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超越自我的典藏之作: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

_2 史蒂文·贝格拉斯(美)
  我们假定一个滑雪者,他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上发现了世界上最难征服的地点,虽然这个地段不是很陡峭,也并非冰峰覆盖,岩石遍地,但是这却是一个充满了重重险阻的地段,那么,当这个滑雪者征服了这个地点后,他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这位首次穿越了最艰难地段的滑雪者发现,下面的挑战更为艰巨,因为它不只来自于地理环境本身,而是更多的来自于害怕自己失败以后会蒙受耻辱。胜利之后的成功者所面临的情况与此相同。
  滑雪者从穿越小山峰到征服瑞士伯尔尼附近的高峰会面临上面的问题,与此类似,平步青云的成功主要会带来以下三种糟糕情形:(1)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2)通过个人制造障碍来为失败寻找外部理由;(3)逃避行为的预期效果。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带来自我认知的损害,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效果。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现在可以充分理解人们在解决金发女郎的困境时所面临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了,事情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需求了,而是人们自己陷入了一个“威胁论的怪圈”,担心因无法征服这件事情而会带来其他相关的负面效应。即使我们接受人应该不断征服挑战的理论,但是人们依然认为逃避那些会使自己蒙羞的挑战是可取的。虽然在金发女郎的困境中,直面有可能使个人声望蒙羞的挑战的选择无疑看起来是正常而理所当然的,但是,仍然有数字惊人的成功人士选择了看似安全,事实上却对其职业有重大损害的消极做法。
  考虑到在当今21世纪,人们将能一直工作到70岁,这种思维方式将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因为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更高的挑战的人们来说,如果他们不想办法摈弃逃避挑战的想法,那么这些人的人生将有3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是在碌碌无为地等死。那么金发女郎怎样寻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职业呢?当我们理解了金发女郎烦恼的原因后,我们就会明白,问题不在于“怎样为我的生活恰到好处地加压”,而在于“怎样让我摆脱这种使我饱受痛苦的状况”。下面是三种调整这种状态的技巧。
第八章 创造卓越
  我们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们自己。
自恋和自欺
  自恋和对别人的不信任经常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发生,这绝不仅仅是巧合,如果一个人只崇尚物质财富,他是很难与别人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的。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正如一个孩子试图推翻大人关于他是一个坏孩子的评价。当一个人过分自恋和自我崇拜,不断夸耀自己拥有的财富或者权势,那么你可以肯定他们这些沾沾自喜的言论事实上正是一种潜意识的对父母评论的反击行为—“瞧,你们错了。”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一种自身的反应来抵制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谴责心理,我们在心理学上把这种自身反应称做投射心理—把他人看成是自己产生谴责心理的原因。按照这样的理论,如果一个自恋狂有朝一日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出色了,投射心理就会使他这样想,“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因为别人不好才会这样的”。把这种理论延伸开来,投射型自我保护心理可以使你相信自己理所当然是与众不同的,像你这样才能的人理应受到喝彩和肯定,不过事实上,你羡慕并且仇视那些你认为没有你强的人。但是,产生投射型自我保护心理的最重要因素是愤怒。事实上,所有具有畸形自恋心理的人都在下意识地通过各种症状(夸大其词,盛气凌人,迷恋成功、财富、权势和美色)来掩盖由于内心复杂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愤怒。
  如果一个自恋狂不能控制他心中的愤怒,他几乎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一旦自恋狂获得成功,他们长期被压制的自我认知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出来。作为自恋狂自我保护心理构成的一部分,这些人经常会贬低别人:他们行为傲慢,经常用一种毫无仁慈之心的做法去要求和剥削别人。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如果自恋狂的需求不能很快地得到满足,他们心中的愤恨甚至会突然间像狂风暴雨一样爆发出来。
  拥有充满贬低和呵斥的童年的人们很容易变成自恋狂,他们对于侮辱和轻视非常敏感,不管那些侮辱和轻视是真实的还是想像中的。如果一个人治疗自己心灵痛苦的惟一方式就是把他们的不满足感发泄在别人身上的话,他们会因为一场完全是无心的轻视想到很多。非常有趣,这种自我心理治疗的方式导致了一个怪圈:自恋狂由于不能信任别人而不断地通过种种细节问题贬低别人。而这种行为的后果是,被贬低的人当然心怀不满。这样一来,自恋狂就更有充足的理由贬低和不信任他人了。
浮士德式交易
  投射型自我保护心理帮助自恋狂支撑起由于受到各种打击而郁郁不振的自我意识,这种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与理想落差的补偿性思维。这种思维看起来似乎是在善待自己,但是实际上,这种思维是非常有害的。“既然他们都不喜欢我,那么我就必须做出使他们不得不喜欢我的成就来。”实际上,这个受到了轻视的人认定弥补自己身上所欠缺的东西(讨人喜欢)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其他更多的东西来补偿—智慧、才干、能力等。这种心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下面的情形:它经常会促使一个人去追求那些有回报,尤其是物质回报的成功。问 题是,如果一个人通过深藏内心的愤怒去追求成功,唤起人们对他的爱戴,那么,当这个人一旦成功的时候,长期深藏于他心底的愤怒就会不可避免地被唤醒。
  另一方面,“我将通过一往直前地追求成功来得到我所需要的爱戴、羡慕和认可”,这种心理会造成他们对所向往事物(真正的爱戴)的一种不成熟理解(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一旦自恋狂意识到盲目崇拜的事物的真正意义(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他们会觉得很受伤害,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出更严重的贬低他人的行为。最终,自恋狂对爱戴的曲解和盲目崇拜会形成浮士德式的悲剧:他们过于依赖物质上的获得和物质获得所代表的对个人价值的肯定,进而变得越来越不能信任他人,从而无法得到真正长期的精神上的满足。
浮士德式交易的后果
  浮士德的交易正体现了经典言论“我不愿意加入任何一个愿意接受我的俱乐部”。事实上,你并不愿意接受那些通过显示权势和财富而得来的爱戴,因为你自己明白,权势和财富都是外在的东西。把另一种形式的侮辱加在原本就有的伤害之上,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你心里明白“他们仅仅是因为我做的事情而爱戴我”;同时,你也清楚这样的成功并不是永恒的,一旦权势和财富溜走,众人的爱戴也就随之消失。当人们陷入浮士德式的交易之中,通过成功去换取爱戴时,对“一旦我不再成功,他们将不再爱我”的恐惧在一定时期 将被意志力征服,人们通过不断的成功去维持自己拥有的一切。但是,这种长期的征服持续下去将是有害的—人们长期只看到这个人的成功外表。当有一天人们终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大多数成功者事实上都很清楚在显赫的外表之下,真正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样,这些原本爱戴自己的人肯定会弃我而去,自恋狂会长期被这种恐惧所困扰。
连通性:创造的前提条件(1)
  自恋狂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所要经历的痛苦的,但是,一旦他们意识到他们无法永远成功时,他们就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质疑了:他们对名利的狂热追求使他们忽视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系与融合。克里斯托弗·拉什认为,自恋狂“对他人的蔑视与贬低,以及他对别人的一切毫无兴趣,使得自恋狂的生活更加枯燥,这就进一步加深了自恋狂内心的空虚感……自恋狂恐惧与他人的精神交流和对他人的精神依赖,以及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的控制欲和虚情假意,使自恋狂与他人之间的相处更加糟糕”。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些倾 注一生征服了一座座高山的人,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征服自己。他们的巨大恐惧是(当他们不得不承认时)当他们不能依靠对成功的巨大意义不断幻想生活,而必须依靠别人的关爱生活时,他们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罗伊今年55岁,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他是被他的合伙人介绍到我这里的,因为他的朋友担心罗伊会“再次心脏病发作甚至死亡”。他朋友的担心不无道理:罗伊每天投身于管理咨询工作12个小时,另外花两个小时享受马丁尼酒,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事情了。正如罗伊的朋友所说:“自从他失去了日本的客户之后,我就更替他担心了。至少以前当他去日本的时候他还会和日航或者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姐一起吃饭或者共度良宵;现在,他除了必做的两件事外,就知道为了原本并没有做错的事斥责别人。”
