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文化太美—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三讲文字版
主讲:红叶 主持:梁冬
整理人员:猪光宝器、蓝色天空、慧从卢溪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在较早的几个星期里面呢,我们一直和红叶老师啊,去从《论语》里面发现中国人这个活得如何优雅,吃得如何舒服的这样一个过程。聊着聊着就发现呢,我们现代人真的是活得太过粗糙了。今天,我们依然请到了红叶老师。红叶老师,你好!
红叶:嗨,梁冬好!大家好!
梁冬:诶,是的,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呢,刚才和红叶老师商量一下呢,他其实在讲到“滑”这个问题。他说啊,这个,其实呢,在吃东西里面呐,中国人呢,吃的和西方人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呢,就是我们对于滑的东西的这种依恋。但是呢,我不是很明白,到底什么东西叫滑?光滑的“滑”,对不对?
红叶:光滑的“滑”,对,三点水的“滑”。
梁冬:对。
红叶:滑,主要指的是口感,就是口感的光滑、细腻。其实呢,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指的是我们现在的饮食里面呢,要多吃一些富含胶原的食物。
梁冬:为什么吃胶原蛋白的食物,这个这么重要呢?
红叶:这个呢,要从古代的这个养老寿星学说说起。
梁冬:啊,就是叫养老这样的话题。
红叶:养老,就是尊老的学说。
梁冬:嗯,嗯,嗯。诶,在中国古代,好像对于老的这个……就是长辈的这种尊重,好像是各个民族里面比较少有的那种过分啊?
红叶:对。
梁冬:强调,“过分地”强调,我是说……
红叶:对。
梁冬:但是要加个引号。我觉得我个人是觉得很好的。诶,那继续往下说,这个,为什么滑跟这个养老是有那么密切的关系呢?
红叶:因为古人呢吃的主食啊,他经过烹调的手段呢,不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比如说,吃的米粥啊,什么的。古人呢,是直接把谷物啊,经过简单的烤炙和煮制。这样的话,这个食物是比较粗糙的。
梁冬:啊,古代的人不是像我们这样做的吗?
红叶:对呀。
梁冬:我一直以为,就中国啊,这个衣服有变化,建筑有变化,唯独吃这个东西呢,没什么变化。
红叶:哪里,哪里!我们现在这种饮食的习惯呀,是在宋以后形成的。
梁冬:哦,是吗?
红叶:对。
梁冬:那宋以前怎么吃呢?
红叶:主要是通过烤,通过炒。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啊,比如说,《后汉书》记载啊,说这个王者呢,在赠给七十岁的老人一个王杖的时候,主要是为了防止这些老年人的摔倒。《后汉书》是这么记载的,说,“王杖,长九尺,端以鸠为饰。”就说,这个王杖呢,有九尺长,末端呢,是有一个斑鸠的纹饰。为什么以斑鸠作为纹饰呢?说,“鸠者,乃不噎之鸟也。”斑鸠呢,不会看到它有这个噎食的现象,不会有这个,食物啊,不容易顺着食道下去的表现。
梁冬:啊,比较卡壳。
红叶:对,对,对。寄望给老人呢,让他们饮食比较顺畅。
梁冬:就是一句话:老头儿,你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塞着了。
红叶:对。你看,从古代很多造字上面就可以看到,“粗糙”啊,是跟这个米和面、谷物有很大的关系。
梁冬:对,对,对。
红叶:你看那个粗字儿,米字旁吧?
梁冬:诶,对。
红叶:粗糙的糙字儿……
梁冬:也是米字旁。
红叶:米字旁,对吧?
红叶:就很强的关系。
梁冬:对。另外说到养老啊,其实呢,跟健康也有很深刻的联系。你知道五福是什么吗?
梁冬:不知道。五福,哪个福啊?
红叶:福寿康宁的福。
梁冬:哦,就福气的福,五福,对,五福临门嘛。
红叶:对,对。五福是哪个福啊?哪五福?
梁冬:金六福酒,我知道。五福是指什么?
红叶:你看,在这个《尚书?洪范》里面说,五福指的是,第一,寿。第二,富。第三,是康宁。第四,是修好德。第五,是考的终命。
梁冬:诶,前面几个我都知道,哈,这个修好德,是指什么?
