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下猛烈的爆炸声,围堰被彻底炸上了天,接着,一股汹涌的海水涌了进来,几名离得比较近的明军士兵差点就被海水给卷走了,其他人等纷纷再次后撤,以防被海水卷走,做了无辜的牺牲品。
这股海水的势头很猛,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根本就不受控制。卫平冷眼看着神户城,而城里那些躲在地道里的日寇也感受到了危险,正在纷纷从地道里爬出来,而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比明军的炮弹更为猛烈的打击。
见到这突如其来的洪水,日寇手足无措,反应快的。冲向了北面的高地,不过此时城外的明军炮兵已经开始进行火力压制了,离开了地道保护的日寇成了明军炮击的最好对象。而冲近了的日寇,更是成了明军火枪兵的极好目标。更多的日寇则纷纷寻找着漂浮物,不过这种努力的结果并不大,海水来得太猛了,即使部分日寇已经抓住了漂浮物,仍然被海水无情地吞没了。当然,绝大部分日寇根本就没有机会逃出地道,在海水涌入地道的时候,就被淹死了!连佐久间信盛这个日寇将领也因为躲在地道的深处。根本就没有来得及逃出来,结果,做了他所倚重的地道的殉葬品!
“所有人上船,消灭残余日寇!”
那些躲过了洪水,漂浮在水面上,惊慌失措的日寇并没有能够逃脱这一劫难。当乘坐着小艇,手上拿着长矛,战刀,短铳,装上刺刀的火枪的明军杀过来的时候,这些还在水面上挣扎着的日寇也彻底的完蛋了!
这一战,除了三万多日寇被全数歼灭之外,城内那些被佐久间信盛安顿在地下坑道里的日本人也无一幸免。只不过,到底有多少日本人死亡,这个根本就无法统计。明军也不会等到水退了之后再挖开地道来清点人数吧。所以,关于神户一战到底死了多少日本人,这个一直是个迷。后来,有日本学者根据当时神户的登记人口数量做了估算,认为有十多万,而明帝国则一直坚称,市区内的日本人早就已经在战争之前,也就在明军围城之前撤走了,死的全是日本军人。当然,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永远也调查不清楚。至于几百年后还有日本工人在神户挖出尸骨来,这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不过,明军在神户城的战斗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就在卫平组织人员扫荡那些残余的日寇时,一股新的危险靠近了。
“将军,快看!”
卫平一惊,顺着旁边军官的目光看去,只见城北的明军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一股突然到达战场的日寇骑兵正在冲击着明军的防线,对付着毫无准备的明军步兵与炮兵。虽然,这股日寇骑兵的数量不过千余人,可是,这对整个第三军都是致命的威胁。
“立即赶回去,所有人员前去救援!”
卫平没有时间多思考了,这股日寇骑兵到底是怎么杀出来地,他根本就无暇猜想,现在最重要的,是在第三军后方的防线崩溃之前,挡住这股日寇骑兵的进攻。
第三军后方阵地上的明军虽然都在奋力抵抗着,不过却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此时,第三军完全是按照进攻方式部署阵地的,炮兵在最后面,只有少数负责看守营地的步兵在炮兵附近活动。而这些小股的明军步兵根本就无法组织起坚固的防线来,在日寇骑兵的迅速冲击之下,明军炮兵已经完全崩溃,而分成小股抵抗的明军步兵也难以对付日寇的骑兵!
一时之间,第三军阵营大乱,幸好此时卫平是在码头这边,而没有在后方的主营里面,不然他就要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了。也正是如此,虽然后方的明军军官奋力的在组织着手下的士兵进行抵抗,可并没有得到统一的指挥,明军的防线摇摇欲坠,眼看着一千多日寇的骑兵在第三军防线里几进几出,杀得数万明军步兵人仰马翻,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灾难在迅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明军步兵开始向神户城的方向退过来,以避开日寇骑兵的进攻。此时,卫平也率领侍卫队在神户北面的高地上岸。
面对着这些逃窜的明军士兵,卫平毫不留情,手起刀落的砍翻了两个惊慌失措的士兵,然后大声吼道:“守住防线,步兵组织散兵线,伤员后撤,无令后退者,斩!”
见到主将赶来,明军官兵也振奋了起来,特别是见到卫平临阵处决了两名逃跑的士兵之后,明军官兵也被逼疯了,后退是不行的,那么就勇敢的作战吧!
当日寇骑兵再次冲过来的时候,虽然明军官兵并没有完全做好防御准备,不过却积极了许多。卫平更是身先士卒,率着手下侍卫对着日寇的骑兵就杀了上去。卫平很清楚,必须要挡住这股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日寇骑兵,不然他的第三军就完蛋了,即使,这样的冲锋很冒险,他也不得不这么做!
主将冲了上去,更多的官兵也压了上来。而日寇骑兵两翼的明军步兵也组织好了散兵线,明军的步兵顾不得会伤着自己人的危险,纷纷将枪口对准了日寇骑兵,随着一排排火枪连续射击,日寇骑兵纷纷落马,不过,更多的明军步兵也倒在了地上,他们不是被日寇骑兵砍到的,而是被对面的战友射出的子弹给打倒的!
明军步兵完全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做交换。相比之下,一千多日寇骑兵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当卫平率领侍卫队杀到的时候,这些日寇骑兵也剩下没有几个了。战场上的局势稳定了下来,不过,危险并没有结束。
当最后一名日寇骑兵被刺刀捅成了血人的时候,卫平擦掉了脸上的鲜血,太险了,如果他再晚来一步的话,那么这一万多步兵甚至会被这一千多日寇的骑兵逼入绝境!
“将军……”卫平还没有喘过气来,一名骑着马的军官就跑了过来。
卫平仔细一看,发现这是第二军的军官,胸口前别着的是第二军的标记。
“将军,陈豫军长让我通知将军,第二军的防线快要守不住了,让将军立即组织防线,抵挡日寇大军的进攻!”
卫平心里一惊,差点没有吓出冷汗来,才干掉了神户城内的日寇,日寇的援军就杀来了。
“日寇有多少人马?”旁边一名侍卫军官还先一步反应了过来。
“十万到十五万之间,我们坚持了十多日,第二军伤亡惨重,已经快要被打空了,陈豫军长让将军立即组织好防线,第二军好撤下来!”
卫平迅速的恢复了冷静。“好,立即告诉陈豫将军,给我们两个时辰的时间,第二军就撤下去休整,由我们来阻挡日寇!”
不用多说,第三军的官兵迅速的行动了起来,他们甚至连伤员都来不及抢救,就抓紧时间部署防御阵地,这场战役,看来并没有因为神户的陷落而结束!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四节 英勇的帝国骑兵
在第三军围攻神户的时候,第二军的任务是在神户与大阪之间的地区内建立防线,陆挡日寇救援神户。当然,在作战计划之中,这只是第二军的任务之一,后来,这却成了第二军唯一的任务,因为在第三军进攻神户之前,陈懋并没有料到,日寇竟然在大阪集结了那么多的兵力,就算是第二军用上了全力,都难以挡住这股强大的日寇援军!
