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城内日寇粮草有多少?”
陈豫一惊,问道:“严兄,你准备围而不攻?”
严广儒点了点头:“如果日寇粮草不足的话,那我们就围而不攻,等其自败!”
陈豫思考了一阵,然后摇了摇头:“这个办法行不通。首先,我们不知道日寇到底能坚持多久。其次,邓茂那边虽然现在很是风光,不过第一军孤军作战,且深入敌寇后方,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打下津山城,为邓茂提供支援的话,他也坚持不了多久。恐怕,现在日寇正在组织兵力,准备围剿邓茂。而只要第一军的屏障崩溃,那我们围困津山城将没有任何意义!”
严广儒苦笑了一下,长出口气后,说道:“看来,我们得想个办法迅速打下津山。这样吧,明日我们去附近转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攻城的办法!”
两人也不多说,分头去休息。再坚固的城市都有破绽,而能不能攻克津山,就要看能不能找到津山城的破绽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三十九节 活埋津山
第二日一早,严广儒,陈豫两人带着一队侍卫,从城市东南面,瀑布下的溪流开始,绕着津山城勘察附近的地形,寻找津山城防御的缺口。不过一路下来,两人都有点失望。当初,日寇在建造这座城市的时候,肯定充分地考虑到了周围的地理条件,充分地利用了所有有利因素,才搞出了这座变态的城堡来!
中午两人来到了城市北面的悬崖上。悬崖顶端是一块不算小的平地,大概能够让上万人驻扎吧,而通到崖顶的道路就只有一条。悬崖的东面就是瀑布上的那条山涧小溪,水面不宽,不过水流很是湍急,这是山间河流的特点。
两人在悬崖上停了下来。严广儒走到了悬崖边上,向下面的津山城看去,他都觉得有点头晕,悬崖的高度至少有五十丈!
“严兄,别看了,我已经派人试过了,从这个方向根本就无法对津山城形成威胁!”陈豫走到了严广儒的旁边,“津山城北面有一条隔离地带,就算我们用火炮从这个方向发射炮弹,都无法对津山城构成多大的威胁。而且,你也看到了,这上山的路就一条,而且非常狭窄,火炮根本就上不来。我们甚至无法在这上面建造弩炮,树木都被日寇给砍光了!”
严广儒退了回来,沉思了一会,说道:“那能不能让我们的人从这上面下去?”
“用绳索滑下去?”陈豫立即苦笑了起来,“严兄,这五十多丈的高度,可不是那么容易下去的?而且,就算下去了,我们的人员也极为分散,到时候必然遭到日寇围攻,凶多吉少。而且,在下滑的过程中,兵卒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如果日寇有足够的弓箭手的话,那就是去送死!”
“如果半夜进行呢?”
“严兄,日寇夜里在这边点了几十堆的篝火,将整个悬崖都照得雪亮,他们必然会认识到这个问题,恐怕夜里守在下面的日寇更多!”
这下严广儒也没有办法了。他有点气恼的跺了小脚,地上腾起了一股灰尘。严广儒一愣,突然想到了什么:“陈将军,这悬崖上都是岩石?”
“对,都是岩石!”
“不会这座山都是岩石吧?”严广儒又狠狠地在地上跺了几脚。
“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上面全是岩石,非常坚硬,很难以凿开,根本无法用来做弩炮的炮弹!”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严广儒笑了起来,招手把一名侍卫叫了过来,“立即去找几个做过石匠的官兵过来。让他们带上工具,看看能不能在这上面凿几个洞出来!”
陈豫有点不解地看着严广儒,凿几个洞就能打败日寇了?而且,就算能够把岩石凿开,制造一些弩炮的炮弹,可是,这又有多大的作用?
严广儒没有理会陈豫,沿着悬崖边上就走了起来。在他绕着悬崖走了一圈之后,那名侍卫也带着五名士兵赶了过来,这五人都是石匠出身,以往行军打仗的时候,他们都是负责建造营地的,所以石匠的工具都带在了身边。
“你们在这上面找一下,看看能不能凿出几个洞来!另外,凿深一下,看看岩石下面有没有泥土!”
五个士兵也不多问,立即就干了起来,分头寻找岩层比较薄的地方去了。
这时候,陈豫走了上来,问道:“严兄,做这些有什么用?”
严广儒笑了起来,说道:“等下你就知道了,日寇肯定没有仔细探测过这座山的情况,如果这座上不是完全由坚固的岩石构成的话,那我们就有机会不用一兵一卒攻克津山城,到时候,日寇将一个不留!”
“什么意思?”陈豫还是不甘心。
“耐心点吧,等下就有结果了!”
等了一个时辰,那五个士兵在地上打了几十个洞,摸清了崖顶的情况。
“将军,这上面的岩石并不是整块的,是拼接而成,南面这一块最大,而且是一整块,中间有一些泥土,不过并不是很多!”
严广儒点了点头,沉思了一阵,说道:“你们继续打洞,沿着这块岩石的边缘,每一尺打一个深丈,粗两寸的洞,必须要在三日之内完成,如果人手不够,你们就下去找人来帮忙!”
陈豫走了上来,很是不解地看着严广儒。
“陈将军,稍微再耐心一点!”严广儒笑了笑,招手把一名侍卫叫了过来,“去抽调一千官兵过来,让他们都带上水桶,就是平时取水的那种大桶,每人一个,三日之内,每人每天都要将一万桶水泼到悬崖顶上,然后才能休息,明白吗?”
“是!”侍卫也是不解,不过还是按照命令去做了。
这时候,严广儒才将陈豫拉到了一边,说道:“陈将军,如果这一大块岩石砸下去的话,那津山城会是个什么样子?”
陈豫一惊:“恐怕津山城就不会存在了,可是,有什么办法让这块岩石掉下去?就算把我们的人力都利用起来,也推不动啊!”
严广儒笑了:“用人推?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手里有更强大的力量!走吧,我们先下去休息,这三日,必须要吸引住日寇的注意力,不能让他们警觉到悬崖顶上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的炮兵再热下身吧,也许,他们没有机会在攻城作战中发挥作用了!”
