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可以考虑扩大军士的范围。”朱祁钰看了陈懋一眼,“实战中,军士的作用往往比军官还要大。按照我们现在的士官选拔标准,所有文化素质不过关的优秀士兵,唯一的出路就是成为军士,而且他们将一辈子都在这个位置上。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军士的能力,特别是战斗能力都很突出,特别是在基本战术方面,他们绝对是军队里最优秀的,他们所缺乏的就是文化知识而已。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考虑将军士的范围扩大一些呢?”
陈懋皱了一下眉毛,没有急着开口。当初,皇帝设置军士这个军衔的时候,他就感到有点不解,在他的眼里,军士本身就是优秀的老兵,是士兵中最优秀的一批。不过在后来的实战中,军士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很多地方,军士甚至比军官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军士对战斗极为了解,能够在战场上准确地把握住机会,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往往是连军官都做不到的。而这次皇帝提出扩大军士的范围,显然就是要强化军队基层部队的战斗力,这应该是好事!
“之前,我的军士分成了三级,而且只要做到了三级军士,就可以一直在帝国军队服役,直到在规定年龄退役,领取帝国军队的退役抚恤金。这对大部分无法晋升为军官的士兵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三级军士的军饷已经达到了上尉军官的水平,并不算低了。”朱祁钰沉思了一下,又说道,“不过,军士本身也受到了限制,他们只能在基层部队服役,必须要在前线作战,不会像军官一样,在成为了中级军官之后,就能在后方指挥战斗。这次,朕考虑,在三级军事之后,再设立两级。将军士分成五级,四级军事与五级军士将作为低级军官的参谋与副手参加战斗,并且负责为低级军官提供战斗参考意见。这样,不但能够再次提高军士在军队里的地位,让他们可以朝更高的目标奋斗,同时,也能够加强低级军官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并且让低级军官在军队里,也能向那些久经战火考验的军士学习战斗知识,吸收战斗经验,让他们能够更快的适应军队,并且指挥基层军队作战!”
这次,陈懋算是明白了过来,皇帝要扩大军士规模,还是为了推广他的新制度。不过,陈懋并不是一味的反对,在思考了许久之后,他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这个办法应该可行,不过,我们只能一步一步的来!”
“对,不能操之过急!”朱祁钰站了起来,“而且,我们还应该注重提高军士本身的素质与能力。任何晋升到三级军士以上的军人,都得接受短期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并且让他们熟悉怎么与军官相处,怎么来配合与协助军官指挥军队作战。只要军士与低级军官能够相互配合,那么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必然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去!”
陈懋这次没有反对了,毕竟他也知道,皇帝这么做,其实就是要为帝国军队打下更好的基础。可以说,在任何一支军队里,低级军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这支军队的素质,低级军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低级军官本身就是一支军队的灵魂,特别是那些指挥前线作战的低级军官,更是决定着军队在战场上的命运。只有一支高素质的低级军官队伍,才能给军队带来胜利,才能使军队里的士兵发挥出更强大的战斗力出来!
在陈懋转为支持建立帝国军官培训学院,朱祁钰就立即把这个任务安排了下来,并且让陈懋首先从几支主力军团中挑选一批优秀士兵出来,成为帝国军官培训学院的第一期学员,接受全面的军官培训。
当然,帝国军官培训学院成立的意义并不在这里。从第二期开始,学院就全面向帝国平民百姓开放,任何年龄在十六到二十岁之间的年轻人(男性,数十年之后,才招收了第一名女性学员),只要有志参军服役,为帝国效劳,都可以参加帝国军官培训学院的考试。被录取之后,这些年轻人将在这里接受两年到三年的正规训练,从基础的体能训练,到战术课程,他们将在这几年之内掌握帝国军队的基本作战战术,并且在最后的半年时间之内,被下放到基层部队进行实习,通过了最后的实习之后,就将被正式授予从少尉到上尉不等的军衔,成为帝国军队的低级军官!
显然,帝国军官培训学院成立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帝国的有志青年拥有了为帝国效劳的更好办法,并且让平民首次拥有了成为帝国军官的权力。这也为帝国军队充实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为帝国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三十一节 帝国的利刃
在帝国军官培训学院成立的典礼上,朱祁钰担任了该学院的名誉院长,并且负责为第一期学员讲解部分战术课程。当然,陈懋才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而在典礼活动上,朱祁钰正式宣布了帝国军队改制的大体方案。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军队改编行动开始了。
帝国第二次军制改革的核心,是将原先的两级并行制改为了三级隶属制。这不仅仅是整个军制改革的核心,更是为了适应未来的远征战争所进行的最为必要的改革了。当然,这也是帝国军队战斗力再次提高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这次的军制改革,那么帝国军队必然会被其臃肿的体系给拖垮,根本就不可能获得今后那些辉煌的胜利!
在实行二级并行制的时候,帝国军队是分成了中央军与地方军两种不同编制的。帝国中央军除了负责京城(南北两京)的卫戍与安全工作之外,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对外战争,在对外战争中充当主力部队。相反,地方部队则主要负责帝国其他各地的安全卫戍工作,只有在最为必要的时候,才会承担起为中央军提供后勤保障的任务!
从这两级编制来看,帝国军队之前是比较适合在周边地区进行征战的。对日战争,以及在南洋,西洋两地的战争,这一军事编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胜利的基础。不过,很明显的,这两级编制本身就存在着指挥机构并行,且过于复杂,不适合进行远征作战。且重复的指挥系统,只能制造出混乱来,这对军队征战是致命的威胁!
在两级编制中,帝国中央军的问题还不大,毕竟这是主力军团,且都受到皇帝的直接节制,并且由陈懋控制的帝国总参谋部负责具体的策划与指挥。相反,地方军的指挥体系却极为混乱。陈懋的总参谋部也负责地方军的指挥工作,不过,因为地方军还负责地方保卫与安全工作,所以又受到了政府的节制。实际上,地方军本身就类似于警察部队。要受到两套指挥系统的控制,结果就导致地方军内部的问题极为复杂。在征战时期,帝国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胜利,所以地方军中的这些问题还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到了和平时期,地方军中的弊病就表现得非常地清楚了!
朱祁钰这次搞的军制改革,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改变地方军本身的毛病,并且将军队从国内治安的任务中解脱出来,为成立单独的帝国警察部队留出空间。当然,这也能够更进一步地强化军队的单一性,将军队的力量都集中到对外战争上来,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并且为今后的远征做好准备!
新的三级隶属制中,就不存在指挥机构并行的毛病了。在新的军事体制中,已经取消了地方军,并且集中了军队的指挥大权。这样一来,军队与政府就完全分离了,并且相互不干涉,政府所控制的将是今后成立的警察部队,军队则不负责国内治安任务,进一步消除了军队干涉政务的危险性。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强化了帝国军队的战斗力。
三级隶属制中,国防部将负责全国所有军队的人事安排,卫戍部队的调动,以及军队的后勤物资供应,军人薪饷的发放等等。总参谋部则负责军队作战计划的制订,向国防部提交人事调动的请求,以及在战争时期负责军队作战的指挥工作,在和平时期根据假想敌的制订相关的作战计划,以及负责军队的训练,演习等工作。这两个部门中,国防部本身是由帝国内阁政府控制的,并且由国防部长直接向内阁总理负责(实际上是向皇帝负责)。总参谋部本身就直接向皇帝负责,而不需要向内阁总理负责。显然,军队的人事,以及指挥大权分属两个部门,而且分成了战时体制与非战时体制。不管是哪套体制,最终,军队的控制大权是掌握在皇帝手里的,这就是说,朱祁钰为控制军队加了一道双保险!