与第三军这类步兵军不一样,第二军无法依靠明军强大的火力作为打击日寇的手段,而且,骑兵军本身的长处就不是火力,而是速度。所以,在防御作战中,第二军不可能如同步兵军一样依托阵地进行防御,而只能通过运动战的方式进行防御。相比较而言,在这类作战行动中,第二军手里的优势并不大,特别是当日寇的兵力远远的超过了第二军的时候,第二军要想守住这条防线,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日寇跟明军打了这么久,也从战争中总结出了许多对付明军的有效办法。比如,在城市作战中依靠重型弩炮来对付明军的炮兵,比如佐久间信盛总结出来的依靠地下防御工事来削弱明军炮火的威胁(神户是个例外)。而织田信长也从这些战役中总结出了一点,那就是,要对付明军,就必须要大规模的集中使用骑兵。特别是在今市城的战役之后,织田信长得到了这方面的情报,更加坚定的相信,只有大规模的集中使用骑兵,通过提高进攻速度来对付明军,这才是最有效的进攻办法!
当然,骑兵的战术也必然有所改变,为了有效的发挥骑兵强大突击能力的优势,还必须要依靠步兵来吸引明军的火力,吸引明军的注意力,为骑兵创造突击的机会。只有骑兵与步兵有效的配合使用,才能彻底击败明军!
这次,织田信长在大阪苦心经营一个多月。出了将其势力范围之内能够招来的兵员全都征集起来之外,最大的成果就是重新组织了一支大概有两万五千人的骑兵部队。这几乎让织田信长把他所有能够找到的战马全都搞来了,很多甚至是以前负责运送辎重物资的马匹。显然,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为了击退明军,战胜明军,织田信长连最后的家底都翻了出来。要在神户-福知山一线与明军决一死战!
明军围攻神户的消息一传来,织田信长立即就组织起了十五万左右的救援部队,准备前往神户。支援佐久间信盛。按照织田信长的计划,如果佐久间信盛在他赶到之前守住了神户的话,两支部队就里外夹击,击溃明军。如果佐久间信盛没有能够守住的话,那就趁明军立足未稳,夺回神户。当然,实在不行,还可以退守大阪,与明军做最后的决一死战。
出发之前,织田信长就先将探子派了出去。明军围攻大阪,必然在其东面设置防线。不过,当织田信长收到消息时也是大吃一惊。明军不但没有在神户东面设置任何的防御阵地,探子甚至没有发现大股活动的明军!这让织田信长很是疑惑。接着,他判断明军围攻神户是假,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引出他这支部队。在大阪城外将其歼灭,然后好一举攻占大阪,为最终进攻京都打下基础!
正是这一判断,让织田信长的援军晚了三天出发。显然,这三天有多关键,那是不用多说的了,如果织田信长的疑心病没有这么重的话,他的援军将提前三天到达神户,而那时候第三军还根本就没有办法攻克神户呢。如果第三军遭到里外夹击的话,那结果必然惨败。且明军也根本没有时间在神户城外建立防线!
耽搁了三天时间,佐久间信盛发来的求救信也如同雪片一样的冲了过来,织田信长无法再等下去了,就算是个陷阱,是个圈套,他都不能看着神户沦陷。只要神户完蛋,那大阪就将遭到明军的直接攻击,而织田信长并不认为,在阵地战中,他的军队能够占多少便宜,津山城那么坚固,最后还不是一样被明军给消灭了吗?
日寇一离开大阪城,早就埋伏在周围的第二军骑兵立即出动,开始骚扰日寇,阻缓日寇的行军速度。而这就是陈豫部署的防御战术。虽然,这一防御战术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的减缓日寇的行军速度,可是,这也让第二军露出了一个极大的破绽,因为,陈豫没有预料到日寇竟然还能组织起一支两万多的骑兵,他将第二军分散行动,这正好给了日寇各个击破的机会!
战斗打了三日,数支营团一级的明军骑兵遭到了日寇骑兵的围歼,除了极为个别的官兵逃出来之外,其他都战死了!蒙受了这一惨痛损失之后,陈豫也发现了问题,知道日寇有大股骑兵在战场上活动,这让陈豫大骇不已,因为在这一情况之下,他已经失去了掌握战场主动权的能力,第二军几乎没有了多余的选择!
此时陈豫也被逼急了,如果他将第二军集中起来的话,那就必然与日寇发生大规模会战,即使第二军有绝对的信心打败日寇的骑兵,可是,日寇骑兵有步兵支持,第二军有胜算吗?如果仍然采用“麻雀战术”的话,那么第二军分散的骑兵将被日寇逐一蚕食掉,甚至还无法对日寇构成太大的威胁。怎么办?
陈豫没有选择的余地,当初陈懋给他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在第三军攻占神户之前,无论陈豫用什么办法,必须要牵制住大阪方向上的日寇援军,协助第三军攻占神户。为此,陈豫不得不放弃了在北面的游击活动,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了过来。不过,陈豫也不是完全被动,仔细考虑了一番之后,陈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是最终能够改变战场局面的决定。他将一半的骑兵分去进攻大阪,打击日寇援军的后方补给线,而自己则亲率另外一半的骑兵,阻击日寇援军!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陈豫分出一半兵力之后,只有一万五千左右的骑兵,而他要对付的是织田信长的两万五千骑兵。以及十多万的步兵。不过,陈豫就是这种有胆量的军人,他的计划只是拖延日寇的进军速度,至于能不能打败日寇,这是步兵军的事情,他的第二军只要牵制住日寇援军就行了!
正是在这一方针下,第二军才重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在陈豫这个“土匪”将军的率领下。第二军一万多骑兵在日寇援军的进军路线上四处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对付日寇。当然,陈豫绝不会笨到与日寇主力进行会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利用明军骑兵的速度优势迅速撤离战场,不跟日寇主力对阵!
同时,陈豫分出去的那一半骑兵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十多万日寇援军不可能都呆在一起的,总有负责粮草运送的,总有一部分是没有防御的,总有一部分是弱小的。而这一万多骑兵就专挑这类的日寇对付。一时之间,织田信长率领的这路援军几乎也成了被围困者。粮草补给跟不上不算什么,甚至连落单了的小股部队都要受到威胁。显然,织田信长不得不收缩防线,将部队集结起来,而这样,又严重的延缓了进军速度。可以设想,十几万人一起行军,那速度能快起来才是怪事!
这一路打下来。陈豫也不是处处都占到了便宜,虽然明军的速度够快,不过随着日寇逐渐靠近神户城,留给第二军骑兵机动的空间就越来越狭小了。而对骑兵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的话,那么就等于是被困死在战场上。现在,陈豫就面临这着样的问题。如果他继续挡在日寇援军与神户之间的话,就必然会被冲过来的日寇压得粉碎,可是,他能撤吗?至少,在第三军完全解决了神户城内的日寇之前,他绝不能撤!
无奈之下,陈豫不得不与日寇在神户东北面的宝冢附近展开一次大规模的会战行动,以此做最后的抵抗。
这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斗,一直在日寇后方活动的那一万多骑兵接到命令之后也全速赶往战场,不过,他们的速度还是慢了一点。陈豫在这块由他自己选定地,比较适合骑兵作战的战场上已经对日寇的骑兵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而这一天,正是卫平炸掉神户港的堤坝,水淹城内日寇的时候!
战斗从凌晨开始,第二军的骑兵连续发动了数轮冲锋。陈豫亲率八千骑兵阻挡日寇两万多骑兵,而其他的近八千骑兵则奉命攻击日寇步兵,迫使日寇步兵与骑兵无法联合作战。显然,这两个方向上的战斗都不会太轻松。即使,织田信长临时组建起来的这两万多骑兵都是乌合之众,且没有得到过多少训练,可是,他们却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而且还可以依托步兵阵地的支持,用弓箭手对付陈豫的骑兵。一时之间,明军骑兵的进攻损失非常巨大,如非第二军是明军三大骑兵军中战斗作风最顽强的一支骑兵部队的话,恐怕在上午的几个时辰的战斗中,陈豫就会与这八千多手下完蛋了!
