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改变孩子一生的200句话

_3 尹作平(现代)
推荐金句:
“你当然有调校音量的自由。但如果对别人造成不便,你也会不安心,是吗?”
听音乐绝对是孩子的自由,所以做父母的不用太强硬干涉。孩子需要有自主权来作出选择,这对他建立自我非常重要。所以金句中告诉孩子,父母没有权利剥夺他的自由。
但有自由不等于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啊。孩子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如父母经常提醒他要考虑别人感受,而又给予他自由选择,他渐渐便会学会如何满足自己需要,以及照顾别人的感受。要做到这样,便要指出孩子的行为造成的影响,引导他想像别人会怎样想,会有什么感觉。
父母要再进一步肯定孩子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他是善良、顾及他人感受的,让孩子自行判断应该怎么办。不妨继续跟孩子讨论音量过高的好处和坏处,好处是音响效果更好、感情容易投入等;坏的是可能会影响别人、对耳朵健康构成危险、听不到电话铃声……等等,以作为孩子判断的参考。
禁忌用语:
“你是不是想变聋子!”
大人也不想听到有人这样对自己说吧!而孩子其实反叛心很强的,对责骂很抗拒,一听到爸爸妈妈这样说就已讨厌死了!即使父母所说有道理,孩子也不想听进耳中。父母提出了关心孩子的耳朵健康,这是好的,但使用的语气错误,便得不到效果。
父母很多时候也会如此,明明很关心孩子,但多数也用责难的语气说出来。孩子还小,大都只会听到责备,而听不到背后的关心,所以父母真的关心孩子耳朵健康,便不妨搜集相关资料,让孩子知道自己真的关心,而且有资料支持说法。
“别这么大声!”
虽然这是最自然、最直接的反应,但这只是爸爸妈妈单方面发泄自己情绪的话!父母这一刻反而像个小孩,不懂得处理情绪呢!这句话真的没有实际作用啊。因为孩子不会明白为何不可以那么大声。他可能会想:“啊!父母看来每次都要喊一遍了!”当他习惯了父母的叫喊后,就不会当成怎么一回事。
23.面对拒绝帮忙做家务的孩子
推荐金句:
“我很需要你的帮忙。请你……”
你猜到孩子为何不想做家务吗?答案是:孩子真的懒惰;孩子可能惯于父母的照顾;孩子曾经帮助但失败而被父母责罚等。你猜对了多少呢?
想要孩子帮忙?最重要是诚意和技巧。首先,父母应让孩子强烈感受到自己需要他,他很重要,他可以帮父母一大把!这样,孩子有优越感、使命感,大都会乐意帮忙了!父母还不要忘记为孩子立下好榜样,叫孩子帮忙时要有礼貌,他也会从中学懂如何待人。
请孩子帮忙做家务,不妨先从简单的开始。孩子可能有他独特的进行模式,如果没有大问题,可任由孩子发挥,别阻挠他,他只是跟你打扫的方式不同!爸妈也要学习接纳孩子的独特性。
在孩子完成后赞许他,表示感激。他得到赞赏,便会对做家务这行为有正面反应,下次便会再帮忙的了。除了赞赏也要紧记,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表示感谢他的努力。希望他下次再尝试。相信孩子一定会再试的!
禁忌用语:
“你不帮我,我也不帮你!”
这句话听上去有点赌气味道,会让孩子以为他跟父母的关系要讲条件,不是出于真心帮忙啊!所以,千万别在小孩面前说这样的话。我们一再强调,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让孩子很在乎。他就像块海绵,父母说的每一句,他也会全部吸收的,而且收藏在最深处,这是父母可能想像不到的。所以,别以“帮忙换帮忙”的话对小孩说,灌输了错误观念时,想再纠正便难了。
“这是你的责任!”
虽然所说属实,但“责任”一词,会为孩子带来压力,小孩子听来也觉得沉重,与其说是责任,不如说成大家分工合作来完成较好,孩子也容易接受呀!毕竟孩子也会觉得责任一词太抽象,他对它只有模糊的概念,仍未掌握得好。他还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从前没有的责任,今天却突然冒出来了?今天就引导他一起做家务,让他在当中慢慢领略什么是责任吧。
24.面对过于胆怯的孩子
推荐金句:
“就试一试,试一试而已。加油!”
当父母听到孩子常常说:“不,我怕。”时,难免有这种想法:“我家的孩子为何那么没胆量?”
胆怯除了与天生个性有关外,可能孩子曾经多次失败,被父母责骂多了,也会造成事事不敢再作尝试的懦性。但不要一听到孩子说怕,便对他失望。爸爸妈妈面对着胆怯的孩子,更要留意他的行为,他需要的是支持和鼓励,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关心他,有多些安全感,便会乐意踏出尝试的第一步。
告诉孩子事情并不是想像中恐怖、严重?让他了解只是试一试罢了,即使不成功,父母都不会责怪,会继续支持他。这一点很重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关心的是他;不是他的成功或失败。即使他失败了,父母也不会因此而不爱他。
不过爸爸妈妈要谨记不可心急,胆怯与偏食的处理方法相似,要循序渐进慢慢来。如果可以的话,尝试找出孩子对某事产生胆怯的根源。
禁忌用语:
“我看不起你!”
“别人会笑你的!”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恶性循环,孩子不敢尝试,就是欠缺自信心,父母以为说这些话可以激励孩子,其实得不偿失,孩子听了这些话,只会令他更加没有自信、更加自卑,再也不会踏出第一步去尝试。试想想,孩子要面对他害怕的事情,已经令他有很大的压力,还要听爸爸妈妈说看不起自己?他会更感到势孤力单,他可能会想:“爸爸妈妈看不起自己都是对的,我真的很没用。”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负面评价,他会灰心、意志消沉,你绝对想不到的,是吗?
孩子对父母的话很重视,尤其是没信心、胆怯的孩子,他会很敏感脆弱,他需要更多情绪上的支持。父母的每句话,有意无意的也好,他都会很在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将深深留在他的脑海中,对他影响深远呀!
还可以怎么办?试试教导孩子为了自己而鼓起勇气,而不是因为别人的眼光,因为我们不是为别人而生活,是要为自己而奋斗!
