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明史

_100 闪烁 (现代)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三十一节 定都
在第一军宣布重新成军,完全形成战斗力的那一天,东京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日本天皇在临时别宫里宣布,将定都东京,并且将耗费巨资,聘请天下最好的设计师,在东京重新设计建造一套类似于明帝国皇宫的宫殿群,并且将成为今后的日本皇宫!
“简直是笑话嘛,日本现在有钱修皇宫?”谢正卿连连摇头,“这天皇是自己吃饱了,不知道其他人还饿在肚子,就算把现在日本所有的财富都收集起来,恐怕也不够他修这座皇宫吧?”
“有什么办法?天皇就这样子,难道你还指望母鸡能上树变凤凰?”才从前线返回的梁岳与谢正卿的态度一样,神色中充满了嘲笑的表情,在这一点上,他与谢正卿还真是臭味相投了。“不过嘛,天皇还是有眼光的,至少他知道京都的那些宫殿太落后了,太小了,根本就不配他的身份。不过,他正要仿造我们的皇宫修建新的皇宫,那帝国商人就又要狠赚一笔了!”
“只怕是空头支票,现在日本还欠我们那么多战争赔款,这次真正结束之后,恐怕又有一笔要让他们几十年内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军费,天皇哪来的钱修建皇宫?”万军平也是一脸苦笑。当年帝国皇帝为了减少浪费,将钱用到能够使帝国强大的地方上去,甚至主动让出皇宫,将皇宫改成了帝国科学院,博物馆,以及凌烟阁,自己住到了中南海去。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日本有这样的君主,那自然不可能强大起来了。
“管他那么多干嘛?只要天皇拿得出钱来。也得先支付我们的战争经费,至于他要修什么宫殿,这可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事情!”肖国清的态度虽然委婉了一点,不过也看得出来。他对这个天皇确实不敢芶同。
几个将军就这么大声地议论着,似乎不担心周围的那些日本军人听见一样。不过,这四个人也确实没有人敢得罪他们,至少,那些日本人不敢得罪他们。
朱文正独自站在角落里面,朱祁钰将前线将领都招了回来,那要召开的就是军事会议,他本不应该到这里来的。不过,朱祁钰特意派人去请了他过来,所以,他也不得不来参加这次会议。见到梁岳等人的态度,朱文正心里也在暗笑。可以说,这些帝国军人都将皇帝当作了自己的崇拜对象。在对待天皇的时候,自然要拿天皇跟大明皇帝比较。不过,他们也不想想,天皇与皇上是一个级别的君主吗?怎么说,天皇都只是皇上手下的一个国君而已,并不是皇帝,这能比较吗?
这时候,才从前线赶回来的胡沱走了过来,还没有进大厅,他就听到了梁岳那几人的高声议论。胡沱微微地皱了下眉毛,也注意到周围的日本将军的神色很难看,仿佛受到了侮辱一样。胡沱并不是梁岳那类的将领,自然不会参与梁岳他们的讨论。见到朱文正站在角落里之后,胡沱就走了过去。
“朱大人,这次可真要感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安排,恐怕第八军根本就守不住立川!”
“胡将军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这是皇上的命令,我们都是在为皇上效劳,是不是?”
胡沱笑着点了点头。“当然,我还是得代表第八军的官兵感谢你。怎么,皇上还没有到吗?”
“皇上大概在与日本天皇,还有上杉将军商讨定都东京的事情吧,不过应该快到了。”
“他们在讨论什么?”胡沱向梁岳他们几人看了一眼,接着苦笑了起来。
朱文正也苦笑了起来,两人的性格比较类似,所以不用说明,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不多时,朱祁钰到达了大厅。他一听到梁岳等人的声音,眉毛就皱了起来。梁岳这人是嚣张惯了,在他的改动下,其他几个将军自然都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那些日本将领虽然是敢怒不敢言,不过,这不明摆着在破坏明日之间的友好关系吗?
“梁岳,过来!”朱祁钰有点忍不住了,他转身对旁边的上杉谦信说道,“上杉将军,联御下不严,让将军见笑了!”
上杉谦信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反应,不过心里也是苦笑不已。天皇自己做出昏庸的事情来,那就怪不得别人怎么说。虽然,日本将军不敢公开议论天皇的荒唐行为,不过那些明军将领说的话有错吗?见到梁岳走过来,上杉谦信连忙加快了脚步,他可不想留在朱祁钰旁边,让明军将领感到尴尬。
“梁岳,你都多大的人了,怎么还不明事理?”朱祁钰横了梁岳一眼,也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声音确实高了几度,“日本天皇要做什么,那是他们自家的事,就如同你要烧了自己家里的房子,邻居都没有权力来指责你一样。你有什么权利在这里议论天皇的决定,难道你是日本的太上皇?”
“陛下,我错了!”梁岳连忙认错,不过心里也暗自在发笑,皇上这一番话,不也打了日本人的耳光吗?
“得了,滚到一边去吧,告诉谢正卿他们,以后少在别人背后说闲话,明白吗?”见梁岳连连点头,朱祁钰的火气也消了一些,“去组织人员,马上召开作战会议,等下你小心点,不然的话,联要你好看!”
等到梁岳跑开之后,朱祁钰也注意到站在大厅角落里的朱文正与胡沱两人,连忙叫上了他们,然后一起朝会议室走去。当然,朱祁钰对朱文正与胡沱的好感也多了几分,至少这两人没有荒唐到在那里胡说八道吧。
等到参会人员到齐,朱祁钰的目光在梁岳等几名将军的身上扫了好几遍,这才开口说道:“联不希望今后还有人议论日本迁都以及修建皇宫的事情。作为明军高级将领,你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军队,也不仅仅是个人。你们代表的在整个帝国,你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这次,我们是来协助友邦平定叛乱的,而不是来对友邦的内政指手画脚的。今后,如果有人再敢于背后议论日本的内政,就给联滚回去,明白吗?”
“是!”梁岳这些在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此时在朱祁钰面前就如同乖顺的小猫一样。
朱祁钰点了点头,目光又从站在另外一边,以宇佐美定满为首的日本将军身上扫了过去,最后落到了坐在旁边位置上的上杉谦信的身上。
“上杉将军,还请你大人不记小人过,之前梁岳等人也是无心之言,天皇要怎么做,这是日本的内政,我们不会干预的。当然,将军也不会与他们计较这些,不然就丢了将军的身份,是不是?”
上杉谦信心里苦笑不已,在板起脸的时候,朱祁钰就如同一头愤怒的雄狮一样,而开始,他的神态完全变了个样。这样变化不定的人,在战场上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如同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北条氏康这类日本名将被朱祁钰玩得团团转,甚至丢掉了性命的原因吧。更可悲的是,一向狂妄的丰臣秀吉竟然被朱祁钰给逼到了海里去,音讯全无,到现在都不知道是死是活。
“现在,我们开始商讨作战方面的事情。”安抚了日本将领之后,朱祁钰迅速地进入了会议的主要话题。“这次,天皇决定迁都东京,这对叛军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让他们占领的京都变得没有任何价值。不过,我们也要通过实际的行动来支持天皇迁都的决定,比如,在军事行动上,我们就要证明,有足够的决心,以及能力保卫东京,并且击败叛军。当然,我们还是请上杉将军主持会议!”
