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妾……”
“惠中,此事朕已经调查清楚了,与你没有半点关系,是李志浩要存心害你。朕是来征求你的意见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听皇帝这么说,李惠中也松了口气。“臣妾没有任何意见,全凭陛下发落!”
“好,那么朕知道该怎么办了!”朱祁钰说着就站了起来,然后对柴美娇说道,“美娇,你与惠中好好聊聊吧,这个家里,还是你做主,希望这些事情不会影响到你与惠中的关系,朕也不想看到家里再闹什么事了!”
柴美娇点了点头,就拉着李惠中的手走了出去。柴美娇的神色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仿佛这些事情与她完全无关一样。朱祁钰也感到有点难过,不过,他并没有多想,毕竟柴美娇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呢!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六十六节 算计与被算计
当侍卫团的官兵冲讲来的时候,蒋仕学正在吃晚饭,他只是略微一惊,然后就放下了筷子,未做任何反抗的就让侍卫团给带走了。李志浩是在京城最大的那家妓院里被侍卫团带走的。当然,妓院的嫖客,老板根本就不敢阻挠侍卫团,谁都知道侍卫团是听皇帝命令行动的,而侍卫团直接出动抓人,自然就是皇帝下的命令。
两人被带到了京城郊外的一座小庄园里,审问工作也立即开始。在这里,法律是照顾不到的,审问两人的都是侍卫团的官兵,当然守在外面的也全是侍卫团的人。这些人在战场上就经常审问俘虏,对怎么获得需要的东西很有一套。
朱祁钰与李惠中是在半夜赶过来的,当李惠中听到李志浩惨叫声的时候,不由得抓紧了皇帝的胳膊。朱祁钰却没有一点怜悯的神色,对于李志浩这种设计算计他的人,他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陛下!”负责抓捕与审问工作的那名侍卫团军官迎了上来。
“有结果了吗?”朱祁钰淡淡的问了一句。
“蒋仕学什么都招了,这是他招供的笔录。”侍卫团军官把一叠纸交到了皇帝的手上,“李志浩仍然不肯交代!”
“那你们看着办吧,离天亮还有三个时辰,明天就要将他们交给司法机构处理了,你们必须要拿出证据来!”
侍卫团军官点了点头,也不多说什么,叫上两个手里已经拿着拷问工具的侍卫团军官。就进了审问李志浩的那个房间。
这时候,跟在一旁地金英也给皇帝与李贵妃端来了椅子。朱祁钰坐下之后,就迅速的看了一遍蒋仕学招供的东西。随后,他就将那叠纸递给了李惠中。
“看看吧,这都是你的长兄干的好事!”朱祁钰冷哼了一声,“他恐怕想要的不仅仅是朝鲜王国的王位呢,既然在数年前就做了这些安排,看来我们都小看了这个人!”
李惠中心里忐忑不安的看了起来,当她看完的时候,顿时呆住了。
“陛下,臣妾一点都不知情。臣妾……”
“朕很清楚,其实你是无辜的。今天朕带你到这里来,就是要你认清楚这个长兄的真实面目!”
李惠中要紧了嘴唇,犹豫了好一阵,这才说道:“陛下,臣妾能去见见他吗?”
朱祁钰看了李惠中一眼,说道:“有什么好见的,既然他早就把你也当作了敌人,难道你们之间还有兄妹情谊吗?”
“可他毕竟是臣妾的长兄,他对我不义,可我不能对他不仁!”
朱祁钰一愣,这才慢慢地点了点头。“好吧,朕给你一刻钟的时间,等下由侍卫陪你进去!”
这李志浩确实是用心险恶。数年前,他就已经感到,他的父王,也就是朝鲜前国王对他并不看重,而且有意将王位传给二王子,也就是李志存。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志浩就开始计划,怎么夺取王位。甚至是获得更高的地位,比如摆脱明帝国的控制,甚至是当皇帝(按照当时明帝国与众多附属国之间的关系,明帝国的皇帝是所有国家的皇帝,其他的附属国只能有国王,而无皇帝,另外日本的天皇,实际上也就是换了个称呼的国王而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志浩做了长期的准备与安排,而这其中,蒋仕学就是他要控制的一个重要人物!
当时,蒋仕学也确实很落魄,经常借酒消愁。趁此机会,李志浩在一次宴会上认识了蒋仕学,并且成为了好朋友,甚至以兄弟相称。一来二往之后,两人的关系就更为接近了。最后,李志浩借一次宴会的机会,将蒋仕学灌醉,随后把他丢到了朝鲜一个王爷千金的床上去,当然这事在朝鲜可不算是小事了,如果闹大了的话,足以毁掉蒋仕学的前程。也正是这个把柄,让蒋仕学被李志浩给完全控制了起来!
这时,东征打得正如火如荼,当时除了从帝国地港口向前线运送物资之外,还要依靠陆路,将物资运送到朝鲜的港口去,然后再装船送到日本去。另外,帝国还在为朝鲜武装军队,朝鲜王国也派遣了军队入日,协助明军作战。而蒋仕学作为帝国在朝鲜的外交代表,有着很大的权力,比如,当时提供给朝鲜军队的军火,都需要蒋仕学经手。
两年多时间里,李志浩从蒋仕学这里得到了很多的军火,而且主要都提供给了他所控制的那些军队。当然,李志浩也没有少分一份给蒋仕学,以让此人对他死心塌地的服务。两人相互勾结,一些原本应该交付给前线明军作战部队的军火物资,就这么留在了朝鲜,并且用于武装李志浩控制的朝鲜军队。这也是李志浩用来夺取王位的主要力量!当然,李志浩为了能够让蒋仕学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极力支持朝鲜军队入日作战,他控制的很多军队都先后去了日本。
后来,蒋仕学因为在朝鲜立了大功(主要就是说服朝鲜王国派遣大量部队入日,协助明军作战),被调回了国内,并且在不久之后,就成为了帝国副外长,成为了副部长一级的大官。当然,李志浩手里的这个砝码的地位提升了之后,他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比如,当时明帝国与朝鲜王国之间的很多贸易,其实都有蒋仕学干预的因素在里面,而李志浩也通过这些贸易活动积累了大笔的经费,为他的谋反进行准备!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当朝鲜王国的王位继承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李惠中的一句话,就彻底地改变了局势。当李志浩被招到了帝国京城的时候。他的所有谋反准备其实都已经白费了。他被帝国皇帝给软禁在了京城,失去了与国内军队,以及支持他的那些大臣的联系,哪有能力发动谋反?而李志存在顺利当上了朝鲜国王之后,也理所当然的清除掉了所有与李志浩有密切关系的文武官员,并且在几年时间之内就掌握了朝鲜的政局。
到这地步,按理说,李志浩也应该死心了。不过,他并没有死心,他又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就是鼓动蒋仕学去提议废除皇后。在李志浩看来,不管结果如何,对他来说都是好事!
