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军官迅速的记下了这一点,往往,朱祁钰会在正式部署之前进仁浓人的战略分析,而这正是今后进行战役部署地基础。
“好了。就这样吧,梁岳那边的情况如何?”朱祁钰坐了回来,端起了放在旁边桌子上的茶杯。
“近卫军以及第一军步兵已经完成了对郡山的包围,现在近卫军正在四处出击,打击郡山附近的叛军。行动顺利,大概明日,就可以完成包围行动。”
“那就去告诉梁岳,先别急着打下郡山,这边的进度不能太快。”朱祁钰长出了口气,“梁岳这小子,有勇无谋,如果让他放手去做的话,恐怕就要搞出乱子来了,朕还真不敢松开绑在他身上的绳子。”
参谋军官笑了一下。知道朱祁钰的部署已经结束了,就轻步走了出去。
“陛下要注意身体,这几日,陛下地休息时间很少……”
“丁用,你什么时候变成内侍了?”朱祁钰看了一眼坐过来的丁用,笑着说道。“朕何尝不想每日多休息几个时辰,可你也看到了,现在的情况,决定了朕不可能丢下这么多的事情去休息。丁用,你是战争的局外人,你说说。我们还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平定日本地叛乱局面?”
“这……陛下,微臣只是文臣,不是武将,而且这不是臣应该管的事情。”丁用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在朱祁钰将军政分家之后,除了国防部之外,其他文臣过问军务都属于犯规的举动,所以他也不敢多说。
“放心吧,随便说说而已,朕也需要有其他人的意见。你也看到了,那些将军不让朕操心就是好事,哪能给朕提供参考意见呢?”
丁用尴尬的笑了一下,这才说道:“臣虽然是局外人,不过在臣看来,如果能在半年之内平定叛乱的话,那自然最好。如果半年之内还无法平定叛乱,也许,这场战争就要拖上更长的时间了。”
“为什么?”朱祁钰微微皱了下眉毛。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机动兵力,几乎所有参战部队都在一线作战,如果战争持续下去的话,官兵必然非常疲惫,到时候将难以继续坚持下去了。而半年时间是一个极限,就算是再优秀地军人,突破了这个极限,其战斗力都将严重下降,那么部队的战斗力也将严重下降。所以,臣认为,如果战争持续了半年以上的话,我们将要遇到巨大的挑战,甚至会让这场战争拖上好几年的时间!”
朱祁钰站了起来,在营帐里来回走了几圈,这才说道:“丁用,你的话很有道理。之前,朕一直忽视了这一点。现在,一些部队确实出现了疲惫地现象。比如第八军,他们在东京坚守了数个月,到现在还无法休整,官兵肯定疲惫不堪,如果不是一股气坚持着,恐怕他们早就崩溃了。”
“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出了加快平叛的速度之外,多准备一些预备队也是绝对必要的!”
朱祁钰点了点头。”现在,除了第五集团军之外,于大人是否在组建新的军团?”
“暂时没有,如果算上第五集团军的话,帝国正规军已经达到了五个集团军,以及西北战区地十五万军队,还有陆战队,海军舰队官兵,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一百万。这还只是一线部队,如果算上其他支援人员,地方镇守部队,帝国军队的总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万,这已经是帝国的极限承受能力了,如果再组建新的兵团地话,恐怕……”
“不用说了,这点朕也在担心。五个军团,有三个半在日本作战,看来,短期内,我们只能想办法让第五集团军尽快完成组建工作,让他们来充当战略预备队。”朱祁钰长叹一声,“丁用,过几日,这边的事情处理完了,你就立即回去,告诉于大人,第五集团军必须要按时到达日本,不能再拖了!”
丁用只能苦笑着点头。本来,按照计刮,此时第五集团军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只是,在明军主力进入日本之后,各部队的战斗损失都需要补充,所以只能从原本计划分配给第五集团军的新兵中抽调人员去补充前线作战部队。别的不说,第一军就要去了两万多人,另外还准备给第八军补充两万多人,这还没有算上暂时缺编的第五军,如果要重建第五军的话,恐怕第五集团军形成战斗力的时间还将延迟至少三个月!
也就在丁用有点担心的时候,朱祁钰说道:“另外还有,第五军的建制被打散了,不过这是一支有骨气的部队,其中部分军官在现在的第一军中作战,还有部分受伤的军官应该快要伤愈了,如果我们将第五军重建的话,这也是一股力量。不过,我们现在缺少一个合适的将军来领导这支曾经让朕感到骄傲的部队。”
丁用苦笑一下,除了缺乏军长之外,更缺乏的是那三万多名官兵呢。更重要的是,第五军是骑兵军,如果按照第一军的方式,改编成混成军的话,那还要好一点,如果完全恢复成骑兵军,光是训练三万多骑兵,还有准备三万多匹战马,这都会让于谦发疯的!
“不管了,这些以后再考虑吧,朕先观察一下,有合适的将军再决定是否恢复第五军的建制。”
“陛下,将军有现成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多的兵力。”
“现成的?”
丁用点了点头。“第四军副军长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朱祁钰一愣,立即笑了起来。”看来,朕的记忆力确实不好了,怎么把这么个大将都忘到脑后去了。好,朕马上就把他调过来,让他当个副军长确实屈才。”
“可是……”
“兵力的事情,你回去找于大人商量,就算是从西北战区抽调部分军队回来都行,必须要尽快让第五军恢复战斗力,现在我们这边缺少的就是第五军这样的骑兵。”
丁用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反正这是于谦的事情,相信于谦也有能力完成皇帝下达的这个任务吧!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四十一节 越后大捷
一个月的时间内,朱祁钰几乎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梁岳这人虽然鲁莽,而且头脑有点不够用,不过在执行朱祁钰的命令方面,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特别是在立川之后,他半点不敢乱来。
上杉谦信那边,进攻进行得非常顺利,当上杉谦信率领明日联军进入了越后之后,立即就有好几名之前的手下前来投靠。在日本中央军的规模扩大到了近十万人的时候,谢正卿与万军平两人也率领明军迅速的攻占了越后西北的新泻港,这是越后地区最好的港口,足以容纳数百艘商船同时停靠。
第十军方面,肖国清在将第十军集中起来,并且储备了近一个月的弹药物资之后,从女峰山南下,攻占了越后与上野交界处的水土城,并且将第十军全都集中到了这里来,准备迎接叛军的进攻。不过,叛军并没有对水上发动进攻,似乎没有察觉到明军已经占领了水上一般!