毕竟,明军是客,日军是主。朱祁钰虽然实际上掌握着军政大权,不过,他还得给上杉谦信一点面子,或者说是帮助上杉谦信树立威信。
这个新的平叛大将军的位置可并不牢固,要想让更多的叛军投靠到上杉谦信的麾下,那就首先要巩固他的位置,让这个平叛大将军不仅仅是名声在外,还要有所实际权力。而明帝国皇帝对他的尊重,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上杉谦信的威望。
上杉谦信非常清楚朱祁钰的意图。在设立了平叛将军府之后,朱祁钰已经逐渐淡出了军政的前台,并且让上杉谦信有了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朱祁钰的意图是很明白的,今后明帝国皇帝将是幕后的操控者,而需要出面的时候,都将由平叛大将军来代替他。
很快,上杉谦信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眼前的局势。西面,西军的进攻已经受到了遏止,第八军不但挡住了西军的进攻,而且在第十二军的配合下,还歼灭了进入关东平原的那股西军,并且重创了西面的西军主力。现在,西军已经退却到了八王子城一线的西面,其主力开始在甲府集中,准备与明军持久对峙。而按照计划,第八军也将于几日后撤回东京整编,补充兵力。立川的防御工作则由第十二军的一部担任。
北面战场上,第十军已经围住了今市,第十一军则包围了新建的宇都宫,近卫军则在古河驻扎,随时可以支援两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东军则一直没有进行反击,其大股部队正在越后与陆奥两国的南部集结,准备抵挡明军的进攻。另外,近卫军一部,已经于几日前攻占了高崎,第十二军的一部正在前往接替近卫军,负责镇守高崎。
从整个东线战场上的局势来看,明军已经转守为攻,并且扫荡了平原地区的叛军,将战线扩大到了关东平原边缘地区。东西两军则转攻为守,除了加强防御纵深之外,两军也在迅速集结主力军团,准备与明军决战。
在上杉谦信之后,朱文正按照朱祁钰的意思,介绍了西线战场上的情况。陈懋指挥的西线军团在冈山与西军鏖战两个多月,最后在第二军切断了冈山西军的补给线之后,西军溃退。明军占领了冈山,并且将展现推进到了姬路城西面。现在西线军团正在做下一步进攻的准备工作,包括补充兵力,储备进攻物资,以及让部队进行休整。第二军则一直在两军战线之间活动。其游击部队甚至已经到达了神户附近。只要西线军团休整完毕,就将展开下一轮进攻。
在两人介绍完了战局之后,朱祁钰站了起来。“很明显,现在的局势已经转为对我们有利。东西叛军的进攻,以及实力在达到了巅峰之后,正在迅速下降,而我们的战斗力则在持续增强,到了我们进攻,敌人防御的时候了。这次,我们不但要通过战斗证明我们有能力保卫日本国的新首都,同时也要证明,叛军的末日已经不远了。”明军将领都笑了起来,打了几个月的防御战。然后又不得不跟叛军在战场上混战几个月,现在终于轮到明军进攻了,这让将军们都感到顺畅了很多,毕竟,大部分明军将领都崇尚进攻,如同胡沱这种以防御见长的将军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在我们进攻的时候,陈懋会指挥西线军团发动一次有限规模的进攻,以牵制西军。当然,今后我们也会配合西线军团的行动。”朱祁钰走到了地图前,因为会议室里摆满了椅子。桌子,所以没有地方放沙盘了,这里也不是作战司令部,沙盘的价值不是很大。“按照下一步的作战目的,将由第十二军分别镇守立川,高崎两地,第八军回东京整编,补充兵力,同时作为战略预备队,为第十二军提供支援。近卫军,第一军,第十军以及第十一军全部向北面的古河集中,投入进攻行动。”
除了第十二军的军长林宝儒少将显得有点失望之外,其他明军将领都比较满意朱祁钰的安排。即使是没有机会参加进攻行动的胡沱也没有感到失望。自第八军在东京抵挡叛军开始,第八军已经连续作战近五个月,前后与叛军打了几十仗,官兵都极为疲劳,甚至有部分士兵开小差。另外,第八军的损失也非常大,原本满员编制有三万五千余人,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一万官兵。如果再不休整的话,第八军就会被彻底地拖垮。当然,补充了新的兵力之后,也需要时间心练,至少,第八军没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进攻作战行动了。
“之前,我一直在考虑这次的作战行动,或者说是今后平叛行动的主线战略。各位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人支持先西后东,有人支持先东后西,也有人支持两路出击。不过,依眼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们在战场上已经占据了兵力优势,而且军队的战斗力远超过了叛军,不过,从后勤保障能力,还有叛军的战斗力判断,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同时对两个方向上的叛军展开战略进攻。”朱祁钰坐回到了椅子上,“换句话说,我们只能一个个地对付叛军,一步步地消灭敌人。现在,西线兵团已经牵制住了西军主力,西军至少将七成的兵力投入到了西线战场上,因此,西军在东部战场上不得不全力防守,没有能力对我们发动进攻,由第十二军镇守两处要塞,第八军做战略预备队,为第十二军提供支持,足以应付西军的威胁。现在,我们有近卫军,第一军,第十军,第十一军四个主力军团,再加上朝鲜王国派遣来的五万后勤部队,以及上杉将军新组建起来的五万日本中央政府军,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战胜东军。只要,我们消灭了东军,就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对付西军,打败这个叛乱的祸根,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各位,你们对这一战略安排有什么意见没有?”
并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消灭弱小的,再对付强大的,这本身就是正确的战略选择。而且,只要能够击败东军,上杉谦信就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基业,这也对巩固将军幕府有很大的好处。
“这是我们大致的战略安排,如果大家都不反对的话,那这就将是今后作战的主线!”朱祁钰的目光在房间里扫了一圈,略微停顿了一下之后,说道,“从这次的进攻开始,我们计划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平定本州岛北部地区,击败东军,并且在这边恢复天皇的统治权,我们明军的任务,就是协助上杉将军作战。各位,你们要记住一点,明军是来帮助友邦平定叛乱的,希望你们在战斗中都要记住这一点,明白吗?”
“是!”
朱祁钰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对上杉谦信说道:“上杉将军,现在请你部署作战任务吧,作为你的朋友,明军将全力协助将军!”
上杉谦信当然不会犯糊涂,他虽然是名义上的平叛大将军,不过实际的军事指挥权是由朱祁钰掌握的,没有明军的帮助,他们不要说平叛,就连存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不过,上杉谦信也没有客气,既然朱祁钰摆明了要提高他的地位,他自然要有所表现了。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三十二节 撞门
五日之后,明日联军完成了战役部署。第八军顺利撤回了东京,第十二军的一个师接过了立川的防御任务。同时,近卫军也全体在古河集中,防御高崎的任务由第十二军的另外一个师担任。上杉谦信率领的日本中央军先一步到达了古河,随后,朱祁钰亲率第一军到达古河,与近卫军以及日本中央军会师。此时,第十军已经完全包围了今市,第十一军则在宇都宫展开了进攻。负责为明日联军提供后勤支援的则是朝鲜王国的五万后勤官兵。
“在今市与宇都宫之间,我们只能选择一处地方进攻。”朱祁钰在地图上将这两处地点标了出来,“上杉将军对这地区的地形条件,以及重要关卡最为了解,将军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打宇都宫,还是打今市?”
上杉谦信看着地图沉思了良久,这才开口说道:“陛下,不论进攻哪里,都将最终决定我们今后的进军线路。今市是扼守通往越后的要塞,相信陛下对此城的情况有很多了解。虽然今市的防御很坚固,不过,以明军现在的进攻能力,打下今市只是时间的问题。只要我们拿下了今市,就可以沿着三国山脉向北,一路可以打到越后国内。而只要到了越后,我就能想办法铲除这里的叛党,到时候,越后将为我们进攻陆奥提供支持。”
朱祁钰点了点头,上杉谦信还在姓长尾的时候,他就是越后的主人了,所以上杉谦信在越后的根基应该是很牢固的。即使叛军现在控制着越后,只要上杉谦信回到越后,必然是一呼百应。到时候,越后第一个倒向天皇,那周围地区的贵族,以及割据武装恐怕就得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了。而且越后连接着出羽,陆奥,下野,上野,信浓,越中几国。其西北面还有面向日本海的出海口,到时候,明军可以直接从这边的港口获得补给物资。如果明军能够从越后出发,向北可以扫荡出愉,向东可以平定陆奥,向南则能迅速瓦解下野,上野,向西则可以进击信浓,越中。这明显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上杉谦信本人对越后的了解,那明军必然如虎添翼。通过迅速地平定这几个地方,不但能够打击东军,而且还能威胁西军。其意义不能说不重大!
