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引爆流行

_3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美)
哥伦比亚大学的比布g拉坦和纽约大学的约翰g达
利在案发之后做了一系列研究,目的是要弄清楚他
们所称的"旁观者问题"现象。为了看看究竟谁会
前来帮助,他们在不同地方上演了各种紧急突发事
件。其中一项发现令人大为震惊,即突发事件发生
时,在场目击者人数的多寡竟能帮助我们预测他们
的助人表现。
例如,在一个实验中,拉坦和达利让一个学生
独自呆在一个房间里发作癫痫病。当隔壁房间里只
有一个人时,听到声音后,他有 85%的可能性会冲
进这位学生的房间,提供帮助。但是,当实验对象
觉得还有其他 4 人也听到了癫痫病发作时,他们去
帮助这名学生的可能性只有 31%。在另一个实验中,
他们发现,如果有人独自看到黑烟从门下冒出,他
有 75%的可能性要去报告,但是如果他与一群人在
一起时,出去报告的可能性就只有 38%。换句话说,
当人们处在人群中时,会分摊责任。他们会设想别
人会去报警的,或者认为,既然别人都不采取行动,
这个明显问题——隔壁传来的疾病发作声,门下冒
————————————————————————————————————
~ 40 ~
                               [ 引爆流行 ]
————————————————————————————————————
出的黑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拉坦和达
利这类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在基蒂g吉诺维斯一
案中,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并不是尽管有 38 人听到了
尖叫还无人报警,而是正因为有 38 人听到了尖叫所
以才没人报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她当时是
在一条僻静的街道上遭人袭击,而且只有一个目击
者,她还有活命的可能。
换句话说,要使人们改变行为而去关注身边的
不幸者,有时关键取决于人们身边最细微的环境。
环境威力法则认为,人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
比他们所表现的更为强烈。
4.
引爆点所涉及的这 3 条法则,即个别人物法则、
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给我们提供了理
————————————————————————————————————
                         ~ 41 ~
[ 引爆流行 ]
————————————————————————————————————
解流行潮的一个方法。能引导我们找到引爆点。本
书以下内容就是用这些思想来破解其他一些令人不
解的事件以及我们周围世界中所发生的流行潮。这
3 条法则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诸如青少年吸烟现象、
流言蜚语现象、犯罪现象、以及畅销书现象的?答案
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
~ 42 ~
[ 引爆流行 ]
————————————————————————————————————
第二章 个别人物法则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1775 年 4 月 18 日下午,一位在波士顿一家马
房干活的小伙子无意中听到一位英国军官对另一名
军官说了"明天要严厉惩罚"之类的话。这个男孩
便朝着波士顿北区一路小跑,来到一位名叫保罗g里
维尔的银匠家,把消息告诉给他。里维尔用严肃的
神情听着;这并不是他当天所听到的第一条传闻。
在此之前,还有人告诉他,在波士顿的朗沃福码头
聚集了大量英国军官,他们在低声谈论着什么事。
停靠在波士顿港的英国皇家海军军舰萨默塞特号和
保尼号周围停泊着一些小船,有人发现英国船员在
这些小船上步履匆匆。那天早上,还有人看到几个
英国水手在岸上跑动,这一切看上去像是某一重大
行动开始前的扫尾工作。随着下午的到来,里维尔
————————————————————————————————————
                        ~ 43 ~
[ 引爆流行 ]
————————————————————————————————————
和他的朋友们越来越相信当时谣传了很久的事情,
即英国人马上就要采取一次重大行动,进军位于波
士顿西北的列克星敦镇,要逮捕殖民地领袖约翰g汉
考克和塞缪尔g亚当斯,然后继续进军康科德镇,
去夺取当地民兵存放枪支弹药的军火库。
接着发生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传奇,是美国每
个儿童都听过的故事。当天晚上 10 点钟,沃伦和里
维尔会面。他们决定警告波士顿周边地区的居民英
国人已经开始行动了,这样就可以唤起当地民兵去
迎头痛击。里维尔情绪高涨,他穿过波士顿港,来
到查尔斯顿轮渡口,纵身跳上一匹马,开始了他的
去往列克星敦的"骑马夜行"。他用两小时就骑了 l
3 英里。沿途每路过一个小镇——查尔斯顿、麦德
弗德、北康桥、麦诺托密——他都敲门传话,告诉
当地领袖们英国人就要来了,并让领袖们再把消息
传达给其他人。教堂响起了钟声;同时也传出了鼓
声。当那些从保罗g里维尔里得知情报的领袖们把
自己的骑手派出去,这个消息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开
来了,直到整个地区都拉响了警报。凌晨 l 点钟,
————————————————————————————————————
~ 44 ~
                               [ 引爆流行 ]
————————————————————————————————————
消息传到了马萨诸塞州的林肯市;到了 3 点钟,传
到萨德伯里市;到了 5 点钟,传到在波士顿西北方
向 40 英里以外的安道弗市;到了早上 9 点钟,消息
最西传到很远的伍斯特市附近的阿什贝镇。当英国
人在 19 日早上终于开始向列克星敦进发时,令他们
感到大为吃惊的是,他们的突袭刚进入乡村就遭到
猛烈的有组织的反击。当天,在康科德,英国人遭
到殖民区民兵的对阵,并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次交
战发展成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美国革命"。
保罗g里维尔的骑马夜行可能是历史上口头快
速传播消息最著名的一个实例。它使一条非常新闻
在很短时间内翻山越岭传到远方,使整个地区都武
装动员起来。当然,并非所有口头信息传播都如此
精彩无比。但是,即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大众通讯
发达和广告耗资巨大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说,口
头传播仍然是人们互通有无的重要方式。想一想你
最近去过的高价餐馆,购买的昂贵服饰,以及看过
的电影。作出去何处消费的决定时,我们有多少次
是因为朋友的推荐而深受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广告
————————————————————————————————————
                        ~ 45 ~
[ 引爆流行 ]
————————————————————————————————————
部门经理认为,正是因为如今市场推销活动铺天盖
地,口头传播的信息成了具有惟一说服力的办法,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会对其作出响应。 但是,尽
管这样,口头信息传播仍然是个难解之谜。人们实
际上始终都在相互交流传播信息。
但是只有个别情况下这种交流能引发口头传播
潮。在我家附近,有个小餐馆,我非常喜欢,6 个
月来,我一直在向自己的朋友们推荐这家餐馆。但
是,现在里面还有一半座位是空的。显然,我个人
的认可还不足以掀起一场口头信息传播浪潮,但是
也有一些我认为根本比不上这家餐馆的饭店仅在几
周之内光顾的顾客就越来越少了。为什么某些思想、
风潮和消息能"一触即发"而其他则不然?
