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今天就到此,你们先去休息,明天一早,我们再决定是否进攻今市!”朱祁钰苦笑了一下,“派人去与胡沱将军联系,让他尽快扫荡平原上流窜的日寇,同时送一批物资过来。安排好岗哨之后,其他人员都去休息。”
经过了数日激战,而且还长途奔袭了数百里,近卫军官兵就算是铁打的,也需休息啊。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十九节 东军的态度
第二日一早,朱祁钰做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他将近卫军留在了鹿沼,然后带着几百名侍卫就朝今市方向赶去,甚至没有派遣侦察骑兵去探明情况。当近卫军的军官发现之后,他们已经来不及阻止皇帝了,而朱祁钰留下了手谕,让近卫军在鹿沼驻扎,没有他的命令,不得北上。
到达今市城外的时候,朱祁钰将一封给东军首领上杉谦信的信送入了城内,不多时,一名日本东军将领就从城里出来了。
“末将柿崎景家在此拜见陛下!”自东征之后,日本成为大明属国,天皇的地位相当于朝鲜国王,朱祁钰是日本名义上的皇帝,最高统治者,而东军并没有参加叛乱,所以东军将领在名义上,仍然是朱祁钰的手下,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现实中,并无这层关系。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你就是上杉将军手下二十五将的柿崎景家?”
“末将正是。”柿崎景家一直保持着很有礼貌的样子,不过,他仍然小心的与朱祁钰隔着一段距离。
“那么,上杉谦信何在,为什么不出来见朕?”
“陛下,将军并不在此,如有何吩咐,末将可以代陛下传话。”
“放肆,这是跟陛下说话的口气吗?”一名侍卫军官立即发怒,说着就要上去惩罚那名日本将军。
朱祁钰止住了那名侍卫,说道:“很好,朕有个问题要上杉将军回答,不知道你能否帮朕带句话给上杉将军。”
柿崎景家拱了下手,表示没有问题。
“你帮朕询问上杉将军,当年江户会盟的那些承诺,他是否还记得,如果他仍然重视与朕之间的盟约的话,就亲自到江户来一趟!”
这就是朱祁钰赶到今市城外的唯一目的,留下那个有点惊讶的日本将军之后。朱祁钰就率领侍卫团离开了今市,向南返回鹿沼。原本,今市是明军在关东平原北部地区最重要的据点,后来。在与东军的上杉谦信达成了秘密协议之后,朱祁钰将今市交还给了东军。实际上,明军也没有足够多的兵力来镇守这处重要的据点。至少比起其他那些军事据点来说,今市的交通极为不便利,而且处于山区,派兵镇守今市不但麻烦。而且将镇守部队孤军深入,并没有太多的好处,这也是朱祁钰当初让出今市的主要原因。
当天下午,朱祁钰率领侍卫团到达鹿沼的时候。近卫军的军官才松了口气。自朱祁钰离开鹿沼之后,近卫军就进行了动员,几个主要的军官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如果天黑之前皇帝没有返回鹿沼的话,他们就率近卫军北上进攻今市。当然,现在用不着这么做了,至少皇帝安全的回来了。
“今天晚上,我们就离开鹿沼,现在先派遣一部分侦察部队南下。另外,胡沱将军那边有消息了吗?”
“暂时还没有,不过我们已经派遣几股骑兵南下了,逃窜的日寇大部分已经进入了山区,现在还没有办法围剿。”
“不管他们,我们先返回江户,有什么事情,以后再说。”
两日后,朱祁钰率领近卫军返回了江户。这时候,他从胡沱那得到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近十万日寇叛军正在向八王子城集结,准备进攻立川。
“这条情报可靠吗?”朱祁钰确实很惊讶,日寇叛军的主力已经被他们干掉了,西军哪来的这么多部队?
“完全可靠,这是近卫军侦察部队探到的情报。”胡沱指了下沙盘上八王子城的地方一下,“我判断,日寇将以八王子城为核心,重新建立防线。现在,他们进攻江户的行动已经彻底失败了,所以想在八王子城组织防线,挡住我们向西进攻的步伐。不过,八王子城附近的地理条件并不太好,所以日寇向将战线从新退回到立川,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阻挡我们的进攻。立川必然会遭到日寇的猛攻!”
朱祁钰点了点头。“立即让近卫军赶往立川,在那边组织防御。
让他们多带点手榴弹与地雷,另外,想办法组织一批火炮送过去。不过,不用急于向日寇发动进攻,现在我们的兵力仍然非常有限,而且在东军的态度明确之前,我们不宜对叛军发动进攻。”
显然,这也是胡沱的意见。江户之围才解,虽然在这场战役中,一共消灭了数万日寇,迫使另外数万日寇进入了东军的势力范围,被东军俘虏。不过,明军在关东地区的总兵力不到四万人,要想在确保江户的安全之下发动进攻,这几乎不可能。更麻烦的是,只要东军的态度仍然摇摆不定,就不得不提防着一手!
朱祁钰长出了口气。“现在东军的态度极为重要,如果东军肯与我们合作的话,那么平定西军叛乱将指日可待,反之,如果东军加入叛乱的话,那么我们就又多了一个敌人,而且东线战场只能采取防御战略。”
“那么,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弄清楚东军的态度。”
“朕已经把消息传了出去。”朱祁钰背起了手,“之前,朕曾经与东军统帅上杉谦信达成了一份秘密协议,帝国向东军提供更多的帮助,东军则负责对抗西军,牵制西军。不过,这份协议现在还没有效,那就不清楚了。”
胡沱微微皱了下眉毛,他之前并不知道皇帝与上杉谦信之间有这样的秘密协议,不过细想一下,胡沱就发现自己之前确实忽略掉了很多细微的事情。比如,帝国出售到日本的军火中,最好的一批是供应给东军,而不是中央军的,而最次的那些则全卖给了西军。另外,在东征之后,帝国在日本设立的军事据点几乎都在原来西军的地盘上,几乎没有在东军的控制区内设置据点。这些,都足以证明帝国与日本东军之间是合作关系。
“那么,为什么东军到现在的态度依然不明确?”这就是胡沱的疑问。如果东军是帝国的盟友的话,那为什么叛乱发生了数个月,东军依然没有任何动作呢?