  罗伊为了应付他的合伙人,答应与我见面。罗伊对自己从事的管理咨询工作非常满意,他很愿意帮别人判断是非,但是,这些以外的事情,他实在想不出该如何生活。罗伊出生于纽约一个贫苦的波兰移民家庭,他是家里惟一的孩子。罗伊的父亲是个酗酒如命的卡车司机,在罗伊5岁的时候,父亲抛弃了罗伊母子。受到了这一沉重打击后,罗伊的母亲就精神崩溃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她的情形越来越糟糕,小小年纪的罗伊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生活现实。
  幸运的是,罗伊非常聪明。罗伊从一年级开始就不断得到各种奖项。罗伊生活在他的出色表现所带来的种种荣誉之中。所以,罗伊的烦恼不在于他因无法得到“A”的成绩而会受到父母的惩罚,而是在于罗伊认定他取得的一切都必须通过他在学业上的出色表现而获得。虽然优秀的成绩和老师的喜爱是令人开心的,但是,这一切远不能代替一个骄傲的父亲冲孩子微微一笑或者慈爱的妈妈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因为罗伊向来循规蹈矩,书生气十足,所以罗伊从未参加过什么活动组织。罗伊非常害羞,这使他在高中时就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在纽约的大学城,罗伊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但是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毕业后,罗伊娶了一个邻居的女儿,那位姑娘专注于会计学,就像罗伊专注于经济学一样,两个人组成了一个波澜不惊,极具效能的家庭,他们一直没有孩子。
  罗伊的生活似乎会一直这样平静下去,但是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繁荣改变了这种平静。像那个年代很多从理论家转移到实践家的人物一样,罗伊从一个六大会计师事务所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变成了一个年薪百万的经济战略家,成为当时纽约最热门的企业战略咨询事务所的一员。罗伊拥有了财富和社会地位,但是你很难相信,当罗伊和他雄心勃勃的团队一起高歌猛进的时候,罗伊正压制着内心复仇的怒火。当罗伊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从来不参加社会活动,虽然他的成绩总是最好的。但是,当罗伊成为公司核心的时候,情况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罗伊并不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也不能说会道,所以,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经常感到被排斥和冷落,罗伊认为自己所受到的对待与自己为公司贡献的才智不相匹配。但是,对于一个“只有学问”的人,公司是无法过多地倚重的。罗伊的自恋倾向开始导致他的愤怒:罗伊仇视精于维护客户关系的同事,他称他们为反动者、谄媚者等等。当这些不起作用时,罗伊开始诋毁同事与客户之间的成功合作,他说如果不是自己的工作,那些客户早就不知所踪了,其实那些客户完全是由罗伊的同事维护的。罗伊甚至通过讽刺和谎言挑拨客户和其他合伙人之间的关系。
  后来,罗伊公司5名数月以来饱受罗伊诽谤的年轻合伙人集体辞职开了一家时装店,这件事促使了罗伊在纽约那家事务所职业生涯的结束。虽然一些知情人认为即使没有罗伊,那些年轻人也会离开,但是公司老板并不这样认为。经历了这次失败,罗伊离开了这家把自己从青蛙变成王子的公司。幸运的是,罗伊在公司的一个朋友愿意与罗伊合开一家咨询事务所。对罗伊来说,在事业开始初期有一个稳固的联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种稳定联盟的安全感更加剧了罗伊对失去上一份工作的心理痛苦。看上去罗伊远离了以前的那些不快。但是,遭到解雇并没有使罗伊吸取教训,而是燃起了罗伊心中的病态自恋。
  似乎是为了弥补因为遭到解雇而受的耻辱,罗伊开始毫无限度地追求“名流”的生活方式。罗伊告诉我,在遭到解雇后,开始做自己的咨询事务所之前,他在亚洲和妓女厮混了好几个星期,因为罗伊喜欢听她们称赞自己的性能力。回到纽约之后,罗伊不顾健康地过量饮酒。结果罗伊自恋式的自我放纵导致了他在51岁的时候心脏病发作。
连通性:创造的前提条件(2)
  当我开始和罗伊合作解决他的问题时,离罗伊首次心脏病发作已经有4年时间了,但是很显然,罗伊并没有从以前的痛苦中吸取教训。罗伊经常贬低自己事务所里的年轻人,拒绝承认同事的工作成绩,抢别人的风头。因为认定把自己介绍到我这里来是在强调自己有问题,罗伊甚至和自己的合伙人兼朋友翻了脸。
  看到罗伊的自恋倾向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我很担心罗伊会中止和我的合作并且会经受 更大的痛苦。我不得不使出手中的王牌:我说服了在纽约商学院的一个朋友,让罗伊给高年级的学生教授一门新课程。
  把罗伊介绍给我的那位教授朋友之后,我就不再试图引导罗伊了,反而鼓励他的那些对名利的病态追逐,当然是以健康的方式。到纽约商学院任教之后,罗伊有了一大群极具抱负的有志青年作为自己的听众,而且他们对罗伊很是崇拜,因此,罗伊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寄托,而不需要通过在公司里诋毁他人来建立自己的自信。而且,罗伊变得更多地自我夸耀,而不是斥责别人,罗伊无意中给公司里的年轻人增进技能和拓展客户创造了机会。结果,罗伊公司的利润不断提升,而这些,又成了他作为一个教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夸耀的资本。
  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提前给予荣誉来治疗罗伊的自恋。而且,这一治疗的长期效果更为可观:罗伊很快就从管理咨询职业中退休了,因为他更希望通过做一位著名的学者而获得尊敬。虽然罗伊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精神满足,但是,比较罗伊早期的种种经历,来自学生的崇拜对他来说可能已经是最合适的精神满足了。
自立心理如何无意加剧了浮士德式交易
  帮助自恋症患者认识到他们最大的敌人正是他们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来自社会的观点支持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别忘了好莱坞怎样把电影明星充斥在人们的面前;时尚界怎样不断变换着流行潮流,进而产生市场;而麦迪逊大街(著名广告公司聚集的街道)是怎样让世界相信青春美貌和性感火辣可以卖出任何一种产品。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自立观念通过出版业传播开来,自恋的生活方式也破纪录地泛滥起来。
  这一现象并不是从1975年马克·蒙斯盖(Mark Monsky)出版《争当第一号》(Looking Out for #1)开始的,只不过这本书的标题非常抢眼罢了。公平地说,在蒙斯盖等一些作家宣传自立思想的作品中,有很多有用的思想。这些思想造成破坏性后果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多都没有深读这些书,往往只是粗略地看看书脊和标题。不管怎么说,自立心理迎合了自恋狂爱护自己、自我保护的心理。
  文学作品和流行书中到处充斥着争当第一名的思想,这些更加重了自恋狂内心的病态:过分苛求,好高骛远,无限制地追逐个人成就,缺乏同情心,痴迷于美色、青春、权势和财富。在心理学上,对自恋狂的治疗方法大多是通过帮助他们适应和融入他们所处于的社会文化中。而“争做第一名”的理论充斥着整个社会文化,这一理论往往被自恋狂理解为“我需要的不是调整,我需要的只是征服阻挡在我成功路上的障碍”。这种只专注于征服高山,而不专注于征服自我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急需得到治疗和引导。
  这些有关自立的理论增加了自恋狂与别人建立健康亲密关系的难度。许多接受争当第一名理论的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如果幸运的话,找到一个足够优秀和聪明的人,因为只有那样的人才能给予自己应得的爱护。正如埃里克·弗洛姆(Erich Fromm)在《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ing)中讲到的那样:
  许多人在提到“爱”这个问题时,其实他首先想到的是“被爱”,而不是“去爱”。这些人的问题在于缺乏爱别人的能力。所以,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怎样获得别人的爱,或者说怎样使自己变得可爱。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通常采用以下的方式:一种是男人通常采取的方式,就是去争取至高的成功、权利和财富;另一种方式是女人经常采用的,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吸引人,比如说通过化妆和漂亮衣服等等。人们总是认为爱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找到合适的对象去爱,或者去被爱是很难的(原书中的重点部分)。
无法承认失败,更不要说赞颂失败
  大多数人赞同美国人在这一点上极具男性化的观点:认为成功会导致疾病。之所以会把这种成功带来的伤害看做是身体虚弱的标志,是因为精疲力竭症患者的病症很难治愈。气概非凡的成功是通过多种方式对人产生损害的,比如说,成功的男人总是摆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别人,这样就使得他难以很好地向他人传授。想要从传授的付出中得到心灵上的安全和满足,你就必须首先摆出一种亲切的、可以相互交流的姿态。
