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8)
出生于中原的庞涓,是稍有名气的名门子弟。不过,他是妾所生。这一点,说起家名,人们都知道。因此,他是不能提起家名的。
在庞涓的观念中,“身为名门嫡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实际上,虽然他生于名门,却非嫡子,而是庶子,这是他最懊恼的一点。
庞涓之所以看不惯少年孙膑,对方身为名门嫡子却隐瞒家世也是原因之一。
——实在太做作了!
庞涓有此想法。
羡慕往往会带来憎恶。
这个小子未免太做作,非好好整他一下不可!他开始有了这个念头。
庞涓毕竟是有志于兵法的人,所以一旦有了目标,便立刻着手研究战术。
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以前辈身份接近孙膑。不怀好意之事,他当然不会让对方察觉。
孙膑对庞涓一点也没有印象。这是因为父亲的学生为数众多,而他也尽量不接近教室的缘故。因此,在邯郸兵法私塾就读期间,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对自己格外亲切的庞涓有所企图。
庞涓原本是以“好好整他一下”为目的而接近孙膑的,这个念头后来修正了。这个家伙不是整一下就可以,非彻底扳倒不可!
对方不只是名门出身而已,课业之优秀更是令人赞叹!有这个家伙在,自己日后绝无希望成为天下第一兵法家!现在,他对对方的羡慕不仅是出身,而是连才华也包括在内!
学业完成后,庞涓到魏国就职。魏国首都梁,是现在的开封市。当时的魏国国君为惠王。
春秋时代,南方楚、吴、越诸侯都以“王”自称,中原诸侯则碍于周王室之情面,仅以“公”自称。到战国时代,中原诸侯才先后公然自称为“王”。
“天无二日,地无二王”之语,此时已不适用,地上之王不止两个,更到了俯拾皆是的地步!正因如此,“王”这个称号的价值贬低许多。后来,秦取得天下,就不再以贬值了的“王”自称,而使用“皇帝”这个新称号,将皇子及功臣封为“王”。
在北方系诸侯中,第一个以王自称的是孙膑故乡的齐国威王,第二个就是这位魏国惠王。
庞涓爬升得很快,成了魏国将军。他于是悄悄派人拜访还在邯郸兵法私塾的孙膑。
——我想聘请你当魏国参谋。
使者带来这个口信。
这时候的孙膑,在兵法私塾担任相当于今日大学助教之职务。而庞涓表示要聘请他为魏国军事参谋。
——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呢?
遇到这种情形时,身为兵法家的人应该有所怀疑才是。
而孙膑却不疑有诈。派人来的是向来对他友善的庞涓。这个人最了解他的才华,所以派人来招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来应该派地位较高的使者,带着厚礼,备豪华队伍前来迎驾。只是,庞将军刚晋升就职,国内一些旧家臣心存不平,招聘之事宣扬出去,怕会受到阻挠,所以我才悄悄前来。希望您体察庞将军苦衷,悄悄前来魏都。
使者又说出这样的话。
爬升速度快的人受到旧人的嫉妒和排斥,是常有的事情。何况社会形态已大大转变,进入实力主义时期,所以,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这一点我了解。这就是你没有携带派令、只以口信传达的理由吧?其实,这样做是合乎兵法原则的。我很快就会悄悄前往魏都,请你先回去向庞将军报告吧!”
孙膑欣然允诺受聘之事,打理身边事宜后悄悄离开邯郸,出发前往梁。
这个样子好像间谍嘛!抵达梁后,他静静待在一家客栈,在等待庞涓派人来接的期间,以这句话消遣自己。
事情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第三天,十数名捕吏闯进他的房间。
“有人密告,说你是间谍。你乖乖就缚受审吧!”捕头说完这句话,就叫捕吏绑缚孙膑。
这个嫌疑很快就会洗清的。孙膑还持着乐观态度。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9)
实际上,自己的行径确实有招致怀疑之处。连自己都认为自己像间谍,被人检举应该不是荒唐的事情。
被逮捕时,他没有说出庞涓的名字。这是他以兵法家立场考虑的结果。
有意起用自己的庞涓很可能是受到旧臣的反对。如果此时说出受他聘请之事,搞不好会把事情弄砸。抵达梁后,已照密使指示有所联络,所以庞涓应该知道他所投宿的客栈。庞涓知晓误捕之事后,一定会下令放人——孙膑作如是想。
然而,被投狱三天,迟迟未见庞涓出现。孙膑到这时候才发觉事有蹊跷。
“齐国出身的你,过去隐姓埋名在邯郸待过一段时日,现在又潜入魏国,这一切我们都知道的!”负责审问的官员大声喝道。
孙膑咬紧牙关不说实情。
对方说的话一点没有错。他由于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世,所以隐姓埋名到邯郸兵法私塾就读。至于悄悄来到魏国,是听从庞涓的指示。
“你是齐国间谍,还是赵国间谍?哪个国家派来的?你还不快招?”这名官员瞪圆大眼,用刑棍猛打孙膑背部。
“我不是间谍!”孙膑呻吟着说。
至此,他不得不说出受庞涓之邀聘前来这件事了。
隔日,这名官员再度进来,给他一记耳光。
“混账东西!你竟然撒谎!庞将军说根本不认识你这个人,更否认聘请你当参谋这件事!你这不是诬告吗?”