“这也是朕在考虑的问题。”朱祁钰苦笑了一下,“朕判断,原因是多方面地。最主要就是,东军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上杉谦信地家臣团本身就不够紧密。他的统治手段与织田信长也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在我们东征之前,东军一直处于防守阶段,就算上杉谦信是公认了的日本第一将领。不过他仍然打不过织田信长,这就是因为东军本身不够团结,上杉谦信只是名义上的领袖。而实际上,东军的有很多派别,而且各派别的利益与倒向并不一致。因此,朕与上杉谦信之间的盟约本身也是不牢固的。不过,这很快就会有答案了。”
“陛下的意思是?”
“朕已经给上杉谦信送去了信号,如果他肯到江户来的话,那么东军就有可能站在我们这边。如果上杉谦信不来的话,那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东军内部出现了问题,甚至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敌人。”
“不过……”胡沱显得更疑惑了,“在这个时候,就算上杉谦信会信守盟约,他也不大可能会到江户来吧,难道他不担心,东军的其他将领,特别是那些对他的位置有企图的人会趁机谋反吗?”
“这确实值得考虑,不过,我们也要试一下,是不是?”朱祁钰长出了口气,“而且,朕认为,现在东军的态度摇摆不定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还没有在战场上证明有足够的能力打败叛军。当然,实力是不可否认的,帝国绝对会战胜叛军,只不过,最后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战胜叛军?如果是彻底的军事胜利的话,那么东军是没有选择的,他们不可能冒着被我们消灭的危险参加叛乱,毕竟这与东军的那些统治者的利益是相违背的。他们只会趁火打劫,借我们打击西军的机会捞取好处。如果我们最终无法获得彻底的军事胜利,而是如同上一次一样,通过政治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东军的态度就会有所动摇了。”
“那么,我们就要获取足够的胜利。”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些,都要全方位考虑,而最终能否获得绝对的军事胜利,问题不在敌人身上,而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我们能够承受住巨大的战争伤亡,帝国的国力能够支撑起这场消耗巨大的战争的话,那我们就绝对会获得胜利。不过,帝国有能力支撑起这场战争吗?”
两人都苦笑了起来,东征最后半途收场,就是因为战争的伤亡,以及消耗过大,帝国军队无法承受伤亡,国力也无法继续支撑下去,才不不得不通过政治的手段来结束战争。可以说,东征日本,帝国只获得了一半的胜利,而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这就是失败,至少,日本现在的局面就已经证明了东征是一次失败的战争。
“好了,现在说这些都没有多少用,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于谦派来的政府官员最近几日就将到达江户,日本天皇也会很快到江户来的,等到第四集团军到达日本之后,我们再考虑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朱祁钰在沙盘旁边的把手上敲了几下,“现在,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是,我们要稳定住江户地区的局面,并且在立川挡住日寇的进攻。如果有可能的话,要搞清楚东军的态度。”
“陛下,指挥立川防御战的事情就由我来负责吧,毕竟我只是一名军人,对政治方面并不太了解。”
朱祁钰看了胡沱一眼,笑着点了点头。胡沱一直是名稳重的将领,虽然他成名的时间比较晚,不过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如果说胡沱一点都不通政治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至少在之前的作战行动中,胡沱表现出了能够充分理解皇帝的战争意图的能力,这也是一种政治能力。不过,胡沱却理智地将自己划到了军事将领的范围之内,尽量避免与政治有关的事情,这是他非常聪明的决定。
两日后,终于有了一件好事。军医在给梁岳做了数次手术之后,梁岳伤势稳定住了,只需要再休息一段时间就能痊愈,当然,在这期间要避免一切剧烈运动,甚至只能卧床休息。而梁岳也醒了过来,朱祁钰在去看望他的时候,以皇帝的身份下了命令,让十名侍卫照顾梁岳,并且禁止梁岳做一切违背医嘱的事情。
又过了几天,于谦派来的官员,以及从汉城出发回国的日本天皇一起搭乘运送军火弹药的船队到达了江户。朱祁钰很隆重地迎接了日本天皇,并且将原本是江户王的一部分王宫划了出来,让日本天皇暂时居住。随后日本天皇宣布江户为陪都,并且给江户改名。最后,由朱祁钰给江户重新定名为“东京”。这也正是东京这个名字的来历。
在安顿好了日本天皇之后,朱祁钰将江户王朱祁镇临时遣送到了琉球王国去。这是朱祁钰的个人行动,他确实不想看到这个曾经让他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哥哥”在自己身边。当然,朱祁镇也几乎被帝国官兵给遗忘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朱祁镇以日本天皇的名义,向当时日本各地所有权势的贵族发去了诏书,要这些地方贵族协助天皇平定叛乱。同时,日本天皇正式委托明军入日平定叛乱。这些,都只是为了让明军的军事行动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同时通过天皇的号召力,削弱叛军的影响,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地方势力。
完成了这些事情之后,时间已经过了十多日。也就在朱祁钰焦急的期盼着第四集团军到达的时候,东军方面终于有了动作,如同朱祁钰最好的设想一样,上杉谦信在接到了天皇的诏书之后,带着一百多名随从来到了东京,面见天皇。当然,也是与朱祁钰商讨东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以及东军可以在战争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这些变化都在直接影响着战场上的局面,随着明帝国双管齐下,从军事、政治两个方面向叛军施加压力,战场上的局势也对明军越来越有利了。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二十节 军神非神
