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一名近卫军骑兵策马跑了过来,人还未到,嘴里就喊了起来:“陛下,日寇大军正在将接近……”
朱祁钰一惊,看了梁岳一眼。显然,日寇主力加快了行军速度,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不多了。
“梁岳,你立即派遣近卫军按照计划行动,务必要拖住日寇主力半日以上。现在,我们返回立川!”
明军迅速地分成了两队,其中一队大约两千人马的近卫军迅速向东,迎着日寇主力杀来的方向而去,而朱祁钰率领的近卫军主力则迅速地向西面的立川退去。随着日寇主力加快了行军速度,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充足了。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十五节 火烧日野
从八王子城前往立川,需要经过一个叫日野的小城镇。原本,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日野,直接到达立川。不过,在明军控制了关东平原之后,就派人毁掉了这条小路,将路上几座跨越山涧与溪流的桥梁给炸掉了。而三年多时间里,明军为了加强对甲斐国的控制,修缮了从立川通往甲府的道路,而日野与八王子城之间的这段道路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立川的日寇守军被近卫军击溃之后,五千多人以最快的速度逃到了八王子城。在八王子城镇守的日寇统帅是一名名气并不大的军官。在接到了立川被明军占领的消息滞货,这名日寇将领立即下令部队集合,然后留下立川逃过来的五千日寇守卫八王子城之后,就率领原本驻扎在这里的一万步兵杀向了立川。
显然,这名日寇将军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他并不知道明帝国援军已经到达了江户,这次攻占立川的是帝国近卫军。当然,如果他知道了的话,肯定不敢如此轻率的行动了。在他看来,攻占立川的只是明军在江户的守军,兵力不可能很多。那五千逃兵为了减轻临阵脱逃的罪名,必然要夸大明军的规模。所以,他有信心率领一万部下击溃明军,收复立川,打通与关东平原上的主力军团之间的联系。
这股日寇从八王子城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当天晚上在到达了日野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前进,就停在了日野,准备天亮之后再上路。
显然。日寇将领犯了严重轻敌的错误,不管明军有多强大,这种关系到十多万主力兵团生死的救援任务绝不是儿戏,任何一名有头脑的将军都应该以最快地速度去收复立川,而不是为了让部队睡个好觉,而耽搁了战机!
朱祁钰就不会耽搁这宝贵的机会。在他率领近卫军返回立川时,就收到了侦察骑兵送来的消息。朱祁钰也是大吃一惊,日寇竟然不知轻重,停在了日野,而没有继续前进。当然,这对明军来说,绝对是天大的机会。
“梁岳,立即让部队准备出发!”朱祁钰没有耽搁一点时间,他迅速地换上了一匹新的战马,而侍卫团的官兵也都换了新的战马,“侍卫团立即出发,做先锋奇袭日野!”
只有侍卫团是在持续作战,这,朱祁钰率领的近卫军是之前留在立川负责防御的部队,而跟随他前去击溃东面日寇先锋军团的近卫军官兵则留在了立川休整。当然,对付一万日寇,出动两万近卫军无疑是杀鸡用牛刀。这一万日寇还是二流部队,并非日寇的精锐军团,就算是出动一万近卫军去对付他们,也算是看得起这些日寇了。
从立川到日野,大概有五十里路程,不过,对帝国近卫军来说。只需要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到达日野附近。而日野并不是一座坚固的城市,甚至算不上是城市。在东征时期,日野只是一座村镇,有一百多户居民。后来,明帝国商人扩大了在日本的活动范围,许多产自甲斐与信浓国的货物都要通过日野运送到江户,然后装船运向明帝国。这座小村镇也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发展了起来,成为了一座有大概一千户居民。人口五千左右的小镇。不过,这也仅仅是一座小镇而已,并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所具有的城墙的保护。
当侍卫团到达了日野附近时,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就算这些侍卫团的官兵再厉害,他们也不打算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之下冒险。这是侍卫团军官在跟随朱祁钰征战时所学到的最精明的一点,即不做任何没有价值的冒险举动。留下了联络官兵之后,侍卫团的军官就率领手下绕到了日野的西面,埋伏在了日寇有可能逃窜的道路附近,准备在近卫军进攻日野之后,在这个方向上拦截住逃跑的日寇,防止立川城那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不出半个时辰,近卫军也赶到了距离日野不到两里地的地方。这里已经是关东平原的边缘地区了,周围的山丘很多,而且森林都很茂密。
在日夜城外不足一里地的地方就是森林,就连道路都是从森林中穿过的。
“陛下,侍卫团已经到了日野西面,负责切断日寇的退路。”
朱祁钰满意地点了点头,相比之下,侍卫团的军官要比近卫军的军官更能够明白皇帝的意图。“很好,你们就在那边守好,等下放跑了一个日寇,我再找你们算账!”
那名侍卫团的联络军官吐了吐舌头,做出一副尴尬的样子来。
“现在,日野的日寇情况怎么样?”朱祁钰没有在乎这个军官的表情,反正,很多侍卫团的军官都已经习惯了皇帝的随便态度。
“我们大概探查了一下,日寇在镇子外面没有岗哨,镇子里也很安静,除了西面进入镇子的道路上有大队人马通过的足迹之外,没有发现日寇离开日野的痕迹。大概,现在他们正在睡大觉吧!”
朱祁钰冷笑了一下,招手把梁岳叫了过来。“立即组织近卫军进攻,既然日寇毫无防备,那我们就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这股日寇去阎王爷那里报道!”
