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明史

_59 闪烁 (现代)
“是!”
“张国涛,你的第九军立即南下,扫荡相模原附近的日寇,重点在于打击日寇的村庄,摧毁日寇的粮草,绝不能让城外的粮草流入相模原!这次作战任务重在速度,第九军是骑兵军,且跟随郭登将军在塞外作战多年,与蒙古骑兵打了很多恶仗,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且擅长快速突击,曾经打了很多漂亮仗。虽然此次在日寇本土作战,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我相信,第九军绝不会把风头都让给第一军,第二军,或者第五军吧?”
张国涛只是点了点头,他是郭登手里的一员悍将,虽然作风很是沉稳,不过在率骑兵作战方面,他绝对是一把好手。如果不是一直没有机会跟随朱祁钰作战的话,那他的威名肯定不在邓茂,陈豫,卫广这些小将之下!
“好了,田宗,现在是你的第七军了!”朱祁钰坐了下来“,第七军在编制上是第三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全军上下三万两千余人,且有两百多门火炮。田将军也是炮兵出身,在塞外战斗中表现非凡。此次第七军跟随我一起南下,作为主攻部队。弹药这些,能带多少就带多少,为防止武田军夹击,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打下相模原!”
田宗点了点头,他知道任务沉重。当初,第六军的战斗力应该远超第七军,结果在津山城也打得非常艰难,而这次第七军要想迅速打下相模原,难度非常大,这对田宗,以及第七军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大军明日一早出发,今日,尽量休息,做好战斗准备!第九军的侦察骑兵今晚出发,张将军,有劳了!”
张国涛当晚就率领第九军南下了,而朱祁钰在立川停留一夜,在让第九军加紧部署防线之后,这才于第二日一早率军南下。此时,朱祁钰也有点头痛,第三集团军新近入日作战,表现得有点兴奋过头了,而他们能够如同前两个集团军一样,经受住日本战场上的残酷考验吗?而且,朱祁钰一直很看中的近卫军并没有完全恢复,虽然人员得到了补充,还多出了两千多人,可这支新的近卫军能够拥有以往那样强悍的战斗力吗?太多的疑问,让朱祁钰对这次的西进行动的担忧更多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九节 相模原
相模原是相模国的府城,也是日本非常出名的坚城。驻扎在这里的正是拥有“相模的狮子”之称的北条氏康。而在北条氏康成为北条家家督之前,北条家在相模只是一个大的家族,并没有完全统治相模国,也正在北条氏康成为家督之后,北条家这才统一了相模国,成为了相模国最大的势力!
也正是在统一相模国的战争中,北条氏康与上杉谦信成为对手,且后来与武田信玄,今川两家结为了反长尾家(上杉谦信本姓长尾)家盟。不过,今川已经被击溃,就只剩下了北条家与武田家在继续对抗上杉谦信。显然,能有这本事的,足以证明北条氏康的能耐了。而他绝不是那种有头无脑,有体力没脑力的统领!
实际上,北条氏康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完全配得上智将一称!而当年,上杉谦信率十一万大军围困小田原城足足三月,结果城没有打下来,粮食用完了,不得不撤军!而北条氏康在与武田信玄结盟之后,迅速的稳固了相模国,并且西进进攻武藏国。如不是朱祁钰率军东征,在江户湾登陆,把北条氏康给“吓”了回去的话,恐怕北条氏康早就控制了关东平原,成为一股强大的实力了!
明智光秀进攻江户一战,结果损失惨重,北条氏康立即放弃了进攻明军的想法,与武田信玄采取了同样的策略,让东西两军自己去打,而自己则坐收渔利!也正是明军在西面猛攻织田信长,导致织田信长大幅度撤离原本部署在东线的防御兵力,将防御东线的重任交给了北条氏康与武田信玄。两人也趁机占领了一些原本是织田信长控制的地盘。比如,北条氏康就趁机控制了静冈。打通了前往尾张的大门。不过,北条氏康一点都不敢小看明军地巨大威胁,将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相模原与小田原两地。准备抵挡明军进攻!
这次,明军西进,北条氏康得到消息之后,立即与武田信玄取得联系,由武田信玄在北面威胁明军侧翼,而他则在相模原与小田原两地设防,阻挡明军。而北条氏康甚至离开了小田原。赶到了相模原,在此坐镇指挥。以抵挡明军进攻。
这相模原绝对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城市,靠河而建,并且在城外修建一条宽大的护城河,让所有进攻相模原地军队都不得不考虑一下怎么渡过这条护城河。而城内。北条氏康也效仿东西两军,准备了大量的强弩与弩炮。显然,这北条氏康也早就听闻了明军与东西两军之间战斗的事情,知道只有这两种武器才能够克制住明军的火炮!
当时,北条氏康在这里集中了大概五万军队。虽然这不是相模国的全部兵力,不过这也不是一支小部队了。当初,北条氏康凭几千兵力就能在此击溃上杉家(并非上杉谦信)的大军,数败敌军,足以见相模原之坚固!而这次,北条氏康显然也不想被动的防御,任何一座采用被动防御地城市都在明军猛烈的炮火下沦陷了,所以。北条氏康准备故伎重演,利用主动地防御来对付明军!
在明军到达相模原之前,北条氏康亲率一万五千骑兵离开了相模原,进驻南面的座间,以为相模原的奥援。接着,北条氏康派出大量侦察骑兵与探子,等待着明军杀上门来。显然,北条氏康也很清楚,明军此次西进,决不会首先进攻武田信玄控制的信浓国,而将南下,先打相模国,然后再从侧翼攻击武田信玄。这一来,北条氏康成为了明军地首要打击对象,他不能不重视了!
朱祁钰也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听闻北条氏康率骑兵南下,朱祁钰就只得苦笑了。这北条氏康确实给他出了个难题,如果日寇在相模原死守的话,朱祁钰还是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打下相模原的,毕竟当初上杉军没有明军这么强大的炮兵。而现在,北条氏康主动率一万五千骑兵南下,避开明军锋芒,摆明了就是要利用骑兵,跟明军打运动战,利用明军围困相模原的机会,袭击明军侧翼,达到保卫相模原的目的!不过,朱祁钰也并没有感到为难,要打骑兵战,他绝不会感到害怕,张国涛的第九军有两万五千骑兵,而且都是经历过与蒙古骑兵恶战的精锐骑兵,还怕打不过日本骑兵?