现在,陈懋元帅的西线部队已经推进到了广岛一线,并且正在扫荡周围地区的叛军残余部队。西线部队完成了第一轮进攻之后,将巩固新占领区,等待朝鲜王国的军队到达,然后才能抽出兵力继续发动进攻。另外,日寇叛军也正在冈山地区集结,在前期的战斗中,他们一直在被动防御。现在,叛军的主力已经转移到了西线战场上。如果我们获得的情报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日寇叛军正在组织一场大规模反击。”
“陈懋知道日寇的意图吗?”朱祁钰摸了下额头,虽然他将西线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完全交给了陈懋去指挥,不过他仍然是明军统帅,所以需要同时了解西线的局势。
“这正是陈懋元帅送来的消息。陈懋元帅的计划是,在完成下一轮进攻的准备工作之前,西线部队以防御为主,并且结合第二军的快速突击能力,在日寇发动进攻的时候展开反击,如果有能力的话,通过这场反击战役大量消耗日寇有生力量,为下一轮进攻打开缺口。”
“可以,就这么办,告诉陈懋,西线的进攻以稳重为主,只要牵制住了日寇主力,那么他们就为我们创造了机会。当然,如果能够大量消耗掉日寇的有生力量的话,那他们就立下了头功!”朱祁钰敲了几下桌子,“还有,西线部队在进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后方地情况。稳定住占领区的局势,不能再发生叛乱,或者是类似叛乱的事情!”
“陛下。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朱祁钰一楞,立即反应了过来,马上说道:“还有一点,让陈懋约束手下地行为,对于叛军,我们绝不留情,不过,对于那些没有参加叛乱的日本平民。就不能杀光了,他们终究是帝国的劳动力。我们需要这些日本人为帝国服务!”
参谋军官尴尬的笑了一下,立即记下了这一点。本来有件事情需要向皇帝汇报的。不过参谋军官并没有说出来,只是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下。这就是第二军在西线战场上的疯狂行动。可以说,只要是第二军经过的地方。就算说不上是寸草不生。也可以说是血流成河了。陈豫完全是在为邓茂复仇,而且复仇的对象不仅仅是日寇叛军。还有日本平民。这也只能怪朱祁钰,当初他一怒之下,让陈豫放手去打,结果,第二军还真打出了点“名堂”来。不到一个月地时间,第二军就清洗了十多座城镇,屠杀了近二十万日本人,其中不少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只有在杀累了地情况下,第二军才会停止前进。可以说,这完全是疯狂的举动!
“第四集团军大概什么时候到达东京?”朱祁钰转移了话题,现在他最关心地就是这支新组建的部队的情况。
“现在第四集团军已经到了长崎,如果不出意外地话,将会在十五日之内赶过来。”
“很好,立即让胡沱去准备好第四集团军地驻地,等第四集团军到达之后,我们就可以展开战略进攻了。”朱祁钰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道,“还有,立川那边地情况怎么样?”
“三日前,日寇最后一次进攻之后,立川那边就没有新的战报送过来,大概日寇停止了进攻吧。”
“他们肯定也打累了,让胡沱盯紧一点,尽量拖住日寇叛军,让他们继续进攻立川,只要第四集团军到达江户,我们就去给日寇收尸!”
参谋军官笑了起来,皇帝的心情看来不错,他略微迟疑了一下,说道:“陛下,还有一件事情,谢正卿将军要求第一军参加立川方面的战斗。”
“第一军?”朱祁钰笑了起来,第一军在高崎驻扎了近一个月,基本上无仗可打,谢正卿肯定等急了。“让他别急,今后有的是仗让他打。给第一军补充的兵力是不是跟随第四集团军一起出发的?”
参谋军官点了点头,,正卿送了一把日本将军的武士刀给他,所以他才敢在皇帝面前帮谢正卿说话的。就算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少校军官,不过因为是皇帝身边的参谋,所以像谢正卿这类的将军还是要讨好他的。
“那么,就等到第四集团军到达之后,再让第一军返回东京整编吧!”朱祁钰站了起来,“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让部队养足精神,等到我们的主力军团到达,那么,就有日寇好看的了!”
朱祁钰刚要准备离开作战参谋部,一名侍卫就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差点就撞到了朱祁钰的身上。“陛下,日本东军统帅上杉谦信求见,另外朱文正大人也来了,说有要事向陛下禀报。”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这才说道:“带上杉将军去会客厅,另外,朱大人是不是在书房?”
侍卫点了点头,立即在前面带路,显然,皇上的意思是要先见朱文正,而不是先接见日寇将领。这朱文正已径快五十岁了,原本只是湖广的一名地方官员,在朱祁钰全面扩大帝国内阁部门,将内阁各部门的权限明细化,以减轻内阁总理于谦负担的时候,朱文正通过了内阁公务员招聘考试,并且进入了内阁国防部,成为了一名三级公务员。三年多时间里,朱文正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朱祁钰西征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帝国国防部长助理,而在于谦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内阁各部门事务上的时候,国防部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由朱文正经手处理的。
在日寇叛乱之前,朱文正就多次提出建议,增加在日驻军。并且让三支驻日军队集结到一起,防止日寇叛乱。显然,朱文正早就预料到日寇会叛乱。甚至算准了日寇叛乱地时间。只是,当时朱祁钰西征在外,而且于谦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了,朱文正上交的几份报告,于谦都没有时间处理。而当日寇叛乱地消息传回国的时候,于谦这才看到朱文正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就提交的报告!
