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011春秋战国政治史

_5 史仲文 胡晓林(现代)
  ① 《荀子·王霸》。
  ② 《淮南子·人间》。
  ③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之数。"①这"十三数"就是考核的内容。
  考核成绩优者奖励升迁,劣者受罚或收玺免官。云梦秦简律文《■苑律》规定,耕牛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一次。满一年后,正月进行"大课",优胜者赐给主管的"官啬夫"酒肉,劣者要"谇官啬夫"。"谇"即申斥②。《秦律杂抄》中有关漆园、采铁的考核规定,漆园若考核成绩为"殿"(下等),罚主管的官吏一副甲,令、丞及佐各一盾。若3 年评比皆都是下等,罚主管的官吏甲两副,并撤职永不叙用,令、丞各一副甲③。可见,对官吏的考核,在秦国的执行是较为严格的,这也是秦国逐渐强大,终于灭掉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6。监察制度的形成监察制度是为监督官吏而设。战国时期为保障国家法令的执行,中央对官吏情况的掌握,初步形成了监察制度。秦国有国监及御史任监察之职,《商君书·境内篇》载,在军队攻城时,国监和御史登上特设的高台瞭望,以了解将士的作战情况,战争结束后据以进行奖惩。
  御史本是国王身边负责记录、保管文书、档案等的近侍官,相当于现今的秘书。它对全国文武官吏的情况比较了解,自然就成了国王的耳目而带有监察的性质。齐国淳于髡在齐威王的宴会上说:"执法在旁,御史在后"①,因此他不敢多饮酒。说明御史是在国王身边监视臣下行动的。《汉书·百官公卿表》有"御史大夫",为中央一级监察官,"监御史"职责是"掌监郡",皆为秦官,自是由战国时制度的沿袭。
  为对百官的监察,御史要派员到地方了解情况,云梦秦简中有《传食律》,其中有御史的部属出使各地时的伙食供给标准规定。齐威王上台之初,听到身边的人不断向他吹捧阿邑大夫(县令)如何好,攻击即墨大夫如何不好。他派人前往了解,情况正好相反②。齐威王派出了解两县情况的,当也是司监察部门的官员。
  战国时期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封建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像秦国,推行这套制度比较彻底,而促进生产发展,国力强盛,因此能最后消灭东方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所以制度健全,社会就安定,国家就富强,反之就必然走向灾亡。战国时期的政治史上,东方六国的最后被灭,秦国终能战胜六国,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① 《商君书·去强》。
  ② 《睡虎地秦墓竹简》,第30 页。
  ③ 《睡虎地秦墓竹简》,第138 页。
  ①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
  ②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十二、结语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秦军在灭掉韩、赵、魏、楚、燕国后,再从燕国南下,进攻齐国。当秦军到达齐都临淄城下时,并国国王建出城投降,东方六国中剩下的最后一个国家被灭。秦灭齐后,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制度,从此建立起来。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由西周的奴隶制统一王国,到诸侯割据纷争的时期。在霸主们的纷争中,奴隶制的旧政治秩序被打乱,一批批旧贵族被消灭,代之而起的是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的封建贵族。随着时代的推移,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将旧的奴隶制度抛弃,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成功,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就进入了封建的社会。
  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有七国,称为战国"七雄"。七雄间的战争,连年不断,攻城夺地,杀人盈野。据有明文记载,秦国军队在与东方六国的战争中,所斩杀对方人数达130 万人以上。可知当时战争的激烈残酷。秦国由于改革彻底,秦孝公、秦昭王、秦王政都是一代雄主,商鞅、张仪、魏冉、范睢、吕不韦都是一时英才,致使秦国能完成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荀子说:秦国"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改革彻底,国家富强,终成帝业,此就是秦国"四世有胜"的"数"之所在①。此情此理,古今皆然。
  战国时期,经过法家的变法改革,在各国都建立起封建专制的君主集权政治体制,确立了封建官僚的职官制,将相分职的文武分权制,人事管理方面的实物俸禄制、考核制、监察制,政权建置上的郡、县制等各项政治制度。秦王朝的建立,把这一系列政治制度加以充实和完善,而成为秦代的政治。战国时期确立的政治,直接为秦朝承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又是承秦政而来。所以战国时期的各项政治制度,实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些基本的政治制度,就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
  ① 《荀子·强国》。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