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明史

_6 闪烁 (现代)
“怎么,于大人,有什么不好跟朕说的吗?”
于谦多看了朱祁钰一眼。“陛下,你还记得那个引领蒙古大军绕过紫荆关的人吗?”
朱祁钰一惊,立即说道:“于大人,你查出是谁了?”
于谦点了点头。“这人叫喜宁,原本是上皇的近侍,不过在土木堡之后,他立即投降了也先,做了叛徒!还有,他是蒙古人,而非我汉人!”
“非我族人,其心必异!”朱祁钰狠狠的说了一句,同时神色也严肃了起来。
“这喜宁侍侯上皇多年,而且一直深得上皇信任。想必,他接触过不少的机密,知道边关的布防图……”
“于大人,这喜宁有可能是也先安排在上皇身边的奸细吗?”
“这……”于谦慢慢的摇了摇头,“如果他真是也先的奸细,那他也埋伏得太好了!”
“绝对不排除这个可能,如果他真是从一开始就是蒙古派来的奸细,那么,我们要想挡住也先,那就太困难了!”
两人顿时都沉默了下来。这个喜宁虽然只是个阉人,不过却深知大明边关的情况!他能够引领也先绕过紫荆关,那么他就肯定知道居庸关附近的情况。如果他再带也先绕过居庸关的话,那么不管陈懋的速度多快,|奇+_+书*_*网|辽阳的勤王部队多迅速,都不可能挡住也先了!
“有办法除掉这个人吗?”
于谦苦笑了一下,他早就想过这个问题。“陛下,如果能够除掉喜宁的话,那么他早就死了!”
“看来,这次也先的运气还不错啊!不过……”朱祁钰眼珠子一转,突然笑了起来,“于大人,你对居庸关的情况熟悉吗?”
于谦一愣,说道:“微臣年轻的时候趁数次经过居庸关,也算是有所了解吧!”
“那么,你知道居庸关附近有几条可以通往关北的小路?”
“这……”于谦仔细的回忆了一阵,“有关只有一条,当年我还很年轻,是一个当地的农夫带我走过那条小路的,能够绕过居庸关,直接到达关外!”
“这就好了!”朱祁钰笑了起来,“现在,立即派人去告诉罗通,也先很有可能要走这条小路,让他安排伏军,只要也先从这里经过,就截杀也先!”
于谦立即会意,马上叫来一名侍从,吩咐了几句,就让那人去了。
“好了,这次就算杀不了也先,那喜宁也肯定难免一死!”
于谦笑而不语,朱祁钰这一招还真是够狠!如果也先听了喜宁的话,率兵从小路走,只要遭到埋伏,那么也先必然会怀疑喜宁。这种借刀杀人之计确实不错!
居庸关外,也先大军停下来的时候这才大吃一惊。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来早了一个月,十月就已经下了第一场雪!眼前,出现在也先面前的已经不是那座他熟悉的居庸关了,而是一座巨大的冰关!
这居庸关的守将罗通也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居庸关北面虽然易守难攻,可是其南面却非常难以防御。本来,当初建造居庸关的人也没有想过会受到来自南面的攻击!在知道神机营夜袭蒙古大营之后,罗通立即认识到,蒙古大军必然会杀到居庸关来,从这里杀到塞外去!不过,罗通并没有为即将到来的战斗而高兴。他手里就五千步卒,而且还都是二线部队!而他的对手,却有数万骑兵。如果不想办法让蒙古骑兵无法入关的话,那么居庸关就将变成第二个紫荆关,而罗通的下场不会比孙祥好多少!
越想,罗通越急,一晚上都无法入睡。当他突然看到桌上的茶杯时,立即心生一计!茶杯里的水已经结冰了,如果让居庸关也冰冻起来的话,那么蒙古大军就不可能攻克居庸关了,骑兵在冰上可是没有办法施展的!
想到就做,当天晚上,罗通就把五千士卒都组织了起来,然后从附近的榆河里取来水,浇到了关上。五千人一夜辛苦下来,当天亮之后,整座居庸关都被冰冻了起来!所以,当也先的大军到达居庸关外的时候,他们只能看着眼前这座冰关,以及上面严阵以待的明军将士目瞪口呆,而没有任何办法发动进攻!
也正因为罗通把居庸关完全“封锁”了起来,而且蒙古大军快一步到达了居庸关外,于谦派来送信的兵卒没有能够进入关内,自然也就无法将朱祁钰的命令传给罗通了!