“啊……”孙膑不觉惊叫出声。
这不是以抹杀一个人为目的的兵法应用吗?——可是,庞涓为什么要抹杀我呢?
这个疑问很快就得到解答。
被判决的这一天深夜,庞涓到牢狱来见孙膑。见面时狱吏被命令退下,只有两个人面对。孙膑是被带上枷锁和脚镣的。
孙膑被判的是“膑”刑。这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将受刑人双腿由膝盖部分切断。
孙膑本名不详。由于他是受了“膑”刑的人,所以人们遂称他为“膑”。
“在你的双腿还未被切断之前,我来告诉你这个理由吧!”庞涓嘴边泛着冷笑说,“你明明是名门出身,却佯装成一般的人,这一点我实在看不惯。还有,你才华出众,也是我难以容忍的事情……你很快就要变成一个废人。我对你格外开恩,不把你关在牢里,而要把你关在我的宅邸厢房,让你亲眼看到我飞黄腾达的情形。”
“原来如此……”孙膑颔首的同时,脸上的阴郁表情顿时消散。
原来他在微笑。他是不是由于疑窦消失而变得豁然开朗呢?
在各地传布的风闻,因此常被带回国内,甚至传入诸侯耳中。另一方面,大小诸侯无不大量驱使间谍至各地,用以汇集情报,并且以此与民间传闻对照,以测定其可靠性。
——孟尝君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当今之世,无人能与之比肩。
秦昭王听到这个风闻后,命令家臣道:“设法聘请孟尝君到我国来吧!”
虽然人才交流在当时已经相当盛行,但孟尝君是齐国王族之一,聘请这样的人到秦国来谈何容易。孟尝君本身也不可能轻易应聘。一旦来到秦国之后倘若遭到不测,不是要贻笑大方吗?
这样的时候,先送人质是当时的习惯。而且人质的分量是否足够也是值得商讨的一个指标。在立意之初就准备牺牲人质,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从未发生过。
秦国拟以泾阳君为人质,以此条件央请孟尝君前来。泾阳君是秦昭王的舅舅。
但这次事件并未谈妥。
齐湣王二十五年时,此议复起,结果,孟尝君真的到了秦国。那是公元前299年之事。
秦国却为如何安置孟尝君的问题而议论纷纷。
——孟尝君是真正的有能之士,应该重用为宰相,以期对我秦国有所建树。
——不,孟尝君毕竟与齐王有叔侄关系,成为我国宰相后,倘若暗中与齐勾结,该怎么办?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10)
赞成与反对意见一时分为二,相持不下。
其中更有人以孟尝君之生辰不吉为理由而反对起用。
孟尝君的生辰是五月五日。
古代中国人普遍认为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不吉利的日子。阴历五月为夏季之巅峰期,火气格外强盛,而五日更是午日,运势强而不吉。据传,这一天出生的小孩,长大之后都会克其父母。
孟尝君出生时,他的父亲曾经命令家人将他丟弃。
而他的母亲却偷偷养育他。
来到秦都后的孟尝君,并不是无所事事地等待着秦王的旨令。他带来的家臣团之中有一忍术高手。他命令此人暗中探查秦的廷议动向。
“情势好像不利于大人……”这名忍术高手做此报告。
倘若秦国决定不用孟尝君,事情并不能够就此了结。自己不用的人才,绝对不让他人使用,所以要杀掉——这是战国时代的惯例。
孟尝君等于处在生死关头!
间谍最后探出最坏的情报,原来昭王的决定是——监禁孟尝君一段时期,然后予以杀害!
孟尝君这批人住的宿舍,已在秦兵监视当中。
现在如何是好呢?
在独裁君主制度之下,任何事情都以王者一言而定,因此,上上之策是向君王哀求饶命。但这件事情要通过谁来做呢?
君王最会听从的是什么人的话?
调查的结果,得知昭王当时最宠爱一个叫幸姬的侧妃,对她所说的话,他几乎无所不听。
这当然也是家臣团中情报专家的功劳。
“好,就由孔路去找幸姬吧!”孟尝君命令道。
孔路是说服能力很强的人。他擅长的不是理论,而是以情说服别人。
“如果你送我白狐裘,我就向大王请求释放孟尝君。”幸姬对孔路说。
“好,我来想办法吧!”