战斗打到中午的时候,陈豫已经率军从日寇骑兵阵营中几进几出,而他身边剩下的官兵也不足三千人了,陈豫本身更是多处负伤,他那套为将军特制的铠甲就算再坚固,这场恶战打下来,也无法完全保护他免遭日寇的伤害!同样的,另外一部分负责牵制日寇步兵的骑兵也损失惨重,近八千骑兵打到只剩下了两千多人。
战场上,织田信长看到明军骑兵势弱,这时候,他也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准备一鼓作气的吃掉这股明军骑兵,然后进军神户。显然,织田信长是有信心的,如果十多万人都打不过几千明军骑兵的话,那他就别混了!不过,此时,织田信长面对的不是几千明军骑兵,因为,另外一股接到命令的明军骑兵也赶到了战场!
这一万多骑兵突然出现了在日寇防线的后方,不过,他们的突击很快就被摄制住了。织田信长早就接到了这批明军骑兵的消息,所以在他集中力量对付陈豫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在后面增加一道防线。此时,这道防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时之间,明军这一万多生力军不但没有能够突破日寇的防线,反而损失巨大,而他们做出的最大贡献是,让陈豫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此时,织田信长也发现了明军的意图,知道明军是在跟他消耗时间,好为进攻神户的明军争取到机会。见此情况,织田信长立即组织起一支最精锐的五千骑兵,立即杀往神户,而他则率其他骑兵为这五千精锐挡住明军骑兵的拦截,同时让后面的步兵拦截住前来增援的骑兵。
打到这一步,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完全乱了套。陈豫虽然拼了命的阻挡这五千突击的日寇骑兵,不过最终还是放跑了一千多日寇,而且他自己身边的骑兵也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战场上另外两个方向上的明军骑兵也渐渐支撑不住了。见此情况,陈豫知道大势已去,他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陈豫不得不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同时派人给卫平送去消息,要卫平尽快组织起防线。当然,陈豫并没有完全撤退,就算卫平在收到消息之后立即组织防线,他也需要时间,所以,陈豫还必须拖住日寇几个时辰!
斜阳西落的时候,陈豫的第二军完成阻击任务,撤出战场。此时,第二军只剩下了不到一万人马,且个个带伤。至于卫平能否守住神户城的防线,陈豫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心了。他拼尽了全力,阻挡日寇援军半个月有余,他能做到的,都已经做到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五节 血拼神户
神户城外,明军用着最快的速度建立防线,大批的伤员甚至都行动动了起来,没有时间让他没耽搁了,日寇的十多万大军就在不远的地方。
此时,第三军能够作战的官兵也就两万多人,不过,在攻克了神户城,且击败了突袭的日寇骑兵之后,第三军官兵信心大增。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来犯日寇的具体数量,只是知道有很多而已。
防线还没有完全完成,日寇的先锋骑兵就赶到了明军阵地外围。虽然这股骑兵的数量不多,而且阵型散乱,但是,这也让明军大吃一惊,仅仅一个多时辰,日寇的骑兵就杀到了!这股日寇没有忙于进攻,在明军已经组建好了散兵线的情况下,日寇也非常清楚,骑兵的突击根本就无法威胁到明军的防线。当初,十多万蒙古骑兵都拿明军的防线没有办,法,现在,这么点日寇的骑兵还能奈何明军?
织田信长赶到的时候,也惊讶于明军调整防线的速度。而当他发现神户城已经变成立一片汪洋大海的时候,也是惊讶不已。显然,明军已经攻克了神户城。不过见到明军也无法据城坚守,织田信长恢复了信心。马关城一战,织田信长正是吃亏在明军据城而守,让他无法迅速攻入城内,被及时赶到的明军援军击败。而织田信长有足够的信心在野战中战胜明军,只是不知道,他这一信心是从何而来的。因此,此时战场上的情况,已经与当初马关战役完全不同了。
当时,明军是刚刚登陆本州岛,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展开,兵力集中在马关城。才导致被织田信长包围的。可现在,明军已经在本州岛上展开,留在神户的不过一个军而已。织田信长还可能那么放心大胆的进攻神户,而不顾及其他吗?显然,这根本不可能,同样地,明军在神户进行防御的本质,正是为了其他方向上的进攻创造条件!
越来越多地日寇陆续到达战场,虽然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不过战场上密密麻麻的火把将整个战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日寇甚至在阵地前沿升起了好几堆巨大的篝火,一是为了照亮战场。二是可以阻挡明军进攻,为后面的弓箭手照亮目标。明军也不甘示弱,也在阵地前面升起了几堆篝火,这样日寇骑兵敢于夜袭的话。必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双方对峙了一夜,不过都没有闲着。明军在拼了命的加固阵地防御,而日寇也在拼了命地做着进攻的准备。早在马关城地战斗中,织田信长就尝到了弩炮的甜头,而在东军与明军的作战中。日寇的强弩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织田信长自然不会放弃这两种可以给明军造成沉痛打击的武器!
强弩,是织田信长从大阪带来的。本来强弩的制造就非常麻烦,根本就无法在前线赶制,而且织田信长也没有资本如同东军那样大规模使用强弩(西军缺乏这方面的工匠)。而重型弩炮则足织田信长在前线组织人员建造地。织田信长已经有过了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干起来更加的顺利。
第二日,天刚刚亮,日寇的步兵方阵就已经在明军阵前做好了准备。相比之下。明军就显得要“胆小”了很多,全都躲在己方防线的后面,根本就没有按照传统的防御方式,将步兵方阵摆到前面去。这也是新战术带来的革命。早在北伐战争中,明军在野战中的防御战术就发生了很大地变化,依托阵地的散兵线是明军最主要的防线,而这也是最能够发挥明军火枪威力的防线!
织田信长摆明了要将神户城外的明军全部歼灭,所以日寇在一夜之间彻底的包围了神户城外的明军,十多万日寇从三个方向上将明军压到了神户城的外面。不过,明军也已经在夜里将炮兵转移到了神户城北面的城墙上,这极大的提高了火炮的射程,一时之间,日寇也无法继续压缩明军的防线,双方僵持了下来。
战斗,几乎是从三个方向上同时展开的。日寇依靠强弩的支持,虽然有效的压制住了明军散兵线,不过,却根本无法对付明军的炮兵。而卫平做得更绝,他将那些囟炮全都集中在了散兵线的后方,专门对付杀近了的日寇步兵与骑兵。这一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囟炮的威力非常巨大,往往一发炮弹落下去,方圆数丈之内将无一人存活。在这种情况之下,日寇的进攻被遏制住了!
织田信长也是惊讶完分,明军的炮兵太强悍了,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进攻的话,那他占不到一点便宜,甚至还会在神户城外被撞得个粉身碎骨!更让织田信长惊讶不已的是,明军的防线根本就没有出现任何的漏洞,背城而战的明军步兵所建立的这道看似松散的防线,几乎无法突破!
这个在日本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西军统帅不得不停止了进攻。他一方面组织兵力继续围困明军,另外一方面则加紧时间让人建造重型弩炮,唯一能够在战场上压制明军火炮的就只有这些弩炮了!当然,日寇的围困也并不完全,当时港口在明军的控制之中,卫平可以轻松的从运输船那边获得弹药等作战物资,这也是第三军能够挡住十多万日寇疯狂进攻的最主要的原因!