回去之后,严广儒又安排了两件事情。一是让炮兵准备了数千根炸药棒。这些炸药棒其实就是用牛皮纸将炮弹里的炸药包裹起来,然后在上面接上一跟引火线。这些炸药棒长约三尺,粗约两寸。然后他又让人准备了几千条长短,粗细一致的引火线。为了保证这几千条的引火线的燃烧速度一样快,炮兵做了多次实验,最终确定了制造方法。
接下来的三日,第六军的炮兵一直在骚扰着城内的日寇,同时,第六军的步兵也在城外列阵,做出随时要攻城的样子来。而第二军的骑兵则不时地在战场上出现,而且都是以冲锋队形出现的,仿佛只要津山城的城墙一塌,明军骑兵就要冲杀进来!为了做得更“逼真”一点,严广腼甚至组织人手建造了一大批的旱桥,准备用在城外的护城河上。显然,日寇都非常紧张。一时之间,也难以发现明军中少了一部分人。要从几万人中发现少了一千多人,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日下来,明军炮弹打了不少,可并没有对津山城构成多少威胁,而日寇的弩炮也忙了三日。结果也是一样,并没有对明军构成多大的威胁。这日一早,严广儒接到了消息,立即就将第六军的指挥工作交给了副军长负责,而他则叫上陈豫,去了悬崖顶上。陈豫也是抱着看戏的心情去的,他根本就无法相信严广儒能在悬崖顶上搞出什么名堂来。当然,陈豫也让他的骑兵集中在了城外,如果严广儒这边没有收获的话,那么就只能硬攻了,就算损失大一点,那也得把津山城给打下来!
来到悬崖顶上,严广儒先是检查了一下情况,表彰了那一千多忙了三日的官兵,让他们先退到一边去休息了。
“将军,炮兵运送炸药上来了!”
严广儒朝山路上看了一眼,两千多炮兵正背着他们准备好的炸药棒,以及引火索朝悬崖顶上赶了过来。
“陈将军,我们就好好看戏吧,今天是津山城日寇的末日!”
陈豫当然是想看戏。虽然,他知道严广儒在守卫开平的时候,也用了很多奇怪的办法,让蒙古人吃了很多大亏。不过,这次,他还真不相信,严广儒能够这么轻易地就干掉津山城内的日寇。当年,织田信长可是用了十多倍的兵力,打了半年,都没有打下津山城呢!
很快,炮兵就赶了上来,率领他们的军官也早就接到了命令,立即就开始将那些炸药棒插入已经凿好的洞里面,接好引火索之后,再用木塞塞死,最后将引火索连接了起来。这些引火索以一百根为一股,每股都连接到了悬崖的北面。而几十名侍卫已经在此等着了。
花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这些炸药棒才全部装好。接着,炮兵退到了后面,严广儒也来到了悬崖北面,那一千多名提着水桶的官兵则早就已经离开了。
“陈将军,你来动手吧!”
陈豫尴尬的笑了一下,说道:“严兄,还是你来吧,这可是你的杰作!”
严广儒笑了笑,也不客气,从一名侍卫手里接过了火把之后,他朝两侧的侍卫点了点头,那几十名侍卫也纷纷做好了准备。在严厂儒用火把点着了引火索的同时,几十名侍卫也同时点着了他们面前的那一股引火索。
顿时,悬崖上冒起了一股股青烟,这些引火索都是由火药制造的,燃烧的速度很快,当然,产生的烟雾也都很大,同时还发出了“嘶嘶”声。
“全体退后!”
在侍卫军官的命令下,所有人都向后面退了几步,严广儒与陈豫也不例外,两人都退后了好几步,不过,还是站在了其他官兵的前面。当这几十股引火索全部燃尽之后,悬崖顶上突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陈豫有点吃惊地看了严广儒一眼,这就完了?正当陈豫要问出来的时候,突然,他感到脚下一阵,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急促的,猛烈的震动。当爆炸声传来的时候,悬崖上腾起了巨大的灰尘与碎石块。这下,陈豫更加惊讶了,因为,他感到脚下的大地正在移动,在缓慢的移动!
“退后,退后!”
所有人再次退后,脚下猛烈的震动停止了下来,接着,陈豫明显的看到,他前面的那块巨大的岩石正在滑动,虽然速度很慢,不过,这确实是在滑动!
严广儒此时也屏住了呼吸,他有点后悔,用的炸药还是少了一点,如果每半尺就安排一根炸药棒的话,那么这场大爆炸之后,这整块岩石都将飞出去!不过,严广儒幸好没有这么做,因为,这么做的效果绝对不会太好!
随着这块巨大的岩石开始向悬崖下滑动,周围很多小一点的岩石也都带动了。到最后,严广儒他们不得不迅速地退到了山路上,然后撤到了悬崖的半山腰上。还好,他们跑得够快,不然就给日寇陪葬了。
当整块巨大的岩石,带着周围成千上万块小一点的岩石从悬崖上滚落下去,当更多的,已经被水泡得松软了的泥土被夹带着一起冲下去的时候,日寇的末日来临了。这场巨大的人造泥石流,将彻底地埋葬津山城内的所有日寇!
其实,这就是最原始的爆破,严广儒当时只是将其用到了军事上,而后来也正是受到了这次爆破的启发,极大的提高了帝国的矿山开采水平,并且出现了完善的爆破学,另外还带动了力学,化学,特别是猛炸药的研究与发展!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也正是这次爆破,让几乎坚不可摧的津山城被彻底的埋葬了!
数十万吨的岩石夹着数百万吨的泥土从几十丈的高处冲下来的时候,日寇没有任何的机会逃跑。而当时,正在南面城墙上观察战场情况的明智光秀反应最快,当他一发现悬崖上的异动时,明智光秀立即朝东面的瀑布冲去,也就在泥石流爆发的时候,明智光秀跃身跳入了瀑布下的深潭,然后顺着溪流漂流了十多里,才在一处森林里上岸,十多日后,狼狈不堪的只身逃回了京都城,当然,逃回去之后,明智光秀的日子也不会很好过!
城内的日寇绝大部分被活埋,只有很少一部分南面城墙上的日寇反应迅速,从城墙上跳了下来,结果,不是摔死,就是被明军的炮火给炸死!这股巨大的泥石流淹埋了津山城之后,一路又冲垮了南面的城墙,最后才在护城河边停了下来,不然的话,护城河对岸的明军也完蛋了!