第十二军方面,林宝儒将军在高崎城等了十多日,直到确定越后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平定了之后,这才让第十二军北上,迅速的占领了前桥,并且扩大了明军的活动范围,为最后向上野方向的进攻做好了准备。
可以说,现在整个战略布局都已经达到了朱祁钰的预先要求。明军已经张开了大网,随时准备进入上野,而剩下的事情只是上杉谦信何时才能完全控制越后,这将直接决定近卫军在什么时候攻占郡山。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朱祁钰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练武,与侍卫团的官兵一起向独孤白学习武艺。虽然朱祁钰的身手已经比几年前有了进步,不过他仍然是最糟糕的。不过,作为皇帝,能够用心在武艺上,这也算是少见的了。进步最大的还是侍卫团的那些人。最初,他们都对独孤白不屑一顾,认为独孤白只是个侠客,而不是战士,他的武艺在战场上没有多少作用。不过,很快独孤白就证明了自己并不仅仅是个侠客,当他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个人打败了十名侍卫团的军官后。侍卫们也不得不对这个侠客另眼相看了。
让朱祁钰有点惊讶的是,独孤白所创立的那些剑术刀法,并不完全是为了侠客之间的搏斗的,其中很多大开大合的刀法,简直就是为军人所设计的。这种刀法在侠客的搏斗中也许用处不大。可是在战场上却非常有用。整套刀法讲究的是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这与之前侍卫团官兵所掌握的以力量为主的刀法有一定的区别!不过,却更能够迅速的杀敌,并且保护好自己。
“独孤先生,看来朕一直小看你了,光是这套刀法,如果让明军将士都掌握了的话,那么今后与敌人进行白刃战,我们也不会吃亏了!”
“陛下过奖了。其实这套刀法也是我在这些日子里想出来的,确实如同陛下所言,军人的刀法与我们侠客的刀法完全不一样。”独孤白将说里握着的两把明军使用地战刀端平,“在战场上,最为注重的就是力量。如果一刀不能劈倒敌人的话,那么自己就有危险。而且战场上的情况极为复杂。几乎没有退步的余地,自然不能与敌人缠斗,战斗往往就是一两个回合的事情。不过,如果能够在发挥力量的同时,让挥刀的速度更快,角度更刁钻的话,那么就更好了。”
朱祁钰连连点头,显然,旁边的那些侍卫军官也是这么想的。
“这套刀法一共就十八招,招招致命。且都是按照军队使用双刀作战的方式设计的,只要勤加练习,这十八招就能变换出无穷多的配合,希望这能让帝国将士在战场上能够更好的杀敌,为国立功!”
“先生已经为帝国立下了大功,今后,如果我们的官兵人人都掌握这套刀法的话,那么军队的战斗力必然更为强悍!”
独孤白点了点头,长出口气后说道:“陛下,独孤将能教的都教于了侍卫们,现在就在此向陛下告辞了。”
“你要走?”朱祁钰一愣,经过这二十多日的朝夕相处,他还真不想让独孤白走。
“对,独孤白还有没有完成的事情要做。”独孤白走到了一边,,“侍卫们的刀法都已经很熟练了,缺的就是火候,只需要今后勤加练习,自然就会有所精进的。有这些侍卫的保护,陛下的安全不成问题,独孤白也算是完成了于大人交托的一件要事,现在,该去做另外一件事情了!”
“先生……”朱祁钰很清楚,如同独孤白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受人约束的,“既然先生要走,那么朕也没有什么好相送的,这一路上艰辛,先生带点盘缠,以备资用!”
“陛下客气了,我们行走江湖,金银并不重要,而且独孤白并不缺钱!”
朱祁钰尴尬地笑了一下,这些侠客确实都将金银看着粪土,如同独孤白这样的旷世高手,自然是不会将金银放在眼里了。他灵机一动,连忙从身上解下了那两把佩刀。“那么,朕就只要以这两把刀相赠。原本这是一套战刀,一共两套四把,朕之前将两把送给了梁岳,剩下这两把,就赠送给先生吧。希望先生笑纳!”
独孤白也是一惊,作为一名侠客,刀就是自己的第二生命,虽然朱祁钰不是侠客,不过,皇帝能够解刀相赠,这绝对是非常给他面子了。
当然,独孤白也早就知道朱祁钰这两把刀是绝世宝刀,连那把他师傅送给他的佩剑都差了很远。当然,这两把刀的意义更为重要!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陛下如此看得起独孤白,今后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需要陛下开口,赴汤蹈火,独孤白在所不辞!”
“先生客气!”朱祁钰扶住了独孤白,将两把佩刀交到了他的手上。“今后还往先生有空之时,再来与朕切磋武艺,到时候,我们再把盏共饮,不醉不休!”
两人都大笑了起来,独孤白与朱祁钰原本都是豪爽之人,这近一个月的时间下来,两人都更为了解,显然,也算是志趣相投吧。
当日,独孤白就离开了明军营地,独自向西而去。他没有告诉朱祁钰自己的下个任务是什么,当然也不需要说明白。对他这样的侠客来说,与大部队一起行动反而公束缚了他的手脚。而单独行动,往往能够让他更为自由。
独孤白走后,朱祁钰也有点失落。不过,很快他就让自己充实了起来。与侍卫一起习武,这几乎成了今后朱祁钰生活中必须进行的一件事情。虽然,他不可能如同那些侍卫一样,只要在不保护皇帝的时候,都可以拼命的增进自己的武艺,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军政大事,不过。每日,朱祁钰都会挑出半个时辰的时间练武。也许,这不会让他的武艺有多大的进步,不过,这却让他地身体变得更为强壮!