后来,于谦就委托朱文正全权处理国防部对日作战行动。在朱祁钰率军返回的时候,朱文正接到了新的命令。去日本协助皇帝镇压叛乱。如果不是遇到台风,船只无法渡海的话。朱文正早就到了日本,不过。他现在来得也不迟。
“坐吧,不用客气。”朱文正毕竟是成年人,在皇帝面前没有那么随意。朱祁钰坐下之后。他才施礼,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
“陛下。臣这几天又看过了关于日本叛乱的所有文件,发现了一个,严重地问题。”
朱祁钰点了点头,他也只是从于谦的信里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这个五十多岁地官员的事情。本来,朱祁钰对年纪偏大地官员就没有太多的好感,除了于谦之外,在朱祁钰看来,之前那些旧臣根本就不懂得新政的重要性,所以在内阁中,朱祁钰大量启用新人,重用一些之前没有任何表现机会地年轻人才,反而把旧臣都凉快到了一边去。不过,于谦在信中着重提到了朱文正地谋略,所以朱祁钰才对他另眼相看。
“最让臣担心的是,日寇叛乱地原因。”
“叛乱的原因?”朱祁钰微微皱了下眉毛,说道:“这次日寇叛乱,不正是因为邓茂将天皇太子的死因推到了西军身上,迫使织田信长谋反吗?”
“陛下,会这么简单吗?”
朱祁钰没有开口,这段时间他一直操心于军事行动,所以对这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做过分析,甚至没有仔细的思考过。
“天皇太子是不是织田信长派人暗杀的,这个我们暂且不论。就从整件事情的经过上来看,就算是织田信长杀了太子,那么,邓茂有证据吗?没有,至少,我们现在了解到的所有情况都证明,邓茂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织田信长派人暗杀了太子。另外,就算有证据,织田信长也完会可以不理会中央政府的命令,他是西军统帅,天皇拿他根本没有办法。如果要谋反的话,织田信长必然要有足够的理由,比如,天皇派人捉拿他,这时候谋反的话,那么才有可能赢得别人的支持。不过,织田信长却是在天皇还没有下令捉拿他的情况下谋反的,为什么?”
“朱大人,你的意思是?”
“陛下,臣一直觉得西军谋反的起因很蹊跷,虽然,西军叛乱是迟早的事情,不过,对一个有头脑的军人来说,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之下就谋反,这就太不可思议了。”朱文正看了皇帝一眼,“这三年多来。西军获得了大量的军火物资,特别购买了大批的火器。如果,他们晚三年谋反的话。恐怕在帝国军队赶到日本平乱之前,西军就已经横扫了整个日本群岛。现在的战局已经证明。西军的战争准备工作并不充足。那他们为什么要急于谋反?”
朱祁钰慢慢点了下头。这时候他也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如果织田信长不是因为邓茂的裁赃嫁祸而谋反的话,那么西军反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时候,侍卫军官走了进来,在朱祁钰耳边小声说道:“陛下,上杉谦信在外面等了很久了,他要马上觐见陛下。”
朱祁钰一愣,对侍卫说道:“让他再等一会,急什么?”
朱文正站了起来。“陛下,此事需要再仔细考虑一番,如果现在不方便的话,臣明日再来。”
“这……”朱祁钰尴尬的笑了起来,“那就请朱大人先到花园去等一会,等下朕再来找你。”
朱文正点了点头,就在侍卫的带领下从后门离开了书房。不多时,上杉谦信就在一名侍卫军官的带领下进了书房。当然,按照规矩,在他进书房之前,就已经把佩带的武器交给了门外的侍卫。
“上杉将军,请坐,开始朕正在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怠慢了。”
上杉谦信向旁边的几名侍卫瞟了一眼,显然,他有很多事情要单独与朱祁钰谈。
朱祁钰微微的皱了下眉毛,有点不那么情愿的让侍卫到书房外去等候。等他关上书房大门,转过身来的时候,上杉谦信已经摘下了头盔,一头秀发散开,显出了她的女儿身。
“陛下莫非忘记了当年的那段情分?”
“这……”朱祁钰的神色很是尴尬,他并没有忘记发生的那段荒唐的事情,不过他却从来不想回忆起那段往事,“将军请坐,这次将军远道而来,朕没有招待好将军,确实不好意思。不过,国事为重,私事为轻,望将军明白这层道理。”
“陛下,难道你就这么不念旧情?”
见上杉谦信走了过来,朱祁钰连退数步,这才说道:“将军应该很清楚,现在我们的立场不完全相同,如果说到旧情的话,那么这个问题还应该是朕来询问将军,难道将军忘记了我们当年的盟约?”
上杉谦信一愣。“陛下误会了我的意思。”
“误会?那么,你们的行动,朕就不会误会了,至少,在这几个月时间之内,朕并没有感觉到将军还是有情之人。”见到上杉谦信气势落了下去,朱祁钰也强硬了起来,“在帝国最需要将军的时候,将军却无任何行动,这确实让朕感到寒心。”
“是陛下需要我,还是帝国需要我?”
朱祁钰一惊,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过了一阵,他才说道:“将军应该很清楚,朕就是帝国!”
“那么,就是陛下需要我了?”