25.面对欠缺同情心的孩子
推荐金句:
“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假设有一天,你正在与孩子一同看电视节目。节目正在报导一个流浪汉子,在寒风下瑟缩街头,十分可怜。爸爸妈妈看得自己都想哭了,孩子竟然说:“活该!”甚至是笑起来。当时的你,会感到是晴天霹雳吗?———我家的孩子原来心肠这么坏?
父母们啊,请先别痛心疾首,让我们先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也学习尝试别太容易把两者拉一个直线关系。孩子未必是欠缺同情心的,他可能只是联想起其他事情。可以是孩子觉得流浪汉是因为懒惰,才弄致此情此景,不值得同情呢。那么便是他的观念上的错误,所以应该先问清楚。
怎么问呢?金句是一个引导式的疑问,作用是让孩子发表意见、说出感受。父母倾听的时候,也要持开放的态度,从孩子的角度了解、分析孩子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是因为某些道德观念错误,以讨论形式说服和纠正他。
禁忌用语:
“你是不是冷血动物?”
父母虽然很不情愿见到孩子这样,但这种抱怨、嫌弃、责备的语句,只会使孩子与自己的距离更远。事实上,这种批评是很严厉的。孩子是你的亲生骨肉、最亲密的人,你竟将他形容为“冷血”的动物!当然,父母可能是很愤怒的,他们想立即纠正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你不应该这样想,那是很严重的事。我完全无法接受。只有冷血动物才没有同情心(事实没有人知道啦!),我不希望你是这样的人!”
父母这种想法完全正确,但是需要技巧性的传达给孩子。所以我们提出以引导式谈话的方法。再者,这种说法完全否定孩子的价值,没有听到孩子的解释,便对孩子的品格批评过于激烈,甚至是侮辱,等于不承认自己有这样的孩子,令孩子心中充满怀疑、不安———为什么这样想便是没有同情心?我平日看到流浪小狗,都会给它食物呀!爸爸妈妈不知道吗?
26.当孩子粗暴地对待宠物
推荐金句:
“我希望你爱护小动物,它会痛的。”
孩子粗暴地对待宠物有很多原因:有时是因为与动物玩得起劲,疏忽而做成;或是孩子不知道这样做动物很痛苦;或许孩子看过别人这样做,所以便照样对待小动物。父母在未弄清楚孩子的想法时,千万别胡乱批评孩子,使孩子抗拒跟他们交谈。
父母可以先说:“你这样对他我会不高兴!”但部分孩子反叛性强,他们可能会反驳:“我也不高兴!”所以父母直接说出期望才是最适当的,让孩子清楚父母的期望,而选择的自由仍在孩子手上。如孩子听了后,不再对小动物粗暴,爸妈便要多加赞赏;如孩子仍是不听,爸妈便再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父母也要提醒孩子,动物跟人一样会有感觉,可以的话,让孩子幻想自己被这样对待会多么痛苦,然后再弄清楚孩子如此粗暴的原因,才可以跟孩子讨论,纠正他的做法。
禁忌用语:
“你想杀死它吗?”
父母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是叙述孩子的行为?假如是这样,结论是没有意义的;还是想让孩子知道他会使动物有生命危险,让他知道后果?假如是这样,结论是:这样是不够的。父母这样说,大概是希望孩子听了后放手,不再弄痛小动物吧。但孩子不会这么婉转想东西,所以不能够接收到父母这样的讯息。所以,父母要学习需要直接简洁地说出期望,孩子才会明白。
“它死了我不会再买一只。”
父母说这句话,会让孩子觉得:他们关心的是需不需要花钱买多少只,而不是宠物的生命的价值,听上来也似乎很无情呢!孩子更可能会想:“啊!原来小猫只值100元。”便会把动物当是玩具,像玩具车,坏了便再买,只要有钱便可以买回来!那不是太残酷了吗?孩子不会学到动物跟人也有生命,同样要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亦会灌输孩子一个错误观念:什么也可以用钱买。
第二章 面对孩子学习问题的金玉良言
1.面对沉迷电玩或上网的孩子
推荐金句:
“我明白这是你的兴趣,但我担心会妨碍你的学业。”
“现在孩子的玩意真的多得很……”这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满房子的“娱乐设施”后有感而发。孩子不单有各种新奇古怪的玩具,还有电脑呀、电视游戏机呀……有时连父母都想玩一玩。
就连父母都会受到这些玩具的“诱惑”,何况是天性爱玩的孩子!孩子年纪还小,对诱惑的抵抗力仍然很低,亦很容易沉迷。人人也曾沉迷某种东西吧!那时候别人轻视它,一定反唇相讥!只要父母曾体会这种感觉,就知道也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即使那是孩子过分沉迷的兴趣!要注意啊,针对的应是孩子的行为,而非兴趣。
这次的金句能明确地提出父母的忧虑,表达对孩子的关心。父母再多花点时间与孩子讨论时间分配的重要性。亦应同时留意孩子玩的是否是意识健康的游戏;或浏览的不是色情网页。有需要的时候!可向老师或社工寻求协助。
禁忌用语:
“别沉迷这些不三不四的游戏!”
硬要断定孩子的兴趣是没有益处和低级的,只会使孩子产生强烈不满。孩子感到的只是父母的责骂而不是关心啊。其实孩子沉迷的游戏是不是不三不四,父母自己不妨先试试再作判断吧!有些游戏着重以鲜艳的色彩、特别的视觉效果,来提高孩子的兴趣,不管是冒险游戏、考智力游戏,都会有助加强孩子脑筋的灵活,不可以说是有害无益。
而且游戏也可能是孩子跟朋友沟通的工具,大家谈谈电玩,有助孩子与别人的相处。所以,重点应是要帮助孩子培养自制能力,不妨试试先跟孩子一起玩,了解孩子玩电玩或上网时得到的乐趣,当孩子觉得父母尝试接纳自己,有诚意了解自己后,爸爸妈妈才慢慢与孩子分析沉迷电玩或上网带来的得与失,让他们好好再思考一下。毕竟已经沉迷,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可先试试改变他对整件事的想法吧!
