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01太空漫游

阿瑟·克拉克(英)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楔 子
每一个现在活着的人,身后都站着三十个鬼,因为自有人类以来,死去的人恰好是在世的人的三十倍。自从洪荒初开,大约已有一千亿人出没在地球这颗行星上。
这个数字之所以值得玩味,只是因为出于奇怪的偶合,在我们这个宇宙——即银河系——也恰好有大约一千亿颗恒星。所以在这个宇宙里,每一个生存过的人,都相应有一颗星星在天空闪耀。
可是,所有这些恒星都是太阳,而且一般都比我们称作太阳的这颗不大的、邻近的恒星更为辉煌灿烂。而且,这些异域的恒星中,许多——也许大多数——都各有环绕它旋转的行星。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天空中自有充分的土地,足够给人类——包括最原始的猿人在内——每人一块天地,向每人提供一个私人的天堂或者地狱。
至于在这一切潜在的天堂和地狱中,有多少寄居着生命,这些生命又是何种生物,我们还无法臆测;它们中间离地球最近的也比火星或金星要远一百万倍,而这两颗行星还只是我们的下一代才能问津的遥远目标。但是,距离的屏障正在消失,我们总有一天会同可以与我们相匹敌的甚至可以主宰我们的某种生物,在星际间相遇。
人类对于这种前景,一直是迟迟未敢正视的;到今天还有一些人希望这种前景永远不会实现。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既然我们自己即将闯人空间,这种相遇为什么还不会发生呢?"
确实,究竟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一个十分合理的问题,这里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但是请记住:这仅仅是个虚构的故事。
真实的情况必然更为惊心动魄。
第一章 太古一夜
一、走向消亡的道路
旱情已经持续了一千万年,恐怖的爬虫统治时代早已结束。在后世称作非洲的大陆上,沿着赤道,生存的斗争达到了新的凶残高潮,还看不出胜利谁属。在这一片荒芜、龟裂的土地上,只有那纤小的、敏捷的或者凶猛的生物才有繁衍甚或仅仅是生存的希望。
草原上的人猿,既不纤小,也不敏捷,也不凶猛,因而繁衍不盛;实际上,他们在种族消亡的道路上已经走得相当远了。高踞在一个不大的晒焦了的山谷上面,大约五十个人猿占据着一群洞穴。北边二百英里处高山上的积雪融流成一股溪水,不畅地横贯谷底。时令不好,溪水完全干枯,这一族人猿就得忍受干渴。
这一族人猿从来吃不饱,这时更闹着饥荒。黎明的微光照进洞穴的时候,望月发现他的父亲已在夜间死去。他并不知道“死者” 就是他父亲,因为父子关系是他完全不能理解的概念,但是看着那枯槁的尸体,他还是感到隐隐不安。
两个婴儿已经在抽泣着要吃的,但听到望月向他们咆哮就又安静下来。一个婴儿的母亲防护着她喂不饱的后裔,对望月回吼了一声;对她的无礼,望月很想打她一掌,却感到没有力气。
天已亮得可以出洞了。望月拖起那具枯槁的尸体,弯身钻出洞顶低悬的出口。到了洞外,他把尸体扛在肩上.站直身于——这个世界,只有这种动物能够站立。
望月在同类里是个大个子,身高接近五英尺。虽然营养很不足,体重仍然超过一百磅。他遍体毛发,肌肉发达,半人半猿,但从头颅来讲,更接近于象人而不像猿。他前额很低,眼眶上边眉宇突出,然而他毫无疑问具有演变成人的基因。当他放眼观察四周充满忧患的冰河层的世界时,眼神里已经闪耀着超过猿猴智能的素质。那双黑色深陷的眼睛有了觉察力的萌芽——智慧的发端要若干年代以后才有可能成熟,也随时可能很快消失而永不复萌。
没有危险的迹象。于是望月开始沿着洞外几乎笔直的陡坡攀援而下,肩头的重负并没多大影响。同族的人猿似乎在等待他的信号,这时也纷纷从石壁低处的住处钻出来,开始匆匆奔向泥泞的小溪,去喝早上第一口水。
望月朝山谷对面了望,看“那些猿人” 出现没有,这时还没踪迹。也许他们还没离开洞穴,也许已经去山边的远处觅食了。
既然不在眼前,望月也就把他们丢在脑后;他这个时候只顾得上一件事。
首先,他得摆脱掉“死者”,但这倒是一件不必费什么心思的事。这个季度已经死了不少人猿,月在上弦时,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死在他的洞里,他只要把尸体放在丢过死婴的地方,鬣狗就会处理后事。
在小山谷通向草原的开阔处,一群鬣狗已经在等着,几乎象是知道他会来到似的。望月把尸体留在一丛灌木下边——以前丢下的骸骨都已不见——然后匆忙回到本族人猿那里。从此他也就再没想到过他的父亲。
他的两个配偶、其他洞里的成年人猿以及大多数幼猿,都在山谷深处干旱得枯萎的树木间觅食,寻找浆果、带汁的根茎和树叶,以及蜥蜴或鼠类等可遇而不可求的佳肴。只有婴儿以及老年中体力最弱的留在洞里;如果搜寻一天还有些多余的食物,他们也可能被喂给一些。不然,鬣狗不久就又要走运。
但是这一天的收获不坏——虽然由于对过去并没有真正的记忆,望月其实并不能对不同的时间加以比较。他在一棵死树的桩子里找到一窝蜜蜂,因此享受到人猿所曾品尝过的最佳美肴;接近黄昏,领着一群人猿回洞时,他还不时舐咂着手指头。当然他也被蜇刺了不少次,但他对这没多加注意。他这时感到心满意足,恐怕这一生中也难得再有超过的时候;因为,尽管他并没吃饱,却已不感到饿得软弱无力。这已是人猿们能够达到的最高期望。
他走到小溪边上,心满意足的劲头就消失了。“那些猿人”
就在那一边。他们每天都在那一边,但还是照样讨厌。
他们大约有三十个,看起来同望月自己的一族也无法区分。
他们看见他走来,就开始手舞足蹈,在小溪那一边尖声叫着;望月的一族也同样回报。
对峙持续了大约五分钟;突如其来的表演也同样突然地告终,于是大家都饱饮一通那带泥的水。荣誉得到了保持;双方都各自申明了对领上的主权。完成了这项的公干以后,那一族就沿着小溪自己的一方离去。有草可吃的地方现在离开洞穴最近的也超过了一英里,而且还得同一群象羚羊似的大兽分享,这些大兽对他们也只不过稍加忍让而已。大兽前额上都长着凶恶的利刃——是人猿们生来不具备的天然武器——因此也赶不掉它们。
所以,望月和他的伙伴们咀嚼着树叶和野果,聊以充饥——殊不知就是这些近在咫尺与他们争食的,却是他们不敢奢望的大宗食物的潜在源泉。然而,漫游在草原和树丛中的这成千吨美味肉食,不仅是他们膂力所不能取的,也是他们想象所不能及的。
本来绰绰有余,他们却在慢慢地饿死。
在暮色苍茫中,这一族人猿平安地返回洞穴。留在洞里的受伤母猿,看见望月带回满挂浆果的树枝,高兴得咯咯直叫,接过去迫不及待地吞食起来。虽然那里面没多少营养,但可以帮助她支撑下去,直到豹子咬的伤口愈合后能再出去觅食。
陡坡下部一个洞穴中传来阵阵的尖叫和呼号,望月似醒非醒,他无须听到豹子偶然发出的吼声,也准确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在黑暗的低处,老“白毛”和他一家正在挣扎、正在死去,而望月的头脑中却一次也没闪过他可以去设法救援的念头。无情的生存逻辑排除掉这一类的幻想。整个山边虽然到处都听得见尖叫和呼号,却没发出一声抗议。每个洞穴都鸦雀无声,惟恐招来祸事。
喧闹声刚才过去,望月就可以听到尸体拖在石头上的声音。
只经过几秒钟的时间;随后那豹子就把猎物叼好。它嘴里衔着受害者,轻步缓缓而去,再没发出声响。
望月爬出洞穴,攀登到洞门口的一块巨石上,蹲在那里巡视山谷。
他时而观察山谷,时而观察月亮,但一直在竖着耳朵听。他打了一两次瞌睡,但他睡着时非常惊醒,最轻微的声响也会使他警觉。他虽已年高二十五岁,但各个器官机能还都完好;如果他继续走运,避开意外、疾病、野兽和饥饿,也许还能再活十年。
夜越来越深,寒冷而清澈。没再发生令人惊慌的事件。月亮冉冉上升,还有一些星座由于赤道地平视差,却是人眼所看不见的。在洞穴中这一阵阵时睡时醒、提心的等待中,进入了后世称为梦魇的梦境。
明亮度高过任何星斗的一束耀眼的光辉,两度在天空中缓慢划过,升到天顶,又向东逝去。
二、新奇的东西
深夜,望月突然惊醒。
他在臭烘烘的黑暗洞穴中坐起来,竭力想听清楚外边夜间的动静,心灵中逐渐产生怕意。在他的一生中——比他的同类中大多数能期望活到的年龄已经长了一倍的这一生中——还从来没听到过类似的声音。虎豹是静悄悄地逼近的,只有偶然的泥土滑落或者树枝折断才会暴露。而这是连续不断的碾轧声,还越来越响。
听起来象是某种庞然大背在夜间游动,并不企图隐蔽,也不顾忌任何障碍。望月还清楚地听到一丛灌木被连根拔起的声音,巨象是常这么干的,可是除此之外巨象同虎豹一样,动作是轻悄悄的。
随后又出现一种望月无从辨认的声音,因为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中还从来没听到过。那就是金属落在石头上的撞击声。
望月在黎明时带着他那一族人猿下到河边时,正好对面碰上了“新石”。因为最初的响声过后没发生什么情况,望月差不多忘记了夜里的恐怖,因此没把这新奇的东西同危险或是惧怕联系起来。
这新奇的东西是一个长方形的板块,有望月身高的三倍那么长,却只有他两手合抱那么粗;它是用完全透明的物质制造的;要不是初升的太阳照在它外缘上有反射的闪光是不容易看到的。
由于望月从来没遇到过冰,连清澈的水也没见过,他对这件怪物想不出有什么自然界的物质可以比拟。它肯定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虽然望月对大多数新生事物是小心谨慎的。但对这个怪物却没犹豫多久就凑了上去。由于没动静,他还伸手去摸了摸它那冰凉坚硬的表面。
经过了几分钟的集中思考,他得出了一个聪明的解释。它肯定是块石头,一定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许多植物就是这么长出来的——象小石子一样的白色带浆的东西,似乎就是在黑暗里几个小时中钻出土的。
只经过三四分钟时间,望月就在这种真正卓越的抽象思维的推动下,得出结论并立即付诸实践。那些白色带浆的植物是很好吃的(虽然其中有一些会引起剧烈的病痛),也许这个高大的东西也……?