就在独孤白走后几日,朱祁钰与上杉谦信约定的一个月时间即将到来的时候。一条捷报传到了须贺川: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明日联军已经平定了越后境内的叛乱,数万叛军在长冈地决战中被日本中央军消灭,另外至少有近十万叛军先后向中央军投降,并且被上杉谦信改编成了中央军,十多名上杉谦信之前的家臣,将军都回到了上杉谦信身边。
“长冈守军统帅原本要死守到底,将军甚至下令,让我们准备进行最后的进攻。不过,后来叛军的一名将领与将军取得了联系,我们里应外和的发动了进攻,没有花到两日时间,长冈就被攻破,五万多守军,只有一万余人投降,其他全都被歼灭!”送捷报回来的是一名上杉谦信的亲信,也是日本中央军的一名军官。“将军说,大概五日内,他就将率先锋部队返回须贺川,与陛下会师。”
“那么,现在留在越后处理善后事宜的是谁?”朱祁钰微微点了下头,虽然只差一天就到一个月的期限了,不过上杉谦信并没有让他失望。
“是军师宇佐美定满大人,将军让他留在越后处理改编叛军的事情,另外恢复在越后的政权。”
“改编完成之后,中央军有多少兵力?十三万,还是十五万?”
“十五万左右,也许会少一点。将军计划让不适合服役的人员都返乡,而且没有征召新的军人,也许最后只有十万人左右。”
“足够了,那么,我们这边也要加快进度了。”朱祁钰笑着将那名日本中央军的军官送到了门边,“你先下去休息吧,明日,你就去迎接上杉谦信将军,告诉他,朕这边已经做好了迎接他的准备,只要日本中央军到达,就由他来负责占领陆奥!”
等到朱祁钰返身回来的时候,一直等在一旁的梁岳立即迎了上来。
“陛下,这下该我们近卫军行动了吧?”
朱祁钰点了点头。“梁岳,你大概有五日的时间打下郡山,有把握吗?”
“五日?这也太小看近卫军了,郡山被我们围困了近一个月,现在守军士气极为低落,加上第一军炮兵的支援,明日此时,必然送捷报回来。”
朱祁钰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不用急,打下郡山并不难,不过,你这次要控制伤亡,你估计,大概会损失多少官兵?”
“这……”梁岳有点为难了。
“朕给你一千个伤亡指标,如果伤亡超过一千人,就算你打下了郡山,都无半点功劳,还要受到处罚。当然,以五日为期限,现在,你去考虑该怎么打吧,如果实在不行,随时可以来找朕帮忙。”
梁岳咬了咬牙,转身就离开了朱祁钰的营帐。显然,朱祁钰开始那一激,让他觉得受到了侮辱。对梁岳这样的将军来说,不时地激励他一下,反而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最后也确实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三日后,朱祁钰就收到了梁岳送来的捷报,近卫军以伤亡三百多人的代价,就攻克了郡山,歼灭叛军近三万人,其中有两万余俘虏。接着,上杉谦信派来的军官送来了新的消息,日本中央军的先锋大军距离须贺川已经不到一日的行程了。
“陛下,这次我可没有让你失望,我们的伤亡不到四百人。”
“你觉得满足了?”朱祁钰摇了摇头,“梁岳,朕告诉你,这三百多个帝国将士的后面是三百多个失去了亲人的家庭。你知道,为什么朕这次极为重视帝国将士的伤亡情况吗?就是因为,朕不想让那些在家里翘首以待,等待着亲人回家团员的百姓失望,不想让更多的百姓在这场战争中失去自己的亲人。虽然,帝国官兵都不怕死,怕死的也不会参军打仗。不过,帝国将士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而作为他们的统帅,朕有责任将他们带出战场,让他们都活到胜利的一刻。希望,你今后能够牢记这一点。获得胜利不难,难的是,要用最少的牺牲去获得胜利,在战场上保护好每一个官兵,这样,你才会受到官兵们的爱戴,那些官兵也才会在战场上毫无顾忌的冲锋陷阵,明白吗?”
梁岳有点委屈地点了点头,说实话,他确实很委屈。
“好了,这次你的表现不错,以后再接再厉,千万不能骄傲自满。
去吧,到金英拿去给官兵们领赏金,你的嘛,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再到朕这里来领取!”
当天晚上,上杉谦信就带着几百名卫兵,比日本中央军的先锋部队提前半日到达了须贺川,而朱祁钰正在准备派近卫军去接应呢。在朱祁钰吃惊的同时,也给他省去了很多麻烦。虽然朱祁钰对上杉谦信本人一直很客气,不过,他对普通的日本官兵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陛下!”
“将军辛苦了,你们打得很精彩,朕已经了解到了你们那边的战况,这一个月来,将军收获不少啊!”
“这都是陛下的功劳,第一军,第十一军立的战功最大!”上杉谦信尴尬的笑了一下,将朱祁钰向旁边拉了几步,“陛下,这次我带了个很重要的人前来,希望陛下见一见他,当然,最好要找个方便说话的地方。”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立即就带着上杉谦信向自己的营帐走去,看来,上杉谦信提前半日赶过来,确实是有很重要的事情!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四十二节 叛军重臣
“这里没有外人吧?”
“上杉将军请放心,这是朕的营帐,外面的都是朕最亲信的侍卫,没有人能够接近到二十步之内!”见到上杉谦信东张西望的样子,朱祁钰有点后悔了,难道上杉谦信想再给他生个儿子?
上杉谦信点了点头。“请陛下稍等,我去带那人进来。”
不多时,上杉谦信就带着个身上披着一见黑色斗篷的人走了进来。
斗篷很巨大,几乎将整个人都罩住了,直到那人取下了斗蓬时,朱祁钰这才看清楚了他的长相,同时也大吃一惊。这人竟然是西军叛党匪首织田信长之下,西军的二号人物明智光秀!当初,在东征时,朱祁钰与明智光秀见过好几面,在东征结束的时候,明智光秀为了讨好朱祁钰,还暗中将自己的女儿细川玉子送给了朱祁钰。如果从现在细川玉子的身份来看的话,明智光秀还算得上是朱祁钰的半个岳父,当然,他们的年纪相差并不是很大。
“明智光秀,你这是什么意思?”朱祁钰皱了下眉毛,目光落到了旁边的上杉谦信身上,用目光询问着上杉谦信。
“陛下,我也是在冈山见到明智光秀将军的,他说有要事向陛下禀报,我才带他来觐见陛下,如果陛下不高兴的话……”显然,上杉谦信的态度是很坚定的,只要朱祁钰认为明智光秀没有价值,那么就随时可以砍了这个西军叛党的二号人物。
朱祁钰压了压手,对明智光秀说道:“明智光秀,朕并没有亏待细川玉子,现在她是朕的妃子,过得很好。不过,让朕失望的是,你竟然也是叛党,难道你忘记了当初的誓言吗?”
