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汉帝国史

_15 佚名(现代)
  苏武昏死过去,过了大半日才醒过来,他看到常惠在一旁照顾他,泪流满面,他忍住痛苦,很吃力地对常惠说:“你哭什么啊,叫匈奴人看见,会瞧不咱的。”
  且鞮侯单于听到苏武的悲壮之举,心中十分敬佩,派出最好的医生全力给苏武疗伤,并且每天早晚两次派人探望慰问苏武。
  过了一段时间,苏武的身体渐渐恢复了。
  匈奴人将苏武及其他使团成员带到卫律营帐中,为了给汉使团施加心理压力,匈奴人当着苏武等人的面,将叛乱的主谋虞常斩首,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滚落在地上。张胜面如土色。
  卫律双眼恶狠狠地盯着张胜,说:“汉使张胜参与了虞常的叛乱,罪该万死,然而单于心地仁慈,只要诚心投降,就赦免你的死罪。”
  卫律拔出佩剑,剑尖直抵张胜的面前,张胜顿时瘫倒在地,连连说道:“我愿意投降,我愿意投降。”
  苏武与常惠投以轻蔑的眼光。
  卫律转身面对苏武说:“副使张胜参予谋反重罪,你作为正使,也须连坐。”
  苏武轻蔑地说:“我跟他既无相谋,也非亲属,他犯罪,我为什么要跟他连坐?”
  卫律被苏武驳斥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拔剑刺到苏武面前,苏武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卫律也不用脑子想想,苏武已经自杀两次未果了,还怕他那把剑吗?
  在苏武如此刚强的人面前,来硬的没用,必须来软的。卫律一转念头,收起剑,呵呵笑道:“苏兄啊,我以前逃离中国前来匈奴,受到单于的重用,封我为丁灵王,拥众数万,马畜满山,也算是富贵了。苏兄今日如果投降,明日也是如此,否则的话,身体腐烂在草野之上,谁又能知道呢?”
  苏武一声不吭。
  卫律见苏武不出声,还以为是苏武听得有些心动,又接着说:“阁下如果投降,我愿与阁下交为兄弟,如果阁下不听我的话,那么以后即使想见我一面,恐怕也没有机会啊。”
  苏武听完一阵冷笑:谁想见你啊?你当自己是什么人啊,偶像明星啊?
  苏武冲着卫律就骂:“你原是中国的臣子,却背信弃义,投降到这种蛮夷之地,我有什么理由想见你一面?”
  卫律被苏武骂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苏武接着说:“单于信任你,所以让你来审理这一案件,掌握生杀大权,但你居然不能平心静气公正处理,反而将我们这些与事件无关的汉使扣押威胁,企图挑起汉、匈两国的战争。”
  苏武越说越激动,口气越来越严厉:“阁下想想,南越擅杀汉国使者,结果国家被屠灭;大宛截杀汉国使者,大宛王的首级被悬挂到帝国都城的北门;朝鲜击杀汉国使者,马上遭到灭国之灾。现在只有剩下匈奴还未遭报复,阁下明知我是不会投降的,却来逼迫我,不过是为了挑起两国的战争,来达到你个人报复的目的。看来匈奴就要大祸临头了!”
  卫律叹了一口气说:“我可都是为了你好啊,既然你这样坚持不投降,我只好把你交给单于亲自处置了。”
  且鞮侯单于听说苏武坚决不投降,一方面很是敬佩,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失败感。这种失败感,又刺激单于的决心,一定要使苏武投降。
  单于想了一个打垮苏武意志力的方法,将苏武囚禁在冰冷的地窖中,不提供给水和粮食。苏武原本是一心求死,但匈奴人的威逼,却激发起他斗争的意志。死生,昼夜事也,死则死矣,然而如果这种死被人当作是一种怯弱与逃避,那么苏武宁可顽强地生存下来,活着,就为了证明给匈奴人看,中国人的意志力是多么的顽强,任凭你耍尽各种手段与花招,我就是要活下来,因为我要跟你们斗。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一场意志力的殊死搏斗。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寒冷、孤独、饥饿一齐袭来。苏武从地窖口抓起一把雪,他没有碗,也没有其他的盛器,他一口一口地咽下雪团,他的嘴被冻着几乎无法合拢,冰冷的雪几乎把体内仅存的热度也驱散,五脏六腑一阵的抽搐,苏武从身上的皮衣上,将毛皮扯下,甚至没有火把这些毛皮煮烂,他硬是一口一口地吞进肚内。那是什么味道?咽下去之后,胃肠极度不舒服,加上冰冷的雪水,天底下有比这个更难下咽的食物吗?
