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汉帝国史

_13 佚名(现代)
  经过这次事件,樛太后与宰相吕嘉的矛盾白热化了。吕嘉躲在弟弟的兵营中,不敢回家,向朝廷请了病假,拒绝上朝,并且秘密联络朝中大臣,坐观事态的发展。樛太后虽然想要除掉吕嘉,但再也没有下手的机会,双方僵持了几个月,谁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武帝刘彻了解事件的经过后,认为安国少季这个人缺少魄力,只要中国对南越略为施加压力,一定会迫使吕嘉就范的。得派一支特遣部队到南越,进行武装威慑,刘彻派庄参指挥这支二千人的特遣部队。
  庄参不干!他对武帝说:“这支小部队去干啥啊?如果是和平使命,几个人就足够了,如果是战争使命,二千人能顶啥用?”坚决拒绝受命。刘彻一怒之下,把他免职了。
  勇士韩千秋自告奋勇,夸下海口说:“区区的南越国,只是宰相吕嘉一人在捣乱,我只需三百名勇士,就可以将吕嘉的人头带回长安。”
  刘彻很欣赏这种敢于任事的人,便任命韩千秋为特遣部队指挥,樛太后的弟弟樛乐为副指挥,率领两千人的部队,进入南越国境内。
  此时正是春季,往年是春风明媚,如今却是一片肃杀之气。
  中国特遣队南下的速度快,吕嘉的反应速度更快。
  吕嘉向全国发布通告:“国王年少,太后乃是中国人,与中国使者秽乱春宫,企图以先王的土地,献媚于中国,到时我南越的百姓,将被全部贩卖为中国人的奴仆。吕嘉身为三朝宰相,不忍心看到先王之业毁于妇人之手,特起兵除奸,以保赵氏之社稷。”
  国内兵权,全操之于吕氏兄弟之手。吕嘉派他弟弟速发兵攻打王宫。
  王宫的少量的卫队,岂是大军的对手。
  叛军很快便攻入宫中,樛太后怒斥叛军:“国王在此,你们竟敢犯上作乱。”叛军们哈哈大笑说:“你们还是到阴间去继续当太后与国王吧。”手起刀落,可怜一位绝色的女子,美丽的头颅与身体分离,血喷如柱。赵兴早已吓得两股战战,叛军们一阵乱刀,便倒在血泊之中,魂随母亲而去。
  杀死樛太后与国王后,叛军们又杀向汉使馆,安国少季转身便跑,被后面追上的叛军往背后就是一刀,当场绝命,唉,不知去了那边之后,樛太后可还会等着他相会?勇士魏臣与终军负隅死抗,然而终究寡不敌众,血溅使馆,魂归中国了。终军死时,年仅二十出头,这位豪情四射、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并没实现他“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豪言壮语,但他的少年豪迈,正是少年中国的精神写照。
  吕嘉政变成功,控制了王宫,并另立赵兴的异母弟弟赵建德为南越国王。
  中国特遣部队得知南越国政变的消息。樛太后的弟弟、特遣部队副指挥樛乐得知姐姐遇害的消息后,悲痛欲绝,请求韩千秋急速进军,欲为姐姐报仇。
  韩千秋也是立功心切,连续攻下南越国的几座城邑。
  吕嘉得知中国特遣部队只有二千人,故意诱敌深入,命令前线军队后撤。韩千秋率军一路无阻,直逼南越国的都城番禺。
  韩千秋虽然勇猛过人,但一来心思不够缜密,二来过于轻敌,当特遣部队行进到距离番禺只有四十里处时,突然鼓声四起,杀声震天,韩千秋这才发觉,已中了南越军队的埋伏!吕嘉在此布下重兵,等侯多时了。
  二千人的汉军被数万名南越军队围困,地形不熟,外无援兵,最后只有一个结局:全军覆没。韩千秋与樛乐都力战而死,二千人无一生还!
  三月四日,远在长安的武帝刘彻得知南越政变与韩千秋全军覆没的消息,他怔了半天没说出话,脸色凝滞,可怕得惊人。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四月,刘彻大赦天下,将囚犯编入南征队伍。
  一场规模空前的南征即将展开,这一战,刘彻势在必得!