明军也是惊讶不已,这是一股多么庞大的力量啊,相比起来,明军的那点火力又算得了什么呢?后来,明军并没有挖掘津山城,日本也没有挖掘这座城市,甚至连历史都忘记了这座城市,直到数百年之后,一支日本的地质勘探队利用先进的设备才发现了被埋在地下的津山城!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节 日寇防线
攻克津山城之后,本州岛的局面被完全打开。此时,第三军也已经恢复战斗力,卫平率着三万多兵马赶过来的时候,第六军正在向生野前进,而第二军已经冲到前面,与第一军配合向福知山挺进。
福知山是日本京都的门户,也是京都前的最后一道防御屏障。当明智光秀在津山城坚持的时候,织田信长则全力在福知山到神户一线建立防御屏障。显然,明智光秀在津山城的坚持是有很重要意义的,正因为津山城没有攻克,明军无法全速挺进,也就无法威胁到福知山,不然的话,在织田信长的防御工作准备完成之前,明军杀到的话,那京都必然沦陷!
也就是在这里,明军西路大军与日寇展开了第二次血战,一次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比马关城防御战还要血腥的战斗。马关城防御战不过是一点的战斗,而福知山-神户战役,则是明军与日寇西军之间的决战,一次将要彻底决定双方在本州岛战场上局面与命运的决战!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才显示出了双方将领的厉害之处。这织田信长能统治西军,能收服丰臣秀吉,明智光秀这些大将,绝非庸碌之人。马关城一战,织田信长功亏一篑,在最后关头被赶到的明军援军击溃,如非第二军及时驰援的话,恐怕马关城战役就将是另外一个结果了。而这次,织田信长再次集结庞大的兵力,将西军控制的地区内几乎所有能够拿得起武器的人员都集结了起来!织田信长也要拼命了,如果福知山神户失守,那么西军只能退出京都,结果可想而知!
陈懋也深知福知山-神户的重要性,当时他已经能够随军出征,所以他将前线指挥部转移到了姬路,并且在此指挥明军作战。陈懋到达姬路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第一军与第二军全面出击,利用日寇防线上每一个漏洞,向日寇防线后方渗透。打击日寇后方的运输补给线,并且扰乱日寇的防御部署。
第一军与第二军作为明军最强大的骑兵军(在编制上,远比第五军多),邓茂,陈豫两人又是那种用兵毫无拘束的将领,在接到了陈懋新的命令之后,两人更是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特别是创造才能,冲击日寇在福知山到神户的防线,将战火烧到了日寇的大后方。
邓茂的做法比较简单。他将第一军四个师的骑兵全都分成了团一级的小规模骑兵队,然后将这些骑兵全都放了出去,利用骑兵快速行动,且对补给依赖并不太严重的优点,向日寇的防线发动了冲击。这十多股明军骑兵的任务只有一个,打击日寇后方所有可以打击的目标,包括日寇的运输通道,物资储备地点,兵营。乃至一些防御不太严密的小城镇。邓茂给的任务也是如此,只要能摧毁的,那就全部摧毁,能消灭的,那就全部消灭,绝不给日寇留下任何一样对战争有帮助的东西!
这样一来。邓茂就相当于把一群马蜂放到了日寇的后方。虽然,这些明军小股骑兵难以对日寇的整条防线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不过却能够给日寇增添巨大的麻烦,而且,长此以往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忽略的。第一军官兵也完全秉承邓茂“绝不吃亏”的作战原则,能打就打,不能打,则利用骑兵的速度逃离战场,绝不与日寇进行大规模的会战。显然,这种“麻雀战术”让日寇很是头痛。
织田信长也对这些来去如风,且毫无行动规律可言的明军骑兵厌烦透顶,可是,他并没有任何办法来对付明军骑兵,因为,日寇根本就没有足够的骑兵,另外,明军骑兵也不会去碰钉子,一发现日寇有包围消灭他们的意图,就立即撤回到明军防线一边,根本就不给日寇机会。反之,只要日寇稍微一松懈,这些在防线后方养精蓄锐的明军骑兵则立即出动,再次给日寇增添麻烦!
这种骚扰战,虽然每次战果不大,不过,日积月累下来,那战果就绝对不小了。第一军的行动持续了十多日,各路人马都带回来了不少的战利品,包括足够第一军消耗一个多月的粮草,还有一些日寇的作战物资,有几路骑兵甚至去抢劫了一些小城镇,带了不少年轻的日本女人回来!
邓茂对部下的行动是很满意地。按照军规,粮草不算在战利品之内,所有缴获的粮草都留做军用。虽然,这十多天的行动没有搞到太多的油水,不过却磨练了第一军骑兵打游击战的能力。后来,第一军转战大西北,而他们的游击战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发挥,成为了明军第一游击军!
相反,陈豫这边,他没有跟着邓茂“学习”。陈豫将第二军的四个师分散,以师为单位,而每师有五千到七千人马,然后,四个师分头行动,“专业”抢劫日寇防卫比较严密的粮草营地,攻击日寇比较大的军营,以及打击日寇有军队保护的运粮队。
相比较而言,第二军与第一军的做法相得益彰。如果当时第二军也采取与第一军相同的战术,那么,日后后方的战场上根本就无法容纳这几十股明军骑兵自由活动,结果,必然导致兵力密度过大,骑兵没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被日寇逮住机会,打几次会战,让明军骑兵蒙受惨重损失!
陈豫这一做法的效果也不错,虽然与日寇打了几次硬仗,不过最后都利用骑兵的速度成功撤退,避免了与日寇进行会战。当然,从抢劫成果上来讲,第二军比第一军要好得多。当时,一股第二军的骑兵甚至趁乱抢了织田信长的一批私物,结果,搞了一批质量非常好的武士刀回来,被陈豫当作礼物,送给了很多将军!
十多日下来,第二军官兵也在第一军面前扬眉吐气,这下陈豫有了跟邓茂叫板的本钱。邓茂打的都是小规模战斗,是游击战。而第二军不但歼灭的日寇更多,抢到的物资也更多。当然了,第二军的总体损失也在第一军之上。不过,对陈豫来说,这仍然是值得他骄傲的事情,特别是他把那把抢来的武士刀拿出来炫耀的时候,更是觉得脸上有光。当时,陈豫并不知道这把武士刀的来历,只是觉得很神秘,做工也很精致,这才留了下来。而后来他才知道,这是日本四大宝刀之一的“童子安纲切”,是日本的国刀。后来,这把刀被陈豫献给了朱祁钰,接着就被放在了帝国博物馆展出,成为了朱祁钰时期,帝国军队缴获的最有名气的几件战利品。数百年之后,日本人还念念不忘,要明帝国归还这把宝刀呢!
