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确实低估了卫青的才能了。我们说过,卫青乃是沙漠之狐,敏锐的嗅觉与惊人的判断力,成就了他一代名将的美誉。至于卫青哪里来的天才,这的确是个解不开的谜团,也许除了天才之外,与他细心的观察分析是紧密相关的,这种天才,只有霍去病能与之相比。
总之,匈奴人逃遁而去,但卫青却始终能尾随而至,他有这个本事,死死盯着匈奴人的踪迹。正当右贤王自认为汉军还远在天边时,他的厄运降临了。
卫青的侦骑发现了匈奴的主力!
卫青大喜,这下右贤王这只狡滑的狐狸要落网了。一个优秀的猎手,必须要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有半点拖延。时机在即,卫青毫不犹豫,三万人马夤夜前行,直扑右贤王大本营。同时一骑快马,风驰电掣般东去,右翼大军的四位将军,得到卫青的命令,拔营北进。
夜的冷风,似一柄刀,割伤着战士的肌肤。有个火炉来烤烤冰冷的手脚多好啊,有三杯两盏淡酒来驱去体内的寒意,是多惬意的事啊。但惬意有时是危险的。
猎人悄悄地接近猎物,而猎物却还正逍遥快活。右贤王好酒下肚,柔情上涌,什么战争,什么权力,哪有温柔乡来得真实。
温柔乡啊,虚无飘缈的乌有乡。
在右贤王温柔乡的北方,汉军已悄悄布下重兵,切断右贤王北逃之路。其余的汉军,在黑夜与寒冷的掩护下,已经合围了匈奴人的营地。
夜过三更,右贤王喝得七八分醉,怀抱美人,昏昏睡去。正睡得香时,忽然一阵漫山遍野的战鼓声把他惊醒了,然后只听到营地里混乱不堪的叫嚣声、马嘶声。“啊?不好”,右贤王猛的翻身坐起,醉意全消,只听得到营帐外混乱一片,正一惊恐,“嗖嗖嗖”几声,几支利箭穿透帐蓬直飞进来,吓得他“扑通”趴倒在地。只听得帐外的卫兵高喊:“不好,大王,咱们被汉兵包围了。”
此时汉军对合围的匈奴营地发动强攻,万矢齐发,营地内的帐蓬与地面,都插遍箭矢,还有许多具被利箭射穿的匈奴人的尸体。几阵箭矢过后,汉军对匈奴营地发起冲锋。原本寂静的黑夜,变得如此的喧嚣与混乱,被无数刀枪剑戟碰撞声与士兵们勇猛的喊杀声打破了沉闷。
右贤王慌乱之下,带着数千名亲兵从北面突围而去,刚北上二三里,又遇上汉军等侯在此等候的伏兵,一阵冲杀之后,骠悍的匈奴骑兵终于打破了一个缺口,右贤王带着数百人终于逃出汉军的阻截。其他人马,非死即俘。
从夜晚战到清晨,陷入重围的匈奴人停止了抵抗。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硝烟散去,只留下满地狼藉与随处可见的尸首。
卫青这次出征,赢得了空前的胜利!
匈奴右贤王部的主力基本上被全部歼灭!
除了右贤王侥幸逃跑外,其余十来个裨王,也就是匈奴的小王,全部被俘;匈奴被杀死和被俘虏的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卫青前三次出征所斩获敌军的总和。同时获得匈奴的牛、羊、马等牲畜将近百万头之多。
这次会战发生在大漠以南的地区,故而史称“漠南之战”。
匈奴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均遭重创,而汉军则凭借此战,消除了阴山以北右贤王部对新建成的朔方城的威胁。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朔方城下了春季的第一场雨,一扫冬日残留的阴霾。
卫青的大军凯旋而还,进入朔方城时,皇帝刘彻派出的使节已经先一步到达。皇帝要给卫青一个惊喜,就象卫青给了他一个惊喜一样。在七万精兵面前,使节取出皇帝送来的印信,当众宣布:“任命卫青为大将军,所以将军,均受卫青大将军的节制。”卫青手捧“大将军”的印信,从一刻起,他就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从一个奴隶到一个最高统帅啊,这人生啊,充满如此多的变数,又因为这些变数而更加精彩。
皇帝刘彻为这次伟大的胜利而如此激动,以致于觉得一纸“大将军”印信还远远不够,他还要大加赏赐。卫青的食邑从三千八百户增加到了八千七百户,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都被封侯。一时间,卫青成为皇帝最宠幸的人,地位之尊崇,无人可及。
可是卫青是个极其明智的人,他的人生信条是:要知足。就象年轻时,当相士跟他说“你会官至封侯”时,他笑着说:“象我这样过着奴隶的生活,能够不受到鞭打责骂就心满意足啦,还谈什么封侯呢?”可是现在不仅他封了侯,连他三个远未成年的儿子也封了侯,卫青不是欣悦,而是恐惧。