“需要你的支持!”朱祁钰把话说得更明白了。
上杉谦信点了点头,沉思了好久,这才看了朱祁钰一眼。“那么陛下尽可放心,虽然东军的情况有些不尽人意,不过我可以向陛下保证,我绝不是陛下的敌人,我们应该是朋友,甚至更进一层的关系。”
“这……”朱祁钰苦笑了起来,“将军此话严重了,朕一直没有把将军当作敌人看待,而且将军还是朕的莫逆之交。不过,私人关系永远代替不了我们两人所代表的国家,所以,还望将军明白事情的轻重。”
“陛下的意思我很清楚,不过,陛下能给我一点时间吗?”
“上杉将军,只要我们之间的盟约还没有废除,那么将军就永远是朕的朋友!”
上杉谦信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在戴上了头盔之后,她就离开了书房,显然朱祁钰这番话给了她很大启发,也许,她需要的正是这一点启发。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二十一节 伪皇
事实证明,朱祁钰确实不是政治型的皇帝,不然他也不会将政务大事都交给于谦去处理了。当然,在处理日本叛乱的问题时,朱祁钰在这方面的缺陷表现得很清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皇帝来说,确实缺乏足够的政治手段。不过,这并不代表帝国没有能力解决日本问题。至少,朱祁钰有很多助手,不但有大批的杰出将领,还有不少的优秀官员,正是在这些人的辅助之下,朱祁钰才能够让明帝国壮大起来,并且战胜一个个强大的敌人。
朱文正就是帮助朱祁钰最终解决日本问题的主要助手,当然,是政治上的助手,而非军事上的助手。朱文正在谋略方面的才能,正好弥补了朱祁钰的缺陷。如果要指挥大规模的战争的话,恐怕帝国还没有人能够超越朱祁钰在战争方面的战略指挥能力,不过,在政治方面,朱祁钰就需要他人的帮助了。而朱文正在到达东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理清了日本叛乱的前后经过,让皇帝能够更直截了当的明白这场叛乱发生的根源,也才能够更有效地镇压叛乱,防止再度爆发叛乱。
不过,在朱文正对日寇叛乱的原因提出了置疑之后,没过几日,一条让朱祁钰倍感震惊的消息传到了东京:织田信长在京都拥立了新的天皇,并且以新天皇的名义,向日本各地下了伪诏,说日本天皇是明帝国的走狗,是明帝国伪造的天皇!
“该死的,现在朕要搞清楚的是,织田信长到底从哪里搞了个天皇出来,难道天皇家族还有别的子嗣没有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吗?”朱祁钰显得很愤怒,虽然这是对日本天皇皇权的挑战,不过,在他看来,这就如同当初京城叛乱一样,是在对他的皇权进行挑战。
“陛下息怒,也许问题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朱文正显得很镇定,“我们可以肯定,天皇家族的所有子嗣都在控制之中,几个天皇家族的旁系也都得到了控制。织田信长不可能找到一名天皇家族的男性。”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织田信长会找个女人来当新的天皇?”朱祁钰看了朱文正一眼,女天皇?这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在日本这个极为重视男权的社会里,女人甚至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很多日本人将女性当作了货物来看待!要不,当初天皇也不会送公主到大明来求和,织田信长、明智光秀等人也不会用自己的亲人来讨好朱祁钰,上杉谦信更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了。
“陛下,为什么不可能呢?”朱文正看了皇帝一眼。“在排除了一切可能的因素之外,剩下的再不可相信,也最有可能是事实。织田信长不可能找到一名天皇家族的男嗣,那他就有可能将一名天皇家族的女性成员扶上皇位!”
朱祁钰仍然不太相信。“朱文正,你相信日本人会改变他们上千年来的观念,让一个女人来与神沟通,成为他们的象征吗?”
“为什么不会?”朱文正淡淡地笑了一下,“正如陛下所说,日本天皇只是个象征,一个代表而已,这与陛下完全不同,天皇本身是没有权力的,至少在将军的权力足够巨大的时候,天皇就是个傀儡。现在,天皇已经下诏,让各地诸侯讨伐叛军,织田信长为了让叛变有一个充足的理由,或者说,是为了让其他的诸侯不投靠到我们这边来,立一个新的天皇这是绝对有必要的。那么,为了利益,他为什么不能立一个女人当天皇?难道,织田信长会在乎一个傀儡的性别吗?”
“可是,其他诸侯会认同新天皇的女性身份吗?如果得不到其他诸侯的认同,织田信长这么做,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耳光!”
“陛下,问题并没有这么复杂。”朱文正稍微停顿了一下,等到朱祁钰的怒气消了一点之后才接着说道,“从根本上讲,日本大部分贵族都对这场叛乱处于观望状态,就连东军都持同样的态度,甚至连上杉谦信都无法改变其下属的态度。那么,这些诸侯需要的也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理由。现在,织田信长立了新的天皇,就已经给了诸侯一个充足的理由,他们完全可以用新天皇的名义,暂时不服从天皇的诏命,不协助我们进攻织田信长。显然,织田信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只要其他贵族不与他做对,他就可以集中起所有的力量来与我们作战。”
这时候,朱祁钰也冷静了下来。朱文正的话是有道理的,现在那些态度摇摆不定,且拥有私人武装的日本地方贵族需要的确实只是一个理由,即使是一个不那么稳妥的理由,只要有给他们继续观望的理由,他们就不会立即站到天皇,也就是明军这边来。当然,相对于明帝国与叛军来说,这些地方贵族的私人武装少得可怜,对战争的大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这却决定了日本民意的走向。如果这些贵族都倒向了叛军一边的话,那么明帝国就是在与整个日本作战,天皇的权威也将受到严重的打击。
“妈的,真是麻烦事。朱文正,这狗屁天皇有何价值,我们干脆帮织田信长一把,既然他要天皇,那就让他拥戴天皇好了。”
朱文正一惊,立即说道:“陛下的意思是,除掉天皇?”