在新的军制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帝国中央军。不过,朱祁钰则取消了中央军以集团军为最高编制的方式,准确地说,应该是为集团军换了个名宇,换上了更具有帝国特点的名宇。另外,各军的名称也有所变化。第一集团军改编为青龙军团,仍然由卫平担任司令官,陈豫为副司令。下辖谢正卿的第一混成军,陈豫的第二重骑兵军,卫平的第三重步兵军,马寿成的第二十一轻骑兵军(前西北骑兵军团的第一军),巴克尔的第十六轻骑兵军(前蒙古军团的第一军),以及各军团直属部队。
第二集团军改编为朱雀军团,仍然由罗国栋担任司令,杨天奉为副司令。下辖罗国栋的第四轻步兵军,杨天奉的第五重骑兵军,严广儒的第六轻步兵军,李天长的第二十二轻骑兵军(前西北骑兵军团的第二军),呼罗暂的第十七轻骑兵军(前蒙古军团的第二军),以及各军团直属部队。
第三集团军改编为白虎军团,仍然由田宗担任司令,胡沱为副司令。下辖田宗的第七轻步兵军,胡沱的第八重步兵军,张国涛的第九轻骑兵军,郭诤的第二十三轻骑兵军(前西北骑兵军团的第三军),哲别的第十八轻骑兵军(前蒙古军团的第三军),以及各军团直属部队。
第四集团军改编为玄武军团,由卫广担任司令,万军平为副司令。下辖肖国清的第十轻步兵军,万军平的第十一轻步兵军,林宝儒的第十二轻步兵军,呼兰的第十九轻骑兵军(前蒙古军团的第四军),温不里地第二十轻骑兵军(前蒙古军团的第五军),以及各军团直属部队。
第五集团军改编为麒麟军团,由祖百龄担任司令,副司令暂缺。下辖郭长龄的第十三轻步兵军,江伯涛的第十四轻步兵军。王志鸿的第十五轻步兵军,苗幕汉的第二十四轻步兵军,张仕超的第二十五轻步兵军,田壮的第二十六轻步兵军(第二十四到二十六轻步兵军都为前西北军团的军队),以及各军团直属部队。
从这里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军队编制的改变,实际上,就是将之前的西北军团,西北骑兵军团以及蒙古军团编入了中央主力军团之中。同时扩大了各军团的编制,由以前一个集团军三个军的编制扩大到了五个,甚至六个军的规模。不过,这其中却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这就是各军名称的改变。
在此之前,帝国军队只有两种,即骑兵军与步兵军,而这次,骑兵与步兵又分成了轻重两级。这其中就有很大的玄机了。
重骑兵军团的最主要特点就是,配备了一些轻型火炮。并且其骑兵的素质远高于轻骑兵军,所用的战马都是优良品种,不管是从战马的品种,还是从军人的素质方面来看,重骑兵军都要优于轻骑兵军。其战斗力也强了很多,甚至具备了一定的攻坚作战能力,摆脱了以往骑兵部队在遇到坚城时的尴尬。当然,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重骑兵军是帝国最为优秀的军团,也是帝国进攻能力最为强大的军团。当然,轻骑兵军的强项是速度,其速度是任何其它部队都比不上的。因此,轻骑兵军团类似于之前的骑兵部队,主要承担的就是突击任务。
同样的,重步兵军与轻步兵军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重步兵军的火炮配制数量远远地超过了轻步兵军。按照新的编制,轻步兵军已经不在步兵师里配备师属炮兵团了,全军仅一个军属炮兵团。而重步兵军不但有师属炮兵团,而且军属炮兵团增加到了三个,全军一共有六个炮兵团。显然,重步兵军就是为了攻坚作战,以及防御作战而准备的,不过,同时也牺牲了步兵的机动能力。相反,轻步兵军则尽量地保存了机动能力,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改编为轻骑兵部队。当然,在实际使用中,轻步兵军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后方的卫戍,以及后勤运送工作!
除此之外,帝国近卫军继续保留,不过近卫军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在作战能力方面,近卫军仍然介于重骑兵与步兵之间。当然,毫无疑问的,帝国近卫军仍然是最优秀的军团,其战斗力丝毫不亚于重骑兵军团,而在防御作战方面,也不会比轻步兵部队差多少。
除了中央主力军团之外,朱祁钰还成立了专门的后勤司令部。这是一个由总参谋部与国防部联合指挥的军事部门。战时,由总参谋部向后勤司令部下达物资运送任务,然后由国防部配合后勤司令部负责为前线部队提供物资补给。而在和平时期,后勤司令部则负责为军队提供训练使用的弹药物资,并且负责配发各部队的粮草。当然,后勤司令部也就自己的直属部队,即由前地方军改编而来的后勤保障部队。
后勤保障部队采用单独的编制体系,并且随战争需要,可以直接从预备役部队中征用军队,以扩大后勤保障部队的规模。平时,后勤保障部队则负责在各地方驻扎,负责为五大主力军团负责提供粮草等物资,并且负责守卫军队的粮食,弹药仓库,以及储备这些物资的营地。
最后,朱祁钰成立了单独的预备役司令部。预备役司令部也是由总参谋部与国防部联合指挥的。战时,预备役司令部由总参谋部控制,负责向总参谋部提供预备役军人的相关数据,好让总参谋部根据军人的具体数量,来制订出相应的作战计划,并且负责为前线作战部队补充兵员。和平时期,预备役司令部是由国防部直接领导的,并且从总参谋部,其它情报部门获取相关的信息,确定预备役军队的规模。当然,还得负责训练预备役军队,为战争做好准备!
这套体系,其实就是从总参谋部到作战部队形成了三个级别。当然,处于最高位置的仍然是帝国皇帝。总参谋部在新的体制中的权力实际上得到了加强,其权限范围扩大了许多,并且具备了一定的人事与文职处理权。同样的,国防部与总参谋部形成了完全并行的,配套的体系,两者分别负责和平与战争两种时期军队的工作,并且都直接向皇帝负责,从而使皇帝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将军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新的军事体制中,除了让军队摆脱了国内治安工作等非军事任务的烦琐事务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是加强了帝国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从五大军团的编制来看,除了麒麟军团本身主要承担边境地区的卫戍任务,以及衔接前线与后方的后勤保障工作,都由轻步兵军组成之外,其它的四个军团都是混合编制,并且按照实际作战需要,其编制内的步兵与骑兵的比例有着一些差别。
毫无疑问的,最强悍的是青龙军团与朱雀军团,这两支军团的主体原本就是帝国第一批成立的两个集团军,而且都得到了西北骑兵军团与蒙古军团骑兵的加强,编制内既有重骑兵,又有轻骑兵,既有重步兵,又有轻步兵,都是全能型的战斗部队。当然,这两个军团也是主力中的主力,是帝国军队的两把利刃,也是朱祁钰未来进行远征时的军队主力部队!
从新的人事安排上来看,卫平,罗国栋,陈豫,杨天奉,胡沱,卫广这样的优秀年轻将领在军队中的地位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各军的军长,到军团司令,几乎都换成了年轻面孔。而这些军长,司令都是对皇帝绝对忠诚的。再加上朱祁钰所建立起来的低级军官培养体系,那么帝国军队从低级军官到高级将领,都将成为皇帝的嫡系人员。这也就让帝国军队彻底地掌握在了皇帝的手中!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三十二节 未来海军
在整个军制改革中,貌似陆军是改革的重点,帝国海军的改革行动并没有太大的动作。实际上不然,帝国海军的改革实际上比陆军还要彻底,甚至可以说,当时的帝国海军改革,已经超越了整个时代,具有了非常超前的意识!
帝国海军是朱祁钰一手打造的,可以说这是他留给帝国后人最为丰厚的一笔财富,正因为有了强大的帝国海军,所以才有了强大的帝国,并且在数百年之内,这支海军都在捍卫着帝国的利益,成为了帝国最强有力的代表。同时,这也是一支绝对为帝国利益而战的军队,从帝国海军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烙上了忠君爱国的印记,并且在数百年之中,这支军队都在为着帝国,为着帝国的皇帝而战!
不过,就当时的情况而看,帝国海军在最初的十年中,发展的情况却并不理想。虽然,从成为一支独立的军种,拥有了与帝国陆军平起平坐的地位之后,帝国海军已经从一支内河内湖水师变成了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不过,帝国海军在短短的十年之中,根本就无法积累起与帝国陆军抗衡的资本!