震惊之余,也先也不敢停留,不过,除了眼前这条路之外,他还能从哪到达关外?情急之中,也先想到了那个引他到达紫荆关后方的太监,立即就派人把喜宁叫来了!
“太师,这附近还有一条路可以绕过居庸关,直达关外!”
也先心里一喜,立即说道:“很好,我给你五百人在前面领路,大军立即出发!”
临走,也先没有忘记断后,他知道,身后肯定有大明的军队杀来,而一万多人在小路上的前进速度是不会很快的,如果被追上的话,那他们必然完蛋!也先留下了一千名精锐骑兵在居庸关外迷糊明军守兵,以及负责断后。然后,他才带上了其他人,在喜宁的指引之下,找到了那条可以绕过居庸关的小路,急匆匆的踏上了北归的道路!此时,陈懋率领的浙军,以及辽阳的勤王军队距离居庸关还有半个时辰的路程!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二十六节 大获全胜
傍晚时分,陈懋的大军先一步抵达了居庸关外,当他见到如同一座大冰雕的居庸关时,也是大吃一惊。不过,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落到了关前的那一千蒙古骑兵身上。
“侯爷,我们好像来晚了一步!”陈豫看着那点蒙古人,心里很是不平。
陈懋不动声色,他的目光从居庸关的守军上转移了过来。“皇上有令,我们不得放走这批蒙古人,陈豫!”
“末将在!”
“你率五千骑兵去干掉他们,其他人等,跟我入关,追击也先!”
陈懋一声令下,大军即动。在平江伯陈豫的率领下,五千精骑如同下山猛虎一般扑向了那一千蒙古骑兵。这边战场上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陈懋已经率领其余骑兵来到了居庸关城门外。
“我乃宁阳侯陈懋属下,大军奉皇上之命,前往追击蒙古军队,速速开门!”
那名前去喊话的军卒在城门外含了好几遍,都没有人理他。此时,陈懋也有点恼火了,他知道守备居庸关的人是罗通,而他与罗通没有什么私交,想到也先正率领军队绕过居庸关,陈懋心里就是一急!
这时候,只见一人来到了关上,正是罗通。他向外一看,说道:“陈将军,微臣奉皇命守关,不得放一兵一卒通过,如若侯爷是按皇命追击敌人的话,有皇上的手谕吗?”
陈懋一惊,马上大声吼道:“罗通,本侯爷是尊皇上口谕行事,情急之间,没有手谕,你等速速开门,放我军过去!”
“侯爷,如无皇上手谕,那小将是万万不敢开门了!”
就这样,双方围绕着有没有皇帝的公文的问题争执了起来,而这一争执,时间也就耽搁过去了。
不久,辽阳勤王部队也赶到了关外,还差点与陈懋的浙军发生冲突。正在三方都火气高涨,快要发生冲突的时候,那命于谦派来的信使才赶到了关外!
当罗通了解了情况之后,心里也凉了半截,陈懋的浙军与辽阳勤王大军都是奉了皇帝命令前来追杀蒙古军队的,而他却让这两支部队在城门外耽搁了大半个时辰,如果皇帝追究起来的话,他罗通就算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当然,罗通也再不敢迟疑,立即开门把陈懋的部队放入了关内。
陈懋也懒得跟罗通多计较,立即率军杀出了关外,去追赶逃窜的蒙古军队了。而辽阳勤王部队就没有能够出关,因为一道皇命让他们留了下来!
京城,朱祁钰在兵部衙门耐心的等到了半夜,终于了解到了详细的情况。
“这罗通竟敢违抗皇命,他不想活了吗?”朱祁钰原本心情很好,在知道也先成功逃脱,而罗通的阻拦又使陈懋的骑兵晚了大半个时辰出关的事情之后,心里的火气也不打一处来。
“陛下息怒,其实此事过不在罗通!”于谦此时出来说情了,“战前,陛下曾亲自下旨给罗通,要有陛下的通关手谕,罗通才能放人。而且,这次信使因受蒙古大军阻拦,没有能够即使进入居庸关。所谓,不知者不罪,罗通虽然违背陛下圣命,可他确实不知情况有变,还望陛下饶恕!”
朱祁钰咬了咬牙,神色放松了一点。“那这次暂且绕过罗通,这人不知随机应变,今后也不要用他了!”
于谦没有开口,皇帝朱祁钰在治理军队方面是非常严厉的,上次,大将石彪就因为战场上没有按照他的部署行动,就差点被拖出去砍了脑袋。想必,这罗通今后也将前程不保了吧!