朱祁钰没有开口,不过他的意思是很明确的。
“陛下在火头之上,不过臣相信,在陛下冷静下来之后,就会知道这么做的害处了。”
朱祁钰长出了口气,苦笑了一下。“这点朕是很明白的,开始只是说说气话而已。现在还不是除掉日本天皇的时候,朕不会笨到做出这样的蠢事出来。不过,织田信长立了个新天皇,我们却得想办法小心应付。”
朱文正也松了口气,只要皇帝不乱来,那就最好不过了。“臣认为,面对眼前的局势,我们必须要做三件事情。其一,立即让天皇下诏书,继续讨伐叛军。其二,立即联络东军,如果东军不倒向叛军,那么其他地方的贵族就不会轻易地倒向叛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立即派人去除掉那个伪皇!”
共祁钰站了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好一阵,这才说道:“前两件好办,下诏,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已。而且上杉谦信已经表示了要继续与我们合作的态度,主要的问题是,东军的很多将领态度都很动摇,如果我们许以他们更多的利益,东军有很大的可能会投靠我们。”
“那么,陛下准备给东军什么样的利益呢?”
“这……”朱祁钰尴尬地笑了一下。他还真没有想好,能够拿什么来打动那些东军将领,让他们站在明军一边。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陛下认为东军更有可能投靠我们的话,臣反而认为,东军叛变的可能性更大。”朱文正这段时间也熟悉了皇帝的脾气,皇帝不会介意别人顶撞他,而那些怕事的,或者畏首畏尾的人才会招皇帝讨厌。“决定东军态度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场战争到底能够给东军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先说我们这边,如果东军投靠我们的话,他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以我们的对日政策来看,巩固天皇的皇权,用这个傀儡来控制日本是其基本。那么我们就必然要削弱日本地方诸侯的权利,最终取消地方分封制,解除地方武装,那么东军也不能幸免。陛下,我们有可能放过东军,让东军不受天皇节制吗?”
朱祁钰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是肯定不可能的。东征之后,明帝国在日本策划三足鼎力的局面,是因为帝国当时无力完全解决日本问题。而这次叛乱之后,为了杜绝新的叛乱发生,那就必须要解除所有地方武装,加强傀儡天皇的威信,实际上也就是加强了明帝国在日本的影响力,自然会逐步解除东军的武装,不可能让东军长期存在下去。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相反的,如果东军参加叛变的话,就有可能是另外一个结果了。”朱文正也暗自苦笑了一下,在他眼里,日本的局势是很清楚的,只不过要给皇帝解释清楚,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东征之后,日寇必然在反思失败的原因。臣现在站在日寇一方,必然会断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东西两军没有能够一致对抗明军。显然,不仅仅西军的将领会这么想,东军的将领也会这么想。当初,如果东西两军齐心协力的话,我们确实会遇到更大的麻烦,甚至会导致东征失败。如果东军大部分将领都这么想的话,那他们现在就会认为,如果他们协助西军作战的话,就有很大的机会击败我们。这样,我们就不得不退出日本,由东西两军来统治日本。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两军为了对付我们,必然会继续合作。至少,东军保住了自己的地盘,甚至还有可能获得一部分原本是天皇中央军控制的地区。在这两者之间,东军大部分将领必然选择投靠叛军,而不是帮助我们作战。”
当朱文正将局势阐明的时候,朱祁钰也开始担心了。
“其实,这正是东军到现在还摇摆不定的主要原因,投靠我们,他们没有好处,甚至会最终被消灭掉。如果投靠叛军,他们还有一线希望。”
朱祁钰打住了朱文正的话,说道:“朕明白了,东军到现在还没有叛乱,只有一个可能。”
朱文正点了点头。“陛下,臣一直认为上杉将军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对,肯定是他坚决反对叛乱,所以东军才没有与我们为敌。不过,他也不可能改变所有部下的想法,所以无法支持我们。”朱祁钰苦笑了一下,“不过,现在最紧要的问题是怎么解决掉这个伪天皇。”
“其实,要除掉天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当初,叛军派遣刺客行刺邓茂与卫广将军,现在卫将军还在病床上,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采取同样的办法来对付日寇呢?”
“暗杀?”
朱文正点了点头。“要干掉一个人,一名刺客就足够了,当然,要一名优秀的刺客。”
“朱大人有人选?”朱祁钰可不是正人君子,至少在敌人面前,他绝不是正人君子。
“臣认识一名武士,武艺高强,不过他行走江湖,并不愿意听人指使,所以一直没有机会为帝国效劳。如果陛下同意的话,那臣立即可以派人请他到日本来。”
“看样子,朱大人与这名武士的关系还不错吧?”
朱文正尴尬地笑了一下。“不瞒陛下,臣年轻时因为一些特殊的事情才认识了他,也算有点交情。当然,帝国臣民都有心为帝国服务,相信他不会拒绝臣的邀请。当然,前提条件是,不能约束他的行动,需要陛下的充分信任。”
“这些都不是问题,由你来安排吧,当然,到时候朕会接见他的!”朱祁钰笑着点了点头,“不过,这也让朕想起了一件事情,听说刺杀邓茂的是石亨的私生女?”
朱文正一惊,说道:“臣也知道此事,只不过,现在还是猜测,臣正在安排人调查这个石瑾儿的事情,如有消息,必定立即禀报陛下。”
朱祁钰冷笑了一下,说道:“对付一名女刺客,朕并不担心,只要打败了叛军,今后周围全是帝国的势力范围,到时候,看她能躲到哪里去。还有那个徐有贞,背主求荣,出卖自己的祖国,此人不杀,难以泄愤!”