虽然匈奴连遭败绩,可是远远未到被打垮的地步,虽然自己四次出征,一次比一次战果辉煌,可是下一次呢?下一次如果打败了,皇帝还会如此的信任吗?下一次如果是更辉煌的胜利,那么皇帝拿什么再来重赏?伴君如伴虎啊,皇帝越是恩赏有加,卫青越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卫青上书皇帝表明心迹:“卫青待罪军中,在陛下英明的领导下,讨伐匈奴大获全胜,这都是前线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的结果,卫青何功之有。陛下已经增加我食邑,皇恩浩荡,我已是惶恐之至了,至于我的三个儿子,尚在襁褓之中,陛下却裂地封侯,这会挫伤前线将领的积极性的。”坚决推掉对三个幼小儿子的封侯。
皇帝刘彻赶紧表态:“我没有忘掉其他将领的功劳。”于是公孙敖、公孙贺、韩说、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十位有功将领也同时封侯。飞将军李广没有参加此役,错过封侯的机会了。
卫青俨然成为汉军胜利的一面旗帜。
他是新一代军人的偶像。
卓著的功勋与皇帝的恩宠,使得卫青位极人臣。包括宰相公孙弘在内的满朝文武,都全力巴结奉承、讨好卫青,见了卫青都得行跪拜礼,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武帝时以梗直著称的汲黯,他从不向卫青跪拜,也不溜须拍马。
汲黯甚至敢于顶撞卫青,他的朋友看他这样不识时务,便好心劝告他:“你呀,还是放聪明点。现在皇帝的意思不是很明白吗?要所有的大臣都向大将军下拜的,大将军现在可是位尊望隆,你难道就不可以屈膝让步吗?”
汲黯很不以为然,说道:“按你这样说,大将军有一位平辈对他作揖,难不成这样就使他的地位低贱了吗?使他的声望不隆了吗?”
这话传到卫青的耳中,卫青感慨道:“当年我地位卑微时,稍比我有地位的人,视我如牛马;今日我居大将军的高位,众人又捧我如日星,只有汲黯不卑不亢,汲黯真是贤明之人啊。”于是卫青待汲黯比往日更加尊重,时不时以朋友身份向他请教国家疑难大事。
这就是大将军卫青的高风亮节。
翻阅中国古代史,外戚集团一直是封建政权一股巨大势力,在汉代更是如此。人性的弱点,便是不管出身如何,一旦飞黄腾达,权力的欲望就会被推向极致,外戚集团凭借皇权的裙带关系,往往以鸡犬升天火箭般的速度窜起,权力来得太容易,而权力所带来的快感太诱人,所以很快他们便忘掉以前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是怎么样的地位。象卫青这样以外戚的身份位极人臣,却始终保持着自己本性的人,从不以权势压人,这在历史上确实少见。
卫青一生一直保持着年轻时代豪杰本性,有一件事例可见一斑。三年前,卫青刚取得河南地战役的大胜,当时皇帝刘彻下了一个诏令:各郡国中,家产在三百万以上的土豪乡绅,以及无业游民必须要迁居到茂陵一带。此举在于消除帝国的隐患,因为帝国政府认为豪门与无业游民对政府的地方统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个迁移令,使得当时著名的游侠郭解也受到牵连。
郭解是汉代最著名的游侠,名重于当世,在江湖上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尚武的汉代,侠客游离于政府之外,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郭解不但是个游侠,看来家产也是不少,所以被列入黑名单中。一旦郭解被迫迁往茂陵,就意味着游侠再也不是独立的系统,因此郭解的粉丝四处奔走,找到皇帝身边的红人卫青。
卫青自幼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游侠的行侠仗义,一直十分的钦佩,便满口答应下来。一天,趁着皇帝高兴时,卫青对刘彻说:“微臣听说关东大侠郭解也在迁徙茂陵的行列,据臣所了解,郭解被人误传家财富实,其实尚未达到三百万的标准呢。”
刘彻正想要打击这群目无法纪的游侠,对卫青所说,他只是微微一笑:“郭解只不过是一个民间小民,却能让一位朝廷的将军为他求情,我看这说明他并不穷嘛。”卫青无话可说。郭解最终还是未能免于迁徙。然而卫青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江湖人士,敢于出手相援,也可以说是英雄之举了。
卫青一生一直保持着年轻时代豪杰本性,有一件事例可见一斑。三年前,卫青刚取得河南地战役的大胜,当时皇帝刘彻下了一个诏令:各郡国中,家产在三百万以上的土豪乡绅,以及无业游民必须要迁居到茂陵一带。此举在于消除帝国的隐患,因为帝国政府认为豪门与无业游民对政府的地方统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个迁移令,使得当时著名的游侠郭解也受到牵连。