不过,此时朱祁钰还真没有考虑到罗通的事情,他的目光很快就转移到了沙盘上。“也先大军从小路绕过了居庸关,虽然只逃走了万人而已,不过,宁阳侯陈懋的军队晚出关大半个时辰,想必是追不上也先了!哎,这下可是鱼游大海,鸟入长天,今后要抓住也先,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陛下,虽然也先成功逃脱,不过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机会!”
“对,我们还有机会!”朱祁钰冷笑了一下,“现在,陈懋已经率军出关,就让他前往平定边关战乱,迎击其余蒙古军队!”
“不过……”于谦皱了下眉毛,“宁阳侯陈懋所率的浙军只有三万骑兵,而此时蒙古在关外的军队还有五万余人,恐怕要驱逐鞑虏,实非宁阳侯一人之力能做到的!”
朱祁钰点了点头,却没有开口。
“陛下,微臣认为,再派遣大将石亨率军出关,这样陈懋,石亨两路大军可相互依托,互相声援,而且增加两万骑兵的投入,也更易击溃蒙古大军!”
“你是说,让石亨也出关?”朱祁钰思考了一阵,“好,就让石亨率军出关,朕再给他增添点兵力。让石亨到居庸关接管辽阳勤王部队!”
“这……”
“于大人,你是担心辽阳王不肯把军队交出来?”朱祁钰冷笑了一下,“我谅他也没有这个胆子,如果我要治他个勤王来迟的罪名,恐怕辽阳王就要吓得尿裤子了!”
面对朱祁钰这么强硬的态度,于谦也不好说什么了。
实际上,辽阳王确实不敢有任何异议。经过京城一战,朱祁钰的声望已经如日中天,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新皇帝不但武功了得,而且心狠手辣。也先率领近六万蒙古精骑都被他杀得个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另外,辽阳王虽为番王,不过却没有野心要做皇帝,在朱祁钰的圣旨送到之后,他立即就把军队交给了石亨,然后乖乖的回去当他的番王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朱祁钰终于可以睡上个安稳觉了。京城的数日激战,虽然守备部队伤亡惨重,仅阵亡将士有达到了五万余人,不过此时,京城则是人声沸腾,百姓个个欢欣鼓舞,家家张灯结彩,庆祝打败了蒙古侵略者,庆祝成功的保卫了京城,清楚大明获得了这场伟大战役的胜利!
不过,朱祁钰并没有因此而睡上个懒觉。第二天一早,天刚亮,他就上朝主持政务了。这次,大臣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根本就看到不战前那忧心忡忡的样子,就连那些主降派的大臣都是眉开眼笑,而三五成群的大臣们更是在皇帝到来之前谈笑风生,丝毫不掩饰他们的高兴劲头。
“皇上架到!”
随着太监的一声唱诺,朝堂上的大臣们立即找好了自己的位置,然后低下头,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众卿平身吧,不用多礼了!”朱祁钰也显得很是兴奋,他笑着看了一眼下面的百多号大臣,“朕今天在这里立一个规矩,以后大臣上朝就不用下跪行礼了,更不用低着头说话,大家随便一点就好!”
大臣们一惊,马上小声议论开了,而几个思想僵化,腐朽的老臣甚至激动得颤抖了起来,在他们看来,这破坏礼治的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仿佛大臣们上朝不跪,那大明就要完蛋了一样。
朱祁钰压了压手,打住了那几个要对此事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又说道:“今日早朝,朕与众卿只谈一件事,那就是京城大捷!不过,在谈这件事之前,朕要先说另外一件事。刑部尚书何在?”
大臣们一阵议论,却没有人出列。
这时候,金英在朱祁钰耳边小声说了一句:“陛下,刑部尚书现在空缺!”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然后笑了起来。“兵部尚书于谦,于大人来了吗?”
“臣在!”于谦立即出列。
“朕问你,谁比较适合担任刑部尚书?”
“这……”于谦有点为难了,他知道皇帝很器重他,可是现在这么多大臣在这里,他作为兵部尚书,根本就没有资格来决定刑部尚书的人选。
“于爱卿,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吧,朕任人惟贤,只要有才能的,那就可以担当重任!”
“陛下,微臣认为薛希濂,薛大人可以担当此任!”
朱祁钰点了点头。“那么,薛希濂到了吗?”
“臣在!”一名中年大臣走了出来。听到于谦开始的那句话,薛希濂也是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于谦会保举自己,而且是在朝堂之上直接保举!