红叶:修好德呢,是指的是,人品德上的修炼和培养。
梁冬:靠你的福分?
红叶:如果你有一个纯德,你可以很光明地面对世界,这是一个人的福分。
梁冬:对,是没有那种……
红叶:生活在阳光下……
梁冬:没有那种很龌龊的想法,没有每天就是很……打架,是吧?
红叶:对。
梁冬:老想这个,把老板干掉啊,把老婆干掉啊……这种事情,就是没有好德,所以呢,就很不舒服,对不对?
红叶:对。考的终命呢,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得以善终。在五福里面,你看,寿、康宁、考的终命,至少有这三点,这三个福,都是和人的健康有很深刻的联系。
梁冬:是不是有一种传说,就是所谓的考的终命,就是说,能够死在家里面那个正房?就是房间的那个正中间的那个,中正的房子?
红叶:或许会有,这个我还真不太了解?
梁冬:哈哈!诶,那说回来了,这个东西跟滑有什么关系?
红叶:考的终命,主要指的是,让老年人得以善终啊。老年人得以善终呢,滑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一个是呢,在饮食上面,老年人容易噎着。再一个的话呢,你看,我作为医生啊,我可以从一个例子来讲啊。
梁冬:嗯?
红叶:啊,大概是在二○○一年的时候,我父亲发生过两次骨折。
梁冬:啊,都是自己崴到脚呢,还是什么?
红叶:不是。第一次骨折啊,其实很简单一个动作。他那时候呢,五十五岁,骑自行车的时候,跟旁边一个小伙子,两个人一错车,小指这儿就轻轻撞了一下,结果就骨折了。骨折了以后呢,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呀?那么,按照常规来讲,那骨头,骨质疏松了嘛,补钙。
梁冬:嗯。
红叶:结果很滑稽的是,补了三个月的钙以后,又出现了第二次骨折。
梁冬:那次怎么摔倒的呢?
红叶:那一次就是手衬了一下地?
梁冬:哦。
红叶:就骨折了。然后就让我陷入了对这个补钙的思索。
梁冬:啊?
红叶:这个思索的来源呢,我们要看这个骨质的本身的结构。啊,这个要自己去,真正地设身处地地看。我们在这个学这个中学的生理卫生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实验,对不对?比如说,把一个动物的一个肋骨,泡在酸里面。那么,经过脱钙处理,那么,这个动物的骨头呢,能够打弯儿。
梁冬:就很软很软?
红叶:很软,很有韧性,不会折断。那么,这就让我来考虑这个骨折的问题,是它的韧性差了,还是它的框架结构差了?通过我自己的思考,它的问题出现在韧性上。
梁冬:啊,就是骨折,其实是因为它韧性变差了?
红叶:韧性差了。如果它的框架结构有问题的话,它是出现的骨头的变形,它不会出现骨折。比如说,你看小孩儿的佝偻病啊。
梁冬:对。
红叶:这是框架结构的问题。但是,老年人的骨折,却是它的柔韧性的问题。
梁冬:对。
红叶:你看,我们教科书上是怎么写骨的结构的啊。啊,教科书是这么写的。那么,关于骨的理化性质呀,说成人的骨,是由三分之一的有机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和三分之二的无机质,主要是钙类,磷酸钙和碳酸钙构成的。那么,有机质呢,主要是使骨啊,具有弹性。无机质呢,使骨比较坚硬。骨的两种成分有机的结合,会使骨又坚硬,又有弹性。骨的理化性质呢,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儿童时期,骨的有机质较多,所以,弹性比较大,不容易发生骨折,而容易发生变形。你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和临床上所见的。
梁冬:所以,所以那个搞杂技的呀,搞那个艺术体操的……
红叶:柔韧性都很好。
梁冬:柔韧性都很好,掰柔啊,变形哈,搞瑜伽什么的,是吧?
红叶:对。但是,小孩儿容易什么?鸡胸、驼背、佝偻病,对吧?容易产生一些骨的畸形。那都是动作啊,引起的。因为他柔韧性好嘛,但是框架结构不够。
梁冬:对。
红叶:那么,老年人呢,由于骨内的无机成分较多,有机质减少。这一句很重要啊,老年人,是骨内的无机质较多,有机质减少。就说明,老年人,框架结构是有的,但是,柔韧性不行。脱失的实际上是胶原。
梁冬:哦,就不是钙?