2.当孩子说出令人失望的志愿
推荐金句:
“真的吗?那你就要当个负责任的……”
如果有一天,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的作文———“我的志愿”,跑到你的跟前,说要念给你听听。为人父母者当然十分有兴趣要看看孩子有什么宏愿,一厢情愿地认为不是医生也是律师吧。殊不知作文上写的志愿是:餐厅侍应!天呀!虽说职业不分贵贱,但父母当然想孩子立志成为医生、律师。所以听到孩子的真心话后,难免会感到失望。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完成他们的心愿,会完全忽略了他也有自己的意愿。这些孩子做每一件事也只为父母而做,他们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吗?无论孩子将来想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教导孩子定下人生目标,引导孩子想想应该怎样努力才可实现理想啊!例如可念好语文、锻炼强健的体魄等……父母应多赞赏孩子积极的态度,教导孩子无论想做什么,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任。
禁忌用语:
“什么?你选个高尚些的职业好不好?”
职业确实不分贵贱。即使父母真的有强烈的“阶级”观念,也不应该表现出来。因为如果给孩子灌输了“职业等级”的意识,以后孩子便会看不起自己认为是从事低级职业的人了,亦培养了不尊重别人的价值观。或许明天孩子回到学校,已经懂得嘲笑一些立志成为货车司机、打字员、制衣工人的同学了!如果同学问他为什么要取笑他们,孩子答的竟是:“我的爸爸妈妈说的啊!”是不是做父母尴尬又伤害别人呢?
父母这样的反应亦不知不觉间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和斗志。因为孩子以为是很好的梦想竟然受到父母的鄙视,孩子长大以后选择职业时会有阴影,甚至难以承受要面对选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其实,父母在此阶段毋须过分紧张呢!不论孩子的志愿和父母的心愿有多大差别,他的想法大多会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见识的丰富而转变。小孩子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尊重和支持啊!
3.当孩子呆着不肯做功课
推荐金句:
“我有时候也会什么都不想做……,让我陪你做—下……”
看见孩子发呆?不肯做功课时,许多父母便立即会有以下的想法———
为什么我家的孩子那么不专心?
他非要等我责骂才肯动手!
事实上,小朋友发呆的原因多着呢!例如他可能正为某事而烦恼或伤心、身体不适、因功课艰涩而无从入手,企图引起爸爸妈妈注意等。所以,父母此时候应先表示体谅孩子———不单是他,连看似成熟、什么都会的成年人也会有“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呢!”。让孩子感到父母明白自己的感受,并不是只会责骂自己,自己原来不是特别奇怪的,接下来才会愿意打开心窗交谈。
当然,单单表示体谅,使孩子以为发呆是对的,可说后患无穷!所以,弄清孩子为何发呆后,便要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是因为有心事,他把心事说出来后,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便会乖乖做功课。爸爸妈妈更可陪他做一会儿,帮助他整理心神。让他先洗个脸,让自己更精神,也是值得一试的方法。
禁忌用语:
“再不做功课我便要罚你!”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适当的惩罚可以收到预期的成效。但惩罚应是合理的,并能让孩子弥补过错。例如处罚不应是罚站、不准吃下午茶等。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谨记,若不先体谅孩子的心情、弄清原因便嚷着处罚,只会使孩子怕你、不肯与你沟通。
“快些做好功课,妈妈赏你吃蛋糕!”
这也是禁句吗?虽然它看起来带有鼓励作用,但以奖赏来引诱孩子完成工作,只会给孩子灌输错误观念———原来当我不想做事情时,反而可能会有意外收获!于是,从此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奖励。每次都嚷着以奖赏作用努力的交换条件,你说怎么办?
“为什么你那么没用?”
这句对孩子的伤害程度,可能连父母也想像不到呢!请记住,不要指骂孩子没用,这样不单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影响他们对自我形象的认同。久而久之,孩子真的以为自己没有能力,做任何事也不会有信心了。
4.面对要父母陪着做功课的孩子
推荐金句:
“经过从前的观察,我相信你已经可以自己做,今天先试试做半小时?”
当孩子最初提出上述要求时,大多父母都会因心软而陪他一会儿。可是,日复一日后便会变成每天重复的恶梦!此时爸爸妈妈想纠正孩子这个习惯,真的不容易啊!所以,父母须先以言语给予孩子信心,因为孩子习惯了父母在旁边,连自己也以为没有爸爸妈妈便不行。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自己做功课。爸爸妈妈以往陪着自己,是担心自己未能够适应,但经过多次观察,父母对自己有信心了,所以要他试试自己做。这样便可避免孩子以为父母标准不一。
父母需要反复使用此金句,并因应情况把孩子自行做功课的时间加长。孩子做得到时,父母更应给予适当的赞美,如:“没有爸爸妈妈陪着也做得很好呀!”、“你果然没有令我失望!”等。合适的赞美,永远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禁忌用语:
“我叫你自己做,听没听到?”“再吵就打!”
孩子死缠烂打,父母难免感到厌烦。像这两句“命令式”,当然可以逼使孩子屈服。但孩子一定泪流满脸、深深不忿,在这种情绪下做功课,做出来的功课固然不会好,而且不满情绪累积下来,更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此外,孩子还会认为父母不讲道理、标准不一。为什么从前就肯陪我,现在反而会骂我呢?是爸爸妈妈心情差,还是他们厌弃了我?孩子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疑惑,但没有人可以解答他。命令带来预期的目的,但却给孩子作了坏榜样呢!
“邻家的孩子都是自己做功课!”
“比较”也是爸爸妈妈常用的言语模式。但是,不少专家都提出,“比较”不一定能激起孩子的斗心,有时还会产生反效果。孩子可能会以为连父母都看轻自己,同时会嫉妒其他小朋友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赏。自卑加上嫉妒,你说孩子可怜吗?
5.面对依赖自己提供功课答案的孩子……
推荐金句:
“不用急,慢慢想。”
爸爸妈妈说出此金句时,语气必须是坚定的,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认真的态度,明白父母这次真的不打算提供答案了。当然,爸爸妈妈的行动要跟言语一致,说好了让孩子慢慢想,便由他花点时间思考,一直等到孩子说出一个答案。很多父母口里说让孩子想一想,待不够三分钟自己便先心烦起来,忍不住说:“你可以这样做……答案便是……”。重蹈覆辙提供答案,那便前功尽弃了,多么可惜!
