少的故事。像有个晚上,来了几个雅贼,把壁上的字画偷走。但东主们所藏多的是,再换了一批,翌日继续营业。像某个茶客,每天坐固定的位置,冷静的杀手走到他的身后,用手臂往他的劲项一箍,令目标全身动弹不得,再在他的太阳穴开了一枪。这种手法,想象力再丰富的编剧和导演也没有用过。
楼下深处,有个大厅,晚饭供应点心之外的佳馔,反而少人去提。就算吃过,最初不懂得欣赏,吃来吃去不过普通的那几道,平平无奇。
“陆羽”的菜,难得之处,就是在于这“平平无奇”四个字,但永远的朴实、地地道道、保持水准、真材实料、百年不变,成为经典。
我们一坐下来,先叫一碟炸云腿下酒。这道菜,火腿本来是鸽脯的碟边摆设,但就这么吃火腿,比主角的鸽脯更佳。云南火腿先用蜜糖浸过,点一点粉油炸后切成薄片,粉红的肉配上黄色的边,扮相漂亮,口感细腻,能吃出火腿的香味,不像北方人做的蜜汁火腿,一味是甜。
《》 第一部分 中环(4)
接着是汤了。南方人先上汤,是别让人吃得太饱。北方人先吃菜后来汤,把食物胀起,不是办法。杏汁炖白肺是“陆羽”的招牌菜。一提杏仁,食客就要问是南杏或北杏,比例如何?大师傅出来解释:南杏十分之九,北杏十分之一,后者不可过多,过多了就苦。猪肺极难处理,洗过再洗,然后炖六个钟,在第五小时才把杏仁放进去,炖至食材全部溶化为止。那么浓郁,但又是那么清香的汤,也只有“陆羽”做得好。
红烧翅或肘子翅一吃就饱,还是珊瑚粒炒翅好,用最贵的食材来炒最便宜的鸡蛋,最后下红蟹膏来点缀,翅炒得不是太干又不太湿,火候的控制是别的餐厅罕见的。
网油腰肝卷锅渣的做法最为普通,所谓的卷,目前都是以腐皮代替,但“陆羽”还是以最原始的猪网油来包猪腰和鸡肝碎,再去油炸,吃起来香味扑鼻,绝非腐皮可比。碟边的锅渣,是用牛乳炮制。
榄仁炒猪肚丁采用的是猪肚中最够味最爽脆的部分,即广东人所谓的肚尖。榄仁大粒,比松子更香,当今要找榄仁,已只在月饼中可见。
要吃贵价海鲜的话,可得预订,店里会替你找到方脷等活鱼。每天都有的是斑腩了,“陆羽”用的都是大石斑,广东人叫为龙趸的巨鱼,取肚部和尾部,先油炸,再以苦瓜焗之,味道也不逊清蒸的。
辽参也不一定是北方人做得好,“陆羽”用所谓的百花,就是把鲜虾打成胶去酿海参,两种食材配合得极佳。
不怕胆固醇的话,古老的烧金钱鸡最好吃了,可得预订。金钱鸡没有鸡肉,是用一片叉烧来夹一片肥肉。和鸡搭上一点关系的是中间加了一小片鸡肝,整串烧了来吃,不羡仙。
要豪华一点,可叫竹笙燕窝扒鸽蛋。“陆羽”的燕窝用料十足,绝不含糊。鸽子蛋怎么煮,蛋白还是透明的,已经没有多少厨子见过鸽子蛋了。
来锅鹧鸪粥吧,也是“陆羽”的招牌菜之一,鹧鸪拆肉之后与骨一块煲粥,煲得稀烂,非常精彩。
接着的饭面类,京酱捞面在中午也供应,酱中肉多,不像北方的炸酱酱多肉少,又演变成广东味道,味道纤细得很。
炒饭也一向有水准,炒得很干身,不一定在扬州才能吃到好的,“陆羽”有时还加了膶肠粒,更是惹味。
甜品的蛋黄莲蓉大桃包不容错过,和别的地方一比,就知道“陆羽”的不同,为老人家祝寿,更适合点来当寿包吃。