舔了几下,又啃了几下,他很快就清醒过来。那是不能吃的;于是,作为一只懂事的人猿,他继续走向河边,照例向“那些猿人” 尖叫一阵,竟把那水晶般的石块忘了个一千二净。
黄昏时,他们一边提防四周提前出来觅食的野兽,一边匆匆地在溪边喝了水,开始攀登回洞。他们离开“新石” 还有一百码之遥,就开始听到声音。
那声音刚能听到,却使他们个个停下脚步,大家都在半路途中呆呆地站住,下巴耷拉着合不拢嘴。这是一种听了要发疯的单调的、反复的颤音,断续地发自那透明的物体,听到的无不失魂落魄。在非洲大陆上这是第一次——在三百万年中也是最后一次——听到了擂鼓之声。
颤音越来越响,越来越急促。人猿们马上象是梦游人开始向前挪步,走向那强制性的声源。擂鼓的节奏,他们的后代在若干世代后才会创造出来,这时已使他们的脉搏引起共鸣,使他们不时踩出舞蹈的碎步。他们围绕着大石块,完全着了迷,忘了一切:那一天的劳顿、黑夜降临后的危难、肚子里的饥荒。
鼓声越来越响,夜越来越黑。阴影在拉长,空中的光线在消逝,那晶体则开始发亮。
那晶体逐渐变得不那么透明,浸透上淡淡的乳色寒光。可望而不可即,形状捉摸不定的影像在它的表面以及它的深处游动。
影像聚合成一条条光柱和阴影,又复交叉呈条辐状,向四方散射,并开始旋转。
光轮越转起快,鼓声的节奏也随之加速。人猿们一时完全着了迷,瞠目结舌地注视着这烟火般的表演。忘却了前辈传下的本能和自身今生的教训;在通常的情况下,他们谁也不会在天这么晚的时候离开洞穴这么远,因为就在他们停止一切活动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的时候,四周的灌木丛中却充满一动不动的身形和一双双圆睁的眼睛。
他们绝没想到:他们的头脑正在被探索,身体正在被测量,反应正在被研究,潜力正在被衡量。开始时,这一群人猿半弯着身躯,象一组泥塑,一动也不动。接着,离开板块最近的人猿突然苏醒过来。
这只人猿并没挪动位置,但是他的身躯摆脱掉呆滞状态,开始活动起来,象是由无形的线牵动的木偶。头左右摇摆,嘴张了又合;手微紧又放开。然后他弯下身去,扯起一根长草,试着用笨拙的手指打成草结。
他好似一个受摆布的东西.挣扎着想脱开掌握住他躯体的某个精灵魔鬼。他气喘吁吁。两眼充满恐惧,一边强制着自己的手法去做从来没做过的复杂动作。
尽管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头来不过把那根草揉个粉碎。
随着碎草落地,控制住他的力量也就脱开,他又一次僵化得一动不动。
另一只人猿活动起来,作了同样的动作。他比较年轻,适应性强一些;那年长的失败,他却得到成功。于是在地球这颗行星上,出现了第一个原始的草结……
轮到望月,他没感到怎么害怕。他的主要感觉是一种模糊的不满,因为他肌肉的抽搐、四肢的挪动.都不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志。
他不知不觉地弯下腰,捡起一块小石头,伸直腰后看见晶体板块里出现了新的影像。
格子以及移动、跳跃的图形已经消失,变成了一组同心圆,都围绕着一个小的黑色圆盘。
按照自己头脑里的无声命令,他把小石头举过头顶,笨拙地扔出去。石头脱靶有好几英尺远。
再试一次,那命令说。他四处寻找,又找到一块碎石。这一次打中了板块,发出一声铃铛响。还是离靶心很远,但是瞄准已有进步。
第四次试投,只离靶心几英寸。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其强烈犹如性的兴奋,浮上他的脑海。接着控制放松了;他不再感到任何冲动,只想站着静候。
一个接一个,整族人猿都短暂地受到摆布。有的得到成功,但大多数都没有完成指定的任务,而全体都相应地得到快感的奖励或者得到苦痛的惩罚。
这时,人猿们犹如大梦初醒,都摇了摇脑袋,随即开始沿着小径返回洞穴。他们谁都没有回头,也没有对于照着他们回家的奇特光亮感到诧异。
三、一只疣猪
那晶体不再使他们的头脑着迷,不再用他们的躯体进行实验以后。望月和他的伙伴们就都记忆不起所见到的现象。第二天他们出去觅食时路过那晶体,连想都没再想一下,只是把它当作生活中无须注意的背景中的一部分罢了。他们吃不了它,它也吃不了他们,因此它没什么重要。
在河边,“那些猿人” 又照例进行了无效的威胁。他们的头领——与望月的身量和年龄都相仿的一只独耳人猿,但体力较差——甚至还短暂地侵入望月一族的领土,大声尖叫,挥舞着手臂,想要灭对方的志气,长自己的威风。河溪中的水都深不过一英尺,但是独耳越向前走,就越犹豫,越不自在。他很快就停下来,然后带着几分做作,端着架子向后转,回到自己的伙伴中间。
除此之外,每天的例行事务都没任何变化。这一族人猿采集了聊以苟活一天的食品,没发生死亡。
那天夜里,晶体板块仍在它自身散发出的光和声的脉冲中等待着。但是,它巧妙安排的节目这时却已与前不同。
它完全不理睬某些人猿,好似集中其注意力在最有出息的对象上。这些对象之一就是望月;他又一次感到一些敏感的触须伸入他头脑中不常使用的僻径中去。接着,他开始看到幻像。
他看到的是一幕太平的家庭景象,与他熟悉的情景只有一点不同。神秘地出现在他眼前的夫妇和两个婴儿都吃得肚满肠肥,浑身皮肤油光怪亮——这样的生活条件是望月从来想象不到的。
他不知不觉摸了摸自己突出的肋条;而那些生物的肋条则包裹在层层的脂肪下面。他们不时懒洋洋地稍稍挪动一下,消闲地斜倚在洞口附近,全然是一幅与世无争的模样。那只成年的公人猿偶然还大大地打个饱嗝儿,表示心满意足。
没有其他活动,过了五分钟,那情景又突然消失。晶体又恢复成黑暗中的闪光轮廓;望月象大梦初醒,摇了摇脑袋,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随即带领自己一族人猿归洞。
对于所见到的情景,他在意识中并不能回忆,但是那天夜里他坐在洞口闷闷沉思,耳朵习惯地适应着周围环境中的嘈杂声,这时望月第一次感到一种新的强烈感情的阵阵隐痛。那是一种隐隐约约逐步扩散的羡慕感——对于自己生活的不满意。他摸不清这种感情的原因,更说不上怎样克服;但是,不满已经进人他的灵魂,于是他也就朝着演变成人类迈出了一小步。
到了下一次新月出现,这一族人猿中已经死去两个,出生一只。两个死去的,一个是由于饥饿;另一个是发生在每夜的例行表演,一只人猿在试图把两块石头巧妙地互相敲击时突然倒地不起。当时,晶体马上就熄灭了光亮,而人猿们也就从着迷中解脱出来。但是倒地不起的人猿没再动弹过,第二天早晨当然连尸体也不见了。
第二天夜里没再进行表演;晶体还在分析其自身的错误。在黄昏中,人猿们途经这晶体时,也就完全没注意到它的存在。第三天夜里,晶体又已准备好对人猿们进行实验。
那四只肥胖的人猿还在那里,这时却在做着不寻常的动作。
望月开始不能控制自己地颤抖起来;他感到自己的头脑要胀裂,想要避开眼光不看。但是,那无情的精神控制并不肯放松其掌握;他被迫把这一课进行到底,尽管这是违背他的全部本能的。
那种本能对于他的祖先曾经大有好处,过去的日子里天暖、雨足、土肥、草壮,食物无处不有,信手可得。但是时代变了,过去世代相传的智慧变成了蠢行。人猿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否则就一定要消亡——正好象绝种在先的巨兽,骨骼已经形成化石。
就这样.望月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晶体板块,而他的头脑则任凭它对自己进行还是捉摸不定的操纵。他多次感到恶心,还总觉得饿得慌;他的双手还不时地和不自觉地握成将要决定他的新的生活方式的姿势。
一长串疣猪(疣猪,非洲产的一种野猪,脸部有肉赘。)哼哼哧哧地横过小径时,望月突然站住了脚。过去,猪和人猿一向是互不相扰的,因为二者之间并无利害冲突。象一切并不争夺同类食物的动物,一般彼此只是不相干扰、敬而远之而已。
然而这时望月却停下来看着疣猪,和自己不能理解的冲动斗争着,拿不定主意。接着.象是在睡梦中似的,他开始在地上搜寻——至于搜寻什么,即使他能够说话,也是难以言传的。反正他看到时就会知道。
他看到的是一块沉重的带尖的石头,有六英寸长,虽然并不称手,也还将就可用。他抡起拳头,对于突然增加的重量迷惑不解,同时却觉察到一种喜人的力量和权威感。他开始奔向离他最近的一只疣猪。
即使以疣猪的智力标准来衡量,这也是一只年幼无知的畜生。
虽然它在眼睛的余光中看到了望月,在开始时却没把他认真对待。
怎么能去怀疑这种善良的动物会居心不良呢?它继续啃着草,不提防望月手中的石锤打得它失去了知觉。由于杀戮得轻巧麻利,其余的疣猪竟未受惊,仍然食草如故。
所有其他的人猿先都站立旁观,这时带着几分羡慕、几分惊异地围住望月和他的猎物。一只人猿接着捡起那沾了鲜血的武器,开始捶打那只死猪。其他的人猿也随手拿起能找到的树枝和石块参加进来,把那目标捶打成一摊肉酱,方才罢手。