  苏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决不能在匈奴人面前成为一个失败者,因为我是大汉使节,我代表中国。
  苏武想着他的父亲,前汉军右将军苏建,多次追随卫青出击匈奴,屡立战功,被封为平陵侯,后来兵出定襄,被匈奴大军围困,赵信率军投降,但父亲坚决不肯投降,宁可冒着被斩杀的风险回到大将军营中。大将军卫青没有杀他,交给武帝处置,武帝赦免了父亲。朝廷恩重如山啊,苏武自己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他哥哥苏嘉是奉军都尉,苏贤是骑都尉。
  苏武想着亲人,亲人给他无穷的力量与意志,使他坚强,使他不会孤独。
  过了好几天,且鞮侯单于料想苏武一定是奄奄一息,意志力被击垮了,于是下令打开地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苏武虽然削瘦了许多,但他的目光还是那么沉毅,他的手臂还牢牢地握着汉帝国的符节,他还顽强地站立着,凛然不可侵。
  所以的匈奴人都惊呆了,就是久居北方的匈奴人,也绝不可能有人在这种环境下可以生存下来。匈奴人的迷信心理起作用了:肯定有某位神灵在暗中帮助苏武。
  如果有神灵,这个神灵就是苏武,他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就是力量无穷的神灵。
  且鞮侯单于面对着苏武,他感到自己在一场决斗中被打败了。
  但是单于还不甘心,因为他还掌握着生杀大权。他下令将苏武流放到荒凉无比的北海(贝加尔湖),让他去放牧一群公羊,跟他说:“等到公羊产奶的那一天,你才可以回到中国。”
  苏武从此被囚于北海,与冰雪为伴。
  除了苏武之外,汉使团另一名重要成员常惠在匈奴的万般利诱与威胁下,也铮铮铁骨,坚决拒绝投降,表现出汉使者的崇高气节。常惠也是汉代一位重要的人物,十几年之后,常惠回到中国,后又出使西域,指挥乌孙军队大败匈奴,成为汉匈战争的关键转折点,跻身于汉代伟人的行列,此段故事,后文详之。
  苏武使团全体被囚禁,使得刚出现转机的汉匈关系马上跌入冰点。
  匈奴右贤王部兵进祁连山。
  汉帝国迅速作出反应。
  天汉二年(前99年,苏武被囚第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人马,从酒泉出发,进击匈奴右贤王部。
  汉军百战之师,在强弓利弩的优势火力之下,与右贤王部匈奴军队展开正面厮杀,一时间,这片干戈声停息十几年之地,刀光血影,枪林箭雨。
  右贤王损失惨重,匈奴军队阵亡人数达一万人。
  就在李广利准备凯旋班师回朝时,战场形势突然发生逆转。
  单于紧急派遣援军支援右贤王部,右贤王立即抓住战机,追击李广利大军。李广利根本没有想到受到重创之后的匈奴军队,竟然如此悍勇,仍有能力实施反突击,结果在班师途中,反而被匈奴军队所包围。
  形势急转直下,陷入包围圈中的汉军开始粮食紧缺,李广利连续实施突击,但是仍然未能打破匈奴军队的防线,一连被困多日,军队伤亡惨重,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没的灭顶之灾了。
  此时,一位勇士挺身而出,拯救了李广利,也拯救了汉军。
  这人就是李广利军中假司马(代理司马)赵充国。
  赵充国是陇西人,善于骑射,刚开始是汉军中的一名骑兵,后来进入羽林军。赵充国生于一个尚武的时代,卫青与霍去病是这个时代的偶像,也是赵充国年轻时的偶像。赵充国生于平民之家,但志向高远,武艺过人,而且精通兵法,因生于边关,所以自小便留心四夷之事,对西北地区的蛮族的风俗习惯、军队作战特点了如指掌,为人沉勇有大略,意志坚忍不拔。
  汉军兵陷重围,李广利束手无策。赵充国挺身而出,他自告奋勇,向李广利请战,请求率军突围。李广利此时别无良策,将信将疑,拔了一百名勇士交予赵充国。
  赵充国率领人数少得可怜的一百名骑兵,以飞蛾扑火般的武士精神,向匈奴的西部防线发动进攻。匈奴人看到这一小撮汉军以卵击石般的反扑,不禁哈哈大笑。
  但是赵充国很快便让匈奴人见识什么是汉军的武士精神,虽然仅一百人,但如狼似虎,赵充国挥刀左劈右砍,匈奴数十骑兵将他团团围困,赵充国全无惧色,以高超的武艺将匈奴人一个个斩杀于马下,他的脸上、身上、手臂、脚上,全部身披刀伤,鲜血从铠甲涌出,赵充国浑然忘掉疼痛,勇不可挡。
  在如此坚强的战士面前,一向以悍勇著称的匈奴骑兵胆战心惊,在这里,比试的不是武艺,不是武器,不是人数的多寡,而是意志力的决战。赵充国如山一般耸立的意志力,彻底击垮了匈奴人的战斗力,竟然奇迹般地在重围之下打开一个缺口。
  李广利见状,忙率军前往,扩大缺口,最终突破重围,侥幸脱险。
  此次出征,李广利兵团先胜后败,伤亡惨重,三万名将士,战死沙场超过两万人。
  赵充国一战成名,凭借满腔热血与浑身是胆的勇气,挽回汉军的声誉,成为军中英雄。
  武帝刘彻下令诏见英雄赵充国,亲自察看赵充国伤势。赵充国卸去上衣,旁看者无不动容,只见赵充国的手上、背部与胸部,伤痕遍布,刀痕箭眼,总计二十余处。
  刘彻十分感动,赞叹不已,派最好的医生为赵充国疗伤,并下诏拜赵充国为中郎,迁升为车骑将军长史。
  继卫青、霍去病之后,又一名伟大的将领横空而出,在未来的战争岁月中,赵充国还将为帝国建立不朽的功勋。
  【三、李陵兵团的覆灭】
  在李广利出酒泉击匈奴时,武帝刘彻从边关召回李陵。
  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孙。李广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当户、李椒与李敢,李当户死得早,死的时候,李陵还没有出生。李陵长大后,有乃祖之风,精于骑射,武艺超群,他与祖父李广有许多相似之处,非常善待部下,所以李陵在江湖中很有名望。
  武帝刘彻曾派李陵率八百名骑兵,出居延泽,深入匈奴境内二千余里,查看匈奴的地形,李陵圆满完成任务归来,刘彻把他提拔为骑都尉,驻守在酒泉、张掖一带,防备匈奴人的进攻。
  李陵统率的兵力五千人,这五千人可非同寻常。李陵仰慕祖父李广的伟大功业,渴望在战场上为家族争得荣誉,为了使他的军队更有战斗力,李陵亲自前往荆楚之地,招募荆楚勇士五千人,自春秋战国以来,荆楚一直是勇士的故乡,李陵招募的条件非常之严苛,因为李陵以礼贤下士而著称于世,所以勇士纷纷投到他的帐下,这五千人,都是荆楚一带的武学奇材、剑术高手,力可扼杀猛虎,箭术百发百中。
  这是一支铁血军团!