朱祁钰修改了作战计划,让第九军留下了五千兵力在相模原协助第七军攻城,并且充当外围警戒任务之外,张国涛率领两万骑兵南下建立防线,对付北条氏康的一万五千骑兵。随后,第七军在相模原外筑营,准备围困相模原。
第七军扎营的第二天,朱祁钰就带这一队侍卫与一部分近卫军开始勘察战场情况,只要是城市,那就有攻破它的办法。津山城那么牢固,城墙连火炮都打不烂,结果还是被严广儒给灭了。这相模原也不会例外,再坚固的城市,都有其致命地缺点!
“陛下,这次我们近卫军怎么没有作战任务?”梁岳的这个问题憋了很久,直到这时候,才趁着周围没有第三集团军的人问了出来。
朱祁钰让马停了下来,看了梁岳一眼,然后又边走边说道:“梁岳,你对现在近卫军的情况满意吗?”
梁岳一惊,然后摇了摇头。显然,他对这支新组建的近卫军也不满意。虽然,补充的兵员都是从预备队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不过,其素质比之前的近卫军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你也看出来了,现在的近卫军不比之前的近卫军。这次,我没有给你分配任务,是要你抓紧时间训练这支部队。近卫军有多重要,你比我清楚,每到关键时刻,这支部队就应该成为明军的脊梁,成为明军的中流砥柱。成为战场上决定胜负的一支军队。梁岳,你认为,现在的近卫军能成为这样的一支军队吗?”
梁岳苦笑了一下。闭口不语。
“这些,你都知道该怎么办,上一支近卫军是你币练出来地,我相信,这次你也不会让我失望,不过,你得抓紧时间了!”说着。朱祁钰停住马,想前面那条河面上漂着浮冰的河流看了一眼。说道,“这就是模原护城河的那条河流吧?”
“对,相模原就在东面五里处!”梁岳朝相模原地方向指了一下。
朱祁钰回头看了一眼在大雾中约隐约现的相模原,说道:“这大雾的天气恐怕还得持续几日。看来,我们已经有了破城的方法了!”
梁岳一惊,有点难以置信地看着朱祁钰。
朱祁钰笑了笑,说道:“如果是在夏季,那么一两天之内我就有把握打下相模原。可现在是冬季,大概得多要几日。不过,我们有很大的机会!走,现在我们回去,立即派人去通知田宗,让他做好炮弹防潮的工作,另外,将第七军地主要军官都叫到大营去。我要部署作战任务!”
梁岳虽然不解,不过也不敢迟疑,立即就遣两名近卫军军官先行回去通知田宗他们,自己则跟在朱祁钰的旁边,返回了明军营地。
等到田宗带着第七军地主要军官到达之后,朱祁钰先就这地图说出了自己的破城计划。“显然,当初在修建这条护城河的时候,日寇已经考虑到了水流的问题。要让西面河里地水流入护城河,而不让护城河成为一潭死水,那么护城河的位置就要比西面的河流低。因此,相模原的地势也比较低。如果,我们在这条河流的上游修建堤坝,先将河水堵住,然后炸掉堤坝的话,那会是个什么效果?”
“陛下,用水来淹没相模原?”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是在夏季,河流水量充沛,那么这次水淹就足以解决掉这座城市了。虽然,现在是冬季,河流水量比较小,但是,这也给了我们一大便利,设想一下,如果相模原城内全是齐膝深的,冰凉的河水的话,那日寇会是个什么样子?”
众人都笑了起来,这么冷的天气,就算日寇不被冻死,战斗力也会降低很多。到时候,日寇吃不上热食,睡不上好觉,如果再半路降场大雪,或者是气温骤降的话,那么日寇的弩炮,强弩这些武器都无法使用了。到时候,要攻占相模原,那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吗?
“好了,田宗,需要多少人在河地上游五里处修建堤坝,时间只有两日!”
田宗略微一思考,说道:“如分派一万步卒的话,那么两日之内就可建起一道三丈高的堤坝!”
“足够了,那么蓄满水的话,大概要几日?”
“三到五日。”
“就这么办,第七军分一万人员去修建堤坝,第九军的五千骑兵负责掩护。而第七军另外的部队,在这几日之内佯装攻城,牵制住城内的日寇……”,“陛下……”,朱祁钰的作战部署还没有结束,一名军官就跑了进来,“第九军张国涛将军送来消息,日寇骑兵离开座间,正在北上!”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立即笑了起来。“这北条氏康确实不是个简单的对手啊,大概他也知道相模原守不了多久,所以准备从侧翼进攻我军,拖延我军的攻城速度吧!”
周围的将军都没有开口,显然,这不是他们发表意见的时候。
“立即告诉张国涛将军,第九军有两万帝国精骑,如果他连一万五千的日寇骑兵都对付不了的话,那就别来见我了!”朱祁钰犹豫了一下,觉得这口吻有点重,接着见到了旁边有点跃跃欲试的梁岳,眼珠子一转,朱祁钰又说道,“另外,如果第九军无法阻止日寇骑兵北上的话,就尽量将其向相模原的东南面引,到时候,我会在此地设下伏兵对付日寇骑兵。不过,第九军至少也要坚持五日,五日之内,不得让日寇骑兵进入相模原方圆十里范围之内,明白吗?”
“是!”
朱祁钰点了点头,让那名军官先出去了,然后对周围的几名将军说道:“最晚八日之内,我们必须攻占相模原,各位,看你们的表现了!”
“是!”田宗原本想喊句口号的,不过朱祁钰已经改变了军队的规矩,只需要用一个字来回答,他感到有点别扭,还不习惯呢。
等到第七军的一众将领,军官都出去了之后,梁岳这才急着走到了朱祁钰的身边,问道:“陛下,是不是让近卫军去设伏?”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仅仅依靠训练来提高近卫军的战斗力太慢了。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实战来增强近卫军的战斗力。这次,我们以多打少,而且是进行伏击,这是最好的机会了。梁岳,你立即去准备一下。这次,我特意从后面多要了一批战马过来,你先将近卫军武装起来,这次,我们需要的是一支骑兵近卫军,而不是步兵近卫军!”
梁岳兴奋得连连点头。虽然,现在大部分近卫军还是徒步行军,不过,给近卫军使用的战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在行军中,这部分战马是用来托负粮草的,一万多匹战马能够给两个军多带十多日的粮草,以及一大批的弹药。而现在,这批战马完全可以解脱出来了,由近卫军使用。显然,在梁岳看来,一支骑兵近卫军绝对要比一支步兵近卫军更为强大!