打完,大家感到无聊,有的散开去,有的则迟疑地围着已经难以辨认的尸体——世界的未来在等待他们的决定。奇怪的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一只怀抱着婴儿的母猿才开始舔了一下手中握着的带血石块。
尽管望月看到了那么多的示范,他也只是经过了更长的时间以后,才真正了解到他今后再也不必忧虑温饱了。
四、与豹子的较量
然而,人猿们还需要其他的助力,因为他们的牙齿和指甲只能撕碎兔子,再大的就无能为力。有幸的是:大自然早已提供最适合的工具,只等待他们智力发展到懂得去利用。
首先,有一种粗糙但很有效的刀锯,其式样足可为人猿服务达三百万年之久。那就是现成的羚羊带齿下颚骨;这件工具在发明钢铁之前将不会经过实质上的改进。还有小羚羊角,那是现成的锥子或匕首;而几乎任何小动物的完整下颚,都可以制成刮擦的工具。
石棒、牙锯、角刃、骨刮——这些就是人猿赖以生存下去的神妙发明。
人猿已经有了这第一次幸遇。机会不会再来;未来实际上将完全操在他们自己的手中。
人猿们再也不会由于饥饿而变得冥顽不灵,他们有了闲空,也有了进行最初步思考的时间。他们对新的生活方式已经习以为常,尽管那板块还竖立在河边小径旁边,谁也没把它同新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如果他们竟而停下来考虑一下事情的经过,他们也只会吹嘘自己是通过本身的努力才取得其地位的改善的;实际上,他们早已忘记还有过其他的生存方式了。
那一族人猿偶然也还会遇到匮乏的日子,虽然这种日于已经不致再威胁到他们的生存。有一天直到黄昏他们还未捕杀到任何东西;望月带领着疲乏、不满的伙伴们回家,洞穴已经有望。就在他们洞门口,他们发现了大自然难得提供的好运气。
一只成熟的大羚羊就躺在小径旁边。它的一条前腿折断了,但它的斗志并未大减.围拢在四周的豺狼还远远避开它那一双利刃般的犄角。豺狼并不怕等候;它们理解只须要伺机而动就成。
但是豺狼们忘记了生存的竞争,人猿一到,只好悻悻而退。
人猿们也小心地围着转,保持在那双危险的犄角触及范围之外;然后他们开始使用棍棒和石块进行攻击。
攻击进行得并不十分有效,也并不协调;等到那只可怜的羊一命呜呼,天已接近全黑——豺狼们又恢复了勇气。望月左右为难,弃之则饿肚子,留下来又害怕,逐渐意识到也许自费了气力。再呆下去太危险了。
接着,绝非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他表现出是个天才。
经过巨大的努力,他想象到把这只死羚羊——置于他自己洞穴的安全地点。他开始拖着羚羊走向峭壁;其他人猿马上懂得他的意图,群起相助。
如果他事先知道这任务的艰难,他是不会试着去干的。只是靠了他的蛮力气,以及爬树祖先遗传给他的敏捷,才使他把那具兽尸拖上陡坡。有好几次面临挫败,伤心得要哭,几乎舍弃掉那猎获物,但是象饥饿一样源远流长的坚韧性格,驱使他坚持了下来。其他人猿有时候是助力,有时候反而成了阻力,多数情况下是碍手碍脚的。然而最后终于成功;血肉模糊的羚羊被拖进了洞口,这时太阳的余光已在天空中消散;于是大嚼开始。
几小时后,肠满肚胀的望月一觉醒来。不知为什么,他在黑暗中坐起来,吃得同样饱饱的伙伴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四周,他却竭力听着外边黑夜中的动静。
除了他周围的低沉鼾声,什么也听不见;整个外界似乎都已入睡。在明月高照下,洞口外的磐石色如白骨。任何灾难的预感都似乎是绝对不切实际的。
然后,从远距离以外,传来一颗石子落地的声音。又害怕,又好奇,望月爬到洞外的岩架上,朝着峭壁下方凝视。
不见则已,一见竟使他吓得四肢无力,长时间动弹不得。就在下面二十英尺远,两只金光闪闪的眼睛正在向上直瞅着他;目光吓得他失魂落魄,全未感觉到在他们身后一只步履轻捷、花色斑斓的躯体正在迅速而无声地蹿石跳涧而来。豹子从来也没爬到这么高。它肯定明知各洞里都住着人猿,但它没光临下边的洞穴。它是追逐着其他目标;循着血迹,攀登上月光如洗的峭壁几秒钟以后,黑夜由于上边洞里的人猿的报警尖叫而更加凄厉。豹子意识到自已失去突袭的因素,径自怒吼一声。但是它并未停止前进,因为它知道它没什么可害怕的。
豹子用到岩架,在那狭窄的露天处稍息片刻。血腥到处可闻,使得它那凶残而不发达的头脑集中到一种压倒一切的欲望。
再也不迟疑,它轻步跨进洞去。
就在这时,豹子犯了它第一个错误,因为它一旦走出月光之外,甚至它那双超级夜光眼睛也有一瞬间的不适应。豹子背对着洞口半个身影映衬着,人猿看它比它看人猿更加清晰。他们十分恐惧,但他们并不再是完全无能为力了。
豹于傲慢自信地吼叫着,挥舞着长尾,趋步向前搜寻它急切欲啖的嫩肉。如果它是在露天处遇上猎物,它是不会碰到问题的;但是,这时人猿们已无退路,绝处求生使它们分外勇敢。而且,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有了成功的手段。
豹子感到头上挨了发昏的一击,才知道事情有些不妙。它两只前爪扑将过去,脚爪抓进嫩肉,引起一声哀号。随后,一个尖东西刺进它的侧背,痛彻心腹——一刺、再刺、三刺。它打着旋企图攻击在它四周又叫又跳的身影。
豹子的鼻头又挨了一下重击。它向着一片模糊移动的白光张牙咬去——却啃在一根无用的白骨上。最后,屈辱得难以置信,它的尾巴竟被连根拔掉。
豹于又掉转身,把一个胆大妄为的刽子手摔到灾壁上。但是不论怎样挣扎,它总逃不脱雨点般的撞击,笨拙而有力的拳头挥舞着粗糙武器的捶击。它的吼声音阶渐变,由疼痛而震惊,变成不折不扣的恐惧。这难以餍足的猎食者这时变成了被猎获的对象,拚命地企图退出战场。
它接着犯了第二个错误,因为又惊又怕,它竟忘了它的所在。也许是让雨点般落在它头上的锤击打得头晕眼花,它陡然一蹿跳出洞外。一声恐怖的号叫,它凭空摔到岩外。似乎隔了很久,它才哄的一声摔在峭壁半腰处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然后,就只听得到碎石滑落的声音,不久回声也在黑暗中消失。
在胜利的陶醉中,望月手舞足蹈,对着洞口结结巴巴地说个不停。他正确地意识到,他的整个境界已经出现了变化.他再也不是他周围各种力量的无能为力的受害者了。
随后,他回进洞里,并且有生以来第一次足足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人猿们在峭壁下找到了豹子的尸体。这具被制服了的魔鬼,即使在死后,还使大家久久不敢走近,但是人猿们随后就手执骨刀和骨锯凑拢过去。
这项工作相当艰巨,他们这一天没再外出狩猎。
五、凌晨的遭遇战
望月在黎明的微光中率领他一族人猿走下河谷时,没有把握地在一个熟悉的地点停了下来。他知道有一样什么东西不见了,但他记不起究竟是什么。他没为这个问题费脑筋,因为今天早晨他思想上有更重要的事情。
他永远不会知道水晶板对他的影响;而他的伙伴们在晨雾中围在他身后时,谁也没纳闷他为什么在下到河谷的途中要在这里踌躇片刻。
“那些猿人” 在河滩的自己的一方,在自己领土内从未被侵犯的安全地带中,在晨曦中看到望月和他族里的十几个公猿,开始还只是毛簇簇的一团。他们马上就象哨兵盘查口令般地开始呼叫,但是这一次与往常不同,没有回答。
望月和他的一队人步履稳健地、目的明确地——尤其是,一声不响地——走下河边耸立的丘陵地带;随着他们渐渐走近,“那些猿人”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例行呼唤静了下去,代之以不断增长的恐惧。他们虽不明确,但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新的情况.意识到这次遭遇将与往日迥然不同。
望月一队人在水边停下来,“那些猿人”一时勇气复萌。在独耳的领导下,他们又半心半意地重唱起战歌。但是战歌只唱了几秒钟,他们就被一种恐怖的形象给吓呆了。
望月把手臂高高举起,暴露出迄今隐藏在他伙伴遍身长毛后边的手中物。望月手执一根粗树枝条,上面插着血淋淋的豹子头。豹子血盆大口用树枝撑开着,一排獠牙在晨曦中闪现着阴森森的白光。
“那些猿人” 大半吓得不敢动弹,有一些慢慢地踉跄后撤。
望月等待的就是这种鼓舞的迹象。他高举着那血肉模糊的战利品,开始涉水渡河。他的伙伴们稍事迟疑,也一拥而过。
望月登上彼岸时,独耳还坚守着阵地。他没后逃,也许是因为勇敢,也许是因为愚蠢;也许竟还是因为他难以相信真的发生了这种侵犯。懦夫也罢,豪杰也罢,到头来并无差别,他那懵懂的头脑挨上了豹子头的狠狠一击。
望月仁立在新败将身边,不知所措,一时难以理解死豹还能咬人的神奇事迹。这时他成了世界的主宰,竟不知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但是,他会想到要干些什么的。