  武帝想让李陵作为李广利军团的后勤运输队,负责李广利大军的辎重粮秣供给。
  李陵向武帝叩首道:“臣所率的战士,皆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我愿意独当一面,兵出兰于山,迫使匈奴军队分兵,以减轻贰师将军(李广利)的正面压力。”
  武帝刘彻一听,明白了,对李陵说:“这么说你是不愿意当李广利将军的属下了,只是这次军中的马匹都配置给了李广利将军、公孙敖将军与强弩都尉路博德了,没有剩余的马匹给你的军队了。”
  李陵胸有成竹地说:“我不需要骑兵,我愿以少击众,以五千步兵,踏平单于王庭。”
  好一个壮志凌云的勇士,刘彻就是喜欢这样的武士,于是爽快地答应了李陵的请求。
  李陵年轻气盛,夸下海口,究竟他能否完成他的夙愿呢?
  武帝刘彻还是对李陵的五千步兵不太放心,于是快马通知强弩都尉路博德,命令路博德率领骑兵,在半路接应李陵的步兵兵团。
  李陵尚且不愿成为李广利的副手,路博德又岂肯甘心作李陵的副手呢?路博德觉得这是一种羞辱,路博德因为犯了一些过失,被降格为强弩都尉,但是他曾是响当当的伏波将军,要一个堂堂的前伏波将军,听命于后起之辈李陵,没门!
  路博德便上书武帝刘彻:“现在正是秋高马壮的季节,匈奴骑兵所拥有的马匹多而且壮,不宜在此时开战。不如我先把李陵的兵团留驻居延,等到明年的春天,与李陵各率五千骑兵,兵分两路,进击浚稽山,到时必定可以将匈奴单于手到擒来。”
  唉,此时刘彻已到了疑神疑鬼的地步,路博德的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李陵牛皮吹大了,现在反悔了,胆怯了,不想带兵出塞了?不想带兵出塞,又要教唆路博德编造借口?刘彻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越想越是愤怒。路博德啊,李陵啊,你们就想避战啊?你们还有没有一点武士精神啊?
  愤怒的刘彻下了两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给路博德:马上率骑兵出塞,与公孙敖的骑兵在涿涂山会师。这次路博德与公孙敖的进击没有任何战果。
  第二道命令给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出遮虏障(武帝时所筑的防御工程,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境),目的地是东浚稽山南部的龙勒水(在蒙古杭爱山脉东南),沿途搜索匈奴骑兵,如果没有遇到敌军,就返回受降城(内蒙古白云鄂博西南)进行休整。
  九月,秋高气爽,李陵这支由勇士剑客所组成的军团,从居延泽出发,人数不多,只有寥寥几匹战马,还有一些马车,士兵们全部徒步行军,走入茫茫的荒漠。
  李陵不愧是名将之后,军事素质极高,所过之处,山川地形,李陵都极为详细地绘制成地形图。经过三十天的徒步行军,李陵兵团最终抵达浚稽山。
  一路上没有遇到匈奴的骑兵。
  李陵让麾下的部将陈步乐,携带所绘制的详细的地形图,快马驰回长安,献给武帝。武帝非常的高兴,陈步乐又在武帝面前夸赞李陵,称他领军有方,深得部下的信任,部下都愿意为他效死。武帝龙颜大悦,封陈步乐为郎官。
  然而,就在陈步乐献图给武帝时,前线局势却直转而下。
  匈奴的探子侦察到一支数千人的汉军深入浚稽山,而且是一支步兵队伍。且鞮侯单于听了之后大喜,区区数千人的步兵,岂可挡得住匈奴铁骑的冲击?这是一次全歼汉军的极佳战机。
  机不可失!