“不过,从今市通往越后的道路都在山区,其中有几处险要关卡,还要翻越三国山脉,一路上必然将遇到叛军的阻挠与袭击。更重要的是,这条道路非常险要,建立起来的后勤补给线也难以支持大兵团作战。当初,我曾经率五千军队在这边挡住了织田信长指挥的五万大军,所以,要想在这边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朱祁钰长出了口气,说道:“看呆,这只能作为进攻的偏锋,如果无法支持大兵团作战的话,我军就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而且,就算在这一方向上取得了突破,能够进入越后,我们恐怕也难以战胜叛军在越后的优势兵力。”
上杉谦信苦笑着说道:“陛下所言正是,所以今市的位置虽然重要,不过这是对防御一方来说的。不过,为了牵制叛军兵力,打下今市还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可以部署一路奇兵,如果能有所收获,那自然最好,就算无法突破叛军的防线,也至少能够迫使叛军将部分兵力集中到这边来。”
朱祁钰沉思着点了下头。“也只能这么想了,希望最后会有一个惊喜吧。”
“那么,我们地主力就只能放在宇都宫。占领宇都宫,就打开了通往陆奥的大门。”上杉谦信在地图上点了一下,“虽然宇都宫北面是山区,不过地形也较为平整,比较有利于大军进发。当初,西军进攻时,都选择这条线路。另外,陆奥为一大国,虽然人口不多,不过面积广阔,其主要的城镇都在南部地区。只要我们突破了叛军设在宇都宫北面的防线,就能一路将战线推进到陆奥腹地,最终占领郡山之后,陆奥的叛军就只有投降的选择。当然,这一路进攻也有个问题,即叛军的主力一直设在这边,我们必然要与叛军发生决战,进军郡山的难度并不小。
更重要的是,陆奥不是我的故乡,在那边的号召力并不大,也许,我们最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兵力来平定各地的叛乱!”
“这确实是事实,我们不担心与叛军决战,如果真要打决战的话,那对我们还更为有利。我们需要担心的是,叛军不与我们决战,而是利用陆奥的地理优势,以及广大的纵深空间,牵制我们的主力兵团,到时候,要想平定叛乱的话,恐怕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了!”
上杉谦信苦笑着摇了摇头,游击战这种战术,他们之前是不会考虑的。不过,自从叛乱爆发之后,明军就有不少部队在叛军占领区内打游击战。特别是第一军与第五军那些被打散了的部队,一直就在敌后战场上活动,这也让日本军队开始学习这种战术。如果叛军真的利用陆奥的纵深与明军打游击战的话,那么问题就将变得相当严重。
朱祁钰长出了口气,他可不想与任何敌人打游击战。“不过,问题并没有我们想像的这么麻烦。从将军开始的话里,朕判断,如果要迅速平定叛乱,要有三个先决条件,第一,我们必须要尽快进入越后,让将军恢复在越后的影响力,并且以越后为基地,扫荡周围地区的叛军。第二,要与叛军打一场决战,充分消灭掉叛军的主力兵团,避免与叛军打游击战。第三,要阻止叛军进入山区,同时控制重要城镇,迫使叛军匪首放弃叛乱。只要实现了这三点,就算没有完全平定叛乱,我们也可以控制住局势,然后通过武装各地军团,持续的追击,围剿叛军部队,最终平定叛乱!”
“对,必须要做到这三点,我们才有迅速获胜的希望。”上杉谦信也不得不佩服朱祁钰在军事方面的判断力。也难怪明军会百战百胜,有如此的统帅,再加上明军的强大优势,不获胜都是怪事了。
“那么,我们就来想办法做到这三点吧!”朱祁钰看了上杉谦信一眼,说道:“首先,我们要兵分两路,一路偏锋沿今市同望越后的方向进攻,另外一路,则主攻宇都宫。不过,在打下了宇都宫之后,我们不向陆奥境内推进,而是派遣一支部队,迅速向女峰山方向推进。只要这两路军队相互配合,就能对越后的叛军构成威胁。相信,叛军的将领也应该很清楚越后的重要性吧?”
上杉谦信冷笑了一下,说道:“那些叛徒肯定知道。只要我回到了越后,就算没有明军的支持,他们都打不过我!”
“那就好,这样一来,叛军必然认为我们的目的是攻占越后,也就要派遣军队拦截。”朱祁钰在地图上画了两条线,“一路是越后的驻军,他们必须要挡住我们从今市方向进攻的部队,并且分兵在越后东南方向上建立防线。最主要的是现在驻扎在陆奥地区的叛军主力兵团,他们肯定会从我们这支军团的背后发动进攻。到时候,我们再让留在宇都宫的兵团北上,从南面冲击叛军主力兵团,如果能够切断叛军主力兵团的后撤通道,就能迫使叛军与我们打一次主力决战。”说着,朱祁钰将手里的铅笔丢在了地图上,“当然,只要我们能消灭叛军主力,将军就领军进入越后,迅速恢复越后的秩序,铲除叛党,而朕则率军杀入陆奥,拔掉叛军的根基。平定了北部地区的叛党之后,我们再会师一处,扫荡上野,下野的叛党。要平定东军,指日可待,也许还根本要不了半年的时间!”
对朱祁钰这番战略分析,上杉谦信不得不由衷的感到佩服。之前,他也以军事判断与军事指挥闻名日本。不过,在之前,他所指挥的战斗规模都不大,基本上属于战术与战役级别的。而如同朱祁钰这般直接从整个战场的角度,在战略的高度来分析整个战场局面,并且判断今后的战争走向,上杉谦信也不得不自叹不如。而上杉谦信也非常清楚,只有把握好了战略大方向,才能够在战役以及战术上获得胜利,并且最终将战术上的胜利转变为战略上的胜利。如果连战略大方向都无法确定的话,仅仅只有战术上的胜利,那是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的。而这种战略判断能力,正是日本将军所欠缺的。
“好了,朕的意见就是这些,当然,决定怎么打的还是将军。”朱祁钰笑着看了一眼上杉谦信。早在东征的时候,朱祁钰就看出,日寇将领严重缺乏对战争的全面分析能力,也就是战略判断能力。可以说,当时日寇将军都是在战术层面上考虑问题的,就连上杉谦信这类名将也不例外。不然的话,那些日寇将军也不会为了某些无关痛痒的地方的得失而浪费宝贵的兵力,以及更宝贵的时间了。
“陛下过谦了,这次作战,明军才是主力,所以应该由陛下来下决定!”
朱祁钰谦和地笑着点了点头。“那么,朕就不客气了。按照之前的部署作战的话,我们让第十军继续进攻今市,除了提供物资支持之外,不派遣部队增援第十军。不过,以第十军的火力,打下今市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随后,让第十军驻扎在今市,并且派遣部队向北推进,配合东面的主力兵团行动。”
“第十军有能力打到越后?”
“不需要猜测,我们最后看结果就是了。第十军在战场上已经积累了经验,这两个多月,他们也热身完毕了,该是他们有所表现的时候了!”朱祁钰淡淡的笑了一下,“我们将近卫军,第一军,第十一军,以及日本中央军全都集中在宇都宫方向上。最多只需要三日,就能打下宇都宫,然后留近卫军,第十一军以及日本中央军在宇都宫作为主力军团,第一军则以最快的速度向北运动,越过了白根山东面的山区,以及那须岳之后,进攻田岛,摆出突击越后的架势来,引诱叛军主力西进。
只要他们离开了陆奥地区,我们留在宇都宫的主力兵团立即北上,争取将叛军围困在黑矶以北,郡山以南的地区。到时候,我们向北可以攻占郡山,向东可以扫荡陆奥沿海平原地区,向西则可以进击叛军主力。这一地区虽然有不少的山丘,不过比较适合步兵大兵团决战,就在这里打垮叛军主力!”
“陛下,有个问题,”上杉谦信这时候也看出了破绽来,“第一军仅三万余人,能够让叛军认为这是我们的主力吗?”
“为什么不能?”朱祁钰看了上杉谦信一眼,“第一军是我们的第一支混编部队,其中骑兵与步兵的配制差不多,而且还有一支外籍军团。只要让他们在行军的时候制造点声势出来,在落营的时候多挖点灶台,多搭点帐篷,叛军必然会判断这是我们的骑兵与步兵军团,甚至会认为日本中央军也在这里。恐怕,叛军的探子也不会去一个个的点清楚第一军的官兵数量,只会通过行军路线的宽度,营地的大小,灶台的多少,还有营帐的多少来判断第一军的兵力吧?”