红叶:不是钙。
梁冬:哦,这很重要哦!
红叶:所以,老年人脆性比较大,容易发生骨折。
梁冬:越补钙,越容易发脆?
红叶:对呀。另外,我们无法诱导钙在我们需要的位置沉积,对不对?
梁冬:对。
红叶:那么,结石、骨质增生的发病率还会提高。
梁冬:所以,很多老年人随便补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
红叶:幸亏,我们现在钙的产品的质量都没有达到我们希望的要求!
梁冬:哈哈!
红叶:因为吸收上也有问题嘛。对不对?
梁冬:对。
红叶:这样的话呢,很多补钙啊,实际上是我们心理的需求。但是,还有一些商业的诱导。为什么这么讲呢?
梁冬:嗯。
红叶:胶原蛋白,如果做产品的话,防腐是很大的问题。
梁冬:哦!
红叶:对不对?它不可以商业化。如果是商业化的话呢,可能会在防腐上有很大的麻烦,或者会添加过量的防腐剂。
梁冬:哦!
红叶:我们现在看到的钙的产品,远远要比胶原蛋白的产品多得多。
梁冬:哈哈,是的,那稍事休息一下之后,马上继续回来,和红叶老师,一起来探讨,如何令到这个骨骼更加健康。那真的不是因为钙的问题,而是胶原蛋白的问题。好,马上回来。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和红叶老师呢,从中国文化里面,聊到了这个养生和保健。刚才呢,红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就说,很多老年人呢,骨头,啊,一骨折之后呢,老说是因为补钙不足,所以导致的。结果呢,越补钙越容易折到。原来呢,是因为这个骨头里面啊,三分之一呢,是胶原蛋白,是有机物,三分二呢,是钙质。令到骨折的原因,反而是因为无机质,是钙质过多导致的。
红叶:整个一个这个医疗上的误区。
梁冬:这是一个,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的阴谋?
红叶:对。但是,这个中国人啊,一向是非常地敬重老年人。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文化呀,本身它是属于一种经验型的文化。那么,老年人,是最富有经验的。对不对?因此,我们文化属性里面,它固有一些老年性的属性。
梁冬:嗯。
红叶:古代一些记载吧,比如说,关于老子的记载。那么,老子是一个什么特征啊?
梁冬:就是老嘛。
红叶:生而白头。
梁冬:对。
红叶:为什么叫他老子呢?
梁冬:对。
红叶:生而白头哈,说明对这个有智慧的人,有一种崇尚。
梁冬:会不会是因为中国人整个文化系统里面对老年人是比较尊重的,所以这个民族,才能够这么多年来,得以完整地传承?你看,别的文明,它都不尊重老年人,所以,它的文化就一遍一遍地被推翻了,对不对?
红叶:对,这很有道理的。比如说,《魏书》里面就说啊,说:“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这也是表达一种对老年人的一种崇尚。
梁冬:什么叫三世长者,五世长者?
红叶:比如说这个人呢……这个三世和五世啊,这个在解释上面,还是有一些分歧的。
梁冬:对。
红叶:比如,我们说的“医不三世”,指的是,可能是指的是那个传承上面的,形而上的说法是,我们这个人转世了三世,这三世呢,都在行医。
梁冬:哦。
红叶:所以说,三世长者知被服。三世,我可以不管,但是呢,这里面提的是长者。就说,只是这个年长的人,才能够教育后生怎么样去饮食,怎么样去穿戴。
梁冬:嗯。我觉得,这个老年人跟年轻人讲怎么吃呢,我是可以理解的。诶,老年人跟年轻人讲怎么穿衣服,中间是有什么样的意味吗?