  【二、四路水军深入南方】
  短短的五个月时间,以大赦的囚犯为主力的南征军团组建完成。
  在这段时间里,汉军总参谋部日夜研究南征作战计划。动用陆军翻越南岭,势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吕后七年时周灶将军率军南征,受困于崇山峻岭与莽莽丛林,湿热瘴气以及毒虫猛兽,使汉军非战斗伤亡极多,所以翻越南岭作战,是最差劲的选择。必须要采用秦帝国经略南岭的方法,避开丛林地带,顺着水路发动攻击。
  此时,南越国一些亲汉派的将领,由于受到吕嘉的排挤,纷纷北上向中国投诚,这些人的到来,为汉军制订具体的作战方案,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汉代的地理学知识相当丰富,已经掌握了庞大的珠江水系的支流分布情况,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储备,为南征制定了一个极为卓越的计划。
  南越国的都城在番禺(现在广州)临珠江出海口,沿珠江三大支流西江、东江、北江均可以到达番禺城内,这是帝国组建水军南征的基础。南征目标十分明确,只要端掉南越的都城番禺,庞大的南越国就瓦解了。
  具体的行军方案是,帝国水军分四路出发:
  第一路由伏波将军路博德指挥,从桂阳(广东连县)出发,顺着湟水(连江,北江的支流)南下,进入北江,然后顺流而下,直抵番禺。路博德追随霍去病参加过漠北战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将领。
  第二路由楼船将军杨仆指挥,从豫章(江西南昌)出发,顺浈水(也是北江的支流)南下,入北江,进逼番禺。
  第三路由两位南越的降将指挥,分别是戈船将军严与下濑将军甲,从零陵出发,沿湘江支流溯流而上,再经灵渠进入漓江,漓江是桂江的支流,顺桂江南下,到达苍梧,桂江在此汇入西江,继续沿西江东进,最后抵达番禺。这条路线,便是当年秦帝国经略岭南的主要通道,再度利用了秦帝国所修建的不朽的水利工程:灵渠,使得船只可以直接从湘江水系进入珠江水系,古代中国的智慧,让今人还不禁油然而生惊叹。
  第四路由南越降将遣指挥,率巴、蜀两郡的囚犯以及部分夜郎国的军队,从牂牁江(贵州六盘水附近)出发,经盘江,下西江,然后东进番禺。
  帝国的战争效率奇高无比,短短几个月时间,完成了征兵、训练、粮草准备、建造大量船只的工作。
  下面再来说说爱国者卜式的故事。在汉匈战争期间,卜式作为民间富豪,为国家捐赠大量的家产,武帝刘彻号召全国人民向卜式学习,并授予卜式官职。在南征战役即将发起时,卜式正担任封国齐国的宰相,他慨然上书武帝,请求准许他带领自己的儿子,以及齐国的英雄好汉,参加南越战争,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卜式是伟大的时代产生的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上书感动了武帝,武帝刘彻再度布告天下,号召全国百姓学习卜式的精神,并授予卜式“关内侯”。刘彻希望借此有更多的侯爵以及高级官员能自告奋勇,出征南越,激发全国的尚武精神。但是没想到全国被封为侯爵的高级官员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响应号召。刘彻极其失望,正好朝庭要祭宗庙,便下令这些侯爵要献金助祭,只要献上的黄金重量不够或成色不足,一律罢免,这一来,居然罢免了一百零六位侯爵的爵位。
  秋高气爽。
  此时的南方已经过了雨季,正是展开军事行动的最好时机。
  南征军团四路出击,总兵力在十万人以上,全部走水路,大举南下。
  楼船将军杨仆意气纷发,因为他的兵团,是此次南征的王牌,由精锐的正规军组建,战斗力远在其他兵团之上。所以杨仆心中好不得意,想着:我不打前锋,谁来打?一路沿江而下,到了寻陿(广东曲江县),终于发现南越的城堡,心中一喜,率船登陆,猛攻寻陿,南越守军抵抗不住,纷纷逃窜,杨仆首战告捷。
  一路沿江而下,均没有南越的主力。南越国虽然土地不小,但人口不多,地广人稀,宰相吕嘉听说汉军南征,只知道躲在番禺城内,准备据城固守。
  杨仆大军到了离番禺二十里处时,有一处石门要塞,南越军队企图在此阻滞汉军,但杨仆的精锐兵团一阵冲杀,南越军队便撤到番禺城中。杨仆两战两胜。
  与杨仆相比,路博德的运气真是差。一路南下,逃兵不断,到与杨仆兵团会合时,路博德兵团只剩下一千多人,而杨仆兵团有数万人,相比之下,真是怪可怜的。
  围攻番禺的战斗打响了。
  南越国首相吕嘉也不是个什么将才,南越军队与中国军队相比,熟悉南方的地形、气候,在山地丛林作战方面有优势,可是吕嘉却幻想固守番禺城,这正中汉军下怀,来自中原的汉军,在攻城战中,经验丰富,并且配备大量的攻城器械。
  杨仆兵团从东南方向进攻,路博德兵团则驻扎在西北方向。
  杨仆仗着人多势众,对番禺城发动猛烈的进攻,番禺守军拼死抵抗。而路博德手头上没多少人马,这就千把人,要从正面攻破城池是不可能的,所以路博德也不急着进攻,只让士兵们把旌旗插得满山遍野,虚张声势,然后把招降书射进城内,劝守城将士快快投降。
  南越守兵心里都明白,这番禺城是守不住了,再说了,有必要有吕嘉卖命吗?樛太后与国王都被杀了,还能效忠谁呢?杨仆在东南面攻打,南越守兵纷纷向西北面逃,向路博德兵团投降。
  路博德又让这些投诚的南越将领,带着印绶返回番禺城内,对其他将领进行招降。
  杨仆兵团终于击破番禺城的东南城墙,汉军一拥而入,在城内纵火。
  南越国宰相吕嘉见大势已去,趁着夜半时分,与新任国王赵建德分乘几艘船,逃离番禺城,准备先到南海去躲一躲。