  当一个成功人士一旦出现精疲力竭症的症状时,如果他能够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像奥林匹斯山众神那样的神人,那么仅凭这一点就会对治疗他的病症非常有利。至少,这种退一步的想法使你放弃了对完美的苛求,而你也从而获得了争取新的职业成功的力量。关于这一点,爱比克泰德早在2 000年前就注意到了:
  想要把任何事情做好,你都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因为你有可能会莽撞行事,会不知所措,或者会犯愚蠢的错误。你必须有勇气去尝试一件有可能失败的事情。普通的人可能会做出非凡的成就,因为他们承认可能失败,所以做事时总是小心翼翼地去避免可能的失败。
  把精力花在假装成功上,而不是去发展与别人的沟通、融合和相互传授,从而获得长期的成功,这样的做法会使很多精英人士的事业走向没落。盲目信奉“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远不会成功”的人是无法和别人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交流的。
  认为如果不能维持成功的声誉,那么自己事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损害的想法同样是有害的:这种想法阻碍了人们向外寻求帮助,通过学习新的技术来更好地适应竞争。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想法使人们竭力维护自己的成功形象,从而阻止了人们坦诚客观地评价眼前的危险。弗兰西斯·培根说过,“那些不愿意接受新方法的人一定会遭到新的打击,因为时间是最伟大的改革者。”摆脱对旧方法的依赖,你才能学会新方法。
  大多数人信奉“没有什么比看起来成功更像成功了”的观点,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盛气凌人的态度来维持自己的成功形象。这样的人是值得同情而不是值得羡慕的。不管他们取得了多少物质成功,从一个长远的观点来看,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在慢性自杀。正如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所说:
  你通过这些得到了力量、勇气和自信,但你的脸上透着恐惧。你对自己说,我经历过这些恐惧,我应付得来……你不得不做那些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有哪种伪装带来的心理压力会比强装胜利者带来的压力还要大吗?几乎没有。每时每刻都要保持警惕以免受失败的耻辱,这种压力会使最有能力的人有时也不得不承认:努力使自己相信自己不可能失败实际上阻碍了一个人的成功。正如亨利·福特所说:“失败是走向更加成功的机遇。”如果你拒绝接受自己的失败,你又怎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呢?
  乔治·萧伯纳认为:“一个人承认的失败越多,他就越值得尊敬。”萧伯纳关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的观点后来逐渐被美国的企业界人士接受。据《纽约时报》中一篇文章的介绍,现在许多冒险投资商和猎头公司都更倾向于任用那些曾经经历过职业失败的经理人。因为,许多事实都证实:失败,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无能标志的行为,如今越来越值得被人们接受。同样的,一个愿意承认失败历史的人会非常懂得怎样减少失败的代价。
实用的创造:接受指导
  显然,只有那些能够承认失败的人才具备成为导师或者顾问的能力。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如果一个成功人士无法承认自己的弱点或者失败,那么他就无法忍受在传授一项新事物时所不可避免的曲线式前进方式,当然也就无法通过这一过程获得才智和心理上的进步。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一位高级经理最可贵的才能是培养他人的能力。就目前来说,没有哪一种招聘方法能够完全满足公司的人才需要。因为,新招聘的人由于没有经过相应的培 养,通常很难达到公司的用人需要。所以,一位高级经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一个具备基本才能的人培养成一个适合公司的优秀人才。在这个以人才为本的社会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导师应该具备一种开放式的态度,正如迪·霍克,维萨集团的创始人所说:“无法达到梦想并不是错误,无法梦想才是真正的错误。”我们应该还记得,埃里克森对传授的定义也是基于两个基本的原则:人类天生就具备成为导师的职责,人类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创造和培养下一代。
  沃尔特·瑞森在1967~1984年担任花旗(Citicorp)集团的总裁,他在80岁高龄的时候,仍投身于培养新人,为新建企业或者小企业提供顾问服务的事业中。瑞森认为他的行为是在为美国的明天做贡献:“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在为那些年轻的公司提供有用的帮助。”
  同样,培养新人的行为对导师本人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这种益处包括身体上的健康和心灵上的满足。比如说,研究表明,那些事业成功,在公司里作用举足轻重的人在不情愿的退休以后经常会患上多种疾病,甚至死亡。与此相反,对别人的传授和培养会对人产生非常大的良好作用,比如说做过学术导师或者“和平部队”志愿者的人,这些工作会对一个人的心灵产生很大的益处,比如说自我满足感,心理承受力,这一切都使人能够更好地处理所面临的压力。
  在退休人员当中,这种作用尤为明显。据他们个人反映,传授技能和经验是他们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SCORE—退休企业精英服务公司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这个协会的成员就是为那些无力雇用职业顾问的公司提供像沃尔特·瑞森那样的退休经理人。在这些人提供顾问服务的过程中,年轻人学到了商业经验和技巧,而这些SCORE顾问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这种成功不是来自于获得,而是来自于把智慧传授给了别人。实际上,在提供咨询的过程中,许多退休人员都在无意中发挥了老师的作用,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财富分享给了别人。
遗产
  我想,向别人提供指导最大的益处就是建立起活的遗产。人们通常都认为一位优秀大师的影响是永恒的,因为这种影响永远都不会消失。当我向那些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描述指导别人的巨大意义时,他们开始的时候很难把指导看做是有深远影响的,我向他们解释说:试想一下你是某项计划的最早提出者和鼓吹者,你的眼光和才智吸引了人们,他们因此向你提供了精神财富(欣赏、赞誉等等),当这些人接受了你的指导并且成功之后,他们会带领其他更多的人加入这项计划。这样,你的影响力就会以几何速度扩散开来。
  建立活的遗产事实上是生产性中的重要一步:把你自己对成功的追求从对金钱的占有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来获得成功的感觉。
  在本书中,“联系”这个词的意义和物理上的联系毫无关系,比如说怎样使你观看洛杉矶湖人队比赛的座位和杰克·尼古拉斯的“联系”起来。本书中的“联系”指的是一位导师和一个年轻人之间的关系。“连接”则是这种行为(培育他人智慧和心灵进步)的结果。在这一点上,男性化的成功倾向会导致疾病,而女性化的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依赖则是有助于健康的。
  正如琼·贝克·米勒所说的“与他人之间的纽带”的观点:“女性对自我的感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与他人的联系和关系。”这是传授的基本点,也是任何活的遗产产生的基本条件。有趣的是,雪伦的痛苦也是来自于她在相当长的人生中一直不敢承认自己最需要的是与他人的联系,而不是显赫的工作。许多自恋狂盲目地陷入了对职业成功的追求而忽视了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相互联系,所以,他们也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心理满足。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名律师(尤其是诉讼律师)、体育明星,还有其他很多职业成功人士,他们总是认为他们必须去追求职业的顶峰,往往会因而忽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建立起活的遗产。每当我治疗那些患了精疲力竭症的经理人(通常55岁以上),我就会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悲剧。通常我会告诉他们《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即使一个人得到了全世界,但是失去了自己的灵魂,那么还有什么意义呢?”对于这些把毕生精力花在了争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上面的患者来说,治疗他们的惟一方法只有是让他们自己弄清楚自己是否在做心灵上真正喜欢的事。
第九章 真正的幸福是一个动词
  大发雷霆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这么做。不过,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向适当的人,为了合适的事情,用适当的方式大发雷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对法定快乐的剥夺
  我们曾经看到制药商在对全国播放的产品广告中告诫患者,病人一定要告知医生详细病史和服药情况,然后才能服用医生开的处方药。这些制药商当然希望人们多买他们生产的药,但是如果不适合服用的病人吃了药的话,他们清楚将会有副作用,因此他们发出了这些警告。那么,那些为缓解和治疗工作压力提供心理咨询的医生,他们是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预先警告呢?