郭解是汉代最著名的游侠,名重于当世,在江湖上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尚武的汉代,侠客游离于政府之外,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郭解不但是个游侠,看来家产也是不少,所以被列入黑名单中。一旦郭解被迫迁往茂陵,就意味着游侠再也不是独立的系统,因此郭解的粉丝四处奔走,找到皇帝身边的红人卫青。
卫青自幼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游侠的行侠仗义,一直十分的钦佩,便满口答应下来。一天,趁着皇帝高兴时,卫青对刘彻说:“微臣听说关东大侠郭解也在迁徙茂陵的行列,据臣所了解,郭解被人误传家财富实,其实尚未达到三百万的标准呢。”
刘彻正想要打击这群目无法纪的游侠,对卫青所说,他只是微微一笑:“郭解只不过是一个民间小民,却能让一位朝廷的将军为他求情,我看这说明他并不穷嘛。”卫青无话可说。郭解最终还是未能免于迁徙。然而卫青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江湖人士,敢于出手相援,也可以说是英雄之举了。
卫青的名望拔地而起。有一个女人对卫青的爱慕之心与日俱增,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卫青的老主人、皇帝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
当年那个小儿郎,现在成了大将军。卫青还是平阳公主的骑奴的时候,平阳公主从卫青英俊挺拔的身姿,便隐隐察觉到这个年轻人身上暗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他有一种男儿气概,有一种志在四处的豪杰之气。在刘彻把卫子夫带进宫的那一天,平阳公主把卫青推荐给了皇帝,希望他能在长安,这个帝国之都能有一番作为。但卫青后来的伟大勋业,已经远远超出了平阳公主的预期,作为慧眼识英雄的她,既有一种成就感,更有一种幸福感。
此时平阳侯曹寿已经去世,平阳公主孀居在平阳侯府,闺阁寂寞。侯府上下的人,时不时就说起卫大将军,这个人称赞卫大将军如何的武功盖世,那个人吹牛当年在侯府内如何与卫大将军是铁杆哥们,议论纷纷,平阳公主听在耳中,更是春心萌动。
平阳公主年近四十,比卫青大了七八岁,但平阳公主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不去管年龄上的差距了,只有一点她顾忌,她心里想:“他曾经是我的家奴,跨马追随我左右,现在想嫁给一个曾是家奴的人,这可怎么办好?”
她找来平阳侯府的大管家来商议此事,大管家呵呵一笑说:“夫人,今日可不比从前啊,他现在可是大将军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跟夫人不是很匹配吗?”平阳公主听得喜上眉头,心里乐呵呵的,比喝了蜜还甜。
拿定主意后,平阳公主就开始为了幸福而奔波了。平阳公主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就是她的弟弟皇帝刘彻。她先去找了皇后卫子夫,把心事吐给卫青的姐姐听,卫子夫当然是乐意撮合此事,这样卫家与刘家岂不是亲上加亲了。
皇帝刘彻呢?刘彻与平阳公主的姐弟感情特别的好,一边是亲姐姐,一边是小舅子,同时也是皇帝最信赖的人,刘彻又岂能拒绝帮姐姐找到幸福呢?最后竟然是以下诏书的方式,来撮合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姻缘。这是一段佳话,也是一段趣事,只是不晓得平阳公主进了卫家之后,究竟是做大还是做小。
平阳公主如愿与偿,与新的丈夫卫青如胶似漆地度过她最美妙的时光,家的感觉是如此的幸福。在儿女情长的这段时间里,边关战事又起。
漠南战役的大败,再度引起匈奴的强烈反弹。
半年后,即元朔五年秋季,匈奴人出动一万多人的骑兵,猛攻代郡。
代郡都尉朱英在战斗中被匈奴骑兵斩杀,匈奴骑兵劫掠一番,汉地军民被俘一千多人。
匈奴虽然迭遭重创,然而军事实力仍然超强,仍然是可以汉帝国对抗的超级强国。
汉帝国必须要再度发动一波强有力的反击,以扼制匈奴骑兵的频频南下。
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又悄然出炉了。
【五、初露锋芒:一颗将星冉冉升起】
又是一个春天。
在一片勃勃生机的背后,暗藏着一片杀机。
有多少次,汉军总是在这个季节发动攻势。鞘中的宝剑在冬季雪藏之后,依旧寒光闪闪,锋气逼人。
阴山以北的匈奴人,经去年漠南一战,元气大损,这里比往年更加空旷更无人烟。
而在阴山以东,伊稚斜单于仍然兵强马壮,单于麾下最精锐的匈奴骑兵,成为汉军的头号强敌。
二月春风似剪刀。
卫青的利剑出鞘,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然后大喝一声:“众将士出发!”