  宰相与国王一逃跑,南越军心顿时瓦解。杨仆兵团攻入城内,番禺守军向西北方向退却,大家边跑边商量:“听说咱们将领投奔路博德将军时,路将军还授予印绶,看来咱们还是去向路将军投降吧。”又有人说:“可不是嘛,我们拼命抵挡杨仆兵团,要是向他们投降,拿不准杨将军把咱们都给杀了。”
  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向路博德兵团投降。
  结果杨仆兵团在前辛辛苦苦打仗,最后好处倒都落入路博德之手。
  杨仆气死了,下令在番禺城中,挖开死人的墓穴,将首级砍下来。干什么呢?冒充军功,把这些首级当作是战场上斩获的。
  但是杨仆这一气,把首功让给了路博德了,他气晕头了,竟然忘了诛杀吕嘉是第一重要的事,而吕嘉与国王赵建德现在逃向南海,还未抓获呢。
  杨仆忘了,但路博德可没忘。就在杨仆忙着挖开死人墓穴时,路博德找来南越被俘的高级官员,问出了吕嘉的去向,马上派军中司马苏弘与南越降将都稽,率几十艘快船,在南海海域进行拉网式搜捕。汉水军的船只在性能上远远优于南越的船只,在航速上占有优势,经过一夜的搜捕,终于在第二天追上了吕嘉与赵建德的逃亡船只。
  经过一番海战,苏弘生擒南越王赵建德,都稽生擒南越宰相吕嘉。南越王国至此灭亡,此时距赵佗立国,共计九十三年。
  另两支汉军从西往东攻略,还未到番禺,南越国就灭亡了。
  南越苍梧王赵光、揭阳令史定、桂林监居翁、将领毕取等都率部就近向汉军投降,南越悉平。
  自从秦帝国经略岭南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南越这片广阔的土地再次进入中国版图。汉帝国将南越分割为九个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范围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越南的北部与中部。
  路博德、杨仆、苏弘、都稽四人功劳最大,均受封赏,路博德增加食邑(漠北之战后,路博德已被封为邳离侯),其余三人均受封侯爵。
  然而,南方的战事还未结束。
  在汉帝国大军南征之际,闽越王国的东越王骆余善自告奋勇,请求出兵协助汉军。武帝刘彻答应他的请求,骆余善就率领八千人马,从海路出发,准备配合杨仆的大军进攻番禺。但是驶行到揭阳之后,骆余善就停止进军了。
  骆余善此行的目的,并非真心实意要协助中国军队,而是要观察南越局势的变化是否对自己有利。到了揭阳后,骆余善谎称海上风浪很大,无法行船,就逗留在岸上,秘密派人与南越政府取得联系。
  中国军队在南越势如破竹的攻击,使骆余善心中大感震惊,虽然闽越国与南越国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但是唇亡则齿寒,这道理骆余善明白,如果南越国陷落了,那么闽越国在北、西、南三面将被汉帝国所包围,并入中国是迟早的事。骆余善秘密援助南越,不料南越国的吕嘉实在不济,番禺城很快失陷,南越国灭亡。
  骆余善首鼠两端、秘密支援南越国的真相浮出水面。
  楼船将军杨仆上书武帝刘彻,请求挟灭南越之余威,挥师东向,消灭东越王骆余善。刘彻认为士兵刚刚远距离奔袭南越,人疲马困,没有同意杨仆的请求,只是令杨仆兵团驻扎在豫章与梅岭一带,等侯命令。
  其实刘彻对闽越国根本就没有兴趣,也不以为患。
  半年过去了,骆余善心里惴惴不安。自从他得知杨仆上书武帝要讨伐闽越时,他便终日紧张兮兮的,最后,他决定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
  元鼎六年秋季(前111年),东越王骆余善先发制人,任命东越将军驺力为“吞汉将军”,从“吞汉”二字看,骆余善志向不小,可是有没有实力,还得看战场。
  汉军根本没有料到东越的军队会发动攻击,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东越军队连续攻陷白沙(江西波阳)、武林(江西余干)以及梅岭,驻守三地的三名校尉全部战死。东越军队乘胜追击。
  此时汉军在东越边境驻屯军,由大农令张成、前山州侯刘齿负责指挥,张成与刘齿防备不力,而且在东越军队发动进攻时,两人不仅没有拼死组织抵抗,反而惊慌失措,落荒而逃。刘彻大为震怒,下令将二人撤职,押解至京城处死。
  这次奇袭战,东越军队斩获颇丰,骆余善不禁飘飘然了:汉军也不是那吹的那么神嘛,这不成我手下败将了吗?骆余善就是这种得意忘形的人,他也不要汉廷册封的“东越王”的头衔了,他也要当皇帝,过把瘾,于是自称“东越武帝”,牛了一把。
  骆余善也配称武帝?刘彻火冒三丈。
  汉军迅速集结大量兵力,分五路进击东越:横海将军韩说,率领海军从句章(浙江慈溪)出兵,沿东海南下;楼船将军杨仆进军武林(江西余干);中尉王温舒挺进梅岭;南越降将戈船将军严出若邪(浙江绍兴);南越降将下濑将军甲进据白沙(江西波阳)。五路大军,对东越发起猛烈的攻击。
  杨仆自侍在灭亡南越之战时,战功彪柄,不太把朝廷的命令放在眼里。在南越之战后,杨仆的军队驻守在东越边境,但杨仆却扔下军队,跑回家去,到了家乡耀武扬威,夸显自己的功劳,而且到了回营的时间了,他还不肯返回,以致于他的驻军受到东越军队的袭击,损失惨重。
  刘彻要挫挫杨仆的骄气,写了一封极为严厉的书信给杨仆,列举杨仆五项罪状:第一,番禺之战,把投诚的越军当作战俘,把墓中死人的首级砍下来,虚报战功;第二,防备不当,使南越国得到东越王的支援;第三,不顾及部下驻守东越边境的辛苦,找借口回家,夸耀乡里;第四,借口道路艰险,逾期不返回军营;第五,皇帝问起蜀郡的刀价,佯装不知,欺瞒圣上。
  刘彻最后写道:“现在东越深入中国境内,将军能率众将士奋勇作战,以期立功赎罪吗?”