六、人类的兴起
一种新的动物在地球上繁衍开来,从非洲的中心地带逐渐外移。他们数量还很稀少,匆匆的调查还可能未加注意,因为当时的陆地海洋充满数以亿万计的生物。还很难说这种新的动物是否能够生存下去,更不要说是否能够兴旺起来。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的猛禽巨兽都已绝迹,这种新的动物前途也难卜。
在晶体降落到非洲之后的几十万年中,人猿们毫无发明可言。然而,他们已经开始了变化,发展了任何其他兽类所不具有的技能。
人猿的巨牙越来越小,因为巨牙已经不那么有用。带棱角的石块可以用来挖掘根茎,切割坚硬的皮肉或纤维,已足以代替利齿,并产生难以估计的效果。人猿们的牙齿受伤或磨损,不会再因此挨饿;最粗糙的工具也可以使他们的寿命延长许多年。獠牙即去,他们的面形也开始改变;突出的嘴巴退缩回去,大下巴也秀气一些,口中也能发出更清楚的声音。语言还是一百万年以后的事,但是向着语言发展的最初几步已经迈开。
同时,世界也开始变化。每次相隔二十万年,冰河期四度席卷大地,在地球各地留下了伤痕。除去热带以外,凡是过早地离开祖辈家乡的生物,在冰河袭击下都荡然无存;象筛选种子一样,一切不能适应冰河的生物均被淘汰。
冰河逝去,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也大部消亡——包括人猿。与众不同的是,人猿们留下了后裔;他们没有单纯地消亡——他们得到了改造。制造工具的从自己的工具中得到了重生。
通过使用棍棒和燧石,人猿的手变得灵巧起来,这是整个兽类绝无仅有的,从而使得他们可以制造更好的工具,而工具又使他们的四肢和头脑更加向前发展。这是一个不断加速、不断积累的过程。其最终结果产生了人类。
与只晓得现在的兽类不问,人类取得了过去的知识,并且开始探索未来。
人类同时也在学习驾驭自然;由于掌握了火.人类为科技打下了基础,从此远远离开了他们作为兽类的起源。石器让位给钢筋,又让位给铁器。游猎为家业所替代。部族成长为村落,村落又演变成城镇。靠着在石头、陶器和纸革上的刻划,语言得到永生。人类随即发明的哲学,乃至宗教。他们把自己的形象置之于上天,说是与神灵井存也并非不确切。
人的体力越来越弱,他的攻击手段则变得日益更加可怕。从石器,而铜器,而铁器,而炼钢,人类制造各种各样穿刺砍削的武器,而且他们早就学会了远距离地杀伤敌人。枪矛,弓箭,枪炮,乃至弹道导弹,使人类掌握了无限距离以及接近无限威力的武器。
然而时至今日,在武器存在的时候,人已经是朝不保夕的了。
扫描 by AgentSmith@smth OCR by sfcat@smth
第二章 T.M.A.—1
一、启 航
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心里想,不论你多少次离开地球,总难遏止那种激动的心情。他已经去过火星一次,去过月球三次,至于各个空间站,去的次数更是多得记不清了。但是随着起飞的时间迫近,他仍然意识到一种不断增长的紧张情绪,一种奇妙和敬畏的感觉——对,还有些心神不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同首次接受空间洗礼的任何地球佬也就难分彼此了。
在午夜听取总统简单指示之后,他就乘喷气机由华盛顿兼程来到这里,此时正在向着全世界他熟悉但又最令他兴奋的一处景物降落下去。这里展现着空间时代的第一、二两代的标志,沿着佛罗里达海岸伸延二十英里。南边是四周围圈着警戒红灯的土星式和海王星式的巨大支架,这类把人送上行星的航天工具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远方地平线上,一个银光闪闪的高塔矗立着在探照灯的光柱丛中,那是最后一架土星V式,二十年来一直是全国纪念、瞻仰的对象。离它不远,象一座人造大山耸立着,乃是垂直装配大厅的巨型结构,迄今仍是地球上最大的建筑物。
随后,地面上来去匆匆的渺小人形,使他意识到那飞船的真正大小;V形机翼的狭窄处大概也有两百英尺宽。而现在这架巨形机是在专门等待着我,弗洛伊德想到这一点时不禁带着几分惊异——还带着几分自豪。就他所知,这还是第一次发起整个行动来把单独一个人送往月球。
“很抱歉——我什么也不能说。”
“但是你今晚确实见过了总统啦?” 一个熟悉的声音问过。
“噢——麦克,你好!恐怕你是白白地让人家给从床上拖起来啦。绝对无可奉告。”
“你至少可以证实或否认月球上发生了某种传染病吧?”一个电视记者问,一边跑着跟上来,把他那微型电视摄影机对准弗洛伊德。
“对不起。” 弗洛伊德摇着头说。
“那么隔离检疫呢?”另一个记者问。“要检疫多久?”
“还是无可奉告。”
“弗洛伊德博士,” 一位身量很矮但很坚决的女记者质问说,“对月球这样全面封锁新闻能有什么可能的托辞呢?和当前政治形势有什么关联吗?”
“当前有什么政治形势?”弗洛伊德冷冷地问她。这惹起一阵笑声,接着有人喊着说:“一路顺风,博士!”他就躲进了登飞船的台架。
就他记忆所及,那并不是什么“形势”,而是一次长期的危机。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取决于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却有讽刺意味地在互相抵消。
虽然节制生育的花费不大而又可靠,且为一切主要宗教所支持,但它实行得太晚;世界人口现已达到六十亿——其中三分之一在中国。有些集权杜会通过法律限制一对夫妇只能生两个孩于,但是执行起来证明并不现实。结果,每个国家都缺乏粮食;甚至美国也有不吃肉的日于。
虽然对国际合作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紧迫,疆界对垒问题比起较早的年代来并未减少。在一百万年中,人类没有丢掉多少侵略本能;沿着只有政客们才看得到的象征性国界,三十八个核强国带着敌意互相防范。这些国家总共掌握百万吨核武器.足可以一举而消除这个行星上的全部地表。虽然迄今为止——奇迹般地——没有动用过原子武器,然而这种局面难以维持久远。
他走进座舱时苗条的女乘务员向他表示欢迎。“早安,弗洛伊德博士!我是西蒙思小——谨代表泰因斯机长和副部长巴拉德大副,欢迎您上船。”
“谢谢你。” 弗洛伊德微笑说,心里纳闷,为什么女乘务员听起来总象个导游机器人!
“五分钟后起飞。” 她说,伸手往空荡荡的有二十个座位的船舱里让,“您可以随便坐,但是泰因斯机长建议您坐靠前窗左边的座位,如果您想观察离港活动的话。”
“就这么办。” 他回答说,向那特定的座位走去。女乘务员招呼了他一会儿,然后走回船舱后部自己的小房间。
弗洛伊德在座位上坐好,调整好腰间和肩上的安全装置,把文件包在旁边座位上系好。顷刻之后,扩音器开始发出轻轻的砰砰声。“早安,”西蒙思小姐的声音说。“这是第三次专航,从肯尼迪机场到空间一号站。”
看来,为了那孤独的乘客,她也决心把例行一套从头到尾说一遍;在她顽强地往下说时,弗洛伊德忍不住微笑起来。
“我们飞行时间是五十五分钟。最高加速是2—G,有三十分钟将要失重。在安全信号发出前请不要离开您的座位。”
弗洛伊德扭过头喊道:“谢谢你。”他一瞬间看到有点尴尬但是迷人的一笑。
他向椅背靠稳,把身体放松。他计算,这一行程将花费纳税人一百万美元以上。如果没取得成果,他就会被停职;但是,他总可以回到大学去,重新研究中断了的行星结构学。
“自动计数程序一起开始。”机长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来.使用的是无线电话通用的镇定单调腔。
“一分钟后高升。”
象通常一样,那一分钟更象是一小时。弗洛伊德深深地感觉到巨大的力量正在他四周积蓄待发。在两架航天机的燃料箱里,在发射轨道上的动力储存系统中封闭着一颗核弹的能量。而这一切将消耗在把他送离地球仅仅二百英里上。
不再使用老式的“五—四—三—二—一—〇” 的号令,那对人的神经系统压力太大。
“十五秒后发射。开始深呼吸,可以更舒适些。”
这对心理大有好处,对生理也大有好处。弗洛伊德感到肺里装足了氧气.敢于应付一切,这时发射轨道开始把那千吨重载向大西洋上空。
很难说他们是什么时候脱离轨道而腾空飞起的,但是,在火箭吼声突然加倍激烈,弗洛伊德发觉自己在座位的坐垫上越陷越深时,他知道第一级引擎已经接替运转。他希望能往窗外看看,但是连扭头也要费点力气。然而,他并没感到不舒服;实际上.加速度的压力、发动机的压倒一切的雷鸣,还产生了一种不寻常的安逸感觉。他耳鸣心跳,觉得比多年来更有活力。他又年轻了,他想要高声欢唱——这倒保险谁也听不见。
这种情绪迅速过去,他突然了解到他在离开地球,在离开他所喜爱过的一切。在下边地球上有他三个孩子,自从十年前他妻子进行了那次去欧洲的致命飞行后,就没了母亲。(十年了么?