这个办法虽然简单,不过却很有效,其实,任何一支部队的侦察兵都不可能直接去点清敌人的数量,只能通过敌人留下的痕迹来判断敌军的多少。上杉谦信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第一军真能够吸引叛军主力出动的话,那么要迫使叛军打这场决战就不难了。
“大概就这样吧,这只是我们暂时的计划而已,如果叛军不上当,那么就由第一军与第十军去扫荡越后地区,到时候将军回到越后,我们在这边配合,要击败陆奥的叛军也并不困难,是不是?”朱祁钰伸了个懒腰,“今天就到这里,明日我们再召开作战会议,将任务部署下去。
时候也不早了,将军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上杉谦信有点意犹未尽的样子,她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了朱祁钰一眼,这才不好意思地离开了营帐。朱祁钰也只能权当没有看到,他可不想在与这个日本女扮男装的幕府将军发生任何超过了其身份所允许的友情关系!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三十三节 炮轰宇都宫
当朱祁钰率军来到宇都宫城外的时候,不由得感慨了起来。见到这座在废墟旁边建立起来的新城市,朱祁钰不由得想到了现在还在后方接受治疗的卫广。东征时,正是卫广率领的第五军突击到了宇都宫,虽然没有按照计划逮住天皇,却将朱祁镇给找了回来,而且还将宇都宫这座最初由天皇别宫发展起来的城市给炸成了平地。后来,日本在宇都宫的废墟旁边重新修建了现在的这座城市,同样因为贸易的繁荣,这座城市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发展到了近十五万人口,并且建起了高大的城墙!
“万军平将军在哪?”
“陛下,将军在后面安排进攻柞战,要去将他叫来吗?”
见到朱祁钰不表态,那名侍卫军官立即策马向阵地后方奔去,不多时,就带着汗流浃背的万军平少将来到了朱祁钰所在的观察阵地上。
“陛下有何吩咐?”
第十一军已经围困宇都宫十多日,虽然没有发动多大规模的进攻,不过万军平早就有点不耐烦了,正等着朱祁钰下令进攻呢。
“给你三日的时间,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都要打下宇都宫,就算是一座废墟都行,你的任务就是在三日之内,消灭掉这里的所有叛军,明白吗?”
“是,末将明白!”
朱祁钰看了万军平一眼,这才带着侍卫离开了前线。现在近卫军,第一军,还有上杉谦信率领的日本中央军都已经到达了宇都宫外围,明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发动进攻,就算第十一军的兵力不够,朱祁钰也没有丝毫担忧,反正第一军与日本中央军都还没有热身呢。
正午之前,在宇都宫外等待了十多日,早就已经做好了攻城准备的第十一军向有三万叛军防守的宇都宫发动了猛功。这万军平虽为传统的骑兵将领,不过。在军事学院深造的时候,他从步兵将领,准确的说是从炮兵将领那里学到了一点攻城的重要战术,就是用炮兵猛轰。一直到轰开城门,或者是轰塌了城墙为止!这次,第十一军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采取地正是这一战术!
第十一军是正规步兵军,虽然不是第三军那种比较“变态”的步兵军,不过第十一军每个师都有一个独立炮兵团,再加上军属炮兵团。第十一军一共装备了火炮近六百门,这已经远远超过东征时期,明军步兵军平均四百门火炮的水平。而且。第十一军困为是新组建的军团。所以装备的都是最新的火炮。这些火炮大部分都是针对在东征时炮兵暴露出来的缺点进行改进之后生产出来的。其中,主要提高了火炮的战役机动能力,简单的说。就是用更好的材料制造,让火炮更轻。同时,火炮地口径也扩大了,这样就能发射威力更大的炮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本一个炮兵班只有五人,现在扩大到了六人,这才保持了火炮的射速。用这种火炮炮击宇都宫,那场面更是异常地壮观。
第一天地炮击,第十一军的四个炮兵团就打掉了至少五万发炮弹。
如果不是朝鲜王国的后勤部队将弹药远远不断地从东京送过来,如果不是已经有四支帝国运输船队在不停的将国内制造出来的炮弹运送到前线来,如果不是帝国商会,以及工业协会公开表示支持皇帝的征战行动,允许帝国政府在他们那里赊帐购买军火弹药,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再用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来抵偿购买军火的费用的话,恐怕朱祁钰都要肉痛了。要知道,在东征时,很多大规模战役中消耗掉的炮弹都没有超过这个数量呢,而这仅是第十一军在第一天里打掉的炮弹。平均算下来,一门火炮打了八十多发炮弹,按照标准的射速,每门火炮都要连续炮击近一个时辰,才能将这些炮弹打光!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第二日,万军平仍然让炮兵继续对宇都宫进行炮击。而且,炮兵在摧毁了城楼与城墙上的日寇炮位之后,将阵地前移了数百步,除了对城墙进行炮击之外,还对城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
黄昏前,第十一军的炮兵部队就打掉了六万发炮弹,最后让朱祁钰都不得不下令万军平节约使用炮弹,不然补给跟不上。
经过这么猛烈的炮击,宇都宫南面与西面的城墙几乎同时倒塌。万军平也本着节约炮弹的原则,让步兵开始了进攻。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城内叛军不但没有放弃抵抗,反而在城墙倒塌处与明军步兵展开了拉锯战。愤怒之下,万军平让步兵撤了回来,在炮兵阵地前沿建立防御阵地,随后,他下令炮兵以全速向宇都宫城内倾泻炮弹!
朱祁钰在知道第十一军进攻部队伤亡了数百人的消息后,也就没有阻止万军平的复仇行动了。毕竟,弹药是可以生产的,而帝国将士的性命是不可能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两者比较之下,朱祁钰自然选择了保护帝国将士生命,浪费点炮弹不算什么,反正弹药储备很充足,一时半会根本就用不完。
炮击持续了整整一夜,到天亮的时候才停了下来。而停止炮击的原因不是万军平的愤怒发泄完了,而是第十一军,甚至连第一军炮兵团储备的炮弹都打光了,而朝鲜王国的后勤部队要在当天下午才能将新的一批弹药运送过来。当然,一整夜猛烈的,没有半刻中断的炮击也足够了。
当黎明的曙光照亮了战场,也照亮了宇都宫的时候,来到了前线观察阵地上的朱祁钰这才看请楚,宇都宫成五角型的城墙全都被轰塌了,城内也到处都是废墟,很多房屋还在燃烧着。虽然看不请楚远处那些街道上的尸体,不过朱祁钰相信,在这种完全没有针对性,没有目标的覆盖炮击之下,恐怕这座城市里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站起来了吧!
当万军平亲自率领步兵进入宇都宫的时候,确实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城里大街小巷的全是叛军,以及居民的尸体。很多尸体都赤裸着身体,大概是在房屋被点着的时候。来不及穿上衣服就逃出来的居民或者是叛军官兵吧。当然,逃到街道上来也逃不了一死,明军大密度的炮击,几乎让城里没有一处角落是安全地。
“上杉将军。我们要进去看看吗?”
虽然是询问的语气,不过朱祁钰并没有等上杉谦信回答,就首先策马跟上了第十一军步兵的脚步。进了宇都宫城内。
当上杉谦信看到城内的那片惨相的时候,心里也是震惊不已。就算他早就知道明军火炮厉害,火炮是明军最强大的武器,不过他可真没有想到。明军仅仅通过炮击,就能够将一座有十多万人口,且有坚固城墙保护的城市给完全摧毁!而上杉谦信也暗自算了一下。明军地炮兵阵地距离城市中心至少有三千五百步。换句话说,明军装备的火炮最大射程至少都有三千五百步。而叛军使用的火炮射程最多两千步。也就是说,就算叛军有足够的火炮。也不可能在炮战中打败明军!显然,最好地装备,明军是留给自已的三而出售给其他国家的,都是淘汰掉地老旧装备!
“妈地,这太恶心了!”