在西征结束(针对莫卧儿帝国的战争结束)时,帝国海军的编制规模仍然远小于陆军。当时,帝国有三大舰队(第四支舰队也已经建造完成,不过却没有立即服役),即北洋舰队,东洋舰队,以及南洋舰队。
海军编制内官兵达到了三十五万,其中包括了二十万陆战队。拥有战舰五百三十三艘,运输船只一千八百余艘。另外,还随时可以征召帝国境内的三千多艘商船,而帝国上船队的近二十万名水手则是海军天然的预备役部队。虽然,这已经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支海军了,不过,从总体实力上来讲,帝国海军还远远比不上帝国陆军,甚至在很多地时候,仍然充当着帝国陆军的配角!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之前的数场对外战争中,除了平定南洋,以及在西洋针对红夷的两场战争之外,其它的时候,帝国海军充当的都只是配角,只是为陆军服务的,甚至在很的时候,连为陆军服务的能力都没有!显然,正是这种战场环境,最终决定了海军的地位,严重的影响到了海军的地位。在当时,帝国国内踊跃参军的年轻人绝不少,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无法获得参军的机会,可是主动报名参加海军的人却寥寥无几。从此也能看出,帝国百姓对海军的认识还是不够的。至少在思想上,帝国还是一个大陆型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海洋型,至少是海洋与大陆所并重的国家!
当时,帝国海军也有着自己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帝国海军严重缺乏将领,缺乏优秀的军官。虽然,在开放了海禁,鼓励商人去海外经商,皇帝还亲自担任了海军司令,政府对海军建设的投入也非常巨大,让帝国的设计师与工程师建造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战舰,并且拥有世界上素质最好,人数最多的水手,但是帝国海军却极为缺乏优秀的军官与将领。可以说,这是妨碍帝国海军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初,朱祁钰在离开西洋的时候,就曾经叮嘱顾成林,要顾成林着重培养海军中的人才。特别是在袁晨皓回到白古王国去当他的亲王之后,帝国海军由失去了三大支柱中的一个(顾成林,袁晨皓,吴历宏),这对帝国海军来说更是一大损失。朱祁钰在制订针对海军的改革计划的时候,也极为头痛,如果没有优秀的将领,没有大批高素质的军官,那么帝国海军改革就是一场空谈。
帝国海军改革要比帝国陆军改革晚两年,不过,在当时,朱祁钰就已经针对性地制定了一整套的改革计划。其中,第一步就是成立帝国海军学院,一座类似于帝国军官培训学院,以及军事学院,不过却是以侧重海军军官培训的军事化院校!
成立帝国海军学院,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不过作为后来帝国中高级军官两大院校(后来,帝国军事学院中分出了帝国陆军学院,与帝国海军学院并立)的这所学院,注定了不会默默无闻的。
帝国海军学院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帝国海军培训优秀的基层军官。为了表示对帝国海军的重视,并且唤起国人对海军与海洋的重视,朱祁钰亲自担任了第一任校长,并且每个月都会抽出三天的时间,专门为学院的年轻预备役军官(这是后来制定的新政策,所有军事学院的学员都是预备役军官,由预备役司令部负责管理,最后,连军事学院都直接划到了预备役司令部之下)讲授海战的战术与技巧,并且强化这些学员对海洋利益的重视与认识!
当然,帝国海军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员都是水手,或者是航海世家的子弟。这些人都是在海洋上生活的,他们对海军的理解,要比普通的帝国百姓深刻得多。也正是这个原因,这些人后来几乎都成为了帝国海军的中坚力量,其中不少人成为了将军。可以说,在朱祁钰时代的后几十年之中,这批学员就是帝国海军最为主要的力量,是帝国海军中最强大的所在,也是帝国海军能够发展壮大,能够与帝国陆军平起平坐的基础!
成立了帝国海军学院之后,朱祁钰为帝国海军改革制订好了一套完整的远景规划。而直到十多年之后,这一套改革方案才最终完成,并且从此奠定了帝国海军在处理对外战争中的决定性地位,特别是在为帝国开拓海外疆土的行动中,成为了决定性的力量。
在新的体制中,帝国海军成立了单独的海军司令部,这与帝国总参谋部(当时,总参谋部主要负责陆军作战任务。直到朱祁钰时代之后,才成立了单独的陆军司令部,总参谋部升级成为了帝国军队的总司令部)是并行的机构。而且,帝国海军司令部只需要向帝国皇帝负责,而且不受到国内部的限制(这也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当时帝国国防部也主要只是负责陆军的事情。因为海军的特殊性,国防部是在数十年之后,才开始管理海军的。而这期间,国防部甚至分成了陆军部与海军部两大部门)。显然,从海军司令部的地位上就能看出来,朱祁钰对海军是极为重视的,为了让海军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他甚至不惜给予海军极大的特权!
在帝国海军司令部之下,有两套并行的机构。一是五大舰队司令部(后来新成立了西洋舰队,以及大西洋舰队),二是五大战区司令部。而从性质上讲,舰队司令部是负责作战任务的,而战区司令部则类似于国防部性质的文职机构。
五大舰队司令部分别是北洋舰队司令部,东洋舰队司令部,南洋舰队司令部。西洋舰队司令部,以及大西洋舰队司令部,分别下辖各自的舰队。这其中,北洋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帝国本土周围的安全,并且管理日本地区的海上事务,负责防范日本构成的海上威胁。东洋舰队负责东洋(大东洋,即关岛以东海域)地区的作战行动。南洋舰队负责南洋,以及大南洋(澳洲附近海域)的作战行动。西洋舰队负责西洋地区的作战行动。大西洋舰队则负责大西洋地区的作战行动(后来分成南大西洋舰队与北大西洋舰队,因此五大舰队实际上成为了六大舰队)。
五大战区司令部与舰队司令部有着一定的差别。其中,本土战区司令部主要负责统辖北洋舰队,负责关岛以西,吕宋群岛以北,一直到帝国附近的所有海域的管理工作,实际行动中,与北洋舰队,以及东洋舰队配合。大东洋战区司令部则负责关岛以东,直到美州大陆整个大东洋海域的管理,主要于东洋舰队配合。南洋战区司令部则负责南洋地区的管理,由南洋舰队负责支援与配合。西洋战区司令部负责西洋地区的军事管理,主要由西洋舰队配合。大西洋战区司令部则负责大西洋战区的管理,由大西洋舰队配合(后来也分成了南大西洋与北大西洋两大战区)。
可以看得出来,这五大舰队与五大战区实际上是基本上重合的,都有所归属的舰队,以及所管理的地区。而且,从整套机构来说,战区司令部,其实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政职能,其管理权,在很多时候,其实体现的是帝国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而不是军事管理。虽然这套管理体系稍微显得有点复杂,不过对于当时的帝国海军所担任的角色来讲,这却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到了数百年之后,战区体系,以及舰队体系已经成为了明帝国对海外地区统治的标准方式,并且以此强化了帝国海军在海外作战方面的强大优势!
为了增强帝国海军的这一优势,朱祁钰还在五大舰队司令部下面,单独设置了五大陆战队司令部兰从指挥权限上讲,陆战队司令部是隶属于舰队司令部的,一般的情况下,陆战队的司令官都将担任舰队副司令,并且负责全权指挥远洋地区的地面作战行动。而这一配制,也极大地增强了海军在远洋地区的作战能力,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摆脱了对陆军的依赖性。除了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之外,海军完全可以利用陆战队与舰队应付各种规模的冲突,而让陆军没有插手的机会!
除了陆战队司令部之外,在各大舰队还分别设置了后勤保障司令部,同时在海军司令部下也设了相应的机构。这也是海军的另外一大特点。陆军的后勤保障是集体调配的,往往要集中所有的后勤部队来保障一个重要方向上的作战行动。相反,海军的后勤保障部队是属于各个舰队单独调配的,并且能够在该舰队的方向上为舰队作战提供足够的支持。当然,也因为各大舰队所行动的区域离帝国本土的距离,或者是离后勤物资储备地点的远近,而配属了不同数量的运输船队。另外,海军司令部下属的后勤保障司令部则负责向各大战区运送作战物资,以此形成了两级后勤保障体系,以求尽量减少运输船只,尽量合理地使用运输船只!
朱祁钰为了建立起这一整套的海军体系,花费了巨大的功夫。这也完全体现出了海军的侧重点。与陆军不同,陆军往往是以卫戍为主的,特别是在大规模战争结束之后,陆军军团的卫戍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相反,海军因为其作战行动的特殊性,所以其卫戍任务并不是最重要的,其根本仍然是作战行动。也正是如此,所以海军在整体编制方面都侧重于作战行动,一切都以发挥海军舰队,以及陆战队的战斗力为主!
