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明史

_49 闪烁 (现代)
见于谦并不反对,朱祁钰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他迅速地看了完了陈懋提交的改革计划,指出了几点修改意见之后,就让陈懋重新去草拟了一份。当然,这次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搞定的,而且所有的改革行动也不可能一起上来,必须要分步骤,分计划进行,这样才能够在不引起军队大规模动乱,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情况下完成改革行动!
军事改革第一项就是兵役制度改革。以往,明帝国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度。通俗一点,就是抓壮丁。任何一个明帝国的成年男子,都有义务服兵役,为帝国作战。当然,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出现,很多不想当兵的被招进了军队,那只能是滥竽充数,反而降低了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讲,明帝国还不可能推广志愿兵役制,毕竟,帝国的财力,以及国情都决定了,志愿兵役制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
针对这一情况,朱祁钰的解决办法是志愿兵与义务兵结合。明帝国国内各地镇守的部队都为义务兵。服役期限为五年,五年之后就可以退役,或者选择继续服役,或者是转为志愿兵,终身在帝国军队服役。而帝国的中央军,也就是朱祁钰发动所有对外战争所依靠的帝国精锐部队则全改为志愿兵,所有官兵都领取军饷。普通士兵服役十五年,在四十五岁之后退役就可以领取由帝国政府一次性发放的退休补偿金。而军官则服役十八年以上,在五十五岁到六十岁退役时,可以终身领取帝国政府发放的养老金。
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还有一整套的官兵军饷级别。比如,最低级的士兵一年的军饷是白银二两,最高级的元帅一年的军饷是一万四千四百两。当然,所有军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国家负担的。其实,这就给了所有军人一个生活保障。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普通士兵的军饷足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了,而只要当上军官,那一家人都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有了军饷制度,自然需要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以往,明军采取的军衔制度是比较落后的,从伍长到大将军,虽然也分了几十级,可将领与军官之间的差距很大。而军官与士兵之间地差距更大。这次,朱祁钰直接引入了现代化的军衔制度,从士兵到将军,一共分为了十八级。
即: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准将,少将,中将,上将。而在上将之上,还设大将与元帅两级,而这两级军衔只授予在战争中立下了巨大战功的将军,为虚衔,实际权力并未超过上将。
这样,明军总体设了二十级军衔,并且在士兵与军官之间设置了士官,而各级军衔的晋升标准也定了下来。军人的晋升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服役年限来得到晋升。而一名志愿兵从最低级的三等兵做起,服役满十五年之后,也将成为少尉军官,拥有了领取终身养老金的资格。而在当时,最主要的晋升方式仍然是以战功晋升,只要在战争中立下大功,就能够从一员普通的士兵成为将军!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后来大批年轻将领都是从普通士兵做起的,通过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最终成为了帝国名将!
这种新的军衔制度,其实是为每一个帝国军人打开了创立战功,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也让所有军人都认识到,只要为帝国服务,那他们的付出都将得到巨额回报,都将得到帝国的重用,而他们的才能,也将在战争中发挥出来,在为帝国卖命的同时,他们也在为自己的前程而奋斗!
而确立了军衔制度之后,朱祁钰接着就对帝国军队进行了体制改革,取消了原来相对独立的骑兵,步兵,神机营,水师四大兵种,成立了帝国总参谋部,在下设帝国陆军与帝国海军两大军种,而两大军种则分别设总参谋部。帝国皇帝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而帝国两大军种的总参谋长,以及帝国总参谋长都直接向皇帝负责。
在设立陆军之后,以前的骑兵,步兵,神机营也进行了改革。骑兵被保留了下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步兵与神机营则被取消。其实,三大兵种单独成军的制度都被取消了,因为在朱祁钰的计划之中,帝国军队将是一支多兵种合成部队,而不再是单兵种的作战部队!
在之后,帝国军队最重要的改革开始了,这就是取消了三大营,设立集团军群,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军事制度。
最低级的战斗单位是班,由单一兵种构成。而具备单独作战能力的是营,这是最初级的多兵种合成作战部队,营之下设立骑兵,步兵与炮兵连。而这里的步兵以非传统意义上的步兵,而是指的火枪兵,传统意义上的步兵被朱祁钰给取消了。师是最低级的战役作战单位,而集团军群则是最大规模的战略作战单位。
朱祁钰第一步改变的也只是中央政府军,也是是明军的主力部队,而其他各地方的军队改革则要等到好几年之后才能完成。而这一改变,其实就是要强化明军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不过,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即明军将领中,具备全面素质的人员并不多!
陈懋成立的帝国军事学院在此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该军事学院的第一期学员就是各兵种的将领。其实,他们也称不上是学员。这些将领在学院里,最主要的还是相互交流作战经验,各兵种的战术,以取长补短,让这些年轻将军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掌握各并重作战的要领,担负起独挡一面的重任来!
军事制度改革本身是一项非常庞大,而且系统的工程,虽然陈懋是主要的执行人,朱祁钰是主要的设计师。不过,于谦在这场改革中充当的角色也不简单。于谦本身就不是一般的文臣,他的军事才华早在京城保卫战中就得到了体现,只不过,他并不是武将,所以朱祁钰一直将他排除在了军队之外。而这次,于谦用他的政治才能再次帮了朱祁钰的大忙,毕竟,军队与政府是无法分割开来的,而要让军事改革成功,就离不开政治上的支持!
当然,完成这套军事改革也需要时间,充足的时间。不过,要准备渡海东征,朱祁钰也需要时间。改革的最后结果很明显,朱祁钰做为帝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而且,军队绕过了国防部这一关,直接控制在了朱祁钰的手里,他的地位得到了强化。显然,这也是朱祁钰希望看到的结果,即使,他极为信任于谦,可在关系到与自己利益攸关的问题时,朱祁钰不会容忍任何人与他分享手中的权利!
第五卷 半岛攻略
第三十六节 帝国宪法
军事改革本身的影响甚至要比政治改革还要大。特别是对朱祁钰这个皇帝来说,他以军功立国,并且以军功战胜了强大的政治对手,最终获得了全国百姓的爱戴。而朱祁钰的政治改革本身也是得到军队支持的。而现在,朱祁钰将改革推行到了军队里来,虽然,从根本上,这给了帝国军人极大的好处,将以往很多模糊的,或者是不成文的规矩都用书面文件的形式做了说明,巩固了军人的地位。不过,在军事改革进入到最后阶段的时候,仍然涉及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宪法!
朱祁钰一直忘记了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虽然大明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在推广新政的时候,朱祁钰设立了很多的法律,完善了大明的法律体系。不过,大明仍然缺乏一部基本大法,也就是万法之本的宪法!显然,朱祁钰是一个强调以法治国的皇帝,而他要强调自己作为大明军队的最高统帅,那么,就必须要得到法律的支持!而皇帝作为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虽然这是每一个大明军人,臣子都知道的事情,不过,却没有在任何一部法律中进行阐述,也就是说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基础!
朱祁钰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立即就将于谦与薛希濂两人找了过来,一个是内阁总理大臣,一个是最高法院院长。而要讨论制定宪法的事情,当然就要找这两人商量了。朱祁钰首先提出了宪法的问题,然后让两人为他想办法。
当然,对薛希濂这种法律“专家”来说,宪法也是个新鲜词,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而且意识到了宪法的重要性。
“陛下,臣认为这个提议很好。虽然,我大明已经初步具备了完善的法律,而且还正在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制定更多的法律。
不过,这些法律本身是建立在陛下的皇权基础上的。以往,在我们看来,皇权本身就是法律的基础,如果这次能够通过制定一部阐述皇权为基础的法律,以此作为今后各项法律的基础的话,那么,我大明的法律系统就将更加完善。而且也对今后制定的新法律提供了标准与约束!”
