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引爆流行

_20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美)
有纽约市下降得明显。90 年代末与 90 年代初相比,
地铁上的重大犯罪事件减少了 75%。l996 年,戈茨
第二次上法庭,这次是民事诉讼案,达雷尔是原告,
新闻界对他的案子几乎没有给予多少关注,而戈茨
本人似乎已成了不合时宜的人。纽约市早已成为全
国最安全的大城市,人们很难还记得戈茨曾经代表
过的象征意义。一个人在地铁上拔枪射杀别人,还
能因此被称为英雄,这简直就不可思议。
————————————————————————————————————
                       ~ 199 ~
[ 引爆流行 ]
————————————————————————————————————
2.
必须说明一点,把犯罪看做流行病的观点,是
有一点不可思议。我们谈论"暴力的流行"或犯罪
潮,但我们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相信犯罪也遵循类
似"嘘——小狗"皮鞋或者保罗g里维尔骑马夜行
这类事情的规律。那些流行潮牵涉的事情比较直接
和简单,而犯罪则不同,它不是一件单独的事情,
而是一个用来描述极端复杂多样行为的词语。犯罪
行为有着严重的后果,意味着罪犯要对自己的所作
所为承担责任。说一个人是罪犯,等于说他或她是
邪恶的或凶暴的或危险的或不安定的或兼而有之,
所有这些都不是可以随便地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
的心理状态。换句话说,罪犯可不是那种风一吹就
跟着受感染的人。可是,不知为什么,在纽约市,
犯罪就像是传染病一样。90 年代初到 90 年代中的
————————————————————————————————————
~ 200 ~
                               [ 引爆流行 ]
————————————————————————————————————
几年里,纽约市并没有经历人口迁移。没有人走上
街头成功地教育可能成为罪犯的青少年明辨是非。
心理不健全、有犯罪倾向的人依 ll3N 么多,但不知
什么原因,千百万人突然停止了犯罪,这究竟是怎
么回事?
答案在于流行潮传播的第三个法则:环境威力
法则。个别人物法则关注的是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关
键人物。《芝麻街》和《蓝狗线索》那一章讨论了附
着力因素的问题,认为要想发起流行潮,传播的信
息必须令人难以忘怀。在那一章里,我们谈到了那
些信息传播者,也谈到了能成功传播出去的信息应
该具备的特点。但是,本章的主题——环境威力法
则——与前两章同样重要。流行潮同其发生的条件
和时间、地点等情况密切相关。在巴尔的摩,梅毒
在夏天比冬天传染得厉害。"嘘——小狗"品牌的流
行是因为东维利奇几个新潮前卫的小青年穿着它—
—这种环境帮助人们以一种新视角来看待这款皮鞋。
甚至可以说,保罗g里维尔的骑马夜行之所以成功,
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因为发生在夜里。晚上,人们
————————————————————————————————————
~ 201 ~
[ 引爆流行 ]
————————————————————————————————————
往往在家睡觉,而不是在外忙碌和田里劳作,因此,
要找到他们就容易得多。而且如果人们在夜里把我
们叫醒,我们自然会理解成发生了紧急的事情。你
尽可以想像,如果是"保罗g里维尔在下午骑马报
信"会是什么结果。
我认为所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环境威
力法则的意义在于我们对于环境的改变不只是敏感,
而是极度敏感。那种可以使流行趋势减缓的环境因
素的改变与我们通常料想的情形非常不同。
3.
20 世纪 90 年代,整个美国的暴力犯罪呈下降
趋势,其中的一些原因相当明显:强效纯可卡因的
非法交易开始减少,而该交易曾经引发团伙和毒贩
子的大量暴力冲突;国内经济奇迹般的复苏使得许
————————————————————————————————————
~ 202 ~
                               [ 引爆流行 ]
————————————————————————————————————
多也许会走向犯罪的人有了合法的工作;人 El 的普
遍老龄化意味着更少的男性处于暴力犯罪多发的年
龄段——18 岁至 24 岁。然而,纽约市的犯罪下降
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了。当纽约市的犯罪呈下降势
头时,经济并没有开始恢复,仍然处在萧条时期。
事实上,纽约市最贫穷的社区在 90 年代初备受福利
削减之苦。强效纯可卡因交易的减少显然是因素之
一,但是,必须再次强调,早在犯罪率减少之前,
强效纯可卡因交易就已经在不断下降了;至于说人
口的老龄化,由于 80 年代纽约市有移民大批涌入,
该城市在 90 年代的人口不仅没有变老,反而更年轻
了。不管怎样,这些趋势都是我们认为长时期内才
能发生的变化,因而效果应该是逐渐显示出来的。
在纽约市,犯罪率的下降决不是渐进的。很清楚,
这其中还有其他因素。
这"其他因素"之中最有意思的是"碎窗玻璃"
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是犯罪学家詹姆斯-Qg威尔
逊和乔治g克林。威尔逊和克林认为,犯罪是秩序
混乱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窗户打破了,过了很久
————————————————————————————————————
~ 203 ~
[ 引爆流行 ]
————————————————————————————————————
也没有人把它修好,过路的行人就会以此推断,这
是个没人关心、没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会有更
多的窗户被打破,然后无政府主义就开始从这幢楼
向着相邻的街道蔓延。他们写道,在一座城市,类