  1999年的时候,《新闻周刊》发表了一篇有关硅谷白领工作压力的文章,文章称那里开展了一项旨在帮助员工“找寻快乐生活”的活动,当然,这样一来,员工在职业追求中就会变得更加快乐和能干。文章称:
  硅谷的高科技企业在聘请心理导师、顾问,甚至瑜伽功教练等等,来帮助那些处于工作重压和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形势下的公司职员,使他们能够在重压之下保持自我……一位写过一本有关自立观点著作的作者表示,这些公司不惜投入地希望使员工认识到工作并不是一场噩梦。
  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员工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所以他们心理压力巨大一点也不奇怪。问题是,许多这类旨在减轻职员压力的工作却把情况弄得更加糟糕。
  Sun公司的研发部经理向《新闻周刊》透露:Sun公司请了顾问帮助公司的软件工程师等职员“享受真正的世界带来的快乐—阳光、骑自行车、与孩子嬉戏”。但是,这些对员工原有生活习惯的打搅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这同样说明了我的关于“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做你喜欢的事情”的观点。
  那些顾问所进行的治疗课程的确听起来合情合理而且很诱人:“亲爱的,这样做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我在工作中从来没有像在高中时的一段时光那么快乐,在那段日子里,我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制作模型船上面了。”不幸的是,任何人在成年以后都不会再那样生活了。顺便再提一下,注意,好好回想一下,说实话—你为什么那时候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制作轮船模型上面呢?难道不是因为实在是没人跟你约会吗?
  这些治疗课程无法起到预期效应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儿时的游戏无法满足成年人对个人成就和满足感的需求。人类注定需要从克服困难和推进工作的实践中互相传授,取得发展。没完没了的游戏和野营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这些需求的。爱比克泰德同样也怀疑试图通过自我放纵来获得快乐的方式是否有效。对他来说,真正的快乐是一个动词:
  通过做善事来获得快乐并不是一种交换心理(为了得到,所以我要善良)。善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和回报……那是一种长期的对我们性格的调整。我们朝着好的方向调整我们的想法、语言和做事……做好事是为了快乐、心灵上的安宁和远离烦恼。当你积极地投身于调整自我的实践中时,你就从那些使自己偷懒的借口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你脚踏实地地走好当前的每一步。你坦然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态度使你的创造力倍增,在目前的环境下不断取得进步……你的生命因为你完全投身其中而不断取得进步。
消极的安慰剂效果
  这类模式化的或者说士气建设型的治疗课程的接受范围非常大。接受治疗的人们往往不能缓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加重问题。这是因为人们接受的是同一模式的治疗,医生并没有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对待,结果往往会取得消极的安慰剂效果。
  按照传统的观点,积极安慰剂效果是指,比如说,一个人吃了一些与他的疾病并没有关系的药,但是因为他认为这些是有效的药,然后,他的病好了。积极安慰剂效果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病人对良好效果的预期带来了对身体的正面影响。事实上,我们自己可以说服自己很多东西,甚至身体上的症状也会被治愈。
  消极安慰剂效果在积极安慰剂效果没有产生时便会发生:因为,你本来已经准备好会有一个好的效果,但是症状的好转并没有发生,这说明你吃下的药没有作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就会认为自己的病比原先预想的更加严重了。这样的推想就产生了消极安慰剂效果:“我吃了医生给我的药仍然不见好,那我的病肯定会越来越严重的。”
  其实,实行那些员工减压工作的公司通过一种简单的评估工具就可以避免消极安慰剂效果的出现了:搞清楚到底什么能使目标员工快乐起来。然后,你还可以进行一个后续的评估,问这名员工:“这就是你的最终答案吗?”在Sun公司,活动执行者们通过上面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知道,在“享受世界上真正的快乐”的活动中,这个人到底是适合于进行月光下的浪漫散步、潜水、看马戏,还是观看国际拳击联赛。问题是,这样的提问并不符合美国人的性格:美国人总是忽视认识真正的自我。
  “找寻快乐生活”活动的发明者执行的是“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的治疗方式,因为美国人不习惯直面不同人的不同问题。这一点可能也是因为美国人对于建立多种族、多类型的英雄人物潜在的尊敬所致;也可能是因为美国人对于沉默的一代的尊敬,别忘了他们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轴心集团;或者是因为对表面荣光的错误崇拜,致使那么多人至今仍被金手铐所囿,因为他们害怕一旦放弃所拥有的一切,过上底层生活的时候,就会招致责骂。不管是因为什么,如果你希望帮助成功人士解决他们的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承认所经受的痛苦总是徒劳无益的。向人们强调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总是于事无补的,所以,这样的课程通常总是很难起作用的。
压制情感的危险
  我之所以会对芬奇的小册子感兴趣,是因为一件震动新闻界的枪杀案,其中所透露出的侵略性似乎正是芬奇试图解决的。2000年5月26日,沃思湖中学一个13岁的优等生,开枪打死了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35岁的绰号叫“大毛”(因为他的头发)的英语教师兼篮球教练。官方人士称:这位少年因为恶作剧而被助理教练赶回家。两个小时以后,他带着一支半自动手枪回来,开始了枪杀。
  这位13岁的少年到底为什么实施谋杀可能永远都是个谜了。他可能因为被从学校赶回家而感到羞辱,或者他认为自己被严厉的教练侮辱了。但是,不难想像,在这个孩子选择带着枪到学校,或者说一直到开始射击之前,这个孩子的心中肯定充满了孤独、愤怒和痛苦。
  我想,芬奇一定会很奇怪,因为这个13岁的优等生身上,我们找不到问题少年的任何特征(比如说属于异端文化群体或者暴力集团),能够致使他实施这一枪杀。这个孩子显然是很被社会认可的那种孩子。优等生按时写作业,努力学习,课堂上彬彬有礼。但是,在短短的8小时的时间里,这个年轻人陷入了一场孩子的胡闹,然后进行了枪杀。你对此作何感想呢?