一支庞大的汉军部队,从定襄悄悄地越过边境线,直插匈奴境内。
汉军分列六个兵团。行进在最前的是前将军赵信,赵信是匈奴人,原本是匈奴的小王,后来向中国投诚,被封为翕侯,因为赵信是匈奴人,对匈奴的地形相当熟悉,因此作为前头开路部队。赵信兵团的左翼是公孙贺兵团,右翼是苏建兵团,中军是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兵团,后军是飞将军李广兵团,除此之外,还有一支由强弩兵组成的机动兵团,由李沮指挥。六大兵团,均受大将卫青的节制。
赵信是什么时候归降汉朝的?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赵信肯定不是卫青在战场上俘虏的,否则决不可能任用赵信为汉军将领。翻阅史料,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赵信是匈奴前太子、军臣单于的儿子于单的部下。军臣单于去世后,其弟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匈奴内乱,于单被迫南逃,到汉帝国避难,赵信应该就是在此时追随于单太子投奔中国,赵信原本是匈奴的一个小王,因此归降汉朝后也被封为侯爵。因为于单与赵信都被伊稚斜单于追杀,所以汉政府才敢于大胆起用赵信作为汉军的兵团指挥。
赵信的加入,使得汉军在北地复杂的地形与恶劣气候下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赵信作为前匈奴小王,对匈奴军队的作战风格特点了如指掌,并且了解匈奴人的活动规律与出没之处,这对于屡屡捕捉不到匈奴主力的汉军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果然,在赵信的指引下,汉军捕捉到了一支匈奴骑兵部队。
以众击寡,卫青胜券在握。
赵信急着要立功,一马当先,率军冲锋,汉军主力公孙敖岂想错失建功良机,迅速跟进;公孙贺与苏建两路骑兵从两翼包抄,而李广这么多年没有打过硬仗了,更是兴奋得不得了,纵马引弓,冲在部队前头。李沮的强弩兵团可不是徒有虚名,密集的箭雨,令匈奴人纷纷落马。
匈奴人一看大势不好,忙灰溜溜地窜逃了,只在战场上留下数千具尸体。
初战告捷!
然而,也许是过早到来的雨季,使得大地泥泞不堪,也许是军中粮草转运出现了困难,汉军没有继续深入作战,而是返回国内进行休整。
至此,卫青五次出征,五战五捷。
汉军分批返回国内,分别驻扎在定襄、云中和雁门。
两个月过去了,转眼到初夏的季节。
经过两个月的休整,汉军兵强马肥,又补充了许多武器与战马。战士们都跃跃欲试,渴望早日投入到战斗中,而李广将军更是按捺不住,天天往大将军处打听何时出征。
卫青上书武帝刘彻,要求再一次深入匈奴境内。
很快刘彻就答复了。
皇帝的使者持着符节到达定襄,入大将军的营帐,向卫青传达圣喻。使节除了带来皇帝的答复之外,还带来了一个人,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见到刚年满十八岁,却长得精壮剽悍、一表人才的外甥,卫青满心欢喜。卫青非常喜欢他这位外甥,除了霍去病的英武矫健与他相似之外,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霍去病与卫青一样,都是私生子!所以在某些性格上,两人出奇的相似。
比起卫青早年的坎坷生涯,霍去病要幸运多了。
霍去病就出生在汉武帝继位的第二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零年)。他的父亲叫霍仲孺,霍仲孺也是平阳县县衙中的一名小职员,跟卫青的父亲郑季一样,他也被派往平阳侯家中打杂。以平阳公主,皇帝亲姐姐的身份,哪个县太爷不极力巴结呢?有趣的是,平阳侯府内这些低级奴婢,大约是受了平阳公主比较开明的观念影响吧,红杏出墙之事时有发生,这次又落在卫家。
卫青的母亲卫大妈已经年老了,这次女主角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霍仲孺一次不小心,使得他成为名载史册的人物,因为他让卫少儿怀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令匈奴人胆战心惊的霍去病。
同是私生子,霍去病却比卫青幸运多了。因为霍去病出生第二年,刘彻就光临平阳侯家,这是卫家命运的转折点,卫子夫被刘彻看上了,带回宫内,之后,卫家开始飞黄腾达。作为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有着妹妹的皇帝情郎撑腰,使得新出生的小霍去病,从小日子就比较滋润,没有象他的舅舅那么苦命,过了十几年的奴仆生涯。
卫少儿带着小霍去病上了京城,有着卫子夫的照应,卫少儿也成了抢手货,最后抱得美人归的是陈平的曾孙陈掌,作为天子姨夫的陈掌后来被武帝授予詹事的职位。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也是鸡犬升天,嫁给了公孙贺,后来公孙贺成为卫青手下的干将。
霍去病就是这样幸运地成为帝国最有权势家族中的一员。
他没有象卫青那样改了父姓,他还是姓霍。
这个姓氏向天下暴露了他私生子的身份。
私生子就私生子,你看不起吗?