三日之后,织田信长的准备工作也完成了。这次,他动员三万多人,将周围能砍掉的树木都砍掉了,将带来的几千头牛全都宰了(制造弩炮最重要的就是动物的肌腱),以疯狂般的速度,在短短三日之内,制造出了两百来部重型弩炮!虽然,这些弩炮都是粗制滥造的,也许打过这一仗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不过,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即使,这些弩炮只能用几天。发射几十发炮弹而已,可对明军官兵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最严重的威胁!
卫平此时也束手无策。在马关他就次了日寇重型弩炮的亏,几乎毫无办法对付这种有数丈高,需要上百人,甚至数百人来操作的变态武器,可是在明军地火炮射程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之前,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用明军官兵地血肉之躯去对日寇的重型弩炮。不过。明军也已经在马关城防御作战中找到了一些对付弩炮的办法,这当然是怎么减少损失的办法。比如通过挖掘壕沟。让士兵躲在壕沟里,就能比较有效的对付日寇的炮击。
战斗在正午打响,日寇的弩炮一刻都没有停歇下来。相反,这次织田信长没有让步兵与骑兵发动进攻。一是弩炮地准头比火炮更差,有的时候甚至只能达到一半地射程,这很容易伤到那些进攻的部队。其次,织田信长大概也是想出出心里的怨气吧,被明军火炮压着打了这么多回。他也要扬眉吐气一番了!
炮击一直持续到天黑,可并没有停止下来,日寇像是发了疯一般的在夜里也进行着炮击。一批人员累了就换上另外一批人员,一批牲畜累倒了,就换上另外一批。仿佛,织田信长想用弩炮发射出去地石头(当时,织田信长并没有特别的炮弹,只能用石头这种最原始的炮弹)将明军全部活埋掉一样。
一整夜。明军官兵都是在担心受怕中度过的,卫平为了减少伤亡,甚至将大部分的步兵撤到了城楼上,或者是城内没有被水淹没的地方,只在前线留下了一部分的步兵警戒,防止日寇在夜里发动偷袭。也正是这些明军步兵中的一部分人,总结出了一种在防御作战中对付弩炮的有效办法挖猫耳洞!
说白了,这还是从佐久间信盛那里学来的。这部分被留在阵地上的明军在壕沟的前面挖掘了一些可以容纳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洞穴,然后就躲在里面过夜。这样,日寇打来地弩炮炮弹也就无法威胁到他们的安全了。而这一办法,很快就被推广开来。当卫平知道这事之后,在第二天一早,其他步兵进入阵地的时候,下了一道命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准备好一个这样的洞穴,好在日寇进行大规模炮击的时候保护自己!
第二日,日寇的炮击持续到了申时才结束,当明军再次出现在阵地上的时候,日寇的骑兵与步兵已经杀近了。早就有所准备的明军并没有给日寇多少机会,步兵炮兵一起开火,立即挡住了日寇疯狂的进攻。当然,这个时候,明军阵地上的官兵也顾不得日寇弩炮的威胁了。在散兵线防御战术中,保持防线的完整性是最为重要的,按照明军的作战条例,在进入这一阶段防御时,任何人都不得轻易的离开自己的位置,就算看到敌人的炮弹砸下来,也不能躲避,必须要保持散兵线的完整性!
明军的损失很大,不过日寇的损失更大。双方的伤亡比根本就无法让日寇承受!
织田信长急了,这根本就不是他想到过的情况。在他看来,连续炮击了一整天,明军的防线早就应该崩溃了,对面的明军也必然伤亡惨重,而弩炮的炮弹几乎都掩盖了整个明军阵地。可是,当他的步兵开始推进的时候,明军却奇迹般的从地下冒了出来,对准了杀近的日寇就是一番猛烈的射击,打得进攻部队根本无法推进半步。一时之间,织田信长气恼不已,让他的弩炮不要顾忌己方人员的伤亡,全力轰击明军阵地。
战斗打到此时,双方都已经没有了退步的空间,都在以生命相拼,可以说,谁最先支持不住,谁就完蛋,双方拼的不仅仅是血肉之躯,还在拼士气,拼意志,拼战斗作风。而这对于第三军的官兵来说,他们已经与日寇激战了二十多日,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吗?
见到防线快要崩溃,卫平带着最后一支预备队,两个团的步兵来到了战场上。此时,阵地上所有的囟炮都已经被日寇的弩炮给摧毁了,这些短射程的火炮成了日寇弩炮的重点打击对象,而三面防线上都已经出现了松动的情况。卫平一面让两个团各去加强左右两侧的防线,自己则带着侍卫队到达了正面防线。
“大明的将士们,守好你们的防线,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不知道上天眷顾第三军,还是卫平已经收到了消息,就在他这番话落音不久,一批数百发的炮弹落到了日寇进攻部队之间,接着更多的炮弹落了下来。阵地上的明军官兵都沸腾了起来,而一些人立即就判断出,这绝不是第三军的炮兵在支援他们,因为第三军的炮兵已经分散到了三条战线上,根本就组织不起这么大规模的炮击!
“舰队,是我们的舰队!”
随着有人欢呼了起来,明军都欢呼了起来。虽然他们身后的城墙挡住了战舰,不过,战舰那高耸的桅杆却太为明显了。显然,李舜臣的舰队及时的赶了回来,用战舰的炮火开始支援第三军作战了。而这李舜臣也是在拼命了,他率领舰队所有的二级与三级战舰直接进了还浸泡在海水里的神户城,很多战舰都搁浅了,而这也增加了战舰上火炮的打击范围,更有效的支援了第三军的作战行动!
卫平也松了口气,舰队及时到达,让第三军有了守住的机会,当然,好事并不仅次一件。
“将军,李将军送来消息,第六军已经攻占了京都,让将军坚持两日,第六军正杀向大阪,邓茂将军的第一军,以及陈豫将军的第二军也在赶来增援,只要坚持一日,就能全歼日寇!”
“第六军打下京都了?”
那名前来送信的海军军官坚定的点了点头。
这时候,卫平才放声的大笑了起来,只要第六军顺利打下京都,那第三军就算全赔在了这里,他都赚了,而且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而这条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第三军,明军官兵更是兴奋不已,他们在此坚守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阵地对面的日寇也在不久之后收到了同样的消息,对织田信长来说,京都失守,绝对是一个比他打输这场战斗更大的打击。他立即认识到,京都被明军占领之后,他在神户城的进攻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且,整个本州岛的战场局面也对他变得极为不利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六节 重拳出击
让第三军进攻神户,第二军牵制大阪的日寇援军,第一军围困福知山,这些动作,在陈懋的战役计划之中,其实都是虚招,其目的只有一个,将日寇在京都之外的所有兵力都牵制住,为第六军奇袭京都创造机会!
从整个战场的情况来看,第三军猛攻神户,第一军成功围困了福知山的敌寇,而第二军虽然损失巨大,不过有效的牵制住了日寇主力大军。这些都为第六军奇袭京都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在陈懋的战场部署中,当第三军猛攻神户的时候,第六军则停留在龟冈西面的山林之中,两万多人马全都分散隐蔽了起来,甚至那些笨重的火炮都用树枝给遮好了。严广儒接到的命令是,在大阪的日寇前去救援神户之前,他不能被日寇发现,必须要彻底隐蔽,只有在大阪的日寇主力被限制在神户战场上的时候,第六军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向京都突击,用最快的速度打下京都!
当时,日本天皇虽然并不在京都,不过怎么说,京都都是日本的首都,是日本的京城。在陈懋看来,打下京都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在朱祁钰部署的战略计划中,西路大军也应该在第二轮战略进攻中,打下京都是重中之重,这对朱祁钰实现攻占日本的战略目的意义非常重大!