当然,海军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即使皇帝为海军制订好了这套完善的,在当时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编制体系,不过因为缺乏足够的优秀人员,所以帝国海军用了足足十多年的时间,才最终建立起了这套完善的指挥与管理体系。可以说,在当时,帝国海军缺少的就是人才,只要有足够的人才,帝国海军就能在这套完善的指挥与管理体系中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来!
两年后,第一个成立的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以及大西洋舰队的出现,就编制着帝国海军开始向着这套指挥体系前进,并且通过逐步的改革开始完善指挥系统。当然,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帝国海军成为了一支真正独立的军种,并且为帝国的海外殖民,以及开拓海外领地,为帝国建立起全球性的殖民的体系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如此,在朱祁钰时代的后期,明帝国才第一次被称为了“日不落帝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帝国,一个强大到,足以统治全世界,并且战胜了每一个强大敌人的强大帝国!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三十三节 外戚
朱祁钰花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才把军制改革的事情安排妥当。当然,具体的工作,并不是由他来负责的,除了每个月去帝国军官培训学院以及帝国海军学院分别讲几堂课之外,其他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陈懋,以及朱文正两人负责的。
朱文正在完成了西洋地区的工作之后,回到帝国就担任了国防部长,让于谦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内阁部门的工作,而不需要再为国防部的事情分心。作为新任的国防部长,朱文正已经用实际的表现证明了他的能力。虽然,在文职管理方面,朱文正比于谦还差了很多,不过在谋略,以及事件的策划等方面,朱文正并不比任何人差,甚至很多时候连于谦都不得不佩服他。而在这个特殊的事情,朱文正担任国防部长,就更能有效的推动军制改革了!
朱祁钰将这些繁杂的事情丢给了两个最为信任的人去处理之后,他又将重点落到了正式成立帝国警察部的事情上来。这次,朱祁钰没有向于谦征询意见,而是向才回国之后不久的朱文正征询了意见。
在觐见皇帝的时候,朱文正首先总结了他在西洋地区的工作,向皇帝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汇报。对于西洋地区的局面,朱祁钰是感到很满意的。其实,在西洋地区,朱祁钰的做法与在国内的做法是差不多的。他以帝国皇帝的身份,首先为西洋地区的大体局面打下了基础,而那些细节方面的事情,朱祁钰也都是交给朱文正等人去负责的。
“现在的西洋地区基本上已经稳定了下来,除了白羊王国一直在催促我们提供更多的军火弹药之外,就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了。当然,杨洪的总督府,还有在次大陆地区总督人员的具体安排工作,还得由陛下来定夺。”朱文正长出了口气,“总体上来讲,我们已经达到了目的。随着帝国商人的进入,我们在西洋地区的利益很快就可以体现出来,到时候,我们需要的就只是维持西洋地区的局面而已!”
朱祁钰沉默了一阵,说道:“关于西洋地区的事情,我们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工作需要安排,这些,以后再说。今日,朕找你过来,是有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跟你商量一下!”
朱文正微微皱了下眉毛,等到皇帝把正式成立警察部的事情说出来的时候,朱文正的眉毛皱得更紧了。
“此事朕已经跟于谦商量过了,不过照于大人的样子来看,他不太赞成。”朱祁钰没有要隐瞒什么的想法,他现在对朱文正是很信任的,“朕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才决定成立单独的警察部的。虽然,现在看起来,这有很大的困难,而且要触动到很多人的利益。不过朕认为,这是保护帝国利益的根本办法,就算有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做下去!”
“陛下,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让帝国军队能够专心征战。同时,能够让帝国成为一个法制的社会,成立单独的警察部都很有必要性,不过……”朱文正慢慢地摇了下头,“问题也是很明显的,也许陈懋元帅对这个决议并不会反对,毕竟让军队负责国内的治安工作,这有大材小用的味道。而且,现在军制改革已经开始了,改革之后,军队就基本上不再负担国内的事务了,所以军队方面问题不大。问题最大的还是帝国安全部。之前,大部分的国内治安工作是由帝国安全部负责的,如果现在成立单独的警察部,那么帝国安全部的职权范围就将缩小许多,成为一个彻底的情报部门,从而失去了对帝国各地政府的控制大权。如果陛下问的是臣的意见的话,那么臣要说,陛下应该首先考虑柴大人的反应!”
朱祁钰看了朱文正一眼,他的神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在他向于谦提出这个意见的时候,于谦也是提出应该首先考虑柴汇的反应。这次,朱文正也提出了同样的说法,这让朱祁钰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就算柴汇是他的岳父,是皇后的父亲,不过柴汇毕竟是臣子,朱祁钰才是这个帝国的皇帝,难道皇帝做什么,都得首先考虑到臣子吗?
“陛下,有些话臣不好说,不过臣认为,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要谨慎考虑!”
朱祁钰压了压手,说道:“朱文正,有些事,朕是能够想到的,不过现在朕希望你能把话说明白一点,至少,你应该让朕知道一点,为什么在成立帝国警察部的这件事情上,朕必须要征求柴汇的意见!”
朱文正没有急着开口,在他看来,这是明知故问。当然,朱文正为官的经验极为丰富,疏不间亲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柴汇摆明了是皇帝的岳丈,如果他不小心说漏了嘴的话,那就是得罪了皇帝。反之,就算是说对了,如果哪天这些话传入了柴汇的耳里,他不是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朱文正,有什么你就说什么,不需要顾虑那么多。今日,你跟朕说的话,绝不会有第三者知道,你就放心好了!”
朱文正尴尬地笑了一下,这才有点半拖半就地说道:“陛下,在此之前,负责帝国国内治安的除了军队就是帝国安全部了,现在军队淡出国内治安工作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显然,这一职权就将落入帝国安全部的手里,如果此时正式成立帝国警察部的话,那么受到损失的是谁呢?”
朱祁钰冷笑了一下,这三个月来,他只要有空就在思考帝国警察部的事情,并且已经摸清了门道。十多年来,柴汇控制着帝国安全部,作为帝国的秘密警察机构,以及情报机构,帝国安全部在为帝国,为皇帝服务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柴氏家族服务。作为帝国第一大商业性家族,柴氏家族有着遍及整个帝国的商业网络,并且在这次针对那些寡头商人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过,在柴氏家族强大的背后,却是对帝国,特别是对皇帝的威胁。柴汇也正是利用这十多年来掌管帝国安全部的机会,将柴氏家族的触手伸入到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建立起了这个强大的商业帝国,可以说,其实力足以敌国了!而柴汇所利用的,正是帝国安全部负责帝国本土治安工作的便利,向地方政府与官员施加压力,为其开拓柴氏商业帝国的行动获取便利。现在,如果朱祁钰成立单独的帝国警察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柴汇的影响力就将下跌很多,地方政府与官员就不见得能够买他的帐了。这将从根本上动摇柴氏家族的地位,危及到柴氏家族的利益,那么柴汇会同意吗?或者说,柴汇会对此无动于衷吗?
朱文正其实也正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的话说得相当的含糊。不过,朱文正也看了出来,这次皇帝是下了决心的。在与寡头商人的战争中,皇帝已经认识到,任何一个强大的商人都对皇权构成了威胁。皇帝可以容许商人获得好处,甚至是高额的利润,但是皇帝绝不会容许有任何人威胁到他手里的皇权。不管是谁,只要对皇权构成了威胁,那么皇帝都不会给其好下场的!想到这些之后,朱文正也有了想法。
“陛下,所谓打蛇打七寸,臣认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朱文正小心地观察着皇帝地神色变化,见皇帝对他的话没有太大的反应之后,接着说道,“如果打蛇不死,反遭蛇咬的话,那代价就太大了。陛下……”
朱祁钰压了压手,说道:“朱文正,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陛下,成立帝国警察部是必要的,而且还要选择对陛下绝对忠诚的官员来当这个部长,当然,同时此人也要是刚正不阿的,绝不会受到任何势力的影响,不过……”朱文正见皇帝对他的话已经产生了兴趣,就摆出了一副军师的样子出来,“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防范工作,并且削弱反抗者的能力。在消除了一切威胁之后,再做相应的工作,不但能够更为顺利,而且也将减少陛下受到的威胁!”