“那朕就任命你为刑部尚书,即日接管刑部,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明王振罪行,报于朕。明白吗?”
“臣尊旨!”
“好,有薛爱卿担当此任,朕也放心了!”朱祁钰接着转移了话题,“今,敌寇已去,虽京师未定,人心未稳,不过,朕认为,临阵杀敌,将士立功。为不辜负天下,抚恤官兵,朕决定重赏有功之臣,众卿,有何意见?”
“陛下圣明!”
朱祁钰笑了起来。“那么,于爱卿,此事就交给你负责了,希望不要让朕失望!”
“臣尊旨!”
这是一个多月来,最为愉快的一次早朝。击溃了鞑虏之后,大赏群臣,封官进爵这是再所难免的事情。当然,那些在前线拼命杀敌,屡立战功的将士等待的也就是皇帝的赏赐,不然拼命打仗为了什么?朱祁钰至少在这一点是很大方的,不过,正因为他的这个大方,在明廷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二十七节 论功行赏
于谦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其实早在战役结束前,他就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了。作为兵部尚书,这也是于谦的分内工作!
花了两个时辰,朱祁钰才看完了于谦递上来的立功人员名单,不过,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于大人,你这份名单是不是太狭隘了一点?”
“陛下此意何解?”于谦皱了下眉毛,他自认为,没有遗忘任何一个立下战功的将领。
“于大人,在你的这份名单中,好像只有将领吧?”朱祁钰淡淡的笑了一下,不过看得出来,他并不是很高兴,“那么,请问于大人,如果仅有将领,而无士卒的话,那么我们能打败蒙古大军吗?”
“这……”于谦一愣,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
“虽然将领为大明的栋梁,不过,在保卫京师的战斗中,众多士卒都拼死向前,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安定?”朱祁钰看了于谦一眼,“于大人,这份奏章你还是先拿回去吧。虽然,无法表彰所有的立功士卒,不过,作为帝国皇帝,朕忘记他们,也不能忘记他们,更要让所有的士卒都清楚一点,皇帝是他们的统领,更是他们的领袖,他们为帝国拼死杀敌,朕绝不会亏待他们!”
于谦不得不重新拟定了受封赏人员名单,这于谦也很是聪明。他知道,要让所有立功的士卒都受到封赏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帝国的爵位是很贵重的,如果太多了的话,随便个什么人都是伯爵,侯爵,那以后这些封赏还有什么价值呢?
于谦是按照朱祁钰的意思去办了,可是,另外的很多人就不满了,特别是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大功的人更是不满。这么一搞,那么将领与士卒有何分别?如果以后当官的见了当兵的都要叫老爷的话,那还怎么领军打仗?
朱祁钰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其实,他是没有认识到当年太祖皇帝立下的那条规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明初,朱元璋为稳定天下,立了一条很不好的规矩,即子承父业!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来约束百姓的生活与工作!显然,这在当时是必须的,可是到了朱祁钰这个时代,大明人口已经增加了很多,如果再照这老规矩办的话,那不仅仅会埋没人才,而且还将引发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将领的不满,很快就体现了出来。连朱祁钰也听闻了一些风声。当然,在愤怒之后,朱祁钰也认识到,要解决将领的不满,同时又不让士卒寒心的话,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老祖宗立下的规矩!
也就在蒙古大军撤走的第四天的早朝上,朱祁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大臣们不但不支持,还竭力反对,甚至连于谦都没有支持朱祁钰提出的这个新政!
这也是朱祁钰新政的开始,第一次就遇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这让朱祁钰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以大明现在的政治体制,他的改革根本不能成功,要想改革,就必须要推翻现在的政治体制,从新将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过,眼前还是得先处理好封赏的事情,不然拖久了,将士寒心,他好不容易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武功与威望就成了泡影了!
“众卿,你们的意思是,朕的这个提议不合理?”朱祁钰站了起来,破天荒的走到了大臣们的面前,这让那些开始还在反对的大臣立即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那么,朕要问一句,众卿身上穿的朝服,嘴里吃的饭菜,这些都是从哪来的?”
大臣们沉默了,他们不知道皇帝说这番话的意思。
“陛下,臣认为,大明江山社稷贵在稳定,陛下此举,乃打破了太祖立下的定国之根本,无益于稳定国体,这实乃有害啊!”
“害?”朱祁钰大笑了起来,“那么,王爱卿,你的意思是,贱民就应该一辈子都是贱民了?那么,朕问你,太祖先皇,他在建立大明之前,是什么人?”