顺从和自制力的对抗
  我从来没有见到这宗枪杀案的凶手,所以我无法肯定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施行了这一暴行。但是我们很有理由相信,这孩子平素的模范行为最终转化成了令人吃惊的暴行:他对自己的情绪失去了最基本的控制。一个人强压自己的情绪是有害的,而且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你是在强行压制自己的感觉,直到有一天,外界的某种刺激使它不得不迸发出来。
  即便是世界上所有的枪支都已经被销毁了,那个不幸的孩子照样会在某个时间通过另一 种方式发泄他心中的不满,比如说扔石头或者用拳头,除非在他采取行动之前,压在他心底的情绪已经通过合适的解决方法处理好了。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解决孩子心中被压制的情绪,从而使他不致于走上杀人的道路呢?那就是让他接受心理治疗,或者参加冲突心理治疗课程,或者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简单地说,运用合适的管理和监督,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心理上痛苦的原因。
  通过禁止的方式强制人们不去做反社会的事情并不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心理健康。通过规则的强制而达到使人循规蹈矩,这样只能导致人们对规则的被动顺从。在这种被强制的情况下,放弃做某件事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心里不想做某件事。健康的人们并不是通过强制来做到热爱社会的,他们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与社会要求的合拍:解决自己反社会的情绪或者学会处理压力环境。
  众多试图在学校或者公共机构禁止竞争和侵略性活动的运动却惊奇地发现了这样一个结论:很多被称之为侵略性的活动实际上教会了孩子在建立个人成就的过程中控制心中反社会的冲动。像武术中的空手道、拳击和摔跤就是很好的例子。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武术中有这样的规则,不合适的侵略或者暴力行为将会受到处罚。而且,在角逐之中,那些单靠蛮力去打击对手的人(芬奇很担心的一种状况),经常会被深谙武术的艺术,善于用技巧的选手打得落荒而逃。愤怒是一个职业拳击手最大的敌人,这也正是为什么空手道和拳击选手要学会控制好心中的愤怒情绪,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比赛中有好的表现。
  为了尽可能地消灭那些令人不愿意接受的侵略性行为,我们必须面对亚里士多德名言中提出的挑战: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向合适的人,为了合适的事情,以合适的方式大发雷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能够这样做并不容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有那些掌握了控制的技巧的人,才能不论经受挫折、失望和痛苦,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激动情绪。正如心理学家卡尔·曼宁格(Karl Menninger)所说:“要想真正认识你自己,你就必须能直面你内心深处丑陋的一面,而且,知道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主人欲望
  乎所有的心理学理论都是基于同样的一种假说:童年经历中的卑微与无助将会影响我们一生。还有一些理论认为我们幼时的卑微感受(相对于处于控制地位的大人和年长的兄弟姐妹)将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健康或者不健康的结果。或者我们变得很健康,也或者我们成年以后会因为这些经历经受折磨。另外一些理论认为我们成年以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如何控制这些来自童年的欲望—比如说,一种想要控制某件事物或者某个人的强烈情绪。没有哪一种理论是完美无缺的,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人们希望被重视、被肯定的感觉从 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虽然那时个人的能力还非常低下。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容易感到羞愧和耻辱的,而个人满足的骄傲感觉却是非常难以获得的,所以,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我们成年以后的很多进步只是为了支撑自己的个人自信。每一个人在青年时代都会经受自我怀疑,羞愧,以及对于自己能否主宰所处的世界的焦虑,愤怒,失望等等情绪。正如马克·吐温所说“这种情绪可以被称为‘主人情绪’,是一种对个人肯定的渴求”,这是一种深藏于心的复杂情绪。
  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岁月都花在了努力去获得个人肯定上面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为了成功可以不惜一切。可以这么说,我们对成功的盲目崇拜是因为我们迫切地需要得到个人肯定,而这种迫切的需求来自于儿时记忆中的无助与羞辱。一定程度的主人欲望和对个人肯定的欲望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让主人欲望控制了我们的生活,那就变得不正常了。
避免自责心理(1)
  爱比克泰德是通过自学成才成为哲学家的,他非常反对被自我认可的欲望控制生命的做法。他更反对那些不承认失败,个人缺陷的做法,或者故弄玄虚,佯装成功的行为。爱比克泰德也不喜欢那些装腔作势,傲慢无礼,心狠手辣的成功人士,因为他们实际上是过于懦弱才不敢承认自己的缺点,所以就陷入了通过这些行为来证明自己的成功。就这一点而言,爱比克泰德看到了人类再燃生命之火的障碍:无法正视自己,永远带着面具生活,缺乏自我接受和自我认知。而当他们要正确认识自我时,他们往往不能做到真实地评价自己—而这一点 是解决自己所面临心理问题的最重要一点。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把任何事情都做到尽可能的好。当痛苦或者快乐,光荣或者羞辱出现的时候,记住,你正处在奋斗中,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了,这是不能被推迟的。一旦感到挫败或者退出,一切都完了。这也是苏格拉底的做人原则,他通过每一件事情来发展自我,不被任何事情打搅,除非事实或者理由。当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苏格拉底,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幸福。
  爱比克泰德还说过,“上天会首先毁了那些为权力疯狂的人们”。那些到处炫耀自己权利的人们这么做实际上是为了宣泄心中的虚弱。这些人通常不愿意去承认到底是心中的什么情绪让他们这么做,不承认这种发泄正是内心痛苦的表现。一个权力在握却经常借此折磨别人的人通常内心都被虚弱和自责的情绪充斥着。我向很多病人都讲过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空桶响声大。”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那么他肯定不会认为自己必须靠发怒来维护权威。一个自信的人走路都会轻轻的,因为他认为自己对一切游刃有余。
  富有侵略性的愤怒外表使心理医生或者高级辅导老师很难看到并且深入分析白领人士心中的自责情绪。不幸的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允许成功人士自由发脾气。那些职业明星发发脾气总是被人们所认同。更糟糕的是,这样的社会氛围就使得成功人士更加无法从内心分析到底是什么使他们发怒,受伤,或者痛苦。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发现了一种和愤怒很类似的情绪,“我想,人们为什么固执地维持自己的憎恶情绪,是因为他们认为,一旦憎恶的情绪没了,他们将不得不经受痛苦的情绪”。
  简在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跨国农业综合企业担任健康食品分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我受雇指导简怎样与她手下的经理们相处,因为简,怎么说呢?用总公司首席运营官的话来说,也就是雇用我解决简的问题的人,“她总是很快就把别人击倒了”。简负责的分公司只有两年的历史,但是总公司准备对简负责的产品线大幅度投资,因为这个产品线是热销品,健康食品很好地满足了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于青春和活力的渴求。