如果明帝国皇帝真的废除了柴美娇的话,那么新皇后极有可能是李惠中。到时候,李志浩就可以与李惠中摊牌,表示李惠中成为皇后,有他的一份功劳,并且以此为要挟,要李惠中支持他成为朝鲜国王。当然,只要李惠中能够说服明帝国皇帝,他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当上朝鲜国王。如果李惠中无法说服明帝国皇帝,只要有皇后帮忙,让他联系上朝鲜的那些仍然支持他的文武官员。然后想办法除掉李志存以及李志存这一系的王室成员,那么他就是唯一的朝鲜国王候选人!
当然,如果明帝国皇帝不废除柴美娇,那么必然会怀疑李惠中与蒋仕学有染。这虽然会让蒋仕学倒霉,不过李惠中也肯定得倒霉,就算不死,也会被打入冷宫,这自然就报了当初一箭之仇了。而李惠中一死,李志存必然对明帝国不满,他们两兄妹的感情是很深的。而明帝国皇帝只要迁怒下去,那李志存的王位也是保不住的。到时候,还是得由他来当朝鲜国王!
反正,按照李志浩的想法,不管哪个结果,对他来说都有好处,而且他都有希望当上朝鲜国王。不过,他在这一套计划之中,把明帝国的皇帝想得太简单了一点。至少,李志存是在用十年前的帝国皇帝来做为标准设计他的这个计划的,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当李惠中从房屋里走出来的时候,明显看得出来,她才大哭了一场。不过,现在她的情绪已经平静了下来。
“惠中,你没事吧?”朱祁钰还是比较关心这个老婆的,虽然他与李惠中之间说不上有多少的感情,不过在朱祁钰看来,既然李惠中已经嫁给了他,那他就有义务与责任照顾好这个妻子。
“陛下,臣妾没有什么!”李惠中长出了口气,“臣妾也要感谢陛下,能够让臣妾了结这个心愿,解了心结。陛下准备怎么处理叛党李志浩?”
朱祁钰一愣,连李惠中都说李志浩是叛党了,显然,李惠中已经对这个长兄死心了。至少,在政治斗争方面,李惠中要比柴美娇坚强得多,她的王族身份,让她从小就是在这样地环境里长大的,所以李惠中对此地免疫能力好得多!
“朕暂时还没有想好,其实……”
“陛下,臣妾还有一事相求!”
朱祁钰一愣,当他接触到李惠中的目光时,就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臣妾只恳请陛下给李志浩留下具全尸!”
朱祁钰更是一惊,显然,李惠中是想这个兄长死。他咬了咬牙,说道:“朕准备将李志浩交给法院审理,如果是死刑的话,朕可以让法院不用斩首的方式处决他!”
李惠中点了点头,就不再说什么了,其实在她从房屋里走出来之后,她的神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变化。不过,越变,李惠中就越显得坚强。她确实是看不起这个长兄,特别是李志浩的残忍与狠毒,是李惠中最为瞧不起的,这也是她当初为什么要支持次兄李志存,而不至此后李志浩的一个主要原因。
“陛下,李志浩答应什么都交代,但是他要见陛下。”这时,那名侍卫团军官走了过来,同时还在擦着手上的血迹。
“见朕,不过,朕不想见他!”朱祁钰冷笑了一下,“你去告诉李志浩,他做的什么事,朕已经知道了。蒋仕学是死罪难逃的,当然,他的结果也只有一个。不过,他现在是否老实交代,将决定他是否能够进入朝鲜王室的墓地里去,如果他要继续顽抗的话,朕保证,他将做个孤魂野鬼,连再次投胎做人的机会都没有!”
这可不是简单的威胁,在这个时代,迷信思想仍然是很严重的,而且绝大部分人都相信死后能够投胎,再次做人。当然,朱祁钰放出这些话来,也不是开玩笑的。蒋仕学所交代的事情,已经让朱祁钰大概了解到了整件事情的经过,而且这已经是足够的证据了。他不需要李志浩的交代,就可以让司法机关判处他死刑!当然,李志浩是朝鲜人,要让朝鲜国王判他死刑,恐怕就更简单了,只需要明帝国皇帝带句话过去,那李志存肯定会非常乐意让明帝国动手解决掉这个威胁的!
“走吧,我们回去!”朱祁钰扶着李惠中上了马车,他也确实不想留在这里了。
李惠中此时也平静了下来,其实她心里很清楚,皇帝这次是在借她的手来铲除那些对帝国,对皇帝构成了威胁的人。显然,皇帝这一手玩得很漂亮,就算他现在让人杀了李志浩,也绝不会有人责怪明帝国皇帝的!
第二日,李志浩与蒋仕学就被移交给了帝国最高法院,同时,明帝国外交部也向朝鲜王国正式发去了外交信函,将李志浩企图谋反,并且离间帝国皇室的事情通报给了朝鲜国王。
蒋仕学的结局是必然的,他在这么多年里的所作所为已经构成了十足的叛国罪,死刑是绝对逃不了的。到最后,朱祁钰也下了一道赦令,他赦免的不是蒋仕学,而是蒋仕学的家人,因蒋仕学确实为帝国做出了相当的贡献,所以将由帝国皇室出钱,赡养蒋仕学的母亲,并且资助蒋仕学的两个子女长大成人。
朝鲜国王也很快就上书帝国皇帝,表示将不引渡李志浩回国,由明帝国皇帝根据明帝国的法律,来判处李志浩。这一来,其实就是把李志浩当作了大明的百姓进行审判了,当然,他的罪名出了叛国之外,还有犯上。这两道罪名都是死罪!李志浩最后是被毒死的,这也算是朱祁钰对李惠中要求的回答吧。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六十七节 太子
蒋仕学一案,确实暴露出了内阁政府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官员的监管不够严格,外派官员的权力过大,结果直接导致了官员腐败。其实,这与南昌案,以及由柴氏家族一事所牵扯出来的官员案件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政府本身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才给了官员以公谋私的机会!
当然,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成立了一个以于谦为首,由众多内阁政府官员,以及司法机构的官员组成的改革委员会,专门针对帝国内阁政府,司法机构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全面的考察,然后调整政府制度,并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强政府与司法机构的组织力度,从而杜绝类似案件的发生!
这是一件相当烦琐,相当细致的工作。如果换在以往,朱祁钰肯定会置身事外,让于谦全权处理。不过,这次帝国皇帝却很是例外,在授权于谦组织政府改革,薛希谦负责司法机构改革的同时,他要求两人都将相关的报告提交上来,由他亲自审核,最后才做出改革决定。显然,皇帝的决定是受到欢迎的,特别是于谦的欢迎!