等到梁岳出去之后,朱祁钰也安静了下来,他让金英把于谦新给他送来的那副铠甲,佩刀拿了出来。在于谦听闻朱祁钰把自己的铠甲与佩刀赐给了杨天奉之后,也是大吃一惊,立即派人将偷偷准备好的一雷备用铠甲与佩刀送了过来,另外还送来了一直养在御马院里的两匹汗血宝马。显然,这于谦还真是有心,时时刻刻都关心着皇帝的安全,就连铠甲都准备了两套!当然,朱祁钰也乐于接受,他也知道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绝非开玩笑的事情,更好的铠甲,更好的战刀,以及更好的战马,这绝对是军人生命的最大保证!
对于这次作战,朱祁钰有很大的信心。虽然上次北上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不过在仔细的分析了日本的情况之后,朱祁钰重新树立起了信心,要取得东征战争的胜利,也许并不像他想像中的那么困难!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五十节 勇击猛狮
五日之内,第七军一面佯装攻城,用炮火打击与吸引住城城内的日寇,一面抓紧在河流上游筑建堤坝,蓄积河水。而第九军则按照朱祁钰的命令,在南面与北条氏康亲自指挥的骑兵大战数场,阻挡日寇骑兵北上的步伐,一切都按照朱祁钰的设想在发展着。
第九军奋战五日,虽然伤亡不大,但是官兵也已经极度疲劳了。显然,在这种追击战中,被动的一方要吃很大的亏。特别是在骑兵的追击战中,占据了主动权的一方有很大的优势。而这次,占据主动权的并非明军的骑兵,而是北条氏康的骑兵。
北条氏康见明军骑兵的阻击异常顽强,也意识到相模原已经非常危险了。虽然,北条氏康认为相模原至少能够在明军的进攻之下守住半月以上吧,但是,想到连津山城这样的坚城都被明军一举摧毁,北条氏康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如果相模原被明军攻占的话,那明军就打开了西进的大门,而他则只有退守小田原,陷入异常被动的境地。在此情况之下,北条氏康别无选择,他必须要尽快杀到相模原,瓦解明军的进攻!
一万五千相模国的精骑在北条氏康的率领下一路猛冲直撞,虽然张国涛组织了多次拦截,不过效果并不大,毕竟,骑兵很难以完全挡住骑兵的冲锋,除非,张国涛率领的一支步兵。不过,第九军要是步兵军的话,恐怕也早就被日寇给率在屁股后面了!
第九军在这五日之内,抓住一切机会给北条氏康制造麻烦,比如在夜间偷袭,比如分兵威胁座间。比如袭击日寇骑兵的后方线。反正,是尽了一切的力量在拖延北条氏康的进军速度。而北条氏康也非常忌讳身边神出鬼没的这支明军骑兵,几次大规模战斗打下来。北条氏康也大概明白这支明军骑兵地规模在两万人左右。这下,北条氏康更是不敢有丝毫大意了,如果被这支明军骑兵切断了退路,又遭到了明军伏击的话,那他的这一万五千精锐骑兵就全完蛋了!
这样,北条氏康不得不放慢了进军速度,而且在相模原与座间之间转了好几圈。确定明军没有伏击之后,这才继续北上。也正是如此。
第九军也才能拖住日寇骑兵五日,不然的话,恐怕北条氏康的骑兵在两日之内就能到达相模原附近,而朱祁钰水淹相模原的计划就不得不修改了!
当朱祁钰接到日寇骑兵之奔相模原的消息之后。也就没有去责备张国涛没有按照命令将日寇骑兵了到相模原的东南面,毕竟日寇骑兵要按哪个方向前进,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张国涛已经尽了力,那就不能怪他了。
朱祁钰迅速的把一万多近卫军骑兵安排在了相模原南面十里处。这里距离明军大营也不过数里,而且地形不太适合骑兵打伏击战。不过,这已经是能够选择地最好的伏击战场了,朱祁钰没有办法改变这一事实,就只能想办法在这里伏击日寇地骑兵。
近卫军在埋伏的山坡后面等了一个晚上,天一亮,各路侦察骑兵的消息就源源不断的送来。日寇骑兵地进军路线完全落入了朱祁钰的掌握之中,而第九军也在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正在合拢。
这次,朱祁钰集中了三万余骑兵,对付日寇的一万多骑兵,如果还打不胜的话,那近卫军与第九军就都可以撤消编制了,根本就没有存在下去的价值!
“陛下,日寇骑兵距此地大概五里,正在全速赶来!”
梁岳挥了挥手,让送信的军官下去了,接着对朱祁钰说道:“陛下,第九军距离我们大概还有十里地,正在全速赶来!”
“好,让近卫军准备作战吧,在第九军的主力赶来之前,必须要挡住日寇骑兵!”
近卫军一万两千多官兵纷纷做好了战斗准备。虽然,他们中间不乏年轻的军人,不过其中的主力都参加过了北伐战争,其中不少还在北伐战争之前驻守过大同,宣府,开平三地。另外,这支近卫军的军官都是老兵,全都参加过之前的作战行动,非常了解怎么对付日寇地骑兵。有这样的力量做骨干,这支骑兵近卫军的战斗力绝不在明军任何一支骑兵部队之下,甚至超过了不少!
不出一刻钟,朱祁钰就看到了南面山坡后腾起的漫天烟尘。因为这里已经是日本内地的丘陵地带,周围的山不高,却没有多少平地。这极大的影响了骑兵的视野。如非没有更好的选择,朱祁钰不会在这里与日寇骑兵交战的。对骑兵来说,特别是对占有优势的骑兵部队来说,更喜欢在空旷的地方作战,这样能够发现任何一支逃跑的敌寇部队,好及时做出反应,进行追击!
梁岳已经策马来到了近卫军阵前,一万多骑兵都有点兴奋。新编入的近卫军官兵是渴望他们在日本的第一场战斗,而对那些老兵来说,他们徒步打了几个月,这次终于能够在他们所熟悉的战马上作战了,能不兴奋吗?
与平常一样,不到危急时刻,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朱祁钰不会亲临前线作战,而是带着侍卫团在后方观战,这样能够更好的掌握战场情况,以指挥部队作战。当然,这也让他身边的侍卫都更为放心,这总比去拼死保护皇帝要好得多吧!
