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明史

_52 闪烁 (现代)
有了第三军,陈懋也没有把织田信长的那些日寇放在眼里。明军的步兵就是以防御能力出了名的。在大草原上,数万以进攻出名的蒙古骑兵都没能攻破明军的防线,这些装备低劣,还没有多少战马的日寇就能打败明军?陈懋有信心在海峡对岸击溃日军。所以,在邓茂他们出发不久之后,第三军就在李舜臣指挥的舰队掩护下渡过了海峡,在马关(下关)北面登陆了。
第三军的速度不可以说不快,在数百艘运输船的帮助下,第三军三万五千人马一天就渡过了海峡。然后立即进攻马关,打下了日本本州岛上的第一战。
马关守将是泷川一益,此人也是织田信长手下猛将,织田四天王之一,与柴田胜家,丰臣秀吉,明智光秀三人齐名。当初,织田信长在扫荡了本州岛之后,就让泷川一益在此地驻扎,一是守护本州的门户,而是防御九州地区的大名。正因为马关的重要性,在丰臣秀吉侵朝,织田信长与明智光秀进攻东军的战争中,泷川一益都留在了马关,他的三万兵马也一直驻扎在这里。显然,在织田信长看来,能有泷川一益守卫马关,那这里就万无一失了。不过,这只针对的是九州那些大名的军队,而面对明军,泷川一益的那点兵力也算不了什么。
卫平率军登陆之后,立即开始围攻马关。而李舜臣的舰队也在海面上排开,用炮火支援第三军作战。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异常的激烈。
在此役之前,明军的火炮是无敌于天下的,特别是在大规模集中使用火炮的情况下,明军炮兵几乎能够战胜任何对手。不过,自瓦刺城堡一战之后,明军炮兵第二次遇到了麻烦,虽然这不是铜墙铁壁那样的麻烦,却是威胁更大的麻烦。
就在第三军包围了马关,准备先炮击,再进攻的时候,日寇展开了反击,而且是以明军想不到的方式展开了反击。泷川一益竟然在城内造了两百来门重型弩炮,而且还储备了大量的“炮弹”——巨大的石块。
显然,这一威胁是卫平与李舜臣两人都没有遇到的。虽然从技术角度来说,弩炮已经被淘汰了,可是在这里,弩炮却成了明军最头痛的事情!
泷川一益造的这些弩炮,都需要一百二十人操作,而且还需要十多匹骡马拉动,显然非常笨重,不过威力也不可以小看,其安置在城楼上,射程甚至超过了明军的火炮,只有舰队一级战舰上装备的重型青铜炮的射程才勉强的超过了这种弩炮!
也正在卫平部署炮兵阵地的时候,日寇的弩炮开始了射击,如不是卫平的侍卫反应及时,将他拖了下来,恐怕在日寇的第一轮射击中,卫平就要以身殉国了。吓出一身冷汗之后,卫平立即命令炮兵撤退。还好,弩炮的威力虽然大,射程也足够远,不过这发射速度就太慢了一点,明军在损失了几门火炮,三十多名炮兵之后,也惊慌失措地撤了下来。
火炮压不上去,那就难以攻占马关。当日,明军都在弩炮的射程之外呆着,一时之间,怎么攻打马关,成为了所有官兵讨论的话题。而卫平也充分的调动了“群众”的力量,在第三军公开悬赏。谁要能提出有效的攻城手段,那就将得到他那一份战利品!结果,在利益的强大驱动之下,当日,就有两名军官提出了两个有效的办法。
第一名军官提出的办法是筑高墙,将火炮置于高处,这样敌寇的弩炮就威胁不到火炮,而明军的火炮还能够增加射程,以此压制楼上的敌寇弩炮。而第二个军官提出的办法是建造炮车,用炮车将火炮前送。这样炮兵转移迅速,可以在后方炮火的掩护与支援下推进,以压制城内的日寇弩炮。这两人的办法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压制日寇的弩炮了,而且这两名军官还是两兄弟,显然,他们也是一起想出这个办、法的,最后也就平分了原本应该属于卫平的那份战利品。
确定了这种战术之后,卫平立即组织起五千人员,另外还让后面跟上来的两万朝鲜官兵也加入了筑城的行列之中。两日之内,一座高五丈,底部宽八丈,顶部宽三丈,长约两里,足以部署一百五十门火炮的土城建好了。如果按照工程速度来计算的话,这肯定是世界一大奇迹,看来,战争所产生的动力,比任何促进作用都要明显有效吧。
建好土城之后,卫平立即将一百五十门火炮运了上去。他还为这些火炮准备了充足的弹药。为了保证炮击的持续性,那两万朝鲜军队也担任起了后勤运送的工作,将运输船卸在海滩上的弹药运送到战场上来。
而赶制的一百门炮车也都已经造好了。这是一种需要由四匹马拉动的重型炮车,非常的粗壮,虽然行进速度不会很快,不过却足以承受起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强大冲力,而且,每辆车还可以连同携带数十发炮弹与发射这些炮弹需要的火药,五名炮手也都可以随车前进,只在作战的时候才需要下车。
准备好这一切之后,卫平立即对马关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几乎同时,李舜臣的舰队也在南面加入了战斗。这次,舰队没有采取抛锚炮击的战术,而是在航行中进行炮击,这样,如果日寇的弩炮攻击舰队的话,那么战舰还可以躲避。而李舜臣在每艘战舰上都专门安排了一名瞭望员,观察日寇弩炮的动向,如出现日寇弩炮威胁的话,舰队就立即散开,以保证战舰的安全。
这次,明军没有给日寇多少机会。一百五十门火炮,在近千名炮兵的操作之下,以一种难以想像的速度将炮弹砸向了马关城。不到半个时辰,马关西城楼上的所有弩炮都被摧毁,而且城墙顶部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时候,那一百辆炮车也出动了,趁着日寇城防松动的机会,这一百辆炮车压到了距离城墙不足八百步的地方,开始猛烈轰击城门与城墙,目的就是要把城墙轰塌,为步兵进攻创造机会。而后面的一百五十门火炮并没有停止炮击,而是用猛烈的炮火压制城墙上的日寇,让日寇无法组织起反击,甚至连头都无法抬起来。而城内,那些缺少了观察与指挥的日寇弩炮,根本就发挥不了多少作用,打出的多数炮弹都落到了明军进攻炮兵部队的后面。
战斗打了一个上午,马关城西面城墙轰然倒地。接着,明军炮火转移,开始压制城内的日寇弩炮。在这种双方都能伤害到对手的距离上,火炮的优势就太为明显了。日寇的弩炮发射一次,明军的火炮就能发射至少五次,甚至十次。而且,火炮的炮绊都能够爆炸,而日寇使用的弩炮炮弹多是石头,少数的装上了桐油的瓦嫩也无法对明军炮兵构成多大的威胁。
这是一场血战,一场炮兵之间的血战,双方都在拼命了。而日寇也将最后的“法宝”拿了出来,即一些混合了桐油,硫磺,火药等纵火材料的炮弹。这些炮弹都是一些瓦罐,落地即碎,四溅的桐油被硫磺与火药引燃,能够在一大片范围之内制造出短暂的大火,而十多辆明军的炮车也被此摧毁。不过,战斗打到这个地步,双方你死我活,没有任何的退步空间,也不可能就此结束!