“这……”王直低下了头,他知道皇帝发火了。
“太祖立国之前,也乃一介布衣,如若不是先皇打破蒙元旧规,你们能够立在朝堂上跟朕谈论天下大事吗?恐怕,现在还在蒙古人的皮鞭下做牛做马吧?”朱祁钰扫视了一圈,个个大臣都低下了头,“太祖当年起兵,为的就是推翻蒙元暴政,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的世界。虽然,太祖为国考虑,立下户籍制,不过,时过境迁,难道我们只能逐其末,而不固其本吗?王大人,你认为以前的一切都是好的,那么,朕是不是应该学周武王,分封天下,大赏诸侯呢?”
“陛下,微臣并非此意!”王直连连否认。当然,王直的意思是很简单的,他们这些大臣都是官宦出身,且苦读诗书,如果朱祁钰现在改了户籍制,让平头百姓都有了当官的机会,那不就威胁到了他们吗?
想必,每一个反对这项新政的大臣都是这么想的,他们都自认为高人一等,看不起下面的平头百姓,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自然也就不会支持,还要竭力反对了!这就如同京城保卫战之前,大臣们都建议南迁,还不是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哼!”朱祁钰一转身,虎目对着那些大臣门一扫,大声说道,“那么,王大人,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正所谓王公将相宁有种乎。连太祖皇帝都是出身平民,那么,你们为什么要反对朕的这项提议,剥夺士卒们的战功?”
“陛下……”一帮子大臣立即跪了下来。
“怎么,难道你们还要要挟朕不成?”朱祁钰一摔手,就朝后庭走去,还留下了一句话,“你们要跪,那就跪着吧,朕意以决,命兵部尚书于谦起草封赏名单,明日交于朕!”
至于那些大臣到底在朝堂上跪了多久,朱祁钰没有心思去理会,他很气愤,自己当了皇帝,却还要处处受人制肘,这心里会舒服吗?当然,朱祁钰这一怒,结果是很明显的。虽然他还是个新皇帝,登基不过两月,可是大臣们心里都清楚,这个新皇帝在战场上建立的战功是无人能及的,而且现在军心都朝着他,皇帝的新举措又是为军队某福利,他们再反对,那皇帝真的要玩死他们,哪个大臣扛得住?
两天后,于谦把新的封赏名单送到了朱祁钰的手上,这次,朱祁钰才算满意。虽然,封赏的士卒也就不过数十而已,但是这在军队中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当皇帝下召,确定今后任何有功军卒都有资格升任军官之后,大明军队里的普通士卒不但对这个新皇帝感恩戴德,而且纷纷表示效忠!
简单的一个手腕,朱祁钰得到了军队的绝对忠诚。不过,接下来,他要抛起的风浪就更大了!
两日之后,也就在大臣们勉强同意了朱祁钰修改户制的第二天,朱祁钰将礼部尚书胡滢,户部尚书金濂(原户部尚书王佐于土木堡殉国之后,由金濂替),兵部尚书于谦,国子监祭酒萧镃招到了后庭,随后,朱祁钰提出了一个让这四位大臣惊讶不已的话题:修改科举制度!
虽然,大臣们早就已经察觉到,新皇帝朱祁钰是个很奇怪,或者说很独特的人,比如在军事方面,他摒弃了以骑兵为主的思想,重点发展神机营,在战争中,他敢于率军冲锋,而在国内政策上,他竟然将平民与公卿列为同等。但是,让大臣们仍然惊讶不已的是,新皇帝朱祁钰竟然要废除上千年来确定的科举制度!
这个震惊是很大的,而朱祁钰看到了大臣们那惊恐的神色,非但没有发愁,反而笑了起来。“众卿,看来你们都不会同意朕的意见吧?”
“陛下,臣……臣等认为,此事非小,乃关系社稷百姓,臣……”
“臣什么?”见到萧镃那惊慌不已的样子,朱祁钰猛的拍了下龙椅的扶手,说道,“什么狗屁胡言,萧大人,朕问你,打败蒙古大军,靠的是你这张嘴,还是将士手上的军器?”
“这……”萧镃虽为国子监祭酒,不过也就是个四品小官而已,连那些二品尚书都没有敢在皇帝面前造次,他也知道自己要倒霉了!
“你们几个的意见呢?”朱祁钰也懒得跟眼前这个祭酒多罗嗦,目光立即落到了另外三个大臣身上。
本来,国子监就是管理天下科举的,而户部与礼部也与科举制度有关系,只有于谦作为兵部尚书,无法插手此事。不过,此时胡滢与金濂的神色都不那么好看,他们不敢得罪眼前这个怒火冲天的皇帝,不过,却也绝不会赞同朱祁钰的意见。
“怎么,你们不说,那就是没有意见了?”