你不服就来比试比试,比骑马,还是射剑,或者格斗?我统统奉陪。
霍去病与卫青一样,性格无比的坚韧不拔,虽然生长在贵胄之家,但他极为严苛地要求自己。当然,这与卫青的教导有关系:我们卫家虽然蒙皇上恩宠,但是绝不可把家族的命运寄托在皇后身上,身为卫家的人,必须要做得比别人更好,必须要有功于国家社稷,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家族的命运长盛不衰。
皇帝刘彻也十分欣赏霍去病。霍去病十八岁这一年,刘彻把他召进宫中,当了侍中,追随在皇帝的身边。这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可是霍去病却不想干,十八岁了,已经从一个男陔变成一个男子汉,男子汉就应该要胸怀天下,要建功立业。他请求皇帝,让他追随舅父大将军卫青,前去征战沙场,一展拳脚。
初夏的塞外,草原上野花芬芳,羊儿、牛儿正享受着丰盛的水草,对它们而言,这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
但无论是汉军还是匈奴,谁也不会被初夏的草原美景所迷惑,一场大战迫在眉睫了。
农历四月,汉军在云中、雁门的驻军再度向定襄集结,卫青即将开始他的第六次出征。
旌旗猎猎,战马萧萧,铁甲闪闪,阵容肃肃。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六路大军跨过边境,浩浩荡荡,向匈奴腹地挺进。这将是一场恶战,因为正面正是匈奴单于伊稚斜直辖的统区,拥有最精锐的骑兵兵团。
霍去病第一次来到塞外,即将奔赴战场令他心潮澎湃,他身上流淌着古代武士的鲜血,渴望着在战场上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体验。卫青很关照这位外甥,任命他为票姚校尉,拔了八百名勇士,组成了票姚营。但几乎没有人预料到,霍去病会如此快的那展露锋芒。
大军深入匈奴境内百余里,汉军已经与几股匈奴小部队交手,屡战屡胜,已经斩杀匈奴骑兵数千人。但是伊稚斜单于的主力却仍然不见踪影。
伊稚斜单于在草原上与汉军玩起捉迷藏的游戏,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汉军,他很聪明地避开主力决战,因为匈奴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上,与强大的汉帝国都有很大的差距,只有依靠骑兵的机动性与对地形的熟悉,才可以侍机出击。
从草原进入荒漠,恶劣的地理环境成为汉军的首要敌人。
十万大军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进入荒漠之后,找不到水源了!
没有水源,匈奴人不必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轻易击败卫青的十万大军。如果不迅速找到水源,用不了几天的时间,汉军将会全线崩溃!卫青感觉到了一种战场之外的巨大的压力,必须要派人寻找到水源,派谁去呢?
还有比张骞更合适的人吗?
这位勇闯西域的传奇英雄,在西北茫茫沙漠与戈壁之间穿行时,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也使他学到了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高超本领,包括在荒漠地带寻找到水源。
张骞不负使命,凭着他丰富的经验与判断能力,终于为汉军寻找到大量的水源,解决了汉军的后顾之忧。
卫青在水源地附近设立了临时大本营。
汉军分道搜索匈奴主力,各位将领分别率领一支部队进行威力搜索,卫青统领大军坐镇临时大本营。
前将军赵信本是匈奴小王,自恃对地形颇为熟悉,自告奋勇,与右将军苏建率领三千多人,前往寻觅匈奴军队的踪迹。
赵信过于自信了。
一路轻骑疾进,最后果然与匈奴人相遇了。与其说赵信发现了匈奴人,不如说匈奴人设计了陷阱等着赵信与苏建的兵团落入圈套。汉军只有三千人马,但匈奴有数万人马,十几倍于汉军。
一场艰苦的战斗打响了。
匈奴骑兵从两翼包抄了汉军,汉军拼死抵抗,且战且退。匈奴人不得不佩服汉军战斗之顽强,因为以十几倍压倒性的优势兵力,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汉军,汉军的强弓劲弩令匈奴军队为之胆寒。
这场血战进行了一昼夜,汉军人数损失过半。
伊稚斜单于派人在阵前策反赵信,高声喊到:“将军本是匈奴人,怎么反替起汉军卖命了?残杀自己的兄弟,将军就不愧疚吗?单于不计前嫌,倘若将军归顺,必定封王裂土,否则将军只剩下不足千人的残兵,岂可以抵挡数万骑兵?”
赵信听了怦然心动,心里琢磨:“只剩下数百人马,铁定是逃不过这一劫了,倘若战死在此,匈奴人以我叛徒,汉人也未必认我为忠义。罢罢罢,不如就投奔单于。”
苏建见赵信神情恍惚,知道他心生降意,心中不禁愦叹道:“唉,我苏建也算是屡建战功的战将,今日却全军覆没,赵信本是匈奴人,到这种地步,叛降是不可避免了。我还是乘夜逃回大本营,以免遭赵信毒手。”
果然,赵信率剩余的八百人马投降匈奴。
苏建弃军而逃。
赵信与苏建的兵团全军覆没,这是卫青六度出征以来,第一次重大挫折。
苏建只骑逃回汉军临时大本营,踉踉跄跄奔入卫青的营帐中,见到大将军,“扑通”就跪了下来,泪流满面说:“末将不才,遇匈奴重兵围困,苦战一日,赵信阵前叛变,致使全军覆没,只有末将一人逃了回来。末将深知罪该万死,请大将军严惩。”
众将领愕然,看看了涕泣满面的苏建,又看了看面色铁青的卫大将军。
此时,只见闪出一人,却是议郎周霸。周霸高声说道:“自大将军出征以来,从来没有处决过一员偏见,而今苏建弃军而逃,应该斩首,这样才可以展示大将军的威信。”
闳长史与安军正(长史和军正均中军中官职,军正负责执行军法)两人赶紧站了出来,替苏建说话:“大将军,不可以啊。兵法上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苏建以三千人马对抗数万名匈奴骑兵,浴血奋斗一昼夜,伤亡殆尽,苏建不敢与赵信一样怀有二心,所以逃回大本营。大将军如果斩杀苏建,那么以后凡是战败的将领,有谁敢返回汉军阵营呢?这岂不是鼓励败将投降匈奴人吗?”