孔路回来报告时,脸上露出忧郁神情。
白狐裘是天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件的皮衣。这件皮衣集狐腋下部分之纯白色毛制成。一只狐身上的白毛只有一小撮,因此,制成一件这样的皮衣,需要上万只狐。
孟尝君来秦时,曾经带来一件白狐裘,但已献给昭王正室。
幸姬在竞争心的驱使之下做此要求,也是女人心态使然吧?
但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这个东西天下找不到第二件,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孟尝君脸色凝重地摇头。
“报告大人。我们日前献给昭王的白狐裘还摆在宫廷仓库里。我去把它偷出来,怎么样?”这时,有“狗盗”之名的偷窃高手开口道。孟尝君家臣团员可谓人才济济。
“太好啦,你就试试看吧!”
“我以能为大人效劳为荣哩!”
这个人毕竟不是浪得虚名,果然成功地潜入戒备森严的秦宫仓库,偷出日前呈献的那件白狐裘。
孔路将这件珍宝献给幸姬,经由后者在闺中向昭王说情,孟尝君宿舍之警备因而解除。
因枕边细语而发出的指令,随时都有变卦的可能。因此,行动非迅速不可。孟尝君和家臣团连夜赶路逃至函谷关。过了这个地方后,就安全无虞。
函谷关位于现在的西安与洛阳的中间,当时是秦国的东关。过了此关,东方就是魏国的势力范围。
孟尝君人马俱疲的一行人来到函谷关,见到关卡时,门已关上。
关卡的规定是“闻鸡鸣开门”,而此时天还没亮。
秦昭王果然后悔释放孟尝君之事,于是立刻派出快马部队前往追回。
“追兵快到了!”
一行人中有一听觉特别敏锐者。这个人把耳朵贴在地面后,向孟尝君报告追兵将于半小时内到达。
“该如何是好呢?”
孟尝君环抱双臂,叹息道。
这时,一名擅长模仿动物叫声的人问道:“让守兵听到鸡鸣声就可以,是不是这样呢?”
“是啊,因为规定如此。”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11)
“好,这件事情我来处理。”
这人模仿动物叫声可谓惟妙惟肖。他把手指放在唇边发出来的声音,果然和鸡鸣一模一样。
附近一带真正的鸡,这时也纷纷发出司晨之鸣。
“公鸡叫了,快开门吧!”
函谷关守兵揉揉惺忪睡眼,推开了大门。
虽然建立法律万能、严罚主义体制的宰相商鞅已死四十年,但他所定的规则依然沿袭迄今。
听到鸡鸣之声而不即刻打开关卡之门,守兵将会受到严厉处罚。
孟尝君家臣团中不但有神偷及模仿动物叫声的名手,更有伪造文书的天才。
关卡门打开后,要有封传(通行证)才能过关。一行人所用的封传,这个人早已准备妥当。
这是法律第一主义的一大漏洞。看到持有封传时,守关官员没有理由不让这批人通过。
孟尝君主从一行人遂顺利通过关卡,走出秦国之境。
秦国追兵赶到函谷关,是孟尝君一行人过关后不久的事情。
孟尝君在回齐国的途中,到赵国拜访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
这和现在各地流氓大亨偶尔彼此造访,大约类似。战国四公子都不是什么高尚人物,实质上等于地方流氓大亨。
赵国百姓听到大名鼎鼎的孟尝君前来,纷纷拥到路旁围观。庶民好奇是任何时代都相同的事情,在当时,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机会更是稀少。人们遂成群结队一睹这位来自国外的名人风采。
凑热闹中的一名老百姓不经意地说:“人们都说孟尝君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原以为此人必然相貌堂堂,现在一瞧才知道,个头连我都不如嘛!”
这句话却被孟尝君听到了。
“可恶的乡巴佬,竟敢侮辱我。把这个村子的人全都杀掉!”他大声吼叫起来。
家臣立即一一从车上跃下,拔刀砍向村民。结果,村民不分老幼妇孺,全都成了他们的刀下亡魂。
斫击(以刀砍杀)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史记》中有此记载。
这是人神共愤的野蛮行为,战国大夫不把百姓视为人的丑恶心态,于此完全暴露。
“士为知己者死”只不过是好听的话罢了,现实与此相去甚远。
回到齐国后,孟尝君被擢升为宰相,一时甚为春风得意。
“食客三千”似乎不是夸张之词。只是,这批食客在待遇上有等级之分。鸡鸣狗盗之类人物住的宿舍叫做“传舍”,三餐绝少有鱼类菜肴。中级食客住的是“幸舍”,菜色之中一定有肉。高级食客住的是“代舍”,出入有车辆或轿子可以代步。最高级食客则被准许住独立房屋。
但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并非是屹立不坠的,秦和楚都知道,只要他不居宰相之位,齐国国力就会衰弱,因而屡次进行中伤谋略。
齐湣王不但称不上是明君,更是善妒者。
——齐国是因为有了孟尝君,所以才稳定。
他连听到这样的风评都会生气。
实际上,这风评是国际性谋略手段,用意在于刺激齐王。
由于与齐王不和,孟尝君被迫下台。
垮台后,三千食客个个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名叫冯谖的人。
冯谖是个舌辩之徒,为使孟尝君复位,确实用心施展智谋。
孟尝君因而得以再度成为齐国宰相。
“既然复位为宰相,大人应该和从前一样,广为网罗食客才行。”冯谖说。
“要我把以前的食客召回?”