近卫军的进攻非常的迅速,当马蹄声将日寇从睡梦中吵醒的时候,他们已经来不及组织防御了,近卫军的骑兵部队如同旋风一般的刮过了城镇。而这次,近卫军用上了一种更残酷的武器。因为大部分日寇都在民房中休息,所以近卫军迅速地控制了镇子上的街道,然后用短铳,马枪封锁了每一座房屋的大门,再用桐油,火药等纵火物资点燃了那些木结构的房屋。结果,从房子里冲出来的日寇都被打成了马蜂窝,而没有冲出来的日寇则被活活地烧死。另外还有数千日野镇的居民根本就没有一丝的机会逃生。
朱祁钰没有参加进攻行动,一直在镇子外的一处高地上看着下面的表演。就如同恶魔突然降临到人世间一样,这座有着五千多人口,数千间民居的镇子在烈火中跳动着,挥舞着。而那些全身着火,却没有被子弹打死的日寇则在烈火中嚎叫着,仿佛是死神在歌唱一样。显然,近卫军的官兵也确实狠了一点,竟然不舍得送那些即将下地狱的日寇一颗子弹,结束他们在人世间最后的悲惨时光。
“陛下,有人从西面逃了。”
朱祁钰放眼看去,冷笑了一下,说道:“不过百余人而已,如果侍卫团连这百多个日寇都对付不了的话,那他们就全都该回家种田!”
旁边的侍卫军官苦笑了一下,显然,这确实是对侍卫团的侮辱。不要说百余个逃窜的日寇,就算是在数万日寇面前,侍卫团都从来没有害怕过呢。
吞没了整个城镇的烈火足足燃烧了半个时辰,这才逐渐小了下来,而梁岳也带着近卫军撤出了战斗,准确地说,是停止了纵火行动。这根本算不上是战斗。从始至终,日寇都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偶尔几个奋力一搏的日寇也被近卫军迅速地解决掉了。半个时辰下来,近卫军无一人伤亡,甚至连擦破皮这样的轻伤都没有!而且,梁岳还给朱祁钰带了一份“礼物”回来。
“陛下,这人是日寇的一名军官,我想他肯定知道一些日寇的情况,所以就留了活口!”
朱祁钰笑着看了梁岳一眼,说道:“梁岳,你也知道抓舌头的重要性了,不错。带回立川,然后审问他,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要让他把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
梁岳狞笑了一下,就让旁边的军官将那名日寇俘虏押了下去。
“派人去联络侍卫团,让他们完成任务之后。立即撤回立川,我们先回立川吧,真没有意思!”
天亮之前,朱祁钰率领明军回到了立川。半路上,他就接到了骑兵送来的消息,近卫军的那两千游击部队已经遭遇了日寇主力兵团,正在全力给日寇制造麻烦,减缓日寇的行军速度,并且寻找日寇的辎重部队,准备发动袭击。不过,在回到立川的时候,朱祁钰首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在黎明曙光的照耀之下,火灾现场的场景非常的恐怖,很多尸体都保持着临死之前的挣扎状态,这些日寇都是被活活烧死的,其中还有不少立川的居民,他们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被烧死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朱祁钰怒目圆睁,向已经被烧成了灰烬的,原本是关押日寇战俘,以及立川城日本居民的那座大院子指了一下,然后向梁岳怒喝道,“之前,我给你的是什么命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末将一直跟随陛下在作战,这里发生火灾,末将确实不知。”
“你不知道?”朱祁钰走到了梁岳的面前,“那么,在昨日下午,你给近卫军的军官下达了什么样的命令?不要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你的行为,朕一清二楚。你作为帝国陆军上将,近卫军司令,竟然敢公然违背朕的命令。梁岳,你是不是觉得脑袋多了几颗,不怕掉一颗吗?”
“陛下……”梁岳身体一颤,立即跪了下来,“臣知罪,臣该死。此事是臣下的命令,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他们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望陛下不要责怪其他军官。”
“梁岳,你也算有点骨气,没有转嫁给他人,今天,朕就看在你为帝国屡立战功,且为人忠厚的面子上,暂且饶了你这次,不过,如果再有下次,敢于违背朕的旨意,就别怪朕挥泪斩马谡!”朱祁钰冷哼了一声,“站起来,帝国军人岂能轻易下跪。立即安排人员去清理火灾现场,尸体都埋掉。还有,你与那几名近卫军军官都记大过一次,今后,看你们的表现,朕再做出处罚决定!”
梁岳暗自松了口气,显然,皇帝在乎的绝不是那些日寇的生死,在乎的是皇帝的威严。如果在以往,这种违背皇命的行为完全可以被判为欺君之罪,那可是灭九族的重罪。当然,朱祁钰也完全是看在梁岳的面子上才没有严惩他们,不然的话,恐怕那些近卫军军官就算保住了小命,今后的前程也都完蛋了。
朱祁钰确实很气愤,等到梁岳向他来汇报情况的时候,他也稍微平静了一点。
“梁岳,知道朕为什么要发火吗?”
梁岳还有一点心有余悸的样子,只是低着头,没有敢去正视皇帝。
“其实,朕何尝不想灭了所有日寇。仅以邓茂将军遇害这一点来说,就算杀了所有的日本人,都难消朕的心头怒火,不过,杀戮能够解决问题吗?”朱祁钰点了点旁边的椅子,让梁岳坐了下来,“如果杀戮能够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在东征时,我们杀了那么多日本人,就应该已经解决了问题,不会有现在的叛乱了。仅仅只有杀戮是不行的,而且复仇本身的目的并不是杀戮,杀戮也不是为了复仇才进行的。”
“陛下,臣不明白。”朱祁钰看了梁岳一眼,苦笑了起来。梁岳本身就属于那种没有太多个人主见的将领,自然难以明白战争背后更深层的道理。“算了,现在跟你说得再详细,你也不会明白的,不过,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朕的意思。朕只是希望,作为一名帝国军人,杀敌虽然是你们的任务,不过,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明白吗?”
梁岳点了点头。“陛下,臣知罪,今后臣再也不敢胡乱行事了!”
“好了,你去忙吧。让朕单独呆一会,日寇主力到了之后,再来叫朕!”