苏建应该感到幸运,因为坐在大将军位置的是卫青,而不是那个咄咄逼人的周霸。
卫青扫视各位将领,徐徐地说:“卫某有幸成为皇上的肺腑之臣,统领大军,从来不担心没有威信。周霸却教我要斩偏将,以立威信,真是让我非常的失望。我身为大将军,以我今日尊崇的地位与皇上的恩宠,固然有权力可以判决生死,但我决不敢滥用权力,擅自诛杀大将。苏建战败所应受的惩罚,我将上报皇帝,由皇帝亲自裁决。”
帐前的诸位将领对卫青宽大与妥善的处理,无不拍手称快。当然除了一个人,就是那位气势汹汹的议郎周霸,被卫青说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悻悻而退。
后来苏建被押解回京,皇帝刘彻赦免了他的死罪,但交了一笔赎金。苏建有一个儿子,就是以民族气节名垂青史的苏武,苏武的故事,后面再说。
卫青在处置苏建一事上,再度表现出其人格的高尚,决不滥用自己的权势。卫青的帅才,不仅是他的军事机谋与成就,也在于他人格上非凡的魅力。
各路分头搜索打击匈奴的部队陆续返回,除了霍去病的票姚营之外。
在返回的各路部队中,斩获最多的是上谷太守郝贤,斩杀匈奴数百人。郝贤追随卫青四次出征,如今他的功名薄下,已经斩获了二千多名匈奴骑兵。卫青很是高兴,又记大功一次。
可是外甥霍去病呢?
卫青有点后悔了。霍去病才第一次上战场,只带了八百人马,自己却让他去搜索追击匈奴人,万一遇上匈奴主力,会不会象苏建那样全军覆没呢?要是霍去病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自己可怎么去向姐姐卫少儿说呢?卫青心头掠过一丝不祥的阴影。
然而,年轻的霍去病吉星高照!
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注定要让世人为之震惊。在他面前,强悍的匈奴军队永远是不堪一击。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个永远的谜,因为我们至今不知道霍去病究竟是怎么用兵,不知道他有什么克敌之胜的法宝,太史公只为我们记下霍去病的赫赫战绩,却没有留下一个线索,让我们去了解他的天才兵略。也许,这在当时是属于国家顶级机密。我们只知道他的剽悍、勇猛、无所畏惧。
笔者有幸去瞻仰过霍去病的陵墓,历经二千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然巍然耸立,气势雄伟,令人心生豪迈之情,那尊“马踏匈奴”的著名雕像,至今依然完好无损。两千年的中国大地上,无数的战火硝烟,兵戈铁马,但霍去病陵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这是块神圣之地哪,因为这里埋葬的是一位震古烁今的战神。你说他是个凡人,是个贵族,是个将军,不错,那是在他生前,可在他身后,他是一个战神,他是一个象征,他是一段永远流传的神话,他是一簇不灭的精神烈焰。当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遭遇侵辱、沉沦之时,他是一个希望,因为当你远眺着祁连山状的陵墓时,就会想起那段开拓、进取、激情与热血沸腾、光荣与梦想交织的伟大时代。
十八岁的票姚校尉霍去病带着八百名勇士,开始了他的光荣之旅。
初生牛犊不怕虎!
孤军深入,一路上穷追猛打!离汉军大本营越来越远。
八百人哪,竟然横穿匈奴腹地数百里,如入无人之境。
霍去病遇上一支匈奴军队,是匈奴相国所率领的骑兵。
霍去病抑制不住激动,拔出宝剑,向前一挥,高喝道:“众弟兄,跟我冲——”一手拉动缰绳,两腿往马肚子一夹,策马向前直冲过去。众位战士不敢示后,拼命冲向敌阵,甚至也不看看匈奴究竟有多少人。
八百人的票骑营冲向匈奴骑兵阵,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霍去病精挑细选出来的八百勇士,个个武艺高强,生龙活虎,以一当十,兵锋所至之处,一道道血柱喷涌而出。战马嘶叫,兵戈交错,一阵掩杀之后,战场上留下累累的匈奴人尸体。匈奴人大骇,这支人数不多的汉军竟然如此的骁勇,心生胆怯,纷纷逃遁。
究竟遇到了多少匈奴军队,史料不载,不得而知,只知道霍去病的票姚营斩杀与俘虏的匈奴人的数量是二千零二十八人,非常精确的记载,光这个数量,就是票姚营八百人的二点五倍。要知道八百骑兵要全歼敌军是很困难的,因为匈奴人被击溃与逃散的人数,肯定还不止二千人,如果这样推测合理的话,霍去病最少遇到超过他兵力五倍的匈奴骑兵。
霍去病的战果还不止如此,在击斩与俘虏的匈奴人中,并不全是无名之辈,有几个是很有来头的人物,被霍去病击斩的人当中,有匈奴单于伊稚斜的爷爷一辈的(估计是伊稚斜单于的叔公),被封为藉若侯的栾提产;被霍去病所俘虏的人当中,有匈奴的相国(宰相),当户(匈奴高级军官),还有伊稚斜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匈奴相国与当户是在战斗过程中被汉军生擒的,而罗姑比则是在逃跑过程中,被霍去病的骑兵追捕而入网的。