“是的。”
“看到我垮台就绝情地离我而去。现在听到我复位,他们还好意思回来找我吗?要是有人厚着脸皮回来,我还要当面吐他口水哩!”孟尝君悻悻然地说。
听到这句话时,冯谖立刻从马上下来,深深作揖,说:“有生命者必死,这是一定的道理。同样的,富贵之际人来,贫穷之时人去,不也是一定的道理吗?就以市场为例,早晨时分的市场人多得你推我挤,入夜后却人迹稀少。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黃昏,而是市场只有早上才有东西卖的缘故。大人失去地位后,食客离您而去,道理与此相同。您因此而怨恨有能之士,这样怎么能网罗人才呢?没有人才,大人还能完成伟业吗?”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12)
“我知道了。”孟尝君终于颔首。
事实上,齐王并不是再也不嫉妒孟尝君。
不久,孟尝君又与齐王不和。齐王遂企图杀掉他。
孟尝君听到消息灵通食客的报告后,立刻亡命至魏,并在该国被聘为相。
齐湣王死后,继位的襄王与孟尝君和解。
孟尝君遂成为小领主,与诸侯为伍。他的领地是一个叫“薛”的地方。
薛在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史记》作者司马迁于孟尝君活跃时代约二百年后,走访薛地,并且有“该地风纪极恶,村里子弟凶暴者居多”之记述。
这是孟尝君召集的尽是天下侠客及鸡鸣狗盗之辈,而这批人的子孙后来在该地定居的结果——据说,当地人以这样的话语告诉司马迁。
“秦攻打魏之后的动向如何,实在是令人担忧的一件事情。”鬼谷先生一语道破了苏秦的来意。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头脑还是相当的清楚。
鬼谷先生是来历不详的人物。
这个人以其居住地为名,真正的姓名没人知道。
依据《史记》注释,扶风池阳(陕西省扶风县)与颍川阳城(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两地都有鬼谷之遗迹。此外,湖北省远安县及湖南省大庸县也都有传说中鬼谷先生曾经居住的场所。因此,这个人不但姓名不详,连居住地也不明确。
实际上,这也难怪。因为他只准人们以“鬼谷先生”称呼他,一年之中的前半和后半分别在扶风和颍川度过,其间更常到各地旅行。
据说,鬼谷先生享年数百岁。
和一般人一样,生于这个世界的鬼谷先生,日子一久,当然也进入老境。
他的银发垂到眼睑上,马尾似的长须则更垂到胸前。
“不久后,我大概连行动都不能如意了吧?”
一天,平常很少说无谓之语的鬼谷先生,突然以惯常的沉重声音说了这句话。当时在一旁的数名弟子听到了,不觉面面相觑。
在学塾上课时,老师在帷幕之后进行讲述;对一般学生,则由资深弟子代理老师授课——这是当时的习惯。因此,《汉书·董仲舒传》才记载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见过老师的脸”之事。
鬼谷先生之第一、第二弟子分别是苏秦和张仪。平时以代理方式对学生讲课时,都由这两个人担任。
苏秦于学成之后,为了寻觅仕途,踏上行遍诸国之旅。
辈分较低的张仪,在才华上却远胜苏秦。
“你留在我的身边吧!我很快就会没有力气讲课,连别人说的话都听不清楚,所以很需要你啊……”
在鬼谷先生的央求之下,张仪遂答应留在学塾。
一般将鬼谷先生列为“纵横家”,从事权谋术数之研究。使用权谋术数乃以“天下”为舞台,因此,鬼谷先生之学问系以“天下”为对象。他讲授的课目包含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制度、经济、人物等等。
年轻时候的鬼谷先生经常旅行各地,行万里路以增加见闻,更奠定了学问基础。年迈后,他以向商人或行旅艺人放贷旅费方式,要这些人将各地所见所闻说给他听。这些人漫不经心的见闻报告,成了鬼谷先生发现其实质问题、用以分析或与其他资讯比较、以完成推论之资料。