红叶:诶,我们看看现在的那些,这个,就说一些时尚的那些小姑娘的穿戴。
梁冬:对。
红叶:露肚脐,露脐装。这老年人……
梁冬:露腰装。
红叶:诶,一定是很批判的吧?为什么呢?我在临床上看到,很多露脐装的小女孩受了凉以后,因为她受凉的位置在中部啊……
梁冬:丹田。
红叶:在中部,对。丹田指的是下部了。
梁冬:啊,啊。
红叶:我们把丹田呢,可以算作是。那么,肾在传统文化里面,叫先天之本。
梁冬:对。
红叶:另外呢,她们有的露到了这个……
梁冬:肚脐。
红叶:腹部,肚脐,这是中嘛。
梁冬:对。
红叶:中,指的是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
梁冬:哦。
红叶:那么先后天之本都受到寒凉气的伤害,那么,这个人的生命质量会有很大的下降。
梁冬:哇,还有很多女生,连这个,比如开……开穿这个……胸口开得比较低,是吧?连这个心包经都被着凉了。
红叶:心包经也受凉了。
梁冬:哈哈!不容易呀!
红叶:那这样的话,小女孩的胃肠病会很多。
梁冬:而且她后面也,就露背装嘛,就说,那个后面那个露腰嘛……
红叶:就连督脉也露出来了。
梁冬:督脉也露出来了,命门也露出来了,对不对?
红叶:痛经的发生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梁冬:对。现在所以有些文化,真的是很糟糕的。比如说,动则这个强调露臀沟,啊,显得好像很性感,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对不对?
红叶:还有这个青春痘的发病率。
梁冬:啊,这个青春痘跟这个有什么关系呢?
红叶:我们常规的认为,青春痘是热的。
梁冬:对。
红叶:为什么满大街青春痘,我们越治越多呢?
梁冬:对呀?
红叶:治疗上有问题。
梁冬:这叫动机的问题,就是方法论的问题。
红叶:方法论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可能是色红的青春痘。
梁冬:对。
红叶:实际上呢,长青春痘的小孩子啊,小女孩啊,一般他都有一些,间夹的症状,就是她伴随症状。
梁冬:嗯?
红叶:很少有这样的女孩是伴随热症的。一般长青春痘的女孩的症状呢是什么?手脚冰凉。
梁冬:啊?
红叶:容易胃疼。有的人容易便秘。我们往往把这个便秘呢,当作是一种热症。实际上,胃肠寒啊,动力差,推不下来啊,胃肠蠕动慢。还有呢,伴随痛经,月经后错。
梁冬:对。
红叶:这都是寒症……
梁冬:对不起,技术上什么叫月经后错?不明白。
红叶:就是,比如说,正常的呢,女性呢,应该是每个月经周期是二十八天左右,那么前后呢,在七天之内,大体上都是允许的。但是呢,很多小女孩,比如说,两个月来一次月经,四十五天来一次月经,这肯定是寒气阻滞呀,推不下来,能量不够。
梁冬:哦哟,这个!
红叶: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比喻呀。比如说,寒气比较大的时候,它浮在我们的面部,那么,我们毛孔呢,都是要呼吸的。气体要通过它。当我们这气体要通过它的时候,我们就说的这个气呀,实际上是一些能量,是一些呼吸的物质,要通过它的时候呢,如果不受阻滞,它轻而易举就出去了。
梁冬:对。
红叶:我们的汗腺,毛囊腺都是很通畅的。当它发现阻滞的时候,就会隆起,对不对?
梁冬:对。
红叶:这个隆起,是能量不够的表现。
梁冬:啊哈?
红叶:千万不能认为是热。
梁冬:但是,为什么大家这么普遍地认为,这个上火啊,才会长暗疮呢?
红叶:因为它发……一个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颜色发红,是吧?
梁冬:对。
红叶:我们往往习惯于把红色东西都当作热。我们老家福建啊,既然说西瓜也是热的。我问它为什么是热的?说西瓜颜色发红。实际上,在中医里面,西瓜称作夏日白虎嘛。
梁冬:嗯,嗯。
红叶:白虎是寒性的,肃杀的。另外一个原因呢,这个,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青春痘会加剧?一种情况,吃辣椒,对吧?为什么吃辣椒会加重呢?
梁冬:对呀?