两大骑兵军在福知山附近杀得日寇手忙脚乱,严重的破坏了织田信长的防御计划,而且,导致织田信长不得不将更多的兵力集中在战线的北端,为明军在神户附近取得战略突破创造了基础条件!
陈懋的计划也正是如此,用两个骑兵军在北面缠住日寇主力,第三军与第六军则强攻神户,从日寇防线南端取得突破!
神户是大阪湾北面的一个重要港口,是织田信长建立的这条防线的最南端。当时,织田信长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了大阪。只在神户留下了一部分牵制兵力。织田信长的计划是很明确的,不与明军的步兵军团进行正面决战,利用大纵深防御来牵制明军的进攻。所以,织田信长将主要的兵力都放到了后方,预备队的数量充足,希望通过增强防御纵深,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来拖垮明军!
这是织田信长在马关战役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明军的步兵军火力极为强大,即使守城的部队手里有重型弩炮,也不可能挡住明军的进攻。在马关一战中,织田信长花大精力搞出了上百架弩炮。结果还是一败涂地,明军的火力优势是日军无法比拟地。那么,要抵消明军步兵军的火力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加大纵深防御,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从这点上来看,织田信长确实是个军事方面的天才!
陈懋当时也明白这一点,不过他的选择并不多。朱祁钰的命令已经送到了,东路大军遭受重创,西路大军就必须要加强攻势,牵制住日寇西军主力,为东路大军的休整与补充赢得时间!如果条件充足的话,陈懋不会花大力气进攻神户。不过,现在他不得不将重点放在神户,通过给西军日寇的防线施加压力,来牵制住日寇西军地主力,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一场大纵深突击战了!
很明显,双方都是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条件下展开这场大战役的。对双方来说,其实实力差距并不是很大。明军拥有火力的优势,而且在战场上占有主动权。同样的,日寇拥有兵力的优势,而且是本土作战,可以充分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结果,决定战役胜负的就将是双方将领的指挥才能,军队的士气,官兵的素质,以及对胜利的渴望!
在展开这次大战之前,陈懋召开了一次战前会议,重点商讨进攻战术。
“很明确,第一军的任务是,在神户战役期间,必须将福知山的日寇牵制住,不得让日寇南下增援。且,围困福知山,为取得全面突破做好准备!”陈懋用手上的木棍在沙盘上,福知山的地点指了下。“邓茂,你的任务除了围困福知山之外,还要想办法向敌后突击,威胁到京都的安全,让日寇认为,我们将快速突击京都,让日寇不得不把更多的兵力留在京都,而无法增援南面的神户。特别是在战役决战的时候,第一军必须要完成这一战役任务,如果京都与福知山的日寇南下赶往神户的话,你必须要进行阻击,明白吗?”
“放心吧,第一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保证完成任务!”
陈懋点了点头,目光落到了陈豫的身上。“陈豫,你的第二军任务与第一军差不多。第二军的任务是切断福知山与神户之间的联系,并且在神户北面,东北面两个方向上建立骑兵游击防线。如果,第一军的防御失败的话,那第二军就必须要拖住日寇南下的步伐。另外,第二军还得分出一股兵力去牵制大阪的日寇,为后面的第三军提供战场情报。如果,日寇从大阪增援神户的话,那么,第二军必须要进行阻击,为第三军争取到准备的时间!”
陈豫只是点了点头,第二军的任务不比第一军轻,而且更为复杂,看来陈懋在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还是更为信任嫡系的第二军。
陈懋又看向了卫平。“卫将军,第三军的任务最为繁重,除了要担任进攻神户的重任之外,还要在神户外围建立防线,阻挡日寇的增援部队。卫将军,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就尽管提出来吧,我尽量解决!”
“元帅,我没有什么要求,保证三日之内打下神户!”
陈懋笑了笑,并没有将卫平的话记在心里。“李舜臣将军,舰队全力配合第三军作战,先暂时放弃在大阪湾的攻略行动,打下神户之后,那大阪湾就将是舰队的内湖了!”
李舜臣笑着点了点头,现在大阪湾就已经是明军舰队的内湖了,在这里,他的舰队横冲直撞,日寇根本就拿他没有办法。
最后,陈懋的目光落到了严广儒的身上,迟疑了一下,他说道:“严将军,第六军的任务也不轻,而且是整场战役的关键,我们能否一举摧毁日寇的方向,下个月到京都去过春节,那就要看第六军的表现了!”
严广儒笑了起来,这是陈懋提出的口号,到京都去过春节,现在看来,希望并不小!只要这次战役打好了,那么日本的京城就将向大明将士敞开她的胸膛,到时候,大明就将成为日本的主人!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一节 神户恶战
第三军阵地上,明军官兵严阵以待围困神户的任务是由第三军承担的,虽然城内仅一万多日寇,不过在经历了马关城恶战之后,第三军再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就算城内仅有一个日寇,他们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如同往常一样,卫平仍然一大早就来到了阵地上,察看阵地的情况,询问官兵的状况。马关城防御战中,卫平是依靠众多侍卫才得已保存性命的,而在这场战斗中幸存下来的明军官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卫平也不例外。神户是一座海港城市,虽然里面的日寇不算很多,不过,卫平却准备用全部的力量来打下神户城,用最小的伤亡代价换取胜利!
“将军……”
卫平闻声转过身来,一名军官跑了过来。
“将军,李舜臣将军派人送来消息,舰队在正午到达神户港外,将在午时开始炮击,要我们做好攻城准备!”
卫平点了点头,说道:“那各部队在巳时吃饭,午时前一刻进入阵地,准备进攻!”
阵地上,明军迅速的行动了起来,接到了命令的部队立即进行战斗准备,而作为预备队的部队则开始帮助进攻部队搬运弹药,准备好担架等抢救伤员的设备。一时之间,清晨的寂静被打破了,一场暴风骤雨正在酝酿之中。
守备神户的是织田四家老中的佐久间信盛。此人虽无丰臣秀吉,明智光秀等人大名在外,不过却以用兵沉稳,且异常冷静而出名。在织田信长征战日本的作战行动中,佐久间信盛也因此经常担任断后的任务,他也就有了“殿后佐久间”的外号。这次,织田信长委派他镇守神户,就是要以佐久间信盛的稳重与冷静来对抗强大的明军,但是。这个“殿后”将军能有所作为吗?