到景泰十三年的时候,于谦已经六十多岁了。这已经算是高龄了,如果换在以往,恐怕于谦也早就离开了政府。当然,按照帝国当时的情况,新政已经逐渐落实,而且帝国国内的发展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新的内阁政府也逐渐成熟,各方面的事情都已经从建立走向了完善。对这个劳苦功高地帝国内阁总理来说。他完全可以退休了,将帝国的重任交托给下一代人。而让于谦坚持下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在政治方面的不成熟!
在帝国内阁政府成立之后,需要皇帝亲自处理的国务其实就已经少了很多。不过,这有一个前提,即代替皇帝管理内阁政府的总理大臣必须要绝对的忠诚。正因为皇帝将大部分的国务都交给了内阁总理,所以内阁总理实际上是代替了皇帝的一部分职责,如果内阁总理不是绝对忠诚的话,那就肯定要出问题!而在当时,文职官员中,恐怕也就只有于谦一人是对皇帝绝对忠诚,且得到了皇帝的绝对信任的。当然,内阁的权力也是皇帝赐予的,如果内阁总理大臣没有合适的人选的话,那么就自然将由皇帝来管理国家!
这就存在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接班人,而且皇帝本人在处理国务方面还有所欠缺的话,那么于谦的位置就是不可替换的,于谦也是不可或缺的!也正是这一个原因,于谦才坚持了下来,因为皇帝确实没有找到适合的接班人,另外,皇帝本人在处理国务方面的能力也确实还有很大地问题!
至少,在十三年前,朱祁钰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一个不成熟的皇帝。在当时大部分的官员,乃至大部分的百姓看来,皇帝是一个出色的将军,不过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官员。皇帝可以率领帝国军队获得无数次的胜利,战胜每一个强大的敌人,但是皇帝却无法管理号国家。即使是十三年之后,于谦对皇帝也有这样的看法。
十三年来,朱祁钰在取得了几乎超越了所有前人之总和的战功之外,他也变得成熟了许多。这次回国,朱祁钰组织力量,连续对付了几个强大的敌人,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取得了完胜,这不能不说皇帝在谋略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为人也稳重了许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迂回前进,通过更为妥当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蛮干!这些,都可以证明,朱祁钰正在逐渐适应帝国皇帝这个角色。不过,朱祁钰还有一个欠缺,那就是行政管理,即处理日常国务的能力!
这也是于谦最为担心的地方。皇帝需要有强硬手腕,需要有处理大事的能力,不过,皇帝同样也需要有处理小事的能力。一个国家的事务绝对不少,如同明帝国这样的庞大国家,那日常事务更是非常繁重,如果皇帝没有能力处理这些日常事务的话,那就无法管理好这个国家!
当然,朱祁钰其实也知道自己的欠缺,这也是他为什么仍然倚重于谦的根本原因。朱祁钰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还不够成熟,他管理国家的能力还不足以胜任皇帝这个角色。所以,他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学习。这一年来,在帝国发生的事情,也让朱祁钰产生了很多的思考。
特别是柴氏家族时间,让朱祁钰想得更多!
于谦的忠诚是绝对的,因为他效忠的是整个帝国,而不仅仅是帝国的皇帝,那么他就不会做出任何危害帝国的事情来。这也是朱祁钰极为信任于谦,甚至在他远征的时候,将帝国的大权全都交给于谦,而不是交给柴汇,或者是其他人的根本原因。不过,于谦毕竟老了,于谦迟早有一天会离开皇帝,那么这个帝国,就迟早有一天需要由皇帝来亲自管理!而且,这个时间已经不会太远了,朱祁钰就必须要在这段时间之内,掌握治理国家的能力,掌握管理好一个国家的能力!
这次,朱祁钰参与到政府改革与司法机构改革的具体行动中来,除了进一步的熟悉与掌握处理国务的能力之外,朱祁钰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更熟悉手下的这套班子。管理国家,不可能是皇帝一个人就能做下来的,就算于谦那么能干,他也一个人干不完,必须要依靠手下的官员,依靠帝国众多的官员,依靠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才能够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朱祁钰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熟悉这套管理体系!
从这些变化中也看得出来,朱祁钰确实成熟了不少,而且也改变了不少。多年的征战,以及在国内发生的这些事情,让这个性格坚强的皇帝改变了,这也是于谦所乐意看到的。当然,于谦也知道,他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多年的劳累,已经积劳成疾,虽然用那些不计成本的名贵补药,于谦的身体在这几年中强壮了不少,不过实际上,于谦的身体状况还是很糟糕的。他是在通过燃烧生命来为帝国服务,来尽到他对这个自己热爱着的国家的一份义务与责任!
这次,于谦也极为重视政府改革,对于政府系统带来的影响,于谦是深有体会的。他也知道,皇帝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成熟起来,更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完全掌握所有的行政能力,更不可能行之有效地管理好这么大个国家。那么于谦所能做的,就只有尽量给皇帝留下一个好的基础,在皇帝亲政的时候,在皇帝没有他的帮助的时候,能够让这个帝国在一套完善的政府体制下顺利的运转,并且坚持到皇帝足够强大,足够精明的时候,那么他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不过,这还是不足够的。于谦知道,他还要做一件事情,一件关系到帝国未来命运的事情,这就是策立太子!
太子的重要性,这是不用多说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建立起正规的政权交替制度,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保证一个国家能够顺利传承,能够平稳发展地关键性制度。而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太子就是国家的正式继承人,是皇帝的接班人。如果说,皇帝是帝国的首脑的话,那么太子就是帝国的副首脑,是未来帝国的首脑!当然,在帝制体系下,太子的地位很微妙。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太子是没有实权的,最多也只是在皇帝老了之后,开始处理国政,熟悉国家的一套管理体系。太子只有在登基成为皇帝之后,才有实权,也才正式成为了国家的领袖。
从这些关系上就能看得出来,太子的位置不但重要,而且微妙。在旧制度之下,策立太子不单单是皇帝的事情,同时也是朝廷官员的事情。可以说,策立太子,本身就关系到了官员的前程。任何人,只能当一届的皇帝,不过官员却有可能要为数个皇帝效劳。所以,太子就直接关系到了官员的立场,以及官员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的什么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老师等等这些原本不是很重要的角色,会成为众多官员争相争取的职位了。
在新的制度下,其实策立太子的事情基本上已经与大臣们无关了。
这是朱祁钰当初改革内阁制度时很重视的一点。在朱祁钰看来,立太子,乃至立不立太子,这都是他的家事,不应该让外臣来插手干预。不过,这个想法显然有点幼稚,从根本上讲,立太子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而大臣们自然就有发言权!不过,也正是朱祁钰所设立起来的新制度,结果导致大臣们根本就没有资格提太子一事,这简直就成了由皇帝个人意愿决定的事情。不要说立太子,就连立皇后,废皇后这些事情,都成了禁言!