“薛大人,宪法本身的用途就是确定我大明帝国的根本性质,这是一部用来阐述国家基础的法律!”朱祁钰见薛希濂这个法律“专家”迅速地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里也很是高兴,“宪法本身不需要对各方面的法律细节进行解释。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确定国家性质,二是对各项子法律进行约束,规定其他法律的范围。宪法本身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违反宪法的法律都是不成立的。今后,如有其他法律产生冲突,那就以宪法为标准进行裁决。所以,宪法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就如同我们手里的一把直尺一样,是用来衡量其他事物地标准!”
“臣明白!”薛希濂连连点头,他不得不佩服朱祁钰的思想。以往,他还真没有看出朱祁钰在法律方面的才能。
朱祁钰的目光落到了旁边的于谦身上,问道:“于大人,你有什么意见吗?”
于谦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陛下,臣没有意见,只是我觉得,有必要用这么一部法律来约束天下所有人,包括陛下自己吗?”
朱祁钰笑了起来,显然,于谦考虑到的还是皇权。“于大人,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现在,我们确定这部法律,就是要告诉天下人,连皇帝犯法,都要与百姓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然我贵为帝国皇帝,不过我也是凡夫俗子,如果帝王手中的权力得不到约束,那么谁能保证今后的帝王不把我大明江山给败了?于大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正是因为皇权得不到保证,帝国才走向了没落。如果,可以通过法律来约束帝王的行为,那么,帝王也就不能恣意任为了!”
“可是……”于谦苦笑了一下,“法律本身就是为帝王服务的,是皇上治理天下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法律反过来对付皇上的话,这不是皇上自己在打自己耳光吗?”
朱祁钰沉思了一下,问道:“于大人,你我现在都在为大明而奋斗,那你能保证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后,我就不会突然脑袋发晕,而葬送了大明的江山吗?”
“这……”
“现在,我可以保证,我所做之事都为大明,为百姓着想,可是,这要是人,就有犯错误的时候。百姓犯的错误,无非是烧杀抢掠,不会引起大乱,更不会葬送大明的江山,因为有法律可以制裁他们。如果,我犯了错误,而法律又不能制裁我的话,那么,到时候,你会怎么办?”
于谦犹豫了,他坚定地支持朱祁钰,无非是朱祁钰能够率领大明走向强盛,如果朱祁钰变得昏庸,不但无法率领大明走向强盛,而且还会葬送了大明的话,他会怎么办?于谦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是知道了也不敢说出来!
“现在,因为我一心推广新政,发展我大明,振奋军队。所以,皇权在我的手里,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也承认,在新政推广的初期,皇权本身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就算于大人是内阁总理大臣,恐怕也难以推广新政吧!不过,谁能保证今后我还会支持新政,或者说,谁能保证,在我之后的皇帝还一心的支持新政?显然,没有人能够做出这样的保证。我大明要想强大起来,光靠我们一代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而通过制定宪法,约束皇权,限制皇帝手上的权力,这本身就是为大明着想,为新政着想。只要宪法的地位超过了皇权,那么,就算是出了昏庸的皇帝。也不会危害到新政的存在!于大人,你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而并不是千秋万代的利益!”
面对朱祁钰如此宽广的胸襟,于谦不得不叹服。一个伟大的皇帝,其伟大之处不在于立下了多少的军功,建立了多么宏伟的业绩,而在于,他永远把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永远将帝国放在了皇帝之上。显然,朱祁钰就是这样的皇帝,他不惜削弱自己手上的权力,都要维护帝国地利益,维护新政。恐怕,就算把于谦放在朱祁钰的位置上,他也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来吧!
“于大人,道理我已经说了。其实,宪法本身是我制定的,那么,对我的威胁就不会很大。从长远意义上来讲,宪法本身是一部约束性的法律,是一部规划我大明长远发展的法律。只要宪法确立了下来,那任何人都要受到宪法的约束,这样,我大明的发展方向才不会因为出现了昏庸的皇帝而发生变化!”
“陛下。臣明白了,陛下用心良苦,为国为民,臣自叹不如!”
朱祁钰笑着扶起了于谦,说道:“于谦,你不是不如我,在政治上,你永远是我的老师,而且,没有你的辛勤努力,我大明也不会有今天。你没有能够及时看清宪法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我相信,在我们都百年之后,后人们会认识到这部法律的重要性的,到时候,我们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朱祁钰的预言只对了一半,当大明的第一部确立下来之后,确实为新政打下了最坚实的一块基石,而且也指明了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约束了皇帝的权力。不过,也正因为这部宪法而爆发了大明的第一次大规模内战,恐怕这是朱祁钰当时并没有想到的吧!
在得到了于谦的支持之后,朱祁钰就让薛希濂去着手制定宪法,由于谦带朱祁钰进行监督。当然,最后做出决定的仍然是朱祁钰。而当时,朱祁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可能把精力放在这一点上。
大明的第一部宪法本身并不复杂,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并不多。不过,为了确定宪法的地位,不但要朱祁钰支持,而且还要议会,也就是当时朱祁钰建立的贵族议会——上议院的支持。这样,大明宪法才会得到普遍认同,也才具备了持久的生命力!
按照宪法规定,只有在议会得到多数支持,宪法才能生效,这也是为了保证宪法本身的权威性而做出的决定(后来成立了下议院之后,也必须要得到下议院多数议员的支持)。当时,要得到议院多数支持并不是一件难事。
在征服了蒙古之后,上议院扩充了十个席位,增添了十位蒙古贵族。而在朱祁钰的婚礼上,又有大部分的番王站在了朱祁钰这一边,而当时朱祁钰控制了所有的非皇室贵族议会成员(多为将领与政府官员,当时,大明的贵族议会并有将政府官员与军事将领排除在外,很多议员都是身兼数职的)。再加上朱祁钰北定蒙古,东平朝鲜所建立起来的庞大军功,在国内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他如日中天般的声望。当宪法提交议院表决的时候,这针对三处细节地方做了修改,结果,超过八成的议员投了赞成票。
帝国宪法的确立,在帝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转折点,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朱祁钰的征战行动。
从新政的角度来看,在此之前,帝国新政都是在皇权的推动下前进的。而在确定了宪法之后,新政得到了法律的维护与支持,皇权的重要性降低,而且也为今后帝国新政的制定定下了方向,为新政的全面推广打下了基础。这样,即使朱祁钰率军出征,他也不用为国内的新政推广事情而担心了,因为,他留下了一部宪法来维护新政!
从国内政治上来看,宪法的确立,首次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为后来大明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大变革,大发展时代打下了基础。虽然,朱祁钰通过自身的影响,在逐渐改变着帝国百姓的思想,他甚至不惜触怒帝国的腐儒,力压儒家学说,提高科学思想的地位。可是,朱祁钰一个人的努力是很有限的,而现在,通过宪法,是整个国家机器都在为此而努力了,显然,这股将带来思想大变革的潮流对大明产生的影响远远的超过了一个伟大皇帝带来的影响!
从军事角度来看,宪法在确立了皇帝作为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的同时,也明确地阐述了军队的职权范围,军事将领的职权范围,首次将军人与政府分开,将军队管理与作战分开,避免了军人专权的事情发生。
为稳固国家政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当时,朱祁钰虽然也已经将军人排除在了政府之外,可是在没有法律为依据的条件之下,他只能通过皇权来限制将军手里的权力,而现在,他可以通过宪法来限制将军手里的权力。做到了军政分离,巩固了帝国政府的地位!