“威胁?”朱祁钰一惊,突然明白了过来。
“陛下,不管是什么威胁,就算这个威胁再小,这总是一个威胁,而针对可能的威胁做好防范准备,这就没有任何错!”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朱文正,今日就我们君臣二人在此,朕对你是非常信任的,所以,有什么话,不妨放开了说。外面守着的那些侍卫对朕都是绝对忠诚的,所以朕可以保证,今日我们谈的话,绝不会有第三人知道!”
朱文正干咳了两声,这才说道:“陛下,臣认为,如果成立了帝国警察部的话,那么柴大人的势力就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连整个柴氏家族的影响力与地位都会受到影响。自古以来,外戚势大,对国家都不是好事,所以臣认为,这次陛下与寡头商人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你的意思是,我们还必须要铲除掉柴氏家族?”朱祁钰的话很平静,显然他也早就想到这些了。
朱文正微微点了点头。“其实,也不需要做到这一步。臣相信,柴大人本人对陛下是没有任何不忠之举的,可以说,柴氏家族的命运与帝国的命运是连接在一起的,没有陛下,就没有柴氏家族,所以柴氏家族本身是离不开陛下的支持的。特别是到现在,皇后都没有能够为陛下产下皇子,相信柴氏家族还没有大胆到对陛下构成威胁的地步。当然,这不能证明……”
“等等……”朱祁钰一惊,心里有数了。他突然意识到了一股严重的威胁,这不仅仅是对他皇权的威胁,甚至可以说是对他人生安全的威胁,“朕想到了,也许朕确实忽略掉了一个问题!”
朱文正一见到皇帝的表情,心里就明白了过来。“陛下,臣认为,当前应该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立太子,确定帝国的接班人,让柴氏家族死心。二是逐步蚕食掉柴氏家族,让柴氏家族彻底的并入帝国,纳入陛下的控制之中。只要做好了这两步,那么柴氏家族就无法对陛下构成威胁了!”
朱祁钰沉思着,仿佛没有听到朱文正的话一样。开始朱文正那番话对他的启示太大了,朱祁钰之前一直忽略了外戚的问题,直到寡头商人集团对帝国构成了威胁之后,他才开始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而这次,朱文正将话讲明了,朱祁钰如果还无法明白的话,那就正的是头脑有问题了!
“陛下……”
朱祁钰猛的醒了过来。“立太子的事情,朕现在还没有考虑。现在几个皇子都还年幼,根本就无法判断其优劣,朕不能为帝国选一个差劲的接班人。所以,立太子的事情,容今后再考虑,至少要确定几个皇子的能力之后,朕才会决定立太子的事情。不过,另外一个问题,朕也想到了。既然柴氏家族已经强大到对足以敌国的地步,那么要铲除这个家族是基本上不可能的,而且这种行动只能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现在,柴汇本人至少对朕没有不忠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柴氏家族吞并掉!”
朱文正点了点头,当然,他还是认为应该早立太子,只要帝国有了接班人,那么很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至少柴氏家族不敢如此的张狂了。不过,皇帝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几个皇子都不到十岁,而不到十岁的孩子能够看出什么来?如果选出来的太子无法胜任帝国皇帝的话,那么就只能给帝国带来灾难。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皇帝要为帝国选一个好的接班人,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好了,朱大人,今日的话,只有我们君臣两人知道。时间不早了,朕也不留朱大人吃饭,对于帝国警察部的事情,朕决定先缓一缓,等朕办好了另外一件事之后,我们再商议!”
送走了朱文正之后,朱祁钰并没有在家里呆多久,随后就叫侍卫准备好马车,离开了新宫。在朱文正提醒了他之后,朱祁钰已经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能够彻底消除柴氏家族影响的办法!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三十四节 赏赐
朱祁钰赶到了丁用府上的时候,丁用正在吃晚饭。当然,朱祁钰仅有要到丁用家去蹭一顿饭的想法,两人立即就去了书房。此时,丁用仍然住在他在京城的旧居里,即将军酒楼后的院子里面,与十多年前没有多大的差别。当然,丁用的书房摆设也有着很浓烈的军人味道,其中就包括了几件当年成祖皇帝赏赐给他的物品。
“不用客气了,今天朕来找你,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跟你商量!”朱祁钰一边说着,一边坐了下来,“丁用,朕准备成立帝国警察部,并且已经与于谦,还有朱文正商量了,两人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来,所以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帝国警察部?”丁用一愣,脸色立即就变了,显然,他与于谦,还有朱文正的想法是一样的,“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臣认为,应该三思而后行!”
朱祁钰笑了起来,说道:“你的说法,与于谦,还有朱文正的口气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不过,朕也考虑了许久,你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在柴氏家族上面?”
丁用一惊,连忙向窗外看去,仿佛害怕外面有人在偷听一样。
“不用担心,朕已经让侍卫守住了周围,不会有人听到我们的谈话的!”朱祁钰冷笑了一下,这种偷偷摸摸做事的感觉让他很是不舒服。
“陛下,臣猜测于大人跟朱大人已经把臣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了,陛下如果真的要成立帝国警察部的话,最需要考虑的就是柴大人的反应。或者说,是整个柴氏家族的反应了!”
朱祁钰慢慢点了下头。“这点,朕确实在考虑。所以,现在朕来找你。朕问你,如果要对付柴氏家族的话,我们应该怎么下手?”
丁用皱了下眉毛,没有急着开口。
“之前,在我们与寡头商人的战争中。因为我们抓住了敌人的致命弱点,所以我们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其实,这次的性质也差不多。”朱祁钰用手指头在桌面上有规律地敲打着,“柴氏家族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家族,其实力超过了帝国其它任何一个商业家族,甚至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这十多年来,朕给了柴汇很大的权力,让他能够将柴氏家族的触手遍及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当然,朕相信,柴汇,皇后都对帝国忠心耿耿,绝对没有任何要危害帝国,危害朕的想法。不过,却不是任何一名柴氏家族的成员都会这么想。显然,之前暴露出来的泄密事件,就已经证明了柴氏家族中确实有人对现在的状况不满,准确的说,是朕赏赐给他们的权力,让他们产生了更大的野心。所以,消除柴氏家族的影响是极为必要的。而与任何一个商业性家族一样,柴氏家族的势力基础就是金钱,只要我们能将柴氏家族的金钱控制在自己手里,或者是剥夺掉柴氏家族的金钱,那他们就完蛋了!”
丁用点了点头,这是很直接的想法,也是很正确的想法。柴氏家族在帝国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确实与其强大的财力是分不开的,只要让柴氏家族失去了财力支撑,那么柴氏家族就将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外戚家族,对皇权就无法构成威胁了。
“丁用,你想想,我们该怎么办?”朱祁钰的目光最后落到了丁用的身上,并且等待着丁用的回答。
“陛下,这件事情太突然了,臣还没有反应过来!”丁用尴尬地笑了一下。确实,他还没有完全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现在他唯一知道的就是,皇帝已经下决心要对柴氏家族动手了,而且是要将柴氏家族打入万丈深渊!
“朕想到了一个办法,不知可不可行!”朱祁钰长出了口气,“现在,朕手里的皇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有多少,如果我们出资收购柴氏家族旗下的产业的话,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丁用一愣,连忙说道:“陛下稍等,臣要先计算一下!”
朱祁钰耐心地等了半个时辰,丁用则在一大堆的账本中迅速地计算着。当然,丁用就是干这方面的料,虽然他也很久就有管理过公司的事务了,不过作为公司的总经理,丁用还是掌握了公司的基本情况的。
“陛下,情况不容乐观!”丁用满头大汗地抬起了头来,“我们的资本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收购柴氏家族,相差得太大了!”
“如果算上郑梦秋,叶子天,还有胡大名他们的财力的话,我们有这个机会吗?”朱祁钰咬了咬牙,他也认识到,这十多年来,在他的默认下,柴氏家族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他亲手培养出来的怪物!
丁用迅速地心算了一下,然后苦笑了起来。“虽然郑梦秋现在是帝国头号工业资本家,叶氏家族有着雄厚的资本,胡大名更是在这几年的对外贸易中发了大财。不过,现在他们三家的实力都在对付寡头商人的战争中消耗得差不多了,都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来。而柴氏家族在之前的行动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就算我们现在将整个帝国的工业资本家手里的资金都集中起来,恐怕都难以超过柴氏家族!”