  且鞮侯单于当即率三万骑兵,昼夜奔驰,抵达浚稽山,将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在两座山之间的冲积地带。
  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李陵没有惊慌,镇定自若,他当即下令,将辎重车围成一圈,作为军营,然后率领这些江湖勇士出营,排成战斗队列。前排战士一手持盾,一手持长戟,后排战士刚把强弩拉满弦,引而不发。
  李陵对战士们说:“鼓声一响,前排的兄弟们就奋勇上前搏杀,听到鸣锣声后,马上撤回营中,改由后排的弓弩手出击。”
  匈奴人见汉军既没有战马,人数又少,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且鞮侯单于不无得意地说:“只要咱们的骑兵一拥而上,马上可以踏平汉军的大营。”
  骑兵的冲击力要远远强于步兵,而且匈奴人多势众,一阵猛冲,肯定会冲垮汉军的阵型,且鞮侯单于是这样打着如意算盘。但是战局却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由武林高手、剑侠刀客所组成的荆楚勇士兵团,个个身怀绝技,匈奴骑兵凭借高头大马,向汉军防线发起强大的攻击。荆楚勇士们以盾牌组成坚强的防线,匈奴骑兵竟然打不开一个缺口,勇士们以惊人的臂力手持盾牌,顶住了快速奔跑中的战马的巨大冲击力,决不后退半步,然后以右手的长戟猛刺向匈奴的战马,前排的战马纷纷倒毙,匈奴骑兵人仰马翻,只得进行步战格斗。
  荆楚勇士们以一挡十的格斗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霎时间,在汉军阵列前沿,匈奴人尸横遍地。且鞮侯单于见状大吃一惊,他从来没有见过哪支军队的战斗力如此之强,忙下令大军压上去。
  李陵见状,鸣金收兵,前排的荆楚勇士听到军令声,有序地向后撤退,后排的强弩射手早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匈奴军队进入射程范围后,千弩齐发。这次汉军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连弩。连弩第一次出现在人类战争史中,连弩也许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改进弩,类似于现在的自动步枪,可以自动将矢装填进箭槽中;也可能是可以一次发射多箭的改进弩,无论是哪一种,其威力比传统型的弩机威力要强好几倍。李陵手下多奇材,连弩有可能是李陵军中的某位奇材所发明,也可能是李陵发明的。李陵之所以敢在武帝刘彻面前夸下海口,大概是因为拥有连弩这个超级秘密武器的原因。
  连弩齐发,匈奴骑兵纷纷中箭,人仰马翻,战场上一片混乱。且鞮侯单于何曾见识过如此威力的强弩,大惊失色,匆匆鸣金收兵,向山上的营寨撤退。
  李陵抓住战机,果断命勇士们出击,那些匈奴骑兵落马者纷纷被这些武林高手所斩杀。
  此役,匈奴兵团损失惨重,阵亡数千人。
  李陵初战告捷后,不敢恋战,下令全营开拔,徐徐撤退。
  匈奴以骑兵对步兵,紧紧咬住李陵兵团不放。且鞮侯单于对汉军凶悍的战斗力心存余悸,不敢贸然再次发动进攻,急调匈奴左、右部骑兵前来助战,匈奴的兵力增加到八万人,十数倍于李陵兵团。
  李陵兵团且战且退,向南走了好几天,这几天里,匈奴骑兵不断地发起骚扰式的进攻,匈奴人知道这支兵团勇士们的厉害,所以也不进行肉搏战,只是在远处与李陵兵团展开弓箭对射,几日下来,汉军的伤员不断地增加。
  伤员成为困扰李陵的大问题。李陵下达命令:身受三处箭伤者,可以坐在辎重车上;身受两处箭伤者,充当驾驶;身受一处箭伤者,裹创再战。
  比士兵受伤更严重的事情,是士气的低落。李陵意外地发现,这支五千人的步兵队伍中,居然还有不少随军出征的女人。李陵大怒,原来士兵们白天行军打仗,晚上就与这些女人鬼混,第二天就没精打采了。
  这是怎么回事?李陵下令将所有的辎重车打开,仔细搜查,竟然搜出了一群女人。原来在军队出发前,当时在边关地区,有不少被流放的女性,她们的丈夫都是江湖大盗,被政府捕杀,妻儿流放到边关。李陵的部下都是江湖武林高手,虽然武艺超群,但是纪律性就差一些了,所以许多人在边关地区与这些女人相好,出关时,偷偷将女人藏匿于车厢内。
  李陵着手整顿军纪,将所搜出的女人们全部斩首(唉,发点粮食让她们逃跑不是更好吗?),并且向士兵们重申军队的纪律。
  第二天,李陵决心以一场胜利来挽回士兵们的士气。他亲自率领军队,对匈奴尾随其后的追兵反戈一击,匈奴人没有想到逃跑中的汉军居然还有反击的力量,猝不及防,被汉军射杀三千人。
  此战得胜后,李陵率军折向东南,又行军四、五日,到了一片芦苇沼泽地带。时已深秋,从蒙古高原上刮起西北风,匈奴人在上风向,李陵的军队在下风向。匈奴人就借着有利的风向纵火焚烧芦苇丛,火势向东南方向蔓延。
  李陵兵团被迫改变行军路线,向南边的山区挺进。
  匈奴骑兵很快又追上来了。李陵兵团沿着山麓撤退,且鞮侯单于纵马登至山顶,向下眺望,发现了李陵的踪迹。单于派自己的儿子率领骑兵沿山麓追击。
  李陵不愧是防御战大师,在山麓步兵的阵形无法展开,匈奴骑兵战据绝对的优势,因此李陵果断命令军队撤向树林中。
  匈奴骑兵进入树林后,在林木之间,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无法发挥出来,而李陵兵团躲在树林后,以强弓劲弩反击,骑着高头大马的匈奴人反倒成为狙击的极好目标。树林一战,匈奴人又损失达数千人之多,还有一些被汉军所俘虏。
  此时的且鞮侯单于开始出现动摇了,他对部下说:“这真是汉军中的精锐啊,我们已经追击了十几日了,仍然无法消灭。汉军日夜引诱我们靠近中国的边塞,莫非是汉军有大阴谋?设下陷阱让我们钻进去?”