张仪代理鬼谷先生讲课达数年之久。其间,师兄苏秦曾经两度返回学塾,向鬼谷先生有所请益。
苏秦游说诸国的结果并不顺利。
他是洛阳人,因此,首先就近向周显王推荐自己,却未能如愿以偿。
这时的周王室只有虚名,没有实力,一切以格局为重,讲究家系和经历。周王身边人士根本就不理睬贫贱出身的苏秦。
他于是转到秦国。
此时的秦国由于刚发生过商鞅事件,对外国人戒心极强,他的谋职企图又归于失败。
苏秦就是在无奈之下,回来向老师请益的。
“你到赵国游说最为适宜,但你的个性和宰相奉阳君格格不入。那么就到燕国游说与赵结盟之事吧!”鬼谷先生告诉他。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13)
苏秦听从恩师指示,终于被燕文侯聘用。
“贵地乃名副其实之天府——”
苏秦到每一个地方都以这句话开始他的游说。
天府指的是,有天然要害屏障、物产丰富的富饶之地。
游说家谋职,当然要说“我有办法使贵国更为充实——”,千万不可以说“贵国状况实在堪忧——”。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爱其乡土之心,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乡土时,会起反感乃是一定的。
“如此天府,美中不足的是……”
苏秦惯用的方法是先称赞对方的土地,然后举出需要改革的要点,并且披历自己在实践上的才能。
对燕文侯游说时,他使用的也是如下论述:
“贵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北有易水,土地广阔而武力强大,更有足以支撑数年之兵粮。而且贵国战事之少,世所罕见,其原因在于有赵作为屏障,以堵秦之来袭。秦攻贵国,对之而言,必须在千里之外的土地交战,而赵则仅在百里之内。倘若赵国企图攻打贵国,不出旬日,数十万兵马将可直驱攻入贵国。”
先拣好听的话说,而后以危言耸听之词,分析当前好景不可能永续不变——他用的是这一套。
——因此,燕国当务之急在于与赵结盟。
苏秦以此强调燕国处境之危,并且力说唯有自己才能解除此一危境。
文侯听后心里发毛,遂起了擢用苏秦之意。
“如果你能确保我国安全,我就让你掌理国政。”
虽然秦王已将商鞅处刑,然而,他设置用以改革的机构仍然存在,国家因而日趋富强,遂成为战国七大国中力冠群雄之超级大国。
苏秦有一个极大野心。那就是,将燕、赵、魏、韩、齐、楚六国以纵列队形对抗超级强国秦。这叫做“合纵”。
“我的野心不是仅仅成为一国宰相而已!”苏秦在心里说这句话。他的野心是不能说给别人听的。
鬼谷先生曾经告诉过他兵法家吴起的故事。据说,吴起的最大愿望是一朝成为宰相,他并因此咬掉自己手臂之肉,对着母亲发誓。成为楚国宰相时,吴起可谓已达成愿望。当一个人到了人生的巅峰期,往往会因自满而在无形中向下滑落。在削减王族俸禄时,吴起应该要注意避免引起怨嗟,而他却疏忽了这一点。这是爬升到顶点地位的人共通的毛病——因傲慢而疏忽。
鬼谷先生如此评论吴起。
我不会像吴起那样,成为一国宰相就得意忘形的。
我是不是以兼任六国宰相为目标?
哈!我的目标比这还要大,不过,暂时界定于此……我还不以兼任六国宰相为满足哩!
苏秦在心里如此自问自答。
以合纵方法结合六国,成为其宰相的目的何在?——打倒超级大国秦!达到目的后又该如何?——由六国一统天下!而统一者只能有一个人。
这个统一者由六国中的某国君主担任吗?——其余五国不会同意是很明显的。解决方法应该是:由六国君主以外之人成为统一者——也就是成为皇帝!
这个人不就是我吗!
苏秦至此已不需再自问自答。这是他发自心底的呼声。
唯有旷世大英雄才有能力统一分裂五百年之久的中国!
——我不以武力达成这项伟业,而是要以智力完成!