当日寇骑兵出现在对面山丘的顶部,接着翻越了山丘,冲过来的时候,梁岳拔出了战刀,怒吼了一声,然后就第一个向日寇的骑兵队伍杀去。在他身后,一万两千骑兵也立即跟了上去,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爆发了!
日寇被突然杀出的明军骑兵吓了一跳,不过,这可是北条氏康精心训练的一支骑兵部队。当年,他就是率领这只骑兵部队在战国的战场上崭露头角,为世人所知的!这也是一支久经战争考验地骑兵部队。当明军出现的时候。他们还保持着行军状态,不过,他们迅速的就调整好了队伍。前面地骑兵立即减慢速度,而后面的骑兵则加速跟了上来,迅速的填充着锋线,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冲锋队形。接则,日寇骑兵开始加速,迎着明军近卫军杀了上去!
远处,朱祁钰见到日寇骑兵如此快捷。且毫无半点慌张的转变阵型,心里也不得不赞叹了起来。显然。这北条氏康的能力不是吹出来“能够与上杉谦信,武田信玄齐名的人,决不可能差到哪里去。光是他训练地这支骑兵。就足以与上彬谦信的那支两万人马地骑兵媲美了。而当初,朱祁钰率领的第五军,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之后才干掉了上杉谦信的骑兵的,这次。近卫军恐怕要面临的考验就要严峻得多了!
“陛下,第九军就要赶到了,到时候配合近卫军夹击日寇,问题不会很大!”一名侍卫军官也看出了朱祁钰的担忧,他害怕朱祁钰头脑再次发热,如果又亲自冲锋的话,那他们这些侍卫的苦头就大了!
朱祁钰苦笑了一下,说道:“看到后面地那股日寇骑兵了吗?投入战斗的只有一万日寇骑兵。对方还留下了几千骑兵,显然,北条氏康已经在怀疑这里是个伏击圈了!”
“他准备逃跑?”
朱祁钰点了点头。“有这个可能,对了,第九军是从哪个方向上赶来?”
侍卫从东面指了一下,说道:“陛下命令第九军在东面设伏,不过日寇没有走东面这条路线,所以他们现在全在那个方向上!”
朱祁钰叹了口气,开始在战场上寻找着机会。如果能够趁此机会干掉北条氏康的话,那就算打不下相模原,收获也将更大。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干掉北条氏康呢?朱祁钰沉思了一阵,目光落在了战场西南角的一片树林上。
“走,我们去那边!”朱祁钰想到的办法其实并不复杂,在蒙古战场上他就已经用过了。
战场上,双方投入的骑兵数量差距并不大,而且在战斗力方面的差距也不大。北条氏康的这支骑兵是当时日本四支最强大地骑兵之一,一直以能打恶战,死战而出名。当初,北条氏康带其解救相模原之围的时候,数度冲击上杉军的阵营,几进几出,上杉军都拿起没有任何办法。
可见,这支骑兵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强悍。
同样的,明军近卫军也绝不是孬种。本来近卫军就是从明军各部中挑选出来的,而入选的第一条件就是身体素质,在当时,身体条件最好的明军又几乎都进了骑兵部队。可以说,近卫军本身就是一支由最精锐的骑兵组成的军队,其战斗力之强悍,在今市城一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现在,这些帝国将士在战马上作战,更是如鱼得水了!
正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突然战场西南角上腾起了一股巨大的烟尘,日寇顿时乱了阵脚,已经杀入了前线的梁岳也得到了提醒,梁岳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了,第九军应该从东面出现,怎么在西南方向上出现了一支骑兵,难道是日寇的增援部队?不过,当梁岳发现一直在后面压阵的皇帝,以及皇帝身边的五百侍卫已经不见了的时候,梁岳立即就明白了过来,看来,这个年轻大胆的皇帝又耐不住寂寞了!
此时,北条氏康也是大骇不已,他接到的情报是明军另外一股骑兵在东面,所以随时做好了向西南方向撤退的准备。现在,一股明军骑兵突然从战场西南方向上杀了过来,北条氏康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即判断,明军至少有数万骑兵在此设伏,他完全中了明军的全套。而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突围。如果换了别人的话,那么此时多半会向东面,或者东南面突围,以避开明军锋芒,不过这就将一头撞进第九军的怀抱里去。而这北条氏康显然不是普通人,他略微一思考,立即下达了撤军的命令,接着,就亲率剩下的近五千骑兵,朝着西南方向突围了。
朱祁钰也看到了杀来的日寇骑兵,心里一下就紧张了起来。他手里就五百侍卫,而为了制造大股骑兵突击的假想,他让这五百侍卫全在战马的尾巴上绑上了一些枯枝,然后绕着圈子奔跑了起来。而冬季的山坡上已经没有了多少植被,这枯枝一拖,立即就扬起了巨大的烟尘,从远处看上去,仿佛是千军万马正在杀过来一样。见到日寇不但不向东面突围,反而向这边杀来。朱祁钰也没有了退路,他立即将五百侍卫组织了起来,硬着头皮向北条氏康的方向杀了过去!
五百对五千,这几乎是毫无胜算的战斗。不过,比起近卫军来讲,朱祁钰的五百侍卫团才是真正的精锐骑兵。这五百人马全是从近卫军中挑选出来的,个个都经过了严格的考核,不但对皇帝忠心耿耿,而且武艺高强,全是最厉害的骑兵。另外,他们的装备也是最好的,身上的铠甲是最好的,马刀是最好的,而且每人还有两把三眼短铳!
打,是朱祁钰唯一的选择,而且也是北条氏康唯一的选择。两人相距离五百步的时候,立即都认出了对方来,毕竟双方主帅穿的铠甲都与众不同。接着,两人都抛开了其他的目标,迎着对方就杀了上去。
这北条氏康确实是精明老道,在距离明军骑兵锋线还有不到五十步的时候,突然见到数名明军举起了手里的短铳,心里一惊,立即压低了身体,几发子弹就擦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如果他再晚一步闪避的话,那这几发子弹就将要了他的命。不过,也正是这一闪避,让北条氏康失去了对付朱祁钰的最好机会,同时也让朱祁钰抓住了机会!
朱祁钰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给他制造了巨大麻烦的日寇将领,见到北条氏康压低身体,朱祁钰毫不犹豫的将右手的战刀朝着北条氏康的脑袋砍了过去,同时左手上的战刀则对准了北条氏康胯下的战马。与朱祁钰的战马不一样,北条氏康的这匹战马身上只有一层薄薄的皮甲,并没有重型铠甲保护!