两人一急,只见金濂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认为,要修改科举制度,绝非一朝一昔之事,要从长计议!”
朱祁钰不怒反笑。“对,应该从长计议,那么,金爱卿,朕就把这事交给你了,这两天,你草拟一份修改奏章给朕吧!”
“微臣尊旨!”金濂松了口气,不过他并不知道,接下这个任务之后,他就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好了,这几天众卿也都累着了,今天就这样吧。于谦,你先留下,朕还有军国大事跟你商量!”
等到几位大臣离开之后,于谦也有点心神不宁的样子。他其实是很佩服朱祁钰的,至少非常佩服朱祁钰在军事上的才华,不过,对于朱祁钰在朝政上搞的这些名堂,于谦就不那么能够接受了!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二十八节 兴学
“于大人,请随便坐吧,在朕面前,不用拘礼!”对于谦,朱祁钰还是很器重的,虽然在很多政策方面,于谦并不太支持朱祁钰,不过,比起朝中那些腐朽的老臣,于谦就要开明许多了。
“陛下,微臣……”于谦还是坐了下来,神色显得有点尴尬,犹豫了好一阵,才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改变学制,这需要慎重考虑!”
“说说你的看法,朕洗耳恭听!”
“微臣不敢!”于谦暗自苦笑了一下,“陛下,微臣认为,科举制度并无大碍,如若陛下有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办法,虽然可以试行,却绝不能废除科举制度!”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立即说道:“你是担心会受到朝中大臣的反对?”
于谦没有回答,这个意思是很明确的。现在朝中大臣,哪个不是靠科举当上大官的,就连于谦也不例外!如果皇帝废除科举的话,大臣们自然无法接受。不过,于谦也看了出来,这次朱祁钰将吏部尚书王直排除在外,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个最大的反对派的影响,将他的科举改革推广开来!
“朕很清楚,肯定有不少人会反对朕这么做,甚至于大人也不会支持吧?”朱祁钰冷笑了一下,“那么,朕想问一句,当年于大人也是举人出身吧?”
“微臣乃永乐年间举人!”
“那么,于大人,在这次京城保卫战中,当年你所应试的那些课题,对击退蒙古大军有所帮助吗?”
“这……”
朱祁钰笑了起来。“而且,我还听闻,于大人出了饱读诗书之外,还博览群书,特别是对兵法,行军布阵这些有很深入的研究吧?”
“陛下过奖了,微臣也只是略通一二!”
“那么,于大人,这次能够击败蒙古大军,到底是你学的那些四书五经有用,还是你所学的兵法有用呢?”
“这……”
“除此之外,于大人也应该很清楚,神机营在京城保卫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制造出新式火枪的胡彬,还有那些匠人,他们是进士还是举人,或者,他们有读过四书五经吗?”
一连串的问题搞得于谦也有点头昏眼花了,不过,于谦也已经蒙胧感觉到,皇帝朱祁钰此时问的这些问题都是有道理的!
“于大人,就朕所知,那些修缮水利,加固城墙,忙于稼禾的,恐怕没有一个人读过所谓的四书五经吧?如果没有这些人,大明还存在吗?大明还能强大吗?反而,是那些所谓的饱学之士,成日只知空谈,不重实际,如若国家长此以往下去,恐怕下次就没有那么容易打败蒙古大军了!”
“陛下……”于谦感到很震惊,这些话的意思他的明白的,可是他却想不通。“陛下所言来民之末,而非国之本……”
“错!”朱祁钰立即打断了于谦的话,“于大人,国之本正为民,所谓民为重,君为轻,如无民,何来君,何来国?朕开始所说的,全为国之根本,如无这些,哪来强大的大明?哪来我等此时的安逸享受?”
于谦知道自己无法在这点上辩过朱祁钰,也就不开口了。
“于大人,还记得朕上次跟你谈起的‘天下’吗?”
于谦一惊,立即看向了朱祁钰。
“朕说过,大明只为世界一隅,绝非天朝上国。长久以来,我华夏子民都自以为是,自大得不得了,而实际上,我们仅仅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员而已,在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的远方,有很多个强大的国家,如果大明再不某发展,以后,恐怕打到京城来的就不是蒙古的骑兵,而是其他列强的坚船利炮了!”