朱祁钰都有点受不了,特别是那些烧焦了的尸体散发出来的恶臭,谁嗅着了都有种想吐地感觉,“算了,我们出去吧,这里没有什么好者的,大概连耗子都不会剩下一只。对了,去把万军平叫来,该死的,他难道不知道为帝国节约一点吗?天啊,这都是崭,都是帝国的军费啊,知道这炮弹多少钱吗?”
上杉谦信惊讶地看了朱祁钰一眼,这才发现,朱祁钰正在看着一枚没有爆炸的炮弹,看来,这个皇帝也不是他以往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大方,对亍一仓富有天下的皇帝来说,竟然在乎没有爆炸的炮弹值多少钱,说出去了肯定是一大笑话。
朱祁钰带着上杉谦信等一帮日本将军来到城外,或者说是一堆废墟外的时候,万军平也骑着马跑了过来。
“陛下有何吩咐?”
看样子,万军平这两日都没有睡好觉,眼圈都是黑的,不过他却显得有点兴奋,大概是因为提前完成了皇帝下达的任务吧。
“万军平,你老实说,你打掉了多少炮弹?十万,还是十五万?不会有二十万吧?该死的,难道你认为帝国不需要花钱购买这些炮弹吗?就算是让工厂全速运转,也要花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些产出这么多的炮弹啊,天啊,帝国怎么出了你这么个败家子!”
朱祁钰连番感叹,最后,他瞪了万军平一眼:“这次是朕的错,没有约束你的行为。不过,你记好了,下次要节约点,知道吗?节约点,这些可都是帝国百姓的血汗钱,不是从地里就能长出来的!天啊,去吧,去吧,快点收拾好残局,太残忍了!”
“陛下,要不要请理废墟?”
万军平心里也是一阵起伏,最后见皇帝并没有真正责怪他,这才松了口气。
“当然……”
朱祁钰迟疑了一下,改口说道,“当然要把尸体都埋掉,至亍城市的废墟,就别管了,帝国将士可不是来请扫垃圾的,而且留下废墟,也可以警告后人,让那些有心谋反的人在行动之前三思一下。上杉将军,你说是不是?”
上杉谦信只能苦笑回答。他心里也是惊讶不已,显然,朱祁钰是在演戏给他者,或者说是给所有的日本人看。明军两日之内,就将一座大型城市炸成了平地,那今后还有谁敢与明帝国为敌?
“好了,我们离开这座地狱吧,该死的,二十万发炮弹,这是多少崭,一发炮弹十两银子,二十万发是多少?两百万,天啊,两天就打掉了两百万,不行,一定要想办法将这比钱搞回来,对,一定要搞回来,不然亏大了!”
见到朱祁钰一路上都在低声嘀咕着,上杉谦信心里也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看这明帝国皇帝的表情,他肯定会在战后将这笔开销算在军费之中的,这本来也是战争支出,那么,这笔钱最终肯定还是得由日本来支付,不然以朱祁钰的脾气,恐怕为了两百万两银子,他敢把天皇搞下台,换个新的代言人上去呢!
明军光是请理宇都宫城内的尸体就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当然,这是第十一军的任务,虽然万军平向谢正卿,梁岳这些之前称兄道弟的将军提出了帮助请求,不过谢正卿与梁岳可不想去干这种脏活,完全把之前称兄道弟的关系给抛到了一边去。不过,上杉谦信还是帮了万军平一把,他让日本中央军去协助第十一军打扫战场,掩埋尸体。而光是挖那些用来掩埋尸体的万人坑,日本中央军的上万工兵就用去了一天的时间!当然,上杉谦信也并完全是为了讨好明军,毕竟死的都是日本人,如果任由尸体腐烂的话,那最后损失的还是日本!
因为宇都宫变成了废墟,所以明日联军也只能在十多里外安营扎寨,这也才让朱祁钰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在占领了宇都宫后的第三日,朱祁钰给谢正卿的第一军部署了作战任务,随后第一军就离开了驻地,全速向北推进。而按照朱祁钰的计划,近卫军与第十一军一起扎营,两名官兵共用一张床铺。日本中央军也缩小了营地,减少了营帐数量,最后不得不让官兵轮番休息。
也就在第一军出发之后不久,朱祁钰收到了第十军军长肖国请将军送来的战报。第十军在围攻今市三日之后,以五百多人的损失,攻占了今市城。当然,第十军没有那么残酷,守城的五千多日寇伤亡过半,剩下的全都投降了,而今市城也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第十军在占领了今市之后,也准备派遣部队北上,配合主力军团作战。
到此,明军完成了北上的第一步,控制了北上的两个主要据点,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叛军主力前来进行决战!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三十四节 虎皮做旗
为了让谢正卿充分的理解到第一军此次的作战任务,朱祁钰单独将他叫来,用了两个时辰的时间向其讲解自己的意图,直到谢正卿完全了解,并且牢记下了第一军的任务目的之后,朱祁钰这才放他离开。
谢正卿是个很聪明的将军,他从邓茂那里学习到了用头脑作战,而在同萌关那三个多月的艰苦岁月里,他学习到了对待敌人一定要用尽全力。后来,跟随朱祁钰行动,更让谢正卿认识到,一名优秀的将军,不但要能够在战场上勇猛杀敌,为身后的万千官兵做表率,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把握整个战场上的局势,让自己所进行的战斗为整个战局服务,并且产生最大的价值!
这次,第一军的任务,就是要让明军的进攻行动产生最大的价值。谢正卿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理解到了皇帝的意图。在他率军离开了宇都宫外的营地之后,立即就下达了一条让三万多官兵都有点费解的命令:小跑步前进。
这一路上,第一军的行军速度不算快,不过也不算慢。那些经过谢正卿地狱般训练练之后的明军官兵至少在体力上进步了很多。从宇都宫开始,一路跑到了田岛城南面五十多里的地方,谢正卿才让部队放慢了速度,按照正常方式行军。当然,在两次落营的时候,谢正卿都严格按照皇帝的命令,多搭了一倍半的营帐,多修了一倍半的灶台。为了伪装得更像一点,他甚至让第一军设置了三个营地,分散驻扎!
“这一路上有没有发现日寇的探子?”没有日本将领在旁边。谢正卿也嚣张了不少,不知道上杉谦信在听到“日寇”这个称呼的时候,会怎么想呢?
“发现了不少的日本平民,不过看样子,都不像是老实的庄稼汉。
大概是敌人的探子吧,将军,要不我带人去抓几个回来,审问一下就知道了。”
“不用,皇上说了,就要让敌人的探子发现我们!”谢正卿看了一眼那名军官,“让部队保持正常速度前进,傍晚前一个时辰,找个地方扎营,今天晚上让所有人都吃饱点。另外安排好卫兵,不能让敌人的探子摸到我们营地里来,明白吗?”
“是!”军官不敢怠慢,连忙就去传达命令了。不过,他也有点纳闷,第一军北上,难道不是去进攻叛军的,这么慢的速度。而且每天都是提前扎营,难道就不怕敌人有所准备?
当天晚上,第一军就在距离田岛不到二十里的一块比较大的,靠山的平地上扎营。谢正卿安在营地周围安排了大量的卫兵之后,就派人把第一军到达田岛南面的消息送了回去,同时让官兵们都抓紧恢复体力,准备第二日进攻田岛。
当天晚上,大量叛军的探子集中在了明军营的周围。其实这些探子一直尾随在明军后面,几天下来,他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批明军的规模不小,肯定是要攻打田岛。至于明军打下田岛的意图是什么,他们就不清楚了,这也不是探子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是应该由叛军统帅思考的问题,而叛军统帅也将根据探子送回的情报对明军的行动意图做出判断。那么,叛军统帅唯一能够做出的判断就是,明军进攻田岛,是要打开通往越后的门户。而这正好与明军攻占今市,并且从今市方向推进的行动向呼应!而这也正是朱祁钰的意图,要给叛军统帅制造出假象来,让叛军认为明军的目的是进入越后,迫使叛军主力前来阻击明军,为大兵团决战创造机会!