等到梁岳出去之后,朱祁钰靠在椅子上沉思了起来,就连金英端着早点进来的时候,他都没有注意到。自从与陈懋谈过之后,朱祁钰一直在思考,在寻找着解决日本问题的最佳办法。开始那一番话,已经说明了朱祁钰的一些想法,光靠杀戮是肯定无法解决问题的,这只能增加平叛的难度。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杀戮也是一种手段,不过,绝不是主要的手段,那么,什么才是解决日本的主要手段呢?想到这些,劳累了好几天的朱祁钰也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开始在梦里寻找着这个答案,一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十六节 立川鏖战
立川城,当十多万日寇聚集在城外,开始部署攻城行动的时候,明军没有感到惊恐,而是有点失望。整整过了三日,日寇主力才到达立川城外,而从江户到立川,不过步兵一日的行程而已。也就是说,两千近卫军组成的游击军,整整拖了日寇两日。这可是近十三万日寇主力部队啊,竟然被两千近卫军就折磨了两日,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朱祁钰并无半点轻敌的思想,日寇众多,而在立川防御的明军仅三万余人,要想对付超过自己三倍的敌人,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危险的是,明军没有火炮,甚至没有多少其他守城物资,唯一具有大规模杀伤威力的是手榴弹与地雷,不过,近卫军带来的手榴弹已经消耗了一半多,地雷也不是很充足,能够守住立川吗?
“陛下,日寇怎么还不进攻?”
朱祁钰抬头看了天顶上的太阳,已经正午了,日寇准备了一上午,就是不见进攻。显然,日寇在没有多少火炮,或者是火炮的威力不足以对付立川城墙的情况之下,又在搞他们的那些重型攻城器械了,也许,正有很多日寇在后方建造弩炮呢。
“别急,总会开始的。”朱祁钰长出了口气,“让火头兵多准备点饭菜,等下官兵们都吃饱点,如果日寇在下午展开进攻的话,那么战斗也许会持续到半夜,我们可能就没有吃晚饭的时间了。”
侍卫团军官笑了起来,皇帝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情谈论吃饭的事情。
确实是胆识过人。不过,明军确实一点都不紧张,该来的迟早要来,躲是躲不过的。
不多时,梁岳也全身披挂地来到了城楼上,他先支走了几名军官,这才走到朱祁钰旁边,小声说道:“陛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发动一次进攻,先消消日寇的锐气?”
“进攻?”朱祁钰摇了摇头,说道,“没有那个必要,我们已经消灭了日寇的两万先锋,这足够了。对了,你有没有安排人员去联络胡沱将军。他们的追击部队现在到哪了?”
“应该不远,如果日寇分兵阻击胡沱的部队的话,我们就要在这里坚持两天以上,当然,如果胡沱的进攻速度能够快起来的话,也许我们只需要坚持半日。”
“做好最坏的打算……”
朱祁钰的话还没有说完,城外的日寇阵地上发生了变化。一队大约五百人的骑兵破阵而出,迅速朝立川城防线奔来。
梁岳只看了一眼,就冷笑了起来。“陛下,日寇来挑衅了。”
朱祁钰也看了出来,前来挑战的正是前几日放走的那名日寇年轻将军。
“陛下,看来日寇要找我单挑,我马上去准备。”梁岳显得有点兴奋,在被朱祁钰训斥了之后,梁岳这两日都将自己关在营帐里,几乎没有离开过。显然,他也在苦思对付那名日寇将领的办法。
“谁要你去迎战?”朱祁钰横了梁岳一眼,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日寇叫你单挑,你就这么积极,难道你就只知道用脑袋打仗?战争的目的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消灭敌人,而不是愚蠢地与敌人比武艺,你以为这还是将领单挑时代的战争?”
“陛下……”梁岳急了起来,“日寇欺负到了我们的头上来,如果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我们的士气必然受到影响。”
朱祁钰向四周看了一眼,这才发现,大部分官兵都很激动,显然,这些近卫军与侍卫团的官兵都认同武力,而不是智慧。
“好了,去吧,不过要小心,打不过就别打,只要活着回来,就还有翻身的机会,明白吗?”
梁岳点了点头,立即就下了城楼。此时,日寇已经在城外骂战了,虽然绝大部分明军官兵都听不懂那种鸟语,不过从日寇那几名骂战的士兵嚣张的动作上来看,他们骂的绝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两阵对圆,双方的随从相距五百余步停了下来。梁岳与真田幸村则策马对行,在距离不到两百步的时候这才停了下来。
“小日本,上次爷爷没有砍掉你的脑袋,这次你竟然敢上门闹事,看爷爷怎么修理你!”
真田幸村也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句什么。城墙上的那名侍卫军官没有听清楚,不过梁岳的话则传了过来。朱祁钰暗自笑了起来,梁岳虽然偶尔会用下脑袋,不过还是一介勇夫。仅凭这点,他就只是一员武将,而绝对不是陈豫那种率领千军万马作战的统帅。看来,将梁岳安排到近卫军还真是对了路子。
两人准备妥当,一场将领之间的战斗就开始了。
“你们看着点,让炮兵做好准备,等下打不过,就立即开炮。另外,通知前面的近卫军,让他们也准备好步枪,等下听我命令。”
“陛下,这……”
朱祁钰横了一眼那名侍卫团军官,然后将目光落到了战场上。
梁岳与真田幸村的武艺差距在毫厘之间,而且所习的都为适合在战场上使用的那种猛劈狂砍的刀法,所以决定胜负的已经不再是双方的武艺,而是体力,意志,以及对胜利的渴望。而在这几点上,两人的差距更小,可以说,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那么,最终能够决定胜负的,往往是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
两人来回冲击了几个回合,最后一次擦身而过的时候,双双落马。
马战迅速转变为了步战,这才是真正考量两人的地方,也是最为危险的战斗,也许一点点失误,就能决出胜负,结束战斗!