朱祁钰捏紧了拳头,而且神色显得极为惊讶。他知道柴氏家族实力雄厚,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柴氏家族竟然强大到了连他都无法对付的地步。
“陛下,这次对付寡头商人的行动,已经让我们元气大伤了,如果再对付柴氏家族的话,我们也都力不从心。”丁用叹了口气,“而且,更主要的是,我们这种收购是不会取到任何效果的。只要柴氏家族不肯变卖资产的话,那我们出多高的价格收购都是无用的。如果要如同对付寡头商人一般的对付柴氏家族,这不但要引起帝国百姓的议论,败坏了陛下的名声,而且这注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斗,对我们也没有好处。现在柴氏家族几乎控制着帝国五成以上的国内商业渠道,如果柴氏家族突然崩溃的话,那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百姓!”
“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看着柴氏家族一步步地蚕食掉整个帝国!”朱祁钰一拳头砸在了书架上,“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消灭掉这个威胁。就算柴汇是朕的岳丈,朕也绝不能让帝国落到柴家人的手里!”
“陛下……”
“对了,你开始说什么?”朱祁钰一愣,猛地反应了过来,同时整个人也冷静了下来,“你开始是不是说,收购的方式无法动摇柴氏家族的地位?”
丁用点了点头。收购本身就是双方都同意才能做到的,而柴氏家族在经营良好的情况之下,有什么理由要变卖家族资产呢?
“那我们就不采用这个办法,更直接一点!”朱祁钰冷笑了起来,“如果我们直接将柴氏家族与朕的产业合并的话,我们不就可以控制柴氏家族了吗?”
丁用一愣,有点惊讶地问道:“陛下的意思是,让皇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柴氏家族集团公司合并?”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对,就是这个办法。就算在实力上,柴氏家族更为雄厚,不过只要朕出面,就可以控制新公司的大权,到时候,柴氏家族自然就不存在了!”
“可是……”丁用迅速地思考了一番,然后苦笑着摇起了头来,“陛下,如果直接这么做的话,无疑就是在向柴氏家族宣战了。这个办法太直接了,就算柴大人本人没有意见,可是柴家的其他人会同意吗?如果陛下这么做,就是在逼着柴家的人造反。到时候,就算我们可以击败柴家,不过也必然导致帝国国内市场瘫痪,其损失就难以估计了!”
朱祁钰一愣,神色顿时黯淡了下来。显然,丁用提出的意见是有道理的。柴氏家族原本就是帝国头号商业家族,这次数百寡头商人在与皇帝的战争中损失惨重,绝大部分都破产了,而柴氏家族又利用这个机会将触手伸入到了很多新的领域内,加上柴家在帝国十多年的积累,如果柴家崩溃,或者是发生内乱的话,那整个帝国的市场都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而这个损失是无法承担的!
“不过,这却是个办法!”丁用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就笑了起来。
朱祁钰惊讶地看了丁用一眼,说道:“丁用,你想到了好办法?”
丁用点了点头,又沉思了一阵,这才说道:“陛下,虽然直接吞并柴氏家族不可行,不过我们却可以绕一个弯子来做这件事情。所谓欲将夺之,比先予之。我们何不以退为进,先给予柴家好处,然后放长线钓大鱼呢?”
“什么意思?”朱祁钰有点不解地看了丁用一眼。
丁用笑着走到了朱祁钰身边,然后在皇帝耳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祁钰听着听着就笑了起来,并且很是赞赏的看了丁用一眼。
“不错,不错,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朱祁钰最后也大笑了起来,他也开始佩服丁用的头脑了,显然,这个商人在帝国为官十多年,确实没有白费,其为人处事的能力更为圆滑了!
“陛下,只要此事办成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展开下一步的行动,而最后要吞并柴氏集团,就没有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这么多的困难了!”
“好,那我们就这么做!”朱祁钰笑着拍了下丁用的肩膀,说道,“丁用,你为朕立了大功,朕不会忘记你的好处的,等此事办成了,你还是公司的总经理。到时候,如果你觉得在政府里干得没趣了的话,那就到公司里去发挥你的作用!”
“臣为陛下效力是理所当然之事,并不求任何回报!”
当日,朱祁钰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里,而在他准备去书房的时候,才发现柴美娇正在外面的花园里陪着两个公主。平常柴美娇是很少到前面的花园里来的,显然,她这次是在等皇帝回来。
“美娇,你怎么还没有去休息?”朱祁钰一见到柴美娇,这才想到了三个多月前许下的诺言,心里顿时感到有一点愧疚。
“陛下……”柴美娇站了起来,并且让侍女将两名公主带走了,“臣妾关心陛下的身体,这么晚了,陛下都要处理国务……”
“呵呵,朕确实有点忙过头了,本来答应陪你们出去转转的,把这事都给忘了。”朱祁钰楼住了柴美娇,“不过,现在该办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安排下去了。你也有好几年没有回娘家去看过了吧?”
柴美娇一愣,然后点了点头,有点搞不清楚皇帝说这话的意思。
“那么,再过几日,等朕把手里的事情都处理好了,我们就一起去广州看看。”朱祁钰搂着柴美娇坐了下来,“听说,这几年来,广州的变化很大,朕还是南征的时候去过广州一次,现在都记不清那边的样子了。也好,这段时间,朕忙于国政,确实没有时间照顾家里的事情,等到朕忙完了,那我们就全家去广州玩玩,顺带到你的娘家去看看,怎么样?”
柴美娇顿时笑着点了点头,心里更是欣喜异常。与段灵,哈吉,李惠中,甚至阿市与细川玉子不一样,柴美娇在做了皇后之后,非常守本分,而且在皇帝不在的时候,她要负责照顾好这个家,这么多年来,她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广州看看。上次去西洋的时候,她所乘坐的船队在经过南洋的时候,她都没有让船队顺道去广州停靠一下,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柴美娇不想让别人找到说闲话的把柄,毕竟她是皇后,而外戚专权这个问题是肯定存在的,她只能通过疏远与娘家亲人的接触,来避开别人的指点。这次,皇帝亲自提出要去广州,她当然高兴了,而且她也确实想回去看看家乡的变化!
又聊了一阵之后,朱祁钰这才哄着柴美娇回去休息了,而他在书房里又将丁用的那些意见前后思考了一遍之后,这才带着极为舒爽的心情去休息了。在放下了心头的石头,朱祁钰也感到轻松了许多。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三十五节 柴国公
当朱祁钰突然宣布封柴汇为柴国公的时候,帝国上下都震惊了。显然,这个封赏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而且对帝国臣民来说,皇帝宣布的柴汇的功绩,并不足以让他得到这么高的爵位,甚至可以说,柴汇当时在帝国的影响力比于谦,陈懋,乃至丁用都差了很多,要封王公的话,那肯定无法首先轮到柴汇。当然,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封赏,其实代表着帝国皇帝对外戚的重视,同时也增加了很多人心头的阴影。当然,真正知道内情的几个人都知道,皇帝已经开始行动了!
除了帝国开国将领中有不少的外姓被封为了王公之外,能够被封为王公的外姓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其中平定了安南叛乱的英国公张辅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这也是很特殊的,张辅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战功才被封为了王公,而真正能够问鼎这个宝座的外姓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就连于谦,陈懋都只是公爵,而不是王公!
在封柴汇为柴国公的时候,朱祁钰也追封了柴汇的弟弟,即帝国海军第一任司令,后来在远洋探险活动中为国捐躯的柴栋为陈国公。而柴栋的两个儿子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只是因为柴汇本人并无子嗣,所以他的柴国公今后就只能传给子侄了。而柴家人对此自然是欢呼鼓舞,柴家不但出了一个皇后,现在还多了两位王公,虽然其中一个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不过在柴家所有人看来,这都是柴家势力到达巅峰的象征,是柴家如日中天的象征!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为此感到高兴,当时反对声音最大的不是政府官员,而是帝国军队的将领。对一些政治头脑不怎么灵活的将领来说,他们根本就不认为柴汇有资格成为王公。虽然不封异姓王的祖训早就被前几个先帝给破坏掉了,皇帝此举,并不算是违背祖制。不过,在大部分的将军看来,陈懋,乃至邓茂,陈豫,杨天奉这些人都有更大的资格获得这个封赏,而不是让柴汇独占鳌头。不过,对于大部分的帝国将领来说,他们也最多就是抱怨抱怨而已了,皇帝给他们的好处是巨大的。而且是更实际的,至于能不能成为王公,都不在那些将军的考虑之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人对此感到了一丝丝的担心。这人就是柴汇!柴汇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处于一个巨大旋涡的中心,而拧着他的是一只无形的,巨大的,同时又强有力的大手,只要这支手稍微一松,他就将掉入到旋涡里去,永世不得翻身。这次的封赏,在柴汇看来,是那支大手将他向上面提了一截,虽然这离旋涡更远了,但是柴汇还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爬得高,摔得惨。现在他的地位越高,那么当他从摔下来的时候,那就会死得更难看,甚至将连累整个家族遭受灭顶之灾!