“陛下,罪臣从没有忘记过当初的誓言,只是,罪臣身不由己,不得不做出权衡之举,还望陛下恕罪!”
“权衡之举?你率叛军攻克京都,这也是权衡之举?另外,邓茂的死,也与你有一份吧?”
“陛下误会,攻克京都,这是不得不为之事。如果臣不去,还会有其他人去,而且,臣并没有在京都滥杀无辜,也保存了京都的皇宫。”
明智光秀一直爬在地上,头都不敢抬起来,“而刺杀邓茂将军的事情,是由叛党匪首织田信长直接下达的命令,而且人也是他安排的,罪臣是在听到邓将军遇害的消息之后,才知道这件事情的,还望陛下明鉴。
罪臣从没有过反叛陛下的想法,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哼,好一个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这几个月来,你在做什么?难道说,你帮助织田信长东征西战,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以你在西军中的威望,要取代织田信长恐怕并不是难事吧,难道说,你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还是说,你根本就不想这么做?”
“陛下……罪臣该死,臣也想过派人刺杀织田信长,瓦解叛军。不过,臣三思之后,认为这于事无补。而且,不是臣怕死,而是织田信长身边有很多的武士,他还有好几名影子武士,如果刺杀行动失败的话,臣死不足惜,可是无法助陛下平定叛乱,这就是臣的过错了。”
“帮助朕平定叛乱?这么说来,这几个月来,你都是在煎熬中度过的?那么,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朕平定叛乱?”朱祁钰也不是在为难明智光秀,他略一思索,也知道明智光秀的话没有假。叛乱不是织田信长一个人的事,如果杀了织田信长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么要平定叛乱就容易多了。在织田信长手下,还有一大批叛乱的将领,这些人才是叛乱的主力,所以,光除掉织田信长,只会使局面更为混乱,更难以控制,那要最后平定叛乱也更为困难。
“陛下,臣这次前来,正是要向陛下献策。”
“好了,起来吧。上杉将军,你也不用握着刀了,去拿把椅子来,让明智光秀将军坐着说话,跪着太累人了,而且也不方便!”
见朱祁钰的态度转变,明智光秀也松了口气,至少暂时他的小命是保住了,至于能不能活着离开明军的营地,这还要看他能不能彻底说服朱祁钰。而上杉谦信就没有朱祁钰那么放松了,在将椅子端过来之后,他一直站在朱祁钰与明智光秀的旁边,随时准备阻止明智光秀愚蠢的举动,保护皇帝的安全。
“容罪臣将叛乱的前后经过道来,陛下就能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朱祁钰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反正他有的是时间,如果明智光秀无法说服他的话,他完全可以杀了这个叛军的二号人物,然后毁尸灭迹,让任何人都不知道明智光秀曾经到过这里。
“叛乱的导火索是天皇太子的神秘死亡,在邓茂将军将矛头对准了织田信长,天皇准备下令捉拿织田信长的时候,织田信长下令发动了叛乱,并且迅速出兵,攻占了京都,并且东西分头进攻,在几个月时间之内就控制了本州岛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最初,臣也认为,叛乱的原因是天皇要对付织田信长,不过,叛乱发生一个月之后,臣发现了问题。如果说是天皇要除掉织田信长而引发的叛乱的话,那么西军必须要经过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才有能力发动叛乱,并且在战争中迅速占据上风。而在叛乱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征召,西军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发动叛乱,而且还在后来的战斗中多次打败明军。经过臣暗中调查,早在叛乱前两个月,织田信长就在秘密的进行叛乱准备了。”
“等等!”上杉谦信这时候打住了明智光秀的话,“照你的话来看,难道你没有参与叛乱前的策划工作?”
朱祁钰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明智光秀可是西军的二号人物,是织田信长手下最厉害的两员将领之一,其中另外一人是丰臣秀吉。当然,丰臣秀吉已经完蛋了,那么织田信长就必然更为倚重明智光秀,叛乱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没有跟明智光秀商量,这让人太难以相信了。
明智光秀苦笑了一下,说道:“上杉将军有所不知,虽然我名义上是西军的副统帅,仅在织田信长之下,可自从上次战争之后。织田信长得知我将玉子送给了陛下之后,织田信长就开始怀疑我,很多事情都不再与我商量。现在,西军真正的二号人物是德川家康,织田信长让我率军进攻京都,也正是要把我逼到绝路上,他甚至将刺杀邓茂将军的事情都嫁祸到了我的头上来,让陛下怀疑我,也让我没有退路!”
朱祁钰微微的皱了下眉毛,显然,明智光秀的话一些可信度,如果织田信长真的怀疑明智光秀的话,那就肯定会架空他,然后通过栽赃嫁祸,让明智光秀不可能投靠大明。这样一来,明智光秀其实就成了个废人。
“德川家康?他以前与织田信长只是同盟关系,现在怎么转而为织田信长服务了?”上杉谦信对日本的情况更为了解,当然,怀疑也就更多。
“对,在明军进入日本之前,德川家康确实是织田信长最重要的盟友。但是,上杉将军难道不知道德川家康的势力根据地在哪吗?”
上杉谦信一愣,尴尬的笑了一下,这才对朱祁钰解释道:“德川家康的老巢就在江户,原本关东地区是他的根据地,后来明军占领了关东地区,德川家康不得不流亡到了尾张。看样子,现在他与织田信长的关系也由同盟转变为了主臣。”
“正是如此。东征之后,德川家康就投靠了织田信长,可以说,很的事情都是他策剡的,现在两人形影不离,织田信长极为信任德川家康。”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么说来,你也是被逼着参加叛党的?虽然情有可原,不过,你参加叛乱是事实,要想洗清自己,你知道该怎么办。”
“陛下,罪臣万死难以谢罪,不过,臣现在还不能死,如果不能看到叛党覆灭的话,臣死而不甘!”