红叶:辣椒会让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的红色会加重。那么,短期之内红色加重,我们就认为它加剧了。实际上,我在临床上观察呢,吃辣椒,短期之内,就说,两三天,会充血,会让这包变大。但是,实际上呢,并不会增加这包太多的数量。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他们认为呢,比如说,我们在吃肉的情况下,包会增加。但是有前提的,当我们吃肉的同时,吃不到一定数量的主食,就是说,肉食和主食之间的搭配呢,不谐调的时候,那么,肉食的消化需要伤我们的胃肠呀,胃肠受伤了以后,整个能量来源会受阻碍。那么,这就是我们说的上火。这又说到我们上一期讲的这个内容啊,就是甘受和,白受彩。指的是我们吃饭的时候呢,需要主食和副食,要交替入口。
梁冬:哦,这个解释一下,甘受和,甘呢,是甘甜的“甘”。
红叶:甘甜的“甘”。
梁冬:阿甘的“甘”,是吧?
红叶:对。
梁冬:甘受和,白受彩。这句话,你来解释一下,哈。
红叶:就是,甘甜的东西呢,能够帮助我们调和胃肠的功能。我们所谓的甘呢,实际上指的就是米面和谷物这一类的主食,就指的是我们中国人吃饭的最基本的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饭菜要交替入口。
梁冬:就是一口饭,一口菜。
红叶:一口饭,一口菜地这么吃。而且,饭菜是分离的。
梁冬:对。西方人就不是这样,哈。
红叶:西方人不是。
梁冬:就是把肉当主餐嘛,对不对?
红叶:西方人是,对。因为西方人有特殊的……祖祖辈辈特殊的生活习惯。
梁冬:啊哈,白受彩,什么意思呢?
红叶:白受彩呢,就是说,白色的底色,容易让我们显示出各种色彩来。比如说,我们要画个油画呀,什么的,一般都用白色的布景啊,白色的这个底色。宣纸也是白色的嘛。
梁冬:对。所以叫甘受和,白受彩。
红叶:甘受和,白受彩。
梁冬:好,稍事休息一下之后,马上继续回来呢和红叶老师呢探讨这个青春痘的问题。
广告片花……
梁冬:继续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是,梁冬和红叶老师呢,这个请教这个关于饮食文明文化。就是,刚才我们聊到啊,这个吃饭,要一口吃饭,要一口吃菜呢,这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这样一种框味,哈。他的这个整个从,饮食到文化的这种习惯。所以,广东人啊,说这个菜都不叫菜的,叫餸。啊,叫吃餸。餸呢,就是一个食字边,一个送别的送。
红叶:哦。
梁冬:他这叫菜,就是我们吃的东西,所有米饭以外的汤啊,肉啊,青菜,都叫餸,统一叫餸。它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吃饭。
红叶:它是一个主辅的关系。
梁冬:啊,对,一个主辅的关系。
红叶:所以,我们有主食和副食的区别。
梁冬:对,对,对。
红叶:菜再好,它只是占在一个从属的位置上。
梁冬:对,所以现在……说起来,有很多年轻人,很多朋友都有这种习惯,说,就不吃主食了,就这样的话呢,不会长胖。你从作为一个专业医生的角度,你怎么看这种情况?
红叶:人之所以长胖啊,这个,我说的是异常的肥胖啊,除了这个遗传上的因素以外,是因为呢,体内有很多,没有经过完全消化的东西,就是我们加工的半成品,堆积在皮下了。
梁冬:哦。
红叶:这种情况,恰恰是脾胃功能下降的一个表现。
梁冬:啊哈?
红叶:大家了解,有一个中药,我们常用的一个中药啊,叫霍香正气水。霍香正气这个药呢,是一个很好的药。
梁冬:对。
红叶:那么,从这个药上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的很多的误区。比如说,我们认为夏天是非常炎热的,我们需要吃凉的东西来避暑。
梁冬:对。
红叶:那么,中暑以后呢,我们认为是受热中暑的。中暑以后,我们习惯用霍香正气来解暑。而且,霍香正气来解暑的效果又特别好。
梁冬:对。
红叶:但是,大家如果研究霍香正气内容的话,大家会发现,霍香正气,所有的成分,完全都是温热的药。
梁冬:啊,包括什么?
红叶:霍香……
梁冬:正气?哈哈!没有!藿香。
红叶:霍香。啊,茯苓是个性平的。苏叶……
梁冬:啊,苏叶是性温的?
红叶:苏叶是性温的,是解淤泄毒的。
梁冬:对。
红叶:是养胃的。大虎皮,大虎皮指的是什么呢?