正是为此,陈懋才将真正的目标锁定在了京都上,而没有让第六军与第三军夹击日寇主力。显然,到底是消灭日寇主力重要,还是占领京都重要,在后来引起了很多战史学家的争论。这成了这次东征战争中争论得最激烈的地方。很多人都认为,陈懋放弃了消灭日寇西军主力的机会。一意占领京都,给织田信长留下了大批有生力量,是后来日本战乱的根源。不过。就当时地情况来讲,陈懋将重点落到占领京都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这一方面为后来朱祁钰的对日政策打下了基础,而另外一方面,这也减少了明军地伤亡,减少了战争的时间,显然。这两点的重要性是无法忽略的!
严广儒在龟冈西面的山林里足足埋伏了半个多月,当陈豫的骑兵牵引着日寇主力向神户城扑去的时候。严广儒才接到了陈懋地命令:立即率领第六军出发,进攻京都!
在京都城守备的日寇并不多,只有一万多人,而且是一支象征性地防御力量。当时。织田信长虽然也考虑到了京都的危险性,不过在织田信长看来,明军的重点是对付他的这股主力,而京都仅仅是打开了通往本州岛内部地大门而已,如果无法歼灭西军的主力。那么占领京都的意义并不大。显然,在对京都的政治价值认识上,织田信长并没有朱祁钰那么长远的目光。这也难怪,毕竟在日本地战国初期,天皇的价值几乎等于零,各地诸侯根本就没有把天皇当回亨。这也是为什么东军在控制了天皇之后仍然无法打败西军的主要原因。不过,在朱祁钰手里,天皇。以及日本京都的政治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
严广儒的第六军不是骑兵军,当他杀到京都城外的时候,日寇也接到了消息,立即关闭了城门,摆出了一雷死守的样子来。这下,严广儒有点为难了。在陈懋的命令中,攻占京都是必须地,可是又不能给京都造成太大的破坏,在日寇不肯开门投降的情况之下,怎么打?严广儒想了半个多月,可都没有想出个好办法来。
既然已经杀到,那不打是不行的。严广儒见城内日寇并不多,也就先让炮兵对准了城墙进行炮击。既然陈懋只说不能破坏城内的建筑物,那总没有限制对城墙进行炮击吧?显然,严广儒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也就只能这么打了!
炮击持续了半日,京都南面的城墙就被彻底的轰成了碎片。本来京都就是日本各地诸侯的势力禁区,其城防并不算好,那道城墙可有可无。在明军强大的炮火下,很多更为坚固的城墙都承受不起,京都的这道城墙又算得了什么呢?
城墙一倒,日寇纷纷退如了城内。严广儒本想让步兵进攻,可是一想到在城内打巷战,必然要破坏城区的建筑,严广儒就让步兵停了下来。无奈之下,他只能先让炮兵将京都的城墙全都给“拆”了,然后用骑兵封锁了京都外的所有通道,步兵则负责包围京都,三日之内,京都已经成了一座完全“不设防”的城市。
日寇见到明军没有杀入城来的意思,一是不解明军的意图,二是更加大胆了,既然明军不敢杀进来,那就在城内固守,看明军拿他们怎么办!
见到日寇用这种“无赖”般的打法,严广儒一急,反而想了个办法出来。京都临近琵琶湖,只有西面有一条小河,城内的市民以及日寇都需要从这条河里取水。严广儒派骑兵控制了河岸,然后等着日寇过来取水。然后,开始用步兵压缩防线,一步步的紧缩日寇的活动范围,让日寇无法找到更多的水源。
这一招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围困两日之后,城内的日寇的麻烦大了。城内仅数口可水井可以使用,而这绝对无法满足数万人的需要。
在明军控制了水源的情况之下,日寇根本就无法得到足够的饮用水!
照此办法围困下去的话,京都必然沦陷,可这时候严广儒也收到了消息,神户已经被日寇主力包围,第三军陷入了苦战之中。而陈懋也送来了新的命令,要第六军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打下京都。被这一逼,严广儒想到里一个好办法。
当日晚,严广儒故意让城南的防线出现了松动,将几个日寇的信使放了出去,接着,用骑兵在外围将这几个日寇的信使都拦截了下来(结果。还是放跑了几人)。严广儒在审问了这伙日寇的信使之后,给了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跟明军合作。当然。不怕死的人肯定有,那怕死地人也肯定有。结果,两个日寇信使屈服了。
亚广儒让这两人吃了点皮肉之苦后,分付了一番,过了两日,就将他们放了回去。而这两个日寇将给京都的日寇守军带去一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消息,织田信长地主力在神户被明军全歼了!
当然,这消息是严广儒炮制出来的。在放走了这两个日寇之后。
严广儒也下令步兵做好了攻城的准备。他也想好了,这一招管用最好。
到时候日寇主动投降,省了不少的麻烦。如果不管用,那就强攻,就算付出点代价。也必须要在今日之内打下京都!
这一招确实收到了效果。当京都的日寇守将听闻织田信长大军被全歼,连织田信长都失踪的消息之后,心里大骇不已。接着,明军大军压城,攻城站迫在眉睫。在他看来。明军等的也正是这一消息,织田信长地主力被歼灭之后,明军已无后顾之忧,所以可以集中兵力攻城。
日寇守将三思之后,终于做出了一个将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决定:投降!在日本历史上,这个不知名地日寇将领(明史,日本史中都无记载,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句是个普通的军官而已。还不是将军)的决定引起了很大地争论。有人认为,他如果再坚持守上几日,把消息送给织田信长的话,那么神户一战的结果就将完全不一样,到时候明军的计划就将完全失败。同样的,也有人认为,他投降与否其实并没有太大地关系,以当时明军队实力来讲,打下京都是不成任何问题的。当然,也正是这名日寇的将领选择了投降,这才没有让京都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不过后来还是避免不了的被明军炸成了废墟),保持了日本的首都,不然的话,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城市就将彻底的从地球上消失了!
日寇主动投降,严广儒松了口气,立即派兵入城,收缴了日寇武装。而此时,朱祁钰严禁滥杀无辜地命令也早就传了过来,严广儒自然不敢乱杀一人,将日寇,以及城内的日本人都集中看管了起来。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去通知陈懋,邓茂,以及卫平,报告占领京都的消息。
只不过,此时神户已经被彻底围困,严广儒派出的军官没有能够直接进入神户,而是在海边绕了一圈,找到了李舜臣的舰队,这才让李舜臣把消息带给了卫平。也正是如此,明军占领京都的消息晚了几个时辰送到卫平这边来。当卫平接到消息的时候,织田信长也已经从那些偷偷逃出京都,不肯向明军投降的日寇那里得知了京都沦陷的消息。
织田信长此时是没有选择的。他一直认为明军的步兵军都集中在神户,现在他也认识到这个判断错了。明军还有一支强大的步兵军集中在了京都附近。现在京都已经沦陷,如果这支步兵军以最快的速度南下的话,他就将遭到夹击。无奈之下,织田信长只能撤出神户地区,返回大阪,并且一路退到了奈良城,准备在这里固守。另外,织田信长也没有忘记通知在福知山坚守的明智光秀,让他也撤退到亥贺一线,在若荚湾与琵琶湖之间组建新的防线。
可以说,陈懋这次组织的战役进攻打得非常漂亮。除了陈懋的部署得当之外,各部的奋力战斗也是关键中的关键。而这其中,第三军与第二军是功劳最大的两支部队。而对卫平来说,正因为第三军在神户一战中表现非常突出,不但攻破了神户,而且还在城外挡住了日寇十多万大军的围攻,才导致织田信长误认为明军的重点是在福知山一神户防线,而忽略了京都方向上的防御,为第六军创造了机会。
同样的,第二军的顽强阻击,为第三军攻克神户创造了机会,如无第二军的顽强阻击,两万多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战果,那么第三军不但无法攻克神户,还将遭到日寇的前后夹击,必然遭受彻底的失败。
相对而言,第一军在北面缠住了福知山的四万多日寇,第六军攻占京都,虽然也都意义重大,为完成进攻战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其在战场上的表现也绝对没有第三军与第二军这么抢眼了!