  杨仆看完这封信,豆大的汗滴直流,诚惶诚恐上书皇帝,表示“愿尽死赎罪”。
  杨仆这次全力以赴,率领他的楼船兵团,开始猛攻武林。东越王骆余善派一位得力干将驻守武林,称为循北将军。杨仆必须要一次辉煌的胜利,来消除武帝对他的不信任,所以亲临第一线,组织敢死队,奋勇冲杀。汉军的悍勇,令东越守军抵挡不住,纷纷逃窜,杨仆手下的一名小兵,名叫辕终古,追上东越循北将军,往背后就是一刀,结果他的性命,其他东越士兵见主将被杀,纷纷投降了。
  横海将军韩说率领海军沿东海南下,在东越国境内登陆,将战火烧到东越的腹地,韩说手下横海校尉福一马当先,冲锋陷阵。骆余善大惊失色,正想亲自率兵抵挡韩说的海军,谁知前线将领多军竟然向汉军投降。
  汉军的戈船将军的部队也从陆路进入东越国境内,中尉王温舒率部收复梅岭,下濑将军收复白沙。东越军队全线溃败。
  前线吃败仗,后院又起火。
  南越灭亡时,南越衍侯吴阳归降东越,骆余善把他带回东越,封他一块土地,现在吴阳见东越灭亡在即,索性在背后捅了骆余善一刀,率领他封邑的七百名士兵,进攻东越的城邑汉阳(福建浦城)。
  四面楚歌!骆余善这位“东越武帝”成了光杆司令了,只剩下惟一的希望,希望越繇王能够出兵相助。
  前文曾提及,闽越王国在骆余善诛杀哥哥骆郢之后,分裂为两部,各归属东越王与越繇王。东越王与越繇王的关系并不好,但现在东越王骆余善已经是走投无路了,只好硬着头皮来找越繇王,希望越繇王出兵相助。
  越繇王的部下,建成侯敖对国王说:“骆余善这个人,以前为了讨好中国,就杀了自己哥哥,对咱们又极不尊敬,一直想吞并咱们,现在走投无路了,又想唆使咱们出兵对抗中国,真是恬不知耻。我看,不如趁这个机会,把他杀了,将首级交给汉军。”
  越繇王原本跟骆余善就矛盾重重,听了建成侯的话,当然乐得做个人情,下令将骆余善逮捕,一刀咔嚓了。
  骆余善屁股还没把皇帝位坐热,过把瘾就死了。
  这样,继南越灭亡后,东越也跟着灭亡。
  刘彻觉得闽越这个地方,崇山峻岭,多次跟中国作对,如果中国采取放任的政策,只怕闽越地终究会成为中国的心腹之患,不如趁早消除隐患。便下令将越繇、东越的人民,全体迁移到江、淮一带,越繇王降格为侯。
  这样一来,闽越的莽莽丛林,几乎成为无人烟之地,汉帝国也没有在此设郡。
  南方战事至此全部结束。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战争,是汉帝国开疆拓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岭南地区及闽越地区,成为中国永久性的领土,这是汉武帝的伟大贡献之一。
  【三、打通西南夷】
  与经略南方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汉帝国在西南方向上的开拓。
  建元六年时(前135年),闽越国攻击南越,武帝派王恢、韩安国率领二支军队前往平定,王恢派了一名使者出使南越国,这名使者叫唐蒙,他的身份是番阳县令。
  唐蒙到南越国后,有一次吃饭时,见到南越国居然有中国蜀郡出产的枸子酱。唐蒙很奇怪,就问道:“蜀郡离南越这么远,你们是怎么弄到蜀郡的枸子酱啊?”南越官员对唐蒙说:“这是从牂牁江那边运过来的。”
  唐蒙没有听说过这条江,就问了具体的情况,南越官员回答说:“牂牁江与西江相通,从牂牁江出发,船只可以一直到达番禺城。”
  从南越回来后,唐蒙前往首都长安述职,在长安城中,他找到了蜀郡的商人,向蜀商打听详情,想弄清楚蜀郡的枸子酱,是怎么到了牂牁江,再从牂牁江运往南越的番禺。
  蜀商对唐蒙说:“你说的枸子酱,只有蜀郡能够生产,在蜀郡的南边,有一个国家叫夜郎国(现贵州省西北部),很多商人就把枸子酱卖到夜郎国,夜郎国有一条牂牁江,江面很广,可以行船。由于南越国势力大,夜郎国要向南越国缴纳贡品,不过由于路途很远,南越国也没法征服夜郎国。”
  唐蒙听了很高兴,生于在一个大冒险时代的他,心中悄悄酝酿一个大计划。
  元光五年(前130年),唐蒙上书武帝刘彻,提出一项宏大的战略计划:“我听说夜郎国有精兵十万,如果我们占有控制夜郎国,可以沿着牂牁江顺流而下,出奇不意,直抵南越首都番禺,那么南越指日可以平定。以汉帝国的强大、巴蜀两郡的富庶,打通一条通往夜郎国的道路,就很容易控制这一地区了。”
  刘彻看了非常的高兴,他就喜欢这种有冒险意识的人,马上批准唐蒙的计划。
  唐蒙被任命为中郎将,率一千人从巴郡苻县(四川合江)出发,向南进入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属岩溶地貌,极为崎岖难行,唐蒙这千把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劲,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抵达夜郎国。
  夜郎国的国王叫多同,唐蒙拜见多同,并代表汉帝国政府,给夜郎国大量的金银帛物,把夜郎王看得是双眼发愣,这个穷地方,几时见过如此多的财物啊?唐蒙趁机向夜郎王宣扬汉帝国的强大与威德,并且与夜郎王口头约定,汉帝国将向夜郎国委派官吏,实际上就是将夜郎国纳入中国的管辖。
  夜郎国及其附近的小国,一来看到汉帝国使者出手大方,再者认为汉帝国与他们隔着崇山峻岭,也奈何不了他们,就纷纷表示愿意与唐蒙缔订盟约。
  唐蒙返回长安后,向武帝刘彻汇报了情况,刘彻听了之后很高兴,下诏设置犍为郡,负责管理夜郎国及其周边的小国。