不可能!然而确实已经十年了……)也许为了他们他原该再结婚的……
压力和噪声突然减弱时,他差不多已经忘了时间,这时小房间里宣布:“准备脱离低级。开始!”
有一点振动,突然弗洛伊德回想起李昂纳多·达芬奇的一句语录,他曾经在全国航空和航天署办公室里挂过的:“‘大鸟’将在大鸟背上起飞,给它出生的巢窠带来荣耀。”
嗯,“大鸟” 这会儿在飞远远超过了达芬奇的一切梦想,而力量耗尽的伙伴则正飞还地球。空了的低级火箭将沿着一条一万英里的长弧滑翔进入大气层,以速度换成距离,回归肯尼迪机场。几小时后,经过检修重加燃料,它又将准备好随时把另一个伙伴送进它本身永远去不到的灿烂天籁。
现在——弗洛伊德想道——我们依靠自己了,到达轨道已经走过了一半路程。在高级火箭发动起来,重新获得加速度时,推进的力量要缓和得多;实际上,他感觉到的并不超过通常的重力。但是,站起来走是不可能的,因为对面向着船舱的正前方乃是“向上”。如果他竟愚蠢到离开座椅,他就会马上摔到船舱后面墙上。
这种效果有一点令人不大自在,因为这架飞船似乎直立在它的尾翼上。对于坐在船舱最前部的弗洛伊德,所有的座位好象钉在他垂直下方的一面墙上。他正在尽力打消这种幻觉,突然船外迎来了黎明。
在几秒钟之内,他们冲破一层层赤、粉、金、蓝各色的帷幕,进人耀眼的白昼,尽管窗子上涂有厚厚的颜色来减弱炫光,这时候慢慢扫过整个船舱的阳光在在几分钟内仍然把弗洛伊德照得几乎看不见东西。他已进人空间,然而毫无问题,他仍看得到那些星星。
他用双手遮着眉梢,试着向身旁的窗外探视。外面,飞船的掠翼反射着阳光,象白热的金属在燃烧;在飞船的四周是绝对的黑暗,而实际在那黑暗中一定充满了星星——只是肉眼看不见而已。
重量在慢慢减低;随着飞船流通滑入轨道,火箭受到节流调速的控制。引擎的雷鸣降成闷吼,又减为轻轻的嘶嘶声,最后一片寂静。如果没有皮带勒住,弗洛伊德就会飘出座位;反正他的胃颇有要飘出去的感觉。他希望在半小时前(也就是还未航行一万英里以前)吃的药丸能起到说明书上所说的作用。在他一生的事业中,宇宙航行时只晕过一次,但是一次就不算少了。
透过机舱扩音器传来的机长声音是坚决而又自信的。“请遵守一切O—G规定。在四十五分钟后我们就要在空间一号站停靠。”
女乘务员顺着间隔不大的座位的右侧狭窄通道走过来。她的步履略有点飘飘然,两脚离地时粘着胶似的勉勉强强。她走路不离开从机舱一头铺到另一头的鲜黄色维乐尔柯罗地毯,舱顶也是从一头铺到另一头。地毯上以及她鞋底下都布满无数的细钩,可以象牛蒡似的钩缠在一起。在自由降落的环境中,这种走路的窍门对于不知所措的乘客起着巨大的定心作用。
“您想喝点咖啡或茶么,弗洛伊德博士?” 她高高兴兴地同。
“不要,谢谢你,”他微笑着说。在他必须吮吸那种塑料饮管时总感觉自己象个婴儿。
他砰地一声打开公文提包,打算取出文件,这时女乘务员还在他旁边关切地围着转。
“弗洛伊德博士,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当然。” 他回答,眼睛从眼镜上面看着她。
“我的未婚夫是泰卓的地质工作者,”西蒙思小姐说,仔细地选择着字眼,“我一个多星期没听到他的消息了。”
“是吗?也许他离开了基地,联系不上了。”’她摇摇头。“‘每次发生这样情况,他总事先告拆我。您可以想象我是多么担心——还有那些谣传。月球上有传染病是确实的吗?”
“即便是,也没惊慌的理由。要记住,在一九九八年就有过一次隔离检疫,那次是因为流感病毒变异。好多人病了——但是一个人也没死。而我也就只能说这么多。” 他坚定地结束说。
西蒙思小姐快活地微笑起来,直起了腰。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谢谢您,博士。很抱歉打搅您。”
“没关系,” 他殷勤地说,但并非实话。接着他就埋头到那看不完的技术报告堆里,企图对通常所有的积欠来一次奋不顾身的最后突击。
到了月球,他就不会有时间看材料了。
二、途中的约会
几分钟后他第一次睁眼看到了空间一号站,距离只有几英里远了。那三百码直径的圆盘。慢慢地在转动 光滑的金属表面反射着耀眼的太阳光。一架掠翼的蒂托夫—V字宙飞船在同一轨道上不远处漂浮着,而离它很近则是几乎象个圆球的一架白羊座—IB——空间的驮马,它在月球上降落时用的避震器象四只短腿伸向一侧。
猎户Ⅲ式宇宙飞船是从较高的一个轨道下降,从那里看到空间站背后的地球显得尤其壮观。弗洛伊德这时离地球二万英里,可以看到非洲相当一部分以及大西洋。虽然云层很厚,他还是辨认得出黄金海岸的蓝绿色外缘。
空间站的中轴伸出了停靠臂,现在正在慢慢地游向他们。中轴本身不转——或者,也可以说他正以同样速度向空间站旋转的反方向转动。因此,外来的宇宙飞船可以同它对接,移载乘客或货物,而不必冒被急速翻转的危险。
宇宙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只发生极轻微的碰撞。外边有金属刮擦的噪音,然后是调匀气压的短暂嘶嘶声。几秒钟后,气闸门打开.一个男人走向座舱。他穿着轻薄合体的长裤和短袖衬衫,这一身几乎成了空间站人员的制服。
“见到您真高兴,弗洛伊德博士。我是尼克·米勒,空间站警卫;在您乘原船返回之前,由我负责您的安全。”
他们握手后,弗洛伊德对女乘务员微笑说:“请代我向泰因斯船长致意,为这一路平安向他致谢。也许回去路上还会见到你。”
他十分小心地——自从上次失重以来已经一年多,要适应在空间行走还要有一个过程——两手交替扶壁地,穿过气闸,在中轴处进人空间站的大圆房。房内周围都铺垫很厚,墙上布满凹进去的把手;弗洛伊德紧紧地抓住一只把手,这时整个房间开始转动,逐步与空间站转成同步。
随着房间转动的速度加快,重力隐隐约约象手指似的开始抓住他,他慢慢地飘落到圆墙上。现在,他站住了,身体象是涨潮中的一根海草,轻轻地前后摇摆着,脚踩在神奇地出现的球面地板上。空间站旋转的离心力掌握住他;这时由于离轴太近,力量还很小,随着他向外移动,那力量就会相应增强。
他从中间的转换室跟着米勒走下一节旋梯。开始时他体重很轻,必须抓住扶手,几乎是勉强自己往下走.一直等到他到达旋转的大圆盘外表上的乘客休息大厅,他才恢复足够的体重,基本上能够正常地行动自如了。
自从他前一次来过以后,休息大厅已经重新布置过,增加了几项新的设施。除了通常都有的软椅、茶几、餐室和邮政代办所以外,现在还有理发室、兼售杂货的药房、电影场以及出售纪念品的商店。后者出售月球和行星风景照片和幻灯片,保证都是从“游骑号”、“探索号” 等月球卫星拍摄的真品,有精致的塑料镜框,价格也极其昂贵。
“咱们等着的时候,你想吃点什么吗?”米勒问。“我们大约三十分钟以后上船。”
“我可以来一杯咖啡,不要牛奶,两块糖——我还想打个电话到地球上。”
“好,博士——我去买咖啡——电话在那边。”
颇具画意的电话间离一段隔扇墙只有几码远,隔扇墙上开了两个门,分别标明“欢迎到美国区” 和“欢迎到苏联区”。这些标志用各种文字写成,除英、俄文外,还有中、法、德、西等国文字,下边是:“请准备好下列:护照、签证、体检证、旅行证和行李过磅登记。”
只要一走过那隔扇墙,不论走向哪个方向,乘客就又可以自由地混杂在一起。这一事实,倒也具有相当令人愉快的象征意义。说明这种区分纯是出于事务性目的。
弗洛伊德核对后发现美国的地区代码仍然是8O—1,就按了他家里电话的十二个号码,把自己的塑料万能信用卡丢进付款槽沟,三十秒后就接通了电话。
华盛顿还都在睡眠中,因为这时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但是他的电话不会吵醒任何人,因为他的管家一醒,就可以从录音器中看他的留言。
“弗莱明小姐——我是弗洛伊德博士。很抱歉走得这么匆忙。
请打电话给我办公室,让他们取回我的汽车——车在杜勒斯机场,汽车钥匙留给了高级飞行指挥员贝利先生。其次,请打电话给切维·蔡斯乡村俱乐部,留话给秘书说,我肯定不能参加下个周末的网球比赛了。替我道歉——我担心他们原来是想靠我赢球的。然后,打电话给市区电子公司,告诉他们如果到——星期三吧——还不把我书房的录相机修好,那就干脆把那鬼玩意儿取走。”他停下来歇了口气,尽力想想还有什么可能在以后几天内会出现的急事或者问题。
“如果你手头没有现款,就找办公室,他们可以给我打急电,但是我也可能没时间回电。代向我的孩子们问好,告诉他们我会尽快回来——如果可能,我会从月球上再打电话——再见。”
他想一下子溜出电话间,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让人家认出来了。从苏联区出口迎着他过来的是苏联科学院的迪米特里·莫伊斯维奇博士。
迪米特里是弗洛伊德最好的朋友之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是他此时此地所最不想谈话的人。
三 登上月球
那俄国天文学家是个瘦高个子,淡黄色头发,脸上不带皱纹,看不出他五十五岁的年纪——过去十年花费在月球的背面建设一个大型的无线电天文台,那里因为隔着二千英里厚的坚硬石头,可以不受地球上电子噪音的干扰。
“喂,海伍德!” 他说,一边紧紧地握手。“真是宇宙何处不相逢啊!你身体好吗?——可爱的孩子们怎么样?”