卫平也开始拼命了,见到城墙坍塌,早就已经准备好的一万步兵,分成五队,分别排列成散兵线,发动了进攻。几乎同时,卫平将剩余的一百多门火炮也全都拉了上去,而后方的一百五十门火炮更是超量装填火药,以求将炮弹射得更远,因此,数十门火炮在战斗中报废。
随着明军炮火的加强,日寇的弩炮也被一门门的摧毁掉了。特别是当明军炮兵集中力量压制日寇弩炮的时候,那些笨重的弩炮根本就无法随意转变阵地,只能等着挨打。战斗打到黄昏,明军步兵杀入了城内,日寇的弩炮也基本上被摧毁完了。而城内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夜,负隅顽抗的日寇并不在少数,而是绝大多数,这些日寇可都是织田信长从尾张带出来的嫡系部队呢!
天明前,最后一伙日寇被包围消灭,泷川一益也在明军冲上上来之前剖腹自杀。这一战,确实相当的惨烈,交战双方投入六万多兵力,虽然进攻一方的明军有着极为强大的炮兵支持,在火器上也占有巨大的优势,不过,最终,明军仍然为攻占这座港口城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明军损失官兵近万人,其中仅炮兵就损失了两千余人!
卫平也杀红了眼,在占领了马关城后,他没有让一个日本人逃脱,然后纵容部下士兵在城内抢掠。不过,并没有多少东西供卫平抢夺与焚烧了,战斗中,城内大部分房屋都已经被摧毁,而且很多城内的日本人都死于双方的炮战之中。结果,三日下来,明军抢到的财物并不多,杀的日本人也不多。反正,没有在马关捞到多少便宜。
不过,占领马关的战略意义是非常明显的。控制了本州岛上的这座港口城市之后,运输船只可以直接在港口内卸载货物,这要比用小艇将货物运送到海滩上方便了许多。同样的,明军也夺取了进攻本州的立足点,打开了本州岛的大门。
陈懋也在这时候赶到了马关,见到第三军伤亡惨重的样子,他也是心痛不已,不过没有时间给陈懋与卫平伤心了,就在明军占领马关三日之后,织田信长亲率的三十多万日寇已经到达了山口附近,距离马关不过三十余里!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十六节 尾张大傻瓜
织田信长到了山口后,惊闻马关失守,泷川一益战死,顿时慌了神。泷川一益死了倒没有什么,可是马关丢了,这下本州门户大开,明军已经在马关立下了脚跟,打,还是守?面对这个选择题,日寇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以毛利辉元,九鬼嘉隆等参加过朝鲜战争的日将为代表的部分稳重派将领都认为应该在山口坚守,而不是去夺回马关。他们都非常清楚,明军的防御能力远远强过了进攻能力,特别是在阵地防御战方面,任何对手都难以攻破明军的防线。而且,他们还认为,马关失守,其实并不完全是坏事,泷川一益在马关大量建造弩炮,这给明军制造了极大的伤亡。而此次明军东征,兵力并不是很多,如果能够在各地坚守,每一处都大量建造弩炮,以此重创明军,最终明军必然会因为兵力溃竭而撤兵!
实际上,弩炮确实在后来的战争中给明军制造了极大的麻烦,在明军没有射程更远的火炮之前,弩炮的威胁一直没有消失过。显然,在这一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弩炮这类冷兵器并没有完全退出战争舞台。
相反,以丹羽长秀,佐久间信盛为代表的一批未参加朝鲜战争,在国内打内战的将领则认为应该进攻马关。他们都是信奉进攻为最好防御的将领,而且在针对东军的作战之中,西军的进攻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明军在马关也就两万多兵马,而织田信长的大军却有三十多万,如果有对方十五倍以上的兵力,仍然无法打败对手,还要被动防御的话,那么今后西军就别打仗了。而这些人提出的进攻方式与防守一派是一样的,大量建造弩炮,特别是重型弩炮。并且准备大量的纵火材料,以此对抗明军的火炮!
面对两派将领的分歧,织田信长也感到有点为难,最终他还是得作出决定,必须进攻。马关是战略要地,如果明军控制马关,那随时就可以向本州内地推进,总不能一直将三十多万人马都留在山口吧。那么,东面的战斗怎么办?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明军,至少要将明军打出本州岛!
确定了这一策略之后,织田信长留下毛利辉元以及十万军队在山口组织防御,建造弩炮,储备作战物资,而他则亲率二十多万日军进攻马关!
日寇离开山口,杀向马关的行动立即被第三军的侦察骑兵发现,而且这些侦察骑兵还准确判断出了日寇的兵力。
“二十四万日寇!”陈懋摸了下额头,“这不是次小规模的战斗啊,卫平,你有信心守住马关吗?”
“只要有足够的作战物资,那我就绝对有信心守住马关!”卫平在安州,平壤,汉城就已经与日寇打过攻防战了。“当然,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资,特别是弹药!”
“这个没问题。我会尽全力支持你的,明日,运输船队就将到达,送来弹药物资。不过……”陈懋苦笑了一下,“如果日寇再次大规模使用弩炮的话,我们的麻烦还真不小!”
卫平的神色也有点尴尬。本来,弩炮就已经属于要淘汰的装备了,而且日寇在内战中也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弩炮,主要是弩炮过于笨重,且发射速度太慢。不过,这次日寇在马关防御战中充分的发挥了弩炮威力大,且射程远的优势,如果进攻的日寇也大规模地使用弩炮的话,那马关防御战恐怕就不好打了。
“这样吧,我立即派人让李舜臣的舰队回来,另外,邓茂与陈豫两军也应该完成任务了,如果他们的骑兵能够及时返回的话,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那严广儒的第六军呢?”
陈懋一愣,点了点头。“对,还有严广儒的第六军,必须让他们尽快赶到马关,协助防御!”
很快,几道命令就送了出去。不过,此时李舜臣的舰队已经伴随邓茂的骑兵杀到九州岛南部去了,而陈豫的第二军则在九州岛西部大肆抢掠,所以,第一军,第二军,还有舰队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感到马关。唯一的希望,就是严广儒的第六军。如第六军能及时赶到战场的话,那么马关城的防御力量就能猛增一倍!
织田信长率军到了马关北面十里时,就没有再推进了,而是让部队落营。接着,织田信长做了一件让卫平与陈懋都非常恼火的事情,数万日寇砍伐了营地周围的所有树木,这破坏植被,毁坏绿化也就算了,可日寇竟然将这些木材全都用来制造重型弩炮!这下两人心都凉了半截,看这规模,日寇不造过成百上千门弩炮出来,那还真不会停下来吧!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五日后,织田信长完成了这个宏伟的工程,接着,十万日寇包围了马关城,留下四万人马看守营地之后,织田信长亲率十万人马,以及近千门弩炮,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马关城外。
见到城外那密密麻麻的弩炮,陈懋与卫平的脸色都很不好看。
“我们的火炮能打到那些弩炮吗?”
卫平目测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即使双倍装填火药都不行,太远了!”
“那日寇的弩炮能打到我们?”
卫平笑了一下,朝日寇阵营后方指了一下。“日寇也不笨啊,把我们的办法学会了,他们肯定会在城外筑一高地,以此提高弩炮的射程,看来,我们的麻烦大了!”