很快,梁岳就占了上风。这两日,梁岳一直在修炼,而且体力也完全恢复了。真田幸村却没有这么幸运,他没有多少时间休息,更没有多少时间来反思上一次地战斗,也就无法从对手的武艺中找到缺陷。
当梁岳一刀刀的将真田幸村劈得连连倒退的时候,明军沸腾了起来,特别是近卫军的官兵,几乎都激动得大叫了起来。在这些近卫军官兵眼里,梁岳不但是他们的军长,更是他们的老师。很多近卫军官兵都旦沥乓一手调教出来地。现在,梁岳已经在气势上压倒了敌人。而且正在将敌人逼入死角|Qī|shu|ωang|,他们不兴奋才是怪事呢。
“情况不大妙。”侍卫团的军官就冷静了很多,其中不少人都是真正的武艺高手,“陛下,粱岳将军这么打,体力消耗太大了。日寇很狡猾,以守为攻,一直在保存体力,如果等下梁岳将军体力不支的话,日寇只需要一次反击,他就完了。”
朱祁钰一惊,也立即注意到,那名日寇将军确实是在被动防御,而这让他有时间回气,梁岳则在一路猛攻,根本没有蓄积力量的机会。
局势转变得非常快,就在朱祁钰要让人鸣金的时候,真田幸村反手一刀,在梁岳手里的两把战刀还没有劈下来的时候,他手里的那柄太刀已经朝着梁岳腰间的部位劈了过去。梁岳也不是吃素的,见到敌人反击,硬是在急步向前的时候,让腰部向后缩了两寸,接着连退数步,这才站稳了脚跟。
战场上的明军顿时安静了下来,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幕,不少人甚至猜测梁岳被敌人劈中了。朱祁钰也是大惊不已,梁岳的武艺在明军将领中就算不是最好的,也绝对是前五位,竟然被日寇给击中了!
不过,情况没有这么糟糕,梁岳一刀插在了地上,撕掉了包裹着腹部的铠甲,然后冷笑了起来。那一刀已经划破了铠甲,如果梁岳开始少退半分的话,肯定就被敌人给切腹了。这时候,真田幸村也没有扑上来,双方手里的战刀都破残不堪。
“小日本,你给爷爷等着,我们换刀再战!”
朱祁钰苦笑了一下,连忙见自己的两把佩刀取了下来,交给旁边的侍卫军官,说道:“立即送给梁将军,还有,把我备用的那套铠甲也送过去。”
侍卫军官不敢怠慢,一面遣人回营取铠甲,一面亲自将皇帝的佩刀送了出去。显然,朱祁钰的佩刀绝非近卫军使用的那种战刀。本身,近卫军使用的战刀的质量就非常好了,甚至要比骑兵的战刀更锋利,坚韧。不过,朱祁钰的佩刀是特制的,不仅仅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是举世无双的宝刀。最初,朱祁钰有四把佩刀,后来他先后赠送给了杨天奉等将领。西征之前,于谦又委托帝国铸剑大师专门为朱祁钰打造了四把佩刀,而这次朱祁钰送给梁岳的,正是这四把佩刀中的两把,适合步战的两把。
片刻之后,两人再度上场,梁岳并没有穿上朱祁钰那套铠甲,而是赤裸着上半身。他可以使用皇帝的战刀,不过皇帝的铠甲在很大的程度上象征中帝国的权力,所以他并没敢造次。而真田幸村也赤裸着上半身,换了一把太刀之后,重新上了战场。
“小日本,这次爷爷定要劈了你的脑袋!”梁岳的话很嚣张,当然他是有资本的。他曾经用过朱祁钰的这两把佩刀,那是在刀铸好之后进行检验的时候,梁岳曾用此刀,连续劈断了五把近卫军配备的战刀,结果这两把刀不但没有缺口,甚至连卷口的地方都没有,可见其锋利程度!
真田幸村就没有梁岳那么多废话了,在摆好架势之后,立即朝着梁岳奔来。梁岳也毫不客气的迎了上去,两人都在快速奔跑着,蓄积着力量,准备给对手致命的一击。而在两人后方,随从的人员都在拼命的呐喊着,为自己的将军助威。
“陛下,日寇那边有动静。”
朱祁钰一惊,立即向日寇阵地方向看去。果然,数万日寇已经排列好了进攻队形,正在做着进攻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立即让近卫军做好战斗准备,日寇肯定认为他们的将军会获得胜利,然后趁势杀过来。等下不管胜负,只要日寇进攻,务必要将其打回去。”
军令还没有传达下去,梁岳与真田幸村就杀到了一起,两人交错而过,分别又跑了几步之后,齐刷刷的停了下来。战场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双方官兵都认识到,两名武将之间的决斗已经分出了胜负,只不过,谁胜谁负还不清楚。
朱祁钰也屏住了呼吸,紧张的看着相距不到十步的两人。开始两人都使使出了杀招,而且几乎都放弃了防御,不惜与对手同归于尽。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就如同几年一样漫长。当真田幸村手里的那把太刀的刀尖掉落在地上的时候,梁岳长出一口气,收起了手上的战刀,明军顿时欢呼了起来。只见梁岳走到了仍然保持着砍劈动作的真田幸村旁边,一把抓住了这名日寇武将的发髻,只微微一用力,真田幸村的脑袋就离开了身体,接着,真田幸村的腰间也出现了一道血痕,没有了脑袋的躯体一下就栽倒在了地面上。
“嗷……”
当梁岳如同狼嚎般的怒吼声响起的时候,明军顿时沸腾了起来。对面阵地上,日寇则惊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们心里最厉害的将军,竟然被明军将领一刀就解决掉了。梁岳充满了杀气的目光朝日寇阵地扫了一圈,这才转身朝近卫军的方向走去。
“太快了,我们都没有看清楚。”几名侍卫团的军官也很是惊讶,纷纷笑了起来。
“立即去看看梁岳的情况,他肯定负伤了,同时下令,近卫军准备作战,坚决挡住日寇的进攻。”朱祁钰说着,就走下了城楼。
粱岳确实受伤了,当他进入了近卫军的阵地,在随从挡住了他的时候,一下就跪倒在了地上。那电光火石的一刹那间,梁岳虽然劈断了真田幸村手上的太刀,不过真田幸村也在这一瞬间拔出了肋助,刺中了梁岳左肋下的部位。开始,粱岳一直在坚持着,不过,这一刀让他受伤不轻。在回到自己人中间的时候,他也坚持不下去了。
“陛下,梁将军他……”
“别废话,立即找军医来,快送梁岳去急救所。”
这时候,城墙上的火炮开火了,城外的明军也开始向进攻的日寇射击。在武将之间的战斗结束之后,日寇并没有因为损失了一员大将而放弃进攻。立川城攻防战打响了!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十七节 抱头鼠窜
“刀伤在胸腔内,现在我们只能稳定住病情,必须要送回江户,才有合适的医疗器械为梁将军做近一步的治疗。”军医脱下了手上的手套,在朱祁钰建立了军医院之后,很多现代化的医疗概念都首先在军医中普及,“不过,现在梁将军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能够尽快送回江户的话,那么更好。”
“麻烦你了!”朱祁钰朝军医点了点头,就回头对跟在后面的侍卫说道,“留十个人在此照顾梁岳,等到我们击溃了日寇之后,立即送他回江户!”