  简的职业生涯开始于销售大众食品,她干得非常好。简高高的个子,长得非常引人注目,很像一个著名的电影明星。简可能在工作中的确不招人喜欢,但是无疑,她的外表非常吸引人。简对自己出色的销售技巧非常骄傲,她认为只要发挥销售特长,自己肯定会成功。这也正是为什么简会觉得非常震惊,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受宠若惊—当公司让她领导一个新的分公司的时候。简进入高级管理层的过程有点戏剧性:她和其他五位副总裁,还有一位首席执行官,同时被总部委任建立一个新的分公司,负责特殊食品。开始的时候,公司发展很顺利,但是,简所在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还有市场部经理突然跳槽到一家竞争对手的公司。于是,在不得不经历了一场尽可能迅速的改组之后,简被委任为公司的领导,因为大家认为她是把公司新产品卖出去的最好人选。经历了这次事件,简升职了。她的第一个重大计划就是给一个新产品起了一个非常好听好记的名字,在当上总裁9个月后,简负责的公司开始盈利了。
  简并没有平静地接受自己的成功。在简担任总裁的一年之内,她的直接上司,总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收到了十多宗公司副总裁对简的投诉,理由是简在公开场合轻视、辱骂,或者严重威胁他们。简的烟瘾很大,经常不顾公司规定在办公室里抽烟,一次,一个同事向她提出他认为简的市场计划太短视了,简拿起盛满烟头的烟灰缸拍向那位同事。当然,那个人赶紧逃走了,然后,总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把我找来了。
  每当我第一次和病人会面的时候—我是说作为一个指导或者说心理医生,我总会对病人的心理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但是,当我和简第一次会面之后,我发现我对于简愤怒的原因茫然不知所措。她当然曾经受过挫折和伤害,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简的经历中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怀疑会引起简目前状况的东西:没有什么伤害,没有什么损失,没有责骂成性的父母亲。我向简建议我对她直接领导的人做一个调查,看看他们对她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简所在部门所有的副总裁都一致认为简是一个强权主义者。当然,所有的人都承认简能够把地球上任何一件产品卖出去,但是管理一个团队的能力却很差;一些人认为是她心中的压力影响了她。但是,我仍然不明白,简为什么在这一年的总裁生涯中变得越来越责骂成性了。
避免自责心理(2)
  最后,我只能通过简领导的销售团队来追根溯源。其中有一个女销售员从大学开始就和简认识了,我寄希望于她能给我什么线索,事实上,她的确给了我提示,虽然可能她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她开玩笑地说,如果简是个男人的话,她应该去做教士,因为她是一个如此正派的人。简的老朋友说,“你知道吗?简真的是很幸运,她有点石成金的运气。就像她推广那个新产品(公司盈利的那个产品)。我和简在芝加哥和竞争对手公司的一个老朋友喝茶,他建议我们说,‘既然你们在推广健康食品,为什么不用一种早餐食品的名字来命名它呢 ?很多人都会喜欢这样的名字的。’”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人们在承受了从天而降的成功之后,很少有人能够心理上不受损害。当我得知令公司盈利的产品的推广策略并不是由简自己创意的—而且,有人也说过,这是为了保住总裁的位置,我怀疑简是否是由于认为自己偷了别人的创意才取得了成功,因此饱受煎熬,或者简害怕自己最终会因此而像一个骗子一样被揭露。
  在我们接下来的会面中,我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我的观点,简大叫起来:“如果你胆敢把这件事公布于众,我就毁了你。”我发誓说我肯定不会,但是简大吵大闹了大约一个小时,控诉说我“毁了她的职业”,“使自己的公司陷入危险”等等。她用所有的方式羞辱我,然后自己哭了起来。我的反应反常但是很有效,就是一直大笑不止。“难道你没有听过那句话吗?‘重要的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通过得到的东西做了什么。’难道你认为一个优秀的经理人必须要自己想出所有的点子吗?《财富》500强的首席执行官们难道都是在经营自己建立的公司吗?”说到这里,我一下子数出了十几个新任CEO,他们都是华尔街的宠儿,因为他们的卓越才能让那些垂死的大型企业获得新生。听到这些,简的愤怒渐渐平息下来。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简和我努力找出那些令她不安的想法。我了解到简是被自我怀疑的情绪困扰着,她说:“我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推进罢了,我没有创造出任何东西。我很漂亮,也很能言善辩,所以人们会注意到我。但是,真正的领导应该是有头脑的。这一点令我非常苦闷。”
  我最终没有能够帮助简找到她的“真正的领导应该是有头脑的”这一想法的深层原因,这种观点非常普遍,尽管它是不正确的。接下来我通过训练和认知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让简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论,帮助她认识到到底是为了什么使得她攻击同事。在我的帮助下,简认识到,每次她向同事发怒,都是因为自我引导型的愤怒。简从我们的合作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认识是,每一个对于她没有头脑的暗示(有意或者无意)都会引发简狂风暴雨般的愤怒。同样的,当太多的成功降临在她身上时,她同样会感到不安,因为这会更加使她坚信自己只是幸运,而不是优秀。不过,我们最重要的成果是让简找到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途径:一个出色的销售员如果发挥自己强项的话,将永远成功。
  我帮助简认识到,优秀的管理技能包括很多东西,当然也包括销售人员出色的行为艺术。我向简解释说,如果她认为自己的成绩只在于那项与他人创意相关的产品推广,那么,当团队陷于崩溃时撑住局面,把一群忐忑不安的职员团结成一个团队,成为一个极具效能的经理人,作为总裁,简其实有很多值得夸耀的成功。
释放健康的激情
  日常工作中,人们经常看到别人成功的例子,而自己的成功却是遥不可及的。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人们就会觉得自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以致无法取得成功,不禁懊恼不已,甚至跌入心理失衡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懊恼,或者更准确地说,干着急,只能使人们迷失方向,距离健康的激情越来越远。而只有保持健康、向上的激情,人们才能克服挫折,勇往直前。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向合适的人,为了合适的事情,以合适的方式大发雷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是每个人都能 做到的。但是,只有通过恰当的方式,把愤怒疏导、宣泄出来,才能尽快从心理失衡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跳出精疲力竭症的怪圈。
说谎者的惩罚
  通过疏导心中的懊恼,才能走出心理阴影。这里有一个帕特里克的例子。此人才华横溢,魅力超群,靠汽车销售起家,如今已成长为一个汽车制造公司的主管。该公司位居《财富》100强之列,现已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之一。事实上,帕特里克的成功完全出自偶然,他之所以选择汽车销售实属无奈,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实在是一塌糊涂。有鉴于此,他练就了良好的口才,因为这是他惟一的资本。当时,他的伯父拥有遍及全美的大型汽车营销网络。毕业后,帕特里克开始给伯父打工,也就是卖汽车。
  15年很快过去了,帕特里克在汽车销售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引起了上层供货商—汽车制造公司的关注。汽车制造公司将他请到了底特律,负责销售管理工作。帕特里克和他的伯父都觉得,这一切真像哈罗修·阿尔杰的故事—贫困地区中的情节—讲述的那样,帕特里克的境遇就像是该故事的原型。