对朱祁钰这番话,于谦感到很震惊,虽然他不知道朱祁钰说的是真是假,以及这个皇帝怎么知道外面那么广大的世界的,不过,于谦心里还是有数的。立国几十年来,自成祖以后,大明屡次败于蒙古之手,如果真有朱祁钰所说的那些强大的国家存在,那么大明迟早都要灭亡!
“好了,于大人,朕也费了不少的口水,你仔细想一下吧!朕很清楚,于大人是个开明的大臣,所以朕也一直将你当走肱股,屡加重用,朕也希望于大人不要辜负朕的重望!”
“微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辜负陛下的重托!”于谦立即做出了决定,虽然此时他还没有完全明白朱祁钰为什么要搞这么多的名堂,不过经过了京城一战之后,他相信,眼前这个年轻的帝王,将是率领大明走向强大兴盛的皇帝,其成就绝不在太祖与成祖之下,甚至将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为最伟大的皇帝!
朱祁钰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能得于大人的鼎力支持,朕倍感轻松啊!”
“能得陛下厚爱,微臣即使肝脑涂地,也将义不容辞的追随陛下!”
“好了,于大人,这些效忠的话,还是用你的实际行动去表示吧!”朱祁钰笑着拉于谦坐了下来,“朕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的平民百姓!朕也可以开诚布公的跟你说,这只是个开始,为了让大明强盛兴旺,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陛下,你的意思是……”
朱祁钰压了压手,说道:“还有很多,不过,我们只能一件一件的来。首先,我们必须得抓住这次的机会,让一批大臣下台!”
“这……”
朱祁钰笑了起来。“于大人,莫非你担心朕没有这个魄力?”
“不,陛下英明神武,自然有决心做到一切,只是……”
“于大人,有什么不好跟朕说的吗?”
“不,微臣并不是这个意思!”于谦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现今才击退蒙古大军,如若在朝廷上大肆革职官员的话,恐怕将导致民心不稳!”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然后点了点头。“对,朕也想到这一点了,毕竟战乱之后,百姓思治,所以朕不会操之过急的。当然,也不会什么都不做,如果我们能够将现在北方的战争利用起来的话,那么就好办多了!”
“陛下,你的意思是……”
朱祁钰笑了起来。“也先虽然被我们给打跑了,不过,这人并不会认输的,而且上皇还在也先手里。现在塞外蒙古屯军数万,边关屡屡告急,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不过,我们却需要有人来进行这场战争,再利用这场战争!”
于谦心里一惊,顿时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这时候,于谦也发现,自己以往都太小看这个年轻的皇帝了。虽然,朱祁钰登基才一个多月而已,不过,他在政治上,军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手段已经超越了很多以往的皇帝。如果他真的要将这场针对蒙古的战争用来对付朝中那些不听话的大臣的话,恐怕很多人就要遭殃了!
“具体该怎么做,朕还没有完全想好!”朱祁钰站了起来,“除此之外,还有这次处理王振的事情,虽然朕交给了薛希濂在负责,不过,于大人,你也要盯紧一点,我可不想杀错了人!”
“微臣明白!”见到朱祁钰这种手段,于谦心里也是一怕,同时暗自庆幸,幸好他不是朱祁钰的敌人!
其实,并没有让朱祁钰等太久,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就让他找到了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大臣。而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仍然在蒙古人手里的太上皇朱祁镇!
数日之后,早朝上,以王直为首的一帮大臣提出了迎接上皇回国的事情。当然,这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当时朱祁钰皇位已稳,迎接朱祁镇回国,一是为了大明的面子,二是所谓的伦理道义,三是振奋民心。不过,朱祁钰可并不这么想。
“王大人,你认为此时蒙古会放了上皇?”朱祁钰笑看着一脸严肃的王振。
王振没有迟疑,说道:“陛下,我们已经击退了蒙古大军,如若我们答应赎回上皇,也先必然应许!”
“那么,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拿钱把上皇赎回来?也就是说,上皇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了?”
“这……”王直为难了。
“简直是一派胡言,虽然京城之围已解,不过此时边关上,大明将士仍然在继续与蒙古大军作战,大明还有数座边关落在蒙古人的手里,此时议和,不就是卖主求荣吗?”
王直一惊,皇帝这话就太重了,卖国可是操家灭族的重罪。
“不过,朕也能体谅王大人关心上皇的心情,如果蒙古同意放上皇回来的话,那朕自然会去迎接,只不过嘛……”朱祁钰笑了起来,笑得下面的大臣们个个心里都发寒,“要迎接上皇,自然得派人去。如果派的官员级别不够的话,那还说朕看不起蒙古太师,亏待了上皇,王大人,你说是不是啊?”