梁冬:不知道。
红叶:槟榔的幼皮,是调节人的消化的,增加人的消化液的。白芷……
梁冬:白芷是什么东西?
红叶:肉料之一呀,炖肉的。
梁冬:哦,啊,啊,啊。
红叶:是个香料。桔梗,开人肺气的。
梁冬:对。
红叶:甘草。
梁冬:温和的。
红叶:对。半夏……
梁冬:半夏是偏热的。
红叶:半夏是温性的。但是霍香正气里用的半夏去……就是把半夏呢,发酵以后,形成的。
梁冬:哦呵。所以就……总而言之,就霍香正气这个消暑的药,本身却是比较偏温热的?
红叶:对,里面还有陈皮,新会陈皮。还有这个厚朴。全部都是温热的药。
梁冬:对,这是用温热的药去化解中暑,啊,这也是中国文化里面诡调的部分,啊?
红叶:诶,不是诡调,这是符合实际的。中暑的时候呢,我们受的热啊,是来自于外部的热。
梁冬:对。
红叶:那么,人体有一个特点。比如说,外部受热的时候,体表血管会扩张。
梁冬:对。
红叶:那么,体表血管扩张的时候呢,人的能量会往体表走,是吧?相对来讲,中宫就空虚了。
梁冬:反而,里边……
红叶:内部就空虚了。
梁冬:哦!
红叶:啊,所以,这个在《黄帝内经》上有一个著名的一个关于我们补养的一个论调,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啊。
梁冬:对。
红叶:你如果把这个,你仔细琢磨,跟我们现在的思想就有些差别了。如果是春夏要养阳,那我们肯定要用温热的东西,对不对啊?
梁冬:对呀。
红叶:那么,春夏是很热的。
梁冬:对呀。
红叶:再用温热的东西,按照我们常规的思想,不就上火了吗?实际上,它本质上不是那样的。所以呀,号召所有人夏天都喝绿茶,那也是错的。
梁冬:对。
红叶:绿茶是寒性的。
梁冬:所以夏天应该喝什么茶?应该喝红茶?
红叶:夏天应该喝一些红茶,或者些传统的茶。
梁冬:或者说,热水。
红叶:比如说,广西,广西有六宝茶。很温热的。
梁冬:那现在满大街都是怕上火,就喝XX,这个凉茶,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红叶:这个……梁冬,因为你是广东人,啊。
梁冬:啊,啊。
红叶:这个凉茶是从广东来的。
梁冬:对。
红叶:那么,中国的这个文化呀,它的发源地呢,是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那么,以前,一直认为是以黄河流域为主的。
梁冬:对。
红叶: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呢,中国的文化发源地呀,是以长江、黄河,和四川流域,和北纬三十……
梁冬:北纬三十度?
红叶:对,北纬三十度附近。这些文明,交叉在一起的。那么,在古代来讲呢,这个广东啊,福建啊,广西啊,叫蛮夷之地啊。
梁冬:哈哈!
红叶:他文化积淀不够。
梁冬:哈哈,失敬,失敬!
红叶:那文化积淀不够的时候呢,哈哈,就容易看到一些表层的现象。
梁冬:哦。
红叶:就说,这种老者传承下来的东西不够。
梁冬:哦。所以,广东人是这个,很努力的一种人,又要喝凉茶,又要煲汤,但总是,好像不是很红润的原因也是……
红叶:但是,广东人爱喝汤是对的。
梁冬:是吗?
红叶:对,汤能够起这个饮食上的鲜味儿。鲜和香,是饮食的两大规律嘛。
梁冬:对,对,对。
红叶:饮食,中国饮食一共有三个最主要的规律。第一个呢,就是甘受和,白受彩,吃饭菜交替入口。这样能给我们带来健康。第二个呢,是鲜和香的这个阴阳的布局。
梁冬:鲜和香又怎么在阴阳上……
红叶:鲜和香呢,代表中国这个饮食上的阴阳格局。
梁冬:哦,是吗?
红叶:因为香味儿呀,它都是来自于火的。
梁冬:哦,是吗?
红叶:啊,所以我们可以归纳出来叫香不离火。
梁冬:哦,比如烧烤?
红叶:烧烤不算。为什么不算呢?因为烧烤呢,它出的是焦糊味儿。
梁冬:哦,哦,那什么叫香?