  必须要修筑一条通往夜郎及牂牁江的道路。筑路的重任,又落在唐蒙身上。唐蒙征发巴、蜀两郡的民工与士卒数万人,修筑从僰道(今宜宾市)到牂牁江的通路。地形非常复杂,修路难度非常大,数万筑路的士兵与民工夜以继日地干活,很多人活活累死。唐蒙立功心切,严令不得稍懈,否则即以军法治罪;这样一来,巴、蜀两郡的百姓民怨沸腾。
  唐蒙的事被捅到武帝刘彻那儿,刘彻认为唐蒙太过分了,便派遣司马相如前往巴、蜀,深责唐蒙等人。司马相如是蜀人,所以在蜀地威望很高,他到蜀地后,一面传达武帝刘彻的圣谕,谴责唐蒙草菅人命,另一方面,写了一份告巴蜀人民书,安抚当地人民,并宣称唐蒙的作法,不是皇帝的旨意。
  这条通道修筑两年,最后因为人力死亡极多,耗费的钱财过巨,不得不停工。
  此时,位于巴、蜀两郡西南部的邛都国、筰都国、冉駹国(三个国家均在现四川省境,称为西夷)等,听说夜郎国与中国交通,得到不少好处,心中好是羡慕,也纷纷派出使者到中国,表现愿意归附中国,接受中国的管辖,请求中国派出使者前往沟通。
  刘彻想到司马相如对西南最为熟悉,于是又找来司马相如征求意见。
  司马相如说:“邛都国、筰都国、冉駹国这三个国家,与巴、蜀两郡毗邻,交通比较方便,在秦帝国时,曾在那儿设立郡县,秦帝国灭亡后,脱离中国。如果现在重新并入中国版图,设立郡县,那可是件好事。”
  刘彻正雄心勃勃地开疆拓土,听了当然很是高兴,于是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夷,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等充任副使,率领使节团,从首都长安城出发,抵达蜀郡。
  司马相如这回可不得了,以中郎将身份衣锦还乡,刚进入蜀地,哇,蜀郡的高级官员几乎倾巢而出,迎接司马相如。先是蜀郡的县令,扛着弩矢在前方开道,蜀郡太守亲自出到城郊迎接,而当地的富豪们,包括司马相如的岳父大人卓王孙,又是献牛,又是献酒,搞得一派热气腾腾的,好象过什么节庆了。
  为什么司马相如这么牛呢?这话得从头说起了。
  司马相如本是蜀郡成都人氏,年轻时就学富五车,还苦学击剑术,也算是剑术高手。小名叫犬子,就象现在称小孩叫阿狗,长大后,司马阿狗的名字毕竟不雅,他因为是战国时代赵国著名宰相蔺相如的粉丝,就改名叫司马相如。
  在景帝时,司马相如因为剑术高超,当了景帝的武骑常侍,但是景帝也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皇帝,司马相如一肚子的文采无用武之地。恰好这个时候,梁孝王到京城来,这是一个喜欢附庸风雅的封王,见到司马相如满腹经纶,很是喜欢,就把他带到梁国,此时梁国人才济济,有邹阳、枚乘等著名的文人墨客。
  数年后,梁孝王死了,司马相如失业了,回到家乡,虽然文章写得好,但没有稿费,所以家贫如洗,正好好友王吉当了蜀郡临邛县令,听说司马相如很落魄,就让他前往临邛。
  临邛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富人很多,因为这里有矿山,其中最富的当属卓王孙家,卓家在先秦时,便是冶铁世家,到卓王孙时,更是聚得巨富,有僮客八百人,富甲一方。富人有富人的气派,有一日,首富卓王孙与二富程郑,闲来无事,就想大宴宾客,把临邛有头有脸的人都请到卓家,司马相如也在被邀请的行列。
  酒席过半,临邛县令王吉说:“久闻长卿(司马相如的字)兄琴弹得很好,何不演奏一曲,让我等享享耳福呢?”司马相如推却不得,只好抚琴而坐,试奏一曲,清音悦耳,闻者无不拍手叫好。
  司马相如一曲终了,抬头一看,只见窗户上有一女子,正打开一侧窗子,听得入迷了,这个女人天生丽质,美若神仙,司马相如看呆了,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尤物。司马相如赶忙问身边的王吉,此女子是何人,王吉笑道:“这是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最近刚刚死了丈夫守寡,她可是个精通音律之人啊。”
  司马相如不禁心神荡漾,浮想联翩,于是再奏一曲,这个曲子,传达“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弹奏时,边向窗边女子暗传秋波。在座宾客,只觉得音律极优美和谐,哪里听得出其中的深意,只是拍手叫好。卓文君精通音律,却是听出来司马相如的挑逗传情,只把她听得脸上一阵阵的发烫,目光不时与司马相如相视,更是羞怯万分。
  其实卓文君早在司马相如进卓家大门时,就注意上他了,久闻司马相如的才华,所以躲在窗边看司马相如从马车上走下来,雍容闲雅,气度非凡。卓文君第一眼见司马相如,哇,帅呆了,用史书的说法叫“甚都”,都,就是优美的样子。现在又躲着偷看司马相如弹琴,目光与他不期而遇,也开始意荡神驰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
  酒席过后,卓王孙让客人们留宿家中。司马相如让仆人让了几两银子,赏赐给卓文君的仆人,不过当然有条件啦,让卓文君的仆人代为穿针引线,向卓文君传达司马相如的爱慕之心。两个仆人就这样来来回回,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传递锦书。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卓文君一想到明日司马相如就要回去,以后再见一面都难啊,心里乱慌慌的,怎么办啊,怎么办?