见到对方两刀劈来,北条氏康心里大骇,立即侧身到了战马例外一侧,险险的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不过,他头上的盔甲却被砍着,一下飞出了老远。接着,他胯下的战马中刀,顿时扑倒在地。也就在北条氏康要落马的一刻,一名日寇骑兵赶到,一把抓住了北条氏康,将其带到了自己的马背上。
等到朱祁钰回过身来的时候,侍卫已经保护着他杀透了日寇骑兵阵营,而近卫军此时也赶到了。看着远去的北条氏康,朱祁钰无不惋惜,如果拿一刀再快一点,再低一点的话,那这个日寇大将就被他干掉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五十一节 继续南进
不多时,第九军赶了过来,开始协助近卫军追击被击溃的日寇骑兵,朱祁钰则带着侍卫团返回了明军大营。当然,他手里多了一件战利品,那就是北条氏康的头盔!对当时的将军来说,丢了头盔,并不比丢了脑袋好多少吧!
此时,相模原已经成了一片泽国,在两军骑兵激战的时候,田宗已经炸开了堤坝,将蓄积起来的河水放了出来。虽然,这股洪水的规模并不大,远比不上卫平水淹神户那么壮观。不过,这冬季的洪水就不一样了,光是极低的水温就足以给日寇带来巨大的灾难。
回到大营,朱祁钰也松了口气,开始他率五百侍卫顶着日寇骑兵冲锋完全是意气用事,如果不是侍卫保护得周到,且日寇忙于奔命的话,那他这个大明皇帝恐怕就在这里完蛋了。不过,朱祁钰也得到了一件破城的好“道具”,在回到大营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破城的办法。
“田将军,立即将这东西带到城外,就说北条氏康已经被朕击毙,让日寇速速投降,不然城破之后,将鸡犬不留!”
田宗开始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这头盔到底有何用处,不过在梁岳给他解释了这头盔的来历之后,田宗立即心领神会,赶紧就去“骗降”了。
显然,城内的日寇将领与军官都认识这头盔是北条氏康的。在所有人看来,连头盔都落入了明军之手,那北条氏康也肯定完蛋了。再加上此时城内已经被大水淹没,日寇都在齐膝深的水里苦苦挣扎中,很多人都冻得快要支持不住了。当明军在城外“劝降”的时候,城内的日寇只做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就立即出城投降了。
朱祁钰并没有为难这些日寇官兵,在他的眼里,这些人都是伪军的人选,也是很好的劳动力,现在明军正缺乏劳动力呢。而且,随着大批朝鲜军队到达,朱祁钰并不缺乏镇守各地的军队,也不缺乏看管这些日寇的人力了。在让田宗将这些日寇集中起来,然后通知后方的朝鲜军队加速赶上来之后,朱祁钰开始下一步的作战策划了。
打下了相模原之后,明军有两个选择,要么趁机西进,直扑武田信玄的大后方,要么就继续南下,寻找北条氏康进行决战。
“显然,如果我们此时继续南下的话,就得留一部分兵力在此对付北条氏康!”朱祁钰在地图上的相模原位置点了点,“根据探子回报,北条氏康的相模兵力分成了两大部分,在相模原地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则集中在了小田原城。如果我们转向西进的话,那么就给北条氏康留下了反击的机会,而且我们的兵力将进一步分散,那么能够用来进攻甲斐的部队就更少了,这犯了兵家大忌。所以,我认为,现在必须要继续向南,只有全歼北条氏康,至少是重创了北条氏康之后,我们才能西进!”
几位参加作战会议的将军都点了点头。这是大家的共识。将第八军留在立川,本身就已经分散了兵力,如果再次分散兵力,那么这次西进战役就别打了!
“陛下,小田原城靠近海岸,而且东北面有一条河流,不如将舰队调过来,集中舰队的力量进攻小田原,这样就能够以更快的速度破城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这一点,我已经安排下去了,舰队将在三日之后到达小田原外海,所以,我们现在立即南下,先包围小田原,防止北条氏康再次逃窜,争取在小田原干掉北条氏康,然后挥师西进!”
这次,再没有人反对,明军在当天下午就离开了相模原。以第九军为先锋,先一步赶往了小田原,而第七军居中,近卫军殿后,两日之内,就已经杀到了小田原外面。与以往一样,第七军主要负责修建包围城市的防线,而第九军则负责扫荡战区周围的日寇小股部队,近卫军则充当第七军的掩护兵力,防止日寇在第七军修建防线的时候发动突击。
朱祁钰也在到达了小田原附近的时候接到了消息,北条氏康听闻明军杀向小田原,立即率剩余的几千骑兵离开了小田原,去了更南面的热海,进入了由北条氏康控制的伊豆国!显然,这北条氏康也被打怕了,根本就不与明军做正面决战,将其最主要的一支兵力保存了起来,与明军在相模与伊豆两国境内打起了游击战来!
这下,朱祁钰有点头痛了。如果北条氏康一直不与明军决战,一直逃窜,那不就牵着明军的鼻子走吗?在此情况之下,朱祁钰也下了狠心!
“各位,这次作战,日寇奸诈狡猾,不与我军进行正面决战,不过,我们既然来了,那就不能轻易撤退!”朱祁钰用手指头狠狠地在地图上点了一下,“舰队将于明日到达,到时候,第七军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小田原,即使将这座城市给我炸成废墟,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攻占任务!”
“是!”田宗也很是气愤,这北条氏康就如同见了猫的耗子一样,就是不肯与明军决战。不过,相模原与小田原两城是相模国最大的两座城市,也是日寇最重要的据点。北条氏康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打了他的老家,他这游击战也坚持不了多久。
“近卫军,与第九军负责围歼北条氏康的骑兵!”朱祁钰将手指头压在了热海的位置上,“第九军负责向热海突击,坚决不能放过北条氏康的骑兵。如果北条氏康向北面突围的话,就全力追击,我们的战马比日寇的好,我们的兵力比日寇的多,就算是拼了命,也要追上这股日寇,将其歼灭。如果日寇向南退却的话,就围困热海,等待舰队到达,然后由舰队配合攻占热海。到时候,第七军派遣一部分兵力占领热海,将占领小田原的任务交给朝鲜军队!”