想到这里,他就情不自禁地昂奋起来。
他现在已踏出这项伟业的第一步。
奉燕文侯之命,以燕国使节身份前往赵国。燕、赵结盟是六国合纵之始。倘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六国结盟便无法完成。
这是决定一生浮沉的重要工作。
对苏秦有利的一点是,鬼谷先生提到个性和他格格不入的赵国宰相奉阳君,这时候已死。
燕国乃现在以北京为中心的河北省大部分。赵则位于其南方,横跨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河南省之广大土地,属于往昔超级大国晋之一部分,首都为邯郸。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14)
来到邯郸的苏秦,对赵肃侯展开游说:“秦国国力与日增强,在陕西之地觊觎东方已久,进出中原之野心从未断过。秦国企图以各个击破方法,逐一制服诸国。然而,秦国再强,也敌不过六国联合的力量。倘若分开比较,一旦秦、魏两国交战,秦将获胜是显而易见的。若秦、韩交战,土地狭小的韩当然也不是对手。若秦、齐交战,齐兵必然打不过秦兵。要是秦、赵交战,我不得不说,在秦手下将持续不到一天……我这是就事论事,请恕我直说……由于秦国意图将诸国逐一击破,因此,防备秦国唯有诸国合并一途。要做到这一点,第一阶段以互为毗邻且尚未相当友好之赵、燕两国结盟,最为理想。赵、燕一旦结盟后,秦国无论怎么强大,也不敢忽视两国联手的势力。”
万事以起头最为重要。苏秦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却也是头头是道。
“说的也是。”赵肃侯颔首道,“你说,我的赵国只要和燕国结盟,就绝不会受到秦国攻打,这件事你敢保证吗?”
“我敢保证!”苏秦斩钉截铁地说。
遇到这类事情时,虽然没有充分之把握,嘴巴还是要说绝对肯定的话——这一点苏秦曾经受教于鬼谷先生。
赵、燕两国结盟,是否绝对能够防范秦国的侵略?凭良心说,苏秦认为可能性只有一半。
站在发动攻势的秦国立场而言,赵的后方有燕,战线将因此加长是事实。但,攻打敌地不一定要攻打到底,持续到一个阶段之后,大可随时率兵折返。
倘若中原之国是与楚结盟,秦攻打东方之际,就会有受南方楚国袭击之虞。
事实上,有可能采取夹击态势之两国结盟,对秦而言,确实较具威胁性,但像赵与燕这种在同方位一直线上的两国攻守同盟,并不值得畏惧。
秦终于发兵攻魏。
位于赵之西邻的魏,当然敌不过新兴势力秦。
“老天爷保佑!希望秦国不要攻打赵国!”苏秦在心里向上苍如此祷告。
赵、燕两国结盟后,秦绝不敢对赵出手——他对赵王保证过这一点。
倘若秦趁攻魏之便,继续东进而入侵赵,苏秦就等于向赵王撒了一次谎。
苏秦赶紧以向鬼谷先生习得的汇集情报方法,探查秦国中央之意向。
综合了一些情报,他发现秦国的计划似乎是征服魏国后,继续挥军东征。
魏国之败讯频传——苏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现在如何是好呢!?
每次遇到棘手问题,他第一个想起的是鬼谷先生。
我还是回去向老师请教吧!于是他立刻由邯郸赶赴洛阳之南。当时鬼谷先生滞留在河南。
鬼谷先生开设的学塾景象依旧,倒是苏秦本身变了模样。现在的他已非一介贫穷书生,而是身兼赵、燕两国宰相的重要人物。只是,他的脸上一点也没有得意之色。
这是因为他一心恐惧赵被秦国攻打的缘故。
“你没有变嘛!”苏秦对一名旧识学生打招呼。
“这是因为学塾和外界完全隔离的关系吧?”这名学生回答。
“张仪是不是还在担任代课工作呢?”苏秦想起才华超出自己的同窗张仪,问道。
“不,张老师一年前就离开学塾了。”
“哦!那学塾不是没有好老师了吗?”
“不。”这名学生摇了摇头。
“这不是很糟糕吗?招募新生会不会因此而受影响呢?”
“现在由鬼谷先生亲自授课,所以不受影响。”
“唔,那太好啦!老师老而弥坚,这是好现象。”
倘若老师已经耄耋,那这一趟前来求助将是白跑。亲自授课表示健康情形良好才是。
苏秦进到里面,见了鬼谷先生。
老师年迈矣!这是他得到的第一印象。
“虽然我岁数已大,但脑筋还是清楚得很,你放心吧!”鬼谷先生说。
“我很高兴看到老师身体健康。”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15)
“张仪离开后,我不得不亲自授课。刚刚上了一堂天文课,搞得我喉咙都哑了。”
“老师太辛苦了。”
老人家此刻说话的声音的确有些喑哑。他的腰弯得比以前更厉害,看起来苍老许多。
“秦攻打魏之后的动向如何,实在令人担忧。”鬼谷先生一语道破了苏秦的来意。
虽然已入耄耋之年,头脑还是相当清楚。
“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是好。”
“你为什么不设想最理想的状态呢?”
“老师的意思是……”
“停止进军,全军归还……秦国政府可不可能对远征部队发出这样的命令呢?”
“这样的事情当然不是不可能。而且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难道你不能动脑筋来策动秦国政府吗?”鬼谷先生若无其事地说。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四部分(1)
刚进来的鬼谷先生剥下他那又长又浓的白眉,出现一只黑色淡眉。又伸手抓下自己的白发,露出一头黑发。这个人不就是听说正在各国流浪的张仪吗?