不过,这次,于谦是主动提出了立太子一事的。朱祁钰也很是惊讶,毕竟蒋仕学的事情才过了,而蒋仕学一案,正是由废立皇后带出来的。事情还没有过多久,于谦就提出了立太子的事情。如果换着了其他的官员提出了立太子一事的话,恐怕朱祁钰早就让侍卫团去把他抓了起来,然后再拷问一番,审问出这个大臣的意图。不过,这次是于谦提出来的,朱祁钰自然就不能这么做了。而且,于谦在这个时候提出了立太子一事,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陛下,臣已老,臣一生为国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此,臣甘愿冒犯陛下,也要请陛下就立太子一事做出定夺!”于谦的态度是很坚决的,“立太子之事,原本不是臣应该说的,不过臣为国为民,更为了陛下的万世千秋江山,不得不提此事,还望陛下三思!”
朱祁钰没有开口,目光在于谦身上扫了好几遍。
“陛下,臣……”
“好了,于谦,你的意思朕很清楚!”朱祁钰扶住了于谦,先让他坐了下来,“立太子一事,确实关系到了国家的根本。不过,现在朕还没有做好准备。且,几个皇子都还年幼,根本就不无法确定他们的品行,相信你也不愿意看到帝国的下个皇帝是个碌碌无能之辈,乃至是个昏君吧?”
于谦苦笑了一下,没有开口。
“立太子一事,现在还不在朕的考虑范围之内,至少朕还没有老到需要为帝国选择接班人的程度吧!”
“陛下,此事不能这么说,确立了太子,本身就是确立了帝国的未来。而且太子也需要时间来进行学习,以掌握治国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臣认为,越早确立太子,对帝国就越有利!”
朱祁钰苦笑了起来,看样子,于谦这次是横了心来的,如果没有得到准确的答复,他肯定不会罢休。而于谦也是一番苦心,这一点朱祁钰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并没有要责备于谦的意思。当然朱祁钰也不想轻易的改变自己的想法,毕竟,他很清楚,立太子一事正是太重要了,所以他只能在完全确定了几个儿子的脾性,在其成熟之后,再决定由谁来当太子。他绝不想让自己辛苦一辈子打下来的江山落到了一个庸碌的君主手里,如果那样的话,朱祁钰甚至不会立太子,用别的办法来延续他所建立的这个帝国!
当然,朱祁钰的这些想法,于谦是不会明白的,在于谦的眼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皇帝,那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
“好了,你也要让朕有时间思考吧?”朱祁钰最后简直就是在求于谦让步了,“朕答应你,会好好考虑太子一事的。不过,朕也需要时间吧,是不是?给朕几天,朕到时候肯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于谦看了皇帝一眼,这才点了点头。至少,这也算是一个答复了吧。毕竟皇帝要确定谁为太子,这也需要时间考虑。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六十八节 童子军
在当时,恐怕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皇帝会用这么一种匪夷所思,而且还有着逃避意味的办法来回避立太子的事情。当朱祁钰宣布,将从整个皇族中挑选年龄在八到十二岁之间的男童,组成帝国第一支童子军,并且按照标准的军队要求,进行严格的军事化训练的时候,连于谦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实,在当时很多的国家,童子军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早在一千多年前,波斯帝国的死亡军团就是征召少年,然后从小就进行严格的军事记练,成为了波斯帝国最为精锐的部队。另外,奥斯曼帝国也有类似的军事机制,其中很多军人都是从八岁左右就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的,其终生任务就是为战斗。可以说,在现代化军队出现之前,这种通过自幼接受军事化教育,以及战斗训练,来组建精锐军团的方式,在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而且都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军队!
这次,朱祁钰突然提出在整个皇族中选择八到十二岁的少年组建童子军的事情,顿时成为了帝国的头号新闻。接着,朱祁钰将其两个满足条件的儿子都送进了童子军,这更成为了重大消息。当时,朱祁钰有三个儿子,为了表示皇子与其他人并无差别,朱祁钰将自己的儿子也送入了童子军,自然能够得到百姓的好感,这却让于谦有点为难了!当然,于谦也很清楚,这是皇帝对付立太子一事所想出来的对策。
按理说,太子一般都是长子,当然也有不少的例外,不过立长子为太子,这是有据可依的。不过,现在帝国皇室却存在着一个问题,大皇子的生母是李贵妃,而非皇后,如果立了大皇子为太子的话,那么李贵妃就母以子贵,就应该是皇后了。显然,朱祁钰是不可能立李贵妃为皇后的,蒋仕学的事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皇帝更不可能废除现在的皇后,而柴美娇本身没有生下儿子。显然,太子与皇后的冲突。正是皇帝决意不在这个时候立太子的主要原因!
当然,朱祁钰也给了于谦一个答复。按照朱祁钰所说,他建立帝国童子军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锻炼众多的皇子,让他的几个儿子先接受军事训练,并且以此考察几个儿子的实际能力,品行等等,然后再由其表现来决定到底由谁来成为太子!这个理由是很充分的,于谦也不得不认同,同时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将立太子之事暂时放到了一边去。
不过,建立童子军的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当时朱祁钰玩这一手的目的是要让于谦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做出让步,并且通过宣传,达到了这个目的。不过,最终朱祁钰忘记了一点,即成立童子军本身在帝国所产生的影响。
在很多人看来,成立童子军不仅仅是为了建立一个陪皇子读书的机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帝国的接班人,而是要为帝国培养一支更为强大,更为彪悍的军队。而且毫无疑问的,皇子将是这支新军队的领袖,而这也将决定,帝国的未来,将由这支军队决定。显然,没有人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特别是对帝国的军人,以及军人子弟来说,这可是他们能够成为帝国军队未来主力的最好机会。
当然,代表军队提出抗议的就是陈懋,陈懋的儿子虽然已经很大了,不过他还有侄子,以及其他的亲人。当然,当时帝国军队中,大部分军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够进入帝国童子军,从年幼时就接受军事化训练,并且成为帝国皇子的部下,在未来好继续为帝国作战,为帝国效劳!
也就是在朱祁钰刚刚宣布要建立帝国童子军的事情之后不久,陈懋就找上门来了。
“陛下,臣一直没有忘记当初陛下说过的一句话,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姓,在帝国都享有同样的权利。臣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次陛下成立童子军,为什么只招收皇族成员,难道皇族成员所拥有的权利要比帝国的百姓,比帝国的将士更大一些吗?”
朱祁钰皱了皱眉毛,心里暗笑了起来。陈懋肯定是得到其他人指点,才说出这样的话来的。这家伙本来就是个五大三粗的军人,哪能想到这样的大道理,而且还是用皇帝曾经说过的话来对付皇帝现在所做的事,这不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嘛。
“而且,陛下还应该考虑到帝国军人的想法。帝国将士为国征战,绝无半点怨言,而将士们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陛下能够善待他们的后人,这样帝国将士在前线杀敌的时候,也不会有所顾忌,更不会有所惧怕。而这次陛下将皇族与帝国将士分别对待,显然会让将士寒心,会让官兵不满。为了帝国,为了帝国军队,臣还恳请陛下三思。”
这下,朱祁钰终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陈懋,是谁让你这么说的?”