“是!”张国涛也憋着口气,在相模原战役中,第九军就没有能够完成所有任务,虽然后来朱祁钰并没有追究第九军的责任,不过这对于并不是朱祁钰嫡系将领,而且又有极强的自尊心的张国涛来说,这比朱祁钰责备他还要让他感到难过。这次,他也是憋足了一口劲。在南下小田原的途中,就给各军官下了命令,如果再次遭遇日寇骑兵,就拼了命的打,打出第九军的威风来。
“梁岳,近卫军的任务最为重要!”朱祁钰的目光在梁岳身上扫了一下之后,又落到了地图上,“我们必须要尽一切办法将日寇围困在伊豆半岛上。那么,在第九军进攻热海的时候,近卫军必须要抢先一步到达三岛城,并且威胁沼津城。这是封锁日寇北上逃入相模国的重要通道。所以,近卫军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占领这里,即使无法占领,也要封锁这里的北上道路,将日寇挡在伊豆半岛上!”
“是,近卫军保证完成任务!”经过了上次与日寇骑兵的交战之后,梁岳对这支新的近卫军也恢复了信心。在这场骑兵与骑兵的战斗中,近卫军只伤亡官兵数百人,就取得了歼敌四千多人的巨大战果。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战果是在后来的追击作战中取得的,不过对梁岳来说,这已经让他感到满足了。而对这支近卫军的官兵来说,他们也对打败日寇拥有了更强大的信心。
“好了,各位,这次的作战行动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我们这次西进战役的结局,如果我们无法迅速地干掉北条氏康的话,那么,东征战争就要延长很久。各位,为了大明,为了军人的荣誉,努力战斗吧!”
朱祁钰鼓舞士气的话很简单,做完了部署之后,朱祁钰也随同近卫军出发了。这次,近卫军的负担最大。另外两路军队都有舰队的强大支持,且兵力并不少,完成作战任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近卫军不但兵力不如其他两军,而且没有可能得到舰队的支持。显然,近卫军的压力非常大。而近卫军这边能不能打好,直接关系到了这次作战行动的成败。朱祁钰显然不太放心梁岳一个人指挥这次的作战行动,这才跟了过来。
近卫军以最快的速度穿越了伊豆半岛北面的山区,进入了骏河湾东北面的沿海平原。三岛就位于沿海平原与丘陵地带的交接处,而沼津则是沿海城市,当初还遭到了顾成林舰队的抢劫呢!因为有两条山区内发源的河流在沼津负责入海,所以沼津附近都是优质良田,也是伊豆半岛北面最富庶的地方。
近卫军在到达三岛之前,探子就送来消息,三岛与沼津各有五千多日寇守军,且城市已经进入了戒严状态,并没有留给明军任何进攻的机会。朱祁钰也不在乎,立即派出了更多的骑兵,监视每一条附近的道路,并且前去寻找北条氏康的骑兵,准备在这附近拦截北条氏康的骑兵。当然,朱祁钰并没有忘记扫荡城外的日寇村庄。这里可是日寇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而且还没有遭受过战火的摧残(顾成林的袭击还算不上是摧残),通过就地征粮,让近卫军能够坚持更久!
近卫军在附近的山区与平原游荡了三日,小田原与热海就相继传来消息,第七军只花了一日就攻占了小田原,田宗将镇守的工作交给了五千朝鲜军队之后就率领第七军南下了。而第九军也在舰队的全力支援之下,在第七军赶到之前到达热海之前,就已经攻占了热海。而第七军也沿着热海到函南(一座山区小城)建立了防线,第九军则在加速向南追寻北条氏康那股骑兵的下落。
“显然,北条氏康并没有能够在这一时期之内北上,他肯定还在伊豆半岛上!”朱祁钰在地图上点了一下,然后咬着牙说道,“北条氏康一直努力的回避与我军决战,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将他逼到绝境了。第七军的防线完成之后,北条氏康已经没有了从这个方向上突围的可能!”
“那么,他就只能从我们这边走!”梁岳在地图上看了一会,说道,“北条氏康肯定知道了我军舰队的活动情况,现在舰队正在向骏河湾前进,如果他沿着沿海平原这条道路北上的话,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他多半会走山区这条路!”
朱祁钰点了点头。“山区这条路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且这有利于骑兵掩护。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沿海平原这条路。毕竟,平原更有利于骑兵快速行动,而且,北条氏康此人狡猾多端,如果他认识到我们将重点封锁山区的话,会怎么办?”
“会冒险走沿海平原?”梁岳皱了下眉毛。
“对,他肯定会冒险走沿海平原这条路。而且,这次,我们的目的是彻底消灭北条氏康,那么,就最好在平原上与其决战!”朱祁钰沉思了一会,接着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逼北条氏康走沿海平原这条路!”
“陛下的意思是,我们在山区制造一些假象!”
见到梁岳学会了思考,朱祁钰笑了起来。“对,就是在山区制造一些假象,同时为了避免北条氏康从山区突围,还要让第九军向西挪一点,在我们的后面建立第二道防线,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去沿海平原上等着北条氏康了!”
梁岳连连点头,跟随朱祁钰这么久,他耳染目睹,也从朱祁钰那里学了一些用兵的方略。虽然,总体上来说,梁岳仍然是一员武将,而且是近卫军的武将,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护朱祁钰的安全,不过,当他也会用头脑作战的时候,那明军官兵的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算是军事改革的一大成果吧!
两人商量了一番细节之后,朱祁钰就派人去给张国涛与田宗下达了新的命令,让张国涛的第九军在三岛与沼津北面设置一道防线。而第七军则全力守住他们的防线,不得让北条氏康逃脱。接着,在安排好了疑兵之后,朱祁钰就率领一万多近卫军奔向了沼津南面的沿海平原,准备在此拦截北条氏康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五十二节 守株待兔
洺津城南十五里,伊豆长冈城北十里有一片不大的丘陵地甲,还是附近沿海平原上唯一的丘陵。朱祁钰率领近卫军在这里等了足足三天,却没有收到一点消息。这不免让朱祁钰有点担心,如果北条氏康识破了他的计划,从其他方向上突围的话,那第七军与第九军能挡住吗?如果北条氏康干脆不突围,在伊豆半岛上停了下来,那近卫军在这里的等待有何意义?
想来想去,朱祁钰都无法拿出决定来,他只能加紧与各方面联系,并且派出了更多的侦察骑兵与探子,以确定北条氏康的行动。三日下来,朱祁钰都有点紧张了,怎么等下去,无疑于守株待兔,而这兔子会主动撞上来吗?