当然,从朱祁钰本人的角度来看,似乎他手上的皇权已经被削弱了。可实际上,在朱祁钰时期,宪法却是朱祁钰手上最厉害的一把武器。朱祁钰控制了帝国议会,换句话说,就是控制了帝国制定与修改法律的机构,那么,宪法本身就可以任由朱祁钰来修改。因此,宪法不但没有削弱朱祁钰手里的皇权,反而巩固了皇权!当然,在整个新明时期,这样的情况也只出现在了朱祁钰这一个朝代。后来,也再没有任何皇帝具有朱祁钰那样的影响力,具有朱祁钰那种开天辟地的本事了!
确定了宪法之后,更多的事情还在等着朱祁钰去做,而且,也给朱祁钰带来了一些烦恼。毕竟,朱祁钰在上次改制之后,已经不再称自己为“朕”。而这次,于谦与薛希濂两人硬是把这一制度写进了宪法,皇帝必须称自己为“朕”。显然,朱祁钰并没有想到,宪法产生的第一个效果就是让自己受到了约束。不过,他也不能违背宪法,如果他违背了宪法的话,那不就在扇自己的耳光吗?
而朱祁钰在宪法确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年号。当初登基之时,朱祁钰定的年号为“景泰”。这事,朱祁钰原本并不是很在乎,在他看来,实行公元制是最好的。不过,后来他一想,大明既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为何要实行公元制,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基督教国家跟着大明的屁股走?
这新定的年号为中华年号,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中华元年。而在中华年号之外,以朱祁钰登基的第二年为“兴武”元年,也为“新明”元年。如果换算成公元制的话,那“兴武”元年,也就是新明史元年为公元1450年,中华年一六七一年。不过,后来因为这套年号太为复杂,只采用了“新明”纪年。
改了年号之后,朱祁钰的事情还没有忙完。在帝国的第一部宪法中,虽然没有规定一夫一妻制,不过,对帝国皇后还是有规定的。既然国家有皇帝,那就应该有皇后。皇后为一国之母,朱祁钰由立下了这么多的战功,建立起了这么庞大的帝国,没有皇后,那成何体统?这事没有让朱祁钰伤多少脑筋。在于谦等人提议之后,朱祁钰封柴美娇为帝国皇后,另外段灵,哈吉,李惠中为贵妃。
立皇后是大事,自然少不了庆祝一番,随后又大赦全国,减免赋税。反正,很是庆祝了一下,全国百姓也都弹冠相庆,帝国空了好几年的皇后位置终于有人坐上去了。虽然,少不了一些年轻女子会暗自落泪,自己没有这么好的命,不过,对绝大部分爱戴朱祁钰的百姓来说,立皇后一事,绝对要比皇帝讨老婆更重要。立了皇后,也就确定了后宫正统,当然,至于柴美娇这皇后能不能当下去,那还得看她能否给帝国添上皇子!
立了皇后,朱祁钰也忘不了赏赐柴汇一家。而柴家的地位也顿时提高了不少。以往,没有立皇后,柴家也最多只能算是皇亲吧,而现在,柴汇已经成了货真价实的国丈了。当然,君臣身份并不可能因此而改变,而柴汇对朱祁钰也更是死心塌地。如果不出意外,那他的外孙就将是帝国的继承人,柴家就更为显赫了!
立下了皇后,定了新的制度,一切都按照计划在发展着。当然,朱祁钰也不会忘记一件大事,为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军人们送去一份大礼。在帝国军衔制度确定下来之后,封赏一批将军是必然的事情,而这也是巩固朱祁钰在帝国军队中的地位的必然办法!一个让他可以牢牢掌握帝国数十万精锐之师,帝国上百万军队的办法,一个可以让更多的人为他卖命的办法!
第五卷 半岛攻略
第三十七节 点将
朱祁钰早就有建立凌烟阁的想法,不过之前一直忙不过来。而这次回京之后,他专门遣前帝国前礼部官员,按照最正统的方式,建立凌烟阁,以祭奠那些为帝国捐躯的将士。而最初,朱祁钰是想将皇宫北面的建筑群改建为凌烟阁的,不过后来遭到了众多人的反对(今后,这里将成为帝国军事博物馆),所以不得不放弃了。
为了表示对帝国军人的重视,以及对那些在战场上阵亡将士的缅怀,朱祁钰让人在太庙旁边修建了凌烟阁,这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分成了五个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帝国将士纪念堂,里面供奉的都是那些从明帝国建立以来,为帝国征战疆场的将领。而在凌烟阁主体建筑落成这一日,朱祁钰将帝国所有将军都招了过来,他要借此地,宣布新的军衔制度,并且,册封第一批将军。
“这后面,都是那些曾经为帝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军人,徐达,常遇春这些杰出的将军,你们应该比我还要熟悉,没有这些军人浴血疆场,没有他们为帝国拼杀,也就没有今天的明帝国!现在,我们在此纪念这些为帝国征战四方的军人,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缅怀,而另外一方面,我希望,从今往后,所有的帝国军人都记住,你们在沙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建功,帝国并没有忘记你们,帝国的百姓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正是帝国军人付出的汗水,鲜血与生命,才为帝国百姓换来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才为帝国争取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才为帝国百姓赢得了更多的利益!军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当我们受到国家召唤。放下手里的农具,穿上战袍,拿起武器,走上疆场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成为了军人,并且决定了我们后半生的命运。作为帝国军人。我们的职责是什么?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对,这些都是军人天生的使命。不过。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军人要做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军人,是帝国地先驱,是帝国手里的利刃,军人不仅仅要保卫帝国,还要为帝国的利益而战,不管在天涯海角,只要我们想到自己身为帝国军人,那我们就应该知道,帝国军人是天底下最强大的,最光荣的,也是最厉害的……”
陈懋为这番演讲做了长久的准备工作,这是他亲自写的演讲稿,就连一旁的朱祁钰都有点感动了。这些年来。朱祁钰最为依靠的就是这些军人,他最为信任的也是这些军人。而帝国军人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也从来没有辜负过他的希望。从大漠,草原到朝鲜的山地,帝国军人在战争中的表现让他非常的满意。当然,这也是朱祁钰带出来的军队,如果没有他的存在,明帝国决不会有这支强大的军队存在!
“……现在,请皇上为大家训话!”
朱祁钰走到了台前,他轻轻的压了压手。说道:“我……联对你们都很满意。虽然,联是大明的皇帝,不过,联更希望与你们一样,是大明的军人。这么多年来,你们一直陪伴在联的身边,度过了风风雨雨,取得了无数次的胜利,建立起了举世无双的战功,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联保证,今后,将带领你们走向更为辉煌的胜利!而联对你们也只有一个要求,今后,不管何时何地,当你们想到自己身为帝国军人的时候,你们不要忘记,荣誉,胜利与你们同在!”
全场响起了激烈的鼓掌声,这也是新规矩,当然,这些将领肯定都练了很长的时间吧,才能适应用鼓掌的方式来表达激动的心情。
朱祁钰压了压手,等到全场安静下来之后,又说道:“当然,联,还有帝国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只有军人的付出,才有帝国的强大。在这里,联将宣布第一批将领名单,这是帝国对你们的奖赏,也是帝国给你们的动力!”
帝国册封的第一批将军并不是很多。当然,朱祁钰自己的战功最大,所以他成了帝国历史上唯一的大元帅,这多半是个象征性的头衔,毕竟,大元帅是个什么东西,朱祁钰自己都解释不清楚,只是比元帅还要高一级而已。
朱祁钰之下有两人,其中陈懋是帝国陆军元帅,也是帝国当时唯一的元帅。而让人惊讶的是,于谦竟然也得了个荣誉元帅的称号,以表彰他的京城保卫战,两场北伐战争,京城平叛战争,以及朝鲜战争中立下的功劳。
这两名元帅之下,是杨洪,郭登,严广儒,罗国栋,卫平,祖百龄,邓茂,柴栋,李舜臣九人被封为大将。陈豫,梁岳,张同,卫广等十五人被封为上将,海涛,田宗等二十七人被封为中将,另外还有三十八人封少将,四十多人封准将。而这些将军中,除了十多名在之前就已经名声大噪的将军之外,其他很多人都是从普通军官中提拔出来的。比如,在安州保卫战中,就有八名年轻军官因为战功卓著而被破格提拔为了将军,其中一人还是上将!