要击溃日寇,并没有那么容易。当朱祁钰赶到城楼上的时候,日寇已经展开了疯狂的进攻。虽然明军使用的那些日寇遗留在立川的火炮并没有给进攻的日寇造成多大的伤害,不过,日寇却遇到了另外一个巨大的麻烦。明军在立川城外埋设了数万枚地雷,密度相当大。只有连接着东门的那条道路没有埋设地雷,不过,这条道路上至少有数千近卫军在守卫,日寇的步兵根本就没有机会穿过近卫军的防线。
日寇打得非常的疯狂,第一批进攻的两万步兵几乎都死在了明军的阵地前沿,不过,他们并没有停止前进,更多的日寇步兵正在准备下一轮进攻。而在日寇后方,骑马的军官也在迅速地传达着命令。
“那边是日寇的主营,一直有传令兵在进出,看来,在天黑之前,日寇还会发动数次进攻。”
朱祁钰也注意到了,日寇的进攻可以用疯狂来形容。虽然明军具有防御上的优势,不过,日寇却有兵力上的优势。
“今天的战斗最为重要,现在梁岳负伤,不能指挥战斗。让近卫军各级军官按照计划作战,如有问题。立即向我汇报。”朱祁钰长出了口气,“今天晚上也不会太平,你率领侍卫团去准备夜战的物资,看来,日寇担心胡沱从东面进攻,所以想迅速突破立川城的防线。”
傍晚日落之前,日寇一共组织了四次进攻,至少损失了四万官兵。
帝国近卫军的损失虽然不大,不过弹药物资的消耗非常惊人。特别是,近卫军部署在城外的三层地雷防区已经被突破了两层。日寇在绝望之中,根本就不分方向,甚至用步兵的躯体去排雷!
太阳落山的时候,战场上平静了下来,火头兵迅速将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的食物送到了前线的近卫军官兵手里,由侍卫田率领的预备队则将更多的军火物资送到了前线,其中最多的就是手榴弹!这次,朱祁钰带了近十万枚手榴弹到这边来,只在消灭日寇先锋部队的时候用掉了数万枚。等下打夜战的时候,这可识夜战中最有效的武器。
明军官兵刚吃晚饭,日寇的进攻又开始了,显然,开始日寇也在吃饭。战场上被数万只火把照得通亮。而燃烧着的那些火堆让战场显得格外的妖异。日寇在夜间的进攻更为顽强,仿佛他们也认为,夜间更有利于近战,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兵力优势。
爆炸声不停地响起,朱祁钰一直在城楼上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显然,日寇发疯了。他们不计伤亡的进攻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没有时间在这里跟明军消耗下去,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突围。那么,明军的目的也非常清楚,要不惜一切代价地阻止日寇突围,等到胡沱率领第八军杀过来的时候,日寇就完蛋了。
“我们的弹药还能坚持多久?”朱祁钰终于忍不住了,这种被动的防御虽然能够拖延时间,却不可能彻底地阻挡日寇进攻。
“坚持到明天天亮不是问题,不过,手榴弹的数量已经很少了。”
“有没有关于胡沱将军那边的消息?”朱祁钰迅速地穿戴好了盔甲。
“暂时还没有,我们又派了联络兵出去,不过看样子,胡沱将军的部队离这里不远了,不然日寇不会如此疯狂地进攻。”
朱祁钰点了点头。“立即让预备队做好准备,等下我们从西门出城,然后向南运动,争取在两个时辰之内返回战场,从日寇的左翼发动进攻口现在负责指挥近卫军作战的是谁?”
一名近卫军准将跑了过来。“陛下,现在是我在指挥近卫军作战。”
朱祁钰看了那名将军一眼,是个陌生面孔,大概是梁岳在这几年之内提拔起来的年轻军官吧。他也顾不了那么多,对近卫军准将说道:“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要坚持住两个时辰,等我率领预备队返回战场之后,你指挥近卫军发动反击,击溃日寇的进攻,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将战斗拖到明天天亮!”
预备队就是近卫军的骑兵师。作为防守的一方,预备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防守的兵力有多吃紧,保留一支预备队,都能够给防守的一方更多的选择。因此,朱祁钰一直将这个骑兵师留在城内,随时准备用其填补防线上的漏洞。不过,打了半日,日寇并没有能够撕开近卫军的防线,这让预备队一直没有机会参加战斗。当然,现在预备队的作用已经不是去填补防线漏洞了,而是对日寇进行反击。
十多万日寇,光是其设置的阵地就有足足十多里宽,而立川东面是一马平川,西面也只有不多的几个小山丘。朱祁钰率领骑兵离开了立川之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向西进入了山区。同时,派遣了一支前锋骑兵在前面开路,以尽量避开日寇的探子。这股骑兵向西行进了大概二十里之后,前锋骑兵确定已经离开了日寇探子的活动范围时,朱祁钰立即下令改道,向南而行。一个时辰后,大部队停了下来。
“现在我们已经在日寇阵地的南面了,再向东前进二十里,就能够返回战场。”
“那我们立即行动!”朱祁钰回头看了一眼跟在后面的近卫军与侍卫团官兵,“立川城已经陷入危险之中,我们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杀回战场。等下,全体官兵突击日寇后方主营,打乱日寇阵脚。粉碎了日寇的攻势之后,继续追击日寇!”