别再追求什么Fusion菜,也不一定是鲍参肚翅,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时,才去享受这些古法佳肴吧。可惜懂得欣赏的人,年纪渐大,“陆羽”有鉴于此,在大厦旁边新设电梯,招呼熟客升降三楼,用心良苦。
晚上的菜固然做得不错,但是“陆羽”还是以点心取胜。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客人也许抱怨道水准每况愈下,但一离开香港,最想念的也是“陆羽”的酿猪膶烧卖。别的地方,到底是吃不到的,也绝对没有“陆羽”的饮茶气氛和情调。
“陆羽”的伙计,是出了名的高窦,如果不是熟客,中午繁忙时间,是绝对找不到位子的。
扶轮社、狮子会,要成为他们的会员,比起做“陆羽”熟客,那是简单得多。
并非有钱便能达到目的,“陆羽”由一群地产商、律师、会计师以及银行家经营,他们都是老茶客,为了保存这个老字号而合资,说起他们的名字,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每一个都比你我还要有钱。他们对伙计很好,有健全的退休制度,所以大家养成了一股傲气,要成为“陆羽”的一分子,需要很大的容忍和耐心。
《》 第一部分 中环(5)
在二楼掌舵的袁发笑嘻嘻地说:“吃饭时间,我们做熟客已经来不及了,哪顾得了招呼新客?但是说我们不理睬他们,也过分了一点。没新客哪来旧客?最好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来。来多两次,认定一个伙计,大家熟了,早点订位订房间,绝无问题。”
陆羽的客人,很多都风雨不改地前来,十年如一日,伙计都由年青做到老,永远是白衣黑裤。客人移民之后回到香港,其他餐厅可能面目全非,但在“陆羽”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亲切的笑容。
从一九三三年开到现在,已有六十年历史,由旧址搬到史丹利街的新铺,不知不觉也有十六年了,两三年前,那群老板经营得法,合资把整幢大厦买了下来,更不必担心因为贵租而执笠,“陆羽”将和香港共存,除非在九七之后转为国营。
袁发解释,“至于我们的茶为什么比普通地方好呢?那是因为我们有个大货仓,每年进货,普洱可以不必先喝新的,年年地藏着,新茶也变老茶。”
酸枝家私是“陆羽”的另外一个特点。间隔着厅房的是一块块的雕花玻璃,刻着山水或书法。
“打破了有没有‘士啤’后补?”我问。
“现在的手工怎做得出?”袁发摇头:“好在这么多年来都没事。哦,不是完全没事,只有一块裂了。”
六十年以来,只烂一片,可想而知,“陆羽”的伙计是多么地爱惜他们的“家”。
“江湖上有个传说。”我问:“说你们都有股份,你们都是老板,所以才敢对生客不瞅不睬,到底是不是这一回事?”
袁发笑了:“股份是没有的,不过,你没有听过那句老话吗?打工胜过做老板呀!”
说完,袁发又忙着去招呼客人。时间已是下午三点,有些熟客开始打起麻将来。在酸枝桌上打,十分过瘾,下次一定要去试试。
后记:这是十多年前写的,当今袁发已退休。
莲香
地址:中环威灵顿街162号
电话:25444556
虽然写的本名“莲香楼”,大家还只是莲香、莲香地叫它。
为什么叫“莲香”?最初是怎么取这个名字的?