要知道,孩子需要时间思考,尤其是从前习惯了父母的帮忙。也有孩子明明知道答案,却怕说出来错了,会被父母责罚,于是迟迟不敢作答。所以,爸爸妈妈请耐心等待!不过,要等多久呢?其实父母心里有数,亦可以凭孩子的表情得悉他是正在思考还是发呆?每隔数分钟给孩子一点提示,但切记不要说出答案。孩子答错了,请孩子马上再想想,加以鼓励。答对了当然要称赞啊!
禁忌用语:
“不要装傻!这次我一定不会再帮你!”
这句看起来跟金句的意思相似吗?但后果可是大大不同呀。首先,父母一开始便否定了孩子的努力,认定孩子是懂而不做、是想欺骗他们,等他们自投罗网。孩子听到了,只会觉得爸爸妈妈完全没有支持、鼓励自己。遇上真的不懂作答的题目,也因为想起父母说: “一定不会再帮你!”而不敢表示。做功课对他来说,忽然变得彷如置身于茫茫大海,孤单、沉闷。
“笨死了,有没有用心想一想?”
在任何亲子对话中,伤及孩子自尊的言辞都应该避免。而且还应该先反问自己:有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思考?即使思考的时间充裕,孩子想不出答案,也不表示头脑笨。其中可能是因为题目真的太艰深,或是自己常常这样指骂孩子,吓怕了他,使他即使想出了正确的答案,也会怀疑自己,想呀想,很多错的答案反而涌了出来。
6.当孩子老是忘记英文生字
推荐金句:
“真可惜,可能真的太难了。我们一起看看怎样可以较易记。”
许多父母都认为跟孩子默写英文生字,就好像一场战况激烈的耐力赛,令人身心疲累。当孩子老是忘记时,便立即会有“他一定没有用心!”的观念。不过,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亲子沟通一大心法,便是要体谅孩子。成年人看似简单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却未然。每个孩子智能发展速度不同,有些还未能掌握一套灵活思维方式,去牢记英文生字的拼法。要知道,孩子同时也焦急、害怕被责。所以,爸爸妈妈不可以不断施压,这样只会使情况愈来愈糟。
在这种情况之下,父母要先表示同情孩子,再帮助他找出易记方法。让孩子过了一晚后,翌日上课时仍会记得生字。这样,孩子体会到父母也在为他想法子、跟他一同努力,自然更有斗志去尝试。此外,也可以对孩子说: “小休片刻吧!”,让孩子松口气后再来。
禁忌用语:
“为什么总是记不牢呢?”“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英文字母吧!”
以上两句都包含了父母的抱怨和轻视。孩子是敏感、多疑的,话听进耳里,不是更觉自卑,就是自暴自弃: “既然你也这么说,我就是这么笨,再温习下去也没有用。”而且对孩子来说,默写生字不是“简简单单”,而是艰巨的。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体谅,又怎会提起劲继续努力?
“罚抄十次!”
罚抄会带来好成效吗?这很难定论。如果孩子真的边抄边用心念记,成功机会当然很高。但假如孩子是在被爸爸妈妈责骂后,在一肚子委屈的情绪下罚抄,藉着此方法得以记牢生字的成功率便……。事实上,让孩子反复抄写生字,虽也算是帮助他紧记的方法之一,不过爸爸妈妈应以另一个口吻表达出来。例如不说成是“责罚”,而是这么说:“不如试试抄它十遍,边抄边念,看会不会好些?”看看效果是不是更理想?
7.当孩子冀以奖赏为温习条件
推荐金句:
“如果你只为奖赏而努力,我可是会很伤心啊。”
为什么孩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情况可能有两个。一.爸爸妈妈常用此方法教养他,所以他习惯了以礼物作为温习条件;二.孩子的朋友告诉他:“我的妈妈答应我如果我努力温习,考取一百分,就送我一个玩具机械人!”孩子见朋友有此“优待”,于是觉得父母也应该如此。
以第一个情况来看,如前文强调,标准不一是父母与子女沟通之大忌。所以,爸爸妈妈在言辞中应避免让孩子有此想法。假如不懂解释,怕愈说愈乱的话,倒不如直接向孩子表明,以往虽然曾经以礼物奖励,但不代表孩子只为奖赏而努力,那会使父母失望、伤心。
金句亦适用于第二个情况。父母不用与孩子纠缠在“为什么朋友有此优待”的问题上,也不用提出“朋友的父母不对”,以免孩子在朋友面前说了出来,伤及友情,而且让朋友的父母知道,你说多尴尬!
禁忌用语:
“奖不奖由我决定!”
这句说话可是会让孩子非常混乱呢!此时孩子想必满脑子疑问:“那么什么时候奖?什么时候不奖?是爸爸妈妈心情好时才奖赏吗?那么我还要不要努力?”你看,对孩子说得含糊不清、没有解释清楚,不单使孩子不安,还会误会父母的处事方法,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我没有钱!”
当自己正在忙着,孩子还在烦扰,有些父母可能就会随便说句回应吧!有没有想过,这真的会使孩子以为:“啊,原来是因为爸爸妈妈没有钱!他们有钱的话,一定会买给我。”看,父母根本没有纠正孩子不应以“奖品作为温习回报”的观念呢!
“别人是别人,你是你!”
这句话对孩子来说更加抽象。孩子当然知道自己和朋友是两个个体,但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自己和朋友的“待遇”不同。父母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比较”话题,因为要解释的话可是没完没了,孩子也不一定明白。
8.面对说不喜欢上学的孩子
推荐金句:
“是吗?告诉我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好吗?”
什么?不喜欢上学?!各位爸爸妈妈,反应先不要那么激烈啊!试想想,没有孩子生下来就不喜欢学校吧。孩子这么说,当然是另有内情啰。所以不妨先以温柔的语气,说句“是吗”作回应,既能打开话匣子,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此问题表现体谅、关心,很有诚意与他继续倾谈。然后,爸爸妈妈再清晰地说出接下来的倾谈目标———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假如孩子懂得自行整理并说出感受,父母便静心倾听,不要打断孩子,待孩子说完后,才与他讨论。
但如果孩子年纪还小,不能有条理地说出原因呢?爸爸妈妈便要设法引导他了。例如可进一步询问孩子的心情:“你觉得很疲倦?”、“你觉得很烦恼吗?”,再抽丝剥茧地引导孩子说出原因。
与孩子讨论时还要注意,不宜强烈否定孩子说出的原因,应给孩子提供合理解释。
禁忌用语:
“那你将来做乞丐吧!”