“不要激动了,光说话是没有用的,要用行动来证明!”
“陛下,这次臣冒死前来,就是要帮助陛下平定叛乱!”明智光秀的神色又恢复了过来,他看了旁边的上杉谦信一眼,说道,“在明军进入日本之前,日本表面上是东西两军对抗,不过,还有一股势力不能忽略!”
“本愿寺?”上杉谦信抢着说了出来。
“对,本愿寺!”明智光秀点了点头,“之前,因为天皇在东军手里,且一直支持本愿寺,织田信长无意多数强敌,就与本愿寺达成妥协,西军不进攻本愿寺,而本愿寺也不支持东军。后来,明军击败了西军,并且护送天皇返回京都,本愿寺的影响扩大了很多,而为了避免遭到明军的打击,本愿寺一直在秘密活动,扩充这自己的实力。叛乱发生之后,织田信长原本想要联合本愿寺,争取到这股强大的力量,不过明军死守马关,江户两地,本愿寺见局势没有明了,没有加入叛军,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如果现在能够争取到本愿寺的支持的话,那就能从另外一个方向进攻西军,平定叛乱指日可待!”
朱祁钰看了上杉谦信一眼,显然,上杉谦信也非常清楚本愿寺的能力,不过,朱祁钰却不太重视。“明智光秀,那你的意思是,现在朕就无法快速平定叛乱了?”
“罪臣言过,请陛下恕罪,以罪臣看来,能多争取到一个朋友,对平定叛乱定有帮助。”
“话虽如此,不过,多一个人,就多了一张吃饭的嘴,难道你认为,要让本愿寺支持我们的平叛行动,就不会付出代价吗?”朱祁钰冷笑了一下,“现在,大明已经有三十万大军在日本,另外还有十万军团将在数月内到达日本,加上上杉将军的中央军,我们现在至少有五十万军队,西军有多少?三十万有没有?恐怕没有吧?要平定叛乱,只是时间的问题,难道你认为,这种在胜利即将到来之前投靠过来的人值得信任吗?”
明智光秀身躯一震,顿时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他来的时间太晚了,如果是在一个多月前,东军还没有落败,或者说东军还没有来得及叛变之前就表明自己的态度的话,也许朱祁钰会重视他,可是现在,大明皇帝不一定会重视他。
“本愿寺的态度不重要,将军的态度才重要。”朱祁钰看了明智光秀一眼,“如果将军愿意助朕平定叛乱的话,那就已经立下大功了!”
“陛下,罪臣誓死追随陛下,绝无二心。”
“那么,现在朕问你几个问题。”朱祁钰略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第一,刺杀邓茂的刺客现在在哪?第二,西军的具体部署情况如何?
第三,西军中还有没有与你想法一样的将领?第四,你能够从多大的程度上用实际行动来协助朕平定叛乱?”
明智光秀迅速的思考了一番,作出了回答。“陛下,刺客是织田信长安排的,臣确实不知情。西军的部署情况臣也不完全了解,不过已经将所了解的一部分做了一副地图,准备献给陛下。而西军中也有一部分将领不愿意叛乱,这需要臣回去联络。如果陛下需要的话,臣可以率所部兵团投靠陛下!”
“就这些?明智光秀,如果用价值来衡量的话,你现在的价值是不及格,也就是说,可有可无。不过,朕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戴罪立功!”
“谢陛下,只要是为陛下效劳,不论刀山火海,罪臣决不会有半点迟疑!”
“得了,你抬起头来吧。”朱祁钰长出了口气,“等下,你就返回西军,不过,你要做三件事情。一是查清楚刺杀邓茂的刺客在哪,不需要你下手,朕会派人处理的。第二,调查清楚织田信长的具体情况,他身边有哪些人,以及什么人对他有重要影响,这些人的具体情况等等。
第三,尽量联络有心报效天皇的将军,让他们做好起兵的准备,至于该什么时候起兵,到时候朕回派人通知你的。这三件事情,你办得到吗?”
“臣必尽心竭力!”
“好了,你先出去吧,等下就离开这里,不要让别人看到你!”
等到明智光秀离开之后,上杉谦信这才说道:“陛下,你相信明智光秀是诚心来投靠我们,而不是织田信长安排的吗?”
朱祁钰看了一眼上杉谦信,说道:“上杉将军,不管明智光秀的态度如何,我们现在都多了个选择。而且,我们应该还是不应该相信他,这要看情况而定,主动权在我们的手里,是不是?”
上杉谦信点了点头,见到朱祁钰没有全信明智光秀,也就松了口气,至少在他看来,明智光秀不是那种完全值得信任的人。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四十三节 影子家臣
在日本中央军主力陆续转移到了陆奥地区的时候,朱祁钰将明日联军的前线司令部设到了郡山城内。近卫军在进攻郡山的时候,并没有第十一军攻打宇都宫那么的野蛮,城内的建筑物基本上都保留了下来,所以朱祁钰也不需要继续住帐篷,搬到了日本叛军统帅在郡山的府邸里去了。
随着越后的情况逐渐稳定了下来,朱祁钰也将重点转移到了陆奥国。这是日本众多小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按照朱祁钰的部署,明军没有参加陆奥国偏远地区的军事行动。除了第十军与第十二军在上野外围之外,明军其他军团全面转入休整阶段,就连最不情愿的近卫军都在朱祁钰的命令下返回黑矶休整。陆奥国后期平叛行动完全由日本中央军负责,名义上上杉谦信负责指挥,而实际上负责指挥的是从越后赶来的宇佐美定满,而上杉谦信也因为私事返回了越后一趟,过了十多日才回到了郡山,而此时,朱祁钰已经准备从郡山返回东京了。
“将军的神色好像不大好啊!”朱祁钰很难得这么清闲,他也好久没有在傍晚的时候到外面看落日了,虽然血红的晚霞会让人想到血流遍地的战场,不过在朱祁钰看来,西面的那轮落日确实很漂亮,一种久违了的轻松感也升了起来。
“陛下……”显然,此时上杉谦信有点低迷的情绪成了这幅风景画里最大的败笔,“哎,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才会知道过去做了多少愚蠢的事情!”