第二日一早,也就在谢正卿率领第一军向北面的田岛城进发的时候,朱祁钰收到了通信兵连夜送回来的消息,顿时他也兴奋了起来。
“从谢正卿报告的情况来看,叛军一直在监视第一军的行动。”朱祁钰在地图上标出了第一军曾经扎营的几处地方,“第一军每日前进大概五十里,这正好是大兵团运动的速度。另外,叛军的探子必然将他们获得的消息送了回去。今日,第一军就将进攻田岛,只要谢正卿再表演一会,让田岛的守军认为遭到了我们的主力军团进攻,那么叛军统帅肯定会判断,我们的主力在北面,并且率军前去救援田岛,并且阻击第一军!”
上杉谦信此时也开始相信朱祁钰这招欺骗战术会获得成功了,因为他清楚,就算是自己在获得了探子送回的情报,以及田岛守军送回的战报之后,都会做出同样的判断,然后立即率主力前去阻击明军。
前面,谢正卿确实是在“表演”。按照朱祁钰的吩咐,第一军在到达了田岛外围的时候,他立即派遣骑兵师切断了田岛附近的几条通道,不过故意让封锁线上有几处破绽,好让田岛的守军将消息送出去。随后,一个步兵师迅速推进到田岛外围,开始挖掘战壕,修建包围圈,而另外一个步兵师则在远处摆好了架势,仿佛在等待田岛的守军出来迎战一样。为了制造声势,谢正卿甚至让三个炮兵团压了上去,在步兵修建包围圈的时候,向城内的叛军进行炮击。
这一番动作下来,守城的叛军直接就判断进攻田岛的明军数量在十万左右。当然,换了谁,都会认为这是明军至少三个军的主力部队!而第一军的外籍兵团也一直在距离田岛不远的地方活动,当守城的叛军发现了外籍军团里的日本兵时,更是认为日本中央军也赶了过来。很快,数名带着求援信的叛军信使就从田岛出发了。为了让田岛的守军不怀疑明军的规模,谢正卿将抓到的几个信使都送到田岛城外斩首。这迫使田岛的叛军将领派出了第二批信使,在第一军开始进攻的时候,田岛的守将派出了第三批信使。当这三批信使先后将田岛受到明军主力军团围攻的消息送到了郡山叛军统帅的手里时。就不由得叛军统帅不相信明军的主力已经在田岛城外了。
当然,谢正卿做戏做全套,进攻田岛的行动没有松懈下来,他甚至让步兵师发动了几番攻击,只要没有太大的伤亡。代价都可以承受。打了一日之后,第一军减缓了军事行动,并且让骑兵与步兵全面封锁了田岛通往外界的道路。本来田岛城就不大,一个军的三万多明军,足以将田岛围住三层了。这么做,也无非是要断绝田岛与外界的联系,这样一来,即使田岛的守军有所怀疑,也无法将消息传出去。更重要的是,叛军统帅很有可能派遣探子返回田岛侦察。那就必须要让那些探子相信明军不但在猛攻田岛,还围死了田岛,让叛军统帅不得不立即派兵支援田岛,而且是派遣主力支援田岛。
也就在谢正卿调整进攻田岛的战术安排时,朱祁钰将近卫军的侦察部队派了出去。为了适应日本战场,朱祁钰在近卫军中单独成立了一个侦察团。虽然,按照编制,这个侦察团属于近卫军。不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直接由朱祁钰指挥,并且随同朱祁钰行动,而不是随同梁岳行动的。也就是说,近卫军的侦察团至少已经是战区级别的直属特种军团了。而能够进入侦察团的近卫军官兵,不但有参加过东征作战的经验,而且还要会日语,最好是精通日语,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机灵,能够随机应变,懂得野外战术。结果,这个侦察团按照编制应该有至少两千人,可最终朱祁钰只从近卫军中挑选出了不到五百名合格的官兵,然后又在其他军里拉了一批符合各方面要求的官兵,才组成了这支不到一千人的侦察部队。
这近千人的侦察部队是朱祁钰手里的王牌,因为大部分明军官兵,特别是新进入日本的第四集团军对日本的情况都很不了解,就算上杉谦信派了一些可靠的手下协助明军作战,不过,朱祁钰绝不会将军队生死攸关的重要事情都交给别人。当然,也只有近卫军侦察团才能够迅速地掌握战场情况,并且让统帅了解到敌人的动向,为朱祁钰做出军事决策提供参考条件。
派出了近卫军侦察团之后不久,朱祁钰就收到了反馈回来的消息。驻扎在郡山城的叛军主力部队已经出发了,并且一直在向田岛方向进发。虽然速度不快,不过叛军的规模非常庞大,至少有近十五万人。那些侦察兵为了证明这一点,甚至冒险去抓了叛军的一名军官,通过残酷的审问,从这名军官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同时,按照朱祁钰的吩咐,侦察兵也将情况送到了谢正卿的手上。谢正卿不敢迟疑,立即按照之前的部署,留在不到五千人继续围困田岛之外,他将骑兵师放到了田岛与郡山之间的地区,让其负责对叛军进行袭扰,减缓叛军的行军速度,同时也给叛军造成假象,让叛军认为有大股明军骑兵在田岛附近活动。当然,谢正卿也严令骑兵师与叛军发生大规模冲突,尽量避免被叛军俘虏。
随后,谢正卿让步兵师转入东北方向的防御阵地,这几日,部分第一军的步兵已经在这个方向上修好了防御阵地,甚至埋好了数万枚地雷。随后,炮兵部队也转移到了防线后方。大部分第一军的步兵,以及外籍军团都投入到了这个方向的防御中来,除了留下围困田岛的五千步兵之外,谢正卿只留下了不到三千人的预备队。
按照朱祁钰的命令,如果叛军主力救援田岛的话,第一军就算是拼了老命,也要阻止叛军主力进入田岛城,同时还要防止田岛的叛军向东突围。为此,谢正卿在进攻田岛时,就格外节省弹药,连炮击都只是为了达到迷糊敌人的目的。反正,皇帝没有要他打下田岛,只要他在这里守住防线。另外,第一军也多带了很多弹药,为此,甚至将十五日的标准口粮压缩到了十日!
谢正卿完成了防御准备工作的时候,朱祁钰也下令在宇都宫附近的森林里已经等得不耐烦的近卫军出发了。这下,梁岳率领的近卫军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立即向北猛进。不出一日,就已经如同旋风一般地刮过了黑矾,在黑矾的叛军守军还没有来得及派人将消息送到叛军统帅那里的时候,近卫军就已经到达了郡山南面,迅速地攻占了须贺川,即堵死了叛军主力撤回郡山的通道。
也就在近卫军出发之后不到半日,朱祁钰率领第十一军,以及日本中央军从宇都宫附近的营地出发了。虽然这股部队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而且日本中央军的战斗力确实不敢恭维。用很多明军官兵的话来讲,日本中央军的最大作用就是在行军中帮助明军运送辎重,在部署阵地的时候帮助明军挖战壕!不过,第十一军的战斗力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在进攻宇都宫之后,万军平已经从战争中找到了感觉,大规模使用炮兵,以及设置步兵防线的感觉。就算第十一军仅三万多兵力而已,可真打起来,十万叛军也不见得是其对手!