  匈奴诸位裨王纷纷议论道:“单于引兵亲征,以数万之众,围攻数千人的汉军,如果不能将其全歼,徒令中国人瞧不起咱们了。从这个山谷,再往前行四五十里地,就是平地了,如果我们无法在山区消灭汉军,到时再撤退也不晚。”
  单于点了点头,下达命令:“各路大军,不分昼夜,采用车轮战,务必拖住汉军,将其消灭在这片山地之中。”
  匈奴人的死缠烂打,压迫得汉军喘不过气。
  在接下去的一天里,李陵兵团与匈奴骑兵大小数十战,即使士兵已经疲惫不堪,但是身怀绝技的荆楚勇士们仍然显示出惊人的战斗力,又斩杀匈奴人二千余人。
  两天的时间,匈奴人伤亡达五千人以上,相当于汉军的总人数。且鞮侯单于心灰意冷,准备放弃对李陵兵团的追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生改变了单于的决心。
  李陵兵团有一个军侯,名叫管敢,被兵团的校尉欺辱,心中愤愤不平,便逃跑投降匈奴人,管敢向匈奴单于和盘托出李陵兵团的窘境:“兵团现在外无援兵,而且箭矢即将用完,现在只有李陵与韩延年麾下各八百人,建制比较完整,其余各部伤亡惨重,只要单于使用精锐骑兵猛攻李陵与韩延年,只要李陵兵团的箭矢用尽,只能束手就擒了。”
  且鞮侯单于大喜过望,速令骑兵再度追击汉军。
  李陵兵团凭借脚力转战十几天,早已是疲惫不堪了,所以只能沿着山谷行进,以节省体力,如此一来,在地形上便居于十分被动的位置。
  匈奴骑兵纵马上山,从山下往下进攻,箭矢如雨,汉军一边从山谷向山上仰射还击,一边向南撤退。这一日匈奴人的攻击的猛烈程度,远远超出以前,李陵指挥军队殊死抵挡,就在这一天,汉军所有的箭矢全部用尽!
  汉军陷入绝境!
  李陵下令将辎重车丢弃,轻装前行,此时的兵团还有三千余人,在连续十几日的作战中,与匈奴人的损失相比,汉军损失并不算大,然而现在却到了燃尽最后一滴油的地步了。
  弩兵含泪将强弩毁坏,手上没有兵器了,便持着车的辐条作为兵器,一路退向鞮汗山的峡谷。
  匈奴骑兵凭借速度优势,从两旁进行包抄,登上山顶,从山上将巨石推向峡谷。唉,纵是一群江湖高手、武学奇才,也抵挡不住从山崖上落下的巨石,瞬时间尸横遍谷。而且,巨石也把李陵兵团后撤的路堵死了。
  傍晚时分,红日的余晖消失在山谷之间,李陵清点了伤亡人员,然后独自一人走出大营。左右欲跟随,李陵一摆手说:“诸位勿跟从,大丈夫到这个地步,现在剩下的惟一生路,便是潜入匈奴人的营地中,生擒单于。”
  众战士目送李陵远去的背影,消失在崇山之中。
  等待的时间好漫长,过了许久,夜幕笼罩着群山。李陵终于返回营中,众将士一拥而上,李陵长长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已经战败了,现是死路一条了。单于大营防守严密,根本无懈可击啊。”
  李陵一位部下说:“将军何必求死呢?将军此役威震匈奴,想当年浞野侯赵破奴将军兵败被俘,后来逃回中国(赵破奴是在前一年,即公元前100年逃出匈奴的),皇帝仍然优待他,更何况是将军呢?”言下之意,李陵可以先投降,以后找机会逃回中国。
  李陵摇摇头说:“阁下不必说了。我不死,非壮士也。”便下令斩尽旌旗,把军中的值钱的东西都掩埋于地下。
  李陵集合残兵,扫视众将士,然后长叹了一声:“唉,如果每人还有数十支箭矢,便可以突出重围。可是现在我们没有武器了,只要等到天一亮,必定成为匈奴人的俘虏,所以必须要连夜突围,从现在始,军队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各位均是身怀绝技的勇士,必定能有一部分人可以杀出重围,回报汉朝天子。”
  说罢李陵涕泪长流,这支江湖高手组建成的战斗力超强的兵团,最终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啊。
  李陵被围困之处,离汉军边境遮虏障只有一百余里,可惜的是此处的情况无法传递给百里之外的汉军。
  众将士每人携带两升的粮食与一片冰块,相约如果得以突出重围,便在遮虏障会合。然后军队分散开,战士们三三两两,几个人为一组,趁着夜幕的掩护,分道突围。
  李陵与校尉韩延年率十余名勇士,向南突围。匈奴人发现了汉军突围的企图,数千骑兵出动追击。校尉韩延年力战而死,韩延年是韩千秋的儿子,韩千秋在十三年前(前112年),率二千人特遣队入南越,全军覆没,韩延年也步其父后尘,光荣战死沙场。
  李陵麾下十余名勇士在匈奴数十倍于己的优势兵力下,奋勇作战,全部战死。