按道理说,这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手下的兵不会太弱,也不会太少,但在霍票姚面前,统统是不堪一击,似乎霍去病就是匈奴人的天然克星。可以这么说,在霍去病身上,集李广的勇猛与卫青的智慧于一身,他的勇与李广的勇又有所不同,他有邈视一切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是一种极度的自信力。如果说霍去病是运气好,那种这种运气的根源,是他创造出来的。
霍去病又威力搜索一番,找不到敌人的影子了,这才收兵返回大本营。
终于,霍去病的票姚营出现在大本营汉军的视线中。
霍去病安然无恙,卫青搁在心中的石头落地了。紧接着,当霍去病亮出他漂亮无比的成绩单时,包括卫青在内的所有将领都惊呆了。
在这一刻,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一颗将星冉冉升起了。
因为苏建全军覆没与赵信叛降事件而笼罩在大本营上空的阴霾一扫而空。
卫青紧紧地拥抱着自己疼爱的外甥,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
此次出征,十万汉军毙俘匈奴军队一万余人,而霍去病以八百骑兵击斩二千余敌军,独领风骚。
捷报传到帝国的首都,皇帝刘彻大为惊喜。
刘彻高兴地赞道:“霍去病真是一个双料冠军啊。在斩杀敌军人数这个项目上,霍去病是冠军,在俘虏匈奴重要头目这个项目上,他还是冠军!真是战功卓著啊。”
因为是双料冠军,所以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食邑两千五百户。
霍去病开始平步青云。
卫青第六次出征,赵信叛降、苏建三千骑兵全军覆没,也是卫青征战史上最大的一次挫折,但是霍去病的梦幻般的表演,使得这次出征仍然载誉而归。慷慨的皇帝赏赐卫青二十四万两黄金。
凿空西域的英雄张骞因为在此役中为军队寻找水源有功,同时也因为他探险西域的壮举,被封为博望侯。
视天下为己物的刘彻,固然出手慷慨,但是国家的财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从元光六年,汉帝国反击匈奴以来,到元朔六年,七年的时间,汉军对匈奴发动了六次反击,同时,匈奴对汉帝国边境进行了十几次大规模的侵掠。战争不断升级,战争的开支与日俱增,光战马的消耗就极为惊人,战马死亡数量超过十万匹,粮秣的消耗更是不计其数。军事重镇朔方城的建造,更是耗资千万之巨,国库为之一空。同时,赏赐有功将士所花费的黄金,竟然在二十万斤以上!
大司农上书刘彻:资金紧缺,再也无法为前方战士提供粮秣了。
怎么办?怎么办?
春风得意的皇帝笑了,偌大一个国家,还差那么点钱吗?
一道饮鸩止渴的诏令颁布了:允许百姓花钱赎罪与买官鬻爵。
凡是被判处有罪的人,可以出钱赎免罪行或者减轻刑罚。同时设置武功爵,分为十一级,分别是造士、闲舆卫、良士、元戎士、官首、秉铎、千夫、乐卿、执戎、政戾庶长、军卫。武功爵公开出售,一级标价十七万钱。购买的武功爵到千夫(第七级)以上的,可以优先出任政府的官吏。
诏令一出,政府的财源滚滚而来。须知在武帝时,对民间富裕人士采取打压的政策,凡是民间富豪家产超过三百万钱的,一律迁居茂陵。富豪们心中盘算,与其迁居茂陵,不如花钱买个官来当,所以纷纷购买武功爵。政府通过此诏令,竟然得到抵罪款与鬻官款价值高达三十万斤的黄金。
解了军费的燃眉之急,但却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这个隐患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刘彻是始料不及的。
匈奴也是面临十分窘困的境地。匈奴国家财力本来就不及大汉帝国,河南战役损失了宁夏平原与河套两块风水宝地暂且不说,牲畜就损失了近百万头;漠南战役右贤王几乎全军覆没,又损失牲畜近百万头。如果说耕地是汉人的命根子,那么牲畜可是匈奴人的命根子啊。七年的血战,匈奴元气大伤。
叛降的赵信受到了伊稚斜单于的重用,因为赵信掌握了汉军太多的机密,这个两头吃香的家伙,被封为自次王,意思就是仅次于单于的王。伊稚斜单于把姐姐嫁给赵信,赵信一举成为匈奴最有权势的人,心中好不快活。他就给单于出点子:“这些年匈奴损失太惨重了,况且据我在汉军时的了解,汉军武器装备先进,训练有素,匈奴军队与其正面交锋,要吃大亏的,不如将主力迁移到大漠以北,汉军如果劳师远征,那么大漠恶劣的地形与气侯,将大大削弱其战斗力,我们就可以乘机反击。”伊稚斜单于在这几年吃尽汉军的苦头,想想赵信所言有道理,于是将主力撤向漠北。
如此一来,在朔方、云中、定襄、代郡以北,蒙古大漠以南的广大区域内,已经没有匈奴的主力,汉匈战场,转移到了东部与西部。在汉帝国东部的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地区,正面是匈奴左贤王的地盘;在帝国西部的朔方、陇西以西,是匈奴休屠王、浑邪王的地盘。
新的一轮战争,将从北部战线转移到东北战线与西部战线上。
霍去病,这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又将会怎样的惊人之举呢?