明军取得胜利的另外一大关键就是陈懋对战局的准确判断,对己方军队的了解,以及做出的完整的战役部署。当陈懋决定让第三军在神户独挑大梁的时候,卫平都有点担心第三军能否稳住阵脚,不过,他最后做到了,而且从始至终,陈懋都没有向卫平增添一兵一足,即使是在神户战斗最危急的时刻,陈懋也就最多让李舜臣的舰队去支援卫平,而没有把第六军派往神户战场。光是这点胆识,以及魄力,恐怕就不是多少将军能够具备的了。
另外,陈懋对第二军的重用,也在战役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陈豫在得到了重用之后,并没有辜负这个老上级的期望,虽然第二军损失大半人马,但是最后仍然完成了战役任务,成功的拖延了日寇主力的进军步伐!
如果说,第三军在神户的进攻是一击钩拳,命中了日寇的软肋的话,那么第六军在京都的进攻则是一击又重又沉的直拳,直接打在了日寇的要害之上,就连朱祁钰在听闻第六军顺利占领了京都之后,都兴奋得跳了起来。而明军这一路打出的组合拳,让日寇应接不暇,即使是织田信长都没能准确的判断出明军重拳的方向,更无从谈起进行防御了!
这一战,明军的损失也不小,是在整个东征战争中,仅次于马关防御战与今市城攻防战之后的,损失第三大的战役。参战的四个军,一共损失人马四万余人,其中第二军的损失最为惨重,全军减员大半,而第三军的损失也不小,伤亡官兵近两万人。经过这一战之后,西路大军的能力也发挥到了极限,再也无力在短时间之内组织大规模的进攻了,只能在奈良到敦贺一线与日寇对峙。甚至可以说,这是西路大军在此次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七节 日本的雪
朱祁钰在江户城耐心的等待了一个多月,结果他除了等到新增援的第三集团军,补充给第四军与第五军的兵力之外,还等到了四样东西。
一是西路大军的战报。这是与增援部队同时到达的。而当朱祁钰得知西路大军已经占领了京都,而且与日寇西军在整条防线上对峙之后,朱祁钰大喜过望,甚至把西路大军的惨痛损失抛到了脑后。陈懋果然没有辜负他的重望,在登陆日本两个多月之后,就一路打到了京都,而且占领了这座有着重要政治意义的城市。显然,这将是整个东征战争中的转折点。
二是西军在东面战线上的军事情报,这是朱祁钰派出去的“特工”
送来的一份相当重要的情报。如同朱祁钰所判断的一样,日寇的主力都集中到了西线战场上去,只在信浓国留下了部分防御部队,只有数万而而已。显然,这也是朱祁钰希望看到的事情。
三是东军统率上杉谦信送来的消息。上杉谦信已经查出了东军的叛徒,虽然没有告诉朱祁钰这个叛徒是谁,不过上杉谦信派来信使,表示希望与明军进行全面合作,甚至愿意将天皇交给明军,与明军配合进攻西军。
最后一样,就是日本这一年的第一场大雪。与往年不同,日本今年的雪来得迟了一点,不过却很大。雪足足下了三天三夜,整个江户城都被白色所笼罩了。而本州岛其他的区的情况也差不多,很多地方都下了雪。信浓国也一样,大雪下了好几日,整个大地都变成白色的了。而这也宣告了日本最寒冷的时期到来了!
在关于是马上向西军进攻,还是等到开春之后再继续进攻的问题上。朱祁钰,以及他手下的将军产生了分歧。
以罗国栋,卫广,梁岳等为代表地将军认为应该等到开春之后再发动进攻。毕竟,第四军与第五军才恢复战斗力,新到达的兵员还没有熟悉日本的作战环境,且都需要与新地指挥官进行磨合。另外,第三集团军的三个军本身就是新组建的部队,官兵素质不如第一批组建的两个集团军,更需要适应在日本的作战环境。而不应该盲目的发动进攻。
相反,以田宗为代表的新入日作战地将军则认为。应该趁着日寇西军在西线战场上疲于奔命,应付西路大军,另外,明军增援部队到达的有利机会。立即发动进攻。当然,田宗他们还有一点自私地想法。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已经在日本打了几个月了,好处捞了不少,特别是运回去的战利品堆积如山,这场战争打完。恐怕这两个集团军的所有将士都将成大富翁了,而随着京都落入明军之手,战争显然拖不了多少时间了。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让第三集团军抓紧时间捞点好处的话,那坐了一个多月地船,长途航行几千里,那不就变得没有了多少意义了吗?而且,他们这些第三集团军的将军以后恐怕都得在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的将军面前低着头做人了!
对于两派将军所持的观点。以及他们的想法,朱祁钰自然心知肚白。不过,双方地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这让朱祁钰感到有点为难了,因为在到底是立即发动进攻,还是拖到开春之后再打,连朱祁钰都没有做出决定。
“陛下,所谓士气可鼓不可泄。现在西路大军才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且援军已经到达,我军士气大振,日寇则受到了严重打击,如果再拖上几个月的话,恐怕我们就难以迅速的战胜日寇了!”田宗的态度很强硬,他是第三集团军的代理司令官,而第三集团军的挂命司令官祖百龄现在还在塞外带着蒙古骑兵作战呢。“这次,日寇元气大伤,且东面地日寇也在等着进攻,如果我们一鼓作气的打败日寇西军部队,控制本州岛大部分地区,到时候,再转身对付日寇东军,那就容易得多了!”
“田将军,难道你认为日寇东军就没有想到过这一点吗?”卫广年轻气盛,自然不会轻易让步,“日寇东军虽然表示愿意与我军合作,可现在都没有见到他们的进攻准备。很明显的,日寇东军是要利用我军打击日寇西军,到时候他们可坐收渔翁之利,而我军则成了别人手上的武器,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吗?”
“卫将军,你这不免就有点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了吧?”海涛是第三集团军第八军的军长,虽然他也是年轻将领,可以往一直没有太多的发挥机会,这次,他自然是铁定了跟着田宗干,要抓住机会好好表现一下自己。“日寇虽有利用我军之心,不过,现在我军已经集中了五个军,外加近卫军共十六万的兵力,在兵力上已经超过了西路大军。如果,我们还没有信心战胜日寇的话,那不是给西路大军的将士们看笑话了吗?”
“海将军,我认为,作为军人,面子事小,国家事大,如果就因为担心给别人看笑话而要冒险作战的话,这就太不值得了!”罗国栋开口了,他的话语显然比卫广更有条理,而且针对性更为明确。“现在,我军储备的作战物资仅够使用三个月左右。而且,于大人也已经来信,明年秋收之前,国内已经无法筹集到更多的军粮了。虽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从海外购买粮草来支持这场战争,不过,我们又有多少力量来支持进攻呢?皇上的意思是,以战养战,用日寇种出来的粮草维持这场战争。
所以,我认为,要进攻,最好等到明年春耕之后!”