“我们都好。” 弗洛伊德亲热地回答,但也有点心不在焉,“我们常常谈到你去年夏天的款待。” 他的口气没能够显得更亲热一些,使他有些不大自在;有一次迪米特里回地球,曾经招待他们在奥德萨一起休假一星期,确实玩得很痛快。
“你呢——我想你是上去吧?”迪米特里问。
“呃,是的——我半小时后起飞,”弗洛伊德回答。“你认识米勒先生吗?”
警卫这时走过来,手里端着装满咖啡的塑料杯恭敬地站在一边。
“当然认识。但是千万把咖啡放下,米勒先生。这是弗洛伊德博士好好喝一杯的最后机会一一可别放过。不——别推辞。”
他们跟着迪米特里从休息大厅的主厅走到了望室,接着就在一张桌子边坐下,在昏暗的灯光下观看繁星的活动画面。空间一号站每分钟转一转,这慢转产生的离心力构成与月球上引力相等的人造引力。经验表明,这是地球引力和完全失重之间的一种相当不错的折衷状态:而且,它给予去月球的旅客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窗外,地球和星斗静悄悄地列队而过。这时,空间站的这一面背向太阳:否则是不可能向外看的,因为休息大厅会被阳光曝晒着。即使背向太阳,地球反射的阳光也照亮半边天际,除最灿烂的恒星外,所有星星全都被淹没。
随着空间站沿轨道转向地球的阴面,地球逐渐亏缺;几分钟以后就将成为一个巨型黑盘,到处闪耀城市的灯光。然后天际就将为繁星所独占。
“呃!” 迪米特里说,他已经一口喝干第一杯酒,手里摇晃着第二杯。“美国区纷纷传说的流行病是怎么回事?我这次原打算要去美国区的,‘不行,教授,’他们对我说。‘我们很抱歉,但是现在实施严格隔离检疫,什么时候开放另行通知。”一切后门我都走到;没办法。现在请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弗洛伊德心里很烦。又来啦,他想。我真恨不得一下子就上路.向月球飞去。
“唉——隔离检疫纯粹是例行的预防措施,” 他谨慎地说。
“我们还井不肯定它是不是必要,但还是小心一点好。”
“可是,究竟是什么病——表现是什么?是不是来自地球以外的来源?要不要我们的医务界帮忙?”
“我很抱歉,迪米特里——要求我们现在什么也不谈。你提出来帮忙,很感谢,我们还对付得了。”
“嗯……”迪米特里说,显然很不相信。“你一个天文学家被派到月球去调查传染病,在我看来似乎有点奇怪。”
“我当天文学家是过去的事了;多年没再搞研究。我现在是个科学专家了,那就是说,我对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你知道T.M.A.—1指什么吗?”
米勒似乎差一点让酒给噎着,但是弗洛伊德更为坚强。他连眼皮也没眨巴一下,直勾勾地盯着他的老朋友沉静地说:“T.M.A.—1?多奇怪的词儿!你在哪儿听说的?”
“甭管它了,” 那俄国人反驳说,“你骗不了我。但是,如果你碰到什么对付不了的事,我希望你在喊救命以前别耽搁太久。”
米勒故意看了一下表。
“五分钟以后就该登船了,弗洛伊德博士。”他说,“我想咱们最好开始行动吧。”
虽然他知道他们足足还有二十分钟,弗洛伊德赶忙站起身来。太匆忙了,因为他竟然忘记了这里只有六分之一的引力。他一把抓住桌子,总算没漂浮出去。
“见到你很高兴,迪米特里,” 他说的不完全是真心话。“希望你去地球一路顺风——我回去就给你打电话。”
他们离开休息大厅,通过美国方面转口的关卡以后,弗洛伊德才说:“吓——好险!谢谢你的搭救。”
“我懂,博士,” 警卫说,“我真希望他说的不对。”
“关于什么?”
“关于我们碰上对付不了的事。”
“那个,” 弗洛伊德坚定地回答,“那就是我要了解的。”
四十五分钟以后,白羊座—IB式月球飞船由空间站起飞。
在这里没有象在地球上起飞那样费力和那股冲劲——低推力的等离子喷气发动机向空间倾泻一股股带电气流,只产生一种几乎听不见的、好象来自远方的呼啸声。轻轻的推动持续了十五分钟以上,缓慢的加速并不影响人们在船舱中行动。但是,推力一停,飞船就不再象它同空间站联接时那样受到地球的制约。它已摆脱了引力的束缚,变成了一颗自由独立的行星,循着它自己的轨道围着太阳旋转。
弗洛伊德这时独乘的船舱按原设计可以容纳三十名乘客。他看着自己四周的空位子觉得有点不习惯,也感到相当孤独,尤其是受到男女乘务员——更不要说机师、副机师、两名机械士——专心致志的照顾。他怀疑在历史上是不是有过任何人得到过这样的特殊照顾;而且在将来大概也不会再有了。他回忆起一位名声不怎么好的教皇曾经说过的玩世不恭的话:“既然咱们掌握了教廷,咱们不妨就享受一下这权力。” 好,他也来享受一下这次旅程和失重的安逸。由于摆脱了引力,他也同时——至少是暂时地——摆脱了人生的烦恼。有人曾经说过:在空间可能担惊受怕,但是在空间决不会心烦意乱。说得完全正确!
看来,乘务员决心让他在旅途的全部二十五小时里不停地吃,他不得不连续拒绝一次次送来的菜肴。同早期宇航员的不祥预言相反,在无引力的情况下进食并不是个问题。他坐在一张普通餐桌旁边,杯盘都是固定在桌上的,就象在颠簸在海洋上航行的船里一样。各种菜都带点粘性,不然就会飞开,在船舱中漂荡。因此,猪排得用浓汁粘在盘子上,色拉得用胶质作料拌住。
只要注意,再加上点技巧,就很少有几样东西无法安全处理;只有热汤和特别易碎的糕点才禁止食用。饮料当然是另外一回事;一切液体都只能装在塑料挤管里。
厕所的设计——是整整一代英雄的、但未受到赞扬的志愿人员煞费苦心研究出——现在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在开始自由降落后不久.弗洛伊德就作一番调查。他走进去,发现里面安装一般飞机里的厕所所具有的设备,但是用一盏红灯照明,把眼睛刺激得难受。一张用大字书写的通告说:“为了您的舒适,务请千万认真阅读以下须知!!!”