到这一步,朱祁钰的战役部署基本上都实现了,而且叛军的行动与他的预料也差不多。除了谢正卿的第一军还没有遭到攻击之外,叛军几乎一直在按照朱祁钰的预测行动。当第十一军的先锋到达了黑矾城外的时候,朱祁钰收到了梁岳派人送来的消息,近卫军成功地完成了穿插包围行动。只要再打下黑矾,叛军就将被围死在明军的这个大包围圈里了。
朱祁钰没有耽榈时间,万军平也不想错过立下大功的机会。在押送辎重物资的日本中央军还没有赶到战场之前,第十一军就对黑矾发动了进攻。黑矾并不是一座大城,人口与城墙的长度甚至比宇都宫都要小。更重要的是,驻扎在这里的叛军不到两万人,万军平并没有把这股叛军放在眼里,不过,第十一军差点就要在这里栽个大跟头了!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三十五节 黑矶城外的战斗
朱祁钰对进攻黑矶也不是很关心,在他看来,连宇都宫这样的王城都被第十一军给打了下来,如果万军平无法在两日内打下黑矶的话,那第十一军在宇都宫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就有水分,万军平这个骑兵出生的步兵军军长也该回去种地了。不过,很快朱祁钰就不得不重视对黑矶的进攻。
可以说,攻占黑矶,是朱祁钰这次战役安排中的关键点。为了完成包围圈,朱祁钰让第一军与近卫军先后深入敌后,冒险行动,而最后来关上大门的就是第十一军。只要占领了黑矶,叛军主力就无法进入任何一座有防御价值的城市,不得不与明军打一场野外的大规模会战,而这正是明军的强项,也只有在野外会战中,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明军的伤亡,同时消灭叛军主力!同时,攻占黑矶也是全面进攻的号角,只要第十一军完成任务,近卫军将从东北面,第一军从西面,第十一军与日本中央军从南面同时向叛军主力发动进攻。三面夹击之下,叛军主力必然迅速被歼灭!从这些方面来说,黑矶的战役意义非常重大,也将是整场战役的转折点。
也就是在这里,第十一军遇到了麻烦。在到达的当天下午,第十一军就发动了进攻。炮击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黎明。在没有收到第十一军的具体战报时,朱祁钰警觉地意识到,第十一军遇到麻烦了。等他率领侍卫团赶到前线战场上的时候,果然发现,第十一军持续了近一整天的进攻,竟然没有多少收效,万军平也不敢向朱祁钰汇报战果了。
“陛下,末将这就带步兵冲锋,不打下黑矶,末将绝不回来见陛下!”万军平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他原本还想在上午让炮兵再继续轰击黑矶,不过在见到皇帝亲临前线之后,也只有硬着头皮强攻了。
“站住,谁叫你蛮干的?”朱祁钰看了万军平一眼,也没有理会这个差点被他吓破了胆的少将,立即就带着侍卫团到了最前沿阵地的后面。
当朱祁钰看清了黑矶城外的情况时,也就不再责怪万军平,确实,第十一军尽到了全力,只是黑矶的防御太顽固,所以还没有能够将黑矶打下来。
一般日本城市的城墙的高度都在三丈到五丈之间,只有极个别的大城的城墙高度超过了五丈。另外,城墙的厚度都在一丈左右。一些高一点的城墙厚度会达到一丈半,甚至两丈。而黑矶城的城墙是属于比较普通的类型,高度在四丈半左右,厚度一丈多点。另外,大部分日本城市的城墙都是用砖头堆砌。然后用糯米浆,或者是其他的粘结剂固定的。很少有明帝国那种用纯粹的岩石,以及最好的糯米浆铸造的城墙。
这种城墙,是不可能抵明军炮兵的轰击的,所以如同宇都宫这样的城市都被明军炮兵迅速轰塌。不过,这次黑矶城的城墙却很特殊。
整个黑矶的城墙长度不超过八里,让朱祁钰大惊不已的是,整条城墙外面都堆起了高三丈,下部宽达两丈以上,顶部与城墙结合起来的土墙,或者是土坡。也许连城墙里面也做过类似的加固。而这些泥土都是从附近河里取来的淤泥,风干之后,不但坚固,而且能够抵挡明军的炮击!
在第十一军炮兵重点轰击的西门方向上,长达近两里的土墙上布满了炮弹爆炸后留下的弹坑,让人看上去,就如同是巨大的马蜂窝一样。
显然,第十一军已经在头一天的战斗中尽了力,城墙外明军官兵的尸体也证明,万军平甚至下令让步兵发动了进攻。只是,在没有办法轰开城门,或者是轰倒城墙的情况之下,步兵的进攻往往就要蒙受巨大的伤亡,甚至可以说是送死!
这时候,上杉谦信也带着日本中央军的将领来到了前线。本来上杉谦信要去找朱祁钰商讨攻占黑矶之后怎么进攻叛军的事情,当他听闻朱祁钰到了前线去之后立即就追了过来。见到黑矶城的模样时,上杉谦信也大吃一惊。
“陛下,看来叛军已经在战争中总结出了怎么对付炮兵的办法了!”
“哼!”朱祁钰冷笑一下,说道,“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够挡住明军炮兵的轰击。不过,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时间。”
“那让我们的人上去试试,黑矶就两万守军,如果强攻的话,中央军有五万人,再加上明军的炮火支援,打下黑矶肯定没有问题。”
“没有必要冒险,就算没有足够的时间,朕都有办法在明天日落之前打下黑矶。”朱祁钰很是自信的样子,“放心,办法是现成的。当年瓦刺堡垒比黑矶坚固十倍以上,最后还不是沦陷了吗?攻城,不但要注重火力,必要的时候,从内部突破也是不错的办法。”
“陛下准备挖地道进入黑矶?”上杉谦信皱了下眉毛,“这样太冒险了。黑矶的守将既然知道怎么加强城墙,就一定想到了我们可能会挖地道从内部突破,他也肯定有所准备……”
“将军,放心吧,挖地道的办法太落后了。”朱祁钰笑了一下,说道,“东征时,我们采用了一种攻城的办法,就是将战壕修到距离城墙不到五百步的地方,然后将一种特殊的火炮送上去,直接压制城墙上的守军,让步兵趁机攻城。只要步兵能上到城墙上,打下黑矶就不成问题。现在,我们的火炮都经过了改进,射程增加了很多,如果我们用炮兵直接压制城墙上的守军,然后让步兵挖掘战壕到城门附近,埋上几百斤的炸药,还炸不烂城门?就算叛军把城门给堵死了,我们也能炸城墙,一段段的炸,知道炸垮城墙,到时候,看叛军还怎么守!”
“不过,这需要很多时间。”
“对,确实需要人手与时间,这就需要上杉将军提供帮助了。”
上杉谦信一愣,立即笑着说道:“那就由中央军负责挖战壕,埋设炸药吧。第十一军提供炮火掩护,并且准备进攻。
“那就这么办,另外朕安排几个爆破专家协助你们埋设炸药!”朱祁钰向北面看了一眼,又说道,“不过,我们还要做好更多的打算。恐怕光是挖这条战壕就要花掉大半天的时间。现在黑矶的守军肯定把消息传了出去,叛军统帅察觉到陷入了我们的包围圈之后,必然疯狂突围,如果他们向黑矶方向前进的话,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将叛军挡在黑矶城外。”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黑矶城北面设置防线。”上杉谦信蹲了下来,用一根枯枝在地上画出了大概的战场示意图,然后说道,“黑矶城东北面有一条河流,叛军要想进入黑矶,就必须渡过这条河。如果我们能够在河的南岸设置防线,然后用炮兵打击渡河的叛军,并且在河滩上埋设地雷的话,应该能够阻击叛军数日。到时候,只要打下了黑矶,就能将第十一军,中央军的兵力都调到这边来,而且近卫军与第一军也将缩小包围圈,我们就能将叛军围死在河边,最后让叛军无可退却,全歼叛军!”
朱祁钰边点头,边思考了一阵,最后说道:“那么,我们就还要做一件事情,让近卫军与第一军由守转攻,提前对叛军发动进攻,迫使叛军向黑矶撤退!”