柴汇的顾虑是显而易见的,皇帝下的诏书他拒绝了三次,直到朱祁钰亲自将诏书送到他的手里的时候,柴汇才不得不接受了。
“陛下隆恩,臣没齿难忘!”柴汇诚惶诚恐地接过了圣旨,连双手都在微微地抖动着,也许别人认为他是因为激动而颤抖。不过柴汇自己清楚,他是因为害怕而颤抖。现在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皇帝赐予的,同样的道理,哪一天皇帝如果是看他不顺眼的话,随时可以将赐予的这些东西收回去,那他就将变得一无所有!
“柴汇,平身吧!”朱祁钰笑着扶起了柴汇,“此次进爵,你可是实至名归啊。朕说过,只要是为帝国效劳的人,都将得到朕的封赏。这么多年来,你为帝国鞠躬尽瘁,尽心竭力,朕自然不会忘记你的好处。”
“陛下过奖了,臣所做,都是为帝国,为陛下效力,这是臣的荣幸!”
“好了,我们一家人,就不说这些客气话!”朱祁钰笑着拉住了柴汇,“朕听闻,你前段时间找人从西洋搞了一群舞女回来,这次你可不能金屋藏娇,也拿出来让朕开开眼界吧!”
“当然,当然!”柴汇很是小心地揣摩着皇帝的意图,不过他怎么也摸不透皇帝的想法。
当天晚上,柴汇就在他的府邸里举办了一场宴会,规模虽然不大,不过前来参加宴会的都是帝国的名流,即有政府的高官,也有军队里的将领。当然,这也少不了民间的大资本家。而柴汇确实是从西洋搞了一队舞女回来,不过却不是这么简单的,他派人从西洋买回来的是一整个马戏团。对朱祁钰来说,欧罗巴的马戏团虽然算上什么希奇的东西了,不过对帝国的其他官员来说,这确实是大开了眼界,同时也感受到了柴家雄厚的实力!
当然,众人之中,还有一人隐约的感觉到了皇帝的这番赏赐并不是那种味道,这人就是柴美娇。对于父亲加封为柴国公一事,柴美娇并没有感到高兴,树大招风这个道理她是清楚的。在此之前,柴家就已经非常的显赫了,而多了一个国公的封号,这并不能让柴家的实力更为强大,反而会让柴家成为帝国的众矢之的。毕竟,在很多人的眼里,柴汇是没有资格获得这个爵位的,他所得到的,都是因为他的外戚身份,而不是依靠他对帝国所做的贡献而得到的!
一整个晚上,柴美娇都在小心的观察着皇帝的神色变化,不过她并没有从朱祁钰灿烂的笑容中看出什么东西来。虽然这让柴美娇稍微放心了一点,但是当她注意到了父亲那尴尬的,略带愁容的神色时,心里就有点紧张了。
宴会进行到了一半的时候,朱祁钰就借故离开了,陈懋等几名将领也先后离席。柴美娇见到周围空了下来,这才派人去叫上了柴汇,然后她先一步去了后花园。
朱祁钰并没有离开多远,而是去了大厅侧面的一个小房间。并且让侍卫在外面监视着宴会上的情况,当侍卫进来报告皇后与柴国公都去了后花园的时候,朱祁钰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就没有太多的表情了。不过,此时在他旁边的陈懋等人都是一肚子的火,神色都不是很好看。特别是几个年轻将军,似乎就做要这神色表现给皇帝看一样。
“陈懋,你是不是对自己宁阳公的爵位感到不满?”
“陛下,臣绝不敢这么想,臣拥有的一切都是陛下赏赐的,臣绝不敢有半点非份之想!”陈懋的神色很平静。不过他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却不一样。至少,在陈懋看来,柴汇这次被加封柴国公,确实有点过头了。
“那么,你们几个呢?是不是也对自己的爵位感到不满?”朱祁钰的目光从其他几位年轻将军的身上扫了过去。
“陛下,臣绝对没有这么想过!”一向耿直的梁岳哪有半点话能够放在心里。“臣只是认为,加封柴大人为柴国公,这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其他几名将军虽然没有表态,不过从神色上看得出来,他们与梁岳的想法是一样的。
朱祁钰慢慢点了下头,并没有责备梁岳,他也知道梁岳是那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人。“其实嘛,柴汇到底有没有资格成为柴国公,各位心里都有数。不过,朕要告诉你们的是,不管你们心里有多不满,你们都应该清楚的知道一点,你们为帝国做出了贡献,朕并没有亏待你们。其他的事情嘛,就不是你们这些帝国将领应该考虑的了,明白吗?”
众人一愣,都点了点头。此时,陈懋也感到味道有点不对劲了,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皇帝的这番话,给他们的启示已经足够多的了。大概,出了梁岳这个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弯的近卫军军长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外,其他的将军都已经听出端倪来了!
宴会结束之后,朱祁钰带着柴美娇准备返回新宫。在马车上,柴美娇终于忍不住,把心里的担忧说了出来。
“陛下……”柴美娇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很是犹豫地说道,“陛下,臣妾认为,此次加封柴大人并不恰当!”
“哦!?”朱祁钰故做惊讶的看了柴美娇一眼,说道,“美娇,你怎么说呢?作为朕的岳父,柴汇又为帝国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朕加封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通过这件事情,朕将告诉帝国所有的臣民,只要是为帝国做出贡献的人,都将得到朕的封赏,难道这有什么不对的吗?”
“可是……”柴美娇咬了咬牙,“臣妾认为,若论功劳,内阁总理大臣于谦,元帅陈懋,甚至连丁用丁大人,以及帝国众多的将军,其功劳都在家父之上,这次陛下不封他人,唯独封了家父,这恐怕会让他人说闲话。”
“闲话?你以为朕是那种害怕别人说闲话的人吗?”朱祁钰大笑了起来,“至于于谦,陈懋,丁用还有那么多将军嘛,朕自然有安排的。其实,朕也是看到你的面子上,才首先加封了柴汇的。”
“这……”柴美娇感到更加为难了。
“其实,你完全不用想这么多。”朱祁钰说着就握紧了柴美娇的手,“其他人要怎么说,就由他们说去吧,而且迟早朕会证明,这次的加封有没有意义!”
柴美娇见皇帝这么说,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作为一个女人,就算她再精明,也没有想到,皇帝这么做,有着更长远的考虑与打算,就算她当时已经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劲了,她也根本就不会想到,皇帝是要对整个柴氏家族下手,要让这个盘踞在帝国的庞大家族彻底的瓦解!
柴汇加封柴国公的事情,一时之间,成了京城百姓讨论的主要话题,而京城的三家主要报纸(此时,帝国已经成立了新闻出版管理局,专门负责管理言论方面的事务)也针对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邀请了一些京城的名人对此事发表了评论。当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皇帝在故意加强外戚的地位,甚至有人对此表示了担心,认为外戚专权的话,会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毫无疑问,此时,朱祁钰要利用的就是舆论的力量,并且通过舆论导向,要在帝国百姓的心目中制造出一种印象来,即柴氏家族的权力太大,地位太高了。可以想像,当帝国百姓如果都这么认为的话,那么柴氏家族就将成为过街老鼠。而朱祁钰需要的也就是这一结果,只要这一目的达到了,当皇帝下重手,将整个柴氏家族连根拔起的时候,就自然不会受到多少人反对,反而会得到百姓的爱戴。这一方面将助长打击柴氏家族的声势,另外一方面,只要铲除了柴氏家族,皇帝的声望将再次提高,可谓是一箭双雕之计!