似公共场所乱涂乱画、秩序混乱、强行乞讨这些较
小的问题,都和"碎窗玻璃"现象一样,容易引起
更严重的犯罪:
路贼和抢劫分子,不管是兴起作案的还是职业
惯犯,他们相信,如果他们选择人们普遍惧怕犯罪
分子的街道来作案,那他们就不容易被捉住,甚至
不会被认出来。如果一个社区无法制止乞丐对过路
人的骚扰,小偷就会推断,这里不太可能有警察来
辨认可能的行凶抢劫犯,或者真的有罪犯行凶或抢
劫时,也不会有警察来干预。
这就是犯罪流行潮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是
可以传染的——就像时装潮流一样——它可以由一
扇碎玻璃窗户蔓延到整个社会。不过,这种流行潮
的引爆点不是某个人——不是像洛伊丝g韦斯伯格
这样的联系员或像马克g阿尔珀特一样的内行,而
————————————————————————————————————
~ 204 ~
                               [ 引爆流行 ]
————————————————————————————————————
是这些公共场所涂鸦的真实存在。促使人们进行某
种行为的不是某类人而是所处环境的某个特征。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克林受聘担任纽约交通
局顾问,他敦促交通局把"碎窗玻璃"理论付诸实
践。他们听从了,聘请一位名叫戴维g冈恩的新上
任的地铁总监来监督投资数百亿美元的地铁重建项
目。当时有许多人建议冈恩把重点放在犯罪和地铁
质量等大问题上,不必理睬地铁站里的那些乱涂乱
画,这些建议听上去似乎颇有道理。毕竟,在整个
地铁系统濒临垮掉的严峻时刻去考虑乱涂乱画问题
很有些像泰坦尼克号驶向冰山时还要擦甲板。但是
冈恩坚持己见,他说:"乱涂乱画现象恰好象征着要
垮掉的系统,如果想要重整民心和士气,我们必须
打赢整治乱涂乱画一仗。否则,所有的管理改革和
物质环境的改变都不可能发生。我们将要生产价值
千万元的地铁火车,如果不能够想出办法来保护,
运行一天以后就会再次被毁掉。"
冈恩建立了新的管理组织结构,制定了明确的
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时间表,决心一条线路一条线路、
————————————————————————————————————
~ 205 ~
[ 引爆流行 ]
————————————————————————————————————
一列火车一列火车地清理整顿。他从连接昆斯区和
曼哈顿中心区的第 7 号火车人手,而且开始着手实
验新的清除油漆技术。对于不锈钢为材料的车厢,
使用了溶剂。给车厢喷漆时,用新漆覆盖上面的脏
乱涂画。冈恩定了一条规矩:一旦车厢经过改造成
为新车,就不允许它再遭毁坏。他说:"我们很执著。"
在布朗克斯区内的 l 号线路的终点,火车转弯返回
曼哈顿的地方,冈恩设了一个清洗站。凡是车上有
脏乱涂画的都要开进去,在掉头前清洗干净,否则
该车就停止运行。未经清洗的"脏"车不能同"干
净"车混在一起,为的就是向那些破坏者们毫不含
糊地表明他们的决心。
"我们在哈莱姆的第 l35 大街有一个夜里停车
的院子,"冈恩说,"孩子们常常会在晚上过来把车
子外部刷白。第二个晚上,等车干了,他们再来把
图案的轮廓画上去。第三个晚上,他们来把颜色添
进去。这个工作需要三天完成。我们知道孩子会选
择脏车来作画,我们就等着他们完成自己的车壁画
作品,然后把他们的作品涂盖上。孩子们会难过得
————————————————————————————————————
~ 206 ~
                               [ 引爆流行 ]
————————————————————————————————————
流泪,但我们毫不留情。因为我们想让他们明白:
你们不是想花三个晚上来毁坏一列火车吗?好啊。不
过,你们的作品永远不可能见天日。"
冈恩的清除工作历时 6 年(从 1984 年到 l990
年 )。这期间,交通局聘用威廉g布拉顿为交通警察
局长,从而开始了改造地铁工程的第二阶段。和冈
恩一样,布拉顿也笃信"碎窗玻璃"理论。事实上,
他把克林描绘成他的智力导师。因此,他上任伊始
采取的行动和冈恩一样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虽然当
时地铁系统各种严重犯罪空前猖獗,布拉顿还是决
定从逃票抓起。为什么?因为逃票和乱涂乱画一样,
是一个信号,一种秩序混乱的外在表现,它可以导
致更多更严重的犯罪。每天,大约有 17 万人乘地铁
不买票。有些是孩子,跳过旋转栅门就完事。有些
人愣从旋转栅门挤进去。而一旦有一两个逃票成功,
那些可能从来不会想到要这样做的人就会想:如果
他们可以逃票,我为什么不能?这样下去,逃票的人
就会越来越多。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由
于打击逃票现象并不容易,所以问题变得愈加棘手
————————————————————————————————————
~ 207 ~
[ 引爆流行 ]
————————————————————————————————————
了。一张地铁票只要 1.25 美元,交通警常常认为
不值得去追究,尤其是地铁上、月台上随时都在发
生更加严重的犯罪。
布拉顿性格鲜明、魅力超凡,具有天生的领导
才能。他很快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才能。他的妻子留
在波士顿,因此他可以一心扑在工作上,晚上常常
乘地铁漫游纽约市,切身感受问题所在,并思考如
何更好的解决它们。他首先确认了逃票现象最严重
的地铁站,然后在该站布置了多达 10 人的便衣警察。
他们的任务是捉住每一个逃票者,给他们带上手铐,
让他们在月台上站成一个圈,直到"全部抓完"。这
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们都知道,交通警察开始严抓逃
票现象了。以前,警察们都不太愿意追究逃票者,
因为捉住了,押到办公室,填写表格,整理表格,
所有这些工作要花去一整天的时间,而按罪量刑,
只不过受到一顿斥责。布拉顿翻新了一辆公共汽车
来做流动办公室,内部装有传真机、电话、笔架、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