“这……陛下英明!”
“那王大人是同意去蒙古把上皇接回来了?”
王直这下可惊呆了,朱祁钰玩的这一手可真是够狠的,王直已上年岁,不然当初也跟随朱祁镇亲征了,现在要他跋山涉水,远赴塞外,他能坚持得住吗?
“王大人,难道你只是说说而已,并无心去接上皇?”
“微臣不敢,微臣对陛下,对上皇,对大明忠心耿耿,绝无二想!”
“那好,朕这次亲自个给你送行,另外,朕还将修书一封,由你带给上皇,以表朕对上皇的关心与慰问。此事益早不益迟,明天你就率领使团出发吧!”
朱祁钰这一手确实够狠,其他大臣此时谁敢出来帮王直说话,要知道,去蒙古谈判绝不是件好差事,现在明蒙交战,如果也先哪根脑筋一短路,把明使给杀了,那不是死得太冤枉了吗?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二十九节 立威
第二天一早,朱祁钰就亲自率领群臣,在京城西直门外,为前往蒙古谈判,以及拜谒太上皇的王直送行了。此时,王直这个老臣心里也是有苦说不出来。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这朱祁钰并没有要他死,只是让他劳碌一番。更让王直感到苦劳的是,虽然他名义上是大明使者,而且还是二品吏部尚书,不过,朱祁钰却并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谈判宗旨,甚至没有说明要他将太上皇接回来!
其他大臣心里也都清楚,王直是完蛋了,这个老糊涂竟然在最不合适的时候提出要接太上皇回来,那不明摆着给皇帝朱祁钰上眼药吗?而见到朱祁钰一不作,二不休,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把王直赶出了京城,送去了塞外,其他那些想着要接太上皇出来的大臣,也都个个闭紧了嘴,不敢去触这个霉头!
送走了王直之后,朱祁钰并没有急着回宫,而是来到了午门外,一件大事情正等着他来宣布开始呢!
在京城保卫战的最后一次大战斗中,彰仪门守将武兴战死疆场,而导致武兴以及上万官兵战死的正是那几百号不听号令,且临阵逃跑的太监!朱祁钰当时就下了命令,将这帮太监全都给抓了起来,而今天,朱祁钰就要在京城所有守军将士,以及京城百姓面前处置这批太监!
当朱祁钰到达刑场的时候,京城的数万将士已经站好了队列,而周围的大街上,房屋里,甚至连屋顶上都站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而当朱祁钰出现在了刑场上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千古以来,还真没有多少皇帝亲自监督行刑的,这也算是一大奇闻吧!
“陛下,一切都准备好了!”
“先退下去吧,朕有几句话要说!”将金英斥退之后,朱祁钰走上了刑场北面的木台上,他扫视了一下跪在下面的几百名太监,以及站在对面的数万明军将士。“朕自京城保卫战之前,就已经宣布军法,任何临阵脱逃者,杀!任何违抗军令者,严惩不贷!京城一战,我大明雄师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不但挫败了蒙古灭我大明的野心,而且还重创敌寇,杀敌数万。这些胜利,不仅仅是朕的,更是大明所有奋勇杀敌,战阵立功的将士们的!不过,让朕非常失望的是,就在大明将士毫不畏死,前仆后继,拼死杀敌之时,竟然有人公然违抗军令,公然冒犯军法,导致武兴将军战死,导致彰仪门外数万将士无辜牺牲。对有功者,朕决不亏待,对有过者,朕也绝不轻饶!”
刑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静静的听着朱祁钰那发至肺腑的讲话,所有将士都面色严峻,特别是那些在彰仪门外奋死杀敌的官兵,无不怒视着跪在他们前面,背对着他们的那几百个太监。正是这几百个太监,搅乱军阵,害是了武兴将军,害死了他们的兄弟!
“大明的将士看好了,任何违背军法,违抗军令者,都将是这个下场!”
朱祁钰的脸色非常难看,当他退下了讲台之后,刑部尚书薛希濂,大理寺卿等官员上台宣布了那些太监的罪行以及判决。最后,自然是刽子手上场,数百颗脑袋顿时落下,鲜血染红了刑场,也震慑了所有在场的官兵。杀了这几百人之后,所有大明官兵都知道,今后在战场上,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拼死杀敌,奋勇向前,绝无半点退路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