  匈奴骑兵将李陵团团围住,李陵原本已下必死的决心,但是在最后关头,他并没有选择一死。我们不知道李陵在那个时候,想了些什么,也许是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是一位军事奇才,他有极高的军事素养,他(或他的部下)改进了传统的弩机,研制出连弩;他精于绘制军事地形图,并且在作战中往往可以凭借有利因素阻击敌人;他开创了以少量步兵击败大量骑兵的先例,他是杰出的战术家,他以五千步兵,却杀伤了匈奴一万多骑兵,这是何等伟大的战果。
  然而李陵被他的年轻意气葬送了,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武帝刘彻面前夸下的海口,就不会有这次孤军深入。他对于自己的军事才能过于自信,自信到认为可以五千步兵扫平匈奴,这就近乎天方夜谈了,所以在投降匈奴前,李陵说了一句话:“无颜面以报天子陛下了。”
  李陵兵团五千人,最后死里逃生的只有四百余人,令人扼腕叹息,这些可都是荆楚勇士,中国好男儿啊!
  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武帝刘彻发了半晌呆。这这这……怎么回事呢?先是赵破奴全军覆没,然后是李广利大败而归,幸赖赵充国之力,才避免全军覆没的下场,但紧接着刘彻寄予重望的李陵再度全军覆没。
  刘彻的失望达到了极点!
  又过了数日,前方传来准确的情报:李陵已经投降匈奴。
  刘彻由失望转而变成愤怒了!士兵们都战死了,为什么作为主将的李陵却投降了?李陵,你太贪生怕死了!没错,赵破奴也被俘虏过,但那是被俘,你李陵是投降,是变节!
  李陵投降引发了一场冤案。
  当时所有朝廷官员,齐声讨伐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好话,司马迁说:“李陵率领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戎马之地,对抗匈奴数万精锐骑兵,使匈奴人伤亡惨重,救死不暇,匈奴以倾国之兵追击围攻,转战千里,直到矢尽路穷,士兵以空弩对抗白刃,仍然顽强苦斗,李陵得部下的效死,即便是古代名将也未必可以做到如此。”
  如果司马迁就说到这里,可能还不致于惹祸上身,但是缺乏政治敏感的司马迁居然说道:“李陵之所以不求一死,乃是因为他想找到合适的机会,返回中国,报效朝廷。”
  司马迁说得对不对呢?有可能是对的,也许李陵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李陵投降是事实,司马迁这样说,乃是为投降行为做辩护,虽然不无道理,但在汉匈两国正在生死决战的关头,如果说李陵投降是为了曲线救国,那么势必打击士气,每个人投降后都可以自称要曲线救国了。
  司马迁没有想到这番话会带给自己终生的耻辱,武帝刘彻听得勃然大怒,下令将司马迁处于腐刑。刘彻后期暴戾无度,喜怒无常,司马迁所说虽然过于梗直,但李陵力战而降,终究不是出自内心,所以司马迁说的也是人之常情,即便语言有失,也罪不致此,这是一桩千秋冤案。
  刘彻虽然暴戾,但是却不糊涂,过了一段时间后,刘彻心生后悔,悔当初没有给李陵提供援兵,致使李陵孤军深入,刘彻叹道:“唉,李陵出发时,我就下诏要强弩都尉路博德率领骑兵前往接应,没想到路博德这个老狐狸竟然使出奸诈手段,不肯出兵。”
  其实刘彻还是怪错人了,路博德固然耻于居李陵之下,以委婉的方式拒绝出兵,但真正命令李陵孤军深入的不是路博德,正是刘彻本人。
  刘彻仍然十分爱惜李陵的将才。在李陵投降一年多后,刘彻命令公孙敖率领骑兵深入匈奴,这次出征的目的,便是解救李陵。
  然而公孙敖这名老将,沾了卫青的光,成为军界的不倒翁,其实并没有什么军事才干,这次深入匈奴,仍然是无功而返,但他对武帝汇报的一番话,却要了李陵一家人的命。公孙敖对武帝说:“我在匈奴抓到了几个俘虏,根据俘虏的供词,原来是李陵投降后,就传授给匈奴人防备汉军的战法,所以我这次出征,一无所获。”
  公孙敖这名庸将,倒会把自己无功的责任推到李陵身上。喜怒无常的刘彻听罢又是一阵暴怒,下令族诛李陵的家人,李陵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全部被斩首。
  远在匈奴的李陵得知这个噩耗时,惨叫一声,当场吐血晕死过去。
  李氏家族,为汉家奋斗数十年,却成为那个时代的悲剧人物。李广与李敢之死,前文已详述,李陵家人被诛杀后,李敢的儿子李禹被人告发,密谋逃亡匈奴追随李陵,也被捕杀。
  李陵从此心念俱灰。
  过了不久,中国的使节到达匈奴,李陵满腔悲愤地对使节说:“我身为汉朝将军,率五千步兵,横行匈奴,只是因为没有援军,以致于落败,我有做什么对不起中国的事,以致于皇帝要诛杀我的家人?”李陵言罢,声泪俱下。
  使节见之亦动容,对李陵说:“只因为公孙敖将军称李少卿(李陵的字)教授匈奴人防备汉军的战法。”
  李陵悲怆地说:“教匈奴人兵法的是李绪,不是我!”