很有趣,当父母这么说时,大多抱着一种“恐吓”孩子的心态吧!他们会认为,在孩子心目中,乞丐脏兮兮的、要睡在路边、又要在废物箱内拾取别人吃剩的食物来吃……想起已觉可怕!自然不想变成那样。所以这种说法,一定可以吓怕孩子了。其实这种抽象的“吓”,并不能让孩子认清不想上学的原因,也得不到事情的解决方法。同时,孩子觉得父母一开始便否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再谈下去爸爸妈妈都不会明白,亲子倾谈自然无法展开。
“我不喜欢懒惰的孩子!”
孩子非常重视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爸爸妈妈这种抱怨的回应,当然严重伤害他的小小心灵。如前所言,孩子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连自己也不太清楚。听到父母这么说,万一认定自己是懒惰一族,以为这真是原因,从此不再努力时,想要再纠正此观念就困难得多了。
9.当孩子在学校比赛输了
推荐金句:
“输了真令人泄气。但我相信你下次的表现一定会更好。”
孩子下课回来,垂头丧气地对你说:“今天在学校比赛输了!”很多父母虽然为孩子感到难过,却往往会轻视他们悲伤的情绪。随便安慰一下后,便催促孩子温习。可怜的孩子,其实他想表达的不是比赛输了,而是希望父母听他倾诉呢!
所以,爸爸妈妈不妨先把手上的工作放下来,感受孩子的沮丧,做个稍为夸张的“泄气”表情逗逗孩子,让他们笑一笑吧。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明白自己的感受,这才会把不快说出来。孩子可能会告诉你比赛的战况、为何最后输了等等。
爸爸妈妈可在适当的时候加入“是吗?”、“真可惜!”等字句,以示投入。
当然,只是认同孩子的感受是不够的。孩子此时的自信心降至最低点,所以爸爸妈妈同时要表示对孩子有信心,没有因孩子的失败而轻看他,鼓励他继续努力,下次会做得更好。
禁忌用语:
“不要不高兴!比赛一定有赢有输。”
为何不可这么说?明明是基于一片安慰之情嘛!其实很多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越想强迫孩子快乐起来,他只会越陷低潮!孩子明明是不高兴,又怎会因一句话而忽然变得开朗?引导孩子把悲伤、失落用言语表达出来,才是上上之策。我们不是常说:“说了出来人便变得轻松”吗?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跟这个道理一样。
至于告诉孩子比赛一定有胜有负,父母不说,孩子也会明白,现在更深明败者之痛!而且说的人太多,孩子可能已听惯了,不能给他带来任何鼓励作用。
“下次一定赢”
孩子心情低落,爸爸妈妈说些令他振作的说话绝对正确。但一定会赢……你真的可以保证他下次一定会胜利吗?如果下次又输了,怎么办呢?问题便是这个“赢”字了!比赛是否胜利并不重要,在与人竞争的过程中,学习努力、坚持、勇敢、建立自信才是对孩子终身受用的。
10.当孩子测验不及格
推荐金句:
“怎样可以做得好些?”
当孩子测验不及格,他的情绪状况跟输了比赛是差不多的。不过,因为孩子知道父母很关心自己的学业,所以测验不及格给他带来的恐惧、压力、失落更严重。孩子害怕父母的责骂、否定。所以,爸爸妈妈除了要表示明白他的悲伤外,在这个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没有计较,只想帮助他努力做好。
“怎样可以做得好些?”是一句开场白,引导孩子说出这次失败的原因,给他自行思考弥补方法,从而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孩子的回复可能是:“我……可以少玩电玩”、“遇上不明白的题目我要向老师请教”等,它们也代表了孩子的承诺。爸爸妈妈或许会十分惊讶:“看他从前冒冒失失的,原来想起方法来也很清晰。”这种处理方法,既消除了孩子的恐惧,也有值得他学习的东西,父母欣慰之余更了解孩子,不是比责骂他有更多好处吗?
禁忌用语:
“一定是没有好好念书!”
孩子的测验不及格已成事实,再纠缠在从前的表现上,对事情毫无帮助。再者,孩子未必没有努力,不及格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这次的题目真的很深、孩子只是疏忽大意等。那么,是不可以责骂吗?不是不可以,而是即使责骂,应该是依据事实,且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如果孩子真的很努力,却给爸爸妈妈完全推翻,又怎会继续有斗志?
“再不用功,看你将来怎么办!”
有些爸爸妈妈为孩子的成绩着急时,想告诉他书念得不好,将来便不会成功的道理,却不期然“恐吓”起孩子来。可是,这种恐吓的成效因人而异,没有保证。你不可以排除,孩子日后真的想用功时,想起了被父母恐吓的不愉快经历,觉得爸爸妈妈没有真正关心自己的感受,继而沮丧、愤怒,满腔热诚即时灰飞烟灭!谁也不想记起不快的说话,父母这些话语却往往深深留在孩子心中。你决定要继续说吗?
11.当孩子常因不小心而计算错误
推荐金句:
“我知道你很努力,只差一点儿,小心再算—次,加油。”
发现一个有趣而奇怪的现象———当父母帮孩子检查数学功课时,发现他因为不小心而计算错误,而不是因为不懂,往往会骂得更凶!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可能是因为替孩子感到十分不值吧。
不过,爸爸妈妈请谨记啊,每个人都有疏忽的时候,可能孩子真的常常注意力不足,所以因不小心而出错的情况特别多。但此时候最重要的是“体会”、 “提醒”和“勉励”孩子。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体会到他已正在努力,提高孩子对自己“不小心”的警惕,以及激发、诱导他继续尝试,帮助他建立自信。
当孩子还是算错时,父母也请别生气,仔细教导孩子,肯定他明白为何会算错,再说些鼓励的话如:“你已尽了力,最后一定会算对的。”、“只要明白了,再努力没有什么不行的。”教导孩子即使失败了,也要不断努力,才是帮助他克服困难的最佳方法。
禁忌用语:
“你永远都是那么不小心!”