陈懋一愣,也尴尬的笑了起来,显得极为憨厚。
“不管是谁让你这么说的,不过,这都有道理,这次,确实是朕考虑疏忽了!”朱祁钰长出了口气,“看来,童子军的规模要扩大了。好吧,你先回去,朕会妥善解决这件事情的,当然,你要管好自己的那些部下,朕可不希望有人闹事!”
见皇帝松口,陈懋也就满意的离开了。
没过几日,朱祁钰就宣布扩大童子军规模,并且扩大童子军中的教育范围,参加童子军的少年不但要接受极为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并且从增强体格,到徒手格斗等等方面都要依照帝国军队的要求来进行训练之外,还将在童子军中开设文化课程,全面培养这些少年的能力,为帝国的未来打下好的基础!当然,童子军的招收范围也从帝国皇族扩大到了全帝国。当然,朱祁钰也为童子军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即任何加入童子军的少年,其家长都必须要交纳全额的培训费用。换句话说,童子军本身就是一座少年军事学校!
说白了,朱祁钰在改变了思想之后,就已经决定将帝国童子军建立成一支精英队伍。虽然,招收的只是一些少年,不过这却是帝国的未来。这些少年,就是帝国未来的领导者,是帝国未来的精英。也正是本着这种精英思想,朱祁钰所以才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当时,要进入童子军的话,一人一年就要交纳至少五百元的全额培训费用。当然,这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当时帝国一年花在每个童子军少年身上的费用超过了一千元,这甚至要比养一支同等规模的军队还要多!不过,这对普通的百姓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但是的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钱的!
当这一消息公布之后,立即在帝国再次引起轰动。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这么做,不但是要培养几个皇子,而且还是要为皇子培养自己的班底,能够进入帝国童子军的,绝对能在今后成为帝国的栋梁。虽然,当时朱祁钰订下的门槛极高,但是这并没有能够挡住那些平民子弟的脚步。很多百姓,甚至是倾家荡产,都要让自己的子弟进入童子军,好获得一个好的发展机会!
结果,一个多月下来,光是报名参加童子军的少年(很多是其家长代为报名)的就达到了五万之多。这下,朱祁钰头痛了,要安排好这五万人,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就算京城附近有很多的地闲置军营(原本驻扎在这些军营里的军队都调到了帝国的其他地方去),不过,要建立起相关的管理机构,培训机构,建立学生的校舍等等,这都是很大的问题。而且要管理好五万个少年,这也是件极为让人头痛的事情!到最后,朱祁钰不得不效仿在帝国公立大学所采用的办法,即通过考试选拔,来最终确定第一批童子军的人员!
这下,帝国京城热闹了起来。当时,至少有数万外地来的少年聚集在京城,再加上陪同而来的家长,帝国京城一下就多出了近十万人!这几乎与当时帝国公立大学前几次招生时的规模差不多了,这也乐坏了京城里那些客栈与酒店老板,这十万人,要给他们创造多少收入啊!同时也乐坏了京城里卖各种衣服,书籍,乃至礼品的商店老板,因为很多家长都认为,要想让自己的子弟进入童子军,跑点关系,走点后门是肯定的了!
最后,朱祁钰决定亲自主持第一批童子军的招收考试,考试的内容分成了三项,即体能,学识以及德育三个方面。因为朱祁钰只决定最多招收两千人,录取比例不到二十五分之一,所以淘汰率是非常高的,也只有三项考试都达标,甚至要是最优秀的少年,才有资格进入帝国童子军!
制订考试题目的是帝国公立大学的教授,为了保证公正公平,这些教授在出题的时候是被严密看管了起来的,绝不能让试题泄露,更不能给人走后门的机会。而负责体能考试的则是帝国近卫军中的一批军官。德育方面,则有朱祁钰从帝国内阁政府中选出一批官员来负责。随后,考试正式开始了。
五万多人的考试,绝对是轰动一时的,因为受到场地的限制,也就只能分批进行了。整个考试进行了两个月,其中最麻烦的就是体能考试。结果,朱祁钰还真从这五万多名少年中选择出了几千个优秀者,并且最终确定了第一支童子军的人员名单,不过其规模已经从两千人扩大到了两千五百人!
帝国童子军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这第一批两千五百名成员中,有超过一半的成为了帝国未来军队中的主力,其中包括了数名帝国名将。在朱祁钰时代后期,名震全球的帝国名将龙步襄就是当年的第一批童子军中的佼佼者。另外,在朱祁钰时代后期,众多的帝国官员,重臣,都是童子军出身,其中不少人就是第一支童子军中的佼佼者。甚至,到了后朱祁钰时代,帝国童子军成员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帝国的未来几乎就是由这支童子军的成员决定的!
可以说,这些都是童子军带来的深远影响,不过,童子军所产生的最巨大的影响,其实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帝国百姓的思想方面。童子军本身的思想基础,其实就是精英治国理论。而这套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决定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其实是社会中的精英人员。而社会精英,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至于这套理论是否正确,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正是从童子军开始,精英理论逐渐在帝国形成,并且成为了主导帝国数百年的主流思想之一。而精英思想本身,也保证了帝国在未来几百年之内人才辈出,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可以说,正是这一思想,保持了帝国在数百年时间中的强大,保证了帝国的繁荣与强盛!
除了带来精英思想之外,童子军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事物,即规范化的初级与中级教育体系。以帝国公立大学为代表的大学体系,本身是高级教育体系,而在童子军成立之前,帝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其实注重的就只是高级教育,对初级与中级教育并不重视,大部分人才都是先自行学习与磨练,最后才有资格进入大学的。显然,这种人才体系很不完全,没有完善的初级与中级教育系统,哪有足够的人才来充实大学呢?
显然,童子军的建立,已经为初级教育与中级教育找到了一个好的办法。后来,朱祁钰在帝国建立起了完善的教育系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形成了一整套的教育体系,让帝国具备了完全的人才培养系统,这个意义,也绝不在精英理论之下!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明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国家的力量来建立起了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所以,明帝国才能在数百年之内,不管是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都保持着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整个国家强盛的基础!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六十九节 顾成林回国
童子军建立起来之后,朱祁钰也松了口气。虽然他当时没有想到童子军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如此巨大的问题,不过,他也由此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并且开始将童子军的事情确定为一年一选,好为帝国持续培养未来的人才。当然,成立全国性的初级与中级教育系统也被朱祁钰提了出来。只不过,当时帝国内阁政府正在忙着改革的事情,所以没有时间与精力来完成这一工作。而帝国第一套完善的,正规的教育系统,是在五年之后才正式建立起来的!