“如果能够放开黑矶北面的防御,让叛军认为进入黑矶城固守的机会更大一些的话,效果就更好了。”
两人都笑了起来,此时两人都想到了同一点上。只要能够将叛军赶到黑矶北面的战场上去,那么不但能够更快的歼灭叛军主力,而且还将大大减少战役难度。当然,关键仍然是明军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打下黑矶。如果在叛军主力到达北面的河对岸时,黑矶仍然在叛军的手里,甚至守卫黑矶的叛军冲出来接应的话,恐怕第十一军与日本中央军就要面临一场苦战了。
当天上午,三万日本中央军就开始在黑矶城北面的河南岸修建防御阵地,阵地设置在河岸南面两百五十步之外,而在阵地外的河岸上,第十一军的一个步兵师在这埋设了至少三万枚地雷。就算一枚地雷炸掉一个叛军,这也够三万个叛军“享受”了,而且一枚地雷往往能够炸死炸伤多人。
同时,日本中央军的几千工兵开始挖倔战壕,随后明军炮兵地爆破专家也开始帮助这些日本军人埋设炸药。当时,明军还没有专业的工兵队伍,而懂爆破的基本上都是炮兵部队的官兵。其实日本中央军也没有工兵队伍,只不过,他们主要的人物就是送送辎重,以及设置阵地,一次被朱祁钰戏称为工兵之后,明军就这么称呼日本中央军了。
日本中央军也接过了第十一军设置在黑矶城外的防御阵地,他们除了继续加强阵地的强度,设置更多的防御工事之外,也会偶尔组织一两次小规模的进攻,骚扰城内的守军。
第十一军的步兵撤到后方,除了准备最后进攻黑矶的任务之外,还充当了预备队。而第十一军的炮兵则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大半来到了黑矶北面的防线后方,准备抵抗叛军主力,而另外一部分则留在了黑矶西面的炮兵阵地上,准备在步兵进攻黑矶的时候,为其提供炮火支援。
在南线部队准备进攻黑矶,抵挡叛军主力进攻的时候,朱祁钰也派人给近卫军与第一军传达了命令,让梁岳与谢正卿两人分别由守转攻,迫使叛军主力向南前进,进入第十一军的伏击圈,并且最终完成包围行动,在黑矶城北面歼灭叛军!
可以说,此时战场上的气氛是非常紧张的。黑矶城内的叛军发现日本中央军在挖掘通忘城墙的战壕时也弄清楚了对方的意图,不过他们却没有太多的办法。一是明军的炮兵占有绝对优势,所有上到西城墙上的叛军都将遭到明军的炮火压制,更别说出城迎战了,那完全是去送死。
二是日本中央军在挖掘战壕的时候,采取了明军的办法,即在进入了守城叛军的火力打击范围之后,将战壕挖得更深了,然后用厚度超过了三寸的木板盖在上面,同时在木板上还铺了一层湿润的泥土。这样,就算叛军的炮弹直接打在木板上,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而且叛军的火炮根本就不敢上城墙上来,在城内的抛射,准确度就降低了很多,很难直接命中。另外,叛军也难以用火油来对付战壕里的中央军。
当天晚上,叛军组织了一次反击,两千多死士冲出城来,准备摧毁日本中央军修建的战壕。不过,这两千多叛军确实都成了死人,早就守在外面的明军步兵,以及日本中央军官兵毫不客气的将这两千多叛军给消灭掉了。
第二日一早,战壕就修到了距离城墙不到五十步的地方。叛军也疯狂的行动了起来,将一切认为可以对付战壕的办法都用上了,甚至从城墙上抛下巨大的石块,任何可以砸垮战壕上的木板!不过,这全都是徒劳的举动,当叛军想到用火烧的时候,在城墙附近的战壕上早就堆满了叛军扔下来的石块,砖头,原木等等。结果,火烧也没有烧出个结果来!
当朱祁钰赶到前线观战的时候,一百名日军中央军的士兵正鱼贯进入战壕。他们每人都带了一个装着十斤炸药的炸药包。在进入战壕之后,他们按照明军爆破专家的要求,将炸药包按照规定的方式堆在了战壕的最前端,即靠近城墙根部的地方。当一百个炸药包都堆好了之后,明军爆破手引燃了导火索,同时战线上的进攻部队也进入了进攻阵地,炮兵则开始炮击城墙两端的叛军。
当巨大的爆炸发生的时候,朱祁钰微微的笑了起来。硝烟散去的时候,黑矶城东面城墙靠近城门的地方,已经被炸出了一段大概有二十丈宽的缺口,而第一批进攻的日本中央军已经从阵地里冲了出去,在他们身后,早就已经组织好了第十一军的明军步兵也开始推进了……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三十六节 歼敌
黑叽城陷落的消息,对才到达黑矶北面那条河流北岸的叛军统帅来说,无疑是青天霹雳,这对叛军士气的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特别是当叛军看到了黑矶城上空弥漫的浓烟时,叛军从最底层的士兵,到最高层的将领,恐怕都不会对胜利抱有一线希望吧!
相反的,此时正站在河岸对岸,明军防御阵地后面观察阵地上的朱祁钰则对胜利有了十足的把握。之前,他还在担心,叛军会放弃向黑矶进发的行动,转而寻求在第一军,或者近卫军的防线上取得突破。因为第一军与近卫军已经转守为攻,已经没有了稳固的防线,如果叛军在这个时候转变前进方向的话,那第一军或者近卫军就要面临严酷的考验了,甚至有可能被叛军突破,导致围歼叛军的计划彻底失败!
不过,朱祁钰的担忧是多余的。从当时的情况上来看,叛军统帅已经无法准确判断明军的主力方向了。第一军围攻田岛的时候,叛军统帅就认为明军的主力在田岛,所以才会率主力前去支援田岛,阻止明军进入越后地区。而当近卫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占了须贺川的时候,叛军统帅开始怀疑明军的主力出现在了这边,毕竟近卫军一直是明军的绝对主力,而且是明帝国皇帝的御用军团,一直跟随朱祁钰作战。当然,近卫军占领了须贺川的时候,已经威胁到了叛军老巢郡山,这让叛军不得不担心郡山的安全。接着,黑矶受到明军以及日本中央军猛攻的消息传来,叛军统帅又怀疑明军主力仍然在南面,并且要打通与北面突击的近卫军的联系通道,所以才会进攻黑矶。毕竟明军的大部分部队,以及日本中央军都是步兵,难以如同近卫军一样快速突破。
几番折腾下来,叛军统帅已经迷糊了,三个方向上都有可能是明军主力,那么,明军主力到底在哪?《孙子兵法》中早就说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连对手主力地方向都判断不清楚,连对手的战役意图都不了解的话,怎么可能获得胜利?当然,叛军统帅也立即做出了选择,他通过直觉判断。明军的步兵主力不可能不顾后勤保障的全速北上,那么其主力就必然在南面。
这一来,黑矶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不仅是郡山的南大门,同时也是堵住明军北上的唯一据点。宇都宫的战斗表明,任何城市在防御兵力不足,只采取被动防御地情况之下,都绝不可能挡住明军强大的炮兵。显然,黑矶坚持不了多久,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南下,打退黑矶附近的明军。然后再转身吃掉北面的两股明军,迫使明军放弃北上地作战计划。
有了这个想法,叛军统帅立即就让军队南下,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增援黑矶。而当他到达了河岸的北面时,已经不用再去费心的猜测明军的主力在哪里了,特别是当朱祁钰出现在明军防线后方的时候。就足以证明,这里才是明军主力集中的地方。不过,这时候已经太晚了,其他两个方向上的明军已经围了上来,叛军唯一的出路就是突围,不过。不管他们向什么方向突围,难度都差不多。更麻烦的是,叛军地士气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且没有任何的防御与转圜空间。能够轻易的突破明军的包围圈吗?
要一口气消灭有精良装备的十五万叛军,就算明日联军地兵力超过了十五万,这也不是一次轻松的战斗。如果当时叛军从东北,或者是西北方向上突围的话,恐怕近卫军与第一军根本就无法将其拦截下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朱祁钰的担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最终叛军选择的突围方向竟然是向南面已经被明军占领了地黑矶突围。大概,叛军统帅认为黑矶的距离最近,而且明军刚打下黑矶,黑矶城内的守军还在继续抵抗的原因吧,他竟然为十五万叛军选择了一条通往死亡深渊最近地道路!
这下,朱祁钰完全不用担心了,他有足够的信心挡住叛军向南突围的步伐,当然,第十一军,还有日本中央军也有足够的能力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将叛军埋葬在这条河里!当叛军开始渡河,准备冲击明军的防线时,设置在河岸南面大概八百步外的炮兵阵地上的三个炮兵团的明军炮兵开火了。
“去告诉万军平,这次不要节约炮弹,我们的弹药储备很充足,只要能消灭敌人,他爱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过,不能浪费!”朱祁钰显得很兴奋,就算没有率军突击,此时在这么近的距离上感受炮兵的威力,他也充分的体验到了战争,特别是炮兵的战争给人带来的强悍冲击力。
返回书籍页