你真的认为孩子“永远”都是这样吗?相信没有父母希望孩子会这样吧!所以,不要因为孩子屡次疏忽,便判定他的将来。即使孩子天生较为粗心大意,也绝对可以藉着父母的鼓励、提醒而进步!况且很多时候,孩子是被父母愈骂愈错、愈凶愈慌。同时心里只顾自责:“自己真的没用,只差一点点最后还是失败。”,自然不会明白要继续努力纠正才是重点。
“你给我做足一星期的数学补充作业!”
这是属于建设性的惩罚吗?让孩子做适量的作业,脑筋自然更灵活,也是有道理。但是,孩子是因为自己不小心,被罚做作业,那不是让他更害怕、更讨厌数学吗?一星期的数学作业份量,又会不会太多了?再者,即使孩子真的乖乖做好数学补充,不小心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善的话,那不是让他更加觉得迷茫,对父母提出的方法也失去信心吗?
12.面对孩子对学业没有信心
推荐金句:
“人人都不是一开始什么都会。我明白你没有自信,但不用怕,我会帮助你的!”
曾经听过一位妈妈抱怨说:“孩子虽然年纪轻轻,却满脑子消极想法,尤其是与学业有关的,常常说,‘无论我怎样努力,都不会成功。’、‘人人都比我好。’等。”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对学业失去信心!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他已屡次作出努力却仍然失败,于是渐渐丧失自信;此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过分紧张,无形中给了孩子沉重压力,当他失败时,内心的自责更大,自我形象更低。
那位妈妈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她不妨向孩子指出他不会特别比人差,每个人都要经过学习才得到知识。孩子是没有自信,但父母一定会帮助他。不过,要注意,孩子的消极想法已根深蒂固,想要凭一、两句话就奇迹般解救他,绝对不可能。但这种说法是个好开始,妈妈接下来要定下有建设性的方法去帮助他。
禁忌用语:
“真正付出了努力,又怎会不成功?”
这是那位妈妈对孩子说:“无论我怎样努力,都不会成功。”的回应。大家觉得问题在哪儿呢?她看来要激励孩子努力,很不错呀!但努力等于成功吗?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假如换成:“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便一定不会成功了。”这样虽然还不够,总比较好吧!
到底那位孩子有没有曾经努力过?相信是肯定的,否则他的伤害不会那么深,最后不会消极至此。他可能在想: “没有期望便没有失望吧。”那位妈妈的回应,却反而加深了他“我就是这么差”的观念,她一定始料不及。
刚刚提及到成功的定义,孩子以为考取一百分、排名第一便代表成功。事实上,只要在努力的过程中,孩子学习到怎样面对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承受压力、不被失败拖垮下来已算成功,也才是真正的成功。倘若那位妈妈早些让孩子知道这个道理,要解决问题便容易得多了。
13.当孩子在考试前感到压力
推荐金句:
“已经努力就可以。考得不好,爸爸妈妈也不会骂你的。不如我们来玩玩……”
成年人和孩子都要承受压力。不过有一点很不相同,成年人的压力大多源自对自己的要求,孩子的压力却大多源自父母!尤其是当孩子在面对考试前,父母希望孩子有优秀的表现,孩子完全可以感受。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自己也努力做好。这样的互动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作用,有助推动孩子向前,本来是很好的。问题是有些父母平日对孩子的学业表现过分紧张,紧张的情绪便会感染给孩子。孩子越怕考得不好被父母责骂,压力越大,超过了可以承受的,便会变得不知所措,表现因而受到影响。
因此,有什么比父母向孩子提出保证更好!孩子最关心的是会否被责骂,既然不会,就轻松得多,但要努力啊!另外,父母亦可跟孩子玩玩棋、唱唱歌,都是一些有效的减压方法。
禁忌用语:
“给我好好记着今天温习的内容!”
“明天看清楚题目作答”
孩子考试,犹如面临大战,身为“军师”的父母,又怎可以不处处关心,事事提醒?以上两句,是很多父母一定会说的话。作用在于“警告”、“提醒”孩子,不要辜负了自己和他的一番努力。目标明确,然而你又想知道,孩子是怎样想的吗?
“原来爸爸妈妈只关心我的学业!”
“爸爸妈妈,我很紧张、很辛苦啊,你们明白我吗?”
是的,父母在孩子考试前,如果只会着重提点孩子在考试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叮嘱他们在考试时要看清楚题目作答、不要忘记温习内容、要留意在时限内作答所有题目等,都只会让孩子心存“父母只关心学业”的观念,压力有增无减。他的情绪变化亦没有被照顾。现在你们知道了,就记得在孩子考试前夕,多些留意他的情绪,教他如何疏导,不要只是在他的学业上给予反应和支持呀。
14.当孩子说:“老师不是这样说。”
推荐金句:
“明天早上再请教老师吧!”
或许很多父母都曾试过,当自己指导孩子做功课时,孩子会怀疑自己的教导,并认为老师教的才是正确的。如果父母肯定自己的指导正确无误,那可能是孩子记错或误会了老师的意思、或者只是老师一时疏忽而说错了,正如父母偶而也会在孩子面前说错一些话一样。
遇上这些情况,父母毋须跟孩子争拗谁对谁错,亦不宜直斥老师:“你的老师说错了!妈妈才是对的!”然后孩子回应说:“老师不会错!我不敢这样作答……”。对孩子来说不是会造成困扰吗?其实一般来说,有问题的只是几条题目。所以不妨叫孩子留待明天上课前找老师问个明白,借此训练孩子的分析能力,有助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父母亦可以写张便条夹在那几条题目上,避免老师误以为孩子说谎。这些做法不单培养孩子进一步探究学问的好习惯,也是尊重老师的好榜样。
禁忌用语:
“妈妈你也不相信吗?”