等到朱祁钰把这些事情忙完了之后,距离他回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时,顾成林也率领着他的舰队返回了广州,而顾成林则在十多日之后到达了帝国京城。在听闻这一消息之后,朱祁钰立即就放下了手上的工作,前去迎接顾成林。
在京城的德胜门外,朱祁钰迎上了顾成林的队伍。而顾成林一见到是皇帝亲自来迎接他,早在两里地外,就已经翻身下马,牵着马走了过来。
“顾成林,你可让朕给想死了!”朱祁钰显得很是兴奋,“怎么样,一路顺利吧?”
顾成林有点腼腆的笑了笑。“陛下太客气了,应该是臣来觐见陛下的,可这……”
“得了,你认为朕是计较礼节的人?”朱祁钰笑了起来,然后拍了拍顾成林的肩膀,“不错,又结实了不少。而且,你顾大将军这次也是凯旋而归,朕率百官出何城迎接,也是合情合理的,走,今天晚上就到朕家里吃顿便饭。我们好好谈一谈!”
顾成林连忙谢恩。在到达广州的时候,他就已经听闻了帝国发生的事情,而且也已经知道,柴氏家族被皇帝给干掉了。不过,顾成林并没有感到半点的惊讶,以他的头脑,在听到了这些消息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原因,自然就不感到奇怪了。不过,这些事情也让顾成林显得更为谨慎。本来,他就是个比较谨慎的人。这下,就显得有点拘束了。
当晚,朱祁钰还叫上了于谦,陈懋,丁用,还有一大批与顾成林关系不错的将领,让金英安排了一桌酒席。当然,柴美娇等妃子也出席了这次家宴。虽然,酒菜不算丰富,不过顾成林也从西洋带回来了很多美酒,其中就有不少是西洋的那些国王托顾成林带会来献给皇帝的,这自然让这顿家宴添色不少。
酒过三巡,柴美娇等妃子也借故离开了之后,众人这才又闲聊进入了正式话题。当然,话题的核心思想是顾成林在西洋那边的军事行动,以及现在西洋那边的情况,而在聊了一阵之后,顾成林说到了重点上。
“臣没有辜负陛下的重托。在这一年多里,我们已经向南迈进了近五千里。到达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而且在那边,确实有数个红夷的据点。”顾成林略微停顿了一下,“这些据点都被我们拔除了,而且我们还在那边建立了自己的据点,除此之外,臣还有所发现!”
“发现?”朱祁钰微微的皱了一下眉毛,而且其他的人也都同时集中了注意力。
“臣在率领部队捣毁红夷的那些据点时,发现了红夷在当地开设的一些农场,还有他们的种植园,这让臣想到了一些事情。”顾成林看了皇帝一眼,“红夷在建立据点之后,并非全力发展军事,其实,他们的据点有着很大的商业性质。另外,红夷还在这几年之中,在非洲南部地区建立了很多的农庄,并且直接从当地雇佣土著人来进行农业种植。据臣了解,土著人在红夷那里是没有半分工钱可以拿的,只能保证一日两餐。除此之外,他们每天都要劳作八个时辰以上,才能得到食物。而农庄生产的产品,则被红夷直接用船运了回去!”
朱祁钰的神色顿时黯淡了下来,显然,这就是红夷在非洲的殖民活动。这与明帝国在日本的殖民活动完全不一样。红夷是通过武力来镇压土著人,并且利用土著人劳动力的。虽然,明帝国在日本也进行了武力镇压,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依靠经济压榨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难道那些土著人不反抗?”这时候,陈懋问了一句出来。
“反抗?”顾成林淡淡的笑了一下,“红夷有军队保护,而且所有反抗的土著人都会被杀掉,他们的头颅都会被悬挂在野外地树上,以此起到威慑的作用。另外,红夷还向土著人输出了大量他们的工业产品,直接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很多土著人根本就没有选择,为了生存,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给红夷卖命的工作!”
“陛下……”这时候,于谦看了朱祁钰一眼,显然,于谦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问题了。
丁用的目光也转了过来,以丁用的经济头脑,他完全清楚,红夷在非洲搞的那些农庄能够给红夷带去多大的经济利益。显然,此时丁用想到的与于谦又不一样。
朱祁钰压了压手,说道:“红夷这种武装镇压掠夺的方式,要比我们直接很多。不过,我们不可能效仿,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利用。如果红夷是通过枪炮来镇压,以及压榨土著人的话,那我们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当然,我们不需要如同对待帝国的百姓那样,给土著人这么好的待遇,但是我们肯定要比红夷做得好一些。同时,我们的据点也不仅仅只是军事据点,而应该向红夷学习,通过建立军事据点,来获取经济上的好处,把当地的土著人的劳动力都利用起来。现在,帝国不是很缺乏原料吗?那我们就自己去开辟原料产地!”
“这需要国内投入!”丁用在这个时候说了句话。
“对,确实需要我们的人去投资。”朱祁钰敲了敲桌面,“不过,我们可以借用之前的一项政策。在非洲地区,土著部落是没有领土的观念的,他们甚至没有国家的概念,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一点利用起来。对愿意去非洲发展的帝国臣民。可以让他们获得农庄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当然,帝国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提供帮助。比如,派遣军队保护他们的安全,并且由帝国政府,不,是由国营企业出面收购他们所生产出来的物资,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赋税上的优惠,鼓励帝国臣民去那边发展。当然,去的人其实不需要太多,这不是移民,那边有现成的劳动力。我们需要做的,就只是让人去管理,让人带去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至于工业方面,暂时还不用考虑,要在那边建厂,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短期之内,没有任何可能!”
于谦考虑了一下,说道:“这个办法确实可行,而且这可以争取到当地土著部落的支持,这对我们打击红夷有着巨大的帮助。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地利用非洲地区的劳动力,农业耕作地技术性不大,只要将那边的劳动力利用起来,那就能够给帝国带来数不尽的好处!”
“对,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地方!”朱祁钰长出了口气,“于谦,这事你来详细安排,当然可以优先考虑几个有实力的公司,让他们去那边经营,效果应该更好!”
于谦点了点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顾成林,现在我们的舰队到达哪了?”
“在臣回来的时候,舰队已经打下了红夷设在非洲南端的几个据点,并且已经安排陆战队过去驻扎了。”顾成林迟疑了一下,“臣回国的时候,已经安排舰队继续稳步北上,逐步拔除红夷的据点,虽然我们的兵力有限,不过红夷的情况,似乎比我们更糟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舰队此时应该已经北上了五百到一千里左右!”
“很好,看样子,你也有不少的收获!”朱祁钰说这就站了起来,“今天时候也不早了,各位,大家都早点回去休息吧。过几日,袁晨皓将以白古王国亲王的身份出访帝国,到时候,朕再设宴款待大家!”
在众人纷纷告辞之后,朱祁钰将顾成林单独留了下来,毕竟有些话,只能两人单独谈。
“这一年多,你在西洋那边辛苦了。”进了书房之后,朱祁钰就先请顾成林坐了下来,“不过,朕最关心的,还是现在海军舰队的情况!”