“那时候的话,我们剩下的粮草只能坚持一个月而已,这不就更窘迫了吗?”第九军军长张国涛开口了。他是郭登的嫡系,虽然郭登在朱祁钰的手里一直没有受到重用,不过郭登却将张国涛这个年轻人介绍给了朱祁钰,被朱祁钰任命为了第九军军长。还给了个中将衔。此人虽绅午轻,不过很是沉稳,冷静。“虽然我们的中心思想是以战养战。可是,要到明年秋收,仍然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我认为,应该抢在春耕之前,抢占更多地土地,以扩大屯田的范围。这样明年就能收到更多的粮食。”
只剩下梁岳一个人没有发现了,他眨了两下眼皮。很直接地说道:
“我没有什么意见,看皇上的决定吧!”
这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坐在最前面的朱祁钰身上。朱祁钰心里苦笑了一下,起身说道:“各位的话都有道理。不过我认为,在开春之前,必须发动一次进攻。虽然,东军有利用我军之嫌,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放弃了进攻的机会。另外。西进计戈我们也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现在西路大军已经攻占了京都城,我们就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打通连接京都地陆上通道,完成进军京都的计划。到时候,才能够实施我们最后地战略计划!不过,今天,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个问题,今天是除夕夜。大家都好好放松一下吧。我已经让金英安排下去了,各位将军,去年的今日,我们是在朝鲜战场上度过的,前年的今日,我们是在蒙古大草原上度过地,如果作战行动一切顺利的话,那么明年的今日,我们都可以回家过除夕夜了!”
其实,在朱祁钰之前,除夕夜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日子,当时大明百姓最重要的节气是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以及元宵节。而正是朱祁钰地到来,宣布除夕夜为皇族节假日,全国管员,工人都放假之后,除夕夜的节日味道才浓重了许多。经过这几年的普及,很多人也接受了这个节日。而对这些身在异乡作战的明军官兵来说,思想之情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朱祁钰提前十多天就把除夕夜的庆祝工作安排了下去,由内侍总管金英全权负责。除了高级将领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之外,全军官兵也都领到了一份他们意想不到的礼物--家书!
这是朱祁钰委托于谦办的另外一件事情,让于谦派了上千名中央官员,以及成千上万的地方官员去探访东征将士的家属,让这些官兵家属都写了封家书过来。如果有不会写字的话,那就由官员代劳。当然,这些家书的主要内容是一样的,都是说帝国政府怎么好,官兵家里的生活情况改善了许多,政府又减少了赋税,而且新开垦的荒地都属于自家的,甚至一些地方政府还为他们送去了耕牛等等。而他们送回去的战利品也都已经收到了。反正,主要内容都是说家里生活无忧,让官兵在前线安心作战,多多杀敌,报效国家,不用为亲人担心的事情!
显然,这么一封书信的价值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说白了,明帝国军人拼死杀敌,报效祖国是为了什么?荣誉?财富?恐怕这些都不是,对绝大部分的官兵来说,他们求的只是亲人的安定生活,求的只是,自己在洒汗流血的时候,自己的家人能够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已!
除了这些家书之外,明军官兵每人都还收到了一份由政府办法的奖品。其中,所有在战斗中负伤的官兵都得到了一枚铜制的勋章,而这就是后来帝国“优异服役勋章”的前身。虽然,这枚勋章本身的价值并不大,不过却表达了帝国对这些将士的关心,以及对将士所做出的贡献的认同。另外,那些作战勇猛,杀敌较多的军人则多得到了一枚银制勋章,这就是后来“帝国优秀军人勋章”的前身。这更是对军人功劳的认同,也激励了更多的军人奋勇杀敌。只有很少一部分官兵获得了朱祁钰亲自颁发的金制勋章,这是后来“帝国功勋将士勋章”的前身,而得到了这些勋章的军人,都得到了提拔,至少都加了一级军衔!
朱祁钰也通过这些事情认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加强军队宣传的重要性。家书,慰问品,勋章这些都是宣传的手段而已。而且,宣传不仅仅是针对帝国军队内部的宣传,还可以针对敌人进行宣传。如果宣传做得好的话,那么就将是帝国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而且还能够更有效的打击敌人的士气!
后来,朱祁钰委托于谦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帝国宣传局,专门负责宣传工作。而在前线,他也组织了一支宣传部队,主要是由一些文才比较好,且头脑灵活的近卫军军官,以及投效了大明的日本伪军组成的。而这支战地宣传队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那些明军控制区内的日本人中间宣扬大明的好处,大明军队强悍的作战能力,以及前线取得的重大胜利,一方面打击这些日寇的信心,彻底的瓦解他们的抵抗思想,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做大明的奴隶!
明军的庆祝活动搞了三天,到了正月初三的时候,朱祁钰宣布了新的作战命令--信浓国,开始西进作战行动!
这次的作战行动,朱祁钰以新到达的第三集团军为主力,留下第四军守卫江户,并且组织人力扩大江户城,建设江户港。另外,以第五军为游击部队,负责镇守水户,黑矶,今市三地,并且在高崎方向上与日寇西军部队进行游击作战,防止日寇西军部队从此地突破,威胁到关东平原。另外,委任朝鲜将军朴则俊为殿后大将军,负责为进攻的明军提供后勤保障与支援。
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朱祁钰就带着近卫军,以及第三集团军从江户出发了,一路直奔相模原,目标直指甲斐与信浓两国。显然,这次朱祁钰再也不会犯今市城的错误了,他没有分兵几处,而是将第三集团军集中在了一起使用,要用泰山压顶之势彻底的打败西军,完成占领本州岛西部的作战任务,为最终获得东征作战的胜利奠定基础。不过,朱祁钰并没有认识到,他将再次面临一个强大的敌人,一个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齐名的日本将军!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八节 甲斐之虎
大军刚到达相模原北面的立川时,朱祁钰收到了敌后情报人员送来的消息,立即就让大军停了下来,暂时停止了前进。
“可以确定到达青梅的日寇军队主帅是武田信玄?”
“禀报陛下,这千真万确,我们还抓了几个日寇的武士,他们都是武田信玄的手下!”
朱祁钰挥了挥手,让金英带着这名近卫军军官出去休息,领赏之后,他也沉默了下来。武田信玄是谁,朱祁钰比其他人要清楚得多,一个能够与上杉谦信对抗,且不落下风的日寇将领,绝不是好惹的!
“陛下,这武田信玄是谁?”田宗刚到日本,当然对日本战场的情况了解得不多。
朱祁钰苦笑了一下,将低着头站在一边的顺行长叫了过来。“小顺子,你给各位将军介绍一下这个日寇大将吧!”
顺行长微微的颤抖了一下,用一种带有敬佩,更带有不安的语气把武田信玄的基本情况说了出来。这武田信玄外号甲斐之虎,相对应的正是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虽然,武田信玄名义上归属西军,不过,武田并没有向织田信长表示忠诚,而且他所控制的甲斐国也从来就没有被织田信长控制过。表面上,武田信玄是西军的重要将领,不过,他却是独立于织田信长之外的将军,并且控制了甲斐,信浓,相模三国,在东西军之间起到了缓冲作用。
与擅长进攻,奇袭的上杉谦信不一样,武田信玄的战术更侧重于防御,而且稳重。如果说武田信玄是以正兵作战的话,那上杉谦信就是以奇兵为主。在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打过的几次战役中。武田信玄都竭力避免与上杉谦信发生正面冲突,尽量不与上杉谦信进行大规模的会战,而是通过消耗敌人的粮草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只有在川中岛会战中,上杉谦信以劣势之兵发动突击,迫使武田信玄与其会战,结果,武田信玄不得不撤兵,以避免上杉谦信的锋芒。显然,这样一个非常擅长防御作战,擅长整体作战的对手绝对非常难以应付!