陈懋也看到了,数万日寇正在后方掘土,然后开始前运,在距离马关城两千步的地方开始筑土。而这正好在明军火炮的极限射程之外,面对这些日寇,两人都没有任何的办法。如果有骑兵的话,还可以发动进攻。可是,第三军只有几百侦察骑兵而已,那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照这一情况,恐怕有人就会想到撤退了,不过,两人都没有想到撤退。好不容易打下马关城,在本州岛立足,如果撤退的话,那第三军损失的近万弟兄不就都白白葬送了?虽然面对城外二十多万日寇,明军都脸有惧色。不过他们都没有后退,在进入军队,走上战场的时候,他们就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军人是不应该怕死的!
“将军快看!”
正在陈懋与卫平商量着怎么对付日寇弩炮威胁的时候,一名瞭望的军官大叫了起来。两人闻声向日寇的弩炮阵地看了过去。这下,他们不惊都不行了。日寇正在把大量的炮弹运送到阵地上,而且,这些炮弹都不是石头,而是瓦罐,里面肯定都装满了纵火材料。虽然日寇没有明军这种可以爆炸的炮弹,不过装上纵火材料的这些瓦罐,绝对是一巨大的威胁,而且,明军火炮使用的火炮与炮弹都遇火即炸,怎么办?
陈懋额头上都滚下了汗水,虽然这已经是秋天了,不过看这样子。陈懋还热得不行呢。
“对方主帅出来了!”
两人再次看去,只见一名骑着战马,盔甲把全身上下罩了个严实的日寇将军出现在了日寇主营前方。
“立即去找个日本人问问,那人是谁!”
陈懋与卫平得到的答复是,那人正是织田信长,日寇西军统率,日本战国时期最为有名的将军,丰臣秀吉这些都是他的手下!
“这织田信长确实不简单,一上来就给我们制造了难题!”陈懋咬了咬牙,“卫平,如果日寇用火攻的话,我们怎么办?”
卫平苦笑了一下,他的目光顺着向下看去,突然,他想到了个办法。“立即让人准备泥土,在城墙上多准备泥土。另外,城内大量储备海水,能用上的容器全都用来装上海水。既然日寇用火攻,那我们就只能这么办了!”
陈懋立即明白了卫平的意思,湿润的泥土确实是灭火的好材料,特别是在对付由桐油,硫磺等引起的大火时,泥土是唯一的灭火材料。看来,还是得防御!
“将军……”一名军官跑了过来,“商船队送来消息,严广儒将军的第六军明日一早赶到,另外,李舜臣将军的舰队已经返航,邓茂与陈豫将军已经接到了命令,不过他们没有回信!”
“没有回信?”陈懋皱了下眉毛,又看了卫平一眼。
卫平一愣,立即笑了起来。“元帅,邓茂与陈豫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的骑兵军即使赶来,在防御作战中也帮不上太大的忙。如果他们能够想出退敌的好办法的话,也许这将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陈懋点了点头,对那名传信的军官说道:“再派人去,通知陈豫与邓茂,让他们不用急着赶到马关来,该怎么打,我以后再作部署!”
“是!”
等军官退下去之后,两人的目光又落到了城外的日寇阵地上,日寇正在加紧筑土坝,而弩炮也慢慢地靠了上来,更多的弹药则被运送到了日寇阵地的后方。
“看来,日寇今日不会攻城!”
“三日之内,他们都不会攻城!”卫平长出了口气,“光是筑土坝就需要三日的时间,另外,弩炮极为笨重,恐怕要第四日,日寇才会进攻吧!”
陈懋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两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日寇的弩炮,以及那些炮弹上。这将是明军最大的威胁,如果无法解决掉这些威胁的话,恐怕整座马关城都要陷入火海之中!
“如果能够炸掉日寇的弹药……”
“今晚,我带人奇袭日寇营地!”
陈懋压了压手,指了一下日寇储备炮弹的地方,说道:“那边至少有两万日寇守卫,而且在日寇阵地的后方,就算第三军全数出动,你也无法冲破日寇的防线,而且,怎么隐蔽地到达日寇阵地的后方?”
卫平苦笑了起来,第三军本身就不擅长快速进攻,更不擅长突击,此时,他也只能苦笑了。
“等吧,终究会有解决的办法!”陈懋长出了口气,“这几日,让官兵们都好好地休息一下,养足精神,准备与日寇决战!”
“那些城内的日本人怎么办?”
陈懋一愣,转身朝关押日本人的地方看去,突然冷笑了起来。“将他们全都赶到城楼上来,绑在城墙上,要死,也要让他们先死!”
卫平一惊,立即吩咐手下军官去做。这虽然是一个很不人道,很残忍的办法,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希望日寇在见到这些人质之后,能够有所收敛吧!
接下来数日之内,马关城外的战场上很平静,双方都在忙碌的准备着。日寇在加紧筑土坝,而明军一方面修复西面倒塌的城墙,另外一方面则将大量的浸过海水的泥土运到北面与东面的城墙上。而城内各处,都储备了足够的海水,甚至还挖了几个大的池塘,将港口内的海水引了进来。城内那些没有在上一次战斗中被摧毁的房屋上也都铺上了湿润的泥土。明军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防御准备工作。
不过,双方并没有能够耐住寂寞。也就在织田信长围困马关的第三天,李舜臣的舰队返回马关,在补充好了弹药之后,立即展开行动,在日寇西面对日寇阵地进行了炮击。而日寇也不甘示弱,立即组织了两百多门弩炮,与明军舰队打起了炮战来。虽然李舜臣舰队起到了牵制日寇兵力,分散日寇精力的作用,不过,就整个战场形势来看,明军仍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且,李舜臣的舰队也没有能够坚持多久,在牵制了日寇两日之后,李舜臣不得不率领舰队退到外海去,一方面让舰队官兵休息,一方面补充弹药。两日战斗打下来,舰队损失也不小。两艘三级战舰着火,差点被烧毁,两艘二级战舰遭到重创,不得不返回济州岛进行修理。一时之间,李舜臣也不敢再到近海与日寇进行炮战了。
严广儒的第六军晚了两日才到达马关港,主要是船队在海上遇到了风暴。而随着第六军的加入,马关城的防御加强了很多,不过局势仍然危急,日寇进攻在即,空气中的紧张气氛浓烈到了极点。随着日寇完成了筑土坝的工作,数百门弩炮被推上了土坝,双方的决战爆发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十七节 大魔王
见到日寇准备攻城,卫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城内的两万多日本人全都押到了城墙上来,然后用绳索,铁链绑在了城墙上。其中不乏一些贵族,官员,以及大商人。虽然卫平知道这只是一时的缓兵之计,不过,能够拖得住一会,就拖一会吧!
被押上城墙的日寇一见到外面排山倒海般的军队,先是一喜,不过,当明军将他们捆绑在城墙上的时候,对死亡的恐怖立即弥漫在了每个日本人的心头。显然,明军要用他没做人体盾牌,只要外面的日军攻城,那么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这些城墙上的日本人!而对于这些怕死的日本人来说,死亡到来之前的那一刻,才是最让他们害怕的!