“臣一直瑾记陛下的吩咐,一直在培养人才。”顾成林当然清楚皇帝说的是什么,“其实,帝国海军不缺乏人才,优秀人员有很多,只是以前我们都没有发现而已!”
“朕也相信这一点,十多年了,帝国海军已经成长了起来,如果还没有大量优秀人员的话,那简直就是失败!”朱祁钰淡淡地笑了一下,就把他关于海军改革的事情告诉了顾成林,最后问道,“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顾成林思考了一阵,说道:“陛下,这个计划是很好的,而且这正是提高海军战斗力,以及海军独立性的办法。当然,要完成这个改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急切之间,是不可能完成的!”
“对,所以,现在朕亲自担任海军司令,就是要督促海军的发展!”朱祁钰叹了口气,“本来,朕是想让你来坐这个位置的,不过,朕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交给你。现在,你留在西洋那边的舰队指挥官是谁?”
“臣离开之后,就由龙四海少将负责舰队的指挥了。”
“龙四海?”朱祁钰沉思了一下,“这人有点熟悉,不过朕却不大记得在什么时候见过他了!”
“陛下,龙四海将军一直在舰队服务,而且在袁晨皓担任了北洋舰队司令之后,就一直是臣的主要副手。这一年多里,臣主要就是让他去独立指挥舰队作战的,表现很不错,所以臣才敢放心的把舰队交给他!”
“既然是你觉得合适的,那朕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朱祁钰长出了口气,“好吧,那么我们说说以后的事情。这次回国,你回家去多住一段时间。当然,你得首先安排好西洋舰队的交接工作。按照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在西洋地区的优势地位,就不需要在这边维持一支庞大的舰队了。所以,朕准备把现在正在广州接受训练的西洋舰队改为大西洋舰队。”
“大西洋舰队?”
“对,绕过了非洲大陆,在西洋的西面,是另外一片大洋,其面积仅在大东洋之下,所以朕叫它为大西洋。”朱祁钰走到了地图前,在那副世界地图上点了一下大西洋。“就是这里。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让那些跟随你回来的舰队官兵得到充分的休整,他们将是大西洋舰队的骨干。而在广州正在训练的那批海军官兵,将是主体。你需要多少时间让这支舰队形成完整的战斗力?”
顾成林略微一迟疑,说道:“臣在广州的时候,也去新舰队看过了。如果要形成完整的战斗力的话,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刮练时间!”
“很好,那么朕就给你半年的时间。半年之后,你就率领舰队前往大西洋,正式开始向欧罗巴前进!”朱祁钰看了顾成林一眼,“另外,现在我们有一支探险队正在向美洲前进,他们大概要一年半之后进入大西洋,到时候,你设法联系上。这只船队的指挥官是何桥峰,他们将沿着美洲大陆东面北上。所以,你们也要设法在那边探查一下情况,如果发现了红夷据点的话,就要坚决将其拔除。反正,你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任务,有信心吗?”
顾成林淡淡的笑了一下,说道:“陛下,臣有多少陆战队可以使用?”
朱祁钰一愣,也笑了起来。“这个,你不需要担心,到时候朕肯定会给你安排足够的陆战队的,另外支援方面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那就好,臣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朱祁钰拍了拍顾成林的肩膀。“很好,这才是我大明将帅。好了,你今天也先回去休息吧,过几日,等袁晨皓到了,朕再给你接风洗尘,也顺带让你们两个好好聚一下!”
这日,朱祁钰是很开心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顾成林回来了,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前往欧罗巴的希望,看到了击败这个最强大的对手的希望!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七十节 顾成林的婚事
袁晨皓与顾成林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直到袁晨皓成为北洋舰队司令的时候,两人都是吃住在一起的,简直比亲兄弟还要亲。这次,顾成林在回国的时候,途径白古王国。袁晨皓在得到了消息之后,不但挽留顾成林住了好几日,而且随后还以白古亲王的身份出访明帝国。当然,说白了,其实就是想到帝国京城来跟顾成林聚一聚,聊一些他们都感兴趣的东西。显然,顾成林在白古城的那几日,两人还没有聊够呢!
袁晨皓率领的白古王国的舰队是直接来到大沽港的,在当天晚上,就到了帝国京城。当然,袁晨皓还是知道规矩的,在去找顾成林叙旧之前,他还得首先觐见帝国皇帝。当然,袁晨皓的脾气没有变化多少,不过,他现在已经是白古王国的亲王了,自然知道君臣之礼,到帝国来,当然得首先觐见皇帝!
“袁晨皓,不,朕大概应该称呼你为亲王殿下了吧?”
“陛下见笑了!”袁晨皓脸都红了起来,看来,他还有是害羞的时候。
朱祁钰笑着紧紧的拥抱了一下袁晨皓。“怎么,朕的袁大将军难道还有脸红的时候?怎么样,这一路还顺利吧?”
“托陛下洪福,这一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什么大风浪,就到了大沽!”这袁晨皓也是随便惯了的人,放松下来之后,就显得有点没有礼貌了。不过,这也正对皇帝的胃口。
“看样子,你是好久没有出海了。不过,朕帮不上你!”朱祁钰笑着请袁晨皓坐了下来,“本来嘛,帝国现在缺乏海军将领,特别是有经验,又有威信的海军将领。不过,朕可不敢去得罪白古女王,不然的话,朕肯定不得清静了!”
袁晨皓尴尬地笑了起来,信修浮对他还是很礼貌客气的。而且,在袁晨皓正式成为了白古亲王之后,信修浮还将将白古王国的军队交给了袁晨皓统帅,甚至还开始教导袁晨皓怎么管理国家。显然,信修浮准备将白古王国交给袁晨皓去管理,自己去做贤妻良母。不过,袁晨皓也确实不是管理国家的那块料,如果让他领军打仗的话,那问题还不大。
就算是指挥地面战斗,袁晨皓也不输于一般的陆军将领。可是,要他成天去处理那些政府公文,解决国务问题,他可就头痛了。结果,几年下来,袁晨皓在白古王国立的战功不少,几次大胜仗,让他在白古王国百姓的心目中也树立起了崇高的地位。不过,他却根本就没有学到半点管理国家的经验。结果,仍然是由信修浮负责处理朝政。这“夫妻档”的配合也还不错,男主外,女主内。还真有那么点味道呢!