【六、血战河西:夺取咽喉之地】
就在伊稚斜单于北撤到漠北之时,汉帝国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淮南王刘安谋反,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衡山王刘赐。武帝刘彻严加审讯,大批官员以及郡县的豪杰士民被牵扯进这场政治斗争中,大狱屡兴,最后处决的人数多达数万人之多。全国为之恐慌。
匈奴的左贤王部乘汉帝国内部混乱之时,再次发动侵掠,出动一万多人马,进攻上谷郡,杀戮官兵数百人。
在镇压了淮南王与衡山王之后,刘彻又开始构想打击匈奴的计划。
虽然在帝国的东北边境,匈奴左贤王时不时偷袭得手,但是由于匈奴单于部的主力已经撤到大漠之北,所以左贤王部势力孤单,所造成的危害不足为患。
根据张骞勇闯西域后的分析报告,西域诸国多隶从于匈奴国,匈奴在此的势力根深蒂固,如果要彻底孤立匈奴,联合西域诸国共同抗击匈奴,则必须要打通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这条通往西域的狭长道路,就是河西走廊,而这条河西走廊,掌握在匈奴人的手中。
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脉与阿拉善高原中间,左侧的祁连山脉高耸入云,许多山峰终年积雪,站在祁连山脉之下向上眺望,风光十分迷人,祁连山的那边,就是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的右侧是两大片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这两片沙漠均是流动型的沙丘,环境十分的恶劣。河西走廊是由一系列的小冲积平原与洪积平原所构成,成为汉帝国通向西域的咽喉地带。
打通河西走廊,成为汉帝国的第一战略目标。
武帝刘彻准备发动河西战役,这次战役由谁来指挥呢?
无疑,卫青仍然是张王牌,是第一绩优股,但掌握全局的操盘手刘彻却看中了一只潜力股,这就是霍去病。
当然,刘彻有意压制卫青,还有另一层重要原因,就是卫青的姐姐、皇后卫子夫已经逐渐失宠于武帝。来自赵地的王夫人,取代卫子夫,成为皇帝最宠幸的女人,王夫人年轻貌美,此时也产下一个皇子,成为卫子夫的劲敌。皇帝的移情别恋,使得卫青在他心中的份量,也跟着降低。
但刘彻的选择还是对的,他大胆起用年轻的霍去病,再一次证明了他的慧眼识英雄的本领。没有武帝刘彻,就没有霍去病的辉煌。打通河西走廊的历史重任,落在了只有十九岁的霍去病的身上。
霍去病年轻的肩膀,能扛得住这份重压吗?
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霍去病从票姚校尉升格为票骑将军(骠骑将军),开始他独挡一面的军事生涯。
这一年的三月,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帝国的西部重镇陇西,一支一万骑兵组成的军队,从陇西向西出发了。
这是一次对河西走廊试探性的进攻。
匈奴除了单于、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之外,还有许多王,其实就是部落首领,王下面还是有更小的王。在河西走廊一带,势力最大的是两个王:休屠王和浑邪王。
河西走廊原先是月氏国的地盘,月氏国在冒顿单于与老上单于时,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月氏国王被老上单于斩杀,他的脑袋成了老上单于喝酒的饮器,月氏国被迫西迁。但是分布在河西走廊的这些匈奴小王,很可能是原月氏国的小王,由于投降匈奴而受封于此,就象河南地的楼烦王与白羊王一样,最是属于被匈奴吞并的小部落。
由于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别,其与匈奴广阔的漠南地区隔着两片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也使得河西走廊的这些小王们相对比较独立,为了加强对河西走廊一带的控制,伊稚斜单于派自己的儿子来到河西走廊,意在监视河西走廊的这些大大小小的王,并防止汉军西进。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对霍去病天才兵略的详细记录,但从此役中可以看出,霍去病是充分考虑到了河西走廊一带的大小王与匈奴王庭之间的矛盾,因而采取了恩威并重的战略。
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翻越乌戾山,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是匈奴的速濮部落。
霍去病放出风声:我们只是想活捉匈奴单于的儿子,你们放下武器,不要抵抗,我们就决不会掠夺你们的财产和百姓。
但是速濮部落拒绝投降。
这只是一个小部落,人马又少,焉是汉军的对手?霍去病命令前锋鹰击司马赵破奴率军攻打速濮部落,这只是一场以石头砸鸡蛋的战斗,速濮部落全军覆没,速濮王被赵破奴斩首。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