  突然,卓文君脑子里冒出两个字:私奔!
  深更半夜时,一辆马车在夜幕中离开卓府,马车里正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两人还认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闪电般地私奔了,不计后果,卓文君甚至还不知道司马相如的家底,这大约就是爱情的魔力吧。
  司马相如也不敢在临邛呆了,与卓文君逃回成都老家。进了家门后,卓文君不禁要晕了:司马相如家中空空如也,六面光,什么都没有。还好卓文君正陷入热恋之中,有情郎作陪,也算是人生幸事。
  第二天,卓王孙得知女儿与司马相如私奔了,气得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大骂女儿毫无廉耻之心,怒气冲冲地说:“我真想杀了这个败家女,可是毕竟还是于心忍,不过我一分钱也不会给她了。”
  过了一段时间,卓文君热恋的激情毕竟抵不住生活的压力,发现司马相如这个人有缺点,除了舞文弄墨、弹琴作赋之外,根本不考虑怎么改变清贫的生活。卓文君毕竟是富家女,娇生惯养,对这种清贫生活,简直受不了,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卓文君渐渐郁郁寡欢,就对司马相如说:“相公,不如你还临邛去,向兄弟借点钱,做点小生意,这样足以养家糊口,何必清苦到这种地步啊?”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卖了马车,借点钱,在临邛开了个酒馆,文君在前台卖酒,相如就洗洗碗碟。这一来,差点没把卓王孙气死,自己的女儿竟然当个小酒铺卖酒的,他觉得好没面子,索性杜门不出。卓王孙的兄弟朋友就劝他说:“唉,老兄啊,你又不缺银子,现在文君失身于司马相如也成事实了,再说,相如这个人虽然穷了点,可是还是很有才华的,你何必搞得这个样子,这样两边都不开心嘛。”
  卓王孙没办法,只好妥协了,分给卓文君百万家产,还有一百名僮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得到这笔财产,就把临邛的小酒店关了,到成都买田置地,也富甲一方了。
  一次意外,改变了司马相如的生活。有一天,武帝刘彻读到司马相如年轻时写的《子虚赋》时,爱不释手,感慨了一句:“唉,可惜我不能与这篇赋的作者生在同一时代啊。”刘彻的话正好被一个养狗的小官杨得意听到了,杨得意也是蜀郡人,便对皇帝说:“这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写的啊。”武帝刘彻听说作者还尚在人世哩,心中一喜,忙召司马相如进京,司马相如因为文采出众,刘彻叹为奇才,拜为郎官。因为司马相如在唐蒙事情上处理妥当,这才有了出使西夷的使命。
  插了一段司马相如的逸事,再回到通西夷的故事上。
  司马相如这次以中郎将身份回到蜀郡,他的岳父大人卓王孙这回可是刮目相看了,卓王孙喟然叹道:“唉,当初我还真没料到司马长卿会有今天的地位啊。”巴蜀都是偏远的郡,所以在朝廷中任大官的不多,出了个司马相如,乡里都深感自豪,卓王孙现在倒感叹女儿嫁给司马相如嫁得晚了,早嫁几年更好,便把家财又分一部分给卓文君,女儿与儿子,每人一般多。
  司马相如在蜀郡小住几天后,便启程前往。这次由于有蜀郡富豪们的大力鼎助,司马相如带上巴蜀两郡的物产,前往西南夷,沿途经过邛都国、筰都国、冉駹国、斯榆国等,就赏赐给这些国君们大量的巴蜀物产及金银帛物,这些西南国家得到汉帝国的赏赐,非常的开心,纷纷表示愿意内附中国。
  这意味着中国的边关向西南大大扩张了。在司马相如主持下,撤除原来与这些国家交界处所建的关卡,帝国的西南边境西抵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砻江),南达牂牁(贵州黄平)。司马相如还修筑了灵山道、并在孙水(四川安宁河)修建桥梁,打通了邛都、筰都的交通线。汉政府派遣一位都尉,设十个县,负责管理这片新开拓的土地,在行政上属于蜀郡管辖。
  司马相如在通西夷上立下大功。然而,汉帝国将发现,西南绝不是一块容易经营的乐土。
  西南夷之所以内附中国,是认为中国的势力根本无法扩张到他们各自的地盘上,然而,他们绝对低估中国的力量。
  汉帝国动用巴、蜀、广汉、犍为四郡的民力,大力开拓西南交通,这使得西南诸部落大感震惊,面对中国势力的强势介入,纷起叛变中国。
  汉帝国派出军队攻击叛变的国家,但是由于西南夷深处高原地带,军队行军很是困难,所以花了不少军费,却没有多少成效。
  除了西南夷的叛变之外,筑路的伤亡也非常严重,在西南山地凿山修路,相当的困难,光是民工士卒的粮食供应,就得得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所以路修了好几年,仍然未能完工。
  武帝刘彻对此十分头疼。到了元朔三年(前126年),汉匈战争进入高潮,此时汉帝国已无财力在西南方向大规模开拓交通线,刘彻下令停止对西夷的经营,顷尽国家的财力,建筑朔方城,全力迎战北部的匈奴。
  但是张骞从西域带回的信息,又一次刺激了武帝开拓西南夷的念头。
  张骞根据在西域大夏国的所闻,认为从汉帝国的西南,可以打通一条路通往身毒(印度),再经身毒到达西域。
  由于此时河西走廊尚未落入汉军之手,通向西域的道路控制在匈奴人手中,所以刘彻决心打通西南交通线,直抵西域。
  张骞负责打通西南交通线,元狩元年(前122年),他派了王然于、吕越人(以上二人均曾为司马相如出使西夷时的副使)、柏始昌等精通西南夷事务的资深外交家,率外交使团分四路出发,寻找通向身毒的道路。
  这四路分别从冉、駹(冉駹国的两部落,四川茂县一带)、邛(四川西昌)、僰(宜宾市附近)出发。
  四路使团最后都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北路从冉駹出发的使团,被氐部落、筰都人所阻挡,无法通过;南路从邛、僰出发的使团,到了巂、昆明时,受到阻挡,特别是昆明这个地方,都是一些小部落,没有一个强大的统治者,这些小部落叫汉使团携带贵重的物品,便心生歹意,凭借山地丛林,伏击汉使团,不少使团成员被杀,物品也被抢走一部分。
  昆明没法通过,只有寻找其他的道路,在昆明不远处,有一个西南比较大的国家,叫滇国。
  滇国对汉使团比较友好,滇国的国王叫当羌,亲自召见了汉国使团。
  汉使节趁机向当羌宣扬中国的威德,说中国如何如何的强大,四方咸服,无远弗届,听得滇王当羌半信半疑,就问道:“中国与滇国相比,哪个比较大啊?”