在保罗g里维尔骑马夜行事件中,答案似乎很
简单。里维尔怀揣着的是一则重大消息,即英国人
要来了。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那天傍晚发生
的一系列事情,就会发现,这种解释还是没有揭开
谜底。当里维尔骑马开始朝波士顿西北部方向前进
的同时,另外一位革命者——名叫威廉g戴维斯的
————————————————————————————————————
~ 46 ~
                               [ 引爆流行 ]
————————————————————————————————————
制革工人——也肩负着同样紧急使命出发了,穿过
波士顿以西的一个个城镇,向列克星敦进发。他怀
揣着与保罗g里维尔完全相同的消息,路过了同样
多的城镇,行走了同样长的路程。但是,戴维斯并
没有把经过的农村地区点燃,因此,没有引起当地
民兵领袖们的警惕。事实上,在他路过的一个大城
镇——沃尔瑟姆镇——第二天只有几个人出来迎战,
因此,后来的史学家们断定,该镇一定是一个极度
亲英的社会。而实际上该镇并不是亲英社会。沃尔
瑟姆镇的居民只不过是没有察觉英国人来了,后来
发现时已为时太晚。如果在口头传播潮中只有消息
本身最为关键,那么戴维斯现在应该和保罗g里维
尔同样出名。但他并没有出名。可是为什么里维尔
成功了而戴维斯却失败了?
答案是任何一种社会流行潮在很大程度上都取
决于消息传播者特有的罕见的社交天赋。里维尔的
消息一触即发而戴维斯的消息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是因为他们两人有别。这就解释了我在前一章里简
要概括的个别人物法则。但当时我只是举了性滥交
————————————————————————————————————
                        ~ 47 ~
[ 引爆流行 ]
————————————————————————————————————
和性侵犯一类人物的几个例子,这些人对于性传染
疾病的流行至关重要。本章将要介绍几个对社会流
行潮至关重要的人物,以及探讨一下保罗。里维尔
这类人与威廉g戴维斯一类人的不同之处。这两种
人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而我们却常常对他们在生
活中所起的作用不能给予适当的信任。我把这些人
称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1.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心理学家斯坦利g米尔
格莱姆为了找到微型世界问题的答案,做了一个实
验。他提出的问题是:人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我们
是否各自都属于不同的世界,但是却顺着自己的轨
道同时生活着,因此,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都很少,心理距离都很远?或者我们所
————————————————————————————————————
~ 48 ~
                               [ 引爆流行 ]
————————————————————————————————————
有的人是不是都被编织在一张大网上?在一定意义
上,米尔格莱姆的问题与本章开头的问题属于同一
类,即一种想法、一股潮流或一条消息(如英国人要
来了!)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开来的?
米尔格莱姆用一封连锁信来探究这个问题。他
搞到了 160 位生活在内布拉斯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
市居民的姓名,给他们每人寄出一封连锁信。信中
附有一位股票经纪人的姓名和地址,此人在马萨诸
塞州波士顿市工作,但住在沙伦市。信中他要求每
人把各自的姓名和地址写在信封上,然后再把它寄
给离这位经纪人最近的朋友或熟人。比如,你住在
奥马哈,你的一位堂兄住在波士顿城外,你就有可
能把信寄给他,即便堂兄本人并不认识这位股票经
纪人,他很可能还要再绕两步或三步或四步才能把
信送到股票经纪人手里。当这封信最终到达股票经
纪人家时,米尔格莱姆想要看看这封信经手人的名
单,并研究一个从某一地区随机选出的人与另外一
个地区的另一个人联系的紧密程度如何。米尔格莱
姆发现大多数信经手了五六个人才到达股票经纪人
————————————————————————————————————
                        ~ 49 ~
[ 引爆流行 ]
————————————————————————————————————
处。六步分离这一概念就来自该实验。
人们如今对这一词语如此耳熟能详,以至于把
当时米尔格莱姆的惊人发现已经忘在脑后。多数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