  然而,尽管帕特里克的销售业绩无人能及,可以管理许多学历高过自己的员工,但帕特里克心里明白,他只是刚到底特律,作为新来者,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但是帕特里克坚守了下来,没有退缩,也没有把自己限制在汽车销售的小圈子里,他的雄心是把公司做成《财富》100强。支撑他信念的两大支柱是自我管理书籍和杰克·丹尼酒(Jack Daniel誷)。
  帕特里克在到底特律后的第一次公司宴会上就喝得酩酊大醉,并且和一个区域经理打了起来。这家汽车制造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帕特里克患有自我障碍型酗酒,于是,他找我来帮助帕特里克。当我会见了十几个帕特里克直接领导的职员后,我认为帕特里克并不是患有自我障碍型酗酒,因为他不光在喝醉之后侮辱别人。帕特里克抓住每一个机会打击别人。而且,帕特里克尤其与那些精明强干的经理们为敌。帕特里克在工作中习惯于一对一地与他手下的经理们开会,压榨他们的智慧,偷走他们的创意,并且在销售团队会议上打击他们。开始很多人认为帕特里克的愤怒可能是为了达到销售纪录而采取的不恰当方式。不幸的是,帕特里克的愤怒导致了公司自帕特里克到来后一连失去了5个最优秀的经理人。
  我和帕特里克一起工作了大概6个月。帮助他控制酗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帮助他控制愤怒就很难了。虽然帕特里克最后对于自己为什么认为那些被他称为“精英混蛋”的人们威胁着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帕特里克最终还是没能完全理解是自我轻视导致了这一感受。我们取得的最接近成功的一点突破发生在我们谈到贯穿他一生的有关他在学业上进行的欺骗。在那次开诚布公的谈话中,帕特里克告诉我,他在大学中曾经好几次购买学术论文,在几乎所有的考试中作弊,为了让朋友帮他做那些带回家的考试卷,他还定期付给他们钱。而且帕特里克还承认,作为一个经理人,他感到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管理而不是销售,因为管理工作强迫他回到“智慧偷窃”的情况中。原本,自从大学毕业之后,他已经远离了“智慧偷窃”的生活了。从根本上来说,帕特里克觉得,为了获得成功,他就必须从他的手下那里偷窃创意。
  我从帕特里克那里了解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得知从很久以前,帕特里克已经开始进行学业上的欺骗行为了,不过很遗憾却无法充分利用这件事情。帕特里克不愿意详细谈他行骗的方法,不过他承认自己非常痛恨学校,但是却很希望得到好成绩来让母亲高兴。帕特里克的母亲是一位高中微积分老师。帕特里克儿时的第一次记忆,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次—就是当他在学期测验中失败,但是又不得不把试卷带回家签字,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当他把得了F的试卷拿到母亲面前的时候,得到的并不是斥责,而是不得不去安慰因此伤心欲绝的母亲,她哭得歇斯底里,嘴里喊着“我可怜的孩子”。
  从那以后,帕特里克发誓再也不能让母亲经受这种折磨了。但是,帕特里克并没有通过努力学习达到这一目标,而是通过一个个狡猾的小伎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我认为,这样做产生的结果就是,他对于母亲要求他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表现优秀的做法非常不满。而且,为了不再让母亲经受他孩童时代看到的痛苦,帕特里克走上了一条他永远无法解脱的路。
  我是这样向帕特里克解释他对直接领导的经理们的敌意和防备他们的原因:他是在把对自己和对母亲的愤怒发泄在他所嫉妒的人们的身上,因为这些人拥有真正的智慧和能力(不是靠欺骗得来的)。我努力地想帮助帕特里克认识到,他对自己的轻视,以及他对自己亲爱的母亲相当程度的愤怒,这些将使他永远无法达到在大公司中生存的基本条件:互相协作。引用那本他读过的管理学论著中的话,我告诉帕特里克,他的自我轻视和对母亲的愤怒只能使他的技能更加的匮乏。尽管我一再提醒他,如果不公开承认自己是个骗子的话,他在底特律的事业肯定要走下坡路,但是,他没有采纳我的意见。在我们那一次会谈之后,帕特里克结束了我们之间的合作。一年之后,他的前妻写信告诉我,帕特里克离开了底特律,重新回到了他叔叔的汽车代理销售店,而且,帕特里克又在用杰克·丹尼酒指导自己的人生了。
唤起你的激情(1)
  对于职业白领来说,最难的事情莫过于从一个虽然成功但是自己并不真心喜欢的职业中跳槽了。精疲力竭症的患者们不会对职业失去激情,因为他们的贪欲永无止境。他们是行为主义者,或者将成为行为主义者—否认需要得到心理满足,因为他们把眼光盯在错误的方面。
  科妮就是这样一个把眼光紧紧盯在成功上面的人,她雇用我帮她为公司找到一个新的首 席执行官,帮助那个人适应工作,并且“看看我的新个人商业计划中是否有一些疏漏”。这份计划是关于科妮决定离开自己创立的网络公司,成为一个“孵化器”公司的合伙人—这样的公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的硅谷。科妮的目标是,正如她开始时告诉我的,要“让我的钱为我工作,这样我就可以自由地享受生命,帮助那些初创的事业”。
  科妮是那类每个职业经理人都想遇到的投资人:她自己的生意很稳定,而且希望帮助那些有前景的项目和个人,而不是去补救什么项目和个人。当我第一次和科妮会面的时候,她34岁。科妮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学士学位和MBA学位,同时她还持有计算机科学和社会学的双硕士学位。她把自己在学业上多方面的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她既不是一个“机械脑袋”,也不是一个激进社会改革者。科妮既富有社会责任感,也很敏锐现实,这也正是为什么在33岁那年赚了2 000万美元之后,科妮决定经营一项新的生意,利用她在硅谷长达15年的工作所获得的技能和洞察力,寻找那些有前景的个人和产品。
  开始,我和科妮之间的合作进行得很顺利:我的一个朋友愿意帮助科妮找到一个合适的接替者。科妮的孵化器业务也进行得很完美。但是,当我和科妮谈到她的个人生活时—我对于接受治疗的每一个人都会问到这样的问题,科妮非常不愿意透露个人生活的细节,她用一种满不在乎的口气说,“要是你认识不太讨厌的50岁以下单身男人,那就介绍给我吧”。当我建议我们关注一下她职业之外的事情时,科妮断然打断了我,不过她答应会再给我打电话。“如果我遇到麻烦的话。”科妮说。大约一年之后,科妮来到洛杉矶,和我谈了她的个人生活。
  人们对年龄的看法有两种,一种人认为年龄无非是数字罢了,另外一种人却为自己超过一定年龄而歇斯底里。科妮属于后一种。在我们再次见面前的大约一个月左右,科妮刚刚庆祝完她的35岁生日,不过,那场聚会简直不能称之为庆祝。科妮的十几个好朋友为她办了一个意外惊喜的派对。但是,打开香槟酒后的没几个小时,科妮就陷入了沮丧。她驾车回家,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中,科妮一直躺在床上,不是哭就是睡觉。
  当我第二次开始和科妮合作的时候,我告诉她我将再次要求知道她的家庭的全部情况。当我提到“家庭”这个词的时候,科妮禁不住哭了起来。当她平静下来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从来就不想有家庭,在我的概念里没有家庭这个说法。”我慢慢了解到科妮是一个孤儿,她是在孤儿院长大的。科妮的母亲是一个从越南西贡来的酒吧女郎,根本不想抚养科妮。科妮是非洲裔美国人和亚洲裔美国人混血的后代,因此,她在童年饱受欺凌。
  当我知道科妮早期的生活状态后,我终于明白,科妮之所以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不愿意谈论自己的家庭,是因为她不能承受早年经历的创伤。科妮在后来的25年努力工作,尽量不去想那些事情。科妮对当时情况的惟一印象是,她的退伍兵父亲令当时十几岁的母亲怀孕,然后生下了她。在科妮10岁那年,她被一家做兽医的越南裔美国人夫妇收养,然后,科妮就在旧金山生活,那对夫妇让科妮得到了同龄人所能得到的一切爱护和关怀。
  科妮后来生活的那个城市非常开放自由,所以她的异族人血统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多的麻烦。科妮高高的个子,非常漂亮,而且擅长体育,更不用说优秀的功课成绩了,当她熟练掌握了英语,并且适应了新的家庭之后(科妮有两个哥哥,也是被这家人收养的越南孤儿),科妮就没有再受到社会歧视了。但是,科妮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自己融入了群体。她告诉我,“我经常是一颗明星,而不是人群中的一员,你知道我的意思。我知道,我被宠爱,但是不知为什么我从来都感觉不到爱。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一直在不断地重复:因为做过的事而被关注,而不是仅仅因为我是科妮。”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中,我了解到科妮从来没有过长期的爱情,虽然她喜欢性。她对亲密关系的惟一看法是,“瞧,跟男人在一起很快乐,尤其是英俊的男人。问题是,我经常对自己说,‘别陷进去。’”当我提醒她在我第一次提到家庭问题时她对我的要求(让我帮她介绍合适的男人),她点点头,“你必须显得很愿意恋爱,不然人们会认为你不正常。”