  汉使节一听,这有什么好比的啊,便告诉滇王当羌:“哎,滇国的大小,还比不上中国的一个郡呢!”
  在滇国呆了一段时间后,汉使团继续向南行,但是西南地形实在太复杂了,山河相间,丛林密布,热带丛林中分布许许多多的部落,冷不防就受到这些部落的袭击,仅凭这百来人的使团,根本无法通过这些山林地带。最后,汉使团放弃了,这次打通西南交通线的计划流产了。
  汉使团返回国内后,向武帝刘彻报告,说滇国是西南夷中比较大的一个国家,应该让滇国归附中国,加强中国对西南的控制。
  刘彻听了之后很感兴趣,这重新激发了他开拓西南的雄心壮志。
  汉使团还报告了昆明这一带多劫匪,杀死了不少汉使团成员,刘彻听了相当的愤怒,计划要出兵攻打昆明一带的南夷部落,因为昆明附近有一个很大的湖:滇池,如果出兵攻打的话,到时少不了要打水战,所以刘彻就在长安西南开凿了一个二十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命名为昆明池,用来训练军队的水面作战。
  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帝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南征,击灭南越,其中有一路水军,便是从西南的夜郎国出发,调动夜郎的军队,沿牂牁江南下,这是沿用了当年唐蒙提出来的战略计划。
  在西南诸夷中,夜郎得到的好处多,所以对汉帝国相当的忠诚,但其他小国就首鼠两端了。
  汉帝国从巴、蜀抽调军队南下,这些小国纷纷起来反叛,最先叛乱的是且兰国(贵州都匀),且兰王杀死汉使者,率兵对犍为郡发动袭击,杀死犍为郡太守。而后邛都、筰都纷起响应,加入叛乱的行列。
  刘彻紧急下令,巴蜀南征兵团抽调八名校尉,率各自的队伍返回,镇压西南的叛乱。然而八校尉与西南诸夷陷入苦战中,无法取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西南地区地形太复杂,易守难攻。汉军与叛乱的西南夷陷入僵持的状态。
  等到南越国灭亡之后,中郎将郭昌、卫广率巴蜀南征兵团主力回援。郭昌曾是大将军卫青的帐下校尉,多次追随卫青出征匈奴,作战经验丰富。
  郭昌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解决且兰国的叛变,得到主力部队的增援后,汉军如虎添翼,且兰国的军队武器窳劣,焉是汉军的对手,又没什么战术,很快便被汉军击破,汉军进据且兰国的都城,斩首数万,且兰国王见大势已去,慌乱之下,想逃往其他部落避难,被追上的汉军逮得正着,斩于马下,且兰国的叛乱完全平定。
  然后郭昌挥师西向,又击破邛都、筰都两国,杀死两国的国王。西南诸夷大为恐慌,冉駹等国家纷纷向汉军表示归附,请求汉帝国派官吏管理。
  武帝刘彻诏令在西南设立五郡:牂牁郡(管辖区为且兰国,位贵州都匀)、越巂郡(管辖原邛都国,四川西昌一带)、汶山郡(管辖原冉駹国,位四川茂汶)、沈黎郡(管辖原筰都国,位四川汉源)、武都郡(管辖白马氐部落,武都在今甘肃成县)。
  这是继汉帝国击灭南越设立九郡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开疆拓土,帝国的边境在西南方向上大大地拓展了。
  汉军兵威正盛,武帝刘彻派使者王然于出使滇国,向滇国国王通告汉帝国击灭南越及西南诸夷,要求滇国归附汉帝国。滇国国王仗着自己有数万军队,而且与邻国劳深、靡莫等属于同族同姓,自以为汉军无法深入此地,所以傲然拒绝汉使王然于的要求。
  劳深与靡莫多次出兵偷袭汉国使团,掠夺汉使团的财物,与滇国一样,拒绝归附汉帝国。
  元封二年(前109年),躇踌满志的汉武帝决心武力征服滇国、劳深与靡莫。
  巴蜀两郡的大军深入南方,由在西南战场立下卓越功勋的将军郭昌任总司令,中郎将卫广任副司令。劳深与靡莫两国位于滇国的北部,首当其冲。汉军势如破竹,轻松就击破劳深与靡莫,然后进入滇国境内。
  我们平常说“夜郎自大”,其实据史书记载,准确地说应该是“滇国自大”才对,滇国国王没有想到汉军进军如此神速,而劳深、靡莫这两个兄弟国家在汉军的攻击下,完全只有挨打的份,这时滇王大惊失色。滇王自思不是汉军的对手,便决定举国投降,接受汉政府派遣的官吏,并入中国版图。
  刘彻下诏,在滇国、劳深、靡莫这一地区设益州郡。
  从元光五年(前130年),唐蒙出使夜郎,到元封二年(前109年)滇国入中国版图,前后共计二十一年的时间,汉帝国领土向西南方向大大扩张,共设立七个郡(犍为郡、牂牁郡、越巂郡、汶山郡、沈黎郡、武都郡、益州郡),归降的西南夷国家及部落共计一百多个,这一百多个国家与部落中,只有夜郎与滇国保留“王”一级的称号。
  此时汉帝国已经得到河西走廊,掌握了通往西域诸国的交通咽喉。但是刘彻始终惦记着开拓通往西域的西南交通线。所以汉帝国每年派出打通西南交通线的使团,多达十个以上。但是使团每次都无法通过昆明,这里的蛮夷太多,神出鬼没,杀人越货,截击使团。