“陛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南运动,如果北条氏康就在伊豆半岛上不北上的话,那我们这么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朱祁钰暗自苦笑了一下,连梁岳都看出问题来了。他沉思了一会,摇了摇头。“也许,北条氏康正在观察我们,如果此时我们轻举妄动的话,那必然打草惊蛇。再耐心等两日,如还无结果,那我们会同第七军一起南下,由第九军在后面建立游击防线!”
这次,朱祁钰没有等到两日,仅仅只等了半日。
“陛下,大仁附近的探子回报说,有日寇大股骑兵活动,很可能是北条氏康的骑兵!”
“可能?”朱祁钰皱了下眉毛。
“到底是,还是不是?”梁岳问了一句,显得有点焦急。
“日寇势大,探子未敢靠得太近,所以无法完全确定!”
朱祁钰没有责怪这名军官,也没有怪罪那些探子办事不牢靠。毕竟探子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执行任务,而且已经把消息送了回来,这也是一大功劳。朱祁钰走到了地图旁边。皱着眉毛看了起来。大仁镇在伊豆半岛中部丘陵地带,难道北条氏康准备从山区这条线路突围?
正在朱祁钰犹豫着的时候,又一名军官跑了进来。“陛下,伊豆长冈探子来报,发现大股日寇骑兵出现,正在向我们这一方向赶来!”
朱祁钰一愣,转过身来。问道:“能确定这股日寇的规模,以及性质吗?”
“大概在五千人左右。探子没有说明足否足北务氏康的骑兵!”
“五千人!陛下,这肯定是北条氏康的骑兵!”梁岳立即兴奋了起来,“北条氏康从相模原撤退的时候,骑兵不过八千左右。这边有五千骑兵,肯定是他的主力!”
“那还有三千呢?”朱祁钰苦笑了一下,立即就想到了北条氏康的策略,这只老狐狸给他出了个难题。
“这……”梁岳回答不出来了。
“立即去通知张国涛将军,让第九军向南压缩防线。重点搜索山区内地日寇,如果北条氏康是从山区突围的话,第九军必须要将其拦截下来,绝不能放走了北条氏康,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传令军官立即离开了营帐,朱祁钰则开始做战斗准备,同时对旁边的梁岳说道。“把近卫军组织起来,准备战斗。不管北条氏康有没有在这五千人里面,我们先消灭了这股日寇骑兵,其他的,今后再做打算!”
梁岳得令,立即去处招集部队,准备作战。这次作战行动,近卫军官兵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战斗警备状态,就连睡觉都是和衣而睡,且武器都抱在怀里,战马就在几步之外。当梁岳发出战斗信号之后,近卫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准备工作,一万多人马立即就集中了起来。
朱祁钰全身披挂重铠,骑着他的汗血宝马来到了近卫军阵前,他略微检查了一下,就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梁岳说道:“近卫军全速南下,拦截北上之日寇,务必全全歼,日寇,一个都不能放走!”
一万多近卫军立即行动了起来,在朱祁钰与梁岳的率领下迅速南下。一路上,侦察骑兵都在归队,同时将最新地情况禀报给了朱祁钰,顺带修正近卫军的进军路线。大军前进了不到半个时辰,最后一股侦察骑兵靠了上来。
“陛下,日寇就在南面五里外,正在全速向这边赶来!”
“近卫军,准备作战!”梁岳第一个做好了战斗准备。
“梁岳,你率八千人马迎击日寇,我率其他近卫军从西面绕过去,包抄日寇后路,这一仗,务必彻底歼灭敌人!”
梁岳只是微微点了下头,上次让几千日寇骑兵给逃了,他心里就不是个滋味,这次怎么肯让日寇再次逃脱。用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发动进攻,如果还无法做到全歼敌寇的话,那近卫军地素质就该受到怀疑了!
近卫军立即分做了两股人马,朱祁钰率三千多人向西而去,而梁岳将八千近卫军骑兵整顿好,排列成宽大正面的冲锋队形之后,立即朝着南面腾起烟尘的方向上杀了过去。不出片刻,双方骑兵遭遇,一场发生在平原上的骑兵大战爆发了。
八千打五千,这原本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不过,为了防止日寇逃脱,梁岳不得不拉开了近卫军正面战线地宽度,从三个方向上包围日寇骑兵。这样一来,近卫军的力量其实就分散了,每个方向上投入的骑兵不足三千人。相反,日寇的五千骑兵左冲右突,都是集中兵力使用,所以,在其突击的方向上,日寇反而占有一定的兵力优势。而日寇骑兵的队形一直保持得很好,这给受到日寇突击的防线上地近卫军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不过,日寇的这一优势并没有保持多久,当三股近卫军压缩日寇骑兵的活动空间,当朱祁钰率领第四股近卫军从南面赶到战场上地时候,日寇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了,成了瓮中鳖。笼中鸟,岸上的鱼,挣扎也是垂死地挣扎!
率领骑兵返回战场之后。朱祁钰立即看到了那个身穿特殊盔甲的日寇,那正是北条氏康!虽然换了一个新的头盔,不过那身盔甲太过于明显了。朱祁钰没有多想,第一个就朝着北条氏康杀了过去,紧随其左右的侍卫团立即也跟了上来,而后面则是更多的近卫军。
“活捉北条氏康,取北条氏康首级者。赏金千两!”
朱祁钰这话立即被一批学了点日语的近卫军骑兵给大声翻译了出来。日寇见明军骑兵从后面杀来,顿时惊慌不已。此时。日寇骑兵已经被完全包围了,没有了一丝挣扎的余地,相反,随着兵力地增加。近卫军渐渐控制了战场上的局势,通过逐渐压缩防线,反动轮番突击,一点一点地蚕食着日寇。
梁岳也见到朱祁钰正在向日寇主帅方向上突击,这让梁岳紧张不已。这个年轻皇帝只要一上战场,就保证会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总是率军冲杀在最前线,这是当皇帝应该做的吗?不过,此时已经无法让梁岳考虑太多了,他立即将周围的几百骑兵全都组织了起来,朝着北条氏康地方向上去,以求分散日寇注意力。将日寇的兵力吸引过来,好掩护朱祁钰。
明军从两个方向上展开的突击,让日寇手忙脚乱。一路上,朱祁钰与梁岳两人所向披靡,没有任何日寇能够挡住他们的突击,而随着日寇防线上的裂口扩大,越来越多地明军骑兵加入了这场歼灭战之中,并且迅速的扩大着战果,外围的近卫军骑兵则负责对付逃散的日寇,按照朱祁钰的命令,他们绝不会放跑了任何一个敌人,这次的战斗就是要全歼日寇!