日本人的嚎叫声,痛哭声立即弥漫住了整个战场,两万多人一起大哭起来,那声音还真是满大的。而城外日寇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来,立即就有人认出了这些城墙上的日本人,有的是他们的朋友,有的是他们的亲人,有的是他们之前的主子。一时之间,日寇也手足无措,不知道是该打,还是该暂时停下来。
见到这一招起到效果,卫平心里也高兴了起来,如果这两万日本人能够挡住日寇的话,那他们就可以在马关多坚持几日,也就多了几份胜利的希望。不过,卫平没有高兴多久,当那名身穿全套铠甲的日寇统率出现在日军阵营里的时候,情况就立即改变了,而且变化之大,让卫平都不敢相信。
织田信长赶到军阵时,发现军队纪律已经完全乱套了。这是织田信长不能容忍的,他将几个哭闹得最厉害的士兵抓了起来。然后押到了架设弩炮的土坝上,当着二十多万日寇的面,亲手砍掉了这几个人的脑袋。然后,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最后,织田信长手里的武士刀朝着马关城一指,那些开始还在摇摆不定的日寇炮手立即就开始准备炮击,而负责进攻的日本军队也列好了队形。
当第一枚弩炮的炮弹被抛出来的时候,战斗打响了。这次,日寇制造的弩炮更为巨大。射程足足有一千五百步,加上架设在土坝上,足以打到马关城墙上了。明军架设在城墙上的火炮却只有一千两百步左右的射程,根本无法压制日寇的弩炮阵地。不过,织田信长显然不是炮战专家,在让弩炮炮击马关城的时候,日寇的步兵也发动了进攻。这下,明军火炮找到了对手,将炮弹纷纷砸向了进攻的日寇步兵方阵。
战斗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潮,而最先遭殃的自然是那些被绑在城墙上的日本人,两万多人,无一幸免,全都死在了日本弩炮的炮弹之下。
而这次,织田信长首先使用的全是填满了纵火材料的瓦罐炮弹,而且目标就是城楼上的明军火炮。还好,卫平做了准备,大量士卒充当了“消防队员”,用湿润的泥土对付着大火,这让明军的炮兵阵地坚持了半个时辰左右。不过,这并没有能够为明军带来胜利,日寇在发现明军能够控制火势之后,立即集中活力,逐个轰击明军的炮兵阵地(数百门弩炮同时将炮弹砸了过来,就算只是石头,那也足以让明军的炮兵阵地完蛋了!
这种定点清除战术原本是明军炮兵的拿手好戏,现在反到成了日寇对付明军炮兵的主要手段。不到一个时辰,马关城北面的城楼上的几十门明军火炮已经全数被摧毁,炮手伤亡惨重,炮兵不得不退下城楼。
明军炮兵一停止反击,冲锋的日寇就更加嚣张了。虽然部署在城墙后方土坝上的明军炮兵还能发挥一点作用,不过,这些火炮对日寇的威胁绝没有城楼上的火炮那么大。日寇一波接一波地杀了上来,而隐蔽在城墙上的明军步兵很快就投入到了战斗之中。双方,为争夺城墙的控制权展开了激战。而此时,日寇为了避免误伤,也停止了炮击,炮战转为了近战,战斗变得更为残酷了。
在城市防御方面,第三军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这支部队从朝鲜一路打到了日本来,经历过好几次城市防御战。其中的骨干人员都经历过安州保卫战。这次,明军的战术也不例外,手持大刀,盾牌的步兵挡在了最前面,而火枪兵则在后面用火枪与刺刀支援前面的刀盾手,将爬上城墙的日寇全都打了回去。
因为第六军的加入,明军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北城墙,而且明军在防御时也用了与日寇进攻同样的办法,用火烧!显然,这对围在城墙外的日寇威胁非常大,随着明军将一桶一桶的桐油泼出去,当这些油被点燃之后,日寇的第一波进攻被彻底击溃,而且城墙上燃起的大火一时半会也不会熄灭,日寇的进攻不得不停止了。
见到进攻受挫织田信长用上了第二种办法,将一些巨大的石块运了上来,接着,数百门弩炮对着城墙又是一顿猛轰。虽然,日寇没有明军那种可以炸开城墙的炮弹,不过,这些巨大的石块砸上来也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在火炮出现之前,这一直是主要的攻城手段之一!
这次,日寇的炮击足足持续了两个时辰,正午之后才停了下来,而马关城北面城墙也被轰塌了。还好,卫平见到城墙支持不住的时候,立即就将城上的士兵都撤了下来,所以明军在日寇的炮击中并没有太大的伤亡。当日寇再次嚎叫着杀上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却是明军更为猛烈的炮弹,而且,日寇也惊恐地发现,明军在这几日内,已经在城墙后面筑了一道土墙,这土墙虽然不高,却足以挡住日寇进攻的步伐,而且,还为明军的步兵提供了极好的防御支撑!
卫平让人在城内挖水池,储备海水的时候,就将挖出来的泥土筑成了这道土墙。土墙高不过半丈,厚不过两尺而已,不过却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明军步兵在土墙后形成了五条散兵线。轮番着上前用火枪进行射击。而且,随着城墙倒塌,部署在城内的明军炮兵也不需要采用抛射的方式打击日寇了,完全可以用正常的直射方式将炮弹打出去,这样,炮击不但更为准确,而且加快了装填速度,也就加快了炮击的速度!
打到这时,日寇的那些弩炮也基本上失去了作用。显然,弩炮的射程不足以对付明军的这道土墙,而且这些弩炮都极为笨重,难以快速运动。要将其从土坝上撤下来,向前移动,至少需要两三个时辰,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畜力。一时之间,日寇也只能硬着头皮冲锋,既然已经打开了明军的第一道防线,那就不能停下来!
织田信长也明白这个道理,士气可鼓不可泄,如果此时停下来,就为明军赢得了准备防御的时间,必须要一鼓作气地打下马关城。而且,明军已经退守城内,活力再猛,也就只能照顾到一个方向,兵力的优势,让织田信长充满了信心!
在第二波进攻的日寇牵制住明军强大火力的同时,织田信长一口气派出了六支进攻队伍,分三路进攻马关城北面的明军阵地。而明军的火力只能对付中间一路,另外两路都没有在其射界之内。
越来越多的日寇冲到了倒塌的城墙处,即使五列散兵线的明军步兵都在不停地射击,却仍然阻挡不住如同潮水般冲上来的日寇。越来越多的日寇杀入了城内,如不是明军火炮起到了阻断作用的话,恐怕马关城就这么完蛋了!
日寇冲入城内之后,士气大振,在他们看来,只要进入近战,那么明军就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可是,日寇高兴得太早了。就在第一批日寇杀到了明军土墙前五丈左右,突然他们全都身子一矮,跌进了明军早就已经挖好,上面铺了一层薄木板的壕沟里面。而此时,壕沟里面已经灌满了桐油,随着数十支火箭落下,整条壕沟里的桐油被点燃了!