从十五岁起,一直做到今年八十五的老师傅龙先生解释:“一般的菜馆都用白莲子,但是我们只采用湖南的湘莲。最大粒的,去皮、挑芯。湖南湘莲特别粉。其他莲子也有粉的,但是没有湖南湘莲那么香,那么有莲子味,莲香就是叫出名堂来。”
晚饭,在“莲香”卖得最多的是“霸王鸭”这道菜。
把鸭子去骨、留皮。又将湖南湘莲、鸡粒、菇粒、咸蛋炒了一炒,再塞进鸭子里。整只鸭炸完再去炖,一炖数小时,最后将炒配料的汁淋在鸭上上桌。功夫是巨大的,所以一天只做十只,前一天订好,不然依次序卖,卖完就算了。礼拜六或星期天多做几只,也一定卖光。这么许多年来,吃霸王鸭的客人没有间断过,龙师傅也没停止亲手做。
现在,龙师傅是管理品质的专人,有他维持,“莲香”的地址更换,但味道不变。
现在“莲香”搬到中环威灵顿街一六二号,楼下卖饼。老婆饼很出名,不过大家当然只记得它的月饼。
二楼地方蛮宽敞的,从早上六点钟开始就可以去饮茶。
在这里除了特别好吃的虾饺烧卖之外,还有保留了怀旧色彩的猪膶烧卖,更有别处难于吃到的猪肚烧卖。烧腩卷也很有特色。至于金钱鸡,早上饮茶已不卖了,要到中午或夜市才做成一碟碟地献客。
晚上还有卤水猪头肉、贵妃鸡等名菜。酿鲮鱼别的地方可见,但这里的酿鲮鱼运用豉汁凉瓜来拌,就是别的餐厅找不到了。
《》 第一部分 中环(6)
早上去饮茶,从前用的茶盅印象最深,它很大,像个碗。
“哪里去了?”我问。
“都打烂啰。”伙计说:“用现在这种不好吗?”
当今做的茶盅瓷胎很厚,杯底不圆有棱角,我说:“样子难看!”
伙计瞪了我一眼,我不睬他。
蛇王芬
地址:中环阁麟街30号
电话:25431032
饮茶,巧遇“蛇王芬”女吴翠宝,早就读过她出版的《家常便饭蛇王芬》一书,印刷得很精美,内容亦佳,对她印象很好。
倪匡兄一知道是她,就大叫要她请吃鸳鸯肠羊肉片煲仔饭。当晚,就在“蛇王芬”了一桌,请了吴翠宝的一群友人作陪,享受了丰富的一餐。
餐单上写着:炸子鸡、鸳鸯肠、红炆水鱼煲、哈密瓜花胶瑶柱炖鲜响螺、钵仔焗鱼肠、古噜豉苏梅酱蒸五花腩、花腩大头菜冬菇蒸燕子(鱼仓)、金银蛋扒枸杞叶、琵琶豆腐、酥炸生蚝、清蒸三色蛋和鸳鸯肠羊肉煲仔饭。
翠饱的友人拿出一瓶MARTELL和一瓶TARD,这两种酒都是我们三人做《今夜不设防》时的赞助商,最常喝了,今天看到,像老友重逢,可惜少了黄霑一人。这位送酒的仁兄,真是有心。
先切一碟鸳鸯肠下酒,红色的肉肠不觉稀奇,那条黑色的膶肠吃了一口,惊为天人,倪匡兄一连要了三条,我说还有其他餸,他才不管那么多,吃完还问说是哪里买的?翠宝回答:“自己做的。”
“为什么卖蛇的店都卖鸳鸯肠饭呢?”倪匡兄问。这是由“蛇王芬”开始的,当年翠宝的父亲吴永先生卖蛇,不合季节时就做鸳鸯肠饭来卖。
父亲去世后,由母亲陈淑有女士担了这个重担,翠宝本来在外国留学,回来后当银行高层,也因为母亲,回来店里当第四代传人,我们才有福气享受这些快要失传的名菜。
头盘已好,其他菜一道比一道精彩,用五花腩和大头菜来蒸的大(鱼仓)鱼,并不逊潮州大厨的烧法,鸳鸯肠和羊肉片煲仔饭,更是配合得天衣无缝。倪匡兄大乐,连不喜欢的广东人煲汤,也大喝三大碗哈密瓜花胶瑶柱炖鲜响螺。
所有肉类之中,鸡最没趣,我一向不碰,但今晚的炸子鸡,皮脆肉嫩多汁,举筷数次。
捧着肚皮大嚷饱饱时,才发现来到“蛇王芬”,连蛇羹也没吃,不合时嘛,也没关系,其他菜式足够你连去三晚也吃不完。
图片说明:
“蛇王芬”乃老字号食肆.