显然,朱祁钰重用人才的思想是不会变化的。而且,新的政治体制,新的军事体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朱祁钰选拔人才的特点也非常的明显,重用年轻有为的,而对那些老顽固,基本上都不会太在乎!这也造成了,朱祁钰的这支军队以年轻将领为主,这为他今后的征战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完了将军,自然少不了一番庆祝,而这日,朱祁钰也是大醉而归。在这些并肩作战的将军面前,朱祁钰是没有一点架子的。而且,他还与将军们约定,今后,在作战的时候,朱祁钰的身份是大元帅,只有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才是帝国皇帝。当然,这也是朱祁钰为自己寻求解脱,他确实觉得自称“联”并不是一件让人感到舒服的事情。
而在封完了将军之后,其他的军官就交给了于谦这个“国防部长”去处理。在新的军政体系中,陈懋的总参谋部并不负责军队人事,军官的任免大权全部收归国防部。实质上,这就是用文职官员限制军人的权力。只要国防部掌握了人事大权,那么将军就不可能控制军队。而在以往,普通军官都是由将军直接任命的。这造成了将军培养个人势力,在军队中拉小团伙的弊端出现。
而这时候,东征日本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先后到位。为了这次东征,朱祁钰几乎是费尽了所有的精力。他将军事改革交给了陈懋与于谦负责,将制定宪法的工作交给了薛希薛希濂与于谦负责,而自己地主要精力就全都放到了东征日本的准备工作上来!
几个月的时间,帝国海军又新增加了十艘一级战舰,二十多艘二级战舰,以及一批三级战舰。不过,增加的运输船更多。其中,很大一批都是从日寇手里夺过来地,这些运输船在经过了一番改进之后。都被利用了起来。不然,要明帝国一时之间去搞运载十几万军队,以及大批弹药物资的船只。恐怕还真做不到呢!
而最让朱祁钰意想不到的是,李舜臣这几个月下来,还为明帝国做出了一项重大发明,一项将彻底改变海战方式的发明!
在与日寇的海战中,明帝国海军主要有两大战术,一是战列战术,二是突击战术。在这两大战术中,战列战术是明帝国海军舰队的强项,凭借帝国海军战舰强大的火力,战列战术能够击溃任何一支敌人的舰队。不过口战列战术本身的缺陷也很大,即无法对敌构成致命的打击,如敌舰队发现势头不妙,准备逃跑的话,那么排成战列线的舰队几乎无法对其进行追击!
突击战术的侧重点就与战列战术完全不一样,其核心思想就是快速突击,利用战舰强大的火力,在近距离上解决战斗。不过,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明帝国海军战舰装备的都是长身管,远射程的火炮。
这种火炮在战列战术中的重要性是不用多说的,足以在敌人无法还击的距离上击溃敌人。可是,在近距离的炮战中,长身管,远射程火炮的弊端就非常地明显了,一是口径小,炮弹威力不足,二是射速慢,无法满足近距离战斗时的快节奏要求,很多时候甚至会延误战机!
比如,在蔚山外海一战,日寇就是利用明军火炮射速过慢的机会,才能有部分舰艇得以逃脱的。如果,明军的火炮威力再大一点,炮击速度再快一点的话,那日寇的舰船就要全军覆没了!
李舜臣在海战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之后,就立即想办法解决,而他想到的办法也非常的简单,制造一种大口径,短射程的囟炮,专门用于近战!这绝对是一种将彻底改变海战战术的发明,而且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实现的发明。
囟炮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像后世出现的迫击炮(迫击炮本身就是从囟炮发展出来的),炮身粗短,口径很大。这样,火药与炮弹装填起来都非常的方便,也自然提高了炮击速度。也因为使用更大口径的炮弹,所以威力大增,后来还因此产生了其他一些特种弹药。
朱祁钰在见过了李舜臣的这一发明之后,心里大喜,立即向柴汇的军火厂下了大批订购的订单。而柴汇刚成了国丈,心里对朱祁钰是感激不已,哪能怠慢,立即组织人力,用最短的时间制造出了第一批囟炮。这种囟炮口径两尺,身管长八尺,一次装填十五斤炸药,发射重达四十八斤的炮弹!
朱祁钰也立即让战舰装备了这种火炮。当然,因为囟炮的弹道问题,以及其庞大的重量与体积,这种火炮只能放在战舰的露天甲板上,而为了降低战舰的重心,保证战舰的航行性能,还不得不撤除了首甲板上的一些火炮。按照标准,一级战舰配备八门囟炮,二级战舰配备四门囟炮,这些囟炮都沿战舰的中线,安装在桅杆两侧,采用固定炮塔设计,而后来出现的可以转动的炮塔,那已经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情了。三级战舰则因为排水量太小,因此不配备囟炮,本身三级战舰也不参与舰队主力会战,没有配备囟炮的必要性。
在舰队做好了出征准备的时候,朱祁钰为远征日本准备的十五完陆军也都做好了准备。这分别是卫平的第一集团军,下含邓茂的第一军,陈豫的第二军以及卫平兼任军长的第三军。罗国栋的第二集团军,含罗国栋兼任军长的第四军,卫广的第五军,以及严广儒的第六军。而这两个集团军组成的集团军群由陈懋担任司令。除此之外,还有梁岳的近卫军。
海军方面,柴栋为海军总司令,李舜臣为海军参谋长兼副司令,以及北海舰队司令。这次出征,柴栋负责留守大沽,负责海军后勤,并且监督海军的建设工作。
朱祁钰亲自担任远征军的总司令,并且坐镇“帝国”号指挥。原本,他是不想让陈懋参加远征的,必经国内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这个总参谋长去处理,不过陈懋并不想在留守后方了。虽然朱祁钰没有少给他记一份功劳,可陈懋见到那些晚辈将军都已经在战场上立下了那么多的战功,他能不急吗?如果被这些晚辈给超过的话,他这个元帅还有什么价值?
朱祁钰说服不了陈懋,就只有将他带上,让他指挥地面战斗,而自己则负责海军的作战行动。当然,国内的事情,也就只有全部丢给于谦去处理了。如同以往一样,这次朱祁钰又把帝国大权交给了于谦。当然,军队的后勤补给工作也都落到了于谦的身上。只要朱祁钰出征,于谦就必然是留守人员,反正,于谦也早就习惯了这个身份!