这曾经是明军在开平城外对付蒙古骑兵的一种方法,现在也用到了日寇身上来。掉入壕沟的那几百日寇全都被活活地烧死,而后面跟上来的日寇面对这条宽达一丈半的壕沟也没有了办法。而土墙后的明军自然不会手软,暴雨般的子弹立即将冲入城内的日寇全部给消灭掉了。
城外,织田信长也是大惊不已,他立即下令停止进攻。然后,一方面让弩炮前移,另外一方面让人准备长梯,等到壕沟里的火熄灭之后,再发动进攻。不过,让织田信长难以置信的是,这火一烧就是三个时辰,而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原来,卫广早就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桐油,只要火势稍微一弱,他就让人把油从壕沟两端灌进去。显然,一倒火墙远远要比一道城墙更为“坚固”。
此时,已经是黄昏了,织田信长见壕沟里的大火没有熄灭的意思,心里也急了起来,显然,明军在拖延时间,难道明军还有后援?想到这,织田信长也知道不能再拖延时间了。这次明军登陆九州岛的兵力近十万,而且还有大量朝鲜军队。而此刻在马关城防御的明军仅四万多人,那其他的明军去哪了?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打下马关,如果明军援兵出现,那这场战斗对日军就极为不利。
想到这些,织田信长立即组织夜战。而日寇准备用来越过壕沟的木梯也准备好了。准确的说,这是一些巨大的木板,厚度在五寸以上,宽度在五尺左右,长两丈半,而且顶端有铁钉,落地之后,就能牢牢地钉在地上,还用湿布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样,就不至于被立即烧毁,可以供进攻部队冲过壕沟!
日寇的弩炮此时也已经压了上来,正在准备压制城内明军的炮兵,打击明军的防线。为了一鼓作气地打下马关城,织田信长这次是用上了老本。他只留下了三万人在后面看守弹药物资,守卫营地。然后,将五万弓箭手全都排在了进攻部队的后面,为进攻部队提供近距离掩护。
而在最前面的是十多万进攻部队,除去围困马关城的兵力之外,他足足投入了五万进攻部队,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织田信长引以为骄傲的五千骑兵!
虽然日本骑兵并不是很强大,甚至在明军的眼里,这根本就算不上是骑兵,很多人连铠甲都没有,而且战斗力根本就不可与大明,蒙古的骑兵相提并论。不过,织田信长手下的这五千骑兵可是日本最精锐的骑兵,跟随他征战四方,打败了许多强大的敌人。与日本的其他骑兵不一样,这支骑兵全都有坚铠利刃,全是重骑兵,日本唯一一支重骑兵!
现在织田信长将这支骑兵都用上了,显然,他要拼命了。而织田信长的战术很简单,在弩炮压制明军炮兵,打击明军防线的时候,先由这支骑兵撕开明军的防线,然后步兵跟进,只要杀入城内,那么战斗就结束了!这确实是一种对明军威胁巨大的战术,不过,织田信长却犯了个严重的错误,一个他根本就没有预料到的错误。或者说是,织田信长太低估明军的能力了,他将主力全都压了上来,导致后方极度空虚,在弩炮阵地的后面,竟然只有几千人防守,这给明军留下了一个极好的突破口,而这场战斗的结果,也将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四处燃起的大火,将战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卫平见到日寇的弩炮压了上来,而且还有数万弓箭手,数千重骑兵准备进攻。卫平从头顶到脚板都出了层冷汗。这已经是最后一战了,能不能守住马关城,就在于能不能挡住日寇这一轮疯狂的进攻。而此时,明军官兵也已经一天没有吃饭,很多人甚至连水都没有喝上一口,疲惫至极,他们能够挡住日寇的进攻吗?卫平心里没有一点底子!这时候,他想到了撤退,港口就在后面,部队上船之后就安全了,撤吗?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十八节 血肉之城
卫平只是起了撤退的念头,不过他绝对不会撤退。按照朱祁钰的计划,进攻本州岛是夹击的重点,而且是整个攻日作战的重点,能否攻占日本,本州岛是关键。现在,马关就是关键中的关键,明军如果在本州岛连立足之地都没有,那还打什么?同样的,现在已经在马关折损了这么多的人马,如果还被迫撤退的话,恐怕回去之后,不用朱祁钰下手,卫平自己也无颜活下去了吧就在卫平为怎幺守这防线而发愁的时候,严广儒带着一群侍卫赶了过来。
“卫将军北面的防守任务交给我们第六军吧,你们打了一天,也该下去体息一下了!”严广儒的第六军在白天是负责防御东西两个方向的,因为日寇一直集中兵力攻打北面,所以第六军几乎没有什幺事可做。击溃了几支骚扰的日寇之后,就没有什么事好做了。现在,第三军在北面战场上损失惨重,严广儒也就主动过来提供帮助了。
“可是……”卫广尴尬的笑了一下,城防工作是陈豫元帅分配的,没有陈豫的命令,第三军是不可能从战场上撤退的。
“卫将军,放心吧,两翼的防御工作已经交给了朝鲜军队,而且日寇今晚必然继续猛攻,北门。你们第三军的官兵打了一整日,饭都没有吃上一口,你们先下去吃饭,由第六军帮你顶着!”
“可是元帅那边……”
“没事,我马上就去找陈豫元帅,他肯定会同意的,你们第三军先撤下来,第六军去接手阵地!”
正在卫平还要拒绝的时候,一名军官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而卫平与严广儒也认出这是陈豫的手下,两人连忙站到了一边。
“两位将军,元帅命令,第六军接替第三军防御。第三军撤下去体整,充当预备队。另外,邓茂与陈豫将军的部队已经到达了本州岛。
元帅命令,必须要坚持刭明日天亮!”
两人立即接令,卫平也就不再反对了经过白天的激战,第三军剩下的官兵已经不足一万五千人了。而且疲惫到了极点,很多官兵甚至在战斗间歇期间就昏睡了过去。现在由第六军来接手,他们也正好体息一下。不过12到明天天亮,卫平并没有多少把握。同样的,严广儒虽然脸上波澜不惊,神色从容,不过心里也没有底。日寇的弩炮已经压了上来,而且十多万日寇就在外面。他们能够守住这一晚吗第三军撒下去之后,卫平把炮兵留了下来。防御作战,炮兵是最重要地力量。而第六军的炮兵并不算强大,所以他将炮兵交给了严广儒指挥。让第六军上去之后,严广儒趁日寇进攻之前的机会,将炮兵阵地向后挪了近三百步,这样就出了日寇弩炮地射程范围。接着,他除了保留住了前面的散兵线之外。让大部分的步兵在城内布防,形成纵深防御。
看来,严广儒在开平呆了那么久,日子也没有白过,既然要在城内打防御战就要,就要尽量的利用城内地有利环境!
第六军的部署还没有全部完成,日寇的进攻开始了,这是整个马关战役中,日寇进攻最为疯狂的一次。在弩炮支援下,三万步兵。五万弓箭手压向了马关城。虽然,明军的炮火也哥常的猛烈,但是日寇并没有撒退,甚至没有被打散。虽然,大批的日寇倒在了明军的炮火之下,但是,越来越多地日寇涌了上来。这些日寇就像是蝗虫一样的扑了上来,根本就不畏惧死亡明军的防线也受到了严峻地考验。日寇的弩炮无法对付明军的炮兵阵地时,就集中力量轰击明军的防线。而那道土墙根本就抵挡不住弩炮的轰击。在日寇进攻部队进入明军火枪射程范围之前,明军官兵都紧张的注视着天上飞来地那些点着了的炮弹,判断出弹着点之后,就立即避开。虽然,这让很多明军官兵都逃过了一死,但是明军的防线也乱了阵脚,根本无发法组织起有效的,强大的火力来抵挡日寇的进攻!