“将军是有感而发?”朱祁钰走到了前面的土包上,“听说这次将军返回越后,处理了一大批叛军将领,也调查清楚了东军叛乱的原因。
将军亲手杀了东军叛党匪首长尾政景吧?”
上杉谦信默默地点了点头,此时他心情不好,也没有想到,朱祁钰是怎么知道他做的这些事情的,不然肯定会感到惊讶。
“其实,有的人该死,对这些早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注定要死的人,有什么值得怜悯的呢?”朱祁钰向西面指了一下,“就如同这轮落日一样,现在它正处于黯淡的时期,不过明日,新的一轮朝阳就回出现在东面,照样会把温暖送到大地上来。当年,你放了长尾政景一命,可是他不思悔改,更不思报答,反而隐藏多年,算计多年,最后几乎将将军逼入死路,这样的人,难道值得同情吗?这里是战场,是决定生死的地方,对敌人同情,也就是对自己残酷,相信将军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上杉谦信有点苦涩地点了点头。“陛下,这个道理我早就明白了,只是这场战争到底带来了什么?”
“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朱祁钰立即做出了回答,“相信当年将军选择出家,也是希望能给百姓带来平静的生活吧?不过,这么多年来,事实一再证明,如果无法战胜所有的敌人。那么战乱就不会终止,就算将军愿意牺牲自己,恐怕敌人也不会放弃,而将军的手下也不会放弃战斗。那么,百姓就能从苦海中解脱出来吗?不可能,只有在将军战胜了所有的敌人,铲除了所有危害到百姓的战乱份子之后,百姓才能过上太平的日子。虽然战争的本质是在进行破坏,不过,将军难道没有看到,随着战争进行下去,越来越多的百姓获得了新的生活,至少,现在关东,越后两地的百姓都已经不用担心再受到战争的摧残了。而为了其他还在战火中煎熬地百姓,将军应该坚持下去,直到打败所有的敌人!”
上杉谦信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对朱祁钰的这一套“歪理”,他也许想到了另外完全不一样的事情,不过,这也让他的精神好了起来,至少他受到了启发。
第二日,朱祁钰就率领第一军的步兵军团向南返回东京,经过黑矶时,带上了近卫军。不出五日,朱祁钰到达了东京。当然,他的轻松日子也过完了,在他回到东京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在等着他去处理呢。
补充给第八军的新兵已经到达,朱祁钰让第一军的步兵师前去立川接替了第八军,换第八军返回东京整编。近卫军则在浦和休整。同时到达的还有一批弹药物资,以及为天皇设计新皇宫地一批帝国匠人。当然,朱祁钰没有管日本天皇的事,虽然这完全是在浪费,不过日本天皇要修皇宫,那就得从明帝国请工人,这也算是为帝国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吧,而且帝国商人肯定会在这里赚上一笔的。
朱祁钰也在东京收到了西线兵团的战报。在朱祁钰指挥军队北上进攻东军叛党的时候,西线兵团也发动了一次牵制性的进攻,迫使西军无法在明军集中兵力进攻东军的时候派遣主力兵团东进。而在明日联军先后在黑矶,以及越后地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陈懋指挥的西线兵团也停止了进攻,并且从新回到了之前的防线上去。现在,西线兵团正在准备下一轮的战略进攻,准备将战线推进到神户,如有可能,将要光复京都,从北面向西军腹地迂回。
“现在第四军已经到达了冈山,陈懋元帅的西线兵团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以上,储备的作战物资也足够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行动。“对了,”前来汇报情况的一名西线军团的少校军官,“第四军副军长杨天奉将军已经接到了命令,将于几日之后到达东京,听候陛下调遣。”
“罗国栋没有意见吧?”
“罗国栋将军没有任何意见,他也认为,让杨天奉将军担任副军长太屈才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那就好,不过现在朕这里还有足够的资本让杨天奉去发挥呢,不过很快就有了。现在说正事,陈懋的下一步进攻计划是攻占神户,那么,就应该联合袁晨皓将军的北洋舰队一起行动,他们的进攻更需要舰队配合!”
“陛下,吴历宏将军率领的东洋舰队已经在配合陈懋元帅了。现在北洋舰队正在向日本海方向转移,准备在那边配合东线部队进攻!”
“也好,东洋舰队的实力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就让吴历宏表现一下吧,他以前一直没有机会表现,现在给他机会,看看他有没有能力做得更好。”朱祁钰认同了陈懋的这个安排。“回去后,告诉陈懋,让他随时保持联系,不要几个月才送一份战报过来。虽然他是西线兵团统帅,不过只有东西两路齐头并进,密切配合,我们才能更快的战胜敌人。好了,就这些,你去领赏吧!”
送走了那名西线兵团的少校联络官之后,朱祁钰这才把明日联军的将军召集了过来。“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休整,尽快让部队恢复战斗力,同时储备作战物资,稳固后方。当然,日本中央军要加快速度扫荡北放的叛军。尽快让本州岛北部地区恢复秩序。不过,在西线兵团进攻的时候,我们也要采取配合行动。现在第十二军,第十军的精力应该都很充沛,让他们对上野发动进攻,趁西军应付陈懋地的进攻的机会,迅速的扫荡上野地区,建立我们西进的根据地。同时,尽快让谢正卿的第一军返回东京,由第一军在立川方向向西发动进攻,牵制西军部队,让他们无法向西增援神户战区。”
“陛下,我们近卫军做什么?”梁岳有点急了,显然,朱祁钰没有把近卫军的行动考虑进去。
“近卫军?近卫军的任务就是休整。”朱祁钰横了梁岳一眼,“梁岳,你别以为朕在跟你开玩笑。你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里,你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让近卫军官兵的精力得到恢复之外,还要让近卫军的战斗力得到提高。具体该怎么做,等下朕会派侍卫去告诉你的,你要是办不到,就别当近卫军的军长了。”
“这……”
朱祁钰瞪了梁岳一眼,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希望各位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没有作战任务的军队也不能松懈,训练要照常进行。等到陈懋在西线战场上打开局面之后,就该轮到我们动手了!”