一万多骑兵在深夜里快速奔驰的时候,就如同一股巨大的黑色洪流一般地在大地上滚动着。这一万多帝国最精锐的官兵都保持着沉默,当初,他们在选择进入帝国近卫军的时候,都知道,自己在拥有了荣誉以及崇高的地位的同时,危险也伴随着他们,而且他们将肩负起更为神圣的,重要的使命。现在,就是他们用行动来报效帝国的时候。是他们在苦练了三年多杀敌本领之后,用手里的刀来对付敌人的时候!
骑兵的速度非常快,近卫军的战马极为优良,远比一般的骑兵军团好得多。所谓好马佩良将,皇帝花费那么多的心思,帝国耗费那么多的金钱组织起来的这支王牌军队,绝不是用来摆摆样子,走走过场的,而是要他们在战场上用行动将帝国的投入成倍的返还回来的!
二十多里的路程,对骑兵来说。不过半个时辰而已。当北面的天空中闪动着火光,当砍杀声,以及爆炸声,步枪射击时的声音传来的时候,他们距离战场已经很近了。
“帝国必胜,天佑大明!”
当这股足以震天动地的声音在战场南面响起的时候。在阵地上坚持抵抗着日寇猛烈进攻的近卫军官兵迅速地振奋了起来。此时,日寇已经突破了近卫军的第一道防线,正在向着紧靠城墙的第二道防线推进。
“皇上率军杀回来了!”阵地上的近卫军官兵迅速地跃出了战壕,向着日寇扑了过去。
“全体进行反击!”
几乎同时,朱祁钰率领的骑兵已经冲入了日寇阵地。惊慌失措之中,日寇外围的步兵几乎都是被战马给踩死的,甚至很多退却的日寇在慌乱之中被自己人踩死。一万多骑兵组成的锋线,就如同一台巨大的推土机一样,将日寇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进攻日寇主营,全都跟我来!”朱祁钰也把危险抛到了脑后,虽然侍卫团的官兵拼死想拉住他,不过,这时候哪能制止得了皇帝的行动。
近卫军骑兵迅速地撕开了日寇的阵地,向着日寇阵地后方的主营方向杀了过去。而在正面战场上,近万近卫军也开始突击。除了两千多留在城内的部队之外,其他的近卫军也迅速冲出城来,迅速向日寇阵地右翼运动,与近卫军骑兵分头包抄日寇。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明军己经在气势上占了上风。特别是朱祁钰率领的那一万多近卫军骑兵,在杀入了日寇阵地之后,左冲右突,根本就没有停止过,打得日寇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连组织防御的机会都没有。
正面战场上的近卫军则迅速地放弃了进攻队形,开始突击。当然,在这种近距离的战斗中,日寇几乎没有还手的力量。日寇迅速地陷入了混乱之中,前线上的日寇官兵见到如狼似虎般杀过来的明军时,纷纷撤退,他们也只想到了撤退,在毫无组织的情况之下,步兵几乎没有任何的战斗力!而随着前面的日寇崩溃,越来越多的日寇开始向后退却,就算日寇的军官在奋力地阻止手下的士兵逃跑,不过,军官的数量必然有限,根本就无法扭转战场上的局面。
本来,日寇的阵地就如同一座平静的池塘一样,当明军开始反击的时候,就如同投了几块石头在池塘里一样,水面顿时激荡起了波纹,并且变得不那么平静了。对任何一支军队来说,纪律是最重要的因素,明军能够战胜那么多的敌人,而且多次在逆境之中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明军的纪律极为严明,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都保持着纪律性。同样的,近卫军的纪律更为严明,每一名近卫军官兵都知道自己在战场上应该干什么,以及怎么实现统帅之前下达的命令。相反,就算这十多万日寇都是精锐部队,他们在遭到明军重创的时候,纪律性都荡然无存了。而战争多次证明,一支毫无纪律的军队,根本就不可能战胜比自己弱小的对手!
朱祁钰率领骑兵杀了几个来回之后,也冲到了日寇主营附近。
“日寇主帅就在那,斩其将领者,赏一等功!”
朱祁钰这一吼,后面的近卫军官兵立即兴奋了起来。一等功可不是人人都能够得到的,自帝国建立新的军功制度之后,只有寥寥十多人获得了一等功的荣誉,当然,也有相应的利益。而在东征之后,朱祁钰极为重视培养军人的荣誉感,要让帝国军人将荣誉看得比生命,比利益更为重要。而帝国近卫军一直就将自己的身份当做了最高的荣誉。现在,皇帝已经开了金口,谁不想获得由帝国皇帝颁发的一等军功?
仅仅片刻,近卫军就杀入了日寇主营,在此防御的日寇部队虽然更为彪悍,可都不是近卫军的对手。而日寇几名将帅一见到明军杀了过来,也纷纷向东而去。随着日寇统帅逃离战场,其他的日寇官兵更是卖命地逃跑了。
“骑兵继续追击,其他人员打扫战场。”朱祁钰擦掉了脸上的鲜血,他已经不记得自己砍倒了多少个敌人,不过这并不重要,日寇已经退却了。他拉住了旁边的侍卫团军官,说道,“记得留几个活口,从他们嘴里审出点消息来。”
一万多近卫军骑兵开始追击逃跑的日寇,而徒步作战的另外近两万近卫军官兵则开始清扫战场,将那些负伤,不过还没有完蛋的日寇送入地狱,同时将受伤的帝国军人送到城内的急救所去。不多时,上百名随同近卫军作战的军医也赶了过来,开始帮助救治伤员。
“陛下,我们的联络军官回来了。”
朱祁钰转过身来,这才看到,一名骑兵军官正在向他这边跑来。
“陛下,胡沱将军率领的军团已经到达了东面五十里处,正在建立防线。”
朱祁钰一惊,立即说道:“先回司令部,让近卫军打扫战场之后立即组织起来。现在日寇正在向东前进,胡沱挡住他们之后,我们还要从背后捅上一刀,日寇才会完蛋!”