在儿童的眼中,家庭和学校是他们的两大世界。他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便是身处在这两个环境中。而对孩子来说,老师是学校的权威,妈妈则是家中的权威,两者都跟他有密切关系、时刻影响他的成长过程。所以,硬要孩子选择相信老师还是父母,只会使他左右为难,感到不安和烦恼。当然孩子最要紧的是父母,故真正要作抉择时,孩子会因为怕妈妈不高兴而选择说谎,可是他又害怕题目答错。爸爸妈妈们,你们现在明白孩子的为难吧?不要强迫他们了!不如引导他们寻求学问的真实性还来得重要!
“老师是错的!”
判定老师是错的会伤害孩子,这个说法有点奇怪吧?试想想,如果老师真是错了,而父母亦毫无保留地斥责老师,可能使孩子对老师失去信心。如果是妈妈的错,孩子又会对妈妈失去信心。没有把事情弄清楚便下判断,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对孩子而言是个坏榜样。
15.当父母在“家长日”会见老师前
推荐金句:
“我看到你已尽力。”
这天晚上,伟文躺在床上,却怎样也睡不着。连他也可以感觉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原来是因为明天就是所有孩子都会怕的“家长日”了!明天,妈妈便会到自己的学校,不单看到成绩表,还会跟陈老师交谈呢!“如果我不及格,妈妈一定会责骂我了!”“陈老师会不会说我是非呢?”
孩子在“家长日”前为成绩、为老师跟父母的对话感到紧张、不安,是平常不过的事情。归根究底,那是因为孩子害怕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受到影响吧。孩子会担心因为成绩或行为受到父母责骂。这种精神压力,父母小时候都曾经历,一定可以明白孩子的感受。所以,请以言语安慰孩子啊!让孩子知道,对父母来说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尽了全力就好。父母也要让孩子感到他们一直留意、关心他,故此老师说什么也不用担心。因为老师跟父母的对话,只是希望孩子的学校生活更愉快、学习有进步。
禁忌用语:
“你猜明天老师会投诉你什么?”
说这句话的父母,竟然试图先由孩子说出自己的罪证,让自己有心理准备!也给孩子一个坦白承认过错的机会。接着第二天把孩子说的话跟老师的对应,看看孩子是否诚实,好像有点儿狡猾呢。如果一开始便断定孩子一定有坏行为向老师投诉,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孩子会想:“我是爸爸妈妈心目中的坏孩子吗?爸爸妈妈是否已经讨厌自己?”孩子很自然地产生很多怀疑。父母这样说会很伤孩子的心啊!孩子也会为了挽救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价值,选择隐瞒事实或说谎。
“你先告诉我,有多少科不及格?”
父母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成绩吗?孩子真的会这样想的。把焦点放在“不及格的科目上”,会使孩子对“家长日”感到更加紧张,家长和老师见面后更感到压力沉重。身为父母的,又怎会希望为孩子制造更多不安的情绪,是吗?
16.当父母在“家长日”会见老师后
推荐金句:
“你在……方面做得比我想像中更好。”
我们在上篇文章看到,伟文最初为第二天的“家长日”而辗转难眠。幸好,在父母的安慰和支持下,他放下心头的石头,呼呼大睡。可是,翌日醒来,伟文又开始紧张起来。当他在教室门外见到接过成绩表、跟老师倾谈后的父母,更怕得直冒冷汗。伟文的父母见到他惊慌失措的样子,心想:“应该怎么说呢?”
在这儿的建议是:无论孩子的表现是好是坏,也不用着急于与孩子探讨成绩!孩子一定有做得较好或较差的地方。回到家后,慢慢地先说好的,舒缓孩子的不安和紧张。跟着提醒孩子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孩子因为感到被接纳,所以便较容易跟父母继续谈谈做得不够好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要孩子知道学习在于不断改善自己,同时协助他想出改善的方法和给予鼓励。这样不单能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孩子也能更正面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学习表现。
禁忌用语:
“老师投诉你……”
其实老师一定也有提及孩子做得较好的地方。如果父母一开始便提出老师的指责,会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孩子会觉得老师只会说他的坏行为。当提及老师的投诉时,父母更可能因为觉得愤怒而愈说愈大声。但作为成年人,应先调整自己的心情,不要在孩子的同学面前斥责他,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尴尬,也可能将来被同学取笑。要知道,孩子和我们成年人一样,也要“面子”的啊!而且,不应以“投诉”来评价老师的话,老师只是想帮助孩子而跟家长沟通。
“下个学期你一定要考到更高名次!”
父母如果用警告的口吻表达对孩子学业的不满,孩子所承受压力会更大。他们亦会变得太重视成果,从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他们或许会猜想,如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会对自己怎样?孩子曾经付出过的努力不被欣赏,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和表现也被忽略,这对孩子公平吗?
17.面对要上辅导班的孩子
推荐金句:
“只要肯努力,没有人可以看轻你。”
有些学校为了帮助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追上其他同学的水平,会为他们开办辅导班。成绩较差的同学下课后要留在学校做功课、听老师额外的教导。学校的动机其实很好。可是,有些学生会因为自己要上辅导班,而不能立即回家而感到不习惯。看到别的同学高高兴兴地下课,自己就要到代表“成绩差”的辅导班!不期然同时感到自卑失落。他们会害怕被同学取笑、害怕父母责骂,造成看轻自己。
这些孩子的心态真值得密切关注呀!爸爸妈妈不妨跟他说出以上金句吧。这是针对孩子因太在意别人眼光,而产生的自卑的心态所进行的开导。父母亦要向孩子解释学校开办辅导班的主要目的,只是关心他们、想帮助他们,并不是想集合成绩不好的学生或是歧视他们。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谅解和支特,也会有加倍的能量去面对事实。孩子要能接纳自己后,才能明白努力向上的真正意义。
禁忌用语:
“不想被人笑就要努力”
父母想激励孩子,就不应认同孩子加入辅导班,会被人取笑的错误观念。这样对化解孩子的自卑心态,没有正面的作用呀。那样只会使孩子反而更在意别人的眼光,“上辅导班是一种耻辱”的观念更根深蒂固。虽然孩子也真的有可能因此而奋发图强,但不知不觉也养成他嘲笑弱者的性格。他会认为,现在别人取笑自己,但当自己努力过后,便可以取笑别人了!相反来说,这次的激励没有作用,形成孩子更自卑,想要孩子付出更多努力,便会变得非常困难。自卑的孩子不懂得积极,他们的人生总会被别人牵着走啊!