可以说,朱祁钰在这个时候下达休整令是非常关键的,很多明军部队已经连续作战几个月,官兵都极为疲惫,只能进行长时间的休整,才能恢复军队的战斗力,不至于因为过于疲劳,而影响到军队的士气!
没有过几天,朱文正,这个一直在后方负责为朱祁钰提供支持的文臣送来了一条让朱祁钰都感到很惊讶的波消息。帝国情报部门在叛军内部终于刺探到了一套重要的情报,而且是朱祁钰最关心的情报。
“朱文正,你能确定这条消息没有错?”
“绝对没有错,这是情报部门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搞清楚的。”朱文正的态度很肯定,“这次,如果不是成功策反了一名西军重要人物,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另外,情报部门在确定这条情报之前,已经进行了核实!”
朱祁钰点了点头,接着就沉思了起来。这不是一条好消息,或者说,他并不希望听到这样的消息,就算他早就预感到会是这么一回事,不够,在面对事实的时候,他仍然无法立即接受。
“陛下,也许现在这条情报看起来已经不重要了,不过这却能够解释为什么日寇会进攻朝鲜,为什么西军后来会与我们妥协,以及为什么西军会在准备了三年之后发动叛乱。可以说,一切都因此人而起。就算现在我们除掉此人,对战争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过,从各种方面来讲,我们必须要除掉此人!”
朱祁钰看了朱文正一眼,说道:“不杀徐有贞,朕咽不下这口气,当年就是他策动上皇叛乱,差点让朕丢了性命。这次,我们总算是查到了他的踪迹,如果就这么轻易地杀了他,那不是太便宜他了吗?”
“陛下的意思……”
“朱文正,你说,邓茂的死与徐有贞有没有关系?还有,那个石瑾儿是不是在徐有贞的控制之下?如果朕的这些猜测都成立的话,那就不能让他死得太痛快了!”
朱文正点了点头。“陛下所言有理。要搞清楚这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还不能轻易的杀了他,必须要抓活的!”
“不过,现在我们还办不到这一点,至少,在战胜西军之前,我们不可能抓住徐有贞!”
“陛下,臣有办法。”朱文正笑了起来,“陛下应该已经见过了独孤白了吧?”
“你是说,让独孤白去……”
朱文正点了点头。“论武艺,论身手,独孤白都是最好的人选。”
“可是,独孤白是侠客,他恐怕会一刀杀了徐有贞,而不是把一个活着徐有贞带到朕的面前来吧?”
“陛下过虑了,独孤白虽然是侠客,不过他也知道事情轻重。徐有贞叛乱的事情,独孤白也很清楚,只要陛下要活口,独孤白就绝不会让徐有贞死在半路上。”朱文正看了皇帝一眼,“而且,我们现在没有更好的人选,而且徐有贞狡猾多端,如果我们在叛军落败之前再下手的话,恐怕他早就跑了,而不会等着我们去抓他。到时候,要再将他找出来,恐怕就困难得多了!”
朱祁钰思考了一阵,说道:“徐有贞作为织田信长的影子家臣,而且织田信长对他言听计从,肯定会派自己最好的武士去保护他,如果让独孤白去,会不会太冒险了?”
“陛下放心,独孤白肯定有自己的办法,他绝不是那种喜欢冒险的人。”
“好吧,那就请朱大人联系独孤白,让他试一试。但是,没有必要就不要去冒险,有机会再下手,没有机会的话,就盯紧了徐有贞,等到我们打败了叛军之后,就算他长了翅膀,也飞不出日本。到时候,朕就算把日本掀个底朝天,也要把他找出来!”
朱文正也暗暗心惊,虽然皇帝平时很温和,甚至可以说让人觉得有点太仁慈了。不过,现在朱祁钰表现出来的就绝不是仁慈,而是对敌人的狠辣,以及有仇必报的态度。显然,谁做了朱祁钰的敌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四十四节 军人的荣誉
在朱祁钰的安排下,第十军与第十二军分别开始扫荡上野地区的东军叛党。上野最大的城市就是前桥,因为靠近关东平原,早就被第十二军攻占了。而且上野并不是一块富庶的地方,不但地形以山地为主,而且非常的贫瘠,虽然面积也不算小,不过人口却很少。盘踞在上野的叛军并不多,大概就两万余人。只是这些叛军都分布在山区的小村镇里面,极难对付。这次,朱祁钰用第十军与第十二军两个军,近七万人的兵力去扫荡上野,简直是杀鸡用牛刀了。
谢正卿的第一军也与胡沱的第八军换防,第八军撤回东京整编,并且训练补充的新兵,第一军则在立川附近驻防,并且按照朱祁钰的要求,有计划的向西挺进,给西军制造压力。原本西军部署在东部战场上的兵力就不多,而且多半都是在西线战场上被击溃,撤回后方补充兵力,然后再被调到东部战场上来的部队。显然,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可能很高,而且第一军是混成军,有独立的骑兵,步兵,炮兵,是一支攻防能力非常均衡的部队。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术进攻中,第一军的能力可以说是最强悍的!
此时,东线战场上的大部分明军兵团都在东京,或者附近地区休整。按照朱祁钰的计划,在击溃了东军之后,明军西线与东线兵团将轮番向西军发动进攻,让西军疲于奔命。现在,就是由陈懋的西线兵团担任主攻,东线兵团则负责牵制西军,迫使西军不敢将部署在东部战场上的大批部队调动到西线战场上去。等到东线兵团休整结束,就由西线兵团牵制,东线兵团发动主攻。几个回合打下来,就算西军再强大,也绝对会被拖垮!
因为东线兵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休整,上野地区的战斗基本上不需要朱祁钰操心,七万明军就算无法迅速剿灭山区里的叛军,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吧。第一军的进攻更让朱祁钰感到没趣,这种小打小闹的行动根本不对他的胃口,而且谢正卿已经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由他指挥第一军作战。朱祁钰甚至连战报都不想看。当然,休整的部队更是不需要朱祁钰去操心,如同梁岳这样的将军,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情况下,早就已经憋了一股子气了。为了能够在后面的大进攻中打上主力,更是拼命的训练部队,想必,等到休整结束的时候,恐怕军队的官兵会更为疲劳吧!