“可是……”
苏秦面露忧色。老师毕竟年迈,说这样的话不正显示出老得糊涂了吗?
“你说你办不到,是不是?”
“我是一度被秦国拒绝的人,所以不能再到该国。这样,我还能策动秦国政府吗?”
“你不能去?可以叫别人去呀!”
“别人?这般高难度的工作,除了我以外,还有人办得到吗?”
“你认为除你以外,不做第二人想,是不是?这个学塾过去不曾有过比你更优秀的学生吗?”
“张仪……”
苏秦喃喃地说出这个人的名字。过去在这个学塾的学生当中,比他优秀的只有张仪一个人。
“是啊,你大可用张仪呀!”鬼谷先生说。
“用张仪?怎么个用法呢?”
“张仪不是肯轻易听别人使唤的人。一般人很难说得动他,只有我知道方法。”
“老师,快把方法告诉我吧!”苏秦急切地说。
“哈!哈!哈……”鬼谷先生声音沙哑地笑了。
“我知道张仪不轻易听别人使唤。何况,听说他现在的情况并不好。这不是难上加难吗?”苏秦说。
“正因为情况不好,所以你才有机会。如果是春风得意,他恐怕连见都不见你呢!”鬼谷先生长眉毛下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虽然张仪正处于怀才不遇的境遇下,但他绝未因此丧失自信。下面是一则有关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著名故事。
到处游说而尚未觅到仕途期间,他曾经有一段时期在楚国宰相府邸当食客。当时他的主子名望虽然不及战国四公子,但府内有数十名食客是常有之事。
一天,宰相府秘藏的一块璧玉失窃了。来路不明且状颇寒酸的张仪被认为有偷窃嫌疑,并遭到一场鞭打,但他仍抵死不肯招认。
被打得遍体鳞伤的他,身上到处皮破血流。他的妻子哀叹道:“这都是你自己惹的。若不读书游说就不会受到这般折磨了啊!”
结果,张仪伸出舌头说:“你帮我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当然在啊!没有舌头,你还能说话吗?”
“舌头还在,我就不担心了。”
张仪是以头脑和口辩为武器的人。只要这个武器还在,背上一些青肿根本不碍事!——他就是因为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所以不以挫折为意。
说服十分自负的张仪,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鬼谷先生却说,他愿意在这方面有所指引。
“愿听老师高论。”苏秦作揖说。
“我来通知张仪,叫他去请求你帮忙介绍仕途——”
“他会来找我吗?”
“别人说的话,他或许不听,但我说的话他不会不听的。”
“张仪来时,我该如何呢?”
“你就尽可能地羞辱他。你不是初学者,羞辱别人的方法用不着我来教吧?……总之,他来求见时,绝不可立即接见他。让他多跑几趟后,你才以勉为其难的姿态和他见面,并且冷嘲热讽,尽量让他有受辱的感觉。”
“那么他会怎样呢?”
“受辱后,张仪当然会气愤莫名,因而要在事业上与你为敌,如此一来,他会跑到秦国去吧!”
“他会真到秦国去吗?”
“会去的,而且非去不可。”
“为什么呢?”
“因为你身兼赵国宰相职。为了要报复你,他不到与赵为敌的秦,还要到哪里呢?”
“张仪是个穷光蛋。才华再怎么高,要是没有相当的介绍人,怎能见到秦国的有力人士呢?要找介绍人,必须通过社交手段,而社交是要花大钱的呀!”
“这个钱要由你出啊!”
“什么?”
苏秦露出讶异表情后,立即莞尔一笑道:“老师是说用那个方法?”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四部分(2)
“是啊!”
到底是名师高徒,他们在短短几句话之内就完全会意了。
张仪因气愤不过而出发前往秦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筹措活动费用之事,他会暂时不管。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他的想法。
此时,苏秦派心腹部下,悄悄跟在其后。投宿客栈后,这名部下设法接近张仪,并且佯装深钦佩其人才华,最后说:
我来出钱吧!你的才华若被埋没实在太可惜。为替天下苍生着想,我愿意成为你的后盾。
这名苏秦心腹,与张仪同行至秦后,不但予以金钱援助,更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由于利用此人所提供的巨款,张仪得以在短短时日便爬到能参与秦国国政的地位。当然,金钱只是使他得到机会而已,其后的高升完全靠他自己发挥才华。
一天,给予他诸多帮助的这个人说,他的事情已经处理完毕,即将离秦。
——你为我出的钱,尚无法还给你。以我目前的地位,或许能为你做一点事情,作为报答。你要我做什么,请尽管吩咐吧!