一行人迅速地进入了城内,而战场上的近卫军官兵也很快收到了消息,纷纷加快了手里的动作。战斗并没有结束,或者说是,才刚做完了热身运动,更激烈的战斗还在等着他们呢。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十八节 北逐
立川在日本后战国时代是很有名的一座城市,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初明军曾在这里与日本军队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其中之一就是明军东征时期,胡沱指挥数千明军,在此硬是挡住了由武田信玄指挥的数万甲斐铁军的进攻。其二就是朱祁钰指挥的这场歼灭战,仅仅一日的功夫,十多万日军不但被明军击退,而且还损失了至少三万人,而明军参战的近卫军伤亡仅一千余人。不过,这仅仅是关东战役的一小部分,是明军在东线战场上展开反击的开始而已。
“日寇必然从这条道路退却,现在胡沱将军的军团在这里设置防线。”一名近卫军的参谋军官在地图上简单地讲解了一下眼前的局势,“那么,胡沱将军很难完全挡住日寇的步伐。如果让日寇突破了这条防线的话,他们就可以直接杀向江户。此时,我们在江户的守军不过三千余人,难以挡住日寇的进攻。”
“也就是说,我们要迫使日寇放弃东进,同时也不能让他们从立川突围口南面是相模湾,所以,我们就只能让日寇向北突围!”朱祁钰微微皱了下眉毛,“谢正卿的第一军到现在还没有送来消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打下高崎,如果他们没有能够占领高崎的话,那么日寇就完全有可能从这个方向上穿透我们的包围圈。”
“陛下,高崎仅数千日寇守军而已,第一军有一万兵马,打下高崎不是问题。问题是,第一军在高崎能够挡住日寇吗?”
朱祁钰点了点头。“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了,立即派人去联络谢正卿,搞清楚高崎那边的情况。眼前,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日寇威胁到江户,同时也不能让日寇从立川突围。我们的优势是近卫军的速度。留下三千人守卫立川,其他人员立即准备出发。要在日寇进攻胡沱的防线之前,我们赶到他们的后方,迫使日寇放弃向东前进的念头,让他们北上!”
“陛下,我认为,应该让第一师放弃追击日寇。先向东运动,到第八军防线的侧后方去,协助胡沱将军抵挡日寇的进攻。”那名参谋军官提出了另外一点意见。
“好,立即派人去联络第一师,让他们摆脱日寇,迅速向东前进,我们立即跟上去。”朱祁钰看了周围的军官一眼,“这次战役,官兵们都非常疲惫,不过,日寇比我们更疲惫。现在日寇至少还有近十万兵力,规模远在我们之上。所以,我们不能给日寇一丝喘息的机会。要追着日寇打。如果日寇组织了起来的话,那么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朱祁钰的判断一点都没有错,十万日寇的战斗力是不容低估的。而明军要想获得胜利,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近卫军的速度优势,追着日寇打,不给日寇任何喘息的机会。十万人如果组织起来的话,就是一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如果是一盘散沙的话,那也仅仅只是十万个独自为战,且毫无斗志的匪寇而已!
在日寇撤离立川城外之后不到一个时辰,已经整装列队的一万五千多近卫军官兵在朱祁钰的率领下离开了立川,开始全速向东挺进。一路上,不断有联络军官将前方的消息送过来。在前进了半个多时辰之后,朱祁钰收到了最后的一条消息,日寇正在冲击胡沱设置的防线。不过,因为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第八军的防线并没有受到太严峻的考验,当然,这也与胡沱指挥防御作战的超群才能有很大的关系。
“也就是说,日寇突破第八军防线的机会很小。”
参谋军官点了点头。“现在,第一师已经绕到了日寇的南面,正在组织进攻,只要我们在西面发动进攻,日寇就只有向北撤退。”
“就这么办,等下打起来的时候,尽量将日寇从其主力兵团中分割出来,交给胡沱的第八军解决。十多万日寇不好对付,只能一口一口地吃,尽量消灭日寇的有生力量,这样他们突围的希望就更为渺茫了!”
朱祁钰的战术思想很明确,近卫军并不擅长打被动的阵地防御战,而且明军处于兵力上的绝对劣势,如果与日寇打攻防战的话,明军占不到任何的便宜。而十多万日寇不可能一次性地消灭掉。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日寇打运动战。可以说,从最初的突击立川,到迎击日寇先锋,火烧日野,再到立川城外的大反击,整个作战行动中,明军都是以运动战为主,利用近卫军上马为骑兵,下马成步兵的优势,通过防御与进攻的有效结合,不断地消耗着日寇的有生力量,一口一口地吃掉这个巨大的敌人!现在,第八军,这支最擅长打阵地防御战的步兵部队已经建立起了防线,那么就不需要近卫军去与日寇打防御战了。只要再消灭掉几万日寇,就有可能通过最后的决战,消灭掉进入关东平原的日寇主力部队!
近卫军官兵也都明白皇帝这种战术安排的意图。特别是那些年轻的近卫军军官,在他们成为近卫军正式军官之前,都在帝国军事学院学习过战术课程。而随着明军参加的战争越来越多,明军的战术也越来越丰富,可以供年轻军官学习的战术知识也就越来越多了。当然,这种战术知识最终都需要接受实战的磨练,年轻军官也只有在经受了实战考验之后才能成为优秀的将领。不过,通过事先的学习,更容易让年轻军官迅速地成长起来,让他们在实战中能够发挥出更高的水平来,这也就是帝国军事学院的价值。
当帝国近卫军出现在日寇后方的时候,日寇将领已经没有了选择。东面,是曾经在江户城坚守了两个多月,没有给他们任何一点机会的第八军,南面,是帝国近卫军的骑兵部队,而西面则是更多的明军。他们要想活命,要想活着离开关东平原,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北突围,从高崎方向上突破明军的包围圈!