  刘彻忍无可忍了。
  元封六年(前105年),由京师一带犯人作为主力的远征兵团组建起来,由在征滇军统帅郭昌担任拔胡将军,南下征讨昆明。
  昆明夷族部落众多,各自为战,虽然悍勇,但是在战术水平上与武器方面,与汉军相比,差距过于悬殊。昆明诸夷的不团结,给这些部落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郭昌率军猛攻,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逐一清除,前后斩杀昆明夷数量,多达数十万人之多。
  汉军虽然控制了昆明,但打通西南交通线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
  热带丛林比西北的荒漠更加难以通行,横断山脉崇山峻岭,丛林密布,而且大河极多,水流湍急。昆明夷遭到郭昌的毁灭性的打击后,纷纷向西、南逃窜,而昆明以西以南地区,仍旧分布有许多部落,这些部落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仍然不断地袭击汉帝国的使团。
  武帝刘彻打通西南交通要道的宏伟计划,最终不得不搁浅了。
  至此,中国开拓西南告一段落。
  领土扩张的另一个后果,是这些地区(包括南越与西南夷),叛乱始终此起彼伏,几乎每年都发生原居民与帝国官吏的冲突,帝国每年都要调动一万多的军队,讨伐这些叛变者。
  这个问题,将是长期困扰帝国的一个大问题。
  【四、朝鲜之役】
  朝鲜与中国的关系,要从更早的战国时代说起了。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在最鼎盛时,即雄才大略的燕昭王时代,燕国将军秦开北击东胡,开地千余里,再向东进攻朝鲜,使燕国的边境向东扩展了两千里,直抵坝水(今朝鲜清川江,坝就偏旁是三点水,实在找不到这个字,下文皆称清川江),并在此修建长城、堡垒。朝鲜(今朝鲜半岛北部)、真番(今朝韩三八线附近的西侧)两国慑于燕国的兵威,臣服于燕国。
  秦国击灭燕国后,朝鲜、真番两国趁机独立。
  汉帝国建立后,卢绾被封为燕王。汉高帝十二年,卢绾谋反不成,逃入匈奴。卢绾有一位部将,姓卫名满,当时汉将周勃征讨燕国,卫满吃了败仗,心里想着卢绾都逃了,自己还打什么仗啊,不如也跟着逃。
  卫满纠集一千多名部下,向东逃窜,直到清川江,这是汉帝国最东的边境了。卫满回头看了一眼故土,唉了一口气,过了这条江,此生大概没有机会再返回故国了。
  卫满率众渡过江后,下令脱去汉服,改穿朝鲜的服饰。这个卫满也是个英雄,虽然在中国时只是无名之辈,但出国后成了一条过江猛龙。靠着这一千多人的队伍作家底,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居然占据了朝鲜,自封为朝鲜国王,定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
  吕后当权后,也不与卫满计较以前跟随卢绾反叛的事了。吕后派了辽东太守,前往朝鲜,与卫满达成协议,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国。朝鲜对中国的义务是,负责监视汉帝国东部边境的蛮夷部落,预防这些部落对汉帝国发动攻击,但是如果这些部落的首领想归附中国,前往中国晋见天子,那么朝鲜国不得阻拦。
  卫满答应了汉帝国提出的条件,作为回报,汉帝国向卫满的朝鲜赏赐了大量的财物。卫满拿到这些财物后,就添置了不少武器,练了不少兵,便把周边的真番国、临屯国(今朝鲜中东部,三八线东侧)等国家收拾了,作为朝鲜的藩国。
  就这样,朝鲜与汉帝国相安无事数十年。
  卫满死后,王位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卫满的孙子,朝鲜国王,名叫卫右渠。
  卫右渠当权时,作为汉帝国的藩臣,他从来不去中国朝见皇帝。
  真番国王想要上书中国皇帝,请求前往中国朝见,在朝鲜半岛南部的辰国国王也有同样的想法。但真番国与辰国要进入中国,必须经过朝鲜国。卫右渠担心这两个国家投靠中国,这样的话,朝鲜国对他们就会失去控制力,所以极力阻挠。
  这事让汉帝国政府知道了。武帝刘彻认为卫右渠的作法,违背了当年其祖父卫满与汉帝国政府达成的协议精神,便派出一名使者前往朝鲜,与朝鲜政府进行沟通。
  元封二年(前109年,即滇国归附中国这一年),中国使节涉何抵达朝鲜首都王险城,与卫右渠进行谈判。
  涉何指责卫右渠破坏汉、朝两国的协约,阻挠邻国的元首到中国朝见皇帝。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