两人很快就聊到了白古王国与阿瓦王国之间的战争。而这也是这几年,白古王国最重要的事情。在明帝国的支持下,白古王国的军事实力增强了不少,而且,当时明帝国将一些非常先进的军火卖给了白古王国,其中还有很大一批是直接赠送的,这让白古王国成为了西洋地区军事实力数一数二的国家,就算是在南洋地区(因为白古王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所以既是西洋国家,也是南洋国家),其军事实力也并不在华人共和国之下。正是在此强大的基础之上,白古王国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本来嘛,之前是阿瓦王国压着我们打,不过现在位置调换过来了,是我们压着他们打!”袁晨皓有点洋洋自得的样子,“这阿瓦王国军队的战斗力还真是不错,特别是他们的地面部队,一个个都是悍不畏死的汉子,打起仗来,全都不要命。而且,那边的地理环境极为特殊,到处都是森林,大部队根本就难以展开,甚至连骑兵都没有多少作用。想当年,蒙古军队没有打过去,恐怕也正是如此。不过我们却有着阿瓦王国没有的优势!”
“你的舰队?”朱祁钰也想到了,其实是早就了解到了。毕竟,帝国的情报机构,还有外交部门,都会把相关的消息送回来的。
袁晨皓点了点头。“最初,舰队还可以沿江而上,不过,到了中上游,舰队就开不进去了。我仿照在莫卧儿帝国采取的办法,建造了一支内河舰队,那些内河炮艇的个头虽然不大,装备的火炮也不多,但是发挥的作用却非常明显。地面部队也沿河而上,在内河舰队的支持下,打得阿瓦王国的军队落花流水。如果不是这次要来帝国的话,我们恐怕就已经打到了阿瓦城下去了!”
朱祁钰笑了起来,袁晨皓这小子不怎么会吹牛,不过看他的样子,他还是很怀念在帝国海军的生活与战斗的,不然不会这么在乎舰队,即使只是一支内河舰队而已。当然,袁晨皓的军事头脑也是不需要怀疑的,用内河舰队,沿着河道进攻,这是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最好的进攻战术了。
“这次臣前来,除了拜见陛下之外,其实还有一件事,就是军火援助。”这下,袁晨皓的神色有点为难了,柴氏家族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这让他感到很担心。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放心吧,就算是看在你袁晨皓的面子上,朕也会把此事安排好的。不过,现在帝国所遇到的困难,你也要理解。军队改编,寡头商人集团崩溃,柴氏家族的事情,都给帝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现在帝国国内的军械产业正在进行重组,另外我们还要支援华侨共和国,白羊王国,锡兰王国,波利加王国,顾成林在非洲那边的军事行动,另外甚至还要向宇文家族提供援助。帝国的压力很大。不过,你放心,在你离开帝国的时候,朕肯定会让你满载而归地,至少你带来的那些船只的货舱不会是空着的!”
袁晨皓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一愣,说道:“陛下,臣还忘记了一件事情呢。不知道陛下认识宇文家族的宇文欢吗?”
“宇文欢?”
一见到皇帝的神色,袁晨皓就知道皇帝不认识宇文冥苍的这个女儿了,连忙把当年顾成林南下平定南洋时,在宇文家的老巢见到宇文欢的事情说了出来,然后还添油加醋的说道:“陛下,顾成林这小子都快三十岁的人了,到现在都还是独身,这不是在危害那些帝国的千金小姐吗?臣可听闻,现在帝国国内已经封顾成林为头号王老五了!”
朱祁钰一愣,立即大笑了起来。“还有这排名?”
“不瞒陛下,其实这是我们军队里的排名,想当年,臣的排名可在顾成林之上呢。怎么说,臣也要比那小子强壮威武一点,而且相貌嘛,自然是英俊了不少!”
“得了!”朱祁钰立即大笑了起来,袁晨皓这脸皮还真是够厚的,“说说,还有谁上了榜的?”
“上榜的人可不少,现在比较热门的有顾成林,杨天奉,谢正卿等人,不过嘛,如果陛下还肯纳妃子的话,他们都得靠边站!”
“别往朕身上扯,说说顾成林与这个宇文欢的事情!”
袁晨皓立即收住了笑容,说道:“其实,臣也一直奇怪,顾成林这小子也算是老男人了,可他对女人就是没有多少兴趣。陛下也应该理解,舰队官兵常年在海上航行,有的时候,大半年,甚至一两年都见不到个雌性动物。所以,每当舰队进港靠岸,官兵们都会去想办法解决一下生理需要。而顾成林仿佛大内总管一样,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需求。最初,臣还怀疑他是不是有问题,或者说哪儿不健全……”
“又瞎扯了,说正经的!”朱祁钰也有点忍俊不禁了,这袁晨皓的嘴还是够油的,看样子,他在白古王国还真带坏了一批人。
“那臣就说主要的。”袁晨皓尴尬的笑了一下,正声说道,“后来臣仔细观察,还派人暗中调查,发现,顾成林这小子是明地里一套,暗地里一套。这些年来,他一直跟宇文小姐有书信联系,而且还非常频繁。至于那些书信的内容嘛,臣可不敢去偷看,怎么说,顾成林以前也是我的上司,臣可不想被人打闷棍。不过臣敢肯定,顾成林肯定与宇文小姐有一腿!”
这下,朱祁钰真是忍不住了。经过袁晨皓这么一说,明明顾成林与宇文欢是清白的,却硬是被他说出有事了。要是再让袁晨皓说下去,恐怕顾成林与宇文欢的孩子都有好几岁了!
“臣也知道,陛下关心帝国将士,而且一直照顾帝国将士。”袁晨皓笑着看了皇帝一眼,“怎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顾成林这些年一直在前线征战,陛下不为他考虑,也得为顾家考虑一下,如果他小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不是愧对祖宗了吗?陛下,这次臣来,可是做好了喝喜酒的准备的!”
“又不是朕要娶妃子,你跟朕说这些有什么用?”朱祁钰笑着看了袁晨皓一眼,就想看看袁晨皓到底要玩什么花招。
“陛下可要替顾成林做主啊。按照帝国以前的法律,男子二十四还不结婚,那就要又政府分配的,虽然现在这法律作废了,不过,顾成林都是快三十的人了,就算是陛下体谅帝国将士,体谅百姓疾苦,也应该成全了专门婚事,不要让顾成林再玩单相思了!”
这下,朱祁钰差点就要捧腹了。没有想到,一年多下来,袁晨皓这小子变得这么油了。以前,在帝国海军中,袁晨皓的嘴就是厉害出名了的。现在,他在白古王国又没有人能够约束他,显然,这小子已经“进化”了不少啊。
“陛下……”
“好了,好了,朕知道你的意思了!”朱祁钰一边摇着头,一边笑了起来,“顾成林也确实半大不小了,现在都还不成家,也确实说不过去。不过,这也得要别人双方都同意吧,难道你要朕下道圣旨,强行配对不成?”
“陛下,这事好办。”一见到皇帝肯做媒,袁晨皓立即就来了劲,“臣在经过狮城的时候,听闻宇文先生最近要到帝国来,与帝国政府商讨开发小明国那边的事情。臣敢断定,宇文小姐肯定会一起来的。到时候,陛下去征询一下宇文先生的意见,再让顾成林与宇文小姐见上一面,不就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