城楼上,佐久间见到明军积极准备进攻,虽然面色平如止水。不过,心里却是翻腾不已。这是佐久间第一次与明军对阵,但是,之前他早就已经从众多的将领那里了解到了明军的强大。能够在朝鲜击溃丰臣秀吉率领的几十万大军,能够在江户挫败明智光秀的偷袭,能够在马关重创织田信长,追杀织田信长数百里,连夺十几城。这样的军队会是一支弱小的军队吗?当明军围城的时候,佐久间信盛就发现了明军的强大之处,不仅仅纪律严明。而且从阵地构建,进攻部署等等方面来看,这都是一支久经战阵的军队,是一支常胜之师!
“将军,城内的人员都已经组织起来了!”
佐久间长出一口气,对旁边的武士点了点头,一句话都没有说。虽然,佐久间已经在神户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现在,他自己都没有半点信心能够守住这座城市。当明智光秀从津山城狼狈的逃回来的时候,佐久间就确信,神户将成为明军的第一个攻击目标,这里将再次爆发一场血腥的战役!
与其他将领不一样,佐久间在到达神户城之后,并没有“放过”城内的那些官员,贵族,地主。他到达之后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城内所有私人武装全部组织起来,统一指挥,统一管理,而对任何不合作者,全都进行镇压!这一招,让佐久间多了近两万兵力出来,除了那些贵族,官员,地主的武士之外。只要能够拿得起武器的,只要能够走上战场的,全被当作了私人武装。佐久间的意图很简单,他要将整座城市的军事力量集合起来,以此对抗明军的进攻!
为了加强城市的防御,城墙再次得到加固,而原本储备在港口方向的物资也都被安排转移了。另外,佐久间还组织了一支“特种部队”。这支部队全由武士组成,他们的任务就是对进入城内的明军进行偷袭。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佐久间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够守住神户城,那么一切能够利用的力量都要利用起来!
显然,在组织防御方面,佐久间的稳重与冷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组织才能也在这里发挥到了极限。不过,他将要面对的是明军东征作战的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而且还是一支充满了仇恨的军队,他能够守住神户城吗?
城外,明军在忙碌了一个上午之后,中午就快要到了。而负责进攻的明军步兵与炮兵也开始在阵地后方吃午饭。所有的官兵都有种莫名其妙的紧张感,这些官兵都是新加入第三军地,对于日本战场还比较陌生。当然,那些在马关城经历了生与死考验的第三军老兵并没有过于激动,这将是一场注定了的战斗,而这个战场的胜利者也必然会是他们!
“将军,舰队开始炮击了!”
轰隆隆的炮声传来时,卫平的目光转向了神户港港口方向,随着一道道闪光的出现,港口方向腾起了一股股的黑烟,远方,庞大的舰队正在全面展开,炮击的火力更为强大了。
“让我们的官兵做好准备吧,舰队炮击半个时辰之后,就轮到我们动手了!”
在舰队炮击了几轮之后,日寇也展开了反击,设在港口内,以及城南地区的日寇重型弩炮开始向舰队投掷炮弹。不过,相比之下,舰队的战舰是移动的,而城市是无法移动的,弩炮的炮击速度又非常慢,要想击中在海面上航行的战舰,有那么容易吗?而李舜臣显然也做好了恶战的准备,在日寇弩炮的还击下,舰队并没有撤退,反而压了上去,将炮火集中在了日寇弩炮阵地上,进行火力压制。
正在双方的炮战进行得正酣的时候,第三军的炮兵也开始前移,进入了前进炮兵阵地之后,第三军的炮击也开始了!
当初,严广儒带走了第三军在马关防御战中剩余的火炮,不过,陈懋却想办法给卫平搞来了更多的火炮,甚至将部分用于釜山,济州,蔚山等地的岸防炮都运来装备了第三军,再加上一批从国内送来的新式火炮,第三军的炮兵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还增强了不少。其中,有半数都是新生产出来的火炮,身管更长,射程也就更远了,能够在与日寇的重型弩炮对射中占到射程上的优势!
按照作战计划,舰队将吸引住日寇的大部分重型弩炮,为第三军进攻创造机会。可是,当第三军的炮击刚刚开始不久,日寇的重型弩炮就开始还击了!在阵地后方指挥作战的卫平大吃一惊,日寇哪来的这么多重型弩炮?即使是按照日寇的兵力计算,他们也难以操作这么多的弩炮!
“将军,日寇的重型弩炮太多了,虽然无法对炮兵构成威胁,可是步兵上不去!”
卫平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看见了。“看来,日寇有援兵到达神户城,就算除了港口方向的弩炮,日寇在这一方向上的弩炮数量也有至少一百五十门。操作这些弩炮就要几千人,而城墙上的日寇在万人以上。我们恐怕低估了日寇的实力!”
“那现在怎么办?让步兵冲锋吗?”
卫平摇了摇头,说道:“暂时停止进攻,立即通知李舜臣将军,让他的舰队撤出战斗,明日再来!”
“将军,我们不进攻了?”
“对,今天不打了!”卫平心里也不是滋味。经过了马关一战,卫平显然沉稳了许多,既然一时打不下,那就暂时不打,保存军队的实力,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后再进攻也不迟!
当日,卫平组织起了大量的年轻军官,开始商讨进攻神户的办法,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要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伤亡代价来换取胜利,而不是蛮干。而这些年轻军官也都是各自发挥各自的想像力,提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建议出来。甚至有人提出,去把附近的日本人都押来,由这些日本人打前阵,打乱日寇阵脚!最后,卫平从这些意见中挑出了几个比较好的,然后就让部下的官兵分头去做准备了。
三日之内,明军除了联系下炮兵之外,基本上没有发动什么大规模的进攻。第四日,卫平组织起兵马,再次发动了进攻作战,而这次,打前阵的不是步兵,而是一种神秘的战车。几乎同时,李舜臣的舰队也返回战场,开始支援第三军作战。
卫平采纳的第一个办法就是组建一支特种炮兵。这种炮兵使用的不是长身管的火炮,而是舰队的囟炮,这种短身管,大威力的火炮。以往,这种火炮在陆军中几乎毫无意义,毕竟射程太短,在野战与攻城战中都没有多少作用。不过,这次卫平采纳了一名低级军官的建议,用这种大威力地囟炮来对付日寇的弩炮!为此,卫平专程让人去舰队取了一批囟炮回来,这也花去了几天的时间。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那就必须要想办法对付日寇弩炮的威胁,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囟炮的防御,将炮手都保护起来。三日之内,明军赶制了一批炮车。这些炮车都是用厚重的木板制成的,外表就像是一座活动的碉堡一样,表面再覆盖上一层铁皮。由四匹战马拉动,而且战马也在保护之中。停下来的时候,战车底部的尖刺扎入地里,起到稳固作用。这样,即使日寇的弩炮炮弹直接击中炮车,也难以将其摧毁!而囟炮的射击口在炮车的顶端,掀开顶部的盖子之后,就能够射击了!