“看来。这武田信玄并不简单!”张国涛听得最认真,“他应该非常擅长打持久战。而这正是我们这次进军最要避免的事情。陛下,我认为应该暂缓进军,在找到对付武田信玄的办法之前,才继续进攻!”
朱祁钰苦笑了一下。并没有立即回答。显然,织田信长能够放心的将主力放到西线战场上,正是有武田信玄在东面帮他守着后门,而不用担心明军能够突破武田信玄控制的甲斐与信浓两国,也就不用担心西军的东面防线了。显然。上杉谦信在这时候倒向明军,并且鼓动明军西进,也正是这个原因。如果明军能够干掉武田信玄的话,那上杉谦信必然跟着上来抢战果,如果明军打不过武田信玄的话,那上杉谦信就可以落井下石,趁机占领明军控制的关东平原,这两个结果对东军都大有好处。上杉谦信当然愿意看到明军与武田信玄硬拼了!
在明白了这层道理之后,朱祁钰的担心就更重了。可是,到了这一步,不拼行吗?如果此时撤回去,明军士气不说,如果武田信玄趁机杀过来,明军就将让武田大军杀入关东平原,到时候江户就将直接面对日寇的攻击,结果可想而知!
“陛下,我看不用顾虑这武田信玄,既然他屯兵青梅,那我们就加速前进,趁其立足未稳之机,将其一举击溃,然后全速西进!”
朱祁钰看了发言的海涛一眼,苦笑了一下,显然,年轻人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眼里根本就没有强大的敌人,可是武田信玄不强大吗?
“陛下……”田宗打住了有点激动的海涛,“武田信玄虽为日寇大将,不过,我们并不用对其感到害怕。既然武田屯兵青梅,我们有三个选择。一是北上,直接与武田军决战,不过,这一计划风险很大,武田军完全可以利用甲斐与信浓的庞大纵深,层层抵抗,拖延我军的进军速度。二是,我军绕过青梅,直扑甲府,夺取甲斐的首府,打击武田信玄的老家,迫使武田信玄回军救援甲府。不过,武田信玄不见得会上当。
而且,这样一来,我军的大后方也将暴露在武田大军的威胁之下,到时候,如果武田军放弃甲府不顾,袭击我军后方的话,那么问题依然严重。最后一种办法,就是南下,先攻打相模,在相模国建立基地之后,再寻通道北上,从两个方向上夹击武田军!”
听完田宗的分析,朱祁钰慢慢的点了点头,说道:“南下策略最有可行性。而且在占领了相模国之后,还可以及时扩大我军的控制范围,到时候,即使我军西进受挫,也就足够的资本跟日寇耗下去。不过,这一进军计划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
田宗苦笑了一下,显然他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了,而其他两人则没有立即反应过来。
朱祁钰看了海涛与张国涛一眼,长出了口气,说道:“问题就是,在大军南下的时候,必须要有人能够在北面挡住青梅的武田军。如果我军南下,武田信玄必然对我军后方发动进攻,借日寇在相模固守的机会,对我军实施夹击。所以,我军必须要有一支部队在北面驻防,挡住武田大军,至少,要在我军打下相模国之前,成功的挡住武田军的进攻!”
这时候,海涛与张国涛也沉默了下来,而且几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海涛的身上。第三集团军的建制与第二集团军差不多,是两个步兵军加一个骑兵军。而张国涛因为在郭登手下守卫大同的时候,一直是骑兵部队的将军,所以他的第九军是骑兵军,而田宗与海涛都是神机营的将军,他们的军为步兵军。这次。田宗显然要跟随朱祁钰南下攻打相模国,而张国涛的骑兵军又不可能担当起防御的任务,也就只有海涛的第八军有这个能力了。
“陛下……”正在海涛要表态的时候。一旁的顺行长小声地说了一句“陛下万不可轻视相模国的大将北条氏康!”
朱祁钰一愣,开始还没有想起这北条氏康是何人,不过,他这一愣立即就想了起来。“是不是外号叫相模的狮子的那个北条?”
顺行长点了点头,说道:“北条氏康外号‘相模的狮子’,当年原本属于西军阵营。不过与上杉谦信一直不和,也正因为北条氏康投靠了武田信玄。结果导致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之间爆发战争。而这北条氏康本身就是一员猛将,虽然在用军方面还比不上武田与上杉两人,不过在勇猛方面,北条氏康绝对是三人中的第一。就连上杉谦信都要让他三分!”
朱祁钰苦笑了起来,这“狮子”的外号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这北条氏康能够挡住上杉谦信的进攻,后来不得不投奔武田信玄,利用武田信玄的力量对抗上杉谦信。光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北条氏康的脑袋也不像顺行长所说的那么笨。至于这“狮子”的勇猛,也肯定不是吹出来的,不然怎么配得起这一外号?
“陛下,难道我们就怕了这些日寇吗?”海涛很是不服气,一个武田信玄让皇帝犹豫不决,现在又跳出个北条氏康出来,难道就应该害怕吗?
朱祁钰多看了海涛一眼。想说点什么,不过还是忍住了,沉思一阵后,朱祁钰说道:“显然,这次武田信玄领兵进驻青梅,目的就是要从侧翼威胁我军,让我军不敢轻易南下攻打相模国,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武田信玄用兵谨慎,而且已经洞察了我军的意图。很明显,如果我军进攻相模国,攻打相模原的话,那么只要北条氏康能够在相模原守上一两个月,那我们不仅西进的计划将彻底失败,而且这时间一拖久,就给武田信玄很大的机会,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包围行动,结果……”
朱祁钰苦笑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
“那么,我们就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下相模原!”
朱祁钰摇了摇头,看了眼顺行长,让顺行长出来说明一下相模原这座城市的情况。
“陛下,当年上杉谦信围攻相模原数月,都没有能够破城,结果粮尽,且将士斗志消磨,不得不撤军,还差点被武田信玄打了个措手不及!”
朱祁钰压了压手,站起来说道:“探子也送来了消息,相模原的情况与好几座日寇的坚城都非常相似。你们也应该听说过津山城的情况了,如果不是严广儒将军发现了该城的死穴,恐怕第六军与第二军围攻津山城数月都不会有任何的结果。而相模原虽并非背山而城,不过其艰险程度并不在津山城之下。就算我们集中了第三集田军的所有兵力,恐怕都难以一鼓作气的打下相模原!”
“陛下,重视敌人没错,可是……”
“海涛将军,我明白你的意思!”朱祁钰转过了身来,“攻打相模原是肯定的,不过,我们却要找个好办法将相模原打下来,而不能被拖在这里!”
“陛下,那就让第七军先去探下情况吧!”
见到田宗也要争功,朱祁钰笑了出来。“田将军,这事急不来。
而且,打先锋,怎么也是张将军的第九军吧?第七军可是主力部队,能不能打下相模原,就要看第七军的表现了!”
田宗点了点头,不多说什么了,他也很清楚,皇帝将最难啃的骨头留给了他,第七军自然不能先消耗掉了锐气与精力。
“海涛!”朱祁钰没有多说,做出了决定之后,立即就开始做战役部署,“第八军留守立川,负责守卫我军补给线,并且对付青梅的武田军,绝不能后退半步,就算是拼光了,也要留在立川,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