“谁叫你这么懒惰!”
孩子成绩不好,不可以完完全全归咎于懒惰吧。可能,他的能力真的有限,或者他被考核的过程中的压力导致表现紧张,也可以是他不懂得有效的温习技巧和方法。所以,与其事后责骂,不如帮助孩子重建自信,这对孩子的学业和跟父母的沟通有百益而无一害。表现也被忽略,这对孩子公平吗?
18.面对孩子因成绩优秀而骄傲自大
推荐金句:
“我很高兴你在学业上的表现很出色,不过我更希望……”
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自卑或自负,这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很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价值”的阶段。他们未完全懂得分辨是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于是,自自然然以别人的反应作为依据。以成绩优秀的孩子来说,他们表现好,当然会得到称赞,“我家的小美跟你一样就好了。”听得多了,以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当见到成绩差的同学时,便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父母见到孩子成绩优良,当然很高兴,赞赏他多了,想不到反而害了他。但自负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会跌得很痛!要再次站起来时,也会面对很大的困难。而且自大的气焰会让其他朋友吃不消,从而影响他的朋辈世界。所以父母在表示欣赏孩子努力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讲解自己的期望。让孩子明白谦虚比成绩更重要。能从容面对得失,孩子成长后才能享受美满的人生呢!
禁忌用语:
“比你出色的人还有很多!”
爸爸妈妈以为只要挫一挫孩子的锐气,便会减轻他的自大。虽然这是现实,却会让孩子不明白———“为什么我已经那么努力,爸爸妈妈仍然会抱怨?”、“爸爸妈妈在赞赏那些比自己出色的人吗?”、“是不是只要自己再争取更好成绩,爸爸妈妈才会再喜欢我?”……
原来,孩子可以只因为一句话而联想起这么多问题。这是父母意想不到的吧!孩子为了得到最后胜利,可能会更拼命。越拼命,压力就越大!而且孩子真的没有可能“天下第一”,那是个无法达到的傻理想,各位爸爸妈妈也不忍心看到孩子这样吧。
再者,父母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人与人可以比较”、“成绩好代表出色”的观念。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即使别人成绩差,也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自以为自己成绩好便了不起,忘记观察别人的优点,人生会变得少了很多乐趣呢!
19.当孩子因升级而紧张
推荐金句:
“记得从前的我升级时也很紧张……”
孩子往往对爸爸妈妈的童年很感兴趣。不相信吗?跟孩子翻翻你的旧相簿就知道了一一“妈妈小时候很可爱啊!”、“爸爸,为什么你的鞋子那么高?”所以,当孩子因为升级而感到紧张,父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指导,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呢!
孩子害怕什么?试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是啊,会怕新老师很恶、会怕与新同学相处得不好、会怕新课程太深,应付不了等。而且更会希望回到从前,和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班!
父母那时候怎样消除紧张的感觉呢?或者,他们当时最需要什么?父母把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明白他的感受,原来自己并不孤单啊。父母亦可说说自己从前开学的趣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妨提出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方法,例如教导孩子如何主动结识新朋友。怀着轻松的心情,孩子往往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禁忌用语:
“又不是第一次升级,有什么好紧张的?”
爸爸妈妈说的也是,又不是第一次升级,年年都有啊,孩子为什么要紧张!那不是很可笑吗?或许真的是很可笑,但请体谅孩子的无可奈何吧。孩子可能也试过这么对自己说,可是却没有什么成效。因为紧张、恐惧的情绪根本没有得到解决方法而消除。
孩子其实每次升级都会紧张,只是父母一直忽略孩子担忧、紧张的来源吧!孩子这次忍不住,终于要爸爸妈妈解救了,父母的回应却是带点轻视,孩子认为连父母都帮不了自己,还是明年再紧张一次罢了。相信父母也是想安慰孩子的,意思带点“你要常常面对,不用怕的,你要懂得习惯。”,但孩子就是不懂得“如何习惯”啊!
事情不是这么复杂的,想帮助孩子,只要坚持我们一直强调的“鼓励孩子把感受说出来”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跟他并肩同行的。
20.面对孩子投诉老师
推荐金句:
“你一定感到很委屈了?”
下课回来,孩子气呼呼的,投诉老师说:“老师今天处事很不公平!她没有查清楚事件,便责罚了我们,气死我了!”这时候!父母该怎样做呢?
爸爸妈妈可先如实反映孩子的感受,以示认同———“你一定感到很委屈了?”再倾听孩子的叙述。其实在所有亲子沟通中,孩子都需要父母聆听心中的委屈,使悲伤、生气的情绪得以发泄出来。所以父母以言语表达体会孩子的感受后,还要引导孩子把气话说出来。孩子把内心的话说出来后,心情自然会舒畅得多。
要投诉老师吗?请记着重点不在于老师有否不公平、或要为孩子讨回公道。人生总有不公平的事情吧!父母的教导应着重培养孩子,以尊重别人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与别人协调的能力。另外,孩子学懂接纳和适当的忍耐也是非常重要的。好好聆听孩子的话也是尊重和疼爱他们的表现呢!
禁忌用语:
“即使老师怎样对待你,你也要尊重他!”
爸爸妈妈教导孩子尊重老师,绝对没有错。但以这次事件看来,父母便不应该妄下判断老师的对错。因为事情的真相还未清楚,父母这种说法却已认定了老师是错。孩子便会觉得:为什么别人做错了,我还要尊重他?如果孩子觉得解释不合理,纵使行为上尊重老师,内心仍会感到不忿和无奈吧!或许长大后会形成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呢!
“我看你一定是做错了什么,老师才会误会你。”
父母绝对不能把责任推在孩子身上,这是大忌!而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委屈。父母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他们不了解自己和不被尊重,质疑他们为什么不先听听整件事的经过和自己的想法。可能你也猜到,孩子不想再跟父母倾谈有关学校的事了。更严重的还是孩子不再把心事告诉父母,甚至觉得成年人都是不可靠,这正是造成很多年青人有反叛言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21.当孩子问为什么要考试
推荐金句:
“考试是很辛苦。但每个人都要经过考验才会有进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