弗洛伊德坐下来(即使在失重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成自然坐下来)把通告读了几遍。在肯定自从他前次旅行以来并无任何修改以后,就按了一下“开始”的电钮。
左边的一只电动摩托开始运转,弗洛伊德这时显出自己在移动。象通告所说的,他闭上眼睛等待着。一分钟以后轻轻一声铃响,他睁眼四望。
灯光这时变成令人舒适的粉白色;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又受到了引力的影响。只有极微弱的颤动表明这是一种假性引力,是由于整个厕所间象轮盘木马那样转动造成的。弗洛伊德随手捡起一块肥皂,看着它慢动作地下落;他判断这时的离心力大约有正常引力的四分之一。但这已经足够;可以保证一切都能按正确的方向移动,这在厕所里是至关紧要的。
他接了一下“停止,准备外出”的电钮,然后又闭上眼睛。
随着转动停止,引力也慢慢消失,铃轻响了两下,红色报警灯重又照亮。门这时固定到正确的位置,使他得以滑进船舱,一进船舱他就尽快把自己附在地毯上。他早已失去对失重的新奇感,很高兴有一双维尔柯罗便鞋使他能够几乎行走如常。
哪怕光是坐着阅读,他也有足够的消遣。如果阅读官方报告、备忘录和记录觉得厌烦了,就把信纸大小的“新闻垫” 接到飞船的情报线路上,这样就可以浏览一番地球上最新的消息。他可以象念咒一样,召唤来一张又一张世界上的主要电子报纸;他已记住所有比较重要电子报的呼号,无需查对手里“新闻垫” 背面上印着的附表。他打开展示器上的短期记忆装置,很快地浏览一下第一版上的大标题,记住那些是值得一读的。每一条新闻都有自己的两位数字符号;照符号一按,邮票大小的一条新闻就扩展得正好和屏幕一样大小,可以舒舒服服地阅读。读完一条,又可以拨回到全版,再另选一条细读。
机长和机组的其他成员不时走进座舱,同他攀谈几句话。他们对这位贵宾可说是敬畏有加,无疑对他此行的目的也是好奇心切,但由于礼貌不便提问,甚至不敢暗示一下。
只有那个可爱的小女乘务员似乎在他面前毫不拘束。弗洛伊德很快就发现,她来自巴厘,把那大体尚未受到糟蹋的小岛的某种文静和神秘带到了这天际之外。他此行最新奇,也是最令人神往的回忆,就是她在无引力的情况下表演了某些古典巴厘舞蹈动作,背景是亏缺成蓝绿牙形的地球。
途中有一段睡眠时间,舱中主要灯光都熄灭了,弗洛伊德用弹性被单把自己手脚裹住,兔得自己漂浮到半空中去。这种安排看起来简陋——但是,在无引力下,他那没有床垫的铺位要比地球上最豪华的软垫还要舒服。
他裹好以后,相当快就进人梦乡,但也曾在朦胧中醒过一次,一时全然下理解自己当时所处的奇异环境。一瞬间,他感觉自己好象进了一架半明半暗的中国式宫灯罩;四周的一个个方形座位发出的暗光产生了这种幻觉。他随后坚定地也是有效地对自己说;“睡吧。孩子!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登月。”
他醒来时,月球已吞食掉半边天空,煞车的动作即将开始。
座舱的奇形墙壁上宽宽的弧形窗这时正朝向天空,而不是朝向临近的月球,于是他走进控制室。在这里,通过后视电视屏幕,他可以观察降落的最后几个阶段。
越来越逼近的月球山峦与地球上的诸峰迥然不同;它们没有耀眼的积雪覆盖,没有绿色的植物制成的合体衣裳,也没有漂浮的云雾做成的冠冕。然而,光面和暗影强烈对照使得月球的山峦自有它们异样的美。
下降的飞船浮在接近日夜分界线的上空,俯瞰着杂乱无章的崎岖阴影,一座座独立的孤峰在缓慢展现的月球黎明中闪烁发光。尽管依靠全部电子装置的可能助力,在这样的地方降落也是够可怕的;但他们并未降落,而是慢慢漂离,浮向月球的背面。
弗洛伊德在他眼睛逐渐适应较为昏暗的光线以后,发现月球背面也并不全黑。它闪烁着在一种幽灵般的光亮之中,峰谷和平原仍历历可见。地球,象是月球的一个巨大月亮,向下边的土地洒下自己的光辉。
在驾驶员的仪表盘上,雷达屏幕灯光闪闪,计算机显示器上数字时隐时现,记录着同临近中的月球的距离。随着喷气发动机开始轻微而稳定的减速,重量逐步恢复,这时离月球还有一千英里以上。似乎经过很长的时间,月球慢慢扩展到整个天际,太阳落到地平线外,最后一个巨大的环形山充斥视野。飞船朝着环形山中群峰下降一一突然,弗洛伊德注意到,在一座山峰附近有一股亮光正按照一定的频率闪耀着。它犹如地球上机场的导航灯,他凝视着,喉头不知不觉发紧。这说明人类在月球上又建立了一个立足点。
这时,环形山更扩大了许多,周围的壁垒正在滑向地平线外,环形山内无数的小环形山也开始暴露出各自的真正大小。其中有一些虽然在空间远处看来十分渺小,其实有无数英里宽,能够容纳得下若干个大城市。
飞船在自动操纵下从星空滑翔而下,向一片荒芜的景色降落,天空中地球象一轮凸月洒下一层银光。喷气发动机的呼啸声中有人在呼喊,座舱中传来阵阵的电子嘟嘟声。
“柯莱维乌斯基地控制塔报告特航—14,你们下降顺利。请人工检查一下着陆装置搬闸、水压和避震垫气压。”
驾驶员逐一按了各种各样的开关,全都亮起绿灯,他回喊道:“一切人工检查完毕。着陆装置搬闸、水压和避震垫气压正常。”
“知道了,” 月球上回答说。降落在无声中继续进行。虽然对话仍然很多,但现在都是通过机器,用对向闪光脉冲互相保持联系,其速度千倍于思想缓慢的制造机器的人们之间的通讯联系。
有些山峰已经高过飞船;离地面只有几千英尺了,导航灯亮如明星,在一群矮建筑物和异形车辆上面闪耀。在降落的最后阶段,喷气发动机似乎演奏着一种奇异的乐曲;发动机时转时停,对俯冲进行一次最后的细致调整。
突然,一阵旋风般的尘雾掩盖住一切,喷气发动机最后喷出一股气,飞船轻轻地摇晃起来,象划艇在微波中荡漾。弗洛伊德过了几分钟才真正领悟到笼罩着他的宁静和拉扯着他四肢的微弱引力。
只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他就绝对安全地完成了人类梦想了两千年之久的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旅行。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例行航程,他现已登上月球。
四、月球上“帝国”
柯莱维乌斯坐落在南部高地的中心,直径一百五十英里,是月球正面第二个最大的环形山。它年代久远,多少世纪的火山爆发和宇宙间物质的轰击在山壁和穴底上留下了创痕和麻坑。但是,自从进入形成环形山的最后时代以后,行星带中的碎片虽然仍在冲撞带内的星球,这地方却已安享了五亿年的太平。
现在,它的表层上面和下面又有了新奇的振动,因为人类正面这里建立他们在月球上的第一个永久性桥头堡。柯莱维乌斯基地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完全自给。当地的岩石经过粉碎、加热和化学处理,可以产生全部生活必需品。氢、氧、碳、氮、磷——这一切,以及其他大多数元素,都可以在月球里找到,只要知道怎样去找。
基地自成一个体系,很象是地球本身的一个活动模型,生命的一切化学变化在这里周而复始。在一个巨大的“温室里——埋在月球表面上的一间圆形的房间里——空气是净化了的。夜间有照明灯,白天有滤过的阳光,成英亩茁壮的绿色植物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它们都是特殊的变种,专门为了向空气补充氧气的明确目的而进行改良,同时作为副产品也提供食粮。
更多的食品是通过化学加工系统和藻类繁殖而生产出来的。
虽然在长长的透明塑料管道中循环游动的绿色浮渣很难引起饕餮家的食欲,但是生物化学家可以把它转化成猪排和牛排,只有在专家面前才不能以假乱真。
基地上一千一百个男人和六百个女人的队伍都是在离开地球之前经过仔细挑选、受过高等训练的科学家和技术员。虽然目前在月球上生活已经基本上排除了早期的艰苦、不便和偶然的危险,但是在心理上仍有不小的压力,那些神经不正常的幽闭恐怖症患者还是不去为妙。由于在坚固的磐石或压实的熔岩中开掘大型地下基地要花费许多经费和时间,在这里标准的单人“居住面积” 只是六英尺宽、十英尺长、八英尺高的一间屋。
每个房间都装饰得很吸引人,非常象高级汽车旅店里的套间,备有多用沙发、电视机、小型高保真收音机以及显像电话机。不仅如此,通过内部装修的一项简单技巧,一按开关就可以把整个一面墙壁变成一片可以乱真的地球景色。这种景色还有八种不同的选择。
这一类的豪华享受是这个基地的特点,虽然有时候难以说服地球上的人们来认识这种必要性。柯莱维乌斯的每一个男人或女人在训练、旅差和住房上都花费了十万美元;再多花一点钱来保持他们精神上的安适是值得的。这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了保持心神健全而艺术。
基地生活的一个引人人胜之处——在整个月球上生活也如此——无疑就是低引力,它使人产生一种普遍的幸福感。然而,这一点也有其危险,地球上迁来的移民要经过几个星期才能适应。
在月球上,人体要学会一整套新的反应。人体需要第一次区别质量和重量。
一个在地球上体重一百八十磅的人到月球上发现自己才重三十磅,也许会觉得挺高兴。只要他保持均衡的速度,沿直线行动,他就会感觉到一种神奇的漂浮感。但是一旦他要想转弯,或突然停步——那么他就会发现他那一百八十磅的质量或惰性,仍然存在。因为质量是固定不变的——在地球上、月亮上、太阳上或在自由空间里,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正确适应月球生活以前,人们必须懂得:一切物体的惰性比其重量所表现的要高出五倍、这一点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冲撞和严重磕碰才能体会,月球上的老手对新来的人总是在他们习惯以前躲得老远的。
柯莱维乌斯基地本身是个小型世界,有它自己的一整套车间、办公室、仓库、计算中心、发电设备、车库、厨房、试验室和食品加工厂。富有深刻意味的是,用来建筑这个地下帝国的许多技术,竟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间发展起来的。
在固定的导弹发射场工作过的人,到柯莱维乌斯来会觉得应付自如。在月球上有适应地下生活防护和敌对环境的同样技术和设备;但在这里,这些技术和设备已被用作和平的目的。经过了一万年,人类终于找到了同战争一样激动人心的事业。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已经认识到这一事实。
在降落前显得那么突出的大山已躲到弧度很小的月球地平线之外,神秘地消失了。在宇宙飞船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灰色平原,为斜射的地球光所照耀着。天空当然是一片黑暗的,但先要用手遮住眼睛不受月球表面闪光的影响,才能看到比较明亮的恒星和行星。
几辆十分古怪的车辆正向白羊座—IB宇宙飞船开来——吊车、装卸机、加油车和维修车——有的是全自动的,有的由坐在小型加压驾驶室里的司机操纵。大多数车辆都行进在气球型轮胎上,因为在这光滑平坦的平原上不产生运输的困难;但是,有一辆加油车用的是特殊的可变形的车轮,这种车轮已为实践证明是在月球上运行的一种最好的全能方式。这种车轮由一系列扁平的盘子组成一圈,每个盘子分别安装,各自独立,它是从履带演化出来的,也具有履带的许多优点。它可以根据地形调整自己的外形和直径,而且与履带不同,即使有几节脱落,仍能继续运转。
一辆中型轿车上面装着又短又粗、象鼻子似的可以伸展的皮管,正在向宇宙飞船爱慕地嗅着。几秒钟后,飞船外边传来乒乓、扑通的声响,接着是嘶嘶的进气声,接通的两边气压匀衡起来。气闸的内门打开了,欢迎代表团走进飞船。
代表团为首的是拉尔夫·霍尔沃森,南省的行政长官——南省不仅指这基地,还包括由基地出发的任何考察团。同来的有他属下的首席科学家罗伊·迈克尔斯,一位斑白头发的小个子地球物理学家,是弗洛伊德以前几次访问时都见过的;还有几位高级科学家和行政人员。他们用带着敬意的宽慰神气向弗洛伊德表示欢迎;显然,从行政长官起,大家都盼着这一天能有人来为他们分忧解愁。
“非常高兴你来到我们中间,弗洛伊德博士,” 霍尔沃森说,“旅途愉快吗?”