当朱祁钰的脸色变得狰狞起来的时候,朱文正也暗暗心惊,显然,这个外表随和的皇帝也有狠辣的一面,谁得罪了他,绝不会有好下场。
“好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偏门,我们的重点仍然是在军事与战争上。”朱祁钰坐了下来,“现在,叛军新立天皇,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东军的动向。必须要严密监视东军方面的情况。只要第四集团军到达,如果东军敢于叛乱的话,那我们就先灭了东军,然后再去对付织田信长。”
朱文正没有开口,不过他已经意识到,如果东军叛乱的话,那局面就会失去控制,不但战争规模要扩大,到时候,连政治解决危机的可能性都将大大缩小,而这对帝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二十二节 全面叛乱
朱文正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就在天皇刚刚下了新的诏书,并以声讨叛军首领织田信长的时候,一条惊人的消息传来,东军十多名将领在上杉谦信还没有离开东京的时候,宣布拥立新天皇,讨伐明军!至此,日本叛乱全面爆发!
历史上,将日本东军叛变之前的时期成为日本叛乱初期,在东军宣布叛变之后,日本叛乱才全面爆发。显然,这对明帝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东征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朱祁钰最后拉拢了东军,名军权力对付威胁最大的西军,并且最终迫使西军承认了天皇的正统地位,并且默认了明帝国对日本的统治。显然,现在东西两军同时叛变,明军就要同时与两个强大的对手作战,这就意味着,明帝国需要在日本投入更多的兵力,将在战争中消耗更多的国力。
朱祁钰是在半夜被这条消息惊醒的,当他来到作战参谋部的时候,参谋军官都已经忙碌了起来,当然,很多人不知道该忙些什么事情,只是这条消息太重要了,让所有参谋都感到了强大的压力。
“陛下……”朱文正衣着不整的跟在朱祁钰身后进了作战参谋部,他平时很少到这里来,毕竟他是文职官员,军队作战的事情与他没有太多的关系。
朱祁钰点了点头,就直接朝那间单独为他设置的房间走去。经过夜间的晚风一吹,朱祁钰已经冷静了很多。在朱文正给他全面分析了日本当前的局势,以及日本东军面临的选择之后,朱祁钰就做好了东军叛乱地思想准备,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
“陛下。才收到了消息,日寇正在进攻鹿沼城,近卫军需要支援。”
“日寇西军昨天傍晚重新开始进攻立川,另外高崎北面也出现了日寇活动的迹象,恐怕现在高崎已经受到了日寇攻击。胡沱与谢正卿将军要求支援。”
“东部平原出现日寇活动的痕迹,侦察兵正在继续寻找日寇。”
三条几乎同时到达的消息。立即让朱祁钰认识到,东军的叛乱必然是早就有所准备地,而且是与西军联合行动,显然,东军并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进行了声明,而且还采取了实际行动。
“陛下,现在我们必须要当机立断,不能有半点迟疑,如果……”
朱祁钰打住了参谋军官的话,在地图上看了一阵。说道:“立即让鹿沼,高崎两地的驻军突围,尽快撤退到浦和城。派遣五千步兵运送弹药物资到浦和,加强那边的防御,并且做好掩护第一军与近卫军的准备。”朱祁钰咬了咬牙,又说道,“让胡沱的第八军坚守立川,坚决不能后退一步,另外。立川的近卫军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东京。”
随后。朱祁钰又对东京的防御部署做了一番安排,这才让参谋军官出去了。“朱大人。坐吧,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恐怕我们都没有做好准备。”
朱文正淡淡的笑了一下,他也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陛下。这都是我们预料中的事情,不过就眼前的局势来看,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要危急。东军在宣布叛乱之后就展开了行动,这绝对是早有预谋的事情!”
朱祁钰点了点头。“上杉谦信一直在东京,他也没有能力约束自己的手下,恐怕东军将领正是趁这个机会发动叛乱。哎,早知会有这一步,当初朕就不该让上杉谦信来东京!”
“陛下,事情应该向好的方面想,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坏事。”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苦笑了起来。
“至少,上杉将军现在很安全,而且东军叛乱,只会让他彻底投靠我们,为我们效劳。”
“对,不过一个没有兵权的将军有何用呢?”
“陛下,臣可不这么看。”朱文正笑了起来,“上杉谦信能够统帅东军多年,这除了证明他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必然有自己地嫡系部队,不然他凭什么让东军其他的将领,特别是那些其他家族的将领听从他的指挥。只要上杉谦信投靠了我们,我们就有机会将这部分日军拉拢过来,这难道不是帮助吗?”
朱祁钰一愣,也笑了起来。“朱大人说得正是,上杉谦信确实有一帮忠心的家臣,不过,现在东军将领叛乱,必然会首先对付上杉谦信地人,以稳固自己的后方,而不会等到上杉谦信回去平乱!”
“对,这就是臣要说地。如果臣预料没有错的话,恐怕现在上杉谦信正在赶到这里来呢。”
朱文正的预料一点都没有错,不出片刻,参谋军官就进来报告,上杉谦信在外求见。朱祁钰也立即让参谋军官将上杉谦信领了进来。当他看到一身戎装的上杉谦信时,心里也是一惊,看样子,上杉谦信对东军的反叛也极为愤怒。
“陛下,臣愧对陛下,没有能够管束好自己的部下!”