这几十辆炮车一起出动,而后方的炮兵则不断的向日寇阵地发射着特制的炮弹。而这就是卫平采取的第二种办法。用黄磷,白磷,硫磺,硝石等发烟材料取代炮弹里的火药,制造出一种以发烟为主的炮弹。而这就是最原始的烟雾弹。当这些炮弹落在神户城内,城墙上,城外的时候,产生的大量烟雾足以遮挡住日寇的视线,让日寇的弩炮无法发现推进的炮车,起到掩护作用!
因为特制炮车极为笨重(囟炮的重量也是普通火炮的三倍以上),推进速度非常缓慢,短短两千多步的距离,足足花掉了近半个时辰。而当这批炮车到达了距离日寇城墙不足三百步的地方停下来的时候,浓烈的烟雾几乎弥漫了整个神户城都笼罩了起来。虽然,这也妨碍了明军炮兵的射击,不过,对于大威力,且射速极快的囟炮来说,这点麻烦还算不了什么!
随着几十门囟炮发威,日寇的灾难降临了。这些囟炮炮弹的威力是普通火炮炮弹的好几倍,一发就顶得上几发,而且还都是双重装填,一时之间,城墙上的日寇哪能抵挡得住,整段城墙顿时陷入了炮弹的火海之中。
几乎在囟炮开火的同时,一批步兵冲到了城门处,他们每人都抱着一只用棉布包裹好的炸药包。这是卫平采用的第三个办法,不直接攻击城墙,在锋线压上去之后,直接用炸药炸城门,为后面的进攻部队打开通道。
等到上百的步兵把炸药包垒好之后(一百多个炸药包,这完全是浪费),三个方阵的一万五千步兵也已经压了上来,纷纷做好了战斗准备。而后面的炮兵也已经转移到了更靠前的阵地上,也不再使用特制的烟雾弹,而是直接用炮弹轰击城内的日寇了。
随着一声巨响,城门,连同城楼都被彻底的炸塌了。这反而给明军制造了麻烦,毕竟翻过倒塌的城楼,要比穿过城门麻烦多了。不过,这也扩大了明军的锋线宽度。刹那之间,第一批明军就已经杀入了城内,而跟着推进的囟炮战车也开始将炮弹大量打向城内的日寇,战斗在这一刻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可以说,在此之前的整个进攻行动一气呵成,中途没有任何的麻烦,各参战部队的配合非常的到位,这也现实了第三军新补充的官兵的素质并不差。但是,要攻占神户城并没有这么容易,更多的麻烦还在等着卫平呢。当然,卫平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在他看来,只要明军步兵杀入城内,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无疑,卫平与之前的日本将领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任务打破了城市的外围防御,就已经胜利了。而实际上,胜利距离明军还很远!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二节 樱花武士
佐久间信盛也早就料到有城破的一刻,虽然这来得太快了一点,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慌了手脚。在佐久间信盛的防御部署中,城墙的防御只是第一道防线,而且是他最为不重视的一道防线。在明军发射烟雾弹的时候,佐久间信盛就已经把城墙上的兵力都撤了下来,随着明军破城而入,双方之间的巷战爆发了!
实际上,明军最不愿意打的就是巷战,只不过,在以往攻占日寇城市的战斗中,只要城墙一倒,战斗就宣告结束,因此巷战还没有给明军产生多大的麻烦,只不过,这次,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随着明军推进,卫平也身临前线,即使他没有站在最前沿,不过也已经到了危险地带。第一批投入进攻的一万五千明军花了半个时辰杀入城内,不过,立即就陷入了恶战之中。而且,在城市内的巷战之中,因为双方纠缠在一起,炮兵只只能起到压制与隔断作用,根本无法对步兵提供更有效的火力支持,一时之间,明军步兵陷入了与日寇的苦战之中。
这正是佐久间信盛所采用的防御方式。明军因为火力强大,所以日寇很难在炮战中占据上风,且,这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打下去,必然失败。佐久间信盛冷静的分析了双方军队的优劣之后,认为日军在近距离的格斗战中因为有大批武士,以及更适合近战的武器,所以占有上风。那么,将明军放进城来打,一方面可以发挥日军的优势,另外一方面,还能克制明军的强大炮火。此消彼涨之下,日军的胜算自然增加了不少。当然,佐久间信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彻底战胜明军,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给明军制造沉痛的伤亡。让明军主动撤退。因此,在部署城内防御的时候,佐久间的唯一目标就是杀伤明军的有生力量!
这下,轮到明军吃苦头了。在佐久间信盛到达神户之后的十多天时间里,他除了组织起更多的防御部队之外,建造大量的重型弩炮之外(当时,佐久间信盛几乎将神户所有高大的建筑都拆了。将这些建筑用的木材用来建造弩炮),佐久间信盛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城内挖设陷阱!而这正是当初明军在塞外战场上对付蒙古骑兵的有效办法。也是在马关等城市里打防御战的有效办法。现在,轮到日寇用陷阱来对付明军的进攻部队了!
佐久间信盛在部署陷阱方面绝对算得上是专家中的专家了。以往,在他负责断后的时候,陷阱就是用来阻挡追兵的有效办法。十多日之内,佐久间信盛几乎将整座神户城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在他的组织下,数万日寇十多日之内,在神户城内挖了几十万个陷阱,甚至可以说,每踏出一步,都有可能踩上陷阱!而且,这些陷阱还是有“组织”的,有着明确的针对对象。在这么严密的防御体系之下,可以想像,杀入城内的明军会遇到多么巨大的麻烦。
确实,一万五千明军一进入城内。在短短的半个时辰之内,就已经有两千多人阵亡,数千人负伤被抬出了战场。当卫平见到这么多官兵伤亡之后,也顿时急了起来,这么打下去,第三军就算是全部赔在这里,也不一定能够打下神户城!
“停下,停下,别打了!”卫平冲到了前线附近,“立即组织防线,把炮兵,还有那些囟炮全都给我拉上来,用炮弹,一寸一寸的轰!”