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朱祁钰就率领舰队离开了大沽港,而陈懋也率第一批陆军搭乘运输船队跟随舰队出发,而另外一部分陆军则由陆路前往朝鲜的釜山,蔚山等港口,在那里上船,与主力会合。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而朱祁钰远征日本的军事行动也就此全面展开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一节 天皇的野心
舰队先到达了济州岛,这里已经成为了明帝国的海外租地,也是明帝国获得的第一块租界。按照明朝两国签订的协议,朝鲜向大明出租济州岛,顺天,玉浦,釜山,蔚山五地,每年大明向朝鲜象征性地支付一千两白银的租金,且租期无限!也就是说,朝鲜虽然名义上对此五地仍然拥有主权,不过,这五处地方实际上已经落入了大明的控制之中,并且先后被建成了明帝国的海外军事基地。
济州岛就是当时大明东征日本的大本营,在朱祁钰率领的舰队到达之前,明军已经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扩建了济州港。这原本是一个小淡港,最多也就供那些运送人员,物资的船舶停靠。而大明获得了在济州岛的控制权之后,立即动工扩建港口,准备将此建设成明帝国海军舰队的母港,供朱祁钰率领的远征军与帝国舰队驻扎。
当朱祁钰到达济州的时候,港口的扩建工作也只完成了一半,结果,除了部分主力战舰可以靠上码头之外,大部分的战舰与船只都只能在港工中锚泊,舰船上的官兵只能依靠小艇上岸。
朱祁钰让舰队在此停靠了数日,一方面是等待沿陆路而来的大明陆军主力,另外,也需要等待运送物资的船队到达济州,毕竟,远征日本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物资保障极为重要,且日本不是朝鲜,明军这次进攻除了掠夺日寇的粮草之外,大部分弹药物资都要从海路运送。
济州岛作为明军进攻的后方基地,其重要性非常高。
这几日,朱祁钰并没有闲着,一方面加强海军的训练,一方面,他也检查了港口的扩建工作。原本,明军没有准备在济州港建造干船坞,而朱祁钰在发现之后,立即命令在此建造几座船坞。这一点,对今后的作战行动相当的重要。
在风帆时代,船坞的价值甚至不比海军基地差。一个国家能够维持多大规模的舰队,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是由海军基地的数量决定的,而是由船坞的数量决定的!木制的风帆战舰与后来用钢铁建造的战舰有很大的区别。一艘战舰能够服役使用多久。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建造战舰的材料,以及战舰平时的保养。材料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说过了,而战舰地保养,就完全依靠船坞!
任何一艘战舰使用久了。水面以下部位都会寄生大量的海洋生物,而这些生物对船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足以使战舰彻底报废。所以,任何一艘战舰,三到五年之内都要进船坞进行大规模的维修,除掉战舰底部的海洋寄生物。这样,战舰才能够长久地使用下去。这就是船坞的重要性,也是维持一支庞大舰队生命力的主要物资基础!另外。船坞也是战舰受损之后维修的唯一场所。虽然一些小的损伤可以在海上进行修理,不过。那些在战斗中遭受重大损伤的战舰就只能进船坞进行维修了。
当时。明帝国在大沽等本土海军港口都建造了船坞,也认识到了船坞的重要性。不过,船坞本身的造价就非常高昂,特别是干船坞的建造非常麻烦,不但费钱,而且也费时。这次,朱祁钰下令在济州港建设干船坞,就已经将济州港提高到了海军基地的重要地位。显然,他这决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至少从眼前来看。济州港有了船坞之后,明军舰队远征日本就要方便得多了!
就在朱祁钰到了济州三天之后,他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日本天皇派来的使者。而早在朱祁钰北伐蒙古之前,日本天皇就派来了使者,只不过,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处,天皇浪费一个公主,结果只换到了朱祁钰施舍的五百天火枪,以及一句不那么中听的承诺。而这次,天皇再次派来使者,也正是要兑现这一承诺。
这位天皇的使者正是在济州港停留地时候,知道明帝国皇帝已经率军到了济州岛,正准备远征日本。他立即放弃了前往明帝国京城的想法,想办法找到了朱祁钰的内侍金英,由金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朱祁钰。
“日本使者?”朱祁钰当时正在与陈懋商讨进军日本的事情,他看了陈懋一眼,说道,“这么说来,天皇还是不死心啊。也好,这次我们能多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那么要进攻日本就更容易了。”
“陛下,天皇狼子野心,他只是想利用我大明,以恢复其在日本的地位而已。而且,听闻天皇本身也对我大明不敬,如果没有他的默认,日寇也不会如此猖狂了!”陈懋还是有点不放心,必经他这个元帅把事情都看得很直接。
朱祁钰笑了起来。“天皇是个什么货色,我们都很清楚。现在,日本国内战乱不断,虽然西军仍然占有优势,不过这次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失败,西军元气大伤,东军又出了个厉害的将军。天皇必然要趁这一机会借我明军之力挫败织田信长。”
“不过,天皇就甘心做东军手里的傀儡吗?”
“对,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朱祁钰拍了拍陈懋的肩膀,“表面上,日本国内是两大势力对决,天皇被夹在了中间,成了两派争夺的棋子。要知道,日本与我们中原不一样,换朝不换代,幕府换来换去,天皇还是不会换的。在所有日本人的心里,天皇是神的代表,是日本唯一的神,不管幕府将军的权力多大,都无法取代天皇在日本人心里的地位。现在,天皇不甘心做傀儡了,就成了日本的第三方势力,最为弱小的一方势力!”
“看来,天皇也活不了多久了,我们何不借这次的机会,把消息散布出去,让日寇自己动手解决了他们的天皇?”
朱祁钰笑着摇了摇头。“陈懋,如果日寇真的要除掉天皇的话,那天皇就已经死了好几次了。而且,别小看天皇这股力量。你知道,为什么在秦末乱世,看似最弱小的刘邦能获胜?而且,元末,太祖皇帝的力量也不是最强大,为什么大明能够战胜陈友谅,能够战胜暴元呢?”
陈懋摸了下脑袋,然后尴尬地摇了摇头。
“争霸天下本身就是一种博弈,是一种智慧的比拼,而并不仅仅是实力的比拼。你想,现在日本西军最强大,东军次之,天皇身边的力量最弱小。如果你是西军统帅的话,那你会首先干掉谁?”
“当然是东军。夺取日本的统治大权,然后将天皇作为傀儡,建立新的将军幕府!”
朱祁钰点了点头。“那么,你如果是东军的统帅,你又怎么做呢?”
陈懋思考了一下。说道:“自然也是以西军为大敌,力抗西军,如能战胜西军自然更好,如果打不过西军,也要力保半壁江山,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就对了,东西两军都以对方为敌人,他们有多少精力来考虑到天皇的威胁呢?表面上看起来。天皇的力量是最弱小的,而实际上,天皇这股力量才是最可怕的。等到日寇东西两军杀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天皇手里的力量就成了决定性的力量!”朱祁钰转过了身来,“只不过,现在天皇还没有这股力量,所以他才派使者来寻求我们的帮助!”
“陛下,你不会真的帮助日本天皇吧?”
“告诉我一个不帮的理由!”朱祁钰看了陈懋一眼,“这次,天皇必然开出更高的条件来,我们何不以此为进攻日本的理由,到最后,只要天皇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还需要害怕他们闹出什么名堂来吗?”
“可是……天皇既然能想出利用我大明来为自己铲除敌人,那他就不是个容易对付的敌人!”
“放心吧,日本天皇还嫩着呢!”朱祁钰朝一直站在门边的金英看了一眼,说道,“金英,去把日本使者带来,我们先看看日本使者这次又要耍什么花招!”
这次日本天皇派来的使者是个矮子,即使站着,也要不比坐着的朱祁钰高上多少。当然,这使者还是保持了一国使臣应有的尊严,他所代表的是日本,而不是个人。
“陛下,我奉天皇之命,前来……”
朱祁钰可就没有这么礼貌了,他很不客气地挥手打断了日本使臣的话,说道:“这次,你家天皇是不是又准备臣服我大明,请求我大明出兵平乱?”朱祁钰冷笑了起来,走到了日本使臣的而前,“可是让联想不通的是,自汉唐以来,日本一直为我天朝属国,这次,日寇入侵朝鲜,这已经是以下犯上之罪了,你家天皇这脸皮还真是厚啊,才在朝鲜打了一场,现在就来要求和好,这不是在开涮我大明吗?”
“陛下……陛下误会了。此次入侵朝鲜并非我家天皇之意,完全是叛贼织田信长之意。此次天皇派我出使大明,也正是为解释此事。如陛下愿意出征日本,天皇必然尽全力协助陛下,击败叛党织田信长,助大明雪耻!”