张仪一定会说出这样的话。
这时候,这个人才诚惶诚恐地说出事情的真相:
说实在的,这段时期的一切,全都是在主子苏秦大人的指示之下做的。苏秦大人认为鬼谷先生门下天分最高的您尚在逆境中,并为您尚未出人头地而嗟叹。他之所以羞辱您,完全是为了刺激您发愤图强。而后,他命令我紧跟着您,给您一切支援。他这样做,是不冀求回报的。
可以想象得到,张仪必然因此而深深感动着。尤其尝尽人间辛酸的他,这份感动应该更为非比寻常。
——不求报酬。
纵然对方如此说,但若不有所回报,就有违为人之道,总要有表达谢意的具体行动才行。
这位恩人苏秦,目前最冀求的是什么?
作为六国合纵开端的赵燕同盟甫成立。但倘若赵遭秦之攻打,这项同盟将立即瓦解。
——使秦中止对赵的攻打计划,对苏秦的报答莫大于此!
有借必还——在此一最单纯的道德规范之下,张仪一定会说服秦国执政人士,将讨赵之兵撤回。
他是个语言魔术师,连白的东西都能说成黑的。将攻打赵国对己国不利的后果说给诸大臣听,并且使他们产生同感,这对张仪而言,应该不是难事。
“你明白我的意思没有?”
对怀才不遇的人卖恩情,利用其才华防止秦国攻赵——这是鬼谷先生的苦肉计。听完后,苏秦无限欣喜地叫了起来:“谢谢老师!”
跪拜叩谢后,他叫随从把带来的礼物搬进来,而后告辞归去。
鬼谷先生站起来走向内宅。
鬼谷学塾屋内的甬道相当深长。一般学生亦被禁止进入内宅。除非有重要事情,否则连代课老师都不得擅自进入。
鬼谷先生步履蹒跚地走到甬道拐弯之处。转弯之后,再走数步,他立刻将腰挺直,大步走过去。
甬道尽头处有扇蓝色门扉。门扉上的金色环扣看似厚重,但鬼谷先生用一手就轻轻推开。
“有没有被识破?”房间里传出有人说话的声音。
鬼谷先生一径走进房间内部,坐下来说:“苏秦并没有察觉到。”
“那是因为他心焦如焚的缘故吧?”原先在房内的人说。
没想到这个人和相对而坐的鬼谷先生的长相是一模一样,活像一对双胞胎兄弟!
刚进来的鬼谷先生把双手放到两边的眉毛上。接着,他那又长又浓的白眉被剥下来,出现一双黑色淡眉。之后,他伸手抓下自己的白发——原来这是假发,并露出一头黑发。
这个人不就是听说正在各国流浪的张仪吗!
“我特别注意说话的声音。”张仪说。
“因为你练习过一段时期,所以我相信模仿得很像,但另一方面也是苏秦心神不定的缘故吧!总之,你好像要开始走运了。”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四部分(3)
原先就在房里的老人说。原来,他才是真正的鬼谷先生!
“都是老师指点有方。”假扮鬼谷先生的张仪作揖说。
鬼谷先生听到苏秦来访,立刻叫张仪假扮成他。
他这样做,为的是想利用这个机会,为张仪谋求出路。
张仪唯一欠缺的是寻觅介绍人所需要的资金,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让苏秦出这笔钱。
让两名高徒互相竞争,鬼谷先生或许有这个意思吧。
“苏秦推动的是合纵之策,张仪,你就推动连横之策吧!”鬼谷先生正色道。
合纵之策是六国以结盟态势对抗强秦。与此相较,连横之策是秦与六国分别缔结和盟。在这个情形之下,超级大国秦对六国中的任何一国都居于优势,所以,可说是一种各个击破的策略。
右图表示合纵之形态,连横之形态则如左图:
秦——燕
秦——赵
秦——魏
秦——韩
秦——齐
秦——楚
因此,主张连横的张仪,最大的任务在于切断“燕——赵——魏……”之纵线联系,而主张合纵的苏秦则与之相反,必须致力于切断秦与诸国横线联盟。
鬼谷先生的两名高徒,这会儿要以天下为舞台,展开虚虚实实的谋略战了。一对同窗学友此时成为正面对手!
“中国为了谋求统一,除连横外,更无他途。”张仪说。
“这话怎么说?”
“连横的结果,秦成为天下之主,中国因而得以统一。在合纵之下,六国都是一地之主。纵使六国因结盟而灭秦,之后又是势力相近的六国为争夺霸权而彼此展开争斗,战争将无停止之日。战乱应该早日结束的。”
“张仪,你的观察力不够透彻。”
“愿听老师指点。”
“苏秦的企图在于兼任六国首相,而宰相取代国君之事并不稀罕。晋如此,齐亦如此。”
“那……苏秦他?”
“是啊,他志在成为天下之主。”鬼谷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