明军立即转进攻为防御,五千多步兵建立起了散兵线,随后,更多的步兵转为阵地防御工作,开始在占领的这片城区边缘修建简易防线。同时,后面的炮兵也迅速的压了上来。这次,卫平发了狠心,就算是用炮弹当锄头,也要把神户城一寸一寸地犁一遍,看看日寇到底有多少的陷阱!
炮击再次开始,这次,明军炮兵是统一指挥的,常规炮兵从远到近,以两丈为间隔,每两丈范围之内进行三轮炮击。相反,囟炮从近及远,以一丈为间隔,每一丈范围之内进行一轮炮击。
整个炮击过程足足持续了两日,卫平也耐着性子在打。反正,后方的弹药正源源不断的送来。而且,这次陈懋也准备了非常充足的弹药,只要能降低伤亡,那多用点炮弹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用陈懋的话来说,现在在战场上用点的战争经费,今后一定能从日寇那拿回十倍的赔偿回来(陈懋严重低估了这一点)。卫平在乎的只是他手下的官兵,能保住手下的官兵,那第三军就能够继续作战,能够继续消灭更多的日寇,也就能够立下更多的战功,能够从日寇那得到更多的好处了!
两日的炮击结束之后,明军再次展开进攻,可让他们惊讶不已的是,这些日寇仿佛就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一样,当明军推进的时候,他们如同耗子一般的再次出现在了战场上,阻挡着明军的进攻,并且给明军制造着巨大的伤亡!
确实,日寇这次几乎是变成“耗子”了。这佐久间信盛确实是个“人才”。在他组织防御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明军会以炮火轰城,如果他的兵力全都留在地面上的话,那伤亡将会非常巨大。当初,毛利辉元在马关城就是因为遭到明军的猛烈炮击,结果,留在城内的预备队反而要比城墙上正面作战的部队伤亡大!因此,佐久间信盛除了在城内挖掘大量的陷阱之外,还建造了大量的地下防御工事!
地道,地下坑道系统这些在未来的战争中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在装甲部队出现之前,阵地战的最好防御体系。不过在当时,将防御系统建造到地表之下,这确实是个创举,可以说,佐久间信盛的这个发明对战争的影响极大,也极为深远。
当火器在战争中大规模的使用。特别是随着火炮技术的提高,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火炮出现在战场上之后。战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是个战术大变革的时代,冷兵器时代的老旧战术必然遭到淘汰,而适应火器的战术必然得到发展。可是,就在这个战术大变革的时代,却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找出更有效的战术来。这一方面且当时的主要将军都是冷兵器时代的将军,其战术思想基本上已经固定了(朱祁钰大量培养年轻将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另外就是新战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够总结出来。
显然,佐久间信盛就是一个总结出了新战术的将领。在面对明军强大的炮火压力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部队躲在地下。躲避对方的炮火打击,等到明军的步兵进入了预设阵地之后,再让步兵投入战斗,以此抵消明军强大的火力优势。显然,这一招确实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而且成了明军难以攻克神户的主要原因!
两日之内,明军的炮击除了将城内剩下的建筑物全部摧毁之外,其实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相反,那些躲在储备了充足的食物与饮水的地洞里的日寇反而过得很安心。直到明军再次展开进攻的时候,这些日寇立即从地洞里杀了出来,顽强的阻击着明军!
一时之间,卫平也有点傻眼了,这日寇也太顽强了一点吧,竟然躲过了这么猛烈的炮击。不过。没用多久,卫平也就明白了过来,日寇竟然在城内挖了大大小小难以统计的地洞,而这些地洞到底连接到哪里去,到底有多宽广,甚至连卫平也搞不清楚。这下,卫平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了,仗这么打下去,第三军肯定受不了!
卫平再次组织起了大量的年轻军官,让这些人提出对付地洞里的日寇的作战方法。不过,讨论来讨论去,虽然军官们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可没有一个能够有效的对付地洞里的日寇。最后,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下,卫平也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军官们分头去行动,先检验一下这些办法的实际效果吧。
明军使用上了火攻,就是将大量的桐油,火油顺着发现的地道口倾灌进去,然后再把油点燃。不过,这个办法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日寇在设计地洞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对付火攻的办法,一是在地道的入口处修了一条弯道,这些火油都无法进入地道的深处。二是用湿润的泥土来对付明军的大火,效果还不错。
明军采用了水淹的办法,不过神户城内的取水点并不多,而从城外取水非常麻烦,从港口取水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且水淹地道的话,需要很多的水,一时之间,明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力运来这么多的水。
还有烟熏,放毒气,用炮弹轰,甚至掩埋等等办法。可日寇的整个地下防御体系是联系起来了的,如果无法找到所有的地道出口,这些办法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与人力。而且,日寇还趁着明军忙着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展开了反击,给明军制造了一些伤亡。显然,这都不是好办法!
打了三天,卫平非常的失望。围困神户已经快十日了,而且明军已经杀入了城内,却无法占领神户。甚至连陈懋都数次派人来询问,为什么第三军花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打不下神户城?卫平几乎急得跳脚,可是他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办法对付那些如同耗子一般躲在地下的日寇,怎么办?
其实,办法不是没有,可是行不通。当时城内日寇的粮草并不多,最多坚持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明军只要围困神户一个多月,日寇就将不战自败。可是,这却要将第三军拖在神户一个月,而且还要让李舜臣的舰队一直在神户港附近活动,阻止日寇船队从海路运粮过来。而当时,卫平根本就没有这么充足的时间。陈懋的要求是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进军京都的作战行动,而第三军是进军京都的主力部队之一,如果第三军一直被拖在了神户的话,那正好中了日寇的计划,让日寇有足够的时间在京都组织新的防线!
反正,当时卫平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快速取得这场胜利,不过,他要面临的麻烦还不止这点。在第三军围困神户的第十四日,也就是明军杀入城内的第九日,一场灾难差点就让明军的所有付出变成了泡影!
当日夜,日寇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反击,目标是城内的明军,以及明军设在城北附近的营地,这也是明军作战物资的储备地点,而实施这次攻击的正是佐久间信盛组织起来的那批武士。这些日本武士全都穿着黑色的夜行衣,这晚正好月亏,且满天乌云,月光与星光被完全遮住了,有效的掩护了这些日本武士的行动。
一千多武士在这面牵制住了明军防线,而五百死士则从倒塌的城墙处悄悄的摸了出去,直奔向明军的物资集结地点。如果不是当晚卫平正率侍卫团在阵地上巡逻,寻求对付日寇的办法的话,恐怕明军囤积在城外的那些弹药,粮草就全被日寇给摧毁了!