“恐怕,是助你天皇上位吧!”朱祁钰冷哼了一声,“说吧,这次你家天皇又开出了什么条件?可别再给搞来个什么公主,联朕可消受不起啊!”
旁边的陈懋与金英都差点笑出声来了,如果这里不是正式外交场合的话,他们还真敢笑出来。
日本使者的神色很是难看,不过又不敢得罪大明皇帝的。
“好了,说吧,天皇到底能开出什么价钱来请我大明天军!”
“陛下,如果大明能助我天皇平定内乱,天皇愿永世为大明属国,尊大明为为父国,为天朝,永世不背叛大明!”
“就这条件?”朱祁钰看了眼旁边的陈懋,目光转回到日本使者身上后,说道,“你家天皇也认为我大明太好欺骗了吧,难道我大明的将士就这么不值钱?什么永世不得背叛的事情,就别拿来忽悠朕。你们日本狼子野心,恐怕等我大明击败了织田信长,助你家天皇掌握了日本大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背叛我大明吧!”
“陛下,我日本绝不背叛陛下!且,天皇答应,如陛下能助我平定内乱,我们愿付出任何代价!”
“任何代价?”朱祁钰大笑了起来,“让那让你家天皇当朕的干儿子,他也干?真是笑话,天皇派你来,就是为了利用我大明,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诚意。你认为,这就能让联轻信你们的鬼话吗?”
“陛下……”日本使臣差点就跪了下来,“陛下如能平定日本内乱,我们愿割让四国与九州两地给大明,且派太子入大明为人质,与大明和亲,并且向大明开放日本的所有市场,绝不阻挠大明商人的日本的活动!”
“废话,难道,你怀疑联手上的兵力就不足以灭了日本吗?朝鲜一战,日寇相继投入了六十余万军队,都被我大明天军歼灭,想必,现在日本国内也没有这么多的部队吧。等我大明天军进入日本之时,就是日本灭亡之日!”
“陛下……”日本使臣浑身哆嗦了起来,他哪想到朱祁钰根本就不肯让步。
朱祁钰发泄一通之后,也长出了口气,说道:“回去告诉你们天皇,这次朕是要出兵日本,至于要不要帮助你们的天皇,那就要看他的表现了。今后,不管是你们臣服还是不臣服,日本的结局是一样的,滚吧!”
日本使臣灰溜溜地退出去之后,陈懋这才走了上来,问道:“陛下,我们应该借助日本天皇来发动这场战争,可是……”
“陈懋,你别急,这番威胁之后,日本天皇必然被吓破了胆。我敢保证,在我们的大军还没有踏上日本之前,天皇就会再派使者来,到时候,我们恩威并施,要制服天皇,就容易许多了!”
陈懋皱了下眉毛,虽然还是有点不太相信朱祁钰的判断,不过朱祁钰的判断就没有出过错,而且这次明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日本,即使天皇不配合,要消灭日本,也不见得是件难事!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二节 攻日战略
三日后,运送物资的船队到达了济州港,第二天,由卫平率领的陆军也乘船到达了济州港,明军十五万陆军,以及供半年之需的作战物资全数到达。朱祁钰并没有耽搁时间,立即组织起人员,召开了进攻日本的战略部署会议。当然,陈懋在组建了总参谋部之后,其着手的第一件事情也就是策划进攻日本的行动,并且拿出了数套可行的方案,以供朱祁钰的选择。这次,是总参谋部第一次在战争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陈懋作为作战会议的主持者,立即就发现了总参谋部的价值。
以往,明军在作战之前,才会制定作战计划,显然,这是很不充足的。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朱祁钰,以及其他高级将领来分析敌情,而这产生的麻烦并不小。比如,在北伐战争中,当明军到达了和林之后,朱祁钰就没有随同大军打入瓦刺,结果只能由前线将领指挥军队作战。虽然邓茂,陈豫两人没有让朱祁钰失望,可两路军队的配合并不理想,产生了一些冲突。而在朝鲜的抗日战争中,明军兵分三路,分别从北面,南面,以及海上打击朝鲜日军。而三路大军的配合并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在尚州地区,两路明军如果提前会师的话,那日寇就将败得更快,可最后,两路大军都错过了这一机会,导致战争拖延了近一个月!
成立总参谋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混乱的情况,通过制定严密的作战计划,来协调各路进攻部队的步伐。而明军在作战之中有了参考,自然就更能发挥出战斗力了!而且,通过提前制定不同的作战计划,也可以给明军更多的选择,然后根据情况确定最佳的作战方案,以降低作战的难度!
“这次作战,分为三种方式!”陈懋在沙盘上讲解了自己地计划。“其一,大军在九州登陆,攻占九州之后,将其作为进攻日本的前进基地。向东,我们可以度过丰后水道,攻占四国岛,在此向北渡过濑户内海。进攻备前,播磨两地,直接杀向西军的腹地。另外,还可以渡过周防滩,在长门,周防两地登陆,由西向东进攻,逐步蚕食西军的领地。这一作战过程,虽然路途漫长,却稳扎稳打,不给日寇任何反击的机会。逐步消灭西军,达到彻底灭绝日寇的目的。当然,因为作战行动过于持久,这对我们地后勤压力非常大,要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
将军们都耐心的听陈懋的讲解,朱祁钰也很是认真,毕竟,这是陈懋花了很大心神才搞出来的,是他的劳动成果。
“其二,大军直接在尹势湾登陆,杀奔尾张。尾张是西军的主要根据地,更是织田信长的发家之地。另外,尹势湾地区为日寇主要的产粮地,虽然地方不大,可其地位非常重要。西军能力压东军,且有余力侵朝,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尹势湾附近是日本最富庶的地方。如我军在尹势湾成功登陆,攻占日寇的腹地,必然能沉重打击西军,达到瓦解西军的目的。这一作战计划的好处是,作战时间短,能够快速见效,而且向东可以切断西军进攻越后的日寇西军兵力,向西,则可以扫荡日寇西部地区。当然,这一作战计划的问题是,我军需要投入的兵力极大,且面临两线作战的麻烦,另外,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运送大批的作战物资,这对短期内的补给工作是一个极大地压力。”
朱祁钰慢慢的点了下头,如果这是在日本战国末年的话,那他有信心一举击溃日寇,毕竟到了战国末年,日本的内耗相当严重,国力也被削弱了很多。而现在,日本地战乱才打了几年,在面临外来压力的情况之下,如果遭遇明军进攻,恐怕日本各地的诸侯都将联合起来,到时候,大明就是与整个日本作战,不能小看日本的战争潜力!
“其三,兵分两路。一路在日本东南地区登陆,可以是尹势湾,也可以是骏河湾或者相模湾。此路军队的目的就是牵制日寇西路军队,在舰队的炮火支援下作战。而另外一路大军则在九州岛,或者是本州岛西南面登陆,打击日寇后方,达到瓦解西军的目的。这一作战计划的好处是,可以前后夹击日寇西军,且相对投入地兵力,以及受到的后勤压力都较小。不过,问题仍然是作战时间将大大延长,无法在短期内结束战争,这对我们的持久作战能力是严峻的考验!而且,分兵两处,将导致我军的指挥系统过于复杂,难以协调行动,这个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说完,陈懋就看向了朱祁钰,他只是总参谋长,顾名思义,也就是提供意见的参谋而已。真正做决定的还是朱祁钰。
朱祁钰思考了一阵,说道:“这三个计划都很好,照顾到了这次作战的重点。确实,现在日寇最强大的就是西军,所以,我们的重点打击对象就是日寇的西军。不过,还有一点,陈参谋长没有考虑到,那就是,我们如果全力进攻西军,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将军们都有点疑惑的看着朱祁钰,至少对这些军人来说,他们对军事行动产生的政治影响都不大熟悉,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陛下,你的意思是,日寇在外界压力下结束内战,一致对外?”卫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显然,他是那种比较能够思考的将军。
朱祁钰慢慢的点了下头,说道:“正是如此。如果此事发生在我大明,就如同当初蒙古骑兵到了京城外的时候,我们怎么做的?当时,主逃与主战两派都放弃了分歧,一致对外,先打退蒙古侵略者,然后再解决内部问题。如果我们全力进攻西军的话,必然会让东军产生唇亡齿寒的感觉,在面对外界威胁时,日寇难道就不会先放下内部分歧,一致对外吗?”