  李绪原本是中国的塞外都尉,后来战败投降匈奴。
  李陵一腔悲情,心中十分怨恨李绪,倘若不是李绪,也许自己不致于家破人亡。李陵派人刺杀了李绪。
  李绪因为向匈奴人传授兵法,因此受到单于的重用,同是降将,李绪的地位在李陵之上,所以李绪被刺,匈奴的太后(大阏氏)极为震怒,要杀死李陵,但是单于却非常爱惜李陵的才华,所以把李陵藏到北方。
  过了一段时间后,大阏氏去世了,单于才把李陵接回匈奴的王庭。李陵在中国的亲人被武帝杀个精光了,他已经心灰意冷,与朝廷恩断义绝。单于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了李陵,封李陵为“右校王”,与“丁灵王”卫律均地位尊崇。
  匈奴在经过卫青、霍去病的轮番打击之后,仍然可以崛起与汉帝国相抗衡,甚至略占上风,这与匈奴单于且鞮侯的英明是分不开的。且鞮侯单于求贤若渴、知人善任,象李陵这样曾令他吃过大苦头,并杀死匈奴一万多骑兵的汉将,竟然可以委以兵权重职,推心置腹,又把女儿嫁予他,这与武帝刘彻后期多疑猜忌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也是匈奴反倒在军事上占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李广利之死】
  李陵兵败后,武帝刘彻意识到匈奴的实力仍然十分强大,必须要动用更强大的兵力对匈奴展开进攻。
  天汉四年(前97年,李陵兵败后二年),武帝动员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开始一次大规模的北征。贰帅将军李广利统帅的六万名骑兵、七万名步兵,从朔方城出发;强弩都尉路博德率一万名骑兵,与李广利兵团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从五原出发;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从雁门出发。汉军共计动用了二十一万的庞大兵力,进攻匈奴。
  匈奴人探知汉军来势汹汹,且鞮侯单于下令将匈奴的牲畜、财物统统北迁到余吾水的北岸,并亲自统率十万名骑兵,在余吾水南岸迎战李广利兵团。
  李广利兵团在人数上占据优势(汉军十四万,匈奴军十万),然而与匈奴骑兵交战十余日,无法取胜,只好撤退。
  游击将军韩说未能搜索到匈奴人的主力,一无所获。
  公孙敖遭遇到左贤王部的阻击,抵挡不住,落荒而逃。公孙敖战败回国后,将失利的原因推卸到李陵身上,使李陵家庭遭到灭顶之灾。
  在这后几年里,汉帝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混乱,武帝晚年多疑与猜忌,屡兴大狱,这些大狱,很多是以巫蛊事件形式出现。
  巫蛊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巫术,就是将小人形木偶埋在土里,祭祀攘灾。巫蛊原本目的是攘灾,不料却成为灾星,武帝晚年多疑,总是疑心别人要害他,使用巫蛊这种旁门左道,进行恶毒的诅咒。特别是有一次,武帝梦到数千人木偶,持着武器攻击他,吓出一身冷汗,更加认为有人以巫蛊术加害于他,由起巫蛊引发的大案层出不穷。
  首个巫蛊事件,正是落在陷害李陵的公孙敖身上。公孙敖恶有恶报,在李陵家被灭族后第二年(前96年),公孙敖卷入巫蛊事件中,全族被屠灭。
  征和元年(前92年),武帝刘彻在建章宫遇刺,这使得刘彻更是疑神疑鬼,暴戾无度。第二年(前91年),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刘彻的女儿阳石公主因为涉嫌巫蛊,公孙贺全家被诛杀,刘彻丧心病狂,把女儿阳石公主也处死(阳石公主是皇后卫子夫所生),死于这次巫蛊事件的还有卫青的儿子卫伉。
  最大的巫蛊事件是江充罗织的皇太子刘据的巫蛊案,刘据被迫起兵斩杀江充,这次事件死亡人数达数万人之多,最后太子刘据被迫自杀,随后皇后卫子夫也自杀。
  正是在巫蛊案的一片腥风血雨中,征和三年(前90年),武帝又一次派出大军北征匈奴。李广利率领七万人马出五原,商丘成率领三万人马出西河,马通率领四万人马出酒泉,三路并进。
  此时且鞮侯单于已经去世(死于前96年),接任的狐鹿姑单于仍旧延续前任单于的战略,向北撤退,将匈奴的粮食辎重全部转移到郅居水以北,自己则亲率匈奴大军渡过姑且水,严阵以待汉军。匈奴左贤王部则将部众转移到余吾水以北六七百里处,驻守兜衔山。
  商丘成的三万人马深入匈奴后,没有找到匈奴人的影子,准备班师回国,此时匈奴大将与李陵率领三万骑兵跟踪追击,这是李陵投降匈奴后第一次与汉军在正面战场交锋,可能也是惟一的一次。匈奴军队在浚稽山与汉军相遇,商丘成指挥汉军英勇反击,双方大战九天九夜,匈奴人伤亡惨重,商丘成部也损失不少,到了蒲奴水,匈奴人自忖无法歼灭汉军,便引军北去。