“将军过于自责了!”朱祁钰笑着扶起了上杉谦信,“东军叛乱,并非将军指使,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那些叛党要谋乱,非将军一人之力就能制止的。而且这几个月来,将军能够稳住东军不发动叛乱,已经很不容易了,相信天皇殿下也不会责怪将军的。”
“陛下……”上杉谦信一阵感动,原本几句说到嘴边的话,在看到了朱文正之后也吞了下去。
“将军请坐。”朱祁钰请上杉谦信坐下之后,这才说道,“相信将军此时来找朕,只有一个原因。”
“陛下,我没有多余的要求,只望陛下借我一万兵力,让我去平定叛党!”
“好说。好说……”朱祁钰打了几个哈哈,他可没有那么笨,现在东线战场上的一共还不到四万人,在第四集团军到达之前,连防御的兵力都不够,哪有部队借给上杉谦信呢?
“将军平叛的决心。我们都很清楚,不过将军认为,仅一万兵马,就能平定东军地叛乱吗?”出来圆场的自然是朱文正,当然,他的话也就代表了朱祁钰的意思,“也许将军并不知道,现在鹿沼,高崎,立川三地都已经受到了叛军的攻击。以此情况判断,东军叛乱并非是毫无准备,一时兴起之事。这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并且有充足准备的行动。就算我们现在借将军一万人马,将军有信心打败那些反叛地东军将领吗?”
上杉谦信的神色依然非常的愤怒,不过有“军神”之称的越后大将,自然明白这层道理。东军与西军同时向明军发动进攻,这就已经证明两股叛军之间的关系。而那些东军将领敢于叛乱,必然已经控制了大局。当然。上杉谦信最放不下的还是他的那帮子家臣。长尾家的家臣都对他忠心不二。如果东军其他派别发动叛乱的话,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长尾家的人。如果时间拖久了的话。长尾家必然被击溃,那上杉谦信就将失去基业!
“陛下。上杉无能,让陛下蒙羞了。如果陛下不肯借兵于我,那我将只身返回越后,组织义军与叛党作战!”上杉谦信仍然没有放开,“还望陛下保重,此去,上杉不知能否再见到陛下了!”
“将军,你担心的,也是我们担心的。陛下肯定不会怀疑将军的忠诚,也不会怀疑将军手下亲信对将军的忠诚。不过,现在我们兵力有限,主力军团要数日之后才能到达东京,将军此去,恐怕……”朱文正稍微停顿了一下,“恐怕正是叛党最愿意看到的事情吧?”
上杉谦信愣住了,朱文正的话一点都没有错。
朱祁钰走了过来,说道:“将军的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而且朕知道,将军只是一时气愤,而不是趁匹夫之勇。要平定叛乱,我们就要有充分地准备。数日后,帝国主力兵团就将到达东京,如果将军能够耐心等几日的话,到时候,朕亲率大军,协同将军平定东军叛乱。而且,朕还可以向你保证,只要叛党敢伤害将军的家人,朕就绝对不放过任何一名叛党,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朕也要帮助将军手刃仇人!”
“陛下……”上杉谦信激动莫名,差点就要跪下去了。
“将军,现在你需要冷静下来,相信将军也应该知道轻重缓急。现在将军保重好身体,就是对叛军地最大打击。总有一日,我们会让叛军全都倒在我们的脚下,到时候,将军爱做什么,朕都不会干涉!”
上杉谦信点了点头,抱拳说道:“上杉在此谢过陛下了!”
朱祁钰微微一笑,将上杉谦信送到了门边,随后吩咐几名侍卫去看住他,别让他做出傻事来,这才关上门,走了回来。
“开始陛下那番话,我们是要先对付东军?”
朱祁钰点了点头,对朱又正说道:“现在,东西军都以叛变,如果我们先对付西军的话,东军必然会全力牵制我们。而陈懋指挥的西线大军已经牵制住了西军,只要我们守住立川,以及北面地高崎,就能将西军挡在关东平原之外,集中第四集团军的兵力全力征讨东军,加上上杉谦信对东军的了解,以及在东军中的影响力,要平定东军,更为容易。
而且,从军事战略角度来讲,先打弱小的东军,这也是不二的选择。”
朱文正微微点了下头。“确实应该这样,而且东军与西军对峙多年,肯定不会是所有的东军将领都愿意与曾经的敌人合作,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起这一点来,就可以分化东军,那么要镇压东军,就更为容易了。”
“朱大人,你的意思是?”
“陛下,假如我们能在东军与西军之间制造一些矛盾的话……”
朱祁钰笑了起来。“如果能搞得东军与西军相互不和的话,这自然最好,不过,我们有什么办法让东军与西军产生矛盾呢?”
“办法并不少,而且很容易办到。比如,我们派遣一支部队深入敌后,伪装成西军袭击东军,或者是伪装成东军,袭击西军。制造几次这样的冲突,就必然让原本就不完全信任的双方产生矛盾。就算,双方将领以大局为重,不爆发冲突,也会因此而相互猜疑,削弱两军之间的合作关系,到时候,我们再各个击破的话,那就更容易了!”
朱祁钰大笑了起来,这朱文正确实是谋略高手,而且玩阴谋手段还真有一手。“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最大的麻烦是,现在我们没有多余的军队来执行这个任务。”
“陛下不必担心,第一军与第五军在撤退的时候,都有不少的军队进入了日本山区,如果能够联系上他们的话,这就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另外,只要第四集团军到达了东京,那么就可以派遣部分近卫军执行这一任务,相信,近卫军在游击战方面是高手中的高手吧!”
“对,如果能有近卫军去执行这一任务,确实是易如反掌,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得以东京的防御为重。”朱祁钰站了起来,“等下,我们召集军官开会,日寇的进攻势头很猛,我们不得不收缩防线,将兵力集中到东京来,这样才有可能挡住日寇,等待第四集团军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