换句话说,现在朱祁钰没有事可以做了。军队方面有各级将领看着,他也懒得操心。而与日本政府,包括上杉谦信的将军府之间的沟通,调解,都是由朱文正一手负责的。而朱祁钰对政治方面的问题更不感兴趣。如果不是因为西线兵团进攻随时有可能停下来,由东线兵团打主力的话,恐怕朱祁钰早就乘船回国去了。当然,他也并不是完全闲得无聊,很多在战时无法处理的事情都堆积了下来,而其中很多事情都需要皇帝亲自处理。比如,为立下战功的将士颁发勋章!
从建立新的军功制度之后,朱祁钰就极为重视培养将士的荣誉感。以往,明军官兵上阵杀敌,一方面是为了在军队里混口饭吃,而另外一方面则是战争有利可图。至少很多东征将士得到的战利品就要比很多大明百姓一辈子的收入都要多得多!不过,朱祁钰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被动参军的将士不可能在战场上不顾生死的浴血奋战。而为战利品而作战的话,那明军就成为了强盗部队,如果哪场战争没有油水可图的话,那么军队还有士气打下去吗?唯一能够改变的办法就是在将士中树立起荣誉感,让所有明军官兵都认识到,军人的荣誉远比军人的性命更为重要。
要树立军人的荣誉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立下战功,以及在战场上表现优秀的军官,士兵颁发勋章,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由皇帝直接给这些军人授勋!新建立的军功制度中的军工等级分为了十二级,其中最前面的五级都有相应的勋章,另外,还对那些在战场上作战勇猛的官兵另设一种勋章。也就是说,当时明帝国一共有六种勋章。这六种勋章分别是;皇室荣誉勋章,帝国金质荣誉勋章,国会荣誉勋章,军人荣誉勋章,优秀服役勋章,以及优秀军人勋章。因为分别以金龙,玄武,朱雀,白虎,麒麟以及苍鹰六种动物为勋章的图案,所以这六种勋章都有别号。当然,这其中,由朱祁钰亲手颁发的金龙勋章的价值是最高的,在朱祁钰时代的三十多年里,获得这种勋章的帝国军人没有超过一百名!而让人很难以理解的是,在获得金龙勋章的帝国军人中,竟然有一半的是普通士兵,以及低级军官,而帝国高级将领中,反而很少有人能够得到这一殊荣!
在这次战争中,朱祁钰就将颁发出第三枚金龙勋章(之前的两枚分别颁发给了陈懋与于谦,以奖励两人在京城保卫战,北伐战争,以及京城平叛战争中立下的战功),而这次获得金龙勋章的并不是梁岳这些高级将领,也不是谢正卿,胡沱这类在日本叛乱前期奋勇抵抗的将军,而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这也是第一位获得这一将领的普通士兵!
这人叫宋祖德,年纪已经三十一岁了,在帝国军队服役十三年,参加过几乎每一场由皇帝指挥的战争,从京城保卫战一直到东征,他没有漏过每一场战争,不过仍然是个下士!而在东征之后,他所在的第五军留在了日本,他也留在了日本。
在日寇叛乱的时候,宋祖德所在第五军三师八团驻扎在甲府地区,并且一直担任甲府地区的防御工作。当叛军击溃了第五军的主力部队,第五军开始向东京(当时还叫江户)城撤退的时候,宋祖德所在的八团担负起了断后的任务。在那场战斗中,该团官兵作战极为勇猛,从甲府到立川,该团两千多骑兵中,阵亡官兵就超过了两千一百人,宋祖德也正是在最为惨烈的青梅阻击战中一战成名。
在这里,宋祖德等三百明军官兵,将叛军三万先锋部队整整拖住了两日,让撤退的第五军其他部队有足够的时间到达立川,并且也为第八军在东京建立防线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最后,三百明军骑兵中,只有两人活了下来。其中一人就是宋祖德!而让朱祁钰将金龙勋章颁发给宋祖德的原因是,他自己不但在完成任务之后撤了下来,而且还将一名受伤的战友从战场上带了回来!
“很多人曾经问过朕,为什么要设立现在的军功制度,朕也曾经找过很多种理由来回答他们。不过,现在朕明白,那都是在敷衍别人,直到朕知道了宋祖德下士在战场上所做的事情后,朕才明白,这枚勋章对帝国军人来说,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朕也才明白,为什么要用勋章来表扬那些在战场上作战勇猛,且敢于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同时去冒生命危险,甘于用自己的生命,却为自己的战友创造生存机会的人。”朱祁钰将手里的那枚勋章拿了起来,“这枚勋章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而且也是镀金的,并不是纯金的。也许,这甚至比不上各位在战场上随便拣到的一件战利品。但是,这每勋章的价值在于它的意义,在于它所表达的,对优秀的帝国军人的尊敬。它含有军人一生的荣誉,那种比帝国军人的生命还要重要的荣誉。”
朱祁钰前面的广场上数千名获得各级勋章的帝国军人整齐地站成了一个方阵,从将军到士兵,所有优秀军人都在聆听着。
“在朕决定将这枚勋章办法给宋祖德下士的时候,曾经有人问朕,以军功计算,有很多人都军功都在宋祖德下士之上,为什么不将勋章授予那些军人呢?比如,在同萌关奋力杀敌,坚守三个月的谢正卿将军,比如,在东京坚守两个多月的胡沱将军。现在,朕要告诉你们,这枚勋章所奖励的,绝不仅仅是军功,还有军人的一种气质,以及军人之间的感情!”朱祁钰喝了口水,接着说道,“自京城保卫战以来,我军从来没有将阵亡将士的尸体留在战场上,从来没有抛弃每一位处于绝境中的帝国军人。这是朕对每一个帝国军人的承诺,只要帝国军队还在,只要帝国还在,那么,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帝国军人都将得到同伴,得到战友的支持。你们不是在单独作战,就算你们被敌人的千军万马所围困,最最艰难的时候,都应该相信,你们并不孤独,你们不是在孤军奋战,在你们身后,是整个帝国在支持你们。而且,帝国绝不会忘记你们,也绝不会抛弃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