红叶:真正的香啊……你看香字呢,它下面含的是甘,上面是禾。这个香字呢,来自于这个谷物的烧烤出现的味道,这种很悠然的,似有似无的,无际可寻的……
梁冬:哦,比如?能讲详细点吗?
红叶:比如说,你小时候有没有这个,烧麦子的经验?
梁冬:没有。哈哈!难倒红老师了啊,哈哈!
红叶:呃……
梁冬:烤锅巴吧。
红叶:对,烤锅巴就有香味。但是烤锅巴带着焦味。
梁冬:嗯,嗯,嗯。
红叶:香字呢,是来自于这个谷物的。后世呢,因为油的出现,又把它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在烹调上面呢,很重要的原则,你要取它的香,就一定要多跟火联系在一起,多跟油联系在一起。
梁冬:哦。
红叶:你要取它的鲜,要多跟水联系在一起。
梁冬:所以,广东人蒸鱼嘛。
红叶:对。
梁冬:就蒸很多东西都是嘛,对吧?
红叶:对。发展下来呢,味精呢,实际上是鲜的另外一种提炼和表现。这样的话呢,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做菜哈,既然味精存在,就不要一概地反对它。如果我们在炒菜的时候,要取它香味的时候,建议大家,不要拿味精去捣乱。要做汤的时候,要提鲜的时候,放点味精,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我们也不用一去餐馆就告诉大厨,所有的饭菜不放味精,也要享受嘛。对吧?
梁冬:对。那说回来,刚才我们说到哪儿来着?又绕回来了哈……
红叶:说到饮食的阴阳格局了。
梁冬:对,饮食的阴阳格局啊。
红叶:第三点,就是滑。
梁冬:滑,嗯。
红叶:滑,跟长寿有很大的关系。
梁冬:诶,此话怎讲?
红叶:呃,你看大家,这个中国在传统的饮食,在美食里面呀,有一个很另类的追求。你看,燕窝、鱼刺、鹿筋,呃……
梁冬:牛鞭?
红叶:牛鞭,对。
梁冬:熊掌?
红叶:对,熊掌。
梁冬:海参?
红叶:海参,对。这些呢……
梁冬:这都是中国古代一直讲来,就说是山珍海味里面这个代表作品,啊。
红叶:对,满汉八珍之一。还有鱼肚。
梁冬:对,鱼肚,对,对,对。诶,为什么中国人对这些东西,那么地偏爱呢?
红叶:因为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和长寿。
梁冬:啊,为什么呢?
红叶:因为它富含胶原蛋白。
梁冬:哦,哈哈。
红叶:胶原蛋白,在人体上的意义是非常强大的。能够……第一,就说我们现在常见的大病啊,主要是两块儿,就是致人死命的大病,一是肿瘤,(二是)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就拿这两个来说啊。对肿瘤来讲,胶原蛋白是预防肿瘤的,很好的食物和原料。比如说,有的微小的癌酸产生了,胶原蛋白呢,能够把它包裹住,息事宁人,逐渐地纤维化,或者逐渐地让它吸收了。预防肿瘤呢,胶原蛋白是最重要的。
梁冬:哦。
红叶:我在临床有这样的例子。
梁冬:比如?你可以举个例子吗?
红叶:呃,比如说,我的一些病人,家族性的肿瘤体质。那么,这样的病人呢,要做一些肿瘤监测,比如白细胞抗原呀,肿瘤相关性的抗原。有的时候呢,我们动态观察,看这个,比如说,一个很主要的一个,监测消化道肿瘤的指标啊,CA199。有时候这个指标呢,我们动态地看,它虽然在正常范围之内,带有增高的趋势。这个时候,我们给他用大量的胶原蛋白,这个指标能够悄无声息地转到正常,转低吧,我不能说转到正常。
梁冬:你怎么叫作用大量的胶原蛋白,你怎么用的呢?
红叶:这个,从我的,我的职业是医生啊,但是,我有一个爱好,就是去翻阅古代名医的医案。在查阅古代名医医案的过程中间呢,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梁冬:那到底红叶老师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呢,哈哈,稍微休息一下呢,马上回来。
广告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哈。那我们呢,其实是透过了,今天请到红叶老师呢,是,看似漫谈,实际上呢,抽丝剥蚕,逐层深入呢,去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了。刚才呢,红叶老师呢,特别提到一个东西,他作为一个医生,有的时候呢,在治病的过程当中呢,也喜欢翻阅古代的医案。发现,在古代的医案里面,有一些让他感到很诧异,很惊奇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嘞?