卫平的侍卫团只有两百人,而且是遭到突击,战斗一打起来,立即就落于下风。不过,他们的抵挡已经足够了,当营地里的明军,还有战场上的所有明军被吵醒的时候,日寇的偷袭宣告失败。
战斗一直打到夭亮,卫平也砍掉了几个日寇的脑袋,虽然他没有受什么重伤,不过日寇的那些武士刀可不是吃素的,如非卫平当时按照规定穿上了铠甲的话,恐怕他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将军,这些日寇看来都是精锐之士,你看,他们的衣服上都有一朵樱花!”
卫平也看到了,他当然知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而这些日寇使用的武士刀上甚至都刻着一朵樱花。“把这些尸体都处理掉,该死的,我们差点就被日寇给干掉了。让官兵们加紧一点,这几日陈懋元帅又来催我们了!”
“将军,你去那?”见卫平不去处理伤口,反而朝城市方向走去,侍卫急了起来。
“我去前面看看,这几日必须要想办法打下神户,不然,我们第三军就没有脸混下去了!”
卫平头也不回的朝港口的方向走去。两日前,第三军的一部分步兵在舰队的帮助下刚刚占领港口,卫平想到港口方向上去看看情况,寻找击败日寇的办法。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三节 水淹千军
码头上,数千明军已经建立好了防线,并且开始向城市方向推进,而卫平则站在码头上,看着正在缓缓入港的明军船只。这些运输船带来了明军的作战物资,以及更多的部队。而李舜臣的舰队也在港口内活动,准备接受补给。
“将军,这边的五千步兵都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如果我们从两个方向展开进攻的话,相信能够更快的占领神户!”
听到旁边军官的话,卫平苦笑了起来。虽然进攻能够压缩日寇的防线,占领更广阔的城区,可是随着日寇防御密度的增大,那么进攻的压力也必然会更大,到时候,日寇如果在明军无力继续进攻的时候展开反击的话,问题就会更加严重了!到时候,明军非但无法攻占神户城,反而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卫平的目光又转移到了舰队上,问道:“李将军的舰队什么时候可以完成补给?”
“大概今日傍晚就会完成补给,不过,他们将离开神户附近,前去轰击大阪!日寇在大阪的部队已经杀过来了,元帅让舰队去协助第二军作战,无法继续留在神户作战!”
卫平点了点头,第三军在神户打了这十多天,日寇也展开了反击,如果没有第二军在东面拼命顶着的话,恐怕现在第三军就要同时面对从大阪方向杀来的日寇了。虽然,陈豫卖了命的为第三军创造攻占神户的机会,可是第二军的伤亡也非常惨重,甚至放弃了在北面的游击活动,让第一军扩大了防线,将主力都集中到了神户东面,阻挡日寇援军。卫平想到这,心里的负担就更大了,第二军的官兵用自己的生命在为第三军创造机会,可是他却拿城内的那些日寇没有多少办法!
“将军,将军……”
卫平一愣,回过了神来,这才发现李舜臣正从码头那边走来。
“卫将军!”李舜臣的汉语还是带点朝鲜腔调。“舰队将在傍晚出发,舰队将在下午进行一次炮击,卫将军,还有什么需要吗?”
卫平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这十多日,李舜臣的舰队已经尽了很大的力了,为第三军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可是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既然第三军的炮兵都难以对付躲藏在地下的日寇,那舰队的火炮自然也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
“李将军,这些日子来,感谢舰队的帮助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第三军自己处理吧!”
李舜臣动了动嘴,尴尬的笑了一下,突然说道:“卫将军,你有仔细观察过神户城的地势吗?”
“地势?”卫平有点惊讶地看了一眼李舜臣,接着目光转向了城区的方向。
“相信卫将军能够很快就找到解决日寇的办法的,我也是今日上午舰队入港之后才发现的!”说完这句话,李舜臣就笑着走了。
等卫平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才明白了李舜臣的意思,而且对李舜臣的做法感激不尽。显然,李舜臣已经找到了破城的办法,可是他并不想与第三军争功,不想与卫平争功,所以只是提醒了一下卫平,然后就离开了。
“将军,有好的办法了?”
卫平点了点头,说道:“立即将那五千步兵组织起来,除了留下两千防御日寇的反击之外,其他人都到堤坝这边来。另外,从北面抽调两个团的兵力过来,我们要给日寇毁灭性的打击!”
侍卫没有立即反应过来,不过他还是立即照着卫平的吩咐去办了。当日下午,五千多明军就集中在了港口的堤坝附近,开始按照卫平的安排工作了起来。
两日之内,明军没有采取多少有效的进攻办法,除了偶尔对付一下反击的日寇之外,战场上很平静。不过,这两日卫平的神色好了不少,他也对明军的防线做出了调整。在城市北面,明军停止了进攻,开始加固防线,并且在防线后方修建了一条高数丈,宽一丈余的土墙,或者说是堤坝。而更多的明军则干脆撤到了城市北面的高地上,这一切,都是为了卫平将要发动的最后“进攻”所做的准备。
在舰队离开港口之后地第三日夜里,卫平亲率两百侍卫来到了港口后方的堤坝上,而那五千明军也已经撤到了堤坝上,就连之前在前面担任防御工作的两千明军官兵也都撤了下来。现在,即使卫平不做任何解释,明军官兵也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
神户城的地形有点特殊,除了城市北面大概三成左右的地方地势比较高之外,南面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海平面之下。当初,日寇在建造神户城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直到建造了港口之后,发现城区过小,且离港口的距离太远了。因此,就在港口北面修建了一座堤坝,将城区给围了起来,而堤坝所围成的部分也就成了神户城的新城区。这部分城区都在海平面之下!
明军这两日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堤坝上挖开了一道宽两丈多的缺口,然后用一道很薄的围堰把缺口堵住了。现在,这道围堰的后面已经堆上了几百斤的炸药,只要炸药被引爆,围堰就会被彻底的炸开,海水将涌入神户城内。而卫平的计划也极为简单,用水把城内那些躲藏在地道里的日寇全都淹死!
堤坝北面,上百条小木船已经运了过来。卫平见到各官兵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朝站在引火索旁边的侍卫点了点头,那名侍卫立即点着了脚边的引火索,接着,围堰周围的明军纷纷向后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