“好极了,” 弗洛伊德答道。“再好也没有了。机组人员照顾得很好。”
轿车从宇宙飞船驶开时,弗洛伊德同他们搭讪着说些通常的应酬话;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提他此行的目的。离开着陆点一千英尺,车辆开近一个大标语牌,上面写着:欢迎来到柯莱维乌斯基地美国航空动力工程队1994轿车在这里驶进一个坑道口,随即很快地降到地面水平以下。前边一扇巨门打开,车开过去又关上。门过了一道又一道,然后还有第三道。最后一道门关上以后,出现了一股空气的巨吼声,于是又一次回到大气层,进人基地里热得只能穿件衬衫的环境中。
然后是一个不长的通道,里边尽是管道和电缆,象空谷回音般传来阵阵有节奏的咚咚声和振动感。走过通道,他们来到行政部门,弗洛伊德发现自己又回到打字机、办公用计算机、女工作人员、墙上图表、叮叮铃铃响着的电话……这类熟悉的场面。他们停在写明“行政长官” 办公室的门前,霍尔沃森用外交辞令说:“弗洛伊德博士和我几分钟后就去情况介绍室。”
其他人点头称是,顺着通道向前走去。但是,霍尔沃森还没来得及把弗洛伊德让进办公室,就被人打断了。门开处,一个小女孩蹿到行政长官面前。
“爹!你去了‘上边’!你答应过带我去的!”
“别,黛安娜,” 霍尔沃森说,带着厌烦的温和语调,“我只是说如果可能就带你去。可是我在忙着迎接弗洛伊德博士。来跟博士握手——他刚从地球来。”
那小女孩——弗洛伊德判断大约八岁——伸出一只懒洋洋的手。她依稀有些面熟,弗洛伊德觉出来那行政长官看他时脸上带着调皮的笑容。惊异的回忆突然使他明白过来。
“我简直不能相信!” 他喊道,“我上次来时,她还在怀里抱着呐!”
“她上星期满四周岁,” 霍尔沃森自豪地答道,“在低引力的情况下,孩子们长得快。但是他们老得却很慢——他们会比我们活得长。”
弗洛伊德带着几分迷惑看着那满有自信的小姑娘,注意到她文雅的体态和不寻常的轻盈骨架。“很高兴又看见你,黛安娜,”
他说。接着,不由自主地——也许是纯属好奇,也许是由于客套——补充说:“你也想去地球吗?”
她惊讶得两眼滚圆;然后摇了摇头。
“那是个讨厌的地方;一摔跟头就要受伤。另外,那儿人太多。”
“看来,” 弗洛伊德心想,“这就是出生的第一代宇宙人;在今后的岁月里还会有更多。” 虽然这种念头里含有悲伤,但也含有伟大的希望。等到月球驯服下来,安定下来,也许也有点疲塌下来,热爱自由的人们、坚强的开拓者们和坐不住的冒险家们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但是他们的工具将不是斧头、枪枝、独木舟和马拉篷车;而是核电厂、等离子传动装置和无土农场。地球,象一切母亲一样,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上征途,这个日子已为期不远了。
霍尔沃森又是吓唬,又是许愿,终于把他的倔强后代打发走,然后把弗洛伊德让进办公室。行政长官的套间只有十五平方英尺,但是竟然安装了符合五万美元年俸和部长级身份的一切摆饰和标志。重要政界人物——包括美国总统和联合国秘书长——的签名挂在一面墙上,另一面墙上挂满著名宇航客人的签名照片。
弗洛伊德一屁股坐到一张舒适的皮椅上,被递给一杯“雪利酒”——月球生物化学制造厂的赠品。“情况怎么样,拉尔夫?”
弗洛伊德问,先小心地尝了一口,随即满意地继续慢慢呷着。
“还不太坏。” 霍尔沃森回答,“但是,有件事你还是在去那儿之前先知道好。”
“什么事?”
“嗯,我想可以把它叫作士气问题。” 霍尔沃森叹气说。
“哦?”
“还不严重,但也快了。”
“新闻封锁。” 弗洛伊德直截了当地说。
“对!” 霍尔沃森答道,“我的这些人对这一点有点憋不住了。
不管怎么说,大多数都在地球上有亲人;亲人们大概以为他们都得月瘟死了。”
“对这一点我很抱歉,” 弗洛伊德说,“但是谁也想不出更好的遮掩说法,而且到现在为止也还管用。对了,我在空间站碰到了莫伊斯维奇,连他都相信了。”
“嗯,保卫人员听了应该高兴。”
“别太高兴了——他听说了T.M.A.—1;传闻正在泄露出去。但是,我们决不能发布任何声明,除非我们知道那鬼玩意儿是什么,以及我们的中国朋友是不是在幕后操纵。”
“迈克尔斯博士认为他已经有了答案。他迫不及待地要讲给你听。”
弗洛伊德喝干了酒。
“我迫不及待地要听他讲。咱们走吧。”
五、听取汇报
情况介绍是在一间长方形房间里进行的。房间很大,容纳一百个人也绰绰有余。
总共有四五十人在等候着弗洛伊德,他跟在行政长官后边走进屋时,大家都有礼貌地站起身来。弗洛伊德一边向几个熟人点头打招呼,一边小声对霍尔沃森说:“在情况介绍前,我想先说几句话。”
在一阵表示礼貌的轻轻掌声中,弗洛伊德走上讲坛,对四下里的观众微笑一下说:“谢谢——我只想说几句。总统要我转达他对你们工作的器重,我们希望全世界不久就会正确评价你们的工作。我完全了解,” 他小心地接着说下去,“你们诸位里面有些人——也许是大多数——急于想请上面取消当前的保密状态;你们如果不这么想,也就算不上科学家了。”
他这时一眼瞥见迈克尔斯博士,他的面孔由于微微皱着眉而皱纹毕露,更明显地显出右颊上的一道长的创疤——据说是某次宇宙失事的后果。他完全清楚,这位地球物理学家一直在抗议他所谓的“警察与强盗的无聊保密措施”。
“但是,我应该提醒各位,” 弗洛伊德继续说,“这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局面。我们必须对事实绝对有把握;如果这一次出错,也许就再没有机会了——所以,是不是再多耐心等一段时间。这也是总统的愿望。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现在准备听取你们的汇报。”
他走回自己的座位;行政长官说:“十分感谢,弗洛伊德博士,” 接着对他的首席科学家相当直率地点了点头。迈克尔斯博士按照长官的示意走上讲坛,这时灯光转暗。
屏幕上映出月球的图片。在圆盘似的明月中心是个亮闪闪的白色环形山圈,从中有一股形态颇为突出的光线四散发射。乍一看,它简直好象有人把一袋面粉甩在月球表面上,崩得四下里飞散。
“在这一垂直图相上,” 迈克尔斯说,用手指着中间的环形山,“泰卓甚至比在地球上观察更为明显;从地球上看,它更靠近月球的边缘。但是,从这个角度观察——从一千英里上空垂直俯瞰——大家可以看到它支配着这整个半球。”
他让弗洛伊德对这个熟悉的物体的不熟悉侧面有个印象以后,接着说:“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从低空卫星对这一地带进行了磁力测量。上个月才刚完成——这就是它的结果——也就是造成这么多麻烦的这张地图。”
另一张图片映在屏幕上;它看来象个等高线地图,但它表现的是磁力的强度,而不是海拔的高度。大多数的曲线大致是平行的,而且相距甚远;但是,在地图的一角,曲线聚集在一堆,构成一系列同心圆——象是一块木头上节孔的图形。
即使由外行看来也很明显,月球在这个部位的磁场发生了某种特殊情况;在地图下部用大字横写着:“泰卓磁场变异——图一(T.M.A.—1)。” 右上角盖有“机密” 戳子。
“起初我们以为它可能是一块突出的磁石,但是一切地质数据都证明相反。而且,即使是一个大型镍铁质陨石也不可能产生这样强烈的磁场;因此我们决定到现场观察一下。
“第一个考察队什么也没发现——只看到了寻常的平原,埋藏在薄薄的一层月尘之下。他们在磁场正中凿下一具钻机,提取岩心以供研究。到二十英尺深处.钻机停转了。于是考察队开始挖掘——我敢说,穿着宇航衣挖掘可不简单。
“他们发现的东西使得他们迅即返回基地。我们又派出较大的一队人马,带着更高级的装备。他们挖掘了两个星期——其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
光线昏黑的会议室突然静下来,等待着屏幕上图片的变换。
虽然大家都多次看过,却没有人不探身向前,好象希望发现新的细节。在地球和月球上,迄今为止只有不到一百人准许看到这一张图片。
图片中显示一个身穿鲜艳红黄两色宇航服的人,站在挖掘的坑底,手扶着一根测量标尺,上面刻着公寸标志。图片显然是一张夜间照相,可以摄自月球或火星的任何部位。但是,迄今为止,任何行星上还从来没产生过这种情景。
身着宇航服的人背后矗立着一个漆黑物质的板块,大约十英尺高,五英尺宽;这使弗洛伊德不祥地想起一块巨型墓碑。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