红叶:我们在追寻一个名医的时候呢,我们从他的这个青年时期……因为古代很多的医生啊,他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成名了。
梁冬:对。
红叶:他的门人会记载下来他们很多的这个成功的医案。你会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大夫呢,在医案里面所用的药物啊,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向性。
梁冬:嗯?
红叶:越年长的时候,便喜欢用一些胶类的药物。啊,比如说,阿胶。比如说,我们看到这个叶天士,徐灵台,王仕雄,都有很明显的这种趋势。这都是清代啊,康乾年间的大名医。用到的这些胶类,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还有鱼鳔胶。
梁冬:阿胶我是知道,从驴皮里面,是吧?龟板胶,就是从龟的那个壳里面弄出来的吗?
红叶:对,从龟板里面,龟的腹甲里面。
梁冬:哦,腹甲。
红叶:对,龟的腹甲里面,它是和这个阿胶混合提炼的,它在人体上有意义的。那么,腹甲呢,它指的人的这个腹面,它指的是龟的腹面。
梁冬:对,对,对。
红叶:它在经络学上呢,它是走任脉的。有时候我们在腹侧有一些问题,或者阴经的问题,适合于用龟板胶。
梁冬:哦。
红叶:你看,鹿角胶呢,鹿角呢,走的是督脉的,走的后背这一块儿的。
梁冬:对。
红叶:如果在人的阳经上的问题,或者是督脉的问题,我习惯于用鹿角胶。
梁冬:就是说,如果是前胸的问题,就是用龟板胶,后背的问题,用鹿角。啊。
红叶:对。
梁冬:嗯,有意思,有意思。
红叶:一个是他们的医术在积淀,另外一个呢,他们自身的年龄之增长,对他们反过来也有一些提高。
梁冬:嗯,他们发现了什么?你从里面解读出什么?
红叶:老年人需要这个东西,我刚才说的是预防肿瘤这一块儿。
梁冬:对。
红叶:预防心脑血管这一块儿,很直观地,我们可以看到,胶原蛋白能够增加大血管的弹性。而大血管的弹性呢,又恰恰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说,大血管弹性好了,血管弹性好了以后呢,血管不容易破裂,那么,脑出血的发病率会下降。
梁冬:对,对,对。
红叶:是吧?那么,有的心梗,发病率也会下降。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大血管破裂的现象。
梁冬:所以,这些东西都是跟滑有关?
红叶:跟滑有关。其实就是跟胶原蛋白有关。
梁冬:就是说,如果一个食物滑的话,多数情况下,它的胶原蛋白含量是较高的?
红叶:对。
梁冬:那猪蹄?
红叶:呃,但是我们不主张吃猪蹄,为什么呢?猪蹄下面的皮下脂肪,我们去不干净。那么,如果想吃猪蹄的话呢,我们可以吃肉皮冻。
梁冬:哦。
红叶:肉皮冻,我们把它冷却以后,上面可以把油脂去掉。
梁冬:哦,对,对,对。
红叶:我们在取到滑的时候,我们不要增加脂蛋白。但是,而且呢,我可以告诉大家,给我们带来滑的这种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呢,在蛋白的分类上,主要是角蛋白和硬蛋白,它不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
梁冬:哦,那什么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脂肪?
红叶:脂蛋白。这完全是两类蛋白,或者是三类蛋白。
梁冬:哦。
红叶:而且呢,养生上面,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古人所说的血虚呀,和现在我们所谓的贫血呀,是两个概念。
梁冬:嗯哼?
红叶:古人所谓的血虚,指的完全是一些临床表现。比如说,这个人的面色啊……
梁冬:晦暗。
红叶:惨白。晦暗不是,晦暗是脾虚。
梁冬:哦,哦,哦。
红叶:比如说,面色惨白,声音无力,脉搏比较细弱,这种情况呢,我们把它叫作血虚。现在人的血虚,完全是从,所谓的贫血啊,完全是从,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