对于一支处于严重混乱之中。官兵都只想到逃命,而不是奋力与敌人作战的部队来讲,不但进攻不敢奢望,就算是撤退。也会很快演变成逃跑。事实确实如此,当日寇统帅决定向北突围的时候,撤退立即就变成了逃亡。随着第一股部队脱离主力兵团。独自逃跑的时候,局势就无法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小股部队脱离了主力兵团,开始向没有出现明军的向上逃命。
朱祁钰率领的一万五千多近卫军骑兵迅速地穿透了日寇的阵地。将南面的近三万日寇给分割了出来。接着,从南面杀过来的近卫军第一师将这三万多日寇再次分割成了两部分。其中东面的近两万日寇立即遭到了开始反击的第八军的猛攻,而西面的一万余日寇则被近卫军挡住了所有逃跑的路线,成了笼中鸟,网中鱼。
这三万多毫无战心与斗志的日寇最终选择了投降,他们确实不想打下去了,根本就没有一点胜利的希望,继续作战有什么好处?
“将所有俘虏都先押回江户,严加看管。”朱祁钰叫住了那名第八军的军官,“告诉胡沱,我不想看到有屠杀俘虏的事情发生,这三万多人只要不造反,不反抗,就要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明白吗?”
“是!”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朱祁钰又叫住了那名军官,“立即派遣一队人马赶往立川,梁岳将军受了重伤,立即将他送回江户,同时让最好的军医做好准备,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要治好梁将军。”
那军官等了一下,直到确定皇帝没有其他要补充的命令之后,这才带着自己的手下返回了第八军司令部。
这时候,近卫军基本上都集中了起来。这次的战斗,近卫军伤亡很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两万多官兵也很疲惫,只是,在没有歼灭日寇之前,他们还没有休息的机会。
“陛下,日寇正在向北面逃窜,速度很快。”
朱祁钰点了点头,看了眼周围神色疲惫,不过精神却极度亢奋的近卫军军官,说道:“各位,我知道你们都很累,三天来,大家都没有休息过。不过,敌人比我们更累,敌人更需要休息,我们能让敌人休息吗?”
近卫军的军官都笑了起来,自然是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只要还有敌人存在,他们就不能放下手上的武器。
“好了,立即组织出发。只要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掉,我们就不能停下来!”
当近卫军向北追击的时候,日寇正在迅速地溃散。虽然日寇将领为了制止士兵逃跑,已经杀掉了十多个抓回来的逃兵,不过,日寇军团崩溃的大趋势是无法制止的,日寇将领杀一儆百的做法也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当近卫军再度赶上来的时候,已经惊慌失措,恐慌不已的日寇士兵根本就把将领军官的威胁抛到了脑后,又开始逃亡了。甚至连不是好的日寇低级军官都放弃了与明军作战的念头,率领手下悄悄地脱离了主力兵团。其中一部分主动向明军投降,这些日寇基本上都是在西军造反时,被强拉的壮丁。另外一部分则流窜到了森林,山区里面,不过最后都被明军给一一消灭掉了。
一路上,朱祁钰也感到很是惊讶,日寇抛弃掉的辎重物资,军旗,武器装备散落在各处,这足以证明,日寇已经开始慌不择路地逃跑了,而且士气,斗志已经跌落到了谷底,只要再加一把力气就能消灭掉这股敌人。
中午时,朱祁钰收到了联络军官送来的消息,谢正卿指挥的第一军已经占领了高崎,正在加强高崎的防御。随后,朱祁钰下令近卫军加速前进,迫使日寇以更快的速度赶往第一军设在高崎的包围圈。不过,没有过多久,前方的侦察骑兵送来了新的消息,日寇已经转变了前进的方向,没有向高崎而去,而是向东北方向前进。
“日寇肯定是知道高崎已经落入了我们的手里,所以放弃了从高崎方向突围的计划,准备从今市方向突围!”
“那边是东军的地盘,陛下,我们要继续追击吗?”
周围的军官都有点拿不定注意,如果追击的话,明军很有可能进入东军控制的地区,而这无疑是在刺激东军。如果不追击的话,又舍不得放弃眼看就要到手的肥肉,让几万日寇逃走,这可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
朱祁钰沉思了一阵,说道:“继续前进,各部队丢掉所有多余的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去,争取在日寇到达今市之前将其拦截下来!”
一场疯狂的追击战开始了。显然,日寇统帅也知道,明军会以最快的速度追击他们,所以一路上,部署了数道防线,希望能够拖延明军前进的速度。朱祁钰也发了狠心,让近卫军直接突击日寇阻击部队的防线,根本就不顾后方被日寇切断的危险,让近卫军一直以最快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前进。
这个时候,双方都在拼命了。日寇抱着一丝最后的希望,认为在到达了今市之后,就能够摆脱明军的攻击。而明军也在拼命地前进,为了避免与日本东军发生冲突,就必须要抢在日寇兵团到达今市之前将其拦截下束整个追击行动持续了一整日,双方官兵都没有停下脚步,很多疲惫不堪的近卫军军人只能在马上打个盹,恢复点精神。不过,最后近卫军仍然晚了一步,在距离今市城不到三十里的时候,朱祁钰收到了消息,日寇已经到达了今市,并且东军放日寇进入了城内。无奈之下,朱祁钰只有下令,让部队在今市南面的鹿沼停了下来,从新计划下一步行动。
“陛下,如果我们上去要人的话,东军肯定不会因为那几万西军的叛徒就敢得罪我们。”
“可是,那可有几万条火枪呢,而且那些日寇本身并不在乎自己是东军还是西军,只要他们恢复了士气,就是一支战斗力不可小看的军队,东军会拱手让给我们吗?”
“管那么多干嘛,先包围今市,东军要是不肯放人,我们就打下今市,给东军一点颜色看看!”
参谋军官争吵了一起来。朱祁钰却没有这么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