店里独家出品鸳鸯肠,味道好得出奇。
哈密瓜花胶瑶柱鲜响螺,连老饕也要喝上三大碗。
鸳鸯肠羊肉煲仔饭配搭恰到好处,令人食之大乐。
大(鱼仓)鱼用五花腩大头菜蒸,一绝也。
炸子鸡必令你频频举筷。
九记
地址:中环歌赋街21号地下
电话:28505967
今天虽然已吃过饭,还是专程步行到歌赋街二十一号的“九记”怀旧一番。
开在街边的左右两间“九记”,一边是原来的大排档,另一边是家茶餐厅型的店铺,加了一个天井,供客人优闲地吃东西。
老板潘国兴是位年轻人,属第二代,辛勤地自己动手熬汤下面,他父亲看见了也很欢慰吧。
在露天处坐下,先要了一碗招牌牛腩面。啊,汤是浓郁的,可以断言这是天下第一家了。
只要你看到“九记”的那个数百加仑的大铁桶,便会明白他们怎么熬出这么美味的汤。潘国兴告诉我:至少要九个小时炮制。重要的材料是基本的牛腩和牛骨,其他香料尽量不加。
看菜牌,净汤每碗五元。
《》 第一部分 中环(7)
“从前来,汤是不要钱的。”我向少东说。
潘国兴笑着:“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这碗香甜而不肥腻的汤,卖十块钱,我也认为值得。
牛腩的水准是片片软熟,绝对不会咬到一块香口胶。
这里只卖粗面和伊面两种,连细面也没有,河粉当然也不卖,油菜亦不卖。
黎智英的理论说是“以少胜多”的经营法,我倒觉得这是累积的生意经验。起初开店可以什么都试试去卖,受客人欢迎的东西入货多一点,卖不大出去的渐渐地将它们淘汰掉。
总之,一个原则是不欺场。
功夫做到十足,至少有一批顾客支持,久而久之,就是不做广告,单靠口碑,自然愈来愈兴旺了。
“九记”由中午一点做到晚上七点十五分,休息一小时十五分。再由八点半开到十一点。而且,他们经常放假,对老板和员工都好,大家只做一班的工作,精神和肉体都轻松,工资也不必因为用两班人而提高,非常合理。做到这地步,也是靠长年的努力,世界上的生意,没一件是偶然能成功的。
黄枝记
地址:中环威灵顿街15号B地下
电话:28691331
“黄枝记”是澳门面店的老字号,铺子开在新马路广场喷水池旁边,为游客必经之地,生意滔滔。
进军到香港,于铜锣湾设店,走过的人看不见了,以为澳门面香港人吃不惯,做不住了。原来并非如此,皆因租贵又要涨,当今搬到中环威灵顿街“镛记”的对面,楼高二层,比铜锣湾旧店要大得多。
门口照样挂着主人黄天写的对联“无酒安能邀月饮,有钱最好食云吞”。
黄天为一文人,对书法篆刻甚有研究,又精通日文,时有大作刊登于报纸和杂志上。店里一切由他主持,菜式方面由他姐姐打理,面则是澳门的弟兄供应,依足黄家开面店的传统,女的主厨,男的做面。
澳门面的特色在于不用碱水,做得比香港的更细。不加碱的面没那么爽脆,但是面味浓重,要看你喜欢哪一种了。对于我这个面痴来说,所有的面全部爱上,我到澳门吃得最多也是面,每一家都有水准。
要吃出面的原本味道,叫一碟捞面来试试就知道,这里做的招牌虾子捞面最精彩,豉油捞面也不错。
汤面当然选鲜虾云吞面了,咖喱牛腩面,也属于澳门特色之一。
至于炒面如何?一般卖云吞面的都不做炒面,见菜牌上有,要了一客。侍者问我要干炒或湿炒,我对先炸后淋芡汁的炒面没多大兴趣,多数硬得像牙签,会刺穿口腔的。点了湿炒,上桌一看,面也是炸的,不过澳门面条细,淋上芡即柔软,还是好吃的,吃完对炸的炒面改观。
再来一碟干炒的,出来的面是从生面炒到熟为止,反像湿炒。
老板黄天知道我不喜欢被人请客,也不勉强。这一来可以心安理得地大叫特叫,来多几味试,要了小食的鲜鱿鱼菜、红炆猪手、白灼猪肝,喜欢澳门风味的话,猪扒包和牛肉包都有供应。
图片说明:
1要吃面的真味,虾子捞面最有代表性。
2咖喱牛腩是澳门特色。
云吞面是招牌之选,没碱水味。
客家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