  马通这一路汉军四万人,从酒泉进击天山,匈奴大将偃渠率领两万名匈奴骑兵迎战,但是侦察到汉军人数上占优势,偃渠不敢轻举妄动,引兵北去。
  在天山附近的车师国,长期依附匈奴人。武帝担心车师国出动军队袭击马通兵团,便命令驻守在楼兰国的开陵侯成娩,率领西域楼兰、尉犁、危须等六个国家的联军,奇袭车师国,一举攻破车师,俘虏了车师国王。
  成娩是匈奴降王,被武帝封为开陵侯,曾在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兵败于此年)率领楼兰国的军队进攻车师国,匈奴右贤王率数万人驰援车师,并击败了成娩的进攻。
  再来说说李广利。
  李广利率七万人马出塞,前往到夫羊句山峡谷。匈奴左大都尉与“丁灵王”卫律率五千骑兵,据险而守。
  汉军中的外籍兵团二千骑兵率先发动进攻,匈奴骑兵在战斗过程中阵亡数百人。卫律见李广利人多势众,估计没办法抵挡汉军的攻势,便与左大都尉决定放弃阵地,向北撤退。
  李广利大军趁势追击,抵达范夫人城。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巫蛊事件落在李广利的头上!
  李广利的岳父刘屈牦时任帝国宰相,而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曾是武帝最宠幸的女人(李夫人早死,事见前述),李夫人留下一个儿子叫刘髆,被封为昌邑王。当时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事件而自杀身亡,李广利就与岳父刘屈牦商量,想争取让刘髆续任皇太子,这样一来,刘彻死后,就可以保得住荣华富贵。
  没想到这事被人告发,称宰相刘屈牦的夫人大搞巫蛊,诅咒皇帝早死,与李广利合谋拥立刘髆为皇帝。刘彻晚年多病多疑,最怕的事就是巫蛊,他很迷信,认为巫蛊是导致自己身体恶化的原因,只要与巫蛊沾上边,那么只有死路一条,连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都不能身免,宰相算什么呢?
  刘屈牦被逮捕,刘彻命令把他囚在厨车上游街,厨车是装猪、牛等牲畜的车子,对宰相进行一番人身羞辱后,刘屈牦被绑赴东城腰斩。刘屈牦的妻子儿女被拉到华阳街斩首示众。李广利全家被逮捕。
  消息传来,李广利吓得魂不守舍。
  此时的李广利,心中残留着一丝侥幸,就是希望能够以一场辉煌的胜利,来换得刘彻的赦免,这是他惟一的希望了。
  必须要孤注一掷!
  李广利急令护军率领两万骑兵,渡过郅居水,河的对岸是匈奴的左贤王与左大将统率的两万名匈奴骑兵。
  此战非胜不可!李广利下达死命令,胆敢后退者,杀无赦!
  这是一场血战,双方各两万人,整整厮杀了一天,汉军骑兵在李广利的严令之下,无不拼死作战,勇猛难挡。匈奴左大将被斩杀,死伤无数,左贤王被迫后撤。
  战场的局面对李广利有利,但是外敌刚退,内讧便起。
  这时李广利卷入巫蛊事件的消息已经传开。军中长史心想:皇帝之所以还没有处死李广利家人,只怕投鼠忌器,因为此时的李广利还手握重兵,要是可以将李广利逮捕归案,这可算是奇功一件哩。
  于是长史找来了决眭都尉辉渠侯,对他说:“贰师将军东窗事发,心怀异志,想把我等置于危死之地,以求取战功,我想必败无疑,我看不如咱们先把他逮捕了,然后班师回国,交由皇帝处置。”
  长史的密谋也被李广利查知了。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容不得李广利半点迟疑。李广利先下手为强,逮捕并诛杀长史。然而内讧一起,军心涣散,人人自危,李广利这个人并不爱惜士兵的生命,士兵们也不愿为他效死。
  李广利长叹了一声,军队已经失去了士气,想要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已是不可能了,惟一的希望,就是他死去的妹妹李夫人,能否让武帝刘彻心中涌出一些仁慈之心。
  汉军准备班师回国。
  汉兵士气低落、疲惫不堪,这一切,被匈奴人都看在眼里。狐鹿姑单于亲自率领五万骑兵,尾随汉军。
  汉军撤退到燕然山时,匈奴人追上来,发动猛攻。狐鹿姑单于一面率主力部队与汉军决战,另一面派出一支奇兵,趁着夜色绕行到汉军的后侧,挖掘沟堑,深度与宽度都有数尺,用以截断李广利的退路。
  此时的李广利,心事重重,哪有心思恋战,而匈奴人却士气高昂,高喊着“活捉李广利”,冲进汉军阵营,汉军伤亡惨重。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