“守住自己的位置,擅离阵位者,斩!”严广儒骑马冲到了散兵线的后方,高声的呼喊着。第六军的官兵见到军长都上采了,纷纷放弃了躲避炮弹的行动,守在了自己地位置上。“站好队列,瞄准目寇,都给我守住!”
战斗很快就进入了高潮,随着日寇进入明军火枪的射程,明军强大的火力开始发挥作用。不过日寇的弓箭手也压了上来,漫天的箭雨向明军防线洒了下来。不断有士兵倒下,不断有士兵负伤,地上的鲜血在红色的火焰下显得异常的妖异。明军官兵坚持着,有人倒下,就有人主动顶上来,他们不会后退半步,只有当生命被敌人的炮弹,箭矢夺走之时,他们才会离开这个战场。不过,日寇的伤亡更大,每倒下一名明军官兵,就会有五十日寇被消灭。双方此时拼的完全就是意志,以及兵力的多少在日寇突击到壕沟附近,将那些厚木板铺在了壕沟上的时候的时候,突然向两翼散开,中间空出了一条至少有五丈宽的通道来。防线上的明军官兵先是一惊,接着就感到大地震动了起来,当日寇的骑兵从黑暗中冲出来,被战场上的大火照亮了的时候,明军官兵立即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日寇致命的一击到来了。
“坚持住,瞄准日寇骑兵,开火!”
这一刻,战场上的帝国军人都已经忘记了自我,失去了自我意识,在这个庞大的战场上,他们都是非常不起眼的一部分而己,他们所做的。能做的,就是按照军官的命合进行战斗,就是将火枪里的子弹不断的射向杀来的敌人两百步的距离。对骑兵来说不过十多秒而已,这也最多够明军散兵线上的火枪手各开一枪而已,当日寇骑兵冲过了壕沟,杀到了明军面前地时候,明军遭受了最沉痛的损失,第一线的步兵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地机会。刚刚来得及将火枪里的子弹射出。日寇骑兵手上的战刀就挥了下来。
骑兵跟我上这时候。严广儒亲率的两千骑兵出现在了明军防线地后方。本来严广儒就是骑兵将领出身,而在这次军队改制中,他原先统帅的开平守军却多半为步兵,因此第六军成了步兵军。不过。与其他步兵军不同的是,严广儒的第六军更侧重骑兵,反而炮兵不是很多。除了第六军之外,其他的步兵军也就只有五百左右的侦察骑兵,而严广儒的第六军则有一个独立骑兵团,两干余人随着两千明军骑兵杀出,日寇骑兵的冲锋也被摄制住了,不过,在城市内这个狭小的战场上。骑兵之间地战斗非常独特,不是相会的冲锋战,几乎变成了阵地战。当骑兵失去了速度。基本上就失去了一切。
可以说,双方骑兵此时都在拼命。
日寇的骑兵一停下来,立即遭到了明军火枪地猛烈攻击,大部分冲在最前面的日寇骑兵都完蛋了。明军的骑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一停下来,立即成了日寇弓箭手最好的靶子。而且毫无还手之力。
当然,最先坚持不住的是日寇的骑兵,日寇骑兵已经成了突出部,成为了明军步兵射杀地对象,明军步兵可以集中火力,先消灭突入进来的日寇骑兵。相反,日寇骑兵挡住了后面的步兵,导致大量日寇步兵只能在壕沟对面干着急。而且,后面的日寇弓箭手也压上来,只能发挥很有限的作用。
在这一情况之下。日寇骑兵立即撒了下去,接着,更多的步兵涌了上来。严广儒此时也已经多处负伤,他带着剩下的不到千名骑兵也撤了下来,两翼的步兵立即修补好了防线,继续抵挡日寇步兵的疯狂进攻。
这样的战斗打了一个时辰,当倒塌地城墙处日寇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的时候,明军的防线终于崩溃了。在这一个时辰的战斗中,明军损失了至少五千人,不过,他们干掉的日寇更多。当土墙倒塌,第一线彻底崩溃的时候,明军进去了城区防卸战。这是一种更残酷的战斗,一种用鲜血与生命来做基石的战斗。
明军以排为单位,这是为了照顾近战所做的调整。以往,步兵作战是以伍位单位,一伍十人左右。而现在,明军以排为单位,一排三十人。显然,这能够让缺乏近战能力的明军步兵在近战中发挥出人欺的优势。而这次。严广儒也让第六军作好了准备。所有官兵的多余物品全部放到了后方,每人只带了必要的作战武器上战场。因此,每名明军步兵在带了一把火枪,标准数量的弹药之外,还带了一把战刀,以及一面小盾牌。本来大部分步兵都是传统的步兵,所以在有了这些利器之后,他们的近战能力并不差巷战是非常残酷的,明军官兵都知道,他们必须要守到天亮。而且,明军在兵力上不占优势,那就要尽量将日寇挡在城外,如果让日寇全部进入城内的话,那日寇的兵力优势就足以压垮明军了。因此,在第一道防线上的明军向后撤退的时候,严广儒指挥防线两翼的明军向城墙坍塌处杀了过去,尽量压缩日寇的突破口,先将放进来的日寇消灭掉,然后再对付外面的日寇。
双方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突破口将决定这场战斗的结果。日寇的弯炮改变了炮击目标,猛烈轰击突破口两侧的明军阵地,甚至不惜伤到自己人,也要将明军打下去。同群的,明军的炮火也全都集中到了突破口去,尽一切力量用炮弹挡住杀入城来的日寇。这里,成为了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
突破口的争夺战打了足足两个时辰,双方官兵的尸体堆成了小山,然后又被双方的炮弹炸得粉碎,再次堆成了小山,又再次被炸得粉碎。
后来,甚至无法从战场尸体的数目上确定双方阵亡人员的数量,因为,很多尸体就只剩下了那么一点,根本无法辨认第六军在这里基本上拼了个精光,一万多官兵倒在了这里,连严广儒的侍卫队都基本上消耗光了。如不是军官及时拖住严广儒,恐怕明军就要在这里损失第一个将军了!此时,卫平率领第三军及时的赶了上来,填补了第六军的空缺。虽然,距离天亮还有只有两个时辰,可是严广儒与卫平都觉得,他们不可能守到天亮,城外的日寇还有十多万呢第三军虽然也伤亡惨重,不过两万多官兵并没有因为白天的惨烈战斗而有丝毫的惧怕。严广儒组织第六军挡住了日寇向城区深处的突击,而卫平则指挥第三军堵住了日寇突破口的两翼。打了一个多时辰,第三军只剩下了五千多人,副军长也已经阵亡,卫平身负重伤,全军军官死了七成到最后,甚至连朝鲜军队都赶了过来,开始协助明军防守。不过,朝鲜军队没有火器,而且战斗力并不高,在日寇面前,他们也不可能坚持多久。
眼见天色就要亮起来了,双方都到了最后拼命的时刻。陈豫闻讯,也带着由运输船队的一万多名水手组成的水军杀到了战场上。明军连最后的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同样的,织田信长再次组织起他的骑兵,准备发动最后一轮进攻,而且是由织田信长亲自率领的进攻。
眼见天色变亮,可是邓茂与陈豫的两个军仍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卫平与严广儒都有点绝望了,他们已经拼尽了最后一份力量,已经流出了最后一滴鲜血,第三军只剩下了两千多人,军官全部伤亡,第六军更惨,只剩下了一千来人,所有军官中,只有严广儒一个人负伤在指挥战斗。到最后,连陈豫都率领水军杀了上来,可是,援军在哪援军在哪?这是所有明罕都有的疑问,虽然没有一个明军官兵害怕死亡,在他们跟随朱祁钰远征蒙古的时候,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是,他们却不甘心死在这里,谁都想话下去,而要活下去,就要看援军什么时候到达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十九节 天降奇兵
当朝阳从东边的海面上升起来的时候,明军的防线开始崩溃。最先溃散的是第六军的正面防线,严广儒的第六军只剩下不到两百人的时候,不得不开始后退。随着第六军防线崩溃,第三军守卫的日寇突破口两翼也彻底崩溃,卫平还是几十名侍卫拼死才被救出来的,为此,有三十多名侍卫倒在了日寇的武士刀下。接着,朝鲜军队守卫的第三军与第六军的结合部也被日寇击溃,当日寇杀到水军守护的炮兵阵地前沿的时候,明军离彻底失败只有一步之遥了。而且,此时运输船队的大部分水手都已经上岸作战,就算想乘船逃跑,都来不及了!