朱祁钰自己都不知道砍翻了多少日寇,他眼里只有一个目标,即呆在日寇阵营中心的北条氏康。这只老狐狸给他制造了太大的麻烦,让第三集团军在相模,伊豆两地浪费了十多天地时间,而且不干掉他,还会有更大的麻烦。以朱祁钰的脾气,阻挡他前进的人都得死,而北条氏康就是其中之一!
“北条拿命来!”朱祁钰再次狠狠的夹紧了胯下的战马,手上双刀挥动,周围的日寇纷纷落马,而他距离北条氏康也越来越近了。
“陛下,让我取北条首级,献给陛下!”这梁岳确实勇猛无敌,见到朱祁钰就要杀紧,硬是从一股几十名日寇骑兵中杀透而过,数名日寇骑兵翻身落马,而其他日寇骑兵也立即被梁岳旁边的明军骑兵给干掉了。
朱祁钰与梁岳两人就如同两支闪电般的箭矢一样,迅速的撕开了敌人的身体,直刺敌人的心脏。两人几乎同时杀到了北条氏康的身边,朱祁钰一刀向北条氏康的身体砍去,而梁岳则一刀对准了北条氏康的脖子看去。虽然,北条氏康也立即出刀,甚至把肋助都用来抵挡攻击,不过,他手里的刀根本就没有明军最锋利的战刀坚韧,相击之下,北条氏康手上的两柄刀立即被斩断。梁岳这一刀势大力沉,顺势就砍在了北条氏康的脖子上,连同护颈的铠甲,将北条氏康的整颗脑袋都砍了下来。
而朱祁钰这一刀力量稍微小了一点,不过也重重的劈在了北条氏康的胸膛上,嵌入了铠甲内。
见战刀拔不出来,朱祁钰立即松手,从马鞍上将备用的一副战刀拔了出来,反手一刀,将杀到的一名日寇骑兵劈落马下。而梁岳更是大胆,趁着周围日寇乱着一团,俯身拣起了地上的人头。
“北条氏康被斩于马下,投降者不杀!”
周围明军也立即跟着梁岳大喊了起来,不过,让他们有点失望的是,这股日寇非但没有投降,反而拼得更厉害了。对于这些顽固不化者,朱祁钰是不会手软的,他一面指挥近卫军对顽抗敌寇进行最后的打击,一面策马来到了梁岳的身边。
“梁岳,好样的,这千两黄金,可得让我破费了!”
梁岳有点尴尬的笑了一下,他并不在乎赏金。取下了人头上的面罩之后,梁岳将北条氏康的人头提了起来。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脑袋,朱祁钰见状,微微皱了下眉毛,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去,把顺行长叫来!”
“陛下,这次终于除掉了这头狮子!”
朱祁钰笑着摇了摇头。“未必,恐怕这不是北条氏康,梁岳,你没有察觉到,这股日寇骑兵并没有太注意保护他们的主帅吗?”
梁岳一惊,也觉得这场战斗太轻松了一点。
不多时,金英等一帮内侍在侍卫的保护下来到了战场上。金英一直跟随朱祁钰东征西战,而当朱祁钰冲锋陷阵的时候,他们这些内侍就会由侍卫保护呆在后方安全的地方,等到战斗结束之后,这才会赶上来。
“小顺子,你看看这是不是北条氏康。”
顺行长从金英的后面走了出来,一路上,见到众多日寇被杀,他也是心惊不已,一直在庆幸自己不是大明皇帝的敌人,而是大明皇帝的奴才,不然的话,他的下场恐怕好不到哪里去了。
只看了一眼,顺行长就惊讶的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这肯定不是北条氏康,而是他的一名影武士,也就是替身。很多大名,将军都有影武士的!”
“该死的!”朱祁钰暗暗的骂了一句,这才想了起来。日本战国时期,很多大名,守护等实权派人物,为了自身的安全,都会培养几名,甚至十几名自己的替身,外号影武士。其中一些影武士的武艺甚至在其主子之上!比如上杉谦信的影武士荒,伊豆守就是有名的武士,曾传闻他穿戴上杉谦信的铠甲,差点就在战阵上干掉了武田信玄!
“陛下,我们上当了!”梁岳这话等于白说。
朱祁钰苦笑了一下,突然看到北面一名骑兵跑来。
“陛下……”人还未近,声音就先传了过来,不多时,这名骑兵军官跑近了,他军服上佩带的是第九军的徽章,“陛下,张将军与日寇大战于函南,日寇准备向北突围,将军正奋力阻击!”
“该死的,立即前去支援第九军作战,近卫军全体上马,准备出发!”
没有等到朱祁钰下达命令,梁岳已经急着去整队了。朱祁钰没有责怪梁岳,如果北条氏康准备从第九军的防线突围的话,现在赶去支援第九军,应该还能够有一点效果吧!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五十三节 后院失火
一路上,近卫军马不停蹄,跑累了的骑兵就自觉放慢速度,由前队改后队,休息够了的则加快速度,由后队改前队。所有人都是同一个想法,被日寇玩弄了一次,那么这次就绝不能让日寇给跑了!
从伊豆长冈到函南,大概三十里地,其中一半的山路。按照骑兵的正常速度,这大概需要半个时辰以上的时间,而这次,近卫军只花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不过,等他们赶到战场上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第九军的官兵正在打扫战场,而张国涛闻讯,也立即带着他的几十名侍卫赶了过来。
“陛下……”
“情况如何?”朱祁钰止住了张国涛,让他不用多礼。
“日寇八千多骑兵被全歼灭,只有大概一百来人还在逃窜,我已经派出骑兵去追击了,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将其消灭!”
“北条氏康呢,抓住了?”
张国涛点了点头:“末将不辱皇命,已经活捉了北条氏康,现在正将他关押在大营里,等陛下前去审问!”
朱祁钰立即兴奋了起来,不过为了防止再次被北条氏康的影武士戏弄,朱祁钰先让金英带着顺行长去辨认,自己则带着侍卫团放慢了前进速度。
不多时,顺行长返了回来。“陛下,确实是北条氏康,虽然老了几岁,相貌有点变化,不过,可以确定就是他!”
“你确定?会不会是戴上了面具的影武士?”
“陛下放心,绝对不是戴上面具的影武士,肯定是北条氏康!”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