“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邓茂也点了点头,显然,他也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而邓茂也多看了卫广一眼,之前,他对卫广并不是很熟悉,不过刚才一句话,已经证明卫广在某些方面并不比邓茂差。
“对。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一个出兵日本的正当理由,当然,这个理由其实是现成的!”朱祁钰挺了下腰,走到了沙盘对面,“日本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他们虽然换了几代幕府将军,不过日本天皇并没有换。如果,我们能够控制日本天皇,然后以日本天皇的名义来出兵日本。先用全力打败织田信长的西军,然后再转过身来干掉上杉谦信的东军,到时候,我们就是日本的统治者,至于怎么处置天皇,那就要看我们的心情了!”
将军们都大笑了起来,如果能够骑到一个国家皇帝的头上,那肯定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当然,这要先战胜日本。把日本打趴在地上,那么,他们就都是日本的太上皇了!
“好了,笑够了。我们就严肃一点吧。这次作战,是我大明第一次打出海外,向那些胆敢挑衅大明天威的无胆匪类发动进攻。这也是我大明军队第一次渡海作战。我们必然会面临很多地问题,也必然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不过,我相信,大明的军队,是天下最能征善战的军队,是天下最厉害的军队,任何敌人在我们面前,都是弱小的,都是乌合之众!不过,我再次重申,战略上,我们可以轻视敌人,不过,在敌人彻底倒下之前,任何人都不得轻敌,军法无情,即使各位都是我大明将领,到时候,可别怪我手下无情!”
“陛下放心,我等绝不让陛下失望!”众将领纷纷表态。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很好,我知道各位都不会让我失望的,而且,你们也没有让我失望,我希望,这个记录能够一直保持下去。现在,我部署作战行动……”
朱祁钰采纳的是陈懋制定地第三套计划,不过,并不是完全采纳,而只是借用了陈懋的创意,即分兵两路,从两个方向上对日本展开进攻。
西路大军有陈懋直接指挥,辖第一集团军以及第二集团军的第六军,由济州岛出发,先一步攻占对马岛,然后进攻壹歧岛,以此为基地,进攻肥前,筑前两地,扫荡九州,以此为基地,向东扫荡四国,向东北进攻日本,逐步蚕食西军控制地地区,达到消灭日寇有生力量的目的。而且,此路进攻部队可以直接从济州岛以及朝鲜南部的釜山等港口获得补给,还可以在对马岛,壹歧岛建立前进基地,以此为进攻日本的前站。这能极大的缓解明军的后勤压力,而且,有利于利用朝鲜军队控制明军的占领区,只由明军负责前线作战行动,减少明军的投入。
东路大军由朱祁钰亲自率领,由帝国海军舰队,第二集团军的第四,第五两军,以及近卫军组成。这路明军直接杀入江户湾炮击沿海的日寇,然后在附近登陆。而这一路明军的任务只有一个,以最快的速度杀到宇都宫,将天皇抢过来,然后以天皇的名义,来发动这场战争,为此,卫广地第五军几乎全由骑兵组成,而罗国栋的第四军则主要由步兵与炮兵组成,以在沿海地区固守,吸引日寇主力,做卫广的支援!
部署完成之后,朱祁钰看了一眼周围的将领,说道:“各位,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此番部署,只是作战参考,到底该怎么打,各位也都心里有数。你们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了,所谓兵无常势,这就是说,战争的变化很大,不能完全依靠计划来行动,而一个优秀的将领,是能够依靠战局的变化来调整作战行动的。所以,在这里,我仍然给你们临战决定的权力,只要朝着我们地最终目标前进就行。各位,在此,大明帝国的前途,就拜托各位了!”
见皇帝这么客气,众将领立即说道:“陛下放心,臣等鞠躬尽瘁,为大明征战沙场,绝不辜负陛下,以及大明百姓的厚望!”
当晚,朱祁钰设宴款待了参加这次远征作战的十多位将军,另外,也让济州岛上的明军官兵都好好的放松了一晚。而朝鲜国王派来的慰问团更是极大的提高了将士们的士气,让这些身在异国他乡作战的明军官兵并不感到孤独。
当天晚上,朱祁钰写了两封信,让人带了回去。一封信是给于谦的,主要是让于谦稳定国内局势,减轻百姓压力,不能在大军东征的时候,发生内乱,以及保证大军的后勤供应,助朱祁钰迅速战胜日本。另外一封信是写给皇后柴美娇的,朱祁钰在心里先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然后让柴美娇负责监督帝国海军的发展工作,毕竟柴美娇不仅仅具有皇后的身份,她还是柴家的大小姐,是柴汇的独女,也是海军方面的专家,由她来负责监督海军的建设工作,朱祁钰自然不用担心了!
第二日一早,朱祁钰就准备率军出发了。而朝鲜国王的使者也及时的赶到了济州岛,将一份重要的礼物送给了朱祁钰——一面黑色底,上面绣有金龙出海吞日的大旗。这正好寓含了这次朱祁钰率军远征日本的意义。朱祁钰也欣然接受,并且让人将这面旗帜插到了旗舰“帝国”号主桅的顶端。
朱祁钰当时并没有决定将此作为帝国海军军旗,不过,当这面旗帜飘扬在了“帝国”号的顶端时,大明帝国海军将士都记住了这面旗帜,后来,这也就成了帝国海军的军旗。从此,这面象征着帝国海军,象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旗帜将飘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哪儿有这面旗帜,哪儿就会有大明帝国海军将士的身影,哪儿就有大明帝国的海军舰队。这也就成了大明帝国本身的象征。后来,大明帝国的国旗甚至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当然,后来也不会有人介意,这面海军军旗是朝鲜国王赠送的,毕竟,朝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大明帝国的一部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三节 登陆日本
江户湾(后来的东京湾,当时东京还只是江户城,且并没有被日本定为首都),海面风平浪静,朝阳之下,靠海而生的渔民正在准备出海,更多的妇女,儿童则在海滩上准备着一天的生活。这是一副恬静的生活画面,不过,当一艘艘涂成了黑色的战舰从海面的大雾里驶出来的时候,这幅平静的画面立即就被打破了!
日本渔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雄伟的战舰,更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战舰,一时之间,他们都愣住了。很多人还认为这是东军的舰队杀了过来,不过,当渔民发现最前面那艘战舰上飘扬着的旗帜时,立即明白,这绝不是东军的战舰,东军不会用金龙作为象征。而一些见过世面的渔民立即想到,在西面,那个庞大的帝国,就是龙的传人,他们才会用龙作为自己的象征。而朝鲜明日两国大战的消息也早就传开了,当渔民发现这是明帝国的舰队时,恐慌的情绪立即弥漫开来。
正准备出海的渔船纷纷躲开,而海滩上的妇女和儿童也纷纷的躲到了附近的村子里去。虽然,他们都还不知道这是明军,不过,那些船绝不是商船,船上的火炮太明显了,那是战舰,是用来摧毁与破坏的战舰!