突然,大地猛烈地震动了起来,接着一股狂风刮过,交战双方的官兵都呆住了,当猛烈的爆炸声传来的时候,双方的官兵更是惊呆了。
“援军,我们的援军到了,兄弟们,杀啊!”第一个明军军官判断出了爆炸声是从北面传来的,随着他这一声呐喊,已经绝望的明军官兵顿时升起了生的希望,明军士气振奋了起来,而力量也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开始还在撤退的明军反而向日寇冲了上去。
日寇也顿时惊慌失措,就连在前线督战的织田信长都大吃一惊,当他转过身去的时候,立即看到了后方营地里腾起的那股火焰,接着,就是漫山遍野的明军骑兵从北面杀了过来。
城内的日寇被迅速击溃,陈懋迅速地冲上了东面的一段断墙,一眼就看出,领军杀来的正是陈豫的第二军,三万多骑兵,排成宽达数里的锋线,排山倒海般地朝日寇压了过来。陈懋一喜,回头对着下面仍然在奋战的卫平与严广儒大喊道:“是陈豫,是陈豫的骑兵来支援我们了!”
卫平与严广儒立即兴奋了起来。不过他们都已经身负重伤,几乎到了虚脱的边缘,连笑一下的力量都没有了。
也就在陈懋转过身来的时候,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后背,陈懋身体一晃,却没有倒下,而是扶着城墙顽强地坚持住了。他艰难地把手上的佩刀向城外一指,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大吼道:“兄弟们,全歼日寇!”
城内的明军虽然就万多人,不过此时都完全兴奋了起来,打了一夜,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那么多力气,却一点都不感到疲惫。还有立即追杀正在溃逃的日寇。
陈懋在城墙上坚持了一会,最终腿一软,倒在了地上。
“元帅!”城下,卫平与严广儒都见到了陈懋倒下时,他背上插着一支箭矢。
“为元帅报仇!”
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句。明军官兵纷纷都发现陈懋已经倒在了城墙上。而第一集团军的大部分官兵都是陈懋带出来的,就连严广儒的手下都对陈懋非常的尊重。见到元帅中冷箭倒地,明军将士全都愤怒了,而往往,愤怒能够给人更大的力量。
城外,冲杀在最前线的陈豫也见到了陈懋中箭,见到陈懋倒下。陈豫是陈懋的嫡系,眼见自己最敬重的元帅倒在了战场上。陈豫肝胆欲裂。
“为元帅报仇!”
陈豫手下三万多骑兵,全都是陈懋一手带出来的,他们也看到了陈懋倒下的那一幕,一瞬间,愤怒的火焰,复仇的火焰在三万骑兵身上燃烧了起来。三万骑兵虽然并不多,但是,对现在这个战场来说,这绝对是一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陈懋的第二军如同旋风般地扫过了日寇的营地,一部分骑兵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纵火材料抛到了日寇的营房上,点燃了日寇的营地,而沿路的日寇哪能挡住这么多骑兵的进攻,甚至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明军的骑兵锋线竟然宽达五里,完全覆盖了整个战场!
接着,骑兵扫过了日寇的炮兵阵地。在前锋对付日寇炮兵的时候,后面的骑兵将一罐罐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桐油泼到了日寇的弩炮上,然后用火把点燃,这些用木材制造的弩炮就全成了一把把巨大的火炬。
陈豫的骑兵并没有停下来,如同旋风一般的扫过了日寇的炮兵阵地之后,继续向着日寇的主力兵团杀了过去。而此时,日寇的步兵全都压到了南面的城墙附近,而后面是弓箭手,当然,日寇那点骑兵,根本就不可能在这里发挥太大的作用!
织田信长此时不仅震惊,而且恐慌不已。他哪想到明军的骑兵会来得这么快,而且一下就是几万人马,这绝对是他无法抵挡的力量,特别是在步兵没有组织好防线的情况下,骑兵从后方杀来,这绝对是致命的一击。
缺乏掩护的弓箭手,即使能够在骑兵杀到之前射出几箭,不过,这根本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当时,日寇大部分的弓箭手都在支援攻城作战,当他们转过身来的时候,明军就已经杀到了跟前。
陈豫身先士卒,第一个挥舞着两把战刀杀入了日寇的阵营,接着,第一条锋线上的一万五千骑兵也杀了进去。在他们身后,是近两万骑兵组成的另外两条锋线。这些明军骑兵全都疯狂了,他们在九州抢了十几日,没有想到,自己的主帅在此遭到日寇的围攻,这让他们感到耻辱,而耻辱感,只能让这些将荣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明军骑兵发疯般的砍杀,将愤怒全都倾泻到日寇的身上!
明军骑兵的冲锋能力是出了名的强,甚至连蒙古骑兵都自叹不如,连蒙古骑兵在对付明军骑兵的冲锋时,都要小心应付,而且多半是打不过就跑。而在经过了朝鲜战争,以及军队改制之后,骑兵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朱祁钰不惜重金,为每个骑兵都提供了成套的铠甲,最锋利的战刀。而且每位军官手里的战刀都是特制的,用帝国冶炼出来的第一批特种钢制造的,以防止卫广被加藤清正劈断战刀而负重伤那样的情况再度出现。
显然,日寇在仓皇之间,根本就挡不住明军精锐骑兵的进攻,而且是从步兵背后发动的进攻。仅仅片刻,明军骑兵就已经杀透了日寇的阵弗吨着第二批,第三批骑兵冲入战场,日寇彻底崩溃了!
最先逃跑的正是织田信长。他让手里的三千多骑兵开路,自己跟着就向外突围。当然,他已经顾不上身后的那些正在被明军骑兵屠宰的弓箭手与步兵了,能逃出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此时,陈豫已经杀到了城墙外,正在扫荡周围的日寇步兵,准备返身杀回去。
“陈将军,逃跑的那个是日寇主帅,穿黑色盔甲的那个!”