从这里就能看出,朱祁钰这次对柴氏家族采取的是捧杀策略。这也是朱祁钰在政治上开始成熟的表现。换了以往,恐怕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朱祁钰采取的是更为直接的办法,比如说直接给柴家定一个罪名,然后抄家灭族。这虽然也能够达到消灭柴氏家族的目的,不过由此而产生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的,而且还会让百姓认为皇帝是个暴君,对皇帝声望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相反,朱祁钰这次采取的更成熟的做法,不但能够最终消灭柴氏家族,而且还能够给帝国百姓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赢得百姓的支持。显然,仅仅从这一点转变上就足以看得出来,朱祁钰在政治上已经比十多年前成熟了许多,在解决国内矛盾的时候,懂得采用更为温和,更为委婉的办法了!
当然,在当时能够识破皇帝这一套手腕的人并不多,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当时,就有人在报纸上刊登了自己的言论,点明了皇帝的用意,不过,这样的言论并没有散播开来,毕竟帝国政府已经控制了公共言论,朱祁钰是绝不容许那些危害到他的计划的言论传开的。而他所需要的,就是在布下了这个局之后,耐心一点,让事情成熟之后,就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第十二卷 国之根本
第三十六节 帝国皇室
朱祁钰在封了柴汇为柴国公之后,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扩大帝国皇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这很快成为了帝国的头号新闻,甚至压过了封柴汇为柴国公的轰动性,成为了更让帝国百姓议论不休的重要新闻!
帝国皇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帝国是非常有名的。当初,朱祁钰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要给帝国商人一些指点,好让帝国商人从中掌握一些现代化公司的运作理念。不过,到了后来,帝国皇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却成为了帝国新政的象征。特别是在镇压了京城叛乱,新政全面推广,以及后来工业资本大规模发展的时候,帝国皇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了新兴工业资本发展的象征,并且在帝国的银行业正式建立起来,成为了最主要的投资者,为帝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帝国皇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帝国皇帝名义上的唯一产业,这也是帝国第一个集团公司。可以说,帝国现在绝大部分的工业资本家都从这里获得过帮助。拿郑梦秋来讲,在他最初建立纺织工厂的时候,就是从该公司获得第一笔启动资金的,而且皇股公司(简称)也一直以入股的方式,在郑梦秋的企业里获得分红。这几乎成了皇股公司的标准投资模式,即为所有有前途的产业提供第一笔启动资金,并且以此作为在新公司里的股份,以在未来获得盈利的时候获得红利。而这也成为了帝国第一个以风险投资为主要地金融性企业。不过,皇股公司并不是银行。所以其进行的很多投资都是高风险性的,有大赚特赚的,也有赔得血本无归的。不过,不管是赚是赔,结果,这都有效的扶持了帝国的工业资本发展。可以说,在新政初期,皇股公司简直就是整个新政的代表,是整个工业化运动地象征!
除了这个巨大的意义之外,皇股公司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这是帝国皇帝手里最为重要的产业,也是皇室资金的主要来源。在新政初期,帝国的国库是非常紧张的,而且当时帝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考验,为了度过难关,朱祁钰先是降低了内库在国家收入中的比例。随后就完全取消了内库制度。国家的所有收入都归入国库,而皇帝只象征性地每年在国库领取一万两的供奉而已。显然,这是根本无法满足皇室消费需要的。皇室不但要负责皇帝一家人平常的开销,还有大量的内侍,侍女需要在皇室领取俸禄(侍卫团是直接在帝国政府领取军饷的)。后来,于谦等大臣多次提出,要增加皇室的年俸,结果都被朱祁钰给驳回了。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皇股公司的巨大年收益,为皇帝撑起了腰杆,让皇帝不再需要吃国家的财政收入了!
除了偶尔有其他王国送来的礼物之外,皇室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皇股公司获得的分红(这其中,还有一部分要支付给公司的员工,以及丁用这类的高级管理人员)。因此,皇股公司,本身也就成为了皇帝的象征与代表。这次,朱祁钰公开宣布,将向帝国皇室所有成员拍卖皇股公司的股票,以照顾到帝国皇室的每一个成员的时候,自然就成为了轰动性的新闻。在很多人看来,这甚至是皇帝主动分散手里财力的行动,让人很无法理解。不过,这却得从帝国皇室本身的一些问题来考虑!
在朱祁钰镇压了京城叛乱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番,完成当年建文帝,成祖,以及仁宗,宣宗皇帝都没有完成的工作,将那些威胁到皇权的番王都解决掉,让他们彻底的失去争夺皇位的机会。朱祁钰的削番行动基本上没有遇到多大的问题,当时他已经打退了瓦刺的进攻,并且将战场推到了开平之外,帝国境内基本上已经没有受到瓦刺骑兵的威胁了。而且通过迅速的镇压京城叛乱,他已经控制了帝国所有的精锐部队,而番王手里的那点地方部队,根本就无法与帝国中央军抗衡。除了不怕死的赵王谋乱造反,被迅速的解决掉之外,其他所有的番王,包括之前与赵王一同策划叛乱的番王都老实了下来。结果,这些番王都被“请”到了京城来,并且被朱祁钰给软禁在了京城里面。名义上,番王的属地仍然归属他们,而且那些地区的收入也直接归属番王所有,不过番王都被软禁了起来,光有属地又有什么用呢?
十多年来,数十个番王家族在京城也算是过得安分守己,在朱祁钰完成了军队改革之后,番王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与军队发生关系了,而没有军队的支持,任何造反行动都不可能获得成功。不过,番王的生活在这十多年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都要归咎于帝国政府的两项政策一一全面减免农业税,以及新的土地法!
这两项法案,虽然本身是为帝国农民服务,并且以提高帝国的粮食与经济农作物产量为根本目的的,不过也几乎断绝了大部分番王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不用纳税,就自然无法给番王带来经济收入,而番王的那些封地,也因为新的土地法,结果被政府拿出去变卖掉了,这让番王失去了长久的经济收入。虽然变卖土地的所得都归于各番王,而且政府每年都会准时发放一笔俸禄给番王。不过,十年下来,这些本来就生活得极为菲弥,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丝毫不知道节约的番王,几乎一个个都穷得丁当响了!
可以说,在当时的京城,那些失去了权力,失去了影响力,就差没有失去皇族身份的番王,简直就成了恶霸的代名词了。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这些番王在京城各酒馆,商店欠下的债务高达数十万两。当然,那些小商贩是不敢去找这些番王麻烦的。怎么说,番王都是皇亲国戚,是帝国皇帝的亲戚,虽然皇帝看不起这些穷亲戚,可并不代表老百姓能够到那些王爷的头上去撒野吧!
这次,朱祁钰提出了让番王购买皇股公司的股份。其公开的目的就是要那些穷困潦倒的番王们得到一个有保证的生活来源。用朱祁钰对一些人说的话来讲,就是不要他们再去丢帝国皇族的脸面了。怎么说,这些人都是皇室成员,都是皇帝的亲戚,任他们在京城去讨口要饭。这不是让别人看皇室地笑话吗?
这确实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几个明眼人都看了出来,皇帝的意图根本就不在这里!按照当时番王家族的数量来计算,一共三十八个番王家族。按照每个家族一年十万两银子的生活费来讲。皇股公司一年也就只需要拿出三百八十万两白银的分红,而这对年收益已经超过了八百万的皇股公司来说,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当然,朱祁钰的这一举动,本身还是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的。至少那些手里捏着番王借条的小商人都觉得有盼头了!
整个拍卖最后实际上是变成了分派,除了两家实力稍微好一点的番王多购买了点股份之外,朱祁钰与另外三十六个番王达成了协议。皇帝向这三十六个番王每人提供百分之一的股份,而其购买股份的资金,将从每年的分红中扣出来。说白了,这就是皇帝对他们的恩赐,番王根本就不需要出任何的本钱,就能够直接得到分红,何乐而不为呢?
整个分派活动是在一种极为热烈,也极为兴奋的气氛中完成的。那些平白无故拿到了好处的番王自然是喜出望外了。不过,朱祁钰也没有忘记加强对番王的约束。在他派发出股份的同时,与所有番王都签署了一份协议,一份将把这些皇室成员最终打成平民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