“帝国”号上,朱祁钰静静的看着海滩上那些惊慌失措的日本渔民,手上还拿着一支单筒望远镜。这也是朝鲜国王送给他的一份礼物。这望远镜是朝鲜国王遣专使,跋山涉水上万里,花费巨额银两从西域商人那里买来的。当然,朱祁钰也立即想起了这事,他将朝鲜国王送来的两副望远镜留下了一副,让人带回去,交给帝国公立大学的人员去仿制,以后准备给每个将军配上一副。而他自己则带上了另外一副,搞得那几个跟随朱祁钰作战的将军心里直痒痒。这根“管子”虽然其貌不扬,却能够让视力提高数倍。即使数里外的事物也看得清清楚楚,这不是极大的提高了将军的观察范围吗?如果能够在数里之外就发现敌人,那今后作战,不就更方便,更容易掌握战场情况了吗?不过,这望远镜也就一副,这些将军再眼馋,也只能看着,总不能龙口夺镜吧!
“看来,日寇对我大明天军已经是非常的畏惧了!”朱祁钰转过头来,看了跟在后面地罗国栋,卫广,梁岳三人,“距离确定的登陆地点还有多远?”
“陛下,再往北半日就到!”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让炮兵们先热身吧,顺便对火炮试射!”
随着朱祁钰一声令下,舰队的上千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弹纷纷落在了那些正在逃入村庄里的日本渔民。虽然,炮击只持续了三轮,不过对日本渔民的精神打击是非常沉重的。虽然,日寇东西两军也都有火炮,不过,这些日本渔民哪见过这么猛烈的火炮?这哪是他们见过地战争方式!
明军舰队并没有理会这些慌乱的日本渔民,继续沿着海岸线向北挺进。正午时,舰队到达了距离江户城不足十里的地方。这里有一段长十余里,比较平坦的海滩,这是柴汇给朱祁钰提供的情报。早在朱祁钰决定要进攻日本之前,柴汇就派人在这边活动过,探查了情况。明军战舰先是在海面上一字排开,炮手都做好了准备,炮膛里也都装上了炮弹。接着,运送登陆部队的运输船靠近了海岸,随后放下小艇,将第一批登陆的骑兵,以及步兵送上了岸。
骑兵上岸之后,迅速向内陆纵深运动。这股骑兵并不多,他们的任务也只有一个,监视各个通往海滩地道路,如果发现日寇军队的话,立即报告。显然,这只是一支侦察部队。不过,这些骑兵也很是大胆,其中一股由十多人组织的骑兵,甚至一直赶到了江户城外,这才停了下来。如非江户城内有日寇守军地话,恐怕他们还真敢到城内去转上一圈,顺便带几个日本人回来询问一下情况吧!当然,专门负责这一任务的骑兵也没有怠慢,很快就抓住了几个日本人,带了回来。
“陛下,据这些日寇说,最近的兵营在十五里之外,那边大概有两万西军,另外,西北二十五里外,还有一处军营,大概驻扎了三万西军!”
朱祁钰点了点头,将那个柴汇派来专门充当翻译的人员支走后,对罗国栋说道:“日寇就算得到了我们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这边来,也大概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罗将军,这一个时辰就看你的表演了!”
罗国栋没有多说,立即就率领他指挥的第四军上岸。首先让第四军上岸,主要是为了巩固滩头阵地,并且建立防线,抵挡日寇的反击。而第四军地两万余官兵也迅速的上岸了,他们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就等着登陆日本呢!
在第四军登陆的时候,卫广的第五军也顺利上岸。不过,他们地任务并不是去巩固滩头阵地,骑兵也不可能用在这类防御作战上。为此卫广并没有急着上岸,而是等待着朱祁钰下达最后命令。
“卫广,这次,你单独北上,虽然,你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不过,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日寇的本土作战,切忌不可轻敌。日寇在朝鲜大败,却并不代表他们会在本土也失败。这里已经是日寇的老巢了,一切都要小心为上,明白吗?”
“陛下,放心吧,这次我已经做好了准备,竟然敢深入虎穴,那我就不会害怕!”
朱祁钰笑着拍了拍卫广的肩膀。“作战任务虽然重要,不过,我们会在后方支持你的,如果最后无法完成任务,非你人力所能及,那就撤回来,别莽撞,知道吗?”
卫广笑着点了点头,当然,他绝不会空手而归。
“好了。去吧,我们在此地坚守五日,这将是决定我们能否迅速击败日寇的一场战斗,你一定要小心应付!”
朱祁钰就显得有点啰嗦了,不过,他有种不好的预感。这次东征,朱祁钰准备了好几个月,日本国内肯定也早就做好了迎击明军的准备。卫广率两万五千骑兵北上,这是一次相当冒险地军事行动。不过,朱祁钰不得不赌上这一把,只要能够俘获天皇,那么就能以天皇的名义征战日本,这将给明军带来极大的好处。因此,朱祁钰才会将这一重要任务交给胆大心细的卫广,而不是其他的年轻将军!
第五军地两万五千骑兵陆续上岸,卫广也跃马来到了军阵前。第五军本身就是在他以前率领的那一万骑兵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大部分年轻军官都跟随卫广在朝鲜征战,对卫广这个独臂将军是异常的信服与尊敬。而这次,卫广显然也不用多说什么,他只是对着几位主要的军官说了几句,然后就率军出发了。
此刻,罗国栋的第四军也已经在战场上完成了防御部署。这虽然远比不上当初对付蒙古骑兵地防御阵地,不过,要对付日寇的步兵,这已经足够了。而且,在罗国栋的身后,还有舰队的上千门火炮为其提供支持呢!
卫广的骑兵刚走,远处的侦察骑兵就发出了信号。大路日寇从北面杀了过来。
朱祁钰也看到了侦察骑兵射出的两支黄色火箭,那代表的正是两万日寇,他冷冷一笑,对旁边地梁岳说道:“看来,日寇在朝鲜惨败的事情并没有在国内产生多大的影响啊,如果日寇知道我军强大地火力的话,就不敢派这两万步兵过来送死了!”
梁岳也笑了起来,朝鲜战场上,日寇十多万兵力都打不过有火炮与火枪的明军,现在两万日寇竟然敢发动反击,这明显就是来送死了!不过,在滩头阵地上指挥的罗国栋却一点都没有大意。怎么说,这两万日寇也是一股庞大的力量,战场上无小事。显然,罗国栋的稳重在此刻也体现了出来。
随着日寇靠近海滩,这个方向上的明军侦察骑兵也撤了回来,带回了更多的信息。日寇除了有两万步兵之外,还有一支大概五百人左右的骑兵,不过,骑兵的装备都很简陋,无法与大明骑兵相比。几乎同时,“帝国”号桅杆顶端地瞭望员也看清楚了靠近的日寇,立即就发出了战斗信号。
“放近一点再打,等下用炮火切断日寇的退路,不要放跑了这些日寇!”朱祁钰只下了一道命令,既然日寇愿意来送死,他自然不会吝惜一点炮弹。
舰队的炮击拉开了这场登陆站地序幕,当然,此时明军已经登陆成功了,这是支持登陆的一场战斗。而数十艘战舰上的火炮一起开火时,那场面是异常壮观的,而这也是对明帝国海军的一次考验。
火炮发出的浓烟立即遮挡住了炮手的视线,而在以往的战斗中,因为战舰基本上是在运动中开炮的,所以烟雾的影响还不是很大。而现在,战舰都是在抛锚地情况下进行炮击的,烟雾久久无法散去,让炮手无法直接瞄准目标。因此,战舰上的炮手只能依靠桅杆上的瞭望员提供的目标信息,来计算火炮的角度以及炮击的方向,通过间接获得的信息来作战!
这确实是对明帝国海军的一场考验。相对而言,在舰队的炮火支援下,罗国栋的第四军反而没有受到多大的压力。大部分日寇在冲到明军的火枪射程之内就已经被干掉了,而少数一些能够杀过来的日寇也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