陈豫一惊,顺着卫平指的方向看去。立即见到了正在突围的那三千多日寇骑兵。他立即举起了手里地战刀,大声吼道:“别让日寇主帅逃了,杀!”
跟着陈豫冲过来的骑兵立即返身,甚至连身边待宰的日寇步兵都顾不上了,立即跟随陈豫向逃窜的日寇杀去。而第三批冲上来的明军骑兵一见到陈豫追杀那股日寇骑兵,也纷纷围了上去,他们即使没有听到陈豫开始的喊声,不过也看出来,那个身穿黑甲的日寇就是匪首,是日寇的主帅!
不过,陈豫还是晚了一步,他一路冲杀,砍倒了大批挡在路上的日寇,赶过去的时候,织田信长已经在手下的掩护下冲出了明军的包围圈,虽然也也损失了一千多骑兵,不过也总算是冲了出来吧!
与在蒙古作战时一样,陈豫这人是不会轻易放跑敌人的,当年他能在蒙古大草原上追杀敌人上千里,这次,他更不会犹豫。
“就是那人放冷箭害了元帅,兄弟们,为元帅报仇!”
不知道是哪个军官点了把火,明军骑兵一听闻是日寇主帅放的冷箭射杀陈懋,这下,上万的骑兵都愤怒了起来,纷纷跟上了陈豫,前去追杀这股日寇骑兵。为了加快速度,很多骑兵甚至把身上的盔甲都取了下来,将绑在战马上的补给都丢掉了,将一切多余的物品都抛掉了,他们是拼了命都要追上这队日本骑兵。
织田信长见到明军不依不饶地追了上来,心里也是大骇不已,仿佛惹上了一群疯子一样,怎么就是不放过他呢?不过,织田信长手下的那些骑兵对自己的主子还是很忠诚的,见到明军追近,就会有一些人主动放慢速度,去冲击明军的锋线,减缓明军的追击速度。毫无疑问的,这些人全都是去送死,在明军骑兵面前,他们没有一点生存的希望!
陈豫也是杀疯了,陈懋待他像父亲一样,眼见陈懋死在了这日寇匪首的手里,他能罢休吗?就算豁出这条命不要了,他都要追上去,砍了那日寇主帅,为陈懋报仇。当然,他身旁的明军骑兵无不这么在想,反正,他们已经杀够本了,就算豁出命去,也要为陈懋元帅报仇!
见到明军这样子,而且明显是针对自己而来,织田信长更是心慌,接着,他就发现自己身上的这套铠甲太显眼了,他立即将铠甲卸了下来,不过,这并没有改变他的身份。
“看紧了,就是那个没有穿铠甲的日寇!”
一听到这声音,织田信长后悔不已,可是,现在他没有多余的铠甲啊。不得已之下,织田信长只得让身边的几名骑兵也纷纷脱下了铠甲。
“看紧了,就是那个穿白色战袍的!”
织田信长一看,自己确实是穿的白色战袍,而旁边的骑兵都是黑色战袍,他立即就脱掉了战袍,同时让其他骑兵也脱掉了战袍。
“那个带羽盔的!”
织田信长赶紧又取下了头盔。
这一路,陈豫的骑兵一直追到了山口城附近,一名军官才追了上来。
“陈将军,元帅并没有死,让你立即回去!”
“元帅没死?”陈豫一惊,立即拉住了战马,“停下,所有人都停下!”
“对,元帅没死,只是负了伤,而且医生已经处理了伤口,没有生命之碍,元帅让你立即回去汇报情况!”
妈的!陈豫向那几十个日寇逃跑的方向看了一眼,一口唾沫吐在了地上。“走,回马关,这里没我们的事了!”
其他明军官兵听闻陈懋没死,也都松了口气。这一战,他们也是筋疲力尽,完全依靠一股愤怒支撑着,而且胯下的战马也都受不了了。见到陈豫下令停止追击,也都纷纷跟上陈豫,朝马关方向返回。
陈懋确实没有死,那一箭虽然射中了他的后心,不过,陈懋身上的铠甲是朱祁钰特地给他制造的,极为坚固,而且在背心除还有一块加强的钢板。这一箭虽然力量极大,不过在穿透了两层铠甲之后,也没有了多少力量,并没有造成致命伤。军医在处理了伤口之后,陈懋的情况也稳定了下来,除了大量失血造成的一些后遗症之外,并无大碍。这也算得上是明军坚固铠甲救的第二个将领吧!
等陈豫率领一万多骑兵赶回马关战场的时候,第二军的两万多骑兵已经完全击溃了战场上的日寇,除了部分骑兵在追击逃窜的日寇之外,另外的骑兵都在将俘虏的日寇集中在了一起。而朝鲜军队已经接过了马关城的防御工作,第三军与第六军伤亡非常惨重,已经撤到港口附近去休整了。
陈豫入城之后,立即就去了陈懋的元帅府,也就是一栋日本商人的别墅而已,是城内保存得比较好的一栋别墅。等他赶到的时候,陈懋已经昏睡了过去,军医正在忙着给卫平,严广儒两人处理伤口。
“卫将军,严将军,元帅他……”
卫平做了个嘘声的动作,小声说道:“元帅已经休息了,他的伤不重,休息几日就能康复。对了,这次怎么只有你的第二军前来救援,邓茂的第一军呢?”
陈豫一愣,尴尬的笑了起来。救援马关的确实只有第二军,而第一军与第二军是一起渡过海峡的,那么第一军呢?邓茂难道不知道马关战危,或者是故意没有来救吗?从陈豫的神色上,卫平与严广儒都判断出来,显然不是这样的,邓茂绝不是那种见死不救的人。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二十节 霹雳之火
邓茂与陈豫在扫荡了九州岛之后,接到了陈豫送来的紧急军令,要他们立即将占领九州岛的任务交给朝鲜军队,然后立即率军进入本州岛,驰援马关。接着,两人收到了更多的战报,日寇三十多万南下进攻马关,围困马关,第六军到达马关等等。而这时候,陈豫给他们的命令是见机行事,自行判断战场局势,然后采取行动。
这两人充分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到达了海峡时,运输船队也赶到了。上船之前,邓茂陈豫两人抓了一次阄,结果,陈豫抓到了救援马关的任务,而邓茂则负责袭击日寇后方,趁日寇主力尽数集中在马关城外的机会,杀向日寇的腹地,切断日寇退路。显然,陈豫对这一结果不太满意,摆明了,邓茂就是去发财的,而他则是去做苦差。当然,此时陈豫并不知道,马关城已经危如累印,且陈豫还在城里,如果他知道了的话,恐怕就不用抓阄做决定了,直接就率笫二军杀向了马关。
两军在海峡对岸登陆的时候,日寇已经放松了对沿海地区的警戒,或者说,是把兵力都集中到了马关城外,根本就没有察觉到,这两支庞大的明军已经到达了战场附近。当时,还是半夜,因为卸载船上的物资花了好几个时辰的时间,直到天亮,陈豫才做好了出发的准备。而此时。邓茂也已经率领第一军一路向东北方向扑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