  这次谈话为我帮助科妮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建议她:“难道你不能在建立商业孵化器的同时做一项替代家庭的事情,这样你可以从目前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开始新的生活。”科妮同意了,并且承认当她第一次拒绝和我谈家庭生活之后,她的逃避做法开始逐渐破坏了她的生活。
  几个星期之后,我发现我可以通过挖掘科妮的商业才华来帮助她摆脱寻求亲密关系的障碍。我计划让科妮在不放弃原有的孵化器生意的前提下,找到一种她充满激情的事业。我建议说,“你看,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件你全心全意愿意亲近的事物。你自从读高中以后,就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心理失控过,换句话说,你从来没有自由自在地满足过自己的心理需求,那么,试着这么做一次,有什么是你全心全意热爱的呢?”科妮马上回答说,“孤儿。”
唤起你的激情(2)
  三个星期之后,科妮暂时中断了我们的合作,因为她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建立一个世界范围的机构,致力于帮助美国家庭收养孤儿。正如预期的那样,科妮非常热爱这项工作。当这个机构不再需要她全职投入后,科妮回来继续接受治疗,在这项工作中(援助孤儿),她开始感受到了爱、投入,和沉浸在亲密关系之中的快乐。而且,由此产生的对科妮的心理治疗成果取得了预期中的效果:当我写完这本书的时候,科妮刚刚庆祝完她与一个男人的六个月纪念日,科妮把那个男人称做“我一生的爱人”。
60分钟治疗法
  我看《60分钟》(60 Minutes)这个节目很多年了,并且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你详细观察那些参加节目的强制部分的人们的动机,那么你就会找到帮助人们再燃生命之火的策略。我把这种方法命名为60分钟治疗法,因为这种方法是通过让人们在60分钟内用自己的灵感来找到解决办法。很多人否认自己内心深处有一个像《60分钟》里那样的力量。这也是这个节目吸引人之处:证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人物依靠激情可以改变世界。同样的,你又怎么看待反诽谤联盟(Anti-Defamation League),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行动起来 (ACT UP),及酒后驾车母亲协会(MADD),或者巴里·施莱克(Barry Scheck)发起的为死刑犯做DNA化验等等这一系列组织的行动呢?
  人到中年,很容易面临一系列的危机,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厌倦,认为自己被职业所操纵,或者所从事的事业无法再燃起自己的激情。看上去他们似乎毫无疑问应该重新规划,找寻生命中那些真正的激情。但是金手铐之苦和对别人的责任(通常还有名声的问题)经常会使大多数白领人士认为,摆脱自己不喜欢的乏味职业对任何一个超过25岁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认为有什么错误或者不公平存在,那么,就勇敢地和它做斗争吧。按照亚里士多德建议的方式去做: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向合适的人,为了合适的事情,以合适的方式大发雷霆。
  当我建议人们采取60分钟治疗法应对职业抑郁的时候,他们通常有两点反对意见。第一点反对意见是说他们已经太老了,不能开始一项全新的事业了。这个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现代社会,人类已经可以一直工作到70岁了。而且,正如科妮所证实的那样,精疲力竭症的患者通常都获得了很大的物质成功,因此他们可以去做一项副业追求而不必担心财务上的困难。即便是物质上并不是很成功,从事副业追求也要比继续只做自己厌恶的事情要安全得多,我指的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一直痛恨自己的职业,那么你迟早会不得不把自己解脱出来,而到了那个时候,你遭受的损失将远比早做调整要大得多。
  第二点反对意见是,人们认为60分钟治疗法是用“钱不是问题,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方式来唤回职业的青春,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下面几点是我多年来得出的结论。
  1. 60分钟治疗法是基于人们的愤怒、痛苦和轻视,而不是基于人们心中所爱的一种行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给我们带来长期的自我陶醉,感受到传授和给予的乐趣。同样的,60分钟治疗法是基于对社会中的错误现象的反对,也是一种传授。当巴里·施莱克和他认为的不公平的死刑宣判做斗争的时候,他肯定会从胜利的结果中获得精神满足。每一个获得了期待成果的人都会得到巨大的精神满足。当施莱克为那些被错判的人奔走的时候,他的目标是改善司法和社会的公正。但他同时也为客户工作,以保证自己有能力支付与家人出去度假的费用。施莱克把60分钟治疗法和获取金钱的职业结合了起来,从而同时获得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2. 著名剧作家乔治·萧伯纳以巨大的勇气放弃了成功的商业职业,因为他从商业中无法得到精神满足。“真正的快乐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不是只顾怨天尤人地抱怨上帝没有让你快乐。”萧伯纳描述的伟大的事业也就是我们书中所说的传授,传授是职业中恒久的激情。如果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极大的尊重,而不是沉醉于成功的瞬间陶醉,你得到的是恒久的精神满足,而不是痛苦中的短暂解脱。很多人把“做你喜欢的事情,金钱会随之而来”的观点理解成了越南箴言,“如果觉得好,那就去做吧。”那样的观点实际上是自我陶醉,而不是通过激情投入,传授而获得的精神满足。
  3. 表达出心中的愤怒是一种自我解放。通过大声宣布,“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感受,我的信仰。”而从观众的认可中得到精神满足的做法,正如自恋狂们一次又一次所证明的那样,终究会遭受悲惨命运。而且,通过真实地面对自我,面对自我的情绪,你可以从一味适应外界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释放激情的过程也是获得满足和传授的过程。
  在希腊传说中,普罗米修斯希望证实人类优于所有的动物。这也正是为什么普罗米修斯敢于挑战宙斯,去奥林匹斯山盗取火种,并把火种当做人类生存和高尚的证明。我把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当做是心理进步和自力更生的力量。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证明了人类的力量,那么每一个拥有成功的人也拥有这一火种。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同时我也依靠这句名言坚信人类一定能战胜精疲力竭症,那就是弗莱德·尼采的一句话:“当一个人清楚了生命是‘为什么’之后,‘怎么办’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问题了。”尼采当然是指找到纯洁的动机,也就是我所说的激情。这一点是所有自我实现的动力,也是帮助人们再燃生命之火的动力。
  问自己“怎么办”意味着有一位观众在那里评判,衡量,分级,或者肯定你所做的事情。而“为什么”这个问题则让我们从关注结果中解脱出来,关注于我们的真正目标。当我们按照“为什么”的思路做事时,我们也在无声地为社会做贡献。这些贡献可能会得到赞誉,也可能遭受普罗米修斯那样的命运。如果你有像尼采那样的目标,那么内在的动力